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跨文化交流中的“和而不同”原则

跨文化交流中的“和而不同”原则

跨文化交流中的“和而不同”原则
跨文化交流中的“和而不同”原则

礼貌原则和跨文化交际

礼貌原则和跨文化交际 关于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前人做出了大量研究。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莱斯1967年提出了“合作原则”。他把说话者和听话者在会话中共同遵守的原则概括为量的守则、质的守则、关系守则和方式守则。20世纪80年代,英国语言学家利奇在格莱斯“合作原则”的基础上,从修辞学、语体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著名的“礼貌原则”,其中包括得体守则、大方守则、赞誉守则、谦虚守则、一致守则和同情守则,其核心内容为:尽量使自己吃亏,而使别人获利,以获得对方的好感,从而使交际顺利进行,并使自己从中获得更大的利益。“礼貌原则”和“合作原则”相辅相成地运用于人们的日常交际中,对语言的使用有很广泛的描述力,是人们在会话中尽力遵守和维持的策略。礼貌既是一种普遍现象,为各社会群体所共有,又是一种个性化的交际原则,受制于不同语言群体的不同文化背景。因此,“礼貌原则”在跨文化交际中具有灵敏性和多样性。在跨文化交际中,假如说话者与听话者的文化价值观有很大差异,甚至彼此完全不能接受,礼貌的话语可能伤害对方,从而导致交际失败。因此,在成功的跨文化交际中,双文化比双语言更加重要,因为,词只有在它们使用的文化中才有意义。中西方两种文化有着不同的礼貌评判规范和实现方略。汉文化重视谦逊守则,而西方文化则突出得体守则。谦逊守则要求人们尽量减少对自己的表彰,尽量贬低自己。西方文化则认为欣1 / 3

然接受对方的赞扬可以避免损害对方的面子,因而是礼貌的。因此,西方人对恭维往往表现出快乐与感谢,采取一种迎合而非否定的方式,以免显露出与恭维者不一致,令人难堪。中国人则大都习惯否认,倡导“谦虚”和“卑己尊人”,但这种做法却会给西方人带来面子威胁。汉文化中的“礼貌”植根于儒家“礼”的传统,强调“贬己尊人”和“中庸”,倡导谦虚;而西方文化深受西方自由平等思想传统的影响,强调个体和个人价值,倡导个人的自信和实事求是的态度。不同的文化心理和礼貌方式影响到英汉两种语言的跨文化交际。假如把一些汉文化认为极礼貌、极客气的词语带入英语会话,如:“请光临寒舍”等,只能使以英语为母语的受话人感到莫明其妙。这样做虽然遵守了谦逊守则,但却会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此外,西方人所持有的是独立的自我观,这种自我观具有相对独立和固定的内核,因此,西方人在交际中注重个人隐私和独立,总是从个体主义立场出发,强调个人的面子。而中国人所持有的是依附性的自我观,这种自我观没有相对稳定的内核,别人和自我的关系相对不是那么清晰、清楚,自我的内核按照自我和别人的关系而定,只有当自我被放在适当的社会关系中才会有意义,才会变得完整,因此,汉文化人非常重视参与以及个体与团体的关系,注重集体荣誉感;在交际中,他们往往从集体主义文化观出发,强调群体的面子。中国文化自我观的另一个特点是以家族血缘为尺度,在交际中遵守近亲守则。例如,中国人在交际时喜欢问人私事,或毫无保留地披露自己的私事,因为按中国的礼貌传统,2 / 3

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及克服策略

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及克服策略 1.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且逐渐由经济层面发展到政治、文化层面。目前迅猛发展的经济全球化看似如洪水猛兽,其实正真让我们招架不住的却并不是经济的因素,而是席卷而来的文化冲击。正如洪水恐怖的并不是它无坚不摧的力量,而是它之于我们掌控一切的震慑之威。可以说,文化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在文化邻域的延伸,也是未来世界发展的主导趋势,由于它同时包含着知识的传播和价值的渗透,因此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对于文化全球化的趋势采取了不同的态度。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试图在世界重建自己的势力范围,凭借自己的雄厚的经济实力、发达的科技水平以及强大的政治力量,大肆积极地向全世界输出自己的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而“第三世界”的许多国家却对这种具有浓重的“西方中心论”色彩的文化全球化趋势采取了一种保留的态度。当一种文化超出了另一种文化群体的接受程度,势必会引起文化冲突。文化作为人类精神财富的结晶,具有鲜明的多元性和民族性特点,不同文化的矛盾、冲突体现在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价值观念、文学艺术、风俗习惯、哲学思想、伦理道德、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这种文化上的多元性及其所导致的排他性和不宽容性,成为当前国际冲突的深层原因之一。⑨ 但是,无论我们个人如何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但是我们始终无法阻挡全球化这一趋势的出现。于是,建立在彼此尊重和相互平等基础之上的文化融合产生了萌芽。但是,我们始终无法完全抛弃自己所处的身份地位,也始终无法忘却自己是谁。我们看似是接受了外来的文化,但是我们所接受的那一部分却是最表层的那一部分。文化冰山模式是最为人们熟知的文化模式之一,其主要研究焦点是组成文化的要素以及这些要素中显性的部分和隐性的部分。这一理论把文化比喻成冰山:露出水面

企业文化-企业国际化中的跨文化管理策略

★★★文档资源★★★ 内容摘要:经济全球化带动了企业国际化的蓬勃发展,然而,企业在跨国经营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碰到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本文分析了跨文化研究在企业国际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跨文化管理策略,以帮助跨国企业减少文化冲突,实现其预期目标。 关键词:国际化跨文化研究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突飞猛进,同世界各国的经济往来日益频繁。大量的外资企业来我国投资建厂,据统计,目前在我国的外资企业有20多万家。同时,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将其经营领域从国内市场扩展到国外市场,以此扩大自己的经营规模,利用更为广阔丰富的生产资源,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一大批国内企业蜚声国际,令世人瞩目。 据统计,我国在境外有投资企业6000多家,遍布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中最大的对外投资国。而且,还有一大批其他国内企业正准备加入国际经营行业。然而,跨国经营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程,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取得成功绝非易事。因为要面对的是一个拥有诸多差异的经营环境,这些经营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等。其中文化环境对企业运行来说,其影响力是全方位、全系统、全过程的。 如果一个跨国企业在跨国经营过程中不考虑文化差异,而一味地照搬、照抄在自己国内的做法,其结果将是致命的。所以跨国企业在国外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中,必须了解所投资国的文化差异,实施跨文化管理,完善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跨文化管理体制。 跨文化管理在企业国际化中的重要作用 跨文化管理的内涵 跨文化管理是指管理者在不同的文化里,有效地协同不同文化对组织行为的影响,有效地与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良好的沟通。 管理顾问公司罗兰?贝格曾对我国50家国际化大企业跨国经营进行调查,其中一项调查结果表明:中国企业对经营海外业务人才的培养不够重视。受访企业认为,东道国语言和文化是海外经营区位选择中最次要的因素,这一结果十分令人担忧。他们觉得文化和外国市场的知识不是很重要,只要其产品好,什么地方都能卖,这种认识一般发生在企业国际化的初始阶段。还有一些企业认为,只要有严格的纪律和严密的制度,国外经营生产过程就能顺利进行。这充分说明这些企业的管理者没有认识到制度只是外在约束,而文化才是内在影响。 当制度没有形成文化形态时,其成本自然就会很高。而当制度形成文化形态时,员工就会在一种文化环境里自觉工作,制度成本就会大大降低。制度不能代替文化发挥作用,而文化可以部分代替制度发挥作用。 文化的内涵 什么是文化?按照荷兰文化协作研究所所长G?Hofstede 教授的观点,文化是同一环境中生活的人的“共同心理程序”。文化不是一种个体特征,而是具有相同的教育和生活经验的许多人所共同拥有的心理程序。 文化作为一系列观念、习俗、规X和准则的总和是一个奇特的存在,它有自身的特性和运行规律。不同的国家、地区和民族就有不同的文化,正如哲学家帕斯卡在其《思想录》中所说的那样:“在比利牛斯山这边是真理的东西,在比利牛斯山那边就成了谬误。” 企业管理中的文化 美国学者戴维?A?利克斯曾指出:“大凡跨国公司大的失败,几乎都是仅仅因为忽视了文化差异这一基本的或微妙的理解所招致的结果。”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也认为,国际企业其经营管理“基本上就是一个把政治上、文化上的多样性结合起来而进行统一管理的问题。”

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礼貌原则的差异

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礼貌原则的差异 摘要:语言作为文化交流的工具,被不同的民族赋予了不同的文化内涵。而礼貌用语作为跨文化交际中重要的工具,应该被学习者认识和了解。本文列举了一些中西文化背景下的礼貌行为的差异,尤其是从称呼语、问候语、致谢语、道歉、对赞扬语的应答五个方面的异同之处及产生的原因,引起注意以运用于实践,避免文化冲突。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礼貌原则;称呼语;问候语;致谢语 A Brief Talk about Different Politeness Principle of Cultural Exchange Abstract:Language as a tool for cultural exchange, has been given the different ethnic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s. Courtesy as a cross-culture communication is very important, particularly in the awareness and understanding by learner. This article lists some differences and causes of five aspects including addressing, greeting, acknowledgement, apology and response of the compliments,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on applying practice and avoid cultural conflicts. Key words: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politeness principle; appellation;greeting; acknowledgement;apology;response of the commendation 语言学习的范围很广,学习者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注意语法学习,还要注重母语与外语之间的文化差异。礼貌以言语行动所表现的谦虚恭敬,广泛体现在各种语言中,但是由于民族形成时不同的社会背景和风俗习惯的差异,导致人们对礼貌的界定有着不同的见解。礼貌原则所维护的是“面子”(face)。但中西方文化中对于“面子”的认知因历史、社会、宗教等原因不尽相同。汉文化中因儒家所倡导的“中庸”而使大家在维护面子时更注重维持个体在公众面前的形象,希望获得赞同、夸奖。而西方文化因受宗教文化的影响主张个性解放,注重个人自由,而使大家在维护面子上更偏向于个体独立,不受外界干涉。礼貌的存在是客观的,但是礼貌的内涵和意义却是因文化而异的。因此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活动的同时,为了达到最好的交际效果,一定要对文化差异有所认识,以免引起误解。 一、中英文化中的礼貌原则 (一)英语文化中的礼貌原则 任何交际都是为了沟通,它是交际主体共同实施完成的动作,但是任何主体之间都存在着差异。美国语言学家Grice针对这一情况提出了合作原则,他认为,只有交际双方遵守一些共同的基本原则,否则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造成双方的误解。他提出的合作原

第二语言教学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

第二语言教学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与写作(共40分) 七、请根据以下材料,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写一篇1500字以上的案例分析,要求观点明确、材料 充实、结构严谨、条理清楚、语言规范、卷面清洁。 材料: 李晓雨是云南大学的一名毕业生,毕业后通过汉办的志愿者选拔,被派往泰国,成为一名汉语教师志愿者。她性格一直比较开朗,所以当她只身一人前往泰国北部的一个中学任教时,也是满怀憧憬;但是她却发现来机场接她的学校人员对她很冷漠,从机场到学校8个小时的路途上几乎没与她说一句话。她知道绝不是因为语言不通。李晓雨是个爱说爱笑的人,她几次想打破沉默,但一直不明白自己到底在什么地方得罪了来接她的人,还是别人根本不想和自己说话。她只好一个人看着车窗外本来很美但不再觉得美的景色。到了目的地,司机和接待的人把她放到一间小房子里,就走了。房间里只有一张平板床,没有任何铺盖。一个初来乍到的女孩,好几个小时没吃饭,没喝水,又不知道商店在那里,身上也没有当地的钱币。晓雨真的有些受不了了,趴在床板上泪水忍不住簌簌而下。她问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为什么别人对自己如此冷漠,为什么和她想象中热情好客的泰国人差距这么大。第一天到学校上班,她的感觉仍然不好,似乎每个学生和老师都对她很冷,没有真诚的微笑,没有主动的招呼。这下可把晓雨急坏了,她开始注意自己每一个细小的举止言行,生怕别人不喜欢。她一直觉得是因为自己做得还不够好,所以别人不接受自己,甚至不接收中文老师的课程。 晓雨是个倔强、好强的女孩。她不服输,认真地向泰国老师学习他们对待学生和同事的方式,积极参加他们的各种活动。有一次她在办公室里看到一个30岁左右的女教师批改了一个学生的作业之后在那个初中学生的脸颊上亲吻了一下。晓雨觉得自己长这么大从来没接受甚至看到过老师亲吻学生的,然而在这里她发现效果真的很好,那个老师和学生的关系非常融洽和谐。在那个教师的鼓励下,她也开始尝试亲吻学生的脸颊,她发现效果出人意料的好!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晓雨并成为了她的朋友。她慢慢体会了到冰在融化的感觉。有一次一个老教师来问她是否要去参加学校的升国旗活动,她爽快地回答说:“好啊!”那位老教师有些惊讶地说:“你们中国来的老师不是不愿意参加我们的升国旗仪式吗?你是真的愿意还是假的?”她坚定地说:“我愿意!”从那之后,她每周都很早来到升泰国国旗的地方集合。老师们和同学们对她的态度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次升旗成了一个分水岭。 答案:案例中的李晓雨同学只身一人被派往泰国,成为一名汉语教师志愿者。在她刚刚到达目的地时,却发现前来接他的当地学校人员态度并不像她想象的那样热情,反而十分冷淡,对于初来乍到的她也没有给予相应的帮助和照顾。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李晓雨发现,学校里其他泰国老师对她的态度也并不热情。不仅没有帮助她适应教学工作,甚至连主动的招呼也没有。学生也没有和她建立起和睦融洽的师生关系,这样的问题还影响到了汉语的教学。 从案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李晓雨与当地人之间交际的问题并不是由语言障碍所引起的,文化障碍则是最主要的原因。 跨文化交际过程大体上可分为蜜月期,挫折,调整和适应四个阶段。李晓雨在一开始对泰国人抱有一种思维定式,即原有的“文化成见”。在她的想象中,泰国人是“热情好客”的。而当她受到接待人员的冷漠对待时,想象与实际情况之间的巨大差距使她很难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来适应这一状况,甚至不断地质疑自己的行为。这使得李晓雨在同泰国人的跨文化交际中迅速从蜜月期进入到了挫折阶段。 在接下来一段时间的工作中,李晓雨开始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直到她看到一位泰国教师在批改了学生的作业后亲吻了学生的脸颊。这件事给李晓雨带来的触动很大,因为她以前从未有过教师亲吻学生的经历。这部分是由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一直强调“尊师重道”,教师常常是高高在上不容冒犯的对象,泰国教师与学生间亲吻脸颊这样的动作在中国是绝少会发生的。部分也与中国人含蓄、内敛的性格传统有关。因此我们不难看出,母语文化与异文化的差异也是造成跨文化交际障碍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对异文化的不了解,很容易将母语文化的思维方式带入跨文化交际中,以致于加深双方的隔阂。在李晓雨意识到这一问题之后,她也开始尝试按照当地人的方式来进行交际,并尝试亲吻了学生的脸颊,效果出乎她意料的好,她与当地人的交际也开始融洽起来。这时的李晓雨已能够逐步克服母语文化与异文化之间差异带来的交际障碍,并逐步进入到调整阶段。 案例中提及的另一个重要事件是升旗事件。李晓雨热情爽快地同意参加泰国学校的升旗仪式,使当地教师十分惊讶,从此其他泰国老师和学生对她的态度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这次事件是一个分水岭,李晓雨开始进入适应阶段,这与她坚持不懈地融入异文化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另一方面我们可以从泰国老师表现出的惊讶看出,之前学校里的中国教师在与当地人的跨文化交际中并没有采取正确的文化策略,也没有积极尝试与异文化的沟通,因此给对方造成了中国人不尊重泰国文化的负面印象,这也是最初的接待人员对李晓宇态度冷漠的原因。由此可以看出正确的文化策略在跨文化交际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不仅会影响到自身交际的正常进行,还会对本群体中其他成员的跨文化交际带来一定影响。 对于一名李晓雨这样的汉语教师来说,在进行正常的汉语教学之前,先要实现同当地人,特别是同学生的和谐交际。通过上文对案例中提及到的问题的分析我们能够认识到,在进行跨文化交际之前首先要尊重当地文化,应当多了解,多吸收异文化的文化知

北外 跨文化管理 作业Assignment 01

第1页(共4页) 管理学作业答题纸 跨文化管理 01次作业(第1-4单元)答题纸 本次作业满分为100分。请将每道题的答案写在对应题目下方的横线上。 题目1 [50 分] 1. 请运用文化的冰山理论,基于以上材料,分析TESCO的企业文化。 答:①、我们在分析企业文化基本内容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时,从它们表现方式的相异出发将它们分为深层、中层和表层文化,这是企业文化的一种由里到外的显性程度逐次变大的结构。在企业文化建设实践中,我们自然要重视这种由里到外的显性程度相异的结构,同时,我们更要重视容易被人们忽视的企业文化由下到上的显性程度相异的结构。这种结构形似冰山,我们称之为“企业文化的冰山结构”。 ②、TESCO企业文化中的显性部分: 个性的观念决定了一个企业的观念文化的特色,企业必然要大力强调这种特色,以使自己的观念文化区别于其他企业的观念文化。正如材料中TESCO所着

第2页(共4页)重宣传的那样: 乐购的核心理念: a、崇信以人为本–––- 我们的成功离不开顾客的支持和员工的努力 b、为顾客创造价值,从而赢得他们终身的信任 ③、TESCO企业文化中隐性部分: 任何公司都会注重营运的成本、安全和产品质量,都会强调企业组织、计划、控制、人力、物力、财力、信息各项管理的科学,这些理念都是共通的。这部分共性观念是不同企业各自不同的个性观念得以生成、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共性的观念不具备鲜明的与众不同的特点,一般不会被企业突出宣传而是以隐没或半隐没的形式存在,就像冰山隐没在海面下的部分一样。 2. TESCO的企业文化对该公司的跨国发展起到了怎样积极的影响。 答:①、提供令顾客满意的服务。 ②、使用非常有亲和力的店名。 ③、社会责任感 ④、通过为顾客创造价值赢得顾客的信任 题目2 [50 分] 1.请应用你学过的跨文化沟通理论来分析以上案例中的对话。

跨文化交际中反向文化冲击原因及策略探究_黄远卿

第33卷 第4期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 ol 133N o 142010年08月 Journal o f Yangt ze U niv er sity(Social Sciences) A ug.2010 收稿日期:20100329 作者简介:黄远卿(1978)),女,福建泉州人,助教,主要从事跨文化交际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反向文化冲击原因及策略探究 黄远卿 (泉州师范学院应用科技学院,福建泉州362000) 摘 要:在中西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冲击的现象屡见不鲜,对于其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策略,人们 已经做了较多的研究,然而,对于出国人员归国后将面临的反向文化冲击,人们却知之甚少,或不以为然。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文化冲击;反向文化冲击;母文化 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395(2010)04-0431-02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全球一体化的深入,不同文化人们之间的交往日渐频繁。人们对于到异国他乡将遭受的文化差异和文化冲击并经历跨文化适应已经有所了解和准备。然而,当出国人员带着潜移默化的行为习惯回国后,他们还将面临着新一轮的文化冲击和文化再适应。国外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归国人员对于回国后将面临的反向文化冲击缺乏了解和准备,这使得对此问题的研究尤为迫切。 一、文化冲击与反向文化冲击 文化冲击是人类学家Kalver Oberg 于1958年首次提出的,指的是生活在某一种文化中的人,当他初次接触到另一种文化模式时所产生的思想上的混乱和心理上的压力。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是按照一套社会准则生活的,处在母文化环境中时,人们往往对本民族文化没有自觉意识,而当他进入一种不同文化模式的时候,由于失去了自己熟悉的社会交往信号和符号,对于新文化的社会符号不熟悉,在心理上会产生深度焦虑感,从而产生文化冲击。 文化冲击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蜜月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指出国人员进入到新的文化环境而产生的心理上的兴奋和乐观。处于这阶段的出国人员对于异国文化中的一切充满好奇和新鲜感,这一阶段一般会持续数周到几个月不等的时间。休克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指在经历了蜜月期后,由于语言、生活方式、习惯等与母文化不同,尤其是价值观 的矛盾和冲突,出国人员开始对周围环境感到不舒服,同时会经历日益增多的失望、挫折、灰心和紧张等不良情绪。回复调整阶段,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紧张和迷惑之后,出国人员会逐渐适应新的生活,找到适应新环境的方法。他们开始认识新朋友,了解新的风俗习惯,用比较客观、平和的心态来看待周围的环境,他们心理上的沮丧、混乱、孤独感和失落感会渐渐减少,慢慢适应异国文化的环境。这一阶段一般需要的时间较长。适应阶段,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调整,出国人员的沮丧、烦恼和焦虑消失了,他们适应了异文化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并融入到新的环境中。 反文化冲击指的是出国人员在异域文化生活了相当一段时间,经历了异国文化的冲击和适应过程后,再回到母国时,对于曾经熟悉,现在却可能陌生的母文化环境产生的类似于进入新文化的不熟悉、误读等现象。 反文化冲击基本上需要经历三个阶段。兴奋期,出国人员在回国后,都会经历一段时间的兴奋期。在归国前夕,人们一直在激动地期待回国的那一刻。现在,他们终于回到了日思夜想的故乡,见到了久别的亲人朋友。亲朋好友对他们的出国经历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因此,他们也很兴奋地向好友们讲着异国趣事,并把自己带回的照片与朋友分享。在这一阶段,人们不断来访,听他们讲述异国经历,归国者似乎成了名人。然而这一阶段持续的时间并不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解读中西方礼貌准则和策略

作者简介:万晓艳 (1978—),女,甘肃张掖人,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翻译理论与实践。作为人类文明的标志,礼貌是人类社会活动中的一条 重要准绳,“是对交际行为的规范,是一种为进行得体交际 的策略” (Claire ,2005)。礼貌是人际交往中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是打开交流者心灵的一把钥匙。礼貌周全不仅可以增加别人对你的良好印象让你事半功倍,同时也是自我修养的一种体现,是自我素质的一种表现。礼貌准则和策略的教育应该有意识的渗入到平时的外语教学中。礼貌准则反映了一个民族历史与文化的积淀,蕴藏一个民族的文 化价值、 生活习惯以及思维方式。在现代社会中,人际交往使得礼貌尤为重要。由于生活环境、历史背景、传统习俗、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和社会规范等的不同,中西方礼貌准则和策略呈现出风格迥异的特性。本文从解读中国礼貌准则和策略(以汉民族为主)和西方礼貌准则和策略(以英语民族为主),研究跨文化交际中礼貌准则和策略的差异性。中西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使人们对礼貌的理解有所不同,所遵 循的礼貌准则也不一样。 不同国家的人对礼貌的认识却不尽相同,文化的差异方面的缺失最终会导致交际的失败。礼貌是人类交际的基本社会准则,也是“缩小话语冲突,维护社会平衡以及友善关系的一种方法”。(Peter,2005)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削弱人类交际的潜在冲突和对抗,改善人际关系,促进人类交际。礼貌准则是语言的使用规则之一,也是一个民族历史与文化的积淀,是社会文化现象,它蕴藏着一个民族的人生感悟、文化价值、生活习惯以及思维 方式。 英汉文化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化,是属于平行发展、各有偏重、各具特色的两种文化系统。汉民族文化是典型的旨在求安足的内倾型大陆农耕文化,而英语民族则是唯求富强的外倾型海洋商业文化。由于这两种文化的差异,导致礼貌准则和内涵的差异性与冲突性。在人际交往中如何准确地把握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礼貌准则,如何规避差异性所带来的文化冲突,达到融洽的交流,这是本文所 专注的问题之一。本文拟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具体阐述了中西方交流中的礼貌差异,以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认识的敏感性。避免语用失误,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礼貌的诠释与礼貌准则 西方学者对礼貌有两种诠释:一从语言学角度出发,认为礼貌是人们交际时必须遵循的准则;二从社会学角度出发,认为礼貌是一种保全面子的做法。持第一种观点的 学者认为,人类交际有两种基本策略,首先是 “清晰”,其次是“融洽”。这两种策略与语言的两种基本功能,即认知所指功能和人际关系功能相呼应。清晰准则指提供的信息应简洁、清晰、明了。礼貌准则包括:不强加于人(保持距离);允许选择(尊重对方);和谐友好(伙伴关系)。英国语言学家则把礼貌纳入“人际关系修辞学”的框架中加以考虑。指出了中西方礼貌准则的差异性。 二、中西方礼貌准则差异之比较(一)称呼准则在中西方的差异性1.在非正式场合。在非正式场合,中国人和西方人都有会直称呼人的名字,以示关系的亲密。汉语中这种称呼比英语中的这种称呼显得更深、更密切。所以,当中国人称呼外国人的时候直接称呼其名而不是其姓时,中国人会觉得不好意思或觉得对人不够礼貌。但事实上却大相径庭。正如,Helen oatey 所说:"如对西方人不直接称呼名字的话, 他们会不太高兴的。因为他们觉得不直接称呼名字, 表示不愿意与他们交朋友。” 2.在正式场合。在英语课上,中国学生常问候老师Good morning,teacher Li 。这是不妥的。根据英语国家说话的习惯,中国学生应说:“Good morning,M r./M rs./M iss./M s.Li.”这样的称呼,而不能简单地把汉语直接译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解读中西方礼貌准则和策略 万晓艳 (西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甘肃 兰州730070) 摘要:解读中西方不同礼貌准则和策略, 可以发现其实就是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了解中西方礼貌准则,有助于中西方成功地进行文化交流,更有利于世界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中西文化差异;礼貌准则 中图分类号:G 04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23—0069—02 S h e H u i Y a n J i u ☆社会研究☆ 69

礼貌原则与跨文化交际

第21卷 增刊Vol.21 No.Suppl.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 ocial Science) 1999年5月 May1999礼貌原则与跨文化交际 范振辉 (讲师,梧州师专,梧州市,542800) 【摘 要】 礼貌原则是交际顺利进行的基础,是交际双方共同遵守的原则。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各国的历史文化、习俗、宗教信仰等差异,在遵守礼貌原则的同时,也会出现一些语用失误。 本文就跨文化交际中礼貌原则各准则的运用及其语用失误进行探讨。 【关键词】 礼貌原则 跨文化交际 语用 问题 一、引言 礼貌原则是言语交际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是交际双方共同遵守的原则。礼貌原则大体可以用两个方面来表达,即减少非礼貌信任的表达和增加礼貌信任的表达。根据Leech的看法,礼貌原则有6种:11说话者要减少有损别人的观点少让别人吃亏,这就是得体准则(The Tact Maxim);21说话者要尽量少让自己得益,多让自己吃亏,这就是慷慨准则(The G enerosity Maxim);31说话者少贬低别人,多表扬别人,这就是赞誉准则(The Approbation Maxim);41说话者尽量少赞誉自己,多贬低自己,这就是谦逊准则(The Modesty Maxim);51说话者要尽量减少双方的分歧,多增加双方的一致性,这就是一致性准则(The Agreement Maxim);61说话者要尽量减少双方的反感增加双方的同情,这就是同情准则(The Sympathy Maxim)(Leech,1983,133)。同时根据Levinson(Coulthart198550),所说,人们在交际中总会设法保护自己和别人的面子,即给人以台阶可下。面子可分为积极面子(positive face)和消极面子(negative face),前者指积极的始终如一的自我形象:后者指有行动的自由,不受别人强迫。 跨文化交际既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跨文化交际就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今天,这种交际变得十分普遍,又十分重要。胡文仲教授把它当作一门学科,首先系统地介绍给我国外语界和语言学界(1988,1990,1992)。在语用学范围内,对跨文化交际的研究又不断取得成果。首先是何自然教授(1986,1988,1991,1994)对跨文化交际及语用移情等方面作了多次的阐述。王得杏(1990)洪岗(1991)刘绍忠(1997)等一大批青年学者在语用学领域对跨文化交际的语用能力进行了专门的调查。从中得出结论,受中国习俗的影响,语用能力不强,在跨文化交际中常出现失误,但是这些失误在中国英语中也能进行交流,可不失礼。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是用中国英语,即按中国人的习惯还是一定要按外国人的习惯呢?本人认为既要遵循外国习俗,同时也要保持中国英语特色,让中国英语走向世界。因为交际的目的主要是使双方的交流能顺利地进行下去,而要达到这一目的,既要遵循礼貌,又要遵循中西习惯。 二、礼貌原则中的得体准则与跨文化交际 不少学者对“tact maxim”进行了不同翻译,下了不少定义。何自然教授在《语用学概论》,寥秋忠在《语用学的原则》都译为“得体准则”,何兆熊在《语用学概要》中译成为“策略准则”。李瑞华在《语用的最高原则—得体》一文中认为:“得体”不应降低为礼貌原则之下的准则,而应上升为语用的最高原则。总之,不管怎么译法,学者们观点都是要使交际,特别是在跨文化交际中能把握“减少有损别人的观点,少让别人吃亏的原则”。中国是个礼仪之邦。在什么场合都讲究礼貌。这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应该发扬,世代相传。但是由于受中西文化差异的影响,在跨文化交际中则成为障碍,交际过程中产生语用失误和社交失语。例如商店售货员对顾客说:“Can I help you?”操英语的本族人都会把它理解为售货员主动提供服务的— 4 8 1 —

大学跨文化沟通重点

P4外在文化:外在文化指文化外显的一面,是可以感知、识别的,或可通过文字记载而获得,一切文化现象,即包括文化行为在内的各种文化事、物,都属于外在文化。 P4内在文化:内在文化指文化内隐的面,从文字记载中不能直接感知和识别,包括人们作出决定、完成任务、衡量事物的重要性和把知识概念化的方式以及怎样对于种种限制作出反应。 P4交互性文化:在沟通的平台上,双方都能对彼此言行中的文化暗示做出反应,并且以此来修正自己的行为,这样就形成了一种交互性文化。 P6文化:文化是群体成员连贯一致的、后天习得的、群体共享的观念,人们藉此决定事情的轻重缓急,就事情的适宜性表明自己的态度,并决定和支配后续的行为。 文化的三个特点: 1、连贯一致的:每一种文化,不管是,去的还是现在的,都具有一致性和完整性,即文化也是一种完整的宇宙观,如果群体成员从自己狭隘的宇宙观出发,就很有可能看不到在自己“统一的、持久的愿景”中所缺少的东西; 2、后天习得的:文化并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学习掌握的。同样如果要了解其他文化,就要通过学习来掌握,不只是浅尝辄止,而要深入学习,并按其行为准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3、群体共享的观念:文化是为社会所共享的。社会成员在事物的含义的以及这种含义的归因上达成了共识。社会被共同的价值观所驱动,同一文化背景中的人员共享该文化的各种符号、标识。 文化的三个功能: 1、文化决定事情的轻重缓急。 2、文化决定态度,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它是对事物的总体评价 3、文化支配行为,人们的行为直接受到价值观的支配,直接来源于对事物价值的判断 P16文化休克:文化休克指的是在一段时间里出现的一系列反应,是一种混乱感、一种心理甚至是生理上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源于在其它文化中求生的欲望引发调整和改变自己的努力所带来的压力。 P18反文化休克:旅居国外的人回到祖国以后,常常会出现一段与在国外相似的调整和适应期,以及伴随而来的一些类似的症状。 P24刻板印象:当我们面对陌生的或者复杂的事物时,我们对其产生的固定的,僵化的印象。P27文化智力:一个人成功地适应新文化环境的能力。 P30跨文化沟通:通常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发生的沟通行为。因为地域不同、种族不同等因素导致文化差异,因此,跨文化沟通可能发生在国际间,也能发生在不同的文化群体之间。 问题二P32高语境文化:,有较多的信息量由情景而不是语言方式来进行传达。特点:晦涩的,间接的,暗指的 低语境文化:大多数信息都是通过外在的语言方式来进行传达。特点:明确的,直接的,完全用词语表达 P36 问题三P43语言文化的关系: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与文化相互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密不可分。语言能够帮助我们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沟通,文化认知对语言的运用也十分必要。 1、语言反映环境,语言可以折射出我们的生活环境,我们用语言描述身边的事物。(如“雪”)同时环境影响词汇的发展; 2、语言体现价值观,在与来自其他文化背景的人沟通时,我们要把异国语言文化中的概念用适合国人价值观排序的方式准确翻译出来。进行思想沟通,文化知识与语言知识是同等重

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及克服策略

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及克 服策略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及克服策略 1.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且逐渐由经济层面发展到政治、文化层面。目前迅猛发展的经济全球化看似如洪水猛兽,其实正真让我们招架不住的却并不是经济的因素,而是席卷而来的文化冲击。正如洪水恐怖的并不是它无坚不摧的力量,而是它之于我们掌控一切的震慑之威。可以说,文化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在文化邻域的延伸,也是未来世界发展的主导趋势,由于它同时包含着知识的传播和价值的渗透,因此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对于文化全球化的趋势采取了不同的态度。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试图在世界重建自己的势力范围,凭借自己的雄厚的经济实力、发达的科技水平以及强大的政治力量,大肆积极地向全世界输出自己的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而“第三世界”的许多国家却对这种具有浓重的“西方中心论”色彩的文化全球化趋势采取了一种保留的态度。当一种文化超出了另一种文化群体的接受程度,势必会引起文化冲突。文化作为人类精神财富的结晶,具有鲜明的多元性和民族性特点,不同文化的矛盾、冲突体现在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价值观念、文学艺术、风俗习惯、哲学思想、伦理道德、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这种文化上的多元性及其所导致的排他性和不宽容性,成为当前国际冲突的深层原因之一。⑨ 但是,无论我们个人如何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但是我们始终无法阻挡全球化这一趋势的出现。于是,建立在彼此尊重和相互平等基础之上的文化融合产生了萌芽。但是,我们始终无法完全抛弃自己所处的身份地位,也始终无法忘却自己是谁。我们看似是接受了外来的文化,但是我们所接受的那一部分却是最表层的那一部分。文化冰山模式是最为人们熟知的文化模式之一,其主要研究焦点是组成

跨文化管理习题

跨文化管理 第1单元 单选题 1 根据“文化层次理论”以下选项中属于“中层文化”的是() A. 一个国家的建筑风格 B. 一个民族使用的语言 C. 中国人用筷子吃饭 D. 墨西哥人认为“工作是为了生活” 2 根据文化的“冰山理论”以下文化现象中不属于文化的隐形部分的是() A. 绘画、电影、音乐等艺术作品 B. 西方人采用分餐,而中国人喜欢分享菜肴 C. 中国人认为“加班”是工作勤奋的表现 D. 在美国,陌生人见面时通过握手来表示友好 3 比较以下几种企业的经验战略,哪种战略几乎不受到文化差异的影响() A. 地区内经营战略 B. 全球经营战略 C. 跨地区经营战略 D. 跨国经营战略 4 以下哪个地区的企业组织结构最为扁平() A. 亚洲 B. 非洲 C. 北美 D. 欧洲 5 以下那个现象会出现在美国的公司当中() A. 公司的中层领导由企业老总任命 B. 公司员工之间强调等级和人际关系 C. 公司的每个岗位都有职位描述,有完善的绩效评估体制 D. 公司中决策的程序是自上而下 6 以下哪个国家的人极有可能会为了工作效率,越级处理事情() A. 瑞典 B. 印尼 C. 西班牙 D. 中国 7 以下哪个国家的文化认为“企业的管理者不必一定是该领域的专家”() A. 美国 B. 法国 C. 日本 D. 西班牙 8 以下哪个公司的经营策略没有考虑到当地文化的因素() A. 尼桑汽车公司结合美国人的口味来设计SUV汽车 B. 肯德基积极开发适合中国人口味的食品 C. 星巴克在北京的故宫中建立分店 D. 诺基亚专门设计在中国市场推销的手机技术 9 以下哪种表述不能体现了一个公司的价值观() A. 公司员工都是来自于同一个地区 B. 公司的员工都穿同样的工作服 C. 公司会庆祝每位员工的生日 D. 公司采用弹性上班时间 10 以下选项中对文化的定义较全面的一项是() A. 文化是一切人工创造的环境 B. 被一群体人共享的价值观念系统 C. 文化是人的“心里程序” D. 文化是某一群体解决解决问题所采用的途径和方法 判断题 1 隐性文化包含中层文化和核心文化两部分。 A. 正确 B. 错误 2 任何表层文化都是社会价值观的直观体现。 A. 正确 B. 错误 3 企业到跨国经营的阶段,文化对企业经营的作用渐渐凸现出来。 A. 正确 B. 错误 4 企业文化是民族文化的衍生物。 A. 正确 B. 错误 5 文化层次理论中的核心文化是指社会的规范与价值观。 A. 正确 B. 错误 6 在中国的企业中,企业的组织结构比较扁平,层级较少。 A. 正确 B. 错误

跨文化交际

I. II. III. IV. V.Short answer question(5*3’) Unit 1. 1)Discuss the four trends that make our world more interdependent.(P8-P9)[4 points] a.Conveni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b.Innovative communication systems. c.Economic globalization(经济全球化). d.Widespread migrations(移民). 2)What are the three ingredients of culture.[3 points] a.Artifacts(the material and spiritual products people produce) b.Behavior(what they do) c.Concepts(beliefs, valued ,world views...)(what they think ) 3)How to understand cultural iceberg.[2 aspects] a.The culture like iceberg that is visible above the waterline and is only a small part of the iceberg. b.The culture like iceberg that is invisible section below the waterline and only can be suspected and imaged. 4)Characteristic of culture.[4 points] a.Culture is shared. b.Culture is learned. c.Culture is dynamic. d.Culture is ethnocentric. 5)Characteristics of communication.[6 pints] https://www.doczj.com/doc/fd7160356.html,munication is dynamic. https://www.doczj.com/doc/fd7160356.html,munication is irreversible(不可逆的). https://www.doczj.com/doc/fd7160356.html,munication is symbolic(符号性的). https://www.doczj.com/doc/fd7160356.html,munication is systematic(系统的). https://www.doczj.com/doc/fd7160356.html,munication is transactional(交互式的). https://www.doczj.com/doc/fd7160356.html,munication is contextual(上下文的,受语境影响的). Unit 2-4 6)The differences in addressing people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cultures. https://www.doczj.com/doc/fd7160356.html, order. [ East:Surname + Given name West:Given name + surname] b.East:Using the first name. West:Given name is limited. c.China use kinship terms to relate by blood or marriage. English do not use kinship terms like Chinese. d.Address by title, office, profession. Chinese:Address people by person’s title, office or profession(职业). English:Only a few occupations or titles could be used. 7)Social functions of compliments(称赞).[7 points] P50.Pra 1st. Compliments have a serious of social functions: a.Creating or reinforcing solidarity(加强团结). b.Greeting people. c.Expressing thanks or congratulations. d.Encouraging peopl e.

跨文化沟通复习

《跨文化沟通》考点整理 一、名词解释 1.外在文化 2.内在文化 3.交易性文化 4.文化 5.高语境文化 6.低语境文化 7.个人主义 8.集体主义 9.权力距离 10.不确定性规避 11.不确定性容忍 12.男性化 13.女性化 14.副语言 15.空间语言 二、论述题及简答题考点 1.文化的三个特点(连贯一致、后天习得、群体共享)及三个功能(决定事情的轻重缓急、政治因素就事情的适宜性表明自己的态度、决定和支配后续的行为)P4~8 2.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P19~20 3.语言反映环境P28~29 4.语言体现价值观P29 5.如何选择正确的语言(语言因素、商业因素、、适当的流利程度)P32~35 6.五个范畴(结合小结P72~73、P91重点复习) 7.副语言P120~121 8.在面对面沟通中的非言语行为习惯(七个方面,重点看“口头沟通中的话语权”、“空间语言”、“沉默”三个部分,注意区分不同文化差异的行为习惯P121~137) 9.如何表达尊重:权势地位、服饰作为权威的象征P140~142 10.绩效奖励P150~152 11.界定问题并解决问题(注意高低语境文化与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方面的差异阐述)P176~177 12.冲突管理(注意高低语境文化与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方面的的不同理解以及低语境文化对冲突管理方法的排次)P177~180 13.冲突沟通的策略(五点)P180~182 14.谈判要素(四个方面)P190~199 15.谈判的阶段划分(四个阶段)P200~205 《跨文化沟通》论述题及简答题语言归纳 1.文化的三个特点(连贯一致、后天习得、群体共享)及三个功能(决定事情的轻重缓急、就事情的适宜性表明自己的态度、决定和支配后续的行为)P4~8 文化的三个特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