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绝句》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5篇)

《绝句》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5篇)

《绝句》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

案教学设计5篇)

2022-12-15

《绝句》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精选5篇)

《绝句》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篇1

【教学设计说明】《绝句》为唐代诗人杜甫所作。诗中描写了他的住所成都城外浣花溪草堂前的明媚秀丽的景色。整首诗意境优美,一句一景,犹如一幅风景画。教学中,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优势,通过展示草堂附近的美丽春色,使学生将欣赏画面与理解诗意,体会诗情结合起来,以达到学得主动、愉快的目的。

【主要教学目标】

1.理解《绝句》所描绘的草堂附近明媚秀丽的春色,体会诗人愉快的心情。

2.通过反复吟诵,体会《绝句》的诗情意境。

【教法特点】改变以往逐词逐句提问讲解的古诗教法,依靠电教媒体的作用发挥古诗意美、音美、形美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借助电教生动形象的画面,由总到分再到总地展示草堂附近清新明丽的春景,帮助学生深化语言文字的理解和领悟诗情意境;二是利用电教直观鲜明的特点突破教学难点,以弥补个别诗句本身并不具备的美感,激发学生的赞美之情。

本课建议安排一教时。

【教学主要步骤】

一、学生初读诗歌,了解主要内容

1.读题后,教师简介绝句是诗的体裁,作者是杜甫。

2.学生自读诗歌。了解写什么。

3.教师介绍诗中杜甫描绘了他居住的草堂附近明媚秀丽的春景,并出示整个画面。

二、指导学生细读诗歌,理解诗意,指导吟诵,表达诗情意境。

(一)教学前两句诗。

1.出示“两个黄鹂鸣翠柳”的画面(演示黄鹂的动态),要学生

观察黄鹂是什么样子的,柳树是什么色彩,以及黄鹂在柳树枝头干什么。

2.把“鸣”字和“啼”、“叫”相比较,使学生体会到它既把黄鹂写活了又引发出美感。

3.请学生想象黄鹂会歌唱什么。

4.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眼前的画面,再有感情地读。

5.出示“一行白鹭上青天”的画面,(展现白鹭飞翔的姿态),问学生是如何欣赏这幅画面的。

6.找出哪个字突出了白鹭的姿态美,帮助学生体会“上”字用得好,把天地间的情景组合在一起了。

7.有感情地朗读。

8.再出示天地组合的画面,教师小结:整句诗描绘的是一幅天地间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春景图。再次有感情地朗读。

(二)教学后两句诗。

1.先理解“窗含西岭千秋雪”诗句中“西岭”、“千秋雪”的含义,知道诗句字面意思怎么讲。

2.教师演示此句诗的画面,(这里电教媒体与教具配合:打开屏幕上的木制窗户,就见岷山雪景的画面),请学生比较它所描绘的景色和前面天地间的春景有何不同。

3.让学生考虑如果把“含”字改成“外”字如何,以体会“含”使用得精当,诗句把景和窗融为一体的描写方法是十分独特的。

4.学生说诗意并朗读。

5.理解“门泊东吴万里船”一句中“泊”、“东吴”、“万里船”等含义。然后出示句画面(红黄相间的小船停靠在清澈的江面上,电教的特殊效果增添了诗句的美感),让学生欣赏它美在何处。

三、总结诗歌,激发学生赞美之情。

1.出示全景画面,教师配音吟诵。

2.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诗情意境,有感情地吟诵。

《绝句》教学反思

每一堂课都有各自的主题,这主题就如一首歌的基调,或是热情奔放,或是哀怨凄楚;或是缠缠绵绵,或是义愤填鹰,总之前后呼应,

一气呵成。我把《绝句》这课的主题定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开始吟诵古诗,一幅画配一首诗,这是序曲;对对子则相当于曲子中的一个引子,是让学生在“对中有画,画中有对”中充分感受美的意境,为主题铺垫;中间的《绝句》就是主调;最后拓展与序曲呼应,也是一幅画,一首杜甫写景名篇。在这首主题曲中,我们再来探讨“对对子”这一引子,它的作用是出人意料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显得异常兴奋,争先恐后地参与,究其原因大致有三个。其一是因为把对对子结合古诗学习这一方式感觉挺新鲜,对对子的内容也比较新奇。其二是学习难度递增适当,由一字颜色到二字丰富的事物,学生“跳一跳,便能摘到”,学生学起来便兴趣盎然,跃跃欲试。其三,教师在引导学生对对子的同时,让学生意识到“对子”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并鼓励学生在文学殿堂里畅想。

2、通过学生对对子,教师为此补语,在学生的脑海中不断出现一幅幅美的画面,滋养了孩子们的心灵,丰富了他们的感觉。学生不禁产生了这样的想法:想不到自己对的对子在我们的想象中竟可以那么美。真是“对中有画,画中有对”啊!

3、内容上,为后面学习对仗十分工整的诗句埋下伏笔;情感上,为深入体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做热身运动。

许多古诗词中都有一些精彩的对句,这往往是诗中的精华,引导学生去发现并感受它们,是体会诗的意境,学好古诗的一个金点子。

《绝句》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篇2

《绝句》教学反思

《绝句》是唐朝诗人杜甫闲居成都草堂时所作。本诗是其中的第三首,描写了草堂门前浣花溪边的春景。这首诗色彩明快,意境开阔。全诗每句一景,声形色,近景、远景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绚丽多彩、开阔生动的画卷。描写有动有静,鸣啼的黄莺,飞翔的白鹭是动景,千年积雪,停泊行舟是静景,动静相间,和谐完美。这明快开朗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欢快激扬的思想感情。全诗对仗工整,语言凝练,令人心旷神怡,百读不厌。

教学中,跟上首诗对照学生能够迅速找到“三千尺”、“落九天”、“千秋雪”、“万里船”中的这些数字,知道这些数字都是虚指,它们

分别是指……待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后,引领学生认识诗歌中的对仗,感受诗歌的美(学生此时马上联想到春节的春联都是对仗的)。最后点拨朗读技巧,延长语气,读好重音,读好古诗特有的乐感和韵味。

《绝句》的教学反思

《绝句》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闲居时写的,共写绝句四首,本诗是其中的第三首,描写了草堂门前浣花溪边春景。本诗由两联工整的对偶句组成。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的是动景。首句堂前黄鹂鸣于翠柳间,是近景;次句白鹭飞上青天,是远景。这些景物的画面,色彩艳丽:嫩黄的小鸟,翠绿的柳林,雪白的鹭鸶,蔚蓝的青天,四种色彩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不仅有色还有声,有那婉转动听的莺歌,真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明丽的景象。

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写的是静景。前两句两个动词是“鸣”“上”,后两句是“含”“泊”,一动一静。第三句写西岭的积雪,是远景。“含”字运用拟人手法,十分贴切生动;“千秋”点出时间的久远,更显出其静。第四句写门前的船只,是近景。“泊”,停泊着,静中包含着动;“万里”点出路途的遥远。这首诗,每句一景,其中动景、静景,近景、远景交错映现,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幽美平和的画卷,令人心旷神怡,百读不厌。自己也很喜欢这首诗,本月的明日之星就选择了这首诗,但上下来却发现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整个教学设计的环节欠合理,朗读指导也没到位,互动环节也没互动好。说来惭愧,在上这堂课之前,曾经听了其他老师上这节课,她一边上,我也一边在想:自己这个环节会怎样处理,应该怎样处理。也和师傅讨论过某些环节该如何处理,如何设计,但在实际的上课过程中,发现自己思考的还是远远不够,没有细细地解读文本。

在朗读环节的设计中,没有精心处理好朗读的层次。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是古诗教学的重点。因此在课堂上要体现朗读的指导过程。在这节课上,我也重视了古诗的朗读,并设计了多处朗读,但在具体的上课过程中却没有好好地指导。到课的尾声,学生本来读得蛮好的,并且熟读成诵了。但我却提出了让学生划一划节奏,根据节奏来朗读,这就又回到了浅层次的朗读上了。课结尾时,学生

已经理解了诗的意思了,应该是深层次的指导朗读,让学生在理解诗的意思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而不应该只根据节奏点来读一读。在“初读”环节上,我的要求太高了,初读便提出了边读边思考诗的意思,问的问题太广了,缺乏针对性。其实,“诗歌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如果学生真正理解了诗句的意思,感悟了诗人的感情,断句就不会成为问题。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将在朗读的层次上多下功夫。

在理解诗句的时候,说出来有些脸红,自己都没有彻底弄懂“东吴”的意思,结果一遍遍地问学生,对于学生的回答,自己也没给出明确的答案。还有在比较“飞”和“冲”哪个字用的好时,通过手势,指导学生理解“冲”,“冲”字点出了方向,学生也明白了。但在指导朗读时,我却让学生简单地做着飞的动作读这句诗,这样就误导了学生,还是停留在对“飞”的理解,而不是“冲”,本来是想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的理解,结果却成了这堂课的败笔。在课上,有个互动的好契机,我没能及时抓住。一学生读完诗后,说这首诗写得很好,用了对联,我的第一反映是学生说错了,应该是对仗。其实现在想想,当时学生想表达的就是对仗,只是不知道怎么说,当时我只要引导下,学生就马上理解了,并且能够在诗中找出对仗的地方,因为我的愚昧,失去了和学生互动的机会。在今教学中,要多钻研教材,准确地去解读教材,把握精要,积极开发相关的课程资源,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时代背景没有应适时出示。我的教学设计将杜甫写《绝句》时的背景资料放在理解诗句的含义之后,在拓展的时候才讲述了当时写这首诗的背景,目的是了解诗意后引导学生感情朗读并学习同时期写得另外一首《绝句》。但效果不佳,学生的反映平平。看来,教师为学生提供的有助于理解语言文字的帮助,要选用最佳时机,才会取得最佳效果。在这节课中,我的板书也没有在最佳时机出示,板书应该是每篇课文的精华,我在写“有动有静”时是在学生朗读的时候写得,没有利用好板书,板书不应该是为了完成而写之,应该要对学生的学习有帮助。这首诗还适合利用副板书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句的意思及写法,我在设计时没有合理周详地考虑。

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除了上面所说的,还有许多方面还存在着不足,譬如说,在认真听学生回答,及时作出反应这方便还很欠缺,对学生的倾听还不够;粉笔字也需要再花时间、精力去苦练;对学生的学情了解的还不够;教学时间还应掌握好,合理分配教学时间;语言的力度不够,渲染的气氛不到位,没有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到课文中,削弱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作为语文教师,我们的目标是——让学生爱上古诗!在今后的工作中还是要不断磨练自己的教学基本功,下功夫苦学,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勤学好问,希望自己能够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达到师傅那种应用自若的状态。学无止境,继续加油!

《绝句》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篇3

[案例]

课堂在学生多种形式地朗读诗句中行进,学生已能十分流利地朗读古诗,也许是我轻松地引导,生动的评价,孩子们此时仍兴趣盎然,一双双明亮的眼中流露出意犹未尽的光芒,我暗自窃喜:让他们领略诗情画意的时机不就在眼前吗?于是,我作出摩拳擦掌状:可爱的小诗人,你们读得太棒啦!我也想露一手,向你们展示展示我读诗的本领,你们欢迎我吗?

“欢迎!(孩子们异口同声,不约而同地鼓掌。)

谢谢!不过我有一个小小的请求,听我读的时候,请你闭上你的眼睛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看谁看到的画面最美,好吗?(我进一步提出要求,学生热情地给了我肯定的回答。)

在悠悠的古筝乐曲中,我声情并茂地朗诵《绝句》,学生闭上眼,沉浸在遐想之中。

师:孩子们,你们乘着想象的翅膀看到了什么?让我们一起分享吧!

生:我好像看到了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快乐地飞来飞去。

生:我听到了黄鹂正在柳树上高兴地唱着动听的歌儿。

生:我看到了一行白鹭在高高的蓝天上自由自在地飞翔。

生:我看到了杜甫门前的江面上停泊着几条船,江边还开着许多

五颜六色的鲜花呢!对面雪山上那一堆堆的白雪真美啊!

......

(听着孩子们一个接一个的述说,而且一个比一个说得好,我的心里被惊喜装得满满的,他们的小脑袋竟然还想象到了诗句所没有描绘到的景物,并且合情合理,看来他们已经完全融入诗的意境中来了。)师:多美的画面啊!我真为你们丰富的想象力而感到佩服。如果能把这美丽的画面画下来,那该多好啊!孩子们,你们愿意当个小画家为这首诗配上一幅画吗?

生:愿意!(学生一听说当小画家,顿时热情高涨。)

师:(沉思)可是,该画上哪些景物才好呢?

(小手如林。有了刚才充分的朗读和生动的想象,学生争先恐后地说出诗中所描写的景物,他们不知不觉地把诗融进画中了。)师:如果老师给你一盒彩笔,你会选择什么颜色的画笔来描绘呢?说说你的理由。

生:我要选黄色,因为黄鹂是黄色的。

生:我要选绿色,因为柳树是绿色的。

......

孩子们的回答让我满意。

师:相信你们一定能成为出色的小画家!先在小组里分分工,再动手描绘吧!

学生的脸上洋溢着自信,纷纷动口、动脑、动手,在小组里共同合作为古诗配画。不一会儿,各组就都完成了各自的作品,我请学生在小组里推荐一名代表到台上来展示本组的画,并介绍画中的景色,使学生在说话的同时更进一步理解了诗意。紧接着,我通过课件让学生欣赏我的画,他们不由自主地发出对画面之美的赞叹,我再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在这美的意境中再次朗读古诗,读出美感,读出愉悦的心情来。看到孩子们摇头晃脑、入情入境读诗的样子,我知道,明诗意、抒诗情、画诗景的设计目标已经水到渠成了。

[反思和分析]

传统的古诗教学模式中,教师习惯于逐词逐句地对古诗进行分析理解,在枯燥乏味的讲解中,学生难以体味到诗歌的意境之美,也违

背了学诗的规律,因此出现了许多老师在选择公开课课题时总是有意地避开古诗文的教学,难免有畏难情绪,担心上不出气氛,上不出新意。古诗是我国汉文化的精髓,无论是描景记事还是写人表意,都融入了诗人独特的情感宣泄,其语言高度凝炼,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古诗文是语言的艺术,智慧的结晶,思想的光辉,只有通过潜心地体味、欣赏才能受到美的熏陶。怎样才能引发学生对诗文的情感体验,感知美的情愫,从而产生心灵的共鸣呢?以上案例打破了旧有的教学模式,体现了古诗文教学多意会,少言传;多感悟,少讲解的新理念,尤其重视古诗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把古诗文的学习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新课标下的中年级古诗教学,要求学生读读背背,在读中消化和吸收,在学生有了充分朗读诗句的基础后,我以学习伙伴的身份加入他们的行列,师生间平等的对话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而后我又因势利导地引导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并鼓励学生不受诗句约束,大胆想象除了诗人描绘的景物外还可能看到的景物,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为广阔的大自然中去,从而感悟大自然的美好春光以及更深地体会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同时在学生说话的过程中既训练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在无形中理解了诗意,内化了语言。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为古诗配画的环节正是充分体现了这个理念。画前巧妙的点拨和引导增强了学生作画的信心,他们作画的过程也正是理解和感悟诗意的一种外在表现,他们的画再现了杜甫草堂周围多姿多彩、清新开阔的自然景观,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藏诗,而画后的展示、说画、赏画更让他们由画之美自然地体味到诗之美,至始至终置身于浓浓的诗情画意之中遐想着,体验着,感悟着,徜佯着。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学是一种教起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课堂教学中小高潮的创设使学生被一种愉快、和谐的特殊气氛所陶冶、感染、激励,使课堂成为师生情感双向交流的乐园,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试想,在这样的情境中快乐地学习古诗,学生能不对其产生浓厚

的学习兴趣吗?让我们走近学生,引领他们步入神圣的诗歌殿堂,让美的情感真正流淌在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

《绝句》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篇4

【背景描述】

“五一”放假前,我接到教研室徐老师的通知,说要开展一个关于古诗教学的研讨会,叫我准备一堂课。缘于从小对古诗的热爱,我欣然接受了。

古诗——中华文学艺术中的一支奇葩,它博大精深,灿若繁星,千百年来,以其精湛的语言,深邃的意境而脍炙人口、吟唱千古,滋润了无数代中国人。诗歌是感情的种子,又是智慧的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中则明确要求诵读、背诵优秀诗文,小学阶段不少于160篇(段)。让学生从小就接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以获得终身受益的古诗文经典的基本修养。但就目前来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教学的现状却不甚理想。学生古诗掌握量寥寥,主要是课本中要求的几首;内容较单一,五绝为主;学生对古诗普遍缺乏兴趣。

接到任务,我就在想,选择哪个学段的古诗来教学呢?这个问题整整困扰了我一天时间。古诗,语言凝炼含蓄,韵律和谐优美,意境深邃高远。对低段学生来说,总是读读背背,抄抄默默,没有深入体会其中的意境。想到这些,我的心里很是惭愧。就选择二年级的孩子吧,虽然小,却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对自己也算一个挑战。于是,我就决定上二年级下册的十七课《古诗两首》中的《绝句》。

【关于教材钻研】

《绝句》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写景小诗,该诗画面明丽,语言形象,情感欢悦,意蕴畅达,描写了成都草堂明媚的春色,表达了诗人愉快的心情和对和平的向往。整首诗虽只有28个字,但字里行间却洋溢着韵味无穷的美。

一、色彩美。

诗人展开语言的调色板,选用缤纷的色彩,将眼前的景物描绘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使它产生了诱人的魅力。黄鹂、白鹭、翠柳、青天,四种景物四种颜色,黄绿相间,白蓝辉映,读来怎不令人心旷

神怡?怎不令人心情舒畅?

二、意境美。

这首诗描写的是公元759年春末夏初成都浣花溪旁杜甫草堂前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了作者难以抑制的喜悦之情。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由近及远,由低及高,写的是动景,草堂周围翠绿的柳树上成对的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由远及近,写的是静景,作者身在草堂凭窗远眺西面的雪峰上千年不化的积雪,低头瞥见门外停着的来自万里之外的东吴的船只,不禁喜上心头。短短四句诗,却描写了诸多景物,远近结合,动静交错。色彩明丽,有条不紊,勾画出一幅春意盎然,清新开阔的自然景色的画面,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和愉悦的情感。

【钻研后的初设计】

细细地钻研了教材,我又无从下手。这么美的诗,这么美的意境,如何让二年级的小朋友体会出来呢?他们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喜欢读书和表演,但语言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欠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利用情境,情境的创设是学生有感情朗读的重要前提,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在理解诗句上,结合画面让学生体会意境,在评价朗读中提高学生诵读能力。于是,我就我设计了情境激趣——自读古诗——感悟意境——拓展迁移的教学模式。

板块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 背诵《春晓》播放春景,引导想象:

2.指名说自己眼中的春天。

3.你们喜欢春天吗?有一位唐朝诗人也很喜欢春天,他的名字叫杜甫。

4.简介杜甫:你知道有关杜甫的哪些资料?

5.资料链接:杜甫、杜甫草堂(随机)。

板块二.自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古诗。

2.指名学生再读古诗

3.字正腔圆地读给自己听

4.质疑。.交流对这首诗的疑问。

5.带着疑问再读古诗。

6.解决一些疑问。

板块三.给诗配画,感受意境

1.导语:古人说:“诗不离画,画不离诗。”老师给大家选了几幅画,你觉得哪一幅画配这首诗最好,关键是要说明理由。

2.同桌讨论。给诗配画并说明理由。

3.相机朗读古诗,相机板书:有声有色有远有近

板块四.“比较阅读”,体会喜悦

1.杜甫的诗还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

2.比较阅读。

3.同样是杜甫的诗,你发现了什么?

(1)同样是写春天的诗,同样是绝句

(2)有着同样的心情,为什么看到春天的美景,会如此高兴呢?让我们打开链接看一看。(关于安史之乱的视频短片)

(3)你能体会作者的心情了吗?

(4)不同的是景物:

4.从这两首诗中,你觉得杜甫是一个怎样的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

板块五.光临作业超市

【试教后的再设计】

拿着这份教案,我去试教,问题也随之而来。都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第三个板块的教学,既是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我选了一个动画,给他们创造了一个情境,并企图让他们在评价动画好不好的过程中体会诗的意境。然而,学生的表现却反映出设计的呆板。尽管二年级的学生表达能力欠佳,但想像力非常丰富。我这样的设计,不是禁锢了他们的思维?我应该放手让他们去想,在想中明白诗意,体会意境。

于是,我又着重对第三板块作了修改:

板块三:给诗配画,感受意境

(一).前两句诗

1.展现在你面前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2.黄鹂:

(1)黄鹂鸟儿在翠绿的柳树上飞,你仿佛听见了什么?

(2)是啊,唧唧喳喳的叫声仿佛一首歌,你的心情怎样?板书:鸣

(3)让我们快乐地读一读。

3.白鹭:

(1)还有什么鸟儿?

(2)那是一只白鹭吗?诗中哪能个词告诉你的?

(3)这一行排列整齐的白鹭正飞向哪儿?青天是什么意思?板书:飞

(4)让我们齐读第二句诗,读出画面的美来。

4.标颜色:

(1)你找到了诗中描写色彩的字吗?

(2)请小朋友在书上圈出来出来。板书:(黄、白、青、蓝)

5.说意思:

(二):后两句诗

1.雪:

(1)诗人抬头间,看见了什么?

(2)这里的“千秋”是指什么?

(3)诗人是从哪儿看到覆盖积雪的西岭山的?

(4)是啊,西岭千秋雪就含在窗子里。含字用得好吗?为什么?板书:含

(5)这个“含”字用得真妙,让我们一齐读第三句诗,突出“含”字。

2.船:

(1)诗人又放眼望去,看到了什么?

(2)船只不在航行吗?你从哪个字知道的?板书:泊

(3)船只能沿岷江,穿三峡,一路畅行无阻的情形只有在和平环境里才会出现,

(4)诗人看到这种情景,心情会是怎样的?(欢快、愉悦、舒

畅)读一读吧!

(三).回顾全诗

1.这是一这是一幅美丽的画面,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板书:有声有色有动有静

2.再读诗句:

(四).师示范读诗:

(五).再读1齐读2女生读。3男生读。

【开课后的再设计】

星期三,我就按几次修改后的教学思路去上课。一切都很顺利,学生会想会说,我也评价得当。在我沾沾自喜之后,还是理智地把拍下来的课堂录象细细地看了一遍。就在录象中下课铃声敲响的那一刻,我的心里充满了遗憾。传统的古诗教学模式中,教师习惯于逐词逐句地对古诗进行分析理解。尽管我在尽力地克服把古诗支离破碎,却又在不经意间步了传统的后尘。我应该把握古诗文教学“多意会,少言传;多感悟,少讲解”的新理念,尤其重视古诗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把古诗文的学习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于是,我决定再在第三板块上下功夫。

板块三. 给诗配画,感受意境

1.教师配乐深情读诗,学生闭眼想象画面。

2.鼓励想象:孩子们,你们乘着想象的翅膀看到了什么?

3.请学生给诗配画。该画上哪些景物才好呢?

4.指名交流,准备画哪些景物。

5. 如果老师给你一盒彩笔,你会选择什么颜色的画笔来描绘呢?说说你的理由。

6.小组合作,给诗配画。

这样因势利导地引导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并鼓励学生不受诗句约束,大胆想象除了诗人描绘的景物外还可能看到的景物,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为广阔的大自然中去,从而感悟大自然的美好春光以及更深地体会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同时在学生说话的过程中既训练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在无形中理解了诗

意,内化了语言。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为古诗配画的环节正是充分体现了这个理念。画前巧妙的点拨和引导增强了学生作画的信心,他们作画的过程也正是理解和感悟诗意的一种外在表现,他们的画再现了杜甫草堂周围多姿多彩、清新开阔的自然景观,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藏诗”,而画后的展示、说画、赏画更让他们由画之美自然地体味到诗之美,至始至终置身于浓浓的诗情画意之中遐想着,体验着,感悟着,徜佯着。

【心中的感受】

试想,如果在这样的情境中快乐地学习古诗,学生能不对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吗?虽然这次开课并不是非常精彩,却让我在钻研中学会了思考,在思考中学会了创新,也在磨练中取得了进步。让我们走近学生,引领他们步入神圣的诗歌殿堂,让美的意境流淌在每个学生的画笔下,让美的情感留在学生的心灵深处,让“诗中有画”真正成为“画中有诗”!

【板书设计】绝句

杜甫

有声有色有动有静

鸣黄翠白青上含泊

《绝句》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篇5

《绝句》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读写结合,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学生学习兴趣盎然,教学效果较好。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上课开始,我先让学生根据自己所查的资料,介绍作者,用充满热情的语言,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然后通过播放课件,把学生引入画面之中。美丽的春景伴着轻快流畅的乐曲,大家跃跃欲试,争先说出自己看到的情景,学习古诗的热情空前高涨。

2、充分重视古诗朗读。关于读的设计,这节课主要体现在个环节:初读读准读通古诗;自读交流诗意;研读写法入诗境;熟读成诵悟诗情。整个教学过程以读为主,虽然读的形式并不多,但每一次都

有明确的目的,都加深了学生对语言的理解,体现了读书的层次,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

3、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节课上我积极创设学生读诗、学诗的情境,借助多媒体教学课件,让学生在春天的图景中轻松走进古诗学习的环境,放手让孩子们借助工具书、注释和已有经验自学古诗,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诗人描绘的画面,用图画、音乐感染学生,走进古诗的意境。学生是主动的参与者,又是体验者。

4教学中的不足:

教学时间安排得欠合理。整个40分钟的教学总是显得前松后紧。由于给学生讨论的时间过长,下课时积累杜甫其他诗句的环节和作业环节没能实施。这也是以前我的课堂上曾经出现过的问题。也许是教学的节奏不够紧密,环节安排不够合理,教学时间是我经常遇到的困惑的问题。

无论是语文课还是其他学科,老师们都感到对学生的评价很难。来到回小,每当听到教师讲课时,非常值得我学习的就是他们常常对他们给予学生精彩的评价。我一直努力学习对学生进行鼓励性、针对性的评价,但是在讲课过程中仍然我还是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及时,语言不够丰富。

《绝句》教学反思

《绝句》是唐朝诗人杜甫闲居成都草堂时所作。本诗是其中的第三首,描写了草堂门前浣花溪边的春景。

这首诗色彩明快,意境开阔。全诗每句一景,声、形、色,近景、远景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绚丽多彩、开阔生动的画卷。描写有动有静,鸣啼的黄莺,飞翔的白鹭是动景,千年积雪,停泊行舟是静景,动静相间,和谐完美。这明快开朗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欢快激扬的思想感情。全诗对仗工整,语言凝练,令人心旷神怡,百读不厌。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上,我通过激趣引题、整体感知、想象画面、感情朗读四个体会对仗之美由浅入深,层层展开,引导学生领会诗意、体味诗境,受到美的熏陶。在教学中注重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将学生的“自主学习”贯穿于教学全过程,鼓励和引导学生大胆地想,尽情地读,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想象飞起来,语言活

起来。

一、创设情境,诱发热情

上课伊始,我用充满热情的语言导入,我说:“公元七六三年,杜甫得知故人严武回到成都,也跟着回到成都草堂。这时他的心情特别好,面对这生气勃拨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写下了这一组即景小诗。由于事先未拟题目,写成后也不打算你题,干脆以”绝句“为题。这节课,我们就来感受一下诗的美,景的美。把学生引入诗情画意之中。

二、想象画面,引入诗境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古诗教学必须具有鲜明的形象,使学生可见可闻,产生真切感,才能入情入境,正所谓“诗画一家”。本节课的教学亮点是引导学生根据诗句,展开想象,促使其进一步理解诗的内容,将零散的事物组织成一幅完整、隽永的图画,提高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的能力。

三、反复吟诵,升华诗情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来也会诵”。读的活动在教学中是一以贯之,从自由练读到品析美读再到深情诵读,把诗所展示的形象与诗的韵律、节奏、激荡的情感结合在一起,进而感受诗人欢快激扬的情感,升华了诗情。

四、找对子,体会对仗之美

这首诗,上联是一组对仗句,下联也是一组对仗句。因为学生学过对对子,所以在感受了课文后,我让学生去找一找哪句话和哪句话相对,哪个词和哪个词相对,来感受对仗的美。

《绝句》教学反思

《绝句》这首五言绝句极其生动地描绘了一幅明净绚丽的春色图。这首诗画面优美,格调柔和,寓情于景,显示出春天蓬勃的生机和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后,愉悦闲适的心情。反复诵读此诗,给人一种春不醉人人自醉的感觉。带着对这首诗的喜爱,我饶有兴致的开始了教学。

上课伊始的“说说关于春的成语”比赛一下子将气氛领了上来,孩子们似乎进入了春天的世界,一双双小手高举过头,一种“春天的气息”充满了整个教室。

古诗教学,少不了“指导朗读”。在游戏导入,激发兴致后,又紧接着让孩子们自由读诗,边读边想想哪句古诗最能让你感受到春天来了。孩子们在小组里面大声的朗读着,说着自己的想法,那景象,好不热闹。“我觉得春风花草香这句诗最有春天的感觉,因为春风一吹,花儿都开放了,草儿也从土里钻了出来,探出脑袋张望这美丽的世界,到处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我觉得这就是春天”“看到这么美的景象你的心情怎么样呢?”“很高兴,很欣喜!”“那你能将这句诗大声的朗读出来吗?”“能,……”就这样,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在孩子们个性化的解读中,我完成了对本诗的教学。让孩子们的自主、自由的解读代替老师的枯燥乏味的解释,但同时又从孩子们的回答中给予指点引导,并进行朗读的指导。

或许是自己对这首诗的喜爱,或许是孩子们的表现很好,或许是这样的教学设计较为合理,本堂课孩子们和自己的状态、配合都非常的默契,在“你一言、我一语”的沟通交流中,一起走进了那富有诗意的春天。

《绝句》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5篇)

《绝句》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 案教学设计5篇) 2022-12-15 《绝句》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精选5篇) 《绝句》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篇1 【教学设计说明】《绝句》为唐代诗人杜甫所作。诗中描写了他的住所成都城外浣花溪草堂前的明媚秀丽的景色。整首诗意境优美,一句一景,犹如一幅风景画。教学中,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优势,通过展示草堂附近的美丽春色,使学生将欣赏画面与理解诗意,体会诗情结合起来,以达到学得主动、愉快的目的。 【主要教学目标】 1.理解《绝句》所描绘的草堂附近明媚秀丽的春色,体会诗人愉快的心情。 2.通过反复吟诵,体会《绝句》的诗情意境。 【教法特点】改变以往逐词逐句提问讲解的古诗教法,依靠电教媒体的作用发挥古诗意美、音美、形美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借助电教生动形象的画面,由总到分再到总地展示草堂附近清新明丽的春景,帮助学生深化语言文字的理解和领悟诗情意境;二是利用电教直观鲜明的特点突破教学难点,以弥补个别诗句本身并不具备的美感,激发学生的赞美之情。 本课建议安排一教时。 【教学主要步骤】 一、学生初读诗歌,了解主要内容 1.读题后,教师简介绝句是诗的体裁,作者是杜甫。 2.学生自读诗歌。了解写什么。 3.教师介绍诗中杜甫描绘了他居住的草堂附近明媚秀丽的春景,并出示整个画面。 二、指导学生细读诗歌,理解诗意,指导吟诵,表达诗情意境。 (一)教学前两句诗。 1.出示“两个黄鹂鸣翠柳”的画面(演示黄鹂的动态),要学生

观察黄鹂是什么样子的,柳树是什么色彩,以及黄鹂在柳树枝头干什么。 2.把“鸣”字和“啼”、“叫”相比较,使学生体会到它既把黄鹂写活了又引发出美感。 3.请学生想象黄鹂会歌唱什么。 4.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眼前的画面,再有感情地读。 5.出示“一行白鹭上青天”的画面,(展现白鹭飞翔的姿态),问学生是如何欣赏这幅画面的。 6.找出哪个字突出了白鹭的姿态美,帮助学生体会“上”字用得好,把天地间的情景组合在一起了。 7.有感情地朗读。 8.再出示天地组合的画面,教师小结:整句诗描绘的是一幅天地间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春景图。再次有感情地朗读。 (二)教学后两句诗。 1.先理解“窗含西岭千秋雪”诗句中“西岭”、“千秋雪”的含义,知道诗句字面意思怎么讲。 2.教师演示此句诗的画面,(这里电教媒体与教具配合:打开屏幕上的木制窗户,就见岷山雪景的画面),请学生比较它所描绘的景色和前面天地间的春景有何不同。 3.让学生考虑如果把“含”字改成“外”字如何,以体会“含”使用得精当,诗句把景和窗融为一体的描写方法是十分独特的。 4.学生说诗意并朗读。 5.理解“门泊东吴万里船”一句中“泊”、“东吴”、“万里船”等含义。然后出示句画面(红黄相间的小船停靠在清澈的江面上,电教的特殊效果增添了诗句的美感),让学生欣赏它美在何处。 三、总结诗歌,激发学生赞美之情。 1.出示全景画面,教师配音吟诵。 2.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诗情意境,有感情地吟诵。 《绝句》教学反思 每一堂课都有各自的主题,这主题就如一首歌的基调,或是热情奔放,或是哀怨凄楚;或是缠缠绵绵,或是义愤填鹰,总之前后呼应,

小学古诗《绝句》教学反思(精选10篇)

小学古诗《绝句》教学反思(精选10篇) 小学古诗《绝句》教学反思1 本课的优点 课堂思路较清晰;教学目标完成较好,学生认识了九个生字,并且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古诗;通过观察图片来理解诗句的含义,非常直观、形象,学生能够很容易地明白诗句意思;教学过程中,读的较为充分(学生的自读,纠正发音;老师范读;学生打节拍地读;理解诗句后的熟读;感悟诗境后的美读。 本课的不足 没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兴致不高,一堂课下来,回答问题的学生局限于几位;对于学生的评价太过单调,没有针对性;指导学生朗读时,指导的不到位,学生只是读出了诗的节奏,而没有做到有感情地读古诗;感悟诗境时,引导的过于简单,原本设计的让学生找出诗句中的几种“事物”,进一步找出描写颜色的词语“黄、翠、白、青”来体会“诗句中蕴含的丰富色彩,进而感受春景的魅力之处”,由于紧张的缘故,也疏忽了对学生的引导,导致学生感悟不深刻,没有感受到如此美丽的春景给人们带来的那种勃勃生机。 虽然课堂留下了遗憾,但是“我参与,我幸福”。经历了,就是一种幸福,就是人生中一笔巨大的财富!感谢评委老师给了我这样一次难得的机会,让我认识到自己的许多不足,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我一定继续努力,完善自我,让我的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进步,在他们的学习生涯中,做一个更为合格的引导者! 小学古诗《绝句》教学反思2 语文教学中的写景诗可谓比比皆是。诗人多通过景物描写,展现美好风光,或借景生情,或情蕴景中……因亲临其境,故诗人之情能自心而发,深得景中之妙处。而作为读者的学生则置身其外,由于年代久远所造成的距离,以及生活经验和年龄特点的局限,很难引发共鸣。悟性不够,生活经验不能迁移,联想不及的小读者们,往往只是走马观花,领其皮毛,真是浪费了一首首好诗文,很是可惜。

《绝句》的优秀教学反思(精选7篇)

《绝句》的优秀教学反思(精选7篇)《绝句》的优秀教学反思1 本节课,我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以画为媒,读写结合,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情境,诱发热情 上课伊始,教师用充满热情的语言,创设自由和谐的教学情境,并通过播放课件,把学生引入诗情画意之中。迷人的自然景观伴着轻快流畅的乐曲,学生埋藏于心灵深处的情感被拨动,诗兴喷涌而出,大家跃跃欲试,争先说出与画面相关的诗句,学习古诗的热情空前高涨。 (二)白描画面,引入诗境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古诗教学必须具有鲜明的形象,使学生可见可闻,产生真切感,才能入情入境,正所谓“诗画一家”。本节课的教学亮点是引导学生根据诗句,展开想象,作画配诗,以“画”为媒介,为学生“走”向古诗搭一座美丽的引桥。“画”仅仅是手段,目的是把学生领到诗人面前,完成一次超越时空的心灵对话。在白描画面后,让学生图诗对照,对画进行点评,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创新能力,也促使其进一步理

解诗的内容,将零散的事物组织成一幅完整、隽永的图画,提高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的能力。 (三)反复吟诵,升华诗情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来也会诵”。读的活动在教学中是一以贯之,从自由练读到品析美读再到深情诵读,把诗所展示的形象与诗的韵律、节奏、激荡的情感结合在一起,进而感受诗人欢快激扬的情感,升华了诗情。 《绝句》的优秀教学反思2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学亦如此…… 1.好方法胜过好老师。 在本节语文课中有幸抓住__体裁的特点,对于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教学方法,针对古诗的教学本课采用了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四步进行教学,在教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也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授之以渔,相信在今后我们的班本课程“我和唐诗握握手”的开展过程中也会对学生有所启迪。 2.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总是想把自己知道的都传授给学生,殊不知是一种错误,低年级段的课就是教给孩子们识字,写字,朗读(背诵,积累)练习说话(写话),而本节课在识字写字部分的笔墨还是稍微淡了

《绝句》教学反思

We must see through the worldly human relationships, and we must not lose our innocence.同学互助一起进 步(页眉可删) 《绝句》教学反思 《绝句》教学反思1 美术作品里的败笔会使作品黯然失色,课堂上语文老师绘画的败笔却能使课堂变得更美。下面这节课就是最好的例子:我和孩子们共同学习杜甫的一首古诗《绝句》,才刚把诗句理解完,就有孩子提议:老师,这首诗那么优美,让咱们把它画成一幅画吧?说实在的,这个提议我在备课的过程中也设计了,本想在学生学完和背熟古诗后才进行的。但又一想,既然是孩子们提出的,我何不随了他们的意呢?于是我便让他们根据理解把这首诗“画”出来,孩子们这回可兴奋了,齐刷刷地拿出纸笔认真画起来。五分钟后,一幅幅美丽的山水画就在他们手中诞生了。我一激动也拿起了粉笔,在黑板上画了起来,不料画到屋子的窗时,几个孩子就忍不住在下面叫了起来:“老师,你画错了!”这回可轮到我纳闷了,我结合诗句左看右看,就是没有发现破绽,于是就问他们为什么说老师画错了呢?他们一个个争先恐后地 告诉我:“老师,你的窗画错位置了,那扇窗应该画在雪山的前面,不应该画在它的旁边。”我还没来得及问清原因?一位平时就很活跃的小男生索性走上讲台,拿起粉笔,在雪山前画了一扇

窗,接着便问我:“老师,书上的窗含西岭千秋雪的‘含’应该是把雪山装在窗框里,您说对吗?”我听了,带头鼓起掌来,不为别的,就为学生们已经自己解决了这节课的重点之一——体会“含”字的意境。更让我兴奋的是,接下来学习过程中,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就在诗画浓浓的氛围当中,我和孩子们顺利完成了一次“诗画之旅”。 这也让我想起了一位教育家的话:兴奋与激动能使学生不知不觉地对学习内容表现出兴趣,进而使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确如此,无意中窗户“装”错了地方,使学生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探究的心理,热情高涨,兴致盎然,思维火花在欢乐的气氛中碰撞。文本与生活在这个时候得到了最佳的融合,感悟也如泉水般在学生心中喷涌而出。 感谢这笔败笔,要不是它,学生最多也是在我的引导下去发现、去领悟“窗含西岭千秋雪”中的“含”,因为我在预设的目标中有这样一个环节,但我知道肯定不会有今天课堂上这样的效果,因为那样的主动权在老师的手中。感谢这笔败笔,使我看到了学生潜能的如雨后春笋、似火山喷发。以前总担心离开了我的引导,学生无法理解文本,时刻都想着该如何牵着学生走,现在我觉得我最需要做的是如何在课堂上把握互动和交往的时机,唤起孩子们心中的求知欲。 《绝句》教学反思2

杜甫《绝句》教学反思(精选6篇)

Don't worry about it all day, you will never know.整合汇编简单易用(页眉可删)杜甫《绝句》教学反思(精选6篇) 杜甫《绝句》教学反思1 《绝句》是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描绘了春日的草堂周围生机盎然的春色,前两句朗朗上口,通俗易懂,此时诗人的情绪是悠然的,而随着视线的转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心情有了微妙的变化。这种复杂细致的内心思想活动是三年级的孩子无法感受的,是本课教学的难点。鉴于此,我把本课重点放在欣赏春景,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春天的美好,感受诗人的喜悦。 为了达成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学中,我在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读懂古诗的基础上,尝试把古诗与散文相结合,让经典润泽学生的生命,拓展古诗学习的空间,拓宽美的视野,培养审美情趣,积淀文化底蕴。 首先,整堂课都努力创设春日的美好氛围,在课件的制作中,我始终以明丽的色彩为背景,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突,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变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春的怀抱,感受春天的美好,进而体会诗人愉悦的心情。 其次,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边读边想象,在想象中体会春天的美好,体会诗人的快乐。

想象力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思维能力,语文教学有着广阔的想象空间,小学阶段是进行想象力训练的良好时机。这堂课,我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将古诗的内容再现出来,使诗情画意尽在学生的脑海中,那么如何去展现呢,诵读是最好的方式,教学生朗读时延长某些字的读音,就是让学生有充分的想象余地。在不断地朗读中,孩子们还可以进行创造想象,所谓“思接千载,视通万里”,飞向智慧的乐园。 最后,从文学的角度,强化春天美,这堂课的设计尝试把散文与古诗结合,寻找散文与古诗的结合点。 我拓展了朱自清的《春》和郭沫若的《白鹭》。这两段文字与《绝句》一样经典。《春》的片段勾起了学生回忆——大自然多么美好,沟通了课内与课外的联系。在由衷的赞美声中,学生进入到《绝句》的教学。郭沫若的《白鹭》对化解“上”字的理解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从学生的反映来看,他们感受到了白鹭蕴含的动态美、静态美。虽然这两段文字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理解有难度,但是两位大文豪的文笔清新隽永,带给人美的遐想,相信在佳句美文的滋养下,孩子们潜移默化的受到了美的熏陶,也希望能激起学生课后阅读的兴趣。这两次的拓展是第一层次的,其目的是让学生欣赏美、感知美,培养审美情趣。 而关于春天成语的拓展和“迟日江山丽”的拓展是扎扎实实的,要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这两处拓展告诉学生:语文学习需

绝句教学反思5篇

绝句教学反思5篇 绝句教学反思篇1 本节课,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读写结合,教学形式敏捷多样,学生学习兴趣盎然,教学效果较好。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热忱 上课开头,我先让学生依据自己所查的资料,介绍,用布满热忱的语言,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然后通过播放课件,把学生引入画面之中。漂亮的春景伴着轻快流畅的乐曲,大家跃跃欲试,争先说出自己看到的情景,学习古诗的热忱空前高涨。 2、充分重视古诗朗读。 关于读的设计,这节课主要表达在个环节:初读读准读通古诗;自读沟通诗意;研读写法入诗境;熟读成诵悟诗情。整个教学过程以读为主,虽然读的形式并不多,但每一次都有明确的目的,都加深了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表达了读书的层次,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 3、学生是学习的仆人。 这节课上我积极创设学生读诗、学诗的情境,借助多媒体教学课件,让学生在春天的图景中轻松走进古诗学习的环境,放手让孩子们借助工具书、解释和已有阅历自学古诗,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诗人描绘的画面,

用图画、音乐感染学生,走进古诗的意境。学生是主动的参加者,又是体验者。 4、教学中的缺乏: 教学时间安排得欠合理。整个40分钟的教学总是显得前松后紧。由于给学生争论的时间过长,下课时积存杜甫其他诗句的环节和作业环节没能实施。这也是以前我的课堂上曾经消失过的问题。或许是教学的节奏不够严密,环节安排不够合理,教学时间是我常常遇到的困惑的问题。 无论是语文课还是其他学科,教师们都感到对学生的评价很难。来到回小,每当听到教师讲课时,特别值得我学习的就是他们经常对他们赐予学生精彩的评价。我始终努力学习对学生进展鼓舞性、针对性的评价,但是在讲课过程中仍旧我还是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准时,语言不够丰富。 绝句教学反思篇2 古诗教学在小学阶段是个特别的课题,对于喜爱古诗的我,在讲课时固然偏爱讲古诗。一是由于古诗篇幅短小,记忆力日渐衰退的我简单记忆,二是由于古诗短短几句话蕴涵着多少情,贮藏着多少景,让我们遐想无限,心憧憬之。 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仅仅从诗引出的故事就足令人赞叹、兴奋。更不用说诗人满怀的喜怒哀乐和诗句满行的柔情美景了。 在讲《绝句》之时,我除了用既定的教学模式1。知诗人2。解诗题

有关《绝句》教学反思(精选5篇)

有关《绝句》教学反思(精选5篇)《绝句》教学反思1 本课的优点 课堂思路较清晰;教学目标完成较好,学生认识了九个生字,并且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古诗;通过观察图片来理解诗句的含义,非常直观、形象,学生能够很容易地明白诗句意思;教学过程中,读的较为充分(学生的自读,纠正发音;老师范读;学生打节拍地读;理解诗句后的熟读;感悟诗境后的美读。 本课的不足 没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兴致不高,一堂课下来,回答问题的学生局限于几位;对于学生的评价太过单调,没有针对性;指导学生朗读时,指导的不到位,学生只是读出了诗的节奏,而没有做到有感情地读古诗;感悟诗境时,引导的过于简单,原本设计的让学生找出诗句中的几种“事物”,进一步找出描写颜色的词语“黄、翠、白、青”来体会“诗句中蕴含的丰富色彩,进而感受春景的魅力之处”,由于紧张的缘故,也疏忽了对学生的引导,导致学生感悟不深刻,没有感受到如此美丽的春景给人们带来的那种勃勃生机。 虽然课堂留下了遗憾,但是“我参与,我幸福”。经历了,就是一种幸福,就是人生中一笔巨大的财富!感谢评委老师给了我这样一次难得的机会,让我认识到自己的许多不足,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我一定继续努力,完善自我,让我的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进步,在他们的学习生涯中,做一个更为合格的引导者! 《绝句》教学反思2

一、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在这首古诗的教学中,我给了学生充分的空间,给了他们自主探究的机会。探究前,在不经意间给了学生自己理解古诗的方法的指导;在探究中,我以一个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了学生的探究活动之后;探究取得成果后,我大力表扬,使学生体验到了“征服”的快乐,品尝了成功的快乐。由此激起了他们下一轮“征服”的勇气,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不足之处 一节课的时间,处理的过于仓促,有些词语学生们理解不是很透彻。时间紧张,对文章读得不够细,感情不够充沛。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有种前松后紧的感觉。 三、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 1、诗中展现的童年故事,与现实不太一样。首先让学生怀着浓浓的兴趣投人到学习中去。 2、在学习课文时,把起,进行比较教学,让学生通过自学,体会其内容上的相似之处,感悟童年生活因环境的各异,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3、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拼音把每首诗词读正确,读流利,在此基础上,从整体上对诗词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然后结合注释,采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理解每句诗词的意思,进而理解整首诗词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诗词,背诵诗词。引导

《绝句》教学反思

《绝句》教学反思 《绝句》教学反思篇一 本节课,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读写结合,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学生学习兴趣盎然,教学效果较好。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上课开始,我先让学生根据自己所查的资料,介绍作者,用充满热情的语言,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然后通过播放课件,把学生引入画面之中。美丽的春景伴着轻快流畅的乐曲,大家跃跃欲试,争先说出自己看到的情景,学习古诗的热情空前高涨。 2、充分重视古诗朗读。 关于读的设计,这节课主要体现在个环节:初读读准读通古诗;自读交流诗意;研读写法入诗境;熟读成诵悟诗情。整个教学过程以读为主,虽然读的形式并不多,但每一次都有明确的目的,都加深了学生对语言的理解,体现了读书的层次,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 3、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这节课上我积极创设学生读诗、学诗的情境,借助多媒体教学课件,让学生在春天的图景中轻松走进古诗学习的环境,放手让孩子们借助工具书、注释和已有经验自学古诗,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诗人描绘的画面,用图画、音乐感染学生,走进古诗的意境。学生是主动的参与者,又是体验者。 4、教学中的不足: 教学时间安排得欠合理。整个40分钟的教学总是显得前松后紧。由于给学生讨论的时间过长,下课时积累杜甫其他诗句的环节和作业环节没能实施。这也是以前我的课堂上曾经出现过的问题。也许是教学的节奏不够紧密,环节安排不够合理,教学时间是我经常遇到的困惑的问题。 无论是语文课还是其他学科,老师们都感到对学生的评价很难。来到回小,每当听到教师讲课时,非常值得我学习的就是他们常常对他们给予学生精彩的评价。我一直努力学习对学生进行鼓励性、针对性的评价,但是在讲课过程中仍然我还是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及时,语言不够丰富。

绝句《迟日江山丽》教案设计及反思

绝句《迟日江山丽》教案设计及反思 绝句《迟日江山丽》教案设计及反思 篇一 《绝句》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绝句》。 2、了解古诗大意,感受春天的美丽。 3、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绝句》。 2、了解古诗大意,感受春天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孩子们,当我们想到最亲爱的妈妈,我们不禁会想起古诗《游子吟》(学生有感情的背诵),想到滚滚奔流的长江,又会想到古诗《浪淘沙》(学生背诵)。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的瑰宝,这节课让我们再次来感受吧!绝句迟日江山丽教案第 2 页设计意图:通过有感情的背诵上个单元学习的两首古诗,进入诗词学习的意境,感知古人吟诗抒情的意境。 二、通读 1、师:这是我国唐朝伟大诗人杜甫写的诗《绝句》。与以往我们学习过的古诗诗题不同,绝句是诗歌的一种体裁,按照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生:反复读,将诗读清爽、读流利,读出一定的节奏和韵律师生对读个别读齐读 设计意图:了解绝句是诗歌体裁,把这首诗读正确,读流利。 2 整体感受诗歌 《绝句》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用一个词来形容读诗的感觉 三、了解大意,感受春之美 师:杜甫的诗中有画,读一读,结合课本插图,看看诗中画了什么?绝句迟日江山丽教案第 3 页生:日、江山、春风、花草、泥、燕子、沙、鸳鸯师追问:分别来说一说,这些景物什么样?如(温暖、柔和、明亮)的阳光(柔柔、温暖、轻轻、轻柔)的春风(五颜六色、各色各样、火红、金黄、雪白)的花(嫩绿、绿油油、嫩嫩)的草这么美好的春色,诗中写到:迟日江山(),春风花草() 师:诗中还有气味呢,谁闻到了? 生:香读出来这春天的景色真是(美丽如画)。吸引小动物们也出来了? 学习三、四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生:读以上两句 师:诗句中小燕子在做什么?为什么要飞来飞去?你是怎么知道的?读出来诗句中一对鸳鸯在做什么?为什么睡得这么香甜?读出来 师:这一飞一睡,一动一静,让这个春天充满生机而又自然和谐。读出来绝句迟日江山丽教案 喜欢这春色吗?读全诗 设计意图:学生在读诗、看课本插图和结合生活实际的想象中,了解诗的大意,从色彩、味道、感觉、动作等方面感受诗中所写春天的美美景。感受春天的美好,产生热爱之情。 四、拓展 师:杜甫也因为喜欢这春色,写了不少诗来赞美: 1 5

小学二年级语文《绝句》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语文《绝句》原文、教案及教学反 思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解释: 含:窗户对着西边的山岭,就像把远山装在窗框里一样。 千秋雪:指山上终年不化的积雪。 泊:船只停靠岸边或码头。 万里船:从遥远的地方来的船。 译文: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间鸣叫,一行白鹭向湛蓝的高空里飞行。 西岭雪山的风光仿佛嵌在窗里,往来东吴的航船就停靠在门旁。【篇二】小学二年级语文《绝句》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鹂”“鹭”,能正确理解“窗含”、“千秋雪”、“门泊”、“万里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绝句》。 3、借助贴图,难词质疑,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对春天的宠爱的感情,培育审美情趣。 4、通过本课学习,激起学生课外阅读古诗的兴趣,并提高鉴赏力量,同时引发学生萌动诗情,动手尝试写一写关于春天的诗。 教学重点: 精确理解诗意,有感情地通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愉悦之情。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窗含”、“千秋雪”及相关诗句的意思。 2、品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重音,引导学生体会语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题解题。 1、谈话导入:现在什么季节?春天是什么样的? 2、是呀,春天万物复苏、繁华似锦,处处都布满了生气!今日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一首关于春天的诗,这就是——(揭题齐读) 3、引导学生解题,介绍绝句与杜甫的资料。 4、教师简介写作背景。 二、初读诗句,读准字音、学会生字。

过渡:同学们,听了教师的介绍,你们想读一读杜甫的这首即兴之作吗? 1、学生按要求自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学会生字) 2、检查自学状况。 (1)出示生字:“鹂”“鹭”。指名读,说说写时要留意什么。学生描红。 (2)指名读诗正音。 三、精读诗句,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一)借助贴图,理解诗意。 1、学生默读,用笔画出诗中写到的景物。 2、汇报沟通,教师出示景物图。 3、指名学生贴图,说说理由,以引导学生理解诗句含意。 4、出示整图,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心情怎么样?那么,谁能读出诗人这种欢快的心情?谁再来读读看? (二)引导质疑,突破难点。 1、引导质疑:读到这儿,古诗中还有那些地方,你们弄不懂的? 2、沟通释疑。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窗含”、“千秋雪”、“万里船”。 “窗含”:窗?诗人透过什么看到翠柳、黄鹂等这些景物?(教师贴

古诗三首《绝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绝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绝句》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绝句》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 1. 学会认识“鸳、鸯、惠、崇"等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并背诵。 2. 通过观察、朗读、分析等方法,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春天的美丽景色。 3. 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学会认识“鸳、鸯、惠、崇”等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并背诵。 2.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朗读、分析等方法,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春天的美丽景色。 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课件。 2. 学生预习课文,查找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呢? 2. 播放春天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丽景色。 3.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古诗,就是描写春天的景色的。(板书课题:绝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教师范读古诗,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和停顿。 2.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 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重点指导“鸳、鸯、惠、崇"等生字的读音。 4. 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古诗的内容,说说古诗描写了哪些景物。 三、细读课文,品读感悟 1. 学习第一句诗: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1)学生齐读这句诗,思考:这句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2)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或视频,理解“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等词语的含义。 (3)学生自由朗读这句诗,感受春天的美丽景色。 (4)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诗的修辞手法,思考:这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5)学生交流讨论,教师总结:这句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春风、花草人格化,写出了春风的温暖和花草的芳香。 2. 学习第二句诗: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学生齐读这句诗,思考:这句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2)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或视频,理解“泥融”“燕子"“沙暖”“鸳鸯”等词语的含义。 (3)学生自由朗读这句诗,感受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4)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诗的修辞手法,思考:这句诗运用了什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绝句》教案(附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绝句》教案(附教学反思) 《绝句》教案 一、课前准备: 1.准备教学设备:磁带或CD录音机,录音放音设备,白板,粉笔,教科书; 2.准备教学材料:诗词节选,相关图片,录音带; 3.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思想言行,体贴帮助学生,使学生能更好地学习。 二、课堂活动 1. 热身:介绍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明确本课目标,确立学习动力。 2. 认识绝句:老师以图片故事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绝句”的意义,引出此内容,以层级思维教学,精彩讲解。 3. 听记录:向学生重复一些基本的绝句并反复播放录音,让学生感受到绝句的韵律,并通过比较、抒情、记录等方式学习绝句的内涵及表达绝句的特点。 4. 诗词吟诵:针对学生能力及对课文的理解,老师结合绝句特点,按“问即答”的方式灵活运用各种练习方式,让学生能独立认识、欣赏绝句的形式及美感,掌握表达绝句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绝句的认识,比如解题练习、表演范读等。 5. 练习总结:老师分享典型绝句,教会学生把自己所读的文学作品练习成绝句,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绝句的能力,指导学生把熟悉的知识练习,引出收获感和成功感与分享。 三、教学反思

本节课上,学生虽然已经有一定的基础,但是没有形成良好的理解和反映,课堂效果不甚理想,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活跃气氛:课堂活动应更加丰富多彩,通过课堂游戏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绝句的表达; 2.加强训练:针对学生的不同能力水平,提出合理的练习题,增强学生的把握能力; 3.注重教学质量:思路要清晰,重点突出,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学习目的。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更好地将知识融入到课堂活动中,提高学生学习绝句的能力,让学生掌握绝句的表达,以及更好地去欣赏文学艺术作品,丰富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绝句》教案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1

古诗《绝句》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能朗读《绝句》; 2. 能理解古文词汇和句子; 3. 能用自己的话准确表达《绝句》表达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1. 能够合作学习,共同完成课堂任务; 2. 能够听取他人意见,善于发问; 3. 能够体验古诗的韵味和美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培养孩子热爱诗歌、欣赏诗歌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孩子的文化素养; 2. 注重培养孩子的自我表达能力; 3. 尊重和理解孩子的个性,促进情感交流。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学习《绝句》这一古诗名篇; (2)体验古诗的韵味和美感; (3)注重培养孩子的自我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 (1)理解古诗中不熟悉的词汇和句子; (2)注重培养孩子的自我表达能力。 三、教学方法 1. 思维导图法,用简洁直观的图形来表达《绝句》文中的含义; 2. 故事导入法,根据《绝句》中的情节设计故事,以便增强学生对 课文的理解; 3. 归纳总结法,让学生理解《绝句》的表达意义; 4. 合作学习法,让学生能够在团队中相互促进,共同完成课堂任务。 四、教学准备 1. 教学用具:一张黑板,一支粉笔; 2. 教学材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绝句》; 3. 教学环境:一间安静、整洁、有足够空间的教室。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左右) 教师先设计一个关于诗歌的活动,让学生集体朗读出自己喜欢的古诗,再用自己的话谈一谈这首古诗给自己的感受,让学生能够在情感体验中主动接受学习,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别能力和欣赏能力。 2. 学习重点(15分钟左右) (1)读《绝句》:教师朗读《绝句》,让学生仔细聆听,并分析古诗的韵味和美感; (2)词语领悟:学生仔细阅读《绝句》,并合作讨论新词的意思和用法; (3)情节分析:教师讲述《绝句》中的情节,并用引导学生分析《绝句》的表达意义; (4)思维导图:让学生在学习《绝句》过程中,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学到的内容进行总结总结。 3. 学习难点(30分钟左右) (1)字音识别:教师按照古诗中的顺序,各科学生朗诵一句,然后让学生一同翻译诗句中的重要词汇,并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这些词汇的意思;

小学二年级语文《绝句》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语文《绝句》知识点、教案及教 学反思 【篇一】小学二年级语文《绝句》知识点 原文: 绝句(唐代: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注释: 西岭:西岭雪山。 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江苏省一带。 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译文: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赏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黄鹂在鸣,这就有声音了。“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就有一个行为、一个行动。一横一纵,“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那么接下来

杜甫又讲到“窗含西岭千秋雪”,我的窗子里包含了岷山千万年累积的雪,西面的岷山,是千年的积雪的一个岷山。“门泊东吴万里船”我的门口停着长万里的船只。这样就形成了一迎一送,迎这个积雪的山头来进入你的视野,送这个船到下游去。那么这个“万里船”能够通行,也说明这个“安史之乱”已经进入了尾声了,已经接近要平定了,这个时候那航船也可以通行了,做生意的人可以在这条江上来来往往了。 那么这么一首诗,它本身是非常有修饰之美的,在加之它四句都是对仗的。从六朝开始就有绝句,到了唐代以后绝句就形成了非常圆熟的一种艺术,我们很多的诗都用绝句。绝句就是四句,四句往往或者四句都不对仗,或者四句前面两句写景对仗后面两句抒情不对仗,或者是前面两句不对仗后面两句对仗,那么现在他这首诗四句都对仗,可以说是一首非常工整的、写得非常认真的一首诗。杜甫有一个写诗的时候让人“语不惊人誓不休”,所以他就把这首诗千锤百炼。【篇二】小学二年级语文《绝句》教案 教学内容: 古诗《绝句》。 教学目标: 1、能读懂古诗《绝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泊的字音;能结合诗句理解含、千秋、泊等词语。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15古诗二首 绝句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15古诗二首绝句公开 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绝句》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杜甫的《绝句》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写景小诗。整首诗虽只有28个字,但字里行间却洋溢着韵味无穷的美。诗人展开语言的调色板,选用缤纷的色彩,将眼前的景物描绘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使它产生了诱人的魅力。黄鹂、白鹭、翠柳、青天,四种景物四种颜色,黄绿相间,白蓝辉映,读来令人心旷神怡。这首诗巧妙地将数字运用于形象思维领域,既使诗在结构上浑然一体,又获得了独特的艺术魅力,给人一种神思驰骋的时空美。第一句“两个"黄鹂,写“点”,是近写;第二句“一行"白鹭,写“线”,是远写;第三句“千秋"雪,写“面”,表明了时间;第四句“万里"船,展现了空间。简短四句诗,点、线、面相互交织;远、近、时、空彼此对照,构成了这首诗内在的结构美,耐人寻味。这首诗描写的是公元759年春末夏初成都浣花溪旁杜甫草堂前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了作者难以抑制的喜悦之情。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由近及远,由低及高,写的是动景,草堂周围翠绿的柳树上成对的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由远及近,写的是静景,作者身在草堂凭窗远眺西面的雪峰上千年不化的积雪,低头瞥见门外停着的来自万里之外的东吴的船只,不禁喜上心头。短短四句诗,却描写了诸多景物,远近结合,动静交错。色彩明丽,有条不紊,勾画出一幅春意盎然,清新开阔的自然景色的画面,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和愉悦的情感。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本首诗中的生字,会写“绝、含、吴、岭”4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绝句》,并背诵下来。 3.能初步了解诗句意思,借助重点词句想象“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描写的画面之美。 教学重点:

小学三年级语文《绝句》教案、教学反思及说课稿

1.小学三年级语文《绝句》教案 一、教材分析: 1、[注释] 鹭:一种水鸟名,鹭鸶。 西岭:指岷山。 千秋雪:终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靠。 2、[简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闲居时写的,共写绝句四首,本诗是其中的第三首,描写了草堂门前浣花溪边春景。 本诗由两联工整的对偶句组成。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的是动景。首句堂前黄鹂鸣于翠柳间,是近景;次句白鹭飞上青天,是远景。这些景物的画面,色彩艳丽:嫩黄的小鸟,翠绿的柳林,雪白的鹭鸶,蔚蓝的青天,四种色彩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不仅有色还有声,有那婉转动听的莺歌,真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明丽的景象。 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写的是静景。前两句两个动词是“鸣”“上”,后两句是“含”“泊”,一动一静。第三句写西岭积雪,是远景。“含”字运用拟人手法,十分贴切生动;“千秋”点出时间的久远,更显出其静。第四句写门前的船只,是近景。“泊”,停泊着,但这停泊的是将要驶往东吴的船,静中包含着动;“万里”点出空间的辽阔。 这首诗,每句一景,其中动景、静景,近景、远景交错映现,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幽美平和的画卷,令人心旷神怡,百读不厌。 3、[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公元712年生于河南巩县(现巩义市)。二十岁起,漫游吴越、齐赵。746年赴京应试,落第后旅居长安十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逃往风翔投奔肃宗拜为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后因得罪肃宗,被贬华州。759年弃官西行,经天水同谷入蜀,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筑茅屋而居。前后住了四年,写诗两百四十余首,其中包括《蜀相》、《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名篇。一度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765年携家经水路出蜀,至夔州又滞留二年。出三峡后飘泊于荆、湘,以舟为家。770年病逝于湘江舟中,卒年59岁。 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战乱的时局把他卷入颠沛流离的人群中,使他真实而深刻地接触和认识了当时的种种社会景象。他忧国忧时,挥毫赋诗,直书情怀。留传

绝句迟日江山丽教案

篇一:绝句《迟日江山丽》教案设计及反思 《绝句》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绝句》。 2、了解古诗大意,感受春天的美丽。 3、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绝句》。 2、了解古诗大意,感受春天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孩子们,当我们想到最亲爱的妈妈,我们不禁会想起古诗《游子吟》(学生有感情的背诵),想到滚滚奔流的长江,又会想到古诗《浪淘沙》(学生背诵)。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的瑰宝,这节课让我们再次来感受吧! 设计意图:通过有感情的背诵上个单元学习的两首古诗,进入诗词学习的意境,感知古人吟诗抒情的意境。 二、通读 1、师:这是我国唐朝伟大诗人杜甫写的诗《绝句》。与以往我们学习过的古诗诗题不同,绝句是诗歌的一种体裁,按照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生:反复读,将诗读清爽、读流利,读出一定的节奏和韵律 师生对读个别读齐读 设计意图:了解绝句是诗歌体裁,把这首诗读正确,读流利。 2 整体感受诗歌 《绝句》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用一个词来形容读诗的感觉 三、了解大意,感受春之美 师:杜甫的诗中有画,读一读,结合课本插图,看看诗中画了什么? 生:日、江山、春风、花草、泥、燕子、沙、鸳鸯 师追问:分别来说一说,这些景物什么样? 如(温暖、柔和、明亮)的阳光(柔柔、温暖、轻轻、轻柔)的春风 (五颜六色、各色各样、火红、金黄、雪白)的花(嫩绿、绿油油、嫩嫩)的草这么美好的春色,诗中写到:迟日江山(),春风花草() 师:诗中还有气味呢,谁闻到了? 生:香读出来 这春天的景色真是(美丽如画)。吸引小动物们也出来了? 学习三、四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生:读以上两句 师:诗句中小燕子在做什么?为什么要飞来飞去?你是怎么知道的?读出来 诗句中一对鸳鸯在做什么?为什么睡得这么香甜?读出来 师:这一飞一睡,一动一静,让这个春天充满生机而又自然和谐。读出来 喜欢这春色吗?读全诗 设计意图:学生在读诗、看课本插图和结合生活实际的想象中,了解诗的大意,从色彩、味道、感觉、动作等方面感受诗中所写春天的美美景。感受春天的美好,产生热爱之情。 四、拓展 师:杜甫也因为喜欢这春色,写了不少诗来赞美:

小学三年级语文《绝句》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绝句》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绝句》原文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译文: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注释: 西岭:西岭雪山。 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江苏省一带。 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绝句》教案 1、会认“绝、迟、融、燕、江”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诵读古诗,感受春天里大自然界中万物复苏,和谐美好的景象。 教学重点: 1、会认“绝、迟、融、燕、江”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通过诵读古诗,感受春天里大自然界中万物复苏,和谐美好的景象。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启发谈话: 同学们,春天来了自然界的景物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听音乐,你想到了什么? 春天是温暖的,是充满生机的,是美好的。自古就有许多歌颂赞美春天的诗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绝句》。 2、板书课题 这首短小的绝句极其生动地描绘了美丽如画的春天的景色。快让我们来听听诗人是怎样歌颂赞美春天的。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教师范读,使学生整体感受,激起兴趣。 自己试读课文。

对照格里的生字画出文中的生字,同桌间互相读一读,读准字音。 出示生字卡,开火车读生字。 三、细读课文,读懂诗句。 你一定想把这首诗读给同学们听吧,那你可得多读几遍。(生自由读诗句) 指名学生读诗句。 (请读的好的学生配上音乐再读一读) 你可以看着图也可以看着诗,你想到了什么? (这首诗的前两句,画出了由春日、春风、江山、花草构成的阔远而明丽的春景。诗的后两句具体描绘衔泥的飞燕、安睡的鸳鸯, 一上一下,一动一静,相应成趣,充满了生机勃勃而又安宁恬适的 春天气息。) 男、女生进行比赛,看谁读的好。 四、朗读背诵,体会感情。 指导学生背诵古诗。 会背这首古诗了吗?先自己试一试吧。 指名学生背诵。 分四人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集体背诵古诗。 五、课外延伸,注重积累。 你还收集了哪些和春天有关的故事?背给同学们听听吧。 多么迷人春天,你也可以当当小诗人或是小作家,说几句赞美春天的诗句吧。 【篇三】小学三年级语文《绝句》教学反思

《绝句》教案(优秀6篇)

《绝句》教案(优秀6篇) 绝句教案篇一 活动目标: 1、理解古诗含义,认真观察并用语言表述。 2、能有感情地背诵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投影仪、幼儿用书第2册、挂图四幅、有关录音带、课件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挂图,用美丽的画面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师:画面上有什么?它们分别在什么地方?(逐幅画出示,请幼儿试着讲述上面有什么。也可打乱顺序请幼儿理解后排序。) 教师在幼儿充分讲述的基础上加以小节并引出古诗,引导幼儿理解古诗内容及含义。 (1)请幼儿想一想这幅画画的是哪首古诗,请会的幼儿朗诵一下 (2)与幼儿一起分析诗的结构这首诗共有几句,每一句有几个字 (3)引导幼儿理解古诗第一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提问这句诗主要是描写的是什么?鸣翠柳是什么意思? 小结:柳树上长出了翠绿的新叶,两个黄鹂在枝头欢乐的唱歌。

(4)用同样方式让幼儿自由讲述其他三幅图,教师小结引出古诗中 的句子,并对较难理解的字进行解释。 二、放录音完整欣赏、朗读古诗《绝句》,充分感受诗的韵律美和和意境美。 三、教师利用课件简单介绍诗人杜甫和写这首诗的背景,激发幼儿创编诗的欲望。 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杜甫写的,他看到我们祖国的山山水水,心情非常 激动,出于对祖国的热爱,写下了这首古诗。以后小朋友和爸爸妈妈到外 面旅游时,看到我们祖国的美好山河,也可以试着编首诗。只要不断努力,等你们长大了,也许有名的诗人就会在你们中间出现。 四、指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朗诵古诗,表现出诗人的欢快心情! 绝句教案篇二 一、活动目标: 1、理解古诗的内容,学习有节奏地朗诵古诗,感受韵律美。 2、理解古诗中有关字词的含义,萌发对祖国的美好河山的喜爱。 3、领会古诗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4、愿意欣赏古诗,感知古诗语言的优美,风趣。 二、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19页。 2、挂图《绝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