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研究生学术道德行为失范表现及其对策_张立军

研究生学术道德行为失范表现及其对策_张立军

研究生学术道德行为失范表现及其对策_张立军
研究生学术道德行为失范表现及其对策_张立军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5,14(3):357-359

Journal of 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2012-05,14(3):357-359

研究生学术道德行为失范表现及其对策

张立军1,于巍2

(1.辽宁大学文学院,辽宁沈阳110036;2.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沈阳110034)

摘要:高等学校部分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行为已成为研究生教育不容忽视的问题。研究生学术道德缺失集中体现在学术杜撰或造假行为、学术抄袭或篡改行为和雇佣或充当“枪手”行为三个方面。究其原因主要源自研究生的主观动机和外界客观因素的影响,应当发挥课堂教育对研究生学术道德知识的普及作用,倡导研究生导师的学术道德典范作用,完善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行为的监管机制,从而有效地解决研究生学术道德缺失的问题。

关键词:高等学校;研究生;学术道德行为;学术道德教育;监管

中图分类号:G641;G643.1;G6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9713(2012)03-0357-03

学术道德是高等学校研究生学术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研究生个人道德品行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乏学术道德,研究生的道德品行就会有所欠缺,其科研活动也就失去了真信度。将学术道德教育提上研究生培养的日程,增强研究生的学术道德意识,是当代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值得重视的问题。

一、研究生学术道德行为失范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学术杜撰或造假行为

研究生的学术杜撰行为主要是在科研、学术活动中为达到某一预设的结果和主观目的,人为地将实验报告、调查和学术论文中的材料、数据进行修改、整理或是彻底的杜撰和造假。这种杜撰行为多见于自然科学的学术活动中,体现为对实验、调查报告、数据或推演过程做人为修改,用以得出自己需要的结果;在社会科学学术活动中的学术杜撰行为则表现在为得到自己想要的结论,将证明材料做有意的曲解和误读,或是在调查问卷中设置相当数量有主观倾向性的问题等。这些杜撰行为使科研结果失去了客观性、真实性和科学性,从而使整个学术活动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和意义。

(二)学术抄袭或篡改行为

研究生学术抄袭行为,是指研究生对他人学术成果的篡改或是抄袭,是研究生为达到某种个人目的,非法将他人的学术成果原班原样地抄袭或是做以拙劣的修改后据为己出的行为。对他人学术成果的篡改或是抄袭行为是学术道德失范行为的典型表现,也是较为严重的学术道德失范行为。抄袭或篡改者不付出任何的研究精力和科研努力,其科研成果完全是他人学术成果的翻版,因此不具备科研价值和学术价值。这种行为是对学术资源的极大浪费,不但不能帮助研究生提高科研能力,相反会因过分依赖他人而抑制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成长。长此以往,研究生将名不副实。

(三)雇佣或充当“枪手”行为

雇佣或充当“枪手”与以上两种不端行为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是一种找人代写论文或是替人写论文的行为。一些不愿意独立完成学术论文的研究生花钱雇佣他人代写学术论文或进行学术活动,而一部分研究生则存在为了眼前利益替人写学术论文或进行学术活动的学术不端行为。这两种行为在当前的研究生群体中不具有普遍性,但其性质更为恶劣,它直接将学术活动和行为作为一种金钱交易的对象来对待,学术创造过程被人为地贬低为一种商品交易过程。

收稿日期:2012-03-27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W2011001)

作者简介:张立军(1981-),男,辽宁大学研究实习员,硕士,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4卷

二、造成研究生学术道德行为失范的原因

(一)主观原因

造成少数研究生学术道德行为失范的主观原因主要表现为:一是懒惰,投机取巧。有一部分研究生在艰难的科研活动面前,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于是他们心存侥幸地选择了投机取巧的方式窃取他人的科研成果和编造自己未能试验成功的科研数据。二是学习态度不端正。一些研究生缺乏端正的学习态度,生活的关注点并没有集中在学习、科研上,不把任何学习、科研内容放在心里[1]。总是用一种敷衍的方式去应对,小到课程论文、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等,大到学位论文、设计等将他人的成果拿来稍加修饰了事。三是对自己科研能力不自信。很多研究生在学习、科研活动中遇到困难,失去了自信心,总觉得自己的观点没有别人的新颖,使用语言也没有他人准确、精到,于是觉得自己努力倒不如直接使用别人的东西,对现有的科研材料产生了极大的依赖性。

(二)客观原因

造成研究生学术道德行为失范的客观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外界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期待值过高,引发研究生的科研压力,导致研究生在科研学术活动中过度地追求创新和突破,但受自身实际科研能力的局限,少数研究生便采用非常规的手段达到所需要的目的。其次,受时间的局限,研究生必须在短时间内做出具备一定质量的科研成果,时间短促,负担重。目前,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国内的很多高等学校都要求研究生在参加学术论文答辩前,在相应的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具有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研究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高质量的学术成果,为了顺利完成学业,少部分研究生选择了数据造假、学术杜撰的方式完成学术成

果。最后,有极少数研究生受金钱物质利益的驱使,在学术上禁不住金钱的诱惑”[2],在金钱面前他们放弃了本

应秉持的学术道德和原则,做出了有悖于学术道德的行为。

三、治理研究生学术道德行为失范的主要措施

从研究生学术道德行为失范的产生原因来看,主要是源自于研究生学术道德意识的缺失。缺乏学术道德意识或是学术道德意识薄弱,研究生在学习或科研活动中就会偏离轨道,寻求非常规的便捷途径,从而采取各式各样的手段和方式,篡改数据、抄袭剽窃他人学术成果。为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治理研究生学术道德的失范行为。

(一)发挥课堂教育对研究生学术道德知识的普及作用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等学校研究生教育还处在重知识的环节,很少有高等学校将学术道德教育纳入研究生教育中。“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中,也存在缺少系统课文讲授科学道德的问题,

学生不能全面深入地理解科学道德规范”[3]。事实上,学术道德是辅助研究生业务能力提高的孪生兄弟,没有学

术道德,研究生的业务能力很难有所提高,即便有也是暂时或是表面假象。因此,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是研究生业务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或缺。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有必要将学术道德教育引入课堂。教育内容应包括出版、著作、产权保护法规,国家、高等院校关于学术道德失范行为的认定规章制度及惩治措施等,此外还应从科学道德本身对学术道德失范行为进行理性的批判。教育方式可采用讲座式、案例式等多种方式,这样能够直观地向研究生介绍学术道德的内涵与精髓,从而在学术道德方面给研究生提供系统、全面的指导,以保证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偏离科学轨道,使其业务能力得到全方位的提高。

(二)倡导研究生导师的学术道德典范作用

导师是研究生学术科研活动的指导者。“导师作为某个学科领域的专家,一般都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献身精神……在指导学生过程中,导师能引导研究生树立崇高的科研理想,鼓励他们对科研孜孜不倦地追求,

在遭受挫折时充满必胜的信心,在逼近目标时再接再厉”[4]。研究生导师对自己所从事的学术、科研工作倾注了

大量的心血,视学术活动如自己的生命,他们如果具备高尚的学术道德,具备对待学术活动由衷热爱、认真负责和严谨端正的态度,这就会成为当代研究生的典范。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时间是跟导师学习,包括课程学习和科研课题、项目,研究生导师在日常科研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对待学术活动的态度会对研358··

第3期Postgraduates'Academic Moral Anomal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nducts and Countermeasures

ZHANG Li-jun 1,YU Wei 2

(1.College of Liberal Arts,Liaoning University,Shenyang 110036,Liaoning Province,China;2.College of Liberal Arts,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Shenyang 110034,Liaoning Province,China )

Abstract:Postgraduates'academic moral anomaly has become a major problem that can not be ignored in the postgraduate training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 postgraduates'academic moral anomaly can be seen mainly from the three kinds of their immoral conducts:academic fiction,academic plagiarism,and hiring other people or being hired to take examinations illegally.Such academic immoral conducts are mainly caused by the postgraduates'subjective motives and external factors.Therefore ,in order to eradicate the academic immoral conducts prevailing among postgraduates,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classroom education should play a more positive role in popularizing the knowledge of academic morality among postgraduates;it be advocated that tutors set a good example for their postgraduates in observing academic morality;and the supervision and control mechanism be completed to further halt postgraduates from academic moral anomie effectively.Key word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postgraduate;conduct of academic morality;academic moral education;supervision and control

[责任编辑聂颖]究生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在学术科研活动中导师有责任和义务成为研究生的典范,并通过学术活动进一步引导研究生建立自己独立的创新意识,发掘他们的创新潜质,从而增强其学术创新和科研能力。

(三)完善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行为的监管机制

“学术监督机制不健全是高等学校学术道德规范制度缺陷的重要方面。丧失监督机制的制度只会产生‘有

法不依’或者‘知法犯法’的现象”[5]。完善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行为的监管机制,是遏制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行

为的有利保障,它能够预防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失范行为的发生。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行为的监管机制包括监督和奖惩两个方面。

首先,对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行为的监督包括导师对研究生的监督,也包括研究生培养单位对研究生的监督。研究生培养单位应依据国家和学校有关学术道德失范行为的规章制度,结合相关学科不同的特点制定出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行为的认定标准。这样研究生就会知道,在学术活动中什么样的行为可以做,什么样的

是不能做的。其次,

明确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行为的奖惩制度,也是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行为监管机制的一个环节。对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学术道德品行端正的研究生应给予鼓励和奖励;对不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学术道德品行不端的研究生应给以严厉的惩处。奖罚分明有利于抑制学术道德失范行为,鼓励那些学术态度严谨、刻苦钻研的研究生有益于研究生在实际学术活动中辨别优劣,规范行为。

参考文献

[1]彭树智.回归学术培育自觉———谈研究生学术自觉意识的培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1):1-2.

[2]马革兰,杜秉玉.部分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根源及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2010,(1):80-82.

[3]陈朝氽.加强高校研究生科学道德教育的探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1,(12):30-33.

[4]李祖超,魏海勇.导师主导的研究生科研道德教育探析[J].现代教育管理,2009,(3):123-125.

[5]郭德侠.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与制度构建[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0,(1):78-86.

张立军等:研究生学术道德行为失范表现及其对策359··

研究生学术道德感悟

科学道德学风建设感悟 众所周知的道德的基本内涵是:道德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存在于人们的社会交往之中,他主要反映的是人们在面对现实社会生活交往中产生利益关系的时候,通过善恶的标准,评价人们在行为习惯、信念、价值观以及行为准则的总和。作为一名究生,在重视道德的同时,尤其要视学术道德。学术道德是学术研究中所应当遵循的一定的善恶评判标准与个人修养。简单的来看,术道德就是要求我们尊重他人学术劳动成果,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学术道德是研究治学的起码要求,也是研究人员的学术良心。 近年来,研究生教育中出现的学术道德失范现象日益增多,也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当前研究生学术失范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伪造实验数据。客观性是科学研究的基本特点,因此研究的结论必须是在标准化的实验之后,分析所得数据和各类资料的基础上得出。但是一些研究生缺乏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科研精神,不甘于做枯燥的、艰辛的实验或调研,以敷衍应付的态度对待实验,致使无法得到合理的实验数据。为了顺利完成功课或者论文,只好借鉴他人的实验数据,或者依想象,轻率地修改、伪造实验数据,蒙混过关。 (2)剽窃他人学术成果。抄袭、剽窃失范行为已然成为当今学术界反映最为强烈也是最严重的学术失范行为。一些研究生知识掌握的不多,不认真做研究,形成不了自己的成果,他们就直接从网上下载,剪切组装和稍加修饰之后便当做自己的研究成果。 (3)杜撰参考文献和一稿多投。研究人员做研究大多都是在前人已做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参考别人的研究成果也是无可厚非,但在引用别人观点是要严格标明出处,这既是科学严谨治学态度的体现,是对他人贡献的一种感谢和对其发现优先权的一种承认,同时也为了后人检索资料提供便利。然而现在很多研究生没有全读过自己所列的参考文献,有些人甚至大部分文献都没读过,只是敷衍了事,粘贴上去的。另外研究生将论文一稿多投的事件也时有发生。 (4)论文署名交换。研究生中最常见的就是论文中的“搭便车”现象。这种现象中搭便车署名的多为作者导师、同学或朋友。之所以主动让渡自己的科研成果,主要是为了可以利用导师名气让自己的论文发表更为顺利,让朋友搭车除了联络友谊外还可以相互搭乘,为他人以后让自己搭乘埋下伏笔。 (5)找枪手代写论文或充当枪手。找枪手代写论文或充当枪手的这种事已经屡见不鲜,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服务的普及,各种代写论文的网站更是堂而皇之的出现在公众视野中。一些研究生自己不做研究,通过这种方式以图完成学业,欺人欺己。还有一些研究生自己充当枪手赚取“外快”,岂不知这也是一种学术失范行为! 当今社会学术活动的风向标逐渐改变,很多研究生再也不把为人类社会发

研究生学术道德案例分析

研究生学术道德案例分析 对于当前我国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的几点思考一(汉芯造假事件 2002年 8月,前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陈进从美国买来10片MOTO-free scale 的56800芯片,将芯片表面的 MOTO 等字样全部用砂纸磨掉,然后找浦东的一家公司将表面光滑的芯片打上“汉芯一号”字样,并加上“汉芯”的LOGO。虚假的 DSP 芯片磨好后,陈进通过种种关系,加上了“由国内设计(上海交大)、国内生产(上海中芯国际)、国内封装(上海威宇科技)、国内测试(上海集成电路设计研究中心)”等假证明材料。同时,陈进依托交大背景,利用无锡意源公司投资控股的上海交大创奇微系统科技有限公司的经济实力,骗取了国家科技部、信息产业部、国家发改委等方面的信任,并通过种种手段“搞定了”集成电路行业国内知名专家,召开所谓的研讨会。研讨会一致鉴定:“汉芯一号”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端大规模集成电路。2003年2月26日,陈进蒙骗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公室,邀请了国家科技部、上海市政府、同行等在锦江小礼堂召开新闻发布会,“汉芯一号”就这样诞生了,成为所谓的中国首个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 DSP 芯片。 接下来,“汉芯二号”、“汉芯三号”、“汉芯四号”直到2006年1月17日,一个神秘人士在清华大学水木清华BBS上,公开指责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陈进教授发明的“汉芯一号”造假。该神秘人士表示,借助“汉芯一号”,陈进又申请了数十个科研项目,骗取了高达上亿元的科研基金。一些嗅觉敏锐的媒体很快介入,进行了艰难的追索和求证。在举报人和媒体的共同努力下,一个个事实逐渐浮出水面。2月18日,该事件的调查组得出结论:“汉芯一号”造假基本属实。陈进利用自主研发高性能芯片的噱头,骗取了巨额资金和荣誉,使原本该给国人带来自豪感的“汉芯一号”,变成了一起让人瞠目结舌的重大科研造假事件。2006年5月12日,上海交通大学向有关媒体通报表示,陈进被撤销各项职务和学

北京大学道德与学术规范测试

B 自觉的约束机制 C 政治上的要求 D 道德上的强迫机制 正确 2. 以下说法符合“学术失范”定义的是。 A 技术层面违背规范的行为,或由于缺乏必要的知识而违背行为准则的做法。 B 根据学术发展规律制定的有关学术活动的基本准则,反映了学术活动长期积累的经验。 C 学术共同体成员应该遵守的基本学术道德规范和在从事学术活动中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仸和义务,以及对这些道德规范进行理论探讨后得出的理性认识。 D 学术共同体及其成员在学术研究中表现出来的特殊的社会风气。 正确 3. 只有遵守学术规范,才能在学术共同体中得到认可,如果违反了学术规范,就会。 A 面临监禁 B 触犯法律 C 受到否定 D 受到警告 正确 4. 在科研活动过程中违背社会道德属于学术不端行为,以下属于学术不端行为的是。 A 滥用科研资源,用科研资源谋取不当利益,严重浪费科研资源。 B 骗取经费、装备和其他支持条件等科研资源。 C 在个人履历表、资助申请表、职位申请表,以及公开申明中故意包含不准确或会引起误解的信息,故意隐瞒。 D 以上选项都是。 错误,正确答案为D 5. 以下哪种行为属于学术不端行为。 A 在研究计划和实施过程中非有意的错误。 C 将本质上相同的研究成果改头换面发表。 B 因研究水平和能力原因造成的错误和失误。 D 与科研活动无关的错误等行为。 正确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科研不端行为。 A 在项目申请、成果申报以及职位申请中做虚假的陈述。 B 改动原始文字记录和图片。 C 窃取他人的研究计划和学术思想据为己有。 D 把领导署为第一作者。 正确 7. 以下哪项不属于项目实施中应遵守的规范。 A 遵守项目下达(或资助)单位的有关规定。 B 为得出某种主观期望的结论而捏造、篡改、拼凑引用资料。 C 科研工作者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科研协作。 D 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与讨论,接受学术界的检验。 正确 8. 以下关于“引文规范”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引用他人作品的,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作品来源。 B 引文原则上应使用原始文献和第一手资料,但转引他人成果,可以不注明转引出处。 C 不得将未查阅过的文献转抄入自己的引文目录或参考文献目录中。 D 引用时应尊重文献的原意,不可断章取义。 正确 9. 下列关于“引用”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A 间接引用时在正文或注释行文时明确向读者显示其为引用。 B 掩盖转引,将转引标注为直接引用。 C 引用译著中文版却标注原文版。 D 论文中复述导师尚未发表的作品中的思想观点时加人学生本人的个人意见。正确 10. 学术论文中“适当引用”的法律规定:《著作权法》第27条指出,“适当引用”是指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可以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以下做法中不属于适当引用的是。 A 引用目的仅限于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 B 所引用部分构成引用人作品的实质部分。 C 引用时不损害被引用作品著作权人的利益。 D 引用时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 正确

浅析我国新闻职业道德失范

学号:1341252119 姓名:唐满萍 班级:13新闻1班 浅析我国新闻职业道德失范及其对策 摘要:新闻道德主要指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它影响新闻从业人员的理念并规范他们的职业行为。当前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存在的大量的道德失范现象:虚假新闻、有偿新闻、媚俗新闻……这无疑会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产生负面影响。尽早规避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对搞好新闻职业道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状;对策 关于新闻职业道德,中国人民大学陈力丹教授在其《新闻理论十讲》一书中明确提出:“所谓新闻职业道德,就是新闻传播(大众传播)业的行业道德。新闻从业人员或者大众传媒自身,遵循一般的社会公德(新闻职业道德与一般的社会公德联系较为密切)和本行业的专业标准,对其职业行为进行理性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因此,新闻职业道德可简单地总结为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新闻工作者所体现出来的各种道德原则和道德观念等的总和。新闻职业道德是一个涉及人文道德的问题,它通过新闻实践、新闻反思,形成科学、合理的新闻道德观念,新闻实践是新闻职业道德观念产生的最终根据。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变化,和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利益成为冲击人性的最主要因素。在这样的情况下,一部分新闻从业者在职业道德价值取向上迷失了方向,无视宣传纪律,做出一些有违职业道德的事情。他们或以新闻谋私、以广告内容做新闻,搞“有偿宣传”;或贪图钱财,歪曲新闻价值,编造“虚假新闻”;或为了单纯追求卖点,猎奇求异,侵犯他人隐私。这些有违新闻从业者职业道德的现象,时常被媒体和大众揭露,并且近年来有上升的趋势。 目前我国新闻职业道德领域存在的失范现象有“虚假新闻”、“有偿新闻”、“新闻媚俗”、“新闻炒作”和“新闻侵权”等五类。 1、虚假新闻”屡禁不止 所谓虚假新闻,是指新闻信息传播者背离了客观的新闻事实,任凭个人主观意愿或者他人意志来报道新闻,这严重损害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然而遗憾的是,在我国的新闻实践活动中,失实的新闻报道却屡禁不止,成为新闻传播活动的一个痼疾,严重损害了我国新闻业的信誉和新闻从业者的形象。如2002年《汪国真卖字求生》、2003年《警察鸣枪八次镇住百人群殴》、2005年《中科院资深院士陈家镛两度“逝世”》、2007年北京电视台的《纸箱馅儿包子》都被证实为假新闻,且因对社会稳定、个人名誉产生较严重恶劣影响的假新闻被追究刑事及民事责任。2010年《法制日报》刊出《七成举报者遭打击报复》两日之后,立马被最高人民检察院当头一棒“不客观”、“不准确”。再如2010年闹得沸沸扬扬的“金庸去世”事件,《中国新闻周刊》官方微博在2010年12月6日发布了“金庸去世”的假新信闻之后,不明真相的微博大V的转发,瞬间成为网友热议的焦点。其后证实是虚假新闻,公开道歉认错,其副总编辑、新媒体总编辑引咎辞职。由此可见,新闻媒体和新闻从业人员靠造假和欺骗来制造新闻,短时间内,也许可以吸引公众视线,带来一定的收益,但假的终归是假的,“虚假新闻”终究要遭到人民群众的唾弃,这样一来,媒体和新闻工作者的生路也就终止了。这无疑给所有的新闻工作者敲响了一记警钟,新闻发布要遵循真实性原则。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媒体的生命,同时也是新闻从业者的生命,虚假新闻是对传媒公信力的最大伤害。 2、“有偿新闻”花样翻新 有偿新闻,具体是指新闻从业者采取不正当手段向被采访报道对象索取物质报酬的活

当前中国的道德失范的成因分析

当前中国的道德失范的成因分析 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出现了一系列极其严峻的道德失范现象。造成中国道德失范的原因是各方面因素的交错影响的结果,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个方面都有着深刻的表现。正确分析当代中国道德失范的成因,对于正确把握当前中国道德现状,进而为推动中国道德重建任务都具有深刻的现实和实践意义。解决连德缺失问题,应加强对优良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完善法律体系,加大执法力度,淡化行为主体的功利性思想。 道德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不可或缺的内容,是一种重要的意识形态。它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传统习惯和社会舆论所维系,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集体、国家、社会、自然之间行为规范的总和.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积淀的文明古国,自古以来就被世界公认为礼仪之邦,具有源远流长的优良道德传统。然而随着改革开放地不断深入,国民经济高速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却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许多十分严峻的道德失范现象正在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显现出来:传统的家庭伦理关系逐渐改变,集体主义价值观逐渐淡化,社会公德逐渐丧失,职业道德陷入诚信危机。道德的底线是一个民族存亡的底线,正确认识道德缺失现象,探讨解决道德缺失问题的对策,对于唤醒沉睡的人性,营造德福一致的文化氛围,重塑社会需要的道德规范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道德缺失现象的几点表现 1、诚信缺失 诚信是一个古老的道德命题,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体现。由于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间较短,受千百年来传统文化的影响较深,人们对经济学本身的内涵还不了解,导致中国社会生活中出现了诚信缺失现象。在经济领域,存在着企业信用缺失、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缺失。在其他社会生活领域,假东西充斥如假文凭、假政绩、假鉴定等,不一而足。以企业信用缺失为例,据有关资料统计,企业逾期应收的贷款额占贸易总额的指标在完善的市场经济国家中仅占0.25%一0.5%;而我国目前超过5%,其水平是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10倍到20倍。 2.职业道德缺失 道德是一定群体认同的调节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集团之间行为关系的规范、原则的总和。一个群体所遵循的规范和原则是以某种职业的道德体系来体现的,职业领域中的道德素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术道德现状调查问卷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术道德现状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您好!请认真阅读下面的陈述,按照您的实际情况回答。我们郑重承诺,以下调查仅用于学术及教育研究,不涉及商业用途,采用无记名方式,调查结果只做团体性分析,不做任何个别呈现,严格保守您的个人信息。每个人对这些问题是会有不同的看法的,回答自然也不同,因而对问题的回答并没有对错之分,只是你的个人观点或态度。所以,请尽量表达个人的意见。 最后,请将您选择的答案填写在括号【】内,请您独立完成,莫与他人交流。谢 谢! 一、基本信息 1、您的性别为【】:A:男B:女 2、您所在的年级为【】:A:硕士一年级B:硕士二年级C:硕士三年级 3、您所属专业的性质为【】:A:文科B:理工科C:医科D:其他 4、您的家庭来源【】:A:城市B:乡镇C:农村 5、您的政治面貌【】:A:党员(预备)B:团员C:群众 6、您父母的教育背景【】(可多选):A:本科及以上学历B:高中学历C:初中及以 下学历 二、现状调查 1、您是否了解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A:没听说过B:了解C:不关心此事 2、您所在的学校是否制订了关于学术道德建设的相关文件及通知?【】 A:是,并阅读过相关通知B:是,但没有了解具体内容C:否 3、您是否了解什么是学术规范?【】 A:非常了解B:有些了解C:不了解 4、您是否了解什么是学术失范行为?【】 A:非常了解B:有些了解C:不了解 5、您认为了解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对研究生是否重要?【】 A:非常重要B:一般C:不重要 6、您主要通过什么途径了解学术规范?(可多选)【】 A:上过相关的课程

B:通过讲座或学术报告了解 C:老师在平时课上会提到相关内容 D:通过看论文和相关文件了解 E:上网看报道了解 7、您目前最想了解学术规范的哪些部分?(可多选)【】 A:论文写作格式等内容 B:相关法律、政策、规范的内容 C:关于处罚的规定 D:相关案例分析 8、您认为了解研究规范对于研究生的主要意义是?(可多选)【】 A:规范自己的研究和论文写作 B:提升自己的学术道德修养 C:摒弃学术不端行为,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 D:没有什么意义 9、您在学习(研究)过程中是否有伪造或篡改实验数据?【】 A:没有过该行为B:有过一次、两次C:有过三次或三次以上 10、您是否有过一稿两投或一稿多投的经历?【】 A:没有过该行为B:有过一次、两次C:有过三次或三次以上 11、您是否有过论文署名中“搭便车”的经历?【】 A:没有过该行为B:有过一次、两次C:有过三次或三次以上 12、您是否有过请人代写论文或为别人代写论文的经历?【】 A:没有过该行为B:有过一次、两次C:有过三次或三次以上 13、您是否有过把转引的文献资料改为直接引用,列表虚假参考文献的经历?【】 A:没有过该行为B:有过一次、两次C:有过三次或三次以上 14、您是否有过引用他人成果(包括句子、段落、图表、数据等),而未注明来源的经历?【】 A:没有过该行为B:有过一次、两次C:有过三次或三次以上 15、您身边的同学是否存在剽窃、抄袭他人研究成果的行为?【】 A:没有B:有,但很少C:普遍 16、您对“天下文章一大抄,只在会抄不会抄”的看法?【】 A:赞成B:无所谓C:不赞成 17、如果您身边学术不正之风盛行,您是否会随波逐流?【】 A:不会B:可能会C:一定会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表现和产生的影响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表现和产生的影响 [摘要]自从网络出现之后,由于网络本身所具有的开放、隐蔽等特点,部分大学生出现了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当前大学生群体中的网络失范问题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浏览不良信息:恶意攻击他人:网络知识侵权:网络成瘾。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产生的影响,主要有四个问题:影响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造成大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价值取向紊乱:导致大学生道德人格的缺失:使大学生产生对现实生活的疏离感。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互联网 一、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具体表现 课题通过对当前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调查发现,当前大?W生群体中的网络失范问题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 1、浏览不良信息 网络是一个缩小的地球,现实生活中有的一切,网络社会中都有。在网络中,除了有大量健康和有用的信息外,还有大量不良信息,包括:反动、迷信、庸俗、色情、凶杀、恐怖等。这些不健康的内容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造成了极大威胁,甚至使一些大学生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有研究表明,有高达60%左右的大学生,虽然是在无意中接触到网上黄色信息的,他们往往出于好奇或冲动而进一步寻找类似信息,

从而深陷其中。 2、恶意攻击他人 网络社会是一个自由开放的社会,在网络中言论可以极端自由,因此一些存心不良的人就在网络中造谣中伤,肆意的侮辱、诽谤他人,给别人造成极大的心理影响;一些自身素质不高的人在网上出口成脏,任意谩骂;还有个别人通过技术移花接木,制做散布对他人不利的图片、在BBS、贴吧和虚拟社区中散布流言蜚语、侮辱诽谤他人,对他人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甚至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甚至利用网络这个相对自由的平台,大肆捏造虚假消息,大量散布反党反社会的过激言行,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 3、网络知识侵权 在互联网这个存贮数据资料的宝库。我们想获得的任何资料几乎都可以通过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检索找到。互联网未经允许的随意上传、存储和任意下载对现行的著作权保护制度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在通讯网络日益发展的今天,知识产权更易受到侵害。工业时代的著作权,由于传播载体是有形的,需要专门的工厂进行生产,因此能够通过海关、交通、工商等传统部门,运用法律保护著作权人的利益。但是随着网络网络的出现,以及网络独特的“数字化”信息方式,著作权体系的地域空间概念被完全打破,大量的文字、图像、音乐、电影等均可通过网络链接的方式,在全世界范围内实

当代社会道德失范问题

中国的当代社会正处在一种道德困境当中,这不是国家秘密,也不是有待争论的观点,而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从社会转型开始以来,社会道德迅速地全线溃退,在短短的几十年间,原本那个有些严厉古板却也不失祥和的、崇尚“崇高”的道德社会(对此可能有人会有异议,我们稍后会讨论)就消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上下交征利”的繁荣、庸俗且有些险恶的社会(对此相信不太会有人有异议)。公众的耳朵里充塞着各种道听途说来的罪恶和不道德,越来越数目巨大的贪污腐败、层出不穷的黑煤窑和矿难、食品的不安全、“艳照门”事件等,这些事情原本离普通公众的日常生活很远,但大众传媒的兴起及其报道灾难和耸人听闻的负面新闻的癖好,将这些间接的经验不断地带到公众的生活中,增加和扩大了公众对不道德的感受,让这种感受在每个人的人生体验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虽然由此获得的关于世界的图景有些扭曲,但并非是完全不真实的。而且,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也随时提醒着我们这一点,比如买东西的时候遭遇缺斤少量、假冒伪劣;比如经常有骗子发来诈骗的网上信息和手机短信,甚至是打来电话;比如身边身边层出不穷的情感背叛;比如在与社会部门打交道时,被公权力“打劫”;比如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上几乎无处不在的低俗文化内容;比如每个人内心中涌动的各种欲望,已经很少有什么欲望能够引发我们强烈的道德耻感和罪感了。 有些人对此表示谴责和批评,但并不那么忧心,他们仍然拥有一种简单的唯物主义的思考方式,认为这些都是社会转型期必然的、短暂的社会现象,如同西方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时期,会随着转型期的结束自然消失的,因为人的道德素质和社会的道德水准会随着社会物质的富裕繁荣而提高。这种朴素的逻辑并非完全没有道理,但的确把中国社会的问题过于简单化了。对当代中国的这种糟糕的道德状况,有以下词语进行过描绘,“道德滑坡”、“道德下滑”、“道德沦丧”、“道德败坏”、“道德崩溃”等等,这些词语作为对社会现象的描述有程度上的不同,但总的来说是笼统的,我认为只揭示了社会表层的现象。当代中国社会又处于一个“礼崩乐坏”的时期,这是千年不遇的,是孔子建制以来中国面临的最严重的道德挑战。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道德的崩溃不仅仅发生在社会生活的表层,更发生在社会文化的深层。对中国目前的道德问题,我想至少应当分这两个层面来看。 在社会的层面,我们面对的是道德的失序,即社会的道德秩序被毁坏了,这意味着,首先,不道德不再是罕见的,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需要时刻提防不期而至的恶;其次,不道德不再是刺目惊心的,人们对此已经熟视无睹了,并采取一种犬儒主义的冷漠态度。很难责备大众的这样一种态度,一件“新颖”的不道德事件会给公众带来强烈的道德感受,如但当这种不道德的事情遍地开花时,麻木不可避免,除非自己就是不道德行为的受害者,这是保护神经系统不遭受长时间过度刺激的心里本能,同时,也由于道德对不道德的无能为力,这种无力感也是人们所要逃避的;另外,当代社会的道德失序不是局部的,而是道德在社会各个领域——政治领域、经济领域、社会交往以及家庭生活中全线溃退,是整个社会道德格局的失序。 而在文化的层面上,我们面临的是道德的失范。道德的失范是道德失序的深层次原因,

研究生学术道德考试

1 当你被大火困在屋内,又无法迅速逃生时,哪一个 房间相对安全? A.卫生间 B.厨房间 C.卧室 D.客厅 A 2 宿舍内发生盗窃案后我们首先应该怎么做? A.保护现场 B.翻看自己的物品 C.自行调查 D. A 3 自行车在校内丢失后怎么办? A.自行查找 B.报告学校保卫处 C.自认倒霉 D. B 4 下列哪个电流通过人体是最安全的? A.反应电流 B.感知电流 C.室颤电流 D.摆脱电流 B 5 如果你在学校食堂就餐时发生了煤气爆炸,你的第 一反应该是什么? A.立即趴下 B.过去围观 C.往外跑 D.大声呼喊 A 6 电流为()毫安时,称为致命电流。 A.50 B.70 C.100 D.150 A 7 发生人身触电事故,在进行救护时,首先应采取什 么措施? A.立即检查触电者是否还有心跳呼吸,如没 有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B.立即断开电源使触电者与带电部份脱离 C.立即去拉触电者 B

D.立即拨打120呼叫救护车 8 造成触电事故的因素是什么? A.电流流过人体 B.电压 C.电场 D.磁场 A 9 当遇到火灾时,要迅速向()逃生。 A.着火相反的方向 B.人员多的方向 C.安全出口的方向 D. A 10 我国消防宣传日是()? A.1月19日 B.11月9日 C.9月11日 D.5月15日 B 1 1 学生宿舍不能乱拉电线、乱接电源、违章使用电器、 生火做饭、乱扔烟头,主要目的是切断着火的什么条件? A.可燃物 B.助燃物 C.着火源 D.易燃物 C 1 2 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对他人造成损害的,()应当依 法承担民事责任? A.行为人 B.监护人 C.其所在的单位 D.行为人或者监护人 D 1 3 我国消防工作的方针是()? A.群防群治 B.遏制重特大火灾 C.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D. C 1 4 遇到打群架或同学非法集会、游行时,正确的态度是()? A

《研究生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期末考试(20)与标准答案

? 《研究生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期末考试(20)
一、 单选题(题数:40,共 40.0 分)
1.()通常附在论文、图书或每章、节之后,有时也以注释(附注或脚注)形式出现在正文中。
(1.0 分) A、参考文献 B、文献综述 C、研究方法 D、以上都对
正确答案: A
2.合著者应该按()排名,且事先必须征得所有合著者的同意。(1.0 分)
A、字顺或音序 B、职称高低 C、年龄长幼 D、贡献大小
正确答案: D
3.()在正文之后,必须要有一个致谢,表达对老师、同学和其他对论文有贡献的人的感谢。(1.0
分) A、会议论文 B、学位论文 C、科学技术报告 D、学术论文

..
..
..
正确答案: B
4.高校对学位论文进行检测一般是在论文作者()。(1.0 分)
A、毕业后 B、论文开题前 C、论文答辨前 D、论文答辩后
正确答案: C
5.下列哪种方式不属于学术成果的呈现方式?()(1.0 分)
A、科学技术报告 B、会议论文 C、查新报告 D、学位论文
正确答案: C
6.学术不端行为举报受理后,应当交由()按照相关程序组织开展调查。(1.0 分)
A、校长 B、学位授予单位 C、学校学术委员会 D、教育部
正确答案: C
参考材料

..
..
..
7.()指未经他人同意或授权,将他人的语言文字、图表公式或研究观点,经过编辑、拼凑、修改后
加入到自己的论文、著作、项目申请书、项目结题报告、专利文件、数据文件、计算机程序代码等材 料中,并当作自己的成果而不加引用的公开发表。(1.0 分) A、重复发表 B、剽窃 C、抄袭 D、盗版
正确答案: B
8.按《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规定,是否可以以匿名方式举报?(1.0 分)
A、可以,但应事实清楚、证据充分 B、不可以
正确答案: A
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电子文献的参考文献著录项?()(1.0 分)
A、主要责任者 B、获取或访问路径 C、题名 D、出版社
正确答案: D
10
下列哪个序次语或编号后搭配的符号是错误的?()(1.0 分) A、首先,
参考材料

关于道德失范现象的一些思考

关于道德失范现象的一些思考 本文列举了当前我国的道德失范现象,阐述了中国传统道德观的借鉴意义,分析了新形势下大力弘扬道德模范精神的必要性及作用。指出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观对于人们过度物欲化导致的道德失落有着积极的规劝作用。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观,弘扬人民群众中优秀道德模范精神,促进社会道德风尚不断提升。 标签:道德失范;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道德模范;思考 一、道德失范现象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古人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1],在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同时,当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也取得长足的进步,但是,当今社会却出现一些道德日益滑坡、道德失范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2007年在山西和河南发生的黑砖窑事件,当地砖窑矿主从人贩子中购买偷运来的民工,包括许多童工,将他们关押在各个窑厂,以暴力手段强迫他们从事极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不少民工致残、致死。2008年,多名食用三鹿集团生产的奶粉的婴儿被诊断出肾结石,随后在三鹿奶粉中发现化工原料三聚氰胺。在进行相关的调查后,国家质检总局公布国内乳制品厂家生产的婴幼儿奶粉的三聚氰胺报告,多家企业涉嫌违规添加化工原料三聚氰胺。与此类似的诸如瘦肉精事件、染色馒头事件、地沟油事件……不胜枚举。 我们不禁要问,一个法律制度日趋完善健全的社会出现如此多违背道德良心,违反法律的事情发生,是法律失去监管和制约吗?社会在急剧转型中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制度不断地健全,但“物质文明”的进步并未带来“精神文明”的上升反而下降呢?我们在“硬”抓经济建设,腰包涨鼓的同时,是否人性道德良知又“软”了呢?若非如此,何以几乎到道德底线失守的地步?我们又将如何在“冲出经济洼地”的同时“构筑精神高地”呢?本文以为,这些事件事关法律制度或者社会问题,但更是道德缺位造成的。 二、中国传统道德观的借鉴意义 在汉语中,道德一词可追溯到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一书。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2]其中“道”指宇宙、社会和人生运行的内在规律;而“德”是指人德行、修为和品性。由此看出,“德”是遵循了宇宙和人生内在规律——“道”而来之。 中国古代思想家以为道德是治国安邦的根基,是国家安危、存亡的根本所在,

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基本测试50题

1. 以下哪项不属于学术共同体的特点。 A 具有共同学术旨趣 C 是学术规范的制定者和执行者 B 是学术活动的主体和承担者 D 做出绝对正确的判断和决定 正确 2. 下列哪一项做法未违反学术规范。 A 学术水平低。 C 放弃学术标准,进行不当学术评价。 B 未经他人许可,不当使用他人署名。 D 篡改数据、文献。 正确 3. 任何研究工作都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展开的,科技工作者有责任查阅前人已有的、已发表的研究成果。查新是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一环。以下关于“查新”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有利于研究工作的优化,可以节省资源,避免低水平重复和少走弯路。 B 在课题立项或是成果鉴定时要求有“查新”,并以查新结果作为该课题或成果是否具有新颖性或创新性的重要依据。 C 二十年前发表的研究成果,在不被检索发现的情况下,可以当成新的课题来立项研究或被鉴定成新的成果。 D 查新要求做到对相关研究领域有全面充分的了解,知道已有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存在的问题。正确 4. 学术不端行为也称不正当的研究行为,指学术共同体成员违反学术准则、损害学术公正的行为。下列哪些现象不属于学术不端。 A 抄袭剿窃、侵吞他人学术成果。 C 伪造或者篡改数据、文献。 B 篡改他人学术成果。 D 论文缺乏创新。 正确 5.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学术不端行为。 A 参加与自己专业无关的评审及审稿工作。 B 故意拖延对他人科研项目或成果的审查、评价时间。 C 对竞争项目或结果的审查设置障碍。

D 把对论文贡献没自己大的导师署名为第一作者。 正确 6.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科研不端行为。 A 在项目申请、成果申报以及职位申请中做虚假的陈述。 B 改动原始文字记录和图片。 C 窃取他人的研究计划和学术思想据为己有。 D 把领导署为第一作者。 正确 7. 按照项目实施规范,应按照项目计划书开展研究,不得擅自变更研究内容或者研究计划,对项目人员变动和研究计划、方案等重大修改,。 A 由项目执行人员讨论决定。 B 须事先征得项目资助单位的书面同意意见。 C 经由项目执行人员讨论决定即可确定,但仍应通知项目资助单位。 D 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 正确 8. 以下关于“引文规范”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引用他人作品的,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作品来源。 B 引文原则上应使用原始文献和第一手资料,但转引他人成果,可以不注明转引出处。 C 不得将未查阅过的文献转抄入自己的引文目录或参考文献目录中。 D 引用时应尊重文献的原意,不可断章取义。 正确 9. 下列关于“引用”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A 在自己的论文中使用他人研究成果中的图表和数据,并未标注图表和数据来源。 B 组合别人的成果,把字句重新排列,加些自己的叙述,直接作为自己论文的研究成果。 C 部分袭用自己已发表文章中的表述,在文中标注并列入参考文献。 D 窃取他人受著作权保护的作品中独创概念,定义,方法,原理,公式等据为己有。 正确 10. 以下哪项不属于合理引用的行为。 A 对未公开发表文章也需要注明来源。 B 使用的目的仅限于为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或者为了教学、科学研究、宗教或慈善事业以及公共文化利益的需要。

浅析网络媒体的道德失范现象

当前,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新闻媒体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已经成为影响公众舆论的重要因素,改变着人们对自己所生活的世界的看法。而与此同时,各种新闻媒体道德失范现象、媒体侵权行为也层出不穷、与日俱增,新闻媒体作为社会公器的形象及其社会公信力也随之受到影响。 传统的新闻媒体的道德失范现象主要表现在传播和制作虚假新闻、有偿新闻、低俗新闻以及新闻缺乏人文关怀上,而作为新兴事物的网络传媒,其基于“自由度大”、“个性化突出”、“隐秘性强”等网络特点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挑战着人们的道德水准,冲击着社会固有的道德底线。网络在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酿成了精神危机。 主要表现 信息失真。信息失真大概有两种情况:一是信息本源性失真。网上的信息有时本来就不正确,容易误导公众。一些网站尤其是商业性网站在刊载一些新闻报道或观点文章时,经常断章取义,夸大事实,并使用夸张的标题吸引眼球,也许某些话的确是当事人说过,但如果离开了当时的场景,就面目全非了。互联网上本源性失真的信息有时候还会以新媒体的其他形式进行再传播从而扩大传播范围。二是以讹传讹。由于新媒体的传播速度更快、受众面更广,致使一些新闻事件在没有得到论证之前,媒体就盲目下结论。这会不利于事件的良性发展。 夸大负面新闻。有些网络媒体通过夸大负面新闻提高关注度,把个别现象扩大化、典型化、普遍化,以至于造成公众的恐慌。负面信息被传媒反复炒作,加之其不准确,这会对受众造成伤害。毫无疑问,负面新闻过多的炒作渲染会对受众造成更大的负面影响。 传播不道德信息。网络欺诈、暴力、色情等诸多不道德信息都能通过新媒体传播。这对青少年的成长特别有害。有人把自拍裸照或恶作剧画面上传到公共网站,影响极为恶劣。一些网站为了增加点击率,甚至反复强化此类信息。 发布垃圾信息。网络还发布大量的垃圾信息。垃圾信息分为网络垃圾和手机短信垃圾,这都是未经接受者许可,强迫受众接收的。 负面影响 网络的道德失范会产生一些始料不及的负面影响,甚至会带来一系列恶果:降低受众的道德水平,干扰受众的正常生活,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甚至影响我国的国际形象。 降低受众的道德水平。在网络时代,每个人都能成为传播者。高度自动化的传播方式会让人更加缺少人情味,引发信任危机,更容易出现精神麻木和道德冷漠,甚至会导致人性的

学术道德感悟

2012年1月3号下午,由学院组织、马伟书记主讲的一堂关于科学建设与学术道德的教育课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程中老师讲了很多关于学术道德规范的例证。从中了解到今年来,在学术活动中道德失准,行为失范的问题时有发生。一些学者违背学术研究目的,或急功近利,粗制滥造;或媚于世俗,热衷操作;更有甚者丧失学术道德,以抄袭剽窃为手段换取一时之名利。这些行为和现象虽然属于个别现象,但如若不加以制止,将会严重污染学术环境和学术声誉,阻碍学术进步,进而影响整个学术群体的创新和发展。 课后思考,发人深省。作为一名研究生,我们的本职工作就是从事学术研究,良好的学风则是保障学者的学术航向的前提。这也是一个学者之所以称其为学者、学术之所以称其为学术的常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为人师表”,我们研究生作为即将跨入“学者”殿堂的“准学者”,是名族的未来,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力军,是社会诚信的实践者。“青年信于世界,则国信于世界”,因此我们青年大学生应当担当时代重任,做诚实笃信的典范,拒绝在学术道德中迷失自我。 由于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正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研究剩招生规模也逐年扩大,已成为世界上研究生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当人们为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人才感到无比欣慰的时候,也为研究生中出现的一系列学术道德问题深感担忧和不安。研究生的扩招,带来了研究生教育的空前繁荣,但是也导致研究生素质的整体下降。许多研究生在学习期间缺乏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学习规划,对自己所要完成的课程论文和学位论文采取了糊任务的态度,既没有系统的完成学习的计划,也没有深入学习研究。为了应付学业上的任务,东拼西凑,粗制滥造,不惜动用各种有违学术道德规范的手段,甚至伪造调查数据,直接和间接抄袭,网络搜索下载复制,隐匿学术源流等,因为缺乏基本的研究和论证,再精妙的手段也只能早出水平低劣的学术论文,难登大雅之堂,经不起实践的检验。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 ,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学习的自主性 ,进行研究性的学习和学术创新。这样研究生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变得更多,学习形式更为灵活和多样,包括查阅文献资料,了解专业动态,撰写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 ,还包括在导师指导下 ,进行社会实践调查和科学试验等。为此需要有大量的时间保证和精力投入,更需要研究生有着高度自觉的精神、较强的自我约束能力和控制能力。但是从研究来看,很多同学报考研究生的目的和动机很少是为了提高自身素质,更很少有服务社会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而只是把报考研究生当作改变自身命运的桥梁和手段。几乎所有的研究生都希望自己能尽早成才, 毕业后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 ,取得更高的经济收入和事业上的成功 ,已婚研究生当然也希望

试述学术道德失范论文的范文

试述学术道德失范论文范文 试述学术道德失范论文范文导读:当前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基于人文社会学科角度下的现状分析 摘要:研究生招生规模在逐年扩大的同时也出现了一定的学术道德失范问题,通从人文社会学科这一角度出发,总结出学术道德失范主要表现在对他人研究成果进行剽窃、研究数据造假和借助挂靠基金课题提升发表机会三大问题,并且对人文社会学科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从社会环境、制度和主观因素方面进行剖析,最后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学术不端一、引言我国研究生的培养是国家人才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生的质量可以说关系到整个国家人才整体素质的提升。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国民经济对高等教育发展投入的不断增大,高校不断扩大研究生招生数量,从表 1 我们可以得到2004 年至2011 年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状况,2004 年研究生培养机构(包含普通高校和科研机构)为769 家,2011 年为755 家,整个8 年间研究生培养机构数量基本保持稳定。 但同时从研究生招生人数我们可以看到2004 研究生招生数为326286 人,2011 年为560168 人,8 年间增长了71.68%。 研究生数量的大幅增长同时也带来了研究生学术研究成果激增的状况。 但学术成果繁荣的背后也隐藏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学术道德失范在研究生中蔓延,研究生对待学术态度表现出一种浮躁的状态。 表004—2011 年研究生教育发展基本情况数量年份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研究生培养机构769 766 767 795 796 796 797 755 普通高校454 450 450 479 479 481 481 481 科研机构315 316 317 316 317 315 316 274 研究生招生数(人)326286 364831 397925 418612 446422 510953 538177 560168 普通高校教师(万人)85.8 96.58 107.6 116.83 123.74 129.52 134.31 139.26 数据: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3—2012)整理所得 在本文,学术道德失范采用江新华教授于2009 年提出的概念 1 ,指学术研究人员用不

学术规范测试4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正确作答得2分,错选不得分。 1. 学术研究指在()指引下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索、求知,以获得新的知识、理论以及对新知识、新理论应用的行为。 A.实证精神和理性精神 B.实证精神和研究精神 C.理性精神和探索精神 正确答案:A 2. 以人类为实验对象,实验只能由具备科研资格的人员操作,如果有学生参加研究,应有相关教师负责安排和监督,以保证() A.所有研究资料的安全与保密 B.所有实验步骤的科学性和结果的准确性 C.所有实验步骤高度完善且充分体现人道主义精神 正确答案:C 3. 把注释集中于全文、全书或书中某一章的末尾。这种注释的形式属于()。 A.夹注 B.脚注 C.尾注 正确答案:C 4. 对首次发表的内容充实了50%或以上数据的学术论文( A.可以再次发表 B.不可以再发表 C.发表时应加以说明 正确答案:A 5. 以人类为试验对象的科学研究,被试人有()试验的权利。 A.参加拒绝 B.自由参加退出 C.更改退出 正确答案:B 6. 将同一研究成果提交多个出版机构出版或提交多个出版物发表,是否属于学术不端行为() A.是 B.否 C.无法判断 正确答案:A 7著、编著和编都是著作权法确认的创作行为,但独创性程度不同。三者的独创性程度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是()。 A.著、编著、编 B.编著、著、编 C.编、编著、著 正确答案:A

8. 在研究实施过程中对试验结果的解释、判断错误,是否属于学术不端行为() A.是 B.否 C.无法判断 正确答案:B 9. 超过刊物退稿时间而突然发稿形成一稿两投,责任()。 A.在作者不在刊物 B.在刊物不在作者 C.既不在刊物也不在作者 正确答案:B 10. 引用未成文的口语实录,是否可以将作者不同时间多次的口语实录自行综合()。 A.是 B.否 C.无法判断 正确答案:B 11. 在研究和学术领域内编造数据、篡改数据、改动原始文字记录和图片,在项目申请、成果申报以及职位申请中做虚假的陈述,是否属于学术不端行为()。 A.是 B.否 C.无法判断 正确答案:A 12. 任何学术评价的最终主体()。 A.都是同行学术专家个人 B.不一定是同行学术专家个人 C.都应是非官方学术机构 正确答案:A 13. 伪造或者篡改数据、文献、捏造事实,属于()行为。 A.学术失范 B.学术不端 C.学术腐败 正确答案:B 14. 科技工作者在履行本单位交付的任务中完成的或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物质条件或名义完成的发明创造,属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归()。 A.国家有关单位 B研究者本人 C.所属法人单位 正确答案:C 15. 在一种刊物上发表过摘要或初步报道,而将全文投向另一期刊发表。这种行为()。 A.属于剽窃 B.属于一稿多投 C.符合学术规范 正确答案:C 16. 把注释的内容置于本页下端,在需要的地方用①、②之类的序号标示。这种注释的形式

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原因与对策分析

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原因与对策分析 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原因与对策分析 一、互联网道德失范分析当网络仅用于军事、教育领域时,它离我们的生活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当人们通过电子邮件相互问候,通过Oicq聊天,在网上购物、获取新闻信息的时候,它就和我们密不可分。我们的某些社会行为被搬到了网上,大家在网上交往、学习,就形成了一个新“社会”一虚拟社区。在这个新社会中,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正在逐渐形成。网络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在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便利条件的同时,也造成了某些负面、消极的影响,甚至导致了网络道德的失范。如恶意域名抢注、网络盗版、垃圾邮件、网络垄断、网络腐败等不道德的丑行。虽然,道德在本质上不是经济资本,也不可能作为直接的经济资本来使用。然而它却从来不乏价值资源的意义,甚至也能成为一种特殊的资本发挥巨大效用。人们与网络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网民低龄化也成为一大趋势,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和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网络社会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就总体而言,青少年好奇心、好胜心强,精力旺盛,渴望丰富的知识,需要平等的交流。而网络正以其独特、新奇和神秘的世界吸引着广大的青少年。据一项调查显示,上网人群的年龄段在25-30岁以下的占了74.59%,而教育程度在大专以上者占了70.11%。如果我们的社会对网络的道德失范问题处理不当有可能影响青少年德性的形成,甚至导致青少年犯罪。所以网络的道德失范问题给我们的素质教育带来了新的思考,越来越受到德育工作者的关注。目前,网络道德失范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色情污染和暴力问题的出现色情污染是指通过互联网上传播黄色淫秽的图片和文字信息,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侵蚀网民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