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神分裂症诊治指引

精神分裂症诊治指引

精神分裂症诊治指南

疾病简介: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病,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精神分裂症的终身患病率大概为3.8%。-8.4%。,美国的研究,终身患病率高达13%。;我国1994年调查数据,城市地区患病率7.11%°,农村4.26%。。精神分裂症病因复杂,尚末完全阐明。多起病于青壮年,表现为感知、思维、情感、意志行为等多方面障碍,精神活动与周围环境和内心体验不协调,脱离现实。一般无意识障碍和明显的智能障碍,可有注意、工作记忆、抽象思维和信息整合等方面认知功能损害。病程多迁延,反复发作,部分患者发生精神活动衰退和不同程度社会功能缺损。

发病病因和发病机制

神经生物学因素

①神经生化研究显示,患者存在有多种神经递质功能异常,主要涉及多巴胺()、5-羟色胺()、谷氨酸()。中枢多巴胺水平增高,功能亢进,传统抗精神病药均为中枢神经系统多巴胺受体的阻滞剂。中枢5-羟色胺水平异常,新型抗精神病药除了对多巴胺受体有拮抗作用外,还对5-羟色胺受体有拮抗作用。中枢谷氨酸水平低下,功能不足。②神经解剖和神经影像学研究显示,患者颞叶、额叶及边缘系统存在脑组织萎缩,脑室扩大和沟回

增宽。③母孕期病毒感染,围产期并发症,幼年的不良应激和躯体疾病,与神经系统发育缺陷有关,在精神分裂症发病中有一定影响。

遗传学因素

大样本人群遗传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患者亲属中的患病率高于一般人群数倍,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分子遗传学研究提示了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的易感基因位。目前普遍认为,精神分裂症可能是多基因遗传,发病是由若干基因的叠加作用所致。

社会心理学因素

不良的生活事件、经济状况、病前性格等社会心理学因素,在精神分裂症发病中可能起到了诱发和促进作用。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尚末完全阐明,目前可以确定的一些影响因素,对疾病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目前较公认的观点是,易感素质和外部不良因素通过内在生物学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疾病分类按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3),根据占主导地位的临床表现分为:偏执型分裂症,青春型分裂症,紧张型分裂症,单纯型分裂症,末定型分裂症;根据所处疾病的病期和预后分为: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精神分裂症缓解期,精神

分裂症残留期,慢性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衰退期。

临床表现

精神分裂症的表现涉及多个方面,会有各种各样不同的表现,但每一位患者的表现仅是其中的个别症状,并不是要具备所有的症状。如何根据表现进行诊断,祥见疾病诊断。

疾病早期症状

大部分病人属慢性起病,工作的积极性和工作能力下降、学生学习成绩下降,对人冷淡,与人疏远,对外界事物不感兴趣,对家人不知关心照顾,生活懒散,敏感多疑,性格改变等。部分病人可有失眠、头痛、头晕、无力、情绪不稳等不适感及神经症症状。部分病例可急剧起病,临床上多表现为突然兴奋、冲动,言语凌乱,行为紊乱,片断幻觉和妄想。

思维联想障碍

表现为思维联想过程缺乏连贯性和逻辑性,是精神分裂症最具有特征性的症状。

患者整段的谈话或写作内容缺乏逻辑性,叙述不很切题,不能围绕谈话的中心思想明确表达意义,与其交谈有十分困难的感觉,使人感到迷惑不解(思维松驰)。语句之间缺乏联系,言语凌乱(思维破裂)。

患者在说话时联想突然中断,脑内一片空白,之后转换为新的话题(思维中断)。同时感到思维被抽走(思维被夺)。在脑中突然涌现一连串的联想(思维云集或强制性思维)。有时感到脑子里的想法不是自己的,

是外界强加的,是别人借自己的脑子思考问题(思维插入)。上述情况下患者伴有明显不自主感,不受自己控制。

患者在思考时感到自己的思想同时变成了言语声,自己和他人都能听到(思维化声)。自己的想法被扩散出去,所有人都知道(思维扩散)。)患者的逻辑推理过程离奇古怪,荒谬离奇(逻辑倒错)。将一些普通的词句、动作、符号赋予特殊的意义,除患者外旁人无法理解(病理性象征性思维)。创造字、词或符号,并赋予特殊的意义(语词新作)。

慢性患者和以阴性症状为主的患者,语量少,言语简单,言语内容贫乏,缺乏主动言语(思维贫乏)。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意志缺乏构成了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群

思维内容障碍

主要表现为妄想。妄想是一种病理性的歪曲信念,这种信念与客观事实、所受教育水平、文化背景等不相符合,甚至荒谬离奇,但患者确坚信不疑,无法被说服,也不能亲身的经历加以纠

正。

妄想是精神分裂症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可出现各种妄想,部分病人妄想非常突出。在疾病初期,患者对某些明显不合理的想法可能将信将疑,随着病情的发展,与病态的信念融为一体,自己不能识别。

关系妄想、被害妄想是最多见的妄想,患者感到自己受到威胁,无根

据地认为有人想陷害、破坏、谋害自己,进行跟踪、监视等(被害妄想)。患者感到周围发生的事都与自己有关,是针对自己的,认为周围的人都在说他、议论他(关系妄想)。患者感到自己的思维、情感、行为及躯体运动受外人或外界某种力量控制,不受自己的控制(被动体验,被控制感,影响妄想)。认为自己的想法和所做的事别人就都已知道(内心被洞悉感)。认为自己的父母不是亲生父母(非系统妄想)。坚信某异性对自己产生了爱情(钟情妄想)。坚信爱人对自己不忠,另有外遇(嫉妒妄想)。无根据地夸大自己的能力、地位、财富(夸大妄想)。突然发生,与患者的经历、现实环境无关的病理性信念(原发性妄想)。患者突然对正常的知觉体验产生妄想(妄想知觉)。

幻觉

幻觉指在客观现实中并不存在某种事物的情况下,患者却感知到他的存在,是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症状。

最常见的幻觉为幻听,周围没有人说话,患者却听到有说话声。以言语性幻听多见,内容为评论性、争论性、命令性或思维鸣响(患者想到什么,就有一个声音讲出他所想的内容)是具有特征性意义的幻听,较持续存在的言语性幻听也具有诊断价值。

其它类型的幻觉有视幻觉、触幻觉、味幻觉、嗅幻觉、内脏幻觉等。

情感障碍

患者对周围事物情感反应缺失,早期为细致的情感缺失,如对亲人的关心体贴(情感平淡),严重时对涉及自身利益的重大事漠不关心,对一般人都感到烦恼痛苦的事,患者无相应的情感反应(情感淡漠)。还可表现情感与周围环境不协调,无原因自笑,很难与患者进行情感沟通。上述症状为精神分裂症特征性症状。

意志行为障碍

表现孤僻离群、被动退缩、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整日无所事事,生活懒散,无高级意向要求(意志减退),工作、学习、交往没有兴趣,能力明显下降,社会功能受损。还可出现愚蠢、幼稚、怪异行为。

较轻时患者表现少语、少动,行为迟缓,严重时不吃、不喝、

不语、不动,伴肌张力增高(紧张性木僵)。在木僵状态时,可以

突然出现兴奋、冲动、行为杂乱(紧张性兴奋)。紧张性木僵和紧张性兴奋组成紧张症状群紧。

自知力

自知力指对自己疾病和表现的认识能力。

患者对幻觉、怪异的想法和行为意识不到是病,患者不能认识到自己精神活动有问题,不能意识到自己的病态变化,否认有病,无自知力。

临床类型及表现

1.偏执型以妄想为主要临床表现,常常伴有幻觉。以敏感多疑、关系妄想、被害妄想多见。其次为影响、嫉妒等。绝大多数病人数种妄想同时存在。

2.青春型在青年期起病,表现兴奋、话多、活动多,言语凌乱,行为怪异、杂乱、愚蠢、幼稚,思维、情感和行为不协调。

3.紧张型紧张性木僵和紧张性兴奋,以紧张综合症为主要临床表现。

4.单纯型以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意志缺乏、社会性退缩等阴性症状为主要临床相。起病隐袭,缓慢发展,病程至少二年,并逐渐趋向精神衰退。一般无幻觉妄想等阳性症状。

5.末定型不符合以上四种类型,难以分型或为混合型式者。

6.其它如儿童或晚发性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或残留型、慢性衰退型等。

疾病危害如未获得及时治疗,疾病症状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患者日常学习、工作、生活能力受损,学生因学习能力下降而退学、休学,成人因工作能力受损而失去工作,对家人不知关心照顾,不能承担家庭的责任。有的发展到精神衰退状态,造成精神残疾。有时受幻觉、妄想、逻辑障碍、情绪障碍等精神症状的影响,患者可能出现伤害自己和他人的行为。

需要特别指出:精神分裂症得到及时、规范的治疗,绝大部分症状都可以缓解,可以避免发生不良的结局。

疾病诊断与很多其他科疾病不同,由于精神分裂症目前病因未完全阐明,至今还没有确切的实验室检查或者化验结果支持临床进行诊断,作为诊断依据。一些量表的评估和实验室检查,可作为医生辅助诊断和确定严重程度参考,并可作为鉴别诊断的依据,不能作为确切的诊断依据。诊断的确定仍然要靠病史,结合精神症状以及病程进展的规律。

如果没有明显原因,表现出上述感知觉、思维、情感、意志行为等多方面障碍,精神活动自身内部及与外界环境不协调,持

续一定的时间,对异常的表现没有认识,要高度怀疑精神疾病的可能。

疾病鉴别

躯体疾病、脑器质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躯体疾病和脑器质性疾病导致大脑功能紊乱,可出现精神症状。鉴别点如下:①精神症状出现的时间与躯体疾病密切相关,精神症状随躯体疾病的加重而加重,随躯体疾病的好转而好转;②仔细、连续了解病史和观察,可以发现躯体病症状;③体格检查和和实验室检查可发现相关的支持证据;④不会有精神分裂症特征性症状。

药物或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某些精神活性物质(如兴奋剂、酒精等)及药物(如激素等)的使

用,可导致精神症状出现。鉴别点:有确定的用药史,精神症状的出现时间用药密切相关。

应激反应和适应性障碍

存在明确的较重大的精神刺激,表现的精神症状与不良的应

激体验相一致,病程相对短暂,没有持续荒谬离奇、脱离现实的精神分裂症样的表现。

情感性障碍()

①情感性障碍的躁狂状态与青春型精神分裂症相鉴别。躁狂状态表现情感高涨,活动增多,为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后者表现行为杂乱、愚蠢、幼稚,为不协调的精神运动性兴奋。② 情感性障碍中抑郁状态与精神分裂症鉴别:抑郁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快感缺失、兴趣下降,思维联想迟缓,运动抑制。没有持续荒谬离奇、脱离现实的精神分裂症样的表现。

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是一种固定的情绪和行为模式,偏离常态,多发生自青少年,一般无精神病性症状。

想了解更多关于精神分裂症的医学常识请点:

精神分裂症治疗流程

从心理进行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应从“心”入手,可以帮助患者真正打开

心结,缓解治疗病情。心理疗法是根据患者个人,的临床情况、应对能力心理治疗

及个人意愿,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技术,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干预,以减

少复发,减少社会应激,增进社会及职业功能。

原文地址:

精神分裂症诊治指引

精神分裂症诊治指南 疾病简介: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病,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精神分裂症的终身患病率大概为3.8%。-8.4%。,美国的研究,终身患病率高达13%。;我国1994年调查数据,城市地区患病率7.11%°,农村4.26%。。精神分裂症病因复杂,尚末完全阐明。多起病于青壮年,表现为感知、思维、情感、意志行为等多方面障碍,精神活动与周围环境和内心体验不协调,脱离现实。一般无意识障碍和明显的智能障碍,可有注意、工作记忆、抽象思维和信息整合等方面认知功能损害。病程多迁延,反复发作,部分患者发生精神活动衰退和不同程度社会功能缺损。 发病病因和发病机制 神经生物学因素 ①神经生化研究显示,患者存在有多种神经递质功能异常,主要涉及多巴胺()、5-羟色胺()、谷氨酸()。中枢多巴胺水平增高,功能亢进,传统抗精神病药均为中枢神经系统多巴胺受体的阻滞剂。中枢5-羟色胺水平异常,新型抗精神病药除了对多巴胺受体有拮抗作用外,还对5-羟色胺受体有拮抗作用。中枢谷氨酸水平低下,功能不足。②神经解剖和神经影像学研究显示,患者颞叶、额叶及边缘系统存在脑组织萎缩,脑室扩大和沟回

增宽。③母孕期病毒感染,围产期并发症,幼年的不良应激和躯体疾病,与神经系统发育缺陷有关,在精神分裂症发病中有一定影响。 遗传学因素 大样本人群遗传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患者亲属中的患病率高于一般人群数倍,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分子遗传学研究提示了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的易感基因位。目前普遍认为,精神分裂症可能是多基因遗传,发病是由若干基因的叠加作用所致。 社会心理学因素 不良的生活事件、经济状况、病前性格等社会心理学因素,在精神分裂症发病中可能起到了诱发和促进作用。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尚末完全阐明,目前可以确定的一些影响因素,对疾病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目前较公认的观点是,易感素质和外部不良因素通过内在生物学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疾病分类按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3),根据占主导地位的临床表现分为:偏执型分裂症,青春型分裂症,紧张型分裂症,单纯型分裂症,末定型分裂症;根据所处疾病的病期和预后分为: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精神分裂症缓解期,精神 分裂症残留期,慢性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衰退期。

精神分裂症临床路径

精神分裂症临床路径 精神分裂症(急性期)的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第一确诊为精神分裂症(ccmd-3:20,icd-10:f20),年龄18-50周岁,病史≤5年。 二、诊断依据: 根据《精神分裂症预防指南》(主编单位:中华医学会,主编:舒良,北京大学医学 出版社,2021年6月第1版,2021年3月第7次印刷)。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精神分裂症预防指南》(主编单位:中华医学会,主编:舒良,北京大学医学 出版社,2021年6月第1版,2021年3月第7次印刷)。 (一)药物治疗以抗精神病药物为主。(二)改良电抽搐治疗(mect) (三)物理化疗(包含中频或低频脉冲电化疗、电针等),根据病情须要展开有关化疗。(四)心理治疗(五)社会功能康复训练 四、标准住院日:21-42天五、进入路径标准: (一)第一确诊必须合乎ccmd-3:20,icd-10:f20精神分裂症疾病编码(纯粹型除外),并且确定以下情况: 1、符合ccmd-3:20,icd-10:f20诊断标准的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 1 心境障碍、精神发育迟滞、广泛性发育障碍、谵妄、痴呆、记忆障碍或其他认知障碍者; 2、罹患轻微的不稳定的躯体疾病者;已诊断的糖尿病、甲状腺疾病、高血压病、心 脏病等; 3、窄角型青光眼; 4、存有癫痫病史者,发热低血糖者除外; 5、符合ccmd-3:20,icd-10:f20酒药依赖(尼古丁依赖除外)诊断标准的患者; 6、罹患药源性恶性综合征,轻微迟发性运动障碍者; 7、胎儿或哺乳期妇女,或计划 胎儿者。

(二)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 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第1-3天,所必须的检查、评估项目:(一)病史收集(二)体格检查(三)精神检查 (四)辅助检查(72小时内完成) 1、血常规、尿常规、血钾钠氯钙测量、血糖、血脂、肝肾功能、传染性疾病筛查 (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2、脑电图、心电图、肝胆脾肾彩超、子宫附件彩超(女性); 3、胸透(胸片),必 要时到外院做脑影像学检查(ct、mri);4、根据病情需要,必要时查心肌酶、分析等。 (五)化疗前评估:panss、tess、心理评估(冲动风险、自杀未遂风险、物 2 质采用、心理脑损伤以及严重不足与长处评估)、营养评定,必要时查个性特征、智 能等。 七、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根据《中国精神疾病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编著,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21年5月第1版)。 1、遵循单一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原则,除难治性病例外禁止合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 上的抗精神病药物(抗精神病药物更换治疗期间的短期交叉状态除外、因兴奋躁动可短期 合并注射氟哌啶醇针剂除外)。 2、优先采用第二代(非典型)抗炎精神病药物。氯氮平和硫利哒嗪为二线用药。 3、根据精神分裂症患者起病形式、临床症状特征、既往用药史、以及患者的经济承 受能力,遵循个体化的原则,选择最适合于患者的治疗方案(见附图1-4)。 八、出院路径标准 1、精神病性症状缓解(panss减分率≥75%); 2、无攻击暴力等行为; 3、无严重药 物不良反应。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精神症状并无减轻,引致住院时间缩短,费用减少。 2、出现严重不良反应,需要相关治疗,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3、出现严重躯 体疾病,需相关治疗,退出路径。4、家属要求出院,自动终止。 3

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

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常常出现幻听、妄想、思 维紊乱和社交障碍等症状。在治疗和预防精神分裂症方面,制定一份 明确的防治指南至关重要。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份精神分裂症的防治指南,旨在提供全面、科学而有效的指导,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 会功能。 1. 诊断与评估 精神分裂症的准确诊断对于治疗和预防至关重要。医生应该综合患 者的症状、病史和体检结果进行评估。同时,可以通过采用病程观察、心理评估和神经影像学等方法来辅助诊断。在评估过程中,应该注意 排除其他可能的精神障碍和身体疾病。 2.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精神分裂症的主要治疗方式。抗精神病药物,如第一代 经典抗精神病药和第二代新型抗精神病药,被广泛用于防治精神分裂症。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反应进行调整,遵循个体化治疗 原则。医生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并定期复查患者 的生理指标。 3. 心理社会干预 心理社会干预在精神分裂症的防治中起着重要作用。精神分裂症的 患者常常面临社交功能障碍、就业困难和家庭关系问题等。心理社会

干预可以通过心理教育、认知行为疗法、社交技能训练和康复疗法等多种方式来帮助患者恢复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4. 康复与自助支持 康复与自助支持是精神分裂症防治中的重要环节。患者和家属应定期参加康复训练和支持小组,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加强自我管理能力,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康复活动可以包括社交游戏、职业训练、艺术治疗和运动疗法等。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家人和社区成员应给予患者足够的理解和支持。 5. 预防与早期干预 精神分裂症的预防与早期干预非常重要。应该加强对于精神分裂症高危人群的筛查和识别,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在早期干预中,可以采取心理干预、药物治疗和康复支持等综合措施,以避免病情的进一步发展。此外,提供给公众的相关教育宣传也非常重要,以消除对精神疾病的歧视和误解,促进整个社会对精神分裂症的关注。 结语 精神分裂症的防治指南是指导临床实践的重要工具。通过明确的诊断标准、适当的药物治疗、全面的心理社会干预、恰当的康复与自助支持以及有效的预防与早期干预,我们可以更好地管理精神分裂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相信在医疗专业人员、患者和家人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能够为精神分裂症的防治做出更大的贡献,帮助更多的患者重返社会,实现自我发展和价值的实现。

精神分裂症-临床路径

精神分裂症 一、入径标准: 1、适合对象 (1)第一诊断为ICD-10 F20精神分裂症; ⑵不伴躯体疾病,或伴有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外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临床路径流程实施的其他躯体疾病。 2、诊断依据 符合国际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第10版(ICD-10:世界卫生组织委托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有关精神分裂症(F20)的诊断标准。 二、医嘱方案: 1、一般医嘱: 1)精神科护理常规; 2) I/II级护理(精神病); 3)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监测; 4)精神科监护; 5)行为观察和治疗; 6)防伤人毁物/防自杀自伤/防逃匿、走失/防噎食; 7)普食/低盐低脂饮食/糖尿病饮食/低温流质饮食; 8)出院医嘱; 9)精神科量表:精神科A类量表/精神科B类量表/精神科C类量表。 2、检查医嘱: ①血细胞分析、尿液检查、粪常规检查; ②血生化检查(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电解质、血糖);

③内分泌检查(甲状腺功能); ④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毒); ⑤功能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常规心电图、腹部超声、胸部DR、头颅CT检查。 附:复查内容及时间:每月复查一次,项目:血常规、肝功、肾功、电解质、血糖检查。 3、药物治疗医嘱: 1)利培酮片; 2)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 3)奥氮平片; 4)氯氮平片; 5)喹硫平片; 6)舒必利片; 7)丙戊酸钠片; 8)盐酸氟哌啶醇注射液; 9)盐酸地西泮注射液; 10)盐酸本海索片; 11)盐酸普萘洛尔片; 12)氢澳酸东莨菪碱注射液; 13)盐酸舍曲林片; 14)盐酸帕罗西汀片; 15)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 16)右佐匹克隆片; 17)阿普唑仑片; 18)氯硝西泮片。 4、专科特殊治疗医嘱: 1)心理治疗;

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

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 《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2007版 中国精神障碍防治指南 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 主编单位中华医学会 前言 由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和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牵头,编写《中国精神障碍防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现已完成的是:精神分裂症、抑郁障碍、双相障碍、老年期痴呆和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它们是《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02~2010年)》(以下简称《规划》)中规定的重点疾病。 精神分裂症及双相障碍(旧称躁狂抑郁症),无疑是目前我国精神科服务的重点,而且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仍然是我国专科服务的重点病种。抑郁障碍,则包括一组以情绪低落为主要表现的精神疾病或精神障碍,患病率相当高,正在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以上三类精神疾病,均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造成主要劳动力年龄段(15~45岁)的十大主要致病病种。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期痴呆将为今后一段时期中,致残率增长最快的精神障碍。ADHD(旧称多动症),则为儿童最常见的精神障碍。 本《指南》参考和借鉴了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指导建议,国际精神药物治疗规程委员会(IPAP)以及美国哈佛医学院的专家也多次提出咨询建议。在格式方面则参照卫生部和高血压联盟制定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试行本)。 本《指南》的指导思想之一是:精神分裂症、抑郁障碍、双相障碍和ADHD 的发生和发展,都是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们的防治必须采取生物一心理一社会的综合措施。.合适的精神药物治疗对上述疾病有肯定的效果,但是不能忽视也不能偏废心理社会干预。老年期痴呆虽以生物学因素为主,但在干预方面,社会心理干预仍占重要地位。 本《指南》的另一指导思想是上述各类精神障碍,都呈慢性或慢性发作性过程,因而需要全病程防治。在病程的不同阶段,采用以人为本的不同措施。在《指

精神分裂症治疗进展

精神分裂症治疗进展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患者在思维、感情、行为和感 知等方面都会受到影响。多年来,针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一直是医学 界的研究重点。在不断的努力下,精神分裂症治疗取得了一些进展, 包括药物治疗、心理疗法和社会支持等方面的创新。 1.药物治疗进展 药物治疗一直是精神分裂症治疗的首选方法。目前,第一代和第二 代抗精神病药物是主要的治疗药物。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主要包括氯 丙嗪和奋乃静等,已经在临床上应用了数十年。这些药物主要通过阻 断多巴胺神经传递来减轻症状。然而,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存在副作 用较多的问题,包括运动障碍和锥体外系反应等。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相对于第一代药物来说,副作用更少,疗效更好。目前的研究表明,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可能对负性症状有更好的 疗效,例如情绪淡漠和社交障碍等。此外,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对运 动障碍的发生风险也更低。 除了传统的药物治疗方法,一些新型药物也正在研究中。例如,精 神分裂症的病理机制与免疫系统的异常有关,因此一些研究正在探索 抗炎症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治疗的潜力。此外,个体化药物疗法也在发 展中,通过基因检测可以选择性地使用特定药物,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2.心理疗法的创新

除了药物治疗,心理疗法也是精神分裂症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传 统的心理疗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和家庭疗法等。然而,新的心理疗法 也在不断涌现。 认知启动疗法是一种新型心理疗法,它通过与患者建立亲密的关系,帮助患者重新定义自我的身份和意义。这种疗法重视恢复和自愈力量 的增强,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提升生活质量。 另外,现代技术也为心理疗法注入了新的活力。虚拟现实技术在精 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日益广泛。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患者可以接触 模拟的社交环境,帮助他们重建社交技能和增强自信心。此外,一些 应用程序也被设计用来帮助患者自我监测和管理病情,提供一种便捷 的心理支持。 3.社会支持的重要性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不仅仅依靠医药手段,社会支持也是不可或缺的 一部分。社会支持可以帮助患者减少症状的发作,提高生活质量,促 进康复。 社区康复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支持方式,通过提供住房、就业和社交 机会等,帮助患者逐步融入社会。此外,患者和亲属组织的自助小组 也可以提供相互支持和信息交流的平台。 近年来,一些科技公司也开始关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支持需求。他们开发了一些应用程序,用于患者之间的互动和信息共享,从而帮

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

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以思维、感情和行为异常为特征的精神障碍。目前国际上公认的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为《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Fifth Edition,DSM-5)。以下将介绍DSM-5对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 A. 必须符合以下标准之一、二或者三: 1.至少有两个或以上的症状,在至少一个月的时间内,其中必须包括以下任意一个症状: (1)妄想:明显错误的信念,不能根据患者的文化、教育和社会背景得出的结论,且在相同情境下绝大部分人都会拒绝该信念。 (2)幻觉:感官状况的错觉,例如听到不存在的声音、看到不存在的东西等。 (3)思维和语言的紊乱:重复无意义的字句、话语,语言常常难以理解,思维跳跃。 (4)著名的意志卡顿或者妄想形式性症状:即对上述症状的一种特殊类型,例如妄想性幻觉、思维奇异、光荣或者迫害妄想以及思维松散。 2.如果至少一个以上的系统性症状(即,由思维、情感和行为方面的缺陷所构成的一系列的症状)持续至少6个月,可能包括一个首先被认为是非失常型精神病样障碍的疾病期,而此后发展为明显的精神分裂症。 3.在任一时间点,其间持续至少1个月,在类似的时间内出现症状,包括上述任意症状;但其余时间内,这些症状可以存在但是轻微或不明显。 B. 排除标准: 1.躯体疾病或药物导致的。 2.情感性障碍。 3.自闭症谱系障碍。 4.严重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C. 根据病程和病程的详细描述进行分类: 1.急性精神分裂症:在标准A下,符合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其症状包括多个方面。为了进行准确诊断,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本文将介绍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八个方面,包括联想障碍、妄想、情感淡漠及情感反应不协调、幻觉、怪异行为、意志减退及内向性、阴性症状、社会退缩和内心痛苦体验。 1.联想障碍 联想障碍是指思维联想过程的中断或扩展困难。患者思考问题时缺乏连贯性和逻辑性,出现言语和行为的紊乱。这种症状是精神分裂症的常见表现之一。 2.妄想 妄想是一种持续的、系统的错觉,通常涉及外部世界、自身或周围环境。患者对现实感知出现扭曲,导致一系列情绪和行为问题。例如,患者可能会坚信自己被跟踪、被诽谤或被某些组织迫害等。 3.情感淡漠及情感反应不协调 情感淡漠是指情绪反应的缺乏或不足,情感反应不协调是指情绪反应的异常。患者会对周围事物和自身状况表现出异常的情感反应,例如缺乏悲伤、欢乐、愤怒等基本情绪,或者出现情绪极端的波动。 4.幻觉 幻觉是一种感知觉障碍,表现为感知到实际上并不存在的对象或事件。例如,患者可能会看到、听到或嗅到实际上并不存在的景象、声音或气味等。这是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症状之一。

5.怪异行为 怪异行为是指与正常行为规范不一致的行为表现。患者会表现出一些异常的言行举止,让人感到十分怪异。例如,患者可能会做出一些不适当的动作或说出一些荒谬的话语,或者行为变得毫无目的性。 6.意志减退及内向性 意志减退是指意愿和动机的缺乏,内向性是指关注自我和内心世界,避免与外界接触。患者会对周围事物失去兴趣,变得异常内向。同时,他们可能会失去原有的意志和目标,对外界刺激反应减弱或缺失。 7.阴性症状 阴性症状是指缺乏情绪反应的症状。患者在受到外部刺激时,往往表现出情绪反应迟钝或缺乏。他们可能情感淡漠、缺乏兴趣、缺乏活力,言语少而单调。这些症状会对患者的社交能力和日常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8.社会退缩 社会退缩是指回避社交场合,独自呆着的行为表现。患者会变得孤立、离群,缺乏社交能力。他们可能会避免与他人接触,拒绝参加社交活动,甚至难以进行基本的日常活动。这种症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交功能和生活质量。 9.内心痛苦体验 内心痛苦体验是指感受到内心剧烈痛苦的症状。患者会感受到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内心痛苦,如自我怀疑、焦虑、抑郁等。这些情绪问

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

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 引言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其特征是感知、思维及情感 的异常。对于医生来说,正确诊断精神分裂症非常重要,因为早期干 预和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本文将详细介绍精神分裂症的诊 断标准。 ICD-10诊断标准 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主要参考的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 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根据ICD-10的诊断标准,精神分 裂症的主要特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阳性症状:包括幻觉、妄想、思维杂乱等。幻觉可以是听觉、视觉、嗅觉、味觉或触觉幻觉。妄想是对于现实情况的错误判断,例如被人迫害、被控制等。思维杂乱表现为思维的不连贯、跳跃性和 混乱性。 2.消极症状:包括思维贫乏、情感淡漠、社会退缩等。思维 贫乏表现为思维速度慢、语言贫乏、话语贫乏等。情感淡漠则表现为 对于感情的减少或缺乏。社会退缩是指患者对社交活动的兴趣和能力 的丧失。

3.认知症状:包括注意力和工作记忆的损害、认知柔韧性下降等。患者可能注意力不集中、难以保持关注。他们可能会出现记忆力丧失和执行功能减退。 根据ICD-10的诊断标准,除了以上主要症状外,还需要排除其他病因导致的类似症状,并要求这些症状至少持续1个月。 DSM-5诊断标准 另一个常用的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是由美国精神病学会制定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根据DSM-5的诊断标准,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阳性症状:与ICD-10的描述类似,包括幻觉、妄想、思维杂乱等。 2.消极症状:与ICD-10的描述类似,包括思维贫乏、情感淡漠、社会退缩等。 3.运动症状:包括异常运动(如僵直、震颤)、运动减少、姿势不稳等。 4.认知症状:与ICD-10的描述类似,包括注意力和工作记忆的损害、认知柔韧性下降等。 5.症状持续时间:至少需要满足上述症状中的一个,且症状持续时间大于1个月。

科普一下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与康复知识

科普一下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与康复知识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精神疾病,患者的感知、情感、行为、精神活动等存在异常,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给患者家庭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和护理 负担。本疾病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清楚,可能与遗传、神经发育、心理因素等相关。本文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精神分类症的康复知识等两方面进行简单介绍。 一、精神分裂症的治疗 精神分裂症是一个病程迁延的长期疾病,在康复治疗过程中,要注意不要轻 易相信某种治疗方法可以根治疾病。因为受到医疗发展的限制,本疾病尚不可完 全治愈,只能通过治疗和康复综合治疗等方式长期维持患者处于缓解状态,避免 疾病持续性发展或者预防疾病的间歇性发作。在康复治疗过程中,患者应按照医 嘱全程按时、按量服药,切不可以擅自停药反而进行其他宣称可以治愈疾病的偏 方药物治疗等,必须进行正规的治疗。药物治疗是精神分裂症患者首选的治疗措施,通过使用氯丙嗪、奋乃静等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奥氮平、氨磺必 利等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联合心理治疗等其他治疗方式改善患者 社会功能恢复情况。通过正规的治疗,大部分患者的症状都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疾病早期就进行有效治疗的患者可以减少其社会功能的损伤,患者的工作、生活 和社交不受到过多的影响,长期的有效治疗可以使患者长期处于稳定期,减少疾 病复发的几率。 二、精神分裂症的康复知识 (一)家属应学习疾病相关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患者情况,以便及 时发现异常情况,对于突然加重的患者应及时就医诊治。记录患者疾病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以及发作情况,以便医生对患者情况进行更准确地判断和调整治疗方案。同时患者和家属都要正确认识精神分裂症这种疾病,调整心态正确面对疾病,相 信医生、配合医生,进行正规的系统治疗。监督患者按照医嘱服药,部分患者存 在拒绝服药、假装服药、过量服药等行为,为了保障治疗效果和减少不必要的伤

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主要办法 精神分裂症治疗基本原则

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主要办法精神分裂症治疗基本原则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主要办法 中医治疗精神分裂症 1.痰火扰心:治宜涤痰清热宁神,方剂可用温胆汤加减。药味包括半夏、陈皮、枳实、竹茹、茯苓、甘草,生姜等。若痰火壅盛而无苔黄腻甚者,可加青礞石、大黄、黄芩、芒硝,以逐痰泻火。 2.肝脾不和:治宜疏肝健脾安神,方剂采用逍遥散加减。药味有柴胡、当归、白芍、茯苓、白术等。著化热,可加栀子、竹茹;祛痰可加半夏、陈皮、菖蒲、枳实、郁金;化瘀可加桃红、丹参、川芎、红花、牛膝。 3.肾气不足:治宜补肾填精养神,方剂可用肾气丸加减。药味如熟地、山萸肉、山药、云苓、丹皮、制附子、肉桂、杜仲、黄精、桂圆肉,鹿角胶等。阴虚者,则去鹿角胶、附子而加玄参、牛膝;兼血瘀者,加丹参、桃仁。 精神分裂症的西医治疗 1、精神治疗:是指广义的精神治疗那种纯精神分析治疗不适用于本症。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有利于提高和巩跑龙套疗效,适用于妄想型和精神因素明显的恢复期患者,行为治疗有利于慢性期患者的管理与康复。 2、电抽搐治疗:对紧张性兴奋和木僵、兴奋躁动、伤人、自伤和消极情绪严重者的疗效显著。症状控制后应配合精神药物治疗。 3.复杂,需要专门设施和受过为训练的人员监护、治疗期长等因素的限制现几乎已被方便、更安全抗精神病药物取代。 4、抗精神病药物:能有效地控制急性和慢性精神症状,提高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缓解率;缓解期内坚持维持治疗者多可避免复发;在防止精神衰退治疗中常发挥出积极作用,目前已有40余种抗精神病药物用于资料表明。 常用药物有氯丙嗪、氯氮平、舒必利、奋乃静、氟哌啶醇等,并发氯丙嗪为首选药物,氯丙嗪、氯氮平均有较蝗显治疗效。氟哌啶醇具不明显的抗幻觉和妄想作用,并能减轻或消除孤独退缩症状,适用于急性和慢性精神分裂症。过去较常用的三氟拉嗪,氟奋乃静、利血平等,现已很少使用 1、紫河车1个,洗净后煮汤服用。适用于久病体虚、神志恍惚者。

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和方法

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和方法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精神疾病,其特征是病人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出现异常。精神分裂症的确切原因尚不明确,但遗传因素、神经化学失衡以及环境因素等被认为是其发病机制的重要因素。本文将重点探讨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和方法,以期对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导。 一、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 精神分裂症的诊断主要依据国际通用的诊断和统计手册(DSM-5)和世界卫生 组织的国际疾病分类(ICD-10)的诊断标准。根据这些标准,精神分裂症的诊断 需要满足以下核心症状:幻觉、妄想、思维紊乱、情感障碍以及行为异常。这些症状必须至少持续6个月,其中包括至少1个月的活动期症状。 二、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方法 1. 临床访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医生与患者之间的面对面访谈。通过与患者交流,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症状、病史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功能障碍情况。同时,医生还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类似症状的疾病,如躁狂症、抑郁症等。 2. 病史采集:病史采集是诊断精神分裂症的重要环节。医生需要详细了解患者 的家族史、个人病史以及既往的精神状态。家族史中是否有精神疾病的遗传背景,个人病史中是否有精神创伤等信息都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3. 心理评估:心理评估是帮助医生全面了解患者心理状态的重要手段。通过使 用标准化的心理评估工具,医生可以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情绪状态以及社交能力等方面的情况,从而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 4. 神经影像学检查:神经影像学检查,如脑电图(EEG)、磁共振成像(MRI)等,可以帮助医生排除其他引起类似症状的疾病,并观察患者大脑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情况。虽然这些检查并不能直接诊断精神分裂症,但对于辅助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精神分裂症等五个病种临床路径

精神分裂症、持久旳妄想性障碍、 分裂情感性障碍临床途径 一、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病性障碍临床途径原则住院流程 (一)合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精神分裂症(ICD-10:F20)、持久旳妄想性障碍(ICD-10:F22)、分裂情感性障碍(ICD-10:F25)(二)诊断根据。 根据《国际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第10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起病忽然或缓渐,以阳性症状或/和阴性症状为重要症状群,或者同步存在情感症状。 2.病程至少1个月。

3.社会功能明显受损。 4.无器质性疾病旳证据。 (三)治疗方案旳选择。 根据《临床诊断指南-精神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 1.进行系统旳病史、治疗史采集及精神检查,制定治疗方略。 2.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3.对伴有兴奋、冲动、自伤、伤人、外逃、自杀观念和

行为木僵、拒食等症状旳患者,为迅速控制病情,可单独采用或合并如下治疗措施:改良旳迅速神经阻滞剂化疗法(氟哌啶醇短期肌内注射疗法),联合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肌肉注射或口服氯硝西泮、地西泮、劳拉西泮、阿普唑仑等药物);电抽搐治疗(ECT)。 4.必要时联合使专心理治疗和康复治疗。 (四)原则住院日为≤56天。 (五)进入途径原则。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精神分裂症(ICD-10:F20)、持久旳妄想性障碍(ICD-10:F22)、分裂情感性障碍(ICD-10:F25)

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旳临床途径流程实行时,可以进入途径。 (六)住院后旳检查项目。 必需旳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 (3)心电图、脑电图; (4)心理测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袭击风险原因评估计表、自杀风险原因评估计表、治疗中需处理

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ICD10中精神分裂症诊断(一) 1、症状:具备下述(1)(4)中的任何一组(如不甚明确常需两个或多个症状)或(5)(9)至少两组症状群中的十分明确的症状。 1)思维鸣响、思维插入、思维被撤走及思维广播。 2)明确涉及躯体或四肢运动,或特殊思维、行动或感觉的被影响、被控制或被动妄想、妄想 性知觉。 3)对患者的行为进行跟踪性评论,或彼此对患者加以讨论的幻听,或来源于身体某一部分的 其他类型的幻听。 4)与文化不相称且根本不可能的其他类型的持续性妄想,如具有某种或政治身份,或超人的 力量和能力。 5)伴转瞬即逝或未充分形成的无明显情感内容的妄想,或伴有持久的超价观念,或连续数周 或数月每日均出现的任何感官的幻觉。 6)断裂或无关的插入语,导致言语不连贯,或不中肯或语词新作。 7)紧张,如兴奋、摆姿势,或蜡样屈曲、违拗、缄默及木僵。 8)阴性症状,如显著情感淡漠、言语贫乏、情感迟钝或不协调,常导致社会退缩及社会功能 下降,但需澄清这些症状并非由抑郁症或神经阻滞剂治疗所致。 9)个人行为的某些方面发生显著而持久的总体性质的改变,表现为丧失兴趣、缺乏目的、懒 散、自我专注及社会退缩。 2、病程:特征性症状在至少1个月或以上时期的大部分时间内肯定存在以上1~4症状至少1个,或5~10至少2组症状群中的十分明确的症状。 3、排除:有三条。 (1)存在广泛情感症状(抑郁、躁狂)时,就不应作出精神分裂症的诊断,除非明确分裂症的症状早于情感症状出现。(排除心境障碍) (2)分裂症的症状和情感症状一起出现,程度均衡,应诊断分裂情感性障碍。 (3)严重脑病、癫痫、药物中毒或药物戒断状态应排除。 4、鉴别诊断:(举例) 1)神经衰弱:病人的自知力是完全存在的,病人自己完全了解自己病情的变化和处境,甚至还 对自己的病情做出过重的评价,情感反应强烈,积极要求治疗。 2)强迫性神经症:患者能认识到强迫症状源于自身,严重干扰了自己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 作。为此感到十分苦恼,并企图加以排除和对抗,迫切要求治疗 3)抑郁症:病人的情绪是发自内心的,并非受幻觉和妄想的影响,常伴有自卑、自责等,内心 体验深刻,思维常是迟钝的,整个精神活动是协调的,可以伴有幻觉和妄想,但经过治疗,很快可以消失的。 4)躁狂症:情感反应活跃、甚至高涨、生动、有感染力,情感表现无论悲喜哀乐均与思维内容 相一致与周围环境的接触、与周围人接触主动、洞察反应敏捷,动作增加,思维奔逸。5)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妄想常较荒谬、离奇、泛化,常伴有幻觉,此外,情感反应不协调,起 病年龄较早。无精神衰退是与精神分裂症最大的不同。 6)反应性精神病:在持久的精神刺激下,也可以出现以妄想为主要表现的偏执状态。主动讲述 自己的不幸遭遇,以求得到周围人的支持和同情,病态体验在逻辑推理上接近正常人,并且情感反应鲜明强烈。此外,病人接受心理治疗的态度是主动的,精神症状随着精神刺激的解除可逐渐减轻、消失。 注:其它诊断参考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临床描述与诊断要点) 1/1

精神分裂症中医神志病临床诊疗指引

中医神志病临床诊疗指南一精神分裂症 1范围 本《指南》提出了精神分裂症的诊断、辨证、治疗建议。 本《指南》适用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和治疗。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具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及精神活动不协调。本病相当于中医学的“癫狂病”,癫病以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语无伦次,多疑多虑,静而少动为特征;狂病以精神亢奋,喧扰不宁,毁物打骂,动而多怒为特征。 3诊断及鉴别诊断 3.1诊断要点 3.1.1临床表现 感知觉障碍:主要有言语性幻听,内容可以是争论性、评论性,或命令性幻听,也可以表现为思维鸣响。 思维障碍:主要为思维联想障碍和妄想,最常见思维散漫,思维破裂或不连贯等。被害妄想和关系妄想4慢性患者可表现为思维贫乏,如词汇短缺,言谈无内容。 情感障碍:主要表现为迟钝或淡漠,情感反应与思维内容,以及外界刺激不协调等。精神分裂症早期或康复期的焦虑、抑郁情绪也不

少见。 意志行为障碍:患者活动减少,缺乏主动性,行为变得孤僻退缩、懒散、丧失兴趣、社交活动贫乏、生活毫无目的等现实脱离。同时伴或不伴怪异行为,如收集废物、自言自语、丧失个人卫生习惯,常蓬头垢面,或无目的性的冲动行为等。 3.1.2病史 多有情志刺激,意欲不遂等诱发因素,或有家庭史。发病早期常见抑郁不乐,情感淡漠,喜静恶动,不愿出门,怕见生人,沉默寡言,注意减退,不寐,猜疑等。充分发展期表现为生活工作能力下降或丧失,完全不适应社会,出现幻觉和思维障碍,情感淡漠,言行紊乱,生活懒散。长期不愈者表现为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意志减退,或行为退缩等。 3.1.3辅助检查 一般体格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尿常规,胸透或胸片,尤其注意血糖、肝功能、心电图、脑电图、核磁共振等变化,以便对同时存在的躯体疾病,或对具有精神分裂症样症状的其他躯体疾病作出诊断。 心理量表评估。诊断量表,如ICD-10和DSM-W配套的复合性国际诊断检查问卷(CIDI)及神经精神临床评定量表(SCAN),与CCMD-3、ICD-10、DSM-W均能配套的健康问题和疾病定量测试法(RTHI)辅助诊断;症状量表,如简明精神病性评定量表(BPRS),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等,用于评估有无靶症状及其严重程度和病情变化的监

精神卫生防治指南——精神分裂症

精神卫生防治指南——精神分裂症 一、概述 精神分裂症作为一组进展性,慢性迁延的重型精神障碍,主要以认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精神活动的异常为主要表现;最终会导致职业和社会功能的严重损害。 精神分裂症发病率与患病率在不同地区差异可以很大,地域、 种族、文化、经济等因素是导致差异的不可变因素。总体上,男女 患病率大致相等,性别差异主要体现在首发年龄和病程特点上。90%的精神分裂症起病于15~55岁之间,发病的高峰年龄段男性为10~25岁,女性为25~35岁。 二、临床表现 精神分裂症多隐匿起病,急性起病者较少。 (一)前驱期症状 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出现明显的精神病性表现之前,可能表现为前驱症状。最常见的前驱期症状表现为以下几方面:①情绪改变:抑郁,焦虑,情绪不稳定,易激惹等。②认知改变:出现一些古怪或异常的观念和想法,学习、生活、工作能力下降等。③感知改变:对自身和外界的感知改变。④行为改变:如社交退缩或丧失兴趣,敏感多疑,职业功能水平

下降。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新的"爱好",如痴迷某些抽象的概念、哲学和宗教迷信问题等。⑤躯体改变:睡眠和食欲改变、虚弱感、头痛、背痛、消化道症状等。⑥部分青少年患者会突然出现强迫症状为首发症状。由于上述这些变化缓慢,患者在其他方面基本保持正常,且常常对这些症状有较为合理化的解释,往往被忽略,经常在回顾病史时才能发现。 (二)显症期症状 1.阳性症状。包括幻觉、妄想及言语和行为的紊乱(瓦解症状)。 (1)幻觉:幻觉属于感知觉障碍,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均可出现,但以幻听最常见,幻听通常被体验为不同于患者自己想法的声音,不管这个声音是否熟悉。幻听可以是非言语性的,如虫鸣鸟叫,机器的隆隆声或音乐声等;也可以是言语性的,如听到有人在喊自己的名字,或听到某人或某些人的交谈秽语或议论,或听到来自神灵或外星人的讲话,也有可能是评论性的,声音对患者评头论足,患者可能因为评论内容的好坏表现为沾沾自喜和大发雷霆。也可能是命令性幻听,声音让患者跳下去,患者可能会从几层楼的高度跳下来。幻听还可以以思维鸣响的方式表现出来,即患者所进行的思考,都被自己的声音读出来。 精神分裂症患者同样可出现幻视和其他类型的幻觉,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