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林铎市委十二届十次全会报告(发文稿)

林铎市委十二届十次全会报告(发文稿)

奋发图强锐意进取

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更好更快发展

——林铎同志在市委第十二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报告

(2010年12月23日)

同志们:

这次市委全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届十四次全会和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总结今年及“十一五”时期工作,安排部署“十二五”时期及明年重点任务,团结动员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超越自我,奋发图强、锐意进取,努力开创哈尔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更好更快发展的新局面。

下面,我受如垠同志委托,代表市委常委会向全会报告工作。

一、关于2010年工作和“十一五”时期主要成就

年初以来,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紧紧围绕“超越自我、再塑形象,奋起追赶、努力晋位,把哈尔滨建设成为现代大都市”的总体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实施“北跃、南拓、中兴、强县”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

果。预计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60亿元,比上年增长14%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26亿元,增长17.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50亿元,增长4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86.8亿元,增长18.5%;进出口总额41.4亿美元,增长30%。

一年来,市委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一)着力实施新战略。落实省委“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战略部署和哈尔滨要“晋位赶超”的总体要求,抓住发展相对滞后的主要矛盾,加快构建“以松花江为纲——一江居中、两岸繁荣”的城市发展新格局。从统筹规划入手,启动实施了以重点项目为支撑的“北跃、南拓、中兴、强县”发展战略,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预计到年底,500个新战略重点项目可完成投资930亿元以上。

“北跃”战略扎实推进。松浦大桥提前半年竣工通车,阳明滩大桥、松花江公路大桥扩建、大耿家立交桥工程全面启动。“北国水城”骨干工程量完成14.9%,银水湾支渠、长盈渠利民示范段工程全面竣工,我市成为国家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城市。科技创新城新增建设用地9.5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启动5.3平方公里,中科院哈尔滨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新兴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九洲电气等39个研发和产业项目开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稳步推进,科技创新服务体系、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知识产权保护等工作取得积极进展,预计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实现2013亿元,比上年增长

21.3%,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51%提高到53%。

“南拓”战略全面展开。哈南工业新城投入建设资金80亿元,新开发面积20平方公里,核心区完成征地拆迁14.45平方公里,苏宁电器、约翰〃迪尔等项目签约入驻,一汽通用等209个项目开(复)工,软件及服务外包园等项目全面竣工。

“中兴”战略成果显著。新建改造长江路、铁路街、友谊西路等道路202条,建设文昌高架桥、征仪路跨线桥、香滨路立交桥等各类桥涵57座,维修道路500条(段),城市道路完好率达90%。

“强县”战略逐步显效。云岭风电、宾西铁路、中粮10万吨大米加工、双城百万亩高产玉米创建工程等100个强县项目顺利推进,县域经济总量突破1000亿元,县域工业增加值实现112亿元。宾西经济技术开发区晋升国家级开发区。高等级路面农村公路通乡、通村率均实现100%。

(二)着力推进大项目建设。注重抢前抓早,加强项目管理,破解项目建设瓶颈,“项目建设提速年”成效明显,项目投资规模、层次质量、建设速度前所未有。预计到年底,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1330亿元,占全市投资比重达50%,拉动投资增长28个百分点。哈飞空客复合材料、三菱自动变速器等与世界500强企业合作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第三代核电项目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超大规格铝板带材项目填补国内空白。充分利用“哈洽会”、“哈科会”、央企对接会、哈尔滨发

展战略项目推介会等平台,扩大招商引资规模,全年实际利用外资6.96亿美元,国内经济技术合作资金到位额517亿元,分别增长15%和40%。

(三)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坚持把现代服务业作为调结构的主攻方向,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着力打造“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旅游品牌,预计旅游总收入突破380亿元,增长23%。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哈尔滨文化中心、音乐厅、群力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项目规划建设进展顺利,“COOL〃哈尔滨”、音乐剧《蝶》、《中国〃哈尔滨印象》成为新的文化品牌,成功举办第30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我市被联合国授予“音乐之城”称号。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龙运物流园区、哈药集团物流配送中心等一批重大物流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美国摩根大通和香港东亚银行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已获银监会批筹;哈尔滨银行在6省(市)设立分支机构;九洲电气等3户企业成功上市,结束了我省7年没有企业在内地上市的历史。我市成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坚持把强工业作为调结构的有力支撑,做大做强优势产业,重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预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700亿元左右,增长16%以上。装备制造、食品、医药、石化4大优势产业增加值可达59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5%左右。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85,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坚持把稳农业作为调结构的重要基础,积极克服春涝、低温冷害等多

种自然灾害,粮食生产再夺大丰收,总产量突破250亿斤。畜牧业加快发展,预计实现产值360亿元左右,增长6.5%,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6%以上。

(四)着力改善发展环境。坚持以“三个转变”为突破口,下力气解决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的突出问题。在改善交通环境和市容卫生环境上,集中力量实施了以路桥建设和违章建筑拆扒、裸土地面集中整治以及清理牌匾广告、扮靓城市为重点的环境整治“三大战役”,城市交通条件、环境卫生和市容面貌明显改观。在改善生态环境上,重点启动“三沟一河”综合治理,沿河垃圾清运、企业污染治理全面完成,河道整治、截污管网铺设按计划推进。松花江哈尔滨段治污规划稳步实施,完成污染减排和环境治理项目31个。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4.53%。市区环境空气优良天数达到国家环保模范城标准。在改善服务环境上,积极转变立场、态度和思维方式,出台了改善经济发展环境21条措施,成立了非公有制企业维权投诉服务中心,开展了12个纠风专项治理行动,取消审批前臵要件265个,收费项目减少到83项,市级重点项目全部纳入审批“绿色通道”,营造了“企业创造财富、政府创造环境”的良好氛围。

(五)着力保障改善民生。以惠民行动为载体,积极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年初承诺的60项惠民项目超计划完成,总投入达317亿元,是上年的近2倍。

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增幅分别达到10%左右。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宽,城镇新增就业10.8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31万人。棚户区和泥草房改造力度加大,启动城区棚改拆迁项目42个,拆迁面积518万平方米,涉及拆迁户3.3万户,竣工318万平方米,回迁居民1万户;改造农村泥草房4.3万户。我市成为国家首批利用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城市。社会保险覆盖面持续扩大,“五七工”、“家属工”参保工作全面完成,积极推进新农保试点工作,养老、失业、医疗保险覆盖面分别提高到91.2%、95.5%和94.5%。城市和农村低保标准进一步提高,社会救助范围进一步扩大。

(六)着力发展社会事业。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均衡发展,“两基”目标顺利实现。城乡卫生事业协调发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98%,新农合参合率达99.1%,106个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以内。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各类文体活动深入开展。维稳创安工作进一步强化,刑事案件万人发案率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保持最低,重特大安全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实行信访联合接待新机制,信访接待大厅投入使用,信访秩序有所好转。

(七)着力推进党的建设。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推动法治政府、服务

政府、责任政府建设。坚持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统一战线工作,营造良好的政治局面和民主法制环境。深入开展“超越自我、执政为民”教育,引导党员和干部找差距、求超越,作践行宗旨的表率。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广泛开展以科学理论为牵动的学习教育,完善教育培训体系,开展“先锋工程”、“创先争优”等活动,促进党员、干部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提高。积极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健全完善干部选拔制度,选好配强“一把手”,优化各级班子结构,创建发展型领导班子。统筹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坚持“正派政绩”的用人导向和公开、公平、公正的操作程序,“公推差选”择优选拔干部,40多名干部分两批选拔推荐到市直部门重要岗位和县级领导岗位。创新工作体制和机制,扩大党内民主,增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生机和活力。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施“三优”工程,组织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和哈尔滨精神,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提高反腐倡廉科学化水平。围绕新战略实施和大项目建设,拓展源头防腐领域,开展“四突破、四保障”工作,严肃查处征地拆迁中的违纪违法问题,查处涉嫌违纪违法人员146人,其中公职人员38人。结合开展“作风效能建设年”活动,着力解决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进一步加强政风行风建设,树立了良好形象。

今年是“十一五”时期收官之年。回顾即将过去的五年,我们感到,这是我市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是我市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五年。预计“十一五”时期,我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将从2773美元增加到5500美元以上,年均增长12.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7.6%;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将分别从10065元、4006元,增加到17500元和7454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73.9%和86.1%。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达7724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4倍,年均增长32.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达6489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3倍,年均增长17.8%。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和主要污染物减排等指标,均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经过五年的努力奋斗,我市经济实力持续增强,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城乡面貌显著改观,人民生活明显改善。这些成就来之不易,既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更极大地激发了全市人民加快发展、跨越赶超的雄心壮志!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正视面临的诸多挑战和困难。一是宏观经济发展环境仍然极其复杂。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并未消除,世界经济复苏进程缓慢,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贸易保护主义继续升温;我国通胀预期增强,央行连续提高存

款准备金率,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调整为稳健,对新上项目的审查和融资限制将更加严格,宏观环境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二是“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压力还在加大。尽管我市生产总值连续8年保持13%以上增幅,但经济总量小、发展速度慢仍然是我市面临的主要矛盾。同处东北地区的沈阳、大连、长春生产总值增速远远超过我市,增长均在16%以上;就连省内的大庆和齐齐哈尔也是发展势头迅猛,产业项目投资额度甚至比我市还大,经济发展后续能力强劲。三是自身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还很突出。长期受计划经济影响形成的结构性、体制性矛盾依然严重制约发展,改革开放、科技进步、壮大非公有制经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任务还很繁重;城乡发展不协调,县域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水平偏低,加快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任务还很迫切;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薄弱,发展过程中的社会矛盾凸显,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任务还很艰巨;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任务还很紧迫。四是思想作风建设还有较大差距。虽然在新战略实施过程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攻坚克难力度不断加大,但个别领导班子、部分党员干部思想不够解放、作风不够务实、执行力不够强等问题仍很突出。有的干部在压力面前存在畏难情绪,困难面前绕着走,份内工作推着干。有的干部办事效率低、服务意识差、主动性不强,靠领导批示和企业、群众、媒体反映干工作。有的干部缺乏全局

观念,本位主义严重,过多地看重部门利益、局部利益,缺乏全市“一盘棋”思想和通力合作精神。有的干部作风漂浮,谋划工作定位低、具体落实站位高,说得多、做得少,开会多、落实少。

以上这些问题的产生,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原因,既有历史积累形成的老问题,也有加快发展当中遇到的新问题。如果这些问题我们没有高度重视,并坚决采取措施从根本上加以解决,将严重影响和制约我市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准确判断形势,努力趋利避害,下定决心、下大力气解决好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做好应对新形势、新变化、新矛盾的各项准备,牢牢把握推动科学发展、实现富民强市的主动权。我们坚信,有党中央、国务院的总揽全局、科学决策,有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有中省直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有改革开放特别是新战略实施以来奠定的坚实基础,有全市人民不甘落后、奋发图强的强烈愿望,有广大党员干部超越自我、执政为民的实干精神,我们一定能够戮力同心、战胜困难,推动哈尔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二、关于“十二五”时期思路目标和战略重点

“十二五”时期仍是我国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市实施新战略、推动新跨越的提速期、关键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

议、省委十届十四次全会和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改善民生和维护社会稳定为根本,以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保障,紧紧围绕北国水城、工业大城、科技新城、文化名城和商贸都城的发展定位,全力实施“北跃、南拓、中兴、强县”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为把哈尔滨建设成为现代大都市打下坚实基础。实施好“十二五”规划,完成好各项战略任务,要做到“五个必须坚持”:必须坚持以民生改善体现更好更快发展。最大限度地保障和改善民生,最大限度地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于民,是我们党和政府肩负的重要政治使命,也是我们全部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着重解决好收入问题,力争到2015年,城乡居民收入与GDP同步增长,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年均增长速度均达到12%以上,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15%左右,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在同等城市中力争晋位。要着重解决好低收入和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新建各类保障住房13万套,中低收入群体人均住房面积不低于15平方米,城区四环内棚户区改造全部完成,棚户区居民全部入住新居,农村泥草房改造基本完成。要着重解决好就业和农民“进城”问题,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力争百万农村人口进城镇。要着重解决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农村社区、城镇社区

便民医疗、文化、体育设施实现广覆盖,城区和县镇义务教育学校全部达到标准化,职业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12所县级医院全部建成二级甲等以上标准医院。力争到2015年,根本扭转城市基础设施落后状况,新增城市道路130公里,道路完好率达95%,推进铁路站场及新线建设和改造,彻底改造水、热、气等老旧地下管网,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达85%。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取得更大进展,公交在城市交通总出行中的比重提高到45%以上。

必须坚持以结构调整支撑更好更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市作为老工业基地城市,要更加注重和深刻把握结构调整这个主攻方向,以更大力度、更快节奏促进发展方式转变。要全力实施产业“倍增计划”,力争到2015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230亿元,年均增长16%。4大优势产业增加值五年翻番,培育装备制造、食品2个超千亿元产业。6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四年翻番,打造新能源装备、电子信息和绿色食品3个超百亿元产业。金融、物流、文化、信息服务4大产业增加值实现四年翻番,旅游总收入突破960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达15%。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到8:40:52。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增加到60%以上。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把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紧密结合,显著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力争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

值年均增长20%以上。要全面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力争到2015年,万元GDP综合能耗累计下降16%左右,水、气主要污染物排放累计下降15%和5%。

必须坚持以新目标引领更好更快发展。作为后发地区,加快发展是第一要务,是超越自我的具体体现,是解决一切矛盾和问题的关键。我们必须坚定科学发展不动摇,加快发展不放松。力争到201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翻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城市综合经济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明显提升。

必须坚持以新战略牵动更好更快发展。省委、省政府实施“八大经济区”战略、推进“十大工程”措施,是符合我省实际、顺应时代要求的科学发展道路。我市作为全省发展的龙头,更好地发挥带动示范作用,必须继续按照“以松花江为纲——一江居中、两岸繁荣”的发展构想,强力推进“北跃、南拓、中兴、强县”战略,一本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抓落实,推动哈尔滨跨入“松花江时代”。力争到2015年,联通南北的跨江通道达到13条,科技创新城开发面积达到23.7平方公里,“北国水城”中“两纵”、“两横”、14个湖泊及附属景观设施基本建成,江北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初具雏形。哈南工业新城力争开发面积达到85平方公里,核心区与香坊、南岗、阿城、五常、

双城工业园区联通成片,新型装备制造、新材料、食品、医药、电子信息等产业集聚发展,工业总产值突破3500亿元,挺起哈尔滨工业的“脊梁”。老城区改造力争实现承载功能、生态质量、容貌形象、居住条件、管理水平和辐射带动能力“六个提升”,再现哈尔滨欧陆风情的独特魅力。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县域工业化、农村城镇化进程,粮食产能稳定在250亿斤以上,畜牧业产值比重提高到50%,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140家,显著提高县域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

必须坚持以改革开放促进更好更快发展。过去30多年的发展进步,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要实现哈尔滨全面振兴,仍然要靠改革开放。我市作为进入计划经济最早、退出最晚的城市,“十二五”时期,必须要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要积极稳妥地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争在国有企业改革、财税金融投资体制改革、农村综合改革、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领域改革,以及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上实现新突破。要实行更加积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扩大招商引资,优化贸易结构,开拓国际市场,突出抓好对俄经贸合作战略升级,力争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0%以上,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5%。

三、关于2011年主要任务

明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也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认真做好明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初步研究确定,2011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市属进出口总额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重点做好五项工作:

(一)以“招商引资项目落实年”为牵动,千方百计上好项目、大项目,努力增强经济发展后劲。项目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引擎。尽管我市近年来在项目建设上取得很大进展,但从横向比较和自身情况看,项目规模小、数量少、谋划滞后、成熟度低等问题仍很突出,特别是谋划项目的机制、引进项目的手段、推进项目的胆识还不到位。针对这些问题,市委、市政府决定在连续两年开展“项目建设年”、“项目建设提速年”活动的基础上,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从明年起连续三年开展“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的要求,把明年确定为“招商引资项目落实年”。市政府已召开推进会议,出台了相关工作方案,明确了推进措施,力争明年市级重点项目达到300个,年计划投资超过800亿元。

强化重点项目建设。按照“在建项目抓进度、新建项目抓保障、建成项目抓达产、招商项目抓签约”的要求,加强项目

分类指导,助推大项目建设提速增效。对在建项目要加大要素保障力度,千方百计加快项目建设,力争早竣工、早达产、早见效;对新建项目要积极创造条件,做到项目报批、规划设计、建设资金、征地拆迁“四到位”,力促项目尽早开工。要强化项目资源统筹配臵,改进土地供给模式,采取提前介入、提前预估、提前计划、提前收储等方式,保证项目落地不受指标影响、开工不受手续制约。要结合新战略实施和“五城”建设,尽快谋划一批发展潜力大、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强、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大项目、好项目,力争全年新谋划3000万元以上项目1000个、亿元以上项目500个。

加大项目招商引资力度。重点改进和创新招商模式,加快成立由市、区、县(市)以及部门领导挂帅的若干个招商项目推进组,采取普遍招商、重点招商、专项招商、委托招商等方式,努力提升项目引资的质量和水平。用好国家的货币政策,争取更大的信贷额度。充分发挥政策性资金的杠杆作用,灵活运用贷款贴息、贷款担保、定额补助等方式,吸引更多的外来资本、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力争全年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国内经济技术合作资金到位额增长30%。

进一步完善项目推进机制。着重建立健全以市、区、县(市)领导包保责任制为核心的大项目责任体系,逐级细化目标和责任,确保大项目按计划推进。要创新推进方式,建立项目推进组或临时机构,形成“一个项目、一个班子、一套人马”的推

进机制。要建立项目立项、签约、开工、建成、投达产直到稳定运行工作推进标准,全程跟踪、一抓到底。要建立健全大项目建设考核办法,把项目建设与干部选拔任用直接挂钩,表现突出的优先重用,工作不力的严肃问责。

(二)以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千方百计构筑现代产业体系,努力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所在,也是明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任务,必须下大力气推进并取得积极进展。

优先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坚持把发展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点和主要经济增长点,确保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2.5%以上。围绕建设“冰城夏都”国际旅游城市,着力打造“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加快推进金河湾湿地公园等湿地旅游项目,办好首届“中国哈尔滨松花江湿地旅游文化节”,放大“城市湿地风光”旅游品牌。启动呼兰三家子旅游小镇、长岭湖旅游风景小镇等旅游名镇建设,引导发展乡村旅游。力争全年旅游总收入增长20%。着力推进群力文化产业园、平房动漫园等6大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坚持多元投入,全力推进哈尔滨文化中心等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培育骨干文化企业,积极扩大各类大型文化活动规模和影响,加快形成新兴文化业态。围绕“六园多节点、一核多放射”产业布局,加快谋划哈南、江北等物流园区,抓紧推进龙运物流园区等项目建设,力争物流业增加值增长16%。加

强信息化建设,着力打造“数字城市”,扎实推进“三网融合”试点,突出抓好物联网大厦等重大工程。大力发展现代金融业,积极引进国内外金融机构,推进松北金融中心等项目建设。进一步改造提升传统商贸流通业,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着力推进松北、哈南、群力、哈西等新商圈建设。

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步伐。把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作为现阶段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首要任务,重点做大做强装备制造等4大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民用航空等6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延伸拉长能源装备等8大产业链,确保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以上。哈南工业新城要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及相关产业簇群,确保新哈缆等100个项目开工建设,云计算中心等100个项目签约入驻。宾西经济技术开发区要结合打造哈东新城,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搞好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抓好哈工大奥瑞德等一批产业项目。按照省委提出的把科技创新城打造出“动车组效应”的要求,加快科技创新城建设,重点启动兵装集团热能装备基地等项目,确保中科院哈尔滨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投入使用,实现首批70家科研院所和科技企业入驻。要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的驱动作用,全力实施科技创新引领等“六大创新工程”以及100项重点科技计划,加快铝镁合金新材料等6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我市作为农业大市,在加快产业结构

调整过程中,必须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积极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围绕实施增产50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水利化、科技化、信息化、农机化、设施化进程,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按照“主辅换位”的思路,积极发展现代畜牧业、水产业,提高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水平,着力打造一批牧业强县、牧业强镇,不断提高畜牧业对经济增长的牵动力。坚持以“强县”项目为牵动,以农产品加工业为重点,加快发展县域工业。重点推进现代循环农业、绿色有机食品等示范园区和加工园区建设,扶持壮大龙头企业,推进粮食和畜产品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延伸,由单一产品向系列产品转变,实现多层次加工增值,支撑县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力争县域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分别增长15%和20%,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5.5%。

(三)以“中兴”战略为引领,千方百计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努力提升城乡载体功能和服务水平。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改善人民生产生活的必备条件。我们必须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加强管理,不断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增强哈尔滨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充分发挥规划指导作用。规划是龙头,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和先导。虽然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形成了比较规范科学的规划体系,但存在的问题仍不容忽视,特别是分散规划、低水平重复规划问题比较突出,规划的统领作用还没有

得到充分发挥。要进一步增强规划的整体意识,落实好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新战略发展规划及相关控详规划,完善各类专项规划,高标准搞好重点地区、重要地段城市设计,切实增强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权威性。

进一步推进以路桥为重点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路网是基础设施的“骨架”,是承载产业发展、保障城市运行的核心要件。虽然通过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的大力度改造建设,弥补了一些这方面的历史欠账,但还远远不够,城市的快速扩张发展对路桥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按照“中兴”战略部署,着眼于建设畅通城市,重点推进城市东部、西部和中部三大板块130个路桥建设工程,打通断头路,拓宽卡脖路,进一步疏解交通拥堵,增加区域交通连接点,构建城市外延性道路辐射格局。继续加大地铁一号线、哈西客站等重点工程建设力度,确保阳明滩大桥、松花江公路大桥扩建工程年内竣工通车,为城市“中兴”和新区发展创造条件。大力推进农村公路建设,重点加强路网联通路及革命老区道路建设,完成依七高速依兰段、哈肇公路依兰段、铁通公路尚志至五常段、哈五公路平房至拉林段改造任务,加快构建“一小时哈尔滨大都市圈”。水、电、气、热是城市的命脉,由于历史欠账多、设施老化,停水、停气、停热等事故时有发生,给市民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加快改造地下管网设施,强化运营监管,最大限度地消除事故隐患,提高基础设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