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材料的耐久性与环境的协调性

材料的耐久性与环境的协调性

材料的耐久性与环境的协调性
材料的耐久性与环境的协调性

材料的耐久性与环境的协调性

摘要:建筑材料是使用最广、用量最多的材料,建筑材料生产与使用的各个过程都与人类的生活和工作息息相关。建筑材料具有先进性、环境协调性和舒适性的特点, 是当代建材的发展方向,即具有好的耐久性、低的环境负荷值和高的可循环再生率。

关键词:建筑;材料;耐久性;环境协调性

建筑材料是使用最广、用量最多的材料, 主要包括水泥、混凝土及其制品、建筑玻璃、建筑与卫生陶瓷、砖瓦、新型墙体材料等, 是基本建设的物质基础。建筑材料生产与使用的各个过程都与人类的生活和工作息息相关。具有好的耐久性、低的环境负荷值和高的可循环再生率是当代建筑材料的发展方向。

一建筑材料的耐久性

建筑物耐久性问题中所包含的因素如下

(1)当一种建筑构件的某一种或几种性能全部或部分失去时该构件就被破坏了,这样它就没有原来的作用了。

(2)一种构件必须保持几何形状、物理、化学和美观等方面的特性;引起变坏的因素可能是物理(机械、光学、热、声学、电学)、化学或者时间的影响。

(3)老化是一种不可逆的变化,一般是指材料随着时间而变坏。

(4)耐老化是指材料的实际环境中,但处于“静止”状态,也就是说处于没有机械应力的状态下,性能不随时间而变化。

(5)材料的耐久性是指实际使用条件下的性能。使用条件包括

物理——化学环境因素及其在材料上的静态和动态的作用。以前聚合物老化试验方面的资料基本上是关于“气候”曝露后所产生的外观变化情况。加速老化实验包括模拟阳光辐射,和观察了一些比较“短命”的材料,例如涂料和纤维,在经适当曝露后颜色变化的情况。近十来,在测定聚合物建筑产品在各种环境中的物理特性的变化方面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而这些物理特性可以用来预测聚合物建筑材料的长期性能。

耐久性概念可定义如下: 材料潜在抵抗其自身或外界环境因素长期破坏作用的能力. 与以往的多种定义相比, 上述定义强调了耐久性下述几个方面的涵义: (l) 潜在的能力: 即耐久性是材料对破坏作用的一种抵抗力, 而这种抵抗力是材料结构性质与破坏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与表征, 因而当无破坏因素或破坏因素的作用强度小于材料抵抗作用强度时, 材料的这种耐久性抵抗力不被显示. 但我们却可采用人工加速恶化性试验, 使材料迅速暴露出这种潜在的性质, 从而对材料进行耐久性检验分析与试验研究.(2) 破坏因素的两重性: 以往的定义、讨论及文献中, 很多都只强调了外界的破坏性因素, 而在定义中忽略了材料自身内部的耐久性破坏因素。如有机材料的老化, 其根本原因是材料内部的不饱和价键的转化作用, 外界的光、热仅起到加速与催化作用。而外界因素的两重性, 对研究和改善材料的耐久性, 具有指导意义。(3) 劣化作用: 材料的耐久性破坏, 所指的不仅是其性质的转化, 而是劣化作用。因而以往的论述中以“保持原有性质的性质”来定义材料耐久性, 是值得商榷的。因为对

有些材料在特定的环境中, 确实已改变了原有的性质, 但这种改变是一种增强作用, 而非劣化作用。如无筋硅酸盐制品在适宜的条件下碳化, 可提高其强度及抗变形性、抗侵蚀性, 这种性质的变化, 不属耐久性破坏的范畴. 材料耐久性概念的内涵是十分明确的. 耐久性高的材料, 具有较强的抵抗各种破坏性因素长期劣化作用的能力.材料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破坏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因此,耐久性是一种综合性质,它包括抗渗性、抗冻性、耐蚀性、抗老化性、耐热性、耐磨性等。不同材料的耐久性内容也有所不同。如无机矿物材料(混凝土、石材等)要考虑抗冻、抗有害气体等作用;金属材料主要考虑其化学腐蚀作用;木材主要考虑生物作用带来的损坏。另外,不同工程环境对材料的耐久性也有不同的要求。如寒冷地区室外工程的混凝土应考虑其抗冻性;处于有压力水作用下的水工工程及地下工程所用的混凝土应有抗渗要求。要根据材料所处的结构部位和使用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其耐久性,并根据各种材料的耐久性特点,合理地选用。为了提高材料的耐久性,应根据材料的特点及所处的使用环境条件采取相应措施,以利于延长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减少维修费用,使之坚固稳定,经久耐用。对材料耐久性的判断是在使用条件下进行长期观察和测定,但这需要很长的时间,通常根据使用条件与要求,在实验室进行快速实验,并据此对材料的耐久性做出评价。

二建筑材料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是具有一定的艺术性、文化背景和地域特征的,和其它艺术

一样,它也有独立的组织结构,并利用空间环境构成要素的差异性和同一性,通过形状、大小、方位、质地、肌理、色彩等视觉元素向人们表述某种情感,表达了一定的社会文化、地域和民俗特征,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和艺术的综合。通过整体空间形象向人们传达某种信息,实现空间的行为目的。自然环境中的阳光、空气、鲜花、绿草等与建筑结合才使得建筑更有灵气。

建筑是空间构筑物的艺术,作为城市景观的一种形式也包含了一定的社会文化和地域特征,体现了时代的特点和人们的生活水平。建筑艺术美的最根本精神功能在于陶冶人的心灵,激发人的聪明才智。当然,它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因此,要求建筑与自然环境协调。建筑材料, 主要包括水泥、混凝土及其制品、建筑玻璃、建筑与卫生陶瓷、砖瓦、新型墙体材料等, 是基本建设的物质基础。建筑材料生产与使用的各个过程都与人类的生活与工作息息相关。因此,建筑材料的使用应最大范围内使用可再生的地方性建筑材料,避免使用高蕴能量、破坏环境、产生废物以及带有放射性的建筑材料,争取重新利用旧的建筑材料和构件。

但是目前, 建筑材料工业主要表现为“五大五低”的特点。其中, “五大”是指建材产品产量大、企业数量大、职工队伍大、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大; “五低”是指劳动生产效率低、集约化程度低、科技含量低、市场应变能力低、经济效益低。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稳定的发展, 建材工业与农业争土地、与其他工业争能源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也越来越严重。以巨大的能耗、资

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为代价的传统建筑材料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 因此我们要注重建筑材料与环境的协调性。

三有助于环境协调性的材料使用方法

(1)天然型建材的使用

天然材料包括竹、原木、草、石、稻草等,这些材料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并在废弃后可进行再加工或被微生物分解。竹子在较短时间内便可成材,不仅外形美观而且具有良好的抗拉能力。这种天然材料近几年受到了国内外景观设计师的青睐。木材是一种常用建筑材料,很多优秀的建筑和装饰作品都与之相关。其生长时进行光合作用吸收CO2放出O2,成材后被人们所使用,废弃后被微生物分解,这时吸收的CO2返回到自然界中。可见在木材的获取、制造、运输和供应中需要的能量最小,对环境带来的负荷最小,还可缓解温室效应是可持续景观规划的理想建材。但因我国森林资源相对匮乏,所以需要加强对森林的管理和木材认证制度的执行,即保证其开采和再生的平衡。(2)原产建材的使用

使用原产材料首先可减少因运输带来的能源消耗;其次,材料的传统工艺做法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对环境污染比较小的方式;再次,地方原产材料往往能突出景观的地方特色,形成富有区域特点的景观设计。(3)利废环保型建材的使用

利废环保型建材生产的整个过程都考虑了对环境的保护,从使用生产、生活中的废弃物作为主要原料,到再加工的过程中采用新工艺、新设备进行清洁生产,整个过程不仅是对不可再生资源的节约,而且

对环境无害。

(4)净化型建材的使用

净化材料是指能分离、分解或吸收废气、废液的材料。在具有基本的使用功能的同时,还可促进人体健康,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与舒适性。如能除臭、清洁空气与水、灭菌、消毒、防霉,能吸附或处理有害气体、甲醛、酮、悬浮物,屏蔽电磁波及射线的辐射,可替代石棉纤维一类的高性能纤维材料及制品,是对健康有益的建材。

(5)生命周期长、耐久性材料的使用

建材生命周期的长短是建筑设计中应该重视的问题。生命周期长、耐久性材料的使用,可以降低材料的耗损速度,减少未来的人工管理和维护以及建设项目中的维护管理费用的投入,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如玻璃纤维强化水泥(简称GRC)是由抗碱玻璃纤维、石英砂和高强度水泥按规定配比使用模具喷射或搅拌制作而成的新型无机复合材料。这种复合材料可以用于制作景墙、假山、雕塑、花坛、喷泉等景观小品。这些产品具有重量轻、强度高、寿命长、安装方便等优势。由于自然界中有艺术观赏价值的大型山石是有限的,并且价格昂贵,大量的开山取石造景不仅会造成自然生态的破坏,而且在运输过程中所消耗的能源也增加了成本。使用GRC材料取代天然石材,可减少对矿产的开采,保护生态环境,降低建设成本。结束语

使人类的活动范围同外部环境协调,减轻地球环境的负担,使枯竭性资源完全循环利用。在材料的生产环节中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少,

工艺流程中采用减少温室效应气体的技术,废弃后易于再生循环。材料及技术本身要具备耐久性与环境协调性,这是区别于传统材料观念而增加的概念。

参考文献

[1]张宏峰,史秀丽浅谈塑料建筑材料的耐久性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2 (12)

[2]郭煜建筑与自然环境协调是建筑规划设计的根本原则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03 (6) [3]李效军,陈翔. 可持续的生态建筑设计[J ] . 建筑学报,2001 ,(5) .

[4]徐鑫乾强晓明刘值金论对传统建筑材料进行生态化改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陕西建筑2009 6

[5]山本良一著, 王天民译. 5环境材料导论[M ]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7.

[6]崔素萍,徐沪本. 5应用高新技术, 促进建材工业可持续发展[ J] 建材发展导向, 2003( 2) : 6- 8.

[7]刘素平.从不同的角度谈建筑节能[J].建材技术与应用,2007(2):43-44

[8]蔚鹏飞.建筑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2008(12):125-125.

[9]马小净祁素萍浅谈景观设计中建筑材料的可持续使用方法设计学

[10]林培.生态环境建材:为人类创建舒适之家[N].中国建设报,2010.

[11]桑卫安.生态建筑材料的应用及发展潜质[J].中国市场,2010(36).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方案、初步设计等环境评价文本

6环境评价 6.1建设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6.1.1建设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1)施工噪声 该项目建设过程中,作业机械种类较多,如路基施工时有挖掘机、推土机、平地机等;基础施工时有钻孔机、压力泵和混凝土拌合机等;路灯线路施工时有起重机运输汽车等这些机械运行时发出的噪声将 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 (2)废水 该项目建设过程中,由于路基土石方工程,容易引起泥浆、砂石漫流现象;如果施工机械设备发生油品滴漏,则污水中将会含有悬浮油品,废水若排水不当,将会造成当地水质污染。 (3)废气 该项目建设过程中,建筑材料的卸装、运输、拌和等,会有大量的粉尘散逸到周围大气中;物料堆放期间由于风吹等原因也会引起扬尘污染。施工中使用各种车辆、燃机、电焊机等,均为燃烧柴油的机械设备,如果车况不好,并且车辆来往频繁,则会排放出大量的烟尘、CO、NO2、HXCY等污染物质,都会造成大气污染。 (4)固体废弃物 该项目建设过程中,平整场地、挖路基、路面施工等都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同时建筑工人在施工期间日常生活中也会产生少量的生活垃圾,如不能予以妥善处理,将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5)施工队交通的干扰 本工程道路施工中所需的土石方、物料和设备运输将对沿线地区的道路造成压力,影响正常的交通运输。 6.1.2 运营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1)空气环境

本项目运营期的空气环境污染主要来自于汽车尾气的排放 和工程施工期汽车运输过程中引起的扬尘,其主要污染物为COCO、NO2、THC和TSP。机动车辆的尾气排放将对环境造成长期影响,污染浓度特征表现为在距离机动车道下风向5-10m围达最高,至300m出则影响冥想降低或影响消除。 (2)水环境 道路废水的排放主要来自于降水冲刷路面产生的路面径流 污水,这也是造成对周围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另外,沿线设立的加油站、养护中心、等沿线各类生产、服务设施,期废水若直接排放会对周围水环境产生污染。 (3)噪声环境 道路交通噪声是本项目运营期主要的环境污染因素,工程投入运营后,产生的交通噪声随车流量的增加等效声级也呈增加趋势,对道路两侧分布的居民区、学校等噪声敏感点产生影响。 因此,应对该项目建设的环境影响做出全面调查,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项目建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使该项目建设在发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时增强起环境效益。 6.2环境保护措施 6.2.1建设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1)工程施工时植被破坏不可避免,工程完工后应迅速予以恢复,以免造成水土流失。 (2)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工程开挖、填方路堤、沟壑的土层裸露面要及时加固,工程结束后应立即植草护坡。 (3)弃土、取土的处理:弃土的堆放点应统筹安排,尽可能选择荒地,并应及时对弃土方进行压实,在其表面进行植被覆盖,必要时设置防护工程。另外,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弃土方也可平整作耕地。取土坑应选在高地、荒地,尽量不占耕地,且使用后必须修复植被或复耕。对于深而宽的取土坑可与地方水产养殖、农田排灌结合起来,

生物对环境地适应性

如何提高生物对污染环境的 适应性能力 一、什么叫生物的适应性 适应性是指生物体与环境表现相适合的现象。适应性是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需要很长时间形成的。比如应激性的结果是使生物适应环境,可见它是生物适应性的一种表现形式。但生物体的有些适应特征(如北极熊的白色、绿草地中蚱蜢呈绿色等等)是通过遗传传给子代的。并非生物体接受某种刺激后才能产生,这与应激性是不同的。下面是几种典型适应性的实例: 1.保护色 动物适应栖息环境而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叫做保护色。具有保护色的动物不容易被其他动物发现,这对它躲避敌害或捕猎动物都是有利的。保护色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水母、海鞘等水生生物的躯体近乎透明,能巧妙地隐身于水域中;昆虫的体色往往与它们所处环境中的枯叶、绿叶、树皮、土壤等物体的色彩非常相似;生活在草地、池塘中的青蛙是绿色的,活动在山间溪流石块上的棘胸蛙却是深褐色的,而树蛙则随着它所栖息的不同树种而具有不同的体色;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北极狐和白熊,毛是纯白色的,与冰天雪地的环境色彩协调一致,这有利于它们捕猎动物许多鱼类背部颜色深,腹部色

浅,从上向下看,与水底颜色一致,从下向上看,却又像天空。分割色是保护色的又一种形式,如虎、豹、斑马、长颈鹿身上都有鲜艳的花纹,在光暗斑驳的环境配合下,能使其轮廓模糊不清。某些种类的比目鱼和蜥蜴能随背景变化而改变体色,以保护与环境的协调,这又是保护色的一种形式。还有些动物在不同的季节具有不同的保护色。例如,生活在寒带的雷鸟,在白雪皑皑的冬天,体表的羽毛是纯白色的,一到夏天就换上棕褐色的羽毛,与夏季苔原的斑驳色彩很相近。有些蝗虫在夏天草木繁盛时体色是绿色的,到了秋末则变为黄褐色。 2.警戒色 某些有恶臭或毒刺的动物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叫做警戒色。例如,黄蜂腹部黑黄相间的条纹就是一种警戒色。据有人研究,鸟类被黄蜂螫一次,会记忆几个月,当它们再见到黄蜂时就会很快地避开。有些蛾类幼虫具有鲜艳的色彩和斑纹,身上长着毒毛,如果被鸟类吞食,这些毒毛就会刺伤鸟的口腔黏膜,吃过这种苦头的鸟再见到这些幼虫就不敢吃了。又如欧洲有一种塔蛛,腹部呈现红色,其皮肤腺能分泌毒液,当它受到攻击时,其腹部向上,显示红色肚皮以示对天敌的“警告”。其他如瓢虫的斑点,毒蛇鲜艳的花纹等。警戒色的特点是色彩鲜艳,容易识别,能够对敌害起到预先示警的作用,因而有利于动物的自我保护。 3.拟态 某些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外表形状或色泽斑,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异常相似的状态,叫做拟态。例如,竹节虫的形状像竹枝,尺

混凝土的耐久性

一、混凝土的耐久性 混凝土的耐久性-指混凝土抵抗物理和化学侵蚀(如冻融、高温、碳化、硫酸盐侵蚀等)的作用并长期保持其良好的使用性能和外观完整性,从而未维持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正常使用的能力。 主要取决于:混凝土抵抗腐蚀性介质侵入的能力; 硬化后体积稳定性好,无裂缝发生,抵抗腐蚀性介质侵入的性能好; 硬化水泥浆中毛细管孔隙率,以及引入空气量。 简单的说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指标一般包括: 1 混凝土的碳化 2 混凝土中钢筋的锈蚀 3 碱-骨料反应 4 混凝土冻融破坏 5 氯离子侵蚀 二、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措施 原材料的选择 1. 水泥水泥类材料的强度和工程性能,是通过水泥砂浆的凝结,硬化形成的,水泥石一旦受损,混凝土的耐久性就被破坏,因此水泥的选择需注意水泥品种的具体性能,选择碱含量小,水化热低,干缩性小,耐热性,抗水性,抗腐蚀性,抗冻性能好的水泥,并结合具体情况进行选择。水泥强度并非是决定混凝土强度和性能的唯一标准,如用较低标号水泥同样可以配制高标号混凝土。因此,工程中选择水泥强度的同时,需考虑其工程性能,有时,其工程性能比强度更重要。 2.集料与掺合料集料的选择应考虑其碱活性,防止碱集料反应造成的危害,集料的耐蚀性和吸水性,同时选择合理的级配,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提高混凝土密实度;大量研究表明了掺粉煤灰,矿渣,硅粉等混合材能有效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改善混凝土内孔结构,填充内部空隙,提高密实度,高掺量混凝土还能抑制碱集料反应,因而掺混合材混凝土,是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有效措施。即近年来发展的高性能混凝土。 3. 混凝土的设计应考虑耐久的要求混凝土配比的设计配合比设计在满足混凝土强度,工作性的同时应考虑尽量减少水泥用量和用水量,降低水化热,减少收缩裂缝,提高密实度,采用合理的减水剂和引气剂,改善混凝土内部结构,掺入足量的混合料,提高混凝土耐久性能。结构构件应按其使用环境设计相应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预防外界介质渗入内部腐蚀钢筋。结构的节点构造设计也应考虑构件受局部损坏后的整体 耐久能力。结构设计尚应控制混凝土的裂缝的开裂宽度。 4. 混凝土工程施工应考虑结构耐久性混凝土的拌制尽量采用二次搅拌法,裹砂法,裹砂石法等工艺,提高混凝土拌合料的和易性,保水性,提高混凝土强度,减少用水量;大体

环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环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单位:郑州经略智成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可行性研究报告按用途 (1)用于企业融资、对外招商合作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这类研究报告通常要求市场分析准确、投资方案合理、并提供竞争分析、营销计划、管理方案、技术研发等实际作方案 (2)用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以前的计委)立项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项目申请报告,该文件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而编写,是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立项的基础文件,发改委根据可研报告进行核准、备案或批复,决定某个项目是否实施。另外医药企业在申请相关证书时也需要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 (3)用于银行贷款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银行在贷款前进行风险评估时,需要项目方出具详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对于国家开发银行等国内银行,若该报告由甲级资格单位出具,通常不需要再组织专家评审,部分银行的贷款可行性研究报告不需要资格,但要求融资方案合理,分析正确,信息全面。另外在申请国家的相关政策支持资金、工商注册时往往也需要编写可研报告,该文件类似用于银行贷款的可研,但工商注册的可行性报告不需要编写单位有资格。 (4)用于境外投资项目核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企业在实施走出去战略,对国外矿产资源和其他产业投资时,需要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申请报告、报给国家发展和改革委或省发改委,需要申请中国进出口银行境外投资重点项目信贷支持时,也需要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申请报告。 (5)用于企业上市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这类可行性报告通常需要出具国家发改委的甲级工程咨询资格。经略智成为多家创业板和中小板企业提供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服务(包括已经上市和正准备上市的),积累的丰富的编写经验。公司拥有行业内最为丰富的数据库、一流的市场调查和行业分析能力、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以及丰富的上市公司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经验。 (6)用于申请政府资金(发改委资金、科技部资金、农业部资金)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这类可行性报告通常需要出具国家发改委的甲级工程咨询资格.

电子电气设备环境适应性及可靠性通用试验规范;完整版

电子电气设备环境适应性及可靠性通用试验规 范;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目录 1 范围.............................................................. 2 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3.1 被测设备(DUT) Device Under Test(DUT).................... 3.2 负荷代码.................................................... 3.3 试验代码.................................................... 3.4 允许的试验参数公差.......................................... 3.5 温度和电压术语定义.......................................... 3.6 运行状态 Operating Type ..................................... 3.7 功能状态等级(FSC) Functional Status Class(FSC).......... 4 一般要求.......................................................... 4.1 电子电气零部件设计寿命...................................... 4.2 可靠性目标.................................................. 4.3 试验样品数.................................................. 4.4 试验代码....................................................

湖泊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湖泊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湖泊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

湖泊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第一节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1) 第二节可行性研究的依据和范围 (2) 第三节可行性研究结论 (3) 第二章项目提出背景及必要性 (5) 第一节某某县概况 (5) 第二节某某县城市发展规划 (12) 第三节项目提出的背景 (18) 第三节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0) 第三章项目建设地点及配套条件 (22) 第一节项目建设地点 (22) 第二节配套条件 (22) 第四章建设内容及规模 (25) 第一节主要建设内容 (25) 第二节建设规模 (25) 第五章工程设计方案 (27) 第一节工程概况 (27) 第二节某某综合整治工程 (27) 第三节环湖路方案 (31) 第四节某某引水方案 (36) 第五节桥涵建设方案 (38) 第六节湖区景点建设 (39) 第七节工程量估算 (43) 第六章环境保护和节能 (45) 第一节环境保护 (45) 第二节节能 (47) 第七章组织机构及劳动定员 (49) 第一节组织机构 (49)

湖泊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二节劳动定员 (49) 第八章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51) 第一节项目实施进度 (51) 第二节项目建设管理 (52) 第九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54) 第一节投资估算 (54) 第二节投资估算 (54) 第三节资金筹措及分年度使用计划 (56) 第十章社会效益评价 (59)

湖泊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一、项目名称 某某湖泊环境综合治理项目 二、项目承办单位 某某县某某管理处 法人代表:罗某某 三、项目拟建地址 某某县古城区内 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1、单位名称:某某咨询院 2、工程咨询资格证书编号:某某 3、资格等级:甲级 4、发证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五、承办单位简介 某某县某某管理处成立于1992年2月,为股级全民事业单位,隶属原县建委领导,现归属县旅游局管理,本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经济上自负盈亏,具有事业单位法人资格。职责范围:某某景区的规划建设、综合开发和管理服务。兼营园林绿化、施工管理。人员构成:本单位现有干部职工23人,有职称的技术人员15人,其中

环境适应性大纲

编号:xxxx 环境适应性大纲与分析 xxxxxxxx 页脚内容4

签署页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标审:日期: 会签:日期: 批准:日期:

1、范围 1.1 主体内容 本大纲规定了环境适应性工作的一般要求和详细要求,以及环境适应性评价等。 1.2 适用范围 本大纲适用于xxxxx寿命周期内的研制、生产阶段,环境适应性大纲的编制、实施和检查。 2、引用文件 GJB150A-2009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方法 3、编制依据 《xxxxx技术协议》; 4、一般要求 4.1环境适应性工作目的 确保产品达到规定的环境适应性要求,以满足系统的战备完好性和任务成功性要求,减少寿命周期费用。应在装备论证、研制、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开展环境适应性工作,确定合理的环境适应性要求,并以合理的费用确保装备满足规定的环境适应性要求。 4.2 环境适应性工作基本原则和要求 4.2.1遵循预防为主,早期投入的方针,并将环境适应性设计作为重点工作来抓; 4.2.2环境适应性工作与产品整机和系统的研制工作统一规划、协调进行; 4.2.3采用成熟的环境适应性设计准则,控制新技术、新工艺、新器材在产品中所占得比例,并分析类似产品在环境适应性方面的缺陷,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提高产品的安全性; a)一是采取改善环境或减缓环境影响的措施 b)二是采用耐环境能力强的结构、材料和工艺。 4.2.4加强对研制、生产过程中安全性工作的监督与控制,严格进行环境适应性评审; 4.2.5产品设计应满足环境适应性要求。

4.3 环境适应性工作计划 按产品研制计划要求,产品研制过程分为四个阶段;项目确定阶段、方案设计阶段、样品研制阶段、设计定型阶段。环境适应性工作计划见表4。 5、详细要求 5.1 项目确定阶段 由项目组长,依据产品合同和技术协议书提出要求,进行收集、整理同类产品环境适应性要求和设计技术方案,进行本产品的任务论证和环境适应性论证,也可以合并到方案论证中同时进行,并形成任务论证报告或环境适应性论证报告。 5.2 方案设计阶段 5.2.1环境适应性设计方案 由项目组长编制环境适应性方案设计报告,一般可以与产品方案设计报告同时进行,需要时,也可单独进行。 5.2.2 编制大纲 由项目组长编制环境适应性大纲,经技术部经理审核,总工或副总工批准后实施。 5.2.3 大纲评审 由技术部组织产品环境适应性大纲的评审,以确保环境适应性大纲的合理性、可行性、经济性,一般可以与产品可靠性、保障性、环境适应性大纲同时评审,需要时,也可以单独评审。 5.3 样品研制阶段

混凝土的耐久性和可持续发展问题述评_周维

混凝土技术发展的一个终极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延长其使 用寿命,也即耐用性(Serviceability)问题。这就对混凝土的长期性能特别是耐久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混凝土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其目标就是要使混凝土技术的发展与资源、环境等实现良性循环,尽量减少造成修补或拆除的浪费和建筑垃圾,大量利用优质的工业废弃物和矿石,尽量减少自然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1]。 1混凝土的耐久性 混凝土的耐久性可定义为“在使用过程中经受气候变化、化学侵蚀、磨蚀等各种破坏因素的作用而能保持其使用功能 的能力”[2-3] 。一般混凝土建筑物的使用寿命要求在50年以上,很多国家对桥梁、水电站大坝、海底隧道、海上采油平台、核反应堆等重要结构的混凝土耐久性要求在100年以上。气候条件适中的陆上建筑物,应要求混凝土在200年内安全使用。我国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混凝土的耐久性设计应按照环境类别和设计使用年限进行,分为50年和100年2个耐久性预期目标,对于重大、重要工程应按照100年寿命来设计混凝土。近几年来,我国已有不少工程的混凝土设计寿命达到100年,这些工程大都结合环境条件和特点,采取专门有效的措施,以充分保证混凝土工程的耐久 性设计要求。比较著名的百年工程有三峡大坝、东海大桥、南 京地铁1号线、崇明越江通道北港桥梁、重庆朝天门大桥空心桥墩、杭州湾大桥等[4]。 但是近几十年以来,混凝土构筑物因材质劣化造成失效以至破坏崩塌的事故在国内外也是屡见不鲜,并有愈演愈烈之势。 国际上混凝土的大量使用始于20世纪30年代,到五六十年代达到高峰[1]。许多发达国家每年用于建筑维修的费用都超过新建的费用。 过去,除了大型水利工程外,我国混凝土工程的耐久性问题长期不受重视,混凝土结构没有达到预期的使用寿命,受环境作用过早破坏的实例很多,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很大。由于许多工程设计只满足荷载要求,而没有提出耐久性的要求,使已建成的混凝土构筑物存在耐久性隐患。我国在50年代兴建的水电站大坝有很多已经成为“病坝”,我国的混凝土工程量在改革开放30多年来突飞猛进,可以预见,耐久性不佳的混凝土工程的劣化问题将会日趋严重。因此,混凝土耐久性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1混凝土的耐久性破坏 混凝土耐久性涉及到混凝土性能的方方面面,是影响混凝土使用寿命的首要因素。造成混凝土耐久性不佳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可分为:(1)物理破坏:由温度变化引起的收缩膨胀裂缝(这是由于混凝土内骨料和硬化水泥浆体不同的温度膨胀系数而引起),如冻融循环、除冰盐分对混凝土的剥蚀等;(2)化学破坏:由混凝土内部材料引起的碱骨料反应以及外部侵蚀性离子(Cl-)引起的诸如钢筋锈蚀、硫酸盐侵蚀(SO42-)以 混凝土的耐久性和可持续发展问题述评 周维1,朱惠英2 (1.广西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广西南宁 530011; 2.广西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广西南宁530011) 摘要:从提高混凝土耐久性和混凝土技术可持续发展方面概述现代混凝土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混凝土技术发展的根 本方向是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与地球资源环境和谐共生的发展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改善混凝土的耐久性,提高其使用寿命。 关键词:混凝土;耐久性;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TU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02X(2007)09-0077-05 Reviewofdurability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ofconcrete ZHOUWei1,ZHUHuiying2 (1.GuangxiBuildingEngineeringQualityInspectionCenter,Nanning530011,Guangxi,China;2.GuangxiBuildingScienceResearch&DesignInstitute,Nanning530011,Guangxi,China) 收稿日期:2007-05-12 作者简介:周维,男,1965年生,广西柳州人,高级工程师。通迅联系 人: 朱惠英。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建筑材料答案

建筑材料答案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作业1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我国,一般建筑工程的材料费用要占到总投资的(C )。A 、10%-20% C 、20%-30% C 、50%-60%C 、80%-90% 2、材料的孔隙状态应属于材料的(A )。A 、物理性质B 、化学性质C 、力学性质D 、耐久性 3、下列各种材料的构造属于纤维状的是(D )。A 、玻璃B 、钢材C 、混凝土D 、木材 4、孔隙按其连通性可以分为(A )。A 、连通孔、封闭孔、半连通孔B 、粗大孔、毛细孔、极细微孔C 、连通孔、粗大孔、毛细孔D 、连通孔、毛细孔、封闭孔 5、材料的密实体积V ,自然体积V0及堆积体积V1三者的大小关系是(C )。A 、V0≥V1≥V B 、V ≥V1≥V0 C 、V1≥V0≥V C 、V ≥V0≥V1 6、散料材料的堆积体积内,颗粒之间的空隙体积所占的比例称为(B )。A 、孔隙率 B 、空隙率 C 、填充率 D 、密实度 7、粉状、颗粒状或纤维状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称为(C )。A 、密度B 、表观密度C 、堆积密度D 、密实度 8、质量为M 的湿砂,吸水率为W ,其中水的质量为(D )。A 、W 1M +B 、W M C 、W 1M M +-D 、MW 9、材料在吸水饱和状态下,抵抗多次冻融循环,不破坏、强度也不显着降低的性质指的是(C )。A 、吸水性B 、抗渗性C 、抗冻性D 、耐水性 10、材料受热时吸收热量,冷却时放出热量的性质称为(C )。A 、导热性B 、耐燃性 C 、热容 D 、耐火性

浅析建筑设计风格与环境的协调性

浅析建筑设计风格与环境的协调性 发表时间:2018-07-16T10:52:10.56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6期作者:韩亚明 [导读] 摘要:在建筑设计中,设计风格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 武汉市燃气热力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在建筑设计中,设计风格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因此,建筑设计应高度重视设计风格与环境的协调,解决建筑业快速发展带来的相应环境问题,并对环境进行补充。实现可持续持续发展的目的。本文分析了建筑设计风格的特点,以及建筑设计风格与环境的关系,探讨了各种促进建筑设计风格与环境协调的措施。 关键词:建筑设计;设计风格;协调性 1 建筑设计风格的概念及特点 1.1建筑设计风格的基本概念 建筑设计风格是指建筑设计内容和外观中反映的特征。其特点主要体现在建筑布局,形式构成,艺术加工,操作技巧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独特完美的意境。建筑设计的风格取决于不同时期的政治,社会,经济,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的限制,以及建筑设计理念,观点和艺术成就的影响。 1.2建筑设计风格的特点 尽管建筑设计具有不同的学派和不同的创作倾向,但其风格具有共性,即复杂形式中蕴含着对功能和空间本质的追求,使建筑更能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它将建筑形式要素之间的关系简化为功能之间的关系,强调“形式追随功能”。因此,建筑设计风格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一种风格或一个人的建筑设计工作的主要思想和艺术特征。 2 建筑设计风格与环境的协调性 2.1建筑设计风格与环境的关系 建筑的初始要求很简单,功能相对简单。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建筑的追求并不满足于防雨防寒,更关心的是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例如:建筑设计风格是否与环境相协调,是否能满足人们对学习,工作,日常生活等方面的要求。因此,建筑设计风格与环境相辅相成,相互影响。也就是说,建筑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建筑设计的质量将对环境产生直接影响。环境也对建筑设计风格有直接影响,因为不同的建筑设计风格适合不同的环境。可以看出,环境的特点决定了建筑的设计风格,而建筑设计风格反过来影响了环境。两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和谐共处的。 2.2建筑设计风格与环境的协调性 首先,建筑设计的风格必须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目前,相当数量的建筑物在设计风格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方面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即使是建筑物的建设也毫不犹豫地打破了自然环境。这种现象不利于建立和谐社会,也不利于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建筑师应该欣赏建筑的内涵。设计中的环境考虑范围不应局限于小范围,而应考虑到大自然环境因素。为了更好地协调建筑设计风格与自然环境,实现完美融合,建筑设计风格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突出了建筑的独特魅力。建筑师必须有长远眼光,充分考虑建筑设计。风格与自然环境的长期发展关系,力求使建筑设计风格最大限度地与自然环境相协调,这是现代建筑设计师必须争取的方向。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建筑设计中越来越重视建筑设计风格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尤其是建筑物的温暖,照明,通风和降噪等环保和节能因素。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将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并根据自然环境的特点和优势,利用自身优势避开劣势,巧妙地将建筑设计风格与优美环境相结合,实现内部和外部环境之间的协调。为人们创造一个绿色,安全,优雅,舒适的生活环境。 其次,建筑设计风格要与人文环境相协调。没有单独的建筑存在孤立。它必须与周围环境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建筑设计风格是人类环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建筑设计风格需要环境的对比以相互补充,建筑设计风格直接影响人的环境。另外,人文环境的特征也决定了建筑设计的风格。在设计建筑时,首先要考虑的是人性的满足感,即建筑可以为业主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以及他们带来的舒适。每个人的生活水平,社会经历,人格素质,职业地位,种族,性别,地理环境等因素使得这些不同的个体对建筑的要求不尽相同,建筑设计风格也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一种有效的手段。由此可以看出,建筑设计风格必须与人文环境相协调,有利于建筑本身和人文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3促进建筑设计风格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措施 首先,加强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在建筑设计中,其设计风格可能与自然环境的保护相冲突。例如,为了增强人居环境的舒适性,有必要安装空调。其结果是空调器产生的热量被排放到室外,从而室外温度更高,城市的热岛效应增强,环境遭到破坏。为了平衡内外环境,有必要加强对自然通风,自然采光等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减少对电气设备的依赖;利用地源热泵,水源热泵,沼气发电等减少自然资源的损失;合理选择地方建筑材料可以降低建设成本,节省自然资源,而地方建筑材料直接形成建筑的特色,使建筑成为当地文化的载体;垂直绿化,在每个建筑中同时,大量的绿色盆栽种植在公共场所的地板上。同时,攀援植物种植在建筑物的外墙上以阻挡阳光照射,植物本身的光合作用被用于蒸发和吸收热量以带走部分热量。外部世界形成了一个过渡空间。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在某些情况下,建筑本身需要作出一定的让步。例如,一些重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建筑师将充分利用自然通风,以减少空调设备的数量或使用空调。积极主动地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同时减少城市化,减少废弃物排放,保护建筑物周围的自然环境,使建筑物更加环保。 其次,加强对地理环境的合理应用。在自然界,有各种地形。因此,在建筑物的选址和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地理环境的影响,加强地理环境的合理利用。在建筑的发展中,它始终重视当地的条件,使建筑与地理环境完美融合,从而创造出独特的建筑景观。由于地理环境决定了建筑物的大小和高度,地理环境是建筑设计和施工阶段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例如,在中国西南山区,由于地理环境复杂,建筑施工的难度远大于平原地区。因此,建造过高的建筑物是不合适的,以避免影响当地的地形地貌,造成潜在的安全隐患,并适应这种复杂的地理环境。环境可以沿着斜坡的轮廓以梯子状布置。悬挂建筑物和悬挂地板的建造被用来协调跑步机和平台等设施的使用与地理环境。这不仅能够满足日常生产的需要,而且要符合当地的条件。再如,中国着名的黄土高原据说是黄土原始土壤,黄土的特征是土壤疏松易下沉。这种类型的地形不适合建造高楼。否则,这不仅会影响建筑本身的安全性,还会影响当地的地理环境,并可能导致当地水土流失的加剧。总而言之,要加强对地理环境的合理利用,使建筑更加精神,满足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同时也要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再次,努力营造一个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氛围。由于建筑物与周围环境密不可分,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建筑物的意境建构,以营造与周

飞机对环境的适应性

飞机对环境的适应性 在GJB4293《装备环境通用要求》中,环境适应性的定义为:“装备在其寿命期预计可能遇到的各种环境的作用下能实现其所有功能、性能和( 或) 不被破坏的能力,是装备的重要质量特性之一”。从可靠性的概念可知,环境是可靠性设计和分析的第一要素,军用飞机在贮存、运输和执行任务的各个环节中,经受着相当严酷的环境条件(包括气候、机械、电磁等)的考验。大量事实表明,环境是导致包括军用飞机在内的各种武器装备失效和功能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 我国地域辽阔,南北方温差大,西部风沙干燥,南方沿海温热盐雾,尤其是还有被称之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造成了我国自然环境的千差万别。其气候环境、化学环境、高原环境都对装备性能产生较大影响。对飞机而言,其不仅要在陆海空等范围内使用,军用飞机还将在敌方武器威胁环境、电子战环境,甚至生化、核环境等作战环境中使用。因此为了充分发挥武器装备的作战效能,必须对军用飞机的环境适应性要求及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使之更好适应我国复杂多样的各种环境。 1、飞机环境适应性研究的必要性 近几年, 我国的军用飞机建设的发展步伐十分迅速。飞机的研制由过去的重点考虑性能,转移到性能、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以及价格的综合考虑,尤其是装备的环境适应性在研制过程中得到了很大的重视,正逐步向系统化的方向迈进。因此提高飞机的环境适应性是一项十分迫切而又艰巨的战略任务,必须加以高度重视。环境技术的发展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发展水平和产品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 军用飞机面对的环境可分为两大部分:自然环境和作战环境(如图1所示)。 图1 影响飞机环境适应性因素分类图

自然环境是指某地域作为战场之前已有的各种环境因素的总和,包括:地形、气候、海情、植被、辐射,以及存在于地球表面及其附近的其他环境因素。作战环境指某一地域中以前并不存在,只是作为战场以后由于敌我双方的交互作用才产生的各种环境因素的总和,包括:目标特性、电子战环境、火力、核辐射、化学武器、友邻部队情况等。这两类因素共同作用时,会对飞机的性能造成严重的影响。 军用飞机不适应预定环境而造成的损失比比皆是,美军沿海空军基地以此故障调查表明,引起故障的原因中,气候环境占73%,机械环境占27%。美国近年环境腐蚀( 化学损伤之一)损失达3000亿美元/年,约占其GDP的3%。军工产品的环境腐蚀更为严重。为此将增加修理、更换和后勤保障的难度,减少训练时间,降低装备的完好率,缩短使用寿命,严重影响部队的战斗力。 表1 部分环境对飞机的影响及典型故障 由于篇幅的限制以及某些资料来源不足的原因,同时鉴于对飞机环境适应性评价的多因素和多层次性以及环境影响因素的随机不确定性, 因此,在诸多环境因素中,我们只能针对几个影响性较大因素来进行分析。 2、温度对飞机的影响 根据相关资料的报道,机载设备在使用中发生的故障有52%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其中温度的

材料的耐久性与其影响因素

材料的耐久性与其影响因素 建筑材料的耐久性 材料在建筑物中,除要受到各种力的作用之外,还经常要受到环境中许多自然因素的破坏作用。这些破坏作用包括物理的、化学的及生物的作用。 物理作用可有干湿变化、温度变化及冻融变化等。这些作用将使材料发生体积的胀缩,或导致内部裂缝的扩展。时间长久之后即会使材料逐渐破坏。在寒冷冰冻地区,冻融变化对材料会起着显著的破坏作用。在高温环境下,经常处于高温状态的建筑物或构筑物,选用建筑材料要具有耐热性能。在民用和公共建筑中,考虑安全防火要求,须选用具有抗火性能的难燃或不燃的材料。 化学作用包括酸、碱、盐等物质的水溶液以及有害气体的侵蚀作用。这些侵蚀作用会使材料逐渐变质而破坏。 砖、石料、混凝土等矿物材料,多是由于物理作用而破坏,同时也可能会受到化学的破坏作用。金属材料主要是由于化学作用而引起的腐蚀。 材料的耐久性,实际上是一项综合性质。它是指材料在上述多种因素作用之下,能够经久不变质、不破坏,而尚能保持原有性能的性质。 影响耐久性的因素 影响材料耐久性的外部因素,往往又是通过其内部因素而发生作用的。 与材料耐久性有关的内部因素,主要是材料的化学组成、结构和构造的特点。当材料含有易与其他外部介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成分时,就会造成因其抗渗性和耐腐蚀能力差而引起的破坏。如玻璃因其玻璃体结构所呈出的导热性较小,而弹性模量又很大的原因,使其极不耐温度剧变作用。材料含有较多的开口孔隙,会加快外部侵蚀性介质对材料的有害作用,而使其耐久性急剧下降。 影响材料耐久性的外部作用因素是多样的。环境的干湿、温度及冻融等物理

作用都会引起材料的体积胀缩,周而复始会使材料变形、开裂甚至是破坏。材料长期与酸、碱、盐或其它有害气体接触,会发生腐蚀、碳化、老化等化学作用而逐渐丧失使用功能。与材料有关的内部因素,主要是材料的化学组成、结构和构造的特点。 如影响土工格栅耐久性的主要因素: 土工格栅的原材料是高分子聚合物。这种物质是链节结构,它对氧化(老化)十分敏感,容易发生降解反应和交换反应,导致材料破坏。为此,土工格栅的使用寿命自然引起工程人员的高度关注。 氧化包括热和温度引起的热氧化,以及阳光中紫外线产生的光氧化。其中光氧化的破坏作用很强,因为紫外线具有很大能量,能切断聚合物的分子链,或引发光氧化反应。此外,影响土工格栅材料耐久性的还有化学与生物侵蚀、干湿作用、冻融变化和机械磨损等,但以日照紫外线的影响最重要。 各种原材料抗紫外线的能力以聚丙烯和聚酰胺最差,聚酯最佳,聚乙烯、聚氯乙烯介乎其间,颜色浅的比深的差。由于老化是从表层逐渐向内部发展,故土工格栅厚的较薄的耐老化。 简化归结,材料的耐久性与下列因素有关: 1、于载荷大小有关:(载荷大,则寿命低,载荷小,则寿命长) 2、于载荷性质有关:(静载荷寿命长、冲击载荷寿命短、单向量载荷寿命长、交变载荷寿命短) 3、于使用温度有关:(温度高,则寿命低,温度低,则寿命长) 4、于使用频率有关:(使用频率高,则寿命低,使用频率低,则寿命长) 5、于使用环境有关:(在腐蚀性环境、如海洋、化工厂等环境中,则材料的寿命短)

建筑材料习题及答案

】 第一单元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一、名词解释 1.材料的空隙率:材料空隙率是指散粒状材料在堆积体积状态下颗粒固体物质间空隙体积(开口孔隙与间隙之和)占堆积体积的百分率 2.堆积密度:是指粉状或粒状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3.材料的强度:是指材料在外界荷载的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 4.材料的耐久性:是指材料在周围各种因素的作用下,经久不变质、不破坏,长期地保持其工作性能的性质。 # 二、填空题 1.材料的吸湿性是指材料在________的性质。 2.材料的抗冻性以材料在吸水饱和状态下所能抵抗的________来表示。 3.水可以在材料表面展开,即材料表面可以被水浸润,这种性质称为________。 4.材料地表观密度是指材料在________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答案:1.空气中吸收水分2.冻融循环次数3.亲水性4.自然 三、单项选择题 1.孔隙率增大,材料的________降低。 # A、密度 B、表观密度 C、憎水性 D、抗冻性 2.材料在水中吸收水分的性质称为________。 A、吸水性 B、吸湿性 C、耐水性 D、渗透性 3.含水率为10%的湿砂220g,其中水的质量为________。 A、 B、22g C、20g D、 4.材料的孔隙率增大时,其性质保持不变的是________。 A、表观密度 B、堆积密度 C、密度 D、强度 答案:1、B 2、A 3、A 4、C ' 四、多项选择题 1.下列性质属于力学性质的有________。 A、强度 B、硬度 C、弹性 D、脆性 2.下列材料中,属于复合材料的是________。 A、钢筋混凝土 B、沥青混凝土 C、建筑石油沥青 D、建筑塑料 答案:1.ABCD 2.AB 五、是非判断题 1.某些材料虽然在受力初期表现为弹性,达到一定程度后表现出塑性特征,这类材料称为塑性材料。错 、 2.材料吸水饱和状态时水占的体积可视为开口孔隙体积。对 3.在空气中吸收水分的性质称为材料的吸水性。错 4.材料的软化系数愈大,材料的耐水性愈好。对 5.材料的渗透系数愈大,其抗渗性能愈好。错 六、问答题

浅谈道路建筑材料的环境协调性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515476351.html, 浅谈道路建筑材料的环境协调性 作者:王晓乾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第34期 摘要:简要介绍环境材料的概念,从提高材料性能、节约天然资源、充分利用废弃物以及净化环境方面讨论道路建筑材料与环境之间的协调性;提出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评价道路建筑材料与环境的协调性。 关键词:环境材料;环境协调性;生命周期评价 Abstract: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concept of material from the environment,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materials, saving natural resources, make full use of waste and purifying the environment a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road building materials and environmental coordination; presented by the method of life cycle assessment evaluation of pavement construction materials and environment coordination.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materials; environment; life cycle assessment 中图分类号:U4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随着我国公路事业的迅猛发展,道路建筑材料作为公路及其构筑物的物质基础得到了大量的使用。而道路建筑材料原材料的采集会导致资源的枯竭;道路建筑材料的制造要消耗能量,产生与地球温室效应和酸雨相关的污染;公路的改建和扩建又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等。因此思考道路建筑材料的环境协调性是非常必要的,其关系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环境材料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人类对自然平衡的干预已超过了自然界的再生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使不同水平的自然平衡都已濒临自我修复的极限,从而引出了如资源枯竭、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1]。 在此背景下, 20世纪90年代初, 日本学者山本良一等人首次提出了环境材料的概念, 受到 世界各国材料工作者的积极响应。 环境材料英文名称为Ecomaterials(Environmentally Conscious Materials或Ecological Materials),可以解释为具有环境意识的材料或生态学材料,强调的是材料在具有优良的使用性能的前提下还具有最佳的环境协调性。环境材料应该具备3个主要特征:在保证良好的使用性能的前提下,首先要节约资源和能源;减少环境污染,避免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的破坏;容易回收和再利用。

项目策划投资环境可行性分析报告

羊西线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一、项目总论 (一)项目背景 项目用地:成都标准总件厂的厂房用地 项目位置:成都市羊西线三环路内侧羊犀立交桥下 项目开发背景:成都标准总件厂的厂房位于三环路内侧立交桥下,因成都标准总件厂立即生产厂区迁移至不处,其土地可用于商业开发。(二)承担可行性研究的单位 成都舜法国联投资顾问有限公司 (三)研究工作依据 依照政府有关部门政策规划(《羊西线规划情况》,《高新西区规划情况》),依照托付书和上述文件以及相应的法律、法规编写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项目投资环境和市场研究 (一)市场宏观背景 1.全国投资环境 国家信息中心在刚刚公布的2003年经济预测报告中指出,今年我国投资将接着保持一个较高的增长速度,可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左右,GDP增长有望达到8%。据介绍,房地产投资回落幅度不大。可能2003年全国房地产投资增幅在25%左右,比2002年有所回落,但回落幅度可不能专门大。要紧缘故是投资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投资环境接着改善。在市场准入方面,2003年国家将接着清理现行投资准入政策,在明确划分鼓舞、同意、限制和禁止类政策时,体现国民待遇和公平竞争原则,打破所有制界限、部门垄断和地区封锁。在融资体制方面,将逐步建立适应民间投资需要的多层次金融体系,完善中小企业信贷担保体系。在税收优惠政策方面,对企业投资国家鼓舞进展的行业,可部分抵免企业所得税,对个人的实业投资可全额或部分抵免相应的个人所得税,加强规范化治理和正确的引导和服务。我国政府将接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使市场经济中的运行成本尤其是“交易成本”大幅度下降。

2. 2003年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情况 开发投资接着高速增长 2002年,全国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7736.42亿元,同比增长21.9%,高于同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5.8个百分点,占同期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7.9%。今年上半年,房地产接着保持强劲进展势头,全国累计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816.8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4.0%,高于同期固定资产投资增幅1.2个百分点,占同期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 25.3%。其中东、中、西部地区增幅分不为29.2%、55.9%、45.6%,中、西部地区增幅高于东部,其中12个地区增幅超过50%。 今年上半年,商品住宅开发完成投资2856.79亿元,同比增长28.0%,占商品房投资的67.8%(其中,经济适用住房完成投资227.66亿元,同比增长22.6%,占商品住宅投资的比重为8.8%);办公楼投资完成177.21亿元,同比增长27.9%,所占比重为4.6%;商业营业用房完成投资458.57亿元,同比增长50.0%,所占比重为12.0%。东、中、西部地区商品住宅开发完成投资同比增长分不为24.7%、47.7%、 34.5%。中部地区商品住宅开发投资略高于东、西部地区。 销售情况良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