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

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

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

抑郁是一种心境状态,以显著的心理低落为主要特征,对平时感到愉快的活动丧失兴趣或愉快感。焦虑指一种内心紧张,害怕,不安的体验.抑郁或焦虑情绪是人类的正常的情感体验,但过分严重抑郁或焦虑即可能成为一种病态心理状况,即抑郁症状和焦虑症状.

抑郁症和焦虑症是综合医院的常见疾病,已成为发病率高,识别和诊断率低,未治率高,危害公众健康,引起严重的功能损害和社会负担的疾病.抑郁症及焦虑症患者往往重复叙述各种躯体不适,对心理问题忽视和对心理问题回避.

目前已知许多躯体疾病会伴发抑郁症状,患较为严重的内科疾病的患者其抑郁症患病率也较高,如脑卒中,各种老年躯体性疾病,癌症,肾衰,心梗,帕金森病等疾病的患者中约有40%患者可合并抑郁,并且比不伴发抑郁患者的死亡率高3-4倍.

中风是神经科最常见的严重急性病.认识到中风与抑郁存在一定的联系已有近100年的时间,但一直到最近25年,我们才开始对它们进行系统的研究.大量的资料表明,PSD 与中风后日常活动的损害程度关系密切,它可影响中风后患者日常活动的康复及中风后的认知功能.

PSD的诊断标准与普通抑郁症相同,但前提是病因必须是中风.中风后一个月(中风急性期)发病的患者占2 4 — 2 6 %,半年左右发病的患者占半数,这两段时间是中风合并抑郁症的高峰期,中风后两年是合并抑郁症的高危期.中风后抑郁往往抑郁焦虑合病,同时由于中风病人年龄一般较大,很可能同时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因此治疗上不能忽略了单纯的抗抑郁治疗对患者的副作用.

机制:卒中后抑郁发生,称为卒中后反应性抑郁,大多可自然缓解,老年期心理的变化及大脑功能的衰退,下丘脑功能失调,导致情绪的不稳定性增高.脑卒中的病灶产生的损害,NE神经元和5— HT神经元及其径路,使这两种递质水平低下而致本病与脑的局部有一定的定位关系,额叶损伤可致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心境低落和思维阻滞等抑郁状态.

脑卒中后抑郁临床特点:

1有心脑血管危险因素

2易有神经系统体征(锥体束,锥体外系,精细动作)

3均有神经影像学证据,客观诊断标准

4对治疗反应差

卒中后抑郁的治疗

治疗时机,卒中后的3 — 6月间是最佳康复时间,尤其在3个月内对于受累肢体功能恢复意义重大,中风后抑郁较多发病于此期间内,所以要早期诊断治疗.抗抑郁剂与心理治疗结合.

治疗

1.病因治疗扩血管,改善微循环,脑保护剂

2.使用抗抑郁药物治疗,但要注意吗氯贝胺可诱发高血压危象和进一步的卒中,推荐使用副作用较少的SSRIs类药物.它其效快可同时治疗抑郁和焦虑,安全性好,尤其对于心血管的副作用和抗胆碱能作用极少,因此更适合中风后抑郁患者.

3.心理治疗

中医学对中风后抑郁的认识及治疗

中风后的抑郁与情志有关,主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引起的一类病症,其发生,因郁怒,思虑,悲哀,忧虑之所伤,导致肝失疏泄,脾失运化,心神失常,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而成.正所谓"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临床主要表现为情志异常,如无故嬉笑,悲泣,歌唱,呻吟或痴呆,沉默,其次如突然的失明,胸闷气逆,吞咽困难,甚至突然晕厥,或出现肢体麻木疼痛,瘫痪,振动等,有些自觉心跳,心慌,时作时息,并有坐卧不安,多梦易醒等症.中风后抑郁其病位主要在心,肝,脾,肾,脑.

中医的五脏通合疗法,结合特效纯中药,科学组方,攻补兼施,标本同治,滋补肝肾,健脾和胃,宁心安神,使五脏六腑通和上升于脑,纠正紊乱的大脑神经,使其正常传递和传导.

辨证论治

1肝郁气结

主症:多愁善感,悲观厌世,情绪不稳,唉声叹气,失眠多梦,两胁胀满,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解郁安神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柴胡10酒白芍15枳壳15郁金10合欢皮15枣仁3 0夜交藤3 0生龙骨10

神曲10

2气郁痰迷

主症:情绪抑郁,悲观厌世,反应迟钝,嗜睡,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疏肝理气,解郁化痰。

方药:顺气导痰汤加减

法夏10陈皮10茯苓15枳壳10木香6制香附12胆南星10石菖蒲6郁金10远志10合欢皮15

3肝郁气滞

主症:情绪抑郁,思维缓慢,运动迟缓,面色晦暗,胁肋胀痛,舌质暗红或有瘀点,苔薄,脉弦滑。

治法:疏肝解郁,活血安神。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当归10生地10红花10赤芍10枳壳10柴胡10川芎10郁金10合欢皮15

4.心脾两虚

主症:失眠健忘,兴趣缺乏,心悸易惊,善悲欲哭,倦怠乏力,面色萎黄,舌质淡白,脉细弱。

治法:健脾益气,养心安神。

方药:归脾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减

党参15白术10黄芪15茯神15当归10枣仁15炙甘草10小麦30大枣15龙眼肉12木香5

5脾肾阳虚

主症:精神萎靡,情绪低沉,嗜卧少动,惊恐失眠,面色恍白,性欲低,舌质淡胖,脉沉细。

治法:温肾壮阳,健脾安神

方药:右归饮加减

肉桂3制附片6山药15枸杞15熟地15杜仲15党参12黄芪15远志10枣仁15

卒中后抑郁的针灸治疗

治疗方法:取手足厥阴,足太阴经穴位为主,针刺用平补平泻法,或针刺补法并灸。处方:印堂,百会,内关,太冲,三阴交,合谷,加电针。

方义:郁证之病位在心肝脾,故取肝经原穴太冲以疏肝解郁,内关为心包经络穴,与三焦经相联络,三焦主气,故内关既可宁心又可理气。内关与太冲相配为同名经取穴,可起协同作用,三阴交是足三阴的交会穴,既可健脾化痰,又可调血柔肝。诸穴相配,可达疏肝解郁,化痰安神之功。

随症选穴:肝气郁结者加行间,阳陵泉,膈俞,肝俞,足三里,阴血不足者加太溪,神门,表情痴呆者加都门,间使,久郁化火者加劳宫,支沟,痰气阻逆者加丰隆,膻中,天突,语言障碍者加廉泉,通里,梅核气加天突,照海,耳聋加翳风,耳门,视力障碍者加曲池,攒竹,呃逆加内关,公孙。

方法:用毫针提插捻转补泻,使病人有明显的得气感,并间歇行针,留针,时间一般以症状消失为度,并可配合使用电针。

耳针:心,交感,神门,皮质下,枕,咽,食道,胃

方法:每次选用4-5个穴位,每3个小时按压1次。

针灸对本病有较好的疗效,临床多用毫针和电针取效,治疗环境要保持安静,减少周围观望人员,避免不良刺激,治疗中注意配合心理暗示,选用较粗的,较长的毫针,用提插捻转泻法使患者产生一定的针感,使患者感受到针刺后的反应和变化,以利于建立信心采取合作的态度,根据体质情况,也可在缓解期继续针灸治疗,缓解期用平补平泻法,隔日或2-3日1次,以增强体质并减少复发。

腹针疗法治疗中风后抑郁

腹针疗法当从祖国医学角度首先论述的神阙经络调控系统是全身最早的调控与经

络系统母系统的理论,不仅使腹针疗法形成了一个脏腑和全身关系密切相关的新的微针系统,神阙经络调控理论和美国学者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论述的人体存在第二中枢(第二大脑)的见解是相符合的,美国科学家称人生来有两个脑,即颅脑与肠脑,两脑相互作用与影响”,德国学者也有“人体的感觉和知觉都是从肚子里传出

来的,肚子里有一个非常复杂的神经网络,这一第二大脑也叫腹部大脑这里的神经

细胞比骨髓里的细胞还多”因此有通过观察人的肚子能知道人的思想的说法,也有人说人的决定是从肚子里做的。并论述这个第二大脑下意识的储存了身体对所有心理

过程的反应。每当需要时就能调出这些信息,也许还能影响一个人的理性决定。这

个神经系统是独立的,甚至还有可能比大脑传递更多的信号。薄氏与各国科学界对

腹部的论述尽管分属于中医学和现代医学理论,但他们的观点是有一致性的。各国

科学界的学术观点和研究恰恰证实了神阙经络调控系统存在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腹针虽然是刺激体表,由于腹部在脏腑,经络学上的优势,使之对脏腑失衡的调节更为有力。故可提高内脏在应激状态下相对稳定的能力。神阙经络调控系统的复杂性决定了腹针疗法的广泛适应性。尽管腹针穴位以传统的腹部穴位为框架,部分新穴位为补充,但在临床治疗上却有很广的涵盖面,证实了经络是一个多层次的空间结构的理论,从每一个穴位的不同深度去发现它的穴性和主治功能,大大拓宽了每一个腹穴的临床适应症,从而使腹针疗法成为一个非常丰富与有着很深内涵的全新的针灸治疗体系。

腹部取穴时,以任脉为纵轴,以胸剑联合中点,脐中点,耻骨联合上缘为标志点进行取穴,取穴时上腹部以神阙到中庭为8寸为准。下腹部以神阙到耻骨联合上缘分为 5寸为准,腹部任脉分寸确定后腹部横寸则以两乳间8寸去度量,为临床取穴方便一般以神阙至腹侧外缘为6寸来计量。

腹针治疗常用的穴位共有17个。掌握这些常用穴位,便可以应用腹针疗法进行治疗。任脉的腧穴

中脘:脐中上4寸

下脘:脐中上2寸

水分:脐中上1寸

神阙:脐中点

气海:脐中下1寸半

关元:脐下3寸

足少阴肾经的腧穴

商曲:下脘旁开5分

气穴:关元旁开5分

足阳明胃经的腧穴

滑肉门:水分旁开2寸

天枢:脐中旁开2寸

外陵:外交旁开2寸

足太阴脾经的腧穴

大横:脐中旁开3寸半

腹针应用的新穴

气旁:气海旁开5分

上风湿点:滑肉门旁开5分上5分上风湿外点:滑肉门旁开1寸

下风湿点:气海旁开2寸半

下风湿下点:石门旁开3寸

王友刚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经验总结

王友刚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经验总结 王友刚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经验总结 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常常给患者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困扰。我是王友刚,也是一名脑卒中患者。在治疗脑卒中的过程中,我遇到了抑郁的问题。通过自我调整和医生的指导,我成功地克服了抑郁,我希望通过总结我的临床经验,给其他脑卒中患者带来一些帮助。 心理辅导的重要性 脑卒中后抑郁是常见的并发症,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在我感到抑郁的时候,我主动求助于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心理辅导帮助我认识到我的情绪问题,并指导我如何应对和调整。通过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我逐渐从抑郁中走出来。因此,我非常推荐其他脑卒中患者在遇到抑郁问题时寻求心理辅导的帮助。 积极参与康复训练 脑卒中会给患者带来各种后遗症,影响到生活质量。在治疗中,康复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积极参与康复训练,不仅可以改善病情,还可以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在康复训练中,我学习了很多日常生活技能和运动疗法,增强了我的身体功能。通过不断的坚持和努力,我逐渐恢复了很多生活能力。因此,我鼓励其他脑卒中患者在治疗中要积极参与康复训练,相信自己能够战胜困难。 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 在治疗脑卒中的过程中,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非常重要。我意识到生活质量会直接影响我的康复效果。我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积极对待生活。我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勇敢面对挑战。

我相信自己能够战胜疾病,重新拥抱美好的生活。通过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我慢慢地战胜了抑郁,找回了生活的乐趣。因此,我建议其他脑卒中患者要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相信自己能够战胜疾病,积极面对生活。 家人的陪伴和支持 在治疗脑卒中的过程中,家人的陪伴和支持是非常重要的。我的家人始终陪伴在我身边,给予我鼓励和支持。他们给我带来力量和勇气,让我坚定地走向康复之路。家人的理解和支持让我感到温暖和安心,在困难时刻给予我支撑。因此,我认为家人的陪伴和支持对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我希望通过我的经验,提醒其他脑卒中患者要与家人多沟通、多交流,获得他们的陪伴和支持。 总结起来,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是一项艰难的任务。通过心理辅导、积极参与康复训练、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及家人的陪伴和支持,我成功地克服了抑郁问题,并逐渐恢复到正常的生活轨道上。我希望我的经验总结能够给其他脑卒中患者带来一些启示和帮助,让他们更好地应对和克服困难,重拾生活的信心和希望。无论遇到什么困境,只要我们坚持积极面对,相信自己,我们一定能够战胜困难,重新找到快乐和幸福的人生 通过我自己的经历,我深刻理解了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家人的陪伴和支持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重要性。抑郁是治疗脑卒中后常见的问题,但只要我们勇敢面对挑战,相信自己能够战胜疾病,积极参与康复训练,通过心理辅导和家人的陪伴和支持,我们可以重新拥抱美好的生活。我希望我的经验可以给其他脑卒中患者带来帮助和启示,让他们重拾生活的信心和希

脑卒中后抑郁症中国急性脑卒中诊治指南的建议

脑卒中后抑郁症中国急性脑卒中诊治指南的 建议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较高 的发病率和致残率。由于其造成的神经功能障碍,脑卒中患者经常面 临抑郁症的风险。抑郁症能够显著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因此对于脑卒中后抑郁症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中国急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提供了指导医生们应该如何诊断和治疗脑 卒中患者以及相关并发症,其中也包括了脑卒中后抑郁症的诊疗建议。下面将详细阐述这些建议。 首先,病史采集和初步评估是确诊脑卒中后抑郁症的重要步骤。在 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初步评估时,医生需要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 既往心理健康状况、家族病史等,并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来评估其是 否存在抑郁症的可能。此外,医生还应该了解患者的脑卒中类型、程 度以及康复进展情况,以便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其次,脑卒中后抑郁症的诊断需要借助标准化的评估工具。根据中 国急性脑卒中诊治指南的建议,可以使用常用的抑郁症评估工具,如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或北京大学医院抑郁量表(PUMCH-D)。这些评估工具能够帮助医生全面评估患者的抑郁症状和病情程度,从而更好地制定个体化的治疗计划。 在治疗方面,中国急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提出了综合治疗策略,包括 药物治疗和心理干预。药物治疗方面,选择抗抑郁药物通常是首选的

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选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 制剂(SSRI)或其他适当的药物。在使用药物治疗时,医生应该密切 关注患者的治疗反应和不良反应,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此外,心理干预也是脑卒中后抑郁症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干 预可以包括认知行为疗法(CBT)、支持性心理治疗等,这些方法能 够帮助患者调整负性思维、提高心理适应能力,从而减轻抑郁症状。 在进行心理干预时,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需求和病情程度来选择合适 的方法,并定期评估治疗效果。 此外,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管理还需要兼顾其他方面的治疗。例如, 脑卒中患者需要进行康复训练以提高肢体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此外,合理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也对康复起着重要作用。医生在制定治疗计划 时应该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并与康复团队进行密切合作。 总结起来,脑卒中后抑郁症对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都有重要影响。中国急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提供了相应的诊疗建议,包括病史采集和评估、标准化评估工具的应用、药物治疗和心理干预等,医生应该根据 这些建议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此外,还应该兼顾其他方面的治疗,包括康复训练和改善生活习惯等。通过综合治疗,我们可以更好地帮 助脑卒中患者克服抑郁症,促进其康复和重返社会。

卒中后抑郁中医药治疗进展中医中药

卒中后抑郁中医药治疗进展中医中药 卒中后抑郁症(Post—Stroke—Depression,PSD)是指在脑血管疾病发生后除脑卒中各种躯体症状外,出现以情绪低落、活动能力减退、思维功能迟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情感障碍,是一种继发性抑郁。作为脑卒中后最常见和最重要的并发症。至少1/3脑卒中幸存者在卒中后或早或晚地都有抑郁的表现,且对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神经功能恢复和生活均有不利影响并增加病死率。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抗PSD药物为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多项临床试验肯定了此类药物的疗效,但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起效缓慢,通常需2周才能充分起效,且有一定副作用,价格昂贵,患者难以承受。中医药治疗卒中后抑郁,对症用药,效果较佳,而且副作用较小,具有一定的优势,现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卒中后抑郁相关研究综述如下。病因病机 中风病起病急骤,变化迅速多样,使患者短时间内出现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眼歪斜,或存在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的症状,长时间未恢复还可出现肢体挛急紧张,偏身麻木或疼痛,甚至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加之家庭关系紧张、医疗费用巨大,患者对这种突如其来的生理和心理功能障碍难以适应,同时对是否能够完全恢复产生害怕和担心的心理。肢体疼痛及障碍和情绪的剧烈波动,可使患者产生忧愁悲观、烦躁易怒、无所适从的情志变化,进而影响脏腑和气血的正常功能而产生“郁证”。现代医家大多认为本病病因病机为中风后气机逆乱,痰瘀内生损及人体阴阳气血,使脑神失养,神失所藏而发病,病变在脑,与肝、心、脾、肾有关,尤以肝失调畅为主,病多虚实兼见。就病因而言,大部分医家多从情志而论,如金普放滕晶等认为情志内伤是PSD的重要病因,高向丽等认为患者因恼怒、思虑、悲哀、忧愁等情志异常,更易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而致郁证,认识到郁证是以气郁为先,肝气郁结是其重要的病理因素。李继安等认为中风后的所欲不遂是PsD诱发和加重的主要因素。以上学者从郁证角度认识卒中后抑郁,强调了PSD乃“因郁至病”。而另有学者认为该病继发于中风,中风后的病理状态不仅是发病的病理基础,而且是

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现状分析及中西医治疗

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现状分析及中西医治 疗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现状分析及中西医治疗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指脑卒中发生后,随之出现的以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思维迟滞、活动能力降低为主要表现的复杂的情感性障碍,包括多种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1]。是卒中后主要并发症之一。此病不仅使患者精神痛苦,而且由于会进一步加重已缺损的神经功能损伤,并延缓阻碍损伤的神经功能修复。是导致脑卒中后致残率、死亡率急,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1 卒中后抑郁的现状研究 发病率: 国内报道此病发病率在30%-50%[2]之间。由于目前对本病尚无特异性生物学指标和客观诊断标准、无针对此病的专用量表,多采用各种抑郁症量表进行衡量、调差样本不全面,临床医师对此病认知及重视程度不同,甚至有报道,此病漏诊率可达50%-80%。诸多原因,导致发病率统计数值差异较大。但不可否

认PSD广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泛存在于脑卒中患者当中,危害性极大,需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发病机制: 目前PSD发病机制的尚无定论,没有哪种学说可以完全解释此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变化。在西医的研究中目前主要有两种学说占主导:立论于神经解剖部位和神经递质的改变的原发性内源性机制学说;侧重于社会、心理等影响因素的反应性机制学说则。中医也因几千年的研究传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此病众医家论述颇多,各有见解。 原发性内源性学说:即从生物学角度论证。该学说认为卒中后,大脑病变损伤部位累及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和5-羟色胺能神经元及其通路,使得NE和5-HT的含量下降,传递功能受损,导致抑郁发生[3]。 反应性机制学说:从心理角度论证。本学说认为由于卒中为急性发病,患者卒中后立即出现的肢体障碍所导致行动不便,生活无法自理,处处需要别人照顾、大脑反应迟钝,无法准确的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词不达意甚至失语、社会工作无法再完成,家庭生活改变等,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变化都使患者一时无法接受,由此产生恐惧、绝望、悲观的念头,最终导致PSD的发生。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脑卒中后抑郁与认知障碍的评估与干预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脑卒中后抑郁与认知障碍的评估与干预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脑卒中后抑郁与认知障碍的评估与干预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在发病率 和致残率方面占据重要位置。脑卒中后抑郁与认知障碍是严重影响患 者恢复的常见并发症。本文将就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中的 脑卒中后抑郁与认知障碍的评估与干预进行讨论。 一、脑卒中后抑郁的评估与干预 脑卒中后抑郁是指脑卒中发生后出现的抑郁症状,常常影响患者的 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因此,在脑卒中诊治指南中,提出了对脑卒中 后抑郁的评估与干预措施。 1. 评估 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抑郁症状的评估是非常重要的。常用的评估工具 包括抑郁自评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等。通过评估可以了解患者是 否存在抑郁症状,并为后续的干预提供依据。 2. 干预 针对脑卒中后抑郁的干预,应采取综合的治疗策略。药物治疗是一 种常用的干预手段,常使用的抗抑郁药物包括SSRI类药物、三环类抗 抑郁药物等。此外,心理治疗也是重要的干预方式,如认知行为疗法、

支持性治疗等。另外,家庭支持和康复训练也可以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二、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评估与干预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是指在脑卒中发生后出现的记忆力下降、注意力 不集中、执行功能障碍等症状。对于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评估与干预,诊治指南也提出相应的措施。 1. 评估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评估可以使用脑卒中认知障碍量表等工具,以 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受损程度。评估结果可以指导后续的干预方案。 2. 干预 针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干预,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药 物治疗常采用胆碱酯酶抑制剂等药物,以改善认知功能。康复训练方面,一方面可以进行认知训练,如记忆力训练、注意力训练等;另一 方面可以进行日常生活技能训练,帮助患者适应日常生活。 三、结语 脑卒中后抑郁与认知障碍是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恢复 和生活质量。根据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的要求,对于脑卒 中后抑郁与认知障碍的评估与干预,可以通过评估工具了解患者的情况,并采取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康复训练等综合手段进行干预。这 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促进他们重新融入社会。

脑卒中后抑郁研究现状及治疗进展

脑卒中后抑郁研究现状及治疗进展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 PSD)是常见的脑血管病并发症之一,是指由明显临床症状 的卒中引起的抑郁症(相对于静息性脑血管病而言),属于继发性抑郁。PSD不仅影响患者 的恢复、预后,造成卒中病程迁延,增加复发和死亡风险,还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患者及家属的生存、生活质量,加重疾病负担。但在临床过程中,因卒中症状明显,且随着诊疗水 平的提高,急性脑血管病得到有效控制,而PSD却常常被忽略或轻视,造成不良后果,甚至 严重者出现自杀。本文就PSD 发生率、临床表现形式、诊断要点和发生机制及治疗作一综述。 1.PSD的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 PSD 的临床表现与内源性抑郁或抑郁发作的表现基本相同。首先,其区别在于PSD 有明确的 卒中发病史和临床症状表现,如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感知觉运动障碍和/或言语障碍等。PSD 的抑郁症状可在卒中发生后数天、数周或数月内出现。其次,临床表现多样,分类显示5%-25%患者表现为忧郁,75%-95%的患者表现为抑郁[11]。 Robinson 等将PSD分为轻、重两型,轻度抑郁:症状类似神经症性抑郁,表现悲哀、沮丧、睡眠障碍、精神活动能力减退、 注意力不集中、思虑过度、兴趣减退、失望和易愤怒。重度抑郁:症状类似内源性抑郁,除了上述轻度抑郁症状外,常有紧张、早醒、食欲减退、体重减轻、思维困难、濒死或绝望及 自杀意念等。 卒中后抑郁的诊断尚无统一的客观的标准和评定指标,PSD属于继发性抑郁,所以诊断必须 具备脑卒中这个前提条件又要符合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国内外目前诊断PSD,基本依靠患者 卒中的诊断,结合原发性抑郁症诊断标准,辅以相关量表。在上述诊断的基础上,一般辅以量表作为定量诊断,如常用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ND-17/24 项),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由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Sirodff 编制于1977 年,原名 为流行学研究中心抑郁量表)(CES-D)等,虽然这些量表不能作为抑郁症的客观诊断标准, 但仍可以反映抑郁的严重程度,帮助判断抑郁的疗效。 2.PSD的发病机制 目前,关于PSD 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研究方向基本趋向以下几个方面: 2.1 神经解剖与神经递质学说 20世纪80年代Robinson提出左半球前部损伤较其他部位更容易引起PSD,且程度较重,但此后部分研究认为PSD与损伤部位无关。因此,目前关于脑卒中病灶部位与PSD 之间的关系研究较多,但结论缺乏明确的一致性。但主要研究方向集中在大脑半球对称性、损伤容积、皮质及皮质下损伤等方面[1]。大多数研究认为,大脑损伤部位是决定卒中患者是否发生的最 主要因素,主要与以下部位有关:左半球损害;左前皮质损害;左前半球损害。其中尤以左 前半球皮质或皮质下损害累及左额背外侧者更易发生。 Maybery应用PET行脑代谢研究发现,PSD患者血浆和脑脊液中单胺递质(NE、5-HT)明显 低于对照组,且其水平与抑郁程度呈负相关,这更支持PSD的神经递质学说。 2.2 社会心理学说 Ebrahim 认为PSD是反应性抑郁,家庭、社会、生理等多种因素导致卒中后生理和心理平衡 失调,导致反应性抑郁状态,从而产生担忧、恐惧的情绪。社会活动减少,自己感觉是负担,易引起情绪低落、妄想、自杀等念头。有研究表明社会支持程度与抑郁的严重程度成负相关。 3.PSD的治疗

王友刚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经验总结

王友刚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经验总结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病率和致残率逐年增加。脑卒中通常会对患者的身体功能产生巨大影响,不仅局限于身体上的不适,还可能引发心理问题,其中最常见的是抑郁症。抑郁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进程,因此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和护理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介绍,希望对相关患者和医护人员能够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 注意早期预防与识别 脑卒中后抑郁往往在脑卒中发作后的几周至几个月内首次发作。因此,早期预防与识别是非常重要的。医护人员应该密切监测患者的情绪变化,如出现情绪低落、消极心态、睡眠质量下降等抑郁症状,应及时引起重视并与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合作。 2. 多元化的治疗方法 王友刚的治疗经验表明,在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时,单一的药物治疗效果有限,需要采取多种治疗方法。药物治疗、心理咨询、物理治疗、社交支持等综合手段可以相互协作,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这其中,心理咨询尤其重要,可以帮助患者理解自己的情绪变化,并学会应对压力与负面情绪。 3. 积极鼓励与支持 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时,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家人应给予患者积极的鼓励与支持。通过正面的言语和行为来帮助患者建立自信心,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同时,建立一个积极健康的康复环境,提供适当的社交支持和动力,以促进患者的康复过程。 4. 注重日常生活的调节 不仅要关注抑郁症状的治疗,王友刚还强调了对日常生活的调

节。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平衡饮食,适量运动,有助于患者恢复身体功能和提高心理状态。此外,培养患者的兴趣和爱好,让他们沉浸其中,也有助于抵抗抑郁症的侵袭。 5. 家庭治疗的重要性 王友刚的治疗经验也强调了家庭治疗在脑卒中后抑郁治疗中的重要性。家庭是患者最亲近的人群,建立一个和谐、支持和理解的家庭环境,能够有力地促进患者的康复。在家庭治疗中,患者的家人要接受相关教育,了解抑郁症的症状与治疗方法,学会有效的沟通与支持,以更好地帮助患者走出困境。 王友刚在脑卒中后抑郁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通过多元化的治疗方法,积极鼓励与支持,注重日常生活的调节以及家庭治疗的介入,帮助患者重建信心,恢复身体功能,并逐步克服抑郁症状。但需要注意的是,每个患者的抑郁症都具有一定的个体差异,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因人而异并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人情况。转化王友刚的经验并加以改进,能为更多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康复能力。 总结来说,脑卒中后抑郁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王友刚在治疗这一问题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治疗方法。这包括多元化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和心理疗法的结合,以及注重日常生活的调节和家庭治疗的重要性。这些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帮助患者重建信心,恢复身体功能,并逐步克服抑郁症状。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每个患者的情况都是不同的,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因人而异,并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人情况。通过转化和改进

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

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 抑郁是一种心境状态,以显著的心理低落为主要特征,对平时感到愉快的活动丧失兴趣或愉快感。焦虑指一种内心紧张,害怕,不安的体验.抑郁或焦虑情绪是人类的正常的情感体验,但过分严重抑郁或焦虑即可能成为一种病态心理状况,即抑郁症状和焦虑症状. 抑郁症和焦虑症是综合医院的常见疾病,已成为发病率高,识别和诊断率低,未治率高,危害公众健康,引起严重的功能损害和社会负担的疾病.抑郁症及焦虑症患者往往重复叙述各种躯体不适,对心理问题忽视和对心理问题回避. 目前已知许多躯体疾病会伴发抑郁症状,患较为严重的内科疾病的患者其抑郁症患病率也较高,如脑卒中,各种老年躯体性疾病,癌症,肾衰,心梗,帕金森病等疾病的患者中约有40%患者可合并抑郁,并且比不伴发抑郁患者的死亡率高3-4倍. 中风是神经科最常见的严重急性病.认识到中风与抑郁存在一定的联系已有近100年的时间,但一直到最近25年,我们才开始对它们进行系统的研究.大量的资料表明,PSD 与中风后日常活动的损害程度关系密切,它可影响中风后患者日常活动的康复及中风后的认知功能. PSD的诊断标准与普通抑郁症相同,但前提是病因必须是中风.中风后一个月(中风急性期)发病的患者占2 4 — 2 6 %,半年左右发病的患者占半数,这两段时间是中风合并抑郁症的高峰期,中风后两年是合并抑郁症的高危期.中风后抑郁往往抑郁焦虑合病,同时由于中风病人年龄一般较大,很可能同时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因此治疗上不能忽略了单纯的抗抑郁治疗对患者的副作用. 机制:卒中后抑郁发生,称为卒中后反应性抑郁,大多可自然缓解,老年期心理的变化及大脑功能的衰退,下丘脑功能失调,导致情绪的不稳定性增高.脑卒中的病灶产生的损害,NE神经元和5— HT神经元及其径路,使这两种递质水平低下而致本病与脑的局部有一定的定位关系,额叶损伤可致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心境低落和思维阻滞等抑郁状态. 脑卒中后抑郁临床特点: 1有心脑血管危险因素

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治疗进展

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治疗进展 【摘要】脑卒中后抑郁指的是患有脑卒中后,情绪低落,对所有事都失去兴趣,身体不适、能力下降、悲观,其在医学临床上的表现有产生一系列的抑郁症,还伴有有一系列的身体症状,属于脑卒中后比较常见的症状之一。此前,对于脑 卒中后抑郁症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心理治疗、非药物治疗,其中的药物治疗 主要是使用西药抗抑郁。近年来,非药物治疗主要是绿色治疗,而且这种治疗的 方法越来越备受关注,逐渐成为临床上的新的治疗方法,经过实践后取得很好的 效果。文章对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治疗进展进行研究,主要分析其临床上的药物 治疗和心理治疗两种方法,其中药物治疗分析了中药治疗和西药治疗。 【关键词】脑卒中后抑郁;临床治疗;进展 前言 脑卒中后抑郁简称PSD,其主要的特点是睡眠少、容易疲倦、绝望、焦虑、 情绪低落,属于继发性的精神障碍疾病。根据原有的研究发现,患上该病以后其 波动率的范畴为10%-68%,大部分处于40%-50%的范围,第一次脑梗死发生脑卒 中后抑郁的概率是34%,脑卒中之后,在三个月的时间内发病率高至59%,主要 是轻度的抑郁。与国外的相关研究一致,脑卒中抑郁症比较容易发生在脑卒中后 的几个星期至几个月,也主要是轻度的抑郁。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影响数据波 动的原因有研究对象的不同、随访时间、相关标准以及用来诊断的医疗器具。患 有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住院时长会增加,住院费用也增加了,还会降低患者生 活质量,减缓神经康复的进程,增强患者想要自杀的态度,增加死亡率。现在, 很多的医生和学者已经认识到脑卒后抑郁症的危害,现在,对脑卒中后抑郁在临 床上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1. 西药治疗

卒中后抑郁——指南与实践

卒中后抑郁——指南与实践 一个跨越了百年历史的话题 19世纪时,卒中和抑郁的关系被首次提出来,但一般认为心情不好是残疾损伤的合理后果。 到了20世纪70年代,Robinson发现,减少大鼠的脑血供可影响儿茶酚胺、激素的浓度,造成“战或逃反应”(急性应激反应);而且随着这些物质浓度的降低,卒中大鼠的行动更为迟缓,在车轮上的运动意愿亦降低。 1977年,John Hopkins大学的研究者发现,在同样造成下肢功能完全丧失的情况下,卒中患者中约1/2有抑郁,而骨科患者中仅有1/5。这一研究结果提示脑部损伤与心理并发症有密切关系。 2012年,Duke大学的Nada发现,短暂性缺血发作(TIA)患者与造成功能损害的卒中患者一样都会出现抑郁。 卒中后抑郁的患病率较高 国内PRIOD研究结果显示,约30%的患者卒中发病后2周时便出现抑郁,1年的累计卒中后抑郁患病率高达42%(图1)。另有研究提示,卒中后抑郁发病率高,风险存在时间长,卒中发作15年后,抑郁的患病率仍高达31.2%(图2)。而Kim等研究结果显示在综合医院内,PSD 以轻度抑郁为主(图3)。

卒中及卒中后抑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卒中及卒中后抑郁对人类健康带来显著的负性影响,如卒中复发、合并心血管病及周围血管病、认知功能下降或痴呆、失业或社会关系紊乱、肢体残疾或语言障碍、植物状态或长期卧床甚至死亡等。即便是轻度的抑郁,也会对早发型卒中患者的社会功能造成明显的损伤(图4)。 多项指南提出——应重视卒中后抑郁的筛查

1.AHA/ASA指南(2014)推荐:卒中存活患者应定期接受筛查,评估是否出现抑郁; 2. 加拿大卒中最佳实践推荐:卒中后情绪、认知和疲劳实践指南(2015)推荐:所有卒中患者都应视为PSD高风险人群,PSD可出现在康复的任何阶段(A级证据);鉴于PSD的高患病率,需要筛查检测抑郁,以及有强证据支持治疗症状性PSD,因此所有卒中患者都应筛查抑郁症状(B级证据);应使用有效工具筛查卒中后抑郁,最大可能检出抑郁(B 级证据)。 多项指南推荐——应对卒中后抑郁进行抗抑郁治疗 1. 加拿大卒中最佳实践推荐:卒中后情绪、认知和疲劳实践指南(2015)推荐:轻度抑郁症状的患者可初始进行“观察等待*”(B级证据);如果抑郁持续并干扰日常功能和康复、或病情加重则考虑药物治疗(B级证据);正式评估后被诊断为抑郁障碍的患者应考虑使用抗抑郁药物(A 级证据); 2. AHA/ASA指南(2014)推荐:如果有抑郁,则接受抗抑郁药治疗,特别是SSRI类药物(I类建议;B级证据);抗抑郁药对有卒中和广泛性焦虑的患者有益处(IIa建议;B级证据)。 3.中国抑郁障碍防治指南(2015)中关于共病躯体疾病的抑郁的药物治疗推荐:脑卒中患者可使用西酞普兰、舍曲林、艾司西酞普兰(A级推荐);帕罗西汀、氟西汀及抗精神病药由于会增加心血管或卒中风险,应慎用(D级推荐)。

脑卒中后抑郁的病理机制及干预措施

脑卒中后抑郁的病理机制及干预措施 脑卒中后抑郁是指在脑卒中发生后出现的情绪障碍,表现为情绪低沉、乏力、对生活失去兴趣等。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导致的神经损伤和功能障碍可能与抑郁的发生相关。脑卒中后抑郁的病理机制虽然尚不完全清楚,但目前的研究认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包括神经损伤、炎症反应、神经递质紊乱以及生活质量下降等。 一、神经损伤和功能障碍 脑卒中引起的神经损伤和功能障碍可能是诱发抑郁的重要因素。脑卒中导致大脑出血、脑缺血或脑梗死,造成神经细胞的坏死和功能丧失,进而导致大脑功能受限。这种功能限制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进而引发抑郁的产生。另外,神经损伤后还会导致体内一系列生物化学改变,如神经递质的异常分泌和神经炎症的发生,这些生物化学改变也与抑郁的发生密切相关。 二、炎症反应 脑卒中发生后,损伤的脑组织会引起炎症反应的发生。炎症反应是机体对损伤或感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但过度的炎症反应会导致神经细胞的进一步损伤。炎症反应引起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因子的释放可以影响神经递质的正常运转,从而影响情绪的调节。炎症反应与抑郁的关系已被广泛研究,研究发现,炎症反应的激活与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具有密切关联。

三、神经递质紊乱 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可能与神经递质的异常分泌有关。神经递质是神经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包括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等。这些神经递质在情绪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而脑卒中导致的神经损伤和炎症反应可能会导致神经递质的异常分泌。研究发现,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多巴胺和5-羟色胺水平下降,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增加,这些变化与抑郁的发生密切相关。 四、生活质量下降 脑卒中后患者常因身体功能障碍、精神状况不佳和社会支持不足而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常感到自卑、无助和无望,这种消极情绪会使他们失去对康复的信心,从而加重抑郁的症状。此外,抑郁还会影响患者的注意力、记忆和认知功能,进一步加重生活质量的下降。 针对脑卒中后抑郁的干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药物治疗:抗抑郁药物是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主要药物治疗方案之一。常用的抗抑郁药物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和三环类抗抑郁药物。这些药物可以通过调节脑内神经递质水平来减轻抑郁症状。 二、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学会应对抑郁情绪和康复困难。常用的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支持性心理治疗

脑卒中后的抑郁症状与防治措施

脑卒中后的抑郁症状与防治措施 脑卒中,也被称为中风,是因脑血管破裂、阻塞或破裂出血所造成的一种急性 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脑卒中的患病率也逐渐增加。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有1500万人罹患脑卒中,每年有600万人因脑卒中死亡。脑卒 中后患者不仅需要进行身体康复,也需要重视自身心理健康问题。因为脑卒中后,患者容易出现抑郁症状,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一、脑卒中后的抑郁症状 抑郁症是人们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脑卒中后的抑郁发生率要比普通人群高得多。研究表明,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高达30%至50%,甚至有的患者出现了自 杀倾向。脑卒中后患者的抑郁症状不仅会出现于发病初期,也可能会在康复期后出现。 患者可能会出现消极情绪,失去兴趣和热情,整天感到无精打采。也会出现精 神压力大的情绪,容易感到烦躁、沮丧、有自杀倾向等。有些患者会出现失眠、食欲不振等症状,也会对康复产生一定影响。 二、脑卒中后患抑郁症的原因 造成脑卒中后抑郁症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脑卒中的发生对患者本身 就是一种较大的创伤,可能会造成患者对生活丧失信心,失去对未来的信心和希望。另一方面,一些脑卒中患者治疗后出现残障,对身体的自主控制和能力进行性损害,对生活的依赖度较高,这会让患者感到愤怒、无助和失落等等。 三、脑卒中后抑郁症的防治措施 预防脑卒中后抑郁症状先是要注意日常生活的细节。做好日常饮食健康,做好 锻炼身体,可以在事前减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等。也可以保养

身心,平时多联系好朋友,保持好心情。如果已经发病,则要注意脑卒中治疗后患者的康复,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同时应注意的是,在病患的康复过程中,控制抑郁症的发生也十分必要。可通过使用药物如抗抑郁药等或心理咨询的方式来缓解情况,提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信心,减轻患者的负担。此外,家人朋友的陪伴和安慰也是非常重要的,对他们控制抑郁症起到关键作用。 总之,脑卒中后的抑郁症状虽说常见,但并不可怕。要尽可能让患者抑郁症状得到治疗,因为控制好抑郁症状,不仅可以身体康复,也让患者身心健康得到了有效的保障和改善。

舒肝解郁胶囊联合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研究

舒肝解郁胶囊联合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舒肝解郁胶囊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的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试验组使用舒肝解郁胶囊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黛力新)治疗,对照组单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黛力新)治疗,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项)评分,根据HAMD得分的减分率评定疗效。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和对照组对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试验组有效率87.50%,对照组有效率67.50%两组数据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2,P<0.05)。结论舒肝解郁胶囊联合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中重度抑郁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舒肝解郁;黛力新;脑卒中;抑郁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后常见的并发症,也是脑卒中患者中最常见的情感障碍性心理疾病[1],主要临床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少、思维延迟、睡眠障碍,对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不利,增加家庭的心理和社会负担,严重的患者甚至可能产生轻生念头,导致自杀等严重后果。旨在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作者做了一项关于舒肝解郁胶囊联合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医院(三级乙等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选本研究共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试验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50~65岁11例,66~80岁29例;脑卒中类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25例,心源性脑栓塞3例,腔隙性脑卒中9例,其他和不明原因脑卒中3例;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50~65岁13例,66~80岁27例;脑卒中类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27例,心源性脑栓塞4例,腔隙性脑卒中7例,其他和不明原因脑卒中2例。入选标准:①年龄50~80岁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并经颅脑CT或MRI证实为缺血性脑卒中;②脑卒中前无严重残疾(改良Rankin评分≤2; ③达到《中国精神障碍诊断和分类标准(CCMD-3)》抑郁的诊断标准。④病程2周以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项)评分≥21分。排除标准:①入院时存在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定义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15分;②存在明显的构音障碍或失语;③痴呆,诊断依据美国精神疾病诊断的标准(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4th Edition,DSM-Ⅳ);④脑卒中前有抑郁症或其他严重精神疾病史;⑤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及生命体征不平稳者。所有患

基于“圆运动”理论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的证治

基于“圆运动”理论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的证治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常见的精神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情绪的异常,伴或不伴躯体化障碍。研究表明,脑卒中患者在1年内出现抑郁倾向的发生率高达25%~50%,严重影响患者的认知及肢体功能的恢复,进而影响患者及家人的生活质量[1]。中医学认为脑卒中后抑郁是中风和郁证的合病,属于因病而郁,基本病机为气血阴阳失调,血随气逆而蒙蔽神窍,气机失于畅达而致郁证,病位与心脑和肝脾肾密切相关。着名医家彭子益认为,中气运转产生升降浮沉,是一身气机升降的动力,因此创造性地提出“中气如轴,四维如轮”的圆运动理念及“轴运轮行,轮运轴灵”的治疗理念。笔者基于圆运动理论,采用“运轴行轮”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探析如下。 1圆运动理论 查看更多内容 圆运动理论源于河图,后彭氏参合《内经》及黄元御“一气周流,土枢四象”思想着成《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使圆运动理论走向成熟,系统地阐述了自然及人体圆运动之关系,建立了与圆运动相关的医理、生理和病理理论。彭氏根据对河图的理解,提出了生物生命宇宙图[2](见图1),认为宇宙造化阴阳化合的枢轴是中气,浮沉之气中有中气,升降之气中亦有中气,从而使浮中有沉、沉中有浮、升中参降、降中附升,升降浮沉各司其位又互相和合,运动不息以此形成自然界的圆运动[2]。“远取诸物,近取诸身”,人体亦是一个小小的宇宙,如《素问·宝命全形论》所曰之“天地合气,命之曰人”。彭氏认为人秉大气的五行而生脏腑,秉木气而生肝脏与胆腑,秉火气而生心脏与小肠腑,秉金气而生肺脏与大肠腑,秉水气而生肾脏与膀胱腑,脾居中焦,枢转诸气。彭氏言:“中气者,生物生命之所从出”,亦言:“中气如轴,四维如轮,轴运轮行,轮运轴灵。”脾胃居于中,旋转于内,肝木升、肺金降、肾水沉、心火浮,形成四维轮转于外,升降浮沉,形成人体正常气机运动,从而推动四维的功能活动,继而补充

脑卒中后抑郁的心理干预

脑卒中后抑郁的心理干预 老年卒中后抑郁是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以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睡眠障碍等为特征的 情感障碍性疾病,属继发抑郁的一种,发生率为23%~76%,平均为50%。临床观察,抑郁 病人的运动功能恢复所需时间长于不伴抑郁障碍的病人,从而增加了康复的难度,甚至增加 脑血管病的致残率及病死率,给患者家属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1]。因此,对脑卒中后抑郁 病人心理干预治疗十分重要,自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们对住院的80例脑卒中后 病人进行分组观察,其中40例进行心理干预,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80例病人治疗前均经CT检查确诊为脑梗死或脑出血,同时经智力评分量表(MMSE)测定排除认知功能障碍,经简易抑郁评定量表(ZUNG)评定存在抑郁状态(>40分),神志清楚者入组,分普通组和对照组,普通组40例,男15例,女25例,年龄42~ 82岁,平均62岁,脑梗塞30例,脑出血10例,对照组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龄45~85岁,平均65岁,脑梗塞25例,脑出血15例。两组性别,年龄,病情,文化程度, 用药,MMSE、ZUNG评分和斯堪的纳维亚神经评分表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1.2方法两组病人均采用医生即定的治疗方案,普通组除完成治疗外不做特殊心理干预,对 有主动求医行为患者给予必要的解答,但不实施系统化教育,对照组在进行治疗同时,给予 心理干预,实施系统化健康教育及解除负性情绪,具体实施如下。 1.2.1增加医患沟通,鼓励病人建立自信。由责任医师负责、责任护士协助,自病人入院后 开始主动与病人交流,根据病情程度,在医疗保护制度的原则下适度告之病情,使之了解自 己的病情、诊疗计划及疾病的转归、预后,以及各种检查的必要性、可靠性、安全性等。 1.2.2个别心理指导。责任医师和责任护士在每日的医疗工作中随时注意患者的情绪反应, 及时发现问题,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时给予个体化的心理疏导,特别指出抑郁、焦虑对疾 病的影响,鼓励患者将内心苦闷讲述出来,达到诱导发泄的作用。通过疏导、支持和帮助等 措施,减轻乃至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 1.2.3身心放松训练。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呼吸和肌肉放松训练,每日2次,保持心境宁静,分散患者注意力;给予心理上的安慰和支持,引导患者听音乐,读报纸、杂志,缓解身心 压力;将年龄相仿、性格开朗的患者尽可能安排在同一病房,使其在和谐的氛围中转移注意力,淡化住院患者角色。 1.2.4集体心理治疗。利用工休座谈将患者集中进行语言交谈,发挥患者的角色榜样作用, 每周1次,开展患者之间成功经验的交流,提高患者的自我功效。通过集体心理治疗使患者 充分发表各自意见,彼此帮助纠正错误的认识、不良行为模式和应对方式。定期邀请资深医 学专家、教授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向患者讲解有关疾病的防治知识,使患者通过及时 有效的渠道了解自身疾病的相关信息,有利于缓解心理压力。 1.2.5建立良好的家庭及社会支持。指导患者家属协助尽早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协调各种 关系,努力促进与患者有关的亲属、其他人员参与到患者的心理治疗中来,指导其关心、帮 助患者,给患者温暖和关怀,正确运用心理疏导的方法从家属的角度来减轻患者的抑郁情绪,在患者住院期间让家庭成员和单位领导多与患者交谈,解决其实际困难,从而减少其负性情绪,促进疾病的恢复。 2结果 普通组30d、45d、60d肌力评定,肌力从0级升至Ⅰ级28例,从Ⅰ级升至Ⅲ级12例,肌力恢复不明显;对照组,30d、45d、60d肌力评定,从0级升至Ⅲ级10人,从Ⅰ级升至Ⅳ+级20人,从0级升至Ⅳ + 级10人,肌力恢复明显。

从肝论治脑卒中后抑郁症验案三则

从肝论治脑卒中后抑郁症验案三则 随着现代医学急救水平不断提高,脑卒中死亡率已明显下降。但因其致残率高,造成患者生活质量下降,不仅导致患者生理残疾,而且,对患者的认知、情感等心理活动也带来较大的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脑卒中后抑郁在国外已有一些研究,发现20%~60%的脑卒中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西医临床上对该病多选用抗抑郁药治疗,但普遍存在着消化道或椎体外系等副作用,由此产生依从性差和疗效不满意等临床现象,而中医对该病论治阐述报道不多。近年来,我们受著名老中医王翘楚教授“从肝论治”学术思路的启发,采用平肝活血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获得满意疗效,对促进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和提高生存质量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介绍验案三则,以飨同道。 案例一:李×,男,59岁。初诊:2001年12月15日。主诉:失眠伴情绪低落1月。病史:患者2000年曾脑梗塞1次,无留下后遗症。今年11月上旬再中,而住医院治疗1个月。头颅MRI示:右侧基底节-半卵区脑梗塞。本次再中后出现言语欠利,左侧肢体活动受限,失眠加重,心烦不安,情绪低落,兴趣减退。仅睡3小时,大便干结。苔微黄腻、舌质暗红,脉微弦。血压:140/100mmHg。Holter示:窦性心律伴房性早搏,个别伴室内差异传导,ST段改变与速率有关。患者素有高血压病史,常服络活喜、抵克立得等。诊断:不寐,郁症;脑梗塞后抑郁。中医辨证:肝阳偏亢,瘀阻脑络。治拟平肝潜阳、活血通络安神。处方:桑叶、菊花各15g,天麻10g,钩藤(后下)、葛根、川芎、郁金、菖蒲、焦山栀、赤白芍各15g,柴胡10g,龙骨、牡蛎(先煎)、丹参、夜交藤、合欢皮、怀牛膝各30g,远志10g,净蝉衣6g,辰灯芯3g,羚羊角粉(另吞)0.6g,14剂。二诊:药后心情平静,能睡4、5小时,大便转软,日行1次,心烦减轻,左手活动尚不利,血压:130/100mmHg。药症相符,再进原方14剂。三诊:服上药第4天,因做高压氧舱,心情紧张,又烦躁不安,紧张时会发抖,血压:140/100mmHg。原方去羚羊角粉,加淮小麦30g,甘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