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通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通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通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通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东华理工大学通信工程专业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方案

Ⅰ培养目标

遵循立足专业、贴近行业、服务企业培养宗旨,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着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坚实的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等相关专业学科理论,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在通信行业、政府机关和国民经济各部门中从事3G及各类移动通信设备和系统的研究、设计、应用开发、分析、制造、运营及管理的高级通信工程技术人才。

Ⅱ培养标准

一、具备运用通信3G工程师所必需的工程技术及专业基础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中相关问题的能力

1.1具备较扎实的移动通信基础知识,以及从事通信工程项目工作所需的工程科学技术基础

1.1.1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交流能力;能正确认识工程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理解工程专业及其服务于社会、职业和环境的责任;

1.1.2 具有运用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建立通信系统数学物理模型并进行分析、求解的基本能力;

1.1.3 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具备良好的外语应用能力和交流能力,熟练掌握资料查询、文献索引及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1.1.4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遵纪守法。

1.2具备运用电子技术基础知识解决通信系统工程实现过程中相关硬件电路的设计与调试、分析与解决故障的基本能力

1.2.1掌握通信系统相关电子产品设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掌握相关电路的实用设计方法;

1.2.2具有查阅电子器件手册和合理选择器件的能力,了解其在工程中的应用领域;

1.2.3掌握通信电路的几种工程近似分析方法,具有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中电路问题的能力;

1.2.4掌握数字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流程,具有应用常见数字逻辑器件设计工程实用电路的能力;

1.3具备运用信号系统和信号处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现代通信工程设备研发设计的基本能力

1.3.1熟练掌握信号的表示、运算,了解系统的性质及表示;

1.3.2掌握连续与离散系统的时域分析、连续与离散系统的时域响应的求法;

1.3.3了解信号的分解、掌握周期信号的傅立叶级数及频谱、熟练掌握傅立叶变换的性质、线性时不变系统的频域分析(连续系统)、取样定理(离散系统);

1.3.4掌握拉普拉斯变换,掌握离散信号的z变换以及离散傅立叶变换和快速傅立叶变换的原理及应用领域。

二、具备从事3G通信工程相关项目所需的专业知识及实践技能

2.1 掌握通信系统的体系结构及关键技术,了解相关知识与技术在工程中的具体应用领域

2.1.1掌握现代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主要是各种调制方式和编码方式的基本原理和性能分析方法;

2.1.2具有对不同特性的信号传输设计适合的传输系统的能力;

2.1.3 综合运用通信原理的知识和方法分析通信系统的能力;

2.1.4 应用仿真软件对通信系统进行建模、分析等能力;

2.1.5 掌握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及其在信息传输中的作用,根据编码理论设计和调试常用编码算法的能力。

2.2掌握通信系统核心网的电路交换和包交换技术,了解各种数据在核心网之间的数据传输协议及协议的实现

2.2.1掌握电路交换和包交换的原理,理解不同信息传送模式的技术特点;

2.2.2 掌握交换系统的构成及其相关接口技术、交换网络技术、控制系统技术、信令技术,程控交换机的工程设计、管理与维护; NGN的调试、管理与维护;

2.2.3 掌握通信网中完成交换所需的通信协议和信令系统,掌握各类通信网(电路交换、分组交换、帧中继和ATM)的基本构成、组网技术和数据通信网工作原理。分析分组网络性能,得出网络现状模型,识别和分析网络瓶颈、容量问题、负载分担状况;

2.2.4 掌握光纤传输网的体系结构,了解通信工程核心传输网的部署与配置调测,了解我国SDH骨干网的网络拓扑及技术性能;

2.2.5 掌握3G宽带无线接入的基本原理、产品模型、安全防范理论,以及相应技术的配置调测技能和设计规划要求。

2.3 具备通信系统中无线和射频工程方面的相关知识与技能

2.3.1 掌握电磁场的基本规律,深刻理解麦克斯韦方程组和电磁场、电磁波的性质;

2.3.2 熟悉一些重要的电磁场问题的数学模型(如波动方程、拉氏方程等)的建立过程以及分析方法;

2.3.3了解高频电磁辐射下的终端和线路匹配问题;

2.3.4掌握微波的导行系统(平行双线、同轴线、波导和微带)的工作原理;

2.3.5熟练掌握阻抗和导纳圆图的使用,利用其解决工程中的参数设计与计算;

2.3.6 掌握天线辐射原理,辐射和接收天线的主要参量,了解常用天线、天线阵和面天线的辐射,掌握工程中电磁计算的工程近似方法。

2.3.7 掌握天线电气化指标,并了解工程中对天线电气化指标的要求,熟悉典型场景下的天线选型原则。

2.4 具备运用通信工程相关工程设计软件进行系统辅助设计的能力

2.4.1 掌握电子线路的计算机辅助分析与辅助设计的基本原理,理解电子网络拓扑结构基本知识和电子线路分析的主要方法及数值算法;

2.4.2 熟练掌握电路图绘制和印制版布线软件PROTEL,能够使用电子线路仿真分析软件EWB (Electronic Workbench)进行电路仿真与测试;

2.4.3掌握DSP等相关芯片的电路设计与应用,分析数字信号处理系统问题,提高分析与解决相关工程设计问题的能力。

2.5 具有移动通信和3G无线工程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操作维护技能

2.5.1掌握3G三种技术的区别,了解WCDMA系统信源编码、信道编码技术,掌握扩频、加扰的原理及作用,了解移动通信的调制方法、传播特性、噪声与干扰的产生和抑制技术;

2.5.2 掌握WCDMA移动通信的体系结构、物理层及其信令流程,掌握3G中的远近效应,功率控制技术,切换技术等关键技术;

2.5.3 掌握WCDMA系统中UE空闲模式下的各种行为特点,了解邻区、扰码、区域规划原则,掌握HSDPA、HSUPA关键技术及物理层的特点;

2.5.4掌握WCDMA系统的RNC设备,NodeB设备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熟悉NodeB和RNC的数据配置命令,并能进行设备调测和维护;

2.5.5 掌握LTE系统结构及物理层特性,熟悉eNodeB硬件结构,并能进行设备调测,完成开局;

2.5.6掌握DT和CQT测试的方法,熟悉单站验证,RF优化,参数优化;

2.5.7 熟悉WCDMA无线网络优化的流程,能够熟练的利用设备商或者第三方软件公司的网络规划与优化软件对WCDMA进行数据的测试,并能对常见网络问题进行分析、解决。

三、个人素养

3.1 创新能力、系统思维及个人态度

3.1.1具备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应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的研究方法解决通信领域中的具体问题。

3.1.2具备在通信领域中研究、开发以及应用高科技通信技术和设备的能力,以及求实创新意识和严谨的科学素养。能够对通信领域内网络、系统设备及信息交换、传输、处理方面的工程设计及运行维护等进行简单的优化设计。

3.1.3 良好的学习能力。能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自主学习能力与获取新知识和追踪本专业行业发展动态,保持和增强其职业能力。

3.1.4 具备一定的系统思维能力,能够对通信领域内网络、通信设备等相

关的系统工作流程有清楚的认识,能够从整体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1.5 具备良好的个人态度,努力培养其脚踏实地、目标远大、意志坚强、思维敏捷、乐于创新的优秀品质。

3.2 职业道德及法律法规教育

3.2.1热爱本专业,注重职业道德修养;

3.2.2 具有诚信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和同协作的团队精神,具备组织协调和领导能力,善于技术分工和协作,共同完成目标;

3.2.3 遵守通信工程领域相关行业的职业行为准则,并在法律和制度的框架下开展工作;

3.2.4了解通信工程领域相关企业中的生产、设计、研发等方面的规范、标准和法律。

3.3 沟通和交流能力

3.3.1外国语,能与人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并能够在不同文化、不同区域背景下顺利开展工作;

3.3.2用工程技术语言与人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的能力,能够与不同专业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一起协同工作;

3.3.3 织管理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以及人际交往的能力,并能在团队中发挥重要作用;

3.3.4适应能力,能够灵活地处理新环境中的人际关系并迅速适应新的职场环境。

四、具有3G无线工程师的职业能力

4.1 3G无线工程师在项目实践中的作用与责任

4.1.1熟悉并遵守3G通信工程建设的流程及规范;

4.1.2了解3G移动通信工程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4.1.3认识不同的企业文化,并参与企业文化的建设,为实现企业的策略、目标和计划而努力。

4.2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自信、灵活地处理新的和不断变化的人际环境和工作环境的能力

4.2.1生活自理能力。

4.2.2主动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4.2.3面对人际环境与工作环境的变化,有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

4.2.4具备良好的沟通组织能力,能够协调各方资源完成项目操作。

4.3能够跟踪3G无线通信领域最新技术发展趋势,具备收集、分析、判断、归纳和选择国内外相关技术信息的能力

4.3.1具有在3G通信工程领域跟踪、发展新的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

4.3.2能根据3G通信工程范围内的工程实际问题需要获取与处理信息,具有分析归纳,逻辑推理能力。

4.3.3 掌握电信市场的现状,了解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的各自优势及运营策略。

4.3.4理解电信市场相关技术的发展,掌握电信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分析电信市场的业务分布、电信市场消费习惯的调查,为相关的增值业务提供参考。

4.4 熟悉3G无线工程师的工程项目实施

4.4.1 参与3G无线工程的项目实施,包括站点安装、督导、验收等,能够独立完成工程项目的设计与开发。

4.4.2 参与所在地区的无线设备日常维护,能够创造性地发现、评估和选择完成应用系统所需的架构设计、开发方法,确定最优解决方案;

4.4.3能够有效整合现有相关技术资源,参与并完成综合性通信工程应用系统解决方案的设计、开发并及时提供项目实施的工程竣工文挡。

4.4.4 能综合考虑系统开发成本、产品质量、安全可靠性以及其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4.4.5 能够长期驻外工作,并适应长期出差生活,熟练操作OFFICE等办公软件分析和整理3G网规网优数据。

Ⅲ培养标准实现矩阵

一、具备运用通信3G工程师所必需的工程技术及专业基础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中相关问题的能力

能力实现

1.1具备较扎实的人文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从事通信工程项目工作所需的工程科学技术基础1.1.1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良好

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交流能力;能正确认识工程对于客

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理解工程专业及其服务于社

会、职业和环境的责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

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

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

养与法律基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思想教育类课程、人文科学类公选课1.1.2 具有运用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建立

通信系统数学物理模型并进行分析、求解的基本能

力。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

统计、数学建模、工程制图、大学物

理、物理实验、自然科学类公选课1.1.3 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计

算机应用能力;具备良好的外语应用能力和交流能

力,熟练掌握资料查询、文献索引及运用现代化信息

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大学英语、通信专业英语、计算机科

学导论、C语言程序设计、C程序课程

设计、数据库应用

1.1.4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

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健康的心

理素质、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具有

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遵纪守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道德

修养与法律基础、军事理论、大学体

育、思想教育类课程、人文科学类公

选课

1.2具备运用电子技术基础知识解决通信系统工程实现过程中相关硬件电路的设计与调试、分析与解决故障的基本能1.

2.1掌握通信系统相关电子产品设计的基本知识与

技能,掌握相关电路的实用设计方法。

大学物理、电路分析、线性电子线路、

脉冲与数字电路、通信电子线路、EDA

设计技术

1.2.2具有查阅电子器件手册和合理选择器件的能

力,了解其在工程中的应用领域。

1.2.3掌握通信电路的几种工程近似分析方法,具有

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中电路问题的能力。

1.2.4掌握数字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流程,具有应

用常见数字逻辑器件设计工程实用电路的能力。

力。

1.3具备运用信号系统和信号处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现代通信工程设备研发设计的基本能力1.3.1熟练掌握信号的表示、运算,了解系统的性质

及表示。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信号与系统、

数字信号处理

1.3.2掌握连续与离散系统的时域分析、连续与离散系

统的时域响应的求法

1.3.3了解信号的分解、掌握周期信号的傅立叶级数及

频谱、熟练掌握傅立叶变换的性质、线性时不变系统

的频域分析(连续系统)、取样定理(离散系统)

1.3.4掌握拉普拉斯变换,掌握离散信号的z变换以及

离散傅立叶变换和快速傅立叶变换的原理及应用领

二、具备从事3G通信工程相关项目所需的专业知识及实践技能

能力实现

2.1掌握通信系统的体系结构及关键技术,了解相关知识与技术在工程中的具体应用领域2.1.1掌握现代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主要是

各种调制方式和编码方式的基本原理和性能分析方法.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信号与系统、

通信电子线路、通信原理、信息

论与编码、EDA设计技术、通信原

理课程设计、信号与系统课程设

2.1.2具有对不同特性的信号传输设计适合的传输系统

的能力;

2.1.3综合运用通信原理的知识和方法分析通信系统的

能力。

2.1.4应用仿真软件对通信系统进行建模、分析等能力。

2.1.5 掌握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及其在信息传输中的作

用,根据编码理论设计和调试常用编码算法的能力。

2.2掌握通信系统核心网的电路交换和包交换2.2.1掌握电路交换和包交换的原理,理解不同信息传送

模式的技术特点

现代交换原理、计算机通信网络、

微机接口技术、移动通信、3G核

心网络、3G宽带无线接入、现代

交换原理课程设计、计算机通信

网络课程设计、现代通信系统开2.2.2 掌握交换系统的构成及其相关接口技术、交换网络

技术、控制系统技术、信令技术,程控交换机的工程设计、

管理与维护; NGN的调试、管理与维护。

技术,了解各种数据在核心网之间的数据传输协议及协议的实现。2.2.3 掌握通信网中完成交换所需的通信协议和信令系

统,掌握各类通信网(电路交换、分组交换、帧中继和

ATM)的基本构成、组网技术和数据通信网工作原理。分

析分组网络性能,得出网络现状模型,识别和分析网络瓶

颈、容量问题、负载分担状况.

发综合实训、3G宽带无线接入工

程实践、3G移动通信设备软件调

试工程实践

2.2.4 掌握光纤传输网的体系结构,了解通信工程核心传

输网的部署与配置调测,了解我国SDH骨干网的网络拓扑

及技术性能。

2.2.5 掌握3G宽带无线接入的基本原理、产品模型、安

全防范理论,以及相应技术的配置调测技能和设计规划要

求。

2.3具备通信系统中无线和射频工程方面的相关知识与技能2.

3.1 掌握电磁场的基本规律,深刻理解麦克斯韦方程组

和电磁场、电磁波的性质。

大学物理、高等数学、电路分析、

通信电子线路、电磁场与微波技

2.3.2 熟悉一些重要的电磁场问题的数学模型(如波动方

程、拉氏方程等)的建立过程以及分析方法。

2.3.3了解高频电磁辐射下的终端和线路匹配问题。

2.3.4掌握微波的导行系统(平行双线、同轴线、波导和

微带)的工作原理

2.3.5熟练掌握阻抗和导纳圆图的使用,利用其解决工程

中的参数设计与计算。

2.3.6 掌握天线辐射原理,辐射和接收天线的主要参量,

了解常用天线、天线阵和面天线的辐射,掌握工程中电磁

计算的工程近似方法。

2.3.7 掌握天线电气化指标,并了解工程中对天线电气化

指标的要求,熟悉典型场景下的天线选型原则。

2.4 具备运用通信工程相关工程设计2.4.1 掌握电子线路的计算机辅助分析与辅助设计的基

本原理,理解电子网络拓扑结构基本知识和电子线路分析

的主要方法及数值算法。

EDA设计技术、嵌入式系统设计、

微机接口技术、数字信号处理、

线性电子线路、脉冲与数字电路2.4.2 熟练掌握电路图绘制和印制版布线软件PROTEL,

软件进行系统辅助设计的能力能够使用电子线路仿真分析软件EWB (Electronic Workbench)进行电路仿真与测试。

2.4.3掌握DSP等相关芯片的电路设计与应用,分析数字信号处理系统问题,提高分析与解决相关工程设计问题的能力。

2.5 具有移动通信和3G无线工程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操作维护技能。2.5.1掌握3G三种技术的区别,了解WCDMA系统信源编

码、信道编码技术,掌握扩频、加扰的原理及作用,了解

移动通信的调制方法、传播特性、噪声与干扰的产生和抑

制技术。

移动通信、3G核心网络、3G宽带

无线接入、3G工程督导、3G无

线网规网优、3G宽带无线接入工

程实践、3G工程督导实践、3G移

动通信设备软件调试工程实践、

3G无线网规网优工程实践、现代

通信系统开发综合实训、专业实

验、专业课程设计、毕业实习、

毕业设计

2.5.2 掌握WCDMA移动通信的体系结构、物理层及其信令

流程,掌握3G中的远近效应,功率控制技术,切换技术

等关键技术。

2.5.3 掌握WCDMA系统中UE空闲模式下的各种行为特点,

了解邻区、扰码、区域规划原则,掌握HSDPA、HSUPA关

键技术及物理层的特点。

2.5.4掌握WCDMA系统的RNC设备,NodeB设备的结构及

工作原理,熟悉NodeB和RNC的数据配置命令,并能进行

设备调测和维护。

2.5.5 掌握LTE系统结构及物理层特性,熟悉eNodeB硬

件结构,并能进行设备调测,完成开局。

2.5.6掌握DT和CQT测试的方法,熟悉单站验证,RF优

化,参数优化。

2.5.7 熟悉WCDMA无线网络优化的流程,能够熟练的利用

设备商或者第三方软件公司的网络规划与优化软件对

WCDMA进行数据的测试,并能对常见网络问题进行分析、

解决。

三、个人素养

能力实现

3.1 创新 3.1.1具备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应用3G宽带无线接入工程实践、3G工程督

能力、系统思维及个人态度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的研究方法解决通信领域中

的具体问题。

导实践、3G移动通信设备软件调试工

程实践、3G无线网规网优工程实践、

现代通信系统开发综合实训、专业实

验、专业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

设计

3.1.2具备在通信领域中研究、开发以及应用高科技

通信技术和设备的能力,以及求实创新意识和严谨的

科学素养。能够对通信领域内网络、系统设备及信息

交换、传输、处理方面的工程设计及运行维护等进行

简单的优化设计。

3.1.3 良好的学习能力。能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自

主学习能力与获取新知识和追踪本专业行业发展动

态,保持和增强其职业能力。

3.1.4 具备一定的系统思维能力,能够对通信领域内

网络、通信设备等相关的系统工作流程有清楚的认

识,能够从整体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1.5 具备良好的个人态度,努力培养其脚踏实地、

目标远大、意志坚强、思维敏捷、乐于创新的优秀品

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

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

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

养与法律基础、军事理论、大学体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教育类课

程、人文科学类公选课、职业规划、

工程实践、专业实验、专业实训、毕

业实习

3.2 职业道德及法律法规教育3.2.1热爱本专业,注重职业道德修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职业规划、

3G工程督导、思想教育类课程、人文

科学类公选课、工程实践、专业实训、

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3.2.2 具有诚信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和同协作的团

队精神,具备组织协调和领导能力,善于技术分工和

协作,共同完成目标。

3.2.3 遵守通信工程领域相关行业的职业行为准则,

并在法律和制度的框架下开展工作。

3.2.4了解通信工程领域相关企业中的生产、设计、

研发等方面的规范、标准和法律。

3.3 沟通 3.3.1外国语,能与人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并能够大学英语、通信专业英语、人文科学

和交流能力在不同文化、不同区域背景下顺利开展工作。类公选课、专业实训、工程实践、毕

业实习

3.3.2用工程技术语言与人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的能

力,能够与不同专业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一起协同工

作。

工程制图、数据库应用、C语言程序

设计、EDA设计技术、课程设计、工

程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3.3.3 织管理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以及人际

交往的能力,并能在团队中发挥重要作用。

入学教育、军事课(含军事训练、军

事理论)、体育、人文科学类公选课、

职业规划、思想教育类课程、工程实

践、毕业实习

3.3.4适应能力,能够灵活地处理新环境中的人际关

系并迅速适应新的职场环境。

四、具有3G无线工程师的职业能力

能力实现

4.1 3G无线工程师的项目实践中的作用与责任4.1.1熟悉并遵守3G通信工程建设的流程及规范。

移动通信、职业规划、3G工程督

导、人文科学类公选课、工程实

践、毕业实习

4.1.2了解3G移动通信工程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趋

势。

4.1.3认识不同的企业文化,并参与企业文化的建设,

为实现企业的策略、目标和计划而努力。

4.2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自信、灵活地处理新的和不断变化的人际环境和工作环境的能力4.2.1生活自理能力。

入学教育、军事课(含军事技能

训练、军事理论)、思想道德修

养与法律基础、大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思想教育类课程、人文科

学类公选课

4.2.2主动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4.2.3面对人际环境与工作环境的变化,有良好的心

理适应能力。

4.2.4具备良好的沟通组织能力,能够协调各方资源

完成项目操作。

4.3能够跟踪3G无线通信领域最新技术发展趋势,具备收集、分析、判断、归4.3.1具有在通信工程领域跟踪、发展新的理论、新

知识、新技术的能力。移动通信、3G核心网络、3G宽带

无线接入、3G工程督导、3G无线

网规网优、工程实践、专业实训、

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4.3.2能根据通信工程范围内的工程实际问题需要获

取与处理信息,具有分析归纳,逻辑推理能力。

4.3.3 掌握电信市场的现状,了解中国电信、中国移

动、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的各自优势及运营策略。

纳和选择国

内外相关技术信息的能力4.3.4理解电信市场相关技术的发展,掌握电信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分析电信市场的业务分布,电信市场消费习惯的调查,为相关的增值业务提供参考。

4.4 熟悉3G 无线工程师的工程项目实施4.4.1 参与3G无线工程的项目实施,包括站点安装、

督导、验收等,能够独立完成工程项目的设计与开发。

移动通信、3G无线网规网优工程

实践、3G宽带无线接入工程实践、

3G移动通信设备软件调试工程实

践、3G工程督导实践、现代通信

系统开发综合实训、毕业实习、

毕业设计

4.4.2 参与所在地区的无线设备日常维护,能够创造

性地发现、评估和选择完成应用系统所需的架构设

计、开发方法,确定最优解决方案。

4.4.3能够有效整合现有相关技术资源,参与并完成

综合性通信工程应用系统解决方案的设计、开发并及

时提供项目实施的工程竣工文挡。

4.4.4 能综合考虑系统开发成本、产品质量、安全可

靠性以及其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4.4.5 能够长期驻外工作,并适应长期出差生活,熟

练操作OFFICE等办公软件分析和整理3G网规网优数

据。

Ⅳ其他

一、学分要求

1、本培养方案的总学时学分数如下:

2、通信工程卓越工程师本科毕业生要求修完所有的必修课学分、至少12个专

业选修课学分、至少5个公选课学分(其中人文科学类公选课至少3学分、自然科学公选课至少2学分)、至少3个综合教育选修课学分。

3、学位课程八门:大学英语IV、高等数学AI、脉冲与数字电路、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现代交换原理、计算机通信网络、毕业设计(其中通识课程2门、专业课程6门),学分绩点平均要求达到2个。

二、学制、学历和学位

学制:四年

学历:本科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三、相近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等专业。

四、主干学科、主要课程与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

主干学科:通信工程

主要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应用、电路分析、线性电子线路、脉冲与数字电路、通信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信息论与编码、电磁场与微波技术、计算机通信网络、现代交换原理、移动通信、微机接口技术、EDA设计技术、嵌入式系统设计、3G核心网络、3G宽带无线接入、3G工程督导、3G无线网规网优等。

集中性实践环节:课程设计、现代通信系统开发综合实训、3G宽带无线接入工程实践、3G工程督导工程实践、3G移动通信设备软件调试工程实践、3G无线网规网优工程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Ⅴ企业培养方案

一、制定企业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

为了加强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本方案安排学生有累计1年的时间在企业学习,接受企业的实际工程训练,为今后就业从技术和素质两方向做好准备。在实训过程中,学生要完成四个转换:(1)学习内容的转换。从理论学习到工程技术学习的转换;

(2)学习方法的转换。从书本知识到实践中自主学习的转换;

(3)岗位的转换。从学校到企业的转换;

(4)角色的转换。从在校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转换。

二、制定企业培养方案的依据

(1)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教高[2011]1号)

(2)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学校培养标准编制要求》

(3)东华理工大学《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

(4)东华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2011版通信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三、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理论基础扎实、专业口径宽、适应性好、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掌握坚实的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等相关专业学科理论,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从事3G及各类移动通信设备和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运营、维护和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

四、培养要求

企业实训就是把优秀企业的一线、主流项目拿到课堂上来,让学员未出校门就已经接触真实的项目开发,迅速获得项目经验和工作流程经验,用大量真实案例,强化学员的动手能力,通过实训学员可以更快地进入工作状态,避免了长时间的摸索。在企业实训中,所有的案例和教师都来自于企业。

实习过程中,配备企业师资与学生比例1︰3。学生要求结合相关专业技术的基础理论,按照3G通信产业的工程流程,设计并实现一个一定规模的电子、通信网络产品或系统,以及完整的设计文档和实验报告。

五、培养阶段划分、实习目标和建设思路

建设思路:

1、卓越工程师培养专业共建阶段:卓越工程师培养首先从专业共建入手,从

课程体系、教材开发定制、课程嵌入、师资培养等搭建起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教学资源平台;

2、卓越工程师培养实施阶段:学校老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完成卓越班学生的

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学校老师主要负责卓越班的专业理论部分的教学,企业工程师主要负责偏实践性方向课程和专业技能的实践环节;

3、卓越工程师落地阶段:在企业实习过程中完成毕业设计课题,重点培养、锻

炼个人素质和发展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协调能力和在企业与社会环境下的综合工程能力,实现卓越班学生理想就业。

六、企业培养课程计划

Ⅵ教学进程计划表

卓越工程师计划院校

简要概况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该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截止2010年,我国开设工科专业的本科高校1003所,占本科高校总数的90%;高等工程教育的本科在校生达到371万人,研究生47万人。该计划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启动背景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 一是培养了上千万的工程科技人才,有力地支撑了我国工业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支撑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是高等工程教育规模位居世界第一。 三是形成了比较合理的高等工程教育结构和体系。工程教育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具备良好基础,基本满足了社会对多种层次、多种类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大量需求。 党的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才强国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这对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能够适应和支撑产业发展的工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升我国工程科技队伍的创新能力,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创新型工程人才;增强综合国力,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人才。 高等工程教育要强化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主动服务行业企业需求的意识,确立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观念,创新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改革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类型多样、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体系,加快我国向工程教育强国迈进。为此,高等工程教育要在总结我国工程教育历史成就和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明确我国工程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重点: 一是要更加重视工程教育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二是要更加重视与工业界的密切合作; 三是要更加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四是要更加重视工程人才培养国际化。 启动大会 2010年6月23日,教育部在天津召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会,联合有关部门

国内外卓越教师计划文献综述

国外卓越教师内涵与培养文献综述 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国际间的竞争总体上表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从根本上来说其实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最终要通过教育来实现,由此一来,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对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卓越人才呼吁卓越教师,20世纪80年代以来,“培养卓越教师”逐渐成为美英等西方发达国家的普遍共识,也成为各国政府、社会公众以及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广泛关注的焦点。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收集整理,旨在了解与该领域相关的研究成果,分析当下该领域的研究现状。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笔者将目前的已有研究分为三个部分。第一,国外各个国家有关卓越教师计划的建立与发展,这里主要介绍了英美等西方国家的卓越教师计划的发展历程;第二,收集国外学者关于卓越教师的内涵理解与把握,旨在分析各个国家在国外卓越教师内涵理解上的异同点;第三,主要是分析国外各个国家对于卓越教师培养途径的选择。 一、国内外卓越教师计划 1999 年,澳大利亚政府创建《21 世纪教师》( Teachers for the 21st century) 计划,意在提高澳大利亚教师的数量和质量,努力追求教育的卓越及公平,使学生的学习成就得到提高。2001 年,新加坡出台《教师事业发展计划》( Teachers’ career development plan),旨在鼓励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也为新加坡教师制度的发展与完善提供保证。2007 年,日本颁布《教育职员正法》 ( Staff education amendment act),以法律的形式对教师提出要求,旨在提高教师必要的资质和能力,使教师能够习得最新的知识及技能,做到自信、自豪地从教,从而赢得社会的尊敬和信赖。(李贵安,2016)2011 年,英国出台《培养我们下一代的卓越教师》( Training our next generation of outstanding teachers) 计划,规定中小学为优秀教师设置卓越教师岗位,并大力拓展卓越教师在校内发挥作用的空间。2012年,联邦德国实施了“卓越教师教育计划” ( Excellent teacher scheme),旨在激励大学教师改革教育方式,推动教师的州际流动,从而整体提高教师教育质量。2014 年,美国教育部启动“让所有人拥有优秀教育者”( Excellent educators for all initiative) 项

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doc资料

化学工程与工艺(卓越工程师) 2010级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基 础理论、实验技能、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方面的系统知识,获得化工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的能力,以石油和天然气加工为特色,能在炼油、化工、能源、环保和军工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过程的控制、化工过程软件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国际化工程技术人才。 二、业务要求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在学习数学、物理、化学、外语、计算机等课程的基础上,主要学习物理化学、单元操作、化学反应工程及化工热力学等基础理论知识。受到化学与化工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本专业不仅是通用的过程工程学科,而且是高新科技和新兴工业的重要支撑学科。实验班学生培养注重过程工程和产品工程,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加工过程中的过程工程和产品工程两个方面的均衡发展,并以通用过程工程为主线培养,营造应用型工程师培养的良好基础。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道德修养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2)掌握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应用化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掌握化工装置工艺与设备设计方法,掌握化工过程模拟优化方法; (4)具有对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 (5)熟悉国家对化工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6)了解化学工程学的理论前沿,了解新工艺、新技术与新设备的发展动态;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8)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和学位课程 主干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 学位课程:高等数学、基础外语、大学物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程序设计语言(C)、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石油炼制工程。 四、毕业要求及学时、学分分配

14-卓越7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专业“卓越计划”实验班人才培养方案 一、基本学制:五年。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人文自然科学与医学知识宽厚扎实,临床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与岗位胜任能力强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三、业务培养要求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知识和能力: 1.热爱祖国,热爱医学事业,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 遵纪守法,关爱病人,尊重生命,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操守。 3. 具有宽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 4. 具有坚实的基础医学理论和系统的临床医学知识。 5. 具有预防医学、中医药和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6. 熟练掌握临床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辨能力,能在上级医师指导下掌握常见病、多发病诊断和治疗。 7.有较强的信息管理能力、人际沟通技能、团队协作精神、科学研究能力和终身自主学习能力。 8.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9.身心健康,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 四、主干学科、学位课程及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1.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2.学位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概论、大学英语、人体结构、医学基础、感染与免疫、疾病机制、药物概论、血液系统与呼吸系统、消化与营养、机体平衡、神经系统与感觉器官、肌肉与骨骼系统、机能学实验、临床基本技能、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耳鼻咽喉科学、眼科学、精神病学、传染病学、口腔科学、皮肤性病学。 3.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预防医学实践、社区实践、临床见习、毕业实习、选科实习、毕业考核。 五、专业特色 1.开展以“学生为中心”和“自主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改革,每个模块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小班讨论等教学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公共基础课1/3内容作为自习为主及教师课外辅导。 2.所有模块至少有一门课程中英文双语教学;临床核心课程模块教学以床旁教学、PBL、CBL等教学形式为主,原则上不安排大班授课。 3.实现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培养模式:学生从第二学期开始接触病人及临床实践,并安排1名临床教师作为导师全程指导。第l~3学年以临床技能中心训练为主,第4~5学年在附属医院进行。 六、毕业规定 学生在毕业时应达到德育培育目标和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应获得最低总学分229.5学分。其中课内理论必修课183.5学分,实践教学30学分,选修课(含通识教育选修课8学分)16学分。自主发展计划10学分。 七、授予学位 医学学士。 248

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样本

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 案 1 2020年4月19日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试点方案 二○一一年十二月

目录 1. 专业基本情况 (2) 2. 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基础 (5) 3. 合作培养依托单位 (6) 4. 培养方案 (7) 4.1 本科阶段 (7) 5. 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 (17) 5.1 校内学习阶段 (18) 5.2 企业学习阶段 (20) 5.3 学生校外学习期间相关要求及注意事项.......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工程教育改革理论研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 工程教育思想和教学规律研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 工程教育理论提升..........................................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件1:武汉理工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校企联合培养协议书 ...........................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件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卓越工程师培养专业标准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件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29) 附件4: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工程师企业培养方案 (36) 附件5: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师资队伍建设方案 (39) 2 2020年4月19日

1. 专业基本情况 发展历史: 武汉理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的重点建设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我校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开办的最早专业院系之一,我校计算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创办和建设能够追溯到1979年,是国内较早创办计算机专业的院校之一,迄今已有30年的办学历史。1984年开始招收计算机应用专业本科生,1986年开始招收计算机应用方向研究生,1992年获计算机应用硕士学位授予权,1997年被评为湖北省重点学科,获计算机应用博士学位授予权,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正在申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当前已经过第一轮评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被授予武汉理工大学本科品牌专业。 经过30年的发展与建设,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当前已具备“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学位授予权、“计算机应用技术”和“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硕士学位授予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计算机软件工程”学士学位授予权,“计算机应用技术”为湖北省重点学科,形成了从本科到博士的培养体系。 专业特色: 坚持计算机专业特色教育方向,要根据计算机相关专业的特点决定,其特点是:知识更新快、与其它学科交叉多、应用面 3 2020年4月19日

电气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计划

长沙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方案 (2012年6月修订稿) 一、培养目标 本着“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以工程企业为依托,着力培养拥有扎实的工程科学基础、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基础,具有较强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人文与环境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和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并具有创新素质、创业精神、社会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国际视野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按照本方案培养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可从事电气工程技术研究、电力新产品和新技术开发、电力工程设计与施工建设、电力生产技术运行管理、电力企业管理及市场经营等工作,具有成为卓越电气工程师的潜质,在经济建设高速发展的大潮中和国际竞争的环境下,勇于担当电气工程师的角色,能够承担电气工程师的责任。 按照本方案培养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在完成本科四年学业、达到本培养方案规定的培养要求后,可获得工学学士学位;在达到见习电气工程师技术能力要求时,可获得见习电气工程师技术资格。 二、基本要求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社会责任感。 2.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3.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以及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4.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工程基础知识。掌握电气工程专业领域宽广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基础以及必要的专业知识,并了解其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熟悉掌握以数学、力学和相关科学学科与电气工程学科的综合为基础的工程原理,了解电气工程领域的标准、规章和法律法规。 5.具有较坚实的计算机基础和从事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的基本知识,能运用所学的理论、方法和技能解决相关科研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6.掌握一门外国语,能比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具有一定的外文听、说、写的基础,能在工作时用外语与同行进行有效沟通;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7.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功底;了解科技与社会创新的基本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南昌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进展情况报告 南昌大学是教育部批准的全国首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的61所高校之一。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大力推进我校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结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和我校在工程教育方面取得的经验和优势,我校先后召开了校长办公会、人才培养模式研讨会、相关工科学院“卓越计划”专题研讨会,并邀请行业、企业代表共商大计。目前,我校“卓越计划”的实施正稳步进行,进展顺利。主要做法有: 一、召开各类研讨会 为了实施好“卓越计划”,学校分管教学副校长带领教务处及专家组先后多次到学院调研专业情况和教学情况。9月27日,分管副校长带领教务处有关人员到机电学院调研实践教学情况,明确指示要抓好有利时机,利用专业优势,切实加强与省内知名汽车企业(江玲)友好合作,加快建设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和机会,为“卓越计划”打好坚实基础。10月17日,学校邀请了工科学院相关行业企业的专家、代表召开了南昌大学“卓越计划”研讨会,与会人员就如何实施“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等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会者一致认为,校企双方要乘“卓越计划”的东风,进一步加强合作,做到合作双赢。同时,也只有做到合作双赢,“卓越计划”才能顺利实施。11月15日,分管副校长带领专家组和其它申报“卓越计划”的负责人,来到机电学院检查实施“卓越计划”专业的整体建设情况。在听取和研讨了专业建设问题后,要求申报单位抓紧时间,针对各自专业在实施该计划中存在的不足,加快建设,特别是合作企业的选定和培养基地建设要尽快落实。

西南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工作方案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工作方案

2011年5月 目录 一、前言 (2) 二、指导思想 (3) 三、培养目标 (3) 四、培养体系 (4) 1、试点范围与规模 (4) 2、选拔方式 (5) 3、培养模式 (5) 4、竞争机制 (6) 5、专业培养 (6) 6、学生管理 (6) 7、学籍管理 (6) 五、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设计 (7) 1、培养目标和要求 (7) 2、教学计划 (7) 3、课程体系 (7) 4、教学模式 (8) 5、实践环节 (8) 6、考核方式 (9)

六、校企合作模式 (9) 七、组织管理体系 (10) 1、组织结构 (10) 2、经费保障 (11) 3、资源保障 (11) 4、教学管理 (11) 5、师资队伍建设 (12) 八、区域内的大中型企业 (12) 一、前言 高等教育肩负“科教兴国”的历史使命,必须主动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技术服务。根据国家发展战略,为更好地发挥我校高等工程教育的优势,着力培养“品德优良、基础扎实、素质高、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多种类型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特制订西南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工作方案。 西南科技大学是以工学为主的多科性学校,现有在校研究生和普通本专科学生2.7万余人。在工学、农学、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管理学、教育学等8大学科门类,设有67个本科专业、 3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2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有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2个部省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7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与董事单位共建共享实验室17个。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学校已经成为“建材、机械制造、电子信息、土建、地质、采矿、农业等行业的工程师摇篮”,培养出一大批杰出人才及业务骨干,具有“基础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有吃苦耐劳精神和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抗震救灾期间,在心理援助,建筑检测、环境监测,重大设备应急处置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校扎根西部,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深化办学体制改革,

中小学卓越教师培养方案

中小学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个人专业发展方案 教师专业化是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 也是当今教育改革所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和深化,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问题被提到一定的高度,各地普遍重视教师专业化发展。对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化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仅仅能够恪守职责、有崇高的事业心显然已经不够了,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让自己拥有较高的专业素养,主动地引领新课程,去实现自己的专业化发展。那教师的专业发展到底是指什么呢 我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人在专业生活中的成长,包括信心的增强、技能的提高、对所任教学科知识的不断更新拓宽和深化以及对自己在课堂上为何这样的做的原因意识的强化。 教师专业发展意味着:教师已经成长为一个超出技能的范围而有艺术化的表现的人;成为一个把工作提升为专业的人;把专业知能转化为权威的人。教师专业发展是个长期的过程,是个终身学习的过程,体现了信息时代教师的高度责任感、积极的进取心和令人钦佩的职业追求。教师专业要求专业教师具备以下素质: 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文化知识;有丰厚的教育学理论素养;有职业理想和追求;热爱教育事业,有较高的道德素养,并且能够把进入更高的境界作为自己修身的自觉追求;经过专门的专业训练,而且有终身学习的迫切愿望和实际行动。 教师专业成熟包括这样三方面的内容: 专业眼光——能用发展的眼光、教育的眼光看待学生和用整体的、和谐的眼光看待教育性活动; 专业品质——建基于教育理想与信念的、体现于日常的细微的行为之中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专业技能——课堂监控、演示讲解、练习指导等方面的技能。 所以我一直想让自己成为一个专业成熟的教师。 一、自身专业发展生涯回顾 从1995年踏上工作岗位至今,已经快二十年了。在这二十年的时间里,我较顺利的完成了社会角色的转换,从一名师范生到一名合格的中学教师再到一名成长中的小学数学教师。在此过程中,我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刻苦钻研专业理论,细心揣摩教学方法,打下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也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对教材和课程标准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认识。在此期间,我先后获得高新区小学数学优质课二、三等奖,数学优秀论文一等奖,被评为小学数学高级教师,珠海市先进教师,学校数学科科组长,我

贵州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制定原则试行

贵州大学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 培养方案制定原则意见 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的有关要求,为探索我校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途径,使“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试点专业的教学组织管理有序开展,特制定贵州大学“卓越计划”培养方案编制原则意见。 一、指导思想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及人才强国战略,树立“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 2.秉承“明德至善、博学笃行”的办学传统,以“兴学育人”为根本,以“立足贵州、服务地方”为宗旨,以培养“能吃苦、能适应、能创造、能奉献”的“四能人才”为己任,通过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致力于实现: (1)教育理念、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与运行机制的综合改革与创新,符合人文、科学与工程教育并重,单一学科向综合学科、专业教育向素质教育、单一专业人才培养向复合型人才培养转变的发展方向,体现科学与技术基础之上的包括社会、经济、文化、道德、环境等多因素的“大工程观”。 (2)学生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扎实的基础知识、过硬的工程设计与工艺研发本领、较强的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宽阔的国际视

野与胸怀、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二、培养目标 贵州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坚持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创新能力统一发展的现代工程教育理念,以培养工程一线的栋梁、输送工程领域精英的后备人才为立足点,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人格健全、知识面宽、应变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开拓创新精神突出、研究潜力大、擅长技术开发和应用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培养方案制定基本要求 “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包含专业培养标准的制定与实现和企业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其基本要求为: 1.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树立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积极引进、借鉴国内外同类学校相近或相同专业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大胆探索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形成层次清晰、模块多元、保障有力的工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 2.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从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标准入手。人才培养目标、标准要按照国家“卓越计划”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根据学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服务面向、办学优势与特色等制定;培养标准要细化为知识、能力和素质大纲,明确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的培养要求;将知识、能力和素质大纲以矩阵表的形式落实到具体的课程和教学环节。 3.根据专业培养标准进行课程体系的梳理与调整。贯彻“优化基础、强化能力、提高素质、发展个性、鼓励创新”的应用设计型人才

地方高校实施“卓越计划”需要把握的几个环节

地方高校实施“卓越计划”需要把握的几个环节 摘要:本文根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总体要求,针对地方普通高校在具体实施中发现的课程整合、校企联合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等主要问题,分析和探讨了其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卓越计划”参与高校及研究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卓越工程师的成功培养。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地方高校;课程;校企联合培养;师资队伍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为贯彻落实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而实施的高等工程教育重大计划。合肥学院是国家首批实施“卓越计划”的10所地方普通高校之一,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自动化四个专业进行了认真的探索与实践。 一、“卓越计划”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众所周知,“卓越计划”是一个综合性的教育改革系统工程,涉及政府、学校、企业、教师、学生等方方面面。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发现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课程整合。课程体系是大学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是大学教育理念付诸实践和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桥梁[1],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最终实现离不开相应的课程体系的实施。虽然多数“卓越计划”试点高校从2010年开始就已着手依据卓越工程师培

养标准进行课程整合,但由于受传统思维的影响,打破原有课程体系,重构新的适合卓越工程师培养需求的课程体系,不仅受到教师的抵触,还有来自有关规定和文件的约束。因此,课程整合的程度难以完全体现专业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标准不符。教育部针对“卓越计划”启动的首次阶段检查,即是对试点高校课程整合情况的检查,结果超过半数的专业未能合格,足以说明课程整合的难度。 2.校企联合培养。企业掌握着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生产工艺,具有真实的工程实践条件和环境。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如果没有企业的参与,就难以满足产业界对人才的要求。然而目前,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企业在安全生产、学生人身安全、保密、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等方面都存在较大顾虑,往往不愿意接纳学生实习。 “卓越计划”的关键是企业阶段的实践学习能否取得实效。但是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责任和利益是什么?如何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引导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接收学生到企业学习?是实施“卓越计划”不得不面对的难题。此外,校企合作的实施方案、校企联合培养工作的组织落实、政策支撑力度、企业阶段培养方案的具体程度与可操作性等,都是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3.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卓越计划”的实施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在企业工作的工程经历,这是基本条件。然而原有的高校教师选择标准和政策不利于引导教师工程素质和

校合作共建卓越教师培养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校合作共建卓越教师培养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发布日期:2017-02-20 16:13:00 【字体:大中小】【关闭窗口】【打印该页】 “校—校合作共建“卓越教师”培养机制的研究和实践”项目是由刘岸英教授主持的,与洛阳市教育局联合进行的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该项目以培养卓越中小学教师为目标,以师范专业“卓越实验班”为实验平台,通过强化高校与基础教育的深度融合,开展校--校合作共建培养基地的研究和实践。通过激发双方合作意识,设定双方合作内容,完善双方的合作方式,探索合作的策略与途径,拓展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建设、教学技能指导、教育见习实习、入职指导、专业发展等方面的合作,全面介入,深度参与师范生职前、职后培养全过程,构建师范生协同育人机制。 一、主要解决的问题 本项目确定了校校合作培养卓越教师的“一核心、二平台、三途径、四协作”的协同育人模式。一个核心:培养适应基础教育的卓越教师和基础教育的领军人物;二个平台:建立“高校与中小学校”教育联盟平台,培育协同育人平台;三个途径:实施“卓越实验班”,实施“双导师制度”,建立“名师工作室”;四方面的深度协作: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协作,课程建设与开发的协作,职业技能培养和实训的协作,教师专业发展和培训的协作。 本项目完善了卓越教师培养的管理制度和保障制度。为进一步促进“卓越教师培养实验班”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办学效益和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卓越教师实验班”的教学建设、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和保障制度。形成了以省聘任教育类课程“双导师制”教师80名为主体的培养团队。 本项目在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建构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该项目的负责人及课题组成员,主持并参与了15项省部级教师教育的相关课题,课题组成员承担了省级相关研究课题,发表了8篇学术论文,1部学术著作。积累了大量的实验素材和研究成果,保证了本研究成果得以高水平完成。 二、成果解决问题的方法 1、师范院校与中小学校、教育局成立教育联盟 为更好实施协同育人培养机制。学校与洛阳市教育局、济源市教育局、三门峡市教育局、义马市教育局、平顶山市教育局及基础教育学校等,成立了教师教育联盟工作委员会。委员

通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东华理工大学通信工程专业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方案 Ⅰ培养目标 遵循立足专业、贴近行业、服务企业培养宗旨,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着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坚实的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等相关专业学科理论,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在通信行业、政府机关和国民经济各部门中从事3G及各类移动通信设备和系统的研究、设计、应用开发、分析、制造、运营及管理的高级通信工程技术人才。 Ⅱ培养标准 一、具备运用通信3G工程师所必需的工程技术及专业基础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中相关问题的能力 1.1具备较扎实的移动通信基础知识,以及从事通信工程项目工作所需的工程科学技术基础 1.1.1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交流能力;能正确认识工程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理解工程专业及其服务于社会、职业和环境的责任; 1.1.2 具有运用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建立通信系统数学物理模型并进行分析、求解的基本能力; 1.1.3 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具备良好的外语应用能力和交流能力,熟练掌握资料查询、文献索引及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1.1.4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遵纪守法。 1.2具备运用电子技术基础知识解决通信系统工程实现过程中相关硬件电路的设计与调试、分析与解决故障的基本能力

某某大学关于本科“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

**大学关于本科“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 案 秘24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努力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提高人才社会竞争力,推进我校“国际知名、国内一流高水平大学”建设,学校决定从2011级本科生起,结合我校在学科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和特色,启动****本科“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树立全面发展和多样化的人才观念,主动服务国家战略要求和行业企业需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立与社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着力培养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意识、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二、培养目标 通过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培养造就基础宽厚,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在专业及相关领域具有国际视野和持久竞争力的研究型创新人才、行业领军人才和高素质专门人才。其中,在基础文理科专业重在培养“厚基础、强研究、重创新”的学术研究类人才;在应用文理科专业重在培养“宽口径、强实践、高素质”,能够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行业领军人才;在工科专业(包括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专业)贯彻教育 1

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精神,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工程师能力培养为主线,依托学校、企业两个支撑,通过学校培养、企业培养、自身培养三个维度,培养造就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 三、组织实施 1.成立学校“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教学副校长担任,成员包括教务处、学生处、科技处、文科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校团委等职能部门负责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教务处,办公室主任由教务处处长兼任。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和规范“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组织实施与管理工作,制定卓越人才培养的有关政策,协调解决培养和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成立院系“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工作小组。负责组织并制定适应本院系相关学科专业卓越人才培养的运行机制、学生遴选办法和考核评价办法等管理办法,具体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安排与教务管理、团学活动的开展等。 3.成立院系教学指导专家组。专家组成员由学术造诣深厚、教学经验和行业经验丰富、在国内外具有影响的专家、学者共同组成,负责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的制定,并对教学情况进行全程监控与指导。 4.成立院系导师组。院系选派教学科研水平高、具有指导经验、认真负责的教师担任“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试点班学生的导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研究和实践活动。 四、实施途径与培养标准 2

“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试点专业培养方案

“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试点专业培养方案 “卓越人才教育培养” 试点专业培养方案专项检查工作实施方案各相关学院: 根据《教育部关于批准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的通知》(教高函〔20__〕17 号)文件我校已被教育部批准为第二批卓越计划高校文件要求我校相关专业要”;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和本校、本专业方案精心筹划周密安排狠抓落实做好计划的实施工作。” 为切实落实此项工作学校在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将于年底前对各相关专业及联合培养企业的培养方案进行专项检查此次专项检查为企业现场考察具体要求如下: 一、主要流程 成立校企双方参与的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委员会 校企合作完善试点专业整体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合作完善企业学习阶段培养方案制定企业学习阶段教学执行方案 制定、完善企业学习阶段管理制度制定企业学习阶段条件保障方案 落实企业导师聘任方案 专家小组确认方案校内审批实地考察存在问题可行 二、工作基本要求(一)确定此次检查的校企联合培养企业各相关学院根据本学院签订联合培养协议的企业情况从中挑选有代表性的 1-2 家企业重点推荐 1 家企业参与此次检查。

(二)确定拟检查时间: 各相关学院和企业协商后将检查的时间报学校教务处实践教学科教务处将根据各相关学院上报时间确定拟检查时间。 (三)具体检查内容: 1、本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稿); 2、本专业卓越人才企业学习阶段培养方案(修订稿); 3、企业学习阶段各教学环节的具体实施方案(包括时间、地点、指导教师配备、学生人数、经费、各环节教学内容与考核等教学安排); 4、与企业方共同建立的相关各项教学及管理规章制度(包括教学质量评价考核体系); 5、企业师资配备相关文件; 6、企业教学条件保障情况。 7、已申报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需确定中心组织管理体系及人员名单。 (四)时间安排时间工作内容负责部门 20__ 年 10 月17 日 -11 月 18 日 1、确定参与检查的企业及检查时间; 2、和企业充分协商完善此次检查所需材料。 各相关学院 20__ 年 11 月 21 日 -11 月 22 日 3、学校组织进行预检查。 教务处 20__ 年年 11 月 23 日-12 月 18 日 4、到企业实地考察。

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

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有关高等学校:近年来,我国教师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教师教育改革持续推进,教师培养质量和水平得到提高,但也存在着教师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不强、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陈旧、教育实践质量不高、教师教育师资队伍薄弱等突出问题。大力提高教师培养质量成为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为推动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提升教师培养质量,现就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目标要求 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需求导向、分类指导、协同创新、深度融合的基本原则,针对教师培养的薄弱环节和深层次问题,深化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建立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下同)协同培养新机制,培养一大批师德高尚、专业基础扎实、教育教学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突出的高素质专业化中小学教师。各地各校要以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为抓手,整体推动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提高教师培养质量。 二、分类推进卓越教师培养模式改革 1. 卓越中学教师培养。针对中学教育改革发展对高素质教师的需求,重点探索本科和教育硕士研究生阶段整体设计、分段考核、连续培养的一体化模式,培养一批信念坚定、基础扎实、能力突出,能够适应和引领中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卓越中学教师。 2. 卓越小学教师培养。针对小学教育的实际需求,重点探索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培养一批热爱小学教育事业、知识广博、能力全面,能够胜任小学多学科教育教学需要的卓越小学教师。 3. 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适应学前教育改革发展要求,构建厚基础、强能力、重融合的培养体系,培养一批热爱学前教育事业、综合素质全面、保教能力突出的卓越幼儿园教师。 4. 卓越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面向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需要,建立健全高校与行业企业、中等职业学校的协同培养机制,探索高层次“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培养一批素质全面、基础扎实、技能娴熟,能够胜任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的卓越中等职业学校教师。 5. 卓越特殊教育教师培养。适应新时期特殊教育事业发展需要,重点探索师范院校与医学院校联合培养机制、特殊教育知识技能与学科教育教学融合培养机制,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促进学科交叉,培养一批富有爱心、素质优良、具有复合型知识技能的卓越特殊教育教师。 三、建立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新机制

卓越人才培养计划(1)

我校正式启动“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试点工作 为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力推进我校高素质专门人才培养,提升我校的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学校日前正式启动了我校“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积极探索出符合我校实际、具有我校特色的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法,为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示范,为学校“十二五”期间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积累经验、创造条件和奠定基础。 我校“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内容之一,是从2010年起,在我校办学基础好、办学优势明显、办学特色鲜明的国家特色专业中试办“陶行知创新实验班”(以下简称“陶行知班”)。就读“陶行知班”的学生由学校统一组织在全校范围内公开进行选拔,符合选拔条件的本科学生自愿报名申请,学校按所在学院进行资格审核、举办“陶行知班”的学院进行选拔、教务处审批的程序进行。 为贯彻“学思结合,知行合一”的教育思想,学校将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按照高等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在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第二课堂、创新教育、学生考核等诸多方面进行系统改革,在“陶行知班”的培养过程中锐意创新,切实加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陶行知班”学生将拥有一流的课程资源。各“陶行知班”学生将在开办专业的2009年版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之上,享受以精品课程建设中的“五个一流”标准(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为要求的课程资源。同时,“陶行知班”学生还能选择研究方法、思维训练、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等类别具有针对性的高水平选修课程。 “陶行知班”学生将拥有更多的实践锻炼。各“陶行知班”将在实验(实训)教学、科研实践、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专业实践等不同实践环节获得更多的教学资源和锻炼机会,在四年本科学习期间进行不间断的实践教学训练。学生

自动化卓越工程师班人才培养方案

自动化卓越工程师班人才培养方案 (080801) 一、专业介绍 自动化专业始建于1993年,并在2013年10月入选教育部第三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本专业拥有一支具有丰富教学经验、较高基础理论水平和较强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立足于河北省经济发展需求、面向工程实践,形成了培养工业自动化生产线相关技术工程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模式,构建了完善的教学体系。建立了以三个教学平台(基础教学平台、专业基础教学平台、专业教学平台)和四个层次(理论基础、工程应用基础、工程应用和扩展专题讲座)为主的分层式、模块化课程群。具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和“控制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点,在学科建设上注重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构建了培养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的学科平台。 自动化是控制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仪表等技术的综合应用。自动化包括了许多学科,其基础是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自动化专业主要研究自动控制的原理和方法,自动化单元技术和集成技术及其在各类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该专业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信息处理、系统工程、自动检测与仪表、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和较高文化素质修养、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具有坚实的自动控制理论基础知识,掌握自动控制技术、检测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基本理论与设计方法,具有较强的工程意识、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能在在自动化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设备研发、设计制造、生产开发或管理工作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期待毕业生5年左右达到以下目标: 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较好的人文修养,具有工程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感; 2.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及计算机应用知识,具有从事自动化相关领域工作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3.熟悉自动化领域相关的技术技能,具备较强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具有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开发、制造和测试能力; 4.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良好的交流、团队合作和领导才能,能够在自动化领域相关企业从事技术服务和管理等岗位的工作,具有适应全球化的发展的能力。 三、培养要求 注重基础理论、专业基础及专业知识体系的构建,通过校内综合课程设计、工程实训基地和校外合作企业的联合实践训练,同时注重科技创新活动等方式,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自动化卓越工程人才。本专业的学生在毕业时应获得以下10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备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 2.具有从事自动化专业相关工作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经济和管理知识; 3.具有运用自动化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所掌握自动化工程专业的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