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言趣读入门第一单元

文言趣读入门第一单元

文言趣读入门第一单元
文言趣读入门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

1. 善忘者

两翁相遇,甲问乙姓氏。答曰①:“姓张。”俄尔再问,复告之。俄顷复问。乙不说②,大声曰:“吾③姓张!吾张姓!吾之姓,张也!”甲笑曰:“王大爷毋④恼,吾乃⑤善忘者⑥也!”

注释:①曰(yuē):说。②说(读yuè):通“悦”。③吾:我。④毋(wú):禁止之词,不要。⑤乃:作判断动词,可译成“是”“就是”。⑥者:……的人。

【基础知识】

常用词:俄、俄而、俄尔、俄顷

俄:副词。表示时间的短暂,可译成“不久”、“一会儿”等。“俄”经常与“而”、“尔”、“顷”连用,构成“俄而”、“俄尔”、“俄顷”等,仍表示时间之短暂。

【附文】

东食西宿

齐人有女,两家求之。东家子富而丑,西家子美而贫,父母不能决。问其女。对曰:“东食西宿可乎”

魂魄报案

一汉酒醉,打110,曰:“有人谋杀。”俄而众警至。汉醉如烂泥,见警,挣扎而起,曰:“吾已死,报案者乃吾之魂也!”

师生作诗

一生作诗曰“一棵老枯树,两个大丫杈”——思之久,而无下文。生不说。俄尔师至,赞曰:“初学作诗,出语不俗也。为师续两句,以为记念,可乎”续曰:“春来苔是叶,冬至雪作花!”生大喜!

【断句】

初学作诗

一生作诗曰门前有棵树春秋一模样思之久而无下文俄而师至曰当改成门前有棵树春秋换新装生曰吾家门前乃樟树也师不说曰作诗当求新意毋死心眼也师去生疑之久

2. 执竿入城

鲁①有执②长竿入城门者,初③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④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⑤至,曰:“吾非圣人⑥,但⑦见事多矣,何⑧不以锯中截⑨而入”遂⑩依而截之。

(魏. 邯郸淳《笑林》)

注释:①鲁:鲁国。公元前十一世纪,周分封的诸侯国,在今山东省的西部。《曹刿论战》的故事就发生在鲁国。②执(zhí):拿,握,持。③初:开始,开始时。④亦:也。⑤父(fǔ):对年老的男人的尊称。⑥圣人:旧时指道德高尚的人。⑦但:只,只是。⑧何:疑问代词。有二种义项在书中反复出现,一是:什么,哪里。二是:为什么。希读者留心。⑨截(jié):截断。⑩遂(suì):副词,于是,就。

【基础知识】

文言文在组织句子时,经常使用一些固定的词语(或固定的词语搭配),这些固定的词语叫固定结构。“有……者”,就是一种常见的固定结构,可译成“有……的人”。上文中“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意为“鲁国有个拿着长竹竿进城门的人”。试翻译下列文言句:①有牵马而行者——②有善忘者——

③有初为人师者——④有算命者——

⑤有初读文言而觉其文多趣者——

【附文】

教“太”字

有教其子识字者,初教“大”字,再教“太”字,曰:“大下一点,乃太公之太也。”复教“犬”字,儿笑曰:“儿知矣,儿知矣,此点在外,乃外太公之太也。”

一问三不知

有以成语“一问三不知”问其父者,父曰:“不知”;问其母,亦曰:“不知”。俄而忽大声曰:“吾知矣——一问三不知者,父不知,母不知,儿亦不知也。”

【断句】

两翁相遇

两翁相遇甲呼乙曰大伯见其白发斑斑呼己为伯乙不说不应三呼之亦不应遂大声呼曰大伯乙笑曰娃娃毋恼大伯年高眼花耳聋也

3. 负米骑马

有跛①者,牵马而行,途遇一老父。问曰:“君②艰于行步③,何不骑耶④”对曰:“马负⑤米囊⑥,人复骑之,恐不堪⑦。”老父笑曰:“甚矣,汝之不惠⑧。若负米骑马,则⑨马止⑩负人而已,岂不两便”跛者大喜,遂负米骑马。

注释:①跛(bǒ):瘸腿。②子:对人的尊称,相当于“您”。③艰于行步:走路很不方便。④耶:表示疑问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白话文中的“呀”。⑤负:背负。⑥米囊(náng):盛着米的袋。囊:有底的布袋。⑦堪(kān):胜任,忍受,能。与“不”连用,有不能、或不能胜任、不能忍受的意思。⑧甚矣,汝之不惠:这是一句特殊的句式,可意译成“你太不聪明了”。甚:程度副词,很,十分,非常;惠(huì):通“慧”,聪明;汝:你。⑨则:那么,就。⑩止:副词。只是,仅仅。而已:罢了。

【基础知识】

在文言文中,“也、乎、矣、耶、邪、焉、哉、耳、尔、欤”常放在句后作语气助词。“也、矣”表示肯定的语气,相当于白话文中的“吧、啊”,“乎”表示疑问,相当于白话文中的“吗”。“邪、焉、哉、耳、尔、欤”等也将在后面反复出现(焉:见4,哉:见9,耳:见11,邪:见58,尔:见56,欤:见58),希读者留心。

【附文】

苍蝇与蜜

蜜罐破,蜜流一地,苍蝇闻香,嗡嗡而至。有蜜蜂大声阻之,曰:“危矣,危矣!汝不要命耶!”苍蝇笑曰:“吾但闻其香而已——蜜流于地,已非君所有,汝之危言,吾不信也!”扑之,遂为蜜粘。

螃蟹上网

两蟹相遇,甲问乙曰:“何事哀声叹气”对曰:“吾儿外出上网,多日不见。”甲笑曰:“毋忧也。”指树上一蜘蛛曰:“此必汝子也!”乙大惊,曰:“上网上网,竟成如此模样!”

【断句】

问寿

有问寿于算命先生者答曰若无疾病君之寿足九十也其人亦懵懂曰不足九十汝有何说笑

曰不足九十届时君砸吾招牌吾无怨也

4. 此裤不破

有着①绸裤访客于城者,裤触长竿,洞穿焉②。其人赧③甚,欲④返。会⑤有老父至,喟然⑥曰:“汝不惠甚矣。觅⑦一纸片,书⑧‘此裤不破’四字贴之,则何羞之有⑨其人大喜,曰:“君诚⑩智者也。”

注释:①着(zhuó):穿。②焉(yān):此字放在句子后面,往往作语气助词,可译成“啊”或“呀”。

③赧(nān):因惭愧而脸红。④欲:要,想要。⑤会:适逢。⑥喟(kuì)然:叹息的样子。⑦觅(mì):找。⑧书:写。⑨何羞之有:有什么好害羞呢⑩诚:确实。

【基础知识】

“何……之有”,是一种常见的固定结构,可以译成“有什么……呢”。请比较下列白话与文言句:

①有什么功劳呢(何功之有)②有什么可忧愁呢(何忧之有)

③有什么可畏惧的呢(何惧之有)④有什么可怨恨呢(何怨之有)

【附文】

蚱蜢求食

冬日,蚁群将谷粒曝晒。有蚱蜢饿甚,四处觅食,见之,赧颜曰:“吾将饿死,君能舍其一二否”蚁曰:“夏日,食物睁眼即是,君不觅以防冬”蚱蜢曰:“其时吾忙于唱歌也!”蚁曰:“夏日忙于唱歌,冬日止需喝西北风也!”

甲乙两罐

甲乙两罐相逢于途。甲问乙曰:“汝有何能吾面前亦敢昂然而立”乙曰:“吾智囊也,腹中自有妙计千条。汝有何能智囊面前亦敢夸口”甲曰:“吾乃总经理也,吾之一生无事不成。”忽有车隆隆而至,两罐不知所措,俱碎于途。

【断句】

驴与蚱蜢

驴以鸣声不佳时有赧色一日闻蚱蜢鸣于草丛喟然叹曰吾之形胜汝千倍而鸣声之美反不能及吾有何颜苟活于世蚱蜢笑曰甚矣君之不惠君之力万倍于吾吾亦觅死觅活耶各有所长各

有所短而已矣何怨之有驴转忧为喜

5. 弹簧擒鳄

人简①动物小者,腹塞弹簧,抛于水中,鳄鱼见而欲吞。龟、鳖皆②阻之,曰:“子③其④危矣!是⑤诱我也!”鳄笑曰:“是物无钩无索⑥而香扑鼻,何危之有”不听,吞食腹中。及⑦肉化,弹簧撑其腹。鳄欲沉不得,痛苦不堪,遂为人获。

注释:①简:挑选。②皆:都,全。③子:您,表示尊称的第二人称。④其:表示肯定或猜测的语气助词。⑤是:这,这里,这样。在文言文中,“是”是指示代词,一般情况下不作判断词。⑥索:绳索。

⑦及:到,到了。

【附文】

孔子牙签

某古董店欲简一店员,店主执木梳之一齿问应试者曰:“此何物耶”一年轻者对曰:“是为文物也,当年孔子用以剔牙!”店主不胜喜,曰:“得人矣,得人矣!”

甲乙相撞

有骑自行车途中相撞者,皆怒。起,捋袖捏拳。及两目相对,甲忽笑曰:“君以车拦吾,有何事急商”乙亦转怒为喜,曰:“欲与子交友而已。”一笑而散。

蠢猴捞月

众猴嬉戏树上。一猴见有藤蔓悬空而下,入一古井。会水中月影如镜,不胜喜,遂大呼众猴捞月。猴闻声而集。有老猴曰:“事有可为有不可为者。可为而不为,是为懦夫;不可为而强为,乃蠢汉也。”是猴不听,曰:“祖辈捞月不成,吾以为羞。今有此藤相助,何难之有”老猴苦劝不听,遂去。众猴亦散。

【断句】

桃花争誉

油菜花盛开人大声赞曰黄金一地黄金一地也桃花慕焉曰吾若嵌镶其间人必赞我红宝石也欲下蜂阻之曰赞誉之词多言过其实子何必认真桃花不听纷纷飘落人见之喟然叹曰桃花飘

落春将尽诚可悲也桃花大悔

文言寓言故事阅读训练 40篇

文言寓言故事阅读训练(40则) 1《傅马栈最难》 桓公观于厩①,问厩吏曰:“厩何事最难?”厩吏未对,管仲对曰:“夷吾②尝为圉人③矣,傅马栈最难”:先傅曲木,曲木又求曲木;曲木已傅,直木无所施矣。先傅直木,直木又求直木;直木已傅,曲木亦无所施矣。(《管子·小问篇》) 注释:①厩:马房。②夷吾:管仲的表字。③圉人:养马的人。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桓公观.于厩()②傅.马栈最难()③曲木又求.曲木() (2)翻译下面句子 直木已傅,曲木亦无所施矣。 (3)从某一角度,概括这一篇寓言的寓意。 2《烛邹亡鸟》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召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王曰:“勿杀,寡人闻命矣。”(《晏子春秋》)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使烛邹主鸟而亡之.()②召吏欲杀之.()③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 (2)翻译下面句子。 ①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②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 (3)从某一角度,概括这一篇寓言的寓意 3《东野稷败马》 东野稷以御见庄公,进退中绳,左右旋中规。庄公以为文弗过也,使之钩百而反。颜阖遇之,入见曰:'稷之马将败。'公密而不应。少焉,果败而反。公曰:'子何以知之?'曰:'其马力竭矣,而犹求焉,故曰败。'(《庄子?外篇?达生》)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①使之钩.百而反( ) ②稷之马将败.( ) ③公密.而不应() (2)翻译下面句子。 ①东野稷以御见庄公 ②其马力竭矣,而犹求焉,故曰败。 (3)从某一角度,概括这一篇寓言的寓意。

中国寓言小故事文言文及翻译 (2)

中国寓言小故事文言文及翻译 1、刻舟求剑 原文: 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 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今》 译文: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他急忙在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下来后,他便从自己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船已经向前走了,而剑没有,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 2、自相矛盾 原文: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于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文: 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他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任何武器都刺不破它。”又夸他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没有东西穿不透的。”有人质问他:“拿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样?”那人便答不上话来了。本来,坚不可破的盾和无坚不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并存的。 3、郑人买履 原文: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其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

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在家里量了自己的脚,把尺码放在了他的座位上。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他已经拿到鞋子,(才发现自己忘了带尺寸了)就说:“我忘记带尺码了。”返回家去取尺寸。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有买到鞋。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4、买椟还珠 原文: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羽。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鬻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译文: 有一个楚国人卖他的珠子给郑国人,用木兰做了一个匣子,用桂椒熏染它,用珠玉装饰它,再用火齐珠镶嵌它,最后用翠鸟的羽毛点缀它。但那个郑国人买了他的匣子却退还了他的珍珠。这可以说是善于卖匣子了,不能说是善于卖珍珠。

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

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 烛之武退秦师 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释义: 1.已,同“矣”,了。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释义: 2.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通“”,释义: 3.厌,通“餍”,知足,满足。 4.秦伯说,与郑人盟通“”,释义: 4.说,通“悦”,高兴。 5.失其所与,不知通“”,释义: 5.知,通“智”,明智。

二、一词多义 1、贰 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②不迁怒,不贰.过 1、贰:①从属二主;②再,重复。 2、鄙 ①蜀之鄙.有二僧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③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④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2、鄙:①边邑,边远的地方;②把……作为边邑;③庸俗,鄙陋;④轻视,看不起。 3、许 ①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②杂然相许. ③潭中鱼可百许.头

④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3、许:①答应,听从;②赞同;③约数; ④表处所,地方。 4、微 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②参如微.时,与萧何善 ③微.言大义 ④见微.知著 ⑤国势衰微. 4、微:①假如没有;②卑贱;③幽微,精妙;④隐蔽,不显露;⑤衰败。 5、敝 ①因人之力而敝.之 ②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③使史更敝.衣草 5、敝:①损害,衰败;②敝:疲惫;③屦

坏,破旧。 6、焉 ①焉.用亡郑以陪邻 ②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③子亦有不利焉.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6、焉:①何,为什么;②哪里;③语气助词,如“啊”;④兼词,“于之”,在那里。 7、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②敢以.烦执事③越国以.鄙远④焉用亡郑以.陪邻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⑥以.乱易整⑦阙秦以.利晋 7、以:①连词,因为;②介词,拿,来; ③连词,表顺承;④连词,表顺承;⑤介词,把;⑥介词,用;⑦连词,用来。 8、而

文言文寓言故事阅读训练1

文言文练习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①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①长:做首领。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子无.敢食我也:(2)兽见之皆走.: (3)吾为子.先行:(4)故.遂与之行: 2.翻译下列句子 (1)天帝使我长百兽 (2)子以我为不信 3.根据故事内容给题目写出相应的成语(写在文前横线上)。 4.请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 薛谭学讴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未穷.青之技()(2)秦青弗.止。() (3)响遏.行云。()(4)薛谭乃射.求反() 2.翻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3.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

一毛不拔 一猴死,见冥王,求转人身。王曰:“既欲做人,须将毛尽拔去。”即唤夜叉拔之。方拔一根,猴不胜痛叫。王笑曰:“看你一毛不拔,如何做人?”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方.拔一根()(2)既.欲做人() (3)拔之.()(4)不胜 ..痛叫() 2.翻译画线句子。 3.文中有一成语是,它的意思是: 东施①效颦 西施②病心③而颦④其里⑤。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注释】①东施:越国的丑女。②西施:越国的美女。③病心:心口疼。④颦:皱眉。⑤里:乡里。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 ②挈妻子而去之走.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译文: 3.阅读上文及链接材料,请针对东施失败的原因,给提一点建议。 我想对你说: 4、和“东施效颦”意思相近的一个故事是:()

2018年高考语文之文言寓言故事阅读训练(40则) 及答案

文言寓言故事阅读训练(40则) 1、傅马栈最难 桓公观于厩①,问厩吏曰:"厩何事最难?"厩吏未对,管仲对曰:"夷吾②尝为圉人③矣,傅马栈最难:先傅曲木,曲木又求曲木;曲木已傅,直木无所施矣。先傅直木,直木又求直木;直木已傅,曲木亦无所施矣。" (《管子·小问篇》) 注释: ①厩:马房。②夷吾:管仲的表字。③圉人:养马的人。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桓公观于厩() ②傅马栈最难() ③曲木又求曲木() (2)翻译下面句子。 直木已傅,曲木亦无所施矣。 (3)从某一角度,概括这一篇寓言的寓意。 2、烛邹亡鸟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召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王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晏子春秋》)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②召吏欲杀之() ③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 (2)翻译下面句子。 ①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②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 (3)从某一角度,概括这一篇寓言的寓意。 3、东野稷败马 东野稷以御见庄公,进退中绳,左右旋中规。庄公以为文弗过也,使之钩百而反。颜阖遇之,入见曰:"稷之马将败。"公密而不应。少焉,果败而反。公曰:"子何以知之?"曰:"其马力竭矣,而犹求焉,故曰败。" (《庄子·外篇·达生》)(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①使之钩百而反( ) ②稷之马将败( ) ③公密而不应()

(2)翻译下面句子。 ①东野稷以御见庄公。 ②其马力竭矣,而犹求焉,故曰败。 (3)从某一角度,概括这一篇寓言的寓意。 4、济阴贾人 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阴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能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不酬也。"立而观之,遂没。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 B、犹为不足乎?(表示疑问的语气助词) C、渔者黯然而退。(形容词词尾,表示"……的样子") D、舟薄于石又覆。(介词,在) (2)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济阴之贾人() ②向许百金() ③舟薄于石又覆() ④盍救诸?()() (3)对下列各句的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有渔者以舟往救之。 有个打鱼人划着船前去救他。 B、我济阴之巨室也。 我是济阴的富豪。 C、渔者载而升诸陆。 打鱼人托着他并把他送到岸上。 D、立而观之,遂没。 打鱼人站在岸上看着商人,商人就淹死了。 (4)根据这则小故事,以其中某一人物为对象,写一句评论的话。 富人: 渔者: 旁人: 5、子罕弗受玉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1)给这段文字加上标点。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或()②诸()③弗()

成语寓言故事文言文版

成语寓言故事文言文版 成语寓言故事文言文版篇1:【掩耳盗铃】 出处:《吕氏春秋·自知》 原文:“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 恶己自闻之,悖矣.” 译文:晋国的大夫范氏灭亡的时候,有个老百姓得到一只钟,想要把它背走.只是钟太大,没法背.于是就用锤去把它打碎,这样钟又轰 轰地响起来,那个老百姓怕别人听到响声来抢这只钟,赶忙把自己的 耳朵堵起来,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就听不见了. 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成语寓言故事文言文版篇2:【自相矛盾】 《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之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 比喻自己的言行相互抵触.不能自圆其说. 成语寓言故事文言文版篇3:【叶公好龙】 语出《庄子·逸文》 子张见鲁哀公,七日而哀公不礼.托仆夫而去,曰:“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之外,犯霜露,冒尘垢,百舍重研,不敢休息以见君.七日而 君不礼,君之好士也,有似叶公子高之好龙也.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经,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 似龙而非龙者也.今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之外以见君,七日而君不礼,君非好士也,好夫似士而非士者也.诗曰:‘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敢托而去.”

这个成语讲的是春秋时期楚国叶(今河南叶县)的叶公子高很喜欢龙,家里到处都画着龙.天上的龙知道了,就来到他家,龙从窗户上向 里看.叶公一看见龙,吓得面无人色,失魂落魄.以后,人们就讽刺那些 只是口头上说喜欢,言行却不一致的人为“叶公好龙”. 成语寓言故事文言文版篇4:刻舟求剑 原文: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今》 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他急忙在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下来后,他便从自己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船已经向前 走了,而剑没有,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 成语寓言故事文言文版篇5:揠苗助长 原文: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 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译文:有个担忧他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国人,一天下来十分疲劳但很满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的情况),然而苗都枯萎了。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 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 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这个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 了它。 成语寓言故事文言文版篇6:郑人买履 原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其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 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最新人教版小升初文言文之寓言故事七知识交流

最新人教版小升初文言文之寓言故事七

人教版六年级文言文专项训练 寓言故事七 现代文 鲁迅与萧红 ①一九三四年十月,一个二十三岁的东北姑娘,突然闯进鲁迅先生的生活来,她立即引起鲁迅先生的注意。先生待她如亲人,又视她如调皮的女儿,她就是萧红。 ②一个陌生的东北姑娘,从遥远的关外来到举目无亲的上海。原来一颗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心,被几年来流浪生活给打击得已经有点冰冷了。然而,当她找到鲁迅先生以后,她的希望产生了,心里的冰块开始融化了。 ③在这以前,这世界上已经有了一个寂寞的萧红,一个在生活中挣扎搏斗的东北姑娘。萧红呢,从小得不到父爱,没有家庭的温暖,她把鲁迅当作老师和父亲。原来的一双对人间有些怀疑的眼睛,一下子便明亮起来;一个孤立无援的贫弱女孩子一下子找到了自己的家。 ④鲁迅先生的一家同这个东北姑娘一见如故。鲁迅先生喜欢她,关怀她;许广平同情她,爱她,处处照应她。甚至连小海婴(周海婴,鲁迅先生的独生儿子)也不愿意离开这位年轻的、梳着两条小辫子的东北阿姨。萧红成了鲁迅先生家中的常客,亲密得宛如一家人。 ⑤萧红,正是由于鲁迅先生的帮助闯进了上海文坛。从此,一股沁人心脾、清新如朝霞的风便吹进了文艺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才华的青年女作家诞生了。 ⑥萧红在文坛上健步地奔跑。人们都看到她前进的脚印下,也流着一位慈祥的老人的汗珠,这位老人正是伟大的鲁迅。 ⑦在那个艰苦的年代,没有鲁迅先生,也就没有萧红。她很可能默默无闻地寂寞下去,甚至颓唐地毁灭自己。是的,没有鲁迅先生在荆棘满地的前面为青年们开路,萧红同时代的一批青年作家也就不可能冲出牢笼走进文坛。三十年代出现的一批生龙活虎的青年作家,有谁没有受过鲁迅的哺育呢?在建立我国现代文学队伍方面,鲁迅先生立下了不朽的功勋。鲁迅是中国青年作家之父,他一生对青年的帮助,是人们万世所感念的。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2分) 举目无亲: 一见如故: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句子的意思。(7分) (1)当她找到鲁迅先生以后,她的希望产生了,心里的冰块开始融化了。“心里的冰块”是指萧红 萧红,“心里的冰块融化了”是因为。 (2)萧红在文坛上健步地奔跑。人们看到她前进的脚印下,也流着一位慈祥老人的汗珠,这位老人正是伟大的鲁迅。 “健步奔跑”是指。

古文寓言故事

篇一:文言文寓言故事 文言文寓言故事 一、狼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屠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少却; 及走,又从之。屠思狼所欲者肉,不如悬诸树而早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归。昧爽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近视,则死狼也。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缘木求鱼,狼则罹之,是可笑也! 翻译:寓意: 二、稚犬报仇 龟生村民赵五家,犬生子方两月,后随母行,忽为虎噬。五呼邻里,数壮夫持矛逐之,虎捷驰不可及。 稚犬奔衔虎尾,虎带之以走。稚犬为棘刺挂罥,皮毛殆尽,终不肯脱,虎由此系累稍迟,追及毙刃下。 翻译:寓意: 三、饿死狙公 楚有养狙(jū)以为生者,楚人谓之狙公①。旦日,必部分②众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 木之实,赋十一以自奉。或不给,则加鞭箠焉。群狙皆畏苦之,弗敢违也。 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曰:“山之果,公所树与?”曰;“否也,天生也。”曰:“非公不得而取与?” 曰:“否,皆得而取也。”曰:“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③乎?”言未既,众狙皆寤④。其夕,相与伺⑤狙公之寝,破栅毁柙⑥,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狙公卒馁而死。郁离子曰:“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者,其如狙公乎?惟其昏而未觉也,一旦有开之,其术穷矣。” 翻译:寓意: 四、蒙人 蒙人衣以狻猊之皮以适圹,虎见之而走。谓虎畏己也,返而矜,有大志。明日服狐裘而往,复与虎 遇。虎立而睨之。怒其不走也,叱之,为虎所食。 翻译:寓意: 五、患在鼠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 “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翻译:寓意: 六、荆人畏鬼 荆人有畏鬼者,闻槁叶之落与蛇鼠之行,莫不以为鬼也。盗知之,于是宵窥其垣,作鬼音,惴弗敢 睨也。若是者四五,然后入其室,空其藏焉。 或侜之曰:“鬼实取之也。”中心惑而阴然之。无何,其宅果有鬼。由是,物出于盗所,终以为鬼窃而

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解读

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 常见的文言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等几种。 一、判断句:对事物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的句子。 1、用“者”或“也”表判断,其中“者”表停顿,“也”表判断。 ①“……者,……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②“……者,……”。天下者,高祖天下。粟者,民之所种。 ③“……,……也”。梁,吾仇也。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④“……者也”。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直接表判断,不用判断词和语气词。 “……,……”。刘备,天下枭雄。 3、用副词“乃”“则”“即”“皆” “非”等表判断。 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若事之不济,此乃天意。扣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梁父即楚将项燕。山下皆石穴罅。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人非生而知之者 4、用动词“为”“是”表判断。(判断词“是”出现较晚)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同是天涯沦落人翩翩两骑来是谁 二、被动句 ①用“于”表示:“……于……”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不拘于时,学于余 ②用“为”表示:“为……” “为……所……” “为所……”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为巡船所物色行将为人所并若属皆且为所虏 ③用“见(受)”表示:“见……”“见……于……”“受……于……”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吾尝见笑于大方之家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④用“被”表示被动:“被……”信而见疑,忠而被谤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⑤无被动标志,意念上的被动:戍卒叫,函谷举余羁縻不得还 三、倒装句 1、宾语前置 ①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不、未、弗、无、莫等+代词宾语+动词) 古之人不余欺也。时人莫之许也。 ②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宾语前置(疑问代词宾语+动词或介词) 沛公安在?君何以知燕王? 陈述句中,③代词“自”作宾语,常常前置(反身代词“自”+动词)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举贤以自佐 ④“以”的宾语,有时前置(宾语+介词“以”)余是以记之。一言以蔽之 ⑤方位名词作宾语前置(方位名词+介词)沛公北向坐 ⑥为强调宾语而无条件前置。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⑦用“之”、“是”(助词)将宾语前置。何陋之有?惟命是从。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定语后置 1 用“之……者”或“者”表示 (中心词+定语+者)求人可使报秦者。村中少年好事者 (中心词+之、而+定语+者)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②用“之”把形容词定语后置(中心词+之+定语)。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③数量词作定语常后置。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 3、介宾短语后置,也叫做介词结构后置 现代汉语中,介宾短语常置于动词前,作状语;古代汉语中,则较多地置于动词之后,作补语 ①谓语动词+介词结构+“于……”。以勇气闻于诸侯。耻学于师 ②谓语动词+介词结构+“以……”。皆不可拘以时月。覆之以掌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专项:寓言故事拓展阅读(现代文、文言文)

辅导讲义 学员姓名:学科教师: 年级:辅导科目:语文 授课日期时间 主题第12讲寓言故事拓展阅读 教学内容 1.能够掌握阅读文言文型寓言故事的基本方法; 2.能够读懂并且理解寓言故事所要表达的深层寓意。 说起童话寓言故事,相信每个人都不陌生,说一说你都知道哪些童话寓言故事呢? 同学说:“比如《365夜故事》、《格林童话》等。” “能具体说一说你最喜欢的故事吗?”——老师 “比如《白雪公主》、《灰姑娘》等。”——学生 “能说一说你最喜欢里面的哪个人物呢,说一说你的理由。”——老师 “我最喜欢白雪公主,因为她很善良,很美丽。”——学生 “呵呵,我也是。我们都知道童话和寓言故事都不是真实发生的事情,但是里面一定蕴含着一些哲理和启示。今天我们将要进入到童话寓言的阅读学习哦!”——老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把一片树叶放在百步之外再放箭射。 ②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如果放上十片叶子,那么能不能射中就很难说了! 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道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做任何事情都必须专心致志,集中一个主要目标。如果三心二意,左顾右盼,那就任何事情也做不成。 教法指导: 1、教师引导学生,可以讨论合作,完成题目;也可以生生PK,比一比谁是答题王! 2、针对学生不会或不熟悉的题型,教师可趣味解释,也可让其他学生当小老师,进行帮助解答。 3、注意:此部分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情况和熟练度,教师根据学生情况,把控答题的进度,营造出课堂的紧张度和刺激感。 多变的狐狸 ⑴很久以前,“森林学校”里有两个学生:野兔和狐狸。 ⑵野兔学习很认真,它总是准确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狐狸的学习稍差些,所以,它一见到野兔,就很客气地打招呼,问一声好。野兔也总是以礼相答。 ⑶过了几天,野兔由于生病,学习成绩下降,落到了狐狸后面。病好后,它就背上书包去上学。路上,它遇到了狐狸。 ⑷“狐狸同学,你好哇!”野兔先向狐狸打了一个招呼。 ⑸狐狸好像没听见,仍旧向前走。 ⑹怎么了狐狸你不认识我了吗野兔跟上去问接着说我是你的同学野兔呀 ⑺“谁知道你是哪里的一只野兔子,竟敢和我称同学,哼,走开!”狐狸不屑一顾地回答。 ⑻野兔感到很委屈,它一声不响地来到学校,开始努力学习起来。 ⑼又过了几天,野兔的成绩又名列前茅了。这天放学后,野兔又遇到了狐狸。 ⑽“啊,野兔,你好呀,我是你的好同学狐狸。”狐狸毕恭毕敬地站在一旁,亲热地说。 ⑾但是,野兔走开了,它不愿再和多变的狐狸交朋友了。 1、文中的“落”字应选择读音(① lǎ② lǎo③ luò); “背”字应选择读音(① bèi ② bēi ); “称”字应选择读音(① chèn② chēn g③ chèng) 2、给画“”的段落加标点。 3、按事情发展顺序给文章分段,恰当的一组是() A. ⑴⑵‖⑶~⑻‖⑼~⑾ B. ⑴‖⑵‖⑶~⑻‖⑼~⑾ C. ⑴‖⑵~⑻‖⑼~⑾ D. ⑴⑵‖⑶~⑸‖⑹~⑽ 4、文中野兔成绩下降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 ;而引起狐狸多变的原因

寓言小故事文言文及翻译

小故事文言文及翻译 1、刻舟求剑 原文: 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 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今》译文: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他急忙在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下来后,他便从自己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船已经向前走了,而剑没有,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 2、自相矛盾 原文: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于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文: 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他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任何武器都刺不破它。”又夸他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没有东西穿不透的。”有人质问他:“拿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样?”那人便答不上话来了。本来,坚不可破的盾和无坚不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并存的。 3、郑人买履 原文: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其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 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在家里量了自己的脚,把尺码放在了他的座位上。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他已经拿到鞋子,(才发现自己忘了带尺寸了)就说:“我忘记带尺码了。”返回家去取尺寸。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有买到鞋。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4、买椟还珠 原文: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羽。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鬻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译文: 有一个楚国人卖他的珠子给郑国人,用木兰做了一个匣子,用桂椒熏染它,用珠玉装饰它,再用火齐珠镶嵌它,最后用翠鸟的羽毛点缀它。但那个郑国人买了他的匣子却退还了他的珍珠。这可以说是善于卖匣子了,不能说是善于卖珍珠。

文言文寓言故事

文言文寓言故事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① 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 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 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①长:做首领。 译文: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抓到(一只)狐狸。狐狸说:“您不敢吃我!天帝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我,是 违背天帝的命令。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 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老虎认为(狐 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野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 郑人买履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有一个想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的脚的尺码,把 它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后,他忘记带量好的尺码。拿到了 鞋子,才说:“我忘记了带量好的尺码。”于是返回去取尺码。等到 他返回来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卖鞋的也走了,他最终没买到鞋。 有人问:“你为何不用脚试试呢?”他说:“我宁愿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薛谭学讴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 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 不敢言归。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自己就以为学完了,于是便告辞离开。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送行,秦青打着节拍,高唱悲歌。那歌声使树木振动了,使空中的飞云停住了。薛谭(听了后)便(向秦青)道歉并请求能回来(继续学习唱歌),(从此)一辈子不敢再说回去的事了 一毛不拔 一猴死,见冥王,求转人身。王曰:“既欲做人,须将毛尽拔去。”即唤夜叉拔之。方拔一根,猴不胜痛叫。王笑曰:“看你一毛不拔,如何做人?” 译文:一猴子死了,被带到地府见到了冥王,求冥王让他转世为人。冥王说:“想要做人,就必须把你身上的毛拔干净。”说完就叫夜叉动手拔猴子身上的毛,只拔了一根,猴子就忍受不了拔毛之痛,冥王笑着说:“畜生,看你连把根毛都受不了了,要怎么做人!”

寓言故事,文言文阅读理解

第九讲小精灵学古文:名篇精讲+能力提升(二) ——寓言故事 教主传功 怎样理解文言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 文言文翻译的具体方法一般有如下几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_______”,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_______”,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有的文章在句子的结尾会一些语气词,它的作用是增强语气,这样的词语我们就可以不翻译。 3.“_______”,就是增补。 ①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变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 “必细察 ..其纹理” “细”“_____________”; “察”“_____________”; “必细察其纹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③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4.“______”,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昂首 ..观之” “昂”“______”; “首”“______”。 5.“______”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蛙于草中,视牛渐进,庞然大物也,嫉之。遂吸气鼓腹,欲逾于牛,谓伙曰:“吾腹稍大,似牛乎”伙曰:“去远矣!”蛙怒,复吸气鼓腹,曰:“今如何”曰:“与前无异。”蛙暴起,又吸气鼓腹,须臾,腹裂而死。牛历其旁,践蛙尸于泥上。此谓不自量力者也。 【巩固练习】 1. 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 庞然.. 大物也: ② 嫉. 之: ③ 欲逾.于牛: ④ 蛙暴.起: ⑤ 牛历. 其旁: 2. 翻译下列句子。 (一)蛙与牛斗 精灵笔头 名篇精读 小精灵笔头

【文言文寓言小故事】 文言文故事大全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 【文言文寓言小故事】文言文故事大全 文言文式的寓言故事是比较难懂的,特别是一些陌生的词语,可是我们也要尝试去阅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文言文寓言小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文言文寓言小故事篇一 桓公观于厩①,问厩吏曰:"厩何事最难?"厩吏未对,管仲对曰:"夷吾②尝为圉人③矣,傅马栈最难:先傅曲木,曲木又求曲木;曲木已傅,直木无所施矣。先傅直木,直木又求直木;直木已傅,曲木亦无所施矣。" (《管子·小问篇》)

翻译: 桓公察看马厩,问养马人道:"马厩里的事什么最难?"养马人还未回答,管仲答道:"我也曾经做过养马人,敷设马栅栏最难:如先敷设歪的木条,歪的需要歪的来配,歪的木条用上了,直的木条无法用上。如先敷设直的木条,直的需要直的来配;直的木条用上了,歪的木条无法用上。" 文言文寓言小故事篇二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列子》)

译文 薛谭在秦国的名叫青的人那里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青的技艺,他自己觉得已经学完了,就辞别青要回家。青也不留他,在郊外的大路旁为他饯行,打着节拍唱起悲伤的送行歌,歌声使林木振动,歌声使行走的云停下。薛谭于是向青表示道歉并请求留下,此后他终身不敢提到回家了。 文言文寓言小故事篇三 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 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

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学者多似此类。 (《韩非子》) 译文附录: 楚国首都郢有人给燕国宰相写信,是在夜晚书写的,灯火不够亮,于是对拿蜡烛的人说:"把蜡烛举高点。"说了便把"举烛"写到信上。"举烛"不是书信的本来的内容。 燕国宰相得到书信便阅读,说:"举烛的意思是,崇尚光明;崇尚光明的意思,就是举荐贤能并任用他们。"燕国宰相告诉国王,国王非常高兴,国家得到很好的治理。 治理是得到了治理,但并不是书信原来的意思。现在的学者大多是类似这样的人。

成语寓言故事文言文版

成语寓言故事文言文版 篇1:【掩耳盗铃】 出处:《吕氏春秋·自知》 原文:“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译文:晋国的大夫范氏灭亡的时候,有个老百姓得到一只钟,想要把它背走.只是钟太大,没法背.于是就用锤去把它打碎,这样钟又轰轰地响起来,那个老百姓怕别人听到响声来抢这只钟,赶忙把自己的耳朵堵起来,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就听不见了. 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篇2:【自相矛盾】 《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之能陷也.’又誉 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 比喻自己的言行相互抵触.不能自圆其说. 篇3:【叶公好龙】 语出《庄子·逸文》 子张见鲁哀公,七日而哀公不礼.托仆夫而去,曰:“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之外,犯 霜露,冒尘垢,百舍重研,不敢休息以见君.七日而君不礼,君之好士也,有似叶公子高之好龙也.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经,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 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今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之外以见君,七日而君不礼,君非好士也,好夫似士而非士者也. 诗曰:‘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敢托而去.” 这个成语讲的是春秋时期楚国叶今河南叶县的叶公子高很喜欢龙,家里到处都画着龙.天上的龙知道了,就来到他家,龙从窗户上向里看.叶公一看见龙,吓得面无人色,失魂落魄.以后,人们就讽刺那些只是口头上说喜欢,言行却不一致的人为“叶公好龙”. 篇4:刻舟求剑 原文: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 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今》

文言文寓言故事阅读训练

寓言故事1: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①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①长:做首领。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子无.敢食我也:(2)兽见之皆走.: (3)吾为子.先行:(4)故.遂与之行: 2.翻译下列句子 (1)天帝使我长百兽。 (2)子以我为不信。 3.根据故事内容给题目写出相应的成语。 4.请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 参考答案: 1.(1)不(2)跑(3)你(4)因此 2.(1)上天派我做群兽的领袖。 (2)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 3.狐假虎威 4.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假借别人的权威,招摇撞骗的人,也说明做事如果不加以分析,往往被假象迷惑。) 译文: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抓到(一只)狐狸。狐狸说:“您不敢吃我!天帝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野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

寓言故事2:郑人买履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1)“何不试之以足?”(2)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而置之其坐通(2)反归取之通 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先自度其足何不试之以足 B.宁信度无自信也 C.郑人有且置履者遂不得履 D.先自度其足吾忘持度 3.解释“之”字在句子中的意义。 (1)反归取之()(2)何不试之以足()(3)至之市而忘操之()()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并用括号补出省略的内容。 5.为什么这位郑人会“宁可相信尺码而不愿相信自己的脚”? 参考答案: 1.(1)坐-座(2)反-返 2.D 3.(1)尺码(2)履(3)到、往;尺码 4.(1)(你)怎么不用其所长脚试试它呢? (2)(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啊呀。 5.因为他是因循守旧的教条主义者。(言之成理即可) 译文:有一个想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的脚的尺码,把它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后,他忘记带量好的尺码。拿到了鞋子,才说:“我忘记了带量好的尺码。”于是返回去取尺码。等到他返回来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卖鞋的也走了,他最终没买到鞋。有人问:“你为何不用脚试试呢?”他说:“我宁愿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小学生用文言40则寓言故事

小学生用文言40则寓言故事 1、傅马栈最难 桓公观于厩①,问厩吏曰:"厩何事最难?"厩吏未对,管仲对曰:"夷吾②尝为圉人③矣,傅马栈最难:先傅曲木,曲木又求曲木;曲木已傅,直木无所施矣。先傅直木,直木又求直木;直木已傅,曲木亦无所施矣。" (《管子·小问篇》) 注释: ①厩:马房。②夷吾:管仲的表字。③圉人:养马的人。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桓公观于厩() ②傅马栈最难() ③曲木又求曲木() (2)翻译下面句子。 直木已傅,曲木亦无所施矣。 (3)从某一角度,概括这一篇寓言的寓意。 2、烛邹亡鸟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召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王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晏子春秋》)(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②召吏欲杀之() ③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 (2)翻译下面句子。 ①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②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 (3)从某一角度,概括这一篇寓言的寓意。 3、东野稷败马 东野稷以御见庄公,进退中绳,左右旋中规。庄公以为文弗过也,使之钩百而反。颜阖遇之,入见曰:"稷之马将败。"公密而不应。少焉,果败而反。公曰:"子何以知之?"曰:"其马力竭矣,而犹求焉,故曰败。" (《庄子·外篇·达生》)(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①使之钩百而反( ) ②稷之马将败( ) ③公密而不应() (2)翻译下面句子。 ①东野稷以御见庄公。 ②其马力竭矣,而犹求焉,故曰败。 (3)从某一角度,概括这一篇寓言的寓意。 4、济阴贾人 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阴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能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不酬也。"立而观之,遂没。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

初中文言文基础知识

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主语后置) (一)、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例如: 《硕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否)焉。(之,宾语提前的标志)《师说》 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苏轼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只要)余情其信芳(美好)。《离骚》屈原东望愁泣,若不自胜。《柳毅传》李朝威 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所(代词,“之人”)不忍视。《柳毅传》李朝威 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而良人未之知也。《齐人有一妻一妾》〈孟子〉 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 例如:《鸿门宴》:“良问曰:‘大王来何操?’”“何操”应理解为“操何” 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彼且奚适也?《逍遥游》〈庄子〉 彼且恶(何)乎待哉?《逍遥游》〈庄子〉 沛公安在?《鸿门宴》〈史记〉 夫晋,何厌之有?(之,宾语提前的标志)《烛之武退秦师》〈左传〉吾实为之,其又何尤(怨)?《祭十二郎文》韩愈 洞庭君安在哉?《柳毅传》李朝威 无情郎安在?《柳毅传》李朝威 3、介词宾语提前: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例如: 《岳阳楼记》:“臆!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 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情形),何以异?《齐桓晋文之事》〈孟子〉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何以能田(畋)猎也?《庄暴见孟子》〈孟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