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法基础理论

经济法基础理论

第一章经济法基础理论

1 经济法

*概念:经济法是调整发生在政府,政府经济管理机关和经济组织,公民个人之间的以社会公共性为根本特征的经济管理关系的法律规范和总和。

*特征:a经济法律规范的易变性b兼具公法和私法属性c程序保障的非独立性

*调整对象:市场主体关系,市场监督关系,宏观调控关系。

*基本原则:a经济民主与经济自由相结合的原则b政府行为优位原则c责,权,利,效相结合原则。

2经济法律关系

*概念:指经济法主体在进行经济管理和经济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由经济法加以确认的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关系。

*特征:a经济法律关系体现了国家意志和当事人意志的统一b经济法律关系体现了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的统一c经济法律关系体现了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的统一

*构成要素:a主体,指享有经济权利和承担经济义务的当事人b内容,指经济法主体享有的经济权利和承担的经济义务c客体,指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确立概念:指由经济法律规范所确认的,经济法主体之间的经济权利和义务关系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实现。

*确立条件:a行为,指当事人有意识的活动,分为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b事件,指不依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包括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引起的事实。

3经济法律责任

*概念:即违法经济法的责任,是指由经济法规定,在经济法主体违反法定经济义务时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

*特征:a经济法律责任的综合统一性,是民事,刑事,行政责任的综合b经济法律责任的双重处罚性,一方面表现在“两罚”方面(既可以对违法法人予以经济制裁,也同时可以对法人组织中直接责任者予以民事,行政,刑事制裁),另一方面变现在“并处”规定上,既对统一违法主体,可同时适用数种制裁。

*承担原则a过错原则,指造成损害并不必然承担赔偿责任,必须看行为人是否有过错,有错有责,无错无责(条件:须有经济违法行为,行为人需有过错,须有损害或危害事实)b 无错责任原则,指由法律直接规定的情况下,无论行为人有无过错都要对其行为所导致的损害事实承担责任的原则

*形式:经济责任(财产性强制措施)行政责任(行政处罚)刑事责任(刑事制裁)

4什么是经济权利?什么是经济义务?二者的关系是什么?

第二章个人独资企业法

1个人独资企业法

*概念:指调整在国家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关于个人独资企业的各种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

*法律责任:a违反企业实力规定的法律责任b违反关于依法开业和变更登记规定的法律责任c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法律责任d违反关于清算规定的法律责任e投资人委托或聘用人员违反个人独资企业法的法律责任f登记机关直接责任人员违反个人独资企业法的法律责任。2个人独资企业

*概念:指依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财产为投资人个人所有,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经营实体

*特征a企业投资人为一个自然人b企业财产为投资人个人所有c企业需依法设立d投资人

对个人独资企业承担无限责任

*设立条件:a投资人为一个自然人,法律行政法规禁止人员不得投资和设立独资企业b有合法的企业名称c有投资人申报的出资d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和必要的生产经营条件e有必要的从业人员

*设立程序:投资人申请—工商登记

*权利:经营自主权,可以依法申请贷款,取得土地使用权,并享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任何单位个人不得违反法律,法规以任何方式强制个人独资企业提供财力,物力,人力,对违法强制提供财力物力人力的行为,企业有权拒绝。

*义务:a从事经营活动必须要遵守法律法规,诚实信用原则,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b依法纳税义务c依法设立张博,进行会计核算d招用职工应签订劳动合同e按国家规定参加社会保险。

3没有资金可以设立个人独资企业吗?

第三章合伙企业法

1合伙企业法概念:指调整合伙企业在设立,经营,变更,终止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

2合伙企业

*概念: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为了共同目的,共同出资,在合伙协议基础上组建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

*设立条件:a有两个以上的合伙人b有书面合伙决议c有合伙人认缴或者实际缴付的出资d 有合伙企业的名称和生产经营场所d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财产范围:合伙人的出资,与合伙企业的收益

*财产性质:合伙企业财产由全体合伙人共同管理和使用,具有共有财产性质

*财产份额转让规定:a合伙人之间转让,应当通知其他合伙人c向合伙人意外的人转让,需经其他合伙人一致同意,在等同条件下其他合伙人有优先购买权,但是合伙协议另有约定除外c因法院强制执行的转让,应当通知全体合伙人,其他合伙人有优先购买权;合伙人未购买,又不同意将该财产份额转让给他人的,依法为该合伙人办理退伙结算,或者办理消减该合伙人相应财产份额的结算。

*事务执行方式:a由全体合伙人共同执行b由合伙协议约定或者全体合伙人决定,委托一个或者数个合伙人对外代表合伙企业,执行合伙事务。

*决议原则:按照合伙协议约定的表决办法办理;合伙协议未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实行合伙人一人一票并经全体合伙人过半数通过的表决办法。

*需经全体合伙人同意的事项:a改变企业名称,经营范围,主要经营场所的地点b处分合伙企业的不动产c转让或处分合伙企业的知识产权和其他财产权d以企业名义提供担保e聘用合伙人以外的人担任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

*债务清偿:a合伙企业债务应当以其全部财产进行清偿b合伙企业财产不足以清偿到期债务的,各合伙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c合伙企业的债权人不应当越过合伙企业而直接要求合伙人的财产进行清偿d合伙企业按照亏损分担原则以其在合伙企业出资以外的财产承担清偿责任e合伙人之间的债务分担比例对债权人没有约束力

3有限合伙企业

*概念:由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组成,普通合伙人对合伙企业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有限合伙人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责任。

*事务执行方式:a由普通合伙人执行合伙事务,同时可要求在合伙协议中确定执行事务的报酬和提取方式b有限合伙人不执行合伙事务,不得对外代表合伙企业,但可参与企业一般

性事务。(如入伙退伙建议审计等)

4特殊的普通合伙企业

*概念:指采用合伙制的以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为客户提供有偿服务的专业服务机构。,*责任承担:以企业债务产生原因区分a故意,直接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其他合伙人以财产份额为限承担责任b无意,全体合伙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c合伙企业能清偿债务时,因故意造成损失的以企业财产对外承担责任后,造成损失的合伙人按协议约定对企业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章公司法

1公司法概念:指调整公司在设立,经营,变更,终止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公司

*概念:指根据公司法设立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特征:a公司是企业b公司是企业法人c公司是依企业法设立的企业法人

*分类:a人合公司,资合公司与人合兼资合公司(信用基础)b母公司与子公司(公司之间是否有控股或从属关系)c本公司与分公司(公司内部的直辖关系)d本国公司与外国公司(公司国籍)e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股票是是否在证劵交易所上市交易)

3有限责任公司

*概念:也称有限公司,是指依照公司法设立,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公司。

*设立条件:a股东符合法定人数,50人以下b股东出资达到法定资本最低限额,3万元c股东共同制定公司章程d有公司名称,建立符合有限责任公司要求的组织机构e有公司住所*组织机构:股东会,董事会或执行董事和经理,监事会或者监事

4股份有限公司

*概念:指全部资本划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债务承担责任的公司

*设立条件:a发起人符合法定人数,2人以上200人以下b发起人认购和募集的股本达到法定资本的最低限额,500万c股份发行,筹办事项符合法律规定d发起人制定公司章程,采用募集方式设立的,经创立大会通过e有公司名称,建立符合股份有限公司要求的组织机构f有公司住所

*设立程序:a发起人制定公司章程b发起人认足股份c发起人缴纳股款

*组织机构: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监事会

5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资格限制

A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B经济违法或剥夺政治权利执行期满未愈5年C担任破产清算公司厂长经理,负有破产责任的,清算完结之日未逾3年D担任违法吊销执照责令关闭公司的法人代表,以关闭期起始,未逾3年E个人负债额数较大到期未偿还。

6公司债卷

*概念:是指公司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约定在一定期限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劵

*与股票区别:?????????????????????????????????????????????????????

7公司利润分配

A弥补以前年度亏损,但不得超过税法规定的弥补年限B缴纳所得税C法定公积金不足以弥补以前年度公司亏损的,弥补亏损D依法提取法定公积金E向股东分配利润

第五章外商投资企业法

1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概念:指由中外合营者根据中国法律规定,按照平等互利原则,经中国政府批准,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负盈亏,共担风险的企业。

*特征:a由中外合营者双方共同投资组成一个独立的公司实体,依法取得中国法人资格b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乃股权式合营企业,中外合营者认缴合营企业注册资本,按出资比例分享利润,分担风险及亏损c中外合营者共同参加经营管理,建立企业统一决策管理机构。

*设立条件:a采用先进技术设备和科学管理方法,能增加产品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节约能源和材料b有利于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c能扩大产品出口增加外汇d 能培训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下列情况不予批准:a有损中国主权b违反中国法律c不符合中国国民经济发展要求的d造成环境污染的e签订协议合同章程不公平,损害一方权益的)

*组织形式:有限责任公司,即合营企业以其拥有的全部财产对企业债务负责,而合营企业的责任仅以其各自认缴的出资限额为限

*出资方式:可以用货币(外放必须用外币),实物,工业产权在,专有技术,土地使用权。2中外合作经营企业

*概念:指中外合作者依照中国法律规定,在中国境内共同投资,按合作企业合同约定非配收益或产品,分担风险和亏损的企业

*特征:a合作企业是一种契约式的外商投资企业b合作企业的出资方式较为灵活c合作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组织机构多样化

*设立条件:符合国家发展目标和产业政策,国家鼓励的合作企业是产品出口型,技术先进型。

*组织形式:af法人型合作企业,依法缺德中国法人资格,其组织形式是有限责任公司,拥有自己独立的财产,以企业法人的名义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以其全部财产对合作企业债务承担责任b非法人型合作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合作各方根据其认缴的出资额或提供的合约条件,在合作合同中约定各自承担债务的比例。

*出资方式:现金实物土地使用权工业产权专利技术等,出资不一定都需要折算为货币形式计算,只需确定各方合作条件。

*管理形式:董事会制,联合管理制,委托管理制

*财产所有权:a如果是法人型合作企业,其各方投资或提供的合作条件,归独立的企业法人所有b非法人合作企业,合作各方的投资或提供的合作条件为合作方各自所有,经约定也可以共有或部分共有。

*投资回收:合作企业允许在一定条件下,外国合作者先行收回其投资。

条件:a期限届满时全部固定资产无偿归中国合作者所有b税前回收投资的必须向财政税务机关提出申请审查批准c应该依照法律和合同对合作企业债务承担责任d提出先行回收投资的需报税务机关申请

3外资企业

*概念:依照中国有关法律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全部资本由外国投资者投资的法人企业,但不包括外国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分支机构。

*特征:a外资企业是依照中国法律设立的企业,区别于依照外国法律设立的外国企业b主要办事机构需设立在中国c资本必须全部由外国投资者出

*组织形式:有限责任公司,也可以是其他责任形式,投资者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

*出资方式:可自由兑换的外币,机器设备,工业产权,专有技术等

经济法基础知识点汇总

经济法基础知识点汇总 一、法律基础 1、法律体系:由一国现行法律规范组成的整体,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 2、法律部门:根据法律规范的调整对象和调整方法所划分出来的同类规范。 3、法律关系:由法律规范调整一定社会关系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国家通过法律规范调整一定范围的社会关系所形成的就是一个法律部门。 4、法律事实:指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各种情况或条件。 5、权利能力:指一个人能够成为法律关系主体的能力。 6、行为能力:指一个人通过自己的行为独立参加法律关系,享受法律权利,承担法律义务的资格。 7、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是统一的,始于出生终于死亡;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是分离的,始于成立终于终止。

8、代理:指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第三人实施法律行为,为被代理人设定、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由被代理人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的制度。 9、代理的种类:委托代理、法定代理、指定代理。 10、代理权的行使原则:代理人在代理权限范围内,亲自、勤勉、谨慎地行使代理权;代理人不得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自己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但被代理人同意或追认的除外;代理人不得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自己同时代理的其他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但被代理的双方同意或追认的除外;代理人需要转委托第三人代理的,应当取得被代理人的同意或追认。 二、经济法基础知识点 1、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保障经济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经济秩序。 2、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市场主体及其市场行为、市场监管关系、宏观调控关系。 3、经济法的作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障市场经济健康发展;规范市场监管,保障公平竞争;调控经济运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漆多俊——经济法基础理论

经济法基础理论 (第四版) 漆多俊著 漆多俊教授该书在结构上大致根据总则、分则的划分展开。第一章至第八章分别阐述了经济法产生的社会根源、学科历史沿革、概念、调整对象、法律关系、价值理念和原则、调整方法与责任制度等;第九章到第十二章论述了市场规制法、国家投资经营法和宏观调控法等具体法体系。最后漆多俊教授还谈到了立法与实践,及经济法学科建设等相关问题。可以说漆教授是根据经典的实在法体系在讲述经济法。 漆多俊教授在该书中提出了很多观点,他以为经济法是调整在国家调节社会经济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以促进社会经济实现国家意志预期目标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学生以为该书最亮丽的三点之处是:一、指出经济法产生的逻辑。全书也是按照“市场缺陷——国家调节——经济法”这样的逻辑展开的;二、指出国家对经济的调节是国家职能一部分。这样的观点指出了现代国家主动介入经济生活的状态,点名了经济法成为独立部分法和发达的原因;三、经济法包括国家投资经营法。该具体法对应市场的“唯利性”缺陷,是指有些领域市场不愿进入,但是对于国计民生和经济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那么这些领域需要国家力量的介入。 对于学生而言,看完此书,收获颇多,但还是有很多困惑的地方。比如经济法的概念为何,其调整对象是“市场与国家的关系”还是“经济与国家的关系”,其是否是独立部门法与行政法有和异同,等等。还需要多加看书思考和理解。 学生以为,该书最精彩的部分当属第一和第二部分,所以主要摘抄聚集在这两章。 导论 第一节经济法基础理论与经济法学 一、经济法基础理论的研究对象 P1经济法基础理论,是经济法最基本、最一般的原理,是关于各种经济法现象内在和普遍性的规律的理论概括。 经济法基础理论问题主要包括:经济法产生和形成独立法律部门的社会根源;经济法的沿革和地位;经济法的本质和概念;调整对象;经济法法律关系;价值、理念与原则;调整方法与责任制度;法律渊源与体系;总则与分则;立法、实施;学科建设问题。

经济法基本理论

经济法基本理论 导言: 经济法是指调整和规范经济关系的法律体系。作为一门应用法学的 学科,经济法不仅涉及国内经济活动,还涉及国际经济活动。本文将 介绍经济法的基本理论,包括经济法的定义、层次结构和基本原则等。 一、经济法的定义 经济法是调整和规范经济关系的法律体系。经济关系是指人们在经 济活动中产生的利益关系和权利义务关系。经济法通过制定和实施法 律规范来维护经济活动的秩序和公平。 二、经济法的层次结构 经济法的层次结构包括宪法、民法、行政法、经济法和国际经济法等。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对经济活动有着基本规范,如保护私有 财产权和自由经济权等。民法是民事法律的总称,主要调整个人之间 的经济关系。行政法是调整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和管理的法律体系。经济法是具体规范经济活动的法律。国际经济法是指规范国际经济关 系的法律体系。 三、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经济法有着一些基本原则,其中包括公平原则、自由原则、效率原 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等。

1. 公平原则:经济法追求公平的分配和公平的竞争。它要求在经济 关系中公正地分配资源,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公平原则是经济活动 的基础,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 2. 自由原则:经济法强调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即市场自由竞争。 自由原则强调市场主体的自由意愿和合同自由,保障市场的正常运作。自由原则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3. 效率原则:经济法追求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它关 注经济活动的效率和生产力的提高,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的提升。效率原则是经济法与经济学相结合的重要基础。 4. 可持续发展原则:经济法强调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可持 续发展原则要求经济活动在保护环境、消除贫困、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要保持经济的可持续性。 四、经济法的功能 经济法具有一定的功能,主要包括规范功能、保护功能和调控功能等。 1. 规范功能:经济法通过制定和实施法规,规范经济活动的行为规 范和契约关系,确保经济活动的合法、公平、有序进行。 2. 保护功能:经济法通过法律保护,保障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维 护经济秩序的稳定和公平,防止不正当竞争和经济犯罪的发生。 3. 调控功能:经济法通过设立和实施一系列法律制度和政策措施, 对经济活动进行调控和引导,保持经济的平稳运行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经济法基本理论

经济法基本理论 【内容提要】经济法以现代市场经济为基础,是市场经济的法。在本质上,经济法是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相结合的法,是纵横经济关系平衡结合的法,也是经济集中与经济民主对立统一的法,具有平衡协调、综合调整等功能。它的出现使法与经济实现全方位的结合,使法能更直接、更有力地为经济基础服务。 【关键词】经济法/产生/本质/功能 一、概念界定 经济法以经济法律、法规为基础,但不能认为有了经济法律、法规就有了经济法。作为一个独立部门、独立学科的经济法是现代社会才产生的,它以现代市场经济为基础,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法。因此在西方的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以及我国的计划经济时期都不 可能有经济法,古代的奴隶制社会和封建制社会更不可能有上述科学意义上的经济法。 我们把它定名为现代经济法。现代经济

法有两家,即资本主义经济法和社会主义经济法。资本主义经济法可称之为"西方经济法",社会主义经济法可称之为"东方经济法"。二者是各有个性,也有共性。个性表现在产生的过程不同,存在的基础不同;共性表现在有共同的形成要素和规律,有共同的法律本质和功能,有共同的价值取向。西方经济法先行产生,东方经济法继而发展,共同奠定了现代经济法的理论基础。 二、现代经济法产生、形成的法律 西方经济法和东方经济法的产生和形成各自走了不同的甚至相反的过程,但殊途同归,相反相成。两类经济法从相反的过程揭示了现代经济法产生、形成的必备的共同因素和要件。主要有: 1.市场经济基础性调节的"无形之手"与国家宏观调控的"有形之手"同时存在,相互作用; 2.横向经济关系和纵向经济关系的平衡结合; 3.经济集中与经济民主的对立统一; 4.公法与私法在一定范围内相互渗透

法学经济法基础知识

第一章法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法的概念和特点 一、法的概念 马克思主义的法的定义(我们所通用的关于法的定义) 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权利和义务为调整机制,以人的行为及行为关系为调整对象,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在阶级对立社会)或人民(在社会主义社会)意志,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或人民)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价值目标为目的的行为规体系。 可以将法的定义简单的概括为:它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具有强制力的行为规。 二、法的特点 在前人对法律特征进行探索和认识的基础上,我们把法律的一般特征归纳为以下几个个基本方面,即:由国家专门机关制定、认可;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普遍性;以权利和义务为容。 1.法是由国家机关经过一定程序制定和认可的行为规。 2.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 3.法是具有普遍拘束力的行为规。 4.法是规定权利义务的行为规。 5.法是调整行为关系的规。(补充一点,一定要知道的) 第二节法律规和法律条文 一、法律规 法律规是法的基本要素之一,是设定行为模式的规则。(法律原则和法律概念三者构成了法律的三要素) 在逻辑结构上,法律规通常由假定、处理和后果三部分组成。(条件假设、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 二、法律条文 每一法律条文并非完整地表述一个法律规。 每一法律条文也并非都直接规定法律规。 父母对子女有教育抚养的义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 第三节法律渊源(法律的表现形式) 一、法律渊源概述 法律渊源也称“法源”,一般指法的形式上的渊源,通常按照法律制定机关和外部表现形式来划分。法的形式渊源是法律规的效力来源。 二、我国的法律渊源 我国的法律渊源主要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行政规章、特别行政区法、国际条约和惯例、法律解释等。 经济特区所在地的省、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授权决定,制定法规,在经济特区围实施。 经济特区法规根据授权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作变通规定的,在本经济特区适用经济特区法规的规定。 第四节法律效力 一、法律效力等级 特别法优于一般法 新法优于旧法

大一经济法理论知识点总结

大一经济法理论知识点总结 一、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区别 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系统,其基本特征是市场供求为基础,通 过市场价格来配置资源。市场经济下,企业和个人有一定的自由 度和选择权,对生产、消费和投资决策具有较大的自主权。计划 经济则由国家或政府来控制和调控经济活动,国家对资源配置、 生产要素的使用和商品价格等方面有较大的干预和决策权。 市场经济的核心原则是供求关系,而计划经济则以国家计划为 核心。市场经济下,资源的配置和价格的形成主要依赖市场机制,通过供求调节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计划经济则由中央政府进 行资源配置和经济计划制定,通过政府的指导和干预来实现经济 目标。 二、需求与供给的基本概念 需求是指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的购买意愿和能力。供给则是指 生产者或企业为满足市场需求而提供的商品或服务。需求和供给

是市场经济中的核心概念,它们是市场上商品和服务交换的基础。需求和供给的关系决定了市场价格和数量的形成。 需求曲线表示了购买者对商品或服务的购买数量与价格之间的 关系。需求曲线呈现出负斜率,即价格上升时需求量下降,价格 下降时需求量增加。 供给曲线表示了生产者或企业在不同价格下愿意提供的商品或 服务数量。供给曲线通常呈现出正斜率,即价格上升时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时供给量减少。 当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相交于某一价格水平时,该价格就是市 场均衡价格。市场均衡价格下,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市场达到 供求平衡。 三、市场失灵及其原因 市场失灵指的是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实现资源配置和商品交换。 市场失灵可能出现的原因包括外部性、公共物品、垄断等。

外部性指的是经济活动的影响超出市场参与者之间的直接交换。正外部性是指某经济活动给非直接参与者带来的好处,负外部性 则是指某经济活动给非直接参与者带来的损害。由于市场无法考 虑到外部性的影响,这就导致了市场失灵。 公共物品是指能被所有人共同享用的商品或服务,其消费不排 他且消费一人不减少其他人的消费。由于公共物品存在非排他性 和非竞争性,市场机制无法提供这种商品或服务,需通过政府来 供给和分配。 垄断是指市场上只有一个供应者或只有少数几个供应者,他们 控制着市场上的商品或服务的供给。垄断企业由于处于市场主导 地位,可以通过控制价格和供给量来操纵市场,导致市场失灵。 四、经济责任与法律责任 经济责任是指企业或个人对其经济行为所承担的责任,它包括 经济风险、经济效益和经济成果等方面。企业需要承担的经济责 任主要有投资风险、生产成本、销售利润等。

2020年最新《经济法基础》1-18章节最全内容完整版电子版

目录

第一章基础理论知识

1.法与氏族习惯的区别 产生、存在的基础不同;形成方式不同;体现主体意志不同;调整关系性质不同;保证实施的力量和方式不同;调整目的、宗旨不同;作用的基础和范围不同。(参见教材P1) 2.法的本质和特征 法是以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阶级意志和利益为本质内容的,是为了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而由国家制定和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权利义务规范体系。(参见教材P3)其实质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其含义: (1)法不是超阶级的,它总是属于一定的阶级,是一定阶级的意志的体现; (2)法所属的阶级只能是统治阶级,它不可能属于被统治阶级; (3)法是统治阶级整体阶级意志的体现,而不是统治阶级个别人、个别部分(集团、阶层)意志的体现; (4)法是统治阶级基本意志的体现,而不是统治阶级全部意志的体现; (5)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的意志实质上是体现统治阶级的物质利益的; (6)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的意志,并不是随心所欲、凭空产生的。(参见教材P2) 特征: (1)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体现为: 第一,统治阶级意志并不能直接形成为法。它必须通过一定的组织和程序,即通过统治阶级的国家制定或认可,才能形成为法。 第二,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的意志,形式上是采取国家意志形态的。国家意志性是法的基本特征。 第三,法采用国家意志形态是为了取得普遍遵守的形式,是为了使所有社会成员都能在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国家机器的统治下,实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 第四,并非所有国家意志都采取法的形式,并非所有国家机关认可和制定的文件都是法。

经济法基础理论

第一章经济法基础理论 1 经济法 *概念:经济法是调整发生在政府,政府经济管理机关和经济组织,公民个人之间的以社会公共性为根本特征的经济管理关系的法律规范和总和。 *特征:a经济法律规范的易变性b兼具公法和私法属性c程序保障的非独立性 *调整对象:市场主体关系,市场监督关系,宏观调控关系。 *基本原则:a经济民主与经济自由相结合的原则b政府行为优位原则c责,权,利,效相结合原则。 2经济法律关系 *概念:指经济法主体在进行经济管理和经济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由经济法加以确认的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关系。 *特征:a经济法律关系体现了国家意志和当事人意志的统一b经济法律关系体现了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的统一c经济法律关系体现了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的统一 *构成要素:a主体,指享有经济权利和承担经济义务的当事人b内容,指经济法主体享有的经济权利和承担的经济义务c客体,指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确立概念:指由经济法律规范所确认的,经济法主体之间的经济权利和义务关系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实现。 *确立条件:a行为,指当事人有意识的活动,分为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b事件,指不依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包括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引起的事实。 3经济法律责任 *概念:即违法经济法的责任,是指由经济法规定,在经济法主体违反法定经济义务时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 *特征:a经济法律责任的综合统一性,是民事,刑事,行政责任的综合b经济法律责任的双重处罚性,一方面表现在“两罚”方面(既可以对违法法人予以经济制裁,也同时可以对法人组织中直接责任者予以民事,行政,刑事制裁),另一方面变现在“并处”规定上,既对统一违法主体,可同时适用数种制裁。 *承担原则a过错原则,指造成损害并不必然承担赔偿责任,必须看行为人是否有过错,有错有责,无错无责(条件:须有经济违法行为,行为人需有过错,须有损害或危害事实)b 无错责任原则,指由法律直接规定的情况下,无论行为人有无过错都要对其行为所导致的损害事实承担责任的原则 *形式:经济责任(财产性强制措施)行政责任(行政处罚)刑事责任(刑事制裁) 4什么是经济权利?什么是经济义务?二者的关系是什么? 第二章个人独资企业法 1个人独资企业法 *概念:指调整在国家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关于个人独资企业的各种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 *法律责任:a违反企业实力规定的法律责任b违反关于依法开业和变更登记规定的法律责任c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法律责任d违反关于清算规定的法律责任e投资人委托或聘用人员违反个人独资企业法的法律责任f登记机关直接责任人员违反个人独资企业法的法律责任。2个人独资企业 *概念:指依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财产为投资人个人所有,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经营实体 *特征a企业投资人为一个自然人b企业财产为投资人个人所有c企业需依法设立d投资人

经济法基础理论

第一章经济法基础理论 1、经济法的特点就是什么? 经济法律规范的易变性兼具公法与私法属性程序保障的非独立性 2、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包含哪些? 经济民主与经济自由相结合的原则政府行为优位的原则 责、权、利、效相结合的原则 3、什么就是经济权利?什么就是经济义务?经济权利与经济义务的关系如何? 经济权利就是指经济法主体在国家管理与协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依法具有的自己为或不为一定行为或者要求她人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资格。 经济义务就是指法定义务人应当依据经济权利人的要求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以满足权利人利益的责任。经济权利与经济义务相互依存。没有经济权利就不会有经济义务。经济主体不能只享有经济权利而不承担经济义务,也不能只承担经济义务而不享有经济权利。 4、试述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主体:就是指享有经济权利、承担经济义务的的当事人。客体:指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与义务所指的对象。 内容:指经济法主体依法享有的经济权利与承担的经济义务。 5、什么就是经济法律责任?经济法律责任具有哪些特征? 经济法律责任就是指由经济法规定,在经济主体违反法定经济义务时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 综合统一性。经济法律责任就是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的综合。经济 法律责任的综合统一性,就是由经济法所调整的社会经济关系的复杂性及经济权利与经济义务的多样性所决定的。 双重处罚性。双重处罚性体现了经济法律责任的公正性与严格性,对于制裁 经济违法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6、试述承担经济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与责任形式。 过错责任原则,就是指造成损害并不必然承担赔偿责任,必须要瞧行为人就是否 有过错,有过错才有责任,无过错则无责任。 无过错责任原则,就是指在有法律直接规定的情况下,无论行为人有无过错都 要对其行为多导致的损害事实承担责任的原则。 经济责任,主要包括支付违约金、支付赔偿金、罚款、强制收购、没收财产等。 行政责任。对违反经济法的行为,可依法追究违法者的行政责任,给予行政 处罚。刑事责任。对违反经济法律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行为,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给予刑事制裁。刑罚分为主刑与附加刑。 第四章公司法 1、简述公司的分类。 根据公司股东责任范围,公司可分为无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两合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股份两合公司 根据公司的信用基础不同,公司可分为人合公司、资合公司与人合兼资合公 司 根据公司之间就是否具有控股或从属关系,公司可分为母公司与子公司根据公司内部管辖关系,公司可分为本公司与分公司根据公司国籍,公司可分为本国公司与外国公司根据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就是否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股份有限公司可分为 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

经济法基础理论研究

经济法基础理论研究 一、关于经济法的地位 经济法的独立部门法地位在法学界已基本成为共识,学者从多角度探讨经济法的地位问题。有学者指出,绝对的计划经济不需要经济法,绝对的市场经济容不得经济法,而改革开放起步恰在于二者的结合,这就是中国强大的经济法思潮的客观原因。还有学者认为,经济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法律,各国都认同的作为法律部门的经济法是国家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对市场干预和调控、管理的法律。 有学者指出,经济法是现代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法律和法学自身发展的逻辑体现,其产生、形成具有如下原因和规律:(一)社会化生产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二)经济管理社会化与现代国家介入经济生活;(三)“无形之手”与“有形之手”的协同并用;(四)纵向经济关系与横向经济关系的平衡结合;(五)经济集中与经济民主的对立统一。法对经济关系的调整模式经由诸法一体综合调整模式、民法调整模式、行政法调整模式,发展到现代社会的经济法、民法、行政法综合调整模式,其中经济法为基本法,民法为基础法,行政法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法律部门。 有学者在对传统法律部门划分理念批判的基础上,从新的视角给经济法重新定位。认为应超越调整对象的部门法划分标准,确定如下原则:(一)法律部门间的界限适当模糊化原则;(二)以相同性质规范为要素构建特定法律部门的原则;(三)尊重社会关系的现实特征原则。经济法定位的本体基础在于多元化、立体化和复杂化的社会经济关系,而其定位的价值基础则是权力与权利交融的系统化“秩序”。

还有学者认为研究经济法是否为独立法律部门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一)从“公法”与“私法”的划分上去考察;(二)从调整对象上去考察;(三)从法律专业化分工上去考察;(四)从法律的优化调整上去考察;(五)从法律部门的协调发展和共同作用上去考察。 也有少数人认为:经济法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和伴生物,在市场经济国度里,不存在经济法这个部门法;传统意义上的经济法所调整的对象,分属于民商法、国家行为法、政府行为法等部门法所调整。 二、关于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过程中,学者们对经济法调整对象又有新的探索和争论。 有的学者认为,经济法调整对象主要包括四种社会关系:(一)市场主体调控关系;(二)市场调控关系;(三)宏观经济调控关系;(四)社会分配关系。这四种社会关系都是国家需要干预的经济关系。 有的学者认为,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因国家经济调节而引起的一种国家经济管理关系,按国家调节经济的基本方式,可分为:反垄断和限制竞争关系、国家投资经营管理关系和宏观调控关系。 还有学者提出,“经济法调整对象应该是而且只能是国家干预经济所产生的社会关系”。 但有的学者认为,现代经济法并非单纯的干预法、调控法,中国经济法除了调整经济管理关系外,还调整一定范围内的经营协调关系。经营协调关系是由经济法规制的市场运行关系,概括为经济联合关系、经济协作关系和经济竞争关系。此类关系主要是在平等地位的或彼此不具有任何管理关系的参加者之间所发生的经济关系,主要有:(一)由国家计划发生或制约的横

经济法基础

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市场需求: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一定价格条件下和一定的市场上所有的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市场需求就是消费者需求的总和. 决定需求的基本因素:①消费者偏好.②消费者的个人收入.③产品价格.④替代品价格.⑤互补品的价格.⑥预期.⑦其他因素. 需求规律:需求与价格之间的呈反方向变化的关系. 需求曲线:把需求和价格的关系用曲线表示出来的这条曲线称为需求曲线. 供给:是指某一时间内和一定的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市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总和. 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①产品价格.②生产成本.③生产技术.④预期.⑤相关产品的价格.⑥其他因素(包括生产要素和国家政策) 供给规律: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和市场价格呈正向关系变化. 供给曲线:用于描述供给量和价格之间关系的曲线. 均衡价格: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时的市场价格. 均衡价格模型的运用: ①最高限价分析.最高限价:就是由政府为某种产品规定一个具体的价格,市场交易只能在 这一价格这下进行.目标是保护消费者利益或降低某些生产者的生产成本.只宜短期或在局部地区实行,不宜长期化. ②保护价格分析.保护价格(支持价格或最低限价):就是由政府规定一个具体的价格,市场 交易只能在这一价格这上进行. 需求价格弹性:是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百分比的比率. 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公式:①点弹性公式.②弧弹性公式 需求价格弹性的基本类型: ⑴当需求量变动百分数大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系数大于1时,叫做需求富有弹性或高弹性(价格下降2%,需求量增加4%). ⑵当需求量变动百分数等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等于1时,叫做需求单一弹性(价格下降2%,需求量也增加2%). ⑶当需求量变动百分数小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系数小于1时,叫做需求缺乏弹性或低弹性(价格下跌2%,需求量只增加1%). 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①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②商品的重要性.③商品用途的多少. ④时间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至关重要(时间越短,需求弹性越小,时间越长,需求弹性越大,) 需求价格弹性和总销售收入的关系:①如果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小于1,价格上升会使销售收入增加②如果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大于1,价格上升会使销售收入减少③如果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等于1,价格变动不会引起销售收入变动.(这是企业实行薄利多销策略的一个主要理论基础) 需求交叉弹性(需求交叉价格弹性):是指一种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化与由此引起的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变动之间的比率. 需求交叉弹性的类型①ij两种商品为替代品,即Eij>0,这时的交叉弹性系数为正数.②ij两种商品为互补品, 即Eij<0,其交叉弹性系数为负数.③ij两种商品无关, 即Eij=0.

经济法律基础

经济法律基础 【知识结构图】 错误! 为进一步落实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的责任,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切实解决

城镇居民住房问题,在2010年1月10号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办发(2010)4号)后,国务院又于2010年4月17日,就有关问题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再次下发国发(2010)10号通知,即《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该文件共10条,所以被业界称为房地产宏观调控“新国十条”。其中有第二条内容如下: 一、实行更为严格的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对购买首套自住房且套型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上的家庭(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下同),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30%;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50%,贷款利率不得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对贷款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的,贷款首付款比例和贷款利率应大幅度提高,具体由商业银行根据风险管理原则自主确定。人民银行、银监会要指导和监督商业银行严格住房消费贷款管理。住房城乡建设部要会同人民银行、银监会抓紧制定第二套住房的认定标准。 二、要严格限制各种名目的炒房和投机性购房。商品住房价格过高、上涨过快、供应紧张的地区,商业银行可根据风险状况,暂停发放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对不能提供1年以上当地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本地居民暂停发放购买住房贷款。地方人民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临时性措施,在一定时期内限定购房套数。 三、对境外机构和个人购房,严格按有关政策执行。 请问: 1. 国家行政机关制定的规范是否就是行政法?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2.“新国十条”是经济法吗?如果是,它的意义是什么? [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 1.1 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 经济法的一些基础理论,从产生之初就存在着争议,即使到今天仍未形成令人信服的理论。 1.1.1 经济法的产生历史沿革 1. 前资本主义时期无经济法实践 阶级和国家产生以后,即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经济关系就由法律调整了。但是,由于经济发展并未达到一定的高度,即经济法产生所需的经济基础并不存在,因而也就不存在经济法的实践问题。 这一时期世界各国的立法大都采取诸法合一的形式,如《乌尔纳姆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十二铜表法》、《摩奴法典》、《唐律》、《大明律》、《大清律》等,均未明确区分不同性质的法律条文,而是将之混合在一起进行立法。其中,不乏一些规范经济关系的条

中国经济法概念的五种理论

中国经济法概念的五种理论 中国经济法是指对中国经济活动进行法律规范的一门法律学科。在中国,经济法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对中国经济法的理论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五种理论:公法理论、民法理论、行政法理论、经济学理论和比较法理论。 一、公法理论 公法理论是指以国家法律体系为基础,通过对从事经济活动的个人和机构进行法律规制,保护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的理论。公法是国家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和管理的一种手段。中国经济法中的公法理论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律等,主要通过国家法律规范来保护市场秩序,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公共利益。 二、民法理论 民法理论是指通过私法关系对经济活动进行法律规范的理论,着重保护个人和企业的权益。在中国经济法中,民法理论主要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民法规范,保护经济主体的自由和权益,促进市场发展。 三、行政法理论 行政法理论是指通过国家行政机关对经济活动进行法律规范的理论。在中国经济法中,行政法理论体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

法》等法律规范中。行政法主要通过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活动,对经济活动进行规制和指导,保护公平竞争,维护社会经济秩序。 四、经济学理论 经济学理论是指运用经济学原理对经济活动进行分析和研究的理论。在中国经济法中,经济学理论主要体现在价格法则、供求关系、市场竞争等方面。经济学理论对经济法的制定和实施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可以合理分配资源,提高经济效益。 五、比较法理论 比较法理论是指通过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法律体系进行比较和借鉴,对中国经济法进行改革和完善的理论。在中国经济法中,比较法理论主要通过与国外相关经济法规范进行对比,了解不同法律体系对经济活动的规范方式,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比较法理论可以为中国经济法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中国经济法与国际接轨。 总之,中国经济法的理论研究主要包括公法理论、民法理论、行政法理论、经济学理论和比较法理论。这些理论相辅相成,相互借鉴,为中国经济活动的法律规范提供了理论基础,促进了中国经济法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经济法基础理论

第二章经济法基础理论 名词解释: 1、经济法:中国经济法是国家为了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完善和稳定协调发展而制 定的有关调整经济管理关系和经营协调关系的法律规范的统一体系。 2、经济法律关系:是国家经济法律、法规对客观存在的经济关系进行调整之后形成的、由 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存在和运行的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相统一的关系。 3、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简称经济法主体:是指参加经济法律关系,依法享有经济权利, 承担经济义务的组织或个人。 4、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5、 6、经济权利:是由经济法律、法规所确认的一种资格或许可。 7、经济义务:是由经济法律、法规确立的一种责任。 8、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经济法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和目的。在法学上称 之为标的。 9、法律事实:凡是能够引发经济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事物,在经济法学中 称为法律事实。 简答题: 1、经济法的地位:是一个独立的基本的法律部门。 2、经济法调整的对象是什么? 经济法调整的是一定范围的经济关系,即主要调整社会生产和再生产领域中和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以各种组织为基本主体所参加的经济管理关系和经营协调关系。 具体包括:(1)国民经济管理关系;(2)经营协调关系;(3)组织内部经济关系;(4)涉外经济关系;(5)其他应由经济法调整的经济关系。 3、经济法律关系的种类有? (1)按经济法律关系的经济内容分:计划法律关系,基本建设法律关系,经济合同关系,税收法律关系等。 (2)按经济法律关系的法律性质分:组织法律关系,财产法律关系。 (3)按经济法律关系的结构形态分:经济管理法律关系,经营协调法律关系。 4、经济法律关系的特征有哪些? (1)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主要是组织,即主要为一定组织体的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内部组织。 (2)经济法律关系是组织管理要素和财产要素相统一的法律关系。 (3)经济法律关系是国家意志与企业等社会组织意志直接协调结合的法律关系。 (4)经济法律是采取较严格的法定程序和法定形式的法律关系,一般应采用书面形式。 5、经济法主体有哪些种类? (1)国家机关,(2)社会组织,(3)内部组织,(4)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户和其他公民个人。 6、经济权利可分为原生权利和取得权利;经济义务可分为法定义务和约定义务。 7、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种类有? (1)有形财物,指具有一定的实物形态,具有一定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财物; (2)经济行为,指经济法主体通过经济法律关系所进行的经济活动; (3)无形财富,又称智力成果,知识财富,是人们脑力劳动所创造的非物质财富。8、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三要素之间的联系。

《经济法学》课件

第1讲经济法基础理论 一、经济法学的基本内容 ●经济法总论:经济法学的总体上的、具有共通性的理论。 ●经济法分论:对经济法各类具体制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的分析与分解。 ●经济法的各类具体制度主要分为两类: ➢财政调控制度、税收调控制度、金融调控制度、计划调控制度等宏观调控制度;➢反垄断制度、反不正当竞争制度、消费者保护制度以及特殊市场规制制度等市场监管制度。 二、经济法的产生 (一)美国经济法的产生 ●[史料] 自南北战争后,美国经济迅猛发展,国民收入以空前的速度成倍增长。然而,到了1929年10月,美国爆发了史称“大萧条”(Great Depression)的经济危机。 从1929年10月24日,“黑色星期四”到1933年7月股票价跌到最低点时,股市市值的5/6从股市消失。在此期间,各行业情况严重恶化。在工业领域,企业倒闭率为上升50%。在农业领域,总产值从1929年到1932年下降了33%。在金融领域,1933年银行的数量下降到1929年的60%。最为严重的问题是失业。1933年美国失业人数超过劳动力的25%。 (二)德国经济法的产生 ●1871年德国统一后,经济迅猛发展。进入20世纪,德国的自由资本主义发展为垄断资本主义。1913年,德国工业生产超过英国、法国,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20世纪初,德国为了满足国家协调和干预经济运行的法律需要,颁布了《关于限制契约最高价格的通知》、《确保战时国民粮食措施令》和《战时经济复兴令》等法令。 ●1919年8月《魏玛宪法》规定,基于国家的需要,可以对土地进行征收,土地之矿藏及可利用天然力均处于国家监督之下,并对私有工业实行“社会化”,实行完全的国家所有制、公私合营的半国家所有制和国家指定须受国家监督的企业由资本家、工人和消费者代表组成的管理机构进行管理。同时还辅以相关法规从不同角度干预市场运行,如《煤炭经济法》,《防止滥用经济力法令》等。 三、什么是经济法? ●给部门法下定义的基本公式是:“某某法是调整某某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一)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经济法调整的并非一切经济关系,而是特定的经济关系,主要是民法、行政法等传统部门法所不调整的具有经济性质、经济内容的社会关系。 (二)经济法的定义 1.纵横统一论。 ●经济法是对纵向的经济管理关系和一定范围内的横向的经营协调关系进行综合、统一调整的法律部门。 ●一切有关经济管理、经济监督、经济集权、经济统一、计划与计划调节等有层次序列之别、有上下运动形态的经济活动和经济行为,都可列入纵向范畴。

经济法基础理论

经济法基础理论 一、概述 经济法是研究经济活动中涉及的法律规则和制度的学科,它以调整经济关系为目标,保护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维护公平竞争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经济法作为法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于社会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导和保障作用。 二、经济法的特点和功能 1. 特点 经济法具有以下特点: •实用性强:经济法是以实际经济活动为基础的法律规则和制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动态性大:经济法需要不断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随时进 行调整和修订。 •法律性弱:与一般民事法律相比,经济法律的法律性较弱,其主要依据是术语标准和行业惯例。 2. 功能 经济法具有以下功能: •引导经济行为:经济法通过规范和引导经济主体的行为, 保证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和有序性。 •维护经济秩序:经济法对经济秩序进行管理和维护,防止 市场垄断、不正当竞争等行为的发生。 •促进经济发展:经济法的规定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为经济主体提供稳定和可靠的法律环境。

三、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经济法的制定和适用均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保证经济活动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1. 自由竞争原则 自由竞争原则是经济法的核心原则之一。在自由竞争的前提下,各经济主体可以自由选择市场参与者和交易对象,形成市场价格和供求关系,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最大化效益。 2. 公正竞争原则 公正竞争原则是经济法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它要求各经济主体在经济活动中遵守公平竞争的规则,禁止不正当竞争行为,保证公平交易和市场公正。

3. 法治原则 法治原则是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它强调法律的权威性和约束力,要求经济活动必须在法律的框架下进行,依法行使和保护各方的权利和利益。 4. 社会效益原则 社会效益原则是经济法的政府导向的原则。在经济活动中,必须考虑社会效益,追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平衡,保证资源的合理分配和社会公平。 四、经济法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 经济学 经济法与经济学是相互关联的学科。经济学研究经济活动的规律和经济现象,而经济法则为经济学提供了法律保障和制度框架。

第一章 经济法基础理论

第一章:经济法基础理论 一、经济法的概念 1、来源---- 摩莱里《自然法典》 2、经济法的定义 国家为了克服市场调节的盲目性和局限性而制定的调整全局性、社会公共性、需要由国家协调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进行经济管理和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法律的一般知识包含: 一、法的概念与特征二、法律规范 三、法的渊源四、法律体系 五、法律行为六、法律关系 七、法律责任 一、法的概念与特征 (一)法的概念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法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 1、行为规范体系; 2、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或人民)的意志; 3、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或人民)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

(二)法的基本特征 1、规范性 2、国家意志性 3、普遍性 4、权利义务性 5、国家强制性和程序性 ①法是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具有规范性 1、法对人们的行为提出了明确的指示。 (可以做什么,禁止做什么,必须做什么) 2、法的内容具有一般性和概括性。 (针对一类人、一类事而制定) 3、法是可以反复适用。 ②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具有国家意志性 1、制定:法是由国家专门机构依照法定职权或程序创制的规范。 2、认可:国家赋予某些既存的社会规范以法律效力或者赋予先前的判决所确认的规范以法律效力。 如国际条约 3、解释:法律制定或认可后,还有一个再度创造的过程。 ③法具有普遍性 1、主权范围内人人有效;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普遍一致性 Ps:“法律不能强人所难。”——凡是法律规定的都是我们能做到的。 ④法是以规定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的社会规范,具有权利义务性 法律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来分配利益,影响人们的动机和行为,进而影响社会关系,因此法律具有权利义务性。 ⑤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并通过一定程序予以实施的社会规范,具有国家强制性和程序性 侵犯公民权利的主体有个体和国家; 侵权个体由国家强制力制裁; 我们又依靠法律程序控制国家强制力。 多选题 关于法的本质与特征的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ABCD) A.法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 B.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和根本利益 C.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经济法概论之经济法基础理论

经济法概论之经济法基础理论 经济法概论之经济法基础理论 一、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经济法。 2.宏观经济调控关系。 3.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4.经济法的制度。 5.经济法律关系。 6.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 7.经济法的内容。 8.经济权利。 9.经济义务。 (二)简述题 1.简述经济法的概念和特征。 2.简述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3.简述经济法的主要特征。 4.简述经济法与行政法的区别。 5.简述经济法与民法、商法的区别。 6.简述经济法基本原则的含义和特征。

7.简述经济法基本原则的种类。 8.经济法律关系的特征。 (三)论述题 1.试述经济法调整对象的确立依据。 2.试述经济法调整的具体范围。 3.试述经济法基本原则和制度的关系。 4.试述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二、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宏观经济调控部门和经济管理部门在干预和调节社会经济过程中与经济主体之间所产生的纵向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宏观经济调控关系,是指国家为了实现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之间的平衡,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长远重大的、社会公共性的经济因素,实行干预和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指导性的经济关系。 3.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在国家干预社会经济的过程中,贯穿于经济法制的全过程,并直接决定和指导经济法制的根本性准则。 4.经济法的制度,是指在国家干预社会经济的过程中,经济法主体应当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者行动准则。

5.经济法律关系,是指经济法律规范在调整经济主体的行为过程中所形成的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关系。 6.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参与具体的经济活动,依法享受经济权利和承担经济义务的当事人。 7.经济法的内容,是指经济法主体在具体的经济活动中所享有的经济权利和承担的经济义务。 8.经济权利,是指经济法主体在经济活动中依法可以作出一定的经济行为或者不作出一定的经济行为和要求其他经济法主体作出一定经济行为或者不作出一定经济行为的资格或者能力。 9.经济义务,是指经济法主体在经济活动中必须作出一定的经济行为或者不作出一定的经济行为的责任。 (二)简述题 1.简述经济法的概念和特征。 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宏观经济调控部门和经济管理部门在干预和调节社会经济过程中与经济主体之间所产生的纵向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首先,经济法是法律,是国家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其次,我国目前还没有制定一部统一适用的经济法典,经济法的存在具有分散性,但经济法一词不是指某一部具体的经济法律、法规、而是指所有的经济法律、法规的总称;最后,经济法的概念不是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但它与调整对象又存在必然的联系,没有经济法调整对象的存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