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集合文

2021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集合文

2021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集合文
2021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集合文

课时作业1 集合

[基础达标]

一、选择题

1.[2020·四川凉山州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若集合A ={x ∈N |x 2

≤1},a =-1,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a ?A

B .a ∈A

C .{a }∈A

D .{a }?A

2.[2019·广东深圳高级中学期末]已知集合A ={x ∈Z |-1≤x ≤4},B ={-2,-1,4,8,9},设C =A ∩B ,则集合C 的元素个数为( )

A .9

B .8

C .3

D .2

3.[2020·北京海淀一模]已知集合P ={x |0≤x ≤2},且M ?P ,则M 可以是( ) A .{0,1} B .{1,3} C .{-1,1} D .{0,5}

4.[2019·浙江卷]已知全集U ={-1,0,1,2,3},集合A ={0,1,2},B ={-1,0,1},则(?U A )∩B =( )

A .{-1}

B .{0,1}

C .{-1,2,3}

D .{-1,0,1,3}

5.[2020·广东广州一测]已知集合A ={x |x 2

-2x <0},B ={x |2x

>1},则( ) A .A ∩B =? B .A ∪B =R C .B ?A D .A ?B

6.[2019·广东实验中学期中]满足条件{1,2,3,4}?M {1,2,3,4,5,6}的集合M 的个数

是( )

A .2

B .3

C .4

D .5

7.已知a ,b ∈R ,若?

???

??a ,b a

,1={a 2,a +b,0},则a 2 021+b 2 021

为( )

A .1

B .0

C .-1

D .±1

8.[2020·安徽芜湖四校联考]已知全集U =R ,集合A ={-2,-1,0,1,2},B ={x |x 2

≥4},则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为( )

A .{-2,-1,0,1}

B .{0}

C .{-1,0}

D .{-1,0,1}

9.[2019·河南郑州第二次质量预测]已知全集U =R ,A ={x |y =ln(1-x 2

)},B ={y |y =4

x -2

},则A ∩(?U B )=( ) A .(-1,0) B .[0,1) C .(0,1) D .(-1,0]

10.[2020·安徽安庆五校联盟考试]已知集合M ={0,x },N ={1,2},若M ∩N ={2},

则M ∪N =( )

A .{0,x,1,2}

B .{2,0,1,2}

C .{0,1,2}

D .不能确定 二、填空题

11.设集合A ={3,m },B ={3m,3},且A =B ,则实数m 的值是________.

12.已知A ={x |x 2

-3x +2<0},B ={x |1

14.[2020·安徽质量检测]已知集合A ={1,2,3,4},B ={2,3,6,7},C ={3,4,5,6},则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是________.

[能力挑战]

15.[2020·安徽天长一中第三次质量检测]设集合

P =

,集合T ={x |mx +1=0}.若T ?P ,则实数m 的取值组

成的集合是( )

A.??????13,12

B.????

??13 C.??????

-12,0,13 D.????

??-12

16.[2020·江西九江七校联考]设A 是自然数集的一个非空子集,对于k ∈A ,如果k 2

?

A ,且k ?A ,那么k 是A 的一个“酷元”,给定S ={x ∈N |y =lg(36-x 2)},设M ?S ,集合M

中有两个元素,且这两个元素都是M 的“酷元”,那么这样的集合M 有( )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17.已知集合A ={x |-2≤x ≤5},B ={x |m +1≤x ≤2m -1},若B ?A ,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

1.解析:集合A ={x ∈N |x 2

≤1}={0,1},a =-1,根据元素和集合的关系得到a ?A .故选A 项.

答案:A

2.解析:A ={x ∈Z |-1≤x ≤4}={-1,0,1,2,3,4},B ={-2,-1,4,8,9},则C =A ∩B ={-1,4},集合C 的元素个数为2,故选D 项.

答案:D

3.解析:∵0∈{x |0≤x ≤2},1∈{x |0≤x ≤2},∴{0,1}?{x |0≤x ≤2},故选A 项. 答案:A

4.解析:由题意可得?U A ={-1,3},则(?U A )∩B ={-1}.故选A. 答案:A

5.解析:A ={x |00},故A ?B ,故选D 项. 答案:D

6.解析:由题意可知M ={1,2,3,4}∪A ,其中集合A 为集合{5,6}的任意一个真子集,所以集合M 的个数是22

-1=3.故选B 项.

答案:B

7.解析:由已知得a ≠0,则b a

=0,

所以b =0,于是a 2=1,即a =1或a =-1,又根据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可知a =1应舍去,因此a =-1,故a

2 021+b

2 021

=(-1)

2 021

+0

2 021

=-1.

答案:C

8.解析:由韦恩图可知阴影部分对应的集合为A ∩(?U B ),∵B ={x |x 2

≥4}={x |x ≥2或

x ≤-2},A ={-2,-1,0,1,2},∴?U B ={x |-2

答案:D

9.解析:A ={x |1-x 2

>0}=(-1,1),B ={y |y >0},所以?U B ={y |y ≤0},所以A ∩(?U B )

=(-1,0],故选D 项.

答案:D

10.解析:集合M ={0,x },N ={1,2},若M ∩N ={2},则x =2,所以M ∪N ={0,1,2}.故选C 项.

答案:C

11.解析:由集合A ={3,m }=B ={3m,3},得3m =m ,则m =0. 答案:0

12.解析:因为A ={x |x 2

-3x +2<0}={x |1

13.解析:由题意,知A ={x |-5

答案:-1 1

14.解析:由题可知,A ∩B ∩C ={3},B ∩C ={3,6},故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是{6}. 答案:{6}

15.解析:由2x 2

+2x =? ??

?

?12-x -6,得2x 2+2x =2x +6,∴x 2+2x =x +6,即x 2+x -6=0,∴集合P ={2,-3}.若m =0,则T =??P .若m ≠0,则T =?

???

??-1m ,由T ?P ,得-1m =2或-

1

m

=-3,得m =-12或m =1

3.综上,实数m 的取值组成的集合是??????-12

,0,13.故选C 项.

答案:C

16.解析:由36-x 2

>0可解得-6

由题意可知:集合M 不能含有0,1,且不能同时含有2,4.故集合M 可以是{2,3}、{2,5}、{3,5}、{3,4}、{4,5}.

答案:C

17.解析:∵B ?A ,

∴①若B =?,则2m -1

?

2m -1≥m +1,m +1≥-2,

2m -1≤5.

解得2≤m ≤3.

由①、②可得,符合题意的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m ≤3.

答案:(-∞,3]

人教版数学必修一 第一章1.1-1.1.1第1课时集合的含义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 集合 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第1课时集合的含义 A级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 1.已知集合A中的元素x满足-5≤x≤5,且x∈N*,则必有() A.-1∈A B.0∈A C.3∈A D.1∈A 解析:-5≤x≤5,且x∈N*, 所以x=1,2,所以1∈A. 答案:D 2.下列各对象可以组成集合的是() A.中国著名的科学家 B.2017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C.高速公路上接近限速速度行驶的车辆 D.中国最美的乡村 解析:看一组对象是否构成集合,关键是看这组对象是不是确定的,A,C,D选项没有一个明确的判定标准,只有B选项判断标准明确,可以构成集合. 答案:B

3.由x2,2|x|组成一个集合A中含有两个元素,则实数x的取值可以是() A.0 B.-2 C.8 D.2 解析:根据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验证可知a的取值可以是8. 答案:C 4.已知集合M具有性质:若a∈M,则2a∈M,现已知-1∈M,则下列元素一定是M中的元素的是() A.1 B.0 C.-2 D.2 解析:因为a∈M,且2a∈M,又-1∈M, 所以-1×2=-2∈M. 答案:C 5.由a2,2-a,4组成一个集合A,A中含有3个元素,则实数a的取值可以是() A.1 B.-2 C.6 D.2 解析:因A中含有3个元素,即a2,2-a,4互不相等,将选项中的数值代入验证可知答案选C. 答案:C 二、填空题 6.由下列对象组成的集体属于集合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不超过10的所有正整数; ②高一(6)班中成绩优秀的同学; ③中央一套播出的好看的电视剧; ④平方后不等于自身的数. 解析:①④中的对象是确定的,可以组成集合,②③中的对象是不确定的,不能组成集合.

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文科)(全国一卷)

2011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文科)(新课标)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60分) 1.(5分)已知集合M={0,1,2,3,4},N={1,3,5},P=M∩N,则P的子集共有() A.2个B.4个C.6个D.8个 2.(5分)复数=() A.2﹣iB.1﹣2iC.﹣2+iD.﹣1+2i 3.(5分)下列函数中,既是偶函数又在(0,+∞)上单调递增的函数是()A.y=2x3B.y=|x|+1C.y=﹣x2+4D.y=2﹣|x| 4.(5分)椭圆=1的离心率为() A.B.C.D. 5.(5分)执行如图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N是6,那么输出的p是() A.120B.720C.1440D.5040

6.(5分)有3个兴趣小组,甲、乙两位同学各自参加其中一个小组,每位同学参加各个小组的可能性相同,则这两位同学参加同一个兴趣小组的概率为() A.B.C.D. 7.(5分)已知角θ的顶点与原点重合,始边与x轴的正半轴重合,终边在直线y=2x上,则cos2θ=() A.﹣B.﹣C.D. 8.(5分)在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中,正视图和俯视图如图所示,则相应的侧视图可以为() A.B.C.D. 9.(5分)已知直线l过抛物线C的焦点,且与C的对称轴垂直.l与C交于A,B两点,|AB|=12,P为C的准线上一点,则△ABP的面积为() A.18B.24C.36D.48 10.(5分)在下列区间中,函数f(x)=e x+4x﹣3的零点所在的区间为()A.(,)B.(﹣,0)C.(0,)D.(,) 11.(5分)设函数,则f(x)=sin(2x+)+cos(2x+),则()A.y=f(x)在(0,)单调递增,其图象关于直线x=对称 B.y=f(x)在(0,)单调递增,其图象关于直线x=对称

历年高考数学真题(全国卷整理版)43964

参考公式: 如果事件A 、B 互斥,那么 球的表面积公式 ()()()P A B P A P B +=+ 24S R π= 如果事件A 、B 相互独立,那么 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 ()()()P A B P A P B = 球的体积公式 如果事件A 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是p ,那么 33 4 V R π= 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A 恰好发生k 次的概率 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 ()(1)(0,1,2,)k k n k n n P k C p p k n -=-=…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一、选择题 1、 复数 131i i -++= A 2+I B 2-I C 1+2i D 1- 2i 2、已知集合A =,B ={1,m} ,A B =A, 则m= A 0 B 0或3 C 1 D 1或3 3 椭圆的中心在原点,焦距为 4 一条准线为x=-4 ,则该椭圆的方程为 A 216x +212y =1 B 212x +28y =1 C 28x +24y =1 D 212x +24 y =1 4 已知正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中 ,AB=2,CC 1=为CC 1的中点,则直线AC 1与平面BED 的距离为 D 1 (5)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a 5=5,S 5=15,则数列的前100项和为 (A) 100101 (B) 99101 (C) 99100 (D) 101 100 (6)△ABC 中,AB 边的高为CD ,若 a ·b=0,|a|=1,|b|=2,则 (A) (B ) (C) (D)

(7)已知α为第二象限角,sinα+sinβ =,则cos2α= (A) (B ) (C) (D) (8)已知F1、F2为双曲线C:x2-y2=2的左、右焦点,点P在C上,|PF1|=|2PF2|,则cos∠F1PF2= (A)1 4(B) 3 5 (C) 3 4 (D) 4 5 (9)已知x=lnπ,y=log52, 1 2 z=e,则 (A)x<y<z (B)z<x<y (C)z<y<x (D)y<z<x (10) 已知函数y=x2-3x+c的图像与x恰有两个公共点,则c= (A)-2或2 (B)-9或3 (C)-1或1 (D)-3或1 (11)将字母a,a,b,b,c,c,排成三行两列,要求每行的字母互不相同,梅列的字母也互不相同,则不同的排列方法共有 (A)12种(B)18种(C)24种(D)36种 (12)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点E在边AB上,点F在边BC上,AE=BF=7 3。动点P从 E出发沿直线喜爱那个F运动,每当碰到正方形的方向的边时反弹,反弹时反射等于入射角,当点P第一次碰到E时,P与正方形的边碰撞的次数为 (A)16(B)14(C)12(D)10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13)若x,y 满足约束条件则z=3x-y的最小值为_________。 (14)当函数取得最大值时,x=___________。 (15)若的展开式中第3项与第7项的二项式系数相等,则该展开式中的系数为_________。 (16)三菱柱ABC-A1B1C1中,底面边长和侧棱长都相等, BAA1=CAA1=50° 则异面直线AB1与BC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7)(本小题满分10分)(注意: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cos(A-C)+cosB=1,a=2c,求c。

示范教案(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模块纵览 课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 认识和理解集合、映射、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概念,认识和理解它们的有关性质和运算.具有一定的把函数应用于实际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背景的给出,通过经历、体验和实践探索过程的展现,通过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让学生体会过程的重要,并在过程中学习知识,同时领会一定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通过对本模块内容的教学,使学生在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在初中函数的学习基础上,对数学有更深刻的感受,提高说理、批判和质疑精神,形成锲而不舍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和习惯,树立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内容概述 本模块共三章: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第三章函数的应用. 本模块为了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概念,先在第一章给出集合的有关概念、表示、关系和运算等;然后从函数实例出发深化函数概念及其表示,并研究映射概念;进而又给出了函数的性质:单调性、最值、奇偶性,这也是对函数的深化;接下来再回到特殊的函数——几个基本初等函数,继续认识函数,本模块重点涉及了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最后专门给出了函数在数学和实际中的一些应用实例,使函数的价值得到体现,也是进一步巩固函数的概念,更加强了数学应用. 概括地说,本模块的核心内容是“函数”.函数是描述现实世界最重要、最常用的数学模型,是贯穿整个高中数学的纽带,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准备,是未来公民的必需,因此,整个模块以函数作为中心,以函数思想作为指导思想. 本模块无论是数还是形都用函数观点来研究,研究它们的变化及其规律.对方程的认识和研究,也是从函数出发,把它与两个函数相结合,把它的解看成两个函数图象的交点的横坐标.这里把函数作为整体来认识,方程则被看成是包含于函数的局部. 教学建议 教师,对数学应该有自己深入的想法,只有教师深入了才能有教学的浅出;教师,对于教学也应该有自己的想法,唯其有自己的想法,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教出具有独到想法的学生. 1.抓住核心,重点突破 由于函数是本模块的重点和核心,因此教师要重视函数的教学,向学生贯彻函数的数学思想,逐步让学生掌握学会函数,更会用函数的思想去解决数学和实际问题.函数概念的教学要从实际背景和定义两个方面帮助学生理解函数的本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常识,尝试列举具体函数,构建函数的一般定义.要注意:①构成函数的要素和相同函数的含义,②函数的三种表示法的联系、区别与适用性,③分段函数的意义,④映射的概念和判断.教学中应强调对函数概念本质的理解,在求函数定义域、值域时,要控制难度. 2.用课本教,而非教课本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指导下编写的,是数学学科教育目标的具体化,体现数学学科对学生最起码的要求,是编制高考大纲的依据,是数学教学和培养学生数学素质的主要依据,具有指导性.《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目标是包含“双基”在内的三维发展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这种教学过程中,课本仅仅是一种学习工具,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课本内容仅仅是帮助学生实现三维发展目标的一种载体,并不要求学生将课本内容全部掌握.由于高中数学课本版本的多样化,高考数学

全国高考1卷文科数学试题及答案

第Ⅰ卷 考生注意: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集合A={1,3,5,7},B={x |2≤x ≤5},则A ∩B=( ) A .{1,3} B .{3,5} C .{5,7} D .{1,7} 2.设(1+2i )(a+i )的实部与虚部相等,其中a 为实数,则a=( ) A .-3 B .-2 C .2 D . 3 3.为美化环境,从红、黄、白、紫4种颜色的花中任选2种花种在一个花坛中, 余下的2种花种在另一个花坛中,则红色和紫色的花不在同一花坛的概率是 ( ) A .13 B .12 C .23 D .56 4.Δ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22,cos 3 a c A ===, 则b=( ) A . B C .2 D .3 5.直线l 经过椭圆的一个顶点和一个焦点,若椭圆中心到l 的距离为其短轴长的 14 ,则该椭圆的离心率为( ) A .13 B .12 C .23 D .34 6.若将函数y =2sin (2x +6 π)的图像向右平移14个周期后,所得图像对应的函数为 ( ) A .y =2sin(2x +4π) B .y =2sin(2x +3π) C .y =2sin(2x –4π) D .y =2sin(2x –3 π) 7.如图,某几何体的三视图是三个半径相等的圆及每个

苏教版本高中数学必修一第1章集合课时作业1包括答案.docx

一、填空题 1.下列条件能形成集合的是 ________. (1)充分小的负数全体 (2)爱好飞机的一些人; (3)某班本学期视力较差的同学 (4)某校某班某一天所有课程. 【解析】 综观 (1)(2)(3) 的对象不确定,唯有 (4)某校某班某一天所有课程的对象确定,故能形成集合的是 (4). 【答案】 (4) x +y =2 .方程组 的解集用列举法表示为 ________;用描述法表示为 ________. 2 x -y =5 【解析】 x +y =2 的解集为方程组的解. 因 x -y =5 7 3 解该方程组 x = 2, y =- 2 . 7 3 则用列举法表示为 {( 2,- 2)} ;用描述法表示为 x , y x +y =2 . x -y =5 【答案】 {( 7 ,- 3 , x +y = 2 2 2)} x y x -y = 5 3.函数 y = x 2 -2x - 1 图象上的点组成的集合为 A ,试用“∈”或“ ?”号填空. ① (0,- 1)________A ;② (1,- 2)________A ; ③ (-1,0)________A. 【解析】 把各点分别代入函数式,可知 (0,- 1)∈ A , (1,- 2)∈ A ,(- 1,0)?A. 【答案】 ∈,∈, ? 4. (2013 ·徐州高一检测 )若一个集合中的三个元素 a ,b ,c 是△ ABC 的三边长,则此三角形一定不是 ________三角形. (用“锐角,直角,钝角,等腰”填空 ) 【解析】 由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可知 a ≠b ≠c ,故该三角形一定不是等腰三角形. 【答案】 等腰 5.用描述法表示如图 1- 1- 1 所示中阴影部分的点 (包括边界上的点 )的坐标的集合是

第1课时-集合的概念

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第1课时:集合的概念 1 集合的概念 一.课题:集合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理解集合、子集的概念,能利用集合中元素的性质解决问题,掌握集合问题的常规 处理方法. 三.教学重点:集合中元素的3个性质,集合的3种表示方法,集合语言、集合思想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 (一)主要知识: 1.集合、子集、空集的概念; 2.集合中元素的3个性质,集合的3种表示方法; 3.若有限集A 有n 个元素,则A 的子集有2n 个,真子集有21n -,非空子集有21n -个,非空真子集有22n -个. (二)主要方法: 1.解决集合问题,首先要弄清楚集合中的元素是什么; 2.弄清集合中元素的本质属性,能化简的要化简; 3.抓住集合中元素的3个性质,对互异性要注意检验; 4.正确进行“集合语言”和普通“数学语言”的相互转化. (三)例题分析: 例1.已知集合2{1}P y x ==+,2{|1}Q y y x ==+,2{|1}E x y x ==+,2{(,)|1}F x y y x ==+, {|1}G x x =≥,则 ( D ) ()A P F = ()B Q E = ()C E F = ()D Q G = 解法要点:弄清集合中的元素是什么,能化简的集合要化简. 例2.设集合{},,P x y x y xy =-+,{} 2222 ,,0Q x y x y =+-,若P Q =,求,x y 的值及集合P 、Q . 解:∵P Q =且0Q ∈,∴0P ∈. (1)若0x y +=或0x y -=,则22 0x y -=,从而{} 22,0,0Q x y =+,与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 矛盾,∴0x y +≠且0x y -≠; (2)若0xy =,则0x =或0y =. 当0y =时,{},,0P x x =,与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矛盾,∴0y ≠; 当0x =时,{,,0}P y y =-,22{,,0}Q y y =-, 由P Q =得22 0y y y y y -=??=-?≠?? ① 或220 y y y y y -=-??=?≠?? ② 由①得1y =-,由②得1y =, ∴{01x y ==-或{ 01 x y ==,此时{1,1,0}P Q ==-. 例3.设集合1{|,}24k M x x k Z == +∈, 1 {|,}42 k N x x k Z ==+∈,则 ( B ) ()A M N = ()B M N ?≠ ()C M N ? ()D M N φ= 解法一:通分;

2017全国一卷理科数学高考真题及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数学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1.已知集合A ={x |x <1},B ={x |31x <},则 A .{|0}A B x x =< B .A B =R C .{|1}A B x x => D .A B =? 2.如图,正方形ABCD 内的图形来自中国古代的太极图.正方形内切圆中的黑色部分和白色部分关于正方形的中心成中心对称.在正方形内随机取一点,则此点取自黑色部分的概率是 A . 1 4 B . π8 C .12 D . π4 3.设有下面四个命题 1p :若复数z 满足1 z ∈R ,则z ∈R ; 2p :若复数z 满足2z ∈R ,则z ∈R ; 3p :若复数12,z z 满足12z z ∈R ,则12z z =; 4p :若复数z ∈R ,则z ∈R . 其中的真命题为 A .13,p p B .14,p p C .23,p p D .24,p p 4.记n S 为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若4524a a +=,648S =,则{}n a 的公差为 A .1 B .2 C .4 D .8 5.函数()f x 在(,)-∞+∞单调递减,且为奇函数.若(11)f =-,则满足21()1x f --≤≤的x 的取值范围是 A .[2,2]- B .[1,1]- C .[0,4] D .[1,3] 6.6 2 1(1)(1)x x + +展开式中2x 的系数为 A .15 B .20 C .30 D .35 7.某多面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中正视图和左视图都由正方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组成,正方形的边长为2,俯视图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该多面体的各个面中有若干个是梯形,这些梯形的面积之和为

第1章 1.1 1.1.1 第1课时 集合的含义

集合 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第一课时集合的含义 [新知初探] 1.元素与集合的概念 (1)元素:一般地,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元素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 (2)集合: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简称为集).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 (3)集合相等: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就称这两个集合是相等的. (4)元素的特性: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 [点睛] 集合含义中的“研究对象”指的是集合的元素,研究集合问题的核心即研究集合中的元素,因此在解决集合问题时,首先要明确集合中的元素是什么.集合中的元素可以是点,也可以是一些人或一

些物.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点睛] 对元素和集合之间关系的两点说明 (1)符号“∈”“?”刻画的是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对于一个元素a与一个集合A而言,只有“a ∈A”与“a?A”这两种结果. (2)∈和?具有方向性,左边是元素,右边是集合,形如R∈0是错误的. 3.常用的数集及其记法 [小试身手] 1.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你班所有的姓氏能组成集合.( ) (2)新课标数学人教A版必修1课本上的所有难题.( ) (3)一个集合中可以找到两个相同的元素. ( ) 答案:(1)√(2)×(3)× 2.下列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判断正确的是( ) A.0∈N B.π∈Q C.2∈Q D.-1?Z 答案:A 3.已知集合A中含有两个元素1,x2,且x∈A,则x的值是( ) A.0 B.1 C.-1 D.0或1 答案:A 4.方程x2-1=0与方程x+1=0所有解组成的集合中共有________个元素. 答案:2

高中数学教案——集合-集合的概念 第一课时

课题:1.1集合-集合的概念(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记法 (2)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 (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罗华的手稿1831年1月伽罗华在 教具:多媒体个结论,他写成论文提交给法国科、实物投影仪 内容分析:当时的数学家S.K.泊松为了理 1.集合是中学数已证明的一个结果可以表明伽罗华学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在小学数学中,就渗透了集合的初步概念,到了初议科学院否定它1832年5月30日中,更进一步应用集合的语言表述一些问题例如,在代数中用到的有数集、解忙写成后,委托他的朋友薛伐里叶集等;在几何中用到的有点集至于逻辑,可以说,从开始学习数学就离不开对造福人类1832年5月31日离开了逻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基本的逻辑知识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也是认识,他死后14年,法国数学家刘维问题、研究问题不可缺少的工具这些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也是于刘维尔主编的《数学杂志》上本章学习的基础 把集合的初步知识与简易逻辑知识安排在高中数学的最开始,是因为在高中数学中,这些知识与其他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它们是学习、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例如,下一章讲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就离不开集合与逻辑本节首先从初中代数与几何涉及的集合实例入手,引出集合与集合的元素的概念,并且结合实例对集合的概念作了说明然后,介绍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还给出了画图表示集合的例子 这节课主要学习全章的引言和集合的基本概念学习引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集合的基本概念集合是集合论中的原始的、不定义的概念在开始接触集合的概念时,主要还是通过实例,对概念有一个初步认识教科书给出的“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也简称集”这句话,只是对集合概念的描述性说明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简介数集的发展,复习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质数与和数; 2.教材中的章头引言; 3.集合论的创始人——康托尔(德国数学家)(见附录);

历年高考数学真题全国卷版

历年高考数学真题全国 卷版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

参考公式: 如果事件A 、B 互斥,那么 球的表面积公式 如果事件A 、B 相互独立,那么 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 ()()()P A B P A P B = 球的体积公式 如果事件A 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是p ,那么 33 4 V R π= 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A 恰好发生k 次的概率 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一、 选择题 1、复数 131i i -++= A 2+I B 2-I C 1+2i D 1- 2i 2、已知集合A ={1.3. m },B ={1,m} ,A B =A, 则m= A 0或3 B 0或3 C 1或3 D 1或3 3 椭圆的中心在原点,焦距为 4 一条准线为x=-4 ,则该椭圆的方程为 A 216x +212y =1 B 212x +28y =1 C 28x +24 y =1 D 212x +2 4y =1 4 已知正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中 ,AB=2,CC 1=22 E 为CC 1的中点,则直线AC 1与平面BED 的距离为 A 2 B 3 C 2 D 1 (5)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a 5=5,S 5=15,则数列的前100项 和为 (A) 100101 (B) 99101 (C) 99100 (D) 101 100 (6)△ABC 中,AB 边的高为CD ,若 a ·b=0,|a|=1,|b|=2,则

(完整word)2017年高考全国一卷文科数学试卷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I 卷) 文科数学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1. 已知集合}023|{}2|{>-=<=x x B x x A ,,则 A. }23 |{<=x x B A I B. ?=B A I C. }2 3 |{<=x x B A Y D. R =B A Y 2. 为评估一种农作物的种植效果,选了n 块地作试验田。这n 块地的亩产量(单位:kg )分别为x 1,x 2,…,x n , 下面给出的指标中可以用来评估这种农作物亩产量稳定程度的是 A. x 1,x 2,…,x n 的平均数 B. x 1,x 2,…,x n 的标准差 C. x 1,x 2,…,x n 的最大值 D. x 1,x 2,…,x n 的中位数 3. 下列各式的运算结果为纯虚数的是 A. i(1 + i)2 B. i 2(1 - i) C. (1 + i)2 D. i(1 + i) 4. 如图,正方形ABCD 内的图形来自中国古代的太极图。正方形内切圆中的黑色部分 和白色部分关于正方形的中心成中心对称。在正方形内随机取一点,则此点取自黑 色部分的概率是 A. 41 B. 8π C. 2 1 D. 4 π 5. 已知F 是双曲线C :13 2 2 =-y x 的右焦点,P 是C 上一点,且PF 与x 轴垂直,点A 的坐标是(1,3),则△APF 的面积为 A. 3 1 B. 2 1 C. 3 2 D. 2 3 6. 如图,在下列四个正方体中,A 、B 为正方体的两个顶点,M 、N 、Q 为所在棱的中点,则在这四个正方体中, 直线AB 与平面MNQ 不平行的是 A. B. C. D. 2017.6

高中数学 1.1 第2课时 集合的表示课时作业 北师大版必修1

第2课时 集合的表示 课时目标 1.掌握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2.能够运用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表示一些简单集合. 1.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__________出来写在大括号内的方法. 2.描述法:用____________表示某些对象属于一个集合并写在大括号内的方法. 3.空集:把__________的集合叫作空集,记作____. 4.集合的分类????? 1 ; 2 ; 3 . 一、选择题 1.集合{x ∈N +|x -3<2}用列举法可表示为( ) A .{0,1,2,3,4} B .{1,2,3,4} C .{0,1,2,3,4,5} D .{1,2,3,4,5} 2.集合{(x ,y )|y =2x -1}表示( ) A .方程y =2x -1 B .点(x ,y ) C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所有点组成的集合 D .函数y =2x -1图像上的所有点组成的集合 3.将集合????? x ,y |?????? ???? x +y =52x -y =1表示成列举法,正确的是( ) A .{2,3} B .{(2,3)} C .{x =2,y =3} D .(2,3) 4.用列举法表示集合{x |x 2-2x +1=0}为( ) A .{1,1} B .{1} C .{x =1} D .{x 2-2x +1=0} 5.已知集合A ={x ∈N |-3≤x ≤3},则有( ) A .-1∈A B .0∈A C.3∈A D .2∈A 6.方程组????? x +y =3x -y =-1的解集不可表示为( ) A .{(x ,y )|????? x +y =3x -y =-1} B .{(x ,y )|????? x =1 y =2} C .题 号 1 2 3 4 5 6 答 案 二、填空题

第1课时__集合的概念

课题:教学目标:集合、子集的概念,能利用集合中元素的性质解决问题,掌握集合问题的 常规处理方法. 教学重点:集合中元素的3个性质,集合的3种表示方法,集合语言、集合思想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主要知识:1.集合、子集、空集的概念;两个集合相等的概念. 2.集合中元素的3个性质,集合的3种表示方法; 3.若有限集A 有n 个元素,则A 的子集有2n 个,真子集有21n -,非空子集有21n -个, 非空真子集有22n -个. 4.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5.若A B B C ??,,则A C ? 6.,,.A A B A B A A B A B ??? 7.A B A B B ??= ;A B A B A ??= . (二)主要方法: 1.解决集合问题,首先要弄清楚集合中的元素是什么,即元素分析法的掌握. 2.弄清集合中元素的本质属性,能化简的要化简; 3.抓住集合中元素的3个性质,对互异性要注意检验; 4.正确进行“集合语言”和普通“数学语言”的相互转化. (三)典例分析: 问题1:已知集合{}3,M x x n n Z ==∈,{}31,N x x n n Z ==+∈, {}31,P x x n n Z ==-∈,且a M ∈,b N ∈,c P ∈,设d a b c =-+,则 .A d M ∈ .B d N ∈ .C d P ∈ .D d M N ∈ 问题2:设集合{}2 24A x x a a ==++,{}2 47B y y b b ==-+. ()1若a R ∈,b R ∈,试确定集合A 与集合B 的关系; ()2若a N ∈,b R ∈,试确定集合A 与集合B 的关系.

2017年高考新课标全国1卷文科数学试题和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数学 本试卷共5页,满分150分。 考生注意: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A ={}|2x x <,B ={}|320x x ->,则 A .A B =3|2x x ??

苏教数学必修一课时分层作业 集合的表示 含解析

课时分层作业(二) 集合的表示 (建议用时:60分钟) [合格基础练] 一、选择题 1.不等式|8-3x |>0的解集是( ) A .? B .R C .? ????? ??? ?x ??? x ≠83 D .???? ?? 83 C [由|8-3x |>0可知,8-3x ≠0,即x ≠8 3.故不等式解集为?????? ????x ??? x ≠83.] 2.已知A ={-1,-2,0,1},B ={x |x =|y |,y ∈A },则B 为( ) A .{1,2} B .{0,1,2} C .{-1,-2,0,1} D .? B [当y =-1,-2,0,1时对应的x =1,2,0,1,故B ={0,1,2}.] 3.下列各组集合中,满足P =Q 的是( ) A .P ={(1,2)},Q ={1,2} B .P ={(1,2)},Q ={(2,1)} C .P ={1,2,3},Q ={3,2,1} D .P ={(x ,y )|y =x -1,x ∈R }, Q ={y |y =x -1,x ∈R } C [A 中P 为坐标,Q 为数. B 中P ,Q 都是坐标,但两坐标不同. C 中P =Q . D 中P 为直线y =x -1上点的坐标,而Q 表示直线y =x -1上点的纵坐标.] 4.已知集合A ={0,1,2},则集合B ={x -y |x ∈A ,y ∈A }中元素的个数是( ) A .2 B .3 C .4 D .5

D [列表如下: 5.已知x ,y 为非零实数,则集合M =? ????? ??? ?m ??? m =x |x |+y |y |+xy |xy | 可简化为( ) A .{0} B .{-1} C .{3} D .{-1,3} D [当x >0,y >0时,m =3, 当x <0,y <0时,m =-1-1+1=-1. 若x ,y 异号,不妨设x >0,y <0, 则m =1+(-1)+(-1)=-1. 因此m =3或m =-1,则M ={-1,3}.] 二、填空题 6.设集合A ={4x ,x -y },B ={4,7},若A =B ,则x +y =________. -5或-1 2 [∵A =B ,∴??? ?? 4x =4,x -y =7或????? 4x =7, x -y =4, 解得??? ?? x =1, y =-6 或 ????? x =7 4,y =-94, ∴x +y =-5或-1 2.] 7.若集合A ={-1,2},集合B ={x |x 2+ax +b =0},且A =B ,则a +b 的值为________.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 第1课时-集合的概念教案

一.课题:集合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理解集合、子集的概念,能利用集合中元素的性质解决问题,掌握集合问题 的常规处理方法. 三.教学重点:集合中元素的3个性质,集合的3种表示方法,集合语言、集合思想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 (一)主要知识: 1.集合、子集、空集的概念; 2.集合中元素的3个性质,集合的3种表示方法; 3.若有限集A 有n 个元素,则A 的子集有2n 个,真子集有21n -,非空子集有21n -个,非空真子集有22n -个. (二)主要方法: 1.解决集合问题,首先要弄清楚集合中的元素是什么; 2.弄清集合中元素的本质属性,能化简的要化简; 3.抓住集合中元素的3个性质,对互异性要注意检验; 4.正确进行“集合语言”和普通“数学语言”的相互转化. (三)例题分析: 例1.已知集合2 {1}P y x ==+,2 {|1}Q y y x ==+,2 {|1}E x y x ==+,2{(,)|1}F x y y x ==+,{|1}G x x =≥,则 ( D ) ()A P F = ()B Q E = ()C E F = ()D Q G = 解法要点:弄清集合中的元素是什么,能化简的集合要化简. 例2.设集合{},,P x y x y xy =-+,{} 2222,,0Q x y x y =+-,若P Q =,求,x y 的值及集合P 、Q . 解:∵P Q =且0Q ∈,∴0P ∈. (1)若0x y +=或0x y -=,则2 2 0x y -=,从而{} 22,0,0Q x y =+,与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矛盾,∴0x y +≠且0x y -≠; (2)若0xy =,则0x =或0y =. 当0y =时,{},,0P x x =,与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矛盾,∴0y ≠; 当0x =时,{,,0}P y y =-,2 2 {,,0}Q y y =-, 由P Q =得22 0y y y y y -=??=-?≠?? ① 或220 y y y y y -=-??=?≠?? ② 由①得1y =-,由②得1y =, ∴{01x y ==-或{ 01 x y ==,此时{1,1,0}P Q ==-. 例3.设集合1{|,}24k M x x k Z == +∈, 1 {|,}42 k N x x k Z ==+∈,则 ( B ) ()A M N = ()B M N ?≠ ()C M N ? ()D M N φ=I 解法一:通分;

课时作业(一)第1课时 集合的含义

课时作业(一) 第1课时集合的含义 一、选择题 1. 下列各组集合,表示相等集合的是( ) ①M={(3,2)},N={(2,3)}; ②M={3,2},N={2,3}; ③M={(1,2)},N={1,2}. A. ① B. ② C. ③ D. 以上都不对 答案:B 解析:①中M表示点(3,2),N表示点(2,3),②中由元素的无序性知是相等集合,③中M表示一个元素:点(1,2),N中表示两个元素分别为1,2. 2. 设不等式3-2x<0的解集为M,下列准确的是( ) A. 0∈M,2∈M B. 0?M,2∈M C. 0∈M,2?M D. 0?M,2?M 答案:B 解析:从四个选项来看,本题是判断0和2与集合M间的关系,所以只需判断0和2是不是不等式3-2x<0的解即可.当x=0时,3-2x=3>0,所以0不属于M,即0?M;当x=2时,3-2x=-1<0,所以2属于M,即2∈M. 3.已知2a∈A,a2-a∈A,若集合A含2个元素,则下列说法中准确的是( ) A.a取全体实数 B.a取除0以外的所有实数

C .a 取除3以外的所有实数 D .a 取除0和3以外的所有实数 答案:D 解析:根据集合中的元素具有互异性知,2a ≠a 2-a ,∴a ≠0,a ≠3.故应选D. 4. 由a 2,2-a,4组成一个集合A ,A 中含有3个元素,则实数a 的取值能够是( ) A. 1 B. -2 C. 6 D. 2 答案:C 解析:由题设知,a 2, 2-a,4互不相等,即????? a 2≠2-a , a 2 ≠4, 2-a ≠4, 解得a ≠ -2,a ≠1,且a ≠2.当实数a 的取值是6时,三个数分别为36,-4,4,能够构成集合,故选C. 5. 已知x ,y ,z 为非零实数,代数式x |x |+y |y |+z |z |+|xyz | xyz 的值所组成的集合是M ,则下列判断准确的是( ) A. 4∈M B. 2∈M C. 0?M D. -4?M 答案:A 解析:当x ,y ,z 都大于零时,代数式的值为4,所以4∈M ,故选A. 6. 已知集合A 含有三个元素2,4,6,且当a ∈A ,有6-a ∈A ,则a 为( ) A. 2 B. 2或4

2018年全国高考新课标1卷文科数学试题(解析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1卷 文科数学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A={0,2},B={-2,-1,0,1,2},则A ∩B= A .{0,2} B .{1,2} C .{0} D .{-2,-1,0,1,2} 解析:选A 2.设z= 1-i 1+i +2i ,则|z|= A .0 B .1 2 C .1 D . 2 解析:选C z=1-i 1+i +2i=-i+2i=i 3.某地区经过一年的新农村建设,农村的经济收入增加了一倍,实现翻番,为更好地了解该地区农村的经济收入变化情况,统计了该地区新农村建设前后农村的经济收入构成比例,得到如下饼图: 建设前经济收入构成比例 建设后经济收入构成比例 则下面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 .新农村建设后,种植收入减少 B .新农村建设后,其他收入增加了一倍以上 C .新农村建设后,养殖收入增加了一倍 D .新农村建设后,养殖收入与第三产业收入的总和超过了经济收入的一半 解析:选A 4.已知椭圆C :x 2 a 2+y 2 4=1的一个焦点为(2,0),则C 的离心率为 A .13 B .12 C . 22 D . 22 3 解析:选C ∵ c=2,4=a 2 -4 ∴a=2 2 ∴e= 22 5.已知圆柱的上、下底面的中心分别为O 1,O 2,过直线O 1O 2的平面截该圆柱所得的截面是面积为8的正方形,则该圆柱的表面积为 A .122π B .12π C .82π D .10π 解析:选B 设底面半径为R,则(2R)2=8 ∴R=2,圆柱表面积=2πR ×2R+2πR 2 =12π

高中数学新同步北师大版必修1课时作业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课时分层作业(一)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建议用时:60分钟) [合格基础练]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的对象能构成集合的是() A.一切很大的数B.聪明人 C.全体正三角形D.高一教材中的所有难题 C[只有“正三角形”的标准是明确的,故选C.] 2.已知M={x|x=2n+1,n∈Z},则有() A.1?M B.0∈M C.2∈M D.-1∈M D[由n∈Z,得x是奇数,故选D.] 3.由“book”中的字母构成的集合中元素个数为() A.1 B.2 C.3 D.4 C[因为集合中的元素具有互异性,所以选C.] 4.下列集合中,是空集的是() A.{x∈R|x2-1=0} B.{(x,y)|y=-x2,x,y∈R} C.{x∈R|x2+1=0} D.{y|y=-x2,x∈R} C[当x∈R时,x2+1≥1,所以方程x2+1=0无实数解,所以{x∈R|x2+1=0}=?.] 5.已知集合S中三个元素a,b,c是△ABC的三边长,那么△ABC一定不是() 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 D[由于集合中的元素具有互异性,所以选D.] 二、填空题 6.若2?{x|x-a>0},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a≥2[由2?{x|x-a>0},得2-a≤0,解得a≥2.]

7.用列举法表示集合{x |x 2-6x +9=0},其表示结果为________. {3} [解方程x 2-6x +9=0得x 1=x 2=3,故可用列举法表示为{3}.] 8.用描述法表示被3除余2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其表示结果为________. [答案] {x |x =3n +2,n ∈Z } 三、解答题 9.已知-3∈{a -3,2a -1,a 2-1},求实数a 的值. [解] ∵a 2-1≥-1, ∴a -3=-3,或2a -1=-3, 当a -3=-3时,a =0,此时,2a -1=-1=a 2-1,舍去; 当2a -1=-3时,a =-1,符合题意. ∴a 的值为-1. 10.已知集合A ={x |ax 2-3x +2=0,a ∈R }. (1)若A 有且只有一个元素,求a 的值; (2)若A 恰有两个元素,求a 的取值范围. [解] (1)当a =0时,A =???? ??23;当a ≠0时,Δ=9-8a =0,a =98.综上得,a =0或98. (2)依题意,??? a ≠0,Δ=9-8a >0, 解得a <98且a ≠0. [等级过关练] 1.已知集合A ={0,1,2},B ={x +y |x ,y ∈A },则集合B 中的所有元素之和为 ( ) A .7 B .8 C .9 D .10 D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