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物细胞培养实验方案

动物细胞培养实验方案

动物细胞培养实验方案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动物细胞的培养技术;

2.了解动物细胞的生长特点和培养条件要求;

3.学习观察和分析动物细胞的形态变化和生长状态。

二、实验器材与试剂准备

1.器材:细胞培养器皿(如培养皿、蜡烛罩、CO2培养箱等)、离心机、显微镜、细胞计数板、计时器等;

2.试剂:细胞培养基、培养液添加剂(如酶、抗生素等)、PBS缓冲液、生长因子、染色剂等。

三、实验步骤

1.细胞培养基的配制:按照制定的配方将培养基粉末加入适量的无菌

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后,进行高温高压灭菌,冷却后分装至培养器皿中;

3.细胞处理和接种:将收集到的组织先用PBS缓冲液洗涤,然后使用

细胞裂解酶或胰酶等消化酶消化组织,使细胞分散,处理成单个细胞后,

用细胞计数板计数,并将细胞悬液接种到预先准备好的培养器皿中;

4.细胞培养条件的控制:将培养器皿置于CO2培养箱中,设定适当的

温度(通常为37℃)、湿度和CO2浓度(通常为5%),并保持稳定;

5.细胞培养的观察和记录:观察培养皿中细胞的形态变化和生长状态,记录细胞的外观、增殖情况、易于观察的指标等;

6.细胞的子培养和冻存:当细胞达到一定密度时,可以进行子培养,

即将细胞从一个培养皿中转移到新的培养皿中,以促进细胞的增殖和保存

细胞生物资料。此外,也可以将分散的细胞加入由培养液和冻存剂组成的

试管中,通过冷冻的方式保存细胞,并用于后续的实验。

四、实验控制与常见问题的解决

1.环境控制:细胞培养箱中的温度、湿度和CO2浓度的调整应尽量保

持稳定;

2.培养基的配制:根据细胞培养物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配方的培养基,确保培养基的质量符合要求;

4.洗涤步骤:组织或细胞的洗涤步骤应轻柔,避免对细胞的损伤;

5.细胞的接种量:对于粘附性细胞,接种量应适当,以避免细胞过度

堆积或过度稀释。

五、实验结果和分析

观察培养皿中细胞的生长状态、细胞数量以及形态的变化,记录生长

状态、增殖情况和其他可以观察到的指标,并进行数值化分析和统计。通

过实验结果和分析,可以掌握不同因素对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影响,进而在

实际应用中进行调整和改善。

六、实验安全提示

1.注意无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细胞培养器皿、试剂和仪器

的无菌性;

2.防止交叉感染:不同细胞株、组织和培养条件下的细胞应分开操作,避免交叉感染;

3.实验设备和消耗品的清洁:实验结束后,应及时清洗和消毒实验器材、培养皿、试管等。

以上是一个简单的动物细胞培养实验方案,你可以根据具体实验需求进行相应的修改和优化。同时,在进行实验时务必遵守相关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动物细胞培养实验方案

动物细胞培养实验方案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动物细胞的培养技术; 2.了解动物细胞的生长特点和培养条件要求; 3.学习观察和分析动物细胞的形态变化和生长状态。 二、实验器材与试剂准备 1.器材:细胞培养器皿(如培养皿、蜡烛罩、CO2培养箱等)、离心机、显微镜、细胞计数板、计时器等; 2.试剂:细胞培养基、培养液添加剂(如酶、抗生素等)、PBS缓冲液、生长因子、染色剂等。 三、实验步骤 1.细胞培养基的配制:按照制定的配方将培养基粉末加入适量的无菌 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后,进行高温高压灭菌,冷却后分装至培养器皿中; 3.细胞处理和接种:将收集到的组织先用PBS缓冲液洗涤,然后使用 细胞裂解酶或胰酶等消化酶消化组织,使细胞分散,处理成单个细胞后, 用细胞计数板计数,并将细胞悬液接种到预先准备好的培养器皿中; 4.细胞培养条件的控制:将培养器皿置于CO2培养箱中,设定适当的 温度(通常为37℃)、湿度和CO2浓度(通常为5%),并保持稳定; 5.细胞培养的观察和记录:观察培养皿中细胞的形态变化和生长状态,记录细胞的外观、增殖情况、易于观察的指标等;

6.细胞的子培养和冻存:当细胞达到一定密度时,可以进行子培养, 即将细胞从一个培养皿中转移到新的培养皿中,以促进细胞的增殖和保存 细胞生物资料。此外,也可以将分散的细胞加入由培养液和冻存剂组成的 试管中,通过冷冻的方式保存细胞,并用于后续的实验。 四、实验控制与常见问题的解决 1.环境控制:细胞培养箱中的温度、湿度和CO2浓度的调整应尽量保 持稳定; 2.培养基的配制:根据细胞培养物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配方的培养基,确保培养基的质量符合要求; 4.洗涤步骤:组织或细胞的洗涤步骤应轻柔,避免对细胞的损伤; 5.细胞的接种量:对于粘附性细胞,接种量应适当,以避免细胞过度 堆积或过度稀释。 五、实验结果和分析 观察培养皿中细胞的生长状态、细胞数量以及形态的变化,记录生长 状态、增殖情况和其他可以观察到的指标,并进行数值化分析和统计。通 过实验结果和分析,可以掌握不同因素对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影响,进而在 实际应用中进行调整和改善。 六、实验安全提示 1.注意无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细胞培养器皿、试剂和仪器 的无菌性; 2.防止交叉感染:不同细胞株、组织和培养条件下的细胞应分开操作,避免交叉感染;

动物细胞培养传代培养

实验三:动物细胞培养细胞传代培养 【实验目的】 熟练掌握细胞的传代培养法。 【实验原理】 传代培养是组织培养常规保种方法之一。也是几乎所有细胞生物学实验的基础。当细胞在培养瓶中长满后就需要将其稀释分种成多瓶,细胞才能继续生长。这一过程就叫传代。传代培养可获得大量细胞供实验所需。传代要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进行,每一步都需要认真仔细的无菌操作。 【材料用品】 材料:培养瓶,试管,移液管,巴斯德吸管,废液缸,75%酒精棉球,酒精灯,培养细胞。 药品:培养基(RPMI1640或DMEM),小牛血清或胎牛血清,0.25%胰蛋白酶,Hanks 液。 仪器:C02培养箱,倒置:显微镜,超净台。 【实验步骤】 1.人无菌室之前用肥皂洗手,用75%酒精擦拭消毒双手。 2.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确定细胞是否需要传代及细胞需要稀释的倍数。将培养用液置37℃下预热。 3.超净台台面应整洁,用0.1%新洁尔灭溶液擦净。 4.打开超净台的紫外灯照射台面20 min左右,关闭超净台的紫外灯,打开抽风机清洁空气,除去臭氧。 5.点燃酒精灯;取出无菌试管,巴士德吸管和刻度吸管;安上橡皮头;过酒精灯火焰略烧后插在无菌试管内。 6.将培养用液瓶口用75%酒精消毒,过酒精灯火焰后斜置于酒精灯旁的架子上。 7.倒掉培养细胞的旧培养基。酌情可用2—3 mL Hanks液洗去残留的旧培养基,或用少量胰酶涮洗一下。 1

8.每个大培养瓶加入1 mL胰酶,小瓶用量酌减,盖好瓶盖后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当细胞收回突起变圆时立即翻转培养瓶,使细胞脱离胰酶,然后将胰酶倒掉。注意勿使细胞提早脱落入消化液中。 9.加入少量的含血清的新鲜培养基,反复吹打消化好的细胞使其脱壁并分散,再根据分传瓶数补加一定量的含血清的新鲜培养基(7~10 mL/大瓶,3~5 mL/小瓶)制成细胞悬液,然后分装到新培养瓶中。盖上瓶盖,适度拧紧后再稍回转,以利于CO2气体的进入,将培养瓶放回CO2培养箱。 10.对悬浮培养细胞,步骤7-9不做。可将细胞悬液进行离心去除旧培养基上清,加入新鲜培养基,然后分装到各瓶中。 【注意事项】 1.传代培养时要注意无菌操作并防止细胞之间的交叉污染。所有操作要尽量靠近酒精灯火焰。每次最好只进行一种细胞的操作。每一种细胞使用一套器材。培养用液应严格分开。 2.每天观察细胞形态,掌握好细胞是否健康的标准:健康细胞的形态饱满,折光性好,生长致密时即可传代。 3.如发现细胞有污染迹象,应立即采取措施,一般应弃置污染的细胞,如果必须挽救,可加含有抗生素的BSS或培养基反复清洗,随后培养基中加入较大量的抗菌素,并经常更换培养基等。 2

高中生物 新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3 动物细胞培养 教案

第1课时动物细胞培养 新课标核心素养 1.概述动物细胞培养需要的基本条件。 2.简述动物细胞培养的基本操作过程。 3.说出干细胞的分类及作用。1.生命观念:构建动物细胞培养的流程图,认同动物细胞培养是动物细胞工程的基础。2.社会责任:理性客观地分析干细胞在临床上的应用所产生的效益与风险。 知识点(一)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 1.概念:从动物体中取出相关的组织,将它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让这些细胞生长和增殖的技术。 2.条件 (1)营养条件 ①常用培养基的类型:液体培养基。 ②成分:糖类、氨基酸、无机盐、维生素、血清等。 (2)无菌无毒的环境 ①需要对培养液和所有培养用具进行灭菌处理以及在无菌环境下进行操作。 ②培养液还需要定期更换,以便清除代谢物,防止细胞代谢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 (3)温度、pH和渗透压 ①哺乳动物细胞培养的温度多以36.5±0.5_℃为宜。 ②多数动物细胞生存的适宜pH为7.2~7.4。 ③渗透压也是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环境参数。 (4)气体环境:动物细胞培养所需气体主要有O2和CO2 ①O2是细胞代谢所必需的。 ②CO2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 (1)动物细胞培养是一个在适宜的条件下,细胞增殖和分化的过程(×) (2)将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按种类和所需量严格配制而成的培养基,称为合成培养基(√) (3)在进行细胞培养时,通常采用培养皿或打开培养瓶盖的方式以获取新陈代谢所必需的O2(×) (4)将动物细胞置于含有95%O2和5%CO2的混合气体的CO2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1.(生命观念)为什么探究动物细胞培养时,要在培养基中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成分? 提示:血清和血浆中含有多种维持细胞正常代谢和生长的物质,如蛋白质、氨基酸、未知的促生长因子等,人们对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还没有完全搞清楚。 2.(科学思维)动物细胞培养需要控制什么样的气体环境?各自起什么作用? 提示:95%空气加5%CO2。空气中的O2维持细胞代谢,CO2维持培养液的pH。 3.(生命观念)动物细胞培养液的主要成分与植物组织培养基相比有何独特之处? 提示:独特之处有:(1)液体培养基;(2)成分中有动物血清等。 1.一般来说,动物细胞体外培养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①无毒的环境 ②无菌的环境 ③使用合成培养基,但通常需加入血浆、血清等天然成分 ④温度与动物的体温相近 ⑤因在二氧化碳培养箱中培养,故不需要O2 ⑥适宜的pH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⑤⑥D.①②③④⑥ 解析:选D动物细胞培养需要无菌、无毒的环境,①②正确;用于动物细胞培养的合成培养基需加入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还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物质,③正确;动物细胞培养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其中温度要与动物体温相近,④⑥正确;动物细胞培养需要一定的气体环境,为95%空气和5%的CO2,⑤错误。故选D。 2.用动、植物体的体细胞进行离体培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都需用CO2培养箱 B.都需用液体培养基 C.都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D.都可体现细胞的全能性 解析:选C动、植物体的体细胞进行离体培养都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动物体的体细胞离体培养用液体培养基,需要使用CO2培养箱,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植物体的体细

动物细胞培养实验方案

实验一清洗与灭菌 一、实验目的:能独立地进行用于细胞培养的各种器皿的清洗与消毒,掌握干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和滤过除菌法的操作,了解化学消毒法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清洗与消毒是组织培养实验的第一步,是组织培养中工作量最大,也是最基本的步骤。体外培养细胞所使用的各种玻璃或塑料器皿对清洁和无菌的要求程度很高。细胞养不好与清洗不彻底有很大关系。清洗后的玻璃器皿,不仅要求干净透明,无油迹,而且不能残留任何物质。如有毒的化学物质,哪怕残留0.1个,也可能影响细胞生长。灭菌手段的选择十分重要,对不同的物品需采用不同的灭菌方法。假如选用的方法不对,即使达到了无菌却使被灭菌药品丧失了营养价值、生物学特性或其他使用价值也不行。以下在每种灭菌步骤中都介绍其使用范围。 三、实验材料、用品 1.材料:无臭氧型紫外灯,微孔滤膜(直径25):孔径为0.22μm,微孔滤膜(直径90):孔径为0.22 μm,过滤器(直径25)。 2.药品:70%或75%酒精,0.1%新洁尔灭,煤酚皂溶液(来苏儿水),0.5%过氧乙酸,乳酸,37%甲醛,高锰酸钾,NaOH,盐酸,重铬酸钾,浓硫酸(工业)。 3.仪器:超净台,干燥箱,高压蒸气灭菌锅,过滤器,过滤泵。 四、实验步骤 (一)清洗 1.新玻璃器皿的清洗先用自来水刷洗,再浸泡5%稀盐酸以中和玻璃表面的碱性物质和其他有害物质。 2.使用过的玻璃器皿的清洗 (1)使用过的培养用品应立即浸入清水,避免干涸难洗。 (2)用洗涤剂清洗玻璃器皿,自来水清洗数遍,倒置自然干燥。 (3)浸酸性洗液过夜。 (4)从酸性洗液捞出后自来水冲洗10.15次去除残余酸液,蒸馏水涮洗3次,倒置烘干。 (5)包装(牛皮纸或一般纸)。 (6)高压(15磅20 min)或干热(170℃2 h)灭菌。 (7)贮存备用。 3.胶塞的处理 (1)新胶塞应先用清水清洗之后再用0.2%NaOH煮沸lO-20 min。 (2)自来水清洗10次。 (3)再用1%稀盐酸浸泡30 min。 (4)自来水清洗10次,蒸馏水涮洗3次。晾干,高压灭菌(见(二)消毒与灭菌)。旧胶塞不必用酸碱处理可直接用洗涤剂煮沸和清洗数次,过蒸馏水,晾干,包装并高压灭菌后,便可使用。 (二)消毒 1.物理消毒法 (1)紫外线消毒用于消毒空气、操作台面和一些不能用干热、湿热灭菌的培养器皿,如塑料培养皿、培养板等。这是常使用的消毒方法之一。 (2)干热灭菌主要用于玻璃器皿的灭菌。将用于细胞培养的器皿放人干燥箱内,加热至160℃,保温90-120 min。用于RNA提取实验的用品则需180℃,保温5-8 h。 (3)湿热灭菌此方法也称为高压蒸汽灭菌,是最有效的一种灭菌方法。主要应用范围是布类、橡胶制品(如胶塞)、金属器械、玻璃器皿、某些塑料制品以及加热后不发生沉淀的无机溶液(如Hanks液、PBS、20×SSC等)。 (4)滤过除菌用于培养用液和各种不能高压灭菌的溶液的灭菌。采用金属滤器和小型的塑料滤器,配上可以更换的微孔滤膜,极大地方便了操作。滤器型号按直径大小划分。如过滤量大的培养用液常用较大型号的金属滤器(直径90 mm、100 mm、142 mm……等),配以过滤泵使用。过滤量较小的液体常用注射器推动的塑料小滤器(直径20 mm、25 mm等)。滤膜孔径有0.60 μm、0.45 μm、0.35 μm、0.22 μm、0.10μm等,以0.22 μm除菌最为保险,但对于较粘稠难滤过的液体,仍需选用孔径较大的滤膜。 2.化学消毒法 常用的消毒液有如下几种: (1)70%(或75%)酒精:超净台里常备70%酒精棉球(卫生级酒精),用于手和一些金属器械或工作台面的消毒。 (2)0.1%新洁尔灭:主要用于手和前臂的清洗以及工作后超净台面的清洁。超净台旁应常备盛有0.1%新洁尔灭溶液的容器及纱布。 (3)来苏儿水(煤酚皂溶液):主要用于无菌室桌椅、墙壁、地面的消毒和清洗,以及空气喷撒消毒,特别是污染细胞的消毒处理。使用浓度请按瓶上说明。 (4)0.5%过氧乙酸:是强效消毒剂,10 min即可将芽孢菌杀死。用于各种物品的表面消毒,用喷撒和擦拭方式进行。 (5)乳酸蒸气:将乳酸放入坩锅内用酒精灯或电炉加热至沸腾为止。将门窗紧闭1—3 d。可将空气中漂浮的微生物杀死。 (6)37%甲醛加高锰酸钾:使用前先紧闭门窗。将37%甲醛用酒精灯或电炉加热至沸腾后断电或灭火。用一张纸盛好适量的高锰酸钾,迅速放人已加热好的甲醛中形成蒸气。1—3 d后方可达到消毒空气的目的。 3.煮沸消毒急性消毒可用煮沸法,器械等煮沸15 min后使用。 五、注意事项 1.清洗玻璃制品时,浸酸之后一定要用自来水冲洗10—15次。因为残存的洗液对细胞粘附有很大影响。清洗塑料制品时要用棉花或柔软纱布擦洗。千万不要用硬毛刷,否则损害塑料表面后细胞不易贴壁。Tip和Tube一定要用超声清洗处理后逐个清洗。如没有洗净会影响下一次使用的效果。 2.干热灭菌时,应在白天使用烤箱,并不断观察,以免发生意外。当温度超过100℃时,不能再打开烤箱门。器皿烤完后,待温度降至100℃之下才能开烤箱门。金属器械和橡胶、塑料制品不能使用干热灭菌方法。. 3.高压灭菌后器皿务必晾干或烘干,以防包装纸潮湿发霉。 4.牛血清、大部分培养基、胰酶和一些生物制剂是有机溶液,均不能高压(如TdR,秋水仙素,谷氨酰胺,异硫氰酸胍,MOPS等)。5.滤过除菌时,滤器在使用前先装好滤膜(有时可在上面加一层定性滤纸),包好,经高压灭菌后才能使用。滤过酶类制剂时应待滤器温度降至室温下再进行。过滤时压力不宜过大,压力数字以2为宜。压力太大时微孔滤膜可能破裂,或使某些微生物变形而通过滤膜。装滤膜时位置要准确。另外滤器包装时,螺钉不要拧得太紧,以防高压蒸汽不能进入,待高压灭菌之后,再拧紧使用。 6.使用化学消毒法时,配制75%酒精应用卫生级,不要用化学纯、分析纯和优质纯酒精。来苏儿水不能用于皮肤消毒,它对皮肤有刺激性。空气消毒时,所有的物品要事先准备齐全并使消毒者有较方便的退出途径。因为甲醛或乳酸加热后放出的蒸气对人的角膜和呼吸道上

动物细胞培养实验报告

动物细胞培养实验报告 第一篇: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动物细胞培养的无菌操作技术。 2、学习并掌握细胞传代培养的方法。 3、学习并掌握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细胞形态。 二、实验原理 细胞培养(cell culture):细胞在体外条件下生长,细胞不再形成组织。动物细胞培养(animal cell culture)就是从动物机体中取出相关的组织,将它分散成单个细胞(使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然后,放在适宜的培养基中,让这些细胞生长和增殖。由于细胞具有生长和自我复制的能力,为细胞体外培养和研究提供可能。 动物细胞培养可分为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 原代培养(primary culture)即直接从动物机体分离、获得组织细胞,在无菌条件下,用胰蛋白酶消化或机械分散等方法,将动物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开始首次培养长出单层细胞的方法。 传代培养(subculture)当细胞生长增值达到一定密度,用胰蛋白酶将细胞消化分散成单细胞,将细胞转移到新的培养皿中扩大培养的方法。 高等生物是由多细胞构成的整体,在整体条件下要研究单个细胞或某一群细胞在体内的功能活动是十分困难的,但如果把或细胞拿到

体外培养、增殖并进行观察和研究,则方便简单的多。被培养的动物细胞是非常好的实验对象和实验研究材料,对体外培养的活细胞进行研究可以帮助人类探索防治各种疾病途径和机制,也可以人为地诱导和改变细胞的遗传性状和特性,因此,动物细胞体外培养技术是研究细胞分子机制非常重要的实验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等研究领域。 三、细胞培养相关设施及材料 1、细胞培养室 无菌操作区:只限于细胞培养及其它无菌操作,与外界隔离。 孵育区:培养箱设定的条件为37℃,5%CO2。 制备区:培养液及有关培养用液体的制备,液体制备后应该在净化工作台进行过滤除菌。 储藏区:包括冰箱、干燥箱、液氮罐等。 清洗区和消毒灭菌区:清洗区为相对污染区,消毒灭菌区与清洗区分开。 2、细胞培养常用基本设施: 荧光显微镜、超净工作台、孵箱、电热鼓风干燥箱、冰箱、液氮罐、消毒器、恒温水浴槽、滤器等。 细胞培养常用器皿:培养瓶、培养板、培养皿,玻璃瓶、吸管,离心管、冻存管,注射器,烧杯、量筒等。 3、细胞培养用品的清洗、消毒 新玻璃器皿要用5%稀盐酸浸泡,以中和其表面碱性物质:刷洗: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近年来,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在多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众所周知,动物细 胞是构成动物体的基本组成部分,其研究和应用涉及到生物学、医药学、生态学等诸多领域。因此,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发展一直备受瞩目。本文旨在介绍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以及相关的实验方法和技巧。 一、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研究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纪。随着细胞生物学的发展,人们 对于细胞生长和分化的掌握逐渐加深,相关技术也不断完善。目前,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包括细胞的体外培养、细胞的冻存、细胞的转染和细胞的类器官表达等多个方面。 在体外培养方面,我们通常采用组织培养、原代细胞培养和细胞株培养等方法,来进行细胞培养研究。组织培养允许我们模拟组织内的细胞相互作用,进行功能性实验;原代细胞培养则可以解决组织样本不足的问题。细胞株培养是研究细胞形态和生长规律的基础。 冻存技术是实现细胞永久保存的方法之一,可用于初始种子细胞、原代细胞和 滴度低的分泌因子等的长期保存。细胞转染则是一种将外源基因导入细胞中的技术,通常使用的方法有病毒转染和质粒转染。 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应用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例如,在药物研发中,人们使用动 物细胞培养技术来评估各种活性化合物在人类体内的疗效和安全性。此外,动物细胞培养技术还可用于研究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和肝炎等多种疾病的治疗手段。

在医学研究中,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可以用来研究细胞信号传导、基因调控、蛋白结构及功能等方面的问题。同时,这些技术还可以直接作为创新治疗的源头,例如使用人造血管或肾脏组织等。 在生态学研究领域,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可以用来研究环境污染、生境退化、生物种群变化等方面的生态问题。比如,通过细胞培养技术,我们可以发现某些化学物质对动物体内的免疫力有哪些影响,从而评估环境中化学物质的安全性。 三、动物细胞培养实验方法和技巧 1. 细胞培养皿和培养瓶 细胞培养需要一定的条件,例如适宜的环境、培养液和培养器具等。在动物细胞培养中,传说皿和三角瓶是最常用的培养器具,通常会选择透明的玻璃或塑料材质,方便观察培养情况。 2. 细胞培养基 细胞培养基是细胞的“生命之源”。其成分一般包括基本培养液、补充因子、生长因子、胶体或蛋白类物质等。在细胞培养实验中,我们需要确保培养基的质量,以保持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同时也需要根据不同细胞类型选择不同的培养基。 3. 清洗和分离细胞 细胞在培养基中生长的过程中,容易受到细菌、解离等因素的干扰,因此在进行细胞培养之前,需要对细胞进行清洗和分离。 4. 质量控制 细胞的培养过程存在许多变数,容易受到影响。因此,在每一次进行细胞培养实验之前,我们都需要对培养器具、培养基、细胞等进行质量控制,以确保实验的可重复性。

动物细胞培养实验报告

动物细胞培养实验报告 动物细胞培养实验报告 引言: 动物细胞培养是一项重要的实验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药物开发和 生物工程等领域。本实验旨在通过培养动物细胞,观察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功 能表达,以及研究细胞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理和生化特性。 材料与方法: 1. 细胞培养基:选择适合培养动物细胞的培养基,如DMEM或MEM等。 2. 细胞培养器具:细胞培养瓶、细胞培养皿、离心管、显微镜等。 3. 细胞株:选择合适的细胞株,如人类肺癌细胞株A549。 4. 细胞培养条件:温度、湿度、CO2浓度等。 5. 细胞培养试剂:胎牛血清、抗生素等。 实验步骤: 1. 细胞传代:将细胞株从冻存管中取出,加入培养基中,将细胞传代至合适的 密度。 2. 细胞培养:将细胞悬浮液均匀地加入细胞培养器具中,放入培养箱中培养。 3. 细胞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数量和分裂情况。 4. 细胞染色:使用荧光染料或细胞染色剂对细胞进行染色,观察细胞内部结构。 5. 细胞功能表达:通过Western blot、PCR等技术,检测细胞中特定基因或蛋 白的表达情况。 6. 细胞处理:在特定条件下处理细胞,如药物处理、温度变化等,观察细胞的 反应和变化。

7. 细胞计数:使用细胞计数板或细胞计数仪等工具,统计细胞的数量。 结果与讨论: 1. 细胞生长:观察到细胞在培养基中呈现出典型的生长曲线,包括潜伏期、对 数期和平台期。 2. 细胞形态:细胞在培养基中呈现出典型的形态特征,如细胞核的形状、细胞 质的颜色等。 3. 细胞分裂:观察到细胞在培养基中进行有丝分裂或无丝分裂,并计算细胞分 裂指数。 4. 细胞染色:通过荧光染料或细胞染色剂染色后,观察到细胞内部结构的变化,如细胞器的位置和形态。 5. 细胞功能表达:通过Western blot、PCR等技术,检测到特定基因或蛋白在 细胞中的表达水平。 6. 细胞处理:在特定条件下处理细胞后,观察到细胞的形态、数量和功能发生 变化,如细胞凋亡、增殖等。 7. 细胞计数:使用细胞计数板或细胞计数仪等工具,准确计算细胞的数量。 结论: 通过动物细胞培养实验,我们成功地培养和观察到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功能表达。这些结果对于深入研究细胞的生理和生化特性,以及开发新药物和治疗方 法具有重要意义。细胞培养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将为人类健康和生命科学 领域带来更多的突破和进展。 结尾: 动物细胞培养实验是一项重要的技术,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和研究细胞的生理和

动物细胞培养实验室构建方案

动物细胞培养实验室构建方案 造成动物细胞培养实验室的构建方案是为了创造一个理想的环境来研 究和培养动物细胞。以下是一个可行的实验室构建方案。 一、选择合适的实验室空间 选择一个适当的实验室空间对于动物细胞培养实验室的构建至关重要。该空间应位于远离噪音和污染的地方,并具有合适的温湿度控制设备。此外,空间的大小应能满足实验所需的设备、材料和工作区的布局。 二、安装空气处理系统 空气处理系统在动物细胞培养实验室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有 效的空气处理系统能够过滤和清洁对细胞培养有害的空气污染物,如细菌、真菌和病毒。此外,空气处理系统还可以提供恒定的温湿度,以确保细胞 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中生长。 三、设计无菌操作区 无菌操作区是进行细胞培养必不可少的部分。在这个区域,应该设置 一台型号适中的生物安全柜,以提供洁净的工作环境,同时保护工作人员 免受污染。此外,还应设置一些必要的设备和工具,如无菌培养皿、离心机、显微镜等。 四、配置培养箱和生化分析设备 为了维持细胞的生长和繁殖,培养箱是实验室中必不可少的设备之一、培养箱应该能够提供温度、湿度和CO2浓度的控制,并且具有灵活的配置 和易于维护的特点。此外,还应配置一些生化分析设备,如细胞计数仪、 酶标仪等,以便对细胞的生理和生化特性进行研究。

五、建立细胞库和数据库 六、设立安全措施和操作指南 为了确保实验室的安全性,应设立一系列安全措施和操作指南。这包 括提供安全培训、制定实验室操作规程、提供个人防护装备和消防设备等。此外,还应建立一个实验室管理团队,定期检查和维护实验室的设备和设施。 七、与相关领域进行合作与交流 总结 动物细胞培养实验室是进行生物医学研究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通过 选择合适的实验室空间、配置适当的设备和工具、建立细胞库、设立安全 措施和操作指南,并与相关领域进行合作与交流,可以构建一个理想的动 物细胞培养实验室。这将为细胞生物学和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和发展提供 有力支持。

动物细胞培养和核移植技术教案

动物细胞培养和核移植技术教案 教案标题:动物细胞培养和核移植技术 教学目标: 1. 了解动物细胞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理解核移植技术的定义、原理和应用。 3. 掌握动物细胞培养和核移植技术的实验操作步骤。 4.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准备: 1. 实验室设备和材料:培养皿、细胞培养基、细胞培养液、培养箱、显微镜等。 2. 实验材料:动物细胞样本、显微镜玻片、移液管、离心机等。 3. 教学资源:PPT、教科书、实验操作指导书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利用PPT或实物引入话题,介绍动物细胞培养和核移植技术的应用领域和重 要性。 2. 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对实验的热情。 二、知识讲解(15分钟) 1. 通过PPT或教科书,向学生介绍动物细胞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细胞 培养基的配制、细胞分离、培养条件等。 2. 解释核移植技术的定义、原理和应用,包括体细胞核移植和胚胎细胞核移植 的区别和实验操作步骤。 三、实验操作演示(20分钟)

1. 展示动物细胞培养实验的操作步骤,包括细胞分离、培养皿的准备、细胞培养基的添加、培养箱的设置等。 2. 演示核移植技术的实验操作步骤,包括体细胞核移植和胚胎细胞核移植的实验操作流程。 四、实验操作实践(30分钟) 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根据教师的指导完成动物细胞培养实验和核移植实验。 2. 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进行指导和解答学生的问题,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五、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15分钟) 1. 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比较不同实验条件下的细胞生长情况。 2. 学生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探讨动物细胞培养和核移植技术的应用前景。 六、总结与评价(10分钟) 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动物细胞培养和核移植技术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2. 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自我评价,教师进行评价和反馈。 拓展延伸: 1. 鼓励学生参与相关科研项目或科学竞赛,提高他们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2. 组织学生进行相关文献阅读和讨论,了解最新的动物细胞培养和核移植技术研究进展。 教学评估:

细胞实验方案(修改版)

生科3班1组自主实验方案 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标本制备,染色体组型分析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动物细胞培养、传代培养的方法以及培养过程中的无菌操作。掌握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与染色体标本制备。 2、掌握细胞染色体的制备方法,掌握人类染色体G-带的显示方法及人类染色体 G-带在染色体识别中的意义。 3、熟悉人类染色体的镜下检查和核型分析方法。初步掌握人类染色体G带的特征 及其识别。 二、实验原理 所谓外周血培养即是将外周血接种在适当的培培养物中加入适量的秋水仙素,使纺锤体微管解聚,这样细胞停留在中期,可以获得大量的分裂细胞。用低渗盐溶液(一般是 0.075mol/L的KCl)处理,使其中的红细胞及分裂相细胞膜和一部分细胞质除去,最后以气干法制片,可获得较好的染色体。人类外周血细胞本来是终末分化细胞,一般没有分裂能力,但经PHA(植物血球凝集素)或ConA等药物刺激后,转变成可分裂的转化细胞。 染色体显带是将染色体标本经过一定程序处理,并用特定染料染色,使染色体沿其长轴显现明暗或深浅相间的横行带纹――染色体带,这种技术,称为染色体显带技术。通过显带,人们可以准确地识别每一条染色体及染色体上的各个区段,并可发现染色体上较细微的结构变化。 在所有的显带技术中,G显带(G banding)是最常见的显带技术,它是将染色体标本用碱、胰蛋白酶或其它盐溶液处理后,再用Giemsa染液染色,在普通显微镜下,可见深浅相间的带纹,称G带(G band)。G显带方法简便,带纹清晰,染色体标本可以长期保存,因此被广泛用于染色体病的诊断和研究。 正常人类染色体的数目为46条(23对),1960年的Denver会议和1963年的London会议制定了统一的人类染色体命名体制:按照染色体的相对长度、臂比和着丝粒指数,将常染色体(22对)按大小用阿拉伯数字标记,顺次排列为1~22号,性染色体用X和Y标记;并按染色体大小和着丝粒位置,把人类染色体分为七个组,用大写字母A~G表示。 染色体经显带处理后,每条染色体都显示出其特定的带纹特征(见下表)。根据这些特征,可以准确地识别每条染色体,检出染色体数目或结构畸变。

3.小鼠解剖及动物原代细胞培养

实验三、小鼠解剖及动物原代细胞培养 引言:细胞培养指的是在无菌条件下,把动、植物细胞从组织中取出,在体外 模拟体内的生理环境,使离体的细胞在体外生长和繁殖,并且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一种培养技术。动物细胞培养可分为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从供体获得组织细胞,在无菌条件下,用胰蛋白酶消化或机械分散等方法,将动物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开始首次培养长出单层细胞的方法称为细胞的原代培养。当培养的动物细胞生长增殖达到一定密度,形成致密的单层细胞时,用胰蛋白酶将细胞消化分散成单细胞,从一个容器中以1:2或其他比例转移到另一个容器中扩大培养的方法,称为细胞的传代培养。传代培养的累计次数就是细胞的培养代数。 细胞培养的意义:具有其他生物技术无可比拟的优点;培养条件易改变和控制,便于单因子分析;便于人们直接对细胞内结构、细胞生长及发育等过程的观察;在生物学的各个领域(如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肿瘤学及病毒学等)已被广泛应用。 细胞培养的局限性:在脱离机体复杂环境下,细胞培养条件与躯体环境有一定距离;观察到的结果有时难以正确反映机体内的状况;细胞培养得到的产物少。培养细胞的条件有水的质量、无菌环境,最适温度、渗透压、气体条件、最适PH、营养条件和培养基质等。 1.实验材料: 实验室购买的雄性小鼠、13.5天孕鼠。 DMEM培养基(胎牛血清、青/链霉素溶液)、胰蛋白酶溶液、PBS溶液(NaCl 8.00g,Na2HP04 1.15g,KCl 0.20g,KH2P04 0.20g,pH调至7.2,超纯水定容到1000mL,分装,121 ℃灭菌20 min) 2.实验步骤: 2.1 处死小鼠 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捏住雄性小鼠或怀孕雌鼠尾巴中部放在铁笼上,使小鼠前肢接触铁笼(后肢悬空),左手从小鼠后方向前按住鼠头及颈部。左手拇指、食指用力向下按压鼠头及颈部,同时右手抓住鼠尾根部用力拉向后上方,造成颈椎脱臼,造成小鼠立即死亡。当小鼠停止抽搐,松开左手。将整个小鼠浸入盛有75%乙醇的烧杯中。 2.2 解剖小鼠 将雄性小鼠或怀孕雌鼠从烧杯中移入超净台取出后放在无菌大平皿中,用碘酒棉球消毒腹部的被毛,然后再用酒精棉球擦拭碘酒擦过的部位。用镊子提起腹部皮肤,剪刀剪开皮肤,打开腹腔,将剪开的皮肤分别拉向两边。观察小鼠内脏器官。

细胞工程实验方案设计

细胞工程实验方案 设计题目:小鼠肝脏上皮细胞系的建立设计者:班级生物1101 姓名刘鑫 20113085 指导教师:*** 日期: 2013年11月11日 西南科技大学 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目录一、基本原理 (一)基本概念 (二)细胞冻存及复苏原理 二、操作器材、设备及灭菌处理 (一)准备室的设备 (二)配液室的设备 (三)培养室的设备 (四)细胞培养用液的配制器材与试剂 (五)灭菌操作 三、基本用液的配置 (一)水的制备 (二)PBS的制备与消毒 (三)胰蛋白酶溶液的配制与消毒 (四)血清的灭活 四、实验步骤 (一)传代前准备工作 (二)取材 (三)原代培养 (四)传代培养 (五)细胞纯化 (六)细胞系的建立 (七)细胞冻存 (八)冻存细胞的复苏 五、实验记录及基本注意事项 (一)基本注意事项 (二)实验记录

小鼠肝脏上皮细胞系的建立 动物细胞培养(animal cell culture)就是从动物机体中取出相关的组织,将它分散成单个细胞(使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然后,放在适宜的培养基中,让这些细胞生长和增殖。这个实验方案就是选取小鼠肝脏上皮利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建立细胞系。 一、基本原理 (一)基本概念 1、原代培养(primary culture) 直接从有机体中取出的细胞、组织或器官开始进行体外培养直到第一次传代为止。这种培养称之为原代培养。 2、传代培养(subculture) 细胞从一个培养皿以1:2或1:2以上的比率转移或移植到另一个器皿的培养,这种培养称之为传代培养。 (二)细胞冻存及复苏原理 在不加任何条件下直接冻存细胞时,细胞内和外环境中的水都会形成冰晶,能导致细胞内发生机械损伤、电解质升高、渗透压改变、脱水、PH改变、蛋白变性等,能引起细胞死亡。如向培养液加入保护剂,可使冰点降低。在缓慢的冻结条件下,能使细胞内水份在冻结前透出细胞。贮存在-130℃以下的低温中能减少冰晶的形成。 细胞复苏时速度要快,使之迅速通过细胞最易受损的-5~0℃,细胞仍能生长,活力受损不大。 二、操作器材、设备及灭菌处理 (一)准备室的设备: 双蒸馏水蒸馏器、酸缸、烤箱、高压锅、储品柜(放置未消毒物品)、储品柜(放置消毒过的物品)、包装台。 (二)配液室的设备: 扭力天平和电子天平(称量药品)、PH计(测量培养用液PH值)、磁力搅拌器(配置溶液室搅拌溶液)。 (三)培养室的设备:

细胞生物学小鼠细胞培养实验报告

广州大学 综合设计性实验报告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课程细胞生物学实验 实验项目细胞培养 实验题目小鼠肝细胞的原代培养 专业生物技术 年级、班别生技142 姓名徐嘉宽 学号 1414300030 任课教师陈鲲

细胞培养 ——小鼠细胞的原代培养 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分离和培养小鼠肾、脑、心肌细胞的方法。方法采用脱臼法处死新生小鼠,结合酶消化法和组织块法对新生小鼠肾、脑、心肌细胞进行了体外分离、培养。(用眼科剪把新生小鼠心肌细胞组织剪成小于1mm³大小的植块,然后用胰蛋白酶消化5~10min,最后将心肌组织块接种于培养瓶中进行体外培养。脑和肾直接进行组织块培养。)结果比较成功地进行了原代肾、脑、心肌细胞培养,并进行了形态学观察。结论采用该方法能够实现对小鼠心肌、肾、脑细胞的体外原代培养,较好观察到心肌、脑、肾细胞的形态。 关键词原代培养小鼠细胞组织块法酶消化法 1前言 初步了解动物细胞原代培养的基本方法、原理和基本操作过程,初步掌握无菌操作方法。学习植块培养法、营养液的配置及酸碱度的调节。细胞培养是当前细胞生物学乃至整个生命科学研究与生物工程中最基本的实验技术。当前,细胞培养技术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肿瘤学、细胞工程等领域,已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生物技术。了解动物细胞培养的技术的基本操作过程,观察体外培养细胞的生长特征,并对原代培养有一个基本概念。结合酶消化法和组织块法通过无菌操作培养新生小鼠细胞。 2实验原理 原代细胞培养是指直接从动物体内获取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经体外培养后,直到第一次传代为止。这种培养,首先用无菌操作的方法,从动物体内取出所需的组织(或器官),用植块培养法或酶解法,在人工培养下,使其不断地生长及繁殖。 细胞培养是一种操作繁琐而又要求十分严谨的实验技术。要是细胞能在体外长期生长,必须满足两个基本要求:一是供给细胞存活所必须的条件,如适量的水、无机盐、氨基酸、维生素、葡萄糖及其有关的生长因子、氧气、适宜的温度,注意外环境酸碱度与渗透压的调节。二是严格控制无菌条件。 3实验用品 3.1器材 解剖剪、镊1套;眼科剪7把、眼科镊6把;吸管直、弯头各7支,2 ml刻度吸管5支;吸管胶头:小18个、大6个;细胞培养瓶5个;青霉素瓶及瓶塞:6个(其中一个用于分装胰酶液);培养皿(用于解剖取材):大、小各1套。烧杯:5~10ml 2个、100 ml 1个。用于无菌操作:解剖镊1把,广口瓶大、小各1个(装消毒棉球),医用棉花、纱布,有盖白瓷盘1个、消毒盒3个、牛皮纸、棉绳。小培养皿(装盖玻片)1个。

动物细胞工程的教案

动物细胞工程 北京四中编稿老师:毕诗秀审稿老师:陈月艳责编:陈莉 [知识结构] (一)动物细胞培养 1.过程: 思考: 1、细胞株和细胞系的区别? (细胞株的遗传物质与原细胞相比并没有发生改变,而细胞系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并带有癌变的特点) 2、动物细胞培养液的成分和性质? (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和动物血清,属于液体培养基) 2、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应用: ①生产一些蛋白质生物制品——病毒疫苗、干扰素、单克隆抗体; ②检测有毒物质; ③烧伤病人的植皮。 思考:

请设计实验,通过细胞培养技术检测某一河流是否受污染以及污染的程度? (提示:可以将实验分为两大组,一组用蒸馏水配置动物细胞培养液(对照组),一组用河水配置动物细胞培养液(实验组),分别用这两种培养液培养小鼠细胞,过一段时间后,通过显微镜观察两组培养液中细胞的形态,计算畸形率,如果两组培养液中细胞的畸形率大体相等,则说明河水没有被污染,如果实验组的畸形率高于对照组,可以判断河水被污染,可以根据畸形率的大小判断污染程度,畸形率越大,污染越严重) (二)动物细胞融合 灭活病毒的作用:凝集蛋白质,使膜分子重新排布。 填表比较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动物细胞融合的异同: 原理方法步骤诱导方法结果用途或意义 植物体细胞杂交细胞膜流动性和 植物细胞全能性 酶解法去壁后诱导原生质体 融合,形成杂种体细胞再经过 组织培养形成杂种植株 物理方法 化学方法 诱导成杂种植 物植株 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 的障碍,培育优良性 状的杂种植株 动物细胞融合细胞膜流动性 分散成单个细胞后诱导细胞 融合 物理、化学、 生物方法 形成杂种细胞 培育杂种细胞或大量 获得细胞产品 (三)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1、克隆的概念 “克隆”从英文“clone”音译而来,其定义是无性繁殖系,在生物学领域有3个不同层次的含义。现在引申出的概念:遗传背景完全相同的一个群体。 1)DNA水平,特定DNA片段通过重组DNA技术插入到一个载体(如质粒和病毒等)中,然后在宿主细胞中进行自我复制所得到的大量完全相同的该DNA片段的“群体”。 2)在细胞水平,克隆是指由一个单一的共同祖先细胞分裂所形成的一个细胞群体。比如:使一个单一细胞在体外的培养液中分裂若干代所形成的一个遗传背景完全相同的细胞集体即为一个细胞克隆。又如,在脊椎动物体内,当有外源物(如细菌或病毒)侵入时,会通过免疫反应

动物细胞培养实验

试验一:试验器材预备 【试验原理】 细胞培育技术与其他一般试验室工作的主要区分在于要求保持无菌操作,避开微生物及其他有害因素的影响。一般标准的细胞培育室应包括配液室、预备室和培育室。三室既相互连接又相对独立,各自完成培育过程中的不同操作。 【试验目的】 ①培育室的设置和设备。 ②无菌概念和无菌操作要领。 【操作步骤】 1.试验室设置 (1)配液室 (2)预备室 (3)培育室 培育室内要完全密闭,保持恒定的温度,在设计上要留意以下几点: ①培育室的位置最好设在阴面,阳光不能直接照耀的地方,防止室内温度增高。 ②天花板的高度不要超过 2 米,以保证紫外灯的有效杀菌效应, ③门一般用拉门,以防止空气流淌。 ④天花板、地板和四周墙壁要光滑无死角,要镶瓷砖或涂油漆,这样设计,一是便于清洗和消毒,另外也不易在墙角积存灰尘。 2.试验室常用设备 (1)预备室的设备 ①双蒸馏水蒸馏器:制备双蒸水。 ②酸缸:盛洗液,浸泡玻璃器具。 ③枯燥箱:洗涤完的玻璃器皿用枯燥箱烘干。 ④高压锅:玻璃器皿、解剖用具、局部液体、塑料器具等灭菌。不同物品其有效灭菌压 力和时间不同。 ⑤储品柜 1:放置未消毒物品。 ⑥储品柜 2:放置已消毒物品。 预备室留意事项: ①预防蒸馏器被烤干。 ②勿将酸液溅到衣物或地面。 ③勿将高压锅排气阀和安全阀堵塞。 ④已消毒物品应与未消毒物品分柜存放。 (2)配液室的设备 ①天平〔扭力天平和电子天平〕:称量用 ②pH计。 ③磁力搅拌器。 (3)细胞培育室的设备

①超净工作台: 超净工作台的种类很多,有单面单人、单面双人、双面双人或双面四人等,其工作原理是利用鼓风机,使通过高效滤气的空气,缓缓通过台面,这样使工作环境中具无菌而均匀的空气。 依据层流方式的不同,超净工作台主要分为水平层流式和垂直层流式两种,根本原理大致一样,都是将室内空气经粗过滤器初滤,由离心风机压入静压箱,再经高效空气过滤器,由此送出的干净气流从确定的均匀的断面风速通过无菌,从而形成无尘无菌的高干净度工作环境。但两种净化台的气流方向不同。 使用超净工作台应留意的几点问题: A.净化工作台最好安装在无尘的房间内,最好为隔离好的无菌间内,以免尘土过多易使滤器堵塞,降低净化效果,缩短使用寿命。 B.安装的或长期未使用的工用台,工作前必需对工作台和四周环境用真空吸尘器或不产生纤维的工具进展清洁工作,再承受药物灭菌法或紫外线灭菌法进展灭菌处理。 C.每次使用工作台时,应先用 75%酒精擦洗台面,并提前以 30~50min 紫外线灭菌灯处理净化工作区内积存的微生物。在关闭紫外灯后应启动送风机使之运转两分钟后再进展培育 操作。 D.净化工作区内不应存放不必要的物品,以保持干净气流型不受干扰。 E.一般状况下,高效过滤器三年更换一次。更换高效滤器应请专业人员操作,以保持密封良好。要定期将粗过滤器中的过布〔无纺布〕拆下清洗,时间应依据环境干净程度而定, 通常间隔 3~6 个月进展一次。 F.每次使用净化台要准时去除工作台面上的物品,并用洒精擦洗台面使之始终保持干净。 ②4℃冰箱和低温冰箱: 培育箱: ③CO 2 对细胞生长,尤其是原代培育和单细胞培育有促进作用〔5%〕。 A.确定浓度的CO 2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小鼠脾脏细胞

姓名:XX 系年级:2013级XX班学号:201300XXXXXXX 实验题目:动物细胞培养同组者: XXXXX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实验目的】 1.学习掌握细胞培养的基本原理以及具体方法,并对小鼠脾细胞进行原代培养; 2.掌握无菌操作的具体过程及无菌操作台的使用; 3.学习掌握染色法鉴别细胞的生死状态的原理及方法; 4.学习使用血球计数板对细胞总数及活细胞数进行计数,计算细胞存活率; 【实验原理】 (一).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是指从动物体内取出组织或细胞,在体外模拟动物体内的生理坏境,在无菌,适当温度和一定的营养条件下,使之生存,生长和繁殖,并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方法。 细胞培养的意义:⑴.具有其他生物技术无可比拟的优点;⑵.培养条件易改变和控制,便于 单因子分析;⑶.便于人们直接对细胞内结构、细胞生长及发育等过程的观察;⑷.在生物学的各个领域(如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肿瘤学及病毒学等)已被广泛应用 细胞培养的局限性:(1).在脱离机体复杂环境下,细胞培养条件与躯体环境有一定距离; (2).观察到的结果有时难以正确反映机体内的状况;(3).细胞培养得到的产物少。 培养细胞的生存条件有水的质量、无菌环境,最适温度、渗透压、气体条件、最适PH、营养条件和培养基质等。 细胞培养的方法:1. 原代培养:直接从生物体内获取细胞,组织或器官,进行体外培养直 至第一次传代为止。2. 传代培养:当培养的细胞增殖达到一定密度之后,则需要再做培养,即将培养的细胞分散后,从一个容器以1:2或其他比例转移到另一个容器中的扩大培养。原代细胞培养的方法有:单层细胞培养法和组织块培养法 细胞传代培养包括:贴附生长细胞的传代:洗细胞——酶消化——接种——观察 悬浮生长细胞的传代:A.直接传代 B.离心传代 单层培养细胞的生长过程分为:游离期,吸附期,繁殖期,维持期,衰退期 培养细胞的形态分型:A. 贴附型 B.悬浮型 (二). 细胞死活鉴定 细胞生死状态的鉴别方法主要是化学染色法和荧光染色法。 活细胞和死亡细胞在生理技能和性质上主要存在一下差异: ①细胞膜通透性的差异:活细胞的细胞膜是一种选择性膜,对细胞起保护和屏障作用,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