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超市数据分析计算公式大全(管理者必看)

超市数据分析计算公式大全(管理者必看)

超市数据分析计算公式大全(管理者必看)

超市的数据管理是验证能否成为一个合格的超市管理人员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数据也是零售行业互相沟通的语言,所以我们今天一起来分享一下各种数据的计算公式。

毛利额= 销售额 - 成本

毛利率= 毛利额÷销售额或是(售价-成本)÷售价

那么假如我们新进一批康师傅冰红茶,供货成本为2.5元,毛利率我准备定为15%,请问售价应该是多少?

沃尔玛、家乐福、大润发等大超市善用一种毛利率与售价“倒扣”算法,公式为:

加价率=预计毛利率+费用

售价=进价÷(1-加价率)

还有另外一种算法是顺加法,公式为:

售价=进价×(1+加价率)

根据以上公式进行计算,假设本次送货产生费用率是1%,那么加价率就是15%+1%=16%

那么康师傅冰红茶的售价就是

2.5元×(1+16%)=2.9元

那么进价与成本是有所差异的,进价只是供应商给我们供货的价格,其中不包含税率和产生的费用,进价是:

1、进价:商品的买价,包括正常买价、促销买价。

2、成本:去税成本,通过平均移动法计算而来:(本次收货时的库存×上次成本+本次收货数量×进价)÷(本次收货时的库存+本次收货数量)=不含税成本

进价分为两种,分别是不含税进价、含税进价。不含税进价加上税率后才成为含税进价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成本,计算公式为:

含税进价=不含税进价×(1+税率)

那么一般生鲜及散称商品税率为13%,食品与百货商品一般税率为17%。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在引进供应商时一定要供应商提供增值税发票的原因。

库存周转率=本期销售成本÷本期平均存货(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

库存周转天数=平均库存÷平均销售成本

那么假如酒水课本期平均库存是616282元,本期平均销售成本是11330元,请算出酒水课的库存周转率与库存周转天数。

正确答案:

库存周转率是1.83%,

库存周转天数是54.39天。

达成率=实际销售÷销售预算

进步率=(本期销售-上期销售)÷上期销售

假如商厦店3月销售预算是1,643,000元,实际销售是1,345,853元,请各位算出我店3月实际达成率是多少?

正确答案:81.91%

商厦店2011年2月实际销售是9,857,933元,2010年2月实际销售是18,215,083元,请各位算出2011年对比2010年的进步率。

正确答案:-45.88%

坪效(经营面积使用效率)=年平均销售额(含

税)÷经营面积÷365天

人均劳效=年平均销售额÷年平均人数÷365天

订货量=预估销售量+最低陈列量-现有库存

预估销售量=平均销售+安全库存

超市常用计算公式

超市常用计算方式 考核项目:缺货率 考核对象:门店 公式:缺货率= ⅹ100% 备注:1、缺货品种数指部门(类别)无库存品种数 2、核定总品种数指本部门(类别)核定有销售品项数 考核项目:配送达成率 考核对象:配送中心 公式:配送达成率= ⅹ100% 备注:1、到货数指本批次要货单实际配送到货的商品数量 2、要货数量指本批次要货单商品总数量(含电脑补货和手工要货单) 考核项目:到货率 考核对象:商品部 公式: 到货率= ⅹ100% 备注:1、到货数量指供应商按坚强订单送达指定地点,并经坚强公司验收确认的商品数量 2、订货数量指总部和门店向供应商所下订单的订货总数量 考核项目:动销率 考核对象:商品部/门店 公式:动销率= ⅹ100% 缺货品种数 核定总品种数 到货数量 要货数量 到货数量 订货数量 核定品项数—有库存无销售品项数核定品项数

备注:1、有库存无销售品项数指本类别有库存30天无销售商品品种数量 考核项目:库存可销天数 考核对象:商品部/门店/配送中心 公式:库存可销天数= ⅹ30天 考核项目:年库存周转次数 考核对象:商品部/门店/配送中心 公式::年库存周转次数= 考核项目:毛利率 考核对象:商品部/门店 公式1:毛利率=(售价-进价)/售价×100% 小规模纳税人 公式2:毛利率%= ⅹ100% 一般纳税人 考核项目:客单价 考核对象:商品部/门店 公式:客单价=品单价ⅹ客品数 备注:1、品单价指本商场每个购买商品的平均价格 2、客品数指本商场每个顾客购买平均商品数量 考核项目:费用率 考核对象:各部门 公式: 费用率= ⅹ100% (期初库存成本+期末库存成本)/2 月销售成本 365天 库存天数 不含税售价 - 不含税进价 不含税售价 费用额 销售额

销售数据分析公式

商品知識 mell2013-07-10 23:33:08 商品管理运营最全的名词解释 1、SKU:SKU=Stock Keeping Unit(库存量单位) ,即库存进出计量的单位,可以是以件,盒,托盘等为单位。SKU这是对于大型连锁超市DC(配送中心)物流管理的一个必要的方法。现在已经被我们引申为产品统一编号的简称,每种产品均对应有唯一的SKU号。 2、KPI:关键绩效指标法(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KPI),它把对绩效的评估简化为对几个关键指标的考核,将关键指标当作评估标准,把员工的绩效与关键指标作出比较地评估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目标管理法与帕累托定律的有效结合。 3、VMD:我们一般把它叫做“视觉营销”或者“商品计划视觉化”。VMD不仅仅涉及到陈列、装饰、展示、销售的卖场问题,还涉及到企业理念以及经营体系等重要“战略”,需要跨部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不是通常意义上我们狭义理解的“展示、陈列”,而实际它应该是广义上“包含环境以及商品的店铺整体表现”。 4、VP视觉陈列:作用—表达店铺卖场的整体印象,引导顾客进人店内卖场,注重情景氛围营造,强调主题。VP是吸引顾客第一视线的重要演示空间。地点是橱窗、卖场入口、中岛展台、平面展桌等。由设计师、陈列师负责。 5、PP售点陈列:作用—表达区域卖场的印象,引导顾客进人各专柜卖场深处,展示商品的特征和搭配,展示与实际销售商品的关联性。PP是顾客进入店铺后视线主要集中的区域,是商品卖点的主要展示区域。地点是展柜、展架、模特、卖场柱体等。由售货员、导购员负责。 6、IP单品陈列:作用—将实际销售商品的分类、整理,以商品摆放为主。清晰、易接触、易选择、易销售的陈列。IP是主要的储存空间,是顾客最后形成消费的必要触及的空间,也叫做容量区。地点是展柜、展架等。由售货员、导购员负责。 7、销售增长率=(一周期内)销售金额或数量/(上一周期)销售金额或数量-1。类似:环比增长率=(报告期-基期)/基期×100% 8、销售毛利率=实现毛利额/实现销售额*100%。

销售数据分析公式

商品知 d meii 2013-07-10 23:33:08 商品管理运营最全的名词解释 1、SKU : SKU=Stock Keeping Unit(库存量单位),即库存进出计量的单位,可以是以件,盒,托盘等为单位。SKU这是对于大型连锁超市DC (配送中心)物流管理的一个必要的方法。现在已经被我们引申为产品统一编号的简称,每种产品均对应有唯一的SKU号。 2、KPI :关键绩效指标法(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 KPI),它把对绩效的评估简化为对几个关键指标的考核,将关键指标当作评估标准,把员工的绩效与关键指标作出比较地评估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目标管理法与帕累托定律的有效结合。 3、VMD :我们一般把它叫做视觉营销”或者商品计划视觉化”。VMD不仅仅涉及到陈列、装饰、展示、销售的卖场问题,还涉及到企业理念以及经营体系等重要战略”,需要跨部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不是通常意义上我们狭义理解的展示、陈列”,而实际它应该是广义上包含环境以及商品的店铺整体表现"。 4、VP视觉陈列:作用一表达店铺卖场的整体印象,引导顾客进人店内卖场,注重情景氛围营造, 强调主题。VP是吸引顾客第一视线的重要演示空间。地点是橱窗、卖场入口、中岛展台、平面展桌等。由设计师、陈列师负责。 5、PP售点陈列:作用一表达区域卖场的印象,引导顾客进人各专柜卖场深处,展示商品的特征和搭配,展示与实际销售商品的关联性。PP是顾客进入店铺后视线主要集中的区域,是商品卖点 的主要展示区域。地点是展柜、展架、模特、卖场柱体等。由售货员、导购员负责。 6、IP单品陈列:作用一将实际销售商品的分类、整理,以商品摆放为主。清晰、易接触、易选择、易销售的陈列。IP是主要的储存空间,是顾客最后形成消费的必要触及的空间,也叫做容量区。地点是展柜、展架等。由售货员、导购员负责。 7、销售增长率=(一周期内)销售金额或数量/ (上一周期)销售金额或数量-1。类似:环比增长率= (报告期一基期)/基期X100% 8、销售毛利率=实现毛利额/实现销售额*100% 9、老顾客贡献率:如果公司一年有100万毛利,假设只有两个客户A和B. A客户创造80万, B客户

超市数据分析计算公式大全(管理者必看)

超市数据分析计算公式大全(管理者必看) 超市的数据管理是验证能否成为一个合格的超市管理人员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数据也是零售行业互相沟通的语言,所以我们今天一起来分享一下各种数据的计算公式。 毛利额= 销售额 - 成本 毛利率= 毛利额÷销售额或是(售价-成本)÷售价 那么假如我们新进一批康师傅冰红茶,供货成本为2.5元,毛利率我准备定为15%,请问售价应该是多少? 沃尔玛、家乐福、大润发等大超市善用一种毛利率与售价“倒扣”算法,公式为: 加价率=预计毛利率+费用 售价=进价÷(1-加价率) 还有另外一种算法是顺加法,公式为: 售价=进价×(1+加价率)

根据以上公式进行计算,假设本次送货产生费用率是1%,那么加价率就是15%+1%=16% 那么康师傅冰红茶的售价就是 2.5元×(1+16%)=2.9元 那么进价与成本是有所差异的,进价只是供应商给我们供货的价格,其中不包含税率和产生的费用,进价是: 1、进价:商品的买价,包括正常买价、促销买价。 2、成本:去税成本,通过平均移动法计算而来:(本次收货时的库存×上次成本+本次收货数量×进价)÷(本次收货时的库存+本次收货数量)=不含税成本 进价分为两种,分别是不含税进价、含税进价。不含税进价加上税率后才成为含税进价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成本,计算公式为: 含税进价=不含税进价×(1+税率)

那么一般生鲜及散称商品税率为13%,食品与百货商品一般税率为17%。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在引进供应商时一定要供应商提供增值税发票的原因。 库存周转率=本期销售成本÷本期平均存货(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 库存周转天数=平均库存÷平均销售成本 那么假如酒水课本期平均库存是616282元,本期平均销售成本是11330元,请算出酒水课的库存周转率与库存周转天数。 正确答案: 库存周转率是1.83%, 库存周转天数是54.39天。 达成率=实际销售÷销售预算 进步率=(本期销售-上期销售)÷上期销售 假如商厦店3月销售预算是1,643,000元,实际销售是1,345,853元,请各位算出我店3月实际达成率是多少? 正确答案:81.91%

零售行业常用计算公式

零售行业常用计算公式 以下公式均为含税: 一、毛利额: 公式:毛利额=销售额*毛利率 二、毛利率:公式:毛利率=平均毛利率=毛利额/销售额 =1—(成本 / 售价)*100% =1—(成本/销售额)*100% 案例一:某牙膏的商品进价是7.5元/支,零售价为9.8元/支,那么它的毛利率为多少, . 计算结果:毛利率=1—(7.5/9.8)*100% =23.5% 案例二:某门店三月份的销售数据如下:含税销售额为,,万元(平均成本为,,(,万元,请问该门店当月实现的毛利率为多少,, 计算结果:毛利率=1—(,,(,/,,)*100% ,,,(,, 三、商品周转率、库存周转天数(以零售店某类产品现在的销售速度,所有库存全部 (假设在此期间无库存补充)。) 销售完所需的天数。 1、商品周转率=月营业额 / 月平均库存额 2、库存周转天数=30(31)/商品周转率 3、简易公式:库存周转天数=日均销售额/日均库存金额

4、公司目前各店的库存周转情况D:\财务销售数据\2007年4月份\04月库存销售分析.xls 案例三:天天见三月份的月营业额为628万元,本月的平均库存为780万元,请问三月的商品周转率为多少,库存周转天数为多少天, 四、销售占比、交叉比率、贡献度 1、销售占比指在销售中占领的市场份额。 2、交叉比率指商品在周转过程中库存周转的回报率。 公式:交叉比率=商品周转率*商品毛利率 3、贡献度指商品在销售过程中销售占比及毛利率表现的综合表现。 公式:贡献度=部门销售构成比*部门(单品毛利率) 五、动销率、滞销率、 1、动销率=有销售的单品数 / 该品类有效的单品数 2、滞销率=1—(有销售的单品数 / 该品类有效的单品数) 六、价格带 概念:是由商品群的上限价格和下限价格形成的。 七、商品组合及构成比分析(库存结构合理化计算与分析) 1、周转天数的分析 注意周转天数的变动和差异:即使同一个小类的商品也会因季节的不同和节日的因素而 产生不同。而在不同的区域即使在同一个时间段,同属一个小类的商品的周转天数也会有 很大的差异。 某超市系统周转天数细分表: 代号部门周转天数 18生鲜部 1015蔬果

销售数据分析公式

商品知识 2013-07-10 23:33:08 商品管理运营最全的名词解释 1、SKU:SKU=Stock Keeping Unit(库存量单位) ,即库存进出计量的单位,可以是以件,盒,托盘等为单位。SKU这是对于大型连锁超市DC(配送中心)物流管理的一个必要的方法。现在已经被我们引申为产品统一编号的简称,每种产品均对应有唯一的SKU号。 2、KPI:关键绩效指标法(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KPI),它把对绩效的评估简化为对几个关键指标的考核,将关键指标当作评估标准,把员工的绩效与关键指标作出比较地评估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目标管理法与帕累托定律的有效结合。 3、VMD:我们一般把它叫做“视觉营销”或者“商品计划视觉化”。VMD不仅仅涉及到陈列、装饰、展示、销售的卖场问题,还涉及到企业理念以及经营体系等重要“战略”,需要跨部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不是通常意义上我们狭义理解的“展示、陈列”,而实际它应该是广义上“包含环境以及商品的店铺整体表现”。 4、VP视觉陈列:作用—表达店铺卖场的整体印象,引导顾客进人店内卖场,注重情景氛围营造,强调主题。VP是吸引顾客第一视线的重要演示空间。地点是橱窗、卖场入口、中岛展台、平面展桌等。由设计师、陈列师负责。 5、PP售点陈列:作用—表达区域卖场的印象,引导顾客进人各专柜卖场深处,展示商品的特征和搭配,展示与实际销售商品的关联性。PP是顾客进入店铺后视线主要集中的区域,是商品卖点的主要展示区域。地点是展柜、展架、模特、卖场柱体等。由售货员、导购员负责。 6、IP单品陈列:作用—将实际销售商品的分类、整理,以商品摆放为主。清晰、易接触、易选择、易销售的陈列。IP是主要的储存空间,是顾客最后形成消费的必要触及的空间,也叫做容量区。地点是展柜、展架等。由售货员、导购员负责。

超市店长必须懂的零售数学公式

超市店长必须懂的零售数学公式 作为超市店长,在日常的经营管理中,了解并应用零售数学公式是非常重要的。这些数学公式可以帮助你对销售、库存、采购、毛利润等方面进行精确的计算和决策。下面是超市店长必须懂的几个常用的零售数学公式: 1.零售定价与批发价之间的关系: 零售定价=批发价/(1-毛利率) 通过这个公式,你可以确定在一定的毛利率下,如何将批发价转化为零售价,从而确保你的商品销售能够获得一定的利润。 2.毛利润率的计算: 毛利润率=(销售额-成本)/销售额 这个公式可以帮助你计算每笔交易的毛利润率,从而确定超市的整体盈利能力和商品定价的合理性。 3.库存周转率的计算: 库存周转率=销售额/平均库存 通过这个公式,你可以了解到超市存货的周转速度,帮助你确定合理的库存水平,减少库存积压和过多的滞销商品。 4.弹性需求的计算: 弹性需求=(变化后需求量-变化前需求量)/变化前需求量÷(变化后价格-变化前价格)/变化前价格

弹性需求可以帮助你了解到销售价格对需求量的影响程度,从而确定 合理的价格定位以及促销政策。 5.投资回报率的计算: 投资回报率=(净利润/平均投资额)×100% 这个公式可以帮助你了解到超市的盈利能力和资本效益,并帮助你评 估各项投资决策的效果。 除了以上提到的数学公式,店长还应该熟悉一些计算平均值、百分比、增长率、消费者调研等相关的基本数学技巧。掌握这些数学公式和技巧, 可以帮助超市店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销售数据,从而合理制定销售策略、 优化库存管理、提高盈利能力。 在实际运营过程中,超市店长还会利用数据分析工具和软件来帮助计 算和处理复杂的数学公式。然而,我们依然需要了解这些公式的基本原理 和应用场景,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数据为超市的经营管理做出科学的决策。 总结起来,作为超市店长,掌握并应用零售数学公式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公式可以帮助你计算和分析销售、库存、盈利等关键指标,从而更好 地决策和管理超市。此外,有时候也需要借助数据分析工具和软件,但理 解和掌握数学公式的原理和应用场景依然至关重要。

超市门店销售分析数据大全

分析的一些基本指标 1、增长率=(本期-上期)/上期 2、毛利率=(销售额-销售成本)/销售额*100% 3、毛利率=销售额*毛利率=销售额-销售成本 4、销售占比:某单品或某类商品的销售额占本类或本店的销售额的 比例 5、毛利贡献率=销售占比*毛利率 6、平均库存=(期初库存+期末库存)/2 7、周转率=本期销售数量/本期平均库存*100% 8、周转次数=本期销售额/本期平均库存 9、周转天数=30/月周转次=平地均库存/日均销售 10、交叉率=毛利率*周转率 =(毛利率/销售额)*(销售额/平均库存)* 1、翻查历史销售数据。 以月、日、时段这三个为条件查询消费者的购物习惯。 对比历史数据,将销售占比高的时间段筛选出来,再做更细致的分析。例如以时段为条件: 08:00 6% 09:00 8% 10:00 8% 11:00 5% 12:00 4% 13:00 2% 14:00 3% 15:00 1% 16:00 2% 17:00 2% 18:00 3% 17:00 3% 19:00 6% 20:00 15% 21:00 20% 22:00 10%

从时段报表可以看出,超市的销售高峰在20:00-22:00 占了全天45%的营业额,接下来可以看再类别销售报表,这高峰期食品和非食的销量和营业额各占多少。通过分析,你就可以大致确定你所面对的消费群体,并针对消费群体做出相应的促销计划。 2、至少每周一次市调,目标是商圈内的竞争对手,观察其畅销品的价位,以及新品引进情况。 3、优化商品组织结构,将30天内不动销的商品清场出场,引进同类 的畅销商品进行替换。 4、快讯结束后,对比促销前、促销中、促销后的营业额是否有增长,若是负增长,马上找到原因,对症下药。 综合毛利率管理 1. 范例一: 商品类别 销售额 占比毛利率 毛利率 贡献率 毛利额 贡献度 ●惊爆商品 15%× 3.00%= 0.45% 3.98% ●促销商品 15%×7.00%= 1.05% 9.29% ●正常商品* 70%×14.00%= 9.80% 86.73% 总计100%×11.30%=11.30%100.00% 含店内促销商品 评语:促销占比较大(15%+15%),促销力度很大,较能吸引来 客数,且毛利率控制得宜。

最新超市各项计算公式

超市各项计算公式 ------------------------------------------作者xxxx ------------------------------------------日期xxxx

基本公式及应用 1、增长率=(本期—上期)/上期*100% 经常使用的数据,是数据分析的主要环节,通过增长率可以清晰反映门店各项经营指标与同期的增比情况,便于公司对门店的运行做相关调整。 2、毛利率(倒扣率)=(销售额—销售成本)/销售额*100% 毛利率是衡量商品毛利水平的指标,对门店日常经营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毛利率计算何以知道那些是门店高毛利商品应该做重点推广,那些是敏感商品不能断货等。另外毛利率的高低也是衡量当地购买能力的依据。门店食品毛利率应该 15%左右,针织25—35%;杂品20—25%;洗涤15—18% 3、毛利=销售额* 毛利率=销售金额—销售成本=进价—售价 毛利是经营中很重要的一个指标,是门店利润来源,是我们发展的基础。每一个人都必须关注这个指标。毛利是考核门店经营业绩的主要依据,是对店长能力的考核。 4、平均库存=(期初库存+期末库存)/2 =每日库存之和/天数 平均库存可以直白的告诉门店还有多少商品,是否应该加大或减少进货数量,在经营中非常重要。公司对门店有库存考核。 5、周转率=本期销售数量/本期平均库存*100% 6、库存周转次数=本期销售额/本期平均库存 库存周转次数说明商品流通是否顺畅。通过库存周转次数计算何以降低或减少滞销商品出现,加大资金周转率。通则规定:食品年周转次数不能小于12次,百货不能小于 4次,针织不能小于6次。 7、库存周转天数= 30(365)/库存周转次 库存周转天数说明一个商品从进入门店需要多常时间可以销售出去,也就是什么时间能将商品变为销售款。如果周转天数过长有可能变为滞销商品,应该考虑变换陈列位置、加大促销力度、申请返货等等 8、人均销售=销售/人数 这个指标说明人员分配是否合理、劳效如何,是门店对员工考核的基本依据,可以反映员工销售能力以及员工销售热情进行的考核。可以根据人均销售门店向人力资源部提出人员增减变动情况。也是控制门店开支的主要依据。 9、人均毛利=毛利/人数 这个指标说明员工为企业盈利能力,尽量提高这个指标。也是门店人员变动的依据。

超市36个数据分析公式及参数(管理者必看)

超市36个数据分析公式及参数(管理者必看) 1、增长率二(本期■上期)/上期 2、毛利率=(销售额■销售成本)/销售额*100% 3、毛利额二销售额★毛利率二销售额■销售成本 4、销售占比:某单品或某类商品的销售额占本类或本店的销售额的比例 5、毛利贡献率二销售占比比毛利率 6、平地均库存二(期初库存+期末库存)/2 7、周转率二本期销售数量/本期平均库存*100% 8、周转次数二本期销售额/本期平均库存 9、周转天数二30/月周转次二平地均库存/日均售

10、交叉率二毛利率*周转率二(毛利率/销售额)* (销售额/平均库存) 11、销售毛利率二销售毛利/销售收入 12、销售毛利=销售收入-销售成本 13、库存周转率二本期销售成本/本期平均存货(期初库存+期末库存)/2 14、库存周转天数= 30/库存周转率 15、坪效(经营面积使用效率)二平均销售额(含税)/经营面积/360 16、人效=年销售额/年平均人/360 17、增长率二(本期销售-上周销售)/上周销售 18.成本=期初销售+本期销售■库存

19、毛利额二销售■成本 20、毛利率二毛利额/销售 21、毛利率二(不含税售价一不含税进价)/不含税售 价 22、单品效率=本月销售/单品总数 23、差额=目标销售/本月销售 24、达成率二本月销售/目标销售 25、增长率二(本月■上月)/上月 26、本月占比二课销售/处总计 27、加价率二(不含税售价一不含税进价)/不含税进价*100% 28、加价率二(13% + 1%) *1.2 = 16.8% (平均毛

利率H平均加价率) 29、顺加:进价* (1+加价率〉 30、倒扣:进价/〈1-加价率〉或:进价★倒扣系数 (沃尔玛,家乐福均用倒扣法一一提升毛利) 31、费用决走法:确认新加价率*系数 如:公司费用率为13%则加价率为13%*1.2 = 15.6 32、目标利润走价:公司、门店费用率=13%§标纯利率=1% 33、盘点最终金额二(大盘+小盘)■报损 商品动销率、滞销率。 商品动销率指在一走时段内,商品销售的个数与总商品数之比。 商品滞销率指在一走时段内,未销售商品个数与总商品数之比。

超市运营管理7大关键数据指标分析

用信息部、财务部提供的数据,进行门店营运指标分析,可以将营运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基本工作进行数据化形式量化,用来评估某部门、某门店的商品管理是否达到标准,是否存在管理上的漏洞,为了提高部门、门店管理人员的数据分析能力,现将营运分析常用的公式、方法汇总如下: 一、销售额 销售额是卖场最主要的数据之一,他代表顾客的支持情况,销售额愈高说明顾客的支持率越高,而销售额少了,则必须分析影响销售额的主要因素。分析究竟是哪方面发生了问题,店长、课长应以每天或每周为单位分析本店、本课的销售情况,把握市场动态,采取有利措施,圆满完成月销售任务。 销售额=来客数×客单价 由上面的公式可看出,来客数的多少,客单价的高低会直接影响门店的销售数。 1、来客数 来客数可算出顾客对门店和每个课的支持率 在信息系统中,不仅知全店的来客数,而且也可掌握各课及各大类的来客数,如1个顾客同时买了鱼和醋,那么就课来说,生鲜课和食品课都可同时将其称为自己的客人,就细分到大类来说,调味品类可称其为自己的客人,店长和课长在分析来客数时尽量细分。

部门(课)支持率=部门来客数÷全店来客数×100% 知道了各课的支持率后,各课就必须想方设法来提高本课的顾客支持率,这样整个店的来客数就增加了,同时客单价也可提高。品类(大类)支持率=品类来客数÷部门来客数×100% 知道了各品类支持率,各课就必须进行分析,怎样提高品类的顾客支持率(陈列技巧、定价技巧的运用)。 从购买某项单品来客数还可以算出每个单品的支持率 单品支持率=单品购买数÷(全店来客数×购买此单品的顾客数)×100% 2、客单价 客单价=销售数÷来客数 客单价=平均1个顾客的购买商品个数×平均1个单品的单价 单品平均价格=所有单品价之和÷单品个数(有效单品平均价格)二、坪效 坪效=销售额÷经营面积 A、坪效是指门店的销售额与卖场面积的比率,它反映的是卖场的有效利用程度。 B、坪效是指门店各大类、小类、品牌的销售额、毛利与卖场货架面积(组数)的比率,也称各大类、小类、品牌的贡献度(销售额贡献度、毛利贡献度)。 各大类、小类、品牌的销售额与门店销售额的百分比应与它所占货架面积(组数)成正比,反之应进行分析,采取措施,优化品

超市营运常用的7个分析指标

超市营运常用的7个分析指标 一、销售数 销售数是卖场最主要的数据之一,他代表顾客的支持情况,销售额愈高说明顾客的支持率越高,而销售额少了,则必须分析影响销售额的主要因素。分析究竟是哪方面发生了问题,店长、课长应以每天或每周为单位分析本店、本课的销售情况,把握市场动态,采取有利措施,圆满完成月销售任务。 销售额=来客数×客单价 来客数的多少,客单价的高低会直接影响门店的销售数。 1、来客数 在信息系统中,不仅能知道全店的来客数,也能掌握各大类的来客数,如1个顾客同时买了鱼和醋,那么就课来说,生鲜课和食品课都可同时将其称为自己的客人,就细分到大类来说,调味品类可称其为自己的客人,店长和课长在分析来客数时尽量细分。 部门(课)支持率=部门来客数÷全店来客数×100% 知道了各课的支持率后,各课就必须想方设法来提高本课的顾客支持率,这样整个店的来客数就增加了,同时客单价也可提高。 品类(大类)支持率=品类来客数÷部门来客数×100% 知道了各品类支持率,各课就必须进行分析,怎样提高品类的顾客支持率(陈列技巧、定价技巧的运用)。 从购买某项单品来客数还可以算出每个单品的支持率 单品支持率=单品购买数÷(全店来客数×购买此单品的顾客数)×100% 2、客单价 客单价=销售数÷来客数 客单价=平均1个顾客的购买商品个数×平均1个单品的单价 单品平均价格=所有单品价之和÷单品个数(有效单品平均价格)

二、单位面积销售额(坪效) 坪效=销售额÷经营面积 A、坪效是指门店的销售额与卖场面积的比率,它反映的是卖场的有效利用程度。 B、坪效是指门店各大类、小类、品牌的销售额、毛利与卖场货架面积(组数)的比率,也称各大类、小类、品牌的贡献度(销售额贡献度、毛利贡献度)。 各大类、小类、品牌的销售额与门店销售额的百分比应与它所占货架面积(组数)成正比,反之应进行分析,采取措施,优化品类结构,努力提高坪效。 三、动销率分析 动销率的高低,是检验门店商品是否适销的一把钥匙。 动销率是通过“零销售”来反证的(销售排行榜) 零销售是指“一个月内没有销售记录的有库存的商品”。如果这个商品不在货架上,顾客无法找到,那当然没有销售,我们就要从仓库里把它找出来,分析为什么在仓库里睡大觉,追究原因,并让它实现销售,如果确实不适销,就应该立即清退。 如果是货架上有货,零销售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陈列位置不对,顾客无法找到(看到)或无法取到。 标价不清或无标价,顾客无法判断其价值,惟恐误买。 商品残损或太小,顾客不感兴趣。 价格不合理:过高则顾客不能接受,过低则顾客会认为是假货。 消费者不熟悉该商品,缺乏促销介绍、推荐、品尝或演示,误认为买回去没用。 被其他商品遮挡,无法“显而易见”,如同没在货架上一样。 门店应组织自查并分析。对一些短时期内零销售而必须保留的特色商品(我们称其为缓销商品),请采购部给予特定的状态设定,不要再在以后的零销售报表中出现。确实不适销的、滞销的、质次的、过季的商品,应

超市经营数据分析与计算公式大全

超市经营数据分析与计算公式大全 超市店长的管理水平来源于其对门店各项数据的清晰了解与判断,看看下面这些数据分析和推算公式,你知道或用好了几个? 一、达标率公式 达标率=一定时期内营业额/一定时期内业绩指标*100% 例1:一月份的业绩指标为50万元,实际完成额为48万元,则一月份的达标率=48万/50万*100%=96% 例2:若一月份的指标为50万,实际完成额为52万,则一月份的达标率=104% 备注:达标率反映的是门店业绩达成的情况及能力。 二、同期业绩增长率公式 同期业绩增长率=(年\月\周同期营业额-当期营业额)/同期营业额*100% 例1:某店2020年营业额为450万,2019年业绩为300万,则2013年的年业绩增长率=(450万-300万)/300万*100%=50% 即:相较2019年的业绩,2020年业绩同期增长了50%。 例2:某店2月份的业绩为20万,1月份的业绩为35万,则2月份相较1月份的业绩增长率=(20万-35万)/35万*100%=-43%

即:相较于1月份,2月份的业绩下滑了43%。 备注:同期业绩增长率为正数时,表示业绩上升;为负数时,表示业绩下滑。 三、坪效公式 日坪效=当日营业额/当店的店铺面积 月坪效=当月营业额/当店的店铺面积 例1:某店的营业面积为100平方米,当日营业额为8000元,则这个店铺的日坪效=8000元/100平方米=80元/平方米 备注:此指标可以分析店铺面积的生产力,深入了解店铺销售真实情况。 四、人效公式 日人效=日营业额/当日总人数(周、月、年同理可推) 例1:某店某天的营业额为9000元,某店的总人数为9人,则当日人效=9000元/9人=1000元/人 备注:反映门店员工销售能力与排班用人的合理性。 五、ATV公式(客单价) 日ATV=日营业额/日客单数(月、年同理可推) 个人ATV=某个人一段期间内的业绩/这个人在这期间内的总销售单数 备注:ATV反映人员附加销售能力、货品组合的合理程度,与ASP 一同反映顾客的消费承受能力。 六、连带销售公式

销售数据分析公式

商品知識 mell2013—07—10 23:33:08 商品管理运营最全的名词解释 1、SKU:SKU=Stock Keeping Unit(库存量单位) ,即库存进出计量的单位, 可以是以件,盒,托盘等为单位。SKU这是对于大型连锁超市DC(配送中心)物流管理的一个必要的方法。现在已经被我们引申为产品统一编号的简称,每种产品均对应有唯一的SKU号。 2、KPI:关键绩效指标法(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KPI),它把对绩效的评估简化为对几个关键指标的考核,将关键指标当作评估标准,把员工的绩效与关键指标作出比较地评估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目标管理法与帕累托定律的有效结合. 3、VMD:我们一般把它叫做“视觉营销"或者“商品计划视觉化"。VMD不仅仅涉及到陈列、装饰、展示、销售的卖场问题,还涉及到企业理念以及经营体系等重要“战略”,需要跨部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不是通常意义上我们狭义理解的“展示、陈列”,而实际它应该是广义上“包含环境以及商品的店铺整体表现". 4、VP视觉陈列:作用—表达店铺卖场的整体印象,引导顾客进人店内卖场,注重情景氛围营造,强调主题。VP是吸引顾客第一视线的重要演示空间。地点是橱窗、卖场入口、中岛展台、平面展桌等。由设计师、陈列师负责。 5、PP售点陈列:作用-表达区域卖场的印象,引导顾客进人各专柜卖场深处,展示商品的特征和搭配,展示与实际销售商品的关联性。PP是顾客进入店铺后视线主要集中的区域,是商品卖点的主要展示区域. 地点是展柜、展架、模特、卖场柱体等。由售货员、导购员负责. 6、IP单品陈列:作用—将实际销售商品的分类、整理,以商品摆放为主.清晰、易接触、易选择、易销售的陈列. IP是主要的储存空间,是顾客最后形成消费的必要触及的空间,也叫做容量区.地点是展柜、展架等。由售货员、导购员负责. 7、销售增长率=(一周期内)销售金额或数量/(上一周期)销售金额或数量-1。类似:环比增长率=(报告期-基期)/基期×100% 8、销售毛利率=实现毛利额/实现销售额*100%。

销售数据分析公式

商品知識 mell2013—07-10 23:33:08 商品管理运营最全的名词解释 1、SKU:SKU=Stock Keeping Unit(库存量单位) ,即库存进出计量的单位,可以是以件,盒,托盘等为单位。SKU这是对于大型连锁超市DC(配送中心)物流管理的一个必要的方法。现在已经被我们引申为产品统一编号的简称,每种产品均对应有唯一的SKU号。 2、KPI:关键绩效指标法(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KPI),它把对绩效的评估简化为对几个关键指标的考核,将关键指标当作评估标准,把员工的绩效与关键指标作出比较地评估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目标管理法与帕累托定律的有效结合。 3、VMD:我们一般把它叫做“视觉营销"或者“商品计划视觉化”。VMD不仅仅涉及到陈列、装饰、展示、销售的卖场问题,还涉及到企业理念以及经营体系等重要“战略",需要跨部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不是通常意义上我们狭义理解的“展示、陈列",而实际它应该是广义上“包含环境以及商品的店铺整体表现"。 4、VP视觉陈列:作用-表达店铺卖场的整体印象,引导顾客进人店内卖场,注重情景氛围营造,强调主题.VP是吸引顾客第一视线的重要演示空间。地点是橱窗、卖场入口、中岛展台、平面展桌等.由设计师、陈列师负责。 5、PP售点陈列:作用—表达区域卖场的印象,引导顾客进人各专柜卖场深处,展示商品的特征和搭配,展示与实际销售商品的关联性. PP是顾客进入店铺后视线主要集中的区域,是商品卖点的主要展示区域. 地点是展柜、展架、模特、卖场柱体等。由售货员、导购员负责. 6、IP单品陈列:作用—将实际销售商品的分类、整理,以商品摆放为主。清晰、易接触、易选择、易销售的陈列。IP是主要的储存空间,是顾客最后形成消费的必要触及的空间,也叫做容量区。地点是展柜、展架等。由售货员、导购员负责。 7、销售增长率=(一周期内)销售金额或数量/(上一周期)销售金额或数量-1.类似:环比增长率=(报告期-基期)/基期×100% 8、销售毛利率=实现毛利额/实现销售额*100%.

超市盘点之后计算利群的公式

超市盘点之后计算利群的公式 透过数据资料之统计,所计算出商品存货价值之方式谓之。账面存货之计算虽然非常繁锁,却是盘点作业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会计将这一段期间的进货签收单之成本价与零售价分别累计加总;退货签收单之成本价与零售价分别累计加总;价格变动表报废明细表之零售价分别累计加总;以及A帐与B帐之成本价与零售价分别累计加总。 将以上数据带入公式,并对于不同的名词,给予不同的代号,以方便带出公司及解释: 帐面金额E= 上期库存零额A+本期进货零售额B—本期销售金额CI本期调整变价金额D 由于每一次的盘点,店内的商品有一部分是上一期的存货,故在计算本期盘点时,务必考虑上次的存货。 但一期盘点后亦会有盘损盈的发生,因此,在帐面上须调整成与实际之库存相符。 上期库存零售额A= 上期实际盘点金额—上期末调整的盘损盈K 本期进货零售额B= 本期进货零售额—上期A、B帐之零售额+本期A、B帐之零售额 本期销售金额C= 上次盘点日之销售金额至本次盘点之前一日之销售金额,为本期为销售金额本期调整变价之零售额D(综合变价、报废、退费甚至赠送的金额)= 变价调高—变价调低额—报废金额—退货金额—赠送金额

实际存货盘点:发即针对销售之库存商品,进行实地的清点统计。清点时皆只录零售价即可。如果商店系在营业中盘点,则盘点进行中所发生的销货收入二分之一视为存货。而实际存货之计算方法如下: 实际盘点金额(A)= 盘点前收款机当日的营业额(Y)+盘点机所计算的存货金额(P)—盘点中的营业额的二分这(Z/2) 盘损盈计算 盘点最终的目的在得知商店内的盘损盈,并因而计算出合理的成本率,才能进一步编制正确之损益表。因此,“盘点”工作绝非仅仅清点店内的商品即可,更重要的是,须有可以互相比较的数字资料,方能进一步进行分析的工作。因此,日常资料的正确性及困难度,要较“盘点”这个动作来得重要了。理论上来看,帐面上的金额应该要等于实际盘点金额。可是,理想归理想,实际上不可能这么完美,因此,才会有所谓的盘损或盘盈说法。 盘损盈(K)= 实际盘点金额(A)—帐面金额(E)(若结果是负数则为盘损,若正数则为盘盈。) 成本率及毛利率计算方式 成本率又分为盘点用成本率及实际用之成本率,前者系粗略计算,仅供参考及计算损益之跳板,后者则为精确之计算,视为财务上计算损益之依据。 本期盘点用成本率Q= (上期进货零售额A`×上期盘点用成本率Q`+本期进货成本额b)÷(上期进货零售额A`+本期进货零售额B+本期调整变价之零售额D)×10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