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年级小学数学优秀教案五篇

四年级小学数学优秀教案五篇

四年级小学数学优秀教案五篇

四年级小学数学优秀教案【篇1】

教学内容: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带小括号四则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带小括号、

2、复习运用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和一些简算方法进行简便运算。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过程:

一、口算

2500?5000?250100?2558?29250?19?1533?3+16?7+5

1、答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47?28?735?49+747?28?(735?49+7)47?(28?735?49)+7

同桌互说再集体反馈

二、组织练习改错先说说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该如何订正?

235+5?(200?100?25)5?(12?12?12+12)

=240?(100?25)=5?(0+12)

=240?4=5?12

=960=60

说说运算顺序

4300?(224?7?8)(41?16)?(89?64)

(375+31?16)?(89?64)

1、小结:四则运算顺序

2、师:下面四张扑克牌上的点数,经过怎样的运算,才能得到24呢?你能想出几种方法?

6点、4点、2点、3点(小组活动讨论)

三、复习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

1、引导学生用文字总结并用字母归纳

(教师板书:用字母表示各个运算定律)

2、课堂练习

1、计算并运用运算定律验算

578+3864=178X26=

2、简算(并用字母表示所用的运算定律)

25X12514—389—111

87X20__25X88

66X9928X3+28X5+2X28

25X47X4098X27

23X37+27X37

3、应用题

A、一个水池的长是98米,宽是27米,水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B、班上共有男生23人,女生27人,每人交课本费37元,一共要交多少钱?

(生独立完成,请个别同学上台板演,全班订正,重点说说运用什么运算定律,用字母怎么表示。)

四、综合练习:

课本P125—1263、4、5、6P129—1306、7、8、9

四年级小学数学优秀教案【篇2】

教学重点:

将图形按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到指定位置。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平移的距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

2、让学生进一步积累平移的学习经验,更充分地感受观察、操作、实验、探索等活动本身的独特价值,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

3、让学生在认识平移的过程中,产生对图形与变换的兴趣。

教学准备:

挂图,尺等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题

1、复习有关平移的知识。

(出示例题图)问:下面的小船图和金鱼图分别是怎样运动的?它们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思考

同桌交流

交流:“小船向右平移9格”你在操作时是怎么想的?(注意对应点之间的数格子。)

小结:我们三年级时学习过平移,知道了可以把一个图形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平移。具体平移的格数要通过数对应点或线之间的格子数。

再说一说金鱼图向右移动了几格?

同桌互相说一说,数一数

小结:判断一个图移动几格,我们要首先确定一个点为0点,然后向相对应的点去数。

二、完成试一试

画出平行四边形向下平移3格后的图形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强调注意点:把一个图形平移,有的同学可能出现平移后,图形变形的现象,为防止这外现象,我们在平移时,要尽可能多确定几个点,用字母做上标识。

三、完成练一练:

1、看图数一数,哪个三角形向右平移10格得到红色三角形?。

在书上画一画,再说一说。

2、看图填空

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数的?

四、完成部分练习P7练习一1-2。

四年级小学数学优秀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景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3、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教学重点:

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出示刘翔跑步图片

师:同学们,图中跑步的是谁呀?你们认识吗?(刘翔)

师:对了,这就是我们中国的飞人刘翔。

师:同学们,刘翔跑得怎么样?(很快)这里的快指的是刘翔的什么快?(速度) (出示成绩表)

师:从成绩单中,他们都跑的这110米是什么意思?(出示:路程)

那么他们的12、91秒,13、18 秒,13、20秒这些是什么?(出示:时间) 同学们,通过这个表格来看,为什么是刘翔赢了呢?(他用的时间最少)师:(出示并观察这两个表格),那么通过刚才的两次比较,你发现速度的快慢与什么有关系?(时间、路程有关系)到底什么是速度?速度与路程和时间又有什么关系?今天这节课就一起来研究(板书:路程时间与速度)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师:刚才呀,咱们在比快慢的时候知道了如果路程相等的时候,谁用的时间少,谁就快。如果路程跟时间都不相同呢?怎么比快慢?下面请看这样一组信息:小卡车2小时行驶了120千米,大客车3小时行驶了210千米,哪辆车跑的比较快?

(1)师:你们能从图中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哪辆车跑的快些?你们能试着解决吗?

(2)你可以通过计算,也可以借着画线段图的方法来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清楚了吗?做完后可以和同桌交流,开始

(3)汇报各自的解决办法。(指名板演)

(4)同学们比的都不错,那么刚才老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同学们都没有用线段图,其实呀,画线段图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的理解数量关系,解决问题,那么怎么画线段图呢?你们想不想学习呀?

师:好,请看。我们先画一段线段,用它表示小卡车行驶的路程,小卡车行驶了多少千米呀?(在黑板上画下表示120千米的线段)

然后我们再画一条线段,用来表示大客车行驶的路程,那么在画的时候要注意左端对齐,那么同学们,跟这条线段相比,应该画多长呀?

强调:应该按照一定的比例适当的长些。

(黑板上画了210千米长的线段)

那么大客车行使了多少千米?(210千米标上)

师:小卡车的120千米是多少时间行驶的?(生反馈:2小时)

师:那么怎么样在线段图上表示它1小时行驶的路程?

师:恩,在一半的位置来画,就是把线段怎么样?

师:平均的分成两半

(教师在黑板上分)那么这里的每一份表示小卡车1时行驶的路程,我们这样来表示。那么怎么样在线段图上表示大客车1时行驶的路程呢?

(在黑板上比划了不同的3段)可以吗?怎么分?一起说。

师:把它平均分成3份,同样,这是每一份表示大客车1时行驶的路程,同样,我们取这一段来表示。

(教师在黑板上分)那么从线段图上来看,哪辆车1时行驶的路程长? 师:大客车行驶的路程长。大客车就跑的快。

2、讲解速度的读法、写法

师:在刚才的比较过程中,我们无论是通过计算,还是通过画线段图,都是比较两辆车多长时间行驶的路程?

师:对了,他们每小时或1时行驶的路程就是他们的速度,那么像这样小卡车1小时行使了60千米,也就是小卡车的速度是60千米/时,

(板书60千米/时)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用来表示速度的单位,谁来说一说这个单位是是由哪些我们学过的单位组成的?

师:对,速度的单位是由路程单位和时间单位组成的,中间用斜线隔开。读作每60千米每时。(指名读)

你知道每小时60千米表示什么吗?

那么你能不能这样来表示出大客车的速度?在练习本上写一写(指名板演)

3、经历公式形成的过程。

师:很好,刚才呀,咱们求出了小卡车和大客车的速度,那么结合这个算式和线段图来看一看,速度和路程还有时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和你的伙伴交流交流。好,开始。

(汇报,结合120÷2=60(千米)来讲解。板书:速度=路程÷时间)让学生读一读。

4、理解单位时间,理解速度的意义。

同学们,那么通过这个关系式来看,如果要想求出速度的话,我们需要知道什么?(路程与时间)知道了相对应的路程和时间,我们就可以求出速度了。好,请同学们在下面小声的读题,然后口答下列各题中物体的速度,开始。师:请写出下面各物体的速度

①一列火车2时行驶180千米,这列火车的速度是__

②自行车3分钟行驶600米,这辆自行车的速度是__

③一名运动员8秒跑了80米,这名运动员的速度是__

师:我们一起来看下这三个速度,它们分别是这些物体在多长时间内行驶的路程?

师:其实他们每时,每分,每秒行驶的路程就是他们的速度,我们把这样的像一时、一分、一秒…这样的时间叫做单位时间。你对速度是怎样理解的?物体在单位时间(一时,一分,一秒…)内所行驶的路程,叫做速度。自己练习说一说。

5、经历公式形成的过程。

现在咱们知道了什么是速度,也知道了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那么同学们,时间该怎么求?路程又该怎么求呢?我们一起结合下面的问题来试一试。(出示题目1)你能从中获得什么数学信息?

那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你能说一说求路程的关系式是怎么样的?

时间=路程÷速度

路程=时间×速度

师:同学们太厉害了,通过这个关系式我们可以看出要想求出速度,就必须知道相对应的路程和? (时间)

师:那么求时间和求路程也是一样的,必须要知道相对应的另两个量,你看,路

程,时间和速度的关系是多么的密切呀。

三、实际运用

1、感受生活中的速度

师:速度不仅在咱们的课堂中有,在咱们的生活中也是无处不在的,咱们一起到生活中感受一下速度,好吗?读一读,感受一下。出示看一看图片让学生看一看读一读。

2、解决问题

小红和小明约好到少年宫玩,如果她俩同时从家里出发,谁会先到达少年宫呢?

(出示只有距离没有其它条件的题目)

师:那么同学们,你说如果看路程的话,能不能确定谁先到少年宫?

师:还需要知道什么?

四年级小学数学优秀教案【篇4】

教材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41——42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初步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

3、通过探究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迁移、转化方法的数学思维。

教具准备:

课件

学具准备:

格子图、色彩笔

一、激活旧知,引入新课。

(一)复习小数的意义

同学们,前些日子,我们已经学习了小数的有关知识。你们还记得吗?(记得)。好,老师就考考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有)

0、3它表示什么?

生:0、3表示十分之三,即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十份,其中的3份就是0、3。

师:如果我在0、3后面加上个“元”字,那么这个大正方形表示什么呢?(表示1元),0、3元又是多少钱呢?(3角)如果加上“米”字,这个大正方形双表示什么呢?

那0、25它表示什么呢?你会用你手中的百格图表示出来吗?请同学们动手试一试。

生: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25份,就是0、25。

师:恭喜你们,挑战成功!但是要摘取数学王国的皇冠,我们还要继续努力学习。在探究新知识前,我要带你们去个地方……

(二)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引出小数乘法的问题。

(课件出示情境:文具店,单价是整元的文具)。

板书:文具店

结合文具店柜台上各种文具的单价,提出数学问题。

1、提问题与列式。

师:熊妈妈是个热心助学人士,她说你们是第一次到她的文具店,决定给你们的优惠,你们发现文具的单价有了什么变化?(生:以前的价钱都是整数,现在的价钱都是小数。)

师:现在买3块橡皮又需要多少钱呢?怎么列式解答呀?

二、探究算法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与前面的乘法算式对比,它们有什么不同?

生:以前是整数乘整数,现在是小数乘整数。

师:对,现在是小数乘整数。那么,怎样求出小数乘整数的结果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小数乘整数,也就是小数乘法(一)。(板书课题)

(一)意义

下面提出以0、3×3这个算式为例来进行研究。

0、3×3它表示的什么意义?

(二)交流算法。

1、引导探究

学生用自己的办法算出0、3×3是多少元?要求每个同学先独立思考,自己算,然后进行小组讨论,交流算法。

2、全班交流、

如:

(1)连加。你是怎么加的?为什么可以这样算?

(2)转化。0、3元看做3角,然后3角×3等于9角,9角等于0、9元。

(3)画格子图。学生先画,然后投影学生作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画。

用一个正方形表示1元。把它平均分成10份,3份就是0、3元,也就是一块橡皮的价钱,买3个就是3个0、3元,从图中可知,合起来就是0、9元。

(三)小结。

师:刚才通过学习交流,同学们找到了连加的、换算单位转化成整数来计算的、借助方格图来进行计算的等方法。不管用什么方法,都算出结果是:买3

块橡皮需要0、9元,也就是3个0、3等于0、9。(师板书完整,补“0、9元”并写答语)

师:下面我们来对上面各种方法作一个分析和比较,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生说想法)

1、利用整数乘法意义(连加)

2、化为整数乘法(转化)

3、画图(数形结合)

三、解决实际问题。

(一)做一做。课本P42“试一试”1、2题。

师:用你喜欢的方法来完成课本P42“试一试”1、2题。独立完成汇报结果,交流算法)

(二)计算4×0、3。小组活动,交流算法。

(三)补充练习。

1、寻找小数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一棵竹子一时约生长0、03米,三时约长了多少米?

师:请每个同学独立思考和解答。在此基础上,全班交流、(生列式:0、03×3=0、09(米))你是怎么算的?

如果学生说涂格子,就问:假如用一个正方形表示1米的话,0、03米该怎么表示?0、03×3又表示什么?

师:你能用涂色的方法表示出来吗?(生动手涂色)投影学生作品并点评。

(四)深化性练习(每个学生独立完成)

2、(课本42页的涂一涂、填一填)

3、“知识拓展”(机动性练习)

小新爸爸去菜市场买菜,他买了三条鱼,每条鱼是3、5元,那么他花了多少钱?

四、总结反思,畅谈全课收获。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交流,你有什么收获?

四年级小学数学优秀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社会调查。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2、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经济意识,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

3、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经济意识,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设计方案卡、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前播放歌曲《郊游》,会唱的同学一起唱。

2、同学们,现在已经是秋天了,在这么好的天气里,你最想干些什么呢?(学生回答)

3、那我们一起去秋游好吗?

二、新授

1、在秋游前我们都要了解哪些相关的信息呢?学生自由谈谈。(板书:人数、包车、门票、游玩项目及价格)

2、向阳小学四年级的同学马上要到水上乐园去秋游了,他们在秋游前收集了一些相关的信息,让我们来看看都有哪些信息。(电脑出示,打字声引入,加深学生头脑中的信息)

3、我们看到了这些信息,从刚才我们讨论出的四个方面来分析。

4、首先我们来看人数,哪句话告诉了我们有关人数的信息。多少人?(板书:150人)

5、接下来看包车,哪句话有关包车信息?一共要包几辆车呢?(3辆)你怎么看出的?(15052 大约3辆)一共需要多少钱?哪句话告诉我们的?你怎么算出来的

呢?(3300=900(元))每人要花费多少钱呢?(900150=6(元))900是什么?(共花费

多少钱?)150是什么呢?(实际去的人数)用共花费的钱去除以实际去的人数得出

每人需要花费多少钱。

6、门票呢?哪几句相关信息?你们选哪种?(团体)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满足30人以上,便宜等)每人多少钱?(2元)

7、最后是游玩项目及定价,我们来看一看。划船,每小时8元,4人一船。每人要多少钱?(2元)那如果你一个人去呢?一个人去乘一船,多少钱?(8元)你觉得怎样乘坐比较合算?乘快艇呢?你们怎么理解的?

8、看完这些相关的信息,我们来替向阳小学的同学来算一算。每人乘车和买门票一共要交多少元钱?(2+6=8(元))

9、用20元最多可以玩几个项目,是哪几个?同桌讨论,回答问题。最多可以玩6个项目,正好20元。最少可以玩几个项目,是哪几个?同桌讨论,自由讨论。

10、如果你是向阳小学的同学,你准备向家长要多少钱?这些钱可以怎样安排?(小组讨论,学生自由发言)

11、刚才我们替阳小学的同学做了秋游前的计划,现在我们再来看看他们都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了解相关的信息的?(电脑闪烁:人数、包车、门票、游玩项目及价格)

三、活动设计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出去秋游要做一系列的准备工作。我们学校四年级的同学马上也要去苏州乐园去秋游了。我们也要在秋游前了解相关的信息。

2、我们在课前分小组了解了些信息,现在我们来汇总一下。

3、首先人数,多少人?(学生汇报,学生边说,边输入到电脑中,约350人)四年级师生共350人。

4、包车呢?学生了解,有大客车和中巴车两种。大客车最多可乘坐52人,每辆每天500元左右;中巴车最多可乘坐25人,每辆每天300元左右。你们选哪种?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那么我们选择大客车。一共要包几辆车呢?(7辆)你怎么看出的?(35052 大约7辆)一共需要多少钱?你怎么算出来的

呢?(7500=3500(元))每人要花费多少钱呢?(3500350=10(元))

5、门票呢?(儿童(1.2米以上):30元成人:60元团体(20人以上):35元)哪组去了解的?有三种,你们选哪一种?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6、游玩项目呢?学生说一说都去了解了哪些游玩项目及价格。选择一些同学们喜欢玩的并适合同学们玩的,打在电脑上。

7、同学们真有办法,收集了这么多的资料,一切准备就绪了,下面就是你们制作设计方案表的时候了,这要小组合作完成,看看哪一组的设计方案最好。好,小组合作开始。

8、下面就该是欣赏你们精彩方案的时候了,哪一组想先上来。请2到3

组上来自己分析小组制作的方案表。有值得表扬的就发苏州乐园的免费游玩项目的门票。

9、还有哪一组想上来的,我们下课之后再来研讨。

四、小结

通过今天的活动,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呢?

开展秋游活动必须定好地点、人数、核算好费用,在这次秋游之前制定的计划,我们可以看到在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只要你认真仔细观察,你就能发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在这里,老师就祝同学们秋游愉快。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四年级小学数学优秀教案五篇

四年级小学数学优秀教案五篇 四年级小学数学优秀教案【篇1】 教学内容: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带小括号四则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带小括号、 2、复习运用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和一些简算方法进行简便运算。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过程: 一、口算 2500?5000?250100?2558?29250?19?1533?3+16?7+5 1、答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47?28?735?49+747?28?(735?49+7)47?(28?735?49)+7 同桌互说再集体反馈 二、组织练习改错先说说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该如何订正? 235+5?(200?100?25)5?(12?12?12+12) =240?(100?25)=5?(0+12) =240?4=5?12

=960=60 说说运算顺序 4300?(224?7?8)(41?16)?(89?64) (375+31?16)?(89?64) 1、小结:四则运算顺序 2、师:下面四张扑克牌上的点数,经过怎样的运算,才能得到24呢?你能想出几种方法? 6点、4点、2点、3点(小组活动讨论) 三、复习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 1、引导学生用文字总结并用字母归纳 (教师板书:用字母表示各个运算定律) 2、课堂练习 1、计算并运用运算定律验算 578+3864=178X26= 2、简算(并用字母表示所用的运算定律) 25X12514—389—111 87X20__25X88 66X9928X3+28X5+2X28 25X47X4098X27

小学四年级数学学生教案七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学生教案七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学生教案(精选篇1)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平行线。 2、会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 [教学重、难点]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小棒、三角尺、直尺 [教学过程] 一、平移 平移铅笔:让学生动手用铅笔在方格纸上移一移,并说一说移的前后铅笔的位置关系。说明铅笔平移前后的线条是互相平行的。 二、平行 1、移一移: 第1题:这幅图中有许多组平行线,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时,先让学生用小棒移一移,然后说一说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 第2题:本题平移后线段之间的平行关系是比较复杂的,特别是寻找一些斜线之间的平行关系学生可能更困难一些。可先安排一些简单图形如:菱形、直角三角形等,让学生说说这些图形在平移前后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 2、折一折 通过折一折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平行线的特征。活动中让学生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折,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就互相平行的折痕进行讨论;然后可以鼓励学生讨论如何说明两条折痕是互相平行的。 3、说一说 在生活中,每天都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平行线。根据书中给出的图片,想一想日常生活中还看到了哪些平行线,与同学交流。

三、画平行线 教学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的方法。 四、实践活动 从长方体和正方体中找平行线。 小学四年级数学学生教案(精选篇2) 教学内容: 亿以上数的改写(教科书第20页例3,21页例4)。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掌握将整亿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改写。 2、理解、掌握将非整亿数用“四舍五入”法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并能正确地改写。 3、进一步理解“改写”和“略写”的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通过交流优化写法,正确改写。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地探索并理解数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教学重点: 整亿数的改写,非整亿数的略写。 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四舍五入”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范文(通用17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认识直角、平角、钝角、锐角和周角. 2.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各种角的概念. 教学难点:正确地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演示课件角的度量导入 提问:这些角你能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给他们排一下队吗? 教师指出左端两个大小比较接近的角 提问:你知道他们相差多少吗? 2.教师谈话:如果我们能够度量出每个角的大小,以上问题就可以解决了.你们想不想知道他们究竟相差多少呢?(揭示课题角的度量和角的分类) 二、探索新知 (一)角的度量 1.出示图片认识量角器 讲解:量角的大小,要用量角器,因为它的形状是一个半圆,所以又叫关圆仪.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结合图片,认识半圆仪中心,0刻度线和内外圆刻度. 2.(1)播放视频1角的概念

(2)出示几个不同的角,并估算角的度数. (教师:要想知道所估算的是否准确,还要通过测量.) 3.量角的方法 (1)自学教材第123页第一、二自然段. (2)由学生汇报度量角的方法.结合黑板上的角,边度量边介绍. (3)播放视频量角方法 (4)尝试测量角的度数(尽量使角的开口方向不同)巡视中注意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5)教师举出几种学生常见的错误: 错误类型一:学生量角时,量角器中心点和角的顶点没重合. 错误类型二:量角器0刻度线与边没对齐. 错误类型三:看错了刻度,应看里圈,却看外圈刻度了,或者应看外圈却看里圈刻度了. (6)讨论:怎样避免前面的错误,正确迅速地量出角的度数呢? (0在哪个圈上,就在哪个圈上找角的另一边所对的刻度) (7)播放视频角的大小比较 (播放前先请同学用估算的方法判断,播放后教师进行总结) (二)角的分类 1.自学教材第124页《角的分类》.(可按书中内容边学习边操作) 2.小组讨论: (1)角可以分哪几类?每类角的特征是什么? (2)直角、平角、周角之间有什么关系? (3)平角和直线一样吗? 3.利用活动角,按老师要求摆角.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范文5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范文5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范文)篇1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二年级下册学生已经认识和掌握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教学的,对亿以内数的认识既是万以内数认识的巩固和扩展,也是后面学习含亿级数的基础。教材首先呈现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六个省市自治区的人口数大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大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北京市人口为例,引导学生结合计数器拨珠数数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以及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接着教材给出亿以内数级和数位顺序表,让学生利用数位顺序表说出每个数位上的数表示多少,理解“位值”的`概念。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一边拨数一边数数,体会“满十进一”,培养学生数感,第2题利用两个直观形象的素材,使学生通过想象感受1亿有多大。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学生平时通过观察和发现,已经接触过生活中大数乐,具备利用已有学习经验学习新知的能力,能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沟通万以内数和亿以内数之间的联系。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大数,进一步认识“万、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计数单位,认识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表,认识数位、数级,理解“位值”的概念,感受我国“四位一级”的计数习惯。。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和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计数单位、数位、数级以及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难点】:利用数位顺序表,理解“位值”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出示计数器) 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老朋友。认识它吗?(计数器) 1、复习计数单位: 提问:计数器上的个、十、百、千、万是我们以前学习过的?对,计数单位! 2、复习“满十进一”: 提问:在计数器的某一位上最多能拨几颗珠子?强调:满十进一。 3、复习万以内数的读法及组成: 提问:在屏幕的计数器拨出3003,怎么拨? 回顾拨法:从高位起,哪一位上有几就拨几。 追问:2个“3”表示的意思相同吗?指出:3在不同的数位表示的大小也不同。 二、沟通联系,建构知识 谈话:同学们,生活中还有许多数,2000年我国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次普查中这六个省市、自治区的人口数据。 出示例题图,提问:看到这些数你有什么感觉?

四年级数学教案15篇

四年级数学教案15篇 四年级数学教案1 教学内容:混合练习--教材第57页练习十二9-13题。 教学目的:通过混合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口算 做第9题。 这是接近整百数的口算,口算时着重让学生思考多加了的要减去,多减了的要加上。 二、求未知数 1.做第10题。 学生做完后,要让他们说一说各根据加、减法中哪个关系式来计算的,以加深学生对这些关系的理解。 2.做第11题。 这道题既可以直接根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解答,也可以把要求的数用未知数表示,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来解答。 三、简便算法 做第12题。 在计算前,注意提醒学生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四、解答应用题 做第13题 指名读题,并说出题目说的是一件什么事,告诉了哪几个条件,问题是什么。要求学生用两种方法解答。订正时,提问: 这两种方法的结果怎样?[相等。] 哪种方法简便?[用265-(35+100+85)比较简便。] 在计算(35+100+85)时应用了什么知识?[应用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这道题与例1有什么区别?[例1是从一个数中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从这个

数中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这道题是从一个数中连续减去三个数等于从这个数中减去这三个减数的和。] 四年级数学教案2 教材分析: 乘法分配率是进行简便计算的一个难点,由于学生没有足够相关的生活经验和类似的认识,因此比较难于把握。故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探索问题,通过学生互动,发现规律,提出设想,验证结论,最后灵活运用结论解决问题。 学情分析: 由于平时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比较高,一部分学生还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借以带动全班的学习,所以我决定创设情景,调动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操作、交流突破难点。 学习目标: 1.动手“做”数学; 2.充分发挥“兵”帮“兵”的作用; 3.组织学生解决问题。 设计理念: 根据课程改革的目标,实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学观,切实改进课堂教学,改变传统牵着学生走的教学行为。 学生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的,因此要组织好学生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探索,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教师能根据学生的情况善导,体现学生会学,并使学生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强化学习兴趣,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 教学媒体设计: 1.自制多媒体课件,主要是与课题相关的练习(以“小灵通”、摘取“智慧果”的形式激发兴趣,并配备音乐调节情绪,同时利用Powerpoint制作板书设计加大课堂密度)。 2. 实物投影仪;学生准备2厘米和3厘米的小棒各2捆。 教学过程,设计及分析: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精选15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精选15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精选15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1 教学内容: 课本22页例3和做一做及练习四1、2题。 教学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学会以不同的地点为观测点判断方向。 2、在学生学会确定任意方向的根底上,使学生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3、通过学习,进一步进步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教学用具: 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师:老师站在大家的正东方向上,那么你们站在老师的什么方向上呢?〔西方〕对,我们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

2、分别指两名学生,让大家根据方向说一说他们的位置关系。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先弄清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再根据两名学生的位置分别说一说谁站在谁的方向上,使学生初步理解位置的相对关系。〕 3、师:今天我们就来继续研究两个物体位置的相对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对上两节课学习内容有一个大体的回忆,为本节课新知识的学习做准备。〕 二、探究交流解决问题 1、出示教材第22页例3主题图。 〔1〕让生观察地图 师:北京和上海两地相距大约 1000千米,说一说,上海在北京的什么方向上? ①组织学生用直尺,量角器测量出上海在北京的什么方向上。 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②讨论: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30℃方向上,那么北京在上海的什么位置呢? 组织学生观察上图,在小组中讨论,然后交流说一说。 出示提示 1.确定以谁为观测点,并建立方向标。

2.用语言描绘北京和上海的详细位置。 讨论后每组选出一名同学在班内汇报。 生汇报。 可能会说出:北京在上海的西偏北60℃方向上或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30℃的方向上。 师对照图示指一指,肯定两种说法都是正确的。 师小结:以北京为观测点,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30度的方向上。以上海为观测点,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30度的方向上。 观测点不同,物体的相对位置就会发生变化。这就是今天这节课学习的内容。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2 教学目的: 1.理解数的产生。 2.初步认识自然数。 3.认识亿级的数和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掌握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亿级的数和计数单位。 难点:掌握千亿以内数位顺序和十进制计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设计(7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设计(7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设计(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利用表面积等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策略。能力目标: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解决包装的问题,体验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重点、难点: 利用表面积等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策略。 教学策略: 让学生自己想法设计包装的方法,并亲自实践,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交流,反思 那种包装方案最节约。 教学准备: 相同的课本、包装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提问:现在,老师要把26本数学课本用包装纸包起来,怎样保才能节约包装纸? 学生讨论交流方法,说一说怎样包装好。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二、学习新知识 1、出示教材中的插图和问题:将两盒糖果包成一包,怎样包才能节约纸? 2、学生探索两盒糖叠放得方法,并根据叠放的方法列式计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 3、引导学生比较得出方案。并反思为什么方案(1)最节约。 4、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1)同样的方法解决“试一试”中的问题。 (2)教师根据学生的探索情况进行评价总结。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设计(篇2) 教学内容: 神奇的计算工具 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

2、从身边算起,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3. 适当进行环保教育 教学重点: 认识并熟练使用计算器。 教学难点: 熟练运用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 同学们,你们知道远古时代,都有哪些计数或计算的工具么?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我们可以用哪些计算工具来进行计算? 2、问: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见过计算器? 3、小结:可见,在日常生活中计算器已经被广泛的使用了,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计算器这个神奇的计算工具,并利用它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板题:神奇的计算工具。 二、展开。 1、认识计算器 同学们每人都带来了计算器,各种品牌的计算器,大小、功能都不太一样,我们来 看一看,这个计算器的功能比较复杂,而这一个比较简单。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数字区、加减乘除符号区和开关键、归零键这些基本的按键,其它按键以后再学习。今天我就 想请你以推销员的身份来介绍你的计算器。试想,如果你是这个品牌计算器的推销员,你应如何介绍这个计算器的基本按键和使用方法,使用方法可以举一个例子计算演示。比一比谁是秀的推销员,优秀推销员的标准为 (1)声音洪亮,语言能够表述清楚 (2)能够有条理的进行介绍,两人一小组试推销,互相取长补短。 2、比赛 作为一个优秀的销售人员不但要有非常棒的口才,还要有良好的计算功底,接下来 我们将进行一场计算比赛,请听清要求,女生先用口算进行计算,男生用计算器进行 计算,请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老师指定的题目,并把答案记录在口算卡上,算完后马 上起立,比一比口算速度快,还是计算器的速度快? 出示

小学四年级教案数学(通用7篇)

小学四年级教案数学(通用7篇) 小学四年级教案数学篇1 将图形分两次沿不同的方向进行平移。 小学四年级教案数学篇2 观察、课件演示、讲授等方法 教学目标: 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 一、创设情境 1、多媒体展示:李叔叔三天骑车的路程统计。 (1)找出信息解决问题。问:你能解决李叔叔提出的问题吗?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多媒体展示线段图:根据学生列出的不同算式,表示三天路程的线段先后出现。 问:通过线段图的演示,你们发现什么?(不论哪两天的路程先相加,总长度不变。)

我们来研究把三天所行路程依次连加的算式,可以怎样计算: 比较88+104+9688+104+96 =192+96=88+200 =288=288 为什么要先算104+96呢?(后两个加数先相加,正好能凑成整百数。)出示(88+104)+96○88+(104+96),怎么填? (2)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问:观察、比较这些算式,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秘密?(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3)揭示规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 (4)用符号表示。(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核对。) (▲+)+●=____+(____+____) (a+b)+c=____+(____+____) (5)问:①用语言表达与用字母表示,哪一种更一目了然? ②这里的a、b、c可以表示哪些数? 二、练习练习 1、完成P18做一做2。 2、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里填上适当的数。

287+129+118=287+(+118)(32+47)+65=32+(+) 3、教材练习五 三、小结 1.今天我们发现了哪些数学规律? 2.这些运算定律是怎样发现、归纳的? 板书设计加法结合律 88+104+9688+104+96 =192+96=88+(104+96) =288=88+200 =288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学难点: 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15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15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2、技能目标:能运用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合作学习的品质,让学生感受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数学知识。 教学过程: 一、引入的开放〔创设情景〕 1、游戏入手,请学生说出几个任意多位数,老师不用计算就能很快地说出它是否能被3整除。 2、师生共同验证老师的判断,认为无误后,学生尝试。 3、思考:老师是用什么方法这么快就断定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的? 设计意图:采用游戏的形式,引入猜数活动,创设教学情景。使学生带着欢快、带着激情,在和谐、宽松、活泼的开放气氛中,立刻引起好奇性,他们会主动地向老师提出问题:您是用什么方法这么快就能断定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的?以致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情感,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对知识的探索之中。 二、展开的开放 1、探求知识 ①请学生说出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然后让学生大胆猜测:你认为

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与个位上的数字有关吗? 〔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观点〕 ②让学生说出一些能被3整除的两位数:〔按照学生的口答板书〕 12、15、18、21、24、27、30、33、36、39、42 议:这些数的个位上数字有特征吗? 〔个位上的数字是0、1、2、3每个数字都有〕 思考: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从一个数的个位上的数字来考虑,有可能吗? ③任意写出一个能被3整除的数,如:162 让学生变换数字的位置,问:你发现了什么? 再把黑板上所列的两位数也调换一下数字,想一想,能不能被3整除? 〔被3整除的数,交换数字的排列顺序,仍然能被3整除。〕 2、形成共识 ①引导:能被3整除的数,与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差、积、商有否关系? ②分组交流,发表观点: 〔初步认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与一个数的各位上数字的和有关〕 ③用上面的方法判断下面的数能不能被3整除。 54 372 454 837 〔判断后,通过演算验证〕 ④学生看书释疑 议:书上用什么方法推导的?怎样记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5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最新5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篇一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二)过程与方法 在操作中使学生体会小数产生的必要性。通过观察、比较,以及自主探究建立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和迁移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它们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它们间的进率。 三、教学准备 米尺、彩带、磁条。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还会用工

具测量物体的长度,估一估,课桌面的长度是多少? 2.你们估计得对不对呢?让我们一起用直尺来验证一下。 3.谁愿意把你测量的结果告诉大家? 学生汇报预设: 学生1:我测量课桌面的长度是120厘米。 学生2:我测量课桌面的长度是1米2分米。 教师:课桌的长度如果以米为单位就是1.2米。 (1)在生活中,人们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表示。 (2)认识小数吗?在哪儿见过小数?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小数的意义。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实际测量和记录的过程中发现有时得不到整数结果,从而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感受小数产生的必要性。 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篇二 一、说教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一些立体图形、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让学生经历具体的图形分类活动,对已学过的一些图形进行归类和梳理,了解图形的类别特征以及图形之间的联系。通过拉一拉,亲身体验、发现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感受三角形稳定性和平行四边形不稳定性在实践中的应用。教材安排了三次对图形的分类活动。第一次是对

小学数学四年级数学教案5篇

小学数学四年级数学教案5篇 写教案的过程也是思维连贯发散的过程,教案的写作也是为了不断提升我们的教学质量,下面是作者为您分享的小学数学四年级数学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学数学四年级数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学生进一步进解除法意义,熟练计算除法算式。 2、进一步正确读、写万以内数。 3、熟练计算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及估算。 4、能用所学生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除法意义与计算: 1、出示书上主题图:你看到了什么? 2、怎样计算? 3、为什么用除法?说说什么情境下要用除法计算? 4、学生列式计算。 5、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6、师出示一些除法口算,学生开火车进行口算。 二、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 1、师出示3569、5643、7800、9860、6089、7008、让学生读数。 2、说说万以内数的怎样的? 3、师出示:四千三百六十九、三千零三、五千七百等数,让学生说一说万以内数的写法是怎样的? 4、师出示书上第120第5题,说说哪一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 5、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 三、复习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1、学生独立完成书上第6、7题。 2、交流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四、复习估算:

1、学生独立完成书第三者121页第8题,要求用估臬的方法完成。 2、小结:只要作出正确的判断,估算的方法可以不同。 五、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四年级数学教案篇2 教学课题: 统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第二册第七章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进一步学习象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2.能结合具体情境用调查、计数等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并完成统计图表。 3.在统计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使学生能从统计图表中反映出的数据关系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给以解决,提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4. 直观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与同伴交流思想。 5.培养学生有序观察、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知识应用的意识,体验与同伴合作的欢乐,具有初步的统计意识。 教学重点: 1.通过实例感受统计的必要性。 2.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关系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题。 教学准备: 课件、题卡、小桶、小红旗、旗座、玻璃珠 教学过程: (课前交待插红旗的个人成功体验与小组团结协作!) 一、大象生日事例,巩固统计认识 1、创设故事情境,激趣入课 你们知道自己的生日是那天吗?生答 今天也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动物园里正准备给一位小朋友过生日。他是谁啊?(直接入课)

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5篇

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5篇 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1 活动目标: 1、能发现、再现物体的序列,体验不同的排序方法,在操作活动中有规律地设计图案,提高动手能力。 2、培养幼儿思维的多样性,初步感知数学中的规律美。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彩色珠子、彩皮、腰带、彩带等。 3、玩具小熊一个,篮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感知规律 1、观看课件,引导幼儿发现并讲出其中的规律出示玩具小熊,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谁呀(小熊) 师:小熊他今天可开心了,因为他搬新家了,让我们一起看看他家的新房子吧!(观看课件画面)小熊的新家漂亮吗(漂亮) 师:今天小熊还请了三位好朋友到家里做客呢,看看他们是谁呀(小兔,小猫,小狗) 师:三位好朋友接到小熊的邀请可高兴了,他们要出发啦! 师:(观看课件画面)哦,这三位好朋友每人都走了一条小路,哇小路上还有好看的小石头呢!让我们一起看看他们走的小路上的小石头是怎样的。 师:先来看小兔,他走的小路上的石头是怎样的呢(一块红色一块绿色一块红色一块绿色……) 师:小兔走的小路是一格一排列的石头小路。小猫走的小路呢(一块绿色两块蓝色一块绿色两块蓝色……) 师:小猫走的路是一格二排列的石头小路。小狗呢(一块红色一块蓝色一块黑色一块红色一块蓝色一块黑色……)

师:小狗走的小路是一、一、一排列的石头小路。 师:小朋友,你们觉得这三条小路看上去漂亮吗(漂亮)为什么(引导幼儿说出小石头的排列有规律) 2、观看课件,引导幼儿按规律排列 (1)引导幼儿发现并尝试接着规律排列师:到了小熊家,小熊请三位好朋友吃点心啦!咦怎么是个空盘子呀原来这是个神奇的盘子哦,盘子上有一些花纹,只要将盘子上的花纹按一定的规律说下去,好吃的点心就会出现了。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呀(想)师:看看小兔拿到的盘子是什么花纹(一块红色一块黄色一块红色一块黄色)接下来应该怎么排呢(与老师一起讲述)(一块红色一块黄色一块红色一块黄色……)看看对不对哇,是什么好吃的点心呀(萝卜)师:小猫的盘子呢(一朵大花二朵小花一朵大花二朵小花)接下来应该怎样呢(请幼儿讲述)(一朵大花二朵小花一朵大花二朵小花……)是什么点心呀(小鱼)幼儿与老师一起吃美味的小鱼。 师:我们也来帮帮小狗吧!谁愿意来说一说(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接下来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骨头出现) (2)拓展幼儿思维师:小朋友,除了这些排列,你们还有没有不一样的排列(两个高人两个矮人……三个大碗两个小碗……) 二、应用创作师 吃完了点心,小熊要请大家唱歌跳舞啦,你们看,小熊打扮的漂亮吗(漂亮)那让我们也把自己打扮一下和小熊一起跳舞吧! 1.简单介绍各小组的活动内容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各种材料:花环和大小彩色花;彩色珠子和线;腰带和彩色丝带。选择你自己喜欢的材料开动吧! 2.幼儿自选小组活动(1)装饰花环(2)串项链(3)装饰彩带裙 三、评价活动师 谁来介绍一下你的作品呢 互相观赏,评价个别作品,表扬有创意的幼儿。 四、结束活动

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7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7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篇1 教材分析: 学生在四年级之前已经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图形,这些知识在学生头脑里是零散的。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这些学过的图形进行整理归纳,把这些图形练习在一起,建构初步的图形知识体系,培养学生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的能力。同时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发现三角形的稳定性与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并利用生活实例,让学生认识到三角形稳定性和四边形不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具体的分类活动,整理图形,认识不同类别图形的特征。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到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稳定性,认识这些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目标:在图形的认识的活动中,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探索的过程,提高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技能目标:能根据图形的特征,将图形按一定的标准分类。 教学重点: 能够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图形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体会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和三角形的稳定性。 教学准备:

由硬纸片做成的各种平面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展示课件,提问:我们以前已经学过哪些图形?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画出或找出相应的图形模型。 想一想:你能不能根据各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呢?教师板书课题:图形分类 (一)分一分:让学生独立尝试分类,采用标号的方式进行。(也可以画出图形来分类)。并与同桌交流分类的方法。 汇报与交流:分小组汇报分几类及分的理由。 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1)立体图形; (2)平面图形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线段围成的)。 师:刚才我们分出的平面图形还能再分类吗?试一试。 1、平面图形(根据是否线段围成)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五边形…) 圆形 2、平面图形(根据角的数量或根据边的数量)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 3、平面图形(根据是否有直角组成)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小学四年级优秀数学教案(优秀10篇)

小学四年级优秀数学教案(优秀10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这次为您整理了小学四年级优秀数学教案(优秀10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篇一一、童话激趣,引出课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小数的知识。小数中最重要的一个符号是什么?(板书:小数点)今天,我把这位客人请进了课堂,看看它会给我们带来什么? (动画)在轻快的音乐中,草原上跳出三个数字并排列成:256。这时小数点跳出来了,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小数点。”接着小数点跳到5和6的中间(25.6),再跳到2和5的中间(2.56),小数点说:“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小数点搬家。” 师:(板书课题:小数点搬家)哦,原来小数点要搬家了。看了课题你有什么想法吗? 生:小数点为什么要搬家?它怎么搬家的?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一)观看动画: 1、(动画)山羊开了一家快餐店,顾客真不少。小数点说我去玩一玩。顾客都跑光了,山羊急忙打电话:小数点快快回家。小数点接到电话急忙回家。它随便找个位置就跳了上去。(¥4.00)过了一会儿,小数点觉得很奇怪“没有顾客?为什么会这样呢?”小数点想了想,说:“我要搬搬家!”于是小数点搬到了4的前面(¥0.40)这时就有一些动物来快餐店了。小数点很开心,想着“太棒了,那我再搬一次吧!”小数点又往左再搬到了一次家(¥0.04)。山羊的快餐店生意好极了。小数点开心极了,想着“我真是个天才!” (二)分析探讨,找出规律 师:小数点向哪边搬家的?山羊快餐店从一个客人都没有,到现在生意比以前更兴隆。这是为什么呢? (生说) 师:那现在我们一起来研究小数点回来后,快餐价格的具体变化。 这些变化是不是有一定的规律呢?请同学们在组内讨论: 1、小数点是怎样移动的? 2、小数点移动后这个数发生了什么变化? 3、小组汇报。 汇报交流,在得出大致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老师小结归纳:小数点向左移动XX位,这个数将缩小到原来的XX倍; 小数点向左移动XX位,这个数将缩小到原来的XX倍; 小数点向左移动XX位,这个数将缩小到原来的XX倍; 来了这么多客人,山羊真开心呀,可月底一算,亏本了。热心的小数点知道自己闯祸了,赶紧往右搬,这时,快餐价格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让学生先思考,然后在小组中交流,最后填书本上40页的试一试)。 试一试 小数点向右移动XX位,这个数将扩大到原来的XX倍; 小数点向右移动XX位,这个数将扩大到原来的XX倍; 小数点向右移动XX位,这个数将扩大到原来的XX倍; …… 师:谁来说说小数点向右搬家的变化?为什么后面写着省略号?你能再填一句吗? 小结:现在我们知道了小数点右移,原来的数就会扩大(板书:右移扩大),小数点左移,原来的数就会缩小(板书:(左移缩小)。

小学四年级优秀数学教案5篇

小学四年级优秀数学教案5篇 小学四年级优秀数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和十亿等计数单位及相应的数位。 2、初步会读一般的多位数,并说出数的组成。(中间不含0的多位数) 3、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读出大数,说出数的组成 能将大数正确的分级 教学工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情景引入 1、你知道吗上海的一些区县的人口数(2023年) 南汇 699119 闸北区 707869 浦东新区 1766946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大数。 二、新课探究: 探究一:认识十进制计数法。 1、2023年我国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有谁知道,我国目前的总人口呢 请你读一读:1295330000 1) 我们曾经认识了哪些数位它们相对应计数单位是什么 生:我们认识了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它们相对应的计数单位是个、十、百、千、万、…… 小结:正如我们所说的个、十、百、千、万、还有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都是计数单位。

2)一万一万的数,10个一万是多少计数单位又是什么呢 生:10个一万是十万,计数单位是十万。 3)10个十万呢10个一百万呢…… 生1:10个十万是百万,计数单位是百万。 生2: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计数单位是千万。 生3:10个一千万是亿,计数单位是亿。 4)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几 生: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师:因为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所以叫十进制计数法。 探究二:介绍四位分级法。 1)为了读数方便,按照我国习惯,把数位进行了分级。 很久以前,我国的劳动人民就创造出了用四位一级的方法计数,即从右起每四位为一级。个、十、百、千是个级,个级表示多少“一”;万、十万、百万、千万是万级,万级表示多少个“万”;亿、十亿、百亿、千亿是亿级,亿级表示多少个“亿”。 2)我们来看上海的人口:16737700,这个数分为几级呢万级上表示多少个级呢 16737700是由( )个万和( )个一组成的。 生:16737700,这个数分为二级 万级上表示1673个万,个级上表示7700个一。 三、课内练习: 练习一填空 (1)10个一万是( ),10个一百万是( )。 (2)10个一亿是( ),10个十亿是( )。 (3)一百万里有10个( ),有100个( )。 练习二 (1)2100350里有( )个一。 (2)1023003405里有( )个亿( )个万和( )个一。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教学5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教学5篇 学问与技能: 1、学生通过观看,能够发觉并总结商的变化规律。 2、会敏捷运用商的变化规律。 3、培育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结论的力量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受引导学生思索发觉商的变化规律的过程,敏捷运用商的变化规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育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力量及擅长观看、勤于思索、勇于探究的良好习惯。 重点引导学生自己发觉并总结商的变化规律。 难点引导学生自己发觉并总结商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安排老猴子分桃子的故事 1、8个桃子分2天吃完,16个桃子分4天吃完,32个桃子分8天吃完,64个桃子分16天吃完。(将数字板书在黑板上) 2、提问:老猴子运用了什么学问训练了小猴子?今日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 二、探究新知

1、提问:观看数字,你发觉了什么?你怎么知道的? 学生说方法,教师板书。 8÷2=4 16÷4=4 32÷8=4 64÷16=4 2、我们分别用第2、 3、4式与第1个算式进展比拟,你发觉了什么? 被除数、除数分别都乘以一个一样的数。(扩大) 3、教师带着学生分别比拟。 4、提问:谁能给我们总结一下,你发觉了什么? 5、学生争论,并发觉: 在除法里,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一样的倍数,商不变。(教师板书) 6、提问:为什么说是“同时”,“一样”?可以举例子来证明 7、我们分别用第1、2、3式与第4个算式进展比拟,你又发觉了什么? 被除数、除数分别都除以一个一样的数。(缩小) 8、通过观看,谁能再给我们总结一下,你发觉了什么? 在除法里,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一样的倍数,商不变。 板书课题:商的变化规律 三、总结:

小学数学四年级优秀教案(8篇)

小学数学四年级优秀教案(8篇) 小学数学四年级优秀教案(8篇) 优秀的教学总结是很重要的。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如何展现那些辉煌的科技成就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数学四年级优秀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四年级优秀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及以上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3.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教学重点:在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教学难点:在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教学关键: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数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教学过程: 第一关:明辨概念。(以抢答形式出现,师给予点评) 一、填空。

⑴10个一千是(一万),(10)个百万是一千万。 ⑵从个位起,第五位是(万位),计数单位是(万),第九位是(亿位),计数单位是(亿),第十二位是(千亿位),计数单位是(千亿)。 ⑶1702030009是(10)位数,它的位是(十亿位)。 ⑷十万十万地数,数100次是(一千万)。 ⑸一个数是由7个十万、6个万和3个十组成的,这个数写做(76?0030)。 ⑹一个数千万位上是8,万位上是5,其它各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8005?0000)。 ⑺1个百万是(10)个十万,1个千万是(10)个百万,(100)个百万是一亿。 ⑻在4和6之间填上(5)个0,这个数就万为四百万零六。 ⑼30300030位上的3表示(3个千万),中间的3表示(3个十万),最后的3表示(3个十)。 ⑽一个六位数,最低位上是1,任意两个相邻数位上数字的和都是6,这个数写作(515151)。 ⑾591000是由(59)个(万)和(1000)个(一)组成。 二、判断对错 ⑴读数和写数都要从位读起或写起。 ⑵4321>4320万 ⑶9□000≈9万,□里最小填0。 ⑷四万零五百写作:40000500 ⑸404040读作四十万四千四十。 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里。 ⑴13500000元=()。 A、135元 B、1350元 C、1350万 D、1350万元 ⑵读5000505这个数时,要读()个零。 A、1 B、2 C、3 D、4 ⑶一个数位是()位,这个数是八位数。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优秀10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优秀10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篇1 了解中括号产生的必要,掌握含有中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能准确规范计算有关算式题,感受数学符号的奇妙。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篇2 教学内容: 教材第21页例1、22页做一做及练习五1-3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书、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币、一张银行借记卡、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 2、估计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量验证。 3、组织交流测量结果,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 4、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建立“1毫米”的表象。 ①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设疑: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学生思考、交流) 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1毫米”有多长,请学生在尺上相互指指,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再请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向全班汇报、交流。 揭示: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们把尺子用放大镜放大,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边介绍边用课件演示)然后,请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长。 ③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1厘米=10毫米

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15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15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1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乘法,了解了小数的意义,知道了小数点移动所引起的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是本单元的关键,所以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注重以下两点: 1.在不断的设疑中,启发学生思考问题、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问题是数学学习的主动力。通过计算大小不同的物体的面积,在已有的整数乘法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0.3某0.2的积是多少,使学生在比较中发现积的变化规律。接着通过计算小数乘法,再次设疑:同样是小数乘法,为什么有的积是一位小数,有的积是两位小数或三位小数?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进而设疑: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呢?学生通过探索,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乘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2.习题的设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习题以闯关形式出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习题的设计是对本节课知识点的巩固和深化,为不同层次的学生量身打造,使全体学生的智力都能得到发展,充分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课程理念。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同学们,市政府修建了一个街心广场,街心广场的中间是花坛,花坛的周围铺满了地砖,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课件出示街心广场情境图)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街心广场情境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对美的追求与向往。 ⊙引导探索,初步感知

(一)探索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图形,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都是长方形) 2.它们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 3.根据图上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4.根据学生的回答提出问题。 (1)街心广场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2)花坛的面积是多少? (3)地砖的面积是多少? (4)三个长方形的长之间有什么关系?宽之间有什么关系?它们的面积之间可能有什么关系? 5.引导学生计算街心广场的占地面积和花坛的面积。 (学生汇报) (1)街心广场的占地面积为30某20=600(米2)。 (2)花坛的面积为3某2=6(米2)。 师:地砖的面积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想一想怎样计算0.3某0.2,然后四人一个小组,互相交流一下你们的想法。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后全班汇报。 6.汇报结果。 0.3米=3分米 0.2米=2分米 3某2=6(分米2)=0.06(米2) 师:说一说你们小组为什么要把0.3米和0.2米转化成3分米和2分米。 师:请同学们观察下面两个式子。 街心广场的占地面积:30某20=600(米2) 花坛的面积:3某2=6(米2) 7.引导:看一看这两个长方形长与长之间,宽与宽之间有什么关系。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交流,明确: (1)这两个长方形的长由30米到3米,缩小到原来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