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字的产生》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字的产生》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字的产生》

教案

教学目标

- 了解数字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 掌握阿拉伯数字的书写和认读方法;

- 掌握数字对应的数量关系。

教学内容

1. 数字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 古代的计数方式

- 阿拉伯数字的起源和发展

2. 阿拉伯数字的书写和认读方法

- 研究阿拉伯数字的书写规则

- 掌握阿拉伯数字的认读方法

3. 数字对应的数量关系

- 掌握数字和实际物品的对应关系

- 进行简单的数量对比和比较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 导入:通过回顾古代计数方式引发学生思考,激发研究兴趣。

2. 呈现:向学生介绍阿拉伯数字的起源和发展,讲解阿拉伯数

字的特点和优势。

3. 实践:学生进行阿拉伯数字的书写练,教师纠正错误,提供

指导。

4. 启发:通过一些身边的实例,让学生体验数字和实际物品的

对应关系,加深理解。

5. 练:进行一些简单的数量对比和比较练,巩固数字对应的数

量关系。

第二课时

1. 复: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帮助学生温并检查掌握情况。

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阿拉伯数字的书写规则,包括横竖撇捺

的顺序和排列方式。

3. 实践:学生进行更多的阿拉伯数字书写练,并互相批改,加

强记忆和掌握。

4. 启发:在日常生活中寻找一些数字,让学生进行快速认读,

锻炼数字识别能力。

5. 练:进行一些综合性的数量对比和比较练,培养学生的数学

思维。

第三课时

1. 复:回顾前两节课所学内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并解答

疑惑。

2. 引导: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数字和实际物品的对应关系,讨论

数字多少的概念。

3. 实践: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完成一些数量对比和比较的练题,培养准确理解数字的能力。

4. 拓展:给学生提供更复杂的数量关系问题,引导他们运用所

学知识解决问题。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梳理数字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以

及阿拉伯数字的书写和认读方法。

教学评价

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对问题的回答

和练的完成情况。

2.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和解答问题的过程中,评价学生的思维逻辑和分析能力。

3. 教师对学生书写和认读阿拉伯数字的准确性进行评价。

4. 学生完成的练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教学评价的一部分。

资源准备

1. 课件:包括相关的图片和动画,用于引发学生思考和理解。

2. 黑板或白板:用于教师讲解和学生书写练。

3. 阿拉伯数字手册:提供给学生参考,帮助记忆和掌握书写规则。

教学延伸

1. 邀请有关数字的专家或研究者给学生进行讲座或分享,拓宽他们对数字产生和发展的认识。

2. 组织学生参观与数字相关的展览或博物馆,加深他们对数字的理解和兴趣。

3. 鼓励学生自主研究和探索数字的发展史,写作报告或展示成果。

参考资料

-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阿拉伯数字发展史相关资料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课时 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五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单元第一单元学科数学年级四 学习目标1.了解数的产生过程。 2.初步认识自然数。认识亿级的数和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掌握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 3.体会和感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理解数的产生过程。 难点理解自然数的概念和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师:你知道古人是怎么计数的吗? 学生互相交流后回答 谈话:数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那么这些数是怎样产生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关于数的知识: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讨论交流激发学习 兴趣 讲授新课1.数的产生。 很久以前,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就有了计数的需要。例如,人 们出去打猎的时候,要数一数共出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 武器;回来的时候,要数一数捕获了多少只野兽等等,这样 就产生了数。 课件出示图片:

在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是开始还不会用一、二、三这些数词来数物体的个数。只知道“一样多”、“多”或“少”。 2.计数方法和计数符号。 师:那时人们只能借助一些物品来计数。 实物计数:出去放羊的时候,每放一只羊,就摆一个小石子。放牧回来时,再把羊和小石子一一对应起来。如果同样多,观察图片了解古代 计数方法

就说明放牧时羊没丢。 刻道记数:人们捕鱼归来时,捕到一条鱼,就在石头或木头上刻一道,一共捕了几条鱼,就刻几道。 结绳记数:人们出去打猎的时候,每去一个人,就在绳子上打一个结,这样去了多少个人,绳子上就有多少个结。 讨论交流:你感觉古代人的计数方法怎么样? 生:这样太不方便了。 师:后来,人们发明了一些计数符号,这些计数符号叫做数字。 师:你知道它们分别代表什么数字吗? 生:它们分别代表阿拉伯数字中的1,2,3,4,5,6,7,8,9。 提问:这是阿拉伯数字,你知道它们是谁发明的吗? 小结:公元3世纪,印度人发明了一种只含有1,2,3,4,5,6,7,8,9这9个符号的计数方法。到公元8世纪开始使用“0”这个符号后来,这10个数字符号被阿拉伯人传入了欧洲,于是称之为印度—阿拉伯数字。 师介绍: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 生讨论:最小的自然数是几?最大的自然数呢? 汇报交流: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观察图片 讨论交流 汇报交流 了解古代 计数符号 了解阿拉 伯数字的 由来 理解自然 数的特点

《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教学案例及反思(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优质参赛案例)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大数的认识》第7课时 《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 教材第16—P18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介绍数的产生,给学生建立自然数的概念,并了解自然数的一些性质和特点。 2、理解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认识含有三级数位的数位顺序表及相应的计数单位。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索、思考、总结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数的产生过程中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数的产生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意义。 教具准备:计数器、课件、数位顺序表 教学过程: 我们已经学习了三年的数学了,每天都要和数打交道,那数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昨天我已经让大家在课下收集有关数产生的资料,那谁来介绍一下你收集

的资料? 学生汇报。 1、教学数的产生 很久以前,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就有了计数的需要,例如:人们出去打猎的时候,要数一数一共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来的时候,要数一数捕获了多少只野兽等等,这样就产生了数。(板书课题:数的产生) (1)出示课本主题图。 在远古时代人们在地上摆小石子、在木条上刻道、在绳子上打结等方法来计数。比如外出放羊时,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小石子,共出去多少只羊,就摆出多少个小石子。放羊回来时,再把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时,如果回来的羊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羊没有丢。 后来随着语言、文字的发展,逐渐发明了一些计数的符号,但各个国家和地区记数的符号是不同的。 (2)出现各国不同的数字。 公元8世纪前后,印度发明的数字传入了阿拉伯,在公元12世纪又从阿拉伯传入了欧洲,人们就误认为这些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后来称为“阿拉伯数字”。即我们现在所用的1、2、3、4、 (3)认识自然数 在我们数物体个数的过程中,我们数的1、2、3、4、5、6、都是自然数。“0”的出现比较晚,人类开始知识数看得见的东西,对于看不见的东西是不数的,因此没有“0”这个数。随着生产和数字计算的发展,出现了“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0”也是自然数。 这些自然数是怎样排列的?每相邻两个自然数的差是几?最小的自然数是几?有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教学十进制计数法 (1)了解其他进制。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数的产生 人教版

数的产生 [课程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6页至第18页练习三配套练习。 [教学目标] 1. 了解数的产生,认识自然数。认识亿级的数和计数单位“十亿”“百亿”“千亿”,掌握整数数位顺序表,认识十进制计数法。 2. 在经历数的产生过程中,感受“一一对应”的思想,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的能力。 3. 使学生了解古老的数学文化,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感受“一一对应”的思想,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的能力。 [教学过程]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学习啊请大家放松心情,快乐的和老师一起了解数的产生过程。 首先在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看看这节课的学习需要做哪些准备。我们要准备好数学书和文具,方便的同学可以准备好一个计数器,下面就开始进入我们今天的数学之旅吧。 一、了解数的产生 (一)导入新知 图1 同学们,思考一下,我们在哪里用到数呢?下面请你仔细看,这些内容你是否似曾相识?看到眼前这些形形色色的数字,你有什么感觉? 是啊,原来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啊。那你知道数是如何产生的吗?今

天老师就带着大家探寻一下数的由来。 (二)了解数的产生过程 你知道远古时代的人是以什么为生吗?对,他们以打猎为生,每次捕到猎物或捞到鱼需要知道捕获的数量,他们也需要数数,记录数的多少。 古时候,人们在生产劳动中,逐渐有了计数的需要。但那时计数的方法和现在不同,你知道他们用的是什么方法吗? 比如,出去放牧时,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小石子,一共放出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时,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这样如果回来的羊的只数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 不光如此,我们仔细想想他们是不是利用较小的物体替代了较大的物体,这样使得他们记录数来更加方便啊,这样的方式我们称作实物记数。我们看,古代人是不是充满了数学的思维和智慧啊。 图2 随后,古代人发现捡石头来记数还是有些麻烦的,干脆在木头上刻道来记录捕鱼的条数,道理虽然是一样的,但是同学们你有没有感觉这和我们现代人用笔记录数量有些相似啊,古代人在当时就已经懂得利用工具创造符号来计数了。 图3

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学目标: 1.了解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 2.掌握基准数和基数的概念。 3.理解数位和数位分解的概念。 4.掌握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重点: 1.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的概念。 2.基准数和基数的掌握。 3.数位和数位分解的概念。 教学难点: 1.数位分解的掌握。 2.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5分钟) 1.引出数的概念 教师出示不同颜色的小球,请同学数一数此时课桌上有多少小球。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数?为什么我们要使用数? 教师简单地介绍数是用来表示数量大小的工具,类比于同学刚刚数小球的过程。并且让学生感性认识数的重要性以及对生活的影响。 2.讨论十进制计数法的概念

教师简单地介绍十进制计数法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创造的一种用来计数和计算的方法。将同学能够计算的一些数字告诉他们,请同学尝试描述这些数字的组成与计算。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数字的由来与十进制计数法的关系,简单介绍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 二、新知输入(25分钟) 1.数的基准数和基数 教师出示数轴,引导学生找一下0、10、100、1000……这样的数字,将他们称作10的倍数,简单介绍10的概念和作用。 教师提出数的基准数和基数的概念。并辅以实例的阐述,如518,500就是这个数的基准数,18就是这个数的基数。 2.数位和数位分解 教师出示数字523,让学生尝试用文字表达这个数字,进而引出数位的概念。 教师提出数位分解的定义和方法。简单阐述数位分解的好处以及常用的数位分解方法。 三、知识扩展(25分钟) 1.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师看图说话,带领学生学习数的读法和写法,简单阐述在书写时,数的读法和写法的规范性的重要性。 2.补足位数的方法 教师在黑板上写下8+9,引导学生发现它等于17,然后将17的另一种写法11+6展示给学生看,并鼓励学生尝试理解17这个数字的组成方法。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7课时 数的产生及十进制计数法(教案)

第7课时数的产生及十进制计数法(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P16~18。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记数的方法及阿拉伯数字的产生过程;认识自然数,了解自然数的一些性质和特点;了解十进制计数法,初步感知亿以上的 数和对应的计数单位,掌握整数的数位顺序表。 2.经历构建数位顺序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通过了解数的发展历程,渗透其中的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掌握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难点根据万级数的数位顺序表迁移类推出亿级数的数位顺序表。 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时导入 1.导入。 师:我们身边有很多数,找一找。(人数、男生数、女生数、年龄、身高、体重等) 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数的产生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数的产生。(板书课题) 2.了解古代记数方法。 师:你知道远古时代的人是以什么为生吗?(打猎)对,他们以打猎为生,每次打到猎物或捞到鱼需要知道捕获的数量,他们也需要数数,记录数 的多少,你知道古人是怎样记数的吗? 课件出示图片: 实物记数结绳记数刻道记数

师:比如,出去放牧时,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小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时,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 起来,如果回来的羊的只数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 刻道记数和结绳记数也是如此。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数的产生,感受“一一对应”的思想,体会古代记数方法的不便,产生对数字的需求,体会学好数字知识的必要性。 二、探究新知 探究点1 数的产生 随着人们捕猎技术的进步,捕猎工具的发展,打到的猎物就会越来越多,记数时摆的石子就会越来越多,还是很不方便。 1.记数符号。 师:后来人们发明了一些记数的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 课件出示: 马比伦数字: 中国数字: 罗马数字:ⅠⅡⅢⅣⅤⅥⅦⅧⅨ 让学生观看课件内容,了解不同的记数符号。 师:由于每个国家的文化背景不同,所以各国的数字也不一样。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交流的增多,数字不同很不方便,就需要有统一的数字,所 以逐渐统一成了现在通用的阿拉伯数字。 师:大约在3世纪时,印度人发明了一种特殊的数字。后来,这种印度数字传到了阿拉伯,大约在12世纪时,阿拉伯商人又把印度数字带到了欧 洲,人们就误认为这些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后来就叫“阿拉伯数字”。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各国的记数符号,体会统一数字的必要性。 2.认识自然数。 自学教材P17关于自然数的知识。 师:你了解到了自然数的哪些知识? 生1: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都是自然数。 生2:0也是自然数。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

第1单元大数的认识 第8课时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16~18 【教学目标】: 1. 2.. 【重点难点】: 重点: 难点: 【教学过程】: 我们知道数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地非常广泛,可以说是无处不 二、自 1. (1)如果没有了数字,怎样表示我手中的粉笔有多少根呢?(教师举起手中的4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怎样表示有4 (学生通过讨论,会想到各种不同的表示方法,教师对学生的创造及 (2)在生产劳动中,人们需要数人数、数物体个数或记录打猎后捕

引导学生看教材第17页中的图片,读下面的文字。了解在远古时代,人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用各种方法来表示物体的个数。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渐发明了一些记数的符号,这就是数字。如:巴比伦数字、中国数字、罗马数字。还有印度人发明的数字,后来流传到阿拉伯,又从阿拉伯传入欧洲,人们误以为是阿拉伯人发明的数字,一直把它叫做阿拉伯数字,即0,1,2,3,4,5,6,7,8,9……经过了几 (3 教师教育学生要珍惜人类灿烂的文化遗产,认真努力地学好知识,创 2. (1)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 (2)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 3. (1)我们已经学过亿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中还经常用到比亿大的数,例如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人数是1339724852人,世界人口有70 (2

教师在计数器上先拨珠,让学生数数:10个一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 指出:十亿、百亿、千亿和以前学过的个(一)、十、百、千……一 (3 (4 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 教师指出: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法叫做十 (5)观察比较:比较数位顺序表上个级、万级和亿级有什么异同? 1. (1)一百亿里有()个十亿,( 〖JP3〗(2)从个位起,第()位是万位,第()位是十亿 (3)和亿位相邻的两个数位是()和(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数的产生》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数的产生》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数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限于教学时间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教材中只举了少数简单的事例进行说明,使学生对数的产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教材展示了古代人们如何计数、如何逐步发明各种记数符号等,直观形象地介绍了数的产生、发展的历史。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教学中采用学生喜欢的穿越游戏,通过教师讲解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课后还激发学生通过看书、上网等形式搜集自己感兴趣的数学文化知识,通过适当的拓展,进一步开阔学生的眼界。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9-20页。 学情与教材分析: 教材中出示3幅图来介绍原始社会的计数方法,说明当时如何用小石子检查放牧归来的羊的只数;用结绳的方法统计猎物的个数;用在木头上刻道的方法记录捕鱼的数量等等。这些原始的计数方法表明人类很早就产生了一一对应思想。随后简单说明了数字的产生。教材中按时间顺序列举了三种古代数字,体现了数字也是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让学生初步理解化繁为简、符号化、代数等思想,还使学生初步知道早期的数字是与具体的数目相联系的,只是到后来才逐渐发展成

抽象的符号,如现在通用的阿拉伯数字。 在此基础上教材介绍了自然数概念的含义和特点。自然数是数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人类最初认识的数就是自然数。随着生产和数学科学的发展,数系逐步扩展,产生整数、分数、小数、有理数等等。在第一学段学生学习的主要是自然数,接下来要系统学习小数和分数。因此在这里有必要给学生建立自然数的概念。一方面是对以前认数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另一方面也为以后把数的范围扩展到分数、小数做好准备,同时也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目标: 1、通过介绍数的产生,给学生建立自然数的概念,并了解自然数的一些性质和特点。 2、理解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认识含有三级数位的数位顺序表及相应的计数单位。 3、通过探索、思考、总结等活动,让学生简单了解数的产生过程,初步理解“一一对应”、“化繁为简”、“符号化”、“代数”等思想,感受到学生文化的丰富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尝试主动查阅资料的热情。 4、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数的产生、发展的历史,初步理解重要的数学思想。 2、难点: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初步理解数学思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或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1.3.1《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教案(含反思)

《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数的产生和发展;理解自然数的概念和特点。 2.了解十进制计数法,能用迁移的方法完善数位顺序表。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搜集和交流信息的过程,了解数的产生的相关知识。 2.在合作与操作的过程中生成数位顺序表,培养知识迁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数学文化,知道中国古代数学取得的伟大成就,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数的产生及数字的演变过程。理解自然数的概念及特点。 难点: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意义及掌握数位顺序表。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数位顺序表课堂活动卡 学生准备收集的有关数的产生和发展的资料数位顺序表 教学过程 板块一设置疑问,导入新课 导入: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每天都要和数打交道,你们了解数吗?知道它是怎样产生的吗?过去人们又是怎么计数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板书课题操作指导 创设问题情境,围绕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几个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板块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活动1学习数的产生 1.了解数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 提问:古时候,人们在生产劳动中,逐渐有了计数的需要,人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明各种方法来记录物体的个数。你知道古时候人们是怎样计数的吗?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资料:有关用实物

记数、结绳记数、刻道记数的图片或文字等 2.师小结:无论人们采用哪种方法计数,都要把数的实物与用来记数的实物一一对应起来,这种记数方法与现代的记数方法比较起来不够简便,但也体现了古人的智慧。 活动2介绍各个国家的数字 1.随着文字的发展,人们逐渐发明了一些记数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各个地区的数字是不同的。课前大家也收集了相关信息,结合教材16页内容和17页“你知道吗?”,说下你了解了哪些知识?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分享一下,再全班交流。 2.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点评学生的分享,再全班交流。 预设 生1:教材上介绍了巴比伦数字、中国数字、罗马数字。 生2:在钟表上、习题卷中见到过罗马数字。 生3:古人很聪明,发明了记数符号,这样计数就简单多了。 生4:可是各个地区的记数符号不同,交流起来不方便。 生5:阿拉伯数字竟然不是阿拉伯人发明的,而是印度人发明的。是阿拉伯商人把印度数字带到了欧洲,欧洲人称它们为“阿拉伯数字”。 生6:数的产生是因为有了计数的需要,然后随着人们的进步,计数方法也进步了。 3.师小结: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交流的增多,各个国家由于数字不同,交流起来很不方便,经过漫长的时间后,数字就逐渐统一成现在这种通用的阿拉伯数字。数学这也标志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活动3理解自然数的概念和特点 1.接下来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提示自学教材17页上面的内容。 出示自学提示: 1什么是自然数?自然数有什么作用? 2一个物体也没有,用哪个自然数表示? 3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吗? 4这些自然数是怎样排列的? 5每相邻两个自然数的差是几? 6最小的自然数是几?有没有最大的自然数,为什么? 2.学生自学后在小组内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 1

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目标: 1.了解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2.知道自然数的概念的含义和特点。 3.了解十进制计数法。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计数器 课前准备: 1.布置预习作业: 学生上网查阅有关数的产生、计数方法以及十进制计数法的相关资料,并回答下面的问题。将学生分成三个大组,每个大组负责一个问题,组内同学进行分工,分别负责搜集资料、整理、制作幻灯片等。三个问题分别是: (1)数的产生 古代人们的记数方法都有哪些? 数字是如何产生的? 数字的发展过程? 阿拉伯数字的形成? (2)自然数 什么叫自然数? 自然数有哪些性质? 0是不是自然数? 最大的自然数和最小的自然数是多少? (3)十进制计数法 古代和现代都有哪些进位制? 什么是十进制计数法? 2.教师还要在课前教给学生如何使用搜索引擎查询自己需要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3年多的数学了,每天都要和数打交道,这些数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学习关于数的知识。我发现上节课布置的任务大家都做的非常棒,下面就请每组的代表向大家汇报一下他们的成果,其他组的同学如果有什么不同的意见或者疑问可以向他们提问啊! 二、探求新知 1.数的产生 教师:用挂图或投影出示课本插图,说明人们在生产活动中需要数人数、物体个数和捕获的野兽的数目等等,就产生了数。下面就请第一大组的同学帮我们认识数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大家鼓掌欢迎。 第一大组的同学代表上台发言。 学生通过投影或幻灯片来汇报他们的成果。 首先我们发现古代是没有数字的,人们借助一些其他物品来计数,比如,结绳记数、刻道记数等。 在很久很久以后,才产生了数字。但是各个国家的数字也是不一样的。 我们国家的数字是这样的(展示中国古代的数字) 还有古罗马、古巴比伦也都有自己的数字。 而我们现在常用的阿拉伯数字,其实并不是阿拉伯人发明的。你们知道吗?(介绍阿拉伯数字发明的过程) 教师:同学们对于第一组同学的发言还有什么问题吗? 同学甲:其实现在我们有时还用其他物体来计数,比如在选举三好生时,用写正字来统计选票数。 同学乙:这种方法就是用一个对一个的点数,虽然很麻烦,但有时却很方便,所以现在还在用。 教师:这位同学回答得非常好。这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也就是一一对应。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接触到这种思想,同学们要慢慢来体会。 同学丙:第一组同学所举的例子,数目都不超过十,那么如果数很大,古人又是如何计数的呢? 第一组同学:数字很大后,人们就发明了各种进位制,比如十进制。 教师:第一组同学说得很对,对于这个问题,我相信第三组同学将给我们满意的答案。那么现在就请第三组同学先来做汇报,大家欢迎!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的产生》教学案例与反思

带着敬重和激情踏上新的征程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的产生》教学案例与反思 【设计说明】: 数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限于教学时间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教材中只举了少数简单的事例进行说明,使学生对数的产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教材展示了古代人们如何计数、如何逐步发明各种记数符号等,直观形象地介绍了数的产生、发展的历史。 教材中出示3幅图来介绍原始社会的计数方法,说明当时如何用小石子检查放牧归来的羊的只数;用结绳的方法统计猎物的个数;用在木头上刻道的方法记录捕鱼的数量等等。这些原始的计数方法表明人类很早就产生了一一对应的思想。随后简单说明了数字的产生。教材中按时间顺序列举了三种古代数字,体现了数字也是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还使学生初步知道早期的数字是与具体的数目相联系的,只是到后来才逐渐发展成抽象的符号,如现在通用的阿拉伯数字。 在此基础上教材介绍了自然数概念的含义和特点。自然数是数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人类最初认识的数就是自然数。随着生产和数学科学的发展,数系逐步扩展,产生整数、分数、小数、有理数等等。在第一学段学生学习的主要是自然数,接下来要系统学习小数和分数。因此在这里有必要给学生建立自然数的概念。一方面是对以前认数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另一方面也为以后把数的范围扩展到分数、小数做好准备,同时也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根据对学情与教材分析:教材的分析,个人认为学生学习应当是

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所以可以采用学生自学和教师讲解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课前可以布置学生通过看书、上网等形式搜集有关数的产生的知识。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进行适当的拓展,进一步开阔学生的眼界。 【教学预设】: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9-20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介绍数的产生,给学生建立自然数的概念,并了解自然数的一些性质和特点。 2、理解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认识含有三级数位的数位顺序表及相应的计数单位。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思考、总结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数的产生过程中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数的产生、发展的历史。 教学难点: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或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的产生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的产生 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的产生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数产生的历史,认识自然数。 2.认识亿级的数,掌握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以及千亿以内的数为顺序表,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3.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验数的产生过程。 三、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意义。 四、教学用具: 计数器、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教学数的产生动画:数字的产生和演变 1.数的产生。【课件演示】(图片) 教师:很久以前,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就有了计数的需要。例如,人们出去打猎的时候,要数一数共出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来的时候,要数一数捕获了多少只野兽等等,这样就产生了数。 2.计数符号、计数方法的产生。 教师出示第16页的主题图让学生看,进一步说明:在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是开始还不会用一、二、三“”这些数词来数物体的个数。只知道“同样多”、“多”或“少”。那时人们只能借助一些其他物品,如在地上摆小石子、在木条上刻道、在绳上打结等方法来计数。比如,出去放牧时,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时,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如果回来的羊的只数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再如,出去打猎时,每拿一件武器,就在木棒上刻一道,一共拿了多少件就在木棒上刻多少道;打猎回来时,再把拿回来的武器和木棒上刻的道一一对应起来,看武器和刻道是不是同样多,如果是,就说明武器没有丢失。结绳计数的道理也是这样。这些计数的基本思想

2023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的产生》教案

2023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的产 生》教案 2023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的产生》教案1 教学目标: 1、了解数的产生,认识自然数。 2、在经历数的产生过程中,感受“一一对应”的思想和“实践第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使学生了解古老的数学文化,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数的产生过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白纸、画笔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一)听故事《记数方法》

师问:同学们第一次来到学校的录播室,你们的心情如何?今天还有一位小朋友和我们一起度过这堂课,他是谁呢?一起看看课件出示图片(聪聪)问:一起大声喊出他的名字! 课件播放小精灵录音:谢谢新昌三小四(3)班的同学们,今天我带来了几个故事想讲给你们听,你们想听吗? 生:想 课件出示图片(远古时代的人们图片)聪聪录音问:你见过这样的人吗?在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是开始还不会用一、二、三这些数词来数物体的个数。他们是怎样来记录数字的呢?请听我给你们带来的第一个故事:《记数方法》(播放课件) 师:故事中介绍古时候人们几种记数方法?(板书:实物记数、结绳记数、刻道记数 二、讲解新授,增添新趣 (一)小小设计师 (1)师:同学们如果你生活在远古时代,你还没有学数 字,那么你会用如何记录你的数字呢?请拿出你手中的画笔来试一试吧?(学生动手操作) (2)学生上台介绍自己的作品 (二)介绍数字的产生 师:后来随着语言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人们发明了一些记数符号,这些记数符号就叫做(板书:数字) (1)介绍巴比伦数字(课件播放)

2021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7课时 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教案与反思牛老师

第7课时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 圣哲学校蔡雨欣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6~18相关内容,完成教科书P22“练习三”第1、2、6题。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记数的方法及阿拉伯数字的产生过程;认识自然数,了解自然数的一些性质和特点;了解十进制计数法,初步感知亿以上的数和对应的计数单位,掌握整数的数位顺序表。 2.经历构建数位顺序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通过了解数的发展历程,渗透其中的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 掌握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难点 根据万级数的数位顺序表迁移类推出亿级数的数位顺序表。 ▶教学准备 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了解数的产生 1.激趣提问。 师:我们身边有很多数,你能找一找吗? 【学情预设】班上的男生人数、女生人数、自己的年龄、教室里桌椅的 数量等等一些数,学生不难找到。 师:看来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可是数的产生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板书课题:数的产生)2.了解数的产生。 (1)原始记数。 师:你知道古人是以什么为生吗?(打猎)对,他们以打猎为生,每次捕【教学提示】 这个环节通过改变千位上的数,从2到4再到5最后到9,借助数线图让学生感受到“舍”和“入”的范围,更深刻理解“四舍五入”的含义。

到猎物或捞到鱼需要知道捕获的数量,他们也需要数数,记录数的多少,但那时的计数方法和现在不同,你知道他们用的是什么方法吗?(摆石子、刻道、结绳记数) 课件出示教科书P16图片。 师:比如,出去放牧时,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小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时,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如果回来的羊的只数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在木头上刻道来记捕鱼的条数的道理也是一样。结绳记数也是如此。 师:后来,随着人们捕猎技术的进步,捕猎工具的发展,打到的猎物越来越多,相应的记数时,摆的石子或刻的道数就会越来越多,很不方便。怎么办? (2)符号记数。 师:伴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渐出现了数词。又随着文字的发展,逐渐发明了一些记数的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 课件出示部分地区数字。 让学生观看课件内容,了解不同的记数符号。 (3)介绍阿拉伯数字。 师:由于每个国家的文化背景不同,所以各国的数字也不一样。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交流的增多,数字不同很不方便,就需要有统一的数字。后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说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说课稿 《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教材中只举了少数例子进行说明,使学生对数的产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教材展示了古代人们如何计数、如何初步发明各种计数符号等,直观形象的介绍了数的产生、发展的历史,并介绍了十进制计数法。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了解数的产生的历史,建立自然数的概念,了解自然数的一些性质和特点,为以后把数的范围扩展到分数、小数做好准备; 2、认识亿级的数,掌握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以及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掌握最常用的一种计数方法——十进制计数法。 二、教学理念: 数学教学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教师应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得新知识能力,培养学生敢于自主学习、尝试新知的研究学习。小学生已有的数学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为其独立解决数学问题提供了可能。为此,在教学“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时,我直接让学生自己自主尝试、积极探索,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给学生自主探索新知的空间、时间,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得发展。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建立自然数的概念,了解自然数的一些性质和特点,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2、通过学生自己完成数位顺序表,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掌握最常用的一种计数方法——十进制计数法。 四、学法

四年级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正处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抓住了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亲历知识的生成过程,有效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训练学生的认知能力。 五、教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尽力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基于本节课的特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着重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研讨法。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1、师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那么多年的数学了,每天都要和数打交道。其实啊,我们跟数已经成了老朋友了。但是你们有过这样的疑问吗:这些数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课件出示数的产生过程。 2、教师应和学生的回答情况出示准备好的小石子、绳子和木板,结合教材中的三幅图来介绍原始社会的计数方法,说明当时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如何用小石子检查放牧归来的羊的只数;如何用结绳的方法统计猎物的个数;又如何用在木头上刻道的方法记录捕鱼的数量等等,引出数学一一对应思想。 3、了解古代一些数字符号——巴比伦数字、中国数字、罗马数字等。 4、教师利用课件展示介绍印度数字和阿拉伯数字的故事。 (二)、呈现新课 1、建立自然数的概念 (1)教师边举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边在黑板上写数字1,2,3,4,5,…,10,…,68,…,105,…说明这些就是所谓的自然数,最后说明“0”也是自然数。 (2)请同学们例举更多日常生活中的自然数,加深对自然数的印象。 (3)请小组讨论研究自然数的一些性质和特点。教师适当提问,引导学生发现自然数每相邻的两个数中,后面的一个数比前面的一个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说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说课稿 《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说课稿 《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教材中只举了少数例子进行说明,使学生对数的产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教材展示了古代人们如何计数、如何初步发明各种计数符号等,直观形象的介绍了数的产生、发展的历史,并介绍了十进制计数法。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了解数的产生的历史,建立自然数的概念,了解自然数的一些性质和特点,为以后把数的范围扩展到分数、小数做好准备; 2、认识亿级的数,掌握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以及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掌握最常用的一种计数方法——十进制计数法。 二、教学理念: 数学教学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教师应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得新知识能力,培养学生敢于自主学习、尝试新知的研究学习。小学生已有的数学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为其独立解决数学问题提供了可能。为此,在教学“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 时,我直接让学生自己自主尝试、积极探索,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给学生自主探索新知的空间、时间,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得发展。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建立自然数的概念,了解自然数的一些性质和特点,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2、通过学生自己完成数位顺序表,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掌握最常用的一种计数方法——十进制计数法。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学法和教法上谈谈:

四、学法 四年级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正处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抓住了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亲历知识的生成过程,有效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训练学生的认知能力。 五、教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尽力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基于本节课的特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着重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研讨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1、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那么多年的数学了,每天都要和数打交道。其实啊,我们跟数已经成了老朋友了。但是你们有过这样的疑问吗:‘这些数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 2、教师应和学生的回答情况出示准备好的小石子、绳子和木板,结合教材中的三幅图来介绍原始社会的计数方法,说明当时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如何用小石子检查放牧归来的羊的只数;如何用结绳的方法统计猎物的个数;又如何用在木头上刻道的方法记录捕鱼的数量等等,引出数学一一对应思想。 3、了解古代一些数字符号——巴比伦数字、中国数字、罗马数字等。 4、教师简单介绍印度数字和阿拉伯数字的故事。 (二)、呈现新课 1、建立自然数的概念 (1)、教师边举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边在黑板上写数字1,2,3,4,5,…,10,…,68,…,105,…说明这些就是所谓的自然数,最后说明“0”也是自然数。 (教师:“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数物体个数,如:今天早上老师吃了1个苹果;医生叮嘱小明饭后吃2粒感冒药;每天上午我们有3节课;奥运会每4年开一次;一只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六课时数的产生 人教版

数的产生(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 1.在观察、交流的过程中经历数的产生过程,认识自然数; 2.使学生感受到数的产生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 3.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知道数的产生 教学难点:知道数的产生 学科育德、习惯培养、学科教学改进建议:通过探索、思考、 总结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数的产生过程中去。使学生了解中国古 代数学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PPT课件学生查找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学习力这么多年的数学,我们每天都在跟数打交道。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都要用到数,其实我们跟数已经成为了老朋友。到目前为止,你们都学过了哪些数? (生简单举例) 师:我们已经这么了解数了,你们知道数是怎么产生的吗?今天我们就老学习数的产生——(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互相交流 (一)数的产生 师:在很久以前,人们在生产劳动中,逐渐有了计数的需求,人

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明了各种方法来表示物体的个数。你们知道古时人们是怎样计数的吗? 生:实物计数、结绳计数、刻道计数 (PPT课件展示主题图) 师:谁能根据自己所查的资料具体说说这三种方法是怎么表示物体个数的? 生:表述/借助道具演示 师:听了同学们的表述,你对古人的计数方法有什么看法? 生:自由发表意见 师小结:人们无论采用哪种方法计数,都要把要数的实物与用来计数的实物一一对应起来,这种计数方法与现在的计数方法比较起来不够方便,但是也表现出来古人的智慧。 (二)介绍各国的数字 师:随着文字的发展逐渐发明了一些计数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 (PPT展示巴比伦数字、中国数字、罗马数字) 引导学生观察各国数字的特点,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师: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交流的增多,数字不同交流起来很不方便,经过很长时间,才逐渐统一成现在这种通用的阿拉伯数字。 师:对于阿拉伯数字,你有哪些了解呢? (学生阅读教材17页“你知道吗?”了解阿拉伯数字) (三)讲解自然数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数的产生及十进制计数法》建设兵团刘江老师(省级公开课教学设计)

共1学时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数的产生;初步认识自然数;认识亿级的数的计数单 位,掌握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 2、过程与方法:在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模拟体验)中感受并思考数学的 发展历程。 3、情感价值观:促进学生建立实用、理性的数学思维方式。 2学情分析 学生已前课学习的基础上初步建立有关于亿以内大数的读、写技能,掌握了有关自然数中有关数级、数位与计数单位的概念。 3重点难点 感受数的发展历程,理解自然数的计数规则。 4教学过程 4.1一、导课:读故事,感受数的存在。什么是自然数,他们是怎样产生的?(板书课题:数的产生)二、数的产生: 1.很久以前,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就有了计数的需要,例如:出去打猎时数一数一共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来时捕获了多少只野兽?这样就产生了数。在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了计数的需要,但开始只知道“同样多”、“多”或“少”,还不会用1、2、3、4……来数物体的个数,而是借助其它物品(出示图片),如摆石子、用绳打结、在木头上刻道等方法来计数。比如小石子计数,出去放牧时,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小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摆几个小石子;等放牧回来,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如果回来的羊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羊没有丢。在木头上刻道来记捕鱼的条数和用绳打结计录捕猎的个数,都是用实物一个对一个点数,也就是现

在所说的一一对应的方法。 2.学生活动:(1)摆放实物(以豆代替) (2)结绳计数(3)刻画计数学生思辨:三种计数方式各有什么优缺点?为什么现在都不再使用?带来哪些启示? 3.各国的记数符号:(出示课件)随着文字的发展,后来人们逐渐发明了一些记数符号,这就是最初的数字。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记数符号是不同的,请看这分别是巴比伦数字、中国数字、罗马数字,还有印度数字和阿拉伯数字。你知道阿拉伯数字是哪国人发明的吗?(说明:3世纪时,印度人发明了一种特殊的数字,后来传到了阿拉伯,12世纪,阿拉伯商人又传到了欧洲,欧洲人误认为这些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所以就叫“阿拉伯数字”。)由于各个国家的符号不同,交流很不方便,慢慢地,阿拉伯数字成为世界通用的数字。(板书:1、2、3、4、5、6、7、8、9、10、11……) 4.了解我国古代算筹的相关知识,学生模仿实践,利用算筹表示一些数。(尤其是0的产生必要性及在计数中的作用)三、自然数:象这些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板书:自然数。齐读)人类开始只数看得见的东西,对于看不见的东西是不数的,因此没有“0”这个数。随着数字计算的发展,才出现了“0”,(板书: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0”也是自然数。(出示课件):观察、思考:1、这些自然数是怎样排列的?(从小到大)2、每相邻两个自然数相差几?3、最小的自然数是几?4、有没有最大的自然数?5、自然数有多少个?四、十进制计数法:1、后来对数的认识逐渐增加,认的数越来越大,每一个数都用符号来表示,很不方便,于是就产生了进位制。主要是十进制?为什么呢?举例说明。2、要了解什么是十进制计数法,先从计数单位开始,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计数单位呢?(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亿)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多少?(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板书概念) 五、总结:关于十进制计数法,老师下节课还有很多想和同学们交流的。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4.1.1教学活动 六、作业设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