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科前沿讲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学科前沿讲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学科前沿讲座教学大纲

(71022402)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必修课程,主要讲授信息技术学科的前沿发展动向。

(二)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不同领域基本理论与应用的了解,加深理解基础理论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启发学生思维、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

(三)教学内容

课程采用讲座形式的授课,共有9次讲座,每个讲座为2个小时。讲座内容涵盖数据挖掘、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智能、数字图像处理、无线通信新技术、信息安全、计算机技术在不同学科的应用、穿戴设备与智能家居、电子商务模式与技术等。

(四)教学时数

18学时。

(五)教学方式

多媒体讲解、讨论。

二、本文

第一讲数据挖掘与应用

教学要点:

了解数据挖掘的研究内容和解决方法,了解数据挖掘的应用与未来发展方向,理解数据挖掘在分类和聚类方面的主要算法。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1.数据挖掘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Web挖掘所要解决的问题和方法

3.数据挖掘在不同领域的具体应用

第二讲自然语言处理

教学要点:

了解自然语言处理的概念,了解自然语言处理所解决的问题、难点、以及基本方法,理解中文分词的基本方法。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1.什么是自然语言处理

2.自然语言处理解决的问题与难点

3.词法分析基本方法

4.句法分析基本方法

5.浅层语义分析基本方法

6.自然语言处理在信息检索等领域的应用

第三讲计算智能

教学要点:

了解计算智能所研究的主要算法和方法,了解当前计算智能的发展动向,了解计算智能算法的应用。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1.计算智能概述

2.神经网络

3.遗传算法、蚁群优化算法

4.模拟退火与禁忌搜索

5.计算智能算法的发展动向与应用

第四讲数字图像处理

教学要点:

了解数字图像处理的主要目的和常用方法、研究进展、难点,了解数字图像处理在航空航天、生物医学、军事公安等领域的应用。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1.数字图像的原理和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

2. 图像的几何变换和处理的数学方法

3. 图像压缩与图像分割技术

4. 数字图像处理的研究进展和难点

5. 数字图像处理的各种典型应用

第五讲移动通信技术与移动计算

教学要点:

了解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与原理、前沿发展,了解移动计算的特点和移动计算系统的组成、研究的基本问题,了解移动计算的模型。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1.移动通信业务与电波传输模式

2.移动通信技术的分类与基本原理

3.未来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

4.移动计算系统及其特点、模型

5.移动计算技术发展动向

第六讲信息安全

教学要点:

了解信息安全研究的主要内容,了解信息保密、信息隐藏、消息认证、密钥管理、数字签名等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1.信息安全现状与需求、存在的问题

2.信息保密与隐藏技术

3.消息认证技术与密钥管理技术、数字千米技术

4.应用层安全技术与网络攻击技术

第七讲电子商务模式与技术

教学要点:

了解电子商务的基本模式与基本概念,了解电子商务相关的主要技术。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1.电子商务的主要运行模式类型

2.电子商务系统与运营的主要技术

3.电子商务典型应用于未来发展

第八讲可穿戴技术与设备

教学要点:

了解当前可穿戴技术的最新发展,了解主要的可穿戴设备应用。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1. 当前主要的可穿戴设备种类与应用

2. 可穿戴技术的特点

3. 可穿戴技术在智能家居、个人健康等方面的应用

4. 可穿戴技术在未来的发展

第九讲信息技术在不同学科中的应用

教学要点:

了解信息技术在现代生物学、化学工程、物理学、军事、航空航天等各个领域的典型应用。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1.计算生物学——信息技术在生物学中的应用

2.计算化学——信息技术在化学中的应用

3.信息技术在物理学科中的应用

4.信息技术在军事国防等方面的应用

5.信息技术在工程领域的领域

三、参考书目

本课程为讲座类课程,教师可根据不同技术的发展情况,给学生建议与技术发展相适应的参考书目、阅读材料、甚至是影视作品。

本课程使用教具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指导性意见<宋体小四加粗>

无。

计算机科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目录 《计算机科学基础》教学大纲 (3) 《电路基础》教学大纲 (7) 《计算机结构与逻辑设计》教学大纲 (10) 《信号与线性系统》教学大纲 (13) 《电子电路基础》教学大纲 (16) 《微机系统与接口》教学大纲 (18) 《电磁场与波》课程教学大纲 (21) 《信息通信网络概论》教学大纲 (25) 《计算机组织与结构》教学大纲 (29) 《数字信号处理》教学大纲 (32) 《通信原理》教学大纲 (36) 《通信电子线路》教学大纲 (38) 《微波工程》教学大纲 (42) 《数字通信》教学大纲 (44) 《专用集成电路设计》教学大纲 (46) 《统计信号处理》课程教学大纲 (49) 《微波器件与电路》教学大纲 (52) 《微波器件原理与芯片设计方法》教学大纲 (54) 《通信网》课程教学大纲 (57) 《移动通信》教学大纲 (60) 《交换技术》教学大纲 (63) 《数据压缩》教学大纲 (65) 《数字图象处理》教学大纲 (68) 《语音信号处理》教学大纲 (70) 《射频技术》教学大纲 (73) 《天线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76) 《电磁兼容》教学大纲 (78) 《集成电路设计》教学大纲 (81) 《网络信息安全理论与技术》教学大纲 (84) 《通信安全理论与技术》教学大纲 (87) 《电子测量原理》教学大纲 (89) 《数据库系统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92) 《单片微机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 (95) 《单片微机原理及应用(MSP430)》教学大纲 (98) 《高级编程技术及应用》教学大纲 (101) 《嵌入式系统硬件》教学大纲 (104) 《彩色电视原理》教学大纲 (107)

《学科前沿讲座》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学科前沿讲座 Lectures on Frontier Academics 课程代码:13460010 学分:1 学时:1 周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A、物理化学A、仪器分析A、有机化学A、分析化学A、结构化学、材料化学和化工原理D 适用专业:应用化学 教材:无 一、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面向应用化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是实践类教学的重要环节。主要邀请在化学化工及其相关领域长期从事科学研究的教授针对各研究领域的前沿热点问题开展专题讲座。其主要作用是拓宽学生知识面和视野,了解本学科各研究方向的最新进展,培育创新精神,启发科研思路。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使学生跟进本学科各研究方向的最新发展动态,学习本学科各研究方向的最新研究成果,了解本学科各研究方向的最新研究方法。 课程目标2:通过本实践教学环节,开拓学生的学术视野,培育创新精神,启发科研思路,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二、实习内容与要求 (一)实习内容 1.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在学业导师的指导下定期阅读本学科相关研究方向期 刊论文。 2.主要研讨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的重大学术课题、前沿课题和可供深度探讨的热点课题。 3.对感兴趣的前沿讲座进行深入学习和讨论,并撰写心得体会。 (二)实习要求

1.讲座主题提前一周公布,要求学生根据讲座主题做相应的文献研读,做好知识准备,在讲 座的问答环节中积极参与,深入研讨。 2.要求学生听取讲座不少于八次,由班长考核,系主任签字。 3.完成2篇心得体会。 三、实习进度安排(一周以上的可按周/天填写,一周以内可按天填写;或按实习内容、模块填写) 注:1. 实习方式包括实训、见习、参观、讲座等; 2. 可根据实际情况对表格进行安排。 四、考核与成绩评定 (一)考核材料要求 考核材料主要包括:学科前沿讲座记录卡和2份心得体会。 (二)成绩评定 注:1. 考核内容包括平时表现、实习报告、实习日记、实习单位意见、笔试、面试、答辩等; 2. 考核人包括指导教师、企业导师等;

《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大纲.

《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7013 适用专业:理工类本科各专业 学时数:48 学分数:3 执笔者:吴文华编写日期:2006年2月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计算机应用技术》是高等院校理工类本科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该课程是有关计算机知识的入门课程,主要着重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和培养,并兼顾实用软件的使用和计算机应用领域前沿知识的介绍,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计算机有关知识打下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微型计算机的基本使用方法、文字和数据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网络和一些工具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 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理论:46学时实验:14学时)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1.1 计算机概述 1.2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1.3 计算机中的数据表示 1.4 信息安全 第二章多媒体技术及应用 2.1 多媒体技术概述 2.2 多媒体数据处理 2.3 多媒体PC机 2.4 超媒体与Web系统 第三章中文Windows 2000操作系统 3.1 Windows 2000概述 3.2 Windows 2000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 3.3 Windows 2000的文件系统 3.4 Windows 2000与MS DOC 3.5 Windows 2000的图像处理功能 3.6 Windows 2000的多媒体功能 3.7 Windows 2000的系统工具 3.8 Windows 2000的控制面版 第四章中文Word 2000文字处理系统 4.1 中文Wood 2000概述 4.2 中文Wood 2000的基本操作 4.3 中文Wood 2000的排版功能 4.4 中文Wood 2000的页面设计与打印 4.5 中文Wood 2000的表格制作 4.6 在文档中使用图形和对象 第五章中文Excel 2000 电子表格处理系统 5.1 中文Excel 2000概述 5.2 中文Excel 2000基本操作 5.3 中文Excel 2000工作表的编辑与格式化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计算机导论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入门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计 算机领域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基础。通过此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计算 机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以及关键技术,并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概念,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和未来发展趋势。 2.熟悉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和工作原理,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结构。 3.理解计算机的编程原理和算法基础,能够使用编程语言解决简单问题。 4.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掌握网络通信的基本知识。 5.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1.计算机概述 1.1计算机的定义和分类 1.2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和未来发展趋势 2.计算机硬件 2.1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2.2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和存储设备 2.3计算机的主机和外围设备 3.计算机软件 3.1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概念和特点 3.2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基本原理 4.编程原理和算法基础 4.1计算机程序的概念和基本结构 4.2算法的定义和特性 4.3常见算法的设计和分析方法 5.计算机网络 5.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分类 5.2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和通信协议 5.3网络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6.计算思维和实践 6.1计算思维的基本特点和能力培养 6.2使用编程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案例 四、教学方法 1.理论教学结合实例分析,讲解计算机基本概念和原理。

2.实验室实践,通过编程实践和计算机网络实验,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技能。 3.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4.作业和项目设计,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五、教学评价和考核 1.平时成绩占40%,包括课堂出勤、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堂表现。 2.期中考试占30%,主要考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原理的理解。 3.实验报告和项目设计占30%,主要考察对计算机技术和应用的掌握和实践能力。 六、教材和参考书目 1.主教材:《计算机导论》 2.参考书:《计算机科学导论》、《计算机网络概述》、《计算机组成原理》 七、教学团队和资源需求 1.教学团队:由教师和助教组成,负责课堂教学和实验指导。 2.实验室资源:需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设备,以支持实验教学。 3.教学辅助工具:使用计算机软件模拟实验和示范,辅助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 八、其他说明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大纲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一、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 《高等数学》是集宁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重要的基础理论课。它是为培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质量专门人才服务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获得:一元函数微分学、向量代数和空间解析几何、多元函数微分学、无穷级数、常微分方程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技能,逐步培养学生具有比较熟练的运算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创新能力,同时为学习后继课程以及将来工作、学习、自身素质进一步提高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1)使学生获得:一元函数微分学、向量代数和空间解析几何、多元函数微分学、无穷级数、常微分方程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技能; 2)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通过各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具有抽象概括问题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自学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与教学 (一)课程内容 1、课程内容选编的基本原则 (1)、把握理论、技能相结合的基本原则。 (2)、注意教学内容与其他相关课程的联系和渗透。 (3)、结合中学数学课程教学实际,充实教学内容。 2、课程基本内容 (1)函数、极限 (2)导数与微分 (3)微分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 (4)不定积分 (5)定积分 (6)向量代数和空间解析几何 (7)多元函数微分学 (8)多元函数积分学 (9)无穷级数 (10)常微分方程 (二)课程教学 1、注重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阐述所讲内容在整个理论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 2、加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3、在传授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加强学生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教学方法上,采用课堂讲授,倡导和实施启发式和交互式教学法,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大纲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所属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开课单位:数学计算机科学学院 课程类型: 集中性实践课程课程代码: 07412460 开课学期: 8 学分:8 学时:10周核心课程否 二、课程描述 毕业论文(设计)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方法和技术,确定研究选题,分析解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相关理论或实践问题,并独立或合作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撰写的过程,是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与技能训练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将在教师指导下地经历文献资料查阅、文献综述、方案设计、理论分析、实验分析、数据处理、毕业论文(设计)撰写等各个方面的综合训练。 三、课程目标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法和技术,独立或合作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组织协调和领导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团结协作的良好习惯; 3、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根据本专业范围的工程实际问题需要,使用各种媒介收集、判断、选择国内外相关技术信息和文献综述的基本能力,训练、提高和检验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科学研究能力,信息搜集能力与处理能力,外文阅读及计算机运用能力及文字表达能力。

四、有关要求 1、指导教师须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选题进行审定,选题要求难度适中,能够反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相关热点问题,同时制定工作计划,认真完成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过程中文献查阅、文献综述、初稿审阅等环节指导工作。 2、学生应根据学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安排,制定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计划,虚心接受指导教师的指导,独立或合作按时完成规定的毕业论文(设计)撰写任务,不得弄虚作假,严禁抄袭,经指导教师审查通过后,方可获得参加答辩资格。 3、毕业论文(设计)撰写可独立或合作(最多3人)完成,若获评优秀,以第一作者为准。 4、强调诚信,严格执行《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34号)。指导教师应将学术道德教育纳入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工作中,引导学生严守学术诚信,杜绝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设计)中弄虚作假、抄袭等行为的发生。 5、具体格式要求等见《安徽师范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试行)》。 五、考核方式 以公开答辩方式进行,最后评定成绩。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优秀人数不超过本专业学生总人数的20%,中等、及格、不及格人数合计不低于总人数的20%。鼓励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优秀本科论文(设计、创作)培育项目和发表高水平论文与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有效对接。对于第一作者公开发表的高水平论文(SCI/EI/ISTP/SSCI/ A&HCI / ISSHP /CSSCI/CSCD等期刊收录论文),经学生提出、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认定后,可直接作为毕业论文(设计)。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创新实践教学大纲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创新实践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所属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开课单位:数学计算机科学学院 课程类型: 集中性实践课程课程代码: 07412420 开课学期: 7-8 学分: 2 学时:2周核心课程否 二、课程描述 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鼓励学生课外时间完成科研项目、参加学科竞赛、发表科研论文、申请专利或软件著作权、听取学术报告等,提交各类创新实践成果,由专业负责人组织专家在第七、八学期期末统一认定,并记相应学分。 三、课程目标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团结协作的良好习惯; 3、训练、提高和检验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科学研究能力,信息搜集能力与处理能力,外文阅读及计算机运用能力及文字表达能力。 四、有关要求 1、教师指导要求:学生在进行科研项目申报时,由指导老师对申报书进行指导和审核,并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全程指导,在项目结题时对结题材料进行修改审定;学生在参加学科竞赛时,指导老师对竞赛所需知识和技能予以指导;学生在发表科研论文时,指导老师需对学生的论文原创性、正确性进行把关、负责,

并对论文撰写、修改、投稿、发表进行指导;学生在申报专利和软件著作权时,指导老师需对学生的专利和软件著作权申报材料整理和申报流程进行指导。 2、学生实践要求:以科研项目获得学分,提交项目结题证明;以学科竞赛获得学分,学科竞赛需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相关,提交获奖证书;以科研论文获得学分,科研论文第一署名单位必须是“安徽师范大学”,且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相关,提交论文原件或录用证明;以知识产权获得学分,知识产权成果第一产权单位必须是“安徽师范大学”,且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相关,提交专利证书(或实审通知)或软件著作权证书;以学术报告笔记获得学分,提交学术报告笔记并由辅导员签字确认。 五、考核方式 一人有多个作品参加同一次学科竞赛的以最高奖计算;竞赛(团体)学分由指导教师按贡献大小合理分配;各项得分合计超过2分则视为合格,获得创新实践课程2学分。 具体认定标准如下:

《计算机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 Computer Principle)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码:044215101,课程总学时(理论总学时/实践总学时)68(51/17),周学时4,学分3.5,开课学期5。 1.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 2.适用专业: 适用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专业。 3.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计算机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必修课程。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能了解计算机一般组成原理与内部运行机理,为学习本专业后继课程打好基础。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工作原理,CPU的内部结构,编码及代码校验,计算机基本部件,内存,CACHE、指令系统、寻址方式等等。 4.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 《计算机原理》先修课程包括数字电路等 5.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王爱英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3版 《计算机组成原理》,白中英主编,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3版 《计算机组成原理》,王健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版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用教程》,幸云辉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版 《计算机组成原理学习指导与训练》,旷海兰主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年第1版 6.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教学与实验相结合 7.课程考试方法与要求: 闭卷,所有讲授章节均属考试范围 8.实践教学内容安排:

本课程安排了7个实验,具体如下: 实验一:基本运算器实验 实验二:超前进位加法器设计实验 实验三:阵列乘法器设计实验 实验四:静态随机存储器实验 实验五:微程序控制器实验 实验六:简单模型机实验 实验七:CACHE控制器实验 二、教学内容纲要与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表 (一)计算机系统概论(1学时) 1. 主要内容 计算机的语言、计算机的硬件、电子计算机的发展简史、计算机的应用。 2. 基本要求 了解计算机语言、硬件、层次结构,了解计算机的发展简史和应用领域等。 (二)计算机逻辑部件(4学时) 1. 主要内容 计算机中常用的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加法器、超前进位。 2. 基本要求 了解计算机中常用的组合逻辑电路、阵列逻辑电路,掌握加法器、译码器的原理。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导论》教学大纲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导论(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Science & Technology) 课程代码:4251046 学分:0.5 学时:8 (其中:讲课学时:8,实验学时:0)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教材:自编 开课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学院一、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介绍计算机学科的基本理论框架、基本知识结构,使学生了解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需要什么知识结构,即了解需要学习什么和怎样学习,同时也建立起对该专业的兴趣。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IT领域中的位置、能解决的主要问题以及学科开展的前沿问题; 课程目标2:了解计算机专业相关的技术热点和毕业生主要从事的工作领域和工作内容, 培养学生对未来工作技术热点发表看法; 课程目标3: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涉及的知识领域,对本专业的课程体系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对四年本科学习有一个初步的规划该专业,了解教学体系思路及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 (三)课程目标与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本课程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的毕业要求指标点6.2、10.2和12.1: 毕业要求指标点62熟悉计算机领域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开展规划以及政策法规; 毕业要求指标点102对计算机领域及行业的国际开展趋势有初步了解,了解计算机专业相关的技术热点,并能够发表看法; 毕业要求指标点12.1:了解计算机技术开展中取得重大突破的历史背景,以及当前开展的热点问题,了解信息技术开展的前沿和趋势。 二、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

本课程主要是为新入学的新生介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产生与开展,以及本专业的培养方案,让学生熟悉本专业及开展规划,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国内外开展趋势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引导对本专业热点问题进行分析,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本专业所开设课程的必要性,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热爱学习,更好地完本钱专业的培养目标。 第一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概述 (一)教学内容.专业设置的历史、现状和开展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历史、现状和开展历程; (2)本专业解决的主要问题; (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内涵及该专业在IT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方法论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主要研究方法; (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吸收通信工程与技术和工程学方法论的同时,逐渐开展出的假设干独立原那么和方法论。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学科专业 (1)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等专业; (2)专业所涉及的数学基础都有哪些数学学科。 (二)教学要求.专业设置的历史、现状和开展 (1)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历史、现状和开展历程; (2)了解本专业解决的主要问题; (3)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定义,了解该专业在IT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方法论 (1)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主要研究方法; (2)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吸收通信工程与技术和工程学方法论的同时,逐渐开展出的假设干独立原那么和方法论。 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学科专业 (1)理解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等专业; (2)了解专业所涉及的数学基础都有哪些数学学科。 (三)重点与难点重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开展及本校专业学科地位。 难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开展及本校专业学科地位。 第二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知识体系和课程设置 (一)教学内容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作为工科专业,其教育内容和知识体系由普通教育、专业教育和综合教育等三局部构成。 (1)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作为工科专业,其教育内容和知识体系的三个组成局部:普通教育、专业教育和综合教育的内涵; (2)了解普通教育、专业教育和综合教育的相关内容。

《计算机前沿技术专题》-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前沿技术专题》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171701 课程名称:计算机前沿技术专题 英文名称:Special topics on the frontiers of computer science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时:16 学分:1 适用对象: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算法分析与设计 二、课程简介 中文简介: 一直以来,算法在主导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无论是前些年兴起的大数据、云计算研究,还是近两年重新成为热点的人工智能研究,背后的问题都是复杂的算法问题。因此将算法领域的一些最新进展和一些新的算法设计和分析技术介绍给学生是本课程的主要目标。算法是计算机科学的核心。算法不仅应用广泛,更重要的是,算法是更深入学习和理解计算机科学的有力手段。本课程主要讨论一些NP完全问题的近似算法和参数算法。通过一些来自各个领域的问题来介绍近似算法和参数算法设计和分析的基本技术。通过本课程,让学生了解计算机领域前沿知识和发展趋势,建立科学报国技术报国的理念,通过算法学习,锻炼计算机领域从业人员必备的专业技能和工匠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英文简介:Algorithms form the heart of computer science. The point is not simply that algorithms have many applications. The deeper issue is that the subject of algorithms is a powerful lens through which to view the field of computer science in general.This course mainly discusses approximation algorithms and parameterized algorithms for some NP complete problems. Some basic techniques of algorithm design and analysis are introduced by drawing on problems from various fields.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计算机网络前沿技术讲座》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计算机网络前沿技术讲座 (Lectures on Frontiers of computer networks) 课程代码:06410187 学分:1 学时:16 (其中:课堂教学学时:16 实验学时:0 上机学时:0 课程实践学时:0 )先修课程:计算机网络 适用专业:网络工程 教材:(最新研究报告、论文等) 一、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 (一)课程性质(需说明课程对人才培养方面的贡献) 本课程对计算机网络的最新理论与技术介绍,特别是前沿进展,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研究兴趣。 本课程的任务是: (1)学习了解计算机网络最新概念; (2)学习了解与计算机网相关的前沿研究方向与进展。 (二)课程目标(根据课程特点和对毕业要求的贡献,确定课程目标。应包括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课程的具体目标如下: 课程目标1.1:了解计算机网络近几年的最新进展,并进一步了解其对社会、环境、安全等方面的影响。 课程目标1.2:了解计算机网络近几年的最新进展与相关学科发展的关系。 课程目标2.1: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能够在设计/开发解决方案中体现较强的创新意识,并能够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课程目标2.2:有查阅和整合各类资源,探索和发现本专业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的能力。 课程目标2.3:具备就复杂工程方案和技术问题进行陈述发言、清晰表达和交流讨论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与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认证专业专业必修课程填写) 本课程支持的毕业要求指标点如下: 指标点3.4: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能够在设计/开发解决方案中体现较强的创新意识,并能够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指标点4.3:具有查阅和整合各类资源,探索和发现本专业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的能力; 指标点10.2:具备就复杂工程方案和技术问题进行陈述发言、清晰表达和交流讨论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及要求(每一轮课根据技术发展情况做安排) (一)计算机网络新技术概述(研讨) (二)宽带网络及其技术发展(研讨) (三)无线互联网及3G/4G/5G通信技术(研讨) (四)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研讨) (五)计算机网络的前沿研究(研讨) 三、学时分配及教学方法及对指标点的支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前沿讲座教学大纲

学科前沿讲座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师范)的必修课程,主要讲授信息技术学科的前沿发展动向。 (二)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不同领域基本理论与应用的了解,加深理解基础理论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启发学生思维、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 (三)教学内容 课程采用讲座形式的授课,共有9次讲座,每个讲座为2个小时。讲座内容涵盖数据挖掘、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智能、数字图像处理、无线通信新技术、信息安全、计算机技术在不同学科的应用、穿戴设备与智能家居、电子商务模式与技术等。 (四)教学时数 18学时。 (五)教学方式 多媒体讲解、讨论。 二、本文 第一讲数据挖掘与应用 教学要点: 了解数据挖掘的研究内容和解决方法,了解数据挖掘的应用与未来发展方向,理解数据挖掘在分类和聚类方面的主要算法。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1.数据挖掘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Web挖掘所要解决的问题和方法 3.数据挖掘在不同领域的具体应用 第二讲自然语言处理 教学要点: 了解自然语言处理的概念,了解自然语言处理所解决的问题、难点、以及基本方法,理解中文分词的基本方法。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1.什么是自然语言处理 2.自然语言处理解决的问题与难点 3.词法分析基本方法 4.句法分析基本方法

5.浅层语义分析基本方法 6.自然语言处理在信息检索等领域的应用 第三讲计算智能 教学要点: 了解计算智能所研究的主要算法和方法,了解当前计算智能的发展动向,了解计算智能算法的应用。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1.计算智能概述 2.神经网络 3.遗传算法、蚁群优化算法 4.模拟退火与禁忌搜索 5.计算智能算法的发展动向与应用 第四讲数字图像处理 教学要点: 了解数字图像处理的主要目的和常用方法、研究进展、难点,了解数字图像处理在航空航天、生物医学、军事公安等领域的应用。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1.数字图像的原理和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 2. 图像的几何变换和处理的数学方法 3. 图像压缩与图像分割技术 4. 数字图像处理的研究进展和难点 5. 数字图像处理的各种典型应用 第五讲移动通信技术与移动计算 教学要点: 了解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与原理、前沿发展,了解移动计算的特点和移动计算系统的组成、研究的基本问题,了解移动计算的模型。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1.移动通信业务与电波传输模式 2.移动通信技术的分类与基本原理 3.未来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 4.移动计算系统及其特点、模型 5.移动计算技术发展动向 第六讲信息安全 教学要点: 了解信息安全研究的主要内容,了解信息保密、信息隐藏、消息认证、密钥管理、数字签名等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限200字以内) 本课程是计算机专业一门重要的入门性导引类专业基础必修课程,是基础理论与应用操作相结合的课程。该课程教学的二个基本的目标和任务是认知与导学,课程内容涉及计算机科学的方方面面,但侧重点在于勾画计算机科学体系的框架,奠定计算机科学知识的基础, 为今后深入学习专业理论课程做好铺垫,为今后在各自的专业中对计算机的使用打下厚实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讲计算机系统的基础知识(4)(一)教学目标. 了解计 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 1. 了解计算机的产生、开展历程、开展趋势.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其各局部功能, 理解计算机工作原理.理解数据在计算机中的存储方式,掌握基本进制转换、数字编码转 化计算(二)重点、难点 重点: 1. 了解计算学科的开展,了解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理解 计算机工作原理难点: 1.掌握基本进制转换、数字编码转化计算(三)教学内容.计算机的开展概述(1)计算机 的产生 (2)计算机的开展(3)计算机应用的开展趋势.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1)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2)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1)数值数据的表示(2)字符的表示 (四)作业及要求课后作业:1、4、5、7、8、11-14、18-19第二讲计算机系统的硬件(4)(一)教学目标 1.掌握计算机硬件系统组成,理解CPU、存储系统(cache,主存储器、辅助存储 器)、输入/输出设备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计算机性能指标 2. 了解指令、指令系统、程序的概念;了解指令的格式;理解指令的执行过程; (二)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计算机硬件系统组成,理解指令的执行过程难点:掌握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三)教学内容 1.中央处理器(CPU)(1)运算器(2)控制器.主存储器 (1)主存储器概述(2)半导体存储器.辅助存储器(1)磁外表存储器(2)光盘存储器(3)可移动外存储器(4)计算机的存储体系.输入/输出系统.计算机的整机结构 (四)作业及要求课后作业:1、3、9-10、14、16-19第三讲计算机系统的软件(4)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软件概念、软件分类 2.了解数据结构的定义,理解线性表、栈、对的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掌握一些基本算 法和数据结构

《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地位与课程目标 (一)课程地位 《计算机导论》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一门入门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最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和应用能力,并在适当掌握计算机工作原理的同时,对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有所认识。本课程为后续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毕业设计(论文撰写)等课程提供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 (二)课程目标 1.了解计算机及微型计算机的发展阶段;理解计算机分类及应用领域。 2.掌握二进制的概念、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及功能,理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3.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理解理论指导实践的含义。 二、课程目标达成的途径与方法 三、课程目标与相关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四、课程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 1计算机基础知识 知识点: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近代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中的信息表示、计算机中的数制及其转换、计算机中常用的编码。 了解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掌握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掌握计算机中数制及其转换、掌握计算机中常用的编码。 2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知识点: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硬件系统组成、软件系统组成。 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硬件系统组成及其指标、软件系统组成。 3计算机操作系统 知识点:了解常用微机操作系统,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基本操作。 熟练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基本操作。 4计算机程序设计及算法 知识点:面向过程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可视化程序设计的特点,算法的概念及表示。 了解面向过程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可视化程序设计的特点,了解算法的定义及表示。 5数据库技术及应用 知识点:数据库技术、常用数据库开发平台、典型数据库技术应用实例。 了解数据库技术概述、常用数据库开发平台、典型数据库技术应用实例。 6 计算机网络基础、图形学、人工智能等 知识点:局域网、广域网、IP地址和域名、Internet的连接、网页浏览—Internet Explorer、收发电子邮件—Outlook Express、网络安全;图形学范围及动画;感知与推理。 掌握局域网、广域网的概念。熟练掌握IP地址和域名的概念,掌握Internet的连接,熟练掌握网页浏览和收发电子邮件方法、网络安全;了解图形学范围、建模、动画;人工智能研究方法、感知与推理。 五、课程学时安排

计算机科学导论 教学大纲

《计算机科学导论》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计算机科学导论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无 后续课程:程序设计技术、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数据库、软件工程、操作系统 开课院系: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一、课程说明 《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平台的必修、考试课程,共2学分32学时。其中理论学时20,实验学时12。 《计算机科学导论》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入学学习的第一门专业必修课,它构建在计算学科认知模型的基础上,并以计算机科学的内容为背景,从学科思想与方法层面对计算学科进行导引。本课程对计算机的起源和发展、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对数据与数制的各种表示、微型计算机的系统组成、程序设计语言翻译系统、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的相关概念、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社会与职业道德以及相关新技术等内容进行导引性讲解,为学生正确认知计算学科提供方法和今后深入学习计算机相关课程作铺垫。通过导论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计算学科领域的基本内容及其相应的课程设置、计算学科中的核心概念、数学方法、系统科学方法、社会和职业问题等内容。 二、课程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 (1)能了解计算机行业的技术标准和软硬件发展知识,具有一定的专业分析能力。能了解计算机复杂工程理论,学习计算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具有系统分析能力,分析计算机复杂工程问题对社会影响的能力。能了解计算机相关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为今后的学习做一个良好的铺垫,从而具备专业人员的基本素养。 (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6.2) (2)能了解计算机领域新技术,并分析计算机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对自身的未来发展有所规划,具有专业的发展眼光和正确的价值导向力。 (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12.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大纲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实践必修课 课程编号:408101 学分:10 总周数:12周 适应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毕业设计(论文)是按照培养目标要求组织学生开展科学研究或项目开发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进而巩固与加深所学专业知识的实践教学环节,是提高和检验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手段。 一、教学目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毕业设计的教学目标应使学生在以下几方面的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 1.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以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3.计算机软件、硬件或应用系统设计和开发的基本能力; 4.书面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5.协作配合工作的能力。 二、教学要求 毕业设计的教学要求体现于整个工作的各个阶段中,根据课题的特点而有所侧重,但应达到如下的基本要求: 1.根据课题任务制定合理、可行的工作计划; 2.进行必要的调研和资料搜集、文献阅读; 3.制定适当的技术方案,并通过与其它方案的比较加以论证; 4.独立完成系统或模块的设计。软件设计要符合软件工程规范,硬件设计符合原理表示、线路图纸和工艺要求的各种规范; 5.制定系统(模块)的测试方法,并根据完整的测试数据对系统(模块)的性能指标做出分析和评价; 6.对课题成果进行总结,撰写论文; 7.通过论文答辩; 8.毕业设计时间为12周,学分为6学分。 三、毕业论文工作的组织管理 (一)成立系毕业设计(论文)领导小组,组长由系主任兼任,组员由系领导组成,日常工作由教务办具体负责,负责全系毕业设计(论文)的全面指导与管理工作,并对其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价。具体工作: 1. 负责制定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各项指导工作的日程; 2. 负责指导、监督设计(论文)开题、指导和答辩工作; 3. 制定毕业论文评分标准; 4. 审核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老师资格并适时公布每届毕业生论文指导教师名单; 5. 制定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评选标准,每年一次评选优秀毕业设计(论文)。 (二)“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委员会”根据本系实际情况,负责本单位所辖各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具体组织与实施。具体工作: 1. 制定毕业论文选题的原则、范围与审题程序; 2. 推荐本届毕业生论文指导教师名单; 3. 组织与实施毕业论文的答辩;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基础》 二、教学目标 本课程教学目标:计算机基础是为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第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不仅让学生掌握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而且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机素质,为将来应用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解决自己专业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涉及计算机各领域概念和知识层面的内容和大学生必不可少的应用技能。它对 " 计算机文化基础 " 课程进行了全面的调整,强化了操作系统基础知识、网络基础、Internet 、数据库基础、计算机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内容,弱化了 Windows 和办公处理软件,照顾了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基本要求: 1.拓宽学生的计算机的基础知识面:介绍计算机的基本原理、技术和方法,引入计算机新技术和了解计算机发展趋势; 2.掌握计算机基本使用技能:常用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使用; 3.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重点是网络、多媒体、数据库等的基本知识和应用;理解信息安全和程序设计方面的基本知识。 4.为学习后继计算机基础课程夯实基础 5.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在各专业领域中地应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第一章计算机与信息社会(1学时/0学时)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主要应用。 (二)重点、难点 计算机的发展、分代;未来新型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启发法 (四)教学内容 1.计算机的发展 (1)近代计算机 (2)电子计算机的应用

(3)计算机的分代 (4)计算机的分类 (5)计算机的新技术 2. 信息与信息技术 (1)现代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2)现代信息技术内容 (3)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 3. 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应用 (五)作业及要求 1. 为什么说微电子技术是整个信息技术领域的基础? 2. 信息处理技术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第二章计算机系统(2学时/2学时)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2. 了解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组成部件,并能自己动手组装微型计算机。(二)重点、难点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 (四)教学内容 1.计算机系统概述 2. 计算机硬件系统与工作原理 (1)计算机硬件系统 (2)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3. 计算机软件概述 (1)系统软件 (2)应用软件 4. 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 (1)主板 (2)CPU (3)内存储器 (4)外存储器 (5)总线与接口 (6)输入和输出设备 (7)微型计算机选配 (五)作业及要求 1. 计算机硬件包括哪几个部分?分别说明各部分的作用 2. 指令的串行执行和并行执行有什么区别? (六)课外学习要求 到电脑市场去了解计算机的最新配置;找机会自己组装电脑; 第三章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2理论学时/0学时)(一)教学目标 1.掌握常用的数制转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大纲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大纲 前言 本教学大纲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的指导纲要,和各年级培养计划一起形成完整的教学计划指导体系。 本教学大纲的修订按照“追踪学科发展,体现技术前沿,理论基础和实际技能并重”的原则,力求保证教学大纲的先进性、课程内容的前沿性和实用性。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部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和专业选修课。公共基础课为高等数学、外语、大学物理等全校性课程。专业基础课为深入学习本专业的专业课程所需的基础课程;由于本专业源于构造性计算科学,故专业基础课中包括的数学课程较多;这一部分课程在本专业培养计划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为专业课程的进一步深入学习起到很好的铺垫和支撑作用。专业方向课一般开设在第三、第四学年,讲授较深层次的计算机理论和计算机科学技术问题,使学生对计算机科学和技术有一个全面、具体、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专业选修课在第四学年开设,主要讲授计算机各发展方向上所涉及到的前沿技术;通过专业选修课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计算机的应用领域、技术特点以及各应用领域所涉及的关键技术,为自己确定将来的发展方向。专业教学的三个部分以C语言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各个环节。每一部分所包括的具体课程如下: 1、专业基础课 计算机导论电路原理数字逻辑离散数学 C语言程序设计 数据结构计算方法计算机组成原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 2、专业方向课 操作系统编译原理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系统结构 软件工程微型计算机技术 3、专业选修课 VB程序设计管理信息系统 Delphi程序设计计算机图形学人工智能导论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多媒体技术通信原理 修定日期:2002年6月9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