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地理上册 1.1《地球和地球仪》利用经纬网定位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

七年级地理上册 1.1《地球和地球仪》利用经纬网定位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

利用经纬网定位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案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2、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图文资料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会用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通过观察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并会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经线和纬线特点、纬度和经度划分、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2)会利用经纬网定位。 【教学难点】 (1)东西半球划分。 (2)经纬网定位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那么,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的? [新课讲解,研讨展示] (板书)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大小 板书:1、认识地球的形状 展示地球卫星照片,使学生了解到地球是一个球体。 向学生提出人类认识地球是球体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图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总结:天圆地方→根据太阳和月亮形状推测→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球体→地球卫星照片 拓展:日常生活当中还有哪些例子还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a、(可能出现的事例):站在海边,摇望远处驶来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 b、(事例2)发生月食偏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人教版2022-2023学年地理七年级上册《纬线和纬度、 经线和经度 、利用经纬网定位》教学设计

地理备课教案 教材义务教育教科书(地理)学科 七年级上册单元 第一章第 一节地球和地 球仪 课题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利用经 纬网定位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利用地球仪,知道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并能够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2.熟知经纬网的构成,能够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3.完成相关作业。 教学重点经线与纬线、经度和纬度、经纬网等初步概念的掌握。 教学难点 教学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以下是主要是重点内容。有些有关师生双边活动的内容略) 一、复习(提问) 1. 从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2. 地球仪有什么作用? 3. 什么是两极? 4. 我们看地图时怎样辨别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 二、新授 1.导入 同学们,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是漫长的,是一个认识不断提升的过程,是一对科学不断探索的过程。我们用地球仪可以方便地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特征及其分布。地球仪上有经线和纬线组成的经纬网,我们确定一个地方的位置,就是看它的经纬度,那么,什么是经线、纬线?经度和纬度又是怎么回事呢?这节课,就让我们来了解这方面的内容。 2.新课 ⑴.纬线和纬度 ①赤道:在地球仪上,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赤道。

②纬线: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纬线在南北极缩成一点。纬线指示东 西方向。 ③纬度:在地球仪上可以画出无数条纬线,为了区别出各条纬线,人们给它们 标定出不同的度数,这就叫做纬度。赤道是纬度的起始线,纬度为0°。从赤道向北和向南,各分90°,称为北纬和南纬,分别用“N”和“S”表示。北极和南极各为90°。 ④低、中、高纬度划分(略) ⑤南北半球的划分: 以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活动: 1. 观察地球仪,说说纬线有什么特点。想想纬线可以有多少条? 2. 在地球仪上找出赤道,并结合图1.8,说明赤道是一条重要的纬线。 ⑵.经线和经度 ①.经线: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叫经线,也叫子午 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②.经度:本初子午线为0度经线,是经线的起始线。由此向东和向西,各分180 度,称为东经和西经,分别用“E”和“W”表示。180°线是东西经重合线。 任意两条相对的经线都组成一个经线圈。 ③.东西半球的划分:我国和很多国家习惯用20°W和160°E这两条经线组成的 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用这个经线圈为界来划分,穿过的陆地少。)

“利用经纬网定位”教学设计

“利用经纬网定位”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 七年级《地理》(人教版·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利用经纬网定位”。 【课标要求】 在地球仪上确定某点的经纬度;在地图上判读经纬度。 【教材分析】 第一节内容包括“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仪”、“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和“利用经纬网定位”五目。学生在熟悉经、纬线和经、纬度的基础上学习“利用经纬网定位”,既有利于完善知识结构,将经、纬线和经、纬度的相关知识进一步巩固、整合,也符合“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课程理念,使学生体会到经纬网定位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材通过文字以及球面、平面两种形式的经纬网示意图,简要说明了利用经纬网定位的方法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最后通过活动查找学生感兴趣的地名或事件的发生地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练习,初步掌握利用经纬网定位的技能。 【学情分析】 虽然学生已经学习了经、纬线和经、纬度的相关知识,但是学生刚升入初一,学习经纬网所需的空间想象和空间定位能力仍较为薄弱,因此,本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依旧是一个难点。这就要求教学设计在内容上要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问题设计的难度上要循序渐进,降低学生对本部分内容的畏难心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经纬网的概念;掌握经纬度位置的书写规则;能根据经纬度位置在经纬网地图上确定某点的位置;能在经纬网地图上确定某点的经纬度;了解利用经纬网定位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类比在电影院找座位的生活体验,理解经纬网定位的方法;运用所学的经、纬线和经纬度的相关知识,归纳、总结判读经纬度的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表达、交流学习成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在经纬网地图中查找当前热门地点的位置,感受经纬网定位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地理的生活性、实用性,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经纬度位置的书写规则; 2、在经纬网地图上判读某点的经纬度; 3、根据经纬度位置在地图上确定某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 1、在经纬网地图上判读某点的经纬度 【教学方法】 讲授法、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展示四川九寨沟地震、今年第18号台风“泰利”网络信息截图。 师:八月里,四川省九寨沟地震震惊全国,在铺天盖地的新闻中,老师读到这样一条信息“震中北纬33.2度,东经103.82度”。老师在今年第18号台风“泰利”的新闻中也读到类似的信息“台风中心位于22.2°N,128.1°E”,像这样经度和纬度同时出现,表示什么含义?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教学要求 1.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 2.会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 3.通过制作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4.观察地球仪,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5.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内容点析 1.对图1.1的解读。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教材选取了四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十分概括地表达了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历程(从猜想到实践,从不科学到科学)。图中绿色箭头表示了四幅图的顺序。前两幅图是古代人们对地球形状的猜测。显然,“天如斗笠,地如覆盘”之说,比“天圆地方”之说有了很大的进步。而这种猜想的进步,又是基于人们对很多现象的观察。教材设计了两个“活动”,让学生站在古代人的角度,实验、观察和思考大地的形状。麦哲伦环球航行是在前人猜想的基础上的一次伟大的实践。地球的卫星照片,最有力地说明了地球的形状。 地球的形状早已被人们熟知,因而重点不在于让学生知道地球是球形的,而是让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从中受到科学观的教育。 2.在描述地球大小的时候,人们往往使用“平均半径”这个概念。精确测量表明,从地心到北极的半径为6 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 378千米。实际上北极半径与南极半径还不相同。当然,这些差别同巨大的地球来比,还是微不足道的。例如,赤道半径的长度只比北极半径的长度多21千米,如果把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样大小,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我们通常用平均半径来表示地球的大小。 3.设计探讨地球形状的活动有两层意思:一是用实际例子,并通过学生动手、动脑,体验过去人们是怎样证明大地不是平的;二是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说明一个真理的发现,需要多方考证,不能简单下结论(试想一下,地球是圆的或圆柱形,观察的结果可能相同)。(1)站在海边,遥望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 (2)发生月偏食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4.地球仪是缩小了的地球模型。与地图不同,地球仪上没有长度、面积和形状的变形,其经纬线和地理事物的形状、方向、相对位置都与实地基本相符,因此是我们直观、逼真地了解地球全貌的工具。教材中安排制作地球仪的活动,主要目的是通过制作地球仪,使学生了解地球仪的基本结构,并初步认识赤道、两极等重要点和线。切记不要把此课上成手工课。5.纬线和经线、经度和纬度的概念是通过图释、简述等方式完成的。关于纬线和经线的特点,以及纬度和经度的分布规律,是通过一组活动来完成。活动要围绕观察实物地球仪展开,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地球和地图第一章(1)采用图释的方法,说明什么是南纬、北纬、东经、西经,这些概念后面要用到。 (2)第一大题的前3小题,采用对比的方法,从形状、长度、指示方向等方面分析了纬线和经线的特征。 (3)第一大题的第4小题,分析了经度和纬度的排列规律。 (4)第一大题的第5小题,加深学生对几条重要纬线的认识,这几条纬线在后面也要用到。

七年级地理上册 1.1 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1.1 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课时) 【重点】 (1)会观察地球仪. (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课时内容】认识纬线和经线 【教学过程】 (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图“简化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学生活动)结合自己的地球仪观察思考,同学先小组交流,推荐发言人回答下列问题: 1.纬线的特点,经线的特点. 2.认识地轴、南极、北极. (提问)地球真有一根轴吗?地球表面能画出多少条经线和纬线? (学生活动) (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地球仪上的经线”、“地球仪上的纬线” (引导学生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经线呈什么形状?纬线又是什么形状? 2.认识本初子午线、赤道;区别南纬、北纬、东经、西经. 让学生读出赤道、本初子午线的度数. (展示地图)五带分布图 (学生活动) 1.引导学生继续找出:北回归线、北极圈、南回归线、南极圈. 2.请同学们在图上描画出00、300、600三条纬线,教师补充低、中、纬度的划分. (让学生在地球仪标出低纬、中纬、高纬的三个区域. ) (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图片“南北半球的划分”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学生活动)结合地球仪找出赤道的位置,1600E和200E组成的经线圈. (提问) 1.南北半球是怎样划分的? 2.东西半球是怎样划分的? (南北半球的划分比较容易,让学生说出. 东西半球的划分比较难,教师指图引导,让学生充分想象、理解. ) (学生活动)结合地球仪,教师采取问题教学法,边提问、边启发与学生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比较不同的经线长度有什么变化. 不同的纬线的长度是否相等? 2.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呢? 让学生完成教材的“活动”中第二问题“小明的暑期夏令营”,问:小明能否找到夏令营地点?为什么? (总结:找不到该点,400的纬线南北半球各有1条,1160的经线有2条. ) (学生活动)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案新人教版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分析 (一)纬线和纬度 1.教材中将纬线和纬度的概念以简述与图释结合的方式呈现。要求学生明白赤道、纬线及指示方向,南纬、北纬及各自表示方式,低、中、高纬度地区的范围等,并把它们落实在图上。 2.认识纬线和纬度的活动是围绕地球仪而设置,主要意图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地球仪,感知纬线的特点和南北半球的划分。 (二)经线和经度 1.教材将经线和经度的概念以简述与图释结合的方式呈现。要求学生明白经线及指示方向,本初子午线,东经、西经及各自表示方式等,并把它们落实到图上。 2.认识经线和经度的活动是围绕地球仪展开的,主要意图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地球仪,感知经线的特点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地理学科,空间思维能力不强,对于纬线、纬度、经线、经度等这些概念的理解存在很大的难度。但是因为他们刚刚接触地球及地球仪相关知识,有很强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兴趣,因此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很强的动力。 三、教学目标 1.明白地球仪上特殊的点、线、度数等的含义。 2.知道经线、纬线、经度、纬度的划分,并能够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3.学会书写和阅读经度、纬度。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经线、纬线、经度、纬度的含义及划分,并能够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难点:学会书写和阅读经度、纬度。 五、教学方法 只有选择了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才能把握好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一)教学方法: 本课时内容教学主要采取讲授法、地图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相结合来展开。充分使用地图法这种以象征符号认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通过地球仪,传授和学习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技能,发展记忆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1。同时考虑到本节内容的难度,故尽量采用小组合作辅助地图法学习,教师加以必要讲解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

利用经纬网定位教学设计(定稿准备参赛)

利用经纬网定位教学设计 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义务教育地理教科书 年级: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单位:宁夏中卫市第三中学 教师姓名:孟秀娟 一、所需课时:1课时 二、课标要求:要求熟练利用经纬网定位,能够在地球表面找出已知点的方位,所在半球位置,或根据方位确定未知点, 三、课标分析: 我们生活在地球这个大家园中,只有研究地球,了解地球,地球才能为我们更好地服务,我们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本节课的课标就是教师通过生动的实例让学生明白,我们可以用学到的知识为生活服务。地理知识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能将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就能学以致用,而不是空谈理论。 四、教材及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是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的重点。在整个初中地理学习过程中具有“开山鼻祖”的作用,是解决许多初中地理问题的工具,是初中地理学习的主线。前面学习了经纬线、经纬度的概念和基本知

识,本节课要求在上节课学习的基础上深化,学习经纬度的实践应用。本课时教材有两幅地图。一幅是半圆形的经线和圆形的纬线垂直相交的立体经纬网地图。图上标有每隔20°的经纬线。学生可以从图上轻松地找出几条主要的经纬线,如本初子午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赤道,南北极点。一幅是直线形状的经纬线垂直相交成网状的经纬网平面图。图上表明了台风“梅花”的位置示意图,以此为例教学生认识地球上某一点的经纬网位置。本例让学生明白经纬网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习它可以帮助人类了解大自然,战胜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各种困难。让学生能够更加理性地明白学习本节知识的重要性。本教材的特点是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所给的地理图片、小问题、活动,形成以探究活动为主线,以合作学习为主要手段;教师以培养学生地理思辨能力、探究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活动,力求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2、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为我校初一年级学生。他们是首次接触专业地理学习,因此大部分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薄弱。一些地理术语如经纬度,经纬线等,都是第一次出现在他们的课本上,而且思维由小学阶段的平面过渡到中学的立体空间,因此理解有一定障碍。加上知识点较零碎,刚学过转眼又忘了,不好记忆,也造成了理解困难。因此教师当好“向导”,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识,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解决新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得出简明扼要的结论很有必要。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利用经纬网定位

课题: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利用经纬网定位 班组名姓名日期:编号0 6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经纬网定位的应用,树立科学谨慎的研究精神。 2、在地球仪上(经纬网地图上)确定某地点的地理坐标。 3、在球状经纬网图上确定方位。 二、学习策略: 导学流程学法指导 学习流程与学习内容自研提示、互助策略、展示方案 第一关:自研自探(12分钟) 【主题一】 什么是经纬网: 经纬网的作用。 【主题二】 地球表面任一地点的纬线度位置,就是某条经线和某条纬线的交点,即地理坐标。如下图A的地理坐标(,);B的地理坐标(,)。A在(东、西)半球;B在(东、西)半球。A在B的方向。 【主题三】读下图完成题目。 (1)写出A、B两点的坐标 A.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 (2)在图中画出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3)A位于___半球和___半球,B位于____半球和___半球。 (4)A位于______纬度、B位于______纬度。 (5)A位于B的______方向。 第二关:训练反馈(8分钟) 自研提示 主题1:阅读课文P9内容,结合图1.13,了解经纬网的定义和作用,并勾画圈点出来。 主题2:认真观察图1.13,了解网状经纬网图的特点。 主题3:认真观察图1.12,了解球状经纬网图。 互助策略 1、地理大组长组织组员核对自研成果。 2、重点讨论主题二和主题三。 展示方案 展示内容:主题一、二、三。 展示方案:组长根据展示内容,确定展示方案,并分配任务,建议1-2名板书,1-2名主讲,其余同学继续互助。 【主题1】方案预设: 利用经纬仪,结合图 1.12,说明什么是经纬网,并举例说明经纬网定位的作用,气象观测方面可举书上的“梅花风暴”。 【主题2】分析主题二答案的由来,展示答案。【主题3】分析主题三答案的由来,展示答案训练反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1节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第1节《地球和地球仪》 教学准备 将学生分组,每组4人,每组一个地球仪。讲台上摆放大地球仪和经纬仪。自制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宫》和《步步惊心》电视剧的热播,使“穿越”成为最时尚和最流行的词语,也成为很多人的梦想,你想穿越时空回到古代吗?古代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又是怎样的呢?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二、多维互动,学习新课 授课环节如下。 环节一:观看──记录 【学生活动】 观看:播放多媒体课件《穿越时空》,演示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记录 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①古代人凭直觉认识世界──“天圆地方” ②视野扩大,人们臆想中──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③麦哲伦环球航线──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④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确证地球是个球体 拓展: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和现象有哪些? 海边看船…… 【设计意图】 播放多媒体课件《穿越时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并简要记录经历的四个阶段,最后得出科学结论:地球是个球体,让学生了解、体验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漫长历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列举生活中的现象和事例来说明地球是球体,旨在增强学生对地理事物的好奇心,积累丰富的地理表象,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 环节二:描述──计算 【学生活动】 描述

1.用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 最大周长: 地球表面积: 2.用示意图描述地球的大小 3.用诗词描述大小 坐地日行八万里…… 计算 1.人的步幅约0.75米,绕赤道一周,需要走多少步?若按照每小时5千米的速度走,需要走多长时间? 2.传说中的“土行孙”能够遁地飞逃,假设他以每小时100千米的速度横穿地心,达到与出发地对应的地点,需要多长时间? 【设计意图】 三种描述方式中,一是用数据描述,直截了当;二是用示意图描述,实现文图转换;三是用诗词“坐地日行八万里”描述,给抽象数据赋予感情色彩,增加地理知识的趣味性。通过计算、对比,让学生对地球大小有更深入的、感性的认识。 环节三:观察──归纳 【学生活动】 观察 1.观察经纬仪和地球仪,找出地轴、南极、北极、经线和纬线,说出经线和纬线的特征。 2.观察地球仪,描述经度和纬度在地球仪上的排列规律。 3.在地球仪上找出赤道和0°、180°、20°W、160°E经线,说明它们的重要性。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新人教版

1.1 地球和地球仪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 2.会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 3.通过制作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4.观察地球仪,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5.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教学准备:充气地球仪若干个,学生准备乒乓球、铁丝、胶布、橡皮泥等材料(学生可根据自己需要另备其他材料)、标有度数的卡片 教学方法:讨论、分组观察、比较、实验 课时:4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我们在晴朗的白天可以看到太阳像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怎么样?我们自己却看不见,只因“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那么古代人是如何了解地球是个巨大球体的呢?今天我们能在自然界中找到那些证据证明地球是球体呢? 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读图』读图1.1“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了解古人对地球形状的猜测过程。『分组活动』(1)在地球仪上模拟“海边看船”,记录自己的体验,去过海边的同学可以交流一下。(2)对比实验:把纸船在桌子上推移,平视纸船,看船的部位有没有变化。(3)观察图1.4月食照片,古铜色影子(即地球影子)的边缘呈什么形状? 『讨论』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凭借这些证据能不能肯定地球是球形?为什么?(海天一色、站的高看的远等;地球是圆的或圆柱形,观察的结果可能相同) 『阅读』麦哲伦环球航行的图文和地球卫星照片,了解人类由猜想到实践,最后科学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认识过程。 『讨论』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设问』用那些资料数据可以描述地球的大小? 1.2“地球的大小”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圆球体 『猜谜语』不是篮球不是蛋,用手一推它就转,别看它的个子小,载着大河和高山。 (地球仪)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分组观察讨论』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那些主要的不同? 『小制作活动』参照课本,分小组用乒乓球等材料制作小地球仪。 『评比』展示学生的制作品,并评比。 第二、三、四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1978年4月8日,我国“团结号”海轮在海面上起火,它马上发出呼救信号,(展示学生制作的空白地球仪)假设“团结号”在A点,你能报告它的位置吗?救援船只怎样才能准确而又迅速找到“团结号”呢?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地理7年级上册第1章第1节《地球和地球仪——经纬网的判读》精品教案

《地球和地球仪——经纬网的判读》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经纬网定位的方法及意义,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制作的过程,理解经纬网读数的确定及经纬网的使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学会经纬网的判读方法; 三、教学难点: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 五、教学过程: 复习上节内容: 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经纬线的特征和经纬度的划分,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经纬线的基础知识) 教学过程: 一、你知道吗? 1/ 5

导入: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怎样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确切地理位置?(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地图“经纬网”,在图上选出经纬网的交点A、B、C 点。 (学生回答效果不好) 二、动手做吧! 师:看来我们同学虽然知道了什么是经纬线,但是却不知道它怎么来用,我们来介绍班级一名同学的位置吧。 生:进行描述,总结出XX排XX行的描述方法 ”的经纬线吧! 师:那我们就以班级为地球,做出“三班地球 1、横排合作制作纬线; 2、竖排合作制作经线; 2/ 5

3、以中间排为基准,标注经纬度; 4、明确自己所在位置的经纬度。 (有的同学不理解自己经纬度怎么确定,前后桌可相互讨论,指导) 三、请说说吧! 师:通过同学们自制经纬线,确定经纬度,你现在知道你的经纬度是如何确定的吗? (任选几名同学进行介绍) 师:大家已经确定了自己的经纬度,来看看最近发生的一些大事,你知道他们发生在咱们班的哪里吗? 1、9月16日20时48分在甘肃张掖市甘州区(北纬38.60度,东经100.35度) 发生5.0级地震,震源深度11千米。 2、习主席访问津巴布韦:100S、100W 3/ 5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第2课时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利用经纬网定位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 2 课时 复习上节课内容教师发问: 1.地球的形状是什么? 2.如何描绘地球的大小? 3.什么是地球仪? 4.地球仪与地球的差别。 导入新课,教师叙述:经过地球仪我们能够认识地球的全貌,研究地球表面地理事物 的地点及散布情况。上节课请大家回家制作一个简略的地球仪,请大家取出来,并在小组中沟通展现。 学生活动在小组中展现自制的地球仪。 教师活动:选出两到三个制作较好的地球仪并向全班展现,随后进行鼓舞性评论,并 取出教具──地球仪。 教师发问:大家看看你们做的地球仪与老师的地球仪除了大小外还有什么同样和不一样 呢?同样之处:地轴、南极、北极。不一样之处:大家有没有发现老师的地球仪上边有好多点 和线?这些线就是纬线和经线,今日,我们一同学习地球仪上的一个重要的图示──纬线和 经线。 板书:一、纬线和经线 教师活动:(展现经纬仪)在经纬仪上指示纬线但不说出定义,请同学们归纳什么是 纬线。 学生归纳,教师增补说明:与地轴垂直并围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活动: 1.分别请几位同学登台用准备好的细绳在地球仪上标示出几条纬线; 2.请同学们在自己制作的小地球仪上,用彩色水笔划出两到三条纬线。教师到各小组巡视,指导同学。 (评论活动结果) 教师发问: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纬线有什么特色?(展现经纬仪并提示:纬线的形状、 长度的变化规律、指示方向等)

学生思虑并回答。 板书: 1.纬线 (1)定义:与地轴垂直,并围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2)特色:①指示东西方向(与地轴垂直)②每条纬线 都是一个圆③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是最 大的纬线) 请同学们画出最大的纬线──赤道,并察看所画的纬线能否切合以上特色。 过渡:大家依照方才的方法看看什么是经线,经线有什么特色,经线和纬线有什么不 同? 活动: 1.分别请同学上来用细绳标示出两条经线; 2.在自制的模型上画出两条经线。学生与教师共同归纳:连结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订交的半圆叫做经线。 教师指引:与纬线对比,经线的特色是什么? 学生回答。 板书: 2.经线 (1)定义:连结南北两极而且与纬线垂直订交的半圆 (2)特色:①指示南北方向(与赤道垂直)②每条经线都 是半个圆③经线的长度所 有相等 知道了纬线、经线的定义及他们的特色后,请问同学们:在你们自制的地球仪上能够 画出多少条经纬线(无数条),为了差别这些经纬线,我们给他们确立了不一样的度数,也就 是我们常说的纬度和经度。 板书:二、纬度和经度 我们先来认识纬度。 教师指引:第一我们要找到一条0°纬线,所谓“万丈高楼平川起”,那么0°纬线在哪里,它常常被人们叫做什么名字? 学生察看地球仪或课本第 6 页,图 1.6 并回答。

安徽省六安市七年级地理上册 1.1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地球和地球仪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 2、会用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相关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3、了解地球仪的主要用途,并会制作简易的地球仪; 4、知道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并能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 5、能利用地球仪上的经纬网确定某地的经纬度。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视频、动画让学生理解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地球的大小; 2、通过制作简易的地球仪,感知地球集锦基本结构; 3、通过绘制经纬线,理解经线与经度、纬线与纬度的特点,理解经纬网的意义,以及如何确定某一点的位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前人认识地球形状过程中的勇于探索精神; 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1、会用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相关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2、能利用地球仪上的经纬网确定某地的经纬度。 教学难点: 1、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各自的特点; 2、能利用地球仪上的经纬网确定某地的经纬度。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情境预设: 1、播放地球绕日运动的视频; 2、播放地球仪与经纬网的视频。 二、教学《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1、人类是怎么认识自己生活的地球的? ①、指导读图,让学生口述认识的四个过程; ②、播放人类认识地球的视频; ③、播放地球形状的视频。 2、地球有多大? ①、指导读图,让学生口述地球的大小; ②、播放地球大小的视频; ③、完成“活动”2填表,感受地球的大小。 三、教学《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制作简易的地球仪(活动P5); 2、地球仪的基本结构; 3、地球仪上如何表示地理事物的? 4、理解“地轴”; 5、指导读图地球仪上的点和线:经线、纬线、南极、北极、地轴、南极圈、北极圈、南回归线、北回归线 6、不规则的球体:地心到北极的半径6357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北极半径比南极半径约长40米,对巨大的地球来说,这个差异是微不足道的。 四、归纳总结。 五、课堂练习:题目见课件。 六、作业。略。 第二课时 一、情境预设:播放《地球的经纬线》视频。 二、教学《经线和经度》《纬线和纬度》: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1地球和地球仪(3课时)教案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是宇宙空间的一颗普通的行星,是人类之家。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轴、两极、本初子午线和赤道,知道经线和纬线的特征及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知道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的划分方法,记住东西两半球和南北两半球的划分方法。 2、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赤道、两极、南北半球、东西半球和本初子午线;了解经纬网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能够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任何地点的位置。 3、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与大小的认识过程,知道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无穷尽的,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空间思维能力,为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难点: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经线和纬线的特征 3、纬度和低、中、高纬度的划分,经度的划分。 4、南、北半球的划分与东西半球的划分。 5、经纬网定位。 难点突破: 充分利用经纬网地球仪使学生将课本的平面图形成一个立方体的概念,从而理解经纬度的确定。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演示法、讲述法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准备:地球仪、经纬网地球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讲述)由于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计算)根据地球平均半径算出赤道周长: 2πR=2×3.14×6371千米=40030千米≈4万千米

第二课时 (展示地球仪)说明纬线的概念

教师自编题目: 亚洲大部分位于北半球,南极洲大部分位于南半球,赤

第三课时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第四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1.1地球和地球仪》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及大小;认识地球仪,并能识别经线、纬线、本初子午线和赤道;了解经线、纬线的特点;掌握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点位置的方法。 2.通过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及培养勇于探索、深入钻研的精神,形成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 地球的形状认识及用数据表示地球的大小;经纬线的意义及特点。教学难点 经纬线的含义;经纬度的概念;运用经纬同确定地理位置。 教材分析 与 教法设想 新课程改革的特点之一是培养学生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共同探究为基础的“探究式”学习方式,改变过去的死记硬背、机械接受的学习方式。因此,本节课程设计特别注意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抓住学生对地球和地球仪的好奇心理,让其在自觉的“动手”和“动口”过程中掌握知识要点,在“发现”中获得地理兴趣从而不断地主动学习。 教学准备 地球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导学过程学习过程备注 创设情境 教师讲述:同学们,我们生活在 地球上,很多同学曾经或现在都会提 到这些问题:地球是什么样的?地球 有多大?人们怎么认识这个地球的? 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探讨这些问题,共 同去探索地球。 板书: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 球是什么形状的吗? 教师讲述:同学们,我们生活在 地球上,很多同学曾经或现在都会提 到这些问题:地球是什么样的?地球 有多大?人们怎么认识这个地球的? 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探讨这些问题,共 学生回答:圆形、椭 圆形…… 学生活动:将一、认 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学生分为四大组,每 一组分别规定不同的时 自主学习 合作共建

同去探索地球。 板书: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 教师活动:分好四个组,将课本上四幅图用多媒体或挂图按照顺序展示出来,学生讨论完后,请各组代表上台边指示图片边讲述。 图1:“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图2:“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图3: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 图4:地球卫星照片 第一组讲述: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教师补充小结并引导:在古代,人们认为整个大地是平的,天空就像倒扣在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教师总结:同学们都非常聪明,不像古代人一样完全凭借直观的认识世界.简单地认识天空是圆的,大地是平的。随着人们活动范围的扩大,人们逐渐发现大地并不是那样平坦。比如: ①海边远方驶过来的航船,先看见船桅,后见船身;②月食时,地球的影子边缘总是弧形的。 第二组讲述: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教师引导提问:对于这样的说法,同学们能否提出质疑?期(由远古到现代),结合课本,先讨论两分钟,然后各组派1~2名代表说出那一时期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 派代表回答。 (学生回答) (学生活动) 知 能 应 用 巩 固 小 结 诊 断 评 价 作业布置 与 预习提纲

地理七年级上人教新课标1.1地球和地球仪教案1

地球和地球仪 教材内容详解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纬网的特点及应用,半球的划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球仪认识地球形状,培养观察能力,通过制作小地球仪培养动手能力,通过学习经纬线,逐步建立地球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培养对真理勇于探索、执著追求的精神。 快乐点击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读图1.1-1,了解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漫长过程: 古代凭直觉臆断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16世纪麦哲伦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球体;20世纪从卫星上拍摄的地球照片,确证地球是个球体。 直觉臆断天如斗笠,地如覆盘麦哲伦环球航行证明地球卫星照确证 (2)读图1.1-2,了解地球的大小 地球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2.地球的模型 为了便于学习地理和研究地球,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如下面左图所示)

3.经线和纬线 (1)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为经线,它具有以下特点:(如上面中图所示) ①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形状为半圆; ②所有经线均相交于南北两极点; ③所有经线均指示南北方向; ④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可组成一个经线圈,且每个经线圈均能平分地球; ⑤任意两条经线间的间隔,在赤道上最大,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2)在地球仪上,与地轴垂直相交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纬线。纬线具有以下特点:(如上面右图所示) ①纬度相同的纬线长度相等;纬度不相同的纬线不等;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向两极逐渐缩小为点; ②所有的纬线均相互平行; ③所有的纬线均指示东西方向; ④任意一条纬线均可独立成圈,但只有赤道能平分地球; ⑤任意两条相邻纬线的间隔相等。 经线和纬线的关系是垂直的。 4.经度和纬度 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都有无数条,为了区别每一条经线和纬线,人们给它们标上了不 同的度数,分别叫经度和纬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