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保护生物学试卷之四

保护生物学试卷之四

保护生物学试卷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保护生物学;(2)生物多样性;(3)野外灭绝;(4)关键种;(5)最小生存种群;

(6)物种灭绝的第一冲击效应

二、填空(本大题共12个空,每空1分,共12分)

1.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已经命名的物种约为种?预计世界上现存物种数在

种之间。

2.动态种群一般有的种群和若干个的种群。

3.恢复生态学采取的主要策略有;;;

等4项。

4.生物性公约又称为公约,是年在(国家)

签定的,中国在年加入该公约。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Simpson指数是如何表达的?各变量分别代表什么?

2.关于生态系统多样性与系统稳定性有哪些主要假说?每个假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3.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列举出5条以上)

4.哪些物种是比较脆弱的物种?(列举出10类以上)

5.简述保护生物学的起源过程?

四、具体论述生物多样性价值?(本题10分)

五、详细论述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人为主要原因。(本题20分)

六、叙述迁地保护实施原则及意义。(本题10分)

七、综合论述保护生物学未来的研究和保护工作重点。(本题10分)

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保护生物学:是研究从保护生物物种及其生存环境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科学。

2.生物多样性:是一定区域内生物及其环境所组成的复合体及其与此相关的生态过程的多样化以及变化的多样化。

3.野外灭绝:经过科学调查在某个种原分布区和一切可能的分布区,已经没有存活的个体,但有栽培(或饲养)的种群的物种,认为该物种已经野外灭绝。

4.关键种:指一个物种的活动和丰富度决定种群的完整性,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系统的稳定,该物种被称为关键种。.

5.最小生存种群:对于任何一个生境中的任何一个物种,不论可预见的统计因素、环境因素、遗传随机性和自然灾害如何影响,该种能在1000年之内有99%的几率保存下来的最小种群数量,叫最小生存种群数量。

6.物种灭绝的第一冲击效应:是指导致物种灭绝的一种强烈干扰作用(如人为干扰、物理干扰),在这种干扰的基础上,竞争、捕食、被捕食和病菌寄生等生物因素起作用,使物种灭绝。在正常情况下这些生物因素不能单独起作用引起物种灭绝。

二、填空(本大题共12个空,每空1分,共12分)

1.140-170万种;1000-3000万种;

2.一个或几个核心、附属;

3.不行动、恢复、重建、替换;

4.里约热内卢、1992、巴西、1992;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 Simpson指数是如何表达的?各变量分别代表什么?

λ=∑[N i(N i-1) / N(N-1)] D=1-λ

D=1-∑[N i(N i-1) / N(N-1)]

当N很大时,λ=∑(N i / N)2=∑P i2,其中:P i=N i / N

式中:N:为总个体中个体总数;N i:为总体中第i个种个体总数;λ:

为集中性D:为多样性测度指标

2. 关于生态系统多样性与系统稳定性有哪些主要假说?每个假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1)冗余种假说:该假说认为保持生态系统正常功能需要生物多样性具有一定的阈值,当生物多样性水平低于阈值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将受到影响,稳定性降低。当生物多样性的水平高于阈值时部分物种在生态系统中不起作用,即出现冗余物种。

(2)铆钉假说:该假说认为,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类似于一艘船上的铆钉。所有物种对生态系统的功能都发挥积极贡献,而且不能互相替代,并且生物多样性越复杂,就好像船上的铆钉越多,船越坚固,生态系统越稳定、系统的功能越完善。(3)特异反应假说:该假说认为生态系统的功能随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而变化,但变化的程度和方向不可预测,因为物种的作用太复杂。

(4)零假说:认为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物种多样性无关。

3. 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列举出5条以上)

(1)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原则;

(2)各国共同且又分别负责有保护全球环境的责任的原则;

(3)尊重国家主权的原则;

(4)不损害其他国家和各国管辖范围以外环境的原则;

(5)为保护人类环境进行国际合作的原则;

(6)兼顾各国利益和优先发展中国家需要的原则;

(7)共享共管全球共有资源的原则;

(8)禁止转移污染和其他环境损害的原则;

(9)重视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原则;

(10)各国对其所造成的国际环境损害承担责任的原则;

(11)和平解决国际环境争端的原则。

4. 哪些物种是比较脆弱的物种?(列举出10类以上)

(1)地理分布区狭窄的物种;

(2)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种群的物种;

(3)种群规模小的物种;

(4)种群密度低的物种—即单位面积个体数目少的物种;

(5)需要较大生活空间的物种—需要的生境、取食范围和分布区都较大的物种;

(6)个体较大的物种—需要多食物、大空间又容易被猎取;

(7)种群个体增长速率低的物种K型战略物种,需要稳定生境、繁殖晚、个体小、体积大;(8)不能有效扩散的物种;

(9)迁移性物种—季节性迁移的物种依赖于两个或更多生境;

(10)遗传变异性很小的种类;

(11)需要特殊生态位的物种:如需要湿地、土壤动物等;

(12)以稳定的生态环境为栖息地的物种;

(13)长期或暂时群集的物种;

(14)被人类猎取或收获的种类。

5.简述保护生物学的起源过程?

(1)上世纪60年代以前,随着工业革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自然影响的加剧,产生了保护生物学的萌芽;

(2)上世纪60年代后期,随着环境破坏加剧,特别是《寂静的春天》等一系列著作的诞生,人们对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并开始分析一系列现象;

①生物多样性对人类具有许多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潜在价值和伦理价值,是人类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物质保障;

②生物在迅速丧失;

③生物丧失的速度在逐渐加快;

④前5次生物丧失是由于物理或生物原因造成的,而今天的生物丧失是人为原因造成

的;

⑤是由于人口增加;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技术进步;人类的物质文化需求越来越高;和发达国家对资源的过度占有等加剧了生物的丧失;

⑥生物丧失不仅是直接猎取造成的,再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环境破坏导致生物的生存环境的改变而引起的,而人类要求的生存环境与大多数生物要求的生存环境类似,这种环境灾难将最终影响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3)1978年第一届国际保护生物学大会在美国圣地亚哥动物园召开;

(4)1985年保护生物学会成立;

(5)1990年开始北美的许多大学设立了保护生物学专业;

(6)Conservation Biology和Biological Conservation的创刊;

(7)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签署了Conserva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8)1992年我国成立了生物多样性委员会;

(9)1994年中国政府颁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和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

四、具体论述生物多样性价值?(本题10分)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利用价值、潜在应用价值、生态价值、伦理学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等。

1.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利用价值

直接利用价值主要包括消耗行使用价值和生产性使用价值。消耗行使用价值是指用于自用,不出现在市场上的使用价值如食物、薪炭材等。生产使用价值是指从野外获得且拿到市场上销售的产品的价值。产品的价值=第一次销售价—能买到此价的成本,而不是最后的零售价。具有生产使用价值的生物多样性产品有薪炭材、木材、药用动植物、野生食物……

2.潜在应用价值

(1)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对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和加速系统的能量、物质的流动、完善系统的功能具有重大作用;(2)生物多样性具有保护水资源的功能;(3)具有保护土壤的功能;(4)具有调节气候的功能;(5)具有净化和处理废物如重金属、农药等污染物的功能;(6)物种间相互作用,如人们栽培和养殖的动植物要依赖于野生植物才能延续繁殖、长期存活;(7)娱乐与生态旅游;(8)教育和科学研究;(9)环境监测;(10)提供新药;(11)生物控制剂;(12)新作物。

3.生态价值

所有生物都是食物链中的重要环节,共同组成食物网。每一种生物都对生态系统、保证物质流、能流和信息流的畅通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4.论理学价值

生物多样性的伦理价值体现在(1)所有的物种都分别代表着面对生存难题,解决生存难题的独特的生物学答案。因此,每一种都是世界上真实存在的,是生物群落的一部分,享有同人一样的生存权利。每一个物种都具有与人类需要无关的内在价值,高智慧的人类不仅没有损害任何物种的权利,而且具有采取行动来保护物种,使其免受人类活动导致灭绝的义

务。(2)所有物种都是相互依存的,物种是自然群落的一部分,各种之间以复杂的方式相互作用。一个物种的灭绝或损失可能对这个群落中的其他个体成员具有深远的影响。可能会导致连锁灭绝。(3)人类必须向其他物种一样生活在同一个生态范畴内。世界上的所有物种的繁荣、发展都受到环境的负载能力所约束。物种要利用环境中的资源而生存。当资源受到损害时,物种的数量将受到影响。

5.科学研究价值

许多生物已经为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材料,并曾给予人类很大的启迪。而且将继续为科技进步作出不可替代的贡献。

五、详细论述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人为主要原因。(本题20分)

1.人口数量的集聚增加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

(1)人口的增加需要薪炭材、野生肉类、野生植物、农业用地、居住用地等,因此导致生物多样性的破坏;

(2)低效率和不合理的资源利用是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另一个原因;

(3)发达国家居民的过度消耗和资源分配的不均衡。

2.生境的破坏

对生物多样性下降最大的威胁是生境丧失、保护生物多样性最关键的手段是保护生物的生境。生境破坏主要表现如:1)随着处于热带地区的国家大力发展畜牧业、农业、大量生产木材和薪炭材,热带雨林已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虽然热带雨林面积只占地球表面积的7%,但拥有世界上50%的物种,因此随着热带雨林的破坏,造成生物多样性的大量丧失,而且热带雨林仍然继续受到人类的威胁。2)位于中美洲的一些国家为了发展农业、畜牧业和种植业,砍伐了大量的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热带干旱林;3)由于污染、排水、造田、修渠道、引水、筑坝、发电等原因,使各国湿润地和水生生境遭到严重破坏;4)由于开发种植业和养殖也使东南亚的红树林遭到严重破坏;5)因为过度放牧和开垦农田等活动造成质量下降、面积减少。6)由于开发农业、过度放牧和管理不善等原因,使草地、灌丛和森林退化,造成世界上大面积的土地(900万km2)沙漠化。

3.生境片段化

大面积的生境被道路、农田、城镇及其他的人类活动场所分割成小块称为生境片段化。片段化的结果形成了许多陆地“岛屿”。生境岛屿与原生生境有较大区别如:片段化的生境具有面积更大的边缘;片段化后生境中心距生境边缘的距离更接近;片段化后的生境阻止了物种在生境间的流动性。主要表现为物种在片段化的生境中扩散和建立新种群的机会减少,使动物搜寻食物和栖息地的能力下降,并影响动物的求偶、交配和繁殖,最终导致加速种群数量下降和灭绝;片段化后的生境表现出明显的边际效应。表现为光照加强,白天温度升高、夜晚温度降低,湿度降低,温差加大,喜光动植物入侵占据优势,原生物种组成破坏。片段化后小生境中风力加大带来:植物直接受到损害,林内和土壤的湿度降低,火灾更加频繁、加剧、外来种的入侵、捕食者的竞争者增加,生物多样性下降。

4.生境的退化和污染

即使一个生境没有受到明显的破坏和片段化影响,人类的干扰还可能带来生境的退化和

污染,使生境不再适合生物的生存,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下降。

生境破坏的主要原因有:农药污染、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和全球性气候变化等。其中农药污染在杀死害虫的同时杀死许多有益生物;杀死有害生物的同时造成残留、改变环境的性质和生境的适宜性;稳定的杀虫剂有富集作用、间接地杀死捕食性动物、植食性动物、家畜和人类;杀虫剂使许多动物的繁殖能力下降。水体污染的主要成因是河流和湖泊成了工业废水和居民排污的场所,常见的污染物有:杀虫剂、杀草剂、原油产品、重金属、去污剂等。水体污染的结果是直接杀死水生生物;污染物在水生生物中富集,从而杀死取食水生生物的动物;造成“营养富集培养”的现象。大气污染是由于煤、油燃烧,汽车尾气,工业污染等造成,大气污染的结果是形成酸雨、臭氧层破坏、低空臭氧浓度增加、有毒金属泛滥,最终导致植物、动物等直接死亡,或繁殖能力下降,改变土壤和水体的PH值等理化性质,间接杀死动植物,破坏生物多样性;全球气候变化主要是由于农业生产、畜牧业生产、垃圾燃烧、有机燃料燃烧等生产许多CO2和CH4气体,这些气体的浓度升高产生温室效应,预计在下个世纪全球平均温度将上升2~6℃。温度升高将导致温带地区北移、热带地区降水量减少、热带地区飓风更加频繁、海平面上升等问题,使处于沿海、温带地区和热带地区的一些动植物和一些浅水生物死亡。

5.外来物种的引入、病害和资源过度开发

外来种的引入如殖民引入、园艺和农业引种以及偶然输入等,在世界各地引入了大量的动物和植物的新品种、新品系,这些新品种和新品系的引入一方面占据了原有生物的生态位,与本地植物发生竞争,成为本地原有生物的捕食者或天敌,加上新引入的种类没有有效的天敌与其竞争,造成新引进的种类大量繁衍,占据生态系统,使引入地的生物多样性水平下降。

病原微生物是另一类重要的外来有害生物。他们被带到一个新地方,当地的动物、植物对它们几乎没有抗性,于是便引起了病害流行。

疫病流行的原因还有:高频率的人类交流和接触;人类对环境的改变无意识地增加了致病生物的密度;高敏感性的寄主种群或处于不良生理条件下的寄主;高密度的寄主种群。

过度开发是由于人口数量增加对资源的需求量加大,人类获取资源的工具和手段更加现代化,发达国家高生活水准带来市场需求和利益驱使,交通运输、包藏和通讯业的发展使人类从环境中收获、猎取的资源越来越多,导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资源浪费。

六、叙述迁地保护实施原则及意义。(本题10分)

(一)实施原则

1.原有生境破碎成斑块或原有生境不复存在条件下;

2.物种数目下降到极低的水平,个体难以寻找配偶(Iucn假设当一个物种野外生存种群降到1000头以下时,有必要迁地保护);

3.物种的生存条件突然变化。

(二)实施意义

1.在动物学、生物学和社会生物学研究中作为野生个体的代用材料;

2.取得管理野生种群的经验;

3.作为补充野生种群的后备基因库;

4.为生境不复存在的物种提供最后生存机会;

5.为在新生境中创建新的生物群落提供种源;

6.迁地保护的最高目标是建立野生群落。

七、综合论述保护生物学未来的研究和保护工作重点。(本题10分)

1.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和保护生物学热点地区的划分

目前世界范围内,对生物种类、分布、进化等生物多样性基础资料了解还很不够。因此有必要在一些重点的、有条件的地区开展的生物区系调查,以使人们对生物多样性现状的了解更加接近真实。在此基础上确定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如世界上物种最多的地区是热带雨林、珊瑚礁、热带湖泊和赤道地区等。

2.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

关于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是保护生物学需要探讨的一个难点,同时也是一个保护生物学需要回答的一个关键问题。它关系到保护生物多样性到底要保护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保护生物多样性到底对环境、对可持续发展、对人类的生存安全有多大作用等一系列关键问题,还直接涉及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虽然一些学者通过一些调查、试验获得了一些假说,但还没有形成一个得到普遍承认的结论,因此尚需进行深入研究。

3.种群生存力分析和小种群生存概率

由于生境的异质性和个体扩散,形成了许多小种群。一个物种的命运最终能够取决于构成该物种的所有小种群的命运。随着小种群内近交系数的逐代上升,遗传杂合性逐代降低,导致种群的适合度下降,最终导致小种群的灭绝。尽管许多学者对一些物种的生存力进行了初步分析,但由于种群生存能力涉及物种本身的一些内在因素,如种群数量、种群大小、性比、生殖能力、遗传多样性水平、健康状况等,还涉及到环境状况、自然选择压力、食物条件、竞争、寄生、捕食、疾病等诸多因素的联合作用。因此,科学的确定某一物种的生存能力和小种群生存概率比较困难。但是,在濒危物种确定、保护对象确定都涉及到种群生存力问题。特别是迁地保护物种时,保存的种群大小涉及到资金的投入和保护的效果,因此确定物种的最小可生存种群是当务之急。

4.珍稀濒危物种遗传多样性水平

保护生物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对现存的珍稀濒危物种加以有效的保护。采取保护措施之前,有必要全面了解这些物种的分布区、生物生态学习性、种群生存能力等,但其中和重要的一项便是要详细了解现存野外种群的亲缘关系及遗传多样性水平。只有在全面地了解了该物种所有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的基础上,才能制定一个科学的保护繁育方案。

5.关键种的确立和功能群划分

保护生物学面对的是非常复杂的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学工作者一直期望能够通过抓住主要矛盾或简化矛盾来解决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等复杂问题。因此试图寻找到生态系统内的关键种,或将生态系统中的不同生物种划分成功能群。在这些生态系统中是否存在关键种,关键种的含义究竟应该怎样理解,在一个特定的生态系统中功能群应如何划定,这些问题的解决将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保护生物学的理论,指导保护生物学的实践。

6.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估体系的建立

虽然一些学者对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进行了比较科学的分类,并对直接经济价值,其涵养水源、保持土壤释放O2、固定CO2等间接经济价值等进行了估算和评价,但由于生物多样性价值涉及多种直接经济价值、多样的间接经济价值、潜在价值和伦理价值等诸多方面。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完整的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估体系。为了使各级政府和全社会对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为了使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得到应有的支持和补偿,为了各级政府在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问题上做出科学决策,应尽快建立科学的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估体系。

7.物种濒危和灭绝的机制

目前有关生物多样性丧失机制中关于生境破坏、生境破碎、生境退化和污染、外来种的入侵、疾病流行等因素的作用多限于定性化水平,或以局部研究成果推断整体,缺乏更具有科学依据的深入探讨。如在生境破碎方面应对:生境破碎的动态过程,生境破碎与生境异质性,生境斑块的隔离程度,边缘效应与岛屿效应,生境斑块中种群生灭动态,生境斑块的微气候环境,以及在破碎生境中维持生物多样性的措施等等开展深入研究。

8.关键物种的保护

当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着眼点是减缓现有物种的灭绝速率,特别是减缓那些单种科、单种属的灭绝。其次是研究防止那些生态系统中的旗舰种Flagship species、关键种Keystone species灭绝的措施。并从物种生存的生物学机制和外部生态环境着手探讨物种灭绝的可预防性。

9.恢复生态学

仅靠迁地保护和就地保护等措施,不可能有效的实现保护生物多样性,也不可能实现对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利用。因此有必要对保护区以外的区域进行科学经营管理,对已经破坏和退化的生境采取恢复生态学措施加以恢复或重建。因此,有必要针对不同生态系统,根据其地理位置、退化状况等因素加以详细研究,提出科学的恢复技术措施。

10.生物技术在保护生物学中应用

开展生物工程、生物化学和计算机专家在生物分类、描述,以及生物多样性的调查中的应用技术研究:生物技术在小种群基因多样性恢复、阻止基因的有害转变、外来物种控制、物种和群落的保存等方面的应用。

11.自然保护区理论

国内外现存的自然保护区多存在面积偏小、互相之间联系不紧密等诸多问题。有必要针对保护区性质、功能、保护对象等对现有的自然保护区进行评估。研究保护区的位置、大小、形状,保护区之间的网络联系,怎样减少自然保护区内的边缘效应和破碎效应,怎样建设自然保护区间的生境走廊,怎样管理和利用自然保护区等问题。

12.立法与公众教育

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法规,规范全民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行为,普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提高公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总结少数民族利用和保护生物资源的经验,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宣传教育等。

生物实验教学安全教育考试系统建设探索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各类实验室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部分高校实验室空间的增量已无法满足仪器设备和学生数量增长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实验室过分拥挤等问题,并由此产生了相应的安全隐患。此外,由于我国中小学教育阶段对学生安全知识和能力的教育比较薄弱,导致大多数本科学生是在进入高校后才开始接触实验室安全知识,接受实验室安全教育,加之对高校本科教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重视程度不够,造成许多学生的安全意识比较淡薄。据调查,在发生的实验室安全事故中,安全防范意识不足和操作不规范等人为因素所占的比例较高,而生物实验室在事发实验室中的所占比例更高。这使得国家各级管理部门高度重视生物实验室的安全问题,许多高校已将生物教学实验室安全教育列为生物学科的基础教育和生物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因此,进一步加强高校生物实验教学安全教育、规范高校生物安全管理已经成为相关高校的一项重要的工作。 1高校生物实验教学安全管理现状 1.1生物实验教学是生命学科人才培养的基础内容 在各类理工科院校,实验课程是非常重要的实践课程,其质量的差异往往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所学校的教学水平。在教学实验中,学生能够亲自动手做实验去验证和体会所学的书本知识,这将有效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此,实验过程的复杂性能够培养学生科学理性的思维,对于实验结果偏差的处理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验证态度,对于结果未知的探索性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因此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动手能力的过程中具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必要途径。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其实验教学环节能够使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综合运用于特定的实验条件下,在学生的整个培养过程中发挥着将课堂所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专业到综合、从认知到掌握、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求索进行有效转化的重要作用。 1.2生物实验教学安全是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内在要求 安全稳定是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基本保障,是维护学校教学科研正常秩序的必要前提,是保证广大师生员工的生命安全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建设平安校园,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着力点。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培养能够适应将来多种社会环境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这样的人才除了具备

保护生物学试卷答案B

保护生物学试题答案 一、填空(20分) 1. 保护生物学的目的是(保护生物的多样性),(防止或延缓生物种的灭绝)。 2. 生物多样性测定物种多样性的方法包括(表征方法)、(系统发育方法)、(分类方法)。 3. 多样性指标分为三类:(α多样性指标)、(β多样性指标)、(γ多样性指标)。 4..生态演替的机制包括(有力作用机制)、(热忍耐作用机制)、(抑制作用机制)。 5. 渐进物种形成分为三种类型:(异地物种形成)、(邻近物种形成)、(同地物种形成)。 6. 导致物种灭绝的生物因子包括(竞争)、(捕食)、(寄生与疾病)三个方面。 7. 资源可分为两大类:(可更新资源)和(不可更新资源)。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30分。) 1. 生物多样性:是指不同层次、不同等级水平的各种生命系统、生物类群、生命与非生命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 2.. 物种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在物种水平上表现的形式。 3. 辛普森指数 假设从一个无穷大的总体中,随机抽取两个样本,这两个样本属于同一物种的概率。 4. 遗传多样性 是指种内不同群体之间或同一群体内不同个体之间遗传变异的总和。 5. 定居 植物在一个新地区扎根生长的全部过程为定居。 6. 突变率 突变体占观察的总个体数的比率。 7. 地理隔离 由于所栖居的地理区域不同而导致群体之间彼此发生隔离的现象。 8.集群灭绝: 在相对较短的地质时间内,一些高级分类类群整体消失的灭绝。 9. 染色体突变 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发生变异而导致生物体性状改变的现象。 10. 濒危 物种在其分布的全部或显著范围内有随时灭绝的危险。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 自然保护区有哪些功能? (1)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地 (2)开展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 (3)进行宣传教育的自然博物馆 (4)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示范。 2. 达尔文进化论分那几个方面? (1)进化论本身 (2)共同起源 (3)物种繁殖

保护生物学试卷之四

保护生物学试卷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保护生物学;(2)生物多样性;(3)野外灭绝;(4)关键种;(5)最小生存种群; (6)物种灭绝的第一冲击效应 二、填空(本大题共12个空,每空1分,共12分) 1.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已经命名的物种约为种?预计世界上现存物种数在 种之间。 2.动态种群一般有的种群和若干个的种群。 3.恢复生态学采取的主要策略有;;; 等4项。 4.生物性公约又称为公约,是年在(国家) 签定的,中国在年加入该公约。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Simpson指数是如何表达的?各变量分别代表什么? 2.关于生态系统多样性与系统稳定性有哪些主要假说?每个假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3.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列举出5条以上) 4.哪些物种是比较脆弱的物种?(列举出10类以上) 5.简述保护生物学的起源过程? 四、具体论述生物多样性价值?(本题10分) 五、详细论述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人为主要原因。(本题20分) 六、叙述迁地保护实施原则及意义。(本题10分) 七、综合论述保护生物学未来的研究和保护工作重点。(本题10分) 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保护生物学:是研究从保护生物物种及其生存环境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科学。 2.生物多样性:是一定区域内生物及其环境所组成的复合体及其与此相关的生态过程的多样化以及变化的多样化。 3.野外灭绝:经过科学调查在某个种原分布区和一切可能的分布区,已经没有存活的个体,但有栽培(或饲养)的种群的物种,认为该物种已经野外灭绝。 4.关键种:指一个物种的活动和丰富度决定种群的完整性,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系统的稳定,该物种被称为关键种。. 5.最小生存种群:对于任何一个生境中的任何一个物种,不论可预见的统计因素、环境因素、遗传随机性和自然灾害如何影响,该种能在1000年之内有99%的几率保存下来的最小种群数量,叫最小生存种群数量。 6.物种灭绝的第一冲击效应:是指导致物种灭绝的一种强烈干扰作用(如人为干扰、物理干扰),在这种干扰的基础上,竞争、捕食、被捕食和病菌寄生等生物因素起作用,使物种灭绝。在正常情况下这些生物因素不能单独起作用引起物种灭绝。 二、填空(本大题共12个空,每空1分,共12分) 1.140-170万种;1000-3000万种; 2.一个或几个核心、附属; 3.不行动、恢复、重建、替换; 4.里约热内卢、1992、巴西、1992;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 Simpson指数是如何表达的?各变量分别代表什么? λ=∑[N i(N i-1) / N(N-1)] D=1-λ D=1-∑[N i(N i-1) / N(N-1)] 当N很大时,λ=∑(N i / N)2=∑P i2,其中:P i=N i / N 式中:N:为总个体中个体总数;N i:为总体中第i个种个体总数;λ: 为集中性D:为多样性测度指标 2. 关于生态系统多样性与系统稳定性有哪些主要假说?每个假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1)冗余种假说:该假说认为保持生态系统正常功能需要生物多样性具有一定的阈值,当生物多样性水平低于阈值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将受到影响,稳定性降低。当生物多样性的水平高于阈值时部分物种在生态系统中不起作用,即出现冗余物种。 (2)铆钉假说:该假说认为,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类似于一艘船上的铆钉。所有物种对生态系统的功能都发挥积极贡献,而且不能互相替代,并且生物多样性越复杂,就好像船上的铆钉越多,船越坚固,生态系统越稳定、系统的功能越完善。(3)特异反应假说:该假说认为生态系统的功能随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而变化,但变化的程度和方向不可预测,因为物种的作用太复杂。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2014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模拟考试(5月)语文试卷

宁波市北仑区2014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模拟考试(5月) 语文试卷有答案 考生须知: 1.全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试题卷共6页,有四个大题23个小题,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题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书写,答案必须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卷各题目规定区域内作答,做在试题卷上或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请将姓名、准考证号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卷的规定位置上。 一、书写(5分) 本题根据卷面书写情况评分。请你在答题时努力做到书写正确、工整。 二、积累运用(30分) 1.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 没有历史内hán(1)的老街和老建筑是浮浅的,仅仅只是作为miǎn(2)怀过去而存在的老街和老建筑也只是一种老照片似的陈列。它的存在,不仅仅是为了呈现隔世的cāng(3)桑,还应该散发出生命的气息,让人感觉到它的灵魂,听得见它的心跳。否则,哪怕保存下来,也不过是一张历史tuì(4)化的空壳。 (1)▲(2)▲(3)▲(4)▲ 2.古诗文填空(10分) (1)过尽千帆皆不是,▲。(温庭筠《望江南》) (2)▲,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传不习乎?”(《<论语>十则》) (4)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曾经探求古时品行高尚之人的心思,他们“进亦忧,退亦忧。”他们在朝为官、在野为民时具体“忧”的内容是什么?(请用《岳阳楼记》中的话作答,写出连续的两句。)▲,▲。 (5)请写出古诗文中描写夏天景色的句子。(写出连续的两句) ▲,▲。 (6)请写出古诗文中表现乐观旷达之情的句子。(写出连续的两句) ▲,▲。 3.名著阅读(6分) (1)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答题。(2分) ▲船长走在前面,他的同伴在后面距离好几步跟随着我们。康塞尔和我,彼此紧挨着,好像我们可以通过我们的金属外壳交谈似的。我不再感到我的衣服,我的鞋底,我的空气箱的沉重了,也不觉得这厚厚的圆球的分量,我的脑袋在圆球中间摇来晃去,像杏仁在它的核中滚动一般。所有这些物体,在水中失去了一部分重量,即它们排去的水的重量,因此我进一步了解了阿基米德发现的这条物理学原理。我不再是一块呆立不动的物体,差不多可以说能够运动自如了。 ①写出选文中船长的姓名▲。(1分) ②这段文字描述的是“我”在何处时经历的情景?(1分)

保护生物学考试复习试题

保护生物学 第1章保护生物学的产生与发展 1、保护生物学(Conservation Biology ):保护生物学是应用科学和技术解决由于人类干 扰或其他因素引起的物种群落和生态系统问题的新途径,其目的是提供生 物多样性保护的原理和工具。(保护生物学包含这样一个基本过程:评估人 类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提出防止物种灭绝的具体措施,拯救濒危物种, 研究生物多样性和提出对生物多样性进行持续、合理地利用的科学方案。) 2、保护生物学的研究容 第一是研究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其次是研究防止物种灭绝的有效途径 主要关注到6个方面:物种灭绝、进化的潜能、群落和生态系统、生境的恢复、物种的回归自然和圈养繁殖、生物技术在物种保护中的应用 弟2章物种起源与生物多样性演化 1、生物进化有哪些原因? (1).遗传变异 遗传——保守性;变异——先进性 (2).自然选择 在自然界里,适合于环境条件(包括食物、生存空间、风土气候等)的生物被保留下来,不适合的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 2、简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光及其作用 太阳光是地球上一切生物能量的源泉。光能(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有机物中化学键的键能。它除了维持植物自身生活以外,还是一切动物和微生物生存的基础,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与能量传递的首要环节。光无论对于生物的影响十分明显,表现在: 1)红外线——能使生物或非生物的温度上升,促进种子和幼叶的萌发,使茎加速伸长。 2)可见光——对于生物而言,可见光犹如生物钟的一种信号,绝大多数生物都是随一 天中光线的规律性变化而呈现出有节律的应答。如对植物而言进行光合 作用、昼行性及夜行性动物。 3)紫外线——过量的紫外线可使细胞致畸、致癌或致死,在自然条件下紫外线可抑制 或减缓茎的生长,提高植物向光的敏感性,促进花青素以及各种红色色 素的形成。 (2).温度 适当的温度是维系生命过程必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通常从零上低温开始,随着温度的上升,微生物、植物和变温动物的代谢水平与生命活动逐渐增强,直到每种生物的最适温区为止。温度超过一定限值,各种代谢活动又趋于下降。决定某个特定区域气温的要素主要有:季节;纬度;昼夜;海拔 (3).水 水是生命的第一需要。有水分就有生命,这是由于水具有独特的生态学作用决定的。 1)高沸点

保护生物学考卷2012-2013学年

浙江林学院 2012 级(硕、博)士研究生 保护生物学(科目)试卷(A卷) 2012 -2013 学年第一学期 任课教师签字:考试时间: 学号:姓名:专业: 一、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20分) 性状分歧;生态灭绝;DNA重组;外来入侵种;生态位;自然保护区;杂交优势;生物安全;关键种;边际效应 二、简要地回答下列问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当今世界生物多样性的分布特点? 2、生物多样性的危机及其根源在何处? 3、物种灭绝的脆弱性表现在哪些? 4、“温室效应”为什么是一种最可怕的环境污染?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现状、困境和未来展望? 2、请述基因突变与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

一、名词解释: 性状分歧:(character divergence)生物生活在各种环境里,向不同方向变异和发展,形成多种形状的现象。 生态灭绝:一个物种的数量减少到对群落其他成员的影响微不足道时,可称为生态灭绝。如虎在世界上只有很少存活着,它们对猎物种群的影响已无意义。 DNA重组:指DNA分子间通过交换等相互作用而产生新的分子形式,它可以改变基因本身、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及基因表达。参加重组的两个DNA分子可以是同源的,也可以是非同源的。 外来入侵种:指在自然、半自然生态系统或生境中定居下来的,对本地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并构成威胁的外来种。如喜旱莲子草、凤眼莲、微甘菊、松材线虫、美洲斑潜蝇、紫茎泽兰等。 生态位:每一种生物都占据、适应和利用的特定生态环境,即生态位。 自然保护区:1、IUCN(1994年)定义:保护区专门用于生物多样性与有关自然和文化资源的管护,并通过法律和其它有效手段进行管理的陆地和海域。 2、一般定义:自然保护区是具有代表性的自然景观区域(如生物多样性丰富地区、濒危物种的天然分布区、重要的天然风景区、水源涵养区、具有特殊意义的自然地质剖面和重要的自然遗迹及人文遗迹等)以及为了科研、教育、文化娱乐目的而划分出的保护区域的总称。 杂交优势:从一个亲本获得的无用或者有害的等位基因会被从另一个亲本得来的有益等位基因所克制,这种高杂合个体的适应性增强现象也称之为杂交优势(hybrid vigor)。 生物安全:基于生物技术发展有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人们提出了生物安全的概念。所谓生物安全一般指由现代生物技术开发和应用所能造成的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的潜在威胁,及对其所采取的一系列有效预防和控制措施。 关键种:在生物群落中,某些种类对大多数其他种类在群落中的持续生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这些关键性的种称之为关键种。在自然保护的行动上,关键种的保护应予优先进行,因为假如某一关键种在保护地丧失,众多其他物种也会随之丧失。一些突出的关键种是顶级捕食者,因为这些种在控制草食生物种群中通常是最重要的。

野生动物管理学试卷

野生动物管理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2分) 1. 野生动物 2. 隐 蔽 3. 归巢 4.最小影响密度; 5. MSY 6. 生境改良 二、填空(共26分) 1.野生动物的价值包 括 等六方面。 2.我国野生动物管理的总方针 是 。 3.我国最早记述动物生态的文献出现在朝。朝是我国野生动物管理奠基时期,这一时期我国野生动物管理体现 在三方面。 4.是美国野生动物管理创始人,其1933年著 有一书,在书中他认为野生动物 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讲述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的著作 是由著的 《》 5.野生动物食物类型包 括 。食物质量是由食物中 的 的含量决定的。 6.狩猎剩余是指不影 响 的动物猎取量。 7.可采 用 等干扰方式来控制植被演替过程。但实施时要注意不能干扰过度而 使无法恢复。

8.生态容纳量包 括 三种形式。 9.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工作 分三个阶段,根据任务可分为调查和调查。10.兽类的足趾类型可分 为 四种。 11..年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公布,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二级,其中一 级种,二级种。 12.濒危物种的拯救途径包 括 。 13.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因科研等特殊需要,需捕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必须申请。经应管理利用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应当缴 纳。 三、简述题(共22分) 1.IUCN/SSC 2000年颂布的受胁物种等级。(6分) 2. 某种鸟类过去曾广泛分布于包括A、B、C在内的广大地区,但由于多种原因,目前仅 在A地区有其分布。假如你是一名野生动物管理人员,如何才能使这种鸟恢复在三地的分布呢?(8分) 3. 华南虎是我国独有的虎亚种,据估计其种群仅有80只左右,且大多生活在动物园中, 目前,我国已启动华南虎调查项目,并拟在野外调查后做出保护行动计划。根据你所学的知识,请谈一谈未来华南虎保护工程应包括哪些内容。(8分)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野生动物:凡生存在天然自由状态下,或来源于天然自由状态的,虽然已经短期 驯养但还没有产生进化变异的各种动物,均称野生动物。 2、隐蔽:野生动物隐藏是指任何能提供野生动物完成其功能,提高繁殖和生存所需的 环境结构资源。

保护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保护生物学》课程大纲 一、课程简介 《保护生物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目标是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栖息地和评估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提出防止生物灭绝的具体措施。它与进化论、生态学及社会学和人文哲学相关联,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生物保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提供了理论、措施和技术,使人们认识到保护生物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二、教学对象 xxxxxxxxxxxx 三、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保护生物学产生的背景、发展及研究现状和要解决的问题;掌握保护生物学所提出的理念、措施和技术;形成生物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四、教学要求 本课程与进化论、生态学及社会学和人文哲学相关联,以讲授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人文、科学素养。 五、教学要求的基础内容及学时要求

第一章绪论(讨论)教学要求 1.了解保护生物学的发展历史和研究概况; 2。理解保护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3.熟悉保护生物学应用的范围和特征。 教学内容 一、保护生物学概念 二、保护生物学的产生和发展 三、保护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四、保护生物学的应用范围和特征 第二章生物多样性教学要求 1.掌握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内涵; 2.掌握生物多样性指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 一、生物多样性概述 1.物种多样性 2.遗传多样性 3.生态系统多样性 二、生物多样性指数的计算 三、讨论:推荐阅读《海藻林和海獭: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改变》、《热泉喷口及油苗生物群落》等资料. 第三章生物进化与生态条件 教学要求 1。理解生物进化的概念、理论; 2.能应用生物进化理论解释生态条件与进化的关系。 教学内容 一、生物进化的概念和理论 二、进化的生态条件 三、生物进化与生态演替 四、讨论:推荐阅读达尔文《物种起源》等有关资料。 第四章物种问题和物种保护 教学要求 1。掌握物种的形成机制和模式; 2.了解物种保护的内容。 教学内容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4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3年春期高二第二学月考试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70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苏轼对人生价值的多元取向直接导致他文化性格的多样化,而他人生思考的深邃细密,又丰富了他性格的内涵。千百年来,他的性格魅力令无数的中国文人倾倒,人们不仅歆羡他在现实世界中的刚直不阿的高尚风节、民胞物与的灼热同情心,更景仰其心灵世界中洒脱飘逸的气度、睿智理性的风范以及笑对人间厄运的旷达。中国文人的内心大都有属于自己的精神绿洲,正是苏轼的后一方面,使他与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建立了异乎寻常的亲切动人的关系。 苏轼早年从蜀地进京,原本也心怀惴惴,但其本身又颇有“盆地意识”,作为这种意识的延伸,他又具有狂放不羁的性格特征。文同在《往年寄子平(即子瞻)》中回忆当时两人的交游情景时说道:“虽然对坐两寂寞,亦有大笑时相轰。顾子(苏轼)心力苦未老,犹弄故态如狂生。书窗画壁恣掀倒,脱帽褫带随纵横。喧呶歌诗叫文字,荡突不管邻人惊。”为我们留下了青年苏轼任诞绝俗的生动形象。但是,正如苏轼当时在《送任伋通判黄州兼寄兄孜》中所说的:“吾州之豪任公子,少年盛壮日千里。”他的“豪”,跟他的这位同乡一样,主要是“少年盛壮”、挥斥方遒的书生意气,尚未包含深刻的人生内涵。 到了乌台诗案发生前的外任期间,随着人生阅历的丰富,他在多次自许的“狂士”中,增加了傲世、忤世、抗世的成分。在《次韵子由初到

陈州(其一)》一诗里,他要求苏辙像东晋周谟那样“阿奴须碌碌,门户要全生”,因为他自己已像周谟之兄周顗、周嵩那样刚直不阿不为世俗所容。细品他此时的傲世,也夹杂畏世、惧世的心情。其言“我本不违世,而世与我殊”,似乎又表达想与世和谐的追求。 乌台诗案促进了苏轼人生思想的成熟。巨大的打击使他深切认识和体会到外部存在着残酷而又捉摸不定的力量,进而更体认到自身在茫茫世界中的地位。这场直接危及他生命的文字狱,反而使他重视和珍视个体的生命价值,他的“狂”也就从抗世变为对保持自我真率本性的追求。他在《满庭芳》中说:“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须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从他对命运之神飘忽无常的慨叹,可以看出其对生命的钟爱,对保持自我本性的追求,而酣饮沉醉是保持自我本性的良方,正如他自己所说“醉里微言却近真”(《赠善相程杰》)。 苏轼“狂”中所追求的任性率真,是一种深思了悟基础上的任性率真。晏几道有“殷勤理旧狂”的奇句,清代况周颐对此的理解为:“狂已旧矣,而理之,而殷勤理之,其狂若有甚不得已者。”晏几道的任性率真,像黄庭坚在《小山词序》中所描述的“四痴”那样,更近乎一种天性和本能,没有经过反省和权衡。据说苏轼曾欲结识晏几道而遭拒绝,事虽非可尽信,但其吸引和排拒却象征着“两狂”的同异。苏轼的“狂”是外铄式的,主要是真率个性的张扬,是主体自觉的肯定和珍爱。 (摘编自王水照《苏轼的人生思考和文化性格》) 1.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生态学期末试题

生态学期末试题(总5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1、Law of constant final yield (p120) 最后产量恒值法则 答:不管初始组织密度如何,在一定范围内,当条件相同时,特定组织种群的最后产量差不多总是一样的。 公式:Y=W*D=Ki(W-植物个体平均密度 d-密度 Y-单位面积产量 Ki-一常数) 2、Simpson’s diversity index(P160) 辛普多森多样性指数(同名词解释) 3、what is competitive exclusion principle(P131) 什么是竞争排斥原理? 答:在一个稳定的环境内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也即完全的竞争者不能共存。 4、General law of the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of terrestrial ecosystems in China(p258)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类型的水平分布格局有什么规律? 答:中国东部受气候影响,植被自北向南依次分布着针叶落叶林——温带针叶阔叶林混交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北亚热带含常绿成分的落叶阔叶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亚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西部受大陆性气候影响,加上从北向南出现山系,植被水平分布呈现:温带半荒漠、荒漠带——暖温带荒漠带——高寒荒漠带——高寒草原带——高原山地灌丛草原带。 5、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natural population(P67) 自然种群的基本特征? 答:自然种群有3 个基本特征:①空间特征,即种群具有一定的分布区域;②数量特征,每单位面积上的个体数量是变动着得;③遗传特征,种群具有一定的基因组成,即系一个基因库,以区别于其他物种,但基因组成同样处于变动之中。 6、What is ecesis(P183) 什么是定居? 答:定居就是植物繁殖体到达新地点后,开始发芽、生长和繁殖的过程。植物到达新地点后,有的不能发芽,有的能发芽但不能生长,或是生长了但不能繁殖,只有当一个种的个体在新地点上能够繁殖,才能算是定居的过程完成。7、What is primary bare area and secondary bare area? 什么是原生裸地和次生裸地(P183) 答:原生裸地是指从来没有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包括原有植被下的土壤)的地段,如冰川移动等造成的裸地; 次生裸地是指缘由植被虽已不存在,但缘由植被下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有曾经生长8、分解过程的特点和速率取决于那些因素(P229) 答:分解过程的特点和速率决定于分解者的生物种类、待分解资源的质量和分解时的理化环境条件三方面因素。三方面的组合决定分解过程每一阶段的速率。 9、什么是群落交错区?试述它的主要特征;(P169) 答:群落交错区(ecotone)又称为生态交错区或生态过渡带,是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的过度区域。其主要特征有①它是多种要素的联合作用和转换区,各要素相互作用强烈,常是非线性现象显示区和突变区,也常是生物多样性较高的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一中2022-2023学 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日待升,晨雾缥缈,远山如幻。林中某处,黑啄木鸟凌厉的叫声一如既往,转眼间百鸟齐鸣,如歌如潮。百鸟来朝是人类的想象,天下万物实在无高下之分。但是确实,某些物种似乎更加重要,如同枢纽。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了啄木鸟,森林将会怎样? 《辞源》说,枢纽,“比喻事物互相联系的中心环节”。这个中心环节如枢如纽,本身并不起眼,然而一旦缺少,整个系统会发生重大改变。1969年,美国生态学家佩因提出了关键种的概念,它的英文是keystone species,其中keystone的本义是指石拱门上方中间的那块石头,它在所有组成拱门的石头中受力最小,但没有它,拱门就会倾倒,keystone的含义与汉语里的“枢纽”异曲同工。 关键种的概念并非凭空而来,佩因教授分析了一系列的例证,特别是他在1966年发表的一项研究。这项研究开始于1963年,他在马考海湾做了一个有趣的去除实验。佩因选择了一块海滩作为样地调查底栖生物。样地的中段-中潮间带,布满了贻贝、藤壶和一种被称为茗荷儿的节肢动物,这些动物都固着在岩石上。有一种海星以这些动物为食,哪种动物增多,海星便优先取食哪种,所以没有谁能占据绝对优势。 实验中精彩的部分来了,佩因取走了样地里的海星。3个月后,原本只分布在低潮间带的那种藤壶,竟然占据了样地60%~80%的空间。随后的9个月里,小个头儿的贻贝和茗荷儿迅速生长,到处都是它们。再往后,茗荷儿也消失了,遍地贻贝。它们侵占了几乎所有的岩石,其他生物无处附着。这样演替的结果,虽然生物量大大提高,但物种数却从15种迅速降到了8种,甚至更少。生态系统中物种数目减少的问题在于,一旦环境变得不适于这区区几个物种的生存,整个生态系统将面临崩溃。而这一切,仅仅是因为去除了几只能够控制固着生物生长的海星。 这个例子里的海星,便可称之为“关键种”。它们虽然数量不多,却对生态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键种这个概念的意义在于,如果我们能够找到一处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种,我们只要保护好这个物种,那么生态系统就能够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自我维持着它的结构和功能。而从理论上讲,保护一个关键种,所花费用应该不大,四两拨千斤,何乐而不为?

宁夏银川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含参考答案)

宁夏银川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家国”是中国传统社会人伦道德的基本场域,家国情怀则是儒家伦理的重要特质。阳明诗歌中的家国情怀,既可以表征为宏大的圣人志向,也可以是个体人格所展现的儒者气象。阳明诗歌以“言志”为重要创作导向,流露出浓厚的家国情怀,其理想在于:一者,以诗言志;二者,以圣人之道治世。 在阳明的“居夷诗”中,家国情怀正是其诗歌创作的核心主题。《龙冈漫兴五首》中写道:“投荒万里入炎州,却喜官卑得自由。心在夷居何有陋?身虽吏隐未忘忧。”阳明被贬龙场的心境是复杂的,而谪居龙场时的心态则显得坦然许多。“未忘忧”中的“忧”显然是指家国天下之忧,以“官卑得自由”为喜则说明他期待儒家“乐以忘忧”的境界。虽然个人的心态、心境可以调适,但家国情怀与“乐以忘忧”的人生境界并不对立,相反,阳明是以诗歌的方式证合圣人之道,以及儒者之志的恒久价值。 以儒家的价值追求审视,个体无论“穷”抑或“达”,都应该调适心态,修养身心,彰显自身的价值。阳明的诗歌正蕴藏着这样的诗学品格。《庐陵诗六首》中写道:“万死投荒不拟回,生还且复荷载培。逢时已负三年学,治剧兼非百里才。身可益民宁论屈,志存经国未全灰。正愁不是中流砥,千尺狂澜岂易摧!”尽管此时的阳明处境艰难,却仍然心系“家国天下”,字里行间可窥见他作为儒者所秉持的气节操守。 在《立春》一诗中,阳明的家国情怀同样有所流露:“荒村乱后耕牛绝,城郭春来见土牛。家业苟存乡井恋,风尘先幸甲兵休。未能布德惭时令,聊复题诗写我忧。为报胡雏须远塞,暂时边将驻南州。”阳明身居“南州”而胸怀天下,该诗充满了诗人的关切和忧虑。“滁州诗”《林间睡起》中写道:“林间尽日扫花眠,只是官闲愧俸钱。”在看似闲适、怡然自得的心境中,诗人仍然胸怀儒者之志,以及为“家国天下”奉献的理想与抱负。 如果说家国情怀是儒者的气象,显得宏大而辽阔,那么济世情感则为儒者的个体情感表达方式,体现了诗人对百姓人伦、日用的关切。济世是彰显儒家思想伦理底色的特质之一,是儒者德性修养与实践中所蕴含的道德情感。诗歌与思想融为一体,将济世情感以诗歌的方式表达出来,同样是阳明诗歌创作的重要风格。其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念,既凸显他对儒家价值立场的坚守,又以“道”“心”表明他内心对自然、自由的向往,实际上是对良知学的一种诗性阐释。 他在《南浦道中》一诗中写道:“已喜间阎多复业,独怜饥馑未宽征。迂疏何有甘棠惠,渐愧香灯父老迎。”这首诗体现了阳明再次到南浦时的心境,以及对民众生产、生活的关切,类似诗句还有《还赣》一诗中的“迎趋勤父老,无补愧巡行”。可以说,仁民、亲民贯穿阳明的思想世界。这样的情感通过诗歌的方式表达出来,既是个人济世情感的抒发方式,又是一种特有的思想阐发方式。阳明的诗歌特别凸显对百姓的关注,例如《桶冈和邢太守韵二首》一诗中写道:“处处山田尽入畲,可怜黎庶半无家。兴师正为民痍甚,陟险宁辞鸟道斜!”阳明不仅表达深切的同情,而且期盼能解决问题。阳明的诗歌既“缘情”,又“言志”,两者相得益彰,

安徽省滁州市九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2023.4考生注意: 1.本试卷由四个部分组成。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下册第一至四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红日待升,晨雾缥缈,远山如幻。林中某处,黑啄木鸟凌厉的叫声一如既往,转眼间百鸟齐鸣,如歌如潮。百鸟来朝是人类的想象,天下万物实在无高下之分。但是确实,某些物种似乎更加重要,如同枢纽。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了啄木鸟,森林将会怎样? 《辞源》说,枢纽,“比喻事物互相联系的中心环节”。这个中心环节如枢如纽,本身并不起眼,然而一旦缺少,整个系统会发生重大改变。1969年,美国生态学家佩因提出了关键种的概念,它的英文是keystone species,其中keystone的本义是指石拱门上方中间的那块石头,它在所有组成拱门的石头中受力最小,但没有它,拱门就会倾倒,keystone的含义与汉语里的“枢纽”异曲同工。 关键种的概念并非凭空而来,佩因教授分析了一系列的例证,特别是他在1966年发表的一项研究。这项研究开始于1963年,他在马考海湾做了一个有趣的去除实验。佩因选择了一块海滩作为样地调查底栖生物。样地的中段-中潮间带,布满了贻贝、藤壶和一种被称为茗荷儿的节肢动物,这些动物都固着在岩石上。有一种海星以这些动物为食,哪种动物增多,海星便优先取食哪种,所以没有谁能占据绝对优势。 实验中精彩的部分来了,佩因取走了样地里的海星。3个月后,原本只分布在低潮间带的那种藤壶,竟然占据了样地60%~80%的空间。随后的9个月里,小个头儿的贻贝和茗荷儿迅速生长,到处都是它们。再往后,茗荷儿也消失了,遍地贻贝。它们侵占了几乎所有的岩石,其他生物无处附着。这样演替的结果,虽然生物量大大提高,但物种数却从15种迅速降到了8种,甚至更少。生态系统中物种数目减少的问题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六单元《第一章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测试试题卷(彩色版附答案详解)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六单元《第一章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测试试题卷(彩色版附答案详解)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属于恒温动物的是() A.人B.青蛙C.扬子鳄D.河蚌 2.下列动物中均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是() A.水螅、血吸虫、螃蟹B.蛔虫、缢蛏、鸟 C.海马、青蛙、猴D.蚯蚓、蝾螈、蛇 3.下列动物中,体温能保持恒定的是() A.B. C.D. 4.某同学对几种动物进行的简单分类,一类是蜜蜂、蚯蚓、蜘蛛、虾、蝗虫,另一类是兔子、青蛙、燕子、鱼、野马,他这样分的主要依据是() A.水生还是陆生B.卵生还是胎生C.是否有脊椎骨D.体温是否恒定5.对下列动物进行分类,其所属动物类群不正确的是() A.水螅——腔肠动物B.鲸鱼——哺乳动物 C.海马——鱼D.家蚕——环节动物 6.某同学将小麦、水稻、松树归为一类,把海带、肾蕨和满江红归为一类。他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A.种子的有无B.输导组织的有无C.水生或陆生D.有无叶绿素7.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下列成语中所提及的两种动物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A.指鹿为马B.鸡犬不宁C.虎头蛇尾D.沉鱼落雁8.生物等级分类单位由小到大依次是()

A.界、门、纲、目、科、属、种B.界、门、属、目、纲、科、种C.种、属、科、目、纲、门、界D.属、种、科、目、纲、门、界 9.在植物类群中,种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环境,原因不包括() A.种子生命力比孢子强B.种子植物都生活在陆地上 C.种子的寿命比孢子长D.种子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 10.生物学家对水稻、玉米等被子植物进行分类的重要依据是() A.根、茎和果实B.花、果实和种子 C.花、根和种子D.茎、叶和果实 11.某生物兴趣社的学生调查小区植物时,发现了一棵有花有果的高大植物,他们想采集标本回家进行分类,采集的标本可以不包括() A.根B.花C.果实D.种子 12.图为甲乙两个圆圈构成的包含关系图,以下对应关系不相符的是() A.甲为蝙蝠,乙为鸟类B.甲为昆虫,乙为节肢动物 C.甲为鱼类,乙为水生动物D.甲为爬行动物,乙为脊椎动物13.生物学家将生物进行科学分类,是为了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 下列有关生物分类叙述错误 ..的是() A.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B.生物分类的主要依据是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征 C.分类的单位由大到小依次是:界、纲、门、目、科、种、属 D.分类单位越小,其中所包括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多 14.下列有关生物分类和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 B.被子植物的花、果实、种子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C.每个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D.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 15.下列关于动、植物类群的认识正确的是() A.孢子植物中只有蕨类植物体内广泛分布有输导组织 B.裸子植物的种子比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多了果皮包被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区光谷一小2020年小升初考试语文试卷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区光谷一小2020年小升初考试语文试 卷 学校: 姓名:班级:考号: 一、书写 1.书写。 2月22 口,宜昌五峰县长乐坪镇村民肩挑背扛凑满的85吨货物送达武汉,并留下深情 的诗句。请将诗句用正楷字整洁地抄写在方格里,标点占一格。 二、填空题 2. 根据拼音写词语。 zho ng zha ng bo xue xT she ng jiNn rul dao mei bi mi^n ( _______ ) ( _____________ ) ( _____________ ) ( ____________ ) ( ____________ ) ( _______ ) 3. 回忆所学内容填空。 1. 《十五夜望月》中“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这两句诗最能表达诗人思念家乡亲人的情感。 2. ____________ ,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 3. 虽与之俱学,列若之矣。为是其智 __________ ?曰: ____________ ° (《学弈》) 4. _______________ ,事非经过不知难。 5. 穷则变, 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周易》) 三、选择题 4. 下列带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B. 不以为然(虽然) 声泪俱下(一并) • • C. 过犹不及(达到) 赴汤蹈火(热水) • • 7.下列诗句中的“风”,不能确定为“春风”的是( ) A. 寒食东风御柳斜 B.出没风波里 C.随风潜入夜 &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参加这次活动的有工人、农民和青年等。 B. 年轻的僧人唐东杰布许卞宏愿,发誓架桥,为民造福。 C. 同学们要理解和运用学习过的知识。 9.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是( ) A. 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的消息传来,“北斗将如何影响我们的生 活”迅速成为网上热议话题。 B. 珠峰测量首次启用了重力测量。什么是重力测量?就是测量山峰的海拔零点一一就 如 量身高要从脚底量起。 C. “科学研究最基本的特色,就是创新,”袁隆平院士说。“要不断地创新,不断向 新 的领域、新的高峰攀登。” 10. 中国的传统 习俗,寓意深远。下列有关寓意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过年的时候吃年糕,寓意年年有余。 B. 建筑上雕刻蝙蝠,寓意遍地是福。 C. 中秋赏月吃月饼,寓意团团圆圆。 四、语言表达 11. 将下面句子补充完整,其中最恰当 A. 栗子(II) ■ B. 执行(zhi) ■ 间断(jian) ■ 瘵山(yan) 强劲(jing) 锲而不舍(qi ) ■ 稱知非福(yan ) 千锤万凿(zuo ) 5•下列几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防御辟静 司空见惯 C •彻底 严峻不可思意 ) B •栖息 刑法 死得其所 6•卞列加点字词的意思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野径云俱黑(田野间的小路) 烈火焚烧若等闲(悠闲)

2020年上海市建青实验学校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0年上海市建青实验学校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完成小题。 万物生长 胡宝林 从城里医院回到老屋,母亲躺在了炕上。 屋内阴凉,母亲盖上了被子,眼睛睁得大大的,看着天花板。一片岑寂。墙上的年画,柜上的杯子,箱子上的衣物,角落里的鞋子,以原来的姿势站卧,安安静静。唯有柜上的时钟的声音,异常清晰,冷峻如往。老屋,就这样容留了从医院归来的母亲。医生说,躺过春天和夏天,她的身体才有望恢复,不再疼痛。 无法行走的母亲躺在老家的土炕上,而屋外,春天正在发生。 地里,大片大片的青麦正在生长。这是青色的海,麦子的海。这海,从小河边漫上山坡,跃上一层一层的梯田,奔涌着,直上山梁而去,与蓝蓝的天空相互激荡。那绿色的海,是一年中,这个山沟最博大的色彩,含蓄着一种似要溢出的情。麦穗还未出头,日光在一片片叶子弯腰的节点上反射,像无数的星点。一颗叶片上的露珠,亮晶晶的,耀眼成一颗太阳。细看,一片片长长的韭叶似的绿叶,在拽着细细的麦秆拔节。一节,两节,那叶子仿佛等不及麦秆迟钝的成长,把自己高高长长伸展开来,比麦秆还高。谷雨前的这个晌午,山沟里亿万株麦苗,就这样被数亿片叶子拽着,拔开骨节,朝天生长,仿佛要把这片绿色的海拽向天空。 河道里,一片静谧。野草们得了水的滋润、阳光的关照,一株株,伸长脖子,张开双手,在进行绿的无声的合唱。河边的老杨树,笔直地刺向天空,叶片像梦幻的精灵一般,挂在老树枝上。老杨树,又抽出了新尖,拔节向天。远远看去,像笼了淡淡的黄纱。雍峪河,流淌在树荫、草丛簇拥的谷道。水头,将一节节的水流从山里拽出,越长越长,无声地向北逶迤而去,像白练。几只鸟儿,仿佛是为了衬托这晌午的寂静,在枝头鸣叫。偶尔,幼鸟跳起,振翅平飞,幼鸟脚上与翅上的骨节,也在这个春天拔节。 春天在身外发生,万物拔节生长,生机勃勃向高处向远处行走。而母亲躺在一片寂静之中,被疼痛软禁在土炕之上,只能任思绪的天眼在庭院、村野漫漫游走视观迷迷糊糊中,所有的一切都恍恍惚惚、迷迷离离。忽然,她看见,一株枣树开着小花儿,向天直长,长,长,挺拔的身躯越过山梁,直向天上的云朵长去,周身的骨节嘎嘎作响。母亲平躺的身躯,也在长,越长越长,从秦岭根,一直长到渭河边,又越过渭河,向北原长去,她的骨节也在簌簌作响。母亲从来没有见过这么长的自己。

【附12套语文期末试卷】四川省旺苍县两乡镇初级中学2018-2019学年八下语文期末模拟试卷

四川省旺苍县两乡镇初级中学2018-2019学年八下语文期末模拟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古诗文默写。(13分) (1)蒹葭萋萋, 。所谓伊人, 。溯洄从之, 。溯游从之, 。(《蒹葭》) (2) ,辗转反侧。《关雎》 (3)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 。(陶渊明《桃花源记》) (4) ,悠悠我心。(《子衿》) (5)微君之躬, ?(《式微》) (6)气蒸云梦泽, 。 ,端居耻圣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7)人们常用唐代诗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句“ , ”,表达朋友虽然相距遥远却如在身边的感情。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脑畔.(pàn) 眼眶.(kuànɡ) 海棠.(táng) 戛. 然而止(jiá) B .羁.绊(j ī) 登.时(d ēn ɡ) 陨.石(yuán) 天衣无缝. (fènɡ) C .凫.水(fú) 怅惘.(wánɡ) 山麓.(lù) 豁. 然开朗(huò) D .凋.零(di āo) 家眷.(juàn) 沼.泽(zh ǎo) 窈窕. 淑女(zhào) 3.下列词语的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腐蚀 劫难 嘱咐 海枯石烂 B .两栖 稀疏 磅礴 草长莺飞 C .瞄准 萌发 油漠 大彻大悟 D .争讼 燎原 思慕 目空一切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1)在当下的中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已经________。 (2)也只有黄土高原,才能承受如此________的搏击! (3)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________。 (4)在人生道路上,________敢于突破、奋勇前行,________能收获不一样的风景。 A .家喻户晓 惊心动魄 销声匿迹 只要……就…… B .妇孺皆知 惊天动地 销声匿迹 只有……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