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年级数学 数的产生

四年级数学 数的产生

四年级数学 数的产生
四年级数学 数的产生

《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公开课教案

大坡小学符益峰

教学目标:

1.了解数的产生。

2.初步认识自然数。

3.认识亿级的数和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掌握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重难点:

认识亿级的数和计数单位,掌握千亿以内数位顺序和十进制计数。教学关键:

能够根据已学过的万级数的数位顺序表迁移类推亿级数的数位顺序表。

教学过程:

一、数的产生

读一读这些数:7、29、9000、136。

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数,这些数是怎样产生的呢?

课前大家了解了一些,我们一起来交流。

(师生共同介绍数的产生)

1.数的产生。

很久以前,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就有了计数的需要。例如,人们出去打猎的时候,要数一数共出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来的时候,要数一数捕获了多少只野兽等等,这样就产生了数。

2.计数符号、计数方法的产生。

(可以出示书上图)

在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是开始还不会用一、二、三这些数词来数物体的个数。只知道“一样多”、“多”或“少”。

①计数方法

那时人们只能借助一些物品来计数。

如:在地上摆小石子、在木条上刻道、在绳上打结等方法来计数。例:出去放牧时,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时,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如果回来的羊的只数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例:出去打猎时,每拿一件武器,就在木棒上刻一道,一共拿了多少件就在木棒上刻多少道;打猎回来时,再把拿回来的武器和木棒上刻的道一一对应起来,看武器和刻道是不是同样多,如果是,就说明武器没有丢失。结绳计数的道理也是这样。这些计数的基本思想就是把要数的实物和用来计数的实物一个对一个地对应起来,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一一对应。

②符号

以后,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渐出现了数词,随着文字的发展又发明了一些记数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记数符号是不同的。

现在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等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师问:你们观察一下,这些自然数是怎样排列的?每相邻两个自然数的差是几?最小的自然数是谁?最大的呢?

生小组讨论完派代表发言,最后请同学进行总结。

最小的自然数是零,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无限的就是一个一个地数,总也数不完,数出一个很大很大的数以后还可以数出一个比它多1的大数。

二、十进制计数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交往的增多,需要相互交换物品,又经过了很长时间,产生了较完善的计数方法。

就象我们已经学过亿以内的数及计数单位和亿以内的数位顺序。在日常生活中还经常用到比亿大的数,例如我国人口已达到13亿,世界人口已有50多亿,银行存款已超过百亿等。你能从亿接着往下数吗?

1.数位顺序表。

(1)猜一猜

师问:“亿”后面的计数单位是谁?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可能会说从前面学过的万级、个级类推出来,这时师从学生所说的引导生说出10个亿是十亿等。

(2)师小结: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四年级下册数学简便计算的几种类型

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a+b=b+a 加法结合律: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a+b)+c = a+(b+c) 乘法交换律: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a×b = b×a 乘法结合律: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a×b)×c = a×(b×c)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 再相加。 (a+b)×c = a×c+b×c (*减号和除号后面添加或拆开括号时,括号里面 要变号) 一、加减法简便运算 999+99+9 3065-738-1065 1883-398 3999+498 276+228+353+219 (2130+783+270)+1017 2214+638+286 2357-183-317-357 7755-(2187+755) 2365-1086- 214 497-299 2370+1995 899+344 (181+2564)+2719 375+219+381+225 5001-247-1021-232 158+262+138 (375+1034)+(966+125) 378+44+114+242+222 2356-(1356- 721) 1235-(1780-1665) 368+2649+1351 89+101+111 24+127+476+573 400-273-127 327+(96-127) 442-103-142 374-205+226-95 3000-999 (78+61)+39 700-82-18 348+163+242+410+ 537 二、定理的应用

认识10以内的数_一年级数学教案

认识10以内的数 体现新课标的思想:教师通过制作课件,设计学生生活中经历过的情境,让他们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使学生在具体事物中抽象出10以内的各数,让他们联系身边具体的、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数数、用不同方法表示数,初步感受数的意义,并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 本单元是数的概念的基础知识之一,是建立数感的开始。要求学生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再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能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的数出数量在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写0-10各数,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物体的顺序;掌握2-10各数的分与合。 2、使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的顺序,会比较他们的大小,知道基数与序数所表示的意思。 3、使学生理解“〉、〈、=”的含义,并会用这些符号表示数。 4、通过认数和数数等数学活动,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实际密不可分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10以内各数的含义,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会读、会写10以内各数。掌握数的顺序。 教学难点:写3、5、8、0以及较大数的分与合 第一课时(重点课时) 设计思想: 教师通过制作课件,设计学生生活中经历过的情境,让他们在现

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使学生在具体事物中抽象出5以内的各数,让他们联系身边具体的、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数数、用不同方法表示数,初步感受数的意义,并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 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实物图-手指图-点子图-数”的过程感受有抽象到具体的学习过程,体会数的不同表达形式及数与形的一一对应关系。使学生熟练的数出数量是1-5的物体个数,会读写1、2、3、4、5,掌握顺序和大小。 教学重点:掌握1、2、3、4、5的顺序和大小 教学难点:认真书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在一个晴朗的早晨,老师和同学们来到儿童乐园,这里有许多的玩具和小朋友,跟你的同桌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分别有几个? 二.新授 1、出示例题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用手指告诉老师物体的数量是几. 2、用圆点表示1、2、 3、 4、5(学生边汇报教师边板书) (1)一个太阳、伸出1个小手指、画一个点子用1表示。(板书:一个点和1) (2)2只小鸟、伸出2个小手指、在一个点子上再添1个点。(板书:两个点和2) (3)3个小朋友玩秋千、伸出3个小手指、两个点上再添一个点子用3表示。(板书:3个点和3)

数学四年级应用题50道

1、某车间要批生产电视机1560台,已经生产了8天,每天生产120台,剩下的每天生产150台,还要几天才能完成任务 2、一个服装车间原来做一套服装用布48分米,改用新法裁剪,每套可节约用布3分米,原来计划做3000套服装的布,现在可以多做几套 3、一个养鸡场一月份运出肉鸡13600只,二月份运出的肉鸡是一月份的2倍,三月份运出的比前两个月的总数少800只,三月份运出了多少只 4、计划生产一批零件,王师傅每天生产90个,12天才能完成。结果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18个,可以提前几天完成

5、4筐西红柿共重80千克,5筐青菜共重125千克。平均每筐青菜比西红柿重多少千克 6、食堂运来1200千克煤,烧了16天,还剩480千克。平均每天烧多少千克 7、新村小学430名同学,分乘5辆汽车去农村参观。前4辆车各坐84人,第5辆车要坐多少人,才能保证全部坐上车 8、学校图书室买来故事书和科技书共1020本,其中故事书有850本,故事书比科技书多多少本故事书是科技书的多少倍 9、红华服装厂要做一批校服,已经做了12天,平均每天做1450,还差109件,一共要做多少件

10、一个养禽专业户,养鸭890只,养鸡的只数是养鸭的3倍少15只。那么,这个养禽专业户养鸭和鸡共多少只 11、小华有邮票84张,小荣的邮票比小华多18张,小梅的邮票是小荣的2倍少41张,小梅有邮票多少张 12、厂里有一批化肥,已经装了84袋,每袋60千克,还剩下1860千克。如果把这批化肥平均分3次运完,每次运多少千克 13、一个修路队,修一条长5600米的公路,已经修了12天,还剩下800米。平均每天修多少米修好这条公路一共用多少天 14、一筐桔子连筐重26千克,卖出桔子的一半后,连筐重14千克,桔子和筐各有多少千克

一年级数学:10~20各数的认识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10~20各数的认识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一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内容: 北京市六年制教材第一册第四单元第56、57页。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11到20之间的物体的个数,了解20以内数的顺序,能够正确、迅速地读写11至20各数,并掌握11至20各数的组成。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对学生渗透实践第一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11至20各数的组成。 教具准备: 数位筒和小棍20根。 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昨天,我们学了新的知识——数位(拿出数位筒)。大家都知道,右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让学生口答下面各题。) (1)(师拿1根小棍放入个位筒)在个位筒里放1根小棍,是几个一? 1个一是几?(1) (2)3个一是几?(3)5个一是几?(5)5是由几个一组成的? 个位筒里放几根小棍表示5个一?(5根) (3)(师放小棍)学生数: 6、 7、 8、 9。 现在个位筒里有几根小棍?(9根)个位筒里是一根一根放的,有几根小棍就是几个一。 再添1根是几根?(10根)这1根还能放在个位筒里吗?(不能) 个位筒里最多能放几根?(9根)这10根怎么办?(够10根捆成一捆) (举一捆)这1捆是几个十?(1捆是1个十)放在哪位上?(十位)几个一是1个十?(板书: 10个一是1个十)1个十里有10个一,也就是说,1个十是由10个一组成的。 2.新课 (1)认数11: 现在数位筒里有多少根小棍?(10根)再添1根是几根?(11根)这1根放在哪儿?(个

四年级数学上册《近似数》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上册《近似数》教学设计

————————————————————————————————作者:————————————————————————————————日期:

四年级数学上册《近似数》教学设计 学校:授课教师:授课时间:年月日课题近似数 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近似数的含义,积极探索、建构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会求一个大数目的近似数。 能力目标:感受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感,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 情感目标:在收集数据信息的过程中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体会近似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 点教学重点: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大数目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探索、建构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对策 突破重点、难点设想 让学生结合日程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会近似数的含义。引导学生阅读数据,理解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近似数的基本思路,从而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媒体小黑板、课件 教学活动及主要语言预设学生活动预设 一、创境激疑 1、情境再现: “同一首歌走进常熟”片断。 2、屏幕出示: 老师和同学中有6人现场观看了演出。 华光小学约有2200名学生。 全国小学生人数约一亿三千万。 北京市人口约1400万,全国人口总数约是13亿。 提问:自由读一读,画线的这些数有什么不同? 3、讨论明确:与实际完全符合的数,是精确数。(板书:精确数) 与实际是比较接近的数,是近似数。(板书:近似数) 4.说说下面的数是近似数还是精确数。 小明的身高约是140厘米。 胡夫金字塔高约147米。 南京长江大桥长约6800米。 这些数为什么要用近似数表示?(不能能用近似数表示或没有必要用精确数来表示) 5、在我们身边你能举几个用近似数表示的事例吗?仔细观察比较讨论后交流汇报独立思考 指名答 二、互动解疑 1、既然生活中用到近似数这么多,那我们就应该重视近似数的学习, 怎样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呢? 2、出示数据:某市在校学生今年植树148264棵。 你能说出148264的近似数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叙述求近似数的方法

四年级上册数学近似数完整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近似数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近似数 【基础知识】 一、填空 1、某市在校学生人数有83982人,四舍五入到十位约有()人;四舍五入到百位约有()人;四舍五入到千位约有()人;四舍五入到万位约有()人 2、148264≈()万≈()亿 3、36□943≈37万,□里最大能填数字(),最小能填数字() 二、下面的哪些数是近似数 1、每天大约有250000人出生() 2、南京长江大桥约6800米() 3、某市第一实验小学共有学生3428人() 4、北京故宫占地面积约720000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 1、用四舍五入法把下面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 7392000≈105967≈ 288000≈67210≈ 2、用四舍五入法把下面的数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 ≈≈ ≈≈ 【能力提升】 一、判断 1、623800元≈62万元() 2、把9980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约是10万() 3、2005年,我国建立自然保护区2349处,这是一个近似数() 4、正常人的心脏一年大约要跳4189万次,这是一个准确数() 二、选择 1、把123670四舍五入到万位,要把()上的数四舍五入 A、百位 B、千万 C、万位 2、下面()四舍五入后不是20万 A、203240 B、197000 C、206124 ) A、49亿 B、4亿 C、5亿 4、下面各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约等于28万的是() A、276402 B、285300 C、2756400 5、在下面的□里可以填() 31□200≈32万6□5800000≈6亿

一年级数学《各数的认识》教案

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 第一课时 学情分析: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喜欢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一年级的学生基本上已经会数到20,也已经认识11-20的数,知道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但对于数的概念和数的组成未必都清楚。所以,重点是让学生理解10个一是1个十,认识计数单位“一”、“十。通过本单元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能够正确、迅速地读、写11—20各数。? 重点和难点: 通过操作,直观地了解11-20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课件出示情境图:教师带着学生过马路 先让学生说图意,教师再小结。(过马路要走人行道,并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既遵守了交通规则又安全。) 问:图中有什么呢?(人、树、车…)有多少? 揭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11—20各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学习数学,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让学生数数,教师也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 二、新课展开 1、数数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小棒。猜一猜,有几根? 学生:猜。(10根、12根、…) 师:到底有几根?怎么办? 生:数 师:让学生数12小棒。(一根一根地数;两根两根地数;五根五根地数;…) 师:有什么好办法使人一眼就看出是12根小棒呢? 生:捆小棒。先把十根捆成一捆,再加2根就是12根。 学生每人拿出12根小棒,操作10根小棒捆成一捆的过程。 师生一起总结好方法。(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一个十是10?) 接着练习数数,数到20.(指名数,同桌数) 【设计意图:通过猜猜根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通过捆10,为以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的凑十法作准备。】 2、数的组成 出示例2:11、15说说各数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再出示19(一个十和几个一),再添上一根,现在是几根?(20)现在又够10根,怎么办?(捆成一捆)几个十?(2个十) 让学生拿出20根小棒捆捆。(明白10根要捆成一捆) 师:“那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这样的例子?”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近似数》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近似数》教案 篇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⑾12页 教学目的: ⑴经历生活数据搜集的过程,理解近似数表示的须要性。 ⑵探索“四舍五入”求近似数的方法。 ⑶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敏运用不同准确值的近似数。 教具准备: 相关数据资料,学生课前收集的数据。 教学重点: 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小组交流搜集的有关森林面积方面的数据。 交流搜集的有关森林面积方面的数据,并说说这些数据的实际意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类,在各种分类中重点讨论准确数与近似数这两类数的特点,并让学生再举例说一说日常生活中接触的近似数。 二、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 出示说一说中的数据,使学生通过比较、剖析,了解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的方法。结合是试一试第2习题的讨论,领会如何根据不同需要求近似数。 三、稳固与应用 做试一试第1习题:报告时说说取近似值的方法。 试一试第2习题:在实际生活中常常需要根据情况取不同准确程度的近似数。在本习题中,可先让学生说一说三个近似值的准确程度,再出示下面的两个小问习题,供学生讨论。在讨论时重点让学生理解取近似值是根据实际的需要来确定的。 讨论:重点可讨论括号内的数字有几种可能性,剖析哪些是“五入的”,哪些是“四舍的”。 四、课堂作业新设计 ⑴教材第12页底1习题。 ⑵教材第12页第2习题。 ⑶教材第12页第3习题。 五、思维训练 括号里能填几? 49()835≈50万49()835≈49万 篇二 设计理念: 培养学生搜集数据、汇总总结归纳知识和解决实际问习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11——12页《近似数》

教材剖析: 近似数是在学生学习了本单元亿以内数的认识、读写和大数的比较和改写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使学生进一步领会什么是近似数以及怎样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在本节知识学习实验中学生最容易出问习题的环节是近似数的求法(位数确实定,是舍还是入),特别是需要进位时,前面是“9“的连续进位,应器重数位确实定和数字的入舍的教学。 教学目的: ⑴结合详细情境使学生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能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⑵提高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习题的能力。 ⑶培养学生的数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络。 教学重点: ⑴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⑵正确进行近似数的改写。 教学关键: 找准数位,看清入舍,注意约等号。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的数据资料 教学过程: 一、认识近似数 (1)明确精确数和近似数。 师:同学们说一说你家里有几口人?我们这个班一共有多少同学?你们小组又有几个同学呢?这些数都是精确数吗? 师:那么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哪位同学知道我国现在的人口有多少呢?我国的疆土面积是多少呢?(生答) 师: 13亿是一个精确数吗?960万平方千米呢? 这样的数又是什么数呢? 点拨:像你家里有多少人,班里有多少同学等这样的数就是精确数。 像我国人口大约有13亿,我国疆土面积大约有960万平方千米,这样的数就是近似数,一般来说近似数前面都要带上“大约”两个字。 (2)精确数与近似数的判别。 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搜集的数据依照精确数和近似数进行分类,并讨论这些数据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②小组报告,交流。 二、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发问:我们找到了这么多近似数,在生活中,人们经常使用哪些方法得到一个数的近似数呢?(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思考、发言) 同学们提到用四舍五入法可以得到一个数的近似数,那么我们怎样理解四舍五入呢?怎样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呢?你愿意尝试一下吗?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1页看“填一填说一说” 出示:XXXX市在校学生今年共植树148264棵。 (1)四舍五入到十位:约148260棵; (2)四舍五入到百位:约148300棵; 观察第一组数据小组讨论:①原数的个位是几?四舍五入后是几?它的十位

2019四年级上册数学近似数练习题

2019四年级上册数学近似数练习题 一、填空 1、一个数是由7个千、3个百和5个十组成的,这个数是( )。 2、一个数从右边起,百位是第( )位,第五位是( )位。 3、3465的位是( )位,是( )位数。“6”在( )位上,表示( )。“3”在( )位上,表示( )。 4、100里面有( )十,一千里面有( )百,10个一是( )。 5、的四位数是( ),的三位数是( ),它们的和( ),差是( )。由( )个千、( )个百、( )个一组成3207。 6、万以内数的读法是从( )位起,按照数位顺序读;( )位上是几就读( )千;百位上是几就读( )……;中间有一个或两个0,只读( )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 )。 二、写出下面各数的近似数。 698的近似数是: 2956的近似数是: 3120的近似数是: 2802的近似数是: 1004的近似数是: 5023的近似数是: 二、写出下面各数 1、六百二十( ) 三千零九( ) 七千零五十( ) 五千一百( ) 九个百和六个一( ) 三个一和八个千( ) 5个百和8个十是( ) 1个千、2个百、3个十和4个一是( ) 六个一、八个千是( ) 一个万是( )

2、一个数千位和十位都是6,个位上是5个一,其它位上一个也没有,这个数是( )。 三、读出下面各数 270 ( )9002( ) 6800( )3060( ) 5052( )2740( )10000( ) 3486( ) 四、填空 1、有算盘计数时,在算盘上任选一档记个记号,定位( ),向左数第 二档是十位,第三档是( )位,第四档是( )位,第五档是( )位。 2、我们学过的计算单位有( ),( ),( ),( ),( )相邻两个计数单 位之间的进率是( )。

小学一年级数学100以内数的认识练习题

《100以内数的认识》试卷 一、看图写数。 二、填空。 1.58里面的“5”在( )位上,表示( )个( )。47里有( )个十和( )个一。2.35的“5”在( )位上,表示( )个( )。6个十和6个一是( )。 3.和79相邻的数是( )和( )。比91小,比88大的数是( )和( )。 4. 最大的两位数是( ),最小的两位数是( )。100里面有( )个十。 三、从大到小排列下面各数。 47 28 55 45 69 76 58 79 67 ( )>( )>( )>( )>( )>( )>( )>( )>( ) 四、填一填。 五、口算。 1.7+70= 2.35+5=3.66—6= 4.83—3= 5.43-3= 6.4+60=7.90十9=8.3+40=9.50—40= 10.97—7= 11.80—60=12.50+5=13.50+50=14.99+0=15.30-30= 六、比一比 93○90-3 80○85-3 100○90+9 78-8○80 42+8○49 20+6○30 5+50○100 69-9○70 53-3○50 20○22-2 3+70○37 99○99-9 七、判断。(对的画“√”,错的画“X”) 1.和80相邻的数是81和82。 ( ) 2.36后面第五个数是41。 ( ) 3.个位是5,十位是2,这个数是52。 ( ) 4.100里面有100个十。( ) 九、看图计算。 5.(挑战题) ( )里最大能填几? (1)10+5>( ) (2)20+( )<28 (3)69+( ) >60(4)50-( )<41 (5)23+9>( ) (6)81+( ) <85(7)88-( )>79 (8)90+( )<100 (9)45-( ) >402.(探究题) 填空。 (1)100里面有( )个十,( )个一。 (2)从( )到( )是两位数。 (3)从最大的两位数中减去最大的一位数,差是( )。 (4)6个十2个一再添( )个( )是70。 (5)一堆梨子两个两个地数,数了10次多1个,五个五个地数,数( )多( )个。3.(智趣题)兔子和老鼠同时跳,兔子每次跳三格,老鼠每次跳两格,到数字( )上兔子追上老鼠?

一年级数学:各数的认识

一年级数学:各数的认识1.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 2.在日常生活中发现11~20各数。 3.能积极主动探索,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4~85页的内容,练习十四中相应的习题。 教具、学具准备 方格纸、小红花、小棒、课件。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 1.小朋友们,我们都已经认识了1~10。请你们看一看,在这些图中,你看到了哪些物品?上面都有些什么数字?一起找一找(课件演示四件物品)。 生:我看到了有14、18、12、15

2.这些数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请你们试着把11~20之间的数写在小红花上,每朵红花只写一个,并按顺序排列起来。 3.哪一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写的数按顺序写在黑板上? 4.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就进一步地来学习11~20各数。 板书:11~20各数的认识 新课 1.认数、读数。 a.一起把11~20之间的数读一读。 b.观察这些数,你觉得哪一个数比较特殊? c.一起来看大屏幕,默默地数一数,共有几根小棒?有几个一?(课件演示10根小棒。) d.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有几个十?添上一根,有几个几?共有几根?11是由几和几合成的?(课件演示其过程。) e.同桌合作摆出12根小棒,说一说12是由几和几合成的。

f.继续摆,你们能摆到几,怎样摆的?说说各是由几和几合成的。 g.提问:20根小棒是几个十?为什么在2的后面写上一个0呢?小组讨论一下。 2.试一试。 a.读卡片上的数。 17、19、20、16、12、18 b.填空。 10 ( ) ( ) 13 14 ( ) ( ) ( ) 18 19 ( ) 谁能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小秘密? 3.认识数位。 a.拿出方格纸,小组合作,在方格上面摆小棒,下面摆数字,先摆14。 b.怎样摆的,说说看。 c.小组合作,接着摆,想摆几就摆几。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摆的。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求近似数教案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求近似数教案 教学目标: 1. 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会求一个大数目的近似数。 2. 感受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大数目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 探索、建构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课前准备: 小黑板、投影仪、预习单等。 教学过程: 一.先学探究: 活动一: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思考:画线的这些数有什么不同?(可看书P96的内容) 读一读:生活中一些事物的数量,有时不用精确的数表示,而只用一个与它比较接近的数来表示,这样的数是近似数。 2. 准备小组里说一说,上面划横线的数中,精确数是:、近似数是:。 3. 讨论交流:什么样的数是精确数? 什么样的数是近似数? 4. 说说下面的数是近似数还是精确数。你的理由: (1)实验小学共有学生1439人。 (2)到2004年末,全国共有医院、卫生院约62000个。 (2)沪宁高速公路长约274千米,投资近62亿元。

活动二:学习求近似数的方法,初步理解什么是“四舍五入法”? 1.可看书P96的内容后独立思考: (1)484204接近四十几万?()理由: (2)486685接近四十几万?()理由: 你能在下面的直线上, 把男性和女性人数表示出 来吗?试试看,看看各接近 四十几万?你是怎么想 的? 2.看书96页下面的小字后,用自己的话说说,“四舍”什么意思?“五入”呢?举例说说什么是“尾数”?根据尾数的哪一位确定“舍”或“入”?近似数与原来的数之间用什么符号连接?为什么用“≈”? 活动三:试一试:写出下列各数的近似数,小组交流说说这些数的尾数是什么? 2830004≈()万 1970000000≈()亿 980000000≈()亿 8890≈()万 你是怎么想的? 完成书P97想想做做1-5题。 二. 交流共享: 1.下面的数各接近几十、几百、几千? 48 54 305 345 985 950 2.小组交流活动一:板书:精确数近似数 交流什么样的数是精确数?什么样的数是近似数? (板书数据约等) 交流活动一中的几个数。 好!你们对精确数、近似数还有没问题?没有了,老师还考考你们。 出示:随堂练习: 说说下面的数是近似数还是精确数?为什么? (1)小明身高140多厘米,体重35千克 (2)四(3)班有42 人,全校有700人左右 (3)今天来我们四3班听课的老师大概有40人。 同学们我们已经能够正确判断近似数,那么如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呢?下面

四年级下册数学近似数数学作业完整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近似数 数学作业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2 中的“6”表示()。 A、6个1 B、 6 个 C.6个十分之一D6个千分之一 D.3、 10个百分之一和()个千分之一相等。 E.A. 1000 F.4、下面各组数中,数值相等而计数单位不同的是( B. 和),个位、十位、百位、....都是()。 G.A、计数单位 B、数位 C、位数 H.6、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I. A. 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个位,小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十分位。 J. B. 在一个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这个数的大小不变。 K. C. 大于而小于的一位小数只有、、三个。 L. D.整数不一定比小数大。M.7、两个小数,如果甲数比乙数大,那么甲数的计数单位一定比乙数()。 N.A、大 B、小 C、无法确定 O.8、万改写成以“ 1”作单位的数是()。 P.A 190 B 19000 C D 1900 Q.9、下列各小数中,()的百分位“五入”是。 R. A B C D S.10、一个两位小数精确到十分位是,这个数最小是()。 T.A B C D 11、想一想, 2.□4 >,□里有()种填法。 A 3 B 4 C 5 D 6 12、李丽在一次跳远比赛中成绩是第三名,下面是小组四名同学的成绩,李丽的成绩是()。 U. A 米 B 米 C 米 D 米V.三、判断(12分) W.1、小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十分位,而整数部分则没有最高位() X.2、10个十分之一是1个百分之一。()Y.3、千克的棉花比700克的铁块一样重。() Z.4、小数位数越多,这个小数就越大。 () AA.5、与的大小相同,意义也相同。() BB.6、把一个两位小数精确到十分位是,这个两位小数最大是。()CC.7、要把一个数扩大100倍,只要在这个数的末尾添上两个“0”。() DD.8、小数位数越多,这个小数就越大。 () EE.9、在小数点后面添上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 FF.10、大于而小于的小数有无数个。() GG.11、因为=,所以近似数可以写成。() HH.12、小数不一定比整数小。 () II.四、解决问题(24分) JJ.1、把下面的小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KK. LL. 20千克 30000克 千克吨吨

四年级上册数学近似数

近似数 【基础知识】 一、填空 1、某市在校学生人数有83982人,四舍五入到十位约有()人;四舍五入到百位约有()人;四舍五入到千位约有()人;四舍五入到万位约有()人 2、148264≈()万≈()亿 3、36□943≈37万,□里最大能填数字(),最小能填数字() 二、下面的哪些数是近似数 1、每天大约有250000人出生() 2、南京长江大桥约6800米() 3、某市第一实验小学共有学生3428人() 4、北京故宫占地面积约720000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 1、用四舍五入法把下面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 7392000≈105967≈ 288000≈67210≈ 2、用四舍五入法把下面的数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 ≈≈ ≈≈ 【能力提升】 一、判断 1、623800元≈62万元() 2、把9980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约是10万() 3、2005年,我国建立自然保护区2349处,这是一个近似数() 4、正常人的心脏一年大约要跳4189万次,这是一个准确数() 二、选择 1、把123670四舍五入到万位,要把()上的数四舍五入 A、百位 B、千万 C、万位 2、下面()四舍五入后不是20万 A、203240 B、197000 C、206124 ) A、49亿 B、4亿 C、5亿 4、下面各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约等于28万的是() A、276402 B、285300 C、2756400 5、在下面的□里可以填() 31□200≈32万6□5800000≈6亿

A、5,6 B、6,4 C、0,2 七、按要求填一填 1、□里最大可以填几? 23□000≈23万□=()69□182≈70万□=() 1203□540≈1203万□=()4□600≈5万□=() 2、□里最小可以填几? 16□610≈16万□=()207□980≈208万□=() 1□3020000≈2亿□=()21□6400000≈21亿□=()

一年级数学教案:认数

一年级数学教案:认数 1、使学生能熟练地数出数量是10以内的个数,理解10以内每个数的具体含义,会读、会写0-10各数。 2、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能区别几个和第几个。了解同样多以及多少的含义,认识符号=、、的含义。 (一)认识1-5 教学过程: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分类数一数1-5五个数,接着用算珠表示数量1-5,对应着出出示数字1-5,让学生认识并写数。 2、动手操作,摆一摆,拨一拨,写一写,说一说。 2、练习:想一想,做一做,1-4题。 教后记:1通过讲12345的数字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这五个数字. 2对于每一个数字的具体含义学生也能够体会. 3对于12345的书写学生则比较难把握. (二)认识几和第几 一、教学目标: 观察、活动、交流,初步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能区别几个和第几个。 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1、出示排队买票图,谈话,图上有几个人?他们在干什么?

2、数一数有帽子的小男还孩排在第几?无帽子排第几?2、排第2是谁?第5是谁? 3、游戏:寻找宝物 教师将一个金苹果藏在8个盒子里的第1个,叫学生寻找教师将一个金雪梨藏在8个盒子里的第4个,叫学生寻找教师将一个金钥匙藏在8个盒子里的第7个,叫学生寻找4、游戏:表演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将孙悟空及各种妖怪的头饰摆成一行,让学生选。 5、游戏(买东西) 将各种要买的东西排成一行,选一选你要买什么东西。 (一)想一想做一做:1-5题。 (二)你能说一句带有几和第几的话吗?在我们身边找一找。 (三)本节你知道了什么?要求学生互相说一说,再交流。 教后记:1学生基本上能掌握几和第几的定义 2学生能结合生活实际用几和第几说活 3通过三个游戏使学生巩固掌握几和第几的定义 (三)0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 1、理解0的具体含义,会读、写0。 2、掌握0-5的顺序,加深认识数的排列顺序。 二、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故事:有四只小白兔去采蘑菇,老大、老二、老三都采得很仔细,老大一下子就采了三朵蘑菇,老二采了二

小学人教四年级数学求近似数

教材概述 《相似数》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的数学课,本节课是让学生收集一组数据并说说这些数据的实际意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到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遇到和使用相似数,相似数与实际值之间有一定的偏差。让学生初步体会根据例外需要,可以在例外数位上取相似值。通过练习使学生了解“四舍五入”取相似值的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能根据要求正确地运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相似数.2.能力目标:在实际生活中能够根据详尽的情况求一个数的相似数。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体会数学的欢乐。 学情、学法 对于跨入四年级的学生,收集信息、数据,查找资料的能力已逐步形成,他们也很愿意去查找资料,收集数据。他们在探索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主动性已比较强了,尤其是对于现实情境中的知识,联系生活实际的知识,表现的兴趣更浓,但也有部分学生分析、归纳、自主探索的能力还存在不够,有待进一步提高。 教学过程设计 (一)展示台 师:请同学们把课前收集到的一些数据,给大家说一说,并说明这个数据是从哪里收集得到的,这个数据有什么实际意义。 生1: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高468米,这个数据是我在二年级课本上学到的,从这个数据中我知道了东方明珠电视塔的真正高度。它是亚洲第一高度。 生2:第五次人口普查表明中国人约为13亿,这个数据是从《人口报》上查到的。说明中国人数逐渐在增多。 生3:我家的楼房花了16万元,这个数据是爸爸告诉我的。

生4:我从《中国少年百科全书》中查到了地球上住着约55亿人口。 师:同学们从各种途径中获得了好多信息数据,说明你们在学习上都很用心!师:老师也和你们一样,收集了一组关于植树方面的数据,这也是我们这一课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用四舍五入法求相似数) 设计意图:学生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大数目的意义,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感受到收集信息渠道的广博性,增大信息量,为学习相似数奠定了基础。 (二)探索新知 1.认识相似数(1)出示教材第10页的五条数据信息。 师:谁能说说这些数据所表示的意义。 生1:2002年我国造林面积约是747万公顷,说明造林面积很大。 生2:从“目前,世界上约有2万多种高等植物濒临灭绝”这个数据中,我认为大家都应该来保护植物,不能随意乱砍滥伐。 生3:在电视上或我们身边总有破坏自然保护区的事,2000年我国共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1276处,这样就可以防止破坏自然保护区了。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从以上这组有关植树方面的数据中你发现了什么? (思考片刻后,小组交流。) 生1:我们发现了有的数据前面有一个“约”字,而有的数据前面就没有“约”字。 生2:我们小组发现特别大的数据前面就有“约”字,而比较小的数据前面就没有“约”字。 师:为什么大数据前面就加“约”字,而小数据前面就不加“约”字呢?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近似数》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近似数》教案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探索过程中形成的能力,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发生过程中,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针对本节课题学习内容的现实性,我是这样设计的。 1. 国庆60周年情境引入,通过分类感受精确数和近似数。“分类思想”是贯穿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思想。我通过分类,帮助学生在比较和辨别中体会哪些是实际的、精确的,哪些数是模糊、大约的,从而认识精确数和近似数;又是通过列举活动,深化理解,了解近似数在实际中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 借助数线,直观感受“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道理。首先,结合数线图,分析“18000平方米”称为“近2万平方米”的原因。数与形结合,建立直观表象。然后丰富拓展,归纳1万多的近似数在什么情况下是1万,在什么情况下是2万。理解“四舍”和“五入”规定的合理性,了解“四舍五入”法的道理。 3. 合作学习,探究“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这部分是教学的难点,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同桌合作学习:在本环节中,直接选择一个大一点的六位数,既尊重学生的知识基础,加深了数学理解,又在同桌合作突破难点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合作学习的能力。二是集体学习:探究把233482“四舍五入”到不同数位的近似数,归纳推理得出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法。 4. 练习巩固,个性化讲解促进个别化指导。从数的分类和求近似数两个方面进行练习巩固,并通过个别指导,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帮助学生解决出现的问题,逐步清晰所学知识,最终形成技能,促进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材分析: “近似数”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中的第五课。这部分内容既丰富了对大数的认识,又是对后续学习除法“试商”的基础。另外,近似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当很难得到或不需要得到精确数,或是用大数描述事物时,人们经常会选择近似数。因此,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知识的衔接上近似数都显得至关重要。 学生收到前面计算教学中估算的影响,以及学生自身的经验积累,很多学生在课前已经可以凭借数感找出万以内数的近似数,也有一部分学生了解甚至可以用“四舍五入”法来求大数的近似数。但是大部分学生对“四舍五入”法只是一个模糊的认识,对于“四舍五入”法具体是什么,它的道理是什么,什么情况下运用“四舍五入”法都不是十分清楚。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进入了小学中年级段,具有一定的学习经验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

四年级下册数学求近似数练习

求近似数 姓名 1、精确到个位 8.01 19.904 30.789 2.5 2、保留两位小数 0.909 100.997 6.2674 54.86400 3、精确到十分位 0.957 99.99 7.386 9.58 4、口算 3.12×100= 459÷10= 100÷1000= 0.05×1000= 9.65÷100= 求近似数 姓名 2、精确到个位 8.01 19.904 30.789 2.5 2、保留两位小数 0.909 100.997 6.2674 54.86400 3、精确到十分位 0.957 99.99 7.386 9.58 4、口算 3.12×100= 459÷10= 100÷1000= 0.05×1000= 9.65÷100= 求近似数 姓名 3、精确到个位 8.01 19.904 30.789 2.5 2、保留两位小数 0.909 100.997 6.2674 54.86400 3、精确到十分位 0.957 99.99 7.386 9.58 4、口算 3.12×100= 459÷10= 100÷1000= 0.05×1000= 9.65÷100= 求近似数 姓名 4、精确到个位 8.01 19.904 30.789 2.5 2、保留两位小数 0.909 100.997 6.2674 54.86400 3、精确到十分位 0.957 99.99 7.386 9.58 4、口算 3.12×100= 459÷10= 100÷1000= 0.05×1000= 9.65÷100= 求近似数 姓名 5、精确到个位 8.01 19.904 30.789 2.5 2、保留两位小数 0.909 100.997 6.2674 54.86400 3、精确到十分位 0.957 99.99 7.386 9.58 4、口算 3.12×100= 459÷10= 100÷1000= 0.05×1000= 9.65÷100=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读与写准确数与近似数的对比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读与写准确数与近似数的对比x 方法技能提升卷2读与写、准确数与近似数的对比一、我会填。(每空2分,共28分) 1.由30个亿、6个百万、9个万、4个百、8个一组成的数写作(),读作(),它是()位数。2.我国的陆地面积约是9600000平方千米,把这个数改写成以“万” 作单位的数是()万。用最大的天文望远镜至少可以看到1000000000颗星星,把这个数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是 ()。 3.406098000读作(),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约是()万,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约是()亿。 4.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是太平洋,包括属海的面积约是181340000平方千米,这个数读作(),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是(),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约为()。5.(1)由三十亿、三十万和三十组成的数是 (),读作()。 (2)由五千零六、五千零六十万、五千六百亿组成的数是 ()。 二、我会辨。(每题2分,共6分) 1.一本《童话故事》有134页,大约有21万字。这句话中的两个数都是近似数。 ()

2.八亿是八位数。 () 3.万级的计数单位有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 () 三、我会选。(每题2分,共8分) 1.读作五千零四十万零三十的数是()。 A.5040030 B.500400030 C.50400030 2.下面各数中,读零最多的是(),读零最少的是 ()。 A.6008800 B.6000880 C.6080080 3.下面的数四舍五入到万位都是36万,其中最接近36万的数是()。 A.359800 B.364300 C.360400 4.356210000<103270000,则里可以填()。 A.4~9 B.1~9 C.1~2 四、按要求解决。(共28分) 1.我国的陆地面积是9634057平方千米。(每题3分,共6分)(1)请你把上面的数用“”在计数器上表示出来。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00以内数的认识练习题

一、1、一个两位数个位的数是3,十位的数是4,这个数是()。 2、46里有( )个十和( )个一。 3、100里面有( )个十,()个十是100。 4、6个十和6个一是( )。 5、比91小,比88大的数是( )和( )。 6、和45相邻的数是( )和( )。和99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7、最大的两位数是( ),最小的两位数是( )。5个十是()。 8、计数器上,从右边数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第三位是()位。9.7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6个一和8个十合起来是()。 10.92里面有()个一和()个十,()个一和()个十组成32。 11.74是()位数,74里有()个十和()个一。 12..比89大1的数是(),比它小1的数是()。12.60比()大1,比()小1。13.57里,5在()位上,表示5个(),7在()位上,表示7个()。 14.88左边的8在()位,表示()个(),右边的8在()位,表示()个()15.69前面的一个数是(),后面的一个数是()。 16.最大的两位数是(),最小的两位数是(),它们的差是()。 17 、从大到小排列下面各数。 47 28 68 77 79 67 ( )>( )>( )>( )>( )>( ) 18、想一想,再填数。 19、 写作:写作:写作:写作: 读作:读作:读作:读作: ()个十和()个一()个十和()个一 写作:写作: 读作:读作:

二、火眼金睛(对的打√,错的打×)1、7个十和2个一是72。( ) 2、七十二写作702。( ) 3、65和73之间有7个数。( ) 4、 90个一和9个十同样多( ) 5、 最大的两位数是99,最小的两位数是11。( ) 6. 八十五写作805. ( ) 7. 4个十8个一组成的数是4 8. ( ) 8. 63和36一样大. ( ) 9. 95前面的数是96,后面的数是94. ( ) 三、解决问题。 1、 可能吃了多少只害虫?(在合适的答案下面打“√”) 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