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脉粥样硬化预防

动脉粥样硬化预防

动脉粥样硬化预防

一、动脉粥样硬化预防二、动脉粥样硬化的饮食治疗三、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查

动脉粥样硬化预防1、动脉粥样硬化预防之心理调节

发挥病人的主观能动性配合治疗已有客观证据表明:本病经防治病情可以控制,病变可能部分消退,病人可维持一定的生活和工作能力,病变本身又可以促使动脉侧枝循环的形成,使病情得到改善。因此说服病人耐心接受长期的防治措施至关重要。

2、动脉粥样硬化预防之适当锻炼

适当的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参加一定的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对预防肥胖、锻炼循环系统的功能和调整血脂代谢均有禆益,是预防本病的一项积极措施。体力活动应根据原来身体情况、原来体力活动习惯和心脏功能状态来规定,以不过多增加心脏负担和不引起不适感觉为原则。体育活动可循序渐进,不宜勉强作剧烈活动,对老年人提倡散步(每日1小时,分次进行),做保健体操,打太极拳等。3、动脉粥样硬化预防之合理安排生活

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生活要有规律,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分睡眠。

4、动脉粥样硬化预防之饮食合理

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最主要的饮食治疗原则是限制脂肪摄入量。摄入动物脂肪(主要含饱和脂防酸)不宜过多,应禁食肥肉和大油。猪油、奶油或其它动物油主要含饱和脂肪,而饱和脂肪对心血管病发生有不利影响,可以促进食物中胆固醇的吸收,并使形成的脂蛋白易于附着在血管壁上。

动脉硬化实用食谱

动脉硬化食谱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由于平时饮食不注意,有很多人患有动脉硬化,患上动脉硬化后,可以食用哪些食物呢? 适宜食材 1、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2、多吃高纤维素的食物 3、多食用豆制品 此外,在炒菜的时候使用玉米油对防治动脉硬化也有一定的作用。 禁忌食材: 1、忌食高胆固醇的食物, 2、忌食高脂肪食物, 3、忌食发物、忌烟酒 禁吃:肥肉、猪油、猪大肠、猪肝、猪肾、猪蹄、猪头皮、香肠、狗肉、鸡血、蛋黄、 咸鸭蛋、墨鱼、腊肉、鱼籽、鸡皮、多春鱼、五花肉、香糟块肉、熏烤小里脊、猪肉脯、香肚、松花蛋、鱿鱼、啤酒、白酒 适宜吃以下食材 1.苹果,白薯 如果患有动脉硬化,在日常生活中,要尽量多食用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苹果,白薯等食物,因为这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纤维,在食用后,不易被人体吸收,并且会吸收肠道中的水分,使肠道的内容物增加,刺激肠壁神经,促进肠蠕动,从而减少胆固醇的吸收,促进胆固醇的排除。对防治动脉硬化有一定的作用。 2.西红柿,橘子,木瓜 如果患有动脉硬化,在日常生活中,要尽量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西红柿,橘子,木瓜等食物,因为这些食物中所含有的维生素C可以促进胆固醇在体内进行生物转化,从而减少胆固醇在血液中的含量,对防治动脉硬化有一定的好处。 3.海带 在日常生活中,多食用一些海带,对防治动脉硬化也非常有好处,海带可以减少胆固醇类食物在我们人体的吸收。胆固醇的吸收减少了,动脉硬化发生的机会就减少了。对已有动脉硬化的人,可以防止动脉硬化程度的加深。 在中老年的饮食中,海带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食物,它同样具有保护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研究发现,海带具有降血脂、降血糖、调节免疫、抗凝血、抗肿瘤、排铅解毒和抗氧化等多种生物功能。海带中含有大量的岩藻多糖、昆布素,这些物质具有类似肝素活性的特点,经常食用不仅仅可以帮助我们人体预防脑血栓的生成,同时还具有降胆固醇和脂蛋白的功效,不仅如此,老年人多吃海带还能有效的抑制动脉粥样硬化。 海带中含有大量的多不饱和脂肪酸EPA,能使血液的黏度降低,减少血管硬化。因此,常吃海带能够预防心血管方面的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基于人类信号网络和基因表达谱数据动脉粥样硬化 相关模块的作用机制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云南昆明 650101) 摘要:动脉粥样硬化通过炎症、脂质代谢异常、血管细胞生长异常等影响冠状动脉形成斑块从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是一种高致死率的慢性炎症疾病,其发生和发展的机制尚不明确。为了探究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本文通过分析什么是动脉粥样硬化,基于人类信号网络和基因表达谱数据下,探讨了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模块的作用机制。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人类信号网络基因表达谱模块 人类信号网络是整合了人类信号通路数据库 BioCarta约含1100 个基因的人类信号网络、约含 500个基因的基于文献挖掘的信号网络,并且从Cancer Cell Map数据库中提取互作的基因来拓展人类信号网络,获得了包含了1634个结点和 5089个互作关系的整合的人类信号网络.每个节点表示一个基因,每条边表示这两个基因之间存在抑制/激活和物理互作的信号转导关系。而基因表达谱数据是从 CEO下载的 GPL4133 平台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全血细胞表达谱GSE20686包含151个正常样本以及242个疾病样本。 1.什么是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与机体细胞信号转导途径出现紊乱密切相关。多数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冠状动脉管腔发生阻塞主要有斑块生长伴随血管外向型的重塑不充分,导致血管狭窄。以及不稳定斑块的形成,斑块急性破裂,沉淀形成堵塞冠状动脉的血栓。细胞信号转导在细胞代谢途径、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的信号转导途径、不同的信号分子之间发生交叉调控构成了复杂的信号转导网络,任何环节出现紊乱,导致细胞信号应答减弱、丧失或反应过度。因此,通过分析模块表征的机体功能的变化,基于人类信号网络和表达谱数据,挖掘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显著差异模块,来揭示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模块的机制和作用。 2.基于人类信号网络和基因表达谱数据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模块的作用机制 2.1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显著差异模块.为了分析显著差异模块在疾病发病过程中所起的功能和作用,在 DAVID中对挖掘到的显著差异模块进行 KEGG 通路富集分析和功能注释,显著差异模块注释到的生物学过程和分子功能主要包括:磷代谢过程、磷酸代谢过程、磷酸化、细胞表面受体链接信号转导、蛋白质激酶活性等 GO功能类,以及Toll-like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 、MAPK signaling pathway、Wnt singnaling pathway、肌动蛋白细胞骨架调节通路、Apoptosis、磷脂酰肌醇信号系统以及醛固酮 - 调节的钠再吸收等KEGG通路。如图1:

《营养学概论》-动脉粥样硬化

营养学概论—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古老的疾病,500年前埃及木乃伊的动脉中就已发现粥样硬化性病变。而人类认识动脉粥样是一种疾病并对其发病机制进行相关研究也有100余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感染性疾病所导致的死亡不断减少,而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导致的死亡迅速增多,目前已成为全球人口死亡的首位原因。血管不只是一个简单的解剖学管道,而是有着复杂功能的器官。早在100年前,Virchow等就认识到血管内皮细胞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并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增生性疾病,而Rokitanshy等学者认为粥样斑块是血栓吸收和修复的结果。后来人们用髙脂饮食喂养动物诱发出动脉粥样硬化,并认识到胆固醇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近来人们发现有诸多炎症因子参与其疾病过程,并认为动脉粥样硬化实质上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对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认识上的进步可能带来防治上的突破。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肌梗死和脑梗死等心血管事件发病的共同基础。其发病机制的研究上有几个重要学说,从不同层面反映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基础。 1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 1.1 动脉粥样硬化脂质浸润学说 动脉粥样硬化脂质浸润学说的提出是因为研究者看到斑块中的脂质沉积,认为这是血液中脂质水平增高而渗透到血管壁内所致。其包含以下3个过程: ①脉内皮下脂质颗粒的蓄积与修饰 动物实验显示,给与富含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的饮食,动脉内皮下很快就会出现以LDL为主的脂质颗粒的蓄积,这些脂质颗粒与内膜下蛋白多糖结合并有聚集的倾向,易发生脂质颗粒蓄积的部位与随后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部位是一致的。许多因素可导致内皮损伤而使其对脂质颗粒的通透性增加,可明显加快LDL颗粒的沉积速度。 ②单核细胞的粘附与迁移 正常的内皮细胞有抑制血液细胞粘附的能力。但LDL颗粒蓄积部位的内皮细胞却需要吸引血液中巨噬细胞迁移至病灶部位吞噬和清除沉积的LDL。病变部位的内皮细胞等表达P-选择素等促使血液中的单核细胞贴近血管壁以跳跃和滚动的形式行进,随后被内皮细胞等表达的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 1 )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等固定在病变部位的内皮细胞上。固定在内皮细胞的单核细胞需要接受新的信号以便准确迁移至病灶部位。 ③泡沫细胞的形成 迁移至内皮下的单核细胞随后分化为巨噬细胞,修饰的LDL颗粒在该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病变部位的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细胞介素-3以及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诱导巨噬细胞增殖,以加快 LDL颗粒的清除。巨噬细胞吞噬的胆固醇可通过HDL转运至内皮外,使巨噬细胞能够继续吞噬脂质颗粒,并最终完成清除工作。HDL有抑制泡沫细胞形成的作用并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如果LDL沉积过多超过HDL转运能力,则巨噬细胞吞噬的脂质不断增多最终必然形成泡沫细胞直至死亡。大量的泡沫细胞沉积在动脉内皮下临床上可表现为动脉粥样硬化的脂纹期。 1.2 损伤-反应学说 损伤-反应学说针对的是斑块的增生及平滑肌细胞表形的改变,提出的根据是发现了血小板生长因子。

怎样预防血管硬化

怎样预防血管硬化 2011-04-01 3:34 血管是非常富有弹性的,为了使血液流动顺畅,所以内壁很柔软。但是形成动脉硬化的血管,则会增厚与变硬,内壁出现粉瘤(粥状硬化巢),这是因胆因醇、血小板附着所造成的隆起。于是,血管内腔变窄,使得血液循环不顺畅,继续恶化下去就会完全堵塞,导致心肌梗死与脑中风。 营养成因1、动脉硬化的危险因子——胆固醇:大量摄入油腻性食物和富含胆固醇的食物,是动脉硬化发生的主要原因。胆固醇在体内是细胞膜、脑及神经组织的重要成分,与荷尔蒙、维生素D的形成有关,具有特别的生理功能,不可缺少。但如果摄取过量,血清中胆固醇的含量就会超出正常范围,久而久之,就会诱发动脉硬化,危害健康。临床研究发现,血液中胆固醇含量过多,是发生冠状动脉硬化及心脏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2、油脂饮食与动脉硬化关系密切:日常饮食中,一般都含有一定量的油脂,如果平时喜欢吃肥腻食物而又不注意其他矿物质的摄取,就会使过多油脂沉积于血管壁上,诱发动脉硬化和其他心脏血管病变。 饮食调理 合理的饮食可防治动脉硬化,因为血脂升高是动脉硬化的主要病因,所以饮食防治的目的是有效地控制血脂。合理饮食原则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适当控制总热量:可使体重保持在正常标准范围。超重和肥胖者,应控制好每天的进食量,但控制饮食应逐渐进行,可结合运动疗法,每月体重减轻 0.5~l 千克即可。糖和含糖量较高的糖果、糕点应尽量少吃。 2、少吃高胆固醇食物: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皮蛋等应尽量少吃,特别是血浆胆固醇升高者,更应严格控制,但要保证足够的蛋白质摄入量。蛋黄虽然含胆醇较高,但其中含有卵磷脂,对动脉硬化有防治作用,可以适当食用,但每天不宜超过 2 个。 3、少吃动物油(猪油):防治动脉硬化应多吃不饱和脂肪酸,要以植物油为主。因为动物油中主要为饱和脂肪酸,所以应尽量少吃,但也不能完全不吃动物油,否则会给全身带来一些其他的不良影响,一般应使动物油和植物油的比例在 1:3 左右为宜。 4、多食含维生素和纤维素较丰富的食物:多种维生素都具有降低胆固醇、防止动脉硬化的作用,在饮食中可多吃些含维生素和纤维素较丰富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豆类、蔬菜,主食不要吃得太精,因为谷类的胚芽中含有较丰富的维生素 E 等有益成分。 5、多吃富含钾、碘、铬的食物:目前是认为钾盐可保护心血管,而钠盐会增加心脏负担,因此动脉硬化病人,食物不宜太咸,同时要多食含钾丰富的食物,如蘑菇、豆类(黄豆、绿豆、赤豆、蚕豆)、菠菜、紫菜、莲子、苋菜等。碘能降低血中胆固醇,对防治动脉硬化有好处,所以,含碘丰富的食物,如海鱼、海参、海虾、海带、海菜等应多吃。经常食用含铬较高的食物,如豆类、鸡肉、贝类等,也有防治动脉硬化的作用。 6、少吃多餐、禁烟酒、常喝茶:进食次数多些有利于降低机体的低密度脂蛋白,在保证每天进食总量不变的情况,可安排一天 4~5 餐。此外由于烟酒会影响心血管系统功能,故动脉硬化患者应戒除烟酒,但适量饮用红葡萄酒能防治动脉硬化。经常喝茶是可以预防血管硬化的,因为茶叶中含有的儿茶酸,能减轻血

如何预防脑动脉硬化

如何预防脑动脉硬化 1要注意控制情绪,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和疲劳。因为不良刺激及精神过度紧张和疲劳,可使血压突然升高,进而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而发病。故预防脑血管病首先应注意控制情绪,避免过度紧张与疲劳。 (2要注意节制饮食,做到有规律、有限度、有范围。祖国医学认为,饮食气辛窜而辣者,可助火散气;气重而甘者多助湿生痰,进而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而诱发脑血管病。故应注意节制饮食,做到定时定量,不要吃得太饱和过咸,少吃肥肉、辣椒、生葱、大蒜等肥甘厚味和辛辣刺激之品,多吃一些新鲜水果和蔬菜。 (3生活有节律,劳逸应适度,因为过劳则伤气,过逸形肥而脏弱,均易发生脑血管病。故从事脑力劳动及进入中老年之后,要注意劳逸结合,可适当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诚如《庭训格言》所述:“平人以劳为福,以逸为祸也。”“节饮食,慎起居,实为却病之良方也。” (4要注意节制性生活,保肾精。房事过度可致肾水亏虚,肝木失养,肝阳上亢,肝风内动,而发生脑血管病。所以,应注意节制性生活,保护肾精。 (5要保持大便通畅。大便秘结,排便时用力过猛,可使血压突然升高,而发生脑血管病。因此,血压偏高或有脑血管病先兆的中老年人,应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大便秘结。 c,饮食方面的内容: 1.限制盐摄入量盐摄入量较高的地区,高血压患病率也高。临床试验表明,限制高血压病人的盐摄入量,可明显降低一部分人的血压。据WHO资料,人群中每日食盐平均减少5g,则舒张压平均下降0.532kPa(4mmHg,在限盐的同时增加膳食钾的量,降低钠/钾比值,使<2~3,食盐每日以3~5g为宜,是预防高血压的重要措施之一。 2.劝阻吸烟和限制饮酒为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最好不抽烟、不饮酒、冠状动脉和主动脉硬化症在吸烟者比非吸烟者严重广泛,且病变的程度与吸烟量有密切关

各种动脉硬化

各种动脉硬化 什么是动脉硬化?动 脉硬化是动脉的一种非炎症性病变,可使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管腔狭小。动脉硬化是随着人年龄增长而出现的血管疾病,其规律通常是在青少年时期发 生,至中老年时期加重、发病。男性比女性多,近年来本病在我国逐渐增多,成为老年人死亡及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动脉硬化的原因中最重要的:是高血压、高血脂症、抽烟三大危险因子。其他肥胖、糖尿病、运动不足、紧张状态、高龄、家族病史、脾气暴躁等都有关系。动脉硬化有哪些种类和症状?1、一般表现:脑力与体力衰退,触诊体表动脉如颞动脉、桡动脉、肱动脉等可发现变宽、变长、纡曲和变硬。2、 主动脉粥样硬化:大多数无特异性症状。叩诊时可发现胸骨柄后主动脉浊音区增宽;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而带金属音调,并有收缩期杂音。收缩期血压升高,脉 压增宽,桡动脉触诊可类似促脉。X线检查可见主动脉结向左上方凸出,主动脉扩张与扭曲,有时可见片状或弧状的斑块内钙质沉着影。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心绞痛、心肌梗塞以及心肌纤维化等。4、脑动脉粥样硬化:脑缺血可引起眩晕、头痛与昏厥等症状。脑动脉血栓形成或破裂出

血时引起脑血管意外,有头痛、眩晕、呕吐、意识突然丧失、肢体、瘫痪、偏盲或失语等表现。脑萎缩时引起痴呆,有精神变态,行动失常,智力及记忆力减退以至性格完全变化等症状。5、肾动脉粥样硬化:临床上并不多见,可引起顽固性高血压,年在55岁以上而突然发生高血压者,应考虑本病的可能。如有肾动脉血栓形成,可引起肾区疼痛、尿闭以及发热等。6、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可能引起消化不良、肠道张力减低、便秘与腹痛等症状。血栓形成时,有剧烈腹痛、腹胀和发热。肠壁坏死时,可引起便血、麻痹性肠梗阻以及休克等症状。7、四肢动脉粥样硬化:以下肢较为多见尤其是腿部动脉,由于血供障碍而引起下肢发凉、麻木和间歇性跛行,即行走时发生腓肠肌麻木、疼痛以至痉挛,休息后消失,再走时又出现;严重者可有持续性疼痛,下肢动脉尤其是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动脉硬化对人体有很大的危害:动脉硬化对于心、脑、肾等生命靶器官的危害性极大,但不仅仅是这些,其实,动脉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其对人体的危害有以下几方面: 1、脑子方面:最常见的是脑功能衰退,轻者头晕、头痛、耳鸣、记忆力下降等,重者发展为认知功能障碍,直至程度不等的(血管性)痴呆。脑动脉硬化所引起的 动脉瘤破裂,则可以引起脑出血。更为常见的是脑动脉或颅外动脉的急性闭塞(血栓形成),即急性脑梗塞。出血或血栓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EC-专家共识2009-08-30 10:55:13 阅读35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过去的100年,世界范围的疾病谱发生了巨大变化,心血管疾病导致全球总死亡的比例从20世纪初的1/10发展到21世纪初的1/3,已成为全球首位死因,且流行趋势不断加剧。2006年中国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显示[1],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流行趋势与全球完全相符,心脑血管疾病从1990年起一直是国人的主要死亡原因,目前已占全国总死亡人数的1/3强。如果不加以控制,到2020年我国心血管疾病死亡将再增加50%。因此控制心血管疾病蔓延成为我国21世纪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中之重。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包括: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脑卒中、腹主动脉瘤和外周动脉疾病,是心血管疾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无症状动脉粥样硬化早在儿童时期就已经存在[2,3,4],常在首次发病就有致死、致残的高风险,有报道男性约60%、女性约45%首发症状即为急性心肌梗死【Murabito et al Circ 1993 88: 2548】,70%首发症状即为脑卒中[2006stroke]。一系列儿童和青年动脉粥样硬化早期干预研究和动物研究证实[5,6,7],在症状出现前的早期病理阶段有效控制致病因素,将延缓或阻止无症状动脉粥样硬化发展成临床心血管疾病,即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 ACC/AHA 1997年制定了第一个《心血管病及中风一级预防指南》,并于2002年作了更新,此后相继发布了大量的一级预防循证证据,2006年ACC/ASA联合发布了《脑卒中一级预防指南》,2006年WHO公布的《心血管疾病预防指南》和2007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更新的《心血管疾病预防指南》都强调了心血管一级预防。我国目前尚没有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一级预防指导性文件,为推动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治战线前移,提高中国医生对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重视,合理规范应用一级预防治疗措施,由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发起,联合心血管专家、神经科专家、外周血管病专家、肾内科专家共同讨论,最终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目前我国尚没有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来制定一项完全本土化一级预防指导性文件,但近半个世纪不同国家和种族所作的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研究一致显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策略适用于全球各国,因此本共识借鉴国外相关一级预防指南,同时应用我国已有的一级预防证据,使之更具有本土化特点。 一、加强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一级预防,将心血管疾病防治战线前移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导致心血管死亡和事件增加,主要是由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流行。据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全球因心血管疾病所致死亡中,大约50%归因于高血压,31%归因于高胆固醇,14%归因于吸烟,大约65%的心血管死亡归因于此三个危险因素的综合作用。2004年全球52个国家参与的Interheart研究结果公布,再次证明,个体未来心肌梗死的发病危险90%可以由目前已知的9种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预测:高胆固醇、吸烟、糖尿病、高血压、腹型肥胖、缺乏运动、饮食缺少蔬菜水果、精神紧张、大量饮酒【8】。 欧美发达国家心血管疾病的流行趋势充分证明了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加强心血管危险因素控制的重要性。美国从20世纪初开始心血管死亡逐年增加,但从1950年代把心血管病预防、积极控制危险因素纳入国家卫生工作重点后,近40年来美国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下降了25%。2007年美国卫生统计报告分析了美国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下降的原因,发现44%-76%归功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控制,只有23%-47%与治疗相关。其中强调控制血压达标、控制胆固醇达标以及吸烟率下降功不可没,贡献值分别为降低胆固醇24%、降低血压20%、减少吸烟12%。增加体育锻炼5% 。

动脉粥样硬化食疗方法

1.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硬化的血管病中常见而最重要的一种。各种动脉硬化的共同特点是动脉发生了非炎症性、退行性和增生性的病变,导致管壁增厚变硬,失云弹性和管腔缩小。动脉粥样硬化的特点是在上述病变过程中,受累动脉的病变从内膜开始,先后有多种病变合并存在,包括局部有脂质和复合糖类积聚,纤维组织增生和钙质沉着,并有动脉中层的还渐退化和钙化。现代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显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是具有平滑肌细胞增生,大量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和蛋白多糖等结缔组织基质形成,以及经细胞内、外脂质积聚的特点。由于动脉内膜积聚的脂质外观黄色粥样,因此称为动脉粥样硬化。动肪硬化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血流受阻,甚至会导致血管破裂,继而导致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血栓、脑溢血等。 2.动脉硬化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现在人们过食(过量饮食)、饱食、美食以及饮食了环境污染中的有害物质所造成的。由于现在人们饮食不当,血液中存在着大量脂肪、糖、蛋白质、重金属等物质,也正是由于血液中存在着这些过多的物质,过多脂质、粘多糖、重金属等物质沉淀于血管壁,形成了动脉硬化病。 3.对于早期的动脉硬化病患者,大多数患者几乎都没有任何临床症状,都处在隐匿状态下潜伏发展。 4.对于中期的动脉硬化的病患者,大多数患者都或多或少有心悸、心慌、胸痛、胸闷、头痛、头晕、四肢凉麻、四肢酸懒、跛行、视力降低、记忆力下降、失眠、多梦等临床症状,不同的患者会有不同的症状。此时,做许多常规的医学检查如心电图、血脂、血流变、脑电图、脑血量等,都查不出什么病变。临床医师大都让患者不以为然、无大妨碍,不了了之。这让患者又继续病入膏盲。 5.对于晚期的动肪硬化病患者,大多数患者都已发展成了心绞痛、心肌醒塞、脑卒中、肾动脉硬化等病症,常规的医学检查就很容易检查出了。这时,临床医师再为患者开了许多降脂、降压增加心肌供氧功能等药物,进行对症治疗,比如让高血压患者终年服用降压药、高血脂患者张年服用降脂药等,这些对逆转病情已无能为力了,着时光的流逝而病这终究会一天天加重,直至病入膏盲而死亡于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以及其它的疾病,同时也包括其它的许多种常见的多发病、慢性病,采用西医西药,十有八九都是治不好的,只是对症治疗,病因治疗十分困难,主样病魔无情地夺走了许多患者的宝贵生命。 二、防治要点 1.控制热量:摄入的热量必须与消耗的热量相平衡,要通过合理平衡膳食和加强体力活动,把这种平衡保持在标准体重范围内。 2.低脂饮食:少食动物油,代之以植物油,如豆油、花生油、玉米油等,用量为每人每日25号,每月在750克以内为宜。要限制食物中的胆固醇量,每日每人应在300毫克以内。蛋黄以及肝、肾等动物内脏中脂肪含量较高,应少信用。 3.低糖饮食:限制精制糖和含糖类的甜食,包括点心、糖果和饮料的摄入。随着饮料工业的发展,各种含糖类饮料不断增加,当过多饮用含糖饮料时,体内的糖会黑心化成脂肪,并在体内蓄积,不公会增加体重,而且会增设血粮、血脂及血液粘稠度,对动脉硬化的恢复极为不利,所以也要控制饮料的应用。现在一些厂家生产的保健型饮料,用一些甜味物质来声价十倍代蔗糖,既满足了喜好甜食者的口感,又不会给机体增加负担,受到了人们的普遍欢迎。 4.低盐饮食:动脉硬化病人往往合并高血压,因而要采用低盐饮食,每日食盐不要超过5克,在烹调后加入盐拌匀即可。如果在烹调中放入盐,烹调出来的菜仍然很淡,难以入口,为了增加食欲,可以在炒菜时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AS) 一、血管的病理变化——累及全身大中动脉。 1.脂纹 2.纤维斑块 3.粥样斑块 4.继发病变 肉眼镜下 脂纹早期。常见于主动脉后壁和分支的 开口处 大量吞噬脂质的泡沫细胞(巨噬细胞源性和肌源性) 纤维斑块灰黄色斑块表层——纤维结缔组织,并有玻璃样变。 深层——脂质、巨噬细胞,以及吞噬脂质的泡沫细胞。 粥样斑块明显隆起于动脉内膜表面的 黄色斑块 1)表层:瓷白色的纤维帽 2)深层:粥糜样物质+胆固醇结晶 3)底部和边缘:肉芽组织增生、泡沫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继发改变 斑块内出血、 斑块破裂伴溃疡形成、 血栓形成、 钙化和动脉瘤形成 二、心脏、肾脏和脑的病理变化——梗死! 1.心脏——心肌梗死(凝固性坏死) 表现为心绞痛和心肌梗死。50%发生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供血区(左心室前壁、心尖部和室间隔2/3)。 肉眼:新鲜——不规则型;陈旧——灰白色瘢痕组织。 镜下——凝固性坏死。 2.肾脏——肾梗死 肉眼:新鲜——三角形,灰白色。 严重时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性固缩肾,即表现为肾脏形成多数大的瘢痕凹陷,多个瘢痕使肾脏缩小。 镜下:贫血性梗死。 3.脑——常累及基底动脉、大脑中动脉和Wills环。 (1)脑萎缩。 (2)脑软化:颞叶、内囊、豆状核和丘脑。实质是脑梗死。 (3)脑出血:小动脉瘤,血压突然升高时破裂可引起。

三、病理临床联系 1.主动脉粥样硬化 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3.脑动脉粥样硬化 4.肾动脉粥样硬化 5.四肢动脉粥样硬化 原发性高血压 一、血管——累及全身细小动脉,最常累及肾入球小动脉。 表现为细动脉硬化(玻璃样变)。 细动脉内皮下均匀红染的蛋白性物质沉积——细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弹性下降和硬度增加。 二、心脏、肾脏和脑的病理变化——注意跟AS对比。 1.心脏——肥大。 左心室肥大,初为向心性肥大,代偿失调后发生离心性肥大——先向心,后离心(合久必分TANG)。 2.肾脏——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 表现为肾脏体积缩小、重量减轻、皮质变薄、表面呈凹凸不平的颗粒状。 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 1)肾小球入球小动脉玻璃样变——部分肾小球萎缩、纤维化及玻璃样变,其所属的肾小管也萎缩; 2)部分肾小球代偿性肥大,其所属肾小管也扩张。 3.脑——脑出血、微动脉瘤、脑软化。 脑出血主要发生在基底节和内囊(与豆纹动脉从大脑中动脉呈直角分出有关)——高血压严重的并发症。 血管供血减少——脑软化。 【马上小结】动脉粥样硬化与高血压 对心、肾、脑的影响TANG 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心心肌梗死左心室向心性肥大——离心性肥大 肾肾梗死;动脉粥样硬化性固缩肾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 脑脑梗死(软化)、脑萎缩、小动脉瘤、脑出血脑软化、微动脉瘤、脑出血 三、病理临床联系 见心脏、肾脏和脑的病理变化具体内容。 风湿性心脏病 一、基本病理变化——小结TANG 病理变化病程变质渗出期结缔组织黏液变性,纤维素样变性l个月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一、二级预防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841698634.html,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一、二级预防作者:田晓慧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3年第34期 1 冠心病的一级预防 一级预防指疾病尚未发生或疾病处于正临床阶段采取预防措施,控制或减少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预防心血管事件,减少群体发病率。 冠心病一级预防主要措施:传统危险因素包括可控制的8种因素:①高血压。②高血脂。 ③糖尿病。④吸烟。⑤腹型肥胖。⑥缺乏运动。⑦缺少蔬菜水果。⑧精神紧张。不可控制的因素:①冠心病家族史。②性别。③年龄。 冠心病一级预防危险因素的控制方法:第一控制高血压: 2 冠心病的二级预防 二级预防包括以下三点:①生活方式的改善:包含宜低盐、低脂,控制热量及体重,适度运动;戒烟限酒。②控制目标值:血压达标 2.1 改善预后的药物①他汀类药物。②阿司匹林,氯吡格雷。③β受体阻滞剂。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类(ARB)药物。 2.1.1 他汀类药物 2.1.2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所有患者只要没有用药禁忌都应服用。阿司匹林的最佳剂量范围为75~150 mg/d;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出血或对阿司匹林过敏;不能耐受阿司匹林的患者,可改用氯吡格雷作为替代治疗。氯吡格雷:主要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支架术后及阿司匹林有禁忌的患者;该药起效12 d,顿服300 mg后2 h能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常用维持剂量为75 mg/d。一次口服;急性冠脉综合征,药物支架一般服用一年。 2.1.3 β受体阻滞剂所有的冠心病患者均应长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作为一级预防。首选β1受体阻滞剂,口服从小剂量开始,逐渐递增,使静息心率降至55~60次/min。注意事项:应用β受体阻滞剂前必须评估患者有无禁忌证。 2.1.4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所有冠心病患者均能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中获益;但低危患者获益可能较小,在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合并糖尿病,心力衰竭或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的高危患者应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胸主动脉粥样硬化怎么预防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胸主动脉粥样硬化怎么预防 导语: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一些疾病发病率也不断升高。但是有一些疾病是缓慢隐匿地发展的,可以长期无任何症状,因此在早期不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一些疾病发病率也不断升高。但是有一些疾病是缓慢隐匿地发展的,可以长期无任何症状,因此在早期不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比如胸主动脉粥样硬化。对于这个疾病很多人并不是很了解,今天就为大家讲解一下胸主动脉粥样硬化怎么预防? 据研究发现,一般在20岁左右即可开始有脑动脉弹性逐渐减退的趋势,40岁以后逐渐明显,50岁以后会出现早期症状。可见,为了保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避免早期发生动脉硬化,最好从儿童时期起就要开始预防,从小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生活习惯。胸主动脉粥样硬化怎么预防?预防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劳逸结合与精神调节:避免精神紧张、烦恼焦虑,生活要有规律,学会经常用脑,又要避免用脑过度; (2)合理饮食: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最主要的饮食治疗原则是限制脂肪摄入量。摄入动物脂肪(主要含饱和脂防酸)不宜过多,应禁食肥肉和大油。猪油、奶油或其它动物油主要含饱和脂肪,而饱和脂肪对心血管病发生有不利影响,可以促进食物中胆固醇的吸收,并使形成的脂蛋白易于附着在血管壁上,有的还能引起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血液中堆积,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豆油含有丰富的亚油酸和脂溶性维生素等,有一定的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现代科学研究证实,鱼油富含n-3不饱和脂肪酸,鱼油可以减低血浆中甘油三酯的含量,并能抑制血小板功能,从而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多吃一些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的鱼肉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动脉硬化食疗整理

动脉硬化症是指人体的动脉管壁由于各种原因发生月旨肪沉积、细胞变性、纤维增生等变化,以致动脉弹性减弱的一类病证。临床主要有冠状动脉硬化、脑动脉硬化、肾动脉硬化、其他动脉硬化四种类型。其中发生于冠状动脉的硬化即为冠心病。动脉硬化的表现随其发生部位不同而不同。动脉硬化主要与不良生活习惯如精神紧张、或过食肥甘、辛燥之品和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长期吸烟和饮酒,以及平时缺少劳动、运动等有直接关系。动脉硬化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因此防治动脉硬化意义重大。 动脉硬化属中医“痰证”、“眩晕”、“心悸”等病证的范畴。中医认为本病主要由饮食不当、情志过激或脾肾不足所致。根据临床表现可辨为肝肾不足、痰瘀阻滞、阴虚火旺、脾气虚弱等证型。动脉硬化是动脉的一种非炎症性病变,可使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管腔狭小。动脉硬化有三种主要类型:(1)细小动脉硬化(2)动脉中层硬化(3)动脉粥样硬化。本病主要累及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和肾动脉,可引起以上动脉管腔变窄甚至闭塞;引起其所供应的器官血供障碍,导致这些器官发生缺血性病理变化。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心绞痛、心肌梗塞;脑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脑血管意外、脑萎缩;肾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顽固性高血压,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可发生下肢坏死或多走路后

下肢疼痛故被迫停停走走。 动脉硬化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它是由于动脉发生了非炎症性、退行性和增生性的改变,使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使动脉管腔缩小的一种疾病。在临床上,此病多表现为冠状动脉硬化、脑动脉硬化及肾动脉硬化等。动脉硬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引起心脑肾等多种脏器的损害,所以,中老年人应积极地防治动脉硬化。 脑动脉硬化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尤其在60岁以后发病率明显增高。脑动脉硬化可使脑动脉血流减少,出现慢性脑供血不足。临床上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尤其记不住近事,刚说的话,刚做的事就忘了。智力低下,分析综合力减弱,注意力不集中,常有头晕、耳鸣、失眠、听力减退等症状。医院做脑血流图检查可发现脑供血不足,检查眼底可发现眼底动脉硬化。脑动脉硬化严重者,动脉狭窄,脑循环障碍,可出现脑萎缩、老年性痴呆。脑动脉硬化的人,常有全身动脉硬化的情况,所以有的人还同时患有高血压、冠心病、脑血栓形成等心脑血管疾病。 虽然动脉硬化是一种自然生理规律,但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平衡膳食,可以减缓动脉硬化形成速度。建议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调整饮食结构: 低脂饮食少食动物油,可用豆油、花生油、玉米油等植物油炒菜,成年人每人每天摄入脂肪所产生的热能,应占全天总热能来源的20-25%,每人每天食油量只要达到25克即可满足人体需

预防动脉硬化的几种食物

预防动脉硬化的几种食物 牛奶:含有一种因子,可降低血清中胆固醇的浓度,牛奶中还含有大量的钙质,也能减少胆固醇的吸收。 大豆:含有一种皂甙的物质,可以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生姜:含有一种含油树脂,具有明显的降血脂和降胆固醇的作用。 大蒜:含挥发性激素,可消除积存在血管中的脂肪,具有明显的降脂作用。在降低血脂,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和预防心肌梗塞方面有良好的作用。 茄子:含有较多的维生素P,能增加毛细血管的弹性,对防治高血压、动脉硬经及脑溢血有一定的作用。 木耳:能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可减肥和抗癌。燕麦:具有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作用,常食可防动脉粥样硬化。红薯:可供给人体大量的胶原和黏多糖类物质,可保持动脉血管的弹性。 山楂:具有加强和调节心肌,增大心脏收缩幅度及冠状动脉血流量的作用,还能降低血清中的胆固醇。 茶叶:有提神、强心、利尿、消腻和降脂之功。茶叶中的茶多酚不仅能去脂肪而且还具有明显地抑制血浆和肝脏中胆固醇含量的上升,抑制动脉壁硬化的防治。楼福庆教授等研究表明,茶色素(儿茶素氧化而成)具有显著的抗血凝、促进纤溶、防

止血小板的粘附聚焦及抑制动脉平滑肌细胞增生等作用。海鱼:有降血脂的功效。临床研究表明,多食鱼者其血浆脂质降低。有预防动脉硬化及冠心病的作用。 蜜橘:多吃可以提高肝脏的解毒能力,加速胆固醇的转化,降低血清胆固醇和血脂的含量。三七:散瘀止血,消肿定痛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十分广泛,包括止血、抗血栓、促进造血、扩血管、降血压、抗心肌缺血、抗脑缺血、抗心律失常、抗动脉粥硬化、抗炎、保肝、抗肿瘤、镇痛等作用。 辣椒:一根红辣椒中含有β胡萝卜素的一日所需的份量,而β胡萝卜素是强力的抗氧化剂,可以对付低密度胆固醇(LDL)被氧化成有害的型态。低密度胆固醇一旦被氧化,就像奶油没放进冰箱一样,会变成坏的物质阻塞动脉。富含抗氧化类食物:如番茄、红石榴、花青素、虾青素等高效抗氧化类食物,通过抗氧化提升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清除甘油三酯,防止动脉硬化。 脑动脉硬化患者饮食调摄原则1.低胆固醇饮食,少食动物脂肪一般说来,血浆胆固醇有两个来源。来源于食物者(每日摄取量为300毫克)为外原性,在肝脏和小肠合成的为内原性。一般认为,每日胆固醇摄取量不宜超过300毫克。否则,过多的脂质物质沉积在血管壁上。导致脑动脉硬化。2.戒除一切不良嗜好特别是应戒烟。因烟草中烟碱可引起动脉痉挛引起动脉缺血,引起脑梗塞、心肌梗塞的发生。3.饮食宜清淡不食

针对动脉硬化的老年人健康饮食指南

健康饮食指南 一、主要问题 血管硬化,这是由于血液中胆固醇、血小板附着在血管内壁,血管内腔变窄,使得血液循环不顺畅,继续恶化容易导致血管完全堵塞,引发危险。 二、致病原因 造成血管硬化的主要原因有高血压、糖尿病、发、高血脂等,同时,肥胖、吸烟、过度饮酒、内分泌紊乱、压力大、精神刺激、不良饮食与生活习惯、运动量不足以及年龄都与动脉硬化有关。 三、防治方法 血管硬化是老年人常见疾病,大多数老年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血管硬化,不必过度忧虑。合理饮食,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是目前治疗动脉硬化的最好方法。 四、合理饮食的要点 饮食应保证低盐、低糖、低油、低胆固醇! 1.适当控制总热量:糖和含糖量较高的糖果、糕点应尽量少吃。 2.少吃高胆固醇食物: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皮蛋等应尽量少 吃,特别是血浆胆固醇升高者,更应严格控制,但要保证足够的蛋白质摄入量。蛋黄虽然含胆醇较高,但其中含有卵磷脂,对动脉硬化有防治作用,可以适当食用,但每天不宜超过2个。 3.少吃动物油(猪油):防治动脉硬化应多吃不饱和脂肪酸,要以植物 油为主。因为动物油中主要为饱和脂肪酸,所以应尽量少吃,但也

不能完全不吃动物油,否则会给全身带来一些其他的不良影响,一般应使动物油和植物油的比例在1:3左右为宜。 4.多食含维生素和纤维素较丰富的食物:多种维生素都具有降低胆 固醇、防止动脉硬化的作用,在饮食中可多吃些含维生素和纤维素较丰富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豆类、蔬菜,主食不要吃得太精,因为谷类的胚芽中含有较丰富的维生素E等有益成分。 5.多吃富含钾、碘、铬的食物:钾盐可保护心血管,而钠盐会增加心 脏负担,因此动脉硬化病人,食物不宜太咸,同时要多食含钾丰富的食物,如蘑菇、豆类(黄豆、绿豆、赤豆、蚕豆)、菠菜、紫菜、莲子、苋菜等。碘能降低血中胆固醇,对防治动脉硬化有好处,所以,含碘丰富的食物,如海鱼、海参、海虾、海带、海菜等应多吃。经常食用含铬较高的食物,如豆类、鸡肉、贝类等,也有防治动脉硬化的作用。 6.少吃多餐、禁烟酒、常喝茶:进食次数多些有利于降低机体的低密 度脂蛋白,在保证每天进食总量不变的情况,可安排一天4~5餐。 此外由于烟酒会影响心血管系统功能,故动脉硬化患者应戒除烟酒,但适量饮用红葡萄酒能防治动脉硬化。经常喝茶是可以预防血管硬化的,因为茶叶中含有的儿茶酸,能减轻血清胆固醇浓度和胆固醇与磷脂的比值,有增加血管柔韧性、弹性和渗透性的作用,能预防血管硬化。

防治动脉硬化的中草药有哪些

防治动脉硬化的中草药有哪些 文章目录*一、防治动脉硬化的中草药有哪些*二、动脉硬化的症状*三、动脉硬化的食疗方法 防治动脉硬化的中草药有哪些1、防治动脉硬化的中草药有 哪些 1.1、中成药:根据病情在医生指导下可经常选用人参归脾丸、天王补心丹、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人参鹿茸丸等中成药, 每次服1丸,日服2次,连服2~3个月。 1.2、药枕治疗:取杭菊花500克、冬桑叶500克、野菊花500克、辛夷500克、薄荷200克、红花100克。将上述药混匀粉碎,拌入冰片50克,装入布袋,作睡枕用,可用6个月,若回潮则置太阳下晒。 2、动脉硬化是什么 动脉硬化是动脉的一种非炎症性病变,是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管腔狭小的退行性和增生性病变的总称,常见的有:动脉粥样硬化;动脉中层钙化;小动脉硬化(arteriolosclerosis)3种。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是动脉硬化中常见的类型,为心肌梗塞和脑梗塞的主要病因。 3、动脉硬化的病理病因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变化主要累及体循环系统的大型弹力 型动脉(如主动脉)和中型肌弹力型动脉(以冠状动脉和脑动脉罹

患最多,肢体各动脉、肾动脉和肠系膜动脉次之,脾动脉亦可受累),而肺循环动脉极少受累。病变分布多为数个组织和器官同时受累,但有时亦可集中在某一器官的动脉,而其他动脉则正常。最早出现病变的部位多在主动脉后壁及肋间动脉开口等血管分支处;这些部位血压较高,管壁承受血流的冲击力较大,因而病变也较明显。 动脉硬化的症状 本病起病缓慢。早期患者常表现为头痛、头晕或眩晕耳鸣。患者自觉疲乏无力、嗜睡或失眠多梦,且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尤其对近事容易遗忘;经常情绪不稳,易烦躁,激怒,多疑,固执,不听他人劝说;工作效率低,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和判断力差, 并且随着脑力和体力活动而加重;有的患者则表现为肢体麻木震颤,表情淡漠,性情孤僻,不愿和他人来往,常常沉默寡言或自言 自语,语无伦次;有的患者对事物反应迟钝,对一些简单的基本计算感到困难,甚至发生二便失禁等症。 本病病情可反复发作,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至24小时,发作后症状及体征可基本消失。随着脑动脉硬化的逐渐加重,本病还可出现脑动脉硬化综合征,其表现有:假性延髓麻痹综合征;患者可表现出吞咽困难,饮水时发呛,音哑;精神障碍综合征:患者以 痴呆为主,或出现幻觉、虚构、妄想、多语、人格改变、智能障碍;癫痫综合征:患者表现为局部或全身性痉挛发作。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2009版)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2009版) 来源: 中国医学前沿网作者: 单位:入站时间:2009-08-29 11:10:00 过去的100年,世界范围的疾病谱发生了巨大变化,心血管疾病导致全球总死亡的比例从20世纪初的1/10发展到21世纪初的1/3,已成为全球首位死因,且流行趋势不断加剧。2006年中国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显示[1],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流行趋势与全球完全相符,心脑血管疾病从1990年起一直是国人的主要死亡原因,目前已占全国总死亡人数的1/3强。如果不加以控制,到2020年我国心血管疾病死亡将再增加50%。因此控制心血管疾病蔓延成为我国21世纪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中之重。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包括: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脑卒中、腹主动脉瘤和外周动脉疾病,是心血管疾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无症状动脉粥样硬化早在儿童时期就已经存在[2,3,4],常在首次发病就有致死、致残的高风险,有报道男性约60%、女性约45%首发症状即为急性心肌梗死【Murabito et al Circ 1993 88: 2548】,70%首发症状即为脑卒中 [2006stroke]。一系列儿童和青年动脉粥样硬化早期干预研究和动物研究证实[5,6,7],在症状出现前的早期病理阶段有效控制致病因素,将延缓或阻止无症状动脉粥样硬化发展成临床心血管疾病,即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 ACC/AHA 1997年制定了第一个《心血管病及中风一级预防指南》,并于2002年作了更新,此后相继发布了大量的一级预防循证证据,2006年ACC/ASA联合发布了《脑卒中一级预防指南》,2006年WHO公布的《心血管疾病预防指南》和2007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更新的《心血管疾病预防指南》都强调了心血管一级预防。我国目前尚没有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一级预防指导性文件,为推动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治战线前移,提高中国医生对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重视,合理规范应用一级预防治疗措施,

动脉硬化的治疗指南.doc

动脉硬化的治疗指南

动脉硬化的治疗指南 动脉硬化别名动脉粥样硬化,那么你知道动脉硬化的治疗吗?下面我整理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动脉硬化的治疗 1、动脉硬化的治疗 1.1、扩张血管,解除血管运动障碍 单硝酸异山梨醇,每次20毫克,每日2-3次;缓释胶囊每次40毫克,每日1次;硝基地平缓释片拜新同,30毫克,每日1次;地尔硫卓合心爽缓释片60毫克,每日1次。 1.2、调节血脂 在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的基础上,血脂仍高于正常时,可用调脂药。降低甘油三脂的药物有:非诺贝特、阿伐他汀、吉非罗齐;降低胆固醇的药物有:辛伐他汀、氟伐他汀、普伐他汀。 1.3、防止血栓形成

抗血小板粘附和聚集的药物可防止血栓形成,防止血管阻塞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常用药物有:肠溶阿司匹林、噻氯匹定等。 1.4、溶解血栓药和抗凝药 对动脉内血栓导致管腔狭窄或阻塞者,可用溶解血栓药、抗凝药,如尿激酶、重组组织型纤维旦白溶解酶原激活剂、肝素等。 2、动脉硬化是什么 动脉硬化是动脉的一种非炎症性病变,是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管腔狭小的退行性和增生性病变的总称,常见的有:动脉粥样硬化、动脉中层钙化、小动脉硬化arteriolosclerosis3种。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是动脉硬化中常见的类型,为心肌梗塞和脑梗塞的主要病因。包括主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动脉硬化、颈动脉硬化、肾动脉硬化等。 3、动脉硬化的并发症 3.1、脑动脉硬化 可引起脑缺血包括暂时性缺血性发作、脑萎缩,或造成脑血管破裂出血。脑动脉硬化的早期阶段:神经衰弱,情感异常,判断能力低下。脑动脉硬化达到中后期时可出现步态僵硬或行走不稳,痴呆,癫痫样痉挛发作,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