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员素质测评--试题库

人员素质测评--试题库

人员素质测评--试题库

人员素质测评试题库

题型及题量:单选题30个,名词解释30个,简答题30个,论述题15个。

一、单选题

1.首次成功开发出智力测验的学者是:(B)

A.推孟

B.比奈

C.高尔顿

D.卡特尔

2.推孟所创造的智商公式,称为:(A)

A.离差智商

B.比率智商

C.智力商数

D.绝对智商

3.角色扮演属于以下哪种测量形式:(C)

A.人格测验

B.投射测验

C.情境模拟测验

D.纸笔测验

4.卡特尔16PF属于以下哪种测量形式:(D)

A.智力测验

B.投射测验

C.情境模拟测验

D.人格测验

5.MBTI属于以下哪种测量形式:(A)

A.人格测验

B.投射测验

C.情境模拟测验

D.智力测验

6.无领导小组讨论属于以下哪种测量形式:(B)

A.人格测验

B.情境模拟测验

C.投射测验

D.智力测验

7.面试中,考查考官评价是否一致的指标称为:(C)

A.重测信度

B.同质性信度

C.评分者信度

D.复本信度

8.以同样的测评工具,采用同样的方法,对相同的对象进行两次测量,所得到两次结果的一致性程度,称为:(C)

A.评分者信度

B.同质性信度

C.重测信度

D.复本信度

9.考查两个版本的测量在多大程度上等值的指标称为:(D)

A.评分者信度

B.同质性信度

C.重测信度

D.复本信度

10.考查测验内部的各个题目在多大程度上是否测量了同一个特质的指标称为:(A)

A.同质性信度

B.评分者信度

C.重测信度

D.复本信度

11.考查测量内容是否为要测量的行为领域的代表性取样时所使用的指标为:(B)

B.内容效度

C.效标效度

D.结构效度

12.测验分数与外在标准之间的关联程度称为:(C)

A.会聚效度

B.内容效度

C.效标效度

D.结构效度

13.面试中,考官由于被试某个方面的特征比较突出,而不能对该被试其他方面做出客观判断的现象称为:(D)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刻板效应

D.晕轮效应

14.面试中,考官由于受到了面试次序差异的影响而对被试做了不客观判断的现象称为:(A)

A.对比效应

B.近因效应

C.刻板效应

D.晕轮效应

15.面试中,考官由于自己对某个社会团体或阶层有特定的看法,而对某个属于该社会团体或阶层的个人作出不客观判断的现象称为:(B)

A.对比效应

B.刻板效应

C.近因效应

D.晕轮效应

16.面试中,考官由于被试与自己有相似的经历、性格或爱好而选择性地忽视被试其他缺点的现象称为:(C)

B.刻板效应

C.投射效应

D.晕轮效应

17.面试中,考官更多记住被试最后阶段表现的现象称为:(D)

A.对比效应

B.刻板效应

C.投射效应

D.近因效应

18.面试中,考官更多记住被试最初阶段表现的现象称为:(A)

A.首因效应

B.刻板效应

C.投射效应

D.近因效应

19.胜任特征概念的提出者是:(B)

A.霍兰德

B.麦克利兰德

C.比奈

D.推孟

20.将题目分成两半,计算两半题目得分之间相关性所得到系数称为:(C)

A.重测信度

B.复本信度

C.分半信度

D.评分者信度

21.下列选项中,属于心理测验的是:(D)

A.搜寻事实

B.角色扮演

C.案例分析

D.投射测验

22.下列选项中,属于面试测试方法是:(A)

A.结构化面试

B.公文筐测验

C.DISC测验

D.无领导小组讨论

23.下列选项中,可用于操作性能力测试的方法是:(B)

A.纸笔测验

B.工作取样法

C.演讲

D.公文筐测验

24 下列选项中,属于智力测验的工具是:(C)

A.卡特尔16PF测验

B.DISC测验

C.瑞文推理测验

D.MBTI测验

25.下列选项中,属于模拟类测试的方法是:(D)

A.霍兰德职业兴趣测验

B.面试

C.投射测验

D.公文筐测验

26.下列选项中,属于素质模型中“冰山”以下的素质是:(A)

A.成就动机

B.知识

C.工作经历

D.学历

27.下列选项中,属于素质模型中“冰山”以上的特征是:(B)

A.价值观

B.学历

C.自信程度

D.权力动机

28.常用的常模包括:(C)

A.小样本常模

B.大样本常模

C.百分位常模

D.性别常模

29 与信度有关的误差包括:(D )

A.系统误差

B.统计误差

C.分析误差

D.随机误差

30.与效度有关的误差包括:(A)

A.系统误差

B.观察误差

C.分析误差

D.计算误差

二、名词解释

1.信度

2.效度

3.无领导小组讨论

4.面试

5.第一印象

6.近因效应

7.对比效应

8.刻板印象

9.晕轮效应

10.类我效应

11.常模

12.人格

13.效标

14.公文筐测验

15.角色扮演

16.投射

17.随机误差

18.系统误差

19.再测信度

20.评分者信度

21.复本信度

22.内容效度

23.效标关联效度

24.胜任特征(素质)

25.人员素质测评

26.同质性信度

27.心理测验

28.智力年龄

29.搜寻事实

30.案例分析

三、简答题

1.简述人员人员素质测评的三个假定(假设)。

2.简述人员胜任素质模型构建过程的六个步骤。

3.简述行为事件访谈法(行为面试法)中的STAR原则。

4.简述无领导小组讨论的优点。

5.简述无领导小组讨论的缺点(实施难点)。

6.简述三种常见的人格测验量表。

7.简述霍兰德兴趣测验的六个维度。

8.简述结构化面试的特点。

9.简述情境性问题的特征。

10.简述面试相对笔试的几个特征。

11.简述面试过程的几个环节。

12.简述公文筐测验在实施中的难点。

13.简述无领导小组讨论的题目类型。

14.简述无领导小组讨论题目的设计步骤。

15.简述评价中心的优点。

16.简述评价中心的缺点。

17.简述信度与效度的关系。

18.简述信度的三种常见的类型。

19.简述效度两种常见的类型。

20.简述影响信度的因素。

21.简述影响效度的因素。

22.简述人员素质测评对于绩效管理的作用。

23.简述人员素质测评在西方的产生过程。

24.简述角色扮演的优点与缺点。

25.简述人员素质测评与心理测量、心理测验的关系。

26.简述人员素质测评的操作流程。

27.简述应试者在面试中需要注意的基本问题。

28.简述人员素质测评对于招聘的作用。

29.简述人员素质测评对于培训的作用。

30.简述人员素质测评对于职业生涯管理的作用。

三、论述题

1.试论述人员素质测评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

2.试论述面试官常见的误区及其解决对策。

3.试论述评价中心的缺点及其解决对策。

4.试论述无领导小组讨论的缺点及解决对策。

5.试论述工作分析对于人员素质测评的基础作用。

6.试论述胜任特征模型对于人员素质测评的基础作用。

7.试论述在实施无领导小组讨论时的注意事项。

8.试论述心理测验的优势与不足。

9.试论述面试中智能性问题的特征与不足。

10.试论述面试中行为性问题的优点。

11.试论述公文筐测验的缺点及其解决对策。

12.试论述与比较结构化面试与非结构化面试的优势与不足。

13.试论述与比较无领导小组讨论与面试的优势与不足。

14.试比较无领导小组讨论中意见求同型问题与资源争夺型问题的适用范围。

15.试分析人-岗匹配原则对于人员素质测评的指导意义。

人员素质测评--试题库

人员素质测评--试题库 人员素质测评试题库 题型及题量:单选题30个,名词解释30个,简答题30个,论述题15个。 一、单选题 1.首次成功开发出智力测验的学者是:(B) A.推孟 B.比奈 C.高尔顿 D.卡特尔 2.推孟所创造的智商公式,称为:(A) A.离差智商 B.比率智商 C.智力商数 D.绝对智商 3.角色扮演属于以下哪种测量形式:(C) A.人格测验 B.投射测验 C.情境模拟测验 D.纸笔测验 4.卡特尔16PF属于以下哪种测量形式:(D) A.智力测验 B.投射测验 C.情境模拟测验 D.人格测验 5.MBTI属于以下哪种测量形式:(A) A.人格测验 B.投射测验 C.情境模拟测验

D.智力测验 6.无领导小组讨论属于以下哪种测量形式:(B) A.人格测验 B.情境模拟测验 C.投射测验 D.智力测验 7.面试中,考查考官评价是否一致的指标称为:(C) A.重测信度 B.同质性信度 C.评分者信度 D.复本信度 8.以同样的测评工具,采用同样的方法,对相同的对象进行两次测量,所得到两次结果的一致性程度,称为:(C) A.评分者信度 B.同质性信度 C.重测信度 D.复本信度 9.考查两个版本的测量在多大程度上等值的指标称为:(D) A.评分者信度 B.同质性信度 C.重测信度 D.复本信度 10.考查测验内部的各个题目在多大程度上是否测量了同一个特质的指标称为:(A) A.同质性信度 B.评分者信度 C.重测信度 D.复本信度 11.考查测量内容是否为要测量的行为领域的代表性取样时所使用的指标为:(B)

B.内容效度 C.效标效度 D.结构效度 12.测验分数与外在标准之间的关联程度称为:(C) A.会聚效度 B.内容效度 C.效标效度 D.结构效度 13.面试中,考官由于被试某个方面的特征比较突出,而不能对该被试其他方面做出客观判断的现象称为:(D)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刻板效应 D.晕轮效应 14.面试中,考官由于受到了面试次序差异的影响而对被试做了不客观判断的现象称为:(A) A.对比效应 B.近因效应 C.刻板效应 D.晕轮效应 15.面试中,考官由于自己对某个社会团体或阶层有特定的看法,而对某个属于该社会团体或阶层的个人作出不客观判断的现象称为:(B) A.对比效应 B.刻板效应 C.近因效应 D.晕轮效应 16.面试中,考官由于被试与自己有相似的经历、性格或爱好而选择性地忽视被试其他缺点的现象称为:(C)

人员素质测评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人员素质测评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 1 分,共分) 1. 人力资源最佳发挥的前提是“人事相宜,人适其事,事得其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实践表明,每种工作职位 对其任职者都有一种基本要求,当任职者现有的素质合乎职位要求时,个体的人力资源就能主动发挥作用,创造出高水平的绩效,因此,在人事配置中经常需要运用( C )测评。 A. 选拔性 B. 诊断性 C. 配置性 D. 开发性 2. 素质测评的(B )原则,即要求素质测评既要以差异为依据,又要能够反映被测评者素质的真实差异,这是保证选拔结果正确性的前提。 A. 公正性 B. 差异性 C. 准确性 D. 可比性 3. 记忆的(B )是指对某方面知识的再现没有任何歪曲、遗漏和附会。 A. 完整性 B. 准确性 C. 公正性 D. 合理性 4. 明尼苏达操作速度测验主要用来测验人的(C )能力。 A. 文书倾向 B. 运动技能倾向 C. 机械倾向 D. 技能技巧 5. 面试中,所谓(C )原则是指主试人应该从多方面去把握考生的内在素质,应从整个的行动反应中系统地、完整地测评某种素质,而不能仅凭某一个行为反应就下断言。 A. 客观性 B. 目的性 C. 全面性 D. 标准性 6. 区分度,是指项目把具有不同素质水平的被测适当区分开来的( A )能力。 A. 鉴别 B. 操作 C. 管理 D. 考查 7. (D )误差,是指测评者不是实事求是地对每个素质独立测评,而是依据其是否具有相关性特点而进行逻辑上的推断。 A. 哈罗效应 B. 对比效应 C. 趋中心理效应 D. 逻辑效应 8. 评价中心是以测评(C )素质为中心标准化的一组评价活动。 A. 决策 B. 操作 C. 管理 D. 能力 9. 复本信度,是指测评结果相对于另一个非常相同的测评结果的( A )程度。 A. 吻合 B. 变异 C. 准确 D. 满意 10. (C )一般是指手势、身势、面部表情、眼色、人际空间位置等一系列能够揭示内在意义的动作。 A. 动作 B. 行为 C. 体态语 D. 情感 11. “素质测评目标体系”是指有内在联系的一系列素质测评(A )?。 A.标准B ?方法C ?目标D ?工具 12. 在建构测评标准体系时,将测评要素层层分解成测评目标、测评项目、测评指标,可以形成测评标准体系的_________ 结构。( A )。 A.纵向B .横向C .混合D .网络 13. 工作分析的方法有多种,其中观察法适用于_________ 的生理性工作特征的调查分析。(B )。 A.长时间B .短时间C .长短时间均适用D .以上均不对 14.1890 年,美国个性心理学家_________ 发表了《心理测验与测量》的论文,介绍了他编制的第一套心理测验试题, 并用这套试题测量了哥伦比亚大学的学生,使测验走出实验室直接应用于实际。( C )。 A.西蒙B ?瑟斯顿C ?卡特尔D ?哈特威 15. 用意义不明确的各种图形、墨迹、词语,让被测者在不受限制的情境下自由地作出反应,从分析反应结果来推测测验的结

人员素质测评题库及答案

人员素质测评刷题库 一、单选题(题数:88) 1人格类型理论的创立者是( )。 (1.0分) A、霍兰德 B、――帕森斯 C、卡特尔 D、威廉森 正确答案:A 2精神分析理论的创始人是( )。 (1.0分) A、弗洛姆 B、弗洛伊德 C、阿德勒 D、荣格 正确答案:B 3代表的是日常活动中最广泛的是( ). (1.0分) A、典型绩效 B、任务绩效 C、内容绩效 D、周边绩效 正确答案:A 4.16PF得以建立的人格理论基础是()。 (1.0分)

A、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B、艾森克的人格理论 C、荣格的人格类型理论 D、比奈的人格测验理论 正确答案:A 5将全体被评估人员的绩效从高到低进行依次排列的绩效评估方法是()。 (1.0分) A、关键事件法 B、强制分布法 C、配对比较法 D、排序法 正确答案:D 6评价中心的特点不包括( )。 (1.0分) A、标准化 B、静态性 C、全面性 D、综合性 正确答案:B 7准确、及时、安全、有效地拟制、传递、处理和管理公文,为机关公务提供适用信息的是( )。 (1.0分) A、管理游戏 B、公文处理 C、小组讨论 D、角色扮演

正确答案:B 8最能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目的的人力资源测评类型是()。 (1.0分) A、预测性测评 B、选拔性测评 C、配置性测评 D、开发性测评 正确答案:C 9.EPQ得以建立的人格理论基础是()。 (1.0分) A、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 B、比奈的人格测验理论 C、荣格的人格类型理论D森吉的人格理论 正确答案:D 10.对空间知觉、机械理解、动作敏捷性等进行的测验是()。 (1.0分) A、――机械能力测评 B、书写能力测评 C、创造能力测评 D、操作能力测评正确答案:A 11任务绩效更为关注的是工作( )。 (1.0分) A、结果 B、过程 C、态度 D、行为 正确答案:A

人员素质测评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 人员素质测评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 分,共分) 1.人力资源最佳发挥的前提是“人事相宜,人适其事,事得其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实践表明,每种工作职位对其任职者都有一种基本要求,当任职者现有的素质合乎职位要求时,个体的人力资源就能主动发挥作用,创造出高水平的绩效,因此,在人事配置中经常需要运用( C )测评。 A.选拔性 B.诊断性 C.配置性 D.开发性 2.素质测评的(B )原则,即要求素质测评既要以差异为依据,又要能够反映被测评者素质的真实差异,这是保证选拔结果正确性的前提。 A.公正性 B.差异性 C.准确性 D.可比性 3.记忆的( B )是指对某方面知识的再现没有任何歪曲、遗漏和附会。 A.完整性 B.准确性 C.公正性 D.合理性 4.明尼苏达操作速度测验主要用来测验人的( C )能力。 A.文书倾向 B.运动技能倾向 C.机械倾向 D.技能技巧 5.面试中,所谓( C )原则是指主试人应该从多方面去把握考生的内在素质,应从整个的行动反应中系统地、完整地测评某种素质,而不能仅凭某一个行为反应就下断言。 A.客观性 B.目的性 C.全面性 D.标准性 6.区分度,是指项目把具有不同素质水平的被测适当区分开来的( A )能力。 A.鉴别 B.操作 C.管理 D.考查 7.( D )误差,是指测评者不是实事求是地对每个素质独立测评,而是依据其是否具有相关性特点而进行逻辑上的推断。 A.哈罗效应 B.对比效应 C.趋中心理效应 D.逻辑效应 8.评价中心是以测评( C )素质为中心标准化的一组评价活动。 A.决策 B.操作 C.管理 D.能力 9.复本信度,是指测评结果相对于另一个非常相同的测评结果的( A )程度。 A.吻合 B.变异 C.准确 D.满意 10.( C )一般是指手势、身势、面部表情、眼色、人际空间位置等一系列能够揭示内在意义的动作。 A.动作 B.行为 C.体态语 D.情感 11.“素质测评目标体系”是指有内在联系的一系列素质测评(A )?。 A.标准 B.方法 C.目标 D.工具 12.在建构测评标准体系时,将测评要素层层分解成测评目标、测评项目、测评指标,可以形成测评标准体系的_______结构。( A )。 A.纵向 B.横向 C.混合 D.网络 13.工作分析的方法有多种,其中观察法适用于_______的生理性工作特征的调查分析。( B )。 A.长时间 B.短时间 C.长短时间均适用 D.以上均不对 14.1890年,美国个性心理学家_______发表了《心理测验与测量》的论文,介绍了他编制的第一套心理测验试题,并用这套试题测量了哥伦比亚大学的学生,使测验走出实验室直接应用于实际。( C )。 A.西蒙 B.瑟斯顿 C.卡特尔 D.哈特威 15.用意义不明确的各种图形、墨迹、词语,让被测者在不受限制的情境下自由地作出反应,从分析反应结果来推测测

(答案整理版)人员素质测评试题库

页眉内容 人员素质测评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人力资源最佳发挥的前提是“人事相宜,人适其事,事得其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实践表明,每种工作职位对其任职者都有一种基本要求,当任职者现有的素质合乎职位要求时,个体的人力资源就能主动发挥作用,创造出高水平的绩效,因此,在人事配置中经常需要运用( C )测评。 A.选拔性 B.诊断性 C.配置性 D.开发性 2.素质测评的(B )原则,即要求素质测评既要以差异为依据,又要能够反映被测评者素质的真实差异,这是保证选拔结果正确性的前提。 A.公正性 B.差异性 C.准确性 D.可比性 3.记忆的( B )是指对某方面知识的再现没有任何歪曲、遗漏和附会。 A.完整性 B.准确性 C.公正性 D.合理性 4.明尼苏达操作速度测验主要用来测验人的( C )能力。 A.文书倾向 B.运动技能倾向 C.机械倾向 D.技能技巧 5.面试中,所谓( C )原则是指主试人应该从多方面去把握考生的内在素质,应从整个的行动反应中系统地、完整地测评某种素质,而不能仅凭某一个行为反应就下断言。 A.客观性 B.目的性 C.全面性 D.标准性 6.区分度,是指项目把具有不同素质水平的被测适当区分开来的( A )能力。 A.鉴别 B.操作 C.管理 D.考查 7.( D )误差,是指测评者不是实事求是地对每个素质独立测评,而是依据其是否具有相关性特点而进行逻辑上的推断。 A.哈罗效应 B.对比效应 C.趋中心理效应 D.逻辑效应 8.评价中心是以测评( C )素质为中心标准化的一组评价活动。 A.决策 B.操作 C.管理 D.能力 9.复本信度,是指测评结果相对于另一个非常相同的测评结果的( A )程度。 A.吻合 B.变异 C.准确 D.满意 10.( C )一般是指手势、身势、面部表情、眼色、人际空间位置等一系列能够揭示内在意义的动作。 A.动作 B.行为 C.体态语 D.情感 *11.“素质测评目标体系”是指有内在联系的一系列素质测评(A )?。 A.标准 B.方法 C.目标 D.工具 12.在建构测评标准体系时,将测评要素层层分解成测评目标、测评项目、测评指标,可以形成测评标准体系的_______结构。( A )。 A.纵向 B.横向 C.混合 D.网络 13.工作分析的方法有多种,其中观察法适用于_______的生理性工作特征的调查分析。( B )。 A.长时间 B.短时间 C.长短时间均适用 D.以上均不对 14.1890年,美国个性心理学家_______发表了《心理测验与测量》的论文,介绍了他编制的第一套心理测验试题,并用这套试题测量了哥伦比亚大学的学生,使测验走出实验室直接应用于实际。( C )。 A.西蒙 B.瑟斯顿 C.卡特尔 D.哈特威 15.用意义不明确的各种图形、墨迹、词语,让被测者在不受限制的情境下自由地作出反应,从分析反应结果来推测测验的结果,这种测验方法为( B )。 A.机械倾向测验 B.投射技术测验 C.生理学测验 D.镶嵌图形测验 16.希波拉克特认为,人体内有四种体液:血液、粘液、黄胆汁、黑胆汁,黑胆汁占优势的人表现为( C )。 A.多血质 B.胆汁质 C.抑郁质 D.粘液质 17.主考官往往因应聘人某一方面十分好或坏的表现而产生对应聘人的整体判断,结果导致录用误差,这种误差称为( D )。 A.第一印象效应 B.近因效应 C.戴明效应 D.晕轮效应 18.在测评时,测评者因某种主观臆断的逻辑定势而产生的测评误差称为(B )。 A.光环效应误差 B.定势效应误差 C.期望效应误差 D.近因效应误差 19.所谓效度是指测评结果对所测素质反映的真实程度,实际测评到的内容与我们所想测评内容的一致性,反映的是(B)。 A.结构效度 B.内容效度 C.关联效度 D.项目分数效度 20.项目的独立性分析,一般是采用项目间分数的相关系数来揭示,当相关系数越大时,说明独立性越( D ) A.高 B.低 C.大D.小 21.个体的素质是在遗传、环境与个体能动性三个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和发展的,并非天生不变的,因而具有一定的(D)。 A.先天性 B.后天性 C.稳定性 D.可塑性

人员素质测评题含答案

人员素质测评200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素质为人员发展与事业成功提供了一种可能和前提,任何有成就、有发展的个体 或组织,都必须以良好的素质为基础、这反映了素质的() A、系统性 B、稳定性 C、基础性 D、可塑性 2、素质的发展受环境的影响,如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环境影响, 对素质发展起主导作用、这体现素质的() A、难测性` B、可塑性 C、稳定性 D、差异性 3、素质不是个体在某一时间和空间的偶然显现,而是个性经常性和一惯性的行为和 特点、这体现素质的() A、稳定性 B、系统性 C、差异性 D、基础性 4、目前公认的测量定义:“测量就是依据规则为测量对象所具有的某一特性指派一 个可资比较的数字。”它是提出者的() A、史蒂文森 B、泰罗 C、法约尔 D、韦伯 5、当组织发展出现缓慢或停滞不前,甚至出现后退的现象时,采用一定的测评技术 和方法对被测评者相应要素进行客观的评价,找出原因并及时反馈给被测评者,帮助被测评者设计改进的措施和方法。这是素质测评的() A、诊断功能 B、预测功能 C、导向功能 D、鉴定功能 6、素质测评可以被测评者在实际工作岗位和业绩上所能达到的程度的预测,提供丰 富而客观准确的有关个体(或群体)当前发展水平的信息。这反映素质的() A、预测功能 B、鉴定功能 C、导向功能 D、激励功能 7、测评可以划分为领导干部测评、中层管理人员测评、一般人员测评等。这种分类 的标准是() A、按测评内容划分 B、按测评客体划分 C、按测评结果划分 D、按测评目的划分 8、以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为目的的素质测评是() A、配置性测评 B、鉴定性测评 C、诊断性测评 D、选拔性测评 9、以鉴定与验证测评对象是否具备某种素质或者具备程度大小为目的的素质测评是 () A、诊断性测评 B、开发性测评 C、配置性测评 D、鉴定性测评 10、在人员素质测评中,既要对各在人员的素质、职能和绩效进行评定,又要运用现 代数字方法和定量分析技术,把各种现象间的关系数量化。这是运用() A、实验分析法 B、案例分析法 C、比较分析法 D、定性与定量结合分析法 11、对特定的问题从实证角度进行分析、评价,然后再根据所归纳的结果确定处理这 类问题的可行性方案。这种方法是()

人员素质测评试题及答案

人员素质测评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素质为人员发展与事业成功提供了一种可能和前提,任何有成就、有发展的个体或组织,都必须以良 好的素质为基础、这反映了素质的()A、系统性 B、稳定性 C、基础性 D、可塑性2、素质的发展受环境的影响,如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环境影响,对素质发展起主导 作用、这体现素质的()A、难测性` B、可塑性 C、稳定性 D、差异性 3、素质不是个体在某一时间和空间的偶然显现,而是个性经常性和一惯性的行为和特点、这体现素质的 ()A、稳定性 B、系统性 C、差异性 D、基础性 4、目前公认的测量定义:“测量就是依据规则为测量对象所具有的某一特性指派一个可资比较的数字。” 它是提出者的() A、史蒂文森 B、泰罗 C、法约尔 D、韦伯 5、当组织发展出现缓慢或停滞不前,甚至出现后退的现象时,采用一定的测评技术和方法对被测评者相 应要素进行客观的评价,找出原因并及时反馈给被测评者,帮助被测评者设计改进的措施和方法。这是素质测评的()A、诊断功能 B、预测功能 C、导向功能 D、鉴定功能6、素质测评可以被测评者在实际工作岗位和业绩上所能达到的程度的预测,提供丰富而客观准确的有关 个体(或群体)当前发展水平的信息。这反映素质的() A、预测功能 B、鉴定功能 C、导向功能 D、激励功能 7、测评可以划分为领导干部测评、中层管理人员测评、一般人员测评等。这种分类的标准是() A、按测评内容划分 B、按测评客体划分 C、按测评结果划分 D、按测评目的划分 8、以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为目的的素质测评是() A、配置性测评 B、鉴定性测评 C、诊断性测评 D、选拔性测评 9、以鉴定与验证测评对象是否具备某种素质或者具备程度大小为目的的素质测评是() A、诊断性测评 B、开发性测评 C、配置性测评 D、鉴定性测评 10、在人员素质测评中,既要对各在人员的素质、职能和绩效进行评定,又要运用现代数字方法和定量分

[专题]人员素质测评试题及答案

[专题]人员素质测评试题及答案 人员素质测评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 分,共分) 1.人力资源最佳发挥的前提是“人事相宜,人适其事,事得其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实践表明,每种工作职位对其任职者都有一种基本要求,当任职者现有的素质合乎职位要求时,个体的人力资源就能主动发挥作用,创造出高水平的绩效,因此,在人事配置中经常需要运用( C )测评。 A.选拔性 B.诊断性 C.配置性 D.开发性 2.素质测评的(B )原则,即要求素质测评既要以差异为依据,又要能够反映被测评者素质的真实差异,这是保证选拔结果正确性的前提。 A.公正性 B.差异性 C.准确性 D.可比性 3.记忆的( B )是指对某方面知识的再现没有任何歪曲、遗漏和附会。 A.完整性 B.准确性 C.公正性 D.合理性 4.明尼苏达操作速度测验主要用来测验人的( C )能力。 A.文书倾向 B.运动技能倾向 C.机械倾向 D.技能技巧 5.面试中,所谓( C )原则是指主试人应该从多方面去把握考生的内在素质,应从整个的行动反应中系统地、完整地测评某种素质,而不能仅凭某一个行为反应就下断言。 A.客观性 B.目的性 C.全面性 D.标准性 6.区分度,是指项目把具有不同素质水平的被测适当区分开来的( A )能力。 A.鉴别 B.操作 C.管理 D.考查

7.( D )误差,是指测评者不是实事求是地对每个素质独立测评,而是依据其是否具有相关性特点而进行逻辑上的推断。 A.哈罗效应 B.对比效应 C.趋中心理效应 D.逻辑效应 8.评价中心是以测评( C )素质为中心标准化的一组评价活动。 A.决策 B.操作 C.管理 D.能力 9.复本信度,是指测评结果相对于另一个非常相同的测评结果的( A )程度。 A.吻合 B.变异 C.准确 D.满意 10.( C )一般是指手势、身势、面部表情、眼色、人际空间位置等一系列能够揭示内在意义的动作。 A.动作 B.行为 C.体态语 D.情感 *11.“素质测评目标体系”是指有内在联系的一系列素质测评(A )?。 A(标准 B(方法 C(目标 D(工具 12.在建构测评标准体系时,将测评要素层层分解成测评目标、测评项目、测评指标,可以形成测评标准体系的_______结构。( A )。 A(纵向 B(横向 C(混合 D(网络 13.工作分析的方法有多种,其中观察法适用于_______的生理性工作特征的调查分析。 ( B )。 A(长时间 B(短时间 C(长短时间均适用 D(以上均不对 14.1890年,美国个性心理学家_______发表了《心理测验与测量》的论文,介绍了他编制的第一套心理测验试题,并用这套试题测量了哥伦比亚大学的学生,使测验走出实验室直接应用于实际。( C )。 (西蒙 B(瑟斯顿 C(卡特尔 D(哈特威 A

人员素质测评--试题库

人员素质测评试题库 题型及题量:单选题30个,名词解释30个,简答题30个,论述题15个。 一、单选题 1.首次成功开发出智力测验的学者是:(B) A.推孟 B.比奈 C.高尔顿 D.卡特尔 2.推孟所创造的智商公式,称为:(A) A.离差智商 B.比率智商 C.智力商数 D.绝对智商 3.角色扮演属于以下哪种测量形式:(C) A.人格测验 B.投射测验 C.情境模拟测验 D.纸笔测验 4.卡特尔16PF属于以下哪种测量形式:(D) A.智力测验 B.投射测验 C.情境模拟测验 D.人格测验 5.MBTI属于以下哪种测量形式:(A) A.人格测验 B.投射测验 C.情境模拟测验 D.智力测验 6.无领导小组讨论属于以下哪种测量形式:(B) A.人格测验 B.情境模拟测验 C.投射测验 D.智力测验 7.面试中,考查考官评价是否一致的指标称为:(C) A.重测信度 B.同质性信度 C.评分者信度 D.复本信度 8.以同样的测评工具,采用同样的方法,对相同的对象进行两次测量,所得到两次结果的一致性程度,称为:(C) A.评分者信度 B.同质性信度 C.重测信度 D.复本信度 9.考查两个版本的测量在多大程度上等值的指标称为:(D) A.评分者信度 B.同质性信度 C.重测信度 D.复本信度 10.考查测验内部的各个题目在多大程度上是否测量了同一个特质的指标称为:(A) A.同质性信度 B.评分者信度 C.重测信度 D.复本信度 11.考查测量内容是否为要测量的行为领域的代表性取样时所使用的指标为:(B) A.会聚效度 B.内容效度 C.效标效度 D.结构效度 12.测验分数与外在标准之间的关联程度称为:(C) A.会聚效度 B.内容效度 C.效标效度 D.结构效度 13.面试中,考官由于被试某个方面的特征比较突出,而不能对该被试其他方面做出客观判断的现象称为:(D)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刻板效应 D.晕轮效应

人员素质测评试题及答案

人员素质测评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高个之中选高个”或“矮个之中拔高个”,反映了选拔性测评( B )。 A、测评标准刚性最强 B、整个测评特别强调区分功用 C、测评指标具有选择性 D、整个测评过程特别强调客观性 2、等距量化要求素质测评对象的排列有强弱、大小、先后等顺序关系,而且要求任何两个素质测评对象间的差异( A ),然后在此基础上才给每个测评对象一一赋值。 A.相等 B.不相等 C.相反 D.相似 3、下列关于当量量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C )。 A、实际上是近似的等值技术 B、常常是一种主观量化形式 C、不能使不同类别不同质的素质测评对象可以进行互相比较和数值综合 D、主要解决不同类别的对象如何综合的问题 4、某指标的测量数据为17、16、14、19、13、1 5、20,其中位数是( C )。 A、14 B、19 C、16 D、20 5、.比例量化要求素质测评对象的排列有顺序等距关系,而且还要存在(B )关系。

B.倍数 C.相等 D.相似 6、指某一时间内个体所负担的一个或整个责任的集合的是( C )。P134 A.要素 B.任务 C.职位 D.职务 7、观察法是由有经验的人通过(A )观察方法,记录被观察者某一时期的工作内容、原因和方法而不干扰其工作的活动。 A.直接 B.间接 C.记时 D.记件 8、权重分配要反映测评对象的内部结构和规律,防止权重分配不当而脱离实际或产生偏向。这反映了权重分配的( D )。 A.变通性 B.模糊性 C.归一性 D.合理性 9、测评指标权重的数量表示即为权数,相对权数是指某个测评指标作为一个单位,它在总体中的( D )。 A.积 B.差 C.和 D.比重值 10、工作分析活动的实质就是要从不同个人职业生涯与职业活动的调查入手,顺次分析工作者、职务、职位、职责、任务与要素的过程,并由此确定工作的性质要求与( B )。P134 A.岗位 B.任职条件 C.工作描述

人员素质测评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高个之中选高个”或“矮个之中拔高个”,反映了选拔性测评〔 B 〕。 A、测评标准刚性最强 B、整个测评特殊强调区分功用 C、测评指标具有选择性 D、整个测评过程特殊强调客观性 2、等距量化要求素养测评对象的排列有强弱、大小、先后等依次关系,而且要求任何两个素养测评对象间的差异( A ),然后在此根底上才给每个测评对象一一赋值。 A.相等 B.不相等 C.相反 D.相像 3、以下关于当量量化的表述,不正确的选项是〔 C 〕。 A、事实上是近似的等值技术 B、时时是一种主观量化形式 C、不能使不同类别不同质的素养测评对象可以进展相互比拟和数值综合 D、主要解决不同类别的对象如何综合的问题 4、某指标的测量数据为17、16、14、19、13、1 5、20,其中位数是〔 C 〕。 A、14 B、19 C、16 D、20 5、.比例量化要求素养测评对象的排列有依次等距关系,而且还要存在〔B 〕关系。 A.数量 B.倍数 C.相等 D.相像 6、指某一时间内个体所负担的一个或整个责任的集合的是〔 C 〕。P134 A.要素 B.任务 C.职位 D.职务 7、视察法是由有经验的人通过〔A 〕视察方法,记录被视察者某一时期的工作内容、缘由和方法而不干扰其工作的活动。 A.干脆 B.间接 C.记时 D.记件 8、权重安排要反映测评对象的内部构造和规律,防止权重安排不当而脱离实际或产生偏向。这反映了权重安排的〔 D 〕。 A.变通性 B.模糊性 C.归一性 D.合理性 9、测评指标权重的数量表示即为权数,相对权数是指某个测评指标作为一个单位,它在总体中的〔 D 〕。 A.积 B.差 C.和 D.比重值 10、工作分析活动的实质就是要从不同个人职业生涯与职业活动的调查入手,顺次分析工作者、职务、职位、职责、任务与要素的过程,并由此确定工作的性质要求与( B )。P134 A.岗位 B.任职条件 C.工作描述 D.责任

人员素质测评试题及答案

人员素质测评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素质为人员发展与事业成功提供了一种可能和前提,任何有成就、有发展的个体或组织,都必须以良好的素质为基础、这反映了素质的() A、系统性 B、稳定性 C、基础性 D、可塑性 2、素质的发展受环境的影响,如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环境影响,对素质发展起主导作用、这体现素质的() A、难测性` B、可塑性 C、稳定性 D、差异性 3、素质不是个体在某一时间和空间的偶然显现,而是个性经常性和一惯性的行为和特点、这体现素质的() A、稳定性 B、系统性 C、差异性 D、基础性 4、目前公认的测量定义:“测量就是依据规则为测量对象所具有的某一特性指派一个可资比较的数字。”它是提出者的() A、史蒂文森 B、泰罗 C、法约尔 D、韦伯

5、当组织发展出现缓慢或停滞不前,甚至出现后退的现象时,采用一定的测评技术和方法对被测评者相应要素进行客观的评价,找出原因并及时反馈给被测评者,帮助被测评者设计改进的措施和方法。这是素质测评的() A、诊断功能 B、预测功能 C、导向功能 D、鉴定功能 6、素质测评可以被测评者在实际工作岗位和业绩上所能达到的程度的预测,提供丰富而客观准确的有关个体(或群体)当前发展水平的信息。这反映素质的() A、预测功能 B、鉴定功能 C、导向功能 D、激励功能 7、测评可以划分为领导干部测评、中层管理人员测评、一般人员测评等。这种分类的标准是() A、按测评内容划分 B、按测评客体划分 C、按测评结果划分 D、按测评目的划分 8、以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为目的的素质测评是() A、配置性测评 B、鉴定性测评 C、诊断性测评 D、选拔性测评

人员素质测评试题及答案

人员素质测评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题1 分,共分〕 1.人力资源最正确发挥的前提是“人事相宜,人适其事,事得其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实践说明,每种工作职位对其任职者都有一种根本要求,当任职者现有的素质符合职位要求时,个体的人力资源就能主动发挥作用,创造出高水平的绩效,因此,在人事配置中经常需要运用〔C 〕测评。 A.选拔性 B.诊断性 C.配置性 D.开发性 2.素质测评的〔B 〕原那么,即要求素质测评既要以差异为依据,又要能够反映被测评者素质的真实差异,这是保证选拔结果正确性的前提。 A.公正性 B.差异性 C.准确性 D.可比性 3.记忆的〔B 〕是指对某方面知识的再现没有任何歪曲、遗漏和附会。 A.完整性 B.准确性 C.公正性 D.合理性 4.明尼苏达操作速度测验主要用来测验人的〔C 〕能力。 A.文书倾向 B.运动技能倾向 C.机械倾向 D.技能技巧 5.面试中,所谓〔C 〕原那么是指主试人应该从多方面去把握考生的内在素质,应从整个的行动反响中系统地、完整地测评某种素质,而不能仅凭某一个行为反响就下断言。 A.客观性 B.目的性 C.全面性 D.标准性 6.区分度,是指工程把具有不同素质水平的被测适当区分开来的〔 A 〕能力。 A.鉴别 B.操作 C.管理 D.考察 7.〔D 〕误差,是指测评者不是实事求是地对每个素质独立测评,而是依据其是否具有相关性特点而进展逻辑上的推断。 A.哈罗效应 B.比照效应 C.趋中心理效应 D.逻辑效应 8.评价中心是以测评〔 C 〕素质为中心标准化的一组评价活动。 A.决策 B.操作 C.管理 D.能力 9.复本信度,是指测评结果相对于另一个非常一样的测评结果的〔A 〕程度。 A.吻合 B.变异 C.准确 D.满意 10.〔C 〕一般是指手势、身势、面部表情、眼色、人际空间位置等一系列能够提醒内在意义的动作。 A.动作 B.行为 C.体态语 D.情感 11.“素质测评目标体系〞是指有内在联系的一系列素质测评〔A 〕?。 A.标准B.方法C.目标D.工具 12.在建构测评标准体系时,将测评要素层层分解成测评目标、测评工程、测评指标,可以形成测评标准体系的_______构造。〔 A 〕。 A.纵向B.横向C.混合D.网络 13.工作分析的方法有多种,其中观察法适用于_______的生理性工作特征的调查分析。〔 B 〕。 A.长时间B.短时间C.长短时间均适用D.以上均不对 14.1890年,美国个性心理学家_______发表了?心理测验与测量?的论文,介绍了他编制的第一套心理测验试题,并用这套试题测量了哥伦比亚大学的学生,使测验走出实验室直接应用于实际。〔 C 〕。 A.西蒙B.瑟斯顿C.卡特尔D.哈特威 15.用意义不明确的各种图形、墨迹、词语,让被测者在不受限制的情境下自由地作出反响,从分析反响结果来推测测验的结果,这种测验方法为〔 B 〕。 A.机械倾向测验B.投射技术测验C.生理学测验D.镶嵌图形测验 16.希波拉克特认为,人体内有四种体液:血液、粘液、黄胆汁、黑胆汁,黑胆汁占优势的人表现为〔 C 〕。

2023年答案人员素质测评试题库

人员素质测评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旳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种对旳答案,并将对旳答案旳序号填在题干旳括号内。每题1 分,共分) 1.人力资源最佳发挥旳前提是“人事相宜,人适其事,事得其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实践表明,每种工作职位对其任职者均有一种基本规定,当任职者既有旳素质合乎职位规定期,个体旳人力资源就能积极发挥作用,发明出高水平旳绩效,因此,在人事配置中常常需要运用( C )测评。 A.选拔性 B.诊断性 C.配置性 D.开发性 2.素质测评旳(B )原则,即规定素质测评既要以差异为根据,又要可以反应被测评者素质旳真实差异,这是保证选拔成果对旳性旳前提。 A.公正性 B.差异性 C.精确性D.可比性 3.记忆旳( B )是指对某方面知识旳再现没有任何歪曲、遗漏和附会。 A.完整性 B.精确性 C.公正性D.合理性 4.明尼苏达操作速度测验重要用来测验人旳( C )能力。 A.文书倾向 B.运动技能倾向 C.机械倾向 D.技能技巧 5.面试中,所谓( C )原则是指主试人应当从多方面去把握考生旳内在素质,应从整个旳行动反应中系统地、完整地测评某种素质,而不能仅凭某一种行为反应就下断言。 A.客观性 B.目旳性 C.全面性 D.原则性 6.辨别度,是指项目把具有不一样素质水平旳被测合适辨别开来旳( A )能力。 A.鉴别 B.操作C.管理 D.考察

7.( D )误差,是指测评者不是实事求是地对每个素质独立测评,而是根据其与否具有有关性特点而进行逻辑上旳推断。 A.哈罗效应 B.对比效应 C.趋中心理效应 D.逻辑效应 8.评价中心是以测评(C)素质为中心原则化旳一组评价活动。 A.决策 B.操作 C.管理 D.能力 9.复本信度,是指测评成果相对于另一种非常相似旳测评成果旳(A )程度。 A.吻合 B.变异 C.精确 D.满意 10.( C )一般是指手势、身势、面部表情、眼色、人际空间位置等一系列可以揭示内在意义旳动作。 A.动作 B.行为 C.体态语 D.情感 *11.“素质测评目旳体系”是指有内在联络旳一系列素质测评(A )?。 A.原则 B.措施 C.目旳 D.工具 12.在建构测评原则体系时,将测评要素层层分解成测评目旳、测评项目、测评指标,可以形成测评原则体系旳_______构造。( A )。 A.纵向 B.横向 C.混合D.网络 13.工作分析旳措施有多种,其中观测法合用于_______旳生理性工作特性旳调查分析。( B )。 A.长时间 B.短时间 C.长短时间均合用D.以上均不对 14.1890年,美国个性心理学家_______刊登了《心理测验与测量》旳论文,简介了他编制旳第一套心理测验试题,并用这套试题测量了哥伦比亚大学旳学生,使测验走出

人员素质测评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素质为人员发展与事业成功提供了一种可能和前提,任何有成就、有发展的个体或组织, 都必须以良好的素质为基础、这反映了素质的() A、系统性 B、稳定性 C、基础性 D、可塑性 2、素质的发展受环境的影响,如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环境影响,对素 质发展起主导作用、这体现素质的() A、难测性` B、可塑性 C、稳定性 D、差异性 3、素质不是个体在某一时间和空间的偶然显现,而是个性经常性和一惯性的行为和特点、 这体现素质的() A、稳定性 B、系统性 C、差异性 D、基础性 4、目前公认的测量定义:“测量就是依据规则为测量对象所具有的某一特性指派一个可资 比较的数字。”它是提出者的() A、史蒂文森 B、泰罗 C、法约尔 D、韦伯 5、当组织发展出现缓慢或停滞不前,甚至出现后退的现象时,采用一定的测评技术和方法 对被测评者相应要素进行客观的评价,找出原因并及时反馈给被测评者,帮助被测评者 设计改进的措施和方法。这是素质测评的() A、诊断功能 B、预测功能 C、导向功能 D、鉴定功能 6、素质测评可以被测评者在实际工作岗位和业绩上所能达到的程度的预测,提供丰富而客 观准确的有关个体(或群体)当前发展水平的信息。这反映素质的() A、预测功能 B、鉴定功能 C、导向功能 D、激励功能 7、测评可以划分为领导干部测评、中层管理人员测评、一般人员测评等。这种分类的标准 是() A、按测评内容划分 B、按测评客体划分 C、按测评结果划分 D、按测评目的划分 8、以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为目的的素质测评是() A、配置性测评 B、鉴定性测评 C、诊断性测评 D、选拔性测评 9、以鉴定与验证测评对象是否具备某种素质或者具备程度大小为目的的素质测评是( ) A、诊断性测评 B、开发性测评 C、配置性测评 D、鉴定性测评 10、在人员素质测评中,既要对各在人员的素质、职能和绩效进行评定,又要运用现代数字 方法和定量分析技术,把各种现象间的关系数量化。这是运用() A、实验分析法 B、案例分析法 C、比较分析法 D 、定性与定量结合分析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