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历史选修三知识点归纳

高考历史选修三知识点归纳

高考历史选修三知识点归纳高考历史选修三是我国高中历史课程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内容包括中国近代史、世界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学习选修三不仅对于高考有着重要的影响,也有助于我们对历史的深入了解和思考。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高考历史选修三的三个主要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是选修三中的第一个重要知识点,主要涵盖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重要历史事件。在学习这一知识点时,我们应该重点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鸦片战争及其影响: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需要了解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以及对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的影响。

2. 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农民起义运动之一。我们需要了解太平天国的兴起、发展以及失败的原因。

3.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为了挽救国家危机而兴起的一系列改革运动。我们需要了解这些运动的目标、改革内容以及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二、世界近代史

世界近代史是选修三中的第二个重要知识点,主要涵盖了近代欧洲历史、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等重要历史事件。在学习这一知识点时,我们应该重点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近代欧洲历史:近代欧洲历史是世界近代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需要了解欧洲的工业革命、城市化进程以及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兴起。

2. 美国独立战争:美国独立战争是美国建国的重要事件,我们需要了解战争的原因、过程以及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3. 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是近代世界历史中的重要事件,对于世界政治、思想、社会制度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需要了解大革命的背景、过程以及其所带来的变革。

三、中国现代史

中国现代史是选修三中的第三个重要知识点,主要涵盖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等重要历史事件。在学习这一知识点时,我们应该重点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的一次伟大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开启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我们需要了解辛亥革命的爆发、推翻清朝统治的过程以及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2.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文化运动和民主运动的重要里程碑,对中国的思想文化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需要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以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我们需要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过程、组织结构以及其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

总结起来,高考历史选修三涵盖了中国近代史、世界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三个主要知识点。通过深入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历史的发展脉络,为高考考试提供充

分的准备。同时,了解历史也有助于我们对当代社会和世界的理解,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历史意识。

高考历史选修三知识点归纳

高考历史选修三知识点归纳高考历史选修三是我国高中历史课程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内容包括中国近代史、世界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学习选修三不仅对于高考有着重要的影响,也有助于我们对历史的深入了解和思考。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高考历史选修三的三个主要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是选修三中的第一个重要知识点,主要涵盖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重要历史事件。在学习这一知识点时,我们应该重点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鸦片战争及其影响: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需要了解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以及对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的影响。 2. 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农民起义运动之一。我们需要了解太平天国的兴起、发展以及失败的原因。

3.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为了挽救国家危机而兴起的一系列改革运动。我们需要了解这些运动的目标、改革内容以及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二、世界近代史 世界近代史是选修三中的第二个重要知识点,主要涵盖了近代欧洲历史、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等重要历史事件。在学习这一知识点时,我们应该重点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近代欧洲历史:近代欧洲历史是世界近代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需要了解欧洲的工业革命、城市化进程以及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兴起。 2. 美国独立战争:美国独立战争是美国建国的重要事件,我们需要了解战争的原因、过程以及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3. 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是近代世界历史中的重要事件,对于世界政治、思想、社会制度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需要了解大革命的背景、过程以及其所带来的变革。

高考历史(岳麓版)总复习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知识整合·厘清史实]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1.背景 (1)根本原因: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 (2)具体原因:法德之间、英德之间、俄奥之间的矛盾激化,欧洲列强形成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列强的争夺、民族矛盾日益激化,使巴尔干半岛成为矛盾冲突的焦点。 (3)直接原因:1914年6月28日的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2.经过 (1)爆发: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此后,德、俄、法、英相继投入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2)基本战况 集团的失败而告终。 3.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对交战双方来说,都是

非正义的。 4.影响 (1)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造成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损失。 (2)战争催生了新世界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在国际上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德意志、奥匈帝国战败,英、法等战胜国也受到重创。 ②俄国十月革命后,建立了第一个新型的社会主义国家。 ③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发展。 ④战后,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世界性国际政治组织——国际联盟。 (3)大战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①大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 ②促使政府机构改变了职能。 ③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 (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1.背景 (1)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的对比。 (2)战胜国迫切需要宰割战败国,协调各种矛盾。 2.凡尔赛体系 (1)建立:《凡尔赛和约》及其后签订的对奥、匈、保、土的各项条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 (2)内容:领土问题;殖民地问题(委任统治权);军备问题;赔款问题。 (3)实质:列强在欧洲、非洲和西亚地区确立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4)特点:掠夺性;分赃性;不稳定性。 (5)影响 ①暂时协调了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建立了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体系。 ②使欧洲和中东的政治格局发生很大的变化,欧洲出现一系列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 ③建立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新秩序,重新划分了殖民地,有利于战后欧洲的稳定与恢复。 ④体系内部隐含了许多矛盾,如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战胜国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苏联之间的矛盾等。

高考历史选修三知识点汇总

高考历史选修三知识点汇总高中历史选修三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涵盖了世界历史上一些重要的事件和思想。本文将对高考历史选修三中的知识点进行全面梳理和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备考。 一、第一章:人类文明的发展与冲突 1.古代东亚文明发展 - 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 中国的封建社会及其特点; - 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 中国与邻近国家的关系及交往。 2.古代欧亚大陆文明的交流 - 西方文明的发展与特点; - 东方文明的发展与特点; - 欧亚大陆上的文化交流和冲突。

二、第二章:近代世界的多元成长 1.15-18世纪的欧洲 - 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 宗教改革带来的影响; - 经济、产业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 欧洲探险与殖民扩张。 2. 第一次工业革命与其对世界的影响 -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起因和发展; - 工业革命对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影响; - 工业革命对世界格局的改变。 三、第三章:近代世界的风云变革 1. 第二次工业革命与帝国主义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与特点; - 帝国主义的形成和表现;

- 殖民地问题和世界格局的变化。 2. 世界两次大战与冷战 -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 -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背后的原因; - 冷战的起因和发展; - 冷战对世界的影响。 四、第四章:当代世界的变革与发展 1. 经济全球化与特征 - 经济全球化的意义和特征; - 全球治理与国际经济组织; - 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和挑战。 2. 当代世界的政治格局 - 当代世界的大国与地区; - 当代世界的热点问题与挑战;

- 国际安全与合作。 以上是高考历史选修三的知识点汇总,每章都包含了该章内容的重点和要点。同学们在复习备考过程中,可以以这些知识点为依据,结合教材和其他学习资料进行复习。同时,要记住历史学科的学习需要结合具体事件和人物,做好横向和纵向的联系,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思考。 最后,祝愿同学们能够在高考历史选修三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加油!

历史选修三高考知识点归纳

历史选修三高考知识点归纳在历史学科的学习中,选修三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它包含了许多与中国现代史和世界史相关的知识点。了解这些知识点不仅有助于我们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还能为高考提供必要的备考材料。本文将对历史选修三的高考知识点进行归纳,以帮助同学们系统学习和掌握这一内容。 一、中国现代史相关知识点 1. 第二次鸦片战争和中国近代史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重要战争,这场战争的结果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了解战争的起因、过程以及对中国的影响是学习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内容。 2. 辛亥革命与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场革命,它推翻了中国封建皇权制度,开启了中国的民主革命进程。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主要人物和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学习中国近代史的关键。

3. 五四运动与中国的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重大影响的爱国运动,它对中国新文化的兴起和影响深远。了解五四运动的起因、发展和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是学习中国现代史的重要方面。 二、世界史相关知识点 1.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国际关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了解战争的原因、参与方以及其对世界历史的改变,是学习世界史的基础。 2. 冷战与国际关系 冷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的主要特征之一,持续了几十年的时间。了解冷战的主要阶段、主要参与国以及其对国际局势的影响,是学习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 3. 苏联解体与后冷战时期

苏联解体是世界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它标志着冷战时期的结束和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了解苏联解体的原因、过程以及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是学习世界史的重点之一。 综上所述,历史选修三的高考知识点归纳包括中国现代史相关知识点和世界史相关知识点。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同学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发展和影响,为高考备考提供必要的素材和参考。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并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历史高考选修三知识点汇总

历史高考选修三知识点汇总 历史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不仅能够帮助人们了解过去,还能够 为我们的未来提供启示。在高中阶段,历史也是一门必修课程,北京 高考选修三作为历史的一部分,是历史知识的延伸和拓展。本文将围 绕选修三的主要知识点展开论述,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和理解。 首先,我们来谈谈选修三中的第一个知识点——经济文化交流与 变迁。经济文化交流与变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表现,也是历史的 重要内容。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 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以及因交流而产生的变迁。例如,可以就丝 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两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探究它们如何促进了 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并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我们还 可以学习一些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如唐朝的开元盛世、郑和下西 洋等,从而更加全面地认识到经济文化交流与变迁对于人类社会发展 的重要性。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探讨选修三的第二个知识点——现代化进 程与中国的崛起。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可追溯至19世纪末的近代史时期,也是整个选修三中最重要的知识点之一。在学习这一内容时,我们需 要了解中国近代史中的一系列重要事件,如洋务运动、义和团运动、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通过了解这些事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 解中国近代史的进程和发展,从而更好地把握中国的崛起之路。此外,我们还应该了解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经验和在现代化过程中的挑战与 机遇,以及中国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并实现自身崛起的经验与教训。 最后,我们来讨论选修三的第三个知识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 度和文化思想。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学

新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选修

新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选修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考的模式也在不断变化。新高考的出现让考生们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其中历史选修课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对新高考历史选修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历史选修的分类 新高考的历史选修课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中国古代史选修,另一类是世界史选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一门选修课。下面将对这两门选修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二、中国古代史选修知识点总结 1.夏商周时期:了解夏、商、周三代的历史背景,掌握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特点。 2.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了解秦汉的政治制度和统一战争,认识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混乱和社会变革。 3.隋唐宋元明清时期:掌握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特点,理解元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变革。 4.近代历史:熟悉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重要历史事件,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和变迁。 5.现代历史:理解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等重要历史事件,认识到中国近代史的复杂性和曲折性。

三、世界史选修知识点总结 1.古代文明:了解埃及、巴比伦、希腊、罗马等古代文明的发展和特点,认识到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碰撞。 2.中世纪:掌握封建制度、十字军东征、黑死病等重要事件,理解中世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 3.近代历史:熟悉英国工业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等重要历史事件,了解近代世界的发展和变迁。 4.现代历史: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冷战等重要历史事件,认识世界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四、历史选修课的参考书籍 为了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历史选修课的知识点,有几本参考书籍是必不可少的。 1.《中国古代史》:这本书对中国古代史的各个时期有详细的介绍和解读,是学习历史选修课的重要工具书。 2.《世界史》:这本书涵盖了世界历史的各个时期和重要事件,对于学习世界史选修课非常有帮助。 3.《中国历史文化常识手册》:这本书对中国历史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较为详细的介绍,是学习中国历史选修课的补充材料。 4.《世界历史文化常识手册》:这本书对世界历史的不同文明和重要事件进行了概括性的介绍,是学习世界历史选修课的参考书籍。

统编历史选修3第十二课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统编历史选修3第十二课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第十二课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近代史上的著名战争,理解战争对人类文化的破坏,以及造成的文化断裂;认识战争在客观上又为不同文化的碰撞提供了契机。 本课重点:独立战争后的美洲文化;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 本课难点:欧洲殖民者文化侵略的表现形式及其作用; 知识概要: 一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 1. 背景:独立战争前,英国等欧洲移民、非洲黑人、印第安人各种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美国文化的多元特征。 2. 特征:在种族、血统和宗教上具有多元性和多样性。表现:使用的英语发展为美式英语;饮食文化、艺术生活融入了印第安人和黑人的因素。英国文化居于主导地位。 3. 形成:(1)独立战争前,“美利坚人”已成为北美殖民地居民的共同名称。 (2)独立战争直接推动了美利坚民族与文化的形成。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美利坚民族的正式诞生。 (3)1787年联邦宪法,北美大陆建立联邦制共和国。 4. 内容:(1)进步性:人人生而平等,人民主权,权力制衡原则。自由女神像成为重要文化符号。 (2)局限性:发展种植园经济和保留奴隶制。 二拉丁美洲文化 1. 背景:(1)到19世纪上半叶,西班牙和葡萄牙控制着拉丁美洲。 (2)欧洲白人、印第安人和黑人的种族融合非常普遍,形成“混血社会”。 2. 特征:传统的印第安文化逐渐消亡,西、葡文化成为主体,天主教成为主要宗教。拉丁舞成为文化符号之一。偏远内陆地区,印第

安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得以保留。 3. 形成:拉美独立运动中,土生白人成为革命的主要领导者。西属拉美独立后,大多建立了共和国。 4. 评价 (1)积极性:取消了奴隶贸易和奴隶制,取消了印第安人的人头税和强制劳役。 (2)局限性:对黑人和印第安人的种族压迫与歧视仍然存在,战后形成了考迪罗独裁权力。 三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 1.背景:(1) 1805—1815年,拿破仑通过战争,在欧洲建立了一个大帝国:大西洋沿岸到波兰,波罗的海到地中海。 (2)法军在所到地区,推行《拿破仑法典》,传播了自由、平等、法治、共和等思想。但其压迫与掠夺,引起了当地人的不满。 (3)在抗法斗争中,欧洲各地出现了民主意识和民族独立要求。战争后,民主、独立、自由、法治等成为欧洲的普遍诉求。 2. 俄国,“十二月党人”于1825年12月发动武装起义,很快失败,但是传播了民主、自由、革命的主张。 3. 波兰,1830年11月,青年军官和学生在华沙发动了反对俄国的 起义,激发了民族解放斗争。 4. 德国,(1)普鲁士进行了废除农奴制的改革,德意志要求改革与统一的呼声高涨。 (2)1848年,奥地利和普鲁士等地发生革命,要求建立统一的独立国家。 四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 1. 欧洲国家向被侵略地区输出自由、民主、人权等价值观及基督教等,进行文化侵略。但同时也把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带到被侵略地区,激发了这些地区的民族民主意识。 2. 中国,(1)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郑观应等人主张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魏源著有《海国图志》,郑观应于1894年完成著作《盛世危言》。

高三选修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三选修历史知识点总结 在高三历史选修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历史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涵盖了广泛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下面是对这些知识点的总结。 一、古代文明与帝国的形成 1. 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古代文明的起源,包括了早期文明的特点和发展过程,如位于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尼罗河流域的埃及文明以及印度河流域的印度河文明。 2. 帝国的兴起与扩张 古代帝国的兴起和扩张是人类历史上的重要事件,涉及的帝国有中国的秦朝、罗马帝国、阿凡提亚王朝等。 二、古代东方文明 1. 中国古代文明

中国古代文明的特点和发展,包括了夏、商、周三代的特点,以及封建社会的形成。同时,还学习了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和思 想家的思想体系,如孔子、老子、墨子等。 2. 印度古代文明 印度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关于其社会制度、宗教、文化 等方面的内容。例如:印度教、佛教的起源及其在印度以及亚洲 其他地区的影响。 三、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 1. 古希腊的政治制度与文化特点 古希腊民主政治的起源与发展,希腊城邦制度的特点以及民 主思想对现代政治的影响。同时,还要了解希腊文化的盛行,包 括艺术、哲学、体育等方面。 2. 古罗马的政治制度与文化特点 古罗马共和国和帝国的兴起与发展,以及罗马法的特点和对 现代法律的影响。此外,还学习了罗马的艺术、建筑和工程等领域。

四、中世纪欧洲 1. 罗马帝国的衰落与中世纪欧洲的兴起 学习了西罗马帝国的衰落和东罗马帝国的传承,以及封建制度在欧洲各国的形成和发展。 2. 宗教改革和十字军东侵 研究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以及十字军东侵对欧洲和亚洲的影响。 五、近代历史 1. 欧洲市民革命的起源与发展 包括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法国大革命的爆发等重要事件。 2. 工业革命及其对全球的影响 工业革命对经济、社会和政治方面的影响,以及殖民主义的扩张。 六、现代历史与国际关系

高二历史选修三知识点概括

高二历史选修三知识点概括 财富是一时的朋友,而朋友才是永久的财富;荣誉是一时的荣耀,做人才是永久的根本;学历是一时的知识,学习才是永久的智慧!所以请好好努力学习吧,趁现在还有机会,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二历史选修三知识点概括,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二历史选修三知识点概括1 一、素称发达的古代手工业 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从农业中脱离出来 夏商周时期,手工业有了较大发展,由官府垄断 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 二、高超的冶金技术 1.冶铜技术 新石器时代:出现小件青铜器→夏:铸造比较讲究→商周:繁荣(如司母戊鼎)→春秋至秦汉:广泛采用鎏金、镶嵌工艺 2.冶铁技术西周:已有铁器→战国:铁农具推广→汉代:铁农具取代木、石和青铜农具,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 3.炼钢技术春秋晚期:已能制造钢剑魏晋南北朝:灌钢法16世纪以前中国炼钢技术世界 三、享誉世界的制瓷业 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2.商代烧制出了原始瓷器 3.东汉瓷器的生产技术达到成熟阶段,早期生产的是青瓷,后来又烧制出白瓷 4.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5.宋代我国制瓷技艺大放异彩,涌现出一批名窑。 6.元朝景德镇窑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烧制出白地蓝花的青花瓷。 7.明清时期中国瓷器的高速发展,景德镇成为全国的“瓷都”。明中后期又烧制出彩瓷,以五彩瓷最为有名,到了清代,还发明了珐

琅瓷。 _青瓷——白瓷——青花瓷——五彩瓷——珐琅瓷 四、异彩纷呈的丝织业 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 2.商代出现平纹织物和斜纹提花织物 3.战国时期:锦、绢、罗、纱等丝织品产量大,质量高。 4.汉代丝绸之路开通后,汉唐时期丝绸外销数量激增 5.明清时期,丝织业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苏州、杭州是最的丝织业中心。 高二历史选修三知识点概括2 隋唐——封建社会的盛和衰 1、隋大统一的历史原因。秦和隋的相似性。 2、隋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 3、全面细致的识记大运河的分段、起止点、沟通河流。理解大运河开凿的原因,影响。正确看待历不同人物对大运河的评价。 4、多方面(从统治者作为,从制度,从科技,从水利,从民族交往,从中外交流等)分析唐朝前期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和启示。 5、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活动和评价。 6、深入理解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均田制,租庸调制的实施原因、目的,作用和其间的联系,后来的破坏。 7、全盛时期的表现(经济、政治、民族、对外、文化。)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8、长安和扬州。 9、唐中央政权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史实,共性。与汉民族关系的异同点。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 10、唐朝对外交往和汉的不同之处及其成因。对外交流的具体史实。 11、深刻理解两税法的实施和影响。 12、多方面分析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原因和启示。 13、唐文化:唐诗、韩愈和柳宗元。莫高窟,绘画,书法,封建

(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1讲 一战到二战 人民版选修3

【优化指导】(新课标)2023高考历史总复习第1讲一战到二 战人民版选修3 1.(2023年沈阳模拟)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深刻而又广泛的影响。阅读材料,答复以下问题。 材料一第二百三十一条协约国和参战国政府认定而德国也承担,由于德国及其盟国进展侵略而把战争强加于协约国和参战国政府及其国民的身上造成的全部损失与破坏的责任。 ——《凡尔赛和约》材料二美国黑人领袖W.E·杜波伊斯于1918年写下了这一有关即将到来的世界的非凡预言: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场。世界上较蒙昧的人们决不再仅仅占据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地方。在这些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展商业剥削的非洲。 ——《全球通史》 (1)材料一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怎样引起的?这一观点是否正确?结合这次世界大战的背景谈谈你的看法。 (2)人们对材料中“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场”各有不同的理解:有人理解为“战争完毕了,和平已经降临”;有人理解“新的世界大战已经拉开帷幕”。你同意哪一种观点?结合史实说明理由。 2.阅读以下材料,答复以下问题。

材料一下面是巴黎和会上四个国家的代表说的话:“我有的是钱,你们都得听我的。” “借给我钱可以,想当老大你还嫩了点!” “应该把那条腿也打断,叫他永远也爬不起来!” “等老子伤好了再跟你们算账!” 材料二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列宁 (1)上述两那么材料反映了哪些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存在矛盾?并指出矛盾所在。 (2)材料二列宁所作判断是否正确,为什么? (3)材料二中“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是指哪两个国家? 3.(2023年长春测试)阅读以下材料,答复以下问题。 材料一第一条缔约各方以它们各国人民的名义郑重声明它们斥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并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上,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 第二条缔约各方同意它们之间可能发生的一切争端或冲突,不管其性质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处理或解决。 第三条本条约由序言内所列程序加以批准,并于所以它们的批准书均交存华盛顿时,在它们之间立即生效。 ——《非战公约》材料二东京审判具有哪些法律依据呢?那就是基于正义与和平的原那么以及国际公法、条约和惯例,对日本的战犯进展公开审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第一条规定:“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之设立,其目的为公正与迅速审判并惩罚远东之首要战争罪犯。”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规定:“欺骗及错误领导日本人民使其妄图征服世界之威权及势力,必须永久剔除”(第六条)。“对于战争人犯,包括虐待吾人俘虏者在内,将处以法律之严厉制裁”(第十条)。除此之外,还有1928年在巴黎签订的《非战公约》,日本也是缔约国。公约

高考历史复习选修三《战争与和平》知识集锦

战争与和平 考点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1.世界格局: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争斗,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源 (1)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和垄断组织的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 (2)帝国主义国家竞相奉行殖民扩张、建立庞大帝国的帝国主义政策,掀起了新的瓜分世界的狂潮。 (3)亚洲诸国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非洲几乎被瓜分殆尽。 2.实力变化: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导致它们的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1)后起而强大的德国把英国视为“日益衰落的国家”,开始寻求在欧洲乃至世界的领导地位,英德矛盾逐渐激化。 (2)法国与德国因阿尔萨斯—洛林等领土争端积怨已久,对北非殖民地的争夺剑拔弩张。 (3)德国与俄国因不断的贸易摩擦而关系恶化。

(4)奥匈帝国与俄国的矛盾集中在巴尔干半岛,使这里成了名副其实的欧洲“火药桶”。 3.军事集团:“同盟国”与“协约国” (1)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同盟国”,英国、法国、俄国组成“协约国”。 (2)两大军事集团竞相扩军备战,制订战争计划,制造政治危机和局部军事冲突,国际局势日益紧张。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1.爆发 (1)引线: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枪杀。两大集团利用这一突发事件,推波助澜,导致国际局势迅速恶化 (2)爆发:1914年7月28日,德国支持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此后,德、俄、法、英相继参战 2.战线:英法军队与德军对阵西线,德奥联军与俄军在东线厮杀,奥军与俄军在南线争斗。西线是决定性战场 3.阶段 4.评价 (1)这场战争是双方综合国力的较量,延绵过长的战线和阵地战的战争方式,使双方都难以有效突破对方的防线,迅速取胜极为困难。 (2)大战的进程完全走向大国决策者主观意志的反面:他们抱着短期取胜的侥幸心理,却形成了长期阵地战的僵局,变成了倾注全部国力的总体战。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1.战胜国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人教版2021年高三历史高考选修三默写复习提纲【填空版】

高三历史三轮复习填空默写卷(选修三) 班级:姓名: 1. 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2. 下图是一战前欧洲主要列强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其中B国是;英国与C国矛盾的主要原因是;A 国与B国矛盾的主要原因是;CD两国结盟的直接原因是;英国与A国于年结盟。 3. 一战爆发的条件 ①② 4. 一战中的决定性战线是,原因是 5. 一战中,首次使用坦克的战役是,索姆河战役的发动国是 6. 按开始的时间顺序排列①凡尔登战役②索姆河战役③美国参战④马恩河战役 7. 一战演变为旷日持久战的原因 ①② ③ 8. 一战结束的标志是 9.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 ①② ③④ 10. 一战对国际格局的影响:①;②美日崛起;③

诞生; ④;⑤ 11. 巴黎和会上英国的图谋 ①② ③ 12.《凡尔赛和约》对德国西部疆界的规定 ①② ③ 13. 一战后战胜国与匈牙利签订的条约是 14. 国际联盟成立于年,总部位于 15. 美国是国联的首倡者,但最终却没有加入,成为国联的最大受益者,这说明: ①② 16. 华盛顿会议召开的背景 ①② ③④ 17. 巴黎和会后,中日关于山东问题的解决方式是 18. 《四国条约》的议题是 19. 《九国公约》的实质是 20. 《五国条约》的性质是 21. 凡尔赛体系调整了列强在地区的利益关系。 22. 1920—1924年,国联在建立战后欧洲经济、处理国际争端和卫生、难民等问题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如缔结了《》 23. 《洛迦诺公约》的主要内容是 24. 一战后,人类为维护世界和平努力的缺陷 ⑴ ⑵国联自身的弱点:① ② ⑶ 25. 《四国条约》中列强利益的得失 得失

美美/ 英/ 英 ① 日 日 ② 26. 1920—1928年间,第一次正式冲击了凡尔赛体系,进一步冲击了凡尔赛体系,是对凡尔赛体系的较大调整。 27. 《非战公约》的影响 ①第一个的国际条约②有利于巩固欧洲的和平秩序 ③为国际法中原则的确立奠定了法律基础④成为 的法律依据 28. 巴黎和会上关于山东问题,中国认为日本获得德国在山东的权益是非法的和相当有危害的,理由是①“二十一条”是日本;②日本侵略山东,不仅违反了国际公法,而且必将危及亚洲和世界安全,这将违背的本意,并造成下次世界大战的祸根。 29.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期间国际局势紧张的主要表现① ② 30. 按时间顺序排列①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②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③德国恢复普遍义务兵役制④三国轴心形成 31. 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原因的相同点 ①② ③ 32. 法西斯入侵埃塞俄比亚和干涉西班牙内战有一个共同原因,就是都看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高考复习提纲

《战争与和平》历史复习提纲 本模块学习内容要点(课程标准):(1—2单元) 1.第一次世界大战 (1)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理解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 (2)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认识德奥集团失败的原因。 (3)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认识世界大战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1)了解凡尔赛会议和华盛顿会议构建帝国主义和平体系的史实, 剖析该体系的实质和不稳定性。 (2)知道“非战公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作用。 (3)简述国际联盟的成立和主要活动,评价其历史地位。 3.第二次世界大战 (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全面战争的。 (2)了解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和各大战场重要战役等史实,认识反法西斯国家是怎样通向胜利之门的。 (3)简述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汲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教训。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 1918)的原因 1.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引起列强对世界市场和世界霸权争夺的矛盾; 2. 主要原因:列强的三大矛盾最终形成两大军事集团,它们的对峙导致世界大战的爆发; 3. 客观原因: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 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 4. 加速剂: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仇视,推动了战争的爆发; 5. 导火线(直接原因): 萨拉热窝事件,促使两大军事集团主要成员国相继宣战, 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 1.客观条件:20世纪的世界已基本上形成为一个整体,各国联系日益加强, 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 2.可能条件: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 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 3.现实条件:完成工业革命的主要列强,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或战争,会影响到 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进而影响整个世界。 战争进程: 1914年东西两线,计划破产;1915年重心在东,战事僵持;1916年重心转西,战事惨烈;1917年阵营变化, 有入有退;1918年盟国崩溃, 战争结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