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神分裂症治疗规范化程序

精神分裂症治疗规范化程序

精神分裂症治疗规范化程序

(总8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精神分裂症治疗规范化程序

急性期治疗

1.1.1首次发作患者

1.1.1.1以幻觉妄想为主要临床相的患者图示:

[解释]

(1>对于不合作患者:选择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氯丙嗪或与等量异丙嗪(非那根)混合注射或氟哌啶醇肌内注射洽疗(药物剂量参考附表1),疗程1〜2周,对于伴有躁动、兴奋的患者,可采用氯丙嗪、异丙嗪(非那根)等量溶于生理盐水中,缓慢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或者口服非典型药物利培酮、奥氮平或奎硫平,合并注射苯二氮萆类药物如氯硝西泮、劳拉西泮或地西泮等。小剂量开始快速滴定至治疗剂量,维持治疗7〜10d。合适的病例也可选用电休克治疗。如果治疗有效,可选择相应药物继续口服治疗,药物治疗过程同合作患者。

(2)对于合作患者

①第一步治疗:口服一种非典型药物如:利培酮、奥氮平、奎硫平或典型药物氯丙嗪、氟哌啶醇、奋乃静或舒必利治疗。小剂量起始,1〜2周逐渐滴定至治疗剂量,速度过快易出现不良反应。并向患者及家属交代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如何预防药物的不良斥应发生以及家庭如何处理患者出现的急性药物不良反应或向医院寻求帮助等,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保证药物疗效和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达治疗剂量后,持续治疗6〜8周,定期评定疗效,根据疗效和不良反应对剂量进行适当调整,进行个体化治疗。有效继续。

如治疗无效,换用另一种非典型药物或另一种典型药物,也可谨慎使用氯氮平或者是电休克治疗。有效继续。

②第二步治疗:第一步治疗无效,进行第二步治疗。采用合并治疗如非典型药物合并典型药物,或合并典型抗精神病药长效制剂。

③第三步治疗:如第二步治疗无效,考虑进行电休克治疗。

*根据临床表现,如果是ECT治疗适应证,可用在各个治疗步骤。

1.1.1.2以兴奋、激越为主要临床相的患者

图示:

[解释]

(1)第一步治疗:首选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氯丙嗪或氟哌啶醇肌内注射;或口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合并注射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有效,继续口服药物治疗,同幻觉妄想症状合作患者。可谨慎使用氯氮平。

(2)第二步治疗:如第一步治疗无效,换用氯氮平或合并情绪稳定药如丙戊酸 钠。

(3)第三步治疗:如第二步治疗无效,考虑进行电抽搐治疗。

*根据临床表现,如果是ECT 治疗适应证,可用在各个治疗步骤。

1.1.1.3表现为紧张症候群的患者 图示:

|

[解释]

(1)在进行治疗以前,需要明确诊断,排除器质性脑病、恶性综合征或药源性紧张征。开始第一步治疗:首选舒必利注射治疗。3〜5d内至治疗剂量(200〜600mg/d),持续 1—2周。治疗有效,继续口服舒必利;或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过程同幻觉妄想症状合作患者。部分患者可首选电休克治疗。

(2)第二步治疗:第一步治疗无效,考虑进行电休克治疗。

(3)对于紧张症患者应重视躯体营养状况及水、电解质平衡,应合并躯体支持治疗。

*根据临床表现,如果是ECT 治疗适应证,可用在各个治疗步骤。

1.1.1.4以阴性症状为主要表现的患者 图示:

【解释】

(1)第一步治疗:首选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或者谨慎使用氯氮平。如果无效,

考虑换用另一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或选用氯氮平。

(2)第二步治疗:如果第一步治疗无效,采用联合治疗并使用氯氮平和其他非

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1.1.1.5以阳性症状为主要表现,同时伴有情感症状的患者 (1)伴有抑郁症状的患者 图示:

[解释]

①第一步治疗:首选一种非典型药物如利培酮、奥氮平或奎硫平或典型药物舒必利;或谨慎使用氯氮平;如果治疗无效,换用另一种典型药物或非典型药物。

②第二步治疗:如果第一步治疗无效,在第一步的基础上,合并抗抑郁药(SS- RIs 、SNRI 、NaSSa 或三环类TCAs),抗抑郁药物的药理作用、适应证、禁忌证和用法见中国抑郁障碍防治指南。

③第三步治疗:如果第二步治疗无效,考虑进行电休克治疗。

*根据临床表现,如果是ECT 治疗的适应证,可用在各个治疗步骤。 (2)伴有躁狂症状 图示:

[解释]

①第一步治疗:首选非典型或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部分患者可首选电休克治 疗。

②第二步治疗:如果第一步治疗无效,在第一步治疗基础上,加心境稳定药如碳酸锂、丙戊酸钠或卡马西平,或者换用另一种典型或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③第三步治疗:如果第二步治疗无效,考虑典型和非典型药物合并使用或者是进行电休克治疗。

*根据临床表现,如果是ECT

治疗的适应证,可用在各个治疗步骤。

1.1.2慢性患者急性恶化

治疗过程同首次发作患者,但是在药物选择上要参考患者以往的用药史,首选患者过去反应最好的药物和有效剂量,可适当增高药物剂量,如果治疗有效,继续治疗;同时进行家庭教育,以取得家属和患者的积极配合,提高服药依从性。如果治疗无效,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用药史接受首次发作患者的第二步和第三步治疗。

恢复期治疗(巩固期治疗)

急性期患者经上述治疗有效,继续以该有效治疗和有效剂量治疗;合并适当的心理治疗,促进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促进社会功能的恢复。疗程至少3〜6个月。慢性患者疗程可适当延长,6个月到1年。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以最有效药物有效剂量继续治疗,以稳定疗效,疗程1〜2年。

维持治疗

患者精神症状消失3个月(慢性复发性患者,精神症状消失6个月)以上,患者自知力恢复,对自己精神状态认识客观,对将来有适当的计划,可以考虑降低药物剂量。减药过程需缓慢,维持剂量为最小有效剂量,继续治疗1〜2年(多次复发患者可能需要更长时间)。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治疗,帮助患者认识疾病复发的先兆症状,以便及时处理;帮助患者认识药物的治疗作用和常见的不良反应,提高长期用药的依从性;在恢复社会功能回归社会过程中,帮助患者应对社会应激性事件。督促患者积极锻炼、增强体质,预防躯体疾病的发生及所带来的应激反应。

对长期治疗依从性不好者,或难以保证按医嘱服药者可选用典型抗精神病药 长效制剂。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

图示:

[

解释]

首选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或者合并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和增效剂,如苯二卓类药物、心境稳定药或抗抑郁药;上述治疗无效,采用电休克治疗。

精神分裂症诊治指引

精神分裂症诊治指南 疾病简介: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病,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精神分裂症的终身患病率大概为3.8%。-8.4%。,美国的研究,终身患病率高达13%。;我国1994年调查数据,城市地区患病率7.11%°,农村4.26%。。精神分裂症病因复杂,尚末完全阐明。多起病于青壮年,表现为感知、思维、情感、意志行为等多方面障碍,精神活动与周围环境和内心体验不协调,脱离现实。一般无意识障碍和明显的智能障碍,可有注意、工作记忆、抽象思维和信息整合等方面认知功能损害。病程多迁延,反复发作,部分患者发生精神活动衰退和不同程度社会功能缺损。 发病病因和发病机制 神经生物学因素 ①神经生化研究显示,患者存在有多种神经递质功能异常,主要涉及多巴胺()、5-羟色胺()、谷氨酸()。中枢多巴胺水平增高,功能亢进,传统抗精神病药均为中枢神经系统多巴胺受体的阻滞剂。中枢5-羟色胺水平异常,新型抗精神病药除了对多巴胺受体有拮抗作用外,还对5-羟色胺受体有拮抗作用。中枢谷氨酸水平低下,功能不足。②神经解剖和神经影像学研究显示,患者颞叶、额叶及边缘系统存在脑组织萎缩,脑室扩大和沟回

增宽。③母孕期病毒感染,围产期并发症,幼年的不良应激和躯体疾病,与神经系统发育缺陷有关,在精神分裂症发病中有一定影响。 遗传学因素 大样本人群遗传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患者亲属中的患病率高于一般人群数倍,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分子遗传学研究提示了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的易感基因位。目前普遍认为,精神分裂症可能是多基因遗传,发病是由若干基因的叠加作用所致。 社会心理学因素 不良的生活事件、经济状况、病前性格等社会心理学因素,在精神分裂症发病中可能起到了诱发和促进作用。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尚末完全阐明,目前可以确定的一些影响因素,对疾病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目前较公认的观点是,易感素质和外部不良因素通过内在生物学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疾病分类按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3),根据占主导地位的临床表现分为:偏执型分裂症,青春型分裂症,紧张型分裂症,单纯型分裂症,末定型分裂症;根据所处疾病的病期和预后分为: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精神分裂症缓解期,精神 分裂症残留期,慢性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衰退期。

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步骤

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步骤 精神分裂发作对大脑有害精神分裂症是非常严重的疾病的,为此,我们一定要认真对待一下自己的身心健康。解放军153神经外科2006年通过引进国际先进“脑立体定向技术”微创收视治愈各类顽固性精神分裂症疾病疗效显著!预后良好!下面就是脑立体定向微创手术疗法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三大关键步骤: 第一步:精准检测,明确病因 “脑立体定向技术”立体定向术是指通过立体定向仪、在影像定位的帮助下,对颅内可见或不可见病灶和靶点进行精确定位,进而将手术器械导入靶点、或引导神经外科医师对病灶进行手术,整个检测分析过程只需要不到6分钟时间,精确定位造成神经递质紊乱的脑组织部位,为进一步治疗制定康复计划。 第二步:靶向症状,多管齐下 “脑立体定向技术”在治疗方面根据病因及患者病情通过立体定向仪对颅内病灶精确定位,在定向仪引导下与显微镜结合,在直视下对颅内病灶进行微创手术修复。通过立体定向开颅术用于功能区病灶及脑深部病灶定位修复,可以减少手术切开范围,避开重要功能区、使手术并发症大大减少。对颅内囊性病变,脑脓肿,高血压脑出血等情况可以进行精确而有效的治疗,无须开颅。 第三步:康复跟踪,杜绝复发 “脑立体定向技术”在治疗模式上改变了传统方式,术后解放军153医院医师研究团队分析和验证患者的神经递质平衡调节模型为指导,严格监控治疗过程中各种主要神经递质水平的动态变化,随时掌握分析患者对治疗效果的反馈,针对当前治疗效果制订下一步康复治疗方案。既可以尽快改善疾病症状,也可以避免因个体体质差异造成的对药物的过度反应,保证治疗方向和用药量的正确性,避免因用药过度或用药不足造成的效果损失,和传统治疗方式相比,大大缩短了整体治疗周期,减少了患者的困扰。 传统的精神疾病治疗极易复发,而经过脑立体定向神经调控技术治疗痊愈的患者基本不复发。 精神病的治疗,要根据患者的基本情况,选择对的治疗方法是关键。因化学药物造成的后遗症均具有不可逆性,请患者家属在选择治疗方法时要慎重,如果您还有疑问,可以点击在线咨询,直接与权威精神病治疗专家对话,针对您提出的疑问,我院专家会为您一一作出详细解答,并且根据病情提供专业治疗方案。

精神分裂症等五个病种临床路径

精神分裂症、持久的妄想性障碍、 分裂情感性障碍临床路径 一、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病性障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精神分裂症(ICD-10:F20)、持久的妄想性障碍(ICD-10:F22)、分裂情感性障碍(ICD-10:F25)(二)诊断依据。 根据《国际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第10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起病突然或缓渐,以阳性症状或/和阴性症状为主要症状群,或者同时存在情感症状。 2.病程至少1个月。 3.社会功能明显受损。 4.无器质性疾病的证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精神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 1.进行系统的病史、治疗史采集及精神检查,制定治疗策略。 2.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3.对伴有兴奋、冲动、自伤、伤人、外逃、自杀观念和行为木僵、拒食等症状的患者,为迅速控制病情,可单独采

用或合并以下治疗方法:改良的快速神经阻滞剂化疗法(氟哌啶醇短期肌内注射疗法),联合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肌肉注射或口服氯硝西泮、地西泮、劳拉西泮、阿普唑仑等药物);电抽搐治疗(ECT)。 4.必要时联合使用心理治疗和康复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5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精神分裂症(ICD-10:F20)、持久的妄想性障碍(ICD-10:F22)、分裂情感性障碍(ICD-10:F25)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的检查项目。 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 (3)心电图、脑电图; (4)心理测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攻击风险因素评估量表、自杀风险因素评估量表、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量表(TESS)、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 (七)选择用药。 1.选择原则:

精神分裂症-临床路径

精神分裂症 一、入径标准: 1、适合对象 (1)第一诊断为ICD-10 F20精神分裂症; ⑵不伴躯体疾病,或伴有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外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临床路径流程实施的其他躯体疾病。 2、诊断依据 符合国际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第10版(ICD-10:世界卫生组织委托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有关精神分裂症(F20)的诊断标准。 二、医嘱方案: 1、一般医嘱: 1)精神科护理常规; 2) I/II级护理(精神病); 3)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监测; 4)精神科监护; 5)行为观察和治疗; 6)防伤人毁物/防自杀自伤/防逃匿、走失/防噎食; 7)普食/低盐低脂饮食/糖尿病饮食/低温流质饮食; 8)出院医嘱; 9)精神科量表:精神科A类量表/精神科B类量表/精神科C类量表。 2、检查医嘱: ①血细胞分析、尿液检查、粪常规检查; ②血生化检查(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电解质、血糖);

③内分泌检查(甲状腺功能); ④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毒); ⑤功能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常规心电图、腹部超声、胸部DR、头颅CT检查。 附:复查内容及时间:每月复查一次,项目:血常规、肝功、肾功、电解质、血糖检查。 3、药物治疗医嘱: 1)利培酮片; 2)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 3)奥氮平片; 4)氯氮平片; 5)喹硫平片; 6)舒必利片; 7)丙戊酸钠片; 8)盐酸氟哌啶醇注射液; 9)盐酸地西泮注射液; 10)盐酸本海索片; 11)盐酸普萘洛尔片; 12)氢澳酸东莨菪碱注射液; 13)盐酸舍曲林片; 14)盐酸帕罗西汀片; 15)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 16)右佐匹克隆片; 17)阿普唑仑片; 18)氯硝西泮片。 4、专科特殊治疗医嘱: 1)心理治疗;

精神分裂症临床路径

精神分裂症临床路径 精神分裂症(急性期)的临床路径 一、适用于: 第一诊断为精神分裂症(ccmd-3:20,icd-10:f20),年龄18-50周岁,病史≤5年。 二、诊断依据: 根据《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主编单位:中华医学会,主编:舒良,北京大学医学 出版社,2021年6月第1版,2021年3月第7次印刷)。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和依据 根据《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主编单位:中华医学会,主编:舒良,北京大学医学 出版社,2021年6月第1版,2021年3月第7次印刷)。 (一)药物治疗主要是抗精神病药物。(2)改良电休克疗法(MECT) (三)物理治疗(包括中频或低频脉冲电治疗、电针等),根据病情需要进行相关治疗。(四)心理治疗(五)社会功能康复训练 四、标准住院时间:21-42天v.进入路线标准: (一)第一诊断必须符合ccmd-3:20,icd-10:f20精神分裂症疾病编码(单纯型除外),并且排除以下情况: 1.符合ccmd-3:20和ICD-10:F20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 1 情绪障碍、智力迟钝、全身性发育障碍、谵妄、痴呆、记忆障碍或其他认知障碍; 2、患有严重的不稳定的躯体疾病者;已确诊的糖尿病、甲状腺疾病、高血压病、心 脏病等; 3.窄角型青光眼; 4、有癫痫病史者,高热惊厥者除外; 5.符合ccmd-3:20和icd-10:f20酒精和药物依赖诊断标准的患者(尼古丁依赖除外); 6、患有药源性恶性综合征,严重迟发性运动障碍者; 7、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或计划 妊娠者。

(二)当患者同时有其他疾病诊断,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治疗,且不影响第一次 诊断的临床路径过程的实施时,他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第1-3天,所必须的检查、评估项目:(一)病史采集(二)体格检查(三)精神检查 (四)辅助检查(72小时内完成) 1、血常规、尿常规、血钾钠氯钙测定、血糖、血脂、肝肾功能、传染性疾病筛查 (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2.脑电图、心电图、肝、胆、脾、肾彩色多普勒超声、子宫附件彩色多普勒超声(女性); 3.必要时在外部医院进行胸部X光(胸片)和脑部成像检查(CT、MRI); 4.根据 病情需要,必要时检查心肌酶、分析等。 (五)治疗前评估:panss、tess、心理评估(冲动风险、自杀风险、物 二 质使用、心理创伤以及不足与长处评估)、营养测评,必要时查个性特征、智能等。 七、药物选择和时机 根据《中国精神疾病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编著,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21年5月第1版)。 1.遵循单一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原则,除难治性疾病外,禁止两种或两种以上抗精神 病药物联合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替代治疗期间出现短期交叉状态,以及因兴奋和激动短期 联合注射氟哌啶醇除外)。 2、优先选用第二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和硫利哒嗪为二线用药。 3.根据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发病形式、临床症状特点、既往用药史和经济承受能力,根 据个体化原则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见附图1-4)。 八、出院路径标准 1.精神病症状缓解(PANSS)降低率≥ 75%); 2.没有侵略或暴力; 3.无严重药物不良 反应。9、变化和原因分析: 1、精神症状无缓解,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2.不良反应严重,需进行相关治疗,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如有严重身体疾病,需进行相关治疗并退出该路径。 4.如果家属要求出院,将自动终止。 3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方法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方法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复杂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受损、情感异常、行为异常和幻觉妄想等。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社会康复。本篇文章将对这三种治疗方法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精神分裂症治疗中最主要的方法。目前常用的药物主要有抗精神病药、抗焦虑药和抗抑郁药。其中,抗精神病药是最主要的治疗药物,主要通过抑制多巴胺系统的作用来减轻精神症状,包括世界观异常、情感异常、幻觉妄想和认知功能恢复等。 目前常用的抗精神病药有氟哌啶醇、奥氮平、利培酮、三环类抗精神病药等。不同的抗精神病药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具体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生理状况进行具体的选择。此外,药物的剂量和长期效果的考虑也非常重要。 但是,药物治疗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药物的副作用可能会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心理状态。因此,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和评估,并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生理状况完善药物治疗方案。 二、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也是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认知疗法、行为疗法和交流疗法等。心理治疗的目的是帮助患者了解和认识自己的病情,调整自己的心态,减轻各种精神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 认知疗法主要通过改变患者的不良认知和认知失调,帮助患者重构正确的认知框架,成为比较正常和健康的人格。行为疗法主要通过训练和增强患者行为的适应性和自主性,从而促进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交流疗法主要是通过与患者交流,理解他们的困难和问题,帮助他们获得改善自身症状和精神健康的方法和技巧。 心理治疗通常需要由专业人员进行,患者需要与医生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共同探讨治疗方案,达到最终的治疗目的。 三、社会康复 社会康复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另一种重要手段,主要是通过社会支持和康复训练来帮助患者逐渐恢复正常的社会功能和活动能力。 社会康复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比如职业培训、社交训练、生活技能训练等。这些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患者重建日常生活中的正常社交和工作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尊心。

精神分列症治疗方案

精神分列症治疗方案 精神分裂症治疗方案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会经历 幻觉、妄想、情感混乱以及思维和语言的错乱等症状。为了提高患者 的生活质量,早期诊断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介绍一种有效的 精神分裂症治疗方案。 1. 早期干预 早期诊断和干预是精神分裂症治疗的关键。通过早期发现病症,可 以提供尽早的治疗,最大程度地减少病情恶化和社会功能下降的风险。 早期干预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 标准化诊断:采用国际上公认的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例如 DSM-5(《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 b) 多学科评估:通过临床心理学、精神病学和神经影像学等多学科 综合评估,全面了解患者的症状和病情。 c) 社交功能评估:评估患者的社交能力和日常生活技能,以寻找社 会支持和康复的潜力。 d) 家庭支持:提供患者和家人的心理支持和教育,帮助他们更好地 理解和应对精神分裂症。 2.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精神分裂症管理的主要方法。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精神病 药物和辅助治疗药物。 a) 抗精神病药物:常用的抗精神病药物包括第一代经典抗精神病药 物和第二代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抗精神病药物可以减轻幻觉、妄想 和思维紊乱等症状。选择药物时应慎重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和副作用。 b) 辅助治疗药物:辅助治疗药物可以用于控制精神分裂症相关的情 绪和运动障碍,如焦虑、抑郁和不自主运动。常用的辅助治疗药物包 括抗焦虑药物和抗抑郁药物。 3.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在精神分裂症的综合治疗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以下是几种 常见的心理治疗方法: a) 认知行为治疗(CBT):CBT通过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消极的思 维模式和行为习惯,有效减轻幻觉、妄想和情感问题。 b) 家庭治疗:家庭治疗旨在增强患者与家人之间的沟通和理解,提 供家庭环境的支持和适应。 c) 社交技能训练:通过培养患者的社交技能和改善社交功能,帮助 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 4. 支持和康复服务 支持和康复服务是精神分裂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几种常 见的服务: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方案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方案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方案 引言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种复杂的精神疾病,患者常常表现出思维、情感和 行为方面的异常。该疾病对患者和其家庭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和社会负担。虽然精神分 裂症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现代医学已经提出了多种治疗方案,旨在控制症状、减 轻病情,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将介绍常用的精神分裂症治疗方案,并探讨其 优缺点。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被认为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之一。抗精神病药物(Antipsychotic Drugs)是最常用的药物类型,分为传统型和非传统型两种。 传统型抗精神病药物 传统型抗精神病药物主要包括氯丙嗪、奋乃静、氟哌啶醇等。这些药物通过阻塞多巴 胺D2受体,减少多巴胺的活性,从而起到抗精神病作用。然而,传统型抗精神病药物常常伴随着副作用,如锥体外系反应、抗胆碱能作用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非传统型抗精神病药物 非传统型抗精神病药物主要包括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等。这些药物不仅对多巴胺 受体有较高的亲和力,还对其他神经递质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相较于传统型抗精神 病药物,非传统型药物在控制症状的同时,副作用更少,如锥体外系反应的发生率较低。

药物治疗的优缺点 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优点是:疗效确切、剂量可以调整、适用范围广。然而,药物治疗也有一些缺点。首先,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耐药性的发展,患者可能需要不断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其次,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药物的副作用,如负性症状、代谢综合征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在药物治疗中,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个体化的用药。 心理治疗 除了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也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常用的治疗方式之一。 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通过改变患者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帮助患者理解和管理他们的症状。CBT的目标是减少幻觉和妄想,并提高患者面对现实的能力。研究表明,CBT不仅可以减轻症状,还可以提高社交功能和生活质量。 家庭治疗 家庭治疗(Family Therapy)旨在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其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和理解。在家庭治疗中,家庭成员被视为疾病的一部分,他们可以参与制定治疗目标,并学习如何更好地支持病患。研究表明,家庭治疗可以减少亲属的负担,增强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心理教育和支持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方法与干预策略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方法与干预策略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患者常常出现幻觉、妄想和思维紊乱等症状。虽然精神分裂症无法完全治愈,但通过综合的治疗方法和干预策略,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一、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精神分裂症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精神病药物和 辅助治疗药物。抗精神病药物主要用于减轻幻觉、妄想等阳性症状,如氯丙嗪、奥氮平等。辅助治疗药物则用于减轻消极症状,如情绪低落、社交退缩等,如氟西汀、帕罗西汀等。药物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反应来调整剂量和药物种类,同时注意监测药物的副作用,如肌肉僵硬、震颤等。 二、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在精神分裂症的综合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常见 的心理治疗方法,通过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减轻症状和提高功能。此外,家庭治疗也是一种重要的心理治疗方法,通过改善家庭关系和减少家庭冲突,提供患者更好的支持和照顾环境。 三、社会干预 社会干预是帮助精神分裂症患者重新融入社会的重要策略。社会支持和职业康 复是两个重要的方面。社会支持包括提供情感支持、信息支持和实质支持等,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社交网络和获得必要的资源。职业康复则是通过职业训练和就业支持,帮助患者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辅助。 四、早期干预 早期干预是指在精神分裂症发病早期,采取干预措施以减轻症状和预防疾病进展。早期干预包括早期识别和早期治疗两个方面。早期识别通过筛查和评估,及早

发现患者的症状和风险因素,以便尽早提供相应的治疗和支持。早期治疗则是在早期干预的基础上,采取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等综合措施,以尽可能减轻症状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 综上所述,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方法和干预策略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社会 干预和早期干预等。这些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控制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然而,每个患者的情况是独特的,治疗方法和干预策略需要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因此,精神分裂症的治疗需要由专业的医生和心理学专家来进行综合评估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计划。

了解精神分裂症症状治疗和康复过程

了解精神分裂症症状治疗和康复过程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复杂且严重的精神障碍,患者常常出现幻觉、妄想、思维紊乱以及感情和行为异常等症状。本文将介绍精神分裂症的症状、治疗和康复过程。 一、精神分裂症的症状 精神分裂症的症状通常可以分为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 1. 阳性症状: 阳性症状是指患者出现正常人所不具备的症状,如幻觉、妄想、思维紊乱等。患者可能听到声音、看到不存在的东西,或者对现实世界产生扭曲的观念。他们的思维也常常变得混乱,并且表现出奇怪的行为。 2. 阴性症状: 阴性症状是指患者失去正常人所具备的某些功能和特征。患者可能感到情感冷漠、无欲望、缺乏社交能力,甚至出现言语和肢体活动减少的情况。他们可能丧失正常的情绪反应能力,表情呆板。 二、精神分裂症的治疗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通常是综合性的,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 1.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精神分裂症的主要治疗方式,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精神病药物和辅助药物。抗精神病药物主要用于控制阳性症状,如幻觉和妄想。辅助药物则用于缓解阴性症状和减少药物带来的副作用。 2.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在精神分裂症的综合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个体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增强自我意识、调整情绪、改善社交技能。家庭治疗可以提供支持和帮助患者和家人更好地应对疾病。 3. 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过程至关重要。社会工作者、康复专家和志愿者等可以提供患者需要的支持和服务,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 三、精神分裂症的康复过程 精神分裂症的康复过程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需要患者和家人的共同努力。 1. 接受治疗: 患者首先需要接受医生的治疗方案,并按时服药。药物治疗的效果通常需要几周甚至几个月才能见到明显改善,因此需要患者及其家人的耐心和配合。 2. 参与康复计划:

精神卫生中心的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路径

精神卫生中心的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路径 摘要: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精神障碍,治疗难度大且疗效不一。建立完善的临床路径是提高治疗效果和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本文将介绍精神卫生中心的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路径,旨在帮助临床医生规范化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流程,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精神卫生中心,临床路径 正文: Ⅰ.患者入院前预评估 1.对患者的病史进行详尽记录,包括目前症状、既往病史以及复发次数等。 2.开展全面体检,包括精神状况评估、生命体征检查和常规化验。 3.对高危患者进行危险性评估。 Ⅱ.诊断和分类 1.根据ICD-10标准对患者的精神病分类,确定患者的精神分裂症类型及严重程度。 2.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生理机制及药物疗效等因素,选定最佳的治疗策略。 Ⅲ.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给予口服或注射抗精神病药物。对于症状

严重、对药物治疗反应慢或将药物剂量提高后仍无效的患者,可以探索其他治疗手段,如ECT治疗。 2.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和心理支持等方法,帮助患者认知和调整异常的思维和行为习惯。 3.康复治疗:患者出院后需要进行康复治疗,包括社会适应训练、生活技能训练和职业康复等。 Ⅳ.评估和调整 1.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包括症状减轻的程度、较少精神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生活功能的恢复程度、再次住院的次数等指标。 2.根据评估结果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包括药物的剂量和种类、治疗时间和方式,以及调整康复计划等方面。 Ⅴ.出院后随访 1.对出院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及时发现症状复发等问题,并根据需要进行再次治疗。 2.随访期间,医生应向患者和家属提供情感和信息支持,帮助他们缓解焦虑和恐惧等情绪,减少复发的可能性。 结论: 建立完善的精神分裂症临床路径,可以规范化治疗流程,提升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也可以帮助医疗机构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题目:精神卫生中心的双相情感障碍的具体的临床路径

精神分裂症的诊疗常规

【病史采集】 病史采集的内容包括一般资料、主诉、起病时间、病程的特点、病前因素、主要临床相、间歇期有否残存症状共患病情况、过去治疗效果、既往重要病史和个人史、病前性格特点及家族史等方面。 除按《病历书写规范》(见本书第七十四章)要求外,还应着重于以下方面: 1. 早期症状:了解有否性格改变、类神经官能症症状、强迫症状等表现。 2. 主要临床相:分主次及按症状出现的时间顺序详细而精练、具体地描述症状发生发展过程;需区别不同症状群的表现特点,在病史中描述出带有特征性的症状和其它常见症状。是以阳性症状或/和是以阴性症状为主?(切忌疏漏阴性症状!)症状的轻重缓急、症状之间相互关系、症状与病前因素的关系、与其它疾病有关的重要症状、曾经进行过的诊治情况,有否精神病后抑郁情况,与其它精神疾病有鉴别意义的症状等。 前驱期症状:也称早期症状,多种多样,一般与起病形式有关。以性格改变和类神经官能症症状(如类神经衰弱症状群、强迫状态、人格解体等)最为常见。可持续数周到数年。故在询问病史时切忌忽略。 精神病病期:一般指存在精神病性症状的时期。 慢性病期:一般是指起病后至少经过一次抗精神病药物的系统治疗疗效不佳,精神症状持续存在三年(也有指二年)以上。 缓解期:精神症状消失,自知力和社会功能均恢复至少已三月。如达不到此标准则为缓解不完全。 残留期:急性症状已消失,但尚未痊愈,留有少数症状。 精神残疾:精神症状持续一年未愈,社会功能明显受损。 3. 间歇期:除确定有否较明显的残存症状外,应了解认知功能有否受损。 【体格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 按体格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要求进行系统检查。 【精神状况检查】 除按《病历书写规范》要求外,应着重了解如下方面: 1. 特征性症状和其它常见症状的发生、结构、内容、出现的频率、持续的时间、症状之间的关系、病人对其的反应、什么是突出的症状。 2. 有否阴性症状或精神病后抑郁。 3. 有否与此病不一致的临床表现(其它精神病的主要症状)?若有,与此病的关系:并存、短或长于此病持续时间等。 【辅助检查】 1. 实验室检查: 除必要的常规检查外,结合病史和临床表现,有针对性地进行某些检查,如空腹血糖,血药浓度测定、某些内分泌检查、经颅多谱勒等。 2. 心理测查: 选择性进行标准化诊断性精神检查工具(如PSE、SCID、SCAN、CIDI),精神症状评定量表(如CGI、BPRS、SANS、SAPS等)及有关心理测查量表的检查。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精神状况检查及有关辅助检查,分析归纳临床特点,确定症状群,按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学会最新制订的《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作出精神分裂症诊断和分型。若仅病程标准不足者,诊断为分裂样精神病。 诊断应症状标准、严重程度标准、病程标准及排除标准均符合。 分型:有偏执型,青春型,单纯型,其它型,未定型(又名混合型或未分型),精神分裂

精神分裂症治疗规范化程序

精神分裂症治疗规范化程序 (总8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精神分裂症治疗规范化程序 急性期治疗 1.1.1首次发作患者 1.1.1.1以幻觉妄想为主要临床相的患者图示:

[解释]

(1>对于不合作患者:选择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氯丙嗪或与等量异丙嗪(非那根)混合注射或氟哌啶醇肌内注射洽疗(药物剂量参考附表1),疗程1〜2周,对于伴有躁动、兴奋的患者,可采用氯丙嗪、异丙嗪(非那根)等量溶于生理盐水中,缓慢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或者口服非典型药物利培酮、奥氮平或奎硫平,合并注射苯二氮萆类药物如氯硝西泮、劳拉西泮或地西泮等。小剂量开始快速滴定至治疗剂量,维持治疗7〜10d。合适的病例也可选用电休克治疗。如果治疗有效,可选择相应药物继续口服治疗,药物治疗过程同合作患者。 (2)对于合作患者 ①第一步治疗:口服一种非典型药物如:利培酮、奥氮平、奎硫平或典型药物氯丙嗪、氟哌啶醇、奋乃静或舒必利治疗。小剂量起始,1〜2周逐渐滴定至治疗剂量,速度过快易出现不良反应。并向患者及家属交代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如何预防药物的不良斥应发生以及家庭如何处理患者出现的急性药物不良反应或向医院寻求帮助等,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保证药物疗效和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达治疗剂量后,持续治疗6〜8周,定期评定疗效,根据疗效和不良反应对剂量进行适当调整,进行个体化治疗。有效继续。 如治疗无效,换用另一种非典型药物或另一种典型药物,也可谨慎使用氯氮平或者是电休克治疗。有效继续。 ②第二步治疗:第一步治疗无效,进行第二步治疗。采用合并治疗如非典型药物合并典型药物,或合并典型抗精神病药长效制剂。 ③第三步治疗:如第二步治疗无效,考虑进行电休克治疗。 *根据临床表现,如果是ECT治疗适应证,可用在各个治疗步骤。 1.1.1.2以兴奋、激越为主要临床相的患者 图示:

精神分裂症等五个病种临床路径及表单(2012版)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精神分裂症、持久的妄想性障碍、 分裂情感性障碍临床路径 (2012年版) 一、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病性障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精神分裂症(ICD-10:F20)、持久的妄想性障碍(ICD-10:F22)、分裂情感性障碍(ICD-10:F25)(二)诊断依据。 根据《国际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第10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起病突然或缓渐,以阳性症状或/和阴性症状为主要症状群,或者同时存在情感症状。 2.病程至少1个月。 3.社会功能明显受损。 4.无器质性疾病的证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精神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编着)。 1.进行系统的病史、治疗史采集及精神检查,制定治疗

策略。 2.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3.对伴有兴奋、冲动、自伤、伤人、外逃、自杀观念和行为木僵、拒食等症状的患者,为迅速控制病情,可单独采用或合并以下治疗方法:改良的快速神经阻滞剂化疗法(氟哌啶醇短期肌内注射疗法),联合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肌肉注射或口服氯硝西泮、地西泮、劳拉西泮、阿普唑仑等药物);电抽搐治疗(ECT)。 4.必要时联合使用心理治疗和康复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5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精神分裂症(ICD-10:F20)、持久的妄想性障碍(ICD-10:F22)、分裂情感性障碍(ICD-10:F25)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胸片、心电图、脑电图; (4)心理测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攻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