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加拿大《儿童和青少年精神分裂症谱系和其他精神障碍治疗指南》介绍

加拿大《儿童和青少年精神分裂症谱系和其他精神障碍治疗指南》介绍

加拿大《儿童和青少年精神分裂症谱系和其他精神障碍治疗指南》介绍

摘要

精神分裂症是影响儿童青少年发育最严重和最持久的精神障碍之一。18岁以前出现精神病症状的精神分裂症称为早发精神分裂症(early-onset schizophrenia,EOS)。目前,与EOS 相关的系统研究和指南并不多。2017年加拿大精神医学协会(Canadi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CPA)发表了针对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药物以及心理治疗指南。该指南代表了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治疗领域的新观点与新进展,我们在此将指南中主要的推荐和建议介绍给国内同行。

精神分裂症是影响儿童青少年发育最严重和最持久的精神障碍之一。早发精神分裂症(early-onset schizophrenia,EOS)是指18岁以前出现精神病症状的精神分裂症,而13岁以前发展起来的精神分裂症称为儿童期精神分裂症(childhood-onset schizophrenia,COS),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在儿童青少年群体中12岁前起病发病率为0.016%~0.019%[1],但在14岁之后,这一发病率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尤其是男性。EOS的治疗以抗精

神病药为主。由于在儿童和青少年中缺乏对照临床研究,EOS的药物治疗主要依靠成人文献的推荐以及临床经验。因此,在这类人群中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仍有待明确[2]。迄今为止,与EOS相关的系统研究和指南并不多,我国也尚未发布EOS的独立指南。我国2017年修订的《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第二版)》[3]中药物治疗及心理治疗的建议主要针对成人精神分裂症患者。而在第八章特殊人群精神分裂症(儿童和青少年精神分裂症)中专家们主要针对药物治疗给出了建议,并未对此类患者心理治疗给出具体推荐。2017年加拿大精神医学协会(Canadi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CPA)发表了《儿童和青少年精神

分裂症谱系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药物治疗加拿大医学会指南》[4](CPA Guidelines for the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a Spectrum and Other Psychotic Disorders in Children and Youth)及《儿童和青少年精神分裂症心理治疗加拿大医学会指南》[5](Canadian Treatment Guidelines on Psychosocial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a in Children and Youth)以下简称CPA指南。CPA指南代表了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治疗领域的新观点与新进展,旨在帮助临床医生为EOS患者提供药物及非药物治疗的建议。我们在此将指南中主要的推荐和建议介绍给国内同行。

一、心理治疗

CPA指南中建议对于首次发作精神分裂症的儿童青少年,即使在急性期也应结合心理/社会心理干预提供抗精神病药治疗。已有研究证实,一些专业的心理治疗对EOS是有效的,包括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家庭治疗、就业和教育支持计划、患者宣教(patient education)、认知矫正(cognitive remediation)、社交技能训练(social skills training)等。同时,强化心理治疗与低剂量抗精神病药相结合,可有效降低青少年的复发率。

推荐1:心理治疗可以在疾病的任一阶段由经过专项培训的技术人员在充满希望及乐观的氛围中合作进行。心理治疗时,技术人员需要花时间耐心的建立信任、支持、共情和中立的治疗关系,并致力于维持治疗关系的连续性。在沟通的过程中需要确认患者及其父母能够清楚的理解沟通内容。这意味着技术人员需要考虑个人的发展水平、情感成熟度和认知能力,在

适当的地方使用简单的语言,避免临床术语。在治疗的过程中,技术人员应着重培养儿童或青少年的自主性,使其积极参与治疗决策,支持自我管理,并提供可能的同辈支持。同时,每隔一段时间需要与患者讨论他们希望父母如何参与他们的日常生活。必要时临床人员需要告知家长评估自身心理健康的能力,以及如何获得心理评估。

推荐2:对所有EOS家庭提供家庭治疗(family intervention)可以有效的预防和减少复发。研究提示,EOS患者的家庭成员是否参与治疗与疗效及预后密切相关[6],因此整个家庭都需要为患者的康复而努力。家庭治疗应进行3个月至1年,包括至少10次有计划的会谈。这类家庭可能会遭受痛苦的经历,并表现为家庭成员与患者之间伤害型的互动模式[7]。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技术人员应考虑患者与父母的相处模式,应用沟通技巧解决家庭成员之间的问题,并进行适当的健康教育。基于上述要素的家庭治疗不仅能促进儿童青少年患者的康复,还能促进整个家庭的康复[8]。

推荐3:应对EOS患者提供CBT以改善病情促进康复。CBT应由受过培训的技术人员按照既定的、有效的方案实施,并定期督导。CBT主要以一种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导患者评估自己的思维、感觉、行为和症状之间的关系;重新评估与症状相关的感知、信念和思维过程;寻找改善症状的有效方法;保护/提高自尊;缓解压力以及改善功能。CBT至少应该包括16次会谈。目前还没有针对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CBT随机对照试验,大多数证据都与成人研究有关,并侧重于个体CBT。对青少年晚期和青年期首次发病个体的研究已经提示了CBT对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有益。虽然迄今为止还未见研究中将个体CBT与团体CBT的疗

效进行比较,但文献提示,团体CBT可能对EOS患者更有益[9, 10, 11]。鉴于个体CBT与团体CBT对EOS相对益处的证据不足,可以在临床实践中将患者的偏好考虑在内,并在可能的情况下提供这两种治疗方式。

推荐4:对EOS患者提供教育支持和就业支持计划(supported employment and supported education programs)。就业和教育是心理康复的关键环节。应支持精神分裂症患者继续完成学业,或在正常的环境中找到能够实现个人目标的工作。因此,对于学龄期的儿童青少年应尽可能提供继续教育;对学龄以上的患者应提供就业援助计划,以帮助他们找到工作或重返工作岗位。迄今为止,教育支持模型的研究较少,但其在实现教育/培训目标上显示出了潜力[12]。NICE指南和Meta分析表明,支持性就业模式是最有效的职业康复方法之一[13]。

患者宣教、认知矫正、社交技能训练与先前的心理治疗相比缺乏证据支持,但CPA指南中认为有必要提及,因为它们要么是普遍的做法,要么有望在未来获得更多的证据支持。

推荐5:临床医生应向儿童青少年及其父母提供有关精神分裂症的信息,包括病因、病程、治疗和康复等方面内容。虽然目前没有证据提示患者宣教对症状改善、复发/再住院率、依从性等有关键性影响,但向EOS患者及其家庭提供疾病相关信息的患者宣教,可使他们能够且有能力参与疾病的治疗并作出明智的决策。

推荐6:因EOS患者伴随持续性认知障碍,故认知矫正可考虑用于临床治疗。虽然认知矫正的有效性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但近期1项Meta分析提示,认知矫正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障碍(注意力、记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14, 15]。另1项荟萃分析也提示,当认知矫正与其他心理治疗一起以团体方式提供给EOS患者时对最终结局是有益的[16]。

推荐7:应为那些在社交方面有困难或正经历社交压力和焦虑的EOS患者提供社交技能训练。青少年时期的精神疾病会对社交技能的习得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导致社交孤独和社交焦虑。社交技能培训通过基本的学习原则来提高患者与社交的能力,比如提高会话技能、社交自信以及学习如何交朋友。最近的1项Meta分析表明,社交技能训练可以改善患者的阴性症状[17]。尽管NICE指南中并不推荐为患者系统地提供社交技能训练,但考虑到改善预后以及这类患者普遍存在社会焦虑和功能缺陷,有必要提供心理治疗。

二、药物治疗

与成人患者一样,在提供药物给儿童和青少年之前需要明确诊断[18]。一旦确诊,就应及时给予抗精神病药治疗[19]。尽管关于这类人群药物治疗有效性的支持证据在持续增加[20],但有力的证据仍十分有限。

推荐1:将首次出现持续性精神病症状(持续4周或更长时间)的所有儿童和青少年第一时间转介给专业精神卫生服务机构。对于EOS患者,抗精神病药的疗效和成人相似,因此一旦确诊就应提供恰当的药物治疗。

推荐2:对于首次出现持续性精神病症状的儿童和青少年,应在专业人员的建议下使用抗精神病药。儿童和青少年抗精神病药的处方通常是标示外(超适应证用药),鉴于这些药物的潜在且不明确的副作用,其使用应当是恰当且具有明确适应证。

推荐3:除短期(如更换药物时)外,建议不要常规化的联合抗精神病药治疗。目前没有证据表明不同类型、第一代或第二代抗精神病药或不同给药方式之间的疗效有差异或哪种药物更具有临床优势(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病例除外)。

推荐4:抗精神病药的选择和给药方式应由患者父母或与患者及其父母以及专业人员共同选择。根据与年龄等相适应的信息,讨论每种药物的可能益处及可能的副作用。同时,在药物的选择和给药方式方面,临床医生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包括不良反应的易感性增加、给药方式(口服或肌肉注射)、副作用、患者的医疗状况、药物动力学和风险以及其他医源性疾病等。

推荐5:如果儿童青少年需要住院治疗,应在适合其年龄和发展水平的环境中进行。

推荐6:在开始或改变EOS患者的抗精神病药治疗前,根据正在考虑的药物和临床情况,特别是在下列情况下需要进行心电图检查:有特定的心血管风险(如有高血压的诊断);有心血管疾病的个人史;有心血管疾病的家族史。临床医师应记住,精神分裂症患者比普通人群更易患心血管疾病。处方医生需要充分了解这些药物的副作用和对个别患者的影响,并应根据有效管理和治疗策略的需要与儿科医生同时协商,以共同避免长期和潜在的医源性不良后果。

推荐7:在发生攻击性行为予紧急药物镇静后,应向患者和护理人员提供讨论此次经历的机会,向他们提供关于使用紧急镇静剂/约束的决定的明确解释,并予以记录。在儿童有冲动攻击性行为时,揭示冲动行为的起源很重要,因为这可能与制定治疗计划以及防止未来的攻击性行为有关。在处理攻击性或破坏性行为时,建议从非药物干预开始;如果非药物干预不足以控制行为,则需要考虑药物干预。通常首选肌肉注射高效价的抗精神病药(如氟哌啶醇)。口服或肌肉注射苯二氮䓬类药物也常用于处理患者的急性攻击性行为或破坏性行为。

推荐8: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儿童青少年可给予氯氮平治疗。早期Kane等将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定义为:过去5年对3种足量和足疗程(至少6周)抗精神病药(至少2种不同化学结构)治疗而未获得改善的患者。而后Conley和Kelly将这个定义修改为过去5年经过至少2种抗精神病药足量治疗4~6周后未获临床改善的患者。《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第二版)》[3]中采用了Conley和Kelly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定义。有病例报道中支持在成人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非常规使用抗精神病药;但在儿童青少年人群中,目前尚无明确证据表明疗效增加与抗精神病药联合使用的不良反应风险之间存在正相关。但在考虑改用氯氮平或其他可能缺乏证据的增强策略之前,需要明确可能导致无效的原因,如依从性差,医源性疾病(包括药物滥用),不良应激源,多种药物相互作用,共病,药物不良反应,对当前药物治疗的不敏感以及是否需要社会心理干预。氯氮平对成人及儿童青少年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均有较好的疗效[19, 20, 21],临床医生不需要刻意回避使用[19],但转换或启动氯氮平治疗难治性患者仍需要慎重。

推荐9:应对儿童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和抗精神病药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长期监测。与成人相比,在儿童青少年人群中低剂量的抗精神病药可能在治疗中就有潜在的阳性反应。在治疗方案的选择、给药和干预策略的制定必须及时、明智和谨慎,以优化疗效和将不良反应降至最低为目标。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进行多方位的监测,包括代谢(体重增加以及糖尿病)、锥体外系反应(失能症、运动障碍和肌张力障碍)、心血管问题(QT间隙延长)、激素水平(血浆催乳素水平升高)以及其他副作用(包括不愉快的主观体验、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若检验结果有异,则应缩短监测的时间间隔。

推荐10:在治疗早期应与患者、患者父母或照料者讨论大麻、酒精、烟草、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以及药物的使用。讨论其可能对处方药物和心理治疗效果的干扰,以及加重精神病性症状的可能性。长期使用酒精、烟草以及兴奋类药物的儿童青少年是精神疾病发病风险最大的群体。兴奋类药物(如大麻)的使用可能会触发、恶化现有的症状或诱发复发,并对患者的预后产生不利影响[22]。此外,烟草和酒精的使用增加了与疾病相关的发病风险,及高于健康人群2~3倍的死亡率[23]。因此,与儿童青少年及其父母(特别是那些有精神分裂症遗传风险的高危人群)讨论精神活性药物使用对他们健康的潜在不良影响尤为重要。

推荐11:如果停止/逐渐减少抗精神病药治疗,应逐渐进行,并定期监测复发的迹象和症状。同时,在停止/逐渐减少抗精神病药治疗后,继续监测复发的迹象和症状至少2年。对于EOS 患者,大部分需要使用抗精神病药进行终身维持治疗。遗憾的是,在儿童青少年患者第一次发作后所需的确切治疗时间尚未得到明确的研究证据。

总之,对EOS来说满足DSM-5中精神分裂症谱系和其他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是CPA指南中建议开始药物治疗的标准。药物治疗需在诊断确认后尽早开始,且药物的选择需谨慎、恰当。早期同时进行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有助于促进EOS患者的预后[5]。治疗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或精神病谱系障碍的研究正在逐年增加,以前对精神分裂症青少年预后持悲观态度的观

点应改变。目前,CPA指南中的建议与推荐旨在帮助临床医生治疗EOS,但这些建议并不代表唯一的标准,临床医生可结合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可用的资源进行综合判断。

参考文献(略)

加拿大《儿童和青少年精神分裂症谱系和其他精神障碍治疗指南》介绍

加拿大《儿童和青少年精神分裂症谱系和其他精神障碍治疗指南》介绍 摘要 精神分裂症是影响儿童青少年发育最严重和最持久的精神障碍之一。18岁以前出现精神病症状的精神分裂症称为早发精神分裂症(early-onset schizophrenia,EOS)。目前,与EOS 相关的系统研究和指南并不多。2017年加拿大精神医学协会(Canadi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CPA)发表了针对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药物以及心理治疗指南。该指南代表了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治疗领域的新观点与新进展,我们在此将指南中主要的推荐和建议介绍给国内同行。 精神分裂症是影响儿童青少年发育最严重和最持久的精神障碍之一。早发精神分裂症(early-onset schizophrenia,EOS)是指18岁以前出现精神病症状的精神分裂症,而13岁以前发展起来的精神分裂症称为儿童期精神分裂症(childhood-onset schizophrenia,COS),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在儿童青少年群体中12岁前起病发病率为0.016%~0.019%[1],但在14岁之后,这一发病率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尤其是男性。EOS的治疗以抗精 神病药为主。由于在儿童和青少年中缺乏对照临床研究,EOS的药物治疗主要依靠成人文献的推荐以及临床经验。因此,在这类人群中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仍有待明确[2]。迄今为止,与EOS相关的系统研究和指南并不多,我国也尚未发布EOS的独立指南。我国2017年修订的《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第二版)》[3]中药物治疗及心理治疗的建议主要针对成人精神分裂症患者。而在第八章特殊人群精神分裂症(儿童和青少年精神分裂症)中专家们主要针对药物治疗给出了建议,并未对此类患者心理治疗给出具体推荐。2017年加拿大精神医学协会(Canadi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CPA)发表了《儿童和青少年精神

精神分裂症诊治指南

精神分裂症诊治指南 疾病简介: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病,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精神分裂症的终身患病率大概为 3.8‰-8.4‰,美国的研究,终身患病率高达13‰;我国1994年调查数据,城市地区患病率7.11‰,农村4.26‰。精神分裂症病因复杂,尚末完全阐明。多起病于青壮年,表现为感知、思维、情感、意志行为等多方面障碍,精神活动与周围环境和内心体验不协调,脱离现实。一般无意识障碍和明显的智能障碍,可有注意、工作记忆、抽象思维和信息整合等方面认知功能损害。病程多迁延,反复发作,部分患者发生精神活动衰退和不同程度社会功能缺损。 发病病因和发病机制 神经生物学因素 ①神经生化研究显示,患者存在有多种神经递质功能异常,主要涉及多巴胺()、5-羟色胺()、谷氨酸 ( )。中枢多巴胺水平增高,功能亢进,传统抗精神病药均为中枢神经系统多巴胺受体的阻滞剂。中枢5-羟色胺水平异常,新型抗精神病药除了对多巴胺受体有拮抗作用外,还对5-羟色胺受体有拮抗作用。中枢谷氨酸水平低下,功能不足。②神经解剖和神经影像学研究显示,患者颞叶、额叶及边缘系统存在脑组织萎缩,脑室扩大和沟回

增宽。③母孕期病毒感染,围产期并发症,幼年的不良应激和躯体疾病,与神经系统发育缺陷有关,在精神分裂症发病中有一定影响。 遗传学因素 大样本人群遗传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患者亲属中的患病率高于一般人群数倍,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分子遗传学研究提示了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的易感基因位。目前普遍认为,精神分裂症可能是多基因遗传,发病是由若干基因的叠加作用所致。 社会心理学因素 不良的生活事件、经济状况、病前性格等社会心理学因素,在精神分裂症发病中可能起到了诱发和促进作用。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尚末完全阐明,目前可以确定的一些影响因素,对疾病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目前较公认的观点是,易感素质和外部不良因素通过内在生物学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疾病分类按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3),根据占主导地位的临床表现分为:偏执型分裂症,青春型分裂症,紧张型分裂症,单纯型分裂症,末定型分裂症;根据所处疾病的病期和预后分为: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精神分裂症缓解期,精神

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

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 《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2007版 中国精神障碍防治指南 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 主编单位中华医学会 前言 由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和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牵头,编写《中国精神障碍防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现已完成的是:精神分裂症、抑郁障碍、双相障碍、老年期痴呆和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它们是《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02~2010年)》(以下简称《规划》)中规定的重点疾病。 精神分裂症及双相障碍(旧称躁狂抑郁症),无疑是目前我国精神科服务的重点,而且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仍然是我国专科服务的重点病种。抑郁障碍,则包括一组以情绪低落为主要表现的精神疾病或精神障碍,患病率相当高,正在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以上三类精神疾病,均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造成主要劳动力年龄段(15~45岁)的十大主要致病病种。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期痴呆将为今后一段时期中,致残率增长最快的精神障碍。ADHD(旧称多动症),则为儿童最常见的精神障碍。 本《指南》参考和借鉴了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指导建议,国际精神药物治疗规程委员会(IPAP)以及美国哈佛医学院的专家也多次提出咨询建议。在格式方面则参照卫生部和高血压联盟制定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试行本)。 本《指南》的指导思想之一是:精神分裂症、抑郁障碍、双相障碍和ADHD 的发生和发展,都是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们的防治必须采取生物一心理一社会的综合措施。.合适的精神药物治疗对上述疾病有肯定的效果,但是不能忽视也不能偏废心理社会干预。老年期痴呆虽以生物学因素为主,但在干预方面,社会心理干预仍占重要地位。 本《指南》的另一指导思想是上述各类精神障碍,都呈慢性或慢性发作性过程,因而需要全病程防治。在病程的不同阶段,采用以人为本的不同措施。在《指

精神分裂症治疗进展

精神分裂症治疗进展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患者在思维、感情、行为和感 知等方面都会受到影响。多年来,针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一直是医学 界的研究重点。在不断的努力下,精神分裂症治疗取得了一些进展, 包括药物治疗、心理疗法和社会支持等方面的创新。 1.药物治疗进展 药物治疗一直是精神分裂症治疗的首选方法。目前,第一代和第二 代抗精神病药物是主要的治疗药物。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主要包括氯 丙嗪和奋乃静等,已经在临床上应用了数十年。这些药物主要通过阻 断多巴胺神经传递来减轻症状。然而,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存在副作 用较多的问题,包括运动障碍和锥体外系反应等。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相对于第一代药物来说,副作用更少,疗效更好。目前的研究表明,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可能对负性症状有更好的 疗效,例如情绪淡漠和社交障碍等。此外,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对运 动障碍的发生风险也更低。 除了传统的药物治疗方法,一些新型药物也正在研究中。例如,精 神分裂症的病理机制与免疫系统的异常有关,因此一些研究正在探索 抗炎症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治疗的潜力。此外,个体化药物疗法也在发 展中,通过基因检测可以选择性地使用特定药物,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2.心理疗法的创新

除了药物治疗,心理疗法也是精神分裂症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传 统的心理疗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和家庭疗法等。然而,新的心理疗法 也在不断涌现。 认知启动疗法是一种新型心理疗法,它通过与患者建立亲密的关系,帮助患者重新定义自我的身份和意义。这种疗法重视恢复和自愈力量 的增强,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提升生活质量。 另外,现代技术也为心理疗法注入了新的活力。虚拟现实技术在精 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日益广泛。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患者可以接触 模拟的社交环境,帮助他们重建社交技能和增强自信心。此外,一些 应用程序也被设计用来帮助患者自我监测和管理病情,提供一种便捷 的心理支持。 3.社会支持的重要性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不仅仅依靠医药手段,社会支持也是不可或缺的 一部分。社会支持可以帮助患者减少症状的发作,提高生活质量,促 进康复。 社区康复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支持方式,通过提供住房、就业和社交 机会等,帮助患者逐步融入社会。此外,患者和亲属组织的自助小组 也可以提供相互支持和信息交流的平台。 近年来,一些科技公司也开始关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支持需求。他们开发了一些应用程序,用于患者之间的互动和信息共享,从而帮

精神障碍的谱系分类与治疗

精神障碍的谱系分类与治疗 精神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特点是患者的心理或行为有问题,给患者的家庭和社会生活带来不良的影响。精神障碍疾病范围广泛,包括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焦虑障碍等多种类型。在进行治疗前,首先需要进行分类。精神障碍的谱系分类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个分类方法,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 一、精神障碍的谱系分类 精神障碍的谱系分类是基于现代分子生物学和神经科学的新模型,它取代了传统的分类方法,强调各种精神疾病彼此之间具有连续性和共性。该模型将各种精神障碍分为六个谱系: 1. 情感障碍谱系:包括抑郁症、躁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等。 2. 神经发育谱系:包括孤独症、阅读障碍、游戏障碍等。 3. 精神病谱系:包括精神分裂症、妄想症、幻觉性障碍等。 4. 焦虑谱系:包括广泛性焦虑障碍、社交恐惧症、强迫症等。 5. 胶质细胞谱系:包括抽动症、强迫性广泛症、强迫症和刻板行为症等。 6. 成瘾谱系:包括酒精成瘾、药物成瘾、赌博成瘾等。 二、精神障碍的治疗方法 当精神障碍被诊断后,一般需要综合各种治疗手段来治疗。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应用于精神障碍的治疗手段: 1.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精神障碍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根据不同的精神障碍类型,医生会选用不同的药物来调节神经系统和化学物质的物质平衡,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2. 电抽搐疗法 电抽搐疗法是精神障碍的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它是通过在患者大脑中传递电流来刺激神经系统,改善精神障碍症状的。 3.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指通过对患者的心理和行为进行干预,帮助其调节情绪和行为的治疗方法。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家庭治疗、群体治疗等。 4. 综合治疗 综合治疗是指将多种治疗手段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综合治疗模式,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这种治疗方法通常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等措施。三、为患者提供适合的治疗 总的来说,精神障碍的治疗手段是多种多样的。但对于不同的精神障碍,应该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治疗精神障碍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治疗需求、个人特点等因素,制定出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和家人的支持则显得尤为重要。只有通过合理的治疗方案和周密的管理,患者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减轻患者自身、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与治疗方法

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与治疗方法 一、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 1. 多因素综合作用引发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复杂的精神障碍,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已确定存在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引发该疾病的可能性。这些因素包括遗传、神经生化功能异常、环境压力以及社会文化等方面。 2. 遗传因素在发病中起关键作用 遗传因素被认为是精神分裂症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家族和孪生等遗传学研究证实,患有直系亲属患有精神分裂症的人患该疾病的风险较大。目前,已经发现了多个与这种遗传风险相关联的基因变异。 3. 神经递质失衡导致脑结构和功能异常 精神分裂症患者常出现多巴胺系统功能失调。过度释放多巴胺会干扰脑内其他区域如杏仁核、海马等脑区的正常功能,导致认知和情绪处理异常。此外,谷氨酸系统也可能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 4. 脑结构异常与发病相关 MRI技术揭示了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结构异常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脑灰质体积减少、孤立性皮层灰质储量增加以及脑回路连接异常等。这些结构变化与患者的认知功能缺陷和症状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二、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抗精神病药物

目前,抗精神病药物(APs)是治疗精神分裂症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第一代典 型抗精神病药物(如氯丙噻嗪)主要以阻断多巴胺受体为基础来减轻幻觉、妄想等阳性症状;而目前广泛使用的第二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奥氮平)不仅对阳性症状有效,还能改善负性症状和认知功能。 2. 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家庭干预等 心理治疗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综合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认知行为治疗(CBT)可以帮助患者解决幻觉、妄想等阳性症状,并改善情绪和社交功能。此外,家庭干预也有助于减轻患者及其家属的负担,提供支持和教育。 3. 应对压力与环境适应 由于环境压力是精神分裂症发作的一大诱因,教导患者学会应对压力以及提供 积极向上的环境适应方法具有重要意义。这包括寻求社会支持网络、参与社区活动、培养健康生活习惯等。 4. 社会康复计划 精神分裂症不仅对个人身体和心理带来影响,也给他们的社交能力和日常功能 带来了挑战。因此,实施包括职业培训、社交技能训练等在内的社会康复计划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到社会中,提高其生活质量。 结语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复杂的精神障碍,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遗传因素、神 经递质失衡和脑结构异常都可能与该疾病的发生有关。对于治疗而言,药物治疗是主要方法之一,抗精神病药物可减轻症状且改善患者的认知和情绪功能。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治疗和家庭干预也起到重要作用。除此之外,应对压力与环境适应以及社会康复计划也是帮助患者恢复社会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儿童与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特征与治疗

儿童与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特征与治疗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通常在青少年或成年早期发病。它会导致人们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出现异常,对患者及其家庭造成巨大的负担。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患者,其症状和治疗方式与成年患者有所不同。本文将探讨儿童与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特征和治疗方法。 一、特征 1. 症状表现多样化:儿童和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可能与成年患者不同。他们可能出现幻觉、妄想、情绪不稳定、社交退缩、学习困难等问题。他们的幻觉和妄想可能更加奇特和离奇,如听到动物的声音、看见不存在的人物等。 2. 影响日常生活:精神分裂症会严重影响儿童和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他们可能无法专注于学习,导致学业下滑;他们可能无法与同龄人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导致孤立和孤独感;他们可能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经常出现情绪爆发。 3. 家庭负担:儿童和青少年精神分裂症不仅对患者本人造成困扰,也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家庭成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照顾患者,可能需要调整工作和生活,以适应患者的需求。 二、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药物是治疗儿童和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主要方法之一。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精神病药物和辅助治疗药物。但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因为不同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可能存在差异。 2.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也非常重要。认知行为疗法、家庭疗法和个体疗法等方法可以帮助患者理解和应对他们的症状,提高他们的社交技能和情绪调节能力。

3. 教育和支持:儿童和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需要得到教育和支持。学校和社区应提供适当的教育资源,帮助患者克服学习困难,并提供心理支持。家庭成员也需要得到支持,以便更好地应对患者的需求。 4. 康复计划: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该计划应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教育支持等方面,以帮助患者恢复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 总结起来,儿童和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其特征和治疗方法与成年患者有所不同。了解其特征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同时,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也对患者的康复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儿童和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认识和关注,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支持。

抑郁症治疗与管理的专家推荐意见(2022年)要点

抑郁症治疗与管理的专家推荐意见(2023年)要点 【摘要】抑郁症是常见的精神障碍,每年经济负担位于临床疾病前列,造成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及时的识别、诊断及规范的治疗对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以及社会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国内外相关指南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形成针对抑郁症的筛查与评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特殊人群的治疗、管理、随访与监测等方面的专家意见,以期为临床工作者提供指导和参考。 一、概述及流行病学 抑郁症(MDD)是精神障碍的常见类型,表现为多种独特的症状组合,其主要的症状是持续的情绪低落、兴趣缺乏、快感缺失、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疲劳乏力、自杀观念和躯体功能障碍等。目前MDD已成为世界范围内致残的主要原因,MDD 相关的不良结局包括角色转换困难、角色功能下降、自杀以及继发性躯体疾病的风险持续性增加,继发性躯体疾病和自杀反过来会导致MDD早期死亡风险增高。WHO研究报告显示,自杀是15~29岁年龄段人群的第二大死亡原因。目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抑郁症患病率不尽相同,据现有调查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抑郁症的患病率约为5%β 二、筛查与评估 1.筛查:

临床上通常采用经过验证的标准化抑郁症状量表来筛查疑似抑郁症患者。包括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DI)、9条目简易患者健康问卷(PHQ-9)、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快速抑郁症状自评问卷(QIDSSR)x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抑郁症状调查表(IDS)等。这些量表经验证在疑似抑郁症患者的人群中筛查有效,并且可以初步判断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 2.评估方式和流程: 临床医生需从临床特征、既往病史、生活环境、量表或问卷、实验室指标等多个维度对患者的危险因素、并发症、相关病因、抑郁症状严重程度,自残风险和功能障碍程度等进行全面评估。评估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应根据治疗的需要分阶段对患者定期评估。 3.严重程度评估: 临床上评定抑郁症严重程度的量表如下,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精神检查及诊断标准,合理使 用测评工具来评估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 4.自杀风险评估: 评估抑郁症患者自杀风险是一个关键而又充满挑战的过程。

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与治疗

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与治疗 一、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种严重而复杂的精神障碍,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然而,通过长期的研究和观察,学者们逐渐揭示了该疾病可能涉及的多种因素,包括遗传、环境和神经生物化学等。 1. 遗传因素 遗传是精神分裂症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许多家族聚集现象的观察结果表明,这种精神障碍可能与基因遗传有关。大规模家族和孪生研究发现,在患有该疾病的亲属中,其患病风险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具体来说,当一个父亲或母亲患有精神分裂症时,子女罹患此病的几率约为10%;若两个父母都患有该疾病,则子女罹患此病的几率可上升至40%左右。 2. 环境因素 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早期生活事件的压力、神经发育异常或颅内感染等因素,都可能对个体患病风险产生影响。研究表明,社会性残缺和孤立感、城市环境、孕期感染以及妈妈怀孕时吸毒和饮酒等都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生相关。 3. 神经生物化学 神经传递物质的异常释放和功能异常也被认为是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中的关键一环。多巴胺假说被广泛接受,并用于解释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神经递质系统不平衡的现象。这一理论认为,多巴胺超敏或多巴胺系统活动过高导致了该疾病的发展。此外,其他神经递质如谷氨酸、GABA(γ-氨基丁酸)和血清素等也可能与该病相关。 二、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方法

尽管精神分裂症目前仍未有根治方法,但根据临床实践和研究,科学家们提出了一系列的治疗手段和策略来帮助患者管理病情,减轻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 1. 药物治疗 药物是精神分裂症治疗的主要方式之一。常用的抗精神病药物主要包括典型抗精神病药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前者主要通过阻断多巴胺D2受体来减少阳性症状的发作;而后者则更注重调节血清素、血管加压肽等多个途径来改善负性和认知功能缺陷。个体化治疗是很重要的,在确定用药方案时应考虑到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并发疾病等。 2. 心理社会干预 除了药物治疗外,心理社会干预也被证明对患者康复至关重要。认知行为治疗(CBT)被广泛运用于帮助患者管理幻觉、妄想等正性症状,帮助患者学会应对和处理他们的思维内容。同时,家庭治疗和心理教育也是重要组成部分,帮助患者及其家人了解精神分裂症的性质,增加对患者的支持和进行有效沟通。 3. 康复和支援 为了减少精神分裂症给个体生活带来的不便,提供康复服务和支援显得尤为重要。包括职业培训、社交技能训练、住房帮助以及日常生活技能训练等方面的干预都有助于患者融入社会,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总结起来,在探索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时,遗传、环境和神经生物化学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至今尚未发现单一原因可以彻底解释该疾病的产生。而在临床治疗上,则是通过药物治疗配合心理社会干预与康复支援的方式来达到最佳效果。这些综合手段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和提高患者的康复率。

心理学对心理障碍的分类

心理学对心理障碍的分类 心理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它们对个体的情绪、思维和 行为产生了负面影响。心理学对心理障碍进行了详细的分类研究,以 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这些问题。本文将介绍心理学对心理障碍 的分类,并深入探讨每个分类的特征和治疗方法。 一、焦虑障碍 焦虑障碍是最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它包括广泛性焦虑障碍、恐慌 障碍、强迫性障碍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广泛性焦虑障碍表现为长期 持续的过度焦虑和担忧,常常伴随着肌肉紧张、疲劳和注意力困难。 恐慌障碍则是反复出现恐慌发作和不适应性害怕的特征,可能导致日 常功能的受限。强迫性障碍表现为反复出现的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 给患者带来明显的痛苦。创伤后应激障碍则是在经历创伤性事件后出 现的强烈恐惧、回忆和矛盾情绪。 治疗焦虑障碍的方法主要包括认知行为疗法、药物治疗和心理支持。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改变不健康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以减少焦 虑症状。药物治疗常常使用抗焦虑药物和抗抑郁药物来缓解焦虑症状。心理支持可以通过与家人、朋友或心理咨询师交流,减轻焦虑带来的 负面情绪。 二、情感障碍 情感障碍包括抑郁障碍和双相情感障碍。抑郁障碍表现为持续的悲伤、失去兴趣和乐趣的感觉,常常导致睡眠问题、食欲改变和自杀倾

向。双相情感障碍则是情感波动较大,患者会交替出现抑郁和(或) 极度兴奋的状态,对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治疗情感障碍的方法有心理疗法和药物治疗。认知行为疗法和心理 动力疗法可以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消极思维和行为模式。药物治疗常 用抗抑郁药和心境稳定剂来调节情绪。 三、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 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包括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相关疾病。精神分裂症 是一种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会出现幻觉、妄想和思维紊乱等症状, 对日常生活造成显著影响。其他相关疾病包括妄想性障碍、思维障碍 和人格障碍等。 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的治疗主要依赖于抗精神病药物联合心理疗法。抗精神病药物可以减轻幻觉、妄想和思维紊乱等症状。心理疗法包括 认知行为疗法、家庭疗法和个体治疗,有助于患者与现实世界建立关联,提高日常生活功能。 四、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是一类长期存在的心理障碍,表现为持久的不健康个体差异。常见的人格障碍包括边缘型人格障碍、避痛型人格障碍和强迫型 人格障碍等。 治疗人格障碍主要依赖于心理疗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和方案化治疗。心理疗法有助于患者认识到自己的问题行为和思维模式,并提供 合适的方式来处理他们。

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症状学标准_解释说明以及概述

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症状学标准解释说明以及概述 1. 引言 1.1 概述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主要特征为感知障碍、思维紊乱和情感异常。它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对患者个人和家庭产生了巨大的负担。为了能够准确诊断和治疗精神分裂症,国际上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和准则。 1.2 文章结构 本文将系统性地讨论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相关内容。首先,我们会介绍精神分裂症的定义、历史背景以及其主要特征和表现。接着,我们会详细解释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来源和发展,并对DSM-5中和ICD-10中的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进行概述。此外,还会简要提及其他相关诊断工具和标准。在接下来的部分,我们将深入探讨各种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详细解释及其应用场景。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现有的进展、争议,并提出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挑战。 1.3 目的 本文的目的是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了解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症状学标准的框架和内容,希望能够增进人们对该疾病诊断工具的理解和运用。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也希望促进关于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讨论和思考,并提出对其改进或优化

的建议。最终目标是为患者提供更准确和有效的诊断,以及更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 2. 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症状学标准解释说明: 2.1 精神分裂症的定义和历史背景: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精神障碍,表现为思维、感情和行为方面的异常。该疾病通常在青春期或早成年期发作,对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交功能产生持久的影响。精神分裂症历史上最早被描述为早期失智症或狂妄型精神抑郁症。 2.2 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特征和表现: 精神分裂症主要特征包括幻觉、妄想、思维紊乱、情感平淡或混乱、社交退缩以及运动行为异常等。患者可能会听到没有实际存在的声音,相信自己有特殊能力或与外星人有接触,思维可能变得离散且难以跟随,情感也可能出现不稳定或缺乏反应等。此外,行为方面可能表现为社交退缩、言语减少或变得杂乱无章、缺乏目标性以及动作的怪异表现等。 2.3 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来源和发展: 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和国际疾病分类(ICD)等。DSM是由美国精神医学会发布的一套广泛使用的临床诊断工具,其中包含了对精神障碍的详细定义和诊断标准。ICD则是由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一套全球通用的医学分类系统,用于统计和诊断目的。这些诊断标准通

常见精神障碍防治和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培训简报

常见精神障碍防治和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培训简报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也带来了很多新的问题。其中,精神障碍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为了提高人们对精神障碍的认知和防治能力,我们组织了一次常见精神障碍防治和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培训。以下是本次培训的简报。 一、常见精神障碍及其防治 1. 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主要症状包括情绪低落、失去兴趣和愉悦感、精力不足、注意力不集中、自我否定、焦虑等。治疗抑郁症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使用抗抑郁药物,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治疗、人际治疗、心理动力治疗等。 2. 焦虑症 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主要症状包括过度担心、紧张、恐惧等。治疗焦虑症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使用抗焦虑药物,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治疗、暴露疗法、放松训练等。 3. 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主要症状包括幻觉、妄想、语言障碍等。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治疗、家庭治疗等。 4. 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主要症状包括情绪波动、失眠、自杀倾向等。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使用锂盐、抗抑郁药等,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治疗、家庭治疗等。 二、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 1.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非常大。家长应该注重孩子的情感沟通,尊重孩子的意见,关心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2. 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的重要途径。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3. 社会教育 社会教育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也很大。社会应该注重对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他们提供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服务,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总之,精神障碍和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是我们要关注和解决的重要问题。我们应该注重防治精神障碍,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及治疗进展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及治疗进展 一、精神分裂症的病因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复杂的心理障碍,其具体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然而,很多研究表明,遗传、神经化学、环境和心理社会等多个因素可能对精神分裂症的发生起到重要作用。 1. 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已被广泛认可为精神分裂症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各项家族调查和双胞性调查结果显示,患有一个亲属患有精神分裂症的个体相较于一般人口有更高的发生率。此外,基因组关联分析揭示了与精神分裂症相关的多个位点和基因。 2. 神经化学因素 异常的神经递质系统功能在精神分裂症中起着重要作用。多巴胺假说是当前最被接受的理论之一,该假说认为多巴胺失调引起了运动、认知和情绪功能异常。除了多巴胺,在血清素、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等神经递质也存在异常。 3. 环境因素 环境压力被认为与精神分裂症发病风险增加相关。这些压力包括产前、出生期间和儿童早期的病毒感染、城市化、移民、社会因素等。此外,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也有更高的物质滥用率和早年创伤史。 4. 心理社会因素 心理社会因素在精神分裂症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长期暴露于高度紧张和压力的环境下,或者是情感追求不满足等,可以导致情绪障碍,诱发或加重精神分裂症。 二、精神分裂症的治疗进展

目前,尽管精神分裂症的根本治愈仍然没有找到,但各种治疗手段已经取得了 显著进展,并且在帮助患者减少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 1. 药物治疗 抗精神病药物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方法。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以 氯丙嗪和卡马西平为代表,通过调节多巴胺受体来缓解症状。然而,这些药物对负性症状效果较差,并且会引起一些副作用。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的出现改变了治疗手段,其不仅可以减轻正性和负性症状,还具有更少的运动副作用。 2.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在管理精神分裂症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认知行为治疗(CBT)是其中 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其旨在帮助患者理解和改变消极思维和行为模式。社交技能训练、家庭干预和支持性治疗等方法也被广泛应用。 3. 康复模式 康复模式致力于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社会功能并促进自主生活。康复 计划通常包括医学管理、职业培训、家庭支持和社会资源的整合。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可以满足患者不同的需求,提供全面而有效的支持。 4. 新兴治疗方法 近年来,一些新兴治疗方法也逐渐受到关注。其中,精神照顾模式(PSM)通 过为患者提供连续和个性化的医疗护理来改善治疗效果。其他非药物治疗方法如跑步锻炼、音乐疗法和心灵冥想等也显示出对于改善患者情绪和心理状态的积极作用。 总结起来,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复杂且多因素影响的心理障碍。尽管其具体的病 因尚未完全明确,但遗传、神经化学、环境和心理社会等因素被认为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生中起到重要作用。在治疗方面,药物治疗依然是主要手段之一,但心理治疗和康复模式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新兴治疗方法为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减轻症

精神分裂症和心境障碍

精神分裂症和心境障碍 精神分裂症和心境障碍都是精神疾病中比较常见的病种。虽然两种疾病有许多相似或相同的症状,但在治疗和管理方面确有所不同。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精神分裂症和心境障碍的定义、症状、诊断、治疗、预后等方面的知识。 一、精神分裂症 1. 定义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以幻觉、妄想、思维松弛、情绪淡漠、社交退缩等症状为主的精神疾病。这些症状通常显现在20-30岁左右的年轻成年人身上,被认为是一种神经生物学发生异常的疾病。精神分裂症患者往往呈现出精神错乱的现象,难以有效理解、管理和与周围环境沟通,使得疾病患者与外部世界脱节。 2. 症状 精神分裂症的症状表现相当复杂。根据DSM-5的定义,症状分为以下几个分类: (1)阳性症状:包括幻觉、妄想、思维和言语疾病等。 (2)阴性症状:包括情感麻木、语言减少、情节贫瘠等。 (3)认知症状:包括注意力缺陷、记忆障碍等。

3. 诊断 精神分裂症的诊断通常依赖于完整的病史、体检和心理学测试等。并需要排除躯体疾病、毒物和药物性精神障碍等其他可能的风险。 4. 治疗 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最新策略包括“一体化疗法”,即通过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社交支持三个方面来实现综合治疗。药物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常用的药物有抗精神病药以及镇静剂等。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治疗、个人咨询、家庭治疗等。社交支持包括情感性支持、家庭服务、职业培训等。 5. 预后 精神分裂症的预后难以预测,但发现病因并及早干预是减轻症状和提高预后的关键。同时,个体对药物(包括药效和副作用)的反应往往会产生影响。 二、心境障碍 1. 定义 心境障碍是一种以情绪问题为特征的疾病,包括抑郁症、双相障碍等。抑郁症患者通常体验到深度的悲伤、无助和绝望等情绪;而双相障碍患者则表现出情绪反复波动,从极度高涨到极度沮丧。 2. 症状

影响儿童精神障碍疗效的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影响儿童精神障碍疗效的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吴元贞;郑毅;崔永华 【摘要】本文对儿童精神障碍疗效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期刊名称】《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年(卷),期】2017(027)002 【总页数】3页(P134-136) 【关键词】儿童精神障碍;疗效;影响因素 【作者】吴元贞;郑毅;崔永华 【作者单位】100088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100088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100088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9.94 儿童青少年的精神健康关系到他们正常的发育成长、学习和社交功能。随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及环境等因素的改变,给人群中最为脆弱的群体儿童在发育过程中带来诸多紧张因素,精神疾患成为影响其健康的重要因素。Leckman等[1]估计全球儿童青少年中精神障碍患病率约为7%~22%。Patel等[2]认为在成人精神障碍患者中约有50%的患者始发于青少年时代。相关调查表明,全国4~16岁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率约14%,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影响疾病治疗效果的因素较多,本文介绍近年来在这方面的相关研究。 关于儿童精神障碍疗效与发病年龄的关系国内外的研究结果不同[3]。研究表明儿

童精神障碍发病年龄对治疗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如儿童精神分裂症等其发病年龄越早,疗效及预后越差。其原因是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心理活动正处在发展过程,认识功能不成熟,抽象思维差,语言表达不完整之故。另有学者[4]认为少年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状态这一生理特点对病程有良好影响,及早治疗其功能易于恢复,成年人大脑皮质相对已经发育完善,损害后不易恢复。 目前儿童精神障碍的干预措施主要以下几种:①特殊教育与培训:是儿童精神发育障碍的主要治疗方法,如孤独症、精神发育迟滞等;②心理治疗:是情绪障碍、适应不良、心理疾病以及某些行为问题的重要治疗方法;③药物治疗:为重型精神病的主要治疗手段。然而临床上对儿童精神障碍的治疗往往以单纯药物治疗为主,包括精神兴奋类药物、抗焦虑药物、抗抑郁药物和抗精神病药物等。 合理的干预措施对儿童精神障碍的治疗效果尤为重要。2011年欧洲Tourette综合征治疗指南[5]建议,在药物治疗之前应首先运用心理行为治疗。另有研究[6]表明,抽动障碍药物治疗联合规律的心理治疗比单纯药物治疗疗效显著。对儿童精神障碍的治疗应综合运用特殊教育、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来选择治疗方案。 3.1 不良家庭教养方式儿童青少年期是一个敏感而脆弱的时期,由于其生理和心理发育尚不完善,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家庭是人生长的摇篮,家庭的物质环境、情绪气氛、父母教养方式和家庭结构等对其心理健康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有报道显示[7]父母教养方式对后代心理行为甚至罹患精神疾病有影响。在情感表达差,亲密度极度匮乏、家庭角色混乱、无稳定规则的家庭,特别容易出现家庭成员离家出走和心理行为异常等问题。 矛盾教养方式、部分父母或隔代养育者对子女保护过度,使得抗挫折能力不足;部分家长对孩子生活上过分溺爱,在学业成就上又要求甚严,训斥、体罚较多,期望值过高;部分家长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及疾病没有足够的重

《中小学心理健康完整指导手册》:老师和家长必读

《中小学心理健康完整指导手册》:老师和家长必读 本文从中小学常见心理疾病、心理健康预警信号、危机事件的触发器、预防心理健康危机、沟通技巧、心理健康意识、自我保健等方面对中小学心理健康进行全面解析。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常见的心理疾病有哪些? 心理健康是我们的情绪、心理和社会功能的综合体,会影响我们的思考、感受和行为方式。 我们的心理健康也会影响我们如何处理压力、与他人相处以及怎样做出决定。管理好心理健康的人,能够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工作中富有成效,并为社区做出有意义的贡献。 不过,那些努力管理心理健康的人也可能患有心理疾病。心理疾病涉及情绪的变化、思维模式和行为等,是一种综合的健康状况。实际上: 美国约有五分之一的成年人患有精神疾病 12 人中就有1 人患有物质使用障碍 24 人中就有1 人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 尽管这在成年人中更为常见,但儿童也可能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会影响儿童和年轻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包括: 焦虑症:焦虑症的例子包括广泛性焦虑症、社交焦虑症(社交恐惧症)、特定恐惧症和分离焦虑症。可能患不止一种焦虑症,有些可能需要药物治。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

是一种精神健康障碍,包括一系列持续性问题的组合,例如注意力难以集中、多动和冲动行为。虽然它被称为成人多动症,但症状始于儿童早期并持续到成年。 自闭症谱系障碍(ASD):自闭症谱系障碍是一种与大脑发育相关的疾病,会影响一个人对他人的感知和社交方式,导致社交互动和沟通出现问题。该障碍还包括有限和重复的行为模式。自闭症谱系障碍中的术语“谱系”是指广泛的症状和严重程度。 饮食失调:饮食失调是与持续饮食行为相关的严重疾病,会对你的健康、情绪和生活重要领域的功能产生负面影响。最常见的饮食失调是神经性厌食症、神经性贪食症和暴食症。 情绪障碍:如你有情绪障碍,你的一般情绪状态会扭曲或与你的情况不一致,并干扰你正常生活。你可能会极度悲伤、空虚或易怒、抑郁,或者你会经历抑郁和过度快乐(躁狂症)交替出现的时期。 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涉及一系列思维、行为或情绪问题。它可能会导致幻觉、妄想以及思维和行为紊乱的某种组合,从而损害你孩子的运作能力。儿童期精神分裂症本质上与成人精神分裂症相同,但它发生在生命的早期,对儿童的行为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对于儿童精神分裂症,早期发病对诊断、治疗、教育以及情感和社会发展提出了特殊挑战。 二、什么是心理健康危机? 一个心理健康危机即一个人有伤害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不能有效地照顾好自己,社交功能受损、不能很好地适应社区生活。通常,危

F20-F29精神分裂症、分裂型障碍和妄想性障碍

F20-F29精神分裂症、分裂型障碍和妄 想性障碍 引言 精神分裂症是本组疾病中最常见和最重要的精神障碍。分裂型障碍虽具有精神分裂性障碍的许多典型特征,并可能与后者存在遗传上的联系,但因缺乏精神分裂症的幻觉、妄想和严重的行为紊乱,故并非总是能够引起医疗上的注意。多数妄想性障碍(尤其在早期)虽然可在临床上很难与精神分裂症相鉴别,但也许与精神分裂症并没有联系。妄想性障碍组成了病因异源性的、人们所知甚少的一个障碍群,方便起见,可根据典型病程将其分为一组持续妄想性障碍及另一组急性和短暂精神病性障碍,后者较大,在发展中国家尤其常见。这里罗列的亚型划分应视为临时性的。尽管关于分裂情感性障碍的性质存在争论,但仍将其保留在本节之中。 精神分裂症诊断要点 F20.0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F20.1 青春型精神分裂症 F20.2 紧张型精神分裂症 F20.3 未分化型精神分照症 F20.4 精神分裂症后抑郁 F20.5 残留型精神分裂症 F20.6 单纯型精神分裂症 F20.8 其它精神分裂症 F20.9 精神分裂症,未特定 精神分裂症诊断要点 精神分裂性障碍以基本的和特征性的思维和知觉歪曲、情感不恰当或迟钝为总体特点。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完好,但在疾病过程中可出现某些认知损害。本症影响到使正常人保持个体性、唯一性和自我导向体验的最基本功能。病人常感到其最深层的思维、情感和行为被他人所洞悉或共享,由此可产生解释性妄想,认为自然或超自然的力量往往以奇怪的方式在影响自己的思维和行为。病人可视他(或她)自己为所发生一切事件的核心。幻觉,尤其是听幻觉很常见,并可评论病人的行为和思维。知觉障碍常为其它形式的:颜色或声音可过分鲜明或改变了性质,平常事物的无关特性显得比整个客体或处境还重要。疾病早期还常出现困惑感,往往使病人相信日常处境具有专门针对自己的特殊的,通常为凶险的意义。在典型的精神分裂症性思维障碍中,某一整体概念的外围和无关特性被放到了首要位置(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