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国、日本、印度的法律保障

美国、日本、印度的法律保障

美国、日本、印度的法律保障
美国、日本、印度的法律保障

美国、日本、印度三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及启示

影响教育投入的因素有很多,主要由两方面的因素决定:一方面与国家经济实力有关,另一方面与教育政策有关。经济实力是制定和实施教育政策的物质基础,而教育政策则是引导和规范教育的投入与管理,使教育能更好地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义务教育起步较晚,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还处于摸索阶段,还不很完善;而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摸索和实践,无论是在经费投入还是在平衡地区间的差异方面,都建立起了适合各自国情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制度。因此,为了完善我国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有必要对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行研究和借鉴。

就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而言,在对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上,一般都是由各级政府共同承担,只不过其承担的范围和比例有所不同。由于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以及政治、财政和教育管理体制的不同,各国政府干预和投资义务教育的具体方式又有所差别。依据不同的政府投资主体,可以把当代各国义务教育公共投资体制划分为三种基本模式,即集中模式、相对集中模式和分散模式,有的又称这些模式为中央集权模式、地方分权模式和共同分担模式。所谓集中模式,是指一国政府义务教育公共经费的投资主体是中央或联邦一级的最高行政当局,韩国、法国、泰国、埃及均属这一模式。根据经济合作组织(OECD)提供的统计资料看,意大利、荷兰、葡萄牙、芬兰、爱尔兰、新西兰、希腊、捷克、匈牙利、土耳其等国也属于这一模式。在上述各国的各级政府对义务教育的投资中,中央或联邦政府在初等和中等教育的投资比重较大,政府之间财政转移支付均在53%以上。在某些典型的国家,如葡萄牙、新西兰和土耳其,中央投资达到100%。所谓相对集中模式,是指一国政府义务教育公共经费的投资主体是省、邦、州、都道府县等高层次地方当局。美国、德国、印度、瑞士、日本、加拿大、奥地利、比利时、西班牙、澳大利亚均属这一模式。在这些国家,高层次地方政府投资初等和中等教育占各级政府公共投资的比重,高于中央和基层地方政府投资的比重,一般均在40%以上。在某些国家,如比利时占到90%以上,德国为76%。所谓分散模式,是指一国政府义务教育公共经费的投资主体是市镇、县乡、学区及其以下基层地方政府,英国、丹麦、挪威属这一模式。在这些国家,基层地方政府对义务教育投资占各级政府公共投资比重超过50%,成为义务教育投资的主体。在一些典型国家,如英国占92.50%。[16]但从总体上来看,为了确保义务教育的全民性、平等性、普及性,各国政府主要采取的还是以政府为主,相对集中的投资体制。本章以美国、日本、印度三个国家为例,从历史的角度对这些国家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行介绍,主要涉及经费的来源和法律保障措施两个方面,以期从中获得裨益。由于世界各国义务教育的快速发展一般都是在二战以后,因此,本章所涉及的也主要是这几个国家在二战以后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情况。

一、美国、日本、印度三国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一)美国的法律保障措施

美国作为联邦制国家,其行政辖区划分为联邦(中央)、州和当地三级政府,当地政府又包括:郡、市、县、镇或乡、学区和特区。州作为地区政府(regional levels of government),郡、市、县、镇作为当地政府(local levels of government )。根据宪法规定,基础教育属于州权,基础教育的主要责任在当地政府。在美国,教育是作为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且被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当中。另外,作为一个法制化的国家,美国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是伴随着一系列的教育法案和教育计划的出台而不断完善的。仅仅在1957—1958年间,美国国会议员提交了多达1500个涉及教育的议案,并且通过了几十项涉及教育的法令,其中最重要的是1958年颁布的《国防教育法》

(National Defence Education Act),要求联邦政府增加教育拨款至41亿美元以上。这些经费主要用于帮助各州和地方社区建设和修缮中小学校舍,更新仪器设备。此举加强了国家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并保证了教育条件的优化。该法是美国战后教育立法的一个里程碑,也是美国历史上头一次以法律形式赋予教育至关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地位。1962年的《教育电视播放设施法》规定由联邦政府向公立中小学、各州教育电视机构及非赢利基金会等提供补助经费,建立和改善教育电视设施,联邦政府与这些部门的投资比例为3∶1。196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公民权利法》(Civil Right Act),该法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黑人在选举和教育方面的权利。196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初中等教育法》(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Act),该法案要求根据各学区贫穷儿童的数量分配资金,通过为小学、初中学生提供课本、器具和实物来确保贫困生有足够的学习资料,资金由各州和地方政府控制,到1966年,这项计划的投入总额达120亿美元。1968年,国会又通过了另一补充法案《双语教育法》(Bilingual Education Act),主要是为那些英语能力较差的低收入儿童提供财政资助。[17]1991年,布什政府颁布了指导美国教育改革的纲领性文件《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America2000:An Education Strategy)。1994年,克林顿政府颁布了《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Goals2000:Education America Act)。在美国,还有一些政府报告和民间报告对义务教育投入的影响也比较大,如1966年美国科尔曼教授在联邦教育总署的授权下发表的题为《教育机会平等》的报告;1986年由联邦教育部长及其所任命的初等教育研究会提交的题为《第一课——关于美国初等教育》的报告等,均对美国义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另外,在美国的各项教育立法中,对处境不利儿童的教育给予特殊的关注,尤其在联邦的教育立法中。如《初中等教育法》第一条就声明,联邦的教育政策是向那些服务于低收入家庭儿童集中的区域的地方教育机关提供财政。该法案详细规定了联邦财政补助金的类型及各种类型资金的使用方式,州政府直接负责为缺陷儿童、流动儿童、无人照管儿童或过失儿童提供免费公立教育。还有,如1964年的《经济机会法》、1972年的

《印第安教育法》、1995年的《初中等教育法修正案》、1996年的《发展残疾人援助和权利议案法修正案》、2001年美国总统布什签署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No Child Left Behind)的教育改革计划等。这些法令或计划都体现了关注弱势群体教育问题的精神,从教育财政政策的倾斜来保护弱势儿童和弱势群体在受教育机会、教育质量方面的权利,为整个社会的教育公平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二)日本的法律制度保障措施

日本战败投降以后,在同年11月颁布的战后新宪法中确定了义务教育的无偿制原则。根据新宪法的精神,于1947年3月31日颁布《教育基本法》,该法为新的教育制度替新提供了基本原则??以前是由《天皇教育诏谕》提供的,进一步明确提出“国民负有使其保护的子女接受9年普通教育的义务。国家或地方公共团体(指地方政府)所设学校实施的义务教育,不收学费。”如何落实《宪法》和《教育基本法》确定的9年义务教育无偿制原则,乃成为日本各级政府的一项艰巨任务与重要职责。特别是在战后重建的初期,各级政府财政拮据,各项事业百废待兴,但法律上已经明确政府具有履行举办义务教育学校的职责,不能完成法律规定的义务,政府首脑只能辞职。因此,在战后初期日本地方政府中,因无法按时完成法律规定的举办义务教育学校之职责的政府首脑辞职乃至自杀的,屡见不鲜。根据1948年7月颁布的《市町村立学校教职员工资等负担法》的规定,日本公立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员的工资等由都道府县(政府)负担。1952年日本政府又颁布实施了《义务教育费国库负担法》,由国家(中央政府)负担公立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员工资等的1/2,从而确立了日本目前公立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员工资等由中央政府和都道府县一级政府负担的体制。1952年又制定了新的《义务教育费国库负担法》,新法规定,都道府县支付的各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员工资额的1/2由国库负担,教育中最重要的经费之一即教材费为国库负担;在特殊情况下,通过平衡交付金制度,重点保证义务教育经费的支付,从而及时纠正了偏差,保证了教育的顺利发展。另外,根据1953年8月颁布的《公立学校设施灾害:修复费国库负担法》的规定,国家(中央政府)负担公立学校设施灾害救济所需经费的2/3。此后经过多次探索和改革,1958年日本国会通过了《义务教育诸学校设施费国库负担法》,确立了日本现行9年义务教育学校的设施费负担机制,即市町村(政府)在新建或增建公立义务教育学校的校舍、室内运动场时,国家(中央政府)负担所需经费的一半;改建学校的危险建筑物时,国家负担经费的1/3 。根据1962年3月颁布的《关于义务教育诸学校教学用图书免费的法律》,日本中央政府从1963年4月起免费向所有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发放教科书,所需经费由国库负担。

为了实现教育机会均等、提高偏僻地区的教育水平,日本于1954年6月颁布实施了《偏僻地区教育振兴法》,该法明确规定了国家和地方政府为振兴偏僻地区的教育必须采取的相应措施。该法第5条规定,都道府县(政府)必须按照有关法令的规定向偏僻地区公立中小学和学校有供餐设施的教职员支付“偏僻地区津贴”,该津贴的月额应在

工资和抚养津贴月额两项合计额的25%范围内;与此同时,都道府县(政府)还必须为服务于偏僻地区的教师提供充分的进修机会及所需要的费用。该法第3条规定,市町村(政府)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为偏僻地区的公立中小学配备教材教具、为学生走读提供便利、为教职员提供住宅并提高其福利待遇等。国家(中央政府)对都道府县(政府)和市町村(政府)采取的上述措施等所需要的经费补助1/2。[26]

(三)印度的法律制度保障措施

与我国一样,印度在教育法制方面的建设还不很完善。印度迄今为止也没有制定一部全国性的义务教育法及其实施细则,只是各邦颁布一些法令作为执行政策。在对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上,印度政府的随意性很强,缺乏政策的连续性,教育经费的保障还没有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主要是通过一些政策、“五年计划”和其他计划来保障对教育的投入。比较重要的政策有:1950年1月颁布的《国家政策指导原则》和1986年颁布的《国家教育政策》,在1992年对《国家教育政策》进行了修改。但这些政策大多是原则性规章,缺乏可操作性。因此,一系列的计划实际上才真正保障了印度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虽然大多数计划是短期性的,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由于法制建设的不完善对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带来的负面影响。除了多个“五年计划”而外,还有其他的计划,如1986年的《国家教育政策》专门制定了一项旨在改善初小教育设施的“操作黑板计划(operation blackboard)”,其目的是要求政府不断加强对初等教育的扶持,加大对初等教育经费的投入;1987年实施的“黑板计划”旨在解决正规小学基础设施的问题;在1988年,印度政府开始实施“资助寄宿女中学生计划”,中央对自愿承担改进属于农村和社会弱势群体的寄宿女中学生条件的社会团体提供资助;1995年8月开始实行“全国初等教育营养资助计划(学校膳食计划)”,为保证贫困儿童的入学,各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鼓励措施。另外,印度有些邦制定的一些计划还得到了国际援助,如拉贾斯坦邦制订的《边远地区小学教育计划》便得到了瑞典国际开发署的赞助;比哈尔邦实施的“比哈尔教育计划”得到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资助。

二战后到印度独立前美国对印度政策

背景: 王绳祖等,《国际关系史》第七卷,世界知识出版社,1995年版 237:战后初期民族解放运动的有利条件第二次世界大战为民族解放运动创造了空气那有利的条件。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亚、非、拉美殖民地人民的力量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一方面,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迅速壮大;另一方面,广大人民的思想觉悟和组织程度空前提高。 238: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南亚次大陆、中东和北非这样一些地区,因所处的战略地位或拥有的人力物力资源,其重要性倍增。在为反法西斯事业作出巨大牺牲和贡献的同时,当地的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得到了加强。他们决心利用战争造成的形势来谋取自身的民族解放。印度国大党领导人的策略是,吸取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教训,趁英国政府急于取得印度合作之机,迫使它在有关印度民族解放的问题上做出让步,这一做法产生了一定的效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的另一直接后果,是以英、法、荷为代表的传统殖民主义势力的严重削弱。这一削弱由于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的美国的排挤和倾轧而愈显严重。传统殖民主义国家的削弱首先表现在他们的财力资源在战争中遭到巨大破坏。英国是同盟国家的重要成员,是真正的战胜国。然而,正如1945年4月13 日美国国务院的一份文件所说,战争使英国在世界事务中“一降而成为三强中的次要伙伴”。(哈里·杜鲁门,《杜鲁门回忆录》第一卷,三联书店,1974年版,第6页)239:但直接削弱传统殖民主义的,是英、法、荷的国的原殖民地的统治基础的崩溃或瓦解。这在东南亚和南亚表现的更加突出。1941年底,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以后,英、法、荷等国的殖民当局在日本法西斯的地进攻面前或仓皇溃逃,或缴械投降。在马来亚、印度尼西亚和缅甸,日本建立了由占领军当局负责的直接统治,原来的殖民机器统治完全被抛到一边。在印度支那,日本最初与法国维希政权实行联合统治,但维系殖民当局实际上不过是日本侵略者的工具,而且它最后也是被日本军方一脚踢开。在这种情况下,战后传统殖民主义国家已经很难依靠原来的基础重建自己的统治了。 使传统殖民主义雪上加霜的,是美国对这些国家的倾轧和排挤。 美国队欧洲国家拥有的广阔的殖民地可谓是觊觎已久。第二次世界大战为华盛顿提供了一个取而代之的绝好机会。于是战争期间,罗斯福大谈民族自决,反殖民主义似乎成了美国的一项基本国策。1941年8月,他和丘吉尔共同发表的《大西洋宪章》规定,“尊重各民族自由选择其所愿生存的政府形式的权力”(国际条约集(1934—1944),世界知识出版社,1961年版,第337页)1942年2月22日,罗斯福又在广播讲话中公开宣布,《大西洋宪章》“不但适用于大西洋沿岸的那部分世界,而且适用于全世界”。(战后世界历史长编编委会:《战后世界历史长编》第三册(1947年),

2020届中考地理必背知识点世界区域地理(主要国家:日本、印度、俄罗斯)

专题1.5 世界区域地理(主要国家:日本、印度、俄罗斯) 一、日本 (一)地理位置 1、半球位置: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2、经纬度位置:领土狭长,且与经线斜交,跨经纬度广,地理环境复杂多样。 3、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西临日本海,与中国、韩国、朝鲜、俄罗斯、菲律宾隔海相望,是东亚国家之一。 (二)领土组成: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等四个大岛,数千个小岛及周围海域组成。 (三)主要城市:沿海分布,有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北九州、长崎等。 (四)自然环境 1、地形特征: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分布在沿海地区。最大的平原是关东平原;最高的山是富士山(是一座活火山,被日本人民称为“圣岳”)。 2、多优良港湾: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尤以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为最好。这对日本的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经济联系十分有利。神户和横滨市两个最重要的对外贸易港。 3、多火山、地震:地处亚欧版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属太平洋火山、地带,多火山、地震。(每年有感地震达 1500多次),被称为“地震国”、“世界火山博物馆”。4、气候 ①气候类型:属温带季风气候(北海道岛、本州岛北部)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本州岛南部、四国岛、九州岛)首都东京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②气候特征:与亚洲同纬度地区相比,冬季温暖、夏季凉爽,降水丰富,具有海洋性特征。 (五)、资源:森林、水利资源丰富,矿产资源贫乏,但多硫磺矿。 (五)日本的经济 1、地位: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强国。 2、条件:不利——资源贫乏,原料、燃料主要靠进口。 有利——①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②劳动力资源丰富③科技先进 3、经济特征: 4、主要贸易对象:美国、西欧、东亚和东南亚。 进口原料 依靠科技加工产品 出口产品海运便利

中国化妆品市场环境分析

中国化妆品市场环境 分析 第一章美容化妆品营销环境分析 第一节宏观环境分析 一、政治与法律环境 国家对美容化妆品市场的整顿源于近几年来,中央电视台“3.15晚会”对美容化妆品市场多次曝光,成分严重超标、铅汞中毒,针对目前美容化妆品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旨在保障消费者健康安全权益的中消协“2005健康·维权年主题”美容化妆品消费调查活动已经启动。中国消费者协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美容化妆品消费调查,并同期开展消费教育活动。调查期间,其联合地方消协揭露美容化妆品的虚假、夸大宣传,公布损害消费者权益的典型案例和消费者对美容化妆 品市场的满意程度。 通过这一活动,推动相关标准和制度的建立,促进美容化妆品行业健康发展,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健康与安全权。美容化妆行业消费投诉致使该行业信任危机重重,但通过对美容化妆品市场近两年的研究

发现,美容化妆品市场并没有因为信任危机萎缩,反而增长更为迅速,并有向国际知名品牌集中的趋势,消费更加理性。而医药企业有在逆 向中寻找市场机会的天然优势。 另外,目前我国的美容化妆品行业已发展成为继房地产、汽车、旅游、电子商务与家电产品之后的又一大热点行业。但美容化妆品市场规范程度不高,假冒伪劣商品和虚假宣传屡禁不止,缺乏规范性的行业管理制度和服务标准,消费者因使用化妆品和接受美容服务而引起的纠纷日渐增多。仅去年全国就受理美容化妆品投诉2.8万件。 除此之外,我过对于一些医药公司、化妆品、瘦身、丰胸等产品的广告进行了严格的控制,特别是在化妆品这一块。所以,如果要在广告这一块做好那就是不能够有半点的夸大其功效,按照其实际情况出发。这样就要求我们的产品有足够的实力才可以在市场上站住脚。 二、经济环境 总体看,国民经济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但要高度关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多、国际收支不平衡、能源消耗过多、环境压力加大以及潜在通胀压力上升可能对我国经济带来的风险。 当前,供给条件对我国经济运行的约束较轻,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较高,而资源环境成本又难以构成比较有效的硬约束。在结构矛盾突出、国际收支继续双顺差的背景下,控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的任务仍然比较艰巨。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协调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不同类型的国家日本、俄罗斯、印度复习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不同类型的国家(日本、俄罗斯、印度) 【课型】复习课 【复习理念】 七年级复习课,不仅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夯实,更应侧重地理能力的提升。所以复习时要有取舍,凸显重点,突破难点,注重联系,培养学生具备“跳出课本”看地理的能力。因此本节课我采用导学案的形式引导复习,突出重点和难点,借助地图强化基础知识的落实巩固,同时注重分析地理事物之间地联系性,使学生具备发展的眼光、联系的眼光和差异的眼光,提升地理能力,为终身发展做准备。 【复习目标】 1、结合地图,指出日本、俄罗斯、印度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阅读日本、俄罗斯、印度的地形图,分析其地形特征,并记住重要地形区;找到俄罗斯、印 度的主要河流,并利用地势特征分析河流流向。 3、通过阅读气候图明确日本、俄罗斯、印度的气候类型,并能利用气候直方图分析其气候特点。 4、结合地图和资料,了解日本、俄罗斯、印度的主要资源,并分析印度、俄罗斯资源分布对工业布 局的影响。 5、了解日本、俄罗斯、印度在人口、民族、语言、宗教等方面的特色;在地图上找到日本、俄罗 斯、印度的首都及重要城市。 6、知道日本、俄罗斯、印度经济发展特色,分析日本工业布局在沿海和向中小城市迁移的原因。【教学方法】学案导学法 【教具准备】导学案 【教学过程】

整体回顾 建构知识 整体回顾 建构知识问:A、B、C分别是哪个国家 【识位置】教师讲解认识国家地理 位置的方法: 1、半球位置:关键是通过查找 20°W和160°E经线确定所处的东 西半球,通过查找赤道确定南北半 球。 2、纬度位置:关键是查找赤道、 回归线、极圈是否穿过该大洲,从 而确定该大洲位于哪一温度带。 3、海陆位置:关键是查找该大洲 所濒临的海洋和陆地。 教师指导后,安排学生读《世界的 国家和地区》图,完成巩固训练 一。 【识地形】老师指导认识国家地形 特征的方法: 观察分层设色地形图,说出主 要地形类型,并找出主要地形区, 说说其分布状况。 教师指导后,安排学生读《亚洲的 地形和水系》图,完成巩固训练 二。 【识气候】教师讲解认识国家气候 学生读图回答: A:日本。B:俄罗斯 C:印度 学生读《世界的国家和地区》图, 完成“巩固训练一”,对不理解和 不会的作出标记,然后小组内讨论 交流答案,教师巡视指导。 1、从南北半球看三个国家全在北 半球,从东西半球看,日本、印度 全在东半球,俄罗斯大部分在东半 球,小部分在西半球。 2、找到北回归线和北极圈,读出 日本在北温带,南部小部分属亚热 带。俄罗斯在寒带、亚寒带,印度 属热带、亚热带。 3、日本东临太平洋,西隔日本海 与韩国、朝鲜、中国、俄罗斯相 望;俄罗斯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 洋,西到波罗的海,西南到黑海、 里海;印度西临阿拉伯海,东临孟 加拉湾,南到印度洋。 学生读《亚洲的地形和水系》 图,完成巩固训练二。 1、日本是一个火山、地震多发的 国家,原因是位于环太平洋火山、 地震带上,关东平原是境内最大的 平原,最高山峰富士山就是一座著 名的活火山。 2、俄罗斯地形平坦,以叶尼塞河 为界,以西主要是平原,以东主要 是山地和丘陵。自西向东主要地形 区有:东欧平原(欧洲最大的平 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亚洲最大 的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 伯利亚山地。 通过轮廓认 识国家的方 法。 通过学生自 主完成,检 测学习情 况,找到不 会的知识点 进行重点记 忆。 使学生在世 界地图上再 次加深认识 国家的地理 位置。 培养学生能 在大区域地 形背景下学 习国家的地 形特征并对 比记住三个 国家主要地 形区。 通过学生读 亚洲气候类

印度对美国贸易情况分析

本科生学年论文 题目:印度贸易分析 ——以美国为例 学号: 201 024053 姓名: 学院:经济学院 专业:国际经济于贸易 指导教师: 指导成绩: 2017年10月04日

印度贸易分析 --------以美国为例 (20150240539 王朝阳国际经济与贸易) 一、印度国情简绍 位于10°N-30°N之间,最大国家。东北部同、、接壤,夹在东北部国土之间,东部与为邻,东南部与隔海相望,西北部与交界。东临,西濒,海岸线长5560公里。也是一个由100多个民族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主体民族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30%。是之一。公元前2500年至1500年之间创造了。公元前1500年左右,原居住在中亚的中的一支进入,征服当地土著,建立了一些小国,确立了,兴起。公元前4世纪崛起的统一印度,中世纪小国林立,兴起。1600年英国侵入,建立。1757年沦为英殖民地。1947年8月15日,,印度独立。1950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国成立,为成员国。印度是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国[1] ,是之一,印度经济产业多元化,涵盖农业、手工艺、纺织以至服务业。印度三分之二人口仍然直接或间接依靠农业维生,近年来服务业增长迅速,已成为全球软件、金融等服务业最重要出口国。全球最大的非专利药出口国,世界第一。印度是社会财富分配极度不平衡的,问题较为尖锐。2017年6月9日,印度正式加入。 二、印度国家经济发展状况 印度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经济增长速度引人瞩目。若以同等购买力来衡量,印度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4.457兆美元,与日本并列世界排行第三,仅次于美国、中国;但是若以美元汇率评估,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仅有1.676兆美元,世界排行第11位,和人口只有2300万的已发展国家澳洲相差无几。印度年成长率为5.8%,并于2011年至2012年间达6.1%。社会财富在印度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极度不平衡,全国10%的人口掌控全国33%的收入。 由于印度人口众多,平均国民生产总值很低,2011年,印度平均国内生产总值(购买力平价)为3,694美元,列世界的第129位;美元汇率则为1,389美元,为世界第140位。1991年以前,受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影响,经济政策采行贸易保护主义,印度政府过分干预劳工及金融市场并监管商业活动,由于1991年印度经济危机,加上苏联解体,新国大党政府使印度开始实行经济自由化改革,借由外国贸易及直接投资,逐步转型为自由市场,印度的经济规模获得了较快速度的增长。

印度PEST分析

印度PEST分析 1362067 朱翊崴政治环境: 印度同中国一样,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近代史上曾沦为英国的殖民地,一度是“英王皇冠上的宝石”。1947年印巴分治,印度获得独立,并于1950年建立印度共和国。印度实行的是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并经常以“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自诩。议会总统制下的印度,总统虽是国家元首、武装部队总司令,但实际上不掌握大权。现任总统为普拉纳布·慕克吉。总统根据议会选举结果,任命多数党领袖出任内阁总理。以总理为首的内阁行使国家行政权,现任总理莫迪系2014年大选上台。议会掌握立法权,上院为联邦院,下院是人民院。司法体系方面,最高法院和最高检察院分别是最高司法机关和检察机关,负责审议国家重大事项、解决中央政府与各邦之间的争议问题、监督宪法和法律的执行情况等。除此之外,各邦设有高等法院和高等检察院,负责本邦事宜。 政党制度方面,印度实行多党制,但实际上国大党和人民党力量明显占优。国大党是印度老牌政党,曾领导印度反英殖民斗争,长期执政并深得人心,但在2014年的印度大选中败给了莫迪领导的人民党。人民党是印度的新兴政党,创建于1980年,是印度第二大资产阶级政党。除国大党和人民党外,印度还有共产党、泰卢固之乡党等小党。 此外,印度素有“世界宗教博物馆”之称,印度教、伊斯兰教、犹太教、佛教等众多宗教在印度都拥有大量信众。在历史上,宗教变革是印度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的重要动力,但宗教之间的矛盾也屡屡引发流血冲突。与此同时,时至今日印度种姓制度犹存,社会结构等级分明,这无疑是制约其长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印度政治是一幅复杂的拼图,由地方主义、宗教、种姓、阶级和政党等图块拼凑而成。从单个事件中,很难得出明确的结论。尽管如此,北方邦议会选举结果仍代表着一种更普遍

美国愿与印度发展百年战略关系

美国愿与印度发展百年战略关系 Tillerson sees closer India ties as foil against China 来源:FT中文网2017-10-19 06:34 US secretary of state Rex Tillerson has laid out a strategic vision of a closer military, trading and diplomatic partnership with India to last 100 years as a bulwark against China, two weeks before Donald Trump is due to make his inaugural trip as president to Beijing. 美国国务卿雷克斯?蒂勒森(Rex Tillerson)阐述了一个战略愿景,拟与印度发展持续100年的更紧密的军事、经贸和外交伙伴关系,作为抵御中国的堡垒。两周后,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将首次作为美国总统访问北京。 The US, which unveiled its new south Asia strategy after months of deliberations in August, has built up India’s role as a potential solution to both its longest running war in Afghanistan and concerns over the rise of China. 经过数月审议后在8月公布了新南亚战略的美国,提升了印度在解决美国两大问题方面的作用,一是在阿富汗卷入的美国史上最漫长战争,二是对中国崛起的担忧。 “We think we have wisely chosen a partner in India for a strategic relationship,” MrTillerson told a gathering at the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He noted the Trump administration’s determination to “dramatically deepen” relati ons with India, which he said could become the world’s second-biggest economy by 2050 and surpass China’s population within 10 years. “我们认为,我们明智地选择了印度这个合作伙伴来发展战略关系,”蒂勒森在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的一个会议上表示。他指出,特朗普政府决心“大力深化”同印度的关系;他说,到2050年印度有望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该国人口将在10年内超过中国。 “We’ll never have the same relationship with China, a non-democratic society, that we can have with a major democracy,” he said, adding he did not want the Indo-Pacific region to become hostage to disorder, conflict and “predatory economies”. “相比我们与一个民主大国可能发展起来的关系,我们永远不会同中国这样的非民主社会建立相同的关系,”他表示。他补充说,他不希望印度洋-太平洋地区受制于混乱、冲突和“掠夺型的经济体”。MrTillerson called for India to take on a larger security role in Asia, saying the US and India should have the world’s two greatest militaries. He said the US was exploring how to frame a new security architecture in the Indo-Pacific region, potentially by expanding a trilateral grouping with the US, India and Japan to include Australia and other countries. 蒂勒森呼吁印度在亚洲担当更大的安全角色,称美国和印度应该拥有世界上最伟大的两支军队。他表示,美国正在探索如何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区构建新的安全架构,可能扩大美国、印度和日本的三国集团,纳入澳大利亚和其他一些国家。 “We’re going to continue to explore how do we strengthen that architecture,”he said. “India and the US should be in the business of equipping other countries to defend their sovereignty.” “我们将继续探索如何加强这一架构,”他说。“印度和美国应该参与协助其他国家维护它们的主权。” His comments come weeks after Joseph Dunford, chairman of the Joint Chiefs of Staff, told Congress that China will pose the greatest threat to the US by 2025. 蒂勒森发表这番言论

印度主要劳工法律

印度主要劳工法律

印度主要劳工法律、法规摘要 1、劳工争议法(Industrial Dispute Act,1947) 规范有关对劳工停职、解雇、资遣,及企业关闭、出售时应循事项等事宜;未遵守规定者处6个月有期徒刑并处1000卢比罚金; 2、产假法(Maternity Benefit Act,1961) 女性劳工不论是正式或契约工,只要过去12个月内工作满80天以上者,不论在怀孕、生产、流产或因以上情形引起的疾病时均适用;未遵守规定者处3个月有期徒刑并处500卢比罚金; 3、红利法(Payment of Bonus Act,1965) 劳工法规定最低红利为劳工薪资的8.33%(即一个月所得),最高为20%,惟公司设立前5年发生亏损时可不发红利;未遵守规定者处6个月有期徒刑并处1000卢比罚金; 4、离职金法(Payment of Grutuity Act,1972) 雇用劳工10人以上的企业,其各级劳工包括职员工作满5年以上因死亡、退休或离职时,每1年可获相当于最后期间半个月月薪(乘以15天除以26个工作天)薪资,最高限额为35万卢比,该法亦明文规定雇主在符合特定条件下可拒付离职金; 5、劳工补偿法(Workmen's Compensation Act,1923) 规范各劳工因工作造成伤害或死亡之补偿事宜,但不包括公司办公室职员; 6、雇用法(Industrial Employment Act,1946) 凡雇用劳工人数在50一100人以上的企业(包括在中央及州政府决定下可适用至100人以下的企业)均适用本法;本法规定雇主应明确规定劳工的假期、分班、薪资、请假、离职等各项雇用条件; 7、最低工资法(Minimum Wages.Act,1948) 该法附表定有部分产业最低劳动工资(www.1abourbureau,nic.in),由中央政府及州政府负责修订,另中央政府还规定了无技术劳工的最低工资; 8、工资支付法(Payment of Wages Act,1936) 本法规范雇主在限定时间内应支付某些劳工工资,不得扣减; 9、劳工退休基金及杂项规定法(Employees Provident Fund and Miscellaneous Provisions Act,1952) 提供强制性的劳工储蓄规定,以保障劳工退休;雇用员工50人以下,员工需提出其基本薪资及津贴的10%,50人以上提12%,员工因特定理由可提领部份基金;未遵守规定者得处1年有期徒刑并处5000卢比罚金; 10、法定工时规定 一般为每日8小时,每周最高48小时;加班付双薪,每季加班不得超过50小时。亦有些地区每天9小时,每周最高48小时;加班付双薪,每季加班不得超过75小时。 11、休假规定 中央及邦政府周休2日,一般公司周休1日,员工在工作满240日后,每20日可有1日支薪之年休假(annual leave)。公共假日与休假均支薪。 12、劳工保险计划 依职工保险计划(Employees State Insurance Scheme,ES—IS),雇主负担额依员工薪资水平而不同,平均为5%。 13、对女工及童工规定 印度工厂女性劳工不多,纺织厂以男性劳工为主。女工上夜班迟至2005年始方开放,软件公司、电话中心及BPO需为上夜班女性劳工提供交通车等安全措施。童工在印度虽属非法,但因生活在贫穷线以下的人口众多,实务上难以禁绝,许多童工甚至由孟加拉国等南亚国家非法入境打工,防不胜防。

印度是如何成为软件大国的

印度是如何成为软件大国的 2005-11-21 【个人中心】【进入论坛】 印度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发展中国家,10亿人口中约5亿是文盲,但是软件业的成就却举世瞩目。据印度软件行业协会统计,仅10年时间,印度软件业就将日本和欧洲远远抛在了后面,成为仅次于美国、雄居世界第二的软件大国。近几年,印度软件业的年增长率均在50%以上。在全球被评为软件能力成熟度5级的40家企业中,印度就有29家。同时,印度获得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的软件公司也是全世界最多的,印度人把软件业做成了一个大品牌。 依据国情提出培养软件人才的国策 印度在IT领域创造的辉煌,首先应归功于被誉为“计算机总理”的拉吉夫·甘地。他于1984年高瞻远瞩地提出了“要用电子革命把印度带入21世纪”的治国方略,认为印度发展软件业有三大优势:第一,软件业是人口密集型而非资本密集型的产业,要求有高技能的年轻人。而印度软件业的发达也正是得力于其400万高水平的人力资源。第二,发展软件业需要普及英语。而印度是长期英属殖民地,英语相当普及,储存了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能讲英语的科技人才库。第三,发展软件业必须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印度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数学发达的国家,数学教育课时很多,中学的数学课课时每年约达200小时。印度重视对学生逻辑思维力的培养,从中学开始,试题中就很少出现选择题,而多为综合分析题,促使学生进行完整的思考。正如日本东京理科大学教授旁泽光雄所指出,印度的软件业取得巨大发展的原因是重视数学教育。印度软件工程师也认为他们在软件方面的强大实力主要得益于数学。可以说,印度重视数学教育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软件业的发展。 从1998年起,印度政府制订了一系列促进国家信息化的政策,其中有IT行业政策、软件人才政策,把人力资源开发列为国家的长期政策,大力扶植教育培训,为此还特地重新定义了软件业,把培训也列为软件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就是软件,享受与软件同样的优惠政策。与此同时,各级政府还制订了加速培训和吸引软件人才回国的具体政策。第一,除继续发挥名牌理工学院培养高级软件人才的传统优势外,在400多所大学、1000所工程技术学院开设计算机软件课程,形成多层次的软件人才培训体系。第二,大力吸引外资和私人资本投入计算机软、硬件的专业培训领域,与正规的理工大学形成良性竞争的局面,以利于软件人才梯队的成长。第三,为了满足信息时代对计算机软件人才的需求,各级政府在税收、工资待遇、创业资本等方面制订优惠政策,通过实行雇员持股、提高软件人才的社会声望和社会地位等方式,吸引大批印裔海外科技人才特别是软件人才回国服务。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印度大学毕业生流入美国的累计达54万,5所名牌理工学院毕业生有80%流入美国,美国硅谷的工作人员中有38%是印裔。制定上述政策后,使软件人才在印度本土找到了强烈的归属感,纷纷回国,减少了本国人才缺乏的危机。 普及计算机教育从娃娃抓起 随着软件业逐渐成为印度的明星产业,印度政府把普及计算机启蒙教育看成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前不久,印度政府决定将IT教育引入全国教学大纲,要求小学生学会电脑基本操

印度环境基本法及其实施中的司法能动(精)

印度环境基本法及其实施中的司法能动 谷德近 【学科分类】环境保护法 【出处】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3期 【摘要】作为环境基本法,印度1986年《环境保护法》及其附属立法形成“伞形结构”,旨在加强现有环境法律体系、理顺执法体制、提高执法能力和加强执法意愿。可是,行政执法效果并未实现这些目标。根据宪法赋予的司法管辖权,印度的司法机关奉行能动主义,部分校正了行政执法的不足。 【关键词】印度;环境基本法;司法能动 【写作年份】2009年 【正文】 印度同我国都处于发展中世界,经济社会条件具有许多相似之处,其环境状况亦持续恶化,公民健康受到严重威胁。汲取印度环境基本法及其执行的教训,分析印度环境司法能动的实践,对于完善我国的环境基本法具有借鉴意义。 一、印度环境立法的演进 (一)印度环境法律的渊源和立法体制印度属于英美法系国家,保留了大量殖民地时期的法律。印度独立后,从印度宪法肇始,环境法律既以制定法为主,又包括普通法,后者又包括联邦立法和邦立法。 根据印度1949年《宪法》,联邦和邦各自的专属立法权和共享立法权由宪法文本明确列举。其中,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立法权的配置是:联邦对核能、跨邦交通、船舶运输、主要港口、交通管理、油田开发和管理、矿藏和矿产开发、跨邦河流、公海渔业等享有专属立法权力;邦对公共健康和卫生、农业、供水、灌溉和排涝、渔业享有专属立法权;共享立法权涵盖森林、野生动植物保护、小港口、工厂,以及联邦不享有专属立法权的矿藏和矿产开发事项。未列举事项的立法权由联邦专属。另外,为了“国家利益”,联邦议会的上院可以三分之二多数决定,由联邦议会行使邦专属的立法权。即使不经联邦议会上院多数决定,只要两个以上邦的议会同意,联邦仍然可以行使邦的专属立法权,且只有联邦议会可以修改、废止此类立法,邦议会无权。立法之时不同意的邦也可以嗣后同意,使该法在其管辖范围内生效。例如,下文述及的1974年《水污染防治法》就是邦同意的联邦立法。 可见,尽管印度是联邦制国家,联邦和邦的立法权划分明确。可是,根据“国家利益”条款和邦议会授权条款,联邦几乎享有完全的立法权,已经接近单一制国家。因此,仅在联邦层面,考察印度环境法律的演进,作为分析印度环境基本法的立法背景。

世界农业大国并非中国和印度而是美国 中国的农业目前有八大问题

世界农业大国并非中国和印度而是美国中国的农业目前有 八大问题 近来,中国粮食危机频现,尽管相关部门称中国连续九年增产,不存在粮食危机。但是,事实胜于雄辩。目前,作为传统农业大国,中国竟然成为全球最大大豆进口国,以及全球第二大大米和小麦进口国。尤其是大米作为中国人的主食,一旦大米产量不足,其后果是灾难性的。偌大的中国,粮荒不容忽视。2011年,中国的城市化率,正式超过50%,也就是,中国彻底告别了农业国,迈入了工业国的行列。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尚有近2亿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入21世纪后,目前我国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不足5000万。近年来,中国各个城市出现“民工荒”,即是劳动力市场出现“刘易斯拐点”的例证。走的都是青壮年,留下的都是老弱病残,在未来,已经无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了。从前,当大量人口都滞留农村的时候,人均耕地非常紧张,而在人口大量进城之后,人均耕地徒然扩大,而留守的老人,劳动能力不足,他们中很多人,逐步靠外出打工的青年供养,自己也不种地了。两下夹击,农村逐步出现大片荒地,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中国缺粮之日不远。未来深藏忧患。全球曾经的产粮大国逐步沦落为粮食进口国的历史,值得中国警醒。由于优越的气候及地理条件以及始于上世纪60

年代的“绿色革命”,印度在过去很长时间里一直是全国农业出口大国,但是后来随着经济起飞,开始逐步漠视农业,在过去几年里,印度经济连续维持了8%以上的年增长速度,但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每年只维持在3%左右的增长,甚至很多农民因生活贫困而被迫自杀。印度也由以前的粮食“出口国”衰落为“进口国”。在30年前,菲律宾是世界有名的粮食出口国,而到了2002年菲国的工业制成品所占比例达到了90.8%。与此同时,该国也由粮食出口国变为世界第一大米进口国。追究其原因,在后发国家“大跃进”式的发展模式,普遍以牺牲农业换取工业发展,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无疑具有典型意义。在中国,农业与工业之间存在着数十年的剪刀差。在邓小平以后的时代,由于人身控制的逐步开放,国家对于农业的漠视没有得到改变,农业仍然是没有前途的产业,同时工业化与现代化方兴未艾,迫使农民用脚投票,青壮劳力大量涌入城市,农业已经成为老弱病残的留守之地。同时,在国家产业政策上,农业一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成为牺牲品。无论种粮还是养猪,都是所获无几,严重打击了农民的积极性,造成了农业的毁灭性挫伤。对于很多后发国家来说,曾经的落后和被殖民的经历,使其内心深处存在“以农为耻”的思想,同时,作为后发国家,致力于快速崛起的急迫心理,必然造成对农业等“见效慢”的产业的牺牲。出来混,总是要还的。漠视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1《亚洲及欧洲》练习题及答案

2019-2020学年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 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 1.世界陆地表面的最低点是() A. 里海 B. 死海 C. 黑海 D. 贝加尔湖 2.世界上最大的群岛是() A. 印度尼西亚群岛 B. 日本群岛 C. 马来群岛 D. 菲律宾群岛 3.亚洲河网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大河顺地势由中部高原山地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 B. 亚洲部分只有小面积的无流区 C. 亚洲内流区面积广大,主要内流河有注入里海的锡尔河和阿姆河 D. 高原山地区河网密,平原丘陵区河网疏 4.所在的半球看,亚洲主要位于() A. 东半球和南半球 B. 东半球和北半球 C. 西半球和南半球 D. 西半球和北半球 5.亚洲有大小民族1000个左右,不同地区的民族创造了不同的文化。旗袍与和服分别是下列哪两个国家的民族服饰? A. 韩国、日本 B. 中国、印度 C. 日本、印度 D. 中国、日本 6.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下面是对“世界第一大洲”的说明,其中不正确的是() A. 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一个大洲 B. 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一个大洲 C. 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大洲 D.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个大洲

7.亚洲地形的显著特征是: A. 地势平坦,起伏不大 B. 中高周低,以高原山地为主 C. 以丘陵为主 D. 以平原为主 8.关于亚洲的位置,说法正确的是() A. 全部在北半球 B. 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C. 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D. 亚洲地跨寒、温、热三带,其中大部分位于热带 9.亚洲气候类型范围最广的是 A. 温带季风 B. 温带大陆气候 C. 热带季风 D. 热带、亚热带沙漠气候 10.下列关于亚洲的说法你认为与实际不符合的是() A. 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B. 季风气候显著 C. 多样化的地域文化 D. 经济发展平衡 11.下列有关南亚经济发展概况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南亚八国都是经济发达的国家 B. 印度是南亚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 C. 南亚工业以纺织、食品等传统的轻工业为主 D. 印度的电脑软件产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12.如果从亚洲的南北方向作剖面图,那么下列地形剖面示意图中最合理的一个是() A. B. C. D. 13.下列地理事物与其特征连线不正确的是() A. 贝加尔湖——世界最深的湖 B. 日本群岛——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显著

印度税法对折旧的相关规定简介

Depreciation Depreciable assets are grouped in blocks, and each block is eligible for depreciation at a prescribed rate (usually 15% to 100% for machinery, 5% to 100% for buildings, 10% for furniture, and 25% for intangible assets) on the opening value (net of depreciation charged in preceding years), plus cost of acquisition, less deletions, during the year. A deletion is the reduction by way of sale, discarding, demolition, or destruction of the assets and the amount realised is reduced. Depreciation is restricted to 50% of the prescribed rate if the asset acquired is used for less than 180 days during the year of acquisition. If money receivable on the transfer exceeds the opening written-down value plus acquisitions of the block concerned, the excess is taxed as a short-term capital gain at the same tax rates as that applicable to business income. Additional depreciation of 20% on the cost of new plant and machinery (other than ships or aircrafts) is allowable in the year of commissioning for manufacture. Power-generating or power-distributing companies have the option either to apply the reducing balance method provided under the normal schedule or to charge depreciation on a straight-line basis. The straight-line rates are aligned to the power companies’ book depreciation rates. Know-how, patents, licenses, franchises, and similar intangible assets form part of the block of depreciable assets, provided that they are owned and put to use in the course of their business and are eligible for depreciation at the prescribed rate, which is 25%. Tax depreciation is not required to conform to book depreciation.

欧洲日本印度等国载人航天技术发展及与中国的对比

欧洲日本印度等国载人航天技术发展及与中国的对比 发展载人航天技术是战略利益和实际利益综合考量的结果 众所周知,载人航天技术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最高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是国防实力和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航天优势可以明显提高该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声誉,振民心,壮国威,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同时,作为一门边缘性学科,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能够广泛促进和带动其它科技领域的发展。然而,载人航天投入很大、周期甚长、相关配套技术众多,要求很高,所以风险相当大。这种大利大弊关乎大局的矛盾性注定了各国在发展载人航天上的谨慎态度。除了美苏两国冷战时期为了争夺全球霸权,而不遗余力的发展航天技术之外,一般来说,其它国家都相当慎重。我国从70年代初钱学森同志就提出,中国要搞载人航天,直到1992年1月我国政府批准载人航天工程正式上马,中间也是经过了多年的反复论证。事实上,分析人士指出,中国的太空之旅一部分应该归功于10多年来民用宇航技术的发展,以及不断提高的卫星发射能力。在载人航天技术中,飞船发射和回收是首先要解决的两大难题。而我国在这一领域已经取得了突破。这是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重要标志。同时,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和与美国的长期密切合作,日本国家航天发展局认为,它已经掌握了几年内将宇航员送上太空的技术。而印度目前的火箭技术已经可以对月球轨道进行探索。它计划于2015年前将一名宇航员送上太空。世界不断发展,各国不断进步,也许该是新兴航天大国一展雄风的时候了! 载人航天将对世界战略格局产生改变 冷战已经结束了10几年,但是全球各国竞争的本质没有改变。在美国一超的强权下,世界似乎失衡了。各地区大国,都期待着成为世界强国的那一天。多极化是必然的趋势。可是能否成为其中的一极,就看各国自己的发展了。在这种形势下,像载人航天这种具有指标性意义举足轻重的领域,自然成为一个真正大国必不可少的标志。印度干冒天下之大不韪,开发核武器,是同样的道理。所以对一个雄心勃勃的国家来说,载人航天不是发不发展的问题,而是早晚的问题。 当中国宇航员安全返回地球的那一天,中华复兴的标志将会再增加一个——持续高速发展的经济,2008奥运会,2010世博会等等。全世界都会意识到,中国这条巨龙正在腾飞。 欧洲航天局载人航天计划 1975年5月31日,欧洲航天局(ESA)在原欧洲航天研究组织和欧洲航天发射器发展组织的基础上宣告成立,总部设在法国巴黎。80年代中,欧洲航天局决定参加美国自由号空间站计划,并制订了由阿里安-5大型运载火箭、赫尔梅斯航天飞机和哥伦布空间站三项计划组成的长期载人航天计划。后由于经费以及投资与利益的分配等问题,计划不断调整。冷战结束后,欧洲航天局成员国普遍认为,载人航天计划过于庞大,经济上难以承受。1992年11月召开成员国部长级会议,对计划进行大调整,只保留了阿里安-5计划和哥伦布计划中的哥伦布实验室。1993年10月,美、俄决定联合研制国际空间站后不久,欧洲航天局再次

从法律体系看印度市场经济

南亚研究季刊 2000年第1期 从法律体系看印度市场经济 陈 [关键词]印度;市场经济;法律体系 [中图分类号]F13 17-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508(2000)02-0015-07 印度经济是市场经济,而市场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说又是法制经济,因为只有依靠完备的法律规范来制约市场经济行为,调控宏观经济,才能确保经济秩序的正常有序和促进经济的发展。本文拟对印度法律制度中有关市场经济的法律规定及其法律体系进行探讨。 一、印度市场经济法律体系概述 印度的市场经济法律体系既包括规范市场行为的民事和商事法律,也包括国家宏观调控市场经济的法律,还包括实施法律的程序法规定,而印度宪法则是这些法律规定的统管原则,是印度的根本大法,它居于这一法律体系的顶端。 (一)印度宪法的相关规定 印度宪法是印度国家的基本法 。 印度宪法对印度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形成和运作起着决定性作用,其相关规定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关于印度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形成的规定。 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殖民当局在许多方面适用英国法,此外还颁布了大量法律来规范市场经济行为。其中较为重要的如1872年颁布的 合同法 ,1881年的 流通票据法 , 1930年的 商品买卖法 ,1940年的 仲裁法 等等,形成了一套殖民地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独立后,印度宪法规定,在它本身开始实施之前所有在印度已施行的法律继续有效,直至这些法律被更改、废止或修正。据此,独立前的那一套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继续有效,并成为独立后印度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主要构成部分,以民事和商事法律为主。 第二,规定了国家对宏观经济实行法律管理的立法依据。 印度宪法在其 基本权利和国家政策的指导原则 中,责成国家 保证对社会物资的平均分配,防止财富或资源的过分集中 ,从而使国家有权大规模地进行立法,为其规范市场行为、调控宏观经济提供一套法律制度手段。虽然印度宪法赋予每个公民享有从事任何工作、贸易或经营企业的权利,但是出于维护公共利益,在公民行使这些权利时,国家有权施加适当限制,特别是在从事贸易或经营企业的行为时,国家有权决定是否施加部分限制或者完全排斥公民个人参与,或者其他情况 。印度宪法也保证在印度有贸易、商业及交易的自由,但允许国会或国家立法机关,出于公共利益以及在某些情况下,有权对这种自由予以限 1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