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文言趣读入门第二单元.docx

2文言趣读入门第二单元.docx

2文言趣读入门第二单元.docx
2文言趣读入门第二单元.docx

6.纸鸢与鹰

纸鸢冲天,群雀以为妖魔,大呼救命,四散而逃。纸鸢见状①,摇头摆尾,洋洋自得。会鹰至,见而大怒,詈②曰:“汝辈③借风升天,何能之有升降由人,何用之有随风招摇,

何智之有竟敢装神弄鬼,欺我鸟类”径④断其索,纸鸢遂堕⑤。

注释:①状:形状,样子。②詈(l ì):骂。③汝辈:你们。“辈”与“等”,放在人称代词后面,就

相当于“们”,表示复指。如:吾辈、吾等,汝辈、汝等。④径:直,直捷了当。⑤堕 (du ò) :坠落,掉下。

【附文】

乌鸦选美

凤凰告示曰:本王欲于某日,简一绝美者为世界小姐。是日,百鸟云集。中有一鸟,色

彩斑斓,挺立高处,气宇轩昂。凤凰遂简为世界小姐。众鸟近而视之——乌鸦也,拾众鸟之羽,凑成华丽外衣者也。遂詈之啄之,乌鸦现原形,落荒而逃。

猴母荐子

狮王告示曰:六一儿童节,本王欲简一美且健者,为儿童形像。是日,众兽带儿孙云集。一猴之子,鼻扁嘴歪,跛而无毛,其母亦欲狮王简焉,众兽大笑。是猴詈曰:“何笑之有母

之眼中,世间万物健而美者,唯有儿也!”

猴着人衣

一猴拾人衣,不胜喜,着而学人正步行走,大声曰:“一二一,一二一”——欲引他猴

注目也。有老猴曰:“子不着衣,猴也;子着人衣,不人不猴!”猴大怒,詈曰:“汝找死

耶多言一句,吾断汝后脚!”

【断句】

原物在此

有剃头者失手割堕一耳人痛极而詈剃者急拾而捧之曰君毋恼原物在此

7.一字搞笑

某君善搞笑。一日,有立于前,其一狗卧。某众人曰①:“吾能以一字令② 笑,一字令怒。”众不信。某前,跪于狗前呼曰:“爹!”果大笑。复跪于前呼曰:“娘!” 怒而詈。某③ 众人曰:“何

如④”

注释:①谓众人曰:对大伙儿说。②令:使,叫。③顾(g ù): 回头看 , 或看。④何如:怎么样。

【基础知识】

“ ??曰”与“ 于??曰”,是文言文中常出的固定构,可成“ ?? ”或“告?? ” 。

【附文】

刘关张相面

有刘关相面者,刘曰:“君白面白心,胸坦坦,仁厚之主也!” 关羽曰:“子赤面赤心,忠

心主,可敬也!” 大怒,詈曰:“如此言,吾非黑面黑心者耶”

狐狸钓鸟

狐于兔曰:“吾能,君信否”兔不信。狐遂捉蚱数十,去其翅,撒于灌木中,己蔽于其下。群之,下而捉食。狐暴起,果逮一。兔而大笑曰:“何如,何如”兔喟然而曰:“君智者焉。智者面前

无事也!”

渴鸽

一渴甚,有清水,鼓翼而扑。一雀大声曰:“子其危矣!广告牌上,一画而已。”以去甚急,不

能止,破翼折,昏而跌。雀喟然曰:“欲令智昏者,可以戒!”

【断句】

众妇夸子

众皆夸子女之能一曰吾子才干世人莫及焉何才干曰始呱呱堕地即能助吾干活也众人

相而笑曰初生儿能干何活答曰助吾奶也

8.笋与雀

一笋破土,止数日而高于竹,笋不喜。会一雀至,因① 于雀曰:“雀,吾:世擎天柱者,

得无予耶”雀哂②其言,不,竟③屎④于笋而去。

注释:①因:于是,就。②哂(sh ěn) :讥笑。③遗 (y í) :遗失,遗留。此词译时要看具体的语言环境,

不能死板。如“遗屎于笋顶”,可译成“拉”,全句意为把粪拉在笋顶。④屎(shǐ)粪便。

【基础知识】

(一)、得无:亦写成“得毋”,是一种常见的固定结构,意思是:会不会,是不是,

莫非是,岂不是。

(二)“吾”、“余”、“予 (y ǔ)”是常用的第一人称代词,可译成“我”。“汝( r ǔ)”、“尔”、“君”、“子”是第二人称代词,其中“君”与“子”是表示尊称,前者译成“你”,后

者可译成“您”。这七个人称代词将反复出现,望读者留心。

【附文】

鹿急生智

众猎户紧追一鹿。鹿狂奔,遇一狮窟,以不知情,因钻而入。狮见而喜。鹿情急生智,

大呼曰:“狮王救吾!吾偷乡邻之食,群鹿紧追,近洞口矣!”狮以为真,笑曰:“诚如是,

吾令彼等入洞,与汝调解可也!”遂出洞口。猎户见状,众枪齐发。狮将死,喟然曰:“轻敌

者,当以我为戒!”

哄自个儿

有初为人父者,推婴儿车购物于超市。婴儿啼哭不休,其人俯而低语曰:“安得森,毋恼!安

得森,镇静!安得森,毋急也!”一妇见状,谓其夫曰:“君为人父,亦当如是!”复问此人

曰:“此子名安得森耶”其人一脸尴尬,曰:“否!予名安得森也!”夫顾妻而笑,曰:“何

如”

【断句】

借驴

有向其邻借驴者邻曰驴不在会驴大鸣其人曰此非驴之鸣耶邻大怒詈曰吾所言者尔不信

竟信畜生之言尔之眼中吾不若畜生耶

9.男孩啼哭

一男孩,井沿啼哭。问之,答曰:“吾有银元一,堕入井中。”一老父悯①之,曰:

“毋哭,吾予②尔一枚可也。”男孩得钱大恸③。问其故④,曰:“设⑤向⑥者未失,吾有

银元两枚哉⑦!”

注释:①悯 (mǐn) :怜悯,同情。②予(y ǔ) :给,给与。此词亦可作第一人称代词,希读者留心。③恸(t

òng) :痛哭。④故:原因,缘故。⑤设:假如,如果。⑥向:先前,先前的;从前,从前的。⑦哉:语气

助词,可表示感叹,也可表示疑问或反问。

【基础知识】

“故”是一个常用词。有三种义项在本书中反复出现:①原因,缘故,如上文“问其故”。

②所以,因此。③旧有的,原来的;旧有的样子,原来的样子。希读者留心。

【附文】

名扬天下

某大文豪为自行车所撞,骑车者急扶之。文豪喟然而叹曰:“诚可惜也!”骑车者不解。文豪曰:“设予撞死,君则名扬天下哉!”

戒烟赌烟

甲谓乙曰:“余将戒烟也!”乙哂曰:“向者,君亦数言戒烟,惜言而无行,空口许愿而

已也!”。甲曰:“设君不信,打赌何如”乙曰:“何物为赌”曰:“红塔山一条可也!”

真假青菜

齐白石,国画大师也。一日,闻门外有人喊卖青菜,遂画青菜一,出,见卖菜者,乃一

中年汉子也。白曰:“吾以此画换汝一车青菜,何如”汉曰:“以一假青菜,换我一车真青

菜”以为白年老糊涂,大笑而去

【断句】

恭喜恭喜

公交车上有人大声谓某女郎曰尔踩痛吾脚也女郎顾而笑曰恭喜恭喜其人不解曰踩痛吾

脚何喜之有对曰吾未着高跟鞋也

10.一笋忧折

一笋破土,数日而已,高甚于竹。笋不胜忧,恒①喟然而叹。竹问其故。对曰:“余长势

过速,质脆易折,设遇骤风,将奈之何②”竹曰:“世间万物,当顺其自然。竹老而花,

花后必死,无憾矣!笋其折,竹其花,随身,何趣之有”笋喜,迎而立。

注释:①恒 (h éng) :经常,时常。②奈(n ài) 之何:对这件事(指遇骤风),该怎么办呢

【基础知识】

“奈何”“奈??何”是一种固定构。

一、“奈何”,有两种:

① 付、置。此常同“无” 用,写成“无奈何”或“无奈”,意思是“没有

法付” 或“没有法置” 。如《扁蔡桓公》“(病)在骨髓,司命所属,无奈何也” 。

②怎么、怎么。如古“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二、“奈??何”是“ ??怎么”或“能把??怎么”的意思。如《垓下歌》“虞兮虞兮奈若何”。

【附文】

祝枝山题寿诗

有陶姓翁八十寿,寿者祝枝山也。大雨滂沱,祝因曰:“奈何奈何复奈何,奈何老天雨滂沱;” 客耳。翁笑曰:“君可善用奈何者也,然无以成寿,君将奈之

何”祝笑,曰:“滂沱雨祝陶公寿,寿比滂沱雨多。” 座服

汽球升空

有气球索断升空。,一已离地万丈,汽球近之,不喜。仰而呼之曰:“ ,向者,君恒得意高空,而吾短索所束,无奈何也。今吾索断,直冲九霄,其无哉!君亦断其索,何如” 曰:“吾当有所束。无拘束,危矣!”俄而,汽球凌空而炸。

【断句】

蝙蝠

凰寿蝙蝠不至之答曰吾乃也何之有他日王寿蝙蝠仍不至之曰吾也毋用焉而喟

然曰此不禽不之物无奈何也

初一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初一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智子疑邻》 课文: 宋有富人,天雨(下雨)墙坏(毁坏)。其(他的)子曰:“不筑(修补),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老人fǔ)亦云(也这样说)。暮(晚上)而果(果然)大亡(丢失)其财,其家甚智(认为……聪明)其子,而(表转折,却)疑邻人之父。 1.本文选自战国末期着名思想家韩非的着作《韩非子》。 2.在文中括号内给加点字解释: 3.给全文翻译: 宋国有一个富人,因天下大雨,(他家的)墙坍塌下来。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补它,一定有盗贼进来。”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可富人不听他们的话。)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很赞赏儿子的聪明,却怀疑偷盗的是隔壁的老人。4.写出文章的寓意: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告诉人们不能凭空随意猜疑或赞赏别人,要实事求是。) 《塞翁失马》 课文: 近(靠近)塞上之人有善(擅长,善于)术者(的人),马无故(原因,缘故)亡(逃跑)而入胡。人皆(都)吊(安慰)之,其父曰:“此何遽(就)不为(是)福乎(呢)”居(经过)数月,其马将(带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富有)良马,其子好(喜欢)骑,堕(摔下)而折(折断)其髀(大腿)。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拉)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十分之九,绝大部分)。此(这个人)独以(因为)跛(瘸腿)之故(原因,缘故),父子相保(保全)。 1.本文选自西汉(朝代)淮南王刘安编着的《淮南子》,此书又名《淮南鸿烈》。2.在文中括号内给加点字解释。 3.给全文翻译: 靠近长城一带的人,有个精通术数的人,(一天他家的)马无缘无故逃到胡人那边去了。人们都来安慰他,他却说:“这怎么就不是福气呢”过了几个月,他那匹马(竟然)带领着胡人的骏马回来了。人们都来祝贺他,他却说:“这怎么就不可能是祸患呢”家里富有很多好马,他儿子喜欢骑马,(一次从马上)摔下来,折断了大腿骨。人们都来安慰他,他却说:“这怎么就不是福气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进攻,进了长城,壮年男人都拿起弓箭去打仗。靠近长城一带的人,绝大多数都战死沙场。这个人唯独因为瘸腿的原因,父子的性命都得以保全。 4.下列各句加点的“之”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C ) ①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②友人惭,下车引之③其邻人之父亦云 ④人皆吊之⑤故时有物外之趣⑥驱之别院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②④⑤

文言趣读入门

文言趣读入门(修订本)目录.上编 1. 善忘者 2. 执竿入城 3. 负米骑马 4. 此裤不破 5. 弹簧擒鳄 6. 纸鸢与鹰 7. 一字搞笑 8. 笋与雀 9. 男孩啼哭 10. 一笋忧折 11. 山产子 12. 蜗牛竞走 13. 酒鬼夜归 14. 醉鬼如厕 15. 醉鬼夜卧 16. 狼断门牙 17. 此洞无鼠 18. 狐抚羔羊 19. 熊逮鱼 20. 狐猎鹰 21. 八哥报仇 22. 血刃毙狼 23. 买豚者 24. 瓮中取鱼 25、杀天儆邻 26. 蛙与蟹 27. 一蟹贪饵 28. 与贼竞走 29. 拇指争能 30. 狼逐黄羊 31. 系足之狗 32. 齿与舌 33. 试墨之纸 34. 弓与矢 35. 多言?寿?字 36. 吾、汝、渠37. 愚人觅伴 38. 多疑者赴宴 39. 雪花 40. 蜗得破碗 41. 忧甚杞人 42. 粗月而已 43. 不孝之罪 44. 谁杀陈他 45. 但图对属 46. 秀才买柴 47. 牛何之 48. 萝卜对 49. 军人布施 50. 冕母教子 51. 冬瓜明目 52. 华山遇仙 53. 无童磨墨 54. 父母何物 55. 螳螂与蝗 56. 一驹涉河 57. 雪人喜日 58. 墨与砚 59. 网鱼得狐 60. 鼠啮猫像 61. 肉斧斫卵 62. 汤将泼雪 63. 两蟋蟀 64. 一鼠斗胆 65. 斑马线 66.螳螂捕蛇 67. 蛛与雀 68. 一蛛救翁 69. 狼狗赌气 70. 误邻杀猪 71. 某君吸烟 72. 托人买鼓 73. 甲妻乙妻 74. 忍产

75. 甲鼻衄 76. 一鳖 77. 酒菜而已 78. 毋用而已 79. 蚌与蟹 80. 一鹦鹉 81. 牧竖毙狼 82. 双簪毙狼 83. 黠盗盗猪 84. 鼠避瓶中 85. 狼 86. 诸生读《狼》 87. 狼斗鹫雕 88. 饴糖擒虎 89. 蚂蚁布阵 90. 虾蟆教书 91. 秀才逾沟 92. 先生昼寝 93. 一瞽觅笠 94. 一瞽坠桥 95. 赤壁贼 96. 观棋不语 97. 农夫杀牛 98. 揖粪 99. 醉汉斗熊100. 丐胜馆师101. 肉钩钓狼102. 邑令昼寝103. 祖孙拽裤104. 守池待渔105. 大鼠 106. 梦受辱107. 王冕读书108. 王冕捉鳖109. 戏童 110. 初学卖杏者111.某画家112. 为学113. 蜀鄙富僧114. 有祖孙俩115.黔之狗(一)116. 黔之驴 117. 黔之猴(一)118. 黔之鹿 119. 黔之狗(二)120. 黔之猴(二)121. 购纸分币122. 塞翁失马123. 因福得祸124. 戏言陷囹圄125. 智子疑邻126. 续《智子疑邻》127. 采山得菌128. 四瞽摸象129. 蚓与蛙 130. 开锁助产131. 赵钱两生132. 人生四字诀133. 一翁中彩134. 妙答二则135. 茶壶诗 136. 弈痴之死137. 姚崇计后事138. 试缢 139. 卖油翁 140. 一崔氏后生141. 卖油翁论诗文142.首入汤罐 143. 梦其子为相国者144. 贪廉受骗145. 杂交鸭 146.甲短、乙短147. 某邑县试148. 笑声难止149. 秀才岁考150. 学步与学文

文言文入门学习及方法

如何学习文言文 一、文言文与白话文 也许现在很多人都弄不懂文言文与白话文的区别到底在哪里?现在我们就分 别来讲讲他们。 “文言文”中的第一个“文”,是书面文章的意思。“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 “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 “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 叫“白话”。 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及用书面语言来表述,是不同的,例 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而语言 进行表述,就是“饭否?”。“饭否”就是文言文。我国的古代,所有的文章都 是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所以,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古白话是唐宋以后在北方话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书面语。如唐代的变文,敦煌通俗文学作品,宋人话本,金元戏曲,明清小说等都是古白话的代表。古白话 虽说是白话文,但不同于我们今天所说的白话文,一般都是以口头语为基础而夹 杂一些文言成分。即使是口语,由于区域性和时代性的差异,今天读起来也不那 么容易,因此,我们称之为“古白话”(学术界一般把从晚唐五代开始直至“五 四”时期形成的古白话称作近代汉语)。 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在国内,中学语文课程中,文言文的学习更是占了很大的分量。 根据新课标要求,学习初中文言文,主要从以下四点入手:①把握文言实词和重点虚词的意义;②理解、翻译文言语句;③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在联系、内容、写作方法、技巧;④积累、背诵文中重点语句、段落,背诵80篇文言诗词。 学习时,是由“解词——串意——顺意”三步完成的。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充分利用课本注释、工具书圈点勾画理解词义,翻译语句(附示例一);(2)理解字词时用归纳法和比较法,即将一课中或每课中的某一多义词、古今异义词、活用词、通假字或虚词的不同用法加以归纳、比较,以增加记忆(附示例二);(3)理解文意的普遍联系法,即在学习中要联系前后文,联系多个段落,联系时代背景,理解文章的内在条理,弄清全文大意。如果学习一篇

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

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 烛之武退秦师 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释义: 1.已,同“矣”,了。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释义: 2.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通“”,释义: 3.厌,通“餍”,知足,满足。 4.秦伯说,与郑人盟通“”,释义: 4.说,通“悦”,高兴。 5.失其所与,不知通“”,释义: 5.知,通“智”,明智。

二、一词多义 1、贰 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②不迁怒,不贰.过 1、贰:①从属二主;②再,重复。 2、鄙 ①蜀之鄙.有二僧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③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④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2、鄙:①边邑,边远的地方;②把……作为边邑;③庸俗,鄙陋;④轻视,看不起。 3、许 ①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②杂然相许. ③潭中鱼可百许.头

④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3、许:①答应,听从;②赞同;③约数; ④表处所,地方。 4、微 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②参如微.时,与萧何善 ③微.言大义 ④见微.知著 ⑤国势衰微. 4、微:①假如没有;②卑贱;③幽微,精妙;④隐蔽,不显露;⑤衰败。 5、敝 ①因人之力而敝.之 ②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③使史更敝.衣草 5、敝:①损害,衰败;②敝:疲惫;③屦

坏,破旧。 6、焉 ①焉.用亡郑以陪邻 ②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③子亦有不利焉.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6、焉:①何,为什么;②哪里;③语气助词,如“啊”;④兼词,“于之”,在那里。 7、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②敢以.烦执事③越国以.鄙远④焉用亡郑以.陪邻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⑥以.乱易整⑦阙秦以.利晋 7、以:①连词,因为;②介词,拿,来; ③连词,表顺承;④连词,表顺承;⑤介词,把;⑥介词,用;⑦连词,用来。 8、而

2文言趣读入门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 6.纸鸢与鹰 ? 纸鸢冲天,群雀以为妖魔,大呼救命,四散而逃。纸鸢见状①,摇头摆尾,洋洋自得。会鹰至,见而大怒,詈②曰:“汝辈③借风升天,何能之有?升降由人,何用之有?随风招摇,何智之有?竟敢装神弄鬼,欺我鸟类?”径④断其索,纸鸢遂堕⑤。 ? 注释:①状:形状,样子。②詈(lì):骂。③汝辈:你们。“辈”与“等”,放在人称代词后面,就相当于“们”,表示复指。如:吾辈、吾等,汝辈、汝等。④径:直,直捷了当。⑤堕(duò):坠落,掉下。 ? 【附文】 乌鸦选美 凤凰告示曰:本王欲于某日,简一绝美者为世界小姐。是日,百鸟云集。中有一鸟,色彩斑斓,挺立高处,气宇轩昂。凤凰遂简为世界小姐。众鸟近而视之——乌鸦也,拾众鸟之羽,凑成华丽外衣者也。遂詈之啄之,乌鸦现原形,落荒而逃。 ? 猴母荐子 狮王告示曰:六一儿童节,本王欲简一美且健者,为儿童形像。是日,众兽带儿孙云集。一猴之子,鼻扁嘴歪,跛而无毛,其母亦欲狮王简焉,众兽大笑。是猴詈曰:“何笑之有?母之眼中,世间万物健而美者,唯有儿也!” ? ? 猴着人衣 一猴拾人衣,不胜喜,着而学人正步行走,大声曰:“一二一,一二一”——欲引他猴注目也。有老猴曰:“子不着衣,猴也;子着人衣,不人不猴!”猴大怒,詈曰:“汝找死耶?多言一句,吾断汝后脚!” ? 【断句】 原物在此 有剃头者失手割堕一耳人痛极而詈剃者急拾而捧之曰君毋恼原物在此 ? 7. 一字搞笑

某君善搞笑。一日,有妇立于门前,其侧一狗卧。某谓众人曰①:“吾能以一字令②妇笑,一字令妇怒。”众不信。某前,跪于狗前呼曰:“爹!”妇果大笑。复跪于妇前呼曰:“娘!”妇转怒而詈。某顾③谓众人曰:“何如④?” ? 注释:①谓众人曰:对大伙儿说。②令:使,叫。③顾(gù):回头看,或看。④何如:怎么样。 ? 【基础知识】 “谓……曰”与“语于……曰”,是文言文中经常出现的固定结构,可译成“对……说”或“告诉……说”。 ? 【附文】 ? 刘关张相面 有为刘关张相面者,谓刘备曰:“君白面白心,胸怀坦坦,仁厚之主也!”谓关羽曰:“子赤面赤心,忠心护主,诚可敬也!”张飞大怒,詈曰:“如此言语,吾岂非黑面黑心者耶?” ? ? 狐狸钓鸟 狐语于兔曰:“吾能钓鸟,君信否?”兔不信。狐遂捉蚱蜢数十,去其翅,撒于灌木丛中,己蔽于其下。群鸟见之,下而捉食。狐暴起,果逮一鸟。顾兔而大笑曰:“何如,何如?”兔喟然而叹曰:“君诚智者焉。智者面前无难事也!” ? 渴鸽 一鸽渴甚,见有清水,鼓翼而扑。一雀大声曰:“子其危矣!广告牌上,一画而已。”以去势甚急,鸽不能止,头破翼折,昏绝而跌。雀喟然曰:“欲令智昏者,可以为戒!” ? 【断句】 众妇夸子 众妇闲谈皆夸子女之能一妇曰吾子才干世人莫及焉问何才干曰始呱呱堕地即能助吾干活 也众人相顾而笑曰初生婴儿能干何活答曰助吾挤奶也 8. 笋与雀 ? 一笋破土,止数日而高于竹,笋不胜喜。会一雀至,因①语于雀曰:“雀,吾语尔:世传擎天柱者,得无谓予耶?”雀哂②其言,不语,竟遗③屎④于笋顶而去。

2文言趣读入门 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 6.纸鸢与鹰 纸鸢冲天,群雀以为妖魔,大呼救命,四散而逃。纸鸢见状①,摇头摆尾,洋洋自得。会鹰至,见而大怒,詈②曰:“汝辈③借风升天,何能之有升降由人,何用之有随风招摇,何智之有竟敢装神弄鬼,欺我鸟类”径④断其索,纸鸢遂堕⑤。 注释:①状:形状,样子。②詈(lì):骂。③汝辈:你们。“辈”与“等”,放在人称代词后面,就相当于“们”,表示复指。如:吾辈、吾等,汝辈、汝等。④径:直,直捷了当。⑤堕(duò):坠落,掉下。 【附文】 乌鸦选美 】 凤凰告示曰:本王欲于某日,简一绝美者为世界小姐。是日,百鸟云集。中有一鸟,色彩斑斓,挺立高处,气宇轩昂。凤凰遂简为世界小姐。众鸟近而视之——乌鸦也,拾众鸟之羽,凑成华丽外衣者也。遂詈之啄之,乌鸦现原形,落荒而逃。 猴母荐子 狮王告示曰:六一儿童节,本王欲简一美且健者,为儿童形像。是日,众兽带儿孙云集。一猴之子,鼻扁嘴歪,跛而无毛,其母亦欲狮王简焉,众兽大笑。是猴詈曰:“何笑之有母之眼中,世间万物健而美者,唯有儿也!” 猴着人衣 一猴拾人衣,不胜喜,着而学人正步行走,大声曰:“一二一,一二一”——欲引他猴注目也。有老猴曰:“子不着衣,猴也;子着人衣,不人不猴!”猴大怒,詈曰:“汝找死耶多言一句,吾断汝后脚!” 【断句】 ~ 原物在此 有剃头者失手割堕一耳人痛极而詈剃者急拾而捧之曰君毋恼原物在此

7. 一字搞笑 某君善搞笑。一日,有妇立于门前,其侧一狗卧。某谓众人曰①:“吾能以一字令②妇笑,一字令妇怒。”众不信。某前,跪于狗前呼曰:“爹!”妇果大笑。复跪于妇前呼曰:“娘!”妇转怒而詈。某顾③谓众人曰:“何如④” 注释:①谓众人曰:对大伙儿说。②令:使,叫。③顾(gù):回头看,或看。④何如:怎么样。 【基础知识】 ( “谓……曰”与“语于……曰”,是文言文中经常出现的固定结构,可译成“对……说”或“告诉……说”。 【附文】 刘关张相面 有为刘关张相面者,谓刘备曰:“君白面白心,胸怀坦坦,仁厚之主也!”谓关羽曰:“子赤面赤心,忠心护主,诚可敬也!”张飞大怒,詈曰:“如此言语,吾岂非黑面黑心者耶” 狐狸钓鸟 狐语于兔曰:“吾能钓鸟,君信否”兔不信。狐遂捉蚱蜢数十,去其翅,撒于灌木丛中,己蔽于其下。群鸟见之,下而捉食。狐暴起,果逮一鸟。顾兔而大笑曰:“何如,何如”兔喟然而叹曰:“君诚智者焉。智者面前无难事也!” @ 渴鸽 一鸽渴甚,见有清水,鼓翼而扑。一雀大声曰:“子其危矣!广告牌上,一画而已。”以去势甚急,鸽不能止,头破翼折,昏绝而跌。雀喟然曰:“欲令智昏者,可以为戒!” 【断句】 众妇夸子 众妇闲谈皆夸子女之能一妇曰吾子才干世人莫及焉问何才干曰始呱呱堕地即能助吾干活 也众人相顾而笑曰初生婴儿能干何活答曰助吾挤奶也

1文言趣读入门 第一单元教学文稿

1文言趣读入门第 一单元

第一单元 1. 善忘者 两翁相遇,甲问乙姓氏。答曰①:“姓张。”俄尔再问,复告之。俄顷复问。乙不说②,大声曰:“吾③姓张!吾张姓!吾之姓,张也!”甲笑曰:“王大爷毋④恼,吾乃⑤善忘者⑥也!” 注释:①曰(yuē):说。②说(读yuè):通“悦”。③吾:我。④毋(wú):禁止之词,不要。⑤乃:作判断动词,可译成“是”“就是”。⑥者:……的人。 【基础知识】 常用词:俄、俄而、俄尔、俄顷 俄:副词。表示时间的短暂,可译成“不久”、“一会儿”等。“俄”经常与“而”、“尔”、“顷”连用,构成“俄而”、“俄尔”、“俄顷”等,仍表示时间之短暂。 【附文】 东食西宿 齐人有女,两家求之。东家子富而丑,西家子美而贫,父母不能决。问其女。对曰:“东食西宿可乎?” 魂魄报案 一汉酒醉,打110,曰:“有人谋杀。”俄而众警至。汉醉如烂泥,见警,挣扎而起,曰:“吾已死,报案者乃吾之魂也!” 师生作诗 一生作诗曰“一棵老枯树,两个大丫杈”——思之久,而无下文。生不说。俄尔师至,赞曰:“初学作诗,出语不俗也。为师续两句,以为记念,可乎?”续曰:“春来苔是叶,冬至雪作花!”生大喜! 【断句】

初学作诗 一生作诗曰门前有棵树春秋一模样思之久而无下文俄而师至曰当改成门前有棵树春秋换新装生曰吾家门前乃樟树也师不说曰作诗当求新意毋死心眼也师去生疑之久 2. 执竿入城 鲁①有执②长竿入城门者,初③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④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⑤至,曰:“吾非圣人⑥,但⑦见事多矣,何⑧不以锯中截⑨而入?”遂⑩依而截之。 (魏. 邯郸淳《笑林》) 注释:①鲁:鲁国。公元前十一世纪,周分封的诸侯国,在今山东省的西部。《曹刿论战》的故事就发生在鲁国。②执(zhí):拿,握,持。③初:开始,开始时。④亦:也。⑤父(fǔ):对年老的男人的尊称。⑥圣人:旧时指道德高尚的人。⑦但:只,只是。⑧何:疑问代词。有二种义项在书中反复出现,一是:什么,哪里。二是:为什么。希读者留心。⑨截(jié):截断。⑩遂(suì):副词,于是,就。 【基础知识】 文言文在组织句子时,经常使用一些固定的词语(或固定的词语搭配),这些固定的词语叫固定结构。“有……者”,就是一种常见的固定结构,可译成“有……的人”。上文中“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意为“鲁国有个拿着长竹竿进城门的人”。试翻译下列文言句: ①有牵马而行者——②有善忘者—— ③有初为人师者——④有算命者—— ⑤有初读文言而觉其文多趣者—— 【附文】 教“太”字 有教其子识字者,初教“大”字,再教“太”字,曰:“大下一点,乃太公之太也。”复教“犬”字,儿笑曰:“儿知矣,儿知矣,此点在外,乃外太公之太也。” 一问三不知 有以成语“一问三不知”问其父者,父曰:“不知”;问其母,亦曰:“不知”。俄而忽大声曰:“吾知矣——一问三不知者,父不知,母不知,儿亦不知也。” 【断句】

文言文考点知识整理大全

. . word. . 考点名称: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 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 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文言文文体分类: 中国历代学者对于文体都有不同的分类法。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是文体分类研究的开始,相关著作有曹丕的《典论·论文》、李充的《翰林论》、挚虞的《文章流别志论》、刘勰的《文心雕龙》、昭明太子主导的《昭明文选》等。其中《典论·论文》将文体分为4类: 奏议、书论、铭诔、诗赋 而《昭明文选》是一本分类很繁杂的选集,将所选的文章分成37类之多。 明朝: 明朝的吴讷著《文章辨体》、徐师曾著《文体明辨》,清朝姚鼐编《古文辞类纂》,都是讨论文体的重要著作。 其中《古文辞类纂》将文体分为13类: 论辨、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记 箴铭、颂赞、辞赋、哀祭、 现代: 由郭锡良等人编著的《古代汉语》修订本中分析,文体分类有三种标准:依语言形式分、依内容分、依应用范围分。依语言形式,《古代汉语》先将古代文体分为3大类: 散文 韵文:包括诗词歌赋、铭箴颂赞 骈文:讲究平仄对仗却不押韵,不能归于散文也不能归于韵文,自成一类在此分类之下,古典散文又可以分为4类: 史传文、说理文、杂记文、应用文 文言文阅读考察类型及应对策略: 初中语文中考中文言文阅读是必考内容,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 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文言实词、文言虚词、通假字等)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 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二单元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 《归去来兮辞》 一、文学常识 1、《归去来兮辞》的作者是时期著名的诗人陶潜,世称先生,他自号。他的代表性作品有 2、辞,是介于与之间的一种文体。因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又因屈原所作的《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到了汉代,人们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后人一般也将辞赋并称。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比较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辞和赋还是有区别的,一般说来,辞重,而赋重。 二、找出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乃瞻衡宇 曷不委心任去留 景翳翳以将入 三、找出句中古今异义并解释 觉今是而昨非 悦亲戚之情话 于时风波未静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尝从人事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景翳翳以将入 既窈窕以寻壑 策扶老以流憩 问征夫以前路 将有事于西畴 四、词类活用 情在骏奔 策扶老以流憩 或棹孤舟 生生所资 园日涉以成趣 携幼入室 善万物之得时 眄庭柯以怡颜 悦亲戚之情话 乐琴书以消忧 五、指出文言句式类型并翻译寓形宇内复几时?

遂见用于小邑 既自以心为形役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农人告余以春及 田园将芜胡不归? 奚惆怅而独悲? 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六、翻译 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木欣欣以向荣,。 七、一词多义 1就 三径就荒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金就砺则利

2乘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3审 审容膝之易安 用意详审 为人主计,莫如先审取舍 孔子如审先知,当早易道 4将 田园将芜 将信将疑 暂伴月将影 出郭相扶将 将功赎罪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使关羽将三万兵至益阳5绝 请息交以绝游

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解读

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 常见的文言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等几种。 一、判断句:对事物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的句子。 1、用“者”或“也”表判断,其中“者”表停顿,“也”表判断。 ①“……者,……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②“……者,……”。天下者,高祖天下。粟者,民之所种。 ③“……,……也”。梁,吾仇也。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④“……者也”。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直接表判断,不用判断词和语气词。 “……,……”。刘备,天下枭雄。 3、用副词“乃”“则”“即”“皆” “非”等表判断。 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若事之不济,此乃天意。扣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梁父即楚将项燕。山下皆石穴罅。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人非生而知之者 4、用动词“为”“是”表判断。(判断词“是”出现较晚)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同是天涯沦落人翩翩两骑来是谁 二、被动句 ①用“于”表示:“……于……”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不拘于时,学于余 ②用“为”表示:“为……” “为……所……” “为所……”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为巡船所物色行将为人所并若属皆且为所虏 ③用“见(受)”表示:“见……”“见……于……”“受……于……”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吾尝见笑于大方之家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④用“被”表示被动:“被……”信而见疑,忠而被谤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⑤无被动标志,意念上的被动:戍卒叫,函谷举余羁縻不得还 三、倒装句 1、宾语前置 ①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不、未、弗、无、莫等+代词宾语+动词) 古之人不余欺也。时人莫之许也。 ②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宾语前置(疑问代词宾语+动词或介词) 沛公安在?君何以知燕王? 陈述句中,③代词“自”作宾语,常常前置(反身代词“自”+动词)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举贤以自佐 ④“以”的宾语,有时前置(宾语+介词“以”)余是以记之。一言以蔽之 ⑤方位名词作宾语前置(方位名词+介词)沛公北向坐 ⑥为强调宾语而无条件前置。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⑦用“之”、“是”(助词)将宾语前置。何陋之有?惟命是从。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定语后置 1 用“之……者”或“者”表示 (中心词+定语+者)求人可使报秦者。村中少年好事者 (中心词+之、而+定语+者)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②用“之”把形容词定语后置(中心词+之+定语)。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③数量词作定语常后置。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 3、介宾短语后置,也叫做介词结构后置 现代汉语中,介宾短语常置于动词前,作状语;古代汉语中,则较多地置于动词之后,作补语 ①谓语动词+介词结构+“于……”。以勇气闻于诸侯。耻学于师 ②谓语动词+介词结构+“以……”。皆不可拘以时月。覆之以掌

文言趣读入门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 1. 善忘者 ? 两翁相遇,甲问乙姓氏。答曰①:“姓张。”俄尔再问,复告之。俄顷复问。乙不说②,大声曰:“吾③姓张!吾张姓!吾之姓,张也!”甲笑曰:“王大爷毋④恼,吾乃⑤善忘者⑥也!” ? 注释:①曰(yuē):说。②说(读yuè):通“悦”。③吾:我。④毋(wú):禁止之词,不要。⑤乃:作判断动词,可译成“是”“就是”。⑥者:……的人。 ? 【基础知识】 常用词:俄、俄而、俄尔、俄顷 俄:副词。表示时间的短暂,可译成“不久”、“一会儿”等。“俄”经常与“而”、“尔”、“顷”连用,构成“俄而”、“俄尔”、“俄顷”等,仍表示时间之短暂。 ? 【附文】 东食西宿 齐人有女,两家求之。东家子富而丑,西家子美而贫,父母不能决。问其女。对曰:“东食西宿可乎” ? 魂魄报案 一汉酒醉,打110,曰:“有人谋杀。”俄而众警至。汉醉如烂泥,见警,挣扎而起,曰:“吾已死,报案者乃吾之魂也!” ? 师生作诗 一生作诗曰“一棵老枯树,两个大丫杈”——思之久,而无下文。生不说。俄尔师至,赞曰:“初学作诗,出语不俗也。为师续两句,以为记念,可乎”续曰:“春来苔是叶,冬至雪作花!”生大喜! ? 【断句】

初学作诗 一生作诗曰门前有棵树春秋一模样思之久而无下文俄而师至曰当改成门前有棵树春秋换新装生曰吾家门前乃樟树也师不说曰作诗当求新意毋死心眼也师去生疑之久 2. 执竿入城 ? 鲁①有执②长竿入城门者,初③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④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⑤至,曰:“吾非圣人⑥,但⑦见事多矣,何⑧不以锯中截⑨而入”遂⑩依而截之。 (魏. 邯郸淳《笑林》) 注释:①鲁:鲁国。公元前十一世纪,周分封的诸侯国,在今山东省的西部。《曹刿论战》的故事就发生在鲁国。②执(zhí):拿,握,持。③初:开始,开始时。④亦:也。⑤父(fǔ):对年老的男人的尊称。⑥圣人:旧时指道德高尚的人。⑦但:只,只是。⑧何:疑问代词。有二种义项在书中反复出现,一是:什么,哪里。二是:为什么。希读者留心。⑨截(jié):截断。⑩遂(suì):副词,于是,就。 ? 【基础知识】 文言文在组织句子时,经常使用一些固定的词语(或固定的词语搭配),这些固定的词语叫固定结构。“有……者”,就是一种常见的固定结构,可译成“有……的人”。上文中“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意为“鲁国有个拿着长竹竿进城门的人”。试翻译下列文言句: ①有牵马而行者——②有善忘者—— ③有初为人师者——④有算命者—— ⑤有初读文言而觉其文多趣者—— ? 【附文】 教“太”字 有教其子识字者,初教“大”字,再教“太”字,曰:“大下一点,乃太公之太也。”复教“犬”字,儿笑曰:“儿知矣,儿知矣,此点在外,乃外太公之太也。” 一问三不知 有以成语“一问三不知”问其父者,父曰:“不知”;问其母,亦曰:“不知”。俄而忽大声曰:“吾知矣——一问三不知者,父不知,母不知,儿亦不知也。” ? 【断句】 两翁相遇 两翁相遇甲呼乙曰大伯见其白发斑斑呼己为伯乙不说不应三呼之亦不应遂大声呼曰大伯乙 笑曰娃娃毋恼大伯年高眼花耳聋也

202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2020年xx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文言文阅读是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重点知识,本文将为您介绍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内容包括考试说明中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常见考法,以及误区提醒、例题解析。 知识点总结 考试说明中的要求: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乎、然、与)在文章中的含义和用法。 3、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4、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6、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解析: 1、文言诗文背诵要求做到一字不漏,一字不添,一字不倒,一字不改;默写文言诗文语句,不仅要连贯前后语句,默写时还应一字不错。中考默写一般4句诗、2句文,特别注意背诵篇目中的名句。 记住并纠正自己以前默写中的错别字。 2、古诗理解鉴赏要重点关注各册教材中以讲读篇目出现的古诗词曲,要注重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的积累,特别是教材中的注释;要对《篇目点击》中的赏析指导和练习相当了解,对诗句的理解、诗词主要内容和写作意图、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把握准确。 3、对一些名家名篇,还应了解作者的姓名、生活时代和篇名。 4、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和6个虚词的用法。一般为古汉语的特殊用法为:一词多义、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因此对课文中的这类词要特别重

视,必须理解掌握《篇目点击》中收入的150个实词和6个虚词的用法,特别是初中教材中出现的义项。 5、在句子翻译中要有敏感的“特殊句式”意识。如省略句,注意把省略的主语宾语加上;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在翻译时要落实关键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翻译句子的语气句式必须与原句保持一致。 6、在课外文言文的阅读上,遇见不会的词或者一下没想起的词大可不必紧张,联系上下文,结合故事(文章)的情节,理解(猜)出它的意思,把词带到文章中去理解,切记翻译不可脱离文章。如果选文下有注释,一定要充分利用注释的提示作用。 7、在课内语段阅读上要注重选文主要内容的归纳概括,如果在自己复习掌控的范围内,当然可以凭记忆答题;若自己复习不到位或记忆不清,则要仔细阅读选文收集处理信息,然后作出合理而简要的表述。在课外文言文阅读上,要注意文章蕴含的道理体悟或文章中人物性格特征的归纳提炼。 常见考法 从考查形式上看,以单篇阅读为主,也有的安排文段与文段、文段与诗词的比较阅读或链接阅读。选文采取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方法。从近几年考题看,课内文章入选率较高的有《邹忌讽齐王纳谏》《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名篇。 课标对文言文阅读提出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中考文言文阅读材料的选取必须是“浅易”的,对“浅易”的理解应当是:文中多数字词属于常见的实词和虚词,即使有少数生僻字词,或选文中出现不常见的典故,也会安排注释以降低难度,让考生在初中文言文学习的基础上,“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 题型分析及解题方略:

高中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训练试题与答案

高中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训练试题与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 宋陈谏议[注]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一日,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尧咨者,陈谏议之子也。谏议遽召子,曰:“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戒仆养之.终老。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人之风。 (选自《宋名臣言行录》) [注] 陈谏议:姓陈,谏议是官名。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 (2)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 (3)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 (4)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人之风 参考答案:(1)名词用作动词,踢(2)责问(3)通“值”,钱 (4)称赞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因.诘仆②因.人之力而敝之 B.①是移祸于.人也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①而.偿其直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D.①戒仆养之.终老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解析:选C A项,①副词,于是、就;②介词,表凭借。B项,①介词,到;②介词,表被动。C项,二者都是连词,表承接关系。D项,①代词,代指马;②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 译文: (2)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 译文: 参考答案:(1)于是责问仆人:“那匹马怎么不见了?”仆人说是陈尧咨把马卖给商人

了。(注意:“何以”为宾语前置;“为”表判断,可译为“是”) (2)你是朝廷的重臣,家中的手下尚且不能制服(这匹马),商人又怎么能养好它呢?(注意:“为”表判断,可译为“是”,“制”后省略“之”) 参考译文: 宋人陈谏议家里有一匹劣马,性情暴躁,不能驾驭,踢伤咬伤人很多次了。一天,陈谏议走进马棚,没看到这匹马,于是责问仆人:“那匹马怎么不见了?”仆人说是陈尧咨把马卖给商人了。陈尧咨是陈谏议的儿子。陈谏议马上召唤来儿子,说:“你是朝廷的重臣,家中的手下尚且不能制服(这匹马),商人又怎么能养好它呢?你这是把祸害转嫁给别人啊!”(陈尧咨)赶紧命人去追商人牵回马,并把买马的钱退给商人。他告诫仆人把那匹马养到老死。(因此)当时的人们称赞陈谏议有一种古代贤仁之风。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 蔡泽者,燕人也。游学干诸侯。去之赵,见逐。之.韩、魏,遇夺釜鬲①于途,蔡泽乃西.入秦。将见昭王,使人宣言以感怒秦相范雎曰:“燕客蔡泽,天下雄俊弘辩智士也,彼一见秦王,秦王必困.君而夺君之位。”范雎闻,使人召之。蔡泽入,则揖.范雎,范雎固不快;及见之,又倨.。范雎让之曰:“子尝宣言欲代我相秦,宁有之乎?请闻其说!”蔡泽曰:“若夫秦之商君、楚之吴起、越之大夫种,其卒然亦可愿与.?”范雎知蔡泽之欲困己以说,复谬.曰:“何为不可!若此三子②者,固义之至之,忠之节也。是故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生而辱,不如死而荣。士固有杀身以成名,惟义之所在,虽死无所恨.,何为不可哉!”蔡泽曰:“今商君、吴起、大夫种之为人臣,是也;其君,非也。故世称三子致功而不见德,岂慕不遇世死乎!夫人之立功,岂不期于.成全邪!身与名俱全者,上也。名可法而身死者,其次也。名在戮辱而身全.者,下也。”于是范雎称善。乃.延入坐,为上客。 (选自《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注] ①釜鬲:行厨炊具。②三子:指商君、吴起、大夫种,他们都是功成被杀。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蔡泽乃西.入秦 (2)秦王必困.君而夺君之位 (3)则揖.范雎 (4)及见之,又倨. (5)范雎知蔡泽之欲困己以说,复谬.曰 (6)虽死无所恨.,何为不可哉 (7)名在戮辱而身全.者 参考答案:(1)名词作状语,向西(2)使动用法,使……窘迫(3)名词作动词,作揖(4)倨傲(5)诡辩(6)怨恨 (7)形容词作动词,保全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初中文言文阅读基础知识归类积累

初中文言文阅读基础知识归类积累 湖北省恩施市舞阳中学潘文阶 第一部分:文言文翻译 一、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1、首先要忠实于原文。 2、语句要通顺,表意要明确,语气不走样,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 3、文字优美,即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及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 二、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1、【留】专用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处所、职称(职务)、器具等,可照录不译。 2、【补】在翻译时,补出原文省略的成分(所省的介词、宾语、主语、谓语、量词等)。 3、【删】删去不译的词(发语词、音节助词、无实意的虚词) 4、【换】翻译时将古代词换成现代汉语词(岁、吾、汝、抢……)将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去、安、语、病、加、且……) 5、【准】译准古今异义词,译准文言文特殊句式。译准实词、蓄词、活用的词和通假字。 6、【调】调整句子的语序,如谓语前臵、定语后臵、宾语牵制、介词结构后臵等。 7、【选】选用恰当现代汉语的词意译原文的词。 文言文中一词多意的情况常见,因此选用恰当的词义进行翻译,已成文言文翻译的难点。例:“三顾臣于草庐中”的“顾”是一个多义词,它的义项共有八条:①回头看;②看;③探问;④拜访;⑤顾惜、顾念;⑥考虑;⑦但、只是、⑧反而、却。例句中只能用义项④。 8、【意译】文言中比喻、借代、引申等义,直译会不明确,只能意译。如:“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直译:黄头发和小孩子垂下来的头发,都自得其乐。 意译:老人和小孩,都自得其乐。 9、【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 (1)“得无……乎(耶)”相当于现代汉语:能不……吗?恐怕……吧?莫非……吧? “不亦……乎”不也是……吗?岂不是……吗? 例句:览物之情,得无 ..说乎.? ..楚之水土使民善盗乎.?学而时习之,不亦 ..异乎.?得无 (2)无以……无从……相当于现代汉语:没有用来……的 例句:河曲智叟亡以 ..致书以观。 ..应。家贫,无从 (3)有所……相当现代汉语:有……的人(事、物) 例句:A、必能裨补缺漏,有所广益。 B、故有所览辄省记。 (4)无所……相当于现代汉语“没有……的人(事、物)” 例句:①凡所应有,无所不有。②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

1文言趣读入门 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 两翁相遇,甲问乙姓氏。答曰①:“姓张。”俄尔再问,复告之。俄顷复问。乙不说②,大声曰:“吾③姓张!吾张姓!吾之姓,张也!”甲笑曰:“王大爷毋④恼,吾乃⑤善忘者⑥也!” 【基础知识】 常用词:俄、俄而、俄尔、俄顷 俄:副词。表示时间的短暂,可译成“不久”、“一会儿”等。“俄”经常与“而”、“尔”、“顷”连用,构成“俄而”、“俄尔”、“俄顷”等,仍表示时间之短暂。 【附文】 东食西宿 齐人有女,两家求之。东家子富而丑,西家子美而贫,父母不能决。问其女。对曰:“东食西宿可乎?” 魂魄报案 一汉酒醉,打110,曰:“有人谋杀。”俄而众警至。汉醉如烂泥,见警,挣扎而起,曰:“吾已死,报案者乃吾之魂也!” 师生作诗 一生作诗曰“一棵老枯树,两个大丫杈”——思之久,而无下文。生不说。俄尔师至,赞曰:“初学作诗,出语不俗也。为师续两句,以为记念,可乎?”续曰:“春来苔是叶,冬至雪作花!”生大喜! 【断句】 初学作诗

一生作诗曰门前有棵树春秋一模样思之久而无下文俄而师至曰当改成门前有棵树春秋换新装生曰吾家门前乃樟树也师不说曰作诗当求新意毋死心眼也师去生疑之久 2. 执竿入城 鲁①有执②长竿入城门者,初③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④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⑤至,曰:“吾非圣人⑥,但⑦见事多矣,何⑧不以锯中截⑨而入?”遂⑩依而截之。 (魏. 邯郸淳《笑林》) 注释:①鲁:鲁国。公元前十一世纪,周分封的诸侯国,在今山东省的西部。《曹刿论战》的故事就发生在鲁国。②执(zhí):拿,握,持。③初:开始,开始时。④亦:也。⑤父(fǔ):对年老的男人的尊称。⑥圣人:旧时指道德高尚的人。⑦但:只,只是。⑧何:疑问代词。有二种义项在书中反复出现,一是:什么,哪里。二是:为什么。希读者留心。⑨截(jié):截断。⑩遂(suì):副词,于是,就。 【基础知识】 文言文在组织句子时,经常使用一些固定的词语(或固定的词语搭配),这些固定的词语叫固定结构。“有……者”,就是一种常见的固定结构,可译成“有……的人”。上文中“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意为“鲁国有个拿着长竹竿进城门的人”。试翻译下列文言句: ①有牵马而行者——②有善忘者—— ③有初为人师者——④有算命者—— ⑤有初读文言而觉其文多趣者—— 【附文】 教“太”字 有教其子识字者,初教“大”字,再教“太”字,曰:“大下一点,乃太公之太也。”复教“犬”字,儿笑曰:“儿知矣,儿知矣,此点在外,乃外太公之太也。” 一问三不知 有以成语“一问三不知”问其父者,父曰:“不知”;问其母,亦曰:“不知”。俄而忽大声曰:“吾知矣——一问三不知者,父不知,母不知,儿亦不知也。” 【断句】 两翁相遇 两翁相遇甲呼乙曰大伯见其白发斑斑呼己为伯乙不说不应三呼之亦不应遂大声呼曰大伯乙 笑曰娃娃毋恼大伯年高眼花耳聋也

文 言 文 阅 读 基 础 知 识

文言文阅读基础知识 古典诗文 2009-06-02 1938 口诀:务求甚解,又不求甚解 预备知识一:如何读懂选文 (1)先读最后一道题目,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此题如果要求“选择正确的一项”则除外) (2)然后带着“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文章,以“事件”为依据对文章分层,理清文章思路。 (3)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 预备知识二:官位变迁及官吏行为词: 1.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 2.表官职变化的: 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2)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 3)表调动的:调、徙、、改、放、出、出官; (4)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 5)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蠲;(6)表恢复的:复、还

7)表兼代的:兼(表兼任);领(兼代);权,行,假,署(代理); 8)表辞去的:辞、致政、告退、退、归故 里(9)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 10) 知(典、主)视事用事下车(伊 始)掾丞洗沐乞骸骨致仕 预备知识三:其它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 (1)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余吾予);第二人称(尔而女汝乃若);第三人称(之其彼渠厥) (2)疑问代词: 谁孰何曷胡焉安奚恶 (3)谦敬词语: 请谨窃忝辱敢幸 (4)修辞词句:更衣山陵崩社稷中道崩殂 (5)兼词: 诸焉盍旃叵 如何答好每一道题 3.文言实词释义题:本题往往考查多义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词及词类活用等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汇总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汇总 (一)《陈涉世家》梳理 1、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史记》,作者就是司马迁,文学家、史学家,鲁迅赞誉它就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重点词义梳理。 辍耕之垄上之:到往 苟富贵苟:如果 若为佣耕若:您 会天大雨会:适逢 度已失期度:估计 等死等:同样 楚人怜之怜:爱戴 诚以吾众诈自称诚:果真诈:假称 卜者知其指意指意:意图 固以怪之矣固:本来 又间令吴广间:暗中 并杀两尉并:一起 敬受命敬:愿意 从民欲也欲:愿望 为坛而盟盟:盟誓 徇蕲以东徇:攻占 比至陈比:等到

皆来会计事会计:集会商量 将军身被坚执锐身:亲自 皆刑其长吏刑:惩罚 3、通假字梳理。 发闾左適戍渔阳適通谪,强迫为天下唱唱通倡,倡导,首发 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 身被坚执锐被通披,穿着 4、一词多义梳理。 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 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临时驻扎数扶苏以数谏故屡次 卒数万人数:几 书乃丹书帛“陈胜王” 写,动词得鱼腹中书字条,动词 5、古今异义梳理。 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古义:逃跑今义:死亡 间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古义:暗地里今义:中间 往往卒中往往语 古义:到处今义:常常 6.词类活用梳理。

陈胜王王:名作动,当王 置人所罾鱼腹中罾:名作动,用网捕 将军身被坚执锐坚、锐:形容词作名词,分别指铁甲与武器 尉果笞广笞:名词作动词,用鞭、杖或竹板打 7、句子翻译梳理。 ①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译:现在逃跑也就是死,起义也就是死,同样就是死,我们为国事而死好不? 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译:现在果真用我们这支队伍假借公子扶苏、项燕的名义,作为天下人的倡导,应该有很多响应的人。 ③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候将相宁有种乎? 译:即使能够免于斩刑,那么因守卫边疆而死的也必定会达十分之六七。况且大丈夫不死就罢了,死就要举大事成大名呀,王侯将相难道天生就就是贵种不? 8、课文内容梳理。 ①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直接原因与根本原因各就是什么? 直接原因: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 ②陈胜、吴广为发动起义作了哪些准备? 丹书“陈胜王”于帛,置人所罾鱼腹中。(鱼腹藏书) 篝火狐鸣) 吴广夜之次所旁丛祠中,用篝火装作“鬼火”, 学狐狸的叫声大叫“大楚兴,陈胜王”( ③陈胜吴广提出了什么口号? 口号: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④从文中您可以瞧出陈胜就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瞧出陈胜具有非凡的胆识与过人的机智,有准确的判断力,有卓越的组织领导才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