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消息二则》——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解析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消息二则》——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解析版)

01.消息二则——群文阅读

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

学习阅读新闻的方法;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熟悉新闻采访的方法和步骤并能尝试撰写新闻。

【考点解读】

在了解新闻体裁这一基本常识的基础上,重点把握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的方法。

常见的考查题型有:

1.为新闻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2.从新闻中提取主要信息。

3.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字)

【技法点拨】

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

了解新闻的结构

一、标题

01.主标题(正题):概括主要新闻事实,交代新闻要素。

02.引题(眉题、肩题):放在主标题的前面,揭示新闻的思想意义或交代背景、说明原因、归纳成果、烘托气氛等。

03.副标题(辅题、子题):放在主标题的后面,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二、导语

新闻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用简要的文字呈现最主要、最新鲜或最有特点的新闻事实。

三、主体

新闻的主干,承接导语,用典型、具体的材料对导语做进一步的阐述。

四、背景

指新闻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周围环境及与其他方面的联系等。背景有助于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到衬托、深化主题的作用,有时还增加知识性和趣味性。

五、结语

新闻的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话,有时暗含在主体中,阐明新闻所述事实的意义或事件发展的趋势,使读者对新闻的理解、感受加深。

把握新闻的六要素

新闻作为一种以记叙为主的文体,它的基本要素和记叙文的六要素相近,可概括为“5W+1H”: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何人(Who)、何故(Why)、如何(How)。

概括新闻内容的主要方法

01.看新闻标题——提取标题中表时间、事件等的关键词,增删个别词语,使语句通顺,即为所要概括的内容。

02.压缩导语——从导语中提炼关键词,根据字数限制对导语进行压缩。

03.概括新闻主体——理清导语和主体之间的关系,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新闻主体。

答题模板:

(时间+地点+背景+)人物(或对象)+事件。

【真题演练】

(一)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福建平潭海域两船相撞 3人死亡6人失踪

新华社福州8月19日电(记者王成)据福建海事局消息,19日5时30分许,福建平潭附近海域发生两艘在航船舶碰撞事故,造成13人落水。截至19日13时,已有4人获救,3人确认死亡,仍有6人失踪。

据介绍,事发海域位于平潭澳前白姜岛外海,相撞船舶均为运输船,分别为河北沧州渤海新区安达海运有限公司的“安达盛号”、安徽芫湖晨光船务有限公司的“新东远号”。相撞后,“新东远号”很快沉没。

接警后,福建海事部门协调东海救助局福州基地、东海第二救助飞行队福州基地,派出专业搜救力量赶往事发海域搜救。目前,搜救工作仍在进行中。

01.请用一句话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

福建平潭海域发生两船碰撞事故,造成3人死亡6人失踪。

【解答】本题考查新闻内容概括。结合第一段“据福建海事局消息,19日5时30分许,福建平潭附近海域发生两艘在航船舶碰撞事故,造成13人落水。截至19日13时,已有4人获救,3人确认死亡,仍有6人失踪”,概括为:福建平潭海域发生两船碰撞事故,造成3人死亡6人失踪。

02.“截至19日13时,已有4人获救,3人确认死亡,仍有6人失踪”中“确认”能否删掉,为什么?

不能。“确认”是确定的意思,准确地说明“3人死亡”的结果是准确的,体现了新闻真实准确的特点。

【解答】本题考查词语作用分析。首先回答:不能。“确认”一词准确地说明“3人死亡”的结果是准确无误的结论,不是估计猜测的,体现了新闻真实准确的特点。

(二)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新华社郑州1948年11月5日电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在过去一年中,蒋介石极重视南阳,曾于此设立所谓绥靖区,以王凌云为司令官,企图阻遏人民解放军向南发展的道路。上月,白崇禧使用黄维兵团三个军的力量,经营整月,企图打通信阳、南阳间的

运输道路,始终未能达到目的。最近蒋军因全局败坏,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于以徐州为中心和以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两星期前已放弃开封,现又放弃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豫北之新乡、安阳,豫西之灵宝、阁乡,豫南之确山、信阳、潢川、光山、商城、固始等地尚有残敌外,已全部为我解放。

01.请给这则新闻拟一个合适的标题。

我军占领南阳。

【解答】本题考查新闻标题拟写。结合文中语句“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而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分析概括我军占领南阳。

02.本段表达方式的主要特点是 D

A.采用倒叙。

B.在记叙中穿插说明。

C.以说明为主,记叙为辅。

D.顺叙、倒叙、插叙都有运用。

【解答】本题考查文章表达方式的特点。文中主要讲述了“我军占领南阳”的事件的前后经过,先讲了“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而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然后才叙述占领的经过,期间插入南阳的历史叙述,顺叙、倒叙、插叙都有运用。故选:D。

03.选文中画线句子主要写什么内容?

南阳这个地方历史上在军事方面的重要性。

【解答】本题考查文章句子的理解。抓住关键信息“古宛县”“三国时”“后汉光武帝”,据此结合“南阳”的历史地位非常重要,突出其重要性。

(三)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高8米,通光孔径2.4米,重40余吨

中国最大光学天文望远镜落成

①《人民日报》5月14日讯 5月12日,中国目前最大的一台光学天文望远镜在中国科学院云南丽江高美古天文观测站落成并正式运行。

②这台大型光学天文望远镜高8米,通光孔径2.4米,重40余吨,是东亚地区最大口径的通用光学天文望远镜之一。整个望远镜的高度超过了两层楼,由英国TTL公司制造,采用了德国肖特集团生产的主镜镜坯,安装在丽江天文观测站观测楼圆形顶层内,主要用于对恒星和星系的观测。

③据介绍,2.4米光学望远镜比中国目前普遍使用的1米级望远镜看到的目标要大十几倍,可以清晰地分辨出300公里以外一根蜡烛的火苗。多次试观测表明,用这台望远镜能观测到比21等还要暗的天体,是天文工作者在高海拔地区进行天体物理观测的理想设备。

④望远镜采用了若干新技术,控制系统支持远程操控和自动操作,一旦预定好观测计划

就能自动执行,可大大提高望远镜的工作效率,综合性能属同级望远镜的国际中上水平。

⑤其终端配置超过3000万像素的拼接CCD相机,以及中国与丹麦合作研制的暗弱天体光谱仪照相机,主要对恒星和星系进行观测,用于恒星物理和宇宙科学研究。

⑥据介绍,望远镜投入使用后,每年能容纳数十项先进水平的天体物理观测课题和研究工作。它的落成,将加强中国在实测天体物理方面参与国际合作和交流的能力,有助于中国天体物理理论和实测研究工作更好结合,促进中国天文学科人才的培养。

01.本消息的引标是高8米,通光孔径2.4米,重40余吨。它的作用是用具体数字强调天文望远镜之大,引起人们注意,引出标题。

【解答】本题考查消息的标题。消息的标题除了正标题之外,前面也可以有引标题,一般起引出标题的作用;后面有副标题,起解释说明的作用。本则消息的引标题是“高8米,通光孔径2.4米,重40余吨用具体数字强调天文望远镜之大”,作用是引起人们注意,引出标题。

02.请以第①段为例分析本文所体现的消息的时效性特点。

时效性是消息的主要特点之一。导语部分交代5月12日,我国目前最大的光学天文望远镜运行。电头里注明是14日的报道,仅仅相隔两天,由此可见消息发出及时,体现了消息的时效性。

【解答】本题考查消息的时效性。电头里注明是14日的报道,导语部分交代5月12日,我国目前最大的光学天文望远镜运行,可见仅仅相隔两天,所以消息非常及时迅速,时效性强。

03.第②段至第⑤段为消息的主体部分,由此可知高美古光学天文望远镜的主要功能是观测恒星和星系。

【解答】本题考查消息的组成。消息一般由五部分组成: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第②段至第⑤段为消息的主体部分,介绍了光学天文望远镜的主要功能。

04.第⑥段为结语部分,介绍了中国最大光学望远镜落成对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的巨大价值。

【解答】本题考查消息的组成。消息一般由五部分组成: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第⑥段为结语部分,介绍了中国最大光学望远镜落成对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的巨大价值。05.请选取一处能够体现消息准确性、真实性的语句,进行简要分析。

“2.4米光学望远镜比中国目前普遍使用的1米级望远镜看到的目标要大十几倍,可以请晰地分辨出300公里以外一根蜡烛的火苗。”

运用具体的数字来准确说明光学望远镜的性能之强大。

【解答】本题考查消息的真实性、准确性。“2.4米光学望远镜比中国目前普遍使用的1米级望远镜看到的目标要大十几倍,可以请晰地分辨出300公里以外一根蜡烛的火苗。”运用具体的数字来准确说明光学望远镜的性能之强大;用“多次试观测“或“据介绍”交代文中说法有根据,真实可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消息二则》——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解析版)

01.消息二则——群文阅读 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 学习阅读新闻的方法;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熟悉新闻采访的方法和步骤并能尝试撰写新闻。 【考点解读】 在了解新闻体裁这一基本常识的基础上,重点把握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的方法。 常见的考查题型有: 1.为新闻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2.从新闻中提取主要信息。 3.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字) 【技法点拨】 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 了解新闻的结构 一、标题 01.主标题(正题):概括主要新闻事实,交代新闻要素。 02.引题(眉题、肩题):放在主标题的前面,揭示新闻的思想意义或交代背景、说明原因、归纳成果、烘托气氛等。 03.副标题(辅题、子题):放在主标题的后面,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二、导语 新闻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用简要的文字呈现最主要、最新鲜或最有特点的新闻事实。 三、主体 新闻的主干,承接导语,用典型、具体的材料对导语做进一步的阐述。 四、背景 指新闻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周围环境及与其他方面的联系等。背景有助于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到衬托、深化主题的作用,有时还增加知识性和趣味性。 五、结语 新闻的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话,有时暗含在主体中,阐明新闻所述事实的意义或事件发展的趋势,使读者对新闻的理解、感受加深。 把握新闻的六要素 新闻作为一种以记叙为主的文体,它的基本要素和记叙文的六要素相近,可概括为“5W+1H”: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何人(Who)、何故(Why)、如何(How)。 概括新闻内容的主要方法 01.看新闻标题——提取标题中表时间、事件等的关键词,增删个别词语,使语句通顺,即为所要概括的内容。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一课一练 1.消息二则(含解析)

1消息二则 基础闯关全练 1.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4)题。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玩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 jiān)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给语段中加粗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击溃( ) 要塞( ) jiān( )灭 (2)语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 (3)文中“封锁”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要塞”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4)画线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是____。 2.新闻包括五个部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____ ,它扼要地揭示____;_______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______,是对______ 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______和______有时可以暗含在____中。 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国民党的____(A.广大B.大量C.多数D.部分)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____(A.反对B.抗拒C.拒绝D.抵触)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____(A.作战B.指挥C.鼓动D.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____(A.牢靠B.坚固C.巩固D.顽固)的,____(A.弱点B.松懈C.劣势D.困难)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4.下列对文中词语或语句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中的“不到”“即已”突出时间短,充分说明了人民解放军的锐不可当。 B.“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中的“均”在这里的意思是“都”,它在这里表示战线之长、胜利之大。 C.“英勇善战,锐不可当”与“纷纷溃退,毫无斗志”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作者藐视敌军、赞扬我军的自豪之情。 D.“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巧妙地交代战役的结果,揭示了敌军溃退的原因,增强了新闻的真实性。 能力提升全练 1.本文作者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他的许多经典语言富含深刻哲理,广为流传。下面是毛泽东流传较广的几句话,请将它们连线。一条千古不变的真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最鼓舞人心的一句话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最豪迈、最傲气的一句话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最谦虚的一句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最震撼人心的一句话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课文原文及教案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课文原文及教案 精选教案/试卷/文档/模板/课件合集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课文原文 及教案 【篇一】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课文原文《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

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篇二】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教案 一、教材简析: 第一课两则消息选自《毛泽东新闻作品集》(新华社出版2014年版)。两则消息分别刊载于1949年4月22日、24日《人民日报》。 二、教学目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第1课《消息二则》知识点+练习

知识点 01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一、作者简介 毛泽东 (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书法家。“毛泽东思想” 的主要创立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领袖” 之一。主要作品集有《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著名诗词有《沁园春? 雪》《七律? 长征》《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 二、故事背景 选自《毛泽东新闻作品集》。两则消息分别刊载于 1949 年 4 月 22 日、24 日《人民日报》。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后,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仍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于 1949 年 4 月 20 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毛泽东发布了“向全国进军” 的命令,人民解放军于 20 日子夜发起了渡江战役。22日夜,毛泽东撰写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22 日 2 时,新华社全文播发了《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了我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 三、理解词义 1.锐不可当: 锋利无比,不可抵挡。当,抵挡。 2.摧枯拉朽:“枯” 指枯草,“朽” 指烂了的木头,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文中指解放军攻势凌厉,不可阻挡。 四、问题归纳 1.“新华社长江前线 1949 年 4 月 22 日 2 时电” 属于新闻的什么?在新闻中起什么作用? 是新闻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电头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2.这则新闻的导语是哪一句?有什么作用?

正文的第一句是导语,这句话包括四个新闻要素:何日(二十一日)、何人(解放军)、何事(渡江)、何果(渡过长江)。简洁明了地介绍了渡江战役的情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3.“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这里用“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反衬了我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4.文中的“不到”“即已”“突破”“占领”“正向”“进击” 等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文中“不到”“即已”“突破”“占领”“正向”“进击” 等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不到” 表明时间短,“即已”“正向”表明速度快,“突破”“占领”“进击”等词语,表现了我军攻势猛烈、势如破竹的特点,抒发了作者激动的心情。 5.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此处为消息的结语,概括前文的内容。“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 突出了解放军将士一如既往以英勇的气概取得更大的胜利。 五、课文主题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这则消息以极其简练的语言报道了我军胜利渡江的事实,赞扬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也从侧面反映了国民党军队的军心涣散、毫无斗志。 02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一、故事背景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选自 1981 年 7 月 9 日《人民日报》(原载 1949 年 4 月 24 日《人民日报》)。1949 年,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仍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于 4 月 20 日 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毛泽东发布了“向全国进军” 的命令,人民解放军于 20 日子夜发起了渡江战役。22 日夜,毛泽东撰写了这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 二、理解词义

部编人教版八上语文1《消息二则》预习与复习资料汇编(含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上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资料汇编 相关常识 1.《消息二则》选自《毛泽东新闻作品集》,是1949年4月22日和24日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两篇新闻(消息)。 2.毛泽东简介: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有《卜算子·咏梅》《七律·长征》《沁园春·雪》等名篇先后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 3.创作背景:渡江战役是解放战争最后的决定性战役。在此之前,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已经胜利结束,国民党军已失去了战略防御能力,但仍有两百万军队据守长江以南。当时国民党借“和谈”之机,构筑长江防线,企图依托长江天堑,阻挡人民解放军。中共中央早已洞悉国民党政府的意图,组织百万大军逼近长江,分东、中、西三个集团,做好了渡江准备。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渡江战役于当天午夜打响。21日,毛泽东和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在长江沿线千里战线上展开强攻,迅速突破国民党军的江防,占领贵池、铜陵、芜湖和常州、江阴、镇江等城市,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4月23日,第三野战军一部解放了南京,南京政府垮台。接着,各路大军继续向南挺进。 4.新闻与消息:消息通常被人们称为新闻。实际上,“新闻”有广义

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是指各种新闻体裁的总称,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等,狭义的“新闻”指的是消息。本课的两则“消息”,即狭义新闻。消息强调时效性、真实性和准确性。本课两则消息写于同一天,前略后详:《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不到两百字,及时报道战况,并作出准确预判;《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分三路大军全面介绍渡江战役的情况,并解析取得胜利的原因。 5.消息的结构:消息在结构上有标题、电头、导语、主体、结语、背景六部分组成。标题用一个短语或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人物和主体事件),标题可以分三种:主(标)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引(标)题,在主标题之前,揭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待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副(标)题,针对主标题,是全文主旨的补充或延伸等。如: 标题、导语和主体是围绕新闻事件的三个连环套。标题最简洁,一个

部编版八上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知识梳理

消息二则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原文】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2] 。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注释】 摧枯拉朽:这里指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作家、作品简介】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创作背景】 1949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依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1949年4月21日,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 4月22日,毛泽东同志撰写了这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主要内容】

人教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1到3单元知识梳理

人教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1到3单元知识梳理 第一单元 第1课《消息二则》 1.文学常识 《新闻两则》作者毛泽东,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新中国的缔造者。代表作品:《沁园春雪》《长征》《论持久战》等。 2.文章思想内容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作者用富有感情的笔调,简明扼要地报道了渡江战斗的过程,赞扬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精神,也从侧面反映出国民党军队军心涣散、毫无斗志的状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闻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胜利横渡长江的战况,歌颂了我军英勇善战的精神,展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的鼓舞,对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起了很大的作用。 3.重点字词 芜(wú)湖击溃(kuì)督(dū)战绥靖(suíjìng)阻遏(è)荻(dí)港 摧枯拉朽(xiǔ)歼(jiān)灭要塞(sài)杜

聿(yù)明锐不可当(dāng) 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1.文学常识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于1901年首次颁发。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个奖项。 消息 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的一种文体。一般来说,消息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构成。 2.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是路透社的一篇新闻,它介绍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时间、地点、获得者和原因,并补充说明了诺贝尔奖的资金来源、资金管理和评议情况,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 3.重点字词 颁(bān)发仲裁(zhòng cái)遗嘱(zhǔ)巨额(é) 第3课《“飞天”凌空》 1.文学常识 新闻特写 是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

部编版语文八上《消息二则》课文详解

部编版语文八上《消息二则》课文详解 部编版语文八上《消息二则》课文详解 课前预习 一、文体知识 新闻 ①新闻又称消息,它及时、准确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具有社会价值的事实。 ②一篇新闻的完整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个部分,其中前三个部分必不可少。 ③新闻的基本特点是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④用事实说话是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和要求,因此在表达方式上以记叙为主,也可以穿插少量的议论。 二、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一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主要作品有《矛盾论》《实践论》《论持久战》《沁园春·雪》等。 知识重点 一、字音词义 溃kuì退:(军队)被打垮而后退。 泄xiè气:泄劲。 督dū战:监督作战。 要塞sài:构筑永久性工事进行长期坚守的国防战略要地。 业已:已经。 摧枯拉朽xiǔ:文中指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锐不可当dāng:形容来势凶猛,不可抵挡。 二、主题概述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以极其简练的语言报道了我军胜

利渡江的事实,赞扬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的英雄气概。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通过全面报道渡江战役的概况,赞扬了人民解放军各路军指挥部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指挥才能,表现了全党全军团结一心、同仇敌忾、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三、文章结构 标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导语:英勇的人民……渡过长江。 主体: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敌军——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结语:人民解放军……的命令。 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导语:渡江概况 主体:中路军——首战告捷;西路军——所向无敌;东路军——战绩辉煌。 背景:一方面……另一方面…… 结语:占领要塞,封锁长江。 四、鉴赏品读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1.“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属于新闻的什么?在新闻中起什么作用? 是新闻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的地点和时间。电头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2.这则新闻的导语是哪一句?有什么作用? 正文的第一句是导语,这句话包括四个新闻要素:何日(二十一日)、何人(人民解放军)、何事(渡江)、何果(渡过长江)。简洁明了地介绍了渡江战役的情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3.“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这句话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国民党准备充分,但结果却“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文本解读

《消息二则》文本解读 1.时代背景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军。第二、第三野战军和地方武装在长江南北广大人民的支援下,于4月21日晨,以木帆船为主要渡江工具,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长达五百余公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4月23日,解放了国民党22年来的统治中心──南京。第四野战军一个兵团于5月14日,从武汉以东团风至武穴一百余公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16日、17日解放华中重镇汉口、汉阳和武昌。 2.主旨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这篇消息在第一时间简明扼要地介绍了1949年4月在长江上发生的渡江战役的情况向全国人民报道了渡江作战胜利的消息。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情况,并分析了国民党军队士气低落的根本原因,表现了我军战士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 3.结构分析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第一层(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第二层(主体)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鲁港诸城进击中。 第三层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第一部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导语,概括点明了全文内容。 第二部分(“二十日夜起”至结束):具体叙述了渡江区域战斗的战况。 第一层(“二十日夜起~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叙述中路军渡江情况。 第二层(“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不起丝毫作用。”):写西路军渡江情况。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课《消息二则》课堂笔记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课《消息二则》课堂笔记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课《消息二则》进行课堂笔记的总结: 1. 内容要点总结 2. 重点掌握的知识点归纳 3. 学习体会和建议 一、内容要点总结 本课主要讲述了两则新闻,一则是50名援助南苏丹的中国工 人发生袭击,十三名中国工人丧生的新闻,另一则是靳雪因不满银行卡被锁定而闹事,被拘留十一天的新闻。教材通过透彻的语言,为我们呈现了生活中种种不堪的场面,给我们提供了深刻的思考,这些新闻都强烈地打击了我们对于一个平静、平等的世界的憧憬。 二、重点掌握的知识点归纳 1. 新闻语言的特点 新闻是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及时、准确地报道生活中的新闻事件和热点问题,新闻语言性质特殊,需要注意语言精炼、准确、简洁,严谨、翔实、公正。 2. 新闻写作的技巧 新闻写作中需要注意:采访,所见所闻及处理采访资料的能力。

3. 新闻报导需要注意什么? 新闻报导需要注意新闻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客观性,应该以客观正确的态度,坚持真实、公正、全面地反映事实,而不应该受到任何形式的对其编排的控制,也不应该受到任何形式的利益相关的干扰。 4. 新闻报道与人物形象刻画 新闻报道需要注意人物形象的塑造,新闻写作者需要善于表现人物的外形和形象特点,同时需要通过对人物的言行举止进行描写,以此来使得报道更加生动。 三、学习体会和建议 通过本次课堂学习,我们深入了解了新闻的特点、新闻写作的技巧、新闻报道的注意事项和人物形象刻画。同时,这两则新闻也让我们认识到了生活中脆弱的一些方面,明白了我们身处的环境和我们所依赖的东西的脆弱。 建议:我们需要进一步学习新闻知识,提升我们对新闻的理解和能力,同时也需要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判断力,以更好地面对未来挑战。除了以上提到的内容要点,本课还探讨了新闻与社会、新闻与人的关系。新闻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往往反映出社会的真实状况和风景,而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和塑造着社会。在本课的两则新闻中,南苏丹事变和银行卡被锁定事件都反映了当前社会的某些问题和矛盾,唤起了我们对于时代的反思。

部编版八上 语文《消息二则》课堂笔记

第1课《消息二则》 一、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年),湖南湘潭人。字润之,笔名子任。是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二、写作背景 1949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依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1949年4月21日,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4月22日,毛泽东同志撰写了一则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1949年4月22日夜,毛泽东同志又撰写了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三、字词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区域.(yù)溃.退(kuì)锐不可当.(dǎng)芜.湖(wú)歼.(jiān)灭 要塞.(sài)督战 ..(dū)芜.湖(wú)阻遏.(è)管辖.(xi á) 2.解释下列词语。 (1)溃退:失败而退却。 (2)要塞:军事上的险要处,防御重地。 (3)业已:已经。 (4)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5)摧枯拉朽: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3.常识填空:

(1)新闻的定义:“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来说,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从狭义来说,就是指消息。所以新闻,又叫消息,是简明和迅速报道国内、国际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体裁。 (2)、新闻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3)新闻的三个特点: A、内容真实准确;(真实性) B、报道迅速及时;(及时性) C、、语言简明扼要。(准确性) (4)新闻的结构通常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背景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 四、结构层次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第一层:国民党军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第二层:人民解放军突破敌阵、乘胜追击。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第一层(从“二十日夜起”到“已渡过30万人”):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突破地点、渡过人数。 第二层(从“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到“不起丝毫作用):写西路军渡江情况并加以评论,长我军士气,灭敌人威风。 第三层(从“汤恩伯认为“到篇末):写东路军渡江情况。 五、课文分析 1.分别找出找出两则消息的标题、电头、导语和主体,概括导语和主体的内容。答案:(1)《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标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电头: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时电 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主题:从“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到篇末,具体记叙了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的战况。

(名师整理)语文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消息二则》优秀教案

《消息二则》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消息(新闻)的文体特点,理清消息(新闻)的结构组成; 2.能力目标:体会消息(新闻)的结构魅力、语言魅力、情感魅力; 3.情感目标:感受毛泽东主席热烈的爱国情怀,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消息(新闻)的结构魅力、语言魅力、情感魅力。 难点:通过对毛主席个人魅力的挖掘,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一、新课导入 1.古语言“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确,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 1

事”早已成为事实。那么,我们这些“秀才”又是怎样知道天下事的呢? 【小结】对,那是因为现代媒体——广播、电视、报纸等每天为我们及时提供了“新闻”。老师相信各位同学一定都是关心天下事的小秀才。那么,同学们了解最新的新闻吗?举例:云南干旱、玉树地震、世博会、 好的,下面请你听一段新闻录音,然后告诉同桌,你听到了什么内容?试着对你的搭档说说。 【播放录音】 2.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2.26----1976。9.9),字润之,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人。他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和导师。毛泽东同志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领袖、军事统帅。而且极具文化文学素养和成就。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他撰写的著作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哲学、文化、历史、文艺理论、诗词、书法等多种门类。主要作品收集在《毛泽东选集》(四卷本)中。在革命战争年代,身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最高统帅的毛泽东经常以中共中央发言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言人、新华社评论员、新华社记者的名义发 2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及知识点 1.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消息的特点和结构形式,学会迅速抓住消息的主要信息。 2.能根据新闻的特征理清内容、结构和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 畏精神。 4.撰写消息、为消息拟一则标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对消息的结构和特点的把握,学习阅读新闻的方法,是教学重点 2.运用所学的知识撰写消息、为消息拟一则标题是教学难点 一、教材分析: 渡江战役1949年4月20日晚开始,6月2日结束,战役关键是开始后的三 四天。在渡江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刻,毛泽东亲自撰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 军横渡长江》,及时报道战况,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鼓舞,对于瓦解敌 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要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是看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从渡江兵力可以感知战役的壮阔。这是 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可以想像,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冒着炮火,奋勇 挺进,直取对岸的景象。可以想像,日日夜夜盼解放的江南人民该是多么激动振 奋!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是看导语。从导语还可以知道渡江区域,西 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长达一千余华里。从导语还可以知道战役的全局,敌 阵业已冲破,战役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是看主体 部分。主体部分报道了三路大军渡江的进展,还分析了中西两路敌军毫无斗志的 原因,我军是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敌军则被自己玩弄的和谈阴谋瓦解了斗志。 这篇新闻,气势磅礴。毛泽东作为全军统帅,汇总各路战况,全面报道渡江战役,反映了整个战役的磅礴气势,表现了恢宏的气度。这篇新闻,语言准确精练,铿 锵有力,书面语和口头语相穿插,相得益彰。 学习本篇新闻的关键: 1.怎样把握这篇新闻的诸种要素?

新闻二则-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考点)梳理与能力训练【解析版】

新闻二则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阻遏.(è)管辖.(xiá)溃.退(kuì)锐不可当.(dǎng) B.磅.礴(bàng)歼.灭(qiān)荻.港(dí)排山倒.海(dǎo) C.绥.靖(suí)芜.湖(wú)逃窜.(cuàn)高屋建瓴.(líng) D.阌.乡(wén)要塞.(sè)殷.红(yīn)负隅.顽抗(yú)【答案】C 【解析】A.锐不可当.(dǎng)——(dāng); B.磅.礴(bàng)——(páng),歼.灭(qiān)——(jiān); D.要塞.(sè)——(sài),殷.红(yīn)——(yān); 故选C。 2.填入下列语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1)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2)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中,我已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3)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敌阵,横渡长江。 A.坚固斗争打败打垮 B.牢固战争战胜突破 C.顽固战斗消灭冲垮 D.巩固激战歼灭冲破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运用能力。坚固重在“坚”,像土地一样坚硬,是褒义词;牢固重在“牢”,像“监牢”一样稳当没有缝隙,是褒义词;顽固重在“顽”,像难以劈开的木头一样固执,是贬义词;巩固重在“巩”,这是个动词,用皮革捆东西,捆得牢靠。(1)题不能用褒义词,顽固是形容人的,所以填“巩固”。斗争是矛盾双方的冲突,一方力求战胜另一方;战斗一般指规模较小的军事冲突;战争以具有一定规模的初期以暴力活动为开端,以一方或几方的主动或被动丧失暴力能力为结束标志,是指整个完整过程,时间跨度长;激战中的“激”的意思是急剧的,强烈的,连起来是很强烈的一场战斗,“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战斗很激烈,所以(2)题第一空填“激战”。打败是战胜对方;消灭是消除掉敌

《消息二则》(解析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

第1课《消息二则》 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书香过大年,____________ 徐忠彪 ①大众网日照2月8日讯(记者张丽)鸡年春节不少日照市民选择了到图书馆读书作为度过春节的新方式。据统计,8日当天,日照图书馆累计入馆人次千余人。 ②春节假期,除了购物与旅游外,静下心来阅读书籍正成为不少人的休闲选择,而日 照图书馆随着开馆后迎来的首个春节假期,更是点燃了日照市民们的阅读热情。8日下午,记者在市图书馆看到,一楼大厅悬挂着一串串红红的灯笼为图书馆增添了浓浓的节日气氛。无论是在图书馆一楼还是三楼,各个阅读区的读者都不少。尤其是在三楼的成人阅读区, 大片的阅读休息区域被市民“占领”。 ③“孙女的爸妈上班,我带着孙女来看书。”在儿童阅读区,65岁的宋进尚正在陪着 4岁的小孙女读书。宋进尚告诉记者,假期还是要把时间充分利用起来,他希望带着孙女 从小多培养爱阅读的好习惯,来图书馆看看书多学知识。 ④“今年老师给我们布置了读书任务,列下很多名单,正好可以来图书馆借书了。” 今年正在日照开发区兰州路小学读三年级的陈祥鹏还是第一次到图书馆,找到要借的图书,陈祥鹏迫不及待地在少年阅读区外的休息椅上津津有味地读起来:《神秘岛》《吹牛大王历险记》《永远讲不完的故事》……陈祥鹏的父亲告诉记者,从明天开始就要带儿子四处走亲戚串门,这样儿子就可以在走亲戚之余,灵活利用时间多读课外书。 ⑤春节假期,市民的读书热情高涨。据了解,为了满足市民阅读需求,鸡年春节日照 图书馆春节假期持续开馆,同时还特意新上架了金庸、古龙等武侠全套图书。在图书馆三 楼阅读区工作的人员张金花,一边整理着新上架的图书,一边忙着在入口处随时做引导。 张金花告诉记者,因为春节从腊月二十九到正月初二,连续三天加班,这也是她第一次大 年初一没有给亲戚朋友拜年。得知是记者正在采访,张金花特意跟记者嘱咐道,“很多人 会在书上乱写乱画”,她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市民文明读书、文明借书,尤其是一些图书馆 的条例规定,建议市民在借阅之前仔细了解。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 第1课《消息二则》 1.文学常识 《新闻两则》作者毛泽东,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新中国的缔造者。代表作品:《沁园春雪》《长征》《论持久战》等。 2.文章思想内容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作者用富有感情的笔调,简明扼要地报道了渡江战斗的过程,赞扬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精神,也从侧面反映出国民党军队军心涣散、毫无斗志的状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闻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胜利横渡长江的战况,歌颂了我军英勇善战的精神,展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的鼓舞,对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起了很大的作用。 3.重点字词 芜(wú)湖击溃(kuì)督(dū)战绥靖(suí jìng)阻遏(è)荻(dí)港 摧枯拉朽(xiǔ)歼(jiān)灭要塞(sài)杜聿(yù)明锐不可当(dāng)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1.文学常识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于1901年首次颁发。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个奖项。 消息 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的一种文体。一般来说,消息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构成。 2.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是路透社的一篇新闻,它介绍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时间、地点、获得者和原因,并补充说明了诺贝尔奖的资金来源、资金管理和评议情况,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 3.重点字词 颁(bān)发仲裁(zhòng cái)遗嘱(zhǔ)巨额(é) 第3课《“飞天”凌空》 1.文学常识 新闻特写 是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地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它通过一个片段、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 2.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采用特写的形式叙述了吕伟跳水的过程以及产生的反响,再现了“5136”这一跳水动作的优美,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表达了对运动员的赞美之情和身为中国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堂重点解析

八年级 第一单元 第1课《消息二则》 1.文学常识 《新闻两则》作者毛泽东,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新中国的缔造者。代表作品:《沁园春雪》《长征》《论持久战》等。 2.文章思想内容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作者用富有感情的笔调,简明扼要地报道了渡江战斗的过程,赞扬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精神,也从侧面反映出国民党军队军心涣散、毫无斗志的状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闻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胜利横渡长江的战况,歌颂了我军英勇善战的精神,展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的鼓舞,对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起了很大的作用。

3.重点字词 芜(wú)湖击溃(kuì)督(dū)战绥靖(suí jìng)阻遏(è)荻(dí)港 摧枯拉朽(xiǔ)歼(jiān)灭要塞(sài)杜聿(yù)明锐不可当(dāng) 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1.文学常识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在1900 年创立的,于1901年首次颁发。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个奖项。 消息 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的一种文体。一般来说,消息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构成。 2.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是路透社的一篇新闻,它介绍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时间、地点、获得者和原因,并补充说明了诺贝尔奖的资金来源、资金管理和评议情况,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 3.重点字词 颁(bān)发仲裁(zhòng cái)遗嘱(zh ǔ)巨额(é) 第3课《“飞天”凌空》 1.文学常识 新闻特写 是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地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它通过一个片段、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 2.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采用特写的形式叙述了吕伟跳水的过程以及产生的反响,再现了“5136”这一跳水动作的优美,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表达了对运动员的赞美之情和身为中国人的骄傲之感。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汇总 部编本语文八年级上册 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 第1课《消息二则》 1.文学常识 《新闻两则》作者XXX,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新中国的缔造者。代表作品:《沁园春雪》《长征》《论持久战》等。 2.文章思想内容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作者用富有感情的笔调,简明扼要地报道了渡江战斗的过程,赞扬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精神,也从侧面反映出XXX军队军心涣散、毫无斗志的状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闻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胜利横渡长江的战况,歌颂了我军英勇善战的精神,

展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的鼓舞,对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起了很大的作用。 3.重点字词 芜(wú)湖击溃(kuì)督(dū)战绥靖(suíjìng)阻遏(è)荻(dí)港 摧枯拉朽(xiǔ)歼(jiān)灭要塞(sài)XXX(yù)明锐不成当(dāng)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 作者:XXX 铛铛 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1.文学常识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火药的发明人XXX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建的,于1901年首次颁发。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学、化学、心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个奖项。 音讯 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的一种文体。一般来说,消息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构成。2.文章思想内容

颁(bān)发仲裁(zhòngcái)遗嘱(zhǔ)巨额(é) 第3课《“飞天”凌空》 1.文学知识 新闻特写 是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地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它通过一个片段、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 2.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采用特写的形式叙述了XXX跳水的过程以及产生的反响,再现了“5136”这一跳水动作的优美,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表达了对运动员的赞美之情和身为中国人的骄傲之感。3.重点字词 XXX(líng)空翘(qiáo)首轻盈(yíng)由衷(zhōng)悄(qiǎo)然屏(bǐng)息敛声目XXX(liáo)乱震(XXX)耳欲聋第4课《一着惊海天》 1.文学常识 通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