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治疗策略

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治疗策略

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治疗策略

脑卒中是一种患者数量高、死亡率和致残率严重的疾病。脑卒中患者不仅因为

脑部受损而可能面临生活无法自理,而且还容易出现抑郁症。在医学上,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出现率高达30%-50%,是影响脑卒中患者恢复的主要障碍之一。因此,

治疗抑郁症的同时也是治疗脑卒中的重要一环。

一、药物治疗

脑卒中后抑郁症主要采用抗抑郁药物进行治疗,如SSRI类、SNRI类、三环类等。其中SSRI类是常用的药物,主要作用于神经传递物质血清素,在治疗脑卒中

后抑郁症中具有较好疗效和安全性。此外,医生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药物治疗方案,比如联合使用多种抗抑郁药物或加用辅助用药等。

二、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脑卒中后抑郁症治疗的另外一个重要方面,包括认知行为疗法、人

际治疗和支持性心理治疗等。认知行为疗法通过纠正治疗者的错误认知和自动想法,改变他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帮助治疗者降低情感压力、增加自信和积极性。人际治疗是针对治疗者人际关系问题的治疗,主要通过改变其人际关系模式和提高他们沟通交往能力,来增强治疗者的社会支持和适应能力。支持性心理治疗主要是为治疗者提供情感支持和安慰,并帮助其建立信任关系、了解自我、发展自我意识以及提高处理生活问题的能力。

三、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主要是指电刺激、磁刺激、光照射和音乐治疗等。其中,电刺激和磁

刺激是利用对大脑的电或磁场刺激来改变其神经活动,从而达到抑制或促进神经元活动的效果,从而影响抑郁症的疗效。光照射和音乐治疗则是通过作用于大脑组织的光线和声音,利用其对人的生理和心理产生的影响来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

综上所述,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治疗应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单一药物治疗不能满足所有患者的需求,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治疗手段,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才能真正提高治疗效果。

脑卒中后抑郁症中国急性脑卒中诊治指南的建议

脑卒中后抑郁症中国急性脑卒中诊治指南的 建议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较高 的发病率和致残率。由于其造成的神经功能障碍,脑卒中患者经常面 临抑郁症的风险。抑郁症能够显著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因此对于脑卒中后抑郁症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中国急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提供了指导医生们应该如何诊断和治疗脑 卒中患者以及相关并发症,其中也包括了脑卒中后抑郁症的诊疗建议。下面将详细阐述这些建议。 首先,病史采集和初步评估是确诊脑卒中后抑郁症的重要步骤。在 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初步评估时,医生需要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 既往心理健康状况、家族病史等,并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来评估其是 否存在抑郁症的可能。此外,医生还应该了解患者的脑卒中类型、程 度以及康复进展情况,以便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其次,脑卒中后抑郁症的诊断需要借助标准化的评估工具。根据中 国急性脑卒中诊治指南的建议,可以使用常用的抑郁症评估工具,如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或北京大学医院抑郁量表(PUMCH-D)。这些评估工具能够帮助医生全面评估患者的抑郁症状和病情程度,从而更好地制定个体化的治疗计划。 在治疗方面,中国急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提出了综合治疗策略,包括 药物治疗和心理干预。药物治疗方面,选择抗抑郁药物通常是首选的

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选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 制剂(SSRI)或其他适当的药物。在使用药物治疗时,医生应该密切 关注患者的治疗反应和不良反应,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此外,心理干预也是脑卒中后抑郁症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干 预可以包括认知行为疗法(CBT)、支持性心理治疗等,这些方法能 够帮助患者调整负性思维、提高心理适应能力,从而减轻抑郁症状。 在进行心理干预时,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需求和病情程度来选择合适 的方法,并定期评估治疗效果。 此外,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管理还需要兼顾其他方面的治疗。例如, 脑卒中患者需要进行康复训练以提高肢体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此外,合理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也对康复起着重要作用。医生在制定治疗计划 时应该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并与康复团队进行密切合作。 总结起来,脑卒中后抑郁症对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都有重要影响。中国急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提供了相应的诊疗建议,包括病史采集和评估、标准化评估工具的应用、药物治疗和心理干预等,医生应该根据 这些建议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此外,还应该兼顾其他方面的治疗,包括康复训练和改善生活习惯等。通过综合治疗,我们可以更好地帮 助脑卒中患者克服抑郁症,促进其康复和重返社会。

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现状分析及中西医治疗

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现状分析及中西医治 疗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现状分析及中西医治疗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指脑卒中发生后,随之出现的以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思维迟滞、活动能力降低为主要表现的复杂的情感性障碍,包括多种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1]。是卒中后主要并发症之一。此病不仅使患者精神痛苦,而且由于会进一步加重已缺损的神经功能损伤,并延缓阻碍损伤的神经功能修复。是导致脑卒中后致残率、死亡率急,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1 卒中后抑郁的现状研究 发病率: 国内报道此病发病率在30%-50%[2]之间。由于目前对本病尚无特异性生物学指标和客观诊断标准、无针对此病的专用量表,多采用各种抑郁症量表进行衡量、调差样本不全面,临床医师对此病认知及重视程度不同,甚至有报道,此病漏诊率可达50%-80%。诸多原因,导致发病率统计数值差异较大。但不可否

认PSD广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泛存在于脑卒中患者当中,危害性极大,需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发病机制: 目前PSD发病机制的尚无定论,没有哪种学说可以完全解释此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变化。在西医的研究中目前主要有两种学说占主导:立论于神经解剖部位和神经递质的改变的原发性内源性机制学说;侧重于社会、心理等影响因素的反应性机制学说则。中医也因几千年的研究传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此病众医家论述颇多,各有见解。 原发性内源性学说:即从生物学角度论证。该学说认为卒中后,大脑病变损伤部位累及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和5-羟色胺能神经元及其通路,使得NE和5-HT的含量下降,传递功能受损,导致抑郁发生[3]。 反应性机制学说:从心理角度论证。本学说认为由于卒中为急性发病,患者卒中后立即出现的肢体障碍所导致行动不便,生活无法自理,处处需要别人照顾、大脑反应迟钝,无法准确的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词不达意甚至失语、社会工作无法再完成,家庭生活改变等,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变化都使患者一时无法接受,由此产生恐惧、绝望、悲观的念头,最终导致PSD的发生。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脑卒中后抑郁与认知障碍的评估与干预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脑卒中后抑郁与认知障碍的评估与干预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脑卒中后抑郁与认知障碍的评估与干预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在发病率 和致残率方面占据重要位置。脑卒中后抑郁与认知障碍是严重影响患 者恢复的常见并发症。本文将就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中的 脑卒中后抑郁与认知障碍的评估与干预进行讨论。 一、脑卒中后抑郁的评估与干预 脑卒中后抑郁是指脑卒中发生后出现的抑郁症状,常常影响患者的 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因此,在脑卒中诊治指南中,提出了对脑卒中 后抑郁的评估与干预措施。 1. 评估 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抑郁症状的评估是非常重要的。常用的评估工具 包括抑郁自评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等。通过评估可以了解患者是 否存在抑郁症状,并为后续的干预提供依据。 2. 干预 针对脑卒中后抑郁的干预,应采取综合的治疗策略。药物治疗是一 种常用的干预手段,常使用的抗抑郁药物包括SSRI类药物、三环类抗 抑郁药物等。此外,心理治疗也是重要的干预方式,如认知行为疗法、

支持性治疗等。另外,家庭支持和康复训练也可以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二、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评估与干预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是指在脑卒中发生后出现的记忆力下降、注意力 不集中、执行功能障碍等症状。对于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评估与干预,诊治指南也提出相应的措施。 1. 评估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评估可以使用脑卒中认知障碍量表等工具,以 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受损程度。评估结果可以指导后续的干预方案。 2. 干预 针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干预,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药 物治疗常采用胆碱酯酶抑制剂等药物,以改善认知功能。康复训练方面,一方面可以进行认知训练,如记忆力训练、注意力训练等;另一 方面可以进行日常生活技能训练,帮助患者适应日常生活。 三、结语 脑卒中后抑郁与认知障碍是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恢复 和生活质量。根据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的要求,对于脑卒 中后抑郁与认知障碍的评估与干预,可以通过评估工具了解患者的情况,并采取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康复训练等综合手段进行干预。这 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促进他们重新融入社会。

刺络放血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

刺络放血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 患者年龄27一70 (52. 6士7.9)岁。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6(CCMD一3)》中关于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大于18分,患者和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要求进入实验者;既往无精神疾病史,无严重脑器质性疾病及躯体疾病史,停用抗抑郁药物治疗1周作为药物洗脱期。排除妊娠、哺乳期妇女,合并系统性肿瘤以及危及生命的疾病者,具有凝血以及出血性疾病者,4周内应用过免疫调节剂、神经阻滞剂以及激素等药物治疗者,精神分裂症以及其他精神性障碍者,具有言语、神经障碍而无法配合实验者,治疗过程中接受其他药物或电休克治疗等者,未按规定用药、临床资料不全影响结果判断或安全性者。病程2个月一2a,平均1.8a。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论证批准准许进行。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加,人群中神经、心理疾病的发生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有研究显示,脑卒中患者病后抑郁症的发生率高达53%以上。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患者多存在情绪消沉、心情低落、自卑、悲愤欲绝、焦虑等症状,伴随妄想、幻想、运动性激越以及木僵等表现,厌世甚至出现自杀行动或企图。抑郁症需要长期服药治疗,但是一些患者临床症状控制后常反复发作,甚至一些遗留症状转为慢性疾病。抑郁症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近年研究认为抑郁是一种心理神经免疫紊乱性障碍,可能与免疫激活所致的细胞因子增多有关。抑郁症在中医医典中无匹配疾病,相关的论述散见于怔忡、惊悟、癫狂、郁证、脏躁等疾病。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进行肝肾功能以及凝血功能检查,选用一种SSRIs类药物如舍曲林、帕罗西汀、氟西汀等,按说明书给予常规剂量口服。针刺放血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采用针灸+点刺放血方法治疗,主穴选取三阴交、内关、神庭、风府、神道、百会、大椎;口干、便秘者加上巨虚、天枢,胸闷、憋气、心前区不适者加鸠尾、内关,妄想者加大椎、水沟,呆滞少动者加十宣、少商,多梦眩晕者加太溪、肾俞;

抑郁症的药物治疗及个体化用药策略

抑郁症的药物治疗及个体化用药策略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的损害。药物治疗是抑郁症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的 抑郁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然而,由于抑郁症患者的病情和体质存 在差异,单一药物治疗往往难以满足所有患者的需求。因此,个体化 用药策略的制定对于提高抑郁症患者的疗效至关重要。 一、药物治疗策略 1. 抗抑郁药物 抗抑郁药物是目前治疗抑郁症的主要药物,常见的包括选择性5-羟 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三环类抗抑郁药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等。这些药物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的水平,增加脑内的神经传导物质来改善 患者的抑郁症状。 2. 辅助治疗药物 对于一些病情较重的抑郁症患者,常常需要联合应用辅助治疗药物,如抗焦虑药物、失眠药、抗精神病药物等。这些药物可以帮助患者缓 解相应的症状,提高其治疗效果。 二、个体化用药策略的重要性 1. 考虑患者的病情和症状

抑郁症的表现形式千差万别,不同的患者在症状和病情上存在差异。个体化用药策略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其病情的药物, 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2. 考虑患者的体质情况 每个人的体质都存在差异,对药物的代谢和吸收能力也不同。个体 化用药策略可以根据患者的体质特点,选择适合其体质的药物和剂量,提高药物的疗效和耐受性。 三、个体化用药策略的实施 1. 评估患者的病情和症状 在制定个体化用药策略之前,应对患者的病情和症状进行全面的评估。了解患者的主要症状、病程、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以及患者对 药物的耐受性和不良反应情况。 2. 根据患者情况选择药物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评估结果,选择适合其的抗抑郁药物和辅助治疗 药物。在选择药物时,要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合并症等因素,并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 3. 药物剂量的个体化调整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特点,在起始治疗阶段,药物的剂量可以根 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调整。在药物治疗期间,应根据患者 的临床反应和副作用情况进行适时的剂量调整和药物的增减。

这些治疗抑郁症最新方法你知道吗

这些治疗抑郁症最新方法你知道吗 当代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为了不被社会淘汰,我们需要紧跟社会的步伐,努力学习,时刻更新治疗抑郁症最新方法。这就导致人体健康出现了重大的问题,抑郁症就是其中的一种,又被称为抑郁障碍,抑郁症是一种心理性疾病,其发病率也居高不下,其病会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的精神性障碍,如:心情不好、行为异常、对事对物关注度不高、意志力非常的脆弱等。其发病不仅给患者带来巨大的伤害,对其亲属也是一种巨大的损伤。严重的患者还极易出现轻生的意念,所以寻找有效的治疗抑郁症方法刻不容缓。汇总全球16个研究报告涉及22,794人的调查结果表明老年重性抑郁的发病率平均值为1.8%,而在初级医疗机构有16%的老年抑/郁症患者未被识别和诊断,RSHWHO渡氧是抑郁、焦虑、失眠的有效解决方案,实验数据表明有效改善由压力引起的各种紧张状态改善37%,身体疼痛改善54%,记忆力和注意力状况改善46%,睡眠改善21%,情绪改善74%,人际关系改善32%,体重控制改善42%。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对比显示,十年之后抑郁症又可能成为世界第二大疾病,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如何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抑郁症已经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领域。 专方专药: 中药复方通过自拟舒肝解郁饮(柴胡、郁金、陈皮等)中药方剂,对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治疗研究,此方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观运用中药汤剂越鞠升降汤结合必要的心理治疗对残障抑郁症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显示此方可有效的治疗抑郁症患者。脑中风后的抑郁症患者,运用中药解郁胶囊进行治理,结果证明此中药可有效的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使用中药组方扶阳疏肝健脾方对抑郁症患者进行治疗,此方可有效的提高单胺类物质5-HT的浓度,改善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症状。 通过自拟方(佛手、合皮等)治疗肝郁脾虚型抑郁症患者,发现该方剂能提高抑郁症患者血清5-HT的含量。通过收集整理相关文献,总结出了7种中药复方制剂(消渴解郁方、健脾解郁方、一贯煎、疏肝健脾活血汤、糖忧解郁汤、解郁宁神合剂、用九味镇心颗粒)可有效的治疗糖尿病诱发的抑郁症。通过临床实践证实,中药方剂柴胡疏肝散可有效的治疗抑郁症患者,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丹栀逍遥散可有效的治疗中风后抑郁症患者。有研究证实,中药方剂半夏厚朴汤、血府逐瘀汤对抑郁症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归脾汤合甘麦大枣汤的治疗效果研究发现,此方药物副作用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使用。中医治疗讲究辨证施治,对不同类型,不同病因病机的患者采用不同的中药复方,可以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将郁病分为六型:分别予以肾虚肝郁型用滋水清肝饮,肝郁脾虚用逍遥散,心脾两虚用归脾汤,心肾不交用黄连阿胶汤合交泰丸,肝胆湿热用龙胆泻肝汤,心胆气虚用安神定志丸进行治疗。

卒中后抑郁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 ,简称PSD)卒中后抑郁概念发病机制单胺类神经递质神经解剖学机制诊断实验室检查临床表现和量表治疗药物治疗(SSRIs)非药物治疗小结概念卒中后抑郁(PSD)是脑血管疾病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阻碍神经功能的恢复,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睡眠障碍、食欲减退、悲观厌世、妄想、甚至产生自杀倾向等。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25~76%,大部分为轻度抑郁)很高,不仅影响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增加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70%~90%,而且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分型: 1.重型抑郁: 悲伤,焦虑,早醒,食欲减退,厌世或自杀;自然病程:1年;脑损害部位:左半球额叶皮质或基底节。 2.轻型抑郁: 能力减退,社会性退缩,兴趣丧失,睡眠障碍,流泪;自然病程:1-2年;脑损害部位:不恒定。 卒中后抑郁的发病机制 1.单胺类神经递质 5-羟色胺(5-HT)假说中缝核(raphe nuclei)位于脑干中缝附近的狭窄区域内,可分成数个核团,总称为中缝核:包含5-羟色胺能神经元。其主要功能是产生神经元的递质5-羟色胺。该递质与暴力、冒险、攻击行为有关。认为5-HT直接或间接参与调节人的心境。5-HT功能活动降低与抑郁症有关,而5-HT功能增高与躁狂症有关。利血平可耗竭5-HT,导致抑郁;TCAs、SSRIs 可阻滞5-HT的回收起抗抑郁作用;MAOIs抑制5-HT的降解,具有抗抑郁作用。卒中后抑郁的发病机制去甲肾上腺素(NE)假说??? 研究发现双相抑郁症患者尿中NE代谢产物MHPG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转为躁狂症时MHPG含量升高;三环类抗抑郁药抑制NE的回收,可以治疗抑郁症;利血平可以耗竭突触间隙的NE,而导致抑郁。卒中后抑郁的发病机制多巴胺(DA)假说? 研究发现某些抑郁症患者脑内DA功能降低,躁狂发作时DA功能增高。其主要依据多巴胺前体L-DOPA可以改善部分单相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可以使双相抑郁转为躁狂;多巴胺激动剂,如泰舒达和溴隐亭等有抗抑郁作用,可使部分双相患者转为躁狂;小剂量三氟噻吨主要作用于突触前膜多巴胺自身调节受体(D2受体),促进多巴胺的合成和释放,使突触间隙中多巴胺的含量增加,而发挥抗焦虑和抗抑郁作用卒中后抑郁的发病机制乙酰胆碱(Ach)假说? 乙

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研究进展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往往导致患者长期的瘫痪或导致其他严重后遗症。在康复的过程中,患者也经常面临着抑郁症的困扰。近年来,关于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研究也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脑卒中后抑郁症是一种情绪障碍,常常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自责、焦虑或是什么都不想做等类似症状。据研究发现,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病率非常高,其主要原因是受损脑区的化学信号在脑内的不平衡。 对于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治疗,目前的研究主要侧重于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这两个方面。在药物治疗方面,大部分医生选择使用抗抑郁药物,其主要作用是通过影响脑内的神经递质,来缓解患者的症状。此外,还有一些研究表明,一些抗癫痫药物、镇静药物和睡眠药物也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药物都有一定的副作用,并且需要严格遵守医生的指示来使用。 在心理治疗方面,有认知行为治疗(CBT)、白羊教育(SEE)、支持性治疗等治疗手段。对于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患者,心理治疗的效果也是非常显著的。通过受训的治疗师指导下的自我管理技能、

认知重构和修补支持,患者可以逐渐重建自己的生活,并减轻他们的症状。 除了药物和心理治疗外,一些其他的治疗手段也会被应用到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治疗中。例如,一些研究表明物理治疗也可以帮助缓解患者的抑郁症状。此外,音乐治疗、艺术治疗等非传统的治疗方式也被一些医生所采用,通过这些治疗方式,可以使患者感到更加放松和愉快,从而缓解他们的抑郁症状。 在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也有望应用到脑卒中后抑郁症研究之中。例如,一些基于脑刺激的治疗方式,如经颅磁刺激、经颅直流电刺激等已被证明在治疗抑郁症方面有效。此外,一些neurofeedback治疗方案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这些治疗手段都使用了神经调节技术,通过直接操纵脑部信号来调节脑内化学物质的平衡,有望能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治疗。 总之,脑卒中后抑郁症是常见的疾病,它会给患者造成重大的困扰,也需要我们更加严谨和科学地研究它的成因及治疗方法。值得一提的是,治疗方案应当针对患者的个体情况综合考虑多种治疗方案的有效性,选择最合适的方案为患者提供更好的生活质量。

丁螺环酮与文拉法辛缓释片联合治疗脑卒中后中重度抑郁的临床观察

丁螺环酮与文拉法辛缓释片联合治疗脑卒中后中重度抑郁的 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比较丁螺环酮与文拉法辛缓释片联用治疗脑卒中后中重度抑郁与文拉法辛缓释片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脑卒中后中重度抑郁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研究组采用丁螺环酮与文拉法辛缓释片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用文拉法辛缓释片,观察疗 程均为8周,定期对患者采用HAMD(24项)抑郁量表与TESS副反应量表进行疗效评估。 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4.3%(33∕35),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4.3%(26∕35) (P<0.05)。两组治疗后HAMD评定,治疗第1周开始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且一直持续 至观察第8周,并研究组较对照组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副反应无统计 学意义。结论文拉法辛缓释片联用丁螺环酮治疗脑卒中后抑郁较单用文拉法辛缓释片治疗 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关键词】脑卒中后抑郁;丁螺环酮;文拉法辛缓释片 Clinical Observation Post-stroke Depression by Buspirone Combined with Venlafaxine hydrochloride sustained-release tablets YUAN Fu-qiang,Han Yan,Yu Hong-yan,Xu Ya-nan,PAN Miao Department of Psychiatry,Henan Mental Health Center,Xinxiang 453002 Corresponding author:PAN Miao, panmiao@https://www.doczj.com/doc/0319461776.html,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ect and safety of Buspirone combined with Venlafaxine hydrochloride sustained-release tabletsand Venlafaxine hydrochloride sustained-release tablets used singly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stroke Depression.Methods Totally the 70 post-stroke depression patients were randomized into a control group(n=35),treated with Venlafaxine hydrochloride sustained-release tablets,and a study group(n=35),treated by Buspirone combined with Venlafaxine hydrochloride sustained-release tablets.The observation lasted 8 weeks.The therapeut iceffect and safety were evaluated by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 HAMD(24 items),and 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 TESS.Results According to the rate of HAMD total scores subtraction,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94.3%(33∕35)and of the control group 74.3%(26∕35),there exsiste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after the treatment in 1st weekend,and continuing to 8thweekend,and there exsiste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wo groups(P<0.05).Conclusion Buspirone combined with Venlafaxine hydrochloride sustained-release tablets is effective and safe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stroke depression. [Keywords] Post-stroke Depression,Buspirone,Venlafaxine hydrochloride sustained-release tablets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也是老年期常见 的精神疾病,严重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生活质量。丁螺环酮用于抗抑郁的辅助治疗,其对 5-HT1A受体具有高度的选择性[1],而文拉法辛是一种新型的抗抑郁药,能同时抑制神经细胞摄取5-HT 和NE,增加脑内这两种递质的浓度水平,发挥抗抑郁作用,笔者应用丁螺环酮与 文拉法辛缓释片联合应用治疗脑卒中后中重度抑郁,了解和评估丁螺环酮与文拉法辛缓释片 对脑卒中后中重度抑郁的疗效和安全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70例均为我院2015年门诊和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男17例,女18例,年龄(51.23±2.37)岁。对照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51.49±3.12)岁,。两组患者

卒中后抑郁——指南与实践

卒中后抑郁——指南与实践 一个跨越了百年历史的话题 19世纪时,卒中和抑郁的关系被首次提出来,但一般认为心情不好是残疾损伤的合理后果。 到了20世纪70年代,Robinson发现,减少大鼠的脑血供可影响儿茶酚胺、激素的浓度,造成“战或逃反应”(急性应激反应);而且随着这些物质浓度的降低,卒中大鼠的行动更为迟缓,在车轮上的运动意愿亦降低。 1977年,John Hopkins大学的研究者发现,在同样造成下肢功能完全丧失的情况下,卒中患者中约1/2有抑郁,而骨科患者中仅有1/5。这一研究结果提示脑部损伤与心理并发症有密切关系。 2012年,Duke大学的Nada发现,短暂性缺血发作(TIA)患者与造成功能损害的卒中患者一样都会出现抑郁。 卒中后抑郁的患病率较高 国内PRIOD研究结果显示,约30%的患者卒中发病后2周时便出现抑郁,1年的累计卒中后抑郁患病率高达42%(图1)。另有研究提示,卒中后抑郁发病率高,风险存在时间长,卒中发作15年后,抑郁的患病率仍高达31.2%(图2)。而Kim等研究结果显示在综合医院内,PSD 以轻度抑郁为主(图3)。

卒中及卒中后抑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卒中及卒中后抑郁对人类健康带来显著的负性影响,如卒中复发、合并心血管病及周围血管病、认知功能下降或痴呆、失业或社会关系紊乱、肢体残疾或语言障碍、植物状态或长期卧床甚至死亡等。即便是轻度的抑郁,也会对早发型卒中患者的社会功能造成明显的损伤(图4)。 多项指南提出——应重视卒中后抑郁的筛查

1.AHA/ASA指南(2014)推荐:卒中存活患者应定期接受筛查,评估是否出现抑郁; 2. 加拿大卒中最佳实践推荐:卒中后情绪、认知和疲劳实践指南(2015)推荐:所有卒中患者都应视为PSD高风险人群,PSD可出现在康复的任何阶段(A级证据);鉴于PSD的高患病率,需要筛查检测抑郁,以及有强证据支持治疗症状性PSD,因此所有卒中患者都应筛查抑郁症状(B级证据);应使用有效工具筛查卒中后抑郁,最大可能检出抑郁(B 级证据)。 多项指南推荐——应对卒中后抑郁进行抗抑郁治疗 1. 加拿大卒中最佳实践推荐:卒中后情绪、认知和疲劳实践指南(2015)推荐:轻度抑郁症状的患者可初始进行“观察等待*”(B级证据);如果抑郁持续并干扰日常功能和康复、或病情加重则考虑药物治疗(B级证据);正式评估后被诊断为抑郁障碍的患者应考虑使用抗抑郁药物(A 级证据); 2. AHA/ASA指南(2014)推荐:如果有抑郁,则接受抗抑郁药治疗,特别是SSRI类药物(I类建议;B级证据);抗抑郁药对有卒中和广泛性焦虑的患者有益处(IIa建议;B级证据)。 3.中国抑郁障碍防治指南(2015)中关于共病躯体疾病的抑郁的药物治疗推荐:脑卒中患者可使用西酞普兰、舍曲林、艾司西酞普兰(A级推荐);帕罗西汀、氟西汀及抗精神病药由于会增加心血管或卒中风险,应慎用(D级推荐)。

浅谈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相关问题

浅谈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相关问题 脑卒中后抑郁症是指在脑卒中发生后,患者表现出抑郁症状的一种综合征。在全球范围内,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疾病,据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中国脑卒中发病率居高不下,且不断上升。同时,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患病率也相对较高。本文将就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相关问题进行浅谈。 一、脑卒中对抑郁症的影响 1、脑卒中会影响人的情绪:由于脑卒中导致脑部受损,影响了身体的各种机能,从而影响了患者的情绪和生活质量。患者可能会因为失去某些功能而感到失落和焦虑,从而进一步引发抑郁症状。 2、脑卒中会影响人的社交能力:脑卒中后,患者可能会有语言障碍、认知障碍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影响患者的社交能力,例如无法交流、无法理解对方的意图等,从而使患者逐渐孤立,加重了抑郁症状。 1、情绪低落:患者可能会出现悲伤、无助、绝望等情绪,并可能缺乏兴趣或快感感。 2、体重变化:患者可能因抑郁症状导致暴饮暴食或食欲下降。 3、睡眠障碍:患者可能会有失眠、嗜睡、容易醒来等睡眠问题。 4、疲乏无力:患者可能会有疲乏无力、缺乏活力等表现。 5、焦虑:患者可能会有焦虑、紧张、不安等症状。 1、药物治疗:常用的抗抑郁药物有SSRI类(如帕罗西汀)、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如氯敌普利),这些药物都有助于减轻抑郁状态,帮助患者恢复正常情绪。 2、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家庭疗法、催眠疗法等,通过引导患者改变消极的情绪和思维,帮助患者缓解抑郁症状。 3、运动治疗:运动是一种有效的抗抑郁治疗方法,能够促进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有助于减轻抑郁症状。 总之,脑卒中后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综合征,患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以减少病情的恶化和生活质量的下降。同时,预防脑卒中的发生也是非常重要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健康饮食、适量运动等都可以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

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 对策 【摘要】脑卒中、冠心病、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构成三大死因的常见疾病,致残率高。而抑郁症(PSD)是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抑郁的出现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妨碍神经功能的恢复。以Zung抑郁自评量表为工具,对118 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43.2%的脑血管患者存在不同程度抑郁状态,分别给予认知干预、行为干预、心理干预和小剂量药物治疗,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状态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高生命质量。 【关键词】抑郁症;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After the apoplexy the despondent correlation factor analyzes and nurses the countermeasureJia Xiuping 【Abstract】The apoplexy, the coronary disease, the malignant tumor is the serious harm humanity health constitutes three big causes of death the common diseases, crippling rate is high. But after the depression (PSD) is apoplexia the common illness complication, the despondent appearance not only affects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also hinders the nerve function the restoration. Despondently from comments take Zung the meter as the tool, carries on the clinical analysis to 118 examples patients, the result 43.2% bloods vessel of brain patients has the varying degree despondent condition, separately gives the cognition intervention, the behavior intervention, th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and the small dosage medicine treatment, effectively improves the patient despondent condition to enhance the clinical treatment result, improves the life quality. 【Key words】Depression; Correlation factor; Analyzes and nurses脑卒 中、冠心病、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构成三大死因的常见疾病,致残率高。而抑郁症(PSD)是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抑郁的出现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妨碍神经功能的恢复[1]。以Zung抑郁自 评量表为工具,对118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43.2%的脑血管患者存在不同程度抑郁状态,分别给予认知干预、行为干预、心理干预和小剂量药物治疗,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状态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高生命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神经内科从2002年1月~2004年7月收治的病人中,经临床CT诊断或MRI确诊为卒中病人118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其中出血性疾病37例,缺血性疾病81例。男31例,女87例,年龄19~82岁。病程13天~3个月,失语、痴呆及发病前有抑郁史者均未列入本观察。 1.2诊断标准:对发病后两周的卒中病人,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40分,确诊

炎症反应与卒中后抑郁

炎症反应与卒中后抑郁 炎症反应和卒中后抑郁是两种重要的生物过程,它们各自在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作用。近年来,科学界开始这两种现象之间的,试图揭示它们之间的潜在关联。本文将探讨炎症反应与卒中后抑郁的相关性,以及这种关联可能为临床治疗提供的新视角。 炎症反应是一种防御机制,涉及一系列生物学过程,旨在消除感染和修复组织损伤。然而,慢性炎症反应可能导致某些疾病的发生,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卒中是一种急性神经损伤,可导致炎症反应,这种反应在卒中后的恢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卒中后抑郁(PSD)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发生在约30%的卒中患者中。PSD患者表现出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睡眠障碍和疲劳等症状。这些症状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还可能加重其神经功能的恢复。目前认为,炎症反应可能参与PSD的发生和发展。 首先,炎症反应在卒中后的神经修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过度或持续的炎症反应可能导致神经元的损伤和死亡,进而引发抑郁症状。其次,炎症反应与免疫系统的调节有关。免疫系统在炎症反应中发挥作用,而免疫系统的失调已被认为与抑郁症的发生有关。

为了探讨炎症反应与PSD之间的关联,一项研究发现,PSD患者血清中的炎症标志物(如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升高。此外,在卒中后的恢复过程中,抗炎药物对PSD症状的改善作用也得到了证实。这些发现提示我们,炎症反应可能作为PSD的潜在机制之一。 此外,我们还需要如何利用这一关联来改善患者的治疗。一些研究表明,抗炎药物和抗抑郁药物联合使用可能对PSD患者更为有效。此外,对炎症反应的早期干预可能有助于预防PSD的发生。然而,这些治疗方法仍需进一步的临床试验来验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炎症反应与卒中后抑郁之间的关联为这两种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 提供了新的视角。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深入探讨这一关联的详细机制,以便为PSD患者开发出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摘要 卒中后抑郁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本文旨在总结当前的研究成果,为临床实践中卒中后抑郁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专业的指导意见。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专家经验,本文提出了关于卒中后抑郁临床实践的中国专家共识。卒中后抑郁是指卒中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出现的抑郁情绪,表现为兴趣丧失、情绪低落、睡眠障碍、食欲减退等症状。卒中后抑郁的发病率较高,

脑卒中后患者并发抑郁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脑卒中后患者并发抑郁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摘要】探讨脑卒中患者并发抑郁的原因并总结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脑卒中患者并发抑郁的原因。结果抑郁与卒中后的心理反应、遗传及性格、脑损伤的直接作用与教育及社会支持等因素有关。结论可通过交互作用、人际、认知、家庭与社会等心理治疗帮助抑郁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脑卒中;抑郁;原因分析;护理对策 抑郁症是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常见病,它严重影响了患者及其家人的生活质量。据1996年WHO一项关于疾病负担的研究分析,抑郁症导致的“伤残”仅次于慢性肺部疾病而居第二位,占全部疾病总负担的6.2%。脑卒中后抑郁(PSD)的发生率大约30%~70%,是卒中患者发生的最大情感障碍。杨明明调查显示抑郁发生率是40.27%[1]。本研究对本科室自2010年1月10日至2011年5月31日收治的100例在基础病上并发抑郁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将原因及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00例,男76例,女24例,年龄在52~76岁,其中急性脑梗死44例,腔隙性脑梗死1例,脑卒中后遗症17例,脑出血18例,脑栓塞20例。 2 方法 对照汉密尔顿忧郁量表(HAMD),由2人分别评分,取平均分。100例患者轻度抑郁16例,中度24例,重度60例。 3 原因分析 3.1 脑卒中后产生的心理反应脑血管疾病致残致死率高,恢复期长,再发率高,卒中后出现的语言、肢体、吞咽障碍,生活不能自理,还有经济负担,社会角色的转变,家庭环境及与家人之间的关系,极易导致患者恐惧、焦虑、易怒、猜疑、悲观和社会隔离感[2]。 3.2 遗传性格因素如果家族中有忧郁症的患者,那么,卒中患者发生抑郁的危险性较高,遗传导致了忧郁症易感性升高。 3.3 脑损伤的直接作用有学者认为脑卒中使脑内某些特定部位遭破坏,使患者产生忧郁或忧郁倾向;左侧半球及后部与抑郁发生有关;大脑前部受损者抑郁程度明显重于后部受损者,皮质受损者重于皮质下受损者。 3.4 教育与社会支持汪香君等认为文化程度低、经济条件差、家庭不和睦的患者较文化程度高、经济条件好、家庭和睦的患者抑郁发生率高。梁翠翠等调

舒肝解郁胶囊联合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研究

舒肝解郁胶囊联合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舒肝解郁胶囊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的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试验组使用舒肝解郁胶囊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黛力新)治疗,对照组单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黛力新)治疗,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项)评分,根据HAMD得分的减分率评定疗效。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和对照组对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试验组有效率87.50%,对照组有效率67.50%两组数据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2,P<0.05)。结论舒肝解郁胶囊联合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中重度抑郁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舒肝解郁;黛力新;脑卒中;抑郁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后常见的并发症,也是脑卒中患者中最常见的情感障碍性心理疾病[1],主要临床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少、思维延迟、睡眠障碍,对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不利,增加家庭的心理和社会负担,严重的患者甚至可能产生轻生念头,导致自杀等严重后果。旨在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作者做了一项关于舒肝解郁胶囊联合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医院(三级乙等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选本研究共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试验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50~65岁11例,66~80岁29例;脑卒中类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25例,心源性脑栓塞3例,腔隙性脑卒中9例,其他和不明原因脑卒中3例;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50~65岁13例,66~80岁27例;脑卒中类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27例,心源性脑栓塞4例,腔隙性脑卒中7例,其他和不明原因脑卒中2例。入选标准:①年龄50~80岁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并经颅脑CT或MRI证实为缺血性脑卒中;②脑卒中前无严重残疾(改良Rankin评分≤2; ③达到《中国精神障碍诊断和分类标准(CCMD-3)》抑郁的诊断标准。④病程2周以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项)评分≥21分。排除标准:①入院时存在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定义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15分;②存在明显的构音障碍或失语;③痴呆,诊断依据美国精神疾病诊断的标准(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4th Edition,DSM-Ⅳ);④脑卒中前有抑郁症或其他严重精神疾病史;⑤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及生命体征不平稳者。所有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