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材料理化检验_知识点(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生物材料理化检验_知识点(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生物材料理化检验_知识点(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生物材料理化检验_知识点(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生物材料知识点(仅供参考)

第一章、绪论

1.生物材料、生物材料检验、生物监测、正常值、生物接触限值的定义;

生物材料(biological material)是生物体的体液(血液)、排泄物(尿液、呼出气)、毛发和试验动物脏器组织的总称。

生物材料检验(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是研究生物材料中化学物质或其代谢产物或由化学物质引起机体产生的生物学效应指标变化的分析测定方法。

生物监测是指定期(有计划)地检测人体生物材料中化学物质或其代谢产物的含量或由它们所导致的无害生物效应水平,以评价人体接触化学物质的程度及对健康的影响。

生物监测评价的是毒物的内剂量水平。环境监测强调空气、水等生产环境中毒物的含量水平,估计毒物进入体内的接触水平,评价的是毒物的外剂量水平。环境监测和生物监测的结果应该是相关的。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提供评价职业有害因素对人体危害的基础资料。正常值(normal reference range)是指正常人(无明显肝、肾及血液系统疾病,无职业有害因素接触史)的生物样品中某种成分的含量或生化指标值。常通过对某地区的正常人抽样调查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取95%上限值( 职业接触只引起升高的时候)或97.5%和2.5%上下限之间值(过高或过低均有一定的危害的时候)。(本底值)

生物接触限值(biological exposure limit, BEL)是为保护作业人员健康,对生物材料(尿、血、呼出气)中污染物或其代谢产物所规定的最高容许浓度,或某些生物效应指标改变所容许的范围。其值相当于健康工人吸入或接触最高容许浓度的毒物时,生物材料中被测物的含量水平。

2.生物材料检验指标的选择原则:

特异性好;具有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稳定性好;有准确可靠的检测方法

3.生物材料检验指标的分类生物材料检验指标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 生物材料中化学物质原形的检验:

(2) 生物材料中化学物质代谢产物的检验:

(3) 生物效应指标的检验:

4.生物样品的选择原则

(1)选用的生物材料中被测物的浓度与环境接触水平或与健康效应有剂量相关关系;

(2)样品和待测成分(指标)足够稳定以便于运输和保存;

(3)采集生物样品对人体无损害,能为受检者所接受。

目前用得最多的生物材料是尿液,其次是血液和呼出气。

尿样的收集

随机尿样:收取方便,但由于尿中待测物浓度波动较大,分析结果往往不能反映实际情况24小时尿样:所得结果不受某些成分排出无规律的影响,也不受饮水和排汗的影响,但收集24小时尿样较麻烦,在夏天尿样易腐败;

晨尿:收集受检者早晨起床后的第一次尿样进行分析,对多数测定能反映实际情况,收集方便,应用最多

4.尿样测定结果的两种校正方法;

校正方法有比重校正法和肌酐校正法两种。

(1)比重校正法:将尿中被测物浓度校正为标准比重(我国规定尿样的标准比重为1.020)下的浓度,校正公式为:C校=C×(1.020-1.000)/(d-1.000)=C×K

式中C校--经校正后尿中待测成分的浓度(mg/L);C--测得的尿中待测成分的浓(mg/L);

1.020--为我国采用的尿的标准比重;d--实际测得的尿样比重;K--校正尿比 1.020的系数。

(2)肌酐校正法:

在一般情况下饮食、饮水量和利尿剂对肌酐的排出率没有太大影响,健康人一天排尿所排出的肌酐量变化很小,一般在1.8g左右。因此,可用经尿液排出1g肌酐所相应的待测成分的量来表示尿中待测物的浓度,或经尿液排出1.8g肌酐所相应的待测成分的量来代表全天尿中待测成分的含量。校正公式为:

尿中待测成分浓度(mg∕g肌酐)=实测浓度(mg/L)/肌酐浓度(g/L)

尿中待测成分浓度(mg∕d)=实测浓度(mg/L)/肌酐浓度(g/L)×1.8g/d

例:取混匀尿样25ml经硝酸-高氯酸消化后,用10ml双硫腙三氯甲烷液萃取,测得萃取液中铅浓度为0.30mg/ml,同时测得该尿样的肌酐浓度为1.5g/L,试计算该尿样的铅含量(以mg/g肌酐和mg/d表示)。

4.几种常用的湿消化法

破坏生物样品中有机物的方法有湿消化法和干灰化法

1.湿消化法

用强氧化性酸和其他氧化剂,结合加热,使样品中所有有机物破坏,待测成分变成易溶的盐类。常用的氧化性酸有硝酸、硫酸和高氯酸,氧化剂有高锰酸钾和过氧化氢等。

(1)硝酸-高氯酸法:氧化能力强,反应速度快,消化温度低,挥发损失小。由于硝酸和高氯酸的沸点均较低,过量的酸液容易挥发除去。

(2)硝酸-高氯酸-盐酸法:本法用于示波极谱法测定尿中铅镉等元素的测定。加入盐酸的

目的是与锡生成氯化物蒸发除去,消除锡对极谱测定的干扰。

(3)硝酸-高氯酸-硫酸法: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有机物破坏方法,适用于除挥发性元素外

的金属毒物测定时,各种生物样品的处理。加入硫酸后,可适当地提高消化温度,充分发挥硝酸和高氯酸的氧化作用,防止烧干。

(4) 硫酸-高锰酸钾法:利用高锰酸钾-硫酸在低温下氧化尿中有机物,再用盐酸羟胺或过氧化氢将过量的高锰酸钾褪色,此法专用于分析尿汞时样品的消化。

2.干灰化法

干灰化法操作简便,加入试剂少,空白值低,特别适用于大批样品的处理。但干灰化法使用的温度高,待测成分易挥发损失,同时待测成分被坩埚材料吸留,难于溶出,使回收率降低。为了帮助灰化,降低待测成分的挥发和吸留损失,可加入适当的助灰化剂,如硝酸、硫酸、硝酸镁和氧化镁、氢氧化钾等。

5.几种有机物分析样品的预处理方法

1. 溶剂萃取法

2.挥发法和蒸馏法:这是一类利用物质的挥发性来进行分离分析的方法。

(1)扩散法:此法可用于尿氟的测定。(2)静式顶空分析法:(3)动式顶空法:

(4)氢化物发生法:(5)蒸馏法:

3.固相萃取法(SPE) 是一类基于液相色谱分离原理的样品制备技术。

4.固相微萃取法(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

示波极谱法

极谱分析法是通过测定电解过程中所得到的电压-电流曲线的特性参数(如波高、半波电位)来进行电活性物质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若电压呈慢速(0.2V/min)线性扫描,即为经典极谱法。电解池中插入两支电极饱和甘汞电极:阳极;滴汞电极:阴极

经典极谱法测定原理

由于扩散电流表示由电活性物质扩散速度决定的电解电流,而电活性物质的扩散速度由其浓度梯度决定,浓度梯度又由体系中的电活性物质浓度决定,因此扩散电流可用于电活性物质的定量,电活性物质的浓度与扩散电流的关系由扩散电流方程式(尤可维奇方程式)给出:i d=607nD1/2m2/3t1/6C

式中:id为扩散电流(以mA表示);607为常数,包括法拉第常数和温度(25℃)在内的常数;n为被还原离子的价数(即每一摩尔反应物的法拉第数);D为被还原离子的扩散系数(cm2/s);m为每秒钟自滴汞电极毛细管中流出汞的质量(mg/s),t为每个汞滴滴下的时间(s);C为被还原离子的浓度(以mmol/L表示)。

m2/3t1/6项称为毛细管特性常数

607nD1/2项称为扩散电流常数,此项数据大,则扩散电流大,测定被测物质的灵敏度高

当溶液的组成、温度和毛细管汞柱高度一定时,607nD1/2m2/3t1/6为定值,则id=kC,扩散电流与浓度成正比

在一定条件下,扩散电流与溶液中的被测离子浓度成正比(id=KC),所以根据扩散电流的大小就可求出被测离子的浓度,此即极谱定量分析的依据。

在一定的支持电解质溶液中和一定的实验条件下,半波电位不随被测离子的浓度而改变,只与被测离子的特性有关,被作为极谱定性的依据

示波极谱法

示波极谱法是应用阴极射线示波器作为显示和测量工具的极谱分析方法的总称。根据所加扫描电压不同,示波极谱法分为两类:

l直流示波极谱法:在滴汞周期的后期施加一个随时间作线性变化的锯齿波扫描电压,记

录电压-电流曲线,又称单扫描示波极谱法或线性扫描示波极谱法。

l交流示波极谱法:所加的扫描电压为恒振幅的交流电压,用示波器记录电压随时间变化

的曲线,

目前国内应用较广的是直流示波极谱法。

直流示波极谱的测定原理

在盛有待测物质的电解池中,插入饱和甘汞电极和滴汞电极,在滴汞周期的末期迅速施加一定幅度随时间作线性变化的锯齿波电压,使待测物质在汞滴上还原产生电解电流,电解电流通过与电解池串联的电阻R 而产生电压降,当电阻一定时,电压降的大小反映了电解电流的大小。把电阻两端的电压降经放大器放大后加在示波管的垂直偏向板上,施加在电解池两电极间的电压经放大器放大后加在示波管的水平偏向板上,在示波管的荧光屏上出现随扫描电压作对应变化的电解电流曲线,这种曲线称为示波极谱的i-E 曲线或示波极谱图。

曲线峰对应的电流称为峰电流,峰电流与离子浓度C 之间的关系由峰电流方程式给出:

式中:ip —峰电流;n —参与电化学反应的电子数;D —扩散系数(cm2/s);v —电压扫描速度(V/s);A —滴汞面积(cm2);C —待测物质(电活性物质)浓度(mol/L)。 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上式中2.72×105n3/2D1/2v1/2A 为常数,则

即峰电流与待测离子的浓度C 成正比,这是示波极谱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在实际工作中,峰电流的大小是以极谱图中峰高h 来表示,则有h =K’C。峰高的测量方法是直接在示波管上该取峰顶和基线间的格子数

极谱定量方法:(1)标准曲线法(2)比较法(3)标准加入法

在示波极谱图中,曲线峰对应的电位称为峰电位,与半波电位的关系是:

Ep=E 1/2-0.028/n 峰电位Ep 值由物质的特性所决定,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是恒定的,可作为示波极谱定性的依据。

电极系统:包括三电极、贮汞瓶和振动器等。示波极谱中,三电极是指滴汞电极、参比电极(小型饱和甘汞电极)、辅助电极(铂电极)。由于小型饱和甘汞电极的内阻大,不宜通过电流,因此,仪器采用三电极法,让电解池电流经辅助电极流向滴汞电极,参比电极只是将滴汞电极与参比电极之间的电位反馈到补偿放大器。使用三电极法,底液中支持电解质的浓度可以很稀,这样可减少试剂中杂质的影响,对于痕量分析有利。同时,示波极谱法作常量分析的准确度也很好(为何采用三电极)

几个基本概念

极限电流(以il 表示):由于一般电活性物质在电极上的电化学反应速度远远大于其向电极扩散的速度,当电压增加到一定值时,电极表面附近的电活性物质几乎全部被还原,电解电流就由电活性物质的扩散速度决定,电解电流达到一极限值,称为极限电流。

扩散电流(diffusion current ,以id 表示):它表示由电活性物质扩散所决定的电流,其值为极限电流的数值减去残余电流数值,即id =i1-ir 。

半波电位(以E1/2表示):是当电流等于扩散电流一半时的电位。

1.残余电流(以ir 表示):概念:在极谱分析时,当外加电压未达分解电压时待测元素在被还原之前所观察到的微小电流 。

残余电流包括电解电流和电容电流,多为0.1x μA 水平,当待测成分<10-5mol/L 水平时可影响测定。多用作图法扣除。

2.迁移电流:迁移电流来自于电解池的正负电极对被测离子的静电引力或斥力。可加支持电解质而排除。

3.极大现象:当外加电压达到待测物分解电压后,在极谱曲线上,极谱电流随外加电压增高而迅速增大到极大值, 随后又恢复到扩散电流的正常值,出现的比极限扩散电流大得多的不正常的电流峰,称为极谱极大。

可加少量极大抑制剂(多为表面活性物质)消除。由于极大抑制剂可影响扩散电流的大小,故用量应少。

峰的高度与待测离子的浓度无确定的函数关系,但干扰了半波电位及扩散电流的测量。因此必须消除其影响。

4.氧波:氧气在电极上还原可产生两个极谱波。可加试剂或通惰性气体除去。

5.迭波、前波、氢波

迭波:两种物质的半波电位相差〈0.2v ,这两个极谱波重叠起来,分辨不清,影响测定。可加适当络合剂改变迭波的半波电位使波分开,或用化学方法除去一种物质或改变其价态使其不再干扰。

前波:测定一种半波电位较负的物质,而溶液中共存有大量半波电位较正的物质时,由于该物质产生一个很大的前波而掩盖了待测定物质的极谱波,这就是前波干扰。这种干扰多用化学法消除。 KC i p =

氢波:H+在足够负的电位下会在滴汞电极上产生氢波。如待测物质的极谱波与氢波相近,则会干扰测定。氢波与酸度有关,通常为-1.2~-1.4v故半波电位〈-1.2v的物质不能在酸性溶液中测定。在中性或碱性介质中氢波的干扰可大大减少。

底液组成和选择:

底液的组成和作用:

(1)支持电解质:其作用是消除迁移电流。常用的有HCl,H2SO4,NaAc-HAc,NH3-

NH4Cl,NaOH,KOH等。

(2)极大抑制剂:其作用是消除极大现象。多用≤0.01%明胶。

(3)除氧剂:其作用是消除氧波。如Na2SO3,H2,N2,CO2等。

(4)其他有关试剂:如加适当络合剂以改变离子的半波电位消除迭波的干扰;加适当缓冲液控制溶液酸度、改善波形、防止水解;加适当试剂消除前波的干扰。

底液选择应尽量做到:波形好,最好是可逆极谱波;干扰少;成本低,配制方便。

原子吸收光谱法(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scopy,简称AAS)又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思考题

1.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分类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基于从光源发射出的待测元素特征共振线,通过样品中待测元素所产生的基态原子蒸气,基态原子对共振线产生吸收,根据共振线被吸收的程度来测定待测元素含量的分析方法。

根据产生基态原子的方法不同,原子吸收光谱法被分为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无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无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又分为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和还原气化原子吸收光谱法2.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的有哪几种火焰状态,各是指什么?

火焰类型的选择:这关系到灵敏度、精密度和干扰大小等。

目前广泛采用缝式燃烧器,以乙炔、氢气、煤气、丙烷为燃气,空气、氧气、一氧化二氮等为助燃气。常用的几种混合气体和火焰温度为:

乙炔-空气焰(最为常用) 2100~2400℃ 乙炔-氧气焰3000~3100℃

乙炔-一氧化二氮焰2600~2900℃ 氢气-空气焰2000~2100℃氢气-氧气焰2500~2700℃火焰状态的选择:火焰温度除取决于火焰类型外,还与火焰状态,即助燃气和燃气的比例有关。

化学计量性乙炔-空气焰:其助燃气和燃气的量基本上是按它们之间的化学反应提供的,它具有温度高、干扰少、稳定、背景小等特点。这种火焰可用于大多数常见元素的测定。

富燃性乙炔-空气焰:其燃气量比上述火焰所需量大,由于燃烧不完全,火焰具有较强的还原性气氛,适于测定较易形成难熔氧化物的元素,如钼、铬、稀土元素等。

贫燃性乙炔-空气焰:由于燃气量较少,大量冷的助燃气带走火焰热量,故火焰温度较低;又由于助燃气充分,燃烧较完全,火焰中半分解产物少,故还原气氛最低,适用于碱金属元素的测定。

最佳燃助比的选择用实验的方法,一般是在固定助燃气的条件下,改变燃气流量,测量标准溶液在不同流量时的吸光度,绘制吸光度和燃气流量关系曲线。选用吸光度大,又比较稳定时的燃气流量。

燃烧器高度的选择

具体说来,火焰可分为三个部分,即:氧化焰区,氧化焰和还原焰交界区,还原焰区。

燃烧器高度的选择可通过实验方法进行,即在固定的燃助比下,测量标准溶液在不同燃烧器高度时的吸光度,一般选择吸光度最高时的燃烧器高度。

3.石墨炉的升温程序:分成哪四个步骤?

石墨炉的升温程序:一般分成干燥、灰化、原子化、清除四个步骤。可根据样品和待测元素的性质选择最适宜的各步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

干燥:是一个低温加热除去溶剂的过程。为了防止试液溅失,通常在低于或等于溶剂沸点的温度(约100℃)下,经数秒到数十秒除去溶剂;

灰化:主要是破坏和蒸发除去试样的基体,减少元素间的干扰、光散射或分子吸收所产生的背景干扰。灰化温度和时间的选择是相当重要的,常用实验来确定,即根据吸收信号随

灰化温度或时间的变化曲线来选择,在保证待测元素无明显损失的前提下,将试样加热到尽可能高的温度;

原子化:通大电流使石墨管温度在瞬间升至1000~3000℃,将待测元素原子化。常通过实验来确定原子化温度和时间,选择原则是以达到最大吸收信号的最低温度作为原子化温度,以待测元素完全蒸发和原子化所需时间作为原子化时间。过高的温度和过长的时间会使原子吸收池的寿命缩短;但过低的温度和不足的原子化时间,会使吸收信号降低,记忆效应增大;

清除:将温度升到最高值(约3000℃),以除去残存在石墨炉中的基体残渣和待测成分,消除记忆效应。

4.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的常见的几类干扰及其消除方法。(详见课件)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的干扰大体可分为:电离干扰、物理干扰、化学干扰、光谱干扰和背景吸收干扰等

一)电离干扰及其消除方法

电离干扰是指待测元素在原子化过程中发生电离而使基态原子数减少,导致吸收强度减弱的现象。元素的电离电位越低,火焰温度越高,基态原子的电离度越大。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元素电离电位低,在火焰中容易电离,电离干扰特别显著。

消除电离干扰的主要方法是在分析试样溶液中加入消电离剂。消电离剂是在火焰中能提供电子的非测定的元素。在一定的温度下,电离的原子数与电子浓度有关,当在被分析的溶液中有消电离剂存在时,就会大大增加火焰中的自由电子浓度,使待测元素的电离平衡向有利于形成基态原子的方向进行,增大分析的基态原子浓度。在乙炔-空气火焰内中,可加入200~500ppm的钾或铯盐来消除碱金属元素的电离干扰。

此外,标准加入法也用于消除电离干扰。

(二)物理干扰及其消除方法

物理干扰是指试样与参比溶液的物理性质如粘度、表面张力或溶液比重不同而引起的干扰。物理干扰属非选择性干扰,对试样溶液中各种元素的影响基本上是相同的。

消除物理干扰的方法

(1)配制与被测试样溶液组成相似的标准溶液,是消除物理干扰最常用的方法;如试样溶液与标准溶液基体匹配难以实现,可采用标准加入法。

(2)在火焰原子吸收法中,可采用机械进样系统,以克服气动雾化系统因试样溶液物理性质变化而对进样速率的影响。

(三) 光谱干扰及共消除方法

光谱干扰是由于待测元素发射或吸收的辐射光谱与干扰物的辐射光谱不能完全分离引起的,这类干扰主要来至于光源和原子化装置,有时也来至于共存元素。光谱干扰有以下几种:(1)在光谱通带内有一条以上的吸收线 (2)在光谱通带内有光源发射非吸收线(3)吸收线重叠

消除方法

(1)使用较小的光谱通带宽度:如果干扰谱线和主吸收线的波长相差不是很小,则可通过减小狭缝宽度的方法来消除这种干扰;

(2)选择其他吸收线:如果干扰谱线与主吸收线之间波长差很小,不能采用减小狭缝宽度来消除干扰,必须另选吸收线;

(3)更换纯度较高的单元素空心阴极灯;

(4)对非吸收线的干扰,可在火焰中喷入待测元素的浓溶液,使共振线完全被吸收,而透过的光则为非吸收光,将非吸收线引起的残留响应调零。

(四)化学干扰及其消除方法

化学干扰是指试样溶液转化为自由基态原子的过程中,待测元素与其他组分之间的化学作用而引起的干扰效应,它主要影响待测元素化合物离解及其原子化。化学干扰是一种选择性干扰,它不仅取决于待测元素与共存元素的性质,而且还与喷雾器、燃烧器、火焰类型和状态等密切相关。

消除化学干扰的方法

鉴于化学干扰的复杂性,消除的方法也多种多样,消除干扰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改变火焰条件

l提高火焰温度:任何难离解的化合物在一定的高温下总是能离解成自由基态原子的。许多低温火焰中出现的干扰,改用高温火焰,便能得到完全和部分消除。例如,在乙炔-空气火焰中测定钙,有磷酸根存在干扰钙的测定。在乙炔-一氧化二氮火焰中,这种干扰就能有效地被消除。在乙炔-空气火焰中,硫酸根对钙、镁有干扰,在乙炔-一氧化二氮火焰中则显示不出干扰。

2.利用火焰气氛:对于易形成氧化物并且具有较大键能的元索,如硅、钛、铝、铍等,如果使用还原气氛很强的乙炔-一氧化二氮的富燃性火焰,则有利于这些元素的原子化。这是由于这种火焰中有很多半分解产物CN、CH、OH等,它们都有可能强夺氧化物中的氧而有利于待测元素的原子化。测铬时,在乙炔-空气的富燃性火焰中,能提高测定的灵敏度,就是由于发生了下列反应:CrO + C →Cr + CO。

(2)加入释放剂:待测元素和干扰元素在火焰中形成稳定的化合物时,加入另一种物质使之与干扰元素反应,生成更稳定或更难挥发的化合物,从而使待测元素从干扰元素的化合物中释放出来,加入的这种物质称为释放剂。

常用的释放剂有氯化锶和氯化镧等。例如磷酸盐干扰钙的测定,加入锶或镧以后,由于锶或镧与磷酸根结合成更稳定的化合物而将钙释放出来,反应为:

2CaCl2 + 2H3PO4=Ca2P2O7 + 4HCl + H2O + ⊿H

CaCl2 + H3PO4 + LaCl3=LaPO4 + 3HCl + CaCl2+ ⊿H’

生成热⊿H’比⊿H大得多,因而反应按第二个方程进行,避免了钙与磷酸根结合,消除了磷酸根的干扰。

注意:加入释放剂要达到一定量时才能起释放作用。但加入释放剂过多,可能使吸收信号降低。释放剂加入量的多少,应通过反复试验来确定。

(3)加入保护剂:加入适当的试剂与待测元素或干扰物质或同时与待测物质和干扰物质形成稳定络合物,特别是多环螯合物,避免待测物质与干扰物质发生反应,而使干扰消除。例如,加入EDTA能抑制磷酸对钙的千扰,就是由于钙与EDTA络合而不再与磷酸反应的结果;加入8-羟基喹啉与干扰元素铝形成螯合物,把干扰元素控制起来,从而抑制了铝对镁、钙的干扰;铝对镁的干扰,加入保护剂EDTA与镁、铝都起螯合作用,避免了干扰。许多实验表明,保护剂与释放剂联合使用,消除干扰的效果更为显著。例如,甘油和高氯酸是消除铝对镁干扰的保护剂,而镧是一种释放剂,两者同时使用获得了更好的消除干扰的效果。

(4)加入缓冲剂:假若干扰元素产生正干扰,或当高浓度的干扰物质存在时,不会使待测元素的吸收显著降低,那么,在标准溶液和试样溶液中可加入过量的干扰物质,使干扰效应达到饱和点,以消除或抑制干扰元素的影响。

加入的这种过量的干扰物质就称为吸收缓冲剂。如用乙炔-一氧化二氮火焰测铊时,铝抑制铊的吸收,当铝浓度大于200ppm时,干扰趋于稳定。在试样溶液和标准溶液中加入超过200ppm的干扰元素铝,可以消除铝的干扰。注意:加入缓冲剂的量必须大于干扰元素干扰恒定的最低限量。该法会显著降低灵敏度。

(5)加入基体改进剂:基体改进剂是在石墨炉原子化法中,于试液或石墨炉中加入可以使样品基体形成易挥发化合物在原子化前除去,或降低待测元素的挥发性防止灰化过程中的损失的化学物质。基体改进剂在控制和消除背景吸收、灰化损失、待测物质释放不完全和释放速率差异、难离解气相化合物的形成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应用十分广泛。如硒在300~400℃时便开始挥发损失,如在干燥之前加入镍,使硒生成硒化镍,可将灰化温度提高到1200℃。如果加入铜、钼也能起类似作用。

(6)化学分离法:用化学方法将待测元素与干扰组分分开,这不仅可以消除干扰,也使待测元素得到富集,灵敏度得到提高。但是,化学分离法较麻烦费时,有时也会引起沾污和损失。常用方法有萃取法、离子交换法和沉淀法等,而以萃取法应用最广。这是由于它不仅起到富集待测元素和分离干扰元素的作用,而且可直接将有机相喷入火焰中进行测定,其测定灵敏度一般比水相提高2~8倍左右,个别元素甚至可高达20倍以上。

(五)背景干扰及其消除方法

背景干扰包括分子吸收和光散射干扰等。背景干扰的结果使吸收值增高,产生正误差。

分子吸收干扰是指试样在原子化过程中形成的气体分子对辐射吸收引起的干扰。分子吸收是一种宽带吸收,属选择性干扰,不同化合物有不同吸收波长。

火焰气体分子吸收干扰为大。在石墨炉原子化法中,以氮气作保护气,当石墨炉温度达到2600℃时,会出现很强的CN分于吸收和发射光谱,如改用氩气作保护气,则可避免这种干扰。

光散射是指在原子化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微粒对入射光产生散射作用,被散射的光偏离光路,使检测器接受的光强减小,测得的吸光度偏高,造成一种“假吸收”效应

3.背景干扰的消除方法

(1)非吸收线扣除背景:

用待测元素的吸收线测定基态原子吸收和背景吸收的总吸光度,用不为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所吸收的非吸收线测定背景吸收的吸光度,从待测元素吸收线测得的吸光度减去非吸收线测得的吸光度,差值就是原子吸收部分,达到扣除背景吸收的目的。

非吸收线扣除背景的方法,多用于没有安装背景校正器的单光束型仪器。

(2)用连续光源扣除背景的方法 : 氘灯背景校正器

(3)塞曼效应扣除背景正常塞曼效应扣背景装置

(4)自吸效应扣除背景:

第三章生物材料中无机毒物的检验

经常进行检验的无机毒物有铅、镉、汞、砷、氟、碘,其次为钒、铬、镍、锌、硒、二硫化碳等。

第一节尿铅和血铅的测定

尿铅是铅中毒的辅助诊断指标。血铅能直接反映近期机体吸收铅的量,与空气铅浓度密切相关,被认为是目前最好的铅接触监测指标。

检验方法:生物材料中铅的测定方法较多,主要有双硫腙比色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示波极谱法等,也有用阳极溶出伏安法和电位溶出法

双硫腙比色法测定尿铅

1.原理用硝酸-高氯酸破坏尿中有机物,使铅转变为离子状态,然后在pH8.5~11.0的条件下,让铅离子与双硫腙反应生成红色螯合物,萃取后根据颜色深浅比色定量。

2.性质

(1)双硫腙的结构式为:又名二硫腙,打萨腙、铅试剂等.简写为H2Dz。双硫腙分子中有可以电离的氢,其pKa=4.47±0.25,能与碱作用生成盐。

水,难溶于有机溶剂。利用此性质,可进行萃取液中过量双硫腙的洗除。

(3)双硫腙易受卤素、高价金属离子(如Fe3+)、过氧化氢等氧化剂氧化,生成黄色的二苯硫代偕二腙,干扰测定,日光、高温会加速此氧化过程,所以双硫腙应避光贮存在阴凉处。双硫腙的氧化产物不能与金属离子配位,也失去了酸性,不能与碱作用生成盐,即不溶于碱性水溶液,易溶于有机溶剂,而双硫腙能溶于碱性水,根据此性质可进行双硫腙的提纯。为了防止消化尿样残渣中高价金属离子及其他氧化性物质氧化双硫腙,应先在消化液中加入盐酸羟胺等还原剂使这些物质还原。

(4)双硫腙是一种广泛的配位剂,除能与铅配位外.还能与20余种金属离子配位。

在测定铅时,应设法避免其它金属离子的干扰,提高方法的选择性。常采用的方法是:

①加入掩蔽剂:KCN; 柠檬酸铵

②控制溶液pH:利用金属离子在不同pH下萃取率的差异来分离除去干扰离子。

③改变离子的价态:低价的T1+和Sn2+离子在弱碱性条件下能与双硫腙配位、但经消化后、T1+和Sn2+被氧化成Tl3+和Sn4+。高价的Tl3+和Sn4+离子在弱碱性条件下不与双硫腙配位而避免了干扰。

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

1.原理:尿液经硝酸-高氯酸-硫酸消化破坏有机物后,铅以二价离子形式存在。在一定浓度的硫酸和铁氰化钾介质中,以硼氢化钾作还原剂,将铅还原成铅化氢,被氮气流带入电热石英管中原子化,于283.3nm波长处进行原子吸收光谱测定,以标准曲线法定量。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尿铅

原理:尿样经基体改进剂稀释后,直接注入石墨管中,用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与铅工作曲线比较定量

说明

1、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得尿铅的最大优点是只需将尿液稀释便可直接测定,但尿液组成成分复杂且变化大,不能忽略基体效应的影响,常采用以下三种方法解决:①用标准加入法定量;②用基体改进剂和石墨炉平台技术,以工作曲线法定量;③用基体改进剂消除基体干扰,石墨管涂钼降低背景吸收,以工作曲线法定量

基体改进剂:称取4g磷酸二氢铵和6g抗坏血酸,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ml,混匀。

2、基体改进剂的作用:磷酸二氢铵可以提高灰化温度,防止铅的挥发损失,使基体组分在原子化前挥发,从而提高测定灵敏度;抗坏血酸能有效地降低背景吸收。

3、背景吸收的减免:将石墨管作涂钼处理,可以有效地降低背景吸收

4、于标准系列溶液中加入正常人尿液,绘制工作曲线进行定量,既可使标准与样品的基体组成接近,得到与标准加入法相同的结果,又不会使工作量增加

示波极谱法测定尿铅

1.原理:尿液经硝酸-高氯酸-盐酸消化后,Pb2+离子在底液中产生灵敏的吸附催化极谱波,根据峰电流与溶液中Pb2+离子含量成正比,用工作曲线法定量。

底液及各成分的作用

底液:称取5.0g碘化铵,7.5g柠檬酸,1.0g抗坏血酸,用水溶解,加入25m1盐酸,用水稀释至500m1,混匀。

碘化铵(或钾):碘离子能与Pb2+离子配位,形成PbI42-配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吸附于滴汞电极表面,产生灵敏的吸附催化极谱峰电流,提高铅的测定灵敏度;

抗坏血酸:为还原剂,可避免碘离子在酸性条件下被氧化,失去与Pb2+离子的配位作用,延长底液的保存时间,有效地消除氧和其他氧化剂的干扰;

柠檬酸(也可用酒石酸):与干扰离子配位,起掩蔽作用;

盐酸:保持底液有一定的酸度,是铅吸附催化波出现的必要条件。

模拟尿:称取11.6g氯化钠,2.0g磷酸氢二铵,溶于适量水中,加1ml硫酸,用水稀释至1L,混匀。模拟尿是以尿中的主要离子的大致含量配制而成的多种无机盐溶液。

加入模拟尿的作用标准与样品的基体组成匹配

第二节尿镉和血镉的测定

生物样品中镉的测定方法主要有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电化学分析方法。

巯基棉分离-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尿镉

原理:在弱酸性条件下,尿中镉被巯基棉吸附富集后,用稀盐酸解吸,于228.8nm波长下,用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镉的浓度

巯基棉是棉花纤维素的羟基在酸性介质中与硫代乙醇酸发生多相酯化反应的产物。

尿液的酸度对巯基棉的富集和解吸效率有明显的影响,最佳的吸附pH为5.0~6.0;解吸时,0.l~0.2mol/L盐酸可使99.8%的镉解吸下来

示波极谱法测定尿镉

l.原理:样品经硝酸、高氯酸和盐酸消化破坏有机物后,镉离子在5g/L碘化钾-1g/L抗坏血酸-0.5%盐酸底液中产生灵敏的吸附催化极谱峰,峰高与溶液中镉离子的含量成正比,用工作曲线法定量。

底液成分及其作用

碘化铵(或钾):碘离子能与Cd2+离子配位,形成CdI42-配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吸附于滴汞电极表面,产生灵敏的吸附催化极谱峰电流,提高镉的测定灵敏度;

抗坏血酸:为还原剂,可避免碘离子在酸性条件下被氧化,而失去与Cd2+离子的配位能力,延长底液保存时间,有效地消除氧和其他氧化剂的干扰;

盐酸:有改善峰形的作用,使峰形规则,并防止锡的干扰。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镉

第三节尿氟的测定

1.原理:氟离子选择电极(指示电极)与含氟离子的待测液和甘汞电极(参比电极)组成电池,该电池的电动势在—定条件下与溶液中氟离子活度的对数呈直线关系,即E=K -

0.0591gaF,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知道的是氟离子的浓度,根据a=gC可知,当离子强度一定时,活度系数g恒定,则有E=K – 0.059lggCF =K - 0.0591gg - 0.0591gCF=K' -0.0591gCF。即离子强度恒定时,电动势与溶液中氟离子浓度的对数成线性关系,据此,可以用标准曲线法或标准加入法定量。

2.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液的作用(TISAB):

(1)控制各尿液与标准液的离子强度基本一致:通常尿液的离子强度在0.32mol/L左右,但不同的尿液其离子强度有差异。故在测定前,向尿液加入等体积的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液,使混合后溶液离子强度达到1mol/L左右,这样,不同尿液离子强度的差异被掩盖了。氟标准溶液是用纯水配制的,所以在标准溶液中,除了加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液外,还应加入模拟尿,使离子强度达到1mol/L左右。

(2)控制溶液的pH在5~5.5之间:由于氢氟酸是弱酸,在溶液中存在着电离平衡,当溶液的酸性较强时,氟离子与氢离子结合生成氟化氢,在氟电极上不响应,故需要将溶液的pH 控制在5以上,使99%的氟以氟离子的形式存在;另一方面,OH-离子半径与F-接近,又都是负一价,氟电校对0H-有同样的响应,即0H-离子对F-离子的测定有明显的干扰,特别当溶液的pH高时,干扰尤其严重。因此,应控制溶液的pH不能太高。

(3)排除Al3+、Fe3+等离子的干扰,防止与F-离子形成配离子而干扰测定:A13+、Fe3+等离子能与F-离子形成配离子而干扰测定,所以在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液中加有柠檬酸盐。柠檬酸根离子能与A13+、Fe3+离子形成稳定的配合物,释放出氟离子,排除干扰。

(4)可加快反应速度,缩短达到平衡所需时间。如10-6mol/L的F—在纯水中平衡时间约为1h,而加入离子强度缓冲液后,10min内即可达平衡。

3.注意实验结果的计算 c=a*2

第四节尿汞的测定

汞及其化合物是有强烈毒性的化学物质,世界上已有多起汞中毒事件发生,如日本的水俣病。汞接触者尿汞含量明显升高,因此尿汞含量可以作为监测汞接触的常用指标。

尿汞的冷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法

冷原子吸收光谱法是用氯化亚锡作还原剂将尿样中的汞还原成元素态汞蒸气,被载气流带入吸收管道,汞蒸气吸收253.7nm紫外线,且吸收的程度与汞含量成正比,用标准曲线法或比较法测定尿汞含量。

根据所加氯化亚锡的酸碱性不同,可分为酸性氯化亚锡还原法和碱性氯化亚锡还原法。

(一)碱性氯化亚锡还原法

1.原理:在强碱性(pH=l4)和有镉离子存在的条件下,用高浓度氯化亚锡将尿中的有机汞和无机汞还原成元素态汞。用测汞仪在253.7nm处测定汞含量

2.说明

(1)尿样中的汞在保存过程中,会因容器吸附或挥发等原因而损失,特别是烷基汞会因细菌或酶的作用而分解。每升尿样加40g氢氧化钠,或加20g氢氧化钠和1g半胱氨酸(稳定剂,防止汞吸附或挥发损失),在4℃或室温下可保存两周。

(2)尿中大量的有机物质与反应时形成的氢氧化物产生共沉淀,使反应溶液变稠,影响汞蒸气的释放速度。为抵销这种影响,用比重为1.015±0.002的正常人尿液作基体尿液来配制标准系列。

(3)本法测定结果准确与否,关键在于还原剂中氯化亚锡和镉离子的浓度,只有当反应液中氯化亚锡达到25~50g/L,硫酸镉达到4~8g/L时,有机汞的还原效率才能与无机汞基本相同。镉离子作为还原反应的催化剂,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不加硫酸镉,总汞的测定值偏低。

(4)温度对冷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汞有明显的影响,被测溶液的温度从15℃升高至40℃时。测定值可增加一倍。所以,样品与标准必须在同一温度下测定

(二) 酸性氯化亚锡还原法

1.原理:酸性氯化亚锡还原法是先用高锰酸钾和硫酸破坏尿中有机物,使尿中汞转变为离子状态的汞,然后用氯化亚锡溶液将汞离子还原成元素态汞。在253.7nm波长下,用测汞仪测定汞含量

2.说明

(1)含糖尿样,会迅速耗尽高锰酸钾,须及时补加以维持氧化状态,或减少尿样量。

(2)苯、酮类溶剂对253.7nm紫外线有吸收,如进入吸收管道,会干扰测定。

(3)酸性氯化亚锡法需加硫酸和高锰酸钾进行预消化,以除去大部分有机物质,并使汞呈二价离子态,然后用氯化亚锡还原成元素态汞蒸气进行测定。碱性氯化亚锡的还原能力强,可不经预消化处理,能直接还原尿中汞为元素态汞蒸气,故较简便。

测汞仪可直接测定生物材料中的汞,而且可测定空气、水、土壤及食品中的汞

测汞仪的构造1.汞灯源 2.汞灯 3.吸收池 4.放大器及数字显示器 5.光敏元件6.透镜片 7.滤色片 8.还原瓶(用塑料软管连接还原瓶) 9.循环泵

使用注意事项

(1)所用玻璃容器必须先用10%硝酸溶液或酸性高锰酸钾吸收液浸泡24h,也可用1+1硝酸浸泡40min,以除去器壁上吸附的汞。

(2)载气必须干燥,气路要接一干燥管,干燥剂可用氯化钙或无水高氯酸镁。

(3)苯、丙酮、汽油等到有机溶剂,对253.7nm也有吸收作用,为消除干扰,测定时应禁止使用苯、丙酮等有机溶剂,同时,可在气路系统接上一活性炭管。

(4)为防止测汞仪排出的汞蒸气污染环境,应在仪器排出口接上一汞吸收装置。

(5)橡皮管对汞有吸附,连接管最好用聚乙烯管。

(6)吸光度值明显地受温度、通气速度、反应液等因素的影响,操作时必须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尽可能使样品管测定条件与标准管一致。

汞应用吸收液用酸性硫酸和酸性高锰酸钾回收

第五节尿砷的测定

AgDDC比色法测定尿砷和发砷

1.原理:生物材料(如尿、头发、血)中的有机物质经硝酸—高氯酸—硫酸消化后,砷被氧化成五价,五价砷先被碘化钾和氯化亚锡还原成三价砷,再与锌和盐酸作用产生的新生态氢反应生成砷化氢气体,通入AgDDC的三乙醇胺三氯甲烷溶液中,其中的银被砷化氢还原成红色胶态银,比色或分光光度法测定。

2.说明

(1)样品中的有机物质应彻底消化除去,消化液呈清亮无色,消化液中残存的硝酸和氮氧化物应除尽,不然会影响砷化氢发生导致测定结果偏低。消化过程中,如溶液开始碳化变黑,应立即补加硝酸,否则砷会损失而使测定结果偏低。

(2)砷还原为砷化氢的效果与金属锌的表面积有很大关系。表面积不同,锌与酸反应的速度不同,这样生成的氢气气体流速不同,将直接影响砷化氢的吸收效率和测定结果。锌粒比锌粉和锌片为好。锌粒粒度以10~20目还原效果最好,且反应平稳。

(3)显色反应中所生成的酸需用碱中和,才有利于反应的进行。常用的碱有吡啶、三乙醇胺、麻黄素、马钱子碱等,其中吡啶的效果最好,但吡啶毒性大,且臭味难闻,故常用三乙醇胺。

(4)在样品反应过程中,常有硫化氢气体产生,如进入吸收液,会与AgDDC反应生成AgS,干扰测定。可用乙酸铅棉花吸收;锑在新生态氢作用下生成锑化氢,也能与AgDDC反应生成红色胶态银,产生正干扰。在足量的KI和氯化亚锡作用下,锑被还原成元素态,而不能生成锑化氢。

第六节尿碘的测定

检验意义:碘是人体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缺乏时可导致单纯性甲状腺肿大。职业性接触,碘及其化合物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合皮肤进入机体,过量吸收会引起急慢性中毒,对神经系统和内分泌功能造成影响。尿碘的测定可作为甲状腺功能检验的辅助指标。

检验方法有催化比色法、示波极谱法和顶空气相色谱法等。催化比色法的灵敏度高,但要求严格控制测定条件,否则测定结果的精密度差。

砷-铈催化比色法测定尿碘(褪色法)

l.原理:尿样加碳酸钠-氯酸钾在600±10℃下灰化,使全部有机物破坏,有机碘和无机碘转化成碘化物。在酸性条件下,碘离子催化亚砷酸与硫酸铈间的氧化还原反应,使深黄色的硫酸铈褪色,在单位时间内硫酸铈的褪色程度与碘的量成正比。

2.说明

(1)碘对砷-铈反应的催化作用受温度和反应时间的影响较大,为使测定结果恒定,应在恒温水浴中进行,用秒表准确计时,严格控制反应时间。

(2)加入马钱子碱的作用是终止催化反应。I为催化剂。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尿碘

1.原理:尿中的碘离子与硫酸二甲酯在70℃条件下发生甲基化反应,生成挥发性较强的碘甲烷而扩散到样品液的顶空,取顶空气进样,经色谱柱分离后,用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碘甲烷的色谱响应值与样品中的碘离子浓度成正比,标准曲线法定量。

2.说明

(1)硫酸二甲酯用量对测定结果有影响,用量低或高均使测定值减低。

(2)随反应温度升高,响应值增大,至65~75℃时达到恒定。

(3)硝酸根离子浓度>5mg/ml时,会使测定结果偏高,本法采用加入0.1g锌粉和

0.5m1 1mol/L氢氧化钠溶液,将硝酸根离子还原成氨,而消除干扰。

NO3- + 4Zn + 7OH- NH3 + 4ZnO22- + 2H20

第七节血中碳氧血红蛋白的测定

1理化性质

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为无色,无味的气体,分子量为28.01,对空气比重为0.967,微溶于水。一氧化碳进入机体与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铁结合成强配位键;生成碳氧血红蛋白(carboxyhemoglobin,COHb)。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大200~300倍,而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度比碳氧血红蛋白大3000多倍。血液中的碳氧血红蛋白的含量以血红蛋白总量中一氧化碳结合的百分数(百分饱和度)来表示。当饱和度达100%时,每克血红蛋白结合1.38ml一氧化碳。正常人内源性碳氧血红蛋白一般为0.4~1.0%。

2检验意义: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值是评价空气中一氧化碳水平对人体健康影响的一种极为特异和灵敏的指标

3测定方法:血中碳氧血红蛋白的测定方法有两类:一类是直接测定血液中的碳氧血红蛋白,另一类是先测定血液或呼出气中的一氧化碳,然后换算为碳氧血红蛋白。目前,血中碳氧血红蛋白的直接测定法多为分光光度法。

分光光度法测定血中碳氧血红蛋白

(一)原理:血液中含有四种血红蛋白成分,即还原血红蛋白(Hb)、氧合血红蛋(HbO2)、碳氧血红蛋白(HbCO)及微量高铁血红蛋白(MetHb)。利用还原剂连二亚硫酸钠将HbO2 和 MetHb 还原成 Hb ,此时血液中只含有Hb 和HbCO 两种成分。 HbCO 在420nm波长下有最大吸收峰, Hb 在432nm波长下有最大吸收峰,测定受检血样在这两个波长下的吸光度值,代入含Hb和HbCO 吸光系数的公式中,即可求得HbCO 的百分浓度。

检出下限为2%碳氧血红蛋白。测定范围为2%~7%。

用一氧化碳仪间接测定碳氧血红蛋白

(一)原理:人体呼出气中的一氧化碳是空气一氧化碳浓度和血液碳氧血红蛋白饱和度的函数。故测定呼出气中一氧化碳量可计算得碳氧血红蛋白饱和度。

检出下限为0.2%、碳氧血红蛋白。

一氧化碳红外测定仪利用一氧化碳对4.67μm、4.72 μm波长的红外辐射具有选择性吸收的原理定量。

一氧化碳电化学测定仪扩散型一氧化碳测定仪

“有机毒物及其代谢产物”复习思考题

1、反映机体接触有机毒物程度的生物材料检验指标有哪几类?

(1) 生物材料中化学物质原形的检验

(2) 生物材料中化学物质代谢产物的检验

(3) 生物效应指标的检验

2、采集呼出气和尿样最常用的采样工具是什么?

●采集呼出气:(1)塑料袋:苯、甲苯和二甲苯;三氯乙烯或四氯乙烯、氯苯;丙酮、

正己烷。(2)玻璃管/注射器:苯、甲苯和二甲苯、苯乙烯;三氯乙烯或四氯乙烯、氯苯;丙酮、正己烷。(3)活性炭:苯、乙苯、苯乙烯;氯乙烯;三氯乙烯或四氯乙烯、氯苯;丙酮、正己烷。(4)Tenax-GC:甲苯和二甲苯、乙苯、苯乙烯;

(5)?无泵型采样器:甲苯和二甲苯、(6)?Tedlar袋:乙苯、

塑料袋、采集管:直接方便高浓度样品样品不能保存需尽快分析

吸附管:含量较低样品可保存一周操作较麻烦

●采集尿样:(1)聚乙烯塑料瓶:苯酚、马尿酸和甲基马尿酸、苯乙醇酸和苯乙醛

酸;对硝基酚、4-A;硫代二乙酸、三氯乙酸、总4-氯邻苯二酚和总4-氯酚;拟除虫菊酯代谢物、杀虫脒和对氯邻甲苯胺;五氯酚、丙酮。

(2)塑料瓶:马尿酸、扁桃酸;甲醇、正己烷。

(3)玻璃瓶:马尿酸、1-羟基芘;对氨基酚;三氯乙酸;五氯酚、

3、要反映职业接触苯的程度可检测什么指标?(呼吸气中的苯和主要代谢产物苯酚)

酚为苯的主要代谢产物,尿中酚的排出量可较全面地反映接触苯的程度,

呼出气中苯的含量,是苯接触的另一个监测指标。常作为确认指标。

4、气相色谱法测定尿酚时,有哪两种色谱柱?在分离尿中多种酚时,各有什么特点?

聚乙二醇(PEG)柱和FFAP(硝基对苯二酸改性的PEG20M柱)能分离苯酚和对甲酚,但不能分离邻、间甲酚。

液晶柱则可将苯酚与甲酚的三种异构体(邻、间、对甲酚)分离。该柱对沸点相近、难分离的芳烃异构体具有良好的分离效果。

二乙二醇己二酸酯柱,可分离苯酚和对甲酚。

5、测定尿酚时,分光光度法和气相色谱法都必须如何进行样品预处理?

尿样保存:分光光度法:每100ml加入1ml冰乙酸,置于4摄氏度冰箱中存放,可保存2周。气相色谱法:用具塞聚乙烯塑料瓶收集班末尿约50ml,尽快测定比重,于室温下运输,置于4摄氏度冰箱中存放,可保存2周。

尿样预处理:

分光光度法:5ml尿样于蒸馏瓶,加入1.5ml硫酸,摇匀后进行水蒸气蒸馏(蒸馏法)

气相色谱法:5.0ml尿样于具塞试管,加入1ml盐酸,摇匀,加塞。于90℃水浴恒温1h 后,取出冷至室温,加水稀释至10ml。加入3.0ml无水乙醚,具塞摇匀1min,静置分层,将乙醚层补足体积至3.0ml,必要时离心。乙醚层供测定(溶剂萃取法)

6、检测尿中马尿酸和甲基马尿酸可以了解职业中什么物质的接触指标?

尿中马尿酸和甲基马尿酸分别是甲苯和二甲苯在体内的代谢物。

7、用吡啶-苯磺酰氯比色法和喹啉-苯磺酰氯比色法测定尿中马尿酸时,哪种方法更好?为什么?(?)

吡啶-苯磺酰氯比色法需样量少,尿样不需预处理,操作简单,适宜大批样品分析。但甲基马尿酸和肌酐对测定产生正干扰,本法所用吡啶有恶臭,可用喹啉代替。喹啉与苯磺酰氯的比例对马尿酸的显色有显著影响,但用吡啶时,其与苯磺酰氯法的显色灵敏度较低。

吡啶-苯磺酰氯比色法原理:在吡啶溶液中马尿酸与苯磺酰氯反应,其产物在乙醇溶液中呈黄色,于420nm比色定量。

尿中肌酐使本法结果偏高,如用喹啉代替吡啶,则肌酐的显色强度降低

喹啉-苯磺酰氯比色法(WS/T 52-1996)原理:尿中马尿酸在喹啉存在下,与苯磺酰氯反应生成黄色产物,在乙醇溶液中于470nm比色定量

?用本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同一批样品,两种方法测定结果基本一致。

8、简述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尿中马尿酸和甲基马尿酸的原理。

原理:尿样经酸化后,用乙酸乙酯提取马尿酸和甲基马尿酸,经反相C18液相色谱柱分离后,以紫外分光光度检测器检测,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定量。

9、检测尿样中对氨基酚和对硝基酚时为什么需要加酸水解?

将结合的对硝基酚转化为游离形式

10、检测尿样中扁桃酸时,采用什么样的混合萃取溶剂体系?为什么?

采用二氯甲烷-异丙醇混合溶剂萃取

原因:二氯甲烷沸点低,易被氮气吹干,酸性条件下对杂质萃取也较少,但它对扁桃酸的萃取率很低。扁桃酸极易溶解在异丙醇中,但异丙醇沸点高,与水不能分层,集合两种溶剂的优点为一体,组成混合溶剂既提高了萃取率,又使杂质干扰大为减少。混合萃取剂在室温较高时容易挥发,故标准曲线应定期核对。

11、掌握“全血胆碱酯酶活性可作为接触有机磷农药的生物监测指标”。

全血胆碱酯酶活性可作为接触有机磷农药的生物监测指标和早期诊断有机磷中毒的重要指标

12、掌握三氯化铁比色法测定全血胆碱酯酶活性的原理及计算。

原理:血液胆碱酯酶可使乙酰胆碱水解生成胆碱和乙酸,终止反应后,未被水解的乙酰胆碱与碱性羟胺反应,生成乙酰羟胺。在酸性条件下,乙酰羟胺与三氯化铁作用生成红棕色的羟胺酸铁配合物,根据颜色深浅,间接地测出胆碱酯酶活性。

操作:样品分析

计算:A ?B ?C ?

(1)A :乙酰胆碱-被水解乙酰胆碱+血;B :血; C :乙酰胆碱

(2)被水解乙酰胆碱=胆碱酯酶 =C-(A-B)=C+B-A

此值为0.02m1血经37℃30min 反应条件下的胆碱酯酶活性绝对值。

13、了解全血胆碱酯酶活性的示值方法。

全血胆碱酯酶活性示值: :一定量的血在一定温度下,保温一定时间水解乙酰胆碱的μmol 数。 (2).相对值:受检者与正常人胆碱酯酶活性值的百分比值。

14、三氯化铁比色法测定全血胆碱酯酶活性对反应温度和时间有什么要求?显色时间应如何控制?为什么?

⑴反应温度和时间对酶作用有极大影响,应准确控制在37

±0.5℃和30±0.5min ,作用时间一到应立即加入碱性羟胺溶液于未被水解的乙酰胆碱作用,并使反应液呈碱性,以终止酶促反应;

⑵红棕色铁配合物易褪色,故要求加三氯化铁后在20min 内完成比色;

15、掌握“测定尿中五氯酚及其钠盐的含量,可作为五氯酚的接触指标”。

16、测定尿中丙酮有些什么方法?其中哪种方法的准确度较好,为什么?

尿中丙酮的测定常采用化学法、酶法和顶空气相色谱法,后法简单、分析速度快、选择性好、应用范围广。

17、气相色谱法测定尿中三氯乙酸有脱羧和酯化两种方法,简述这两种方法的原理。 脱羧原理:三氯乙酸经加热脱羧生成三氯甲烷。在密闭顶空瓶内,一定温度下,三氯甲烷可在气液两相间达到动态平衡,气相中三氯甲烷的浓度和液相中三氯甲烷的浓度成正比,也和液相中三氯乙酸的浓度成正比。三氯甲烷在气相中经聚乙二醇6000柱分离,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保留时间定性,用正丁醇做内标物,由待测物与内标物峰高或峰面积的比值进行定量。

酯化原理:利用顶空气相色谱技术,三氯乙酸先和甲醇反应,进行测定,结合态的三氯乙醇经硫酸水解生成游离态的三氯乙醇,再进行测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