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建筑史要点课件

中国建筑史要点课件

中国建筑史讲义

郭江泳

河北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

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基本内容

第一节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

一、重要实例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干阑式建筑代表,我国最早采用榫卯技术的实例陕西临潼姜寨遗址(仰韶时期)--以大房子为中心的布局方式

郑州大河村F1-4遗址(仰韶时期)--木骨泥墙的典型

甘肃秦安大地湾大房子(仰韶晚期)--出现白灰抹面

西安客省庄龙山文化房址—”吕”字形平面,前堂后室

辽宁建平县牛河梁女神庙遗址—最早的神庙遗址

二、小结

1。建筑类型:

A。住宅、祭祀建筑(神庙、祭坛)、墓葬、窑址、城市2。建筑结构:

A。木骨泥墙建筑

B。干阑式建筑

3。建筑材料:

A。土木为主

B。白灰抹面:白色含石灰的面层

C。土坯砖,夯土墙

4.平面布局:

A。单体建筑复合平面:龙山文化“吕”字形,前堂后室

B。女神庙的多重空间沿轴线组织

C。建筑已经有了“群”的概念大青山祭坛遗址

第二节夏商西周(公元前21世纪—前771)

一、重要建筑实例:

夏,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庭院商,郑州商城,不同阶级和不同手工业分布于不同地点的聚落格局

商,偃师商城,三重城,最大的早商单体建筑遗址

商,河南安阳殷墟小屯村遗址,最重要的晚商遗址

周,西周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最早的四合院

周,湖北圻春干栏式建筑,西周时期长江中游一带的居住建筑类型

二、小结

1. 建筑类型:宫殿、宗庙、住宅、城市

2. 建筑结构:土木混合结构体系

3. 建筑技术:瓦,陶水管,斗拱,

4. 空间观念:等级,中央与四方

5. 空间组织方式:庭院、中轴线、夯土台基

第三节春秋战国(前770-前221)—秦(前221-前206)—汉(前206-220)一、春秋战国至秦

1.城市建设高潮

2.高台建筑兴盛:秦咸阳宫

3.大型工程多:秦始皇陵与长城

4.技术进步:

A.筒瓦和板瓦广泛使用,

B.砖的出现

C.铁制工具的使用

D.金属构件的使用

5。《考工记》

二、汉

1。木架建筑渐趋成熟

2。砖石建筑和拱券结构有很大发展:四川雅安高颐墓阙

第四节三国两晋南北朝(220-589)

1.新建筑类型:佛寺佛塔石窟

A.北魏洛阳永宁寺

B.现存最早的佛塔:北魏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密檐式

C.最早的石窟:新疆库车克孜尔石窟,其次,敦煌莫高窟

由西往东,由北往南:

太原天龙山石窟

大同云冈石窟

洛阳龙门石窟

南京栖霞山千佛岩

2.自然山水式风景园林有重大发展

3.高坐具对建筑空间的影响

第五节隋唐五代(581~960)

以唐代的发展为代表。

1.规模宏大,规划严整:隋大兴-唐长安

2.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唐长安大明宫,唐乾陵

3.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大明宫麟德殿

4.设计与施工水平提高

5.砖石建筑进一步发展

6.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

第六节宋辽金(960-1271)

1.城市结构和布局起根本变化:北宋东京

2.木架建筑采用古典的模数制:《营造法式》

3.建筑组合方面,在总平面上加强了进深方向的空间层次:正定隆兴寺4.建筑装修和色彩有很大发展

5.砖石建筑水平达到新的高度

第七节元明清(1271-1911)

一.元(1271-1368)

1.宗教建筑兴盛

2.大木技术突变:山西洪洞广胜下寺正殿

二.明(1368-1644)

1.砖已普遍用于民居砌墙

2.琉璃面砖、琉璃瓦的质量提高

3.木结构形成新的定性的木构架

4.建筑群布置更为成熟:明孝陵和明十三陵

5.官僚地主私园发达

6.官式建筑的装修彩画装饰日趋定型化

三.清(1636-1911)

基本因袭明代。

1.园林达到极盛期

2.藏传佛教建筑兴盛:承德外八庙

3.住宅建筑百花齐放

4.简化单体设计

5.建筑技艺仍有所创新

■相关概念

1。木骨泥墙:墙体用木骨架上扎结枝条后再涂泥。

2。干阑式建筑: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由巢居发展而来。特点是底层架空。

3。《考工记》:齐国官书,记载西周之事。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我国现知最早述及建筑的专门文献。

第二章城市建设

■基本内容

第一节概况

一、中国古代城市有三个基本要素:统治机构(宫廷、官署)、手工业和商业区、居民区。

二、各时期的城市形态也随这三者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其间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1.城市初生期:相当于原始社会晚期和夏商周三代。

2.里坊制确立期:相当于春秋至汉。

3.里坊制极盛期: 相当于三国至唐。

4.开放式街市期:即宋代以后的城市模式。

三、中国古代城市在选址、防御、规划、绿化、防洪、排水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对于都城的选址历朝都很重视,往往派遣亲信大臣,勘察地形与水文情况,主持营建。

2.古代都城为了保护统治着的安全,有城与郭的设置。

3。城市道路系统绝大多数采取以南北向为主的方格网布置。

4。城市居民的娱乐场所,从南北朝到唐代多依靠佛教寺院以及郊区的风景区5。我国古代对都城绿化很重视

6。随着城市建筑密度的不断提高,城市防火问题也突出起来

7。城市排水处理历代均有很好的规划与建设。

第二节汉至明清的都城建设

一、中国古代都城建设的模式大致有三种:

1、新建城市:早期先秦都城

2、依靠旧城建设新城:汉长安、隋大兴、元大都

3、在旧城基础上扩建:北宋东京、南宋临安、明南京、明北京

都城建设的特点是一切为封建统治服务,一切围绕着皇帝和皇权所在的宫廷而展开。在建设程序上也是先宫城、皇城,然后才是都城和外郭城;在布局上,宫城居于首要位置,其次是各种政权职能机构和王府、大臣府邸以及相应的市政建设,最后才是一般庶民住处及手工业、商业地段。自汉至清,历代都城莫不如此。

二、实例

1、汉长安的建设

A.布局不规则

B.东南与北面郊区设置7座城市

C.八街九陌

2、北魏洛阳的建设

3、南朝建康的建设

4、隋大兴(唐长安)与洛阳的建设

5、宋东京的建设

6、元大都与明清北京的建设

7、明南京的建设

第三节地方城市的建设

作为府县治所在的地方中心城市,都有一套相关机构与设施,以保障政权的有效运作。在明代,这些设施包括:府县衙署(行政首脑机构)、察院(即监察御史院的建成,检察机构)、税课司(局)(税收机构)、巡检司(警察机构)、仓贮(官粮储备处)、儒学(官办学校)、阴阳血与医学(掌管天文气象灾祥报告及医药的机构),惠民药局(掌管医药施舍)、养济院(收养孤儿孤老)、漏泽园(掩埋无主尸孚)、山川坛(祭当地山川及风云雷雨之神)、社稷坛(祭五土五谷之神)、厉坛(祭无祀所鬼神)、城隍庙(祭当地保护神)、八蜡庙(祭八种农业神)及先贤庙(祭孔子等先贤先圣)。

地方城市的其他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防御工程

2.水利工程

3.道路与下水道

4.邮驿设施

第二章城市建设

■重点与难点

1、唐长安

1、选址

2、规划特点

A.皇城、宫城和宫殿;

B.街道;

C.里坊;

D.市场;

E.园林

2、元大都

1、选址;

2、规划特点:

A.最为规整的都城;

B.道路(胡同);

C.型制(三套城);

D.市场(钟鼓楼一带)

3、成就:

A、水系设计;

B、空间设计

3、明清北京

1、皇城为中心;

2、长达7.5公里的中轴线;

3、左祖右社

■相关概念

1.里坊:又称闾里,中国古代城市的基本单位(春秋至隋唐),每个里坊有高墙围合,四面或两面开门。

2.市坊:城市中作为市场的里坊

3.子城、罗城制度:统治机构的衙署,邸宅、仓储、甲仗、监狱等集中分布在城垣环绕的子城(内城),其外环建范围宽阔的罗城(外城)以容纳居民坊市以及庙宇、学校等公共部分

第四章住宅与聚落

第一节概说

一、住宅形制演变

春秋时期士大夫住宅由庭院组成。

汉代住宅形制,一种是继承传统的德庭院式;一种是创建新制—坞壁。

隋唐五代,住宅仍常用直棂窗回廊绕成庭院。

宋代里坊制解体,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变化,城市住宅形制亦呈多样化。

二、住宅构筑类型

(一)木构抬梁、穿斗与混合式

主要分布地:北京、江浙、皖南、江西、湖北、云南、四川、湖南、贵州等

(二)竹木构干阑式

主要分布地:广西、海南、贵州、四川等僮侗语族各少数民族。

(三)木构井干式

主要分布:东北,云南(滇西北森林密布的高寒山区)

特征:用井干壁体作为承重结构墙,利于防寒,面阔进深较小,(四)砖墙承重式

主要分布地:山西、河北、河南、陕西

(五)碉楼

主要分布地:西康、青藏高原、内蒙古

(六)客家土楼

土楼是指适应大家族聚居,采用夯土墙和木梁柱共同承重的巨型居住建筑

主要分布地:福建、广东、赣南

(七)窑洞

主要分布地:豫西、晋中、陇东、陕北、新疆吐鲁番一带

(1)开敞式靠崖窑

(2)下沉式窑洞

(3)锢窑

(八)阿以旺

主要分布地:新疆南部

(九)毡包

主要分布地:内蒙古、新疆

第二节实例

一、北京四合院

二、江苏吴县东山天井式住宅

三、福建永定客家土楼

四、河南巩县窑洞

五、西藏囊色林主楼

六、安徽歙县棠樾村

村是聚落的一种形态。村的形成和发展,有两大因素至为关键。一是地缘,二是血缘。前者决定生存条件和环境,后者关系村之凝聚力及子孙后代的发展,即古人注重追求人和自然关系的和谐以及社会环境的本身和谐。

棠樾村落的特征:

1.水系的建立十分重要

2.祭祀建筑繁多,突出宗族礼仪

七、山西襄汾丁村

■如何读文

1.从礼制、城市制度、建筑技术等的发展理解住宅形制的演变;

2.了解中国住宅主要构筑类型及其特点,体会不同住宅类型与当地文化、地理、气候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3.从聚落概念理解人类群居生活方式,了解地缘、血缘影响下的聚落形成与发展。■如何读图

1.在比较中概括\抽象出传统住宅的功能原型,和今天常用住宅的功能结构关系有何区别?

2.学习各地对地方材料的使用方式:包括立面构图、构造原理、色彩搭配等;3.从路网、水系、公共空间的分布等理解聚落结构。

■如何读典例

1.住宅典例仅是一些基本案例,由此而延伸的更好案例,能否找出来?

2.吸取典例中利用自然条件、体现文化传统的各种经验,思考其对现实设计的影响。

■如何思考

1.在日常生活和旅行中关注各地住宅的形式、及其与当地生活习俗的关系,体验建筑之于生活的影响;

2.关注民居中灵活多变、因地制宜的各种设计手法,随时随地收集资料。

第三章宫殿

■基本内容

一。发展阶段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发展大致有四个阶段:

1、“茅茨土阶”的原始阶段。

2、盛行高台建筑的阶段

3、宏伟的前殿和宫苑结合的阶段

4、纵向布置“三朝”的阶段。

纵观汉唐明三代宫室,其发展趋势是:一、规模渐小;二、宫中前朝部分加强纵向的建筑和空间层次;后寝居住部分由宫苑相结合的自由布置,演变为规则、对称、严肃的庭院组合。

二、实例

1、唐长安大明宫

2、明清北京宫殿

3、清沈阳故宫

第三章宫殿

■重点与难点

1.北京故宫

1) 平面布局

A.中轴线的艺术 B。外朝内廷

2)设计手法

第五章坛庙

■基本内容

一、概述

坛庙的出现起源于祭祀,祭祀是对人们向自然、神灵、鬼魂、祖先、繁殖等表示一种臆想的活动仪式的通称,它的出现大约在旧石器时代后期。

坛庙主要有三类:

1。祭祀自然神。

其建筑包括天地日月风云雷雨社稷先农之坛,五岳五镇四海四渎之庙等。

2、祭祀祖先。

帝王祖庙称太庙,臣下称家庙或祠堂。

3、先贤祠庙。如孔子庙、诸葛武侯祠、关帝庙等。

二、实例

1、北京天坛

2、北京社稷坛

3、北京太庙

4、太原晋祠

5、曲阜孔庙

第六章陵墓

■基本内容

一、概说

1、地下埋葬制与墓室

2、地上陵台、因山为陵与宝城宝顶

3、陵园建筑

二、实例

1、秦始皇陵

2、汉武帝茂陵和汉宣帝杜陵

3、唐乾陵

4、宋永昭陵

5、明十三陵

6、清昌陵

第六章陵墓

■重点与难点

1、唐乾陵

A、以山为陵体,有城墙,四周辟门,南门内原有献殿

B、因山为阙,设神道,长达3.5公里

2、明十三陵

共用神道,利用自然

■相关概念

黄肠题凑

第七章塔

■基本内容

一、概说

我国的佛塔,早期受印度和犍陀罗的影响较大,后来在长期的实践中发展了自己的形式,在类型上大致可分为大乘佛教的楼阁式塔、密檐塔、单层塔、喇嘛塔和金刚宝座塔,以及小乘佛教的佛塔几类。

1。楼阁式塔:内设楼梯,可供登临;每层有门窗,平坐

2.密檐塔:底层高,二层起层高骤减;多数不能登临;砖石结构

3。单层塔:大多用作墓塔,或在其中供奉佛像

4。喇嘛塔:藏传佛教,分布地区以西藏,内蒙一带为多

5。金刚宝座塔:高台上建塔五座,中央较高大,四隅各一较小。台上塔的式样或为密檐塔,或为喇嘛塔。

6。傣族佛塔

二、实例

(一)楼阁式塔

1、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2、江苏苏州虎丘云岩寺塔

3、江苏苏州报恩寺塔

4、福建泉州开元寺双石塔

(二)密檐塔

1、河南登封嵩岳寺塔

2、陕西西安荐福寺小雁塔

3、山西灵丘觉山寺塔

(三)单层塔

1、河南安阳宝山寺双石塔

2、山东历城神通寺四门塔

3、河南登封会山寺净藏禅师塔

(四)喇嘛塔

1、北京妙应寺白塔

2、西藏江孜白居寺菩提塔

(五)金刚宝座塔

1、北京正觉寺塔

2、北京西黄寺清净化城塔

(六)傣族佛塔

1、云南景洪曼飞龙塔

第七章塔

■重点与难点

1、塔的类型

2、应县木塔

第八章石窟

■基本内容

一、特点

中国佛教石窟和一般的寺庙不但在形制上与功能上都有所不同,而且还在浮雕、雕像、彩画方面给我们留下了十分丰富的资料,在历史上和在艺术上都是很宝贵的。

中国佛教石窟的特点为:

1、建筑以石洞窟为主,附属之土木构筑很少;

2、其规模以洞窟多少与面积大小为依凭;

3、总体平面常依崖壁作带形展开,与一般寺院沿纵深布置不同;

4、由于建造需开山凿石,故工程量大,费时也长;

5、除石窟本身以外,在其雕刻、绘画等艺术中,还保存了许多我国早期的建筑形象。

二、类型

1、塔院式(支提窟);以塔为窟的中心。

2、佛殿式;以佛像为中心,较普遍。

3、僧院型(毗诃罗),窟中置佛像,周围造小窟供僧打坐。

三、实例

1、山西大同云岗石窟

2、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3、甘肃敦煌鸣沙山石窟

4、山西太原天龙山石窟

第八章石窟

■重点与难点

1、甘肃敦煌莫高窟

2、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

3、山西大同云岗石窟

第九章佛教寺院

■基本内容

一、概说

佛教大约在东汉初期即已正式传来中国。最早见于我国史籍的佛教建筑,使汉明帝时建于洛阳的白马寺。

佛教在两晋、南北朝时曾得到很大发展,并建造了大量的寺院、石窟和佛塔。如北魏洛阳永宁寺。

隋唐五代至宋,是中国佛教的另一大发展时期。在佛经学说方面,自西晋以降,大乘教逐渐占据上风,随之出现了许多宗派,佛学思想的研究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但这些对中国佛教建筑并未带来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唐代晚期密宗盛行,佛寺中因而出现了十一面观音和千手千眼观音的形象,又产生了刻有《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经文的石幢。

流行于以汉族为主的我国大多数地区的佛教,通称汉传佛教。其建筑小的称庵(或用居女尼)、堂、院,大的称寺,最大的在其前冠一大字,如大显通寺。明清时期以四大名山为其圣地,这就是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道场)、安徽九华山(地藏菩萨道场)、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道场)。藏传佛教分布在西藏、甘肃、青海及内蒙一带,以拉萨、日喀则为中心。

二、类型

1、以佛塔为主

以佛塔为主的佛寺在我国出现最早,是随着西域僧人来华所引进的“天竺”制式简单的说,这类寺院系以一座高大居中的佛塔为主体,其周围环绕方形广庭和回廊门殿。

2、以佛殿为主

以佛殿为主的佛寺,基本采用我国传统宅邸的多进庭院式布局。它的出现,最早可能源于南北朝时期王公贵胄的“舍宅为寺”。为了利用原有房屋,多采取“以前厅为大殿,以后堂为佛堂”的形式。

三、实例

1、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

2、河北正定隆兴寺

3、天津蓟县独乐寺

4、山西大同善化寺

5、西藏拉萨布达拉宫

6、西藏日喀则萨迦南寺

7、内蒙古呼和浩特席力图召

8、河北承德外八庙

9、云南傣族佛寺

第十章道观清真寺

■基本内容

一。道观

道教建筑未形成独立的系统与风格。道教建筑一般称为宫、观、院,其布局和形式,大体仍遵循我国传统的宫殿、祠庙体制。即建筑以殿堂、楼阁为主,以中轴线做对称式布置。与佛寺相比较,规模一般偏小,且不建塔、经幢。目前保存较完整的早期道观,可以建于元代中期的山西芮城县永乐宫为代表。道教的圣地,最著名的有江西龙虎山、江苏茅山、湖北武当山和山东崂山。其他如四川青城山,陕西华山也是道教的中心。

1、湖北均县武当山道教宫观

2、山西芮城永乐宫

二、清真寺

创建于7世纪初的伊斯兰教,约在唐代就已自西亚传入中国。由于伊斯兰教的教义与仪典的要求,礼拜寺(或称清真寺)的布置与我国历史较悠久的佛寺、道观

有所区别。如此类礼拜寺常建有召唤信徒礼拜的邦克楼或光塔,以及供膜拜者净身的浴室;殿内均不置偶像,仅设朝向圣地麦加共参拜的神龛;建筑常用砖或石料砌成拱券或穹隆;一切装饰纹样唯用可兰经文或植物与几何形图案的等等。早期的礼拜寺(如建于唐代的广州怀圣寺,元代重建的泉州清净寺),在建筑上仍保持了较多的外来影响:高矗的光塔、葱头形尖拱券门和半球形穹隆结构的礼拜殿等。建造较晚的寺院(如明西安化觉巷

清真寺、北京牛街清真寺等),除了神龛和装饰题材外,所有建筑的结构与外观都已完全采用中土传统的木架构形式。但在某些兄弟民族聚居的地区,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伊斯兰教礼拜寺,基本上还保持着本地区和本民族的固有特点。

1、福建泉州清净寺

2、陕西西安化觉巷清真寺

3、新疆喀什阿巴伙加玛札

第十一章园林与风景建设

■基本内容

一、概说

东晋和南朝是我国自然式山水风景园林的奠基时期,也是由物质认知转向美学认知的关键时期。唐宋至明清则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继承与发展,其主要表现有四个方面:

1、理景的普及化

即由都城向地方城市扩散;由社会上层少数帝王、贵戚、豪绅向一般官员、士人,甚至平民推演。

2、园林功能生活化

两晋南北朝以来的园林一贯追求自然意趣,早期人工建筑较小,但随着造园的普及,园林和生活结合得更紧密,园中建筑物的比重也逐渐提高。

3、造园要素密集化

前期园林规模大,景物布置稀疏,唐时仍保持这种特点;随着园中生活设施的增多以及追求景观的多样和山水的奇险,各种造园要素都增加起来。

4、造园手法精致化

六朝以降,理景风格不断变化,概言之,前期比较朴野,后期趋于精致。

二、明清皇家苑囿

(一)特点

历代帝王都在京城周围设置若干苑囿供其进行各种活动,如起居、骑射、观奇、

宴游、祭祀以及召见大臣、举行朝会等等。这些苑囿的规模都很大,园内设有许多离宫和其他各种设施,因此它的性质不单是一个游息的场所,而是具有多种用途的综合体,从西汉的上林苑到清代的圆明园、颐和园莫不如此。

明代帝苑不发达。

清代帝苑的内涵一般有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居住和朝见的宫室;另一部分是供游乐的园林。宫室部分占据前面的位置,以便交通与使用,园林部分处于后侧,犹如后园。皇帝每年约有一半以上的时间住在苑中,只有冬季祭祀和岁首举行重大典礼的一段时间才回到城内宫中,苑囿实际上成了清帝主要居住场所。所以清代苑囿的数量与规模远远超过明代。

清代苑囿理景的指导思想是集仿各地名园胜迹于园中。根据各园的地形特点,把全园划分若干景区,每区再布置各种不同趣味的风景点和园中园。

帝王苑囿由于其政治和生活上的要求而产生特定的建筑布局与形式,和一般宫廷建筑不同。宫廷建筑极其严肃隆重;苑囿建筑除了朝会用的那一部分外,多较活泼。

在苑囿中也运用我国传统的叠石手法,但园林面积很大,不可能依靠石山来做园中主要景物,只能是在园中园的小范围中使用若干石山。

至于花木配置,也因园林规模大而多做群植或成林布置,不同于私家园林的以单株欣赏为主。

由于苑囿规模大,又根据自然山水改造而成,因此各园都巧于利用地形,因地制宜,形成各自的特色。

(二)实例

1、北京明、清三海

2、河北承德避暑山庄

3、清漪园(颐和园)

三、明清江南私家园林

(一)基本设计原则与手法

1、园林布局:

A.主体多样

B.隔而不塞

C.欲扬先抑

D.曲折萦回

E.尺度得当

F.余意不尽

G.远借邻借

2、水面处理

水面处理有聚分之别。

3、叠山置石

A.可看、可游、可居

B.塑造丘壑

C.体块、缝隙、纹理的处理

D.用石得当

4、建筑营构

(二)实例

1、江苏无锡寄畅园

2、江苏苏州留园

3、江苏苏州拙政园

4、江苏吴江退思园

5、江苏扬州个园

四、风景建设

(一)风景建设的性质与规模

1、邑郊风景名胜

2、村头景点

3、沿江景点

4、名山风景区

(二)风景名胜区广泛发展的原因

1、礼制

2、宗教

3、风俗

4、标榜政绩

5、开山采石

6、崇饰乡里

(三)风景建设的原则和手法

1、巧于因借

2、旷奥兼用

3、塑造意境

中国古代风景点(区)中几种常见的意境塑造手法:A.空寂出世—宗教山林理景的意境

B.涤我尘襟—登高及治水理景的意境

C.标帜意蕴—诗文题字追求的意境

(四)江南理景三则

1、江苏苏州虎丘

2、浙江绍兴兰亭

3、安徽歙县唐模村头景点

第十一章园林与风景建设

■重点与难点

1。颐和园

2。拙政园

第十二章古建技术

■基本内容

一、台基、踏道、栏杆、铺地

(一)台基

1、普通台基

2、须弥座

(二)踏道

1、阶级形踏步

2、坡道

(三)栏杆(勾阑)

(四)铺地

二、大木作

(一)柱

(二)枋

(三)斗拱昂

(四)屋架

1、举架、举折

2、推山与收山

3、梁

4、檩

5、椽

6、其他构件

A.瓜柱

B.驼峰

C.叉手和托脚

D.替木(五)多层木建筑

1、叉柱造

2、缠柱造

三、墙壁

(一)土墙

(二)砖墙

1、空心砖墙

2、条砖墙

3、空斗墙

(三)木墙

(四)编条夹泥墙

四、屋顶

(一)种类

1、庑殿

2、歇山

3、悬山

4、硬山

5、攒尖

6、单坡

中国建筑史ppt

中国建筑史ppt 中国建筑史 中国作为全球文明古国之一,拥有悠久的建筑历史。在中国建筑史上,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的仰韶文化时期,这是中国最早的建筑 实践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建筑演变出了丰富多样的特色和 风格。本文将概述中国建筑史的主要时期和其在世界建筑史中的地位。 1. 先秦时期 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年之前)是中国建筑史的起点。在这个时期,中国建筑的主要特点是重视皇权和宗教仪式。一些代表性的建筑包括 先秦古墓、古代都城遗址等。这些建筑展示了当时的社会结构和权力 分布。 2. 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标志着中国建筑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伴随着秦始皇统一中国和汉朝的兴起,宫殿、陵墓和宗教 建筑开始呈现出更加宏伟和壮观的规模。这个时期最著名的建筑是秦 始皇陵和洛阳白马寺。 3. 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公元589年)是中国建筑史上一个多元文化融合的阶段。此时期的建筑风格受到了中原文化、北方游牧文

化和外来民族文化的影响。例如,北方的宫殿和庙宇采用了游牧民族 的设计手法,而南方的建筑则融合了中原文化的风格。 4. 唐宋时期 唐宋时期(公元618年-公元1279年)是中国建筑艺术的黄金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建筑迎来了繁荣和进步。唐朝的辽阳王陵和宋朝的 灵岩寺都是当时的代表作品。同时,佛教寺庙和官方建筑也得到了更 多的关注和发展。 5. 元明清时期 元明清时期(公元1279年-公元1911年)是中国建筑史上最后一个重要的阶段。元朝在建筑上引入了蒙古和西亚的风格,如北京的故宫 和突尼斯陵墓。明朝继承了元朝的建筑传统,并进一步发展了传统文化。清朝则致力于保护和恢复古代建筑,如颐和园和南京夫子庙。 总结起来,中国建筑史上的每个时期都有着独特的特色和贡献。无 论是建筑的规模、艺术性还是技术上的创新,中国建筑都在全球范围 内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建筑不仅仅是一种实用的生活方式,也是中 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研究中国建筑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 中国传统文化,并延续和传承这一独特的艺术遗产。

建筑艺术欣赏教案

邢台学院 教案 2014 ~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建筑艺术赏析学时学分 32学时2学分专业班级 授课教师王会京 院部美术与设计学院

本课程教学总体安排 课程名称:建筑艺术赏析 课程性质与类型:公共选修课 总学时、学分:32学时 2学分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是一门公共选修课,通过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使学生初步掌握古今中外各个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的建筑艺术风格和形式的基本特征,开拓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重点结合当今社会发展,认识和分析当前建筑艺术,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审美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在各专业深造和开拓提供活力。 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翟芸《建筑艺术赏析》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年 参考书:梁思成《中国建筑史》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年 考核方式及成绩计算方法: 要求:能够独立、系统完成设计方案 评分标准: 1、课堂情况:(30分)出勤率、迟到、早退状况 2、作业情况:(70分) 1)本课程是公共选修课,要求学生在学完本课程以后,能够掌握和熟悉各历史时期、各地域建筑创作的艺术与理论,掌握建筑代表作品的内容和形式、艺术构思、总体布局、构图的形式美特点、使用等内容。

2)考试小论文形式,综合谈谈对熟悉建筑的认识和感受,考察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课程教学日历 课程名称:建筑艺术赏析授课学期:2014 ~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

第一章教学安排的说明 章节题目:第一章建筑艺术赏析 学时分配:共2课时 第一节建筑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体 第二节建筑是空间的艺术 第三节建筑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建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等内容,了解空间艺术的划分依据,掌握世界建筑体系。 其它: 采用的方式授课,利用多媒体课件,结合大量图片、图例的分析与观摩来讲授理论知识。 课堂教学方案 课题名称、授课时数:建筑艺术赏析,共2课时。 授课类型:理论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多媒体 教学目的要求: 理解建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等内容,了解空间艺术的划分依据,掌握世界建筑体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建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难点:空间艺术的划分依据和世界建筑体系。

中国建筑史要点课件

中国建筑史讲义 郭江泳 河北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

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基本内容 第一节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 一、重要实例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干阑式建筑代表,我国最早采用榫卯技术的实例陕西临潼姜寨遗址(仰韶时期)--以大房子为中心的布局方式 郑州大河村F1-4遗址(仰韶时期)--木骨泥墙的典型 甘肃秦安大地湾大房子(仰韶晚期)--出现白灰抹面 西安客省庄龙山文化房址—”吕”字形平面,前堂后室 辽宁建平县牛河梁女神庙遗址—最早的神庙遗址 二、小结 1。建筑类型: A。住宅、祭祀建筑(神庙、祭坛)、墓葬、窑址、城市2。建筑结构: A。木骨泥墙建筑 B。干阑式建筑 3。建筑材料: A。土木为主 B。白灰抹面:白色含石灰的面层 C。土坯砖,夯土墙 4.平面布局: A。单体建筑复合平面:龙山文化“吕”字形,前堂后室 B。女神庙的多重空间沿轴线组织 C。建筑已经有了“群”的概念大青山祭坛遗址 第二节夏商西周(公元前21世纪—前771) 一、重要建筑实例: 夏,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庭院商,郑州商城,不同阶级和不同手工业分布于不同地点的聚落格局 商,偃师商城,三重城,最大的早商单体建筑遗址 商,河南安阳殷墟小屯村遗址,最重要的晚商遗址 周,西周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最早的四合院 周,湖北圻春干栏式建筑,西周时期长江中游一带的居住建筑类型

二、小结 1. 建筑类型:宫殿、宗庙、住宅、城市 2. 建筑结构:土木混合结构体系 3. 建筑技术:瓦,陶水管,斗拱, 4. 空间观念:等级,中央与四方 5. 空间组织方式:庭院、中轴线、夯土台基 第三节春秋战国(前770-前221)—秦(前221-前206)—汉(前206-220)一、春秋战国至秦 1.城市建设高潮 2.高台建筑兴盛:秦咸阳宫 3.大型工程多:秦始皇陵与长城 4.技术进步: A.筒瓦和板瓦广泛使用, B.砖的出现 C.铁制工具的使用 D.金属构件的使用 5。《考工记》 二、汉 1。木架建筑渐趋成熟 2。砖石建筑和拱券结构有很大发展:四川雅安高颐墓阙 第四节三国两晋南北朝(220-589) 1.新建筑类型:佛寺佛塔石窟 A.北魏洛阳永宁寺 B.现存最早的佛塔:北魏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密檐式 C.最早的石窟:新疆库车克孜尔石窟,其次,敦煌莫高窟 由西往东,由北往南: 太原天龙山石窟 大同云冈石窟 洛阳龙门石窟 南京栖霞山千佛岩 2.自然山水式风景园林有重大发展 3.高坐具对建筑空间的影响

南师期末考试中国建筑史期末要点整理

我国木构建筑的结构体系主要有穿斗式与抬梁式两种。穿斗式(或称“串逗”式) 抬梁式木构架这种木构架多用于北方地区及宫殿、庙宇等规模较大的建筑物。 穿斗式木构架用料小,整体性强,但柱子排列密,只有当室内空间尺度不大时(如居室、杂屋)才能使用 抬梁式木构架可采用跨度较大的梁,以减少柱子的数量,取得室内较大的空间,所以适用于宫殿、庙宇等建筑。因此,南方的一些庙宇、厅堂也多混合使用这二者。 斗拱在宋代也称“铺作”,因为是层层相叠铺设而成;在清代称“斗科”或“斗棋,’;在江南则称“牌科”。 斗拱的主要构件是:拱、斗、昂。向外悬挑的华拱是短悬臂梁,是斗拱的主干部件;“斗”是棋与昂的支座垫块;“昂”是斜的悬臂梁,和华拱的作用相同。 中国古代单体建筑的特点是简明、真实、有机---- “真实”是指对结构的真实性显示。在各类建筑物中,除了最高等级一类的殿堂建筑需要表现庄严华丽的气氛,构作天花板遮住梁架外,一般建筑都是无保留地暴露梁架、斗棋、柱子等全部木构架部件。这种暴露正好展示了中国建筑的结构美,“简明”是指平面以“间”为单位,由间构成单座建筑,而“间”则由相邻两棍房架构成,因此建筑物的平面轮廓与结构布置都十分简洁明确,于发现受害、受损情况,及时加以修缮。“有机”是指室内空间可以灵活分隔,以满足各种不同功能的要求;并易于和环境融为一体,室内外空间可相互流通渗透。 单体建筑的另一个特点是平面、结构、造型三者的不可分割性。 硬山、悬山、歇山、庞殿五脊顶,四阿顶 庭院的围合方式大致有三种:一是在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墙围合;二是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廊围合,通常称之为“廊院,’;三是主房前两侧东西相对各建厢房一座,前设院墙与院门,通常称之为“三合院”;如将前面的院墙改建为房屋(“门屋”或“倒座”),则称“四合院”。 工官制度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与官本位体制的产物。自周至汉,国家的最高工官称为“司空”。司空“主司空土以居民”,因此可以认为是因主管人居空间而得名的。汉代以后,司空成了一个不做实际工作的高位空衔,代之而起的是“将作”,由他“掌修作宗庙、路寝、

中国建筑史复习题要点提纲概要

一、填空题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 我国木构建筑的结构体系主要有____穿斗__ 与_抬梁_____两种。除此以外还有不少变体和局部利用__ 斜杆__ 组成三角形稳定构架的做法 2. 南方气候炎热而潮湿的山区有架空的竹、木____干阑__ 式建筑。东北与西南大森林中有利用原木垒成墙 体的___井干___ 式建筑。 北方游牧民族有便于迁徙的___轻木骨架覆以毛毡的毡包式居室;新疆维吾尔族居住的__干旱少雨__ 地区有土墙平顶或土坯拱顶的房屋,清真寺则用___穹窿___ 顶。 3. 中国木构架的组成采用__榫卯结构__ ,加之木材本身具有的柔性,使整个木构架具有较强的___抗震性 __ ,经受过大地震的著名辽代木架建筑如__天津(草鱼刀)县独乐寺观音阁___、__山西应县佛宫寺塔___ 都能完好地保存至今,就是有力的证明。 中国古代都城的选址历朝都很重视,有吴王派伍子胥_相土尝水__,建造阖闾大城,即今___南京_。 4. 中国古代很早就采用了模数预加工拼装体系,唐宋采用____材制___制、明清采用__斗口____制,大大缩 短了建设工期,明成祖兴建北京宫殿和十王府等大规模建筑群,从备料到竣工只有___十几__ 年。嘉靖时重建紫禁城三大殿也只花了_____3____ 年,而西苑永寿宫被焚后仅“十旬”(__百日___ )就重建完成。 5.榫卯节点有__可卸性__ ,替换某种构件或整座房屋异地搬迁,都比较容易做到。___山西永济县永乐宫____ ,是一座有代表性的元代道观,整组建筑群已于20世纪50年代被迁移至芮城县境内。 6.到宋代,建造宫殿所需的大木料已感紧缺,因此《营造法式》用法规形式规定了大料不能小用,长料不能短用,边脚料用作板材,柱子可用小料拼成等一系列节约木材的措施。明永乐时造北京宫殿,不得不从远处___西南___和江南的四川、湖南、湖北、江西等地采办木材。清代营造宫殿木料主要来自___东北__。 7.木架建筑易遭火灾。__明永乐__时兴建的北京紫禁城三大殿,在迁都后的第二年即遭雷击而焚毁。在南方,还有___白蚁________ 对木架建筑的严重威胁。木材____受潮__后易于朽坏也是一大缺点。8.我国北方地区气候寒冷,为了防寒保温,建筑物的墙体__较厚___,屋面设__保温层_(一般用土加石灰构成),再加上对雪荷载的考虑,建筑物的椽檩枋的用料__粗__大,建筑外观也显得浑厚凝重; 南方气候炎热,雨量丰沛,房屋__通风___、防雨排水、____遮阳__等问题更为重要,墙体___薄___(或仅用木板、竹笆墙),屋面___轻__,出檐___大__,用料___细____,建筑外观也显得轻巧。 9.古代的殿堂出檐可达_____3__米左右,如无斗拱支撑,屋檐将难以保持稳定。唐宋以前,斗栱的结构作用十分明显,布置__疏朗___,用料____硕大;明清以后,斗栱的装饰作用加强,排列___紧密___,用料____变__小。 10.斗栱在宋代也称“___铺作____”,因为是层层相叠铺设而成;在清代称“__斗科或斗栱__”或“斗栱”; 第 1 页共18 页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技术建筑物理考研经验总结分享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技术科学考研经验分享 招生情况: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技术科学近年硕士研究生招13个左右,这110个是包括保研人数的,保研人数占50%,所以招考的只有7人左右,相对于约40人的报考人数,报录比约17%,竞争压力还是挺大的。 参考书目(政治英语数学公共课自行查看考纲,以下只说专业课的) 355建筑学基础:《中国建筑史》(第五版)东南大学潘古西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中国古代 建筑史》刘敦桢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外国建筑史》(第三版)陈志华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第二版)罗小末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建筑构造设计基础》刘昭如编,科学出版社;《建筑构造》(下册)刘建荣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808建筑物理(含声、光、热):《建筑物理》华南理工大学主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心得:建筑学基础参考书目很多,而且本本都像砖头,这个让人不知道如何下手。其实这些都就是自己本科学的专业教材或者相似教材。很多人就会问,每本都要考,那么多怎么复习啊?有没有重点呀。建筑学基础的参考书目就是中外建筑史加建筑构造,建筑物理还好,就一本书。事实上,看过历年真题就知道,考的多数是很基础的内容,但是想考高分还是得好好复习。 复习经验: 我是本科是普通二本学校,一直想考华南理工,报考方向是建筑技术科学,初试总分392(政治70/英语65/建筑基础122/建筑物理135),排名第2,已录取并得了一等奖学金。虽然过去一段了,回想当时考研复习的时光,仍然记忆犹新。这段时间越来越多师弟师妹问我复习经验和考研资料的问题,便写下这篇心得,仅供各位参考。还有其它问题可以与我交流,互相学习,但是不要骚扰哦。 1、公共课复习 政治、英语几乎是各个专业的必考科目,因为是全国统考,所以复习比较简单。但是华南理工大学对英 语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复试线一般都在50分以上。我当时四级都还没过,压力非常大。自己不自信的话还是可以报一个考研辅导班,但是主动性要在自己手中,绝不能把辅导班当成万能药。英语政治还是主要看历 年真题,红宝书之类的要购买一本好好复习,还有做做习题,加深印象。其他我就不多说了,因为我的英语 政治也考得不高分。 2、专业课复习 看过历年真题就知道,华南理工大学的建筑类复习考试有过几次变动,尤其是题型的变化,让很多人措 手不及。这个跟出题老师变动有关,如果你能知道是哪个老师出题或许会好一点。但这不是重点,因为同一 个老师出题同样也会有变化。最好的复习办法还是乖乖的把参考书好好看几遍,研究真题,近几年的考试面

8.《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 8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的说明脉络,归纳内容要点,总结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和风格手法。 2.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和句子的含义,学习本文简洁、严密、明晰的语言特色。 3.了解相关建筑知识,激发对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提高对我囯建筑艺术的审美能力。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品析简明、准确的语言风格。把握中国建筑文法和“词汇”的含义。 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中国建筑的特征,理清文章思路。 审美鉴赏与创造:思考为何说不同建筑词汇能表达不同的感情;理解各民族之间建筑的可译性。 文化传承与理解:培养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兴趣,树立文化自信。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说明线索,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难点:帮助学生弄清文章中建筑属术语的含义。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中国的音乐富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器乐就有独特的二胡、古筝,那么中国的建筑是否一样拥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呢?下面请大家用关键词来写出中国建筑的特征,(学生写答案)大家的答案很丰富,我们一起学习梁思成先生的《中国建筑的特征》一文,看看我们的答案是否准确。 二、写作背景 自1939年起担任中央博物院建筑史料编纂委员会主任的梁思成,从1942 年开始编写《中国建筑史》,两年后完成。这是我国第一部由中国人自己编纂的比较完善、系统的中国建筑史,著作它的完成也实现了梁先生从20世纪20年代留美学习时就立下的夙愿——“《中国建筑史》要由中国人来写”。当时,梁思成就读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他看到“欧洲各国对本国的古建筑已有系统地整理和研究,并写出本国的建筑史”,而日本学术界的许多知名学者也已着手研究中国建筑史,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不禁深受触动。《中国建筑史》一书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完成的,它无疑也是当时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运动的历史产物。 三、作者介绍 梁思成(1901-1972),广东新会人,生于日本东京,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建筑教育事业,系统地研究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理论,是这一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培养了大批建筑人才,以严谨、勤奋的学风著称。曾主持人民英雄纪念碑等重要建筑的设计,努力探索中国建筑的创作道路,还提出文物建筑保护的理论和方法,在建筑学方面贡献突出。其主要作品有《中国建筑史》《中国雕塑史》《清式营造则例》等。 四、题目解说 题目“中国建筑的特征”为偏正短语。中心词“特征”,指可以作为人或事物特点的征象、标志等。定语逻辑严密,分为两个层面:“建筑”一词,界定了

天津大学建筑学基础考研真题

天津大学建筑学基础考研真题-考研资料-笔记讲义 在天津大学建筑学基础复习中,资料、真题及讲义是必不可少的;很多同学,特别是跨专业考生,在复习中没办法掌握重点,所以走了很多弯路;而考研资料和讲义就可以让考生们在复习中迅速找到重点范围,掌握复习技巧;另外、真题可以让考生掌握近几年的出题方向,测试自己的复习结果;针对同学的复习情况,天津考研网独家推出了天津大学建筑学基础考研复习资料,以下为资料相关介绍; 适用对象2014年报考天津大学且初试科目为533建筑学基础的专业课基础不扎实、对院系内部信息了解甚少的同学,适合跨校考生使用 推荐理由2013年针对两种硕士类型严格进行考试改革,此资料适用于天津大学建筑学专业型硕士类型使用;由天津考研网签约的天津大学在读本硕博团队搜集整理,将天津大学建筑学基础精心编制成套,严格依照天津大学最新考研大纲及考研参考书目整理,目前为市面上最全面的资料 特别说明建筑学基础于2013年首次出现,考试内容与建筑理论综合有85%的相同内容,但是不同的内容也与仍然可以参照建筑理论综合的复习内容;建筑理论综合的渊源,先后交叉经历建筑历史、城市规划原理、建筑理论与技术等名称的变更,持续卷面保持建筑历史和城市规划原理多年,于2012年开始将城市规划原理部分替换为建筑构造,本专业高分考生根据最新考研情况精心整理此套资料; 包含资料 第一部分考研真题及答案: 1、天津大学建筑学基础考研真题部分: ①建筑历史96-05年试题其他年份在建筑理论综合科目中,其中00-02年含详细参考答案;②建筑构造90-04年考研试题其他年份在建筑理论综合科目中;③建筑理论与技术03、05、06年考研试题,回忆版;④建筑理论综合07-2012年考研试题,均为原版试题,市场独家唯一推出;⑤建筑学基础2013年考研试题,由特约考生考场完整记录; 2、考研答案部分: 由于历史原因天津大学建筑学基础考试科目变化比较大,答案分为各个部分展开,①外国建筑史部分96—2013年含参考答案、②中国建筑史在06年以后换了出题老师故只含06-2013年试题参考答案、③建筑学基础2013年考研试题详细参考答案,全国独家推出; 本套答案为天津考研网签约团队独家主创,保证极高正确率,市面上的答案基本都有错误或模糊不清,请同学认真分辨市面一些低价劣质的资料,以免耽误考研; 第二部分天津大学建筑学基础中国建筑史资料: 1、天津大学中国建筑史丁垚老师上课笔记:丁垚老师讲课一般不按照书本来,所以本笔记是根据老师的上课所讲内容精简记录而成,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纸质版; 2、天津大学中国建筑史本科笔记:天大优秀本科生考研总结的资料,按照课本章节总结整理,重点考点突出,电子版; 3、中国古代建筑史重点知识总结:高分考研学生总结,按照章节融合了部分东南建筑史笔记,手写版,内容全面,纸质版; 4、王其亨教授的探骊折札:王其亨教授是天津大学中国建筑史的元老,他的一些思想与中国

中建史名词解释

材分制:尺寸是根据设计时对该建筑所选用某一等级的“材”及其相关尺寸为依据来确定的。P242 斗口制:在大式建筑中用斗口宽度做建筑及构建尺度的计量标准。斗口按建筑等级分为11等。P282 铺首:门扉上的环形饰物,大多冶兽首衔环之状。 斗拱:是我国木构架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主要由水平放置的方形斗、升和矩形的栱以及斜置的昂组成。 在结构上挑出以承重,并将屋面的大面积荷载经斗拱传递到柱上。他又可有一定的装饰作用,是建筑屋顶和屋身立面上的过渡。此外,它还作为封建社会中森严等级制度的象征和重要建筑的尺度横量标准。P259 推山:是庑殿建筑处理屋顶的一种特殊手法。由于立面上的需要将正脊向两端推出,从而四条垂脊由45度斜直线变为柔和曲线,并使屋顶正面和山面的坡度与步架距离都不一致。P262 收山:是歇山屋顶两侧山花自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的做法。其目的是使屋顶不过于庞大,但引起了结构上的某些变化 侧脚:把建筑物的一圈檐柱柱脚向外抛出,柱头向内收进,其目的是借助于屋顶重量长生水平推力,增加木构架的内聚力,以防散架或倾侧。P258课件-宗教建筑 叉柱造:其做法将上层檐柱底部十字开口,插在平座柱上的斗拱内;而平座柱则叉立在下檐柱斗拱上,但向内推进半柱径。 大木作:指木构架建筑中的重要承重部分,如柱、梁、枋、檩、斗拱等。清式大木做法可分为大木大士和大木小式。P277 大木大式:大木大式建筑又称为殿式建筑,一般用于宫殿、官署、庙宇、府邸中的主要殿堂。面阔可自5间多至11间,进深可多至11桁。可使用周围廊,单檐或重檐的庑殿、歇山屋顶、筒瓦或琉璃 瓦屋面、兽吻和斗拱。建筑尺度以斗口作为衡量的标准。P277 大木小式:大木小式建筑用于上述建筑的次要房屋和一般民居。面阔三间至五间,通进深不多于7檩,大梁以五架为限。只用单檐悬山和硬山及以下屋顶,不用琉璃瓦和斗拱。建筑尺度依明间面阔及 檐柱径为标准。P277 驼峰:形如骆驼之背,一般在彻上明造梁架中配合斗拱承载梁栿,有全驼峰和半驼峰之别。P263 梭柱:柱子上下两端(或仅上端)收小,如梭形,六朝至宋官式建筑上见之,明代仍见于江南名居建筑。副阶周匝:在建筑主体之外,再加一圈回廊(柱廊)。P259 鸱尾:汉至宋宫殿屋脊两端之饰物。P499 卷杀:宋代拱梁柱等构件端部作弧形,形成柔美而有弹性的外观,称为卷杀。P498 课件-宗教建筑 生起:宋辽建筑的檐柱由当心间二端升高,因此檐口呈一缓和曲线,在(营造法式)中称为生起。 古镜:官式建筑多采用薄如镜面的石础,称为「古镜式」。 1.中国古代都城的居住区划分单位在汉朝称(里),在唐朝称(坊) 2.明清北京紫禁城的正门(午门)。 3.(余姚河姆渡村)发现的建筑遗址距今约六、七千年,这是我国已知的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一个实例。 4.黄河中游原始社会晚期的文化先后是(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 5.(偃师二里头)遗址是至今发现的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的实例。 6.(瓦)的发明是西周在建筑上的突出成就,从而使西周建筑脱离了"茅茨土阶"的简陋状态而进入了比较高级的阶段 7.秦国经过商鞅变法,一跃成为强国,经过十年战争,终于攻灭六国,统一全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8.汉代建筑发展的突出表现就是木架建筑渐趋成熟,(砖石建筑)和(拱券结构)有了发展。 9.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的传入,最突出的建筑类型是佛寺、佛塔和石窟。石窟可以分为三种:一是(塔院型),即以塔为窟的中心,这种窟在大同云岗石窟中较多;二是(佛殿型,窟中以佛像为主要内容相当于一般寺庙中的佛殿,这类石窟较普遍;三是(僧院型),主要供僧众打坐修行之用,其布置为

中国建筑史笔记(附部分图)

《中国建筑史》习题集 一、填空题 1、半坡村是新石器时期的建筑遗址。 2、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四合院遗址是西周时代的陕西岐山凤雏村早周遗址。 3、我国已知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实例是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4、我国考古发现最早的廊院式建筑是河南偃师二里头西亳宫殿遗址。 5、我国建筑屋面上使用的瓦始于西周,琉璃使用于屋面始于南北朝。 6、长城始建于战国时期。 7、鲁班是我国春秋时代有名的建筑师,被后代奉为建筑工匠的祖师。 8、中国塔的主要类型有密檐式、楼阁式、金刚宝座塔、单层塔、喇嘛塔等五种。 9、我国现存最早的佛塔是北魏的河南登封县嵩岳寺塔,塔的平面为十二边形,是我国塔中的孤例。 10、我国现存最早的木塔是辽代的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平面八边形。 11、最早见于史籍的佛教建筑,是东汉明帝时的洛阳白马寺。 12、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基本形式有庑殿、歇山、攒尖、硬山、悬山等五种。 13、在木结构建筑的设计和施工中,我国很早就实行了类似于近代建筑的模数制,宋代用“材”,清代用“斗口”作标准。 14、河北赵县安济桥建造于隋代,是世界上最早的敞肩拱桥,其设计者为李春。 15、石窟寺有塔院式、佛殿式、僧院式三种基本类型。 16、中国现存最古的木构建筑是唐代山西五台县南禅寺大殿山门。 17、唐代佛光寺大殿平面形式采用金厢斗底槽,晋祠圣母殿平面采用副阶周匝。 18、《考工记》是我国战国时期的专着,《园冶》是关于造园的明代着作,作者计成,《营造法式》是我国宋代建筑方面的重要术书,作者李诫。 19、隋代大兴城是由文宇恺设计建造的;元大都的规划者为刘秉忠和阿拉伯人也黑迭尔,大都水系由杰出的科学家郭守敬规划。 20、西安、洛阳、开封、南京、北京为我国五大古都。 21、宋代彩画主要有五彩遍装、青绿彩画和土朱刷饰三种形式,清代彩画的等级次序由尊到卑是和玺、旋子、苏式。 22、中国古典木构建筑主要有抬梁式、穿斗斗式、井干式三种主要结构形式 23、中国营造学社创立于1929年,创始人是朱启钤。 24、窑洞主要的三种形式:靠崖式、地坑窑、锢窑。 25、我国的四大石窟为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石窟、山西太原天龙山石窟。

《中国建筑史》课程复习要点

《中国建筑史》课程复习要点 课程名称:《中国建筑史》 适用专业:建筑学、建筑工程技术等 辅导教材:《中国建筑史》潘谷西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7版 复习要点: 绪论 1、中国木架建筑的特征; 2、木构架建筑类型; 3、中国古建筑类型。 第一章古代建筑发展概括 1、河姆渡文化时期建筑特征; 2、仰韶文化时期建筑特征; 3、西周时期瓦发明的意义; 4、唐代建筑特征; 5、宋代建筑特征; 6、明代建筑特征; 7、清代建筑特征。 第二章城市建设 1、我国古代城市发展的四个阶段; 2、中国古代都城建设的三种类型; 3、汉长安城布局特征;4,北魏洛阳城市特征;5、隋朝大兴城布局特征;6、北宋东京城市布局结构;7、元大都城市特征;8、明清北京城布局特征。 第三章住宅与聚落 1、住宅的演进; 2、住宅构筑类型; 3、土楼建筑特征; 4、北京四合院的特征。 第四章宫殿、坛庙、陵墓 1、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发展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2、唐大明宫建筑特征; 3、明清北京故宫特征; 4、坛庙的历史发展与类型; 5、北京天坛特征; 6、明十三陵布局特征。 第五章宗教建筑 1、我国佛教寺院的两种基本类型; 2、山西五台南禅寺大殿建筑特征; 3、山西五台佛光寺大殿(东大殿)建筑特征; 4、河北正定隆兴寺建筑特征; 5、天津蓟县独乐寺建筑特征; 6、佛塔的种类; 7、北京妙应寺白塔建筑特征。 第六章园林与风景建设 1、颐和园布局特点; 2、避暑山庄布局特点; 3、私家园林设计基本原则与手法; 4、苏州留园布局手法。 第八、九章木构建筑特征、大木作小木作 1、斗拱; 2、梭柱; 3、金厢斗地槽; 4、雀替; 5、直梁和月梁; 6、椽、檩、瓜柱、叉手和托脚; 7、屋顶形式; 8、中国古建筑有着特殊的曲面屋顶的用途; 9、举折、天花、藻井、须弥座、如意踏步、斜道;10、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画。 教学方式与考核方式: 教学方式:面授辅导、平时作业 考核方式:考勤、作业和开卷考试

中国建筑史简答题(打印)

··组群建筑平面分类:纵列式、横列式、散点式、宅院式。 ··庭院式组群的布局特点:1、离散型突出向型布局 2、突出建筑空间的艺术表现力 3突出建筑艺术的时空性 4突出"单体门"的铺垫作用 5突出"亦亦外"的组合空间 6有利于快速施工. ··庭院式布局的功能:1、空间聚合功能 2、气候调节功能 3、防护戒卫功能 4、场所调适功能 5、伦理礼仪功能 6、审美怡乐功能 ··庭院式布局的组合形态: 1对称的平面组合:条件:a.场合庄重、威严 b.经济实力雄厚 c.地段平坦、宽敞 2半对称的平面组合:条件:a.要求一定气派,但不太严肃 b.地形有点不利 3不对称的平面组合:条件:a.场合轻松、活跃 b.实际功能决定 c.地形曲折、复杂 ··庭院式布局的构成型制:廊院式,合院式 ··庭院式布局的组合形态:对称的平面组合;半对称的平面组合;不对称的平 面组合。 ··穿斗式木构架特点: 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的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檩条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由此形成一个整体框架。这种木构架广泛应用于、、等南方地区。 ··抬梁式木构架特点: 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叠而上,梁的总数可达3~5根。当柱上采用斗栱时,则梁头搁置于斗栱上。这种木构架广泛应用于北方地区及宫殿、庙宇等规模较大的建筑物。 ··大式建筑与小式建筑的区别: 使用斗拱的大木大式建筑有时又称为殿式建筑,一般用于宫殿、官署、庙宇、府邸中的主要殿堂。面阔可自五间多至十一间,进深可多至十一桁。可使用周围廊、单檐或重檐的庑殿、歇山屋顶、筒瓦或琉璃瓦屋面、兽吻和斗拱。建筑尺度以斗口作为衡量的标准。大木小式建筑用于上述建筑的次要房屋和一般民居。面阔三间至五间,通进深不多于七檩,大梁以五架为限。只用单檐悬山和硬山以下屋顶,不用琉璃瓦和斗拱。建筑尺度依明间面阔及檐柱径为标准。··斗拱的作用: 1增加挤压面 2.支撑挑檐檩 3.联结柱网 4.减少净跨 5.标志等级 6.装饰作用 7.抗震作用8.模数作用

室内设计毕业设计答辩ppt

室内设计毕业设计答辩ppt 篇一:室内设计毕业答辩 室内设计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和相应标准,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建筑设计原理,创造功能合理、舒适优美、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这一空间环境既具有使用价值,满足相应的功能要求,同时也反映了历史文脉、建筑风格、环境气氛等精神因素。明确地把“创造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作为室内设计的目的,现代室内设计是综合的室内环境设计,它包括视觉环境和工程技术方面的问题,也包括声、光、热等物理环境以及氛围、意境等心理环境和文化内涵等内容。定义室内设计是指为满足一定的建造目的(包括人们对它的使用功能的要求、对它的视觉感受的要求)而进行的准备工作,对现有的建筑物内部空间进行深加工的增值准备工作。目的是为了让具体的物质材料在技术、经济等方面,在可行性的有 1 限条件下形成能够成为合格产品的准备工作。需要工程技术上的知识,也需要艺术上的理论和技能。室内设计是从建筑设计中的装饰部分演变出来的。他是对建筑物内部环境的再创造。室内设计可以分为公共建筑空间和居家两大类别。当我们提到室内设计时,会提到的还有动线、空间、色彩、照明、功能等等相关的重要术语。室内设计泛指能够实际在室内建立的任何相关物件:包括:墙、窗户、窗帘、门、表面处理、材质、灯光、空调、水电、环境控制系统、视听设备、家具与装饰品的规划. 特点对室内设计含义的理解,以及它与建筑设计的关系,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侧重点来分析,许多学者都有不少具有深刻见解、值得我们仔细思考和借鉴的观点,例如:认为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继续和深化,是室内空间和环境的再创造”。认为室内设计是“建筑的灵魂,是人与环境的联系,是人类艺术与物

中外建筑史考试要点

《中外建筑史》习题集 第一章溯源——原始建筑艺术 一、单项选择题 1.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是中国原始社会中国南方()形式发展的见证。 A.穴居B.湖居C.巢居D.蜂居 2.西安半坡遗址是原始社会中国北方()形式发展的见证。 A.穴居B.巢居C.湖居D.蜂巢居 3.印度、巴比伦和罗马人热衷于(),这种自撑式弧形结构使得建筑在跨度和高度上不断增加。 A.拱券B.梁架C.湖居D.蜂居 4.原始人出于对死者的怀念,堆起象征永恒的(),形成了最初的墓葬。 A.穴居B.巢居C.湖居D.石台 二、多项选择题 1.《易·系辞》中的“昔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橧巢”指的是原始社会的()居住形式。 A.湖居B.巢居C.穴居D.帐篷 2.原始社会居住建筑了常见类型有()。 A.穴居B.巢居C.石环D.湖居 3.原始巨石建筑的形式有()。 A.石柱B.列石C.石环D.石台 4.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构架形式是()。 A.抬梁B.穿斗C.石环D.石台 三、填空题 1.建筑最基本的结构方式有两种:和。 2.从原始社会开始,人们在建筑房屋时就离不开技术、形象和三个方面方面的因素。 3.原始社会纪念性的石柱、列石、石环、石台一般规模巨大,称为 。

4.英国的石环可以称为原始神庙的雏形。 5.马耳他岛上有许多史前庙宇,它们通常由两个小庙和组成。6.法国的巨石建筑之高大令人惊叹,其中最大的一个整石柱直径4.28米,高19.2米,重达260吨。 四、名词解释 1.英国索尔兹伯里石环 答案第一章溯源——原始建筑艺术 一、单项选择题 1. C 2.A 3. A 4. D 二、多项选择题 1.BC 2.ABD 3.ABCD 4.AB 三、填空题 1.梁架拱券2.功能3.巨石建筑4.索尔兹伯里 5.圆形前院6.布列塔尼 四、名词解释 1.英国索尔兹伯里石环 英国索尔兹伯里的石环高5米、直径约32米,当中有5座门状的石塔。据推测,石环中的石杆与石门的排列形状与间距,与在每年主要节日中太阳与月亮起落时所投的影有关。在那些日子里,每当日出时,最高的一座门状石塔的横梁就变成太阳的祭台,因此,它可算是神庙的雏形。 第二章中西建筑艺术总体特征的差异 一、单项选择题 1.汉代《考工记》规定:“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成为历代宫殿建设和城市规划的法规,其中“左祖右社”是指()。 A.城市平面呈正方形B.宫殿要中轴线对称C.城市平面边长九里D.宫殿的左边(东)是祖庙,右边(西)是社禝 2.汉代《考工记》规定:“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

中国建筑史分类

概念: 1、间:四根柱子之间为一间;两榀屋架之间为一间 2、抬梁式屋架:中国传统木构架建筑结构形式之一,也称为叠梁式,是梁柱结构体系,主要结构构件包括:柱、梁、檩、枋;优点:可以取得较大的室内空间;缺点:梁比较大,料贵,多用于官式建筑和北方民间建筑 3、穿斗式屋架:中国传统木构架建筑结构形式之一,也称立贴式,是檩柱结构体系,主要结构包括:柱、檩、穿、挑;优点:可以用小材,屋顶轻,经济,构架灵活,构造简单;缺点:室内空间受限制,多用于南方民间建筑 4、雀替:在明清抬梁式屋架,柱子与额枋相交处的一块三角形木雕,它由踏头、混、枭、蝉肚、斗栱组成,它加强了柱子和额枋之间的过渡,起装饰作用 5、抱鼓石:位于栏杆端部的三角形构件,顶住最末端一根望柱,以保持栏杆的持久稳定。其形式主要是由古镜和卷瓣曲线构成,以优美的形象作为栏杆队列的尽端造型处理 6、嫩戗发戗:“戗”指的是戗脊,“发戗”就是起翘。嫩戗发戗的特点是屋檐在屋角处显著升起,檐口至屋角处有很大的起翘。构造比较复杂。 7、水戗发戗:“戗”指的是戗脊,“发戗”就是起翘。水戗发戗的特点是檐口平直,角部基本不起翘,仅戗脊在近屋角处向上反翘。构造简单。 8、内檐装修:用于分割内部与内部空间的装修,包括,罩、博古架、天花板、藻 井、匾额、对联 9、外檐装修:用于分割内部与外部空间的装修,包括,门、窗、栏杆、大门 10、旋子彩画:清代官式建筑彩画之一,主要装饰母题为牡丹花简化的旋子,其中以一整二破图案为主,主要用于寺庙、衙署的主要建筑中,宫殿、陵墓、坛庙的次要建筑中。 11、和玺彩画:清代官式建筑彩画之一,主要装饰母题为龙,并分为坐龙、行龙、升龙和降龙,主要用于宫殿、陵墓、坛庙的主要建筑,是最高等级的彩画。12、私家园林:宅+园--- 家庭生活中的多功能区,是住宅的延伸,是娱乐、休闲、社交的场所。 13、皇家园林:苑:纯粹为了游玩,园中无宫,如北海、中南海等;苑囿:有动物的园;宫苑:宫+苑--- 位于郊外,设皇帝生活区,如颐和园、圆明园。 填空、简答: 1、庭院式组群布局的多元功能:⑴空间的聚合功能⑵伦理礼仪功能⑶场所的调试功能⑷防护戒卫功能⑸气候调节功能⑹经济功能⑺审美功能 2、庭院的艺术特征:⑴突出内向型布局,表现含蓄的美⑵突出建筑空间的艺术表现力⑶突出建筑艺术的时空性⑷突出单体门的作用⑸突出亦内亦外的复合空间 3、斗棋:斗:坐斗、十八斗、三才升、槽升子

《建筑概论》课程标准(修改)

《建筑概论》课程标准 一、课程名称:建筑概论 二、对象:三年制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学生 三、课时:课时 四、学分:学分 五、课程目标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建筑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灿烂辉煌的中外建筑史;了解建筑行业概况,促进职业意识形成;了解房屋建筑基本构造、建筑法规、施工安全管理等基本知识;感受、传播和弘扬建筑文化,激发学生对本专业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建筑工程施工的总体认识,为学生日后择业提供借鉴和参考。初步了解建筑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为本专业其他课程学习及适应专业工作打好基础。 职业能力目标: 了解中外建筑发展史和建筑行业概况,促进职业意识的形成。 时刻意识到建筑安全管理以及建筑法规的重要性。 掌握建筑构造的基本原理,理解建筑构造的一般做法。 六、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就业为导向,重视实践和理论结合教学,参照建筑产业行家提出的施工技能教学的建议,设定本课程的目标、课程内容、活动设计和课时分配。课程设计依据培养目标和中职学生的认知能力,

按照必需、够用的原则,适当加以拓展,激发学生对本专业学习的兴趣。 七、内容纲要 项目一步入建筑 教学目标 .了解中外建筑发展史。 .了解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 任务一回顾中国建筑史 (一)任务内容 了解中国各时期建筑的特点和标志性建筑物。 (二)实践知识 让学生利用网络了解中国各时期建筑的特点和标志性建筑物,完成前置作业。 (三)理论知识 中国各时期建筑的特点和标志性建筑物。 (四)拓展知识 能认识自己家乡各时期的代表性建筑物。

任务二了解外国建筑史 (一)任务内容 了解外国各时期的标志性建筑物。 (二)实践知识 让学生利用网络了解外国各时期的标志性建筑物,完成前置作业。 (三)理论知识 外国各时期的标志性建筑物。 (四)拓展知识 培养学生热爱建筑专业、热爱建筑职业的思想感情,激发学习的兴趣。 任务三接触建筑业 (一)任务内容 了解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 (二)实践知识 让学生自己网上查找建筑行业的现况和发展趋势,激发学生对本专业学习的兴趣。 (三)理论知识 在了解的基础上,明确现在建筑行业中的岗位分类,并且明确以后学习的奋斗目标。 (四)拓展知识 学生可以利用课后和节假日,走进建筑行业的企业亲身了解建筑行业的现况和紧缺岗位,激发学生对本专业学习的兴趣,树立端正的

中国建筑史要点讲义分析

中国建筑史要点讲义分析 中国建筑史讲义 郭江泳 河北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 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基本内容 第一节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 一、重要实例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干阑式建筑代表,我国最早采用榫卯技术的实例陕西临潼姜寨遗址(仰韶时期)--以大房子为中心的布局方式郑州大河村F1-4遗址(仰韶时期)--木骨泥墙的典型 甘肃秦安大地湾大房子(仰韶晚期)--出现白灰抹面 西安客省庄龙山文化房址—”吕”字形平面,前堂后室 辽宁建平县牛河梁女神庙遗址—最早的神庙遗址 二、小结 1。建筑类型: A。住宅、祭祀建筑(神庙、祭坛)、墓葬、窑址、城市2。建筑结构: A。木骨泥墙建筑 B。干阑式建筑 3。建筑材料: A。土木为主 B。白灰抹面:白色含石灰的面层 C。土坯砖,夯土墙 4.平面布局: A。单体建筑复合平面:龙山文化“吕”字形,前堂后室 B。女神庙的多重空间沿轴线组织 C。建筑已经有了“群”的概念大青山祭坛遗址 第二节夏商西周(公元前21世纪—前771)

一、重要建筑实例: 夏,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庭院商,郑州商城,不同阶级和不同手工业分布于不同地点的聚落格局 商,偃师商城,三重城,最大的早商单体建筑遗址 商,河南安阳殷墟小屯村遗址,最重要的晚商遗址 周,西周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最早的四合院 周,湖北圻春干栏式建筑,西周时期长江中游一带的居住建筑类型 二、小结 1. 建筑类型:宫殿、宗庙、住宅、城市 2. 建筑结构:土木混合结构体系 3. 建筑技术:瓦,陶水管,斗拱, 4. 空间观念:等级,中央与四方 5. 空间组织方式:庭院、中轴线、夯土台基 第三节春秋战国(前770-前221)—秦(前221-前206)—汉(前206-220)一、春秋战国至秦 1.城市建设高潮 2.高台建筑兴盛:秦咸阳宫 3.大型工程多:秦始皇陵与长城 4.技术进步: A.筒瓦和板瓦广泛使用, B.砖的出现 C.铁制工具的使用 D.金属构件的使用 5。《考工记》 二、汉 1。木架建筑渐趋成熟 2。砖石建筑和拱券结构有很大发展:四川雅安高颐墓阙 第四节三国两晋南北朝(220-589)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