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数的产生》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数的产生》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数的产生》教学

设计及教学反思

《数的产生》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数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限于教学时间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教材中只举了少数简单的事例进行说明,使学生对数的产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教材展示了古代人们如何计数、如何逐步发明各种记数符号等,直观形象地介绍了数的产生、发展的历史。学生研究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研究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研究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教学中采用学生喜欢的穿越游戏,通过教师讲解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课后还激发学生通过看书、上网等形式搜集自己感兴趣的数学文化知识,通过适当的拓展,进一步开阔学生的眼界。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9-20页。

学情与教材分析:

教材中出示3幅图来介绍原始社会的计数方法,说明当时如何用小石子检查放牧归来的羊的只数;用结绳的方法统计猎

物的个数;用在木头上刻道的方法记录捕鱼的数量等等。这些原始的计数方法表明人类很早就产生了一一对应思想。随后简单说明了数字的产生。教材中按时间顺序列举了三种古代数字,体现了数字也是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让学生初步理解化繁为简、符号化、代数等思想,还使学生初步知道早期的数字是与具体的数目相联系的,只是到后来才逐渐发展成抽象的符号,如现在通用的阿拉伯数字。

在此根蒂根基上教材介绍了自然数概念的含义和特点。自然数是数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人类最初认识的数就是自然数。随着出产和数学科学的发展,数系渐渐扩展,产生整数、分数、小数、有理数等等。在第一学段学生进修的主如果自然数,接下来要系统进修小数和分数。因此在这里有需要给学生建立自然数的概念。一方面是对以前认数常识的概括和总结,另一方面也为以后把数的规模扩展到分数、小数做好准备,同时也渗透了辩证唯心主义观点

教学目标:

1、通过介绍数的产生,给学生建立自然数的概念,并了解自然数的一些性质和特点。

2、理解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认识含有三级数位的数位按次表及相应的计数单元。

3、通过探索、思考、总结等活动,让学生简单了解数的产生过程,初步理解“逐一对应”、“化繁为简”、“符号化”、“代数”等头脑,感受到学生文化的丰富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尝试主动查阅资料的热情。

4、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数的产生、发展的历史,初步理解重要的数学思想。

2、难点: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初步理解数学思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或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师:数学课,就要和1、2、3,4等这些数字打交道(板书:1,2,3,4)。在我们生活中,一般用这些数字来表示物体个数(在1,2,3板书:表示物体个数的)。像这样表示物体个数的(弥补板书:5,6,7,8,9,10,11……)的数,是人类最初认识的数,因而称为自然数(板书:自然数)。这些数是怎么来的呢?那么我们现在穿越到太古时代,一起了解数的产生。(板书课题:数的产生)你们愿意吗?〔设计企图:教师单刀直入,通过谈话导入新课,不拖泥带水,能够节省教学工夫。〕

2、探究新知:

1、教学数的产生:

师谈话:早在太古时代,人们在出产劳动中就有了计数的需要,例如:(ppt1)进来打猎的时候,要知道一共去了多少人;回来的时候,要知道捕获了多少只野兽等等。但当时人们还不会用1,2,3……这些数词来数物体的个数。

(1)实物计数法:

师:那么古人怎样计数的呢?请看大屏幕(ppt2),清早放牧时,从羊圈中出去一只羊,就地捡起一颗石子放进箩筐里,再出去一只,就再放一个小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放了多少个小石子,就如这幅图中呈现出来的,羊和小石子一一对应起来了(板书:一一对应);放牧归来,回来一只羊,就从箩筐中取出一颗小石子,再进去一只,就再取出一颗小石子,如果羊全部进入了羊圈,箩筐中的小石子也正好取完,就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这就是最初的“实物计数法”。(ppt3)(2)结绳计数法;刻道计数法:

师:大家想想,在实际生活中,总是像用小石子这样的法实物计数,比如放出300只羊,用小石子计数方便吗?是呀!古人也在思考、探寻更简便的方法,如图所示,你能描述一下图中的情境吗?(ppt4)(生描述。)你想给这种计数法起什

么名字呢?像这样用一个绳结表示一个物品对应起来计数,这就是较之“实物计数法”稍方便些的“结绳计数法”;这幅图又是怎样计数的呢?(ppt5)像这样用一个像线一样的符号表示一个物品,符号和物品对应起来计数,这就是有名的“刻道计数法”。

(3)教学数的产生中彰显的伟大数学思想。

师小结:观察刚才研究的这三种计数法(ppt6),可以发现古人计数时有个共同做法,你看出来了吗?(生思考汇报。)对,计数时与实际物品“一一对应”,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能找到“一一对应”数学思想的应用吗?(板书:一一对应)再仔细观察,这几种计数法也有区别,其间还蕴藏着一种发展趋势,你能发现是什么发展趋势吗?我们数学研究中有什么地方用到“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吗?(板书:化繁为简)尤其是“刻道计数法”不再用详细形象的小石子或绳结,而是用像线一样的“符号”来计数,也就是从实物过渡到了笼统的符号,实现了“符号化”的计数办法,为笼统的数学研究奠定了根蒂根基,所以“符号化”算是一项伟大的发明和创造。

2、教学计数符号的发展:

师:后来随着语言、文字的发展,各个国家和地区逐渐发明不同的计数符号有所(ppt7)。这些计数符号都是表示阿拉伯数字1-9.仔细观察、分析,你有什么发现?

师:同学们的观察、分析能力真强!

(1)师:的确,从古巴比伦数字发展到中国数字,第六个符号有了改进(ppt7),而罗马数字第4个符号(ppt7)有了改进,那这些没有改进的符号有什么特征呢?是的,比较少数量时,用到的是一一对应的方法来计数。

(2)师:再来观察这些有了改进的符号,你知道其中的奥秘吗?

是啊!中国数字中就是用一根“横线”代表5,而罗马数字第4个符号的改进,其实是在第5个符号“V”(ppt7)的基础上变化而来的。第5个符号“V”代表5,这两个符号都代表着一个数,充分体现了古人“代数”的智慧之光,这样才有了我们马上就要研究的“用字母表示数”、“方程”等宝贵的数学文化。罗马数字第4个符号是在“V”左边画“|”表示减去1就是4,而第6个符号则是在“V”的右边画“|”表示加上1就是6,则体现了更高深的“左减右加”的函数思想。还有一些计数符号,如(ppt8、9)古埃及数字,中美洲的玛雅数字等,特别是大

家天天打交道的阿拉伯数字,充分彰显了数学文化的魅力。(ppt10)。

3、教学阿拉伯数字的发展和传播。

师:那么阿拉伯数字是谁发明的呢?请看这则资料,谁愿意为大家播报信息。(ppt11)通过这段文字,你了解到了什么?有什么感想吗?是啊!穿越远古时代,我们知道数的产生和传播都来之不易!4、认识自然数:

师:那么现在我们再穿越到当今时代,一起来认识、研究这些数,首先我们来研究庞大数系之基础-----自然数。

人类最初认识的数,就是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叫做自然数。(ppt12)人类开始只是数看得见的东西,对于看不见的东西是不数的,因此没有“”这个数。随着生产和数字计算的发展,出现了“”,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也是自然数。

提问:每相邻两个自然数的差是几?最小的自然数是几?有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启发学生说出:最小的自然数是,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5、教学十进制计数法

师:随着人们对数的认识渐渐增加,数认得愈来愈大,就产生了进位制。请你来列举一个大数。老师也列举了一个大数:,根据前段工夫的进修,请你来阐发这个数。阿拉伯数字中用位值计数法,谁会从位值上来介绍这个大数吗?(手指着做当导向。)(1)学生介绍,课件呈现,依次介绍数位、数级、计算单元等。(2)认识“十进制计数法”:

①手指出示的计数单位,说明:不错,像个、十、百、千、万……亿这些都是计数单位,计数单位有大小之分,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比如:要计量这有几个手指,用什么计数单位合适?(个)要估计我们班人数,用什么计数单位合适?(百)要估计武汉市人数,用什么计数单位合适?(千)

教师特别说明:因为根据十进制的计数原理,一个数的最高位不能是,所以最小的一位数是1.(板书:最小的一位数是1)

(3)了解其他进制。

一般地说,进率是几,就叫做几进位制。例若有二进位制、八进位制、十进位制、十二进位制、六十进位制等。

电子计算机一般是用“二进制计数法”表示数。进率是“2”(即满二进一),只用两个数字和1与位值原则结合起来记数。

此外,还有“六十进位制”,如计量时间的单位时、分、秒;计量角度等的进率是“六十”,如1时=60分,1分=60秒。

〔设计企图:本节课的文字内容较多,教师教学时可以将谈话法、讲授法、小组合作进修有机结合起来。大部分常识学生只需了解就可以了。

3、全课总结:通过本日的进修,你有什么收获?

四、阅读数学资料。

师:数学文化很丰富,老师给大家收集了一些,请仔细阅读,重要地方做上记号。如果有什么问题,我们共同探讨。

五、趣味游戏:《秀才进京赶考》。

六、课后拓展: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数学文化,和家长、老师、同学交流。

七、板书设计:

数的产生

穿越:太古时代当今时代

其他:二进位制、六十进位制教后反思:

数学在很多孩子的眼里,总是与定理、法则、符号、运算联系在一起,在现实中,我们的数学教学偶然过火地强调机械的解题训练而缺乏生动的感官刺激和灵动的审美引领;只注重数学原理的运用息争题本领的训练而漠视数学本身所蕴涵的鲜

活的文化配景,疏忽了浸润在数学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人类不断探索、不断发现的精神本质以及数学与生活千丝万缕的联系。伴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发展,“数学文化”作为教材的一个组成部分出现在我们面前,“数学文化”也走进中小学教室,渗透到实际的教学中。本节课内容较多,教学时应注意把握教学要求,有的常识只需要了解,有的内容则需要理解和掌握。

“”为什么是自然数?

《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教学案例及反思(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优质参赛案例)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大数的认识》第7课时 《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 教材第16—P18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介绍数的产生,给学生建立自然数的概念,并了解自然数的一些性质和特点。 2、理解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认识含有三级数位的数位顺序表及相应的计数单位。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索、思考、总结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数的产生过程中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数的产生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意义。 教具准备:计数器、课件、数位顺序表 教学过程: 我们已经学习了三年的数学了,每天都要和数打交道,那数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昨天我已经让大家在课下收集有关数产生的资料,那谁来介绍一下你收集

的资料? 学生汇报。 1、教学数的产生 很久以前,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就有了计数的需要,例如:人们出去打猎的时候,要数一数一共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来的时候,要数一数捕获了多少只野兽等等,这样就产生了数。(板书课题:数的产生) (1)出示课本主题图。 在远古时代人们在地上摆小石子、在木条上刻道、在绳子上打结等方法来计数。比如外出放羊时,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小石子,共出去多少只羊,就摆出多少个小石子。放羊回来时,再把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时,如果回来的羊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羊没有丢。 后来随着语言、文字的发展,逐渐发明了一些计数的符号,但各个国家和地区记数的符号是不同的。 (2)出现各国不同的数字。 公元8世纪前后,印度发明的数字传入了阿拉伯,在公元12世纪又从阿拉伯传入了欧洲,人们就误认为这些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后来称为“阿拉伯数字”。即我们现在所用的1、2、3、4、 (3)认识自然数 在我们数物体个数的过程中,我们数的1、2、3、4、5、6、都是自然数。“0”的出现比较晚,人类开始知识数看得见的东西,对于看不见的东西是不数的,因此没有“0”这个数。随着生产和数字计算的发展,出现了“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0”也是自然数。 这些自然数是怎样排列的?每相邻两个自然数的差是几?最小的自然数是几?有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教学十进制计数法 (1)了解其他进制。

《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说课稿

《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教材中只举了少数例子进行说明,使学生对数的产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教材展示了古代人们如何计数、如何初步发明各种计数符号等,直观形象的介绍了数的产生、发展的历史,并介绍了十进制计数法。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了解数的产生的历史,建立自然数的概念,了解自然数的一些性质和特点,为以后把数的范围扩展到分数、小数做好准备; 2、认识亿级的数,掌握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以及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掌握最常用的一种计数方法——十进制计数法。 二、教学理念: 数学教学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教师应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得新知识能力,培养学生敢于自主学习、尝试新知的研究学习。小学生已有的数学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为其独立解决数学问题提供了可能。为此,在教学“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时,我直接让学生自己自主尝试、积极探索,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给学生自主探索新知的空间、时间,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得发展。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建立自然数的概念,了解自然数的一些性质和特点,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2、通过学生自己完成数位顺序表,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掌握最常用的一种计数方法——十进制计数法。 四、学法 四年级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正处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抓住了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亲历知识的生成过程,有效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训练学生的认知能力。 五、教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尽力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基于本节课的特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着重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研讨法。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1、师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那么多年的数学了,每天都要和数打交道。其实啊,我们跟数已经成了老朋友了。但是你们有过这样的疑问吗:这些数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课件出示数的产生过程。 2、教师应和学生的回答情况出示准备好的小石子、绳子和木板,结合教材中的三幅图来介绍原始社会的计数方法,说明当时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如何用小石子检查放牧归来的羊的只数;如何用结绳的方法统计猎物的个数;又如何用在木头上刻道的方法记录捕鱼的数量等等,引出数学一一对应思想。 3、了解古代一些数字符号——巴比伦数字、中国数字、罗马数字等。 4、教师利用课件展示介绍印度数字和阿拉伯数字的故事。 (二)、呈现新课 1、建立自然数的概念 (1)教师边举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边在黑板上写数字1,2,3,4,5,…,10,…,68,…,105,…说明这些就是所谓的自然数,最后说明“0”也是自然数。 (2)请同学们例举更多日常生活中的自然数,加深对自然数的印象。 (3)请小组讨论研究自然数的一些性质和特点。教师适当提问,引导学生发现自然数每相邻的两个数中,后面的一个数比前面的一个多1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2、十进制计数法 (1)、同学们,我们在前几节课已经学习了到万级为止的数,但是,还有比亿更大的数存在着,(出示数位顺序表)教师在计数器上现场贴上亿级的数位。 (教师向学生说明:还有比千亿更大的数,由于不常用,暂时不学,因此在数为顺序表后面用“…”,表示后面还有其他数位。) (2)、教师提问:“那么,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计数单位呢?”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数的产生》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数的产生》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数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限于教学时间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教材中只举了少数简单的事例进行说明,使学生对数的产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教材展示了古代人们如何计数、如何逐步发明各种记数符号等,直观形象地介绍了数的产生、发展的历史。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教学中采用学生喜欢的穿越游戏,通过教师讲解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课后还激发学生通过看书、上网等形式搜集自己感兴趣的数学文化知识,通过适当的拓展,进一步开阔学生的眼界。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9-20页。 学情与教材分析: 教材中出示3幅图来介绍原始社会的计数方法,说明当时如何用小石子检查放牧归来的羊的只数;用结绳的方法统计猎物的个数;用在木头上刻道的方法记录捕鱼的数量等等。这些原始的计数方法表明人类很早就产生了一一对应思想。随后简单说明了数字的产生。教材中按时间顺序列举了三种古代数字,体现了数字也是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让学生初步理解化繁为简、符号化、代数等思想,还使学生初步知道早期的数字是与具体的数目相联系的,只是到后来才逐渐发展成

抽象的符号,如现在通用的阿拉伯数字。 在此基础上教材介绍了自然数概念的含义和特点。自然数是数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人类最初认识的数就是自然数。随着生产和数学科学的发展,数系逐步扩展,产生整数、分数、小数、有理数等等。在第一学段学生学习的主要是自然数,接下来要系统学习小数和分数。因此在这里有必要给学生建立自然数的概念。一方面是对以前认数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另一方面也为以后把数的范围扩展到分数、小数做好准备,同时也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目标: 1、通过介绍数的产生,给学生建立自然数的概念,并了解自然数的一些性质和特点。 2、理解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认识含有三级数位的数位顺序表及相应的计数单位。 3、通过探索、思考、总结等活动,让学生简单了解数的产生过程,初步理解“一一对应”、“化繁为简”、“符号化”、“代数”等思想,感受到学生文化的丰富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尝试主动查阅资料的热情。 4、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数的产生、发展的历史,初步理解重要的数学思想。 2、难点: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初步理解数学思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或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1.3.1《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教案(含反思)

《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数的产生和发展;理解自然数的概念和特点。 2.了解十进制计数法,能用迁移的方法完善数位顺序表。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搜集和交流信息的过程,了解数的产生的相关知识。 2.在合作与操作的过程中生成数位顺序表,培养知识迁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数学文化,知道中国古代数学取得的伟大成就,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数的产生及数字的演变过程。理解自然数的概念及特点。 难点: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意义及掌握数位顺序表。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数位顺序表课堂活动卡 学生准备收集的有关数的产生和发展的资料数位顺序表 教学过程 板块一设置疑问,导入新课 导入: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每天都要和数打交道,你们了解数吗?知道它是怎样产生的吗?过去人们又是怎么计数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板书课题操作指导 创设问题情境,围绕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几个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板块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活动1学习数的产生 1.了解数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 提问:古时候,人们在生产劳动中,逐渐有了计数的需要,人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明各种方法来记录物体的个数。你知道古时候人们是怎样计数的吗?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资料:有关用实物

记数、结绳记数、刻道记数的图片或文字等 2.师小结:无论人们采用哪种方法计数,都要把数的实物与用来记数的实物一一对应起来,这种记数方法与现代的记数方法比较起来不够简便,但也体现了古人的智慧。 活动2介绍各个国家的数字 1.随着文字的发展,人们逐渐发明了一些记数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各个地区的数字是不同的。课前大家也收集了相关信息,结合教材16页内容和17页“你知道吗?”,说下你了解了哪些知识?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分享一下,再全班交流。 2.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点评学生的分享,再全班交流。 预设 生1:教材上介绍了巴比伦数字、中国数字、罗马数字。 生2:在钟表上、习题卷中见到过罗马数字。 生3:古人很聪明,发明了记数符号,这样计数就简单多了。 生4:可是各个地区的记数符号不同,交流起来不方便。 生5:阿拉伯数字竟然不是阿拉伯人发明的,而是印度人发明的。是阿拉伯商人把印度数字带到了欧洲,欧洲人称它们为“阿拉伯数字”。 生6:数的产生是因为有了计数的需要,然后随着人们的进步,计数方法也进步了。 3.师小结: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交流的增多,各个国家由于数字不同,交流起来很不方便,经过漫长的时间后,数字就逐渐统一成现在这种通用的阿拉伯数字。数学这也标志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活动3理解自然数的概念和特点 1.接下来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提示自学教材17页上面的内容。 出示自学提示: 1什么是自然数?自然数有什么作用? 2一个物体也没有,用哪个自然数表示? 3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吗? 4这些自然数是怎样排列的? 5每相邻两个自然数的差是几? 6最小的自然数是几?有没有最大的自然数,为什么? 2.学生自学后在小组内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小学《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小学《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说课稿及 教学反思 一、教学内容 《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教材中只举了少数例子进行说明,使学生对数的产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教材展示了古代人们如何计数、如何初步发明各种计数符号等,直观形象的介绍了数的产生、发展的历史,并介绍了十进制计数法。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了解数的产生的历史,建立自然数的概念,了解自然数的一些性质和特点,为以后把数的范围扩展到分数、小数做好准备; 2、认识亿级的数,掌握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以及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掌握最常用的一种计数方法——十进制计数法。 二、教学理念: 数学教学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教师应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得新知识能力,培养学生敢于自主学习、尝试新知的研究学习。小学生已有的数学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为其独

立解决数学问题提供了可能。为此,在教学“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时,我直接让学生自己自主尝试、积极探索,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给学生自主探索新知的空间、时间,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得发展。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建立自然数的概念,了解自然数的一些性质和特点,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2、通过学生自己完成数位顺序表,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掌握最常用的一种计数 方法——十进制计数法。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学法和教法上谈谈: 四、学法 四年级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正处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抓住了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亲历知识的生成过程,有效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训练学生的认知能力。 五、教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尽力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基于本节课的特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着重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研讨法。 六、说教学过程

2023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的产生》教案

2023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的产 生》教案 2023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的产生》教案1 教学目标: 1、了解数的产生,认识自然数。 2、在经历数的产生过程中,感受“一一对应”的思想和“实践第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使学生了解古老的数学文化,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数的产生过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白纸、画笔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一)听故事《记数方法》

师问:同学们第一次来到学校的录播室,你们的心情如何?今天还有一位小朋友和我们一起度过这堂课,他是谁呢?一起看看课件出示图片(聪聪)问:一起大声喊出他的名字! 课件播放小精灵录音:谢谢新昌三小四(3)班的同学们,今天我带来了几个故事想讲给你们听,你们想听吗? 生:想 课件出示图片(远古时代的人们图片)聪聪录音问:你见过这样的人吗?在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是开始还不会用一、二、三这些数词来数物体的个数。他们是怎样来记录数字的呢?请听我给你们带来的第一个故事:《记数方法》(播放课件) 师:故事中介绍古时候人们几种记数方法?(板书:实物记数、结绳记数、刻道记数 二、讲解新授,增添新趣 (一)小小设计师 (1)师:同学们如果你生活在远古时代,你还没有学数 字,那么你会用如何记录你的数字呢?请拿出你手中的画笔来试一试吧?(学生动手操作) (2)学生上台介绍自己的作品 (二)介绍数字的产生 师:后来随着语言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人们发明了一些记数符号,这些记数符号就叫做(板书:数字) (1)介绍巴比伦数字(课件播放)

小学数学《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反思 第1篇:小学数学《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反思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对小数并不是全然不知的,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所接触,但由于小数的意义具有一定程度的抽象*,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还有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现状,我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找出生活与数学知识的契合点,让学生亲身经历小数的产生的过程。 新课开始,我以小数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为切入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通过读商品标价理解标价的意义和测学生的身高(测*带的长度)来引入小数的产生,使学生感受到在测量和计算时,有的能用整数表示,有的得不到整数的结果。像这样得不到整数结果的例子在生活和学习中有很多,聪明的人们于是想到了用分数、小数来表示,于是小数便产生了,学生亲身经历体验了小数产生的必要*。第二个环节,以米、分米、厘米、毫米为背景,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学习过程,学生体会到了小数的意义,然后全班交流得到: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十分之几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用两位小数表示……尽管这是一种规律,但教学时,我是通过举例的方式,从0.1米还能用什么数来表示,引导学生利用1米=10分米找到小数、分数、整数之间的联系,依次类推,0.5米、0.9米是多少分米,用分数怎么表示?接着,认识一位小数;以同样的方法认识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四位小数......顺理成章得概括出小数的意义。 未完,继续阅读 > 第2篇:《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数学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三年级学完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不仅是学生对前面知识概念的归纳,也是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这节课关键是引导学生观察、迁移、归纳小数与分数的联系,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而对小数的概念有更清楚的认识。 《课标》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而

《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教学反思

《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教学反思 本小节内容主要讲了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从古巴比伦、古罗马和中国的数字,逐渐演变成现在简单的阿拉伯数字:1,2,3,4,5,``` 这些数也叫自然数。我在本单元的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是创设情境,合作交流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设计反思 新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是,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什么是自然数,并且找出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都有哪些自然数;在前面个级和万级数位的学习上,延伸到亿级,并且了解十进制计数法。在学习本小节之前,我让学生提前预习,对这一块做了一定的了解,根据这一要求我做了深入地教材分析及学生分析。并制定了如下目标:①了解数的来源以及自然数的演变; ②学习并了解什么叫自然数;③在个级和万级的基础上,学习亿级数位;④掌握什么叫十进制计数法。 (二)教学过程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第一个环节是了解数的来源演变,内容很简单,所以我采用的是图片展示法,用图片的方式让同学们了解古代人们计数的方式。第二个环节是探究知识,自然从古代繁琐的计数方法过渡到简单的阿拉伯数字,引出自然数: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都是自然数,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所以0也是自然数。用课件加以呈现,使学生又了直观、形象的认识,可以说达到了教材的要求。第三个环节是十进制计数法,用幻灯片的方式,把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在个级和万级的基础上,认识亿级。同时也对计数单位和数位进行了一次复习。在做练习的时候,先让小组进行讨论,然后请同学们来回答,练习如下: 一百万一百万的数;九千八百万,(),一亿,() 十万十万的数:九千九百八十万,九千九百九十万,(),一亿零一百万,() 10个一亿是()10个十亿是()10个百亿是() 使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三)存在问题反思 1、教学设计应更严密、更科学。尤其要预留出学生活动的时间。 2、实行弹性教学,在本节课未能充分进行的环节移到练习课上加以延伸。 3、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提高自己教学语言表达能力。多听、多学、多练。 在这一堂课的反思后,发现了自己很多地方的不足,没有能够尽善尽美,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除了提高自身的学术修养外,更要在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上下功夫,让他们能够不断的进步、提升。

2021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7课时 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教案与反思牛老师

第7课时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 圣哲学校蔡雨欣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6~18相关内容,完成教科书P22“练习三”第1、2、6题。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记数的方法及阿拉伯数字的产生过程;认识自然数,了解自然数的一些性质和特点;了解十进制计数法,初步感知亿以上的数和对应的计数单位,掌握整数的数位顺序表。 2.经历构建数位顺序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通过了解数的发展历程,渗透其中的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 掌握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难点 根据万级数的数位顺序表迁移类推出亿级数的数位顺序表。 ▶教学准备 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了解数的产生 1.激趣提问。 师:我们身边有很多数,你能找一找吗? 【学情预设】班上的男生人数、女生人数、自己的年龄、教室里桌椅的 数量等等一些数,学生不难找到。 师:看来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可是数的产生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板书课题:数的产生)2.了解数的产生。 (1)原始记数。 师:你知道古人是以什么为生吗?(打猎)对,他们以打猎为生,每次捕【教学提示】 这个环节通过改变千位上的数,从2到4再到5最后到9,借助数线图让学生感受到“舍”和“入”的范围,更深刻理解“四舍五入”的含义。

到猎物或捞到鱼需要知道捕获的数量,他们也需要数数,记录数的多少,但那时的计数方法和现在不同,你知道他们用的是什么方法吗?(摆石子、刻道、结绳记数) 课件出示教科书P16图片。 师:比如,出去放牧时,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小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时,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如果回来的羊的只数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在木头上刻道来记捕鱼的条数的道理也是一样。结绳记数也是如此。 师:后来,随着人们捕猎技术的进步,捕猎工具的发展,打到的猎物越来越多,相应的记数时,摆的石子或刻的道数就会越来越多,很不方便。怎么办? (2)符号记数。 师:伴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渐出现了数词。又随着文字的发展,逐渐发明了一些记数的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 课件出示部分地区数字。 让学生观看课件内容,了解不同的记数符号。 (3)介绍阿拉伯数字。 师:由于每个国家的文化背景不同,所以各国的数字也不一样。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交流的增多,数字不同很不方便,就需要有统一的数字。后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十进制计数法教学反思(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十进制计数法教学反思(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十进制计数法教学反思第【1】篇〗 《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教学反思 本小节内容主要讲了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从古巴比伦、古罗马和中国的数字,逐渐演变成现在简单的阿拉伯数字:1,2,3,4,5,``` 这些数也叫自然数。我在本单元的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是创设情境,合作交流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设计反思 新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是,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什么是自然数,并且找出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都有哪些自然数;在前面个级和万级数位的学习上,延伸到亿级,并且了解十进制计数法。在学习本小节之前,我让学生提前预习,对这一块做了一定的了解,根据这一要求我做了深入地教材分析及学生分析。并制定了如下目标:①了解数的来源以及自然数的演变;②学习并了解什么叫自然数;③在个级和万级的基础上,学习亿级数位;④掌握什么叫十进制计数法。 (二)教学过程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第一个环节是了解数的来源演变,内容很简单,所以我采用的是展示法,用的方式让同学们了解古代人们计数的方式。

第二个环节是探究知识,自然从古代繁琐的计数方法过渡到简单的阿拉伯数字,引出自然数: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都是自然数,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所以0也是自然数。用课件加以呈现,使学生又了直观、形象的认识,可以说达到了教材的要求。第三个环节是十进制计数法,用幻灯片的方式,把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在个级和万级的基础上,认识亿级。同时也对计数单位和数位进行了一次复习。在做练习的时候,先让小组进行讨论,然后请同学们来回答,练习如下: 一百万一百万的数;九千八百万,(),一亿,()十万十万的数:九千九百八十万,九千九百九十万,(),一亿零一百万,() 10个一亿是() 10个十亿是() 10个百亿是() 使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三)存在问题反思 1、教学设计应更严密、更科学。尤其要预留出学生活动的时间。 2、实行弹性教学,在本节课未能充分进行的环节移到练习课上加以延伸。 3、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提高自己教学语言表达能力。多听、多学、多练。 在这一堂课的反思后,发现了自己很多地方的不足,没有能够尽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说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说课稿 《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教材中只举了少数例子进行说明,使学生对数的产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教材展示了古代人们如何计数、如何初步发明各种计数符号等,直观形象的介绍了数的产生、发展的历史,并介绍了十进制计数法。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了解数的产生的历史,建立自然数的概念,了解自然数的一些性质和特点,为以后把数的范围扩展到分数、小数做好准备; 2、认识亿级的数,掌握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以及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掌握最常用的一种计数方法——十进制计数法。 二、教学理念: 数学教学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教师应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得新知识能力,培养学生敢于自主学习、尝试新知的研究学习。小学生已有的数学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为其独立解决数学问题提供了可能。为此,在教学“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时,我直接让学生自己自主尝试、积极探索,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给学生自主探索新知的空间、时间,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得发展。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建立自然数的概念,了解自然数的一些性质和特点,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2、通过学生自己完成数位顺序表,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掌握最常用的一种计数方法——十进制计数法。 四、学法

四年级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正处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抓住了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亲历知识的生成过程,有效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训练学生的认知能力。 五、教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尽力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基于本节课的特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着重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研讨法。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1、师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那么多年的数学了,每天都要和数打交道。其实啊,我们跟数已经成了老朋友了。但是你们有过这样的疑问吗:这些数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课件出示数的产生过程。 2、教师应和学生的回答情况出示准备好的小石子、绳子和木板,结合教材中的三幅图来介绍原始社会的计数方法,说明当时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如何用小石子检查放牧归来的羊的只数;如何用结绳的方法统计猎物的个数;又如何用在木头上刻道的方法记录捕鱼的数量等等,引出数学一一对应思想。 3、了解古代一些数字符号——巴比伦数字、中国数字、罗马数字等。 4、教师利用课件展示介绍印度数字和阿拉伯数字的故事。 (二)、呈现新课 1、建立自然数的概念 (1)教师边举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边在黑板上写数字1,2,3,4,5,…,10,…,68,…,105,…说明这些就是所谓的自然数,最后说明“0”也是自然数。 (2)请同学们例举更多日常生活中的自然数,加深对自然数的印象。 (3)请小组讨论研究自然数的一些性质和特点。教师适当提问,引导学生发现自然数每相邻的两个数中,后面的一个数比前面的一个

0443.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6.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教学反思

6 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反思 1.通过学习,学生了解了数的发展历史,学生接触的都是文化性的知识,对这些知识的学习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2.十进制计数法和计数的位值原则是读、写多位数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 一、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 a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公式S= 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 a×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 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 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 圆的周长=直径×π 公式:L=πd=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 公式:S=π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 =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公式:S=ch+2s=ch+2πr2 2

数的产生与十进制计数法教学反思

数的产生与十进制计数法教学反思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数的发展历史,通过讲故事体现这些知识,并使用多媒体课件动画展示,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和读法的基础上,把计数单位扩展到千亿,学习多位数的读法。十进制计数法和计数的位值原则是读、写多位数和计算的基础。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感受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在本节课中,我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将“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贯穿在数发展历史的背景中,从而使学生自主完成了知识体系的建构。从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懂得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道理。 二、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挖掘学生认识中的原有资源。在教学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自我评价: 这节课自我感觉还是能达到教学目标的,能让学生了解数的产生,初步认识自然数,并且掌握了什么是十进制。 讲到在打猎和放牧的生产劳动中,逐渐产生了数的时候,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的,十分感兴趣。同学们在感叹数学发展的同时,都立志为现在的科技发展做贡献,做一名合格的接班人。 问题反思: 在讲到自然数时,学生对“最小的自然数是零,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这句话的理解有一定难度。同学们在说自然数时,往往把零漏掉。同学们对于“无限”这两个字理解的也不是很好。在补充了“无限的就是一个一个地数,总也数不完,数出一个很大的数以后还可以数出一个比它多1的大数。”这句话后,多数同学都能理解了。 在讲进位制时,重点是十进制的教学,二进制只提一下即可,不应该多讲,否则会干扰对十进制的理解。 教学重建: 首先,这节课创设的情境还可以。比如:在打猎和放牧的生产劳动中,人们用“在地上摆小石子、在木条上刻道、在绳上打结”等方法来计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交往的增多,需要相互交换物品,又经过了很长时间,产生了较完善的计数方法。在这样的情境中,把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其次,在面对小学生讲课时,尤其要注意深浅难易。对于较难的知识点,要想办法用简单的道理讲解。应该更多的在情境中,用更形象的方式来探究和发现数学知识。

数的产生教学反思

数的产生教学反思 数的产生教学反思1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了数的发展历史,学生接触的都是文化性的知识,对这些知识的学习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本节课是在学生了解古人记数的方法和各国的记数符号,及记数方法的历史沿革,让同学们感知学习阿拉伯数字的必要性。初步认识自然数,知道自然数是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数,理解自然数有无限多个,最小的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并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数的产生过程,体会和感受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同时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感受数学和生活和联系 在本节课中,我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将“数的产生”和“自然数的认识”贯穿在数发展历史的背景中,从而使学生自主完成了知识体系的建构。从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深刻理解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道理,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并深深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二、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挖掘学生认识中的原有资源。只有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到我们的.学习中来,我们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习数学的有

心人和用心人,这也充分体现了“以学定教”的新理念。 我出示教材第19页的教学挂图让学生看图,进一步说明:在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是开始还不会用一、二、三??这些数词来数物体的个数.只知道“同样多”、“多”或“少”。那时人们只能借助一些其他物品,如在地上摆小石子、在木条上刻道、在绳上打结等方法来计数。比如,出去放牧时,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时,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如果回来的羊的只数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 阿拉伯数字,其实并不是阿拉伯人发明的,而是印度人发明的,公元八世纪前后,由印度传人阿拉伯,公元十二世纪又从阿拉伯传人欧洲,人们就误认为这些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后来就叫做“阿拉伯数字”。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交流也越来越多,但各个地区数字不同,交流起来很不方便,以后就逐渐统一成现行的阿拉伯数字。后来人类对数的认识逐渐增加,数认得也越来越大,如果每一个数都用不同的数字来表示,很不方便,也没必要,这样就产生了进位制。数的产生教学反思2 问题反思: 在讲到自然数时,同学们对“最小的自然数是零,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这句话的理解不是很好。同学们在说自然数时,

《数的产生》教学反思

《数的产生》教学反思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反思改进措施 一、让学生“动”起来,在操作中有所悟 科学课堂以探究为核心,力求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探究机会,尝试运用科学的探究方法,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究过程,逐步形成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迎合新课改的基本理念。 因此,本课,我力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究机会,不管是课初的“制造声音”,还是“观察发声物体”都让学生亲力亲为。 为学生提供如钢尺一类的物体,让学生发出声音太简单了 学生会不以为然地乱敲乱打,所以在这里我提出:老师不是看哪个学生制造的声音响,而是谁想到的办法多。 这样既可以管理课堂,又可以让学生的活动融入了思考,当学生观察到物体被敲击和拨动后会发出声音,它们对声音产生的原因可能解释为“物体受到了力”“物体产生了运动”,这样学生就在操作的过程中有所获。 而在学生作出初步假设后,我以实例证实物体受到力,产生了运动也没有发出声音,造成了学生的认识冲突,当他们进一步注意到不同的受力方式物体的状态不同时,将逐渐进入研究物体振动的活动中。 二、让学生“观”起来,在现象中有所得 学生的科学探究如果一味重于“动”的话,那么我想这样的探究更多的是流于形式的,学生的所获也不一定是有价值的。 研究物体为什么会发声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很难说清楚,尤其当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好不容易得出了一个初步的假设,却在事实面前得到了新的矛盾冲突。 要带领学生继续研究,为此为学生安排了一个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声时和不发声时的不同现象的过程,推想声音产生的原因。 这个活动由扶到放,在前面动手的基础上,操作上更是简单易行,所以重点就是要让学生学会观察,在观察中思考、记录,通过相同现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的产生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的产生 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的产生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数产生的历史,认识自然数。 2.认识亿级的数,掌握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以及千亿以内的数为顺序表,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3.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验数的产生过程。 三、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意义。 四、教学用具: 计数器、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教学数的产生动画:数字的产生和演变 1.数的产生。【课件演示】(图片) 教师:很久以前,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就有了计数的需要。例如,人们出去打猎的时候,要数一数共出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来的时候,要数一数捕获了多少只野兽等等,这样就产生了数。 2.计数符号、计数方法的产生。 教师出示第16页的主题图让学生看,进一步说明:在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是开始还不会用一、二、三“”这些数词来数物体的个数。只知道“同样多”、“多”或“少”。那时人们只能借助一些其他物品,如在地上摆小石子、在木条上刻道、在绳上打结等方法来计数。比如,出去放牧时,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时,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如果回来的羊的只数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再如,出去打猎时,每拿一件武器,就在木棒上刻一道,一共拿了多少件就在木棒上刻多少道;打猎回来时,再把拿回来的武器和木棒上刻的道一一对应起来,看武器和刻道是不是同样多,如果是,就说明武器没有丢失。结绳计数的道理也是这样。这些计数的基本思想

数的产生及十进制计数法教学反思

数的产生及十进制计数法教学反思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幼儿教案、小学教案、中学教案、教学活动、评语、寄语、发言稿、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elementary school lesson plans, middle school lesson plans, teaching activities, comments, messages, speech drafts, work plans, work summary, experience,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