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风湿寒痹与风湿热痹的区别

风湿寒痹与风湿热痹的区别

风湿寒痹与风湿热痹的区别
风湿寒痹与风湿热痹的区别

风湿寒痹与风湿热痹的区别

文章目录*一、风湿寒痹与风湿热痹的区别*二、风湿寒痹中医治疗*三、风湿痹患者饮食注意什么

风湿寒痹与风湿热痹的区别1、风湿寒痹与风湿热痹的区别风湿寒痹,多因阳气不足,感受寒邪,其表现以肢体关节疼痛为著,且固定不移,遇寒加重,得热痛减或缓解。又因寒主收引,

其性凝滞,故临床常兼恶寒、肢体拘挛、屈伸不利、脉弦紧等。

风湿热痹,以感受热邪或湿热之邪为主,或风寒湿邪入里化热,以肌肉关节红肿热痛,伴有身热、汗出、口渴、舌苔黄腻、脉滑数为特点。因热为阳邪,易伤阴津,故红肿明显,常兼有红斑、结节、口渴、便干等症。区分的方法主要是根据症状来进行,不同的情况所表现出来的症状也会有所不同,在诊断的时候症状也是区分的依据。

2、风湿痹症的分类

2.1、风痹,风邪较旺,也叫行痹,特点是痛无定处,就是感觉好像四处关节都有痛处,不定处的痛。

2.2、寒痹,寒邪较旺,也叫痛痹,特点是某个患处剧烈疼痛,并且在受热时,痛楚有所缓解。

2.3、湿痹,湿邪较旺,也叫着痹,特点是关节疼痛,痛处固定,肌肤会麻木不仁,关节屈伸不利。

2.4、热痹,热邪较旺,特点是关节处灼热红肿,遇凉则能舒缓,

肢体屈伸不利。

3、风湿热会引发什么疾病

风湿热是全身性结缔组织的炎症,主要累及心脏和关节,在

风湿热治疗过程或风湿性心脏病反复风湿热活动等,患者易患肺

部感染,重症可致心功能不全,有时并发心内膜炎,高脂血症,高

血糖,高尿酸血症,高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还会合并冠心病以至

急性心肌梗塞,风湿性心脏病则是本病最常见的并发症。

风湿寒痹中医治疗1、寒凝痹阻证。治法:温经散寒,通络止痛。方药:乌附麻辛桂姜汤加减。制草乌15g 熟附子10g 干姜

10g 麻黄10g 细辛6g 桂枝10g 甘草6g 。方解:方用制川乌、

熟附子、干姜温经散寒止痛,麻黄、细辛、桂枝疏风散寒,甘草调和诸药。诸药相合,共奏温经散寒、通络止痛之功。加减法:若寒甚加制草乌15g;痛偏上肢加羌活15g、威灵仙24g,千年健15g;

痛偏下肢加独活15g、牛膝18g、防己24g;痛偏于腰加桑寄生15g、杜仲10g、川断15g、淫羊藿15g。

2、风寒痹阻证。治法:祛风散寒,温经通络。方药:乌头汤加减。制川乌15g 麻黄10g 黄芪18g 白芍15g 甘草10g 蜂蜜30g 。方解:方用川乌头、麻黄温经散寒,两药配合搜剔入骨之风寒,为

方中主药,辅以黄芪益气固卫,白芍养血,甘草、蜂蜜缓痛解毒,

诸药相合共奏祛风散寒,温经通络之功效。

风湿痹患者饮食注意什么1、忌高脂肪类

脂肪在体内氧化过程中,能产生酮体,而过多的酮体,对关节有较强的刺激作用,风湿患者的饮食不宜多高脂肪类食物,如牛奶、肥肉等,炒菜、烧汤也宜少放油。

2、忌海产类

风湿患者的饮食不宜多无鳞鱼及海产品,如鲇鱼、泥鳅、黄鳝、海带、海参、海鱼、海虾等,因其中含有尿酸,被人体吸收后,能在关节中形成尿酸盐结晶,使关节症状加重。

3、忌甜食

糖类易致过敏,可加重关节滑膜炎的发展。从传统疗法角度来看,关节炎日久不愈,常以湿热多见,糖类及脂肪会助湿生热,加重病情。风湿骨病患者的病程一般都较长,如果患病后忌口太严,长年日久,也会影响营养的吸收,对疾病的康复不利。

痹证的辨证论治

痹证 《黄帝内经·素问·痹论》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以肌肉、筋骨、关节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或关节肿大、变形、活动障碍,甚或內舍于五脏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西医学中的结缔组织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骨与骨关节病、软组织疾病等,如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痛风、反应性关节炎、肌纤维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多发性肌炎、硬皮病、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增生性关节炎、骨软骨炎、慢性纤维组织炎、腰肌劳损、肌腱炎等出现痹证的临床表现时,可参照本病的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正虚卫外不固是痹证发生的内在基础,感受外邪是痹证发生的的外在条件,邪气痹阻肢体筋脉,经脉气血不通是基本病机。 病因: 1、风寒湿邪,侵袭人体。久居高寒潮湿之地,或常处水中、野外潮湿寒冷等环境,或气候突变,冷热交错,或起居不慎等原因,当人体正气不足时,以致风寒湿邪侵袭,留注经络关节而发病。 2、感受风湿热邪,或郁久化热。感受风湿热邪,或风寒湿邪外侵,郁久化热,以致风湿热邪痹阻经络关节而发病。

3、痰浊瘀血。痰浊瘀血是在疾病过程中形成的病理产物,它能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人体,引起新的病证,因此在弊病的发病中亦起重要作用。或暴饮暴食,恣食生冷,过食肥甘,或饮酒过度,脾失运化,痰浊内生,阻滞经脉;或七情郁结,气机运行失和,郁滞不通,气滞血瘀,阻滞经络;或跌打外伤,局部气血凝聚,失于荣养,营卫不调,而易触外邪,发为痹病。 4、正气不足。先天禀赋薄弱,元气不充,或后天营养失调,缺乏体育锻炼,或劳逸不当,或病后失调,以致气血虚弱,腠理疏松,营卫之气不固,外邪乘虚入侵。 病机: 痹证的基本病机为风、寒、湿、热、痰、瘀等邪气滞留肢体、筋脉、关节、肌肉,经脉闭阻,气血不通。外邪侵袭机体,又可因人的禀赋素质不同而有寒热转化。素体阳气偏盛,内有蓄热者,感受外邪,易从阳化热,而成为风湿热痹。阳气虚衰者,寒自内生,复感风寒湿邪,多从阴化寒,而成为风寒湿痹。 病初邪在经脉,累及筋骨、肌肉、关节,以实证为主。由于病邪性质的偏盛,症状表现亦有不同,其中风邪胜者为行痹,病位偏上;寒邪胜者为痛痹;湿邪胜者为着痹,部位偏下;热邪胜者为热痹。各种邪气之间亦可互相转化。 痹证日久可以出现三个方面的病理演变:一是风寒湿痹或风湿热痹日久不愈,气血运行不畅日甚,瘀血痰浊痹阻经络,深入骨骱,导致关节肿胀、僵硬、变形;二是痹证日久耗伤气血,伤及肝肾,虚实

风湿中药药方

泡酒药方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单方、验方有哪些? 治疗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的单方、验方有: (1)柳枝30~60g,水煎服。 (2)老桑枝30~60g,黄柏10g,水煎服。 (3)苍术、黄柏各9g,忍冬藤30g,水煎服。 (4)嫩桑枝30g、怀牛膝10g、汉防己10g、丝瓜络30g,水煎服。 (5)青风藤15g、防己10g,水煎服。 (6)郗莶草30g、桑枝30g、嫩柳枝15g、嫩槐枝15g,水煎分3次服。 (7)虎杖30g、白酒1匙,酒水同煎,1日1剂。 (8)鲜忍冬藤、根、叶90g,水煎分3次服。 (9)薜荔枝60g,用清水、甜酒各半同煎,去渣加红糖30g,调服。 治疗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的单方、验方有: (1)鸡血藤、海风藤、桂枝各9g,水煎服。 (2)虎杖根、桑树根各30g,大枣10枚,水煎服。 (3)郗莶草、臭梧桐各15g,水煎服。 (4)络石藤、秦艽、伸筋草、路路通各12g,水煎服。 (5)青风藤、秦艽、寻骨风、何首乌各12g,水煎服。 (6)郗莶草90g,生白术、薏苡仁各60g,水煎服。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熏洗疗法? 熏洗疗法是将中药煎煮后,乘热对患部熏蒸或浸泡,使药性从毛孔直入病所。有祛风散寒,舒筋活络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湿痹。现介绍几种常用的配方。 ①海桐皮、桂枝、海风藤、路路通、宽筋藤、两面针各30g,水煎,每日1次,每次20分钟,连续使用1个月(《实用中医内科学》方)。 ②川、草乌各20g,白芷50g,羌活、独活各50g,细辛10g,川芎、桂枝各30g,威灵仙、伸筋草、透骨草各60g,水煎,每日2~3次,每次15分钟,5~10天为一疗程(贵州医学院附院方)。 ③艾叶、红花各9g,透骨草30g,花椒6g,水煎。每日1~2次。 ④土鳖虫12g,苏木30g,大戟6g,寻骨风20g,水煎。每日1~2次。 ⑤桑枝、柳枝、榆枝、桃枝各70cm,熬水熏洗患处,每日2~3次。 ⑥透骨草、追地风、千年健各30g,熬水熏洗患处,每日2次。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常用外用膏药? 风湿性关节炎病在肌肉、关节、经脉,膏药外贴可使药性从皮毛而入腠理,通经活络,较服药更有有利的一面。现将常用膏药及使用方法介绍如下: (1)伤湿止痛膏(橡皮贴膏):功能驱风散寒,除湿通络,活血止痛。使用时先将皮肤用温水清洗擦干,贴于患处,用手掌将膏药按摩,使其粘在皮肤上。凡对橡皮膏过敏,皮肤糜烂有渗液者及外伤合并化脓者,不宜贴用。 与其功用类似的还有麝香虎骨膏、青海麝香膏、关节止痛膏等。临床可任选一种使用。(2)狗皮膏(膏药):功能祛风散寒除湿,舒筋活络止痛。使用时将膏药加温软化后,贴于患处。 与其功用类似的还有万灵筋骨膏、追风膏、老鹳草膏等,亦可选用。

风湿骨伤常见病证中医

风湿骨伤常见病证中医治疗方案 一、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1、风寒湿痹证:防己黄芪汤合防风汤加减。防风,防己,黄芪,羌活,独活,桂枝,秦艽,当归,川芎,木香,乳香,甘草。 2 、风湿热痹证:大秦艽汤加减。秦艽,当归,甘草,羌活,防风,白芷,熟地,茯苓,石膏,川芎, 白芍,独活,黄芩,生地,白术,细辛等。 3、瘀血闭阻证、身痛逐瘀汤加减。桃仁,红花,当归,五灵脂,地龙,川芎,没药,香附,羌活,秦艽,牛膝,甘草。 4、肝肾亏虚证:熟地、山药、枸杞子、山茱萸、川牛膝、鹿角胶、杜仲、菟丝子、制附子、肉桂、当 归、甘草。 二、颈椎病 1、颈型颈椎病: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葛根、麻黄,伴有咽喉炎症者加大元参、板兰根、 金银花等。 2、神经根型颈椎病:当归、川芎、没药、桃仁、羌活、红花、五灵脂、秦艽、香附、牛膝、地龙、党参、苍朮、白朮、升麻、葛根、泽泻、炙草、大枣,如伴有麻木加蜈蚣、全蝎。 以麻木为主。 3、椎动脉型颈椎病:当归、川芎、赤芍、生地、桃仁、红花、牛膝、柴胡、枳壳、桔梗、陈皮、半夏、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大枣。 4、脊髓型颈椎病:地黄饮子:附子、桂枝、肉苁蓉、山茱萸、熟地、巴戟天、石菖蒲、远志、石斛、 茯苓、麦冬、五味子,合圣愈汤:黄芪、党参、当归、赤芍、川芎、熟地、柴胡。 三、腰椎间盘膨出 1血瘀证:逐瘀汤加味:当归、赤白芍、川芎、地龙、桃仁、二活、牛膝、木瓜、防己、乌药、灵仙、元胡、青皮、炮甲、三七、伸筋草等。 2、寒湿证:独活寄生汤加减:独活、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云苓、当归、全虫、防风、川芎、党参、熟地、白芍、炙甘草等。 3、湿热证:四妙散加味:黄柏、苍术、牛膝、薏仁、木瓜、当归、全虫、骨碎补、川断、炮甲、红花、地龙、赤芍等。 4、肝肾亏虚:黄芪、当归、细辛、全虫、炒苍术、炒白术、牛膝、炮甲、骨碎补、川断、五加皮、威灵仙、薏仁、木瓜、杜仲、熟地、山药、山茱萸、云苓等。

风湿热痹者是什么体质

风湿热痹者是什么体质 文章目录*一、风湿热痹者是什么体质*二、风湿热是什么引起的*三、风湿热痹型食疗 风湿热痹者是什么体质1、风湿热痹者是什么体质热痹的产生,多因直接感受火热之邪,或风寒湿邪郁久化热 而成,亦可由脏腑功能失调,如阳热体质,内有蕴热,或阴血亏耗、阴虚阳亢之体,感受外邪侵袭,邪气入里化热,流注经络关节;或 风寒湿邪日久缠绵不愈,邪留经脉,郁久化热,气血痹阻而致。 2、风湿热痹症状 2.1、发热:可分为低热、中等度发热、也可为高热,往往可表现为不规则的发热,一般无寒颤,抗生素无效,同时血沉快,如 系统性红斑狼疮、成人斯帝尔病、急性嗜中性发热性皮病、脂膜炎等均可以发热为首发症状。 2.2、系统损害:风湿热痹包括多种类型的疾病,有些类型的风湿类疾病特别是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可有多个器官的损害。 2.3、雷诺氏征:见于硬皮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指(趾)端遇冷或情绪激动时出现发白,然后发紫、发红或伴有指(趾)真个麻痹、,严峻的可有皮肤溃破。 3、风湿热怎么治疗 3.1、一般治疗

主要是针对不同的症状采取相应的对症处理。急性期患者均应卧床休息。如有心脏受累应避免体力活动或精神刺激,并应在体温和血沉恢复正常、心动过速控制或明显的心电图改善后继续卧床3-4周,然后逐渐恢复活动,心脏扩大伴有心力衰竭者,约需6个月左右才可逐渐恢复正常活动。有充血性心力衰竭者还应适当限制盐和水分。 3.2、抗生素的应用 应用抗生素的目的是为消除残存的链球菌感染灶。推荐应用青霉素一次肌内注射,或者口服青霉素10天。对少数耐青霉素菌株感染或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一天4次,疗程10天。对红霉素的耐药,可选用其他药物替代,包括氨苄青霉素/克拉维酸盐、新大环内酯类及头抱霉素类等。 3.3、抗风湿治疗 风湿性关节炎的首选药物为非类固醇抗炎药。其中阿司匹林仍然是首选药物,分3~4次口服,一般疗程6~8周,有轻度心脏炎者宜用12周。 风湿热是什么引起的1、病毒感染学说 近年来有关学者对病毒感染学说较为关注,认为风湿热可能与柯萨奇B3、B4病毒感染有关,不少学者认为,病毒感染可能为链球菌感染创造条件,在风湿热发生过程中起诱因作用。

风湿热痹的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

风湿热痹的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 风湿热痹是一种对全身的关节,都有着极大威胁的疾病。风湿热痹会使患者在寒冷天气里关节疼痛僵硬,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由于病程长、痛感强,所以在治疗风湿热痹的时候,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要保持患者居住环境的通风干燥,同时患者也要多卧床休息。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 ★一、概述 风湿病是一种可以危及到全身关节,或者是肌肉的疾病,并且风湿病是会发生到各种年龄当中的,不过一般来说会发生在十五岁左右的儿童身上的,还有的发病人群就是老年人的,这种疾病是会反反复复进行发作的,尤其是在天气比较冷的时候,会觉得自己的关节部位特别的疼痛的,并且就连走路都是不可以的,关节没有办法弯曲的,那么到底应该怎么样去治疗风湿热痹的呢? ★二、治疗方法 1 风湿病的病程是非常长的,而且病情会反复无常的,如果病情发展过于严重的话就会让患者没有办法自理的,这样就会导

致悲观的情绪产生的,甚至是会导致轻生的念头,所以对于心理上面的疏导是非常重要的,要减轻他们心理上面的压力。 2 患者居住的房间是需要通气的,还要干燥的,这样就可以保持自己室内的空气比较的新鲜的,特别是患者睡的被子要经常的拿出去清洗的,如果出现了潮湿的话,患者的关节部位会疼的更加的厉害的,晚上还要用温水泡脚的。 3 最后,患者除了在发病的那段期间里面要卧床休息的,其他的需要适当的进行锻炼的,特别是在清晨的时候,要让自己的关节部位尽量的去活动活动的,不然的话会变得更加的僵硬的,防止自己的肌肉进行萎缩的。 ★三、注意事项 风湿热痹的患者一定要吃一些高热量,并且还要容易消化的食物的,但是饮食方面还是要注意滋补自己的身体的,不可以去偏食的,要注意均衡自己的营养的。

(完整版)痹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2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方案 一、诊断 疾病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诊治指南》(2007 年版)。 1、临床表现:膝关节的疼痛及压痛、关节僵硬、关节肿大、骨摩擦音(感)、关节无力、活动障碍。 2、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骨关节炎的X线特点表现为非对称性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囊性变,关节边缘骨质增生和骨赘形成;关节内游离体,关节变形及半脱位。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蛋白电泳、免疫复合物及血清补体等指征一般在正常范围。伴有滑膜炎者可见C反应蛋白(CRP及血沉(ESR轻度升高,类风湿因子及抗核抗体阴性。 4、具体诊断标准: (1)近1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 (2)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 (3)关节液(至少2次)清亮、黏稠,WBCV200个/ml (4)中老年患者(》40岁) (5)晨僵W 3分钟 (6)活动时有骨擦音(感) 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线检查,符合(1)+ (2)条或(1)+ (3)+ (5)+(6)条或(1)+(4)+(5)+ (6)条,可诊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5、骨性关节炎的分级:

根据Kellgren 和Lawrecne 的放射学诊断标准,骨性关节炎分为五级:0 级:正常。 I级:关节间隙可疑变窄,可能有骨赘。 II级:有明显的骨赘,关节间隙轻度变窄。 III级:中等量骨赘,关节间隙变窄较明确,软骨下骨质轻度硬化改变,范围较小。 IV级:大量骨赘形成,可波及软骨面,关节间隙明显变窄,硬化改变极为明显,关节肥大及明显畸形。 疾病分期 根据临床与放射学结合,可分为以下三期:早期:症状与体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多见于内侧,上下楼或站起时犹重,无明显畸形,关节间隙及周围压痛,髌骨研磨试验(+),关节活动可。X线表现(0~1级) 中期:疼痛较重,可合并肿胀,内翻畸形,有屈膝畸形及活动受限,压痛,髌骨研磨试验(+),关节不稳。X线表现(II?山级)晚期:疼痛严重,行走需支具或不能行走,内翻及屈膝畸形明显,压 痛,髌骨研磨试验(+),关节活动度明显缩小,严重不稳。X线表现 (IV 级)。 证候诊断 1、风寒湿痹证:肢体关节酸楚疼痛、痛处固定,有如刀割或有明显重着感或患处表现肿胀感,关节活动欠灵活,畏风寒,得热则舒。舌质淡,苔白腻,脉紧或濡。 2、风湿热痹证:起病较急,病变关节红肿、灼热、疼痛,甚至痛不可触,得冷则舒为特征;可伴有全身发热,或皮肤红斑、硬结。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完整版)风湿热痹病历模板

患者XXX,女性,X岁,因"反复X膝关节肿胀疼痛X年,加重X天"于XXXX年X月X 日X时由门诊拟诊"中医:膝痹-风湿热痹;西医:X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右膝关节退行性变/右膝关节增生性关节炎"收入本科。步行/坐轮椅入院。 病例特点: 1、患者XXX,女性,X岁,因"反复X膝关节肿胀疼痛X年,加重X天"为主诉入院。既往有XX 2、入院症见:神清,精神可,X膝关节稍红肿,站立、行走则痛剧,无伴腰痛,膝关节活动受限,眠纳可,二便调,无寒热汗出,舌质红,苔薄黄腻,脉滑数。 3、专科情况:X侧膝关节稍肿胀,肤温稍高,膝内外侧膝眼压痛(+),浮髌试验(+/-),髌骨碾磨试验(+),膝侧副韧带损伤试验(-),膝半月板研磨试验(-),膝关节活动稍受限,右大腿肌肉轻度萎缩(右大腿周径:48cm,左大腿周径49.5cm),右下肢肌力5-级,双下肢感觉无明显异常,双下肢腱反射正常,病理征未引出。 4、辅助检查:暂缺 初步诊断: 中医诊断:膝痹-风湿热痹 西医诊断:X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 四诊摘要:患者XXX,女性,X岁,神清,精神可,X膝关节稍红肿,无伴腰痛,膝关节活动受限,眠纳可,二便调,无寒热汗出,舌质红,苔薄黄腻,脉滑数。 辨病依据:患者女性,X岁,因"反复X膝关节肿胀疼痛X年,加重X天"入院,此次又因感受湿热后致膝痛急性复发,四诊合参,结合现代医学检查当属祖国医学"膝痹"的范畴。因伴关节活动受限,舌质红,苔薄黄腻,脉滑数。当辨为"风湿热痹"型。 辩证依据:缘患者长年居住于潮湿之地,且嗜食煎炸肥甘或湿热之品,容易内生湿热,加之此次感受外界湿热之邪,内侵膝关节,阻滞经络,引起气血不和,不通则痛、关节不利,故见右膝关节红肿疼痛、肿胀明显,关节活动受限,站立、行走则痛剧;舌质红,苔薄黄腻,脉滑数为风湿热痹之征。 本病病因主要为外感风湿热邪;病机为湿热之邪阻滞经络,不通则痛;病性属实,以湿热之邪阻络为实;病位在右膝关节。因该病起病急骤,故调养得当,则预后好转,但因病史较长,若平素调养不当则易复发。 中医鉴别诊断:痹证宜与痿证相鉴别。痹证则是素体虚弱,卫阳不固,感受风寒湿邪,流注经络关节,气血运行不畅而致肢体肌肉、筋脉疼痛为主要表现。而痿证是由邪热伤津,或气阴不足而致筋脉失养,以致肢体软弱无力、筋脉弛缓,甚则肌肉萎缩或瘫痪主要表现的肢体病证。相比之下,前者主要表现为肢体肌肉、筋脉疼痛;后者则主要表现为筋脉弛缓、肌肉萎缩或瘫痪。故二者不难鉴别。 西医诊断依据: 1、患者XXX,女性,X岁,因"反复X膝关节肿胀疼痛X年,加重X天"为主诉入院。既往有XX 2、入院症见:神清,精神可,X膝关节稍红肿,站立、行走则痛剧,无伴腰痛,膝关节活动受限,眠纳可,二便调。 3、专科情况:X侧膝关节稍肿胀,肤温稍高,膝内外侧膝眼压痛(+),浮髌试验(+/-),髌骨碾磨试验(+),膝侧副韧带损伤试验(-),膝半月板研磨试验(-),膝关节活动稍受限,右大腿肌肉轻度萎缩(右大腿周径:48cm,左大腿周径49.5cm),右下肢肌力5-级,双下肢感觉无明显异常,双下肢腱反射正常,病理征未引出。 4、辅助检查:暂缺

风湿热痹的按摩穴位是哪里

风湿热痹的按摩穴位是哪里 文章目录*一、风湿热痹的按摩穴位是哪里*二、风湿热痹治疗期间注意事项*三、风湿热痹患者饮食原则 风湿热痹的按摩穴位是哪里1、风湿热痹的按摩穴位是哪里风湿可以通过按摩治疗的,对风湿性疾病有一定疗效。具体的穴位需要根据不同的病情而定,中医将类风湿分为行痹、热痹,痛痹、着痹之分,不同的类型取穴也不同。而风湿热痹可以取大椎、曲池穴位,对病情有改善作用。 2、风湿热痹的症状有哪些 2.1、发热:可分为低热、中等度发热、也可为高热,往往可表现为不规则的发热,一般无寒颤,抗生素无效,同时血沉快,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成人斯帝尔病、急性嗜中性发热性皮病、脂膜炎等均可以发热为首发症状。 2.2、不但是风湿热痹的主要症状,同时也是造成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最常见于关节及其结构的,躯干和肢体的见于内脏和神经系统病变。关节痛、颈肩痛、腰背痛、足跟痛往往是风湿热痹的主要表现,有时还伴有关节的肿胀。 类风湿性关节炎常有对称性的关节肿痛,手指关节、腕关节尤为明显;强直性脊柱炎有腰背痛,休息时加深,可伴有足跟痛、红眼;风湿性多肌痛有颈肩痛、肢带肌的及肌无力。 3、风湿热痹常见治疗方法

3.1、风湿病的病程是非常长的,而且病情会反复无常的,如果病情发展过于严重的话就会让患者没有办法自理的,这样就会导致悲观的情绪产生的,甚至是会导致轻生的念头,所以对于心 理上面的疏导是非常重要的,要减轻他们心理上面的压力。 3.2、患者居住的房间是需要通气的,还要干燥的,这样就可以保持自己室内的空气比较的新鲜的,特别是患者睡的被子要经常的拿出去清洗的,如果出现了潮湿的话,患者的关节部位会疼 的更加的厉害的,晚上还要用温水泡脚的。 风湿热痹治疗期间注意事项1、对风湿病的不重视这点是非常的常见的,有些人及时是知道自己患有风湿,但 是认识不清楚,或者是怕花钱,往往拒绝前往医院治疗,或者是轻信网上的所谓偏方或者专家建议。在未得到医生的允许下,私自进行治疗。自己治疗固然省钱,但是损失却是你自己的健康。就这样一拖再拖的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2、私自放弃治疗 在疾病的初期,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发现自己的病情有所 好转,症状有所减轻,然后就私自的停用药物,如果症状再次出现,就继续服药,这样得过且过的心理造成每次治疗都不彻底。风湿病之所以难治愈,不仅仅说明此病的严重性,更说明了此病的顽 固性。

风湿疼痛秘方7则

风湿疼痛秘方 秘方1 主治:风湿热痹痛或痹痛(急性膝关节红肿痛)。 处方:黄槿30克,金银花叶30克,金针30克,冰糖9克。 服法:每日一剂,水煎二次饭前服。 外敷:金针3克,地丁9克,地龙干10克,马齿苋15克,加红糖适量,共捣烂外敷(贴于膝部)。 注意事项:治疗期间如有腹泻应即停药。 方源:福州市吴云钦献。 秘方2 主治:风寒湿痹,腰腿疼痛,四肢麻疼。 处方:马钱子(去皮)30克,血竭花120克,(血竭花是血竭的上品,即麒麟竭之别称)。 服法:马钱子用香油炸焦黄色(别过黑、也别过火,以捞出来仁上不带油为度,挂油是还嫩,吃了有危险,过火就失效了),捞出来同血竭共研为细面。分六十次白水送服,每日早晚各一次,服一料或半料即愈。 注意事项:服后如有头晕感觉,即须减量服之。 方源:祖传秘方,河北某大夫介绍。 秘方3 主治:风湿骨痛半身不遂。 处方:当归15克,台参30克,防风15克,焦白术18克,寄生30克,白芍30克,木瓜30克,牛膝18克,苍术18克,川芎15克,茯苓30克,桂尖15克,秦艽15克,熟地60克,钩藤30克,元肉30克,炙甘草15克,红枣30克。 服法:三花酒泡一月,早晚每服30~60克。 疗效:有特效。

来源:祖传秘方,广西易新献 秘方4 主治:风湿,筋骨疼痛,麻木。 处方:川乌9克,防风9克,白芷9克,细辛6克,穿山甲(炒)9克,麝香0.9克,陈艾绒30克。 服法:共研极细末,用纸卷成条,点燃,隔布炙痛麻木处。 来源:祖传秘方,沔县张子述献。 秘方5 主治:风湿(冷瘫风)。 处方:棉花子、九头松、石菖蒲、樟树姜、七星剑、槐树皮、万年霜、艾叶、枫木树皮各30克。 用法:合酒捣烂炒热包敷患处。 方源:苏云梯师传秘方 秘方6 主治:风湿性关节炎。 处方:鲜透骨草叶,捣如泥状,涂患处,1~2小时。 注意事项:局部反映皮肤红肿起泡,烧灼疼痛(似二度烫伤)。严密消毒,刺破水泡,纱布包裹7~10天痊愈。 方源:石家庄市高辅汉祖传秘方。 秘方7 主治:风湿性关节炎 处方:白花子、川乌、草乌、江子霜、蟾酥、透骨草、杜仲炭各等份为细末。 用法:以人乳调和成膏,摊布上,敷患处,约20小时内,患处奇痒,或出现水泡时即去药。俟泡消失后,再敷之,五六次即可痊愈。急慢性风湿性疼痛皆可适用。

痹症的中医辨证论治

痹症的中医辨证论治 一、概述 (1)概念 “痹”字的含义:闭也,闭塞不通之义。指阻闭,突出本病主要是因经络阻闭,气血不行所致特点。 痹病的含义(广义):泛指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邪气乘虚而入,致使气血凝滞,经络闭阻,引起相关系统疾病的总称。 正常生理:经脉气血运行;脏腑气机升、降、出、入。 病理:邪气闭阻气血运行,妨碍脏腑升降出入而为痹病。 (2)分类 五体痹——皮、肉、筋、骨、脉痹(是中医解剖学概念,它反映了人体由浅入深的五个不同层次,由于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风寒湿热等外邪入侵,导致经脉闭阻,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皮肤、肌肉、关节、筋骨发生疼痛、酸楚、麻木、重着、灼热、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变形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五因痹——风、寒、湿、热、瘀 五型痹——行痹、痛痹、着痹、热痹、尪痹 五脏痹——肺、脾、肝、肾、心痹 (3)西医疾病范畴 以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神经系统为主,肌肉、关节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属本病的范畴。 西医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等以肢节痹病为主要临床特征者,均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二、病因病机 (1)病因 痹症的发生与体质因素、气候条件、生活环境及饮食等有密切关系。正虚卫外不固是痹症发生的内在基础,感受外邪是痹症发生的外在条件。邪气痹阻经脉为其病机根本,病变多累及肢体筋骨、肌肉、关节,甚则影响脏腑。 1.1外因 ①感受风寒湿邪:久居潮湿之地、严寒冻伤、贪凉露宿、睡卧当风、暴雨浇淋、水中作业或汗出入水等,外邪注于肌凑经络,滞留于关节筋骨,导致气血痹阻而发为寒湿痹。由于感受风寒湿邪各有所偏盛,而有行痹、痛痹、着痹之别。若素体阳气偏盛,内有蓄热,复感风寒湿邪,可以从阳化热;或风寒湿痹经久不愈,亦可蕴而化热。 ②感受风湿热邪:久居炎热潮湿之地,外感风湿热邪,袭于肌腠,壅于经络,痹阻气血经脉,滞留于关节筋骨,发为风湿热痹。 1.2内因 ①劳逸不当:劳欲过度,将息失宜,精气亏损,卫外不固;或激烈活动后体力下降,防御机能降低,汗出肌疏,外邪乘袭。 ②久病体虚:老年体虚,肝肾不足,肢体筋脉失养;或病后、产后气血不足,腠理空疏,外邪乘虚而入。 此外,恣食甘肥厚腻或酒热海腥发物,导致脾运失键,湿热痰浊内生;或跌扑外伤,损及肢体筋脉,气血筋脉痹阻,亦与痹证发生有关。

风湿科 热痹(成人still病)中医诊疗方案

热痹(成人still病)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 热痹是机体由于风、湿等邪气郁而化热或热毒痹阻经络,引起发热、关节痛,伴见皮疹斑块、瘰疬肿大或结节等症状,甚至可伴有脏腑损伤的一种疾病。相当于成人still病。 具体标准:(1)发热≥39℃;关节痛或关节炎;典型皮疹,红色斑疹或斑丘疹;(2)排除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和其他结缔组织病。 2.西医诊断:参照2010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分会修订的《风湿病诊断和治疗指南》的成人still病诊断标准。 (1)美国Cush标准 必备条件:①发热≥39℃;②关节痛或关节炎;③RF<1:80;④ANA<1:100。 另需具备下列任何2项:①血白细胞≥15×109/L;②皮疹;③胸膜炎或心包炎;④肝大或脾大或淋巴结肿大。 (2)日本标准 主要条件:①发热≥39℃并持续I周以上;②关节痛持续2周以上;③典型皮疹;④血白细胞≥10x109/L。 次要条件:④咽痛;②淋巴结和(或)脾肿大;③肝功能异常;④RF和ANA 阴性。 此标准需排除: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其他风湿性疾病。符合5项或更多条件(至少含2项主要条件),可做出诊断。 (二)证候诊断 1.风热犯卫证:发热恶风或伴恶寒,汗出,头痛,四肢关节肌肉酸痛,咽痛,口干微渴,瘰疬肿痛,舌边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2.气营两燔证:高热起伏,汗出,不恶寒,口渴喜冷饮,烦躁不安,肢体红斑皮疹随热而出,瘰疬灼热肿痛,关节疼痛较剧,尿黄,便干,舌红苔黄燥或红绛少苔,脉滑数或洪数。 3.湿热蕴毒证:日晡潮热,四肢沉重酸胀,关节肿胀、灼热疼痛,以下肢为重,全身困乏无力,口苦咽干,瘰疬肿痛,纳呆恶心,尿黄赤,大便粘滞不爽,舌苔黄腻,脉滑数。

膝痹中医诊疗方案

膝痹(膝骨性关节炎) 一、诊断 中医诊断 1.风寒湿痹证:肢体关节酸楚疼痛、痛处固定,有如刀割或有明显重着感或患处表现肿胀感,关节活动欠灵活,畏风寒,得热则舒。舌质淡,苔白腻,脉紧或濡。 2.风湿热痹证:起病较急,病变关节红肿、灼热、疼痛,甚至痛不可触,得冷则舒为特征;可伴有全身发热,或皮肤红斑、硬结。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3.瘀血闭阻证:肢体关节刺痛,痛处固定,局部有僵硬感,或麻木不仁,舌质紫暗,苔白而干涩。 4.肝肾亏虚证:膝关节隐隐作痛,腰膝酸软无力,酸困疼痛,遇劳更甚,舌质红、少苔,脉沉细无力。 西医诊断 本病种参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诊治指南》(2007年版)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1.临床表现:膝关节得疼痛及压痛、关节僵硬、关节肿大、骨摩擦音(感)、关节无力、活动障碍。 2.影像学检查:膝骨关节炎得X线特点表现为非对称性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与囊性变,关节边缘骨质增生与骨赘形成;关节内游离体,关节变形及半脱位。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蛋白电泳、免疫复合物及血清补体等指征一般在正常范围。伴有滑膜炎者可见C反应蛋白(CRP)及血沉(ESR)轻度升高,类风湿因子及抗核抗体阴性。 4.具体诊断标准 ①近1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 ②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与(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 ③关节液(至少2次)清亮、黏稠,WBC<2000个/ml ④中老年患者(≥40岁) ⑤晨僵≤3min ⑥活动时有骨擦音(感) 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线检查,符合①+②条或①+③+⑤+⑥条或①+④+⑤+ ⑥条,可诊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5.骨性关节炎得分级 根据Kellgren与Lawrecne得放射学诊断标准,骨性关节炎分为五级: 0级:正常;

风湿热痹 病历模板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患者XXX,女性,X岁,因"反复X膝关节肿胀疼痛X年,加重X天"于XXXX年X月X 日X时由门诊拟诊"中医:膝痹-风湿热痹;西医:X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右膝关节退行性变/右膝关节增生性关节炎"收入本科。步行/坐轮椅入院。 病例特点: 1、患者XXX,女性,X岁,因"反复X膝关节肿胀疼痛X年,加重X天"为主诉入院。既往有XX 2、入院症见:神清,精神可,X膝关节稍红肿,站立、行走则痛剧,无伴腰痛,膝关节活动受限,眠纳可,二便调,无寒热汗出,舌质红,苔薄黄腻,脉滑数。 3、专科情况:X侧膝关节稍肿胀,肤温稍高,膝内外侧膝眼压痛(+),浮髌试验(+/-),髌骨碾磨试验(+),膝侧副韧带损伤试验(-),膝半月板研磨试验(-),膝关节活动稍受限,右大腿肌肉轻度萎缩(右大腿周径:48cm,左大腿周径49.5cm),右下肢肌力5-级,双下肢感觉无明显异常,双下肢腱反射正常,病理征未引出。 4、辅助检查:暂缺 初步诊断: 中医诊断:膝痹-风湿热痹 西医诊断:X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 四诊摘要:患者XXX,女性,X岁,神清,精神可,X膝关节稍红肿,无伴腰痛,膝关节活动受限,眠纳可,二便调,无寒热汗出,舌质红,苔薄黄腻,脉滑数。 辨病依据:患者女性,X岁,因"反复X膝关节肿胀疼痛X年,加重X天"入院,此次又因感受湿热后致膝痛急性复发,四诊合参,结合现代医学检查当属祖国医学"膝痹"的范畴。因伴关节活动受限,舌质红,苔薄黄腻,脉滑数。当辨为"风湿热痹"型。 辩证依据:缘患者长年居住于潮湿之地,且嗜食煎炸肥甘或湿热之品,容易内生湿热,加之此次感受外界湿热之邪,内侵膝关节,阻滞经络,引起气血不和,不通则痛、关节不利,故见右膝关节红肿疼痛、肿胀明显,关节活动受限,站立、行走则痛剧;舌质红,苔薄黄腻,脉滑数为风湿热痹之征。 本病病因主要为外感风湿热邪;病机为湿热之邪阻滞经络,不通则痛;病性属实,以湿热之邪阻络为实;病位在右膝关节。因该病起病急骤,故调养得当,则预后好转,但因病史较长,若平素调养不当则易复发。 中医鉴别诊断:痹证宜与痿证相鉴别。痹证则是素体虚弱,卫阳不固,感受风寒湿邪,流注经络关节,气血运行不畅而致肢体肌肉、筋脉疼痛为主要表现。而痿证是由邪热伤津,或气阴不足而致筋脉失养,以致肢体软弱无力、筋脉弛缓,甚则肌肉萎缩或瘫痪主要表现的肢体病证。相比之下,前者主要表现为肢体肌肉、筋脉疼痛;后者则主要表现为筋脉弛缓、肌肉萎缩或瘫痪。故二者不难鉴别。 西医诊断依据: 1、患者XXX,女性,X岁,因"反复X膝关节肿胀疼痛X年,加重X天"为主诉入院。既往有XX 2、入院症见:神清,精神可,X膝关节稍红肿,站立、行走则痛剧,无伴腰痛,膝关节活动受限,眠纳可,二便调。 3、专科情况:X侧膝关节稍肿胀,肤温稍高,膝内外侧膝眼压痛(+),浮髌试验(+/-),髌骨碾磨试验(+),膝侧副韧带损伤试验(-),膝半月板研磨试验(-),膝关节活动稍受限,右大腿肌肉轻度萎缩(右大腿周径:48cm,左大腿周径49.5cm),右下肢肌力5-

中医辨证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中医辨证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中医将风湿性关节炎归入“痹症” , 并根据患者不同的症状, 辨证分型来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一、风胜行痹: 关节酸痛, 游走不定, 屈伸不利, 或有恶风寒发热, 苔薄, 脉浮。治宜祛风通络, 散寒除湿。 处方: 防风9 克, 当归9 克, 赤芍12 克, 秦艽9 克, 葛根9 克, 羌活9 克, 桂枝9 克, 甘草 3 克。 二、寒胜痛痹: 关节疼痛较剧, 痛有定处, 关节屈伸不利, 痛处皮肤不红、不热, 得热则舒, 遇寒加剧, 舌苔白、脉弦紧。治宜温经散寒, 祛风除湿。 处方: 桂枝9 克, 当归9 克, 白芍12 克, 白术9 克, 羌活9 克, 独活9 克, 威灵仙9 克, 防己9 克, 甘草 5 克。 三、湿胜着痹: 肌肤麻木, 肢体疼痛沉重, 痛处固定不移, 活动不便, 舌苔白腻, 脉濡缓。治宜利湿活络, 祛风散寒。 处方: 薏苡仁15 克, 川芎9 克, 当归12 克, 麻黄 6 克, 桂枝 9 克, 苍术9 克, 生姜 3 片, 甘草 3 克。 四、风湿热痹: 关节红肿疼痛, 得冷稍舒, 痛不可触, 或发热恶风, 口渴, 烦闷不安, 苔黄, 脉数。治宜清热利湿, 活血祛风。

处方: 生石膏30 克(先煎), 知母9 克, 甘草 3 克, 粳米15 克, 桑枝15 克, 桂枝9 克, 忍冬藤30 克, 连翘15 克, 威灵仙15 克, 赤芍10 克。 以上各方均为每日 1 剂, 水煎服。由于各人的差异和疾病症状的多样性, 所以上述各方还应在医师的指导下根据具体情况来加减使用。此外对于痹症日久正气亏虚者, 还应采用益气养血、补益肝肾、扶正祛邪的方法标本兼顾。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 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中医药对风湿痹证认识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对风湿痹证认识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对风湿痹证认识的研究进展 2008-12-14 【摘要】中医学中的痹证,泛指影响骨骼、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肌肉、滑囊、肌腱、筋膜等的一类疾病。风、寒、湿邪是风湿痹证发生的外部因素,是标;正气不足是风湿痹证发生的内因,是本。对于痹证的治疗,中医临床主要采用辨证论治、专方治疗、单味中药提取物治疗以及综合治疗等,疗效显著。今后应立足于中医理论,建立病证结合的临床思维模式,制定统一的诊断、分型、分期标准,正确把握疾病的发展、转归与预后,以指导临床诊治。 【关键词】风湿痹证;辨证分型;临床治疗 1病因病机 历代医家认为导致风湿痹证发生发展的因素非常复杂,《素问·评热病论》中提出“风雨寒热,不得虚,不能独伤人”;《类证治裁·痹症》更明确指出“诸痹……由营卫先虚,腠理不密,风寒湿乘虚而袭,正气为邪气所阻,不能宣行,因而留滞,气血凝滞,久而成痹。”表明风湿痹证的发生是在内外因同时起作用的情况下发生的。就外因而言,风湿痹证的病因也不是

单一的,如《素问·痹论》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说明了体内风湿痹证的形成是风、寒、湿淫气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寒、湿邪是风湿痹证发生的外部因素,是标;正气不足是风湿痹证发生的内因,是本。现代流行病学的调查也证明了古代众医家对风湿痹证的病因认识是正确的,例如日本多留淳文调查指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主要是气候因素,引发诱因50%是过劳。陈之才对20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进行调查,认为内因有荣血不足、气血亏损、肝肾不足、内湿等,外受风寒与潮湿而诱发本病者达47%。随着对风湿痹证的深入研究,在以往对本病病因病机认识的基础上,除强调“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的外邪说外,许多医家重视正气虚弱、卫表不固、气血不足、肝肾亏损等在本病中的作用。如朱良春认为先有阳虚,病邪遂乘虚袭踞经隧,气血被阻,壅滞经脉,深入骨髓,胶着不去,痰瘀互结,凝滞经脉而成顽痹。焦树德认为肾虚寒邪入骨,复感三邪内舍肝肾而致本病。王承德认为本病由外邪引起者不少,然风、寒、湿、热、痰浊、瘀血由内而生,如阳虚生寒、阴虚生热、血虚生风、脾虚生湿、久为痰浊、气虚生痰,风、寒、湿、热、痰浊、瘀血从内而生,阻闭经络、留滞关节,痹病乃作。 2辨证分型 证候与治法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当代医家在临床实践中总结了许多治疗风湿痹证的有效方药,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不同医家的辨证分型不尽相同。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ZhangGG

风湿痹中医诊疗

风湿痹中医诊疗 发表时间:2011-05-16T16:17:51.43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期供稿作者:郭明光[导读] 风湿痹的产生,系由风、寒、湿之邪杂至,侵袭全身,损害肌表、经络、关节而成。郭明光 (黑龙江省方正县中医院 150800)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2-0411-02 【摘要】凡因风寒湿热之邪,乘虚而入,流注经络、肌肉、关节,损伤血脉及心,引起肢体关节红肿、疼痛、重着、挛急、麻木,并伴有寒热表证者,称为风湿痹。又名脉痹、风湿。以其感受邪气偏盛不同,又有行痹、痛痹、着痹、热痹之称。痹者,闭也。为气血凝塞不行之义。治疗不当,或病势转剧,复感于邪,可由脉及心,累及心脏,出现心悸、气短、胸闷等症,日久损害心脏,而成心痹。【关键词】风湿痹中医诊疗 病因病理 风湿痹的产生,系由风、寒、湿之邪杂至,侵袭全身,损害肌表、经络、关节而成。但外邪所以长驱直入,又与生活环境、气候条件、抗病能力等因素有关。 1.生活环境 居处潮湿,或水中作业,易受邪侵。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运化失司,水湿内停,内湿与外湿相引,最易罹病。故《黄帝内经》说:“饮食居处,为其病本。” 2.气候变化 气候剧变,或昼夜寒温变化剧烈,卫外之力不能适应,易受寒潮冷风的侵袭而为病。正如张子和说:“此疾之作,多在四时阴雨之时,及三月九月,太阳寒水用事之月,故草枯水寒为甚。”说明气候变化是引起风湿痹的一个原因。 3.体虚阳虚 体弱阳虚,腠理空疏,卫阳不固,风寒湿之邪乘虚而入。宋赵佶曰:“盖由真气虚弱,为风湿所袭”(《圣济总录》)。《医鉴》亦指出:“由元精内虚,而三气所袭,不能随时祛散,流注经络,久而成痹。”说明人体抵抗力差,卫外不固,外邪乘虚而入,是导致风湿痹的主要原因。 症候特征 1.全身症候 风湿痹虽以关节损害为主,但全身各部均受波及,多有全身各部的症候反应。起病之初,常有表证,可见发热恶风,恶寒声重,一身尽痛,肢节烦疼,咽干咽痛,口苦口干或口腻。以后可见自汗乏力,食欲不振,小便不利,面色苍白,心悸烦躁,胸闷气促。病势发展有缓有急,最易反复。 2.关节损害征 关节肿痛或掣痛,不可曲伸。或见关节部位红肿、发热、疼痛。或见肢体关节疼痛,局部冷湿。常见膝踝关节损害,肩、肘、腕等关节受累次之,手足指趾等小关节波及甚少,关节疼痛可呈对称性发作。或见全身关节疼痛,呈游走性发作,肢体重着,麻木困倦,活动不灵。 儿童及青少年,关节症候比成人轻。 3.心脏损害征 自汗淋漓,呼吸气促,轻者多劳累后明显,重则静止时也有影响。胸部疼痛或隐痛,以左心下为甚。甚则心脏增大,胸痛常作,损伤心阴心阳,耗散心气,症候也逐渐加剧。发热之时,心悸烦躁,或见怔忡不已,脉律失常。迁延失治,或病势转剧,可导致心水和心气脱。 4.湿结征 在肘、膝、枕骨后和前额等肌腠间,有形如豌豆样小核,隐而复现,存在数日或数月,一般多在风湿痹晚期出现。正如《续名医内案》痹症类医案所说:“蒋仲芳治张莳官,春来遍身筋骨疼痛,渐生小骨。久药不效,视其身累累如龙眼,盖筋非骨也,因湿邪气入筋缩结而然,譬之颈病结核而硬。”此处所谓“小骨”、 “缩结”,即是湿结。 5.隐疹征 隐疹与风湿痹同时存在,是风湿的特殊症候特征群,此即现代医学所谓“环状红斑”,可见隐疹中心色淡,四周红而色深,多见于四肢,可历时数月,时隐时现,或经久不退,游走不定。 6.颤摇征 四肢颤摇,或见动掣不能自止。王肯堂在其所著《证治准绳》一书中定名为“惊瘫候”。按王氏自己的解释,惊瘫候的临床表现是“手足掣动不随,四肢颤摇”。有如现代医学所述风湿性舞蹈病。 7.脉舌征 风盛型脉浮数或浮紧,舌质淡,苔白或黄;寒盛型脉沉紧或迟沉,舌质淡或青,苔白或白厚;湿盛型脉濡或滑,舌质淡,苔白滑或白腻;热盛型脉浮数,或急数,苔黄腻,或黄燥或黄厚。侵损心脏,脉多动疾,或结代,或迟虚。舌质红绛或青紫,或见散在瘀点,苔白或黄,或少苔。部分舌体胖大而嫩,有齿痕,色多淡白。 诊断 望患者的面色、舌色、隐疹、神采,及局部关节损害情况。如有否红肿、关节运动是否受限等。另外还应观察口咽的症候,肌表有关的症候,以助诊断。 闻诊:闻患者的语声、咳声,一般无特殊病气,闻有无鼻塞声不扬等。了解早期有否表证。 问诊:问患者的发病情况,发病原因、时间、季节,问起病之先有否患乳蛾、咽痛、咳嗽、烂喉痧等发热性疾病。问现有症候特征,如寒热的表现,关节疼痛的久暂、红肿、热痛或冷凝等特征,以及关节疼痛有否移动,是否对称等。此外,还应了解全身其他症群,分析阴阳表里,虚实寒热的属性,为诊断与辨证论治积累资料。

藤类药物治疗风湿病

藤类药物在治疗风湿病中的应用 阳光融和医院风湿免疫科郜建新 藤类药物大多具有祛风除湿,通经活络、舒筋止痛之功效,目前,国内对雷公藤和青风藤研究较多,开发研制出了一系列药物用于临床,并积累了不少经验,但对于其他藤类中药研究得相对较少,有待于深入研究运用,下面对一些常用藤类药物作一些总结与分析,以供辩证立法处方时比较和优化选择这类药物,以合理组方或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痹症,提高疗效,同时也有益于深入研究开发更多更好的抗风湿药物时参考。 1.雷公藤 1.1为卫矛科植物雷公藤的根、叶及花。性味归经:苦,有大毒。入肝、肺经。功效:祛风除湿,通经活络,宣肺平喘。应用:1、用于风湿痹症,如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及其他结缔组织疾病,临床均有较好的疗效。本品有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的功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期效果尤佳。然而本品有毒,应用时应加注意。据临床报道,本品应用于上述风湿病,可单独水煎内服,亦可制成酊剂、滴丸、片剂等用。据药理研究,本品有明显的消炎、镇痛作用,对肉芽肿、关节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有报道[1],用含雷公藤全根(100ml含生药17g)的雷公藤糖浆,治疗强直性脊柱炎140例,显效89.29%以上。用法用量:3~10g,水煎服,小儿酌减。亦可制成酊剂、片剂等用。注意:因雷公藤毒性较大,口服可出现消化道反应,如恶心、上腹部不适;轻度

疼痛;胃纳减退、腹泻,或见头晕、口干、心跳、流泪、口腔粘膜糜烂以致出血、咽痛、皮肤瘙痒、皮疹、色素沉着、月经不调、白细胞下降等副作用。如应用不当,可发生中毒甚至死亡。雷公藤对机体的毒性表现为:(1)对胃肠道局部的刺激作用;(2)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包括对视丘、中脑、延髓、小脑及脊髓的损害),以及引起肝、心的出血及坏死。本品急性中毒,可采用一般急性中毒解救措施,对症治疗,还应给予低盐饮食。民间常用解羊血200~300ml内服,或用兔胃浸出液解毒,但疗效有待观察。 1.2雷公藤西医研究进展。 1.2.1雷公藤免疫机理 洪郁芝、王永钧通过课题“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人肾小管细胞C3产物上调及雷公藤内脂醇对其作用的影响”研究得出结论[2]:TNF-α与补体之间的正性反馈机制在免疫介导的肾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雷公藤内酯醇能明显抑制TNF-α上调肾小管细胞C3mRNA 表达和C3蛋的合成。 近年研究发现除肝脏和巨噬细胞是补体合成的主要来源外,肾脏固有细胞也能表达各种补体成分。并且,随着肾脏病变程度的加重,肾局部补体(特别是C3、C4)mRNA表达和蛋白合成也显著增加,其中以肾小管细胞表现最为明显。因此,肾小管细胞在致病因素诱导下过度生成并激活的补体在肾损伤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补体抑制剂的产生和应用越来越引起关注。 该课题组在观察体外培养的人近端肾小管细胞(PTEC)自主生成

风湿热痹病历模板(可编辑修改word版)

患者XXX,女性,X 岁,因"反复X 膝关节肿胀疼痛X 年,加重X 天"于XXXX 年X 月X 日X 时由门诊拟诊"中医:膝痹-风湿热痹;西医:X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右膝关节退行性变/右膝关节增生性关节炎"收入本科。步行/坐轮椅入院。 病例特点: 1、患者XXX,女性,X 岁,因"反复X 膝关节肿胀疼痛X 年,加重X 天"为主诉入院。既往有XX 2、入院症见:神清,精神可,X 膝关节稍红肿,站立、行走则痛剧,无伴腰痛,膝关节活动受限,眠纳可,二便调,无寒热汗出,舌质红,苔薄黄腻,脉滑数。 3、专科情况:X 侧膝关节稍肿胀,肤温稍高,膝内外侧膝眼压痛(+),浮髌试验 (+/-),髌骨碾磨试验(+),膝侧副韧带损伤试验(-),膝半月板研磨试验(-),膝关节活动稍受限,右大腿肌肉轻度萎缩(右大腿周径:48cm,左大腿周径49.5cm),右下肢肌 力5-级,双下肢感觉无明显异常,双下肢腱反射正常,病理征未引出。 4、辅助检查:暂缺 初步诊断: 中医诊断:膝痹-风湿热痹 西医诊断:X 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 四诊摘要:患者XXX,女性,X 岁,神清,精神可,X 膝关节稍红肿,无伴腰痛,膝关节活动受限,眠纳可,二便调,无寒热汗出,舌质红,苔薄黄腻,脉滑数。 辨病依据:患者女性,X 岁,因"反复X 膝关节肿胀疼痛X 年,加重X 天"入院,此次又因感受湿热后致膝痛急性复发,四诊合参,结合现代医学检查当属祖国医学"膝痹"的范畴。因伴关节活动受限,舌质红,苔薄黄腻,脉滑数。当辨为"风湿热痹"型。 辩证依据:缘患者长年居住于潮湿之地,且嗜食煎炸肥甘或湿热之品,容易内生湿热,加之此次感受外界湿热之邪,内侵膝关节,阻滞经络,引起气血不和,不通则痛、关节不利,故见右膝关节红肿疼痛、肿胀明显,关节活动受限,站立、行走则痛剧;舌质红,苔 薄黄腻,脉滑数为风湿热痹之征。 本病病因主要为外感风湿热邪;病机为湿热之邪阻滞经络,不通则痛;病性属实,以 湿热之邪阻络为实;病位在右膝关节。因该病起病急骤,故调养得当,则预后好转,但因 病史较长,若平素调养不当则易复发。 中医鉴别诊断:痹证宜与痿证相鉴别。痹证则是素体虚弱,卫阳不固,感受风寒湿邪,流注经络关节,气血运行不畅而致肢体肌肉、筋脉疼痛为主要表现。而痿证是由邪热伤津,或气阴不足而致筋脉失养,以致肢体软弱无力、筋脉弛缓,甚则肌肉萎缩或瘫痪主要表现 的肢体病证。相比之下,前者主要表现为肢体肌肉、筋脉疼痛;后者则主要表现为筋脉弛缓、肌肉萎缩或瘫痪。故二者不难鉴别。 西医诊断依据: 1、患者XXX,女性,X 岁,因"反复X 膝关节肿胀疼痛X 年,加重X 天"为主诉入院。既往有XX 2、入院症见:神清,精神可,X 膝关节稍红肿,站立、行走则痛剧,无伴腰痛,膝关 节活动受限,眠纳可,二便调。 3、专科情况:X 侧膝关节稍肿胀,肤温稍高,膝内外侧膝眼压痛(+),浮髌试验 (+/-),髌骨碾磨试验(+),膝侧副韧带损伤试验(-),膝半月板研磨试验(-),膝关节活动稍受限,右大腿肌肉轻度萎缩(右大腿周径:48cm,左大腿周径49.5cm),右下肢肌 力5-级,双下肢感觉无明显异常,双下肢腱反射正常,病理征未引出。 4、辅助检查:暂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