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车安全技术

汽车安全技术

汽车安全技术
汽车安全技术

汽车安全技术

1 汽车安全性的内容和影响因素

1.1 汽车安全性的内容

汽车安全性一般分为主动安全性、被动安全性、事故后安全性和生态安全性。

1.1.1 汽车的主动安全性

汽车的主动安全性是指事故将要发生时操纵制动或转向系,防止事故发生的能力,以及汽车正常行驶时保证其动力性、操纵稳定性、驾驶舒适性、信息正常的能力。又可分为行驶安全性、环境安全性、感觉安全性、操作安全性。

1.1.2 汽车的被动安全性

汽车被动安全性是指事故发生时保护成员和步行者,使直接损失降到最小的能力。又可分为车外部安全性、车内部安全性。

1.1.3 事故后安全性

事故后安全性,是指汽车能减轻事故后果的能力,是指能否迅速消除事故后果,并避免新的事故发生。

1.1.4 生态安全性

生态安全性是指发动机排气污染、汽车行驶噪声和电磁波对环境的影响。其内容见图1。

1.2 汽车安全性的影响因素

汽车道路交通事故是世界性的灾害,因此汽车交通事故安全也是世界性的难题。道路交通事故引起人的伤亡,财产的损失,给过敏经济也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然而诱发交通事故是多方面的,它受汽车行车速度、道路条件、车辆状况、驾驶员行为、驾驶员的文化素质和自然环境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中人、汽车、道路、环境条件是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主要因素,它们之间的关系见上图2。

在道路交通系统中,人是系统的核心,道路是系统的基础。人的因素影响主要是指交通直接参与者的性格、经验或状态等。道路因素的影响是指线路走向、路面状况、交通信号的布置和清晰度,以及交通规则、交通管理措施等。汽车本身因素的影响是指车辆结构和技术状况等。环境条件因素的影响是指环境对人的精神影响(疲劳、反应能力),对道路因素的影响(雨、雪、风、雾)以及对汽车的物理影响(道路附着条件、转向特性等)。如果把环境条件纳入道路影响因素范围内,可认为道路交通安全主要与“驾驶员-汽车-道路”系统有关。而汽车是该系统中潜在危机性最大的环节,因此应用先进的电子技术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是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有效途径。

2 智能化系统在汽车行驶安全上的应用

近年来,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汽车安全性已成为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为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政府部门制定了相关的道路交通安全法规,为了满足安全法规和消费者对汽车安全性的要求,汽车厂商采取了多方面措施来改善汽车的安全性能,其中智能化系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安全带

安全带是主要的成员约束系统,它可限制前碰和翻滚过程中人体相对于车体的运动,并可吸收部分能量,达到保护成员的目地。

2.1.1安全带的分类

安全带分为二点式、肩带式(又称斜式)、三点式、四点式(又称全背带式)。目前

以三点式安全带最为广泛,它由腰带式安全带和肩带式安全带组合而成,是大多数车辆的标准装备,四点式安全带一般应用于赛车,而半自动及自动安全带则装备在高级豪华轿车上。见下图3。

图3

a 二点式安全带

也称为安全腰带,是适用范围最广的一种基本形式。可是在撞车时对上体的保护不太够,单独使用不大理想。由于对防止成员甩出车外的效果很好,现在主要在后排座椅上使用。

b 肩带式安全带

也称斜式安全带或安全肩带,在欧洲用得较多。由于在撞车时容易发生下半身向前方挤出等不良的情况,在日本、澳大利亚等不允许采用这种方式。可是最近开发了与膝部保护装置并用以弥补这一缺点的系统,在美国也得到了承认。

c 三点式安全带

是把二点式安全带与肩带式组合起来,成员保护性能优良,并且实用性也高,是现在最常用的一种形式。为了便于使用,把肩带和腰带的织带练起来的方式也开始普及。

d 四点式安全带

也称全背带式安全带,成员保护性能最好,但在实用性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故现在仅限于特殊用途,如赛车上。

2.1.2 安全带的构成及作用

安全带主要由织带、卷收带、带扣和调节件组成。织带:是构成安全带的本体,是一种由化学纤维编织而成的带子,宽度一般在48mm左右,厚约1.1mm至1.2mm,其材料有尼龙、涤纶聚酯,也由锦纶聚酯。卷收器:用于收卷、储存部分或全部织带,这种卷收起装置使佩带者不必随时调节织带长度。带扣:把乘务员约束在安全带内,又能快速解脱的连接装置。调节件:用于调节织带使用长度的部件。见下图4、5。

图4 图5

2.2 安全气囊

2.2.1安全气囊的作用

安全气囊是汽车被动安全性技术中高新技术产品之一,它的防护效果已被人们普遍认识,近几年来在美国、欧洲和日本,甚至全世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汽车发生碰撞后,乘员与车内构件碰撞前,迅速的在两者之间打开一个充满气体的气垫,使乘员扑在气垫上,以缓和冲剂并吸收碰撞能量,从而答到减轻乘员伤害程度的目的。气囊对乘员保护效果总的来说不如安全带,但它与安全带配合使用可大大降低事故中乘员的伤害指数,尤其是可大大减轻驾驶员面部的伤害,从而大大降低医疗费用,收到保险公司的欢迎。汽车安全气囊是自动为乘员提供碰撞保护的系统。所谓“自动”是指车上乘员不需做任何动作,一旦发生碰撞事故时,就会收到该系统的保护。在国外,随着越来越多的汽车装备了气囊,交通事故死亡率已有所下降,尽管如此,气囊并不能取代安全带,而只能作为乘员的辅助约束系统。

2.2.2 安全气囊系统的工作过程

在汽车发生足够严重的前碰撞或近似前碰撞事故时,车上的探测碰撞点火装置探测到碰撞引起的突然减速信号,并将其传递给气体发生器的引爆装置,使密封在气体发生器内的物质引爆后进行快速化学反应,生成氮气。氮气充入一个坚固的纤维编织气囊内,充满气囊所用时间不到0.5s,气囊充气前折叠在转向盘毂内和仪表盘内,充气时先将保护外罩自动充开。气囊的侧面有排气孔,但乘员碰到压膨胀的气囊时,囊内氮气排出,原来较热的气体在排除后快速冷却,吸收乘员向前运动能量。

2.2.3 安全气囊的组成

a.由气袋、气体发生器、气体过滤及加热装置。一般是采用尼龙6、尼龙66材料制造。驾驶员位置用气囊装在转向盘内。气体发生器点火后发生爆炸反应,产生的气体温度比较高,容易对人体产生灼伤。此外,点火爆炸后有异味气体产生。人们也正在研制新型的第三类气体发生器。转化率高,且对人体无毒,对环境无害,利于回收,由于其气体转化率高,因而尺寸小,易于布置。目前气体发生器的开发重点是提高气体转化率,

减小其尺寸。

b.控制装置、触发装置、传感器、连接插头、导线、监控器、电压保护装置及备用电源。

c.转向盘、仪表板上的气囊安装位置及重新布置的内饰件等。可以在车辆实际撞车前预知撞车不可避免,以及撞车的严重程度,用的多的是利用电磁波的雷达传感器。对撞车不可避免主要是利用安装在车辆前部的雷达探明与障碍物的相对速度、相对距离以及方位,从而进行判断撞车后损害的严重程度。

2.2.4 安全气囊的结构原理

气囊根据其安装的位置及所起的作用不同,结构上也有所不同,但工作原理基本一致。汽车行驶过程中,传感器放大器系统不断地向电子控制装置发送速度变化信息,电子控制装置对这些信息加以分析判断,如果所测的加速度、速度变化量或其他指标超过了预定值,则电子控制装置想气体发生器发出点火命令或传感器直接控制点火,点火后发生爆炸反应,产生氮气或将储气罐中压缩氩气释放出来迅速充满气袋。乘员与气袋接触时,通过气袋上排气孔的组你吸收碰撞能量,从而达到保护乘员的目的。由于乘员一般紧贴在汽车的侧面位置乘坐,离汽车的侧面很近,因此,侧碰撞时对乘员的保护更困难一些。碰撞发生后20ms到30ms车门与乘员开始接触,因此在20ms到30ms时间内气囊必须起作用,碰撞感知时间只有几毫秒,气袋展开充满气体的时间也只有几十毫秒,这是非常不容易实现的。见下图6、7。

图6 图7

2.3 电子技术对汽车安全行驶的作用

2.3.1 汽车电控悬架

汽车不同的行驶状态对悬架有不同的要求。一般行驶时需要柔软一点的悬架以求舒适感,当急转弯及制动时又需要硬一点的悬架以求稳定性,两者之间有矛盾。另外,汽车行驶的不同环境对车身高度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刚度不变的悬架无法满足这种矛盾的需求。理想的悬架应在不同的条件下有不同的弹簧刚度和阻力减震,既能满足行驶平顺性要求和操纵稳定性要求,又能达到安全行驶的目的。电子技术的发展,使得设计出一种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调整的悬架成为可能,这种悬架称为电控悬架,目前比较常见的是电控空气悬架形式。典型的电控悬架系统由电子控制元件(ECU)、空气压缩机、车高传感器、转向角度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制动传感器、空气弹簧元件等组成。

该系统能够根据汽车的瞬时驾驶条件自动调节悬架组件的性能,即通过各种传感器对汽车的运行状况进行检测,当悬架电子控制元件收到传感器检测到的转向和制动状况信号后,能自适应地处理车辆的侧倾、前后仰,并自动调整减振器阻尼力,能防止车体倾斜并提高车轮的地面附着力。该系统使汽车更易于控制,具有更好的操纵稳定性。

2.3.2 汽车电子稳定程序系统

ESP是英文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的缩写,中文译成“电子稳定程序”。该系统通常是支援防抱死制动系统及驱动防滑系统的功能。它通过对从各传感器传来的车辆行驶状态信息进行分析,然后向ABS、ASR发出纠偏指令,来帮助车辆维持动态平衡。ESP一般需要安装转向传感器、车轮传感器、侧滑传感器、横向加速度传感器等。它可以监控汽车行驶状态,并自动向一个或多个车轮施加制动力,以保持车子在正常的车道上运行。

2.3.3 汽车轮胎检测系统

汽车轮胎是汽车与地面的接触部分,影响汽车的驱动力和制动力。在安全性方面起着非常大的作用,汽车行驶中若轮胎气压不足,将导致轮胎磨损不均匀,燃油消耗增加,并使稳定性和操纵性变坏,极易发生轮胎爆裂,引发交通事故。汽车轮胎监测系统(TMPS)能实现对汽车轮胎的实时监测,当压力低于安全范围时会给予报警。

2.3.4 汽车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

汽车在制动时,四只轮胎附着的地面条件往往不一样。比如,有时左前轮和右后轮附着在干燥的水泥地面上,而右前轮和左后轮却附着在水中或泥水中,这种情况会导致在汽车制动时四只轮子与地面的磨擦力不一样,制动时容易造成打滑、倾斜和车辆侧翻事故。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EBD)能够根据汽车制动时产生轴荷转移的不同,自动调节前、后轴的制动力分配比例,提高制动效能,并配合ABS系统提高制动稳定性。

3 汽车安全性能发展前景展望

现代汽车的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共同筑起汽车的安全防护体系,为乘客的人身安全提供保障,最大限度的减少事故嗦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科技永无止境,畅想依然永恒,在汽车时代进入千家万户的今天,它的安全性能依然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因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想提高未来汽车的安全次年功能要从防抱死系统入手,目前它已司空见惯,已经成为主流车型的首选配置,但是它的性能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传统的防抱死系统是通过点刹式刹车来完成制动过程,但在号称世界汽车工厂的德国斯图加特目前正在致力于研究新式的防抱死系统,它不仅有ABS的功能,还配备了主动预警系统,即可以通过微机处理器提前判断抱死趋势,每秒点刹力更加频繁,从而答到更好的防护系统。

第二,在汽车安全方面有交大提升空间的就是气囊和安全带,因为它们是事故发生时最先接触到乘客的装置,目前的安全带一般是在事故发生时起到防护,新一代的安全带会采用,提前预警式安全带,即在车底安装一个传感装置,当驾驶员紧急刹车的时候,会给其一个信号,再由它传给安全带,安全带会在即将发生事故的时候提前收缩,防范于未然从而答到更佳的防护效果。

第三,就是汽车独立供氧系统的研发与应用,人们驾驶着自己的汽车,会遇到许多的突发事件,比如坠落,起火等,据不完全统计,坠落和起火已成为装机的第二大杀手,如何加强它的内部应急结构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目前已有部分的汽车加工厂给汽车加装了独立供氧系统,它可以再汽车发生紧急非正常因素所造成坠落失火的时候自动

开启,让车内乘客不至于因为缺氧而丧生,加大了生还希望,为救援赢得时间。

第四,自动刹车。这是未来汽车最新安全技术的核心部分,它的主要特点是在自适应巡航系统被关闭时也可以帮助四级保持与前车的安全距离,当巨鹿警示系统被激活后,死机可以预先设定自己与前车的时间间隔,汽车行驶时,系统探测到您的汽车与前面的汽车时间间隔低与您的设定时,会在前挡风玻璃发出警示,同时发出警告,如果司机仍然没有采取任何安全措施,这个系统将会主动帮你刹车。

第五,主动修正方向,防止车道偏离。车道偏离警示使用摄像头监测汽车在车道标线之间的位置,在设计上保证了能够帮助防止司机一时疏忽造成的迎面碰撞。如果汽车即将进入错误车道,同时系统探测到对面车辆处在碰撞线路上,汽车会自动转向,回到原车道中的安全位置。第七,酒后驾驶闭锁装置,拒绝酒后驾车。现在如果你酒后驾车,唯一找麻烦的可能就是交通警察,但是在汽车的酒后驾驶闭锁装置出来后,如果你刚好贪杯,找你的麻烦的可能就是你的车了,安装了这个装置的汽车,当您一打开车门时,系统就被激活,10秒钟过后就可以使用,你对着这个装置吹气5秒,系统就会自动识别你有没有喝酒,还适不适合开车,如果你没有喝酒或喝的非常少,系统不会对你发出警告,如果你喝了一谢,系统会提醒你几秒钟后才能发动汽车,这个时候,系统也会同时关闭汽车,即使你强行打火也发动不了汽车。

目前,任何汽车生产厂商无一不在致力于安全性能方面的完善和改进,这是永恒的话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汽车安全一定会随着人类文明进步的接替更上一层楼,希望以后会发明更多的技术来保卫驾驶者的安全,使它更好地为我们服务,我想这是我们人类共同的责任!谢谢。

虽然现代汽车的安全性能历经变迁,在安全性能方面有很大提高,但这些只是辅助我们的工具,只有真正提高驾驶技术,了解交通事故的严重性,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人们生命财产安全!

车辆安全技术

车辆安全技术 分为主动安全技术和被动安全技术。 一、主动安全技术: (一)提高和改善制动效能: 1、制动防抱死系统ABS。保持车轮在最佳的制动状态,即使车轮始终处在临界抱死状态。 2、制动辅助系统BAS。完善ABS功能,能够测出驾驶员的紧急制动并让ABS工作,增大ABS的工作范围。 3、驱动防滑控制系统ASR。防止汽车在起步、急加速时驱动轮滑转,防止空转,保证加速过程中的稳定性,并改善在不良路面上的驱动附着条件。 4、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EBD。自动调节前、后轴的制动力分配比例,提高制动效能,并配合ABS提高制动稳定性。 5、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S。自动检测目标车辆或障碍物,检测潜在的前向碰撞危险,发出预警信号提醒驾驶员,并激活制动系统,通过降速来避免或减轻碰撞。 6、电子稳定控制ESC。通过ECU(电子控制单元)控制前后、左右车轮的驱动力和制动力,确保车辆行驶的侧向稳定性。 7、缓速器。主要功用是其工作时形成制动阻力,可有效减缓车辆行驶速度,主要应用在车辆上下坡或者交通情况复杂的路段,防止由于驾驶员的频繁制动,导致制动效能下降甚至失效。 (二)车速控制。使用车辆巡航系统,减轻驾驶员疲劳并减少燃油消耗。 (三)改善悬架特性和转向性能。 1、电子控制悬架。自动调节减振性能,改善驾驶平顺性、舒适性、安全性。 2、速度控制动力转向装置。根据行驶速度自动调节转向力,动力转向辅助力与车速成反比,减轻驾驶员劳动强度,增加驾驶员对道路状况和行驶速度的感知力。 3、车道偏离预警系统LDWS。通过警报音、方向盘震动或自动改变转向灯报警方式辅助驾驶员减少因车道偏离发生交通事故,分为横向和纵向车辆偏离警告两种主要功能。 二、被动安全技术 车身壳体结构防护; 保险杠; 乘客舱内部安全设计; 安全带; 安全气囊; 头枕; 安全玻璃; 门锁与门铰链(防止车门非正常开启,避免乘客被甩出车外) 1

汽车主动安全技术

汽车新技术论文 《汽车主动安全技术》 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班级:汽服101 姓名:刘俊良 学号: 101205016 导师:秦玉英

汽车主动安全技术 【摘要】 提高汽车的主动安全性是汽车技术发展的主题之一,介绍了ABS、ASR、ESP、EPS、AFS、SBW、汽车主动避撞系统、TPMS 等几种主动安全技术,分别介绍了其结构及工作原理,指出未来的汽车安全技术将向着集成化、智能化、系统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汽车;主动安全;设计 1前言 汽车安全性包括主动安全性和被动安全性两大类。汽车主动安全是指事故发生前的安全,即实现事故预防和事故回避,防止事故发生。主动安全性是指通过事先预防,避免或减少事故发生的能力。被动安全性是指汽车在发生意外事故时对乘员进行有效保护的能力。汽车的主动安全性因其防患于未然,所以越来越受到汽车厂商和消费者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也被应用到汽车主动安全装置上。 汽车安全设计要从整体上来考虑,不仅要在事故发生时尽量减少乘员受伤的机率,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在轻松和舒适的驾驶条件下帮助驾驶员避免事故的发生。过去,汽车安全设计主要考虑被动安全系统,如设置安全带、安全气囊、保险杠等。现在汽车设计师们更多考虑的则是主动安全设计,使汽车能够主动采取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在这种汽车上装有汽车规避系统,包括装在车身各部位的防撞雷达、多普勒雷达、红外雷达等传感器、盲点探测器等设施,由计算机进行控制。在超车、倒车、换道、大雾、雨天等易发生危险的情况下随时以声、光形式向驾驶员提供汽车周围必要的信息,并可自动采取措施,有效防止事故发生。另外在计算机的存储器内还可存储大量有关驾驶员和车辆的各种信息,对驾驶员和车辆进行监测控制。 未来汽车电子控制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是汽车安全领域,并向几个方向发展:利用雷达技术和车载摄像技术开发各种自动避撞系统;利用近红外技术开发各种能监测驾驶员行为的安全系统;高性能的轮胎综合监测系统;自适应自动巡航控制系统;驾驶员身份识别系统;安全气囊和ABS/ASR。随着更加先进的智能型传感器、快速响应的执行器、高性能电控单元、先进的控制策略、计算机网络技术、雷达技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现代汽车正朝着更加智能化、自动化和信息化的机电一体化方向发展。

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

汽车安全技术的最新发展众所周知,安全性能是汽车技术永远的焦点。从安全带到ABS和EBD,人们对汽车安全性能的要求已经越来越高。其实我们所接触到的还 都是那些初级技术,国际先进的安全性配置已经发展到非常智能的 阶段,许多原来需要人操作的地方,现在电脑都能轻松完成。 集成安全系统 从传统上说,汽车安全的概念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主动式安全 技术,即防止事故的发生;二是被动式安全技术,即事故发生后的 乘员保护。现在的汽车安全技术趋势是在每个安全领域都要开发出 性能更好、反应更好和分辨力更强的安全系统,使它们在不同的环 境和条件下,针对不同的乘员,迅速作出不同的反应。近年的汽车 安全技术开发是两者并举但更重视前者。 集成安全系统将汽车驾驶分为五个不同的“驾驶状态”:正常 状态、预警状态、躲避碰撞状态,无法躲避碰撞状态和碰撞之后状态。装备这种系统的汽车同时带有先进的雷达装置、汽车行驶中, 电脑可以自动监测周围情况并进行计算。监测包括路面,迎面来的

车辆和行人或其他物体,计算出驾驶员应该作出何种快速反应以及车辆应该多快减速等,然后根据情况发出各种警示信号。这些工作都能在瞬间完成。这种车内还安装有先进的测试系统,例如眼睛跟踪系统,它可以测定驾驶员的警觉程度和疲劳程度。如果发现驾驶员处于疲劳驾驶状态,汽车就会发出警告以确保安全。 在躲避碰撞状态,集成安全系统会自动运用ABS制动装置,牵引力控制装置和稳定性增强设备等系统,使汽车的各个系统达到最佳状态,帮助驾驶员避免可能发生的碰撞。 智能安全气囊 自从安全气囊问世以来,这一系统已经挽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功不可没。但是,安全气囊也存在自身的缺陷,从而造成了一些不应有的伤亡事故。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是:当汽车前部遭受一定力量的撞击后,安全系统就会引发某种类似小剂量炸药爆炸的化学反应,隐藏在方向盘内的安全气囊就在瞬间充气弹出,在车内人员的身体由于惯性作用向前冲撞即将撞上车上设备之前起到铺垫作用,以减轻身体所受到的撞击力。由于在事故发生的一瞬间必须完成铺垫功能,因此气囊必须以极快的速度弹出。据技术人员计算,

汽车安全系统与道路交通安全系统

汽车安全与道路交通安全的关系 XXX (学校,地址) 摘要:面对中国道路交通事故伤亡率高的现状,企业、学校、研究机构都加大了对汽车安全技术研究开发的投入,加快了安全技术研发能力的提升和产品化进程。自主品牌汽车C-NCAP五星高分的获得标志着中国被动安全技术的飞跃性发展。进一步开展对行人保护、后排乘员保护、防后碰鞭打保护以及骑自行车人保护等被动安全研究的同时,主动安全系统、预碰撞系统、智能化汽车网络系统的研究开发已经成为关注的热点,更高层次的乘员、车和环境等相关主被动安全技术的统合协调,将推动零碰撞零伤亡汽车安全理念的实现[1]。从汽车安全新技术方面分析和阐述了车辆及行人在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设想。 关键词:汽车安全;主动安全系统;被动安全系统;NCAP;道路交通 1、引言 随着社会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交通设施和交通工具日益发达,极大促进了经济贸易、科学技术、生产和生活各项活动,为人们提供了出行方便性。但是,也正是由于这些交通工具引发了大量的交通事故,导致了大量的人员伤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05年的统计数据,全世界因车辆意外死亡的人数约为120万,受伤人数则多达5000万。据统计,2005年我国发生的交通事故数为45万起,死亡人数达9. 9万,受伤人数达47万,由此造成的损失逾125亿美元,占GDP 1. 5%。车辆是整个事故中的起因,是关键因素之一[2]。汽车事故增多,所引起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针对这一问题而设置的安全防护装置是现代汽车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对于驾驶人辅助系统等主动、被动安全技术的研发,减少驾驶员的误判机率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2、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的发展现状 20世纪80年代前,汽车安全性的研发重点在安全带、安全座椅等被动安全设备上。后来人们意识到事故前对车辆运动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并在必要时进行干涉或预警更具有现实意义。开始从提高车辆制动性能的角度来提高其主动安全性,其

车辆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资料.doc

车辆消防安全知识 “火灾”这两个字,对世界而言都是不受欢迎和避之唯恐不及的,因为它将危害到您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加强全民消防意识,认真掌握逃生及自救技巧并加以推广,进而影响身边的亲朋好友,使我们远离灾害的危胁,不再有遗憾发生。 一、基本知识 (一)基本的燃烧知识 1、燃烧必备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化剂和温度、点火源并且三者相互作用。 2、燃烧的类型主要是:闪燃、着火、自燃和爆炸。 3、火灾的发展过程:初起、发展、猛烈、下降和熄灭五个阶段。 4、火灾的分类: A类:指固体物质火灾(如木材,纸张等)B类:指液体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石油,石蜡、沥青等)C类: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丙烷等)D类:金属火灾(如铝,镁等)E类:电器火灾 (二)您会报火警吗? 火灾发生时,请拔打“119”火警电话,说明下列情况:1、起火单位的名称,地址附近的典型标志;2、燃烧物质,火势情况,是否有人员被困;3、报警人的姓名及联系电话; 4、注意到主要路口迎候消防车,救护车,公安车到场 二、汽车火灾原因 (一)汽车电器部分引起火灾。1、导线绝缘层破损;2、违章操作或失误操作; 3、配线连接部位接触电阻过大长时间缺乏维修保养; 4、汽车配线绝缘层起火; (二)汽车高温部分引起火灾。1、可燃物接触汽车高温表面着火;2、磨擦产生高温着火;3、汽车排气管喷火; (三)直接向汽化器灌油引起火灾。 (四)使用明火引起火灾。 (五)油货混装引发火灾。 (六)运输化学危险品引发火灾。 (七)乘客乱扔烟头、火柴梗引起火灾。 (八)交通事故、纵火等引起火灾。 三、如何预防汽车火灾 (一)汽车电器部分防火。 1、导线截面选择要适当,不得乱拉乱接或随意增加负荷; 2、电器配线要安装合理,不得与车体高温表面距离过近,靠近油路或高温表面的部位,要加保护套或包扎耐温、耐腐蚀的保护材料; 3、电器配线要安设牢固,防止振动和摩擦造成绝缘层破损。电器连接部位要保持洁净,经常清除油污尘垢;连接点被烧坏或损坏时,要及时更换; 4、定期检查电器开关,发现故障要及时更换或处理,不得拆下开关输入、输出端头,不得用两线直接接触的方法接通电源发动或用锡箔纸、金属线进行连接发动; 5、汽车发动机一时不能发动起来时,要认真进行检查,不得长时间送电强行启动。 6、汽车进入储存易燃物的场所时,必须给排气管加戴防火帽。 7、运输易燃化学危险品的汽车,必须遵守《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通

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

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 作者:刘兴帅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 摘要:众所周知,安全性能是汽车技术永远的焦点.从安全带到ABS、EBD,人们对汽车安全性能的要求已经越来越高。其实我们所接触到的还都是些初级技术,国际先进的安全性配置已经发展到非常智能的阶段,许多原来需要人操作的工作,现在电脑都能完成。可见,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安全问题越来越凸显,传统的汽车安全理念也在逐渐发生变化,传统的安全理念很被动比如安全带、安全气囊、保险杠等多是些被动的方法并不能有效解决交通事故的发生,随着科技的进步,汽车的安全被细化,目前汽车安全分为主动安全、被动安全两种概念。 【关键词】汽车安全交通安全安全带安全气囊主动安全被动安全 【引言】汽车经过12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人类必不可少、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汽车在给人类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也给道路交通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问题。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日益增加,车辆事故和因车祸伤亡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人们对汽车安全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满足人们对汽车安全性能要求日益增加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被应用到汽车安全装置上。 【正文】一、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过程 1、汽车安全技术的概述: 汽车发展的历史就是汽车安全性能不断提高的历史,而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过程也是汽车安全性技术法规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2、交通事故的定义: 我国定义道路交通事故为:“凡车辆、人员在特定道路通行过程中,由于当事人违反交通法规或依法应该承担责任的行为而造成人、畜伤亡和车辆损失的交通事件。”有车辆参与是定义交通事故的前提条件,确保汽车安全是减少事故的主要环节。 3、汽车安全的概述: 汽车安全是伴随着汽车的发明而出现的,是汽车发明的必然产物。1769年世界上第一起汽车安全事故发生。1858年英国开始实施世界上最早的道路交通法。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道路交通事故已成为世界性的社会问题。全世界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估计超过50万人,伤1000万人以上! 汽车安全主要取决于车、人和交通环境三大要素。

现代汽车安全应用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初探

现代汽车安全应用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 随着人类科技不断发展和进步,汽车普及和应用逐渐深入,随之所带来的交通安全问题也日趋严重,因此汽车安全逐渐受到厂商和消费者的重视。目前主要的汽车主动安全技术有制动防抱死系统,新动力分配系统,驱动防滑系统以及电子稳定程序。然而随着对安全性能要求的不断增加,汽车主动安全技术已经向高智能化高集成度方向发展,车身动态综合管理系统,智能巡航系统碰撞预警与主动碰撞技术等几类新型汽车主动安全技术开始出现。本文主要对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的工作原理,控制方法,应用情况以及安全保护效果进行分析比较,体现他们在汽车安全中所起到的作用,结合主动安全技术的发展的方向,探讨车身动态综合管理系统,智能汽车巡航控制系统和碰撞预警与主动避撞技术,ABS,EBD等,对未来汽车安全技术进行展望。 关键词:主动安全性,智能巡航控制系统,动态综合管理系统,碰撞预警,ABS,EBD ABSTRAC 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hum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utomobile popularity and gradually in-depth, along with the traffic safety issue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serious, car security gradually by the manufacturers and the consumers attention. Major automotive active safety technology has anti-lock braking system, new power distribution system, anti-slip system and 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 However, with increasing safety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several new car automotive active safety technology to the development of high intelligence highly integrated direction, vehicle dynamics integrated management system, intelligent cruise control system, collision warning and active collision technology, active safety technology begins appear. In this paper, automotive active safety technology works, control method, application, and security effects, reflecting the role they play in vehicle safety, combined with th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of active safety technology to explore vehicle dynamics integrated management system, smart car cruise control systems and collision warning and collision avoidance technology, the ABS, EBD and so on, prospects for the future of automotive safety technology. Keywords:active safety, smart cruise control system, dynamic integrated management system, collision warning, the ABS, EBD 正文: 一.汽车安全发展的历史 1769 年法国炮兵技术军官尼古拉斯古诺制成了用蒸汽驱动的车辆, 一般把它称为最早的机动车.他的这辆车在试验中撞到了兵营的墙壁上,可以说这是世

汽车安全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论文(已审核)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汽车安全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所属系别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撰写日期年月

任何技术的产生都是有原因的,汽车安全技术也不例外。随着汽车的不断普及,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多,汽车速度的不断加快,交通事故也就逐步被人们重视起来。当交通事故的数量逐步累积的时候,汽车安全技术也就应运而生。汽车安全系统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主动安全系统,另外一方面是被动安全系统。简单说,所谓主动安全就是作用避免事故的发生,而被动安全则是在发生事故时汽车对车内成员的保护或对被撞车辆或行人的保护。如果细分的话,车体安全也算在主动安全一方面之中——即车体机构设计用料对外来危险的抵抗能力。所以主动安全性的好坏决定了汽车产生事故发生概率的多少,而被动安全性的好坏主要决定了事故后车内成员的受伤严重程度。介绍侧面视觉死角检测系统、轮胎气压报警技术、防止驾驶员打瞌睡装置、驾驶员唤醒系统、事故避免技术和事故预防技术等几项最新汽车安全新技术的特点、原理、应用情况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汽车,安全技术,发展历程。

Any technology are there for a reason, automotive safety technology is no exception. With the continuing popularity of cars, the growing number of vehicles, vehicle speed, traffic accidents have gradually taken seriously by people. When a traffic accident when the number of cumulative, automotive safety technology will emerge as the times require. Automotive safety system is mainly divided into two aspects, one is the active safety system, on the other hand, is a passive safety system. Simply said, the so-called active safety is the effect to avoid the occurrence of deep accident while passive safety is protected in the event of an accident protection cars on the car members or to hit vehicles or pedestrians. If the breakdown, the safety of the car body is in active safety hand -- namely design material body to external risk resistance ability. So the active safety determines the car how much the accident probability, while passive safety is mainly decided by members of the car after the accident injury severity. The visual side of the blind spot detection system, tire pressure alarm technology, prevent driver dozing device, arousal system, to avoid accidents and accident prevention technology, several new automobile safety technology features, principl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Keywords: automobile, securit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常用消防安全知识问答

常用消防安全知识问答 1.什么叫燃烧? 答:燃烧是一种放热、发光的化学反应。 2.说出两种遇水燃烧的物质? 答:钾、钠。 3.燃烧有几种类型? 答:有四种类型:闪燃、着火、自燃、爆炸。 4.什么是闪燃? 答:可燃液体挥发的蒸汽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遇明火发生一闪即逝的燃烧叫闪燃。 5. 什么叫闪点? 答:发生闪燃时的最低温度叫闪点。 6.什么叫燃点? 答:可燃物开始持续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7.按易燃可燃液体闪点的划分,其火灾危险性可分为几类? 答:可分为三类,28℃以下为甲类;28℃-60℃为乙类;60℃以上为丙类。 8.试写出三种以上常见可燃物的燃点? 答:纸张130℃;棉花210℃;赛璐珞100℃;松节油53℃;煤油86℃;布匹200℃;麦草200℃; 橡胶120℃,木材295℃。 9.物质燃烧需要具备的三个条件是什么? 答:可燃物;助燃物;着火源。 10.什么叫着火? 答:可燃物在空气中受到火源作用而发生的持续燃烧的现象。 11.举例说明什么是不完全燃烧? 答:燃烧后所生成的仍具有燃烧性的物质叫不完全燃烧。如一氧化碳。12.在一定温度和有空气条件下,能发生燃烧反应的物质称为什么物质?答:可燃物。 13.在没有明火的作用下,可燃物被加热到一定温度而引起燃烧的现象叫什么? 答:受热现象。 14.什么叫蓄热自燃? 答:可燃物在没有直接火源作用下,由于自身内部的物理、生物、化学反应,温度不断集聚升高,

达到燃点发生燃烧的现象叫蓄热自燃。 15. 粮食会自燃吗? 答:粮食自身和依附在粮食上的微生物的呼吸湿度受到水分的影响较大。在含水较高的条件下,微生物呼吸湿度显著增大,放出大量的热量。当温度升高到38℃-40℃时,发生霉变,继续蓄热,逐渐由物理反应到化学反应,最后达到自燃点,引起自身燃烧。 16. 某单位购置了一汽车生石灰,堆放在一栋木板房旁边,生石灰上面又放了草袋和木料等可燃物。有一天下了一场雨,雨过天晴不久,草袋和木料突然起火,并将木板房烧毁,这次着火的原因是什么? 答:生石灰遇火(或受潮)会立即分解,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可达到700℃左右,而草袋和木板的燃点都很低(草袋约200℃,木板约300℃),因而被引着起火。 17. 某村场院上,有几个占地5平方米、堆高10米的稻草垛,相距很近。有一天突然着火,经调查,既不是因纵火所致,也没有外来的火源,这是什么原因? 答:这是自燃。 18. 爆炸形式有几种? 答:物理性爆炸;化学性爆炸;核爆炸。 19. 什么是爆炸浓度极限? 答:可燃气体和液体蒸汽与空气的混合物,必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遇着火源才能发生爆炸。这个遇着火源能够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叫做爆炸浓度极限。 20. 现已发现有七类物质的粉尘具有爆炸性,都是那些?(说出三种以上)答:(1)金属(如镁粉、铝粉);(2)煤炭(如活性炭和煤);(3)粮食(如小麦、淀粉);(4)饲料(如血粉、鱼粉);(5)合成材料(如塑料、染料);(6)家副产品(如棉花、烟草);(7)林业品(如粉纸、木粉)。 21. 什么叫可燃粉尘? 答:凡是遇到火源能发生燃烧和爆炸的颗粒微小的固体物质都叫可燃粉尘。 22.1986年3月15日,黑龙江省哈尔滨亚麻厂发生特大爆炸火灾事故,有177人受伤,58人死 亡,损失折款650万余元。问爆炸原因? 答:是粉尘爆炸。

建筑施工汽车一般安全技术要求(最新版)

Safety is the goal, prevention is the means, and achieving 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safety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afety prevention.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建筑施工汽车一般安全技术要求 (最新版)

建筑施工汽车一般安全技术要求(最新版)导语: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一、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二、汽车司机必须经过专业训练,经有关部门考试合格,发给执照后,方可独立驾驶车辆。实习驾驶员除持有实习驾驶证外,应有正式司机随车驾驶。严禁无证驾驶。 三、开车前司机严禁饮酒,行使中不准吸烟、吃食品和闲谈。驾驶室内不准超额坐人。 四、行车前须仔细检查车辆,所有车辆严禁带病出车。 五、在施工工地内行驶要密切注意周围环境及人员动向,并应鸣号,低速慢行,随时作好停车准备。 六、行车中,司机一方面须注意道路情况及交通标志。一方面还应注意仪表指示,同时要听察车辆各部的声音,如有异常应停车检查,不得勉强行驶。 七、停车须拉上手刹车。在坡道上尽量避免停车,必须停车时须以三角木或石块将轮胎塞住,防止溜车。

八、司机不得擅自交给他人开车,学习人员开车,只许在平坦道路上和来往行人不多的地方、且在驾驶员监护下进行。学习人员操纵所发生的任何事故,均由指导驾驶员负责。 XX设计有限公司 Your Name Design Co., Ltd.

汽车主动安全调研报告

汽车主动安全调研报告

————————————————————————————————作者: ————————————————————————————————日期: ?

关于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的调研报告 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安全问题越来越凸显,汽车的安全性能也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传统的针对冲撞后的乘员保护的被动安全技术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交通对汽车安全性的要求,汽车主动安全技术应运而生。 汽车主动安全技术是指通过预先的防范避免事故发生,实现防患于未然的技术。汽车主动安全技术从研发至今,除了经典的防抱死制动系统ABS(Antilock Brake System,ABS),电子制动力分配EBD(ElectronicBrake forceDistribution,EBD),车身电子稳定系统ESP(Electronic StabilityProgram,ESP)和牵引力控制系统TCS(Traction Control System,TCS)外,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被应用于汽车主动安全配置中。 一.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的研究现状 汽车主动安全技术按照开发商主要分为汽车制造企业和第三方科技企业两大类。在本报告中以沃尔沃、丰田、本田、日产、通用、BMW几个汽车品牌为例介绍汽车制造企业开发主动安全技术的现状,以Mobileye公司介绍第三方科技企业开发主动安全技术的现状。 1.汽车制造企业 1)沃尔沃 在汽车安全领域,沃尔沃是有口皆碑的,除了完善的被动安全措施,沃尔沃近几年发展了一系列主动安全系统,这些主动安全配置也已成为沃尔沃车辆的重要卖点之一,主要包括:City Safety城市安全系统、自适应巡航系统、带全力刹车的行人安全安全系统、盲点信息系统、车道偏离警示系统、驾驶员安全警告系统。 除此之外,沃尔沃还有六大主动安全技术还未正式推向市场,它们是沃尔沃汽车最新的安全技术,将会配备在最新的SPA可扩展平台上。其中夜间探测系统、动物探测系统、带辅助转向功能的路沿和路障探测系统、带辅助转向功能的自适应巡航系统即将和全新XC90一起推向市场(2014年底),而车间互联和汽车自动泊车系统则将要耐心等待一段时间。 2)丰田 丰田的预碰撞安全系统叫做Pre-CollisionSystem,简称PCS。丰田不仅是最早将预碰撞安全系统装备在量产车上的品牌之一,而且一直都是世界领先水平。经历了几年的发展,如今该系统主要由4个系统组成:预碰撞座椅安全带、预碰撞制动、预碰撞辅助制动和悬架控制。 此外,日本丰田公司还成功研制“丰田高级安全汽车”,包括驾驶员瞌睡预警系统、轮胎压力监测警告系统、发动机火警预报系统、前照灯自动调整系统、盲区监控系统、汽车间信息传输系统、道路交通信息引导系统、自动制动系统、

中国汽车安全技术向主被动一体化发展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汽车安全技术向主被动一体化发展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7721-12 中国汽车安全技术向主被动一体化 发展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随着道路交通监督管理加强、道路改善、驾驶员驾照考试日趋严格等多项措施以及汽车安全技术逐步提高,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事故次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指标在20xx年达到最高值(109381人),从2001~20xx年连续3年死亡人数超过10万人。20xx年之后,死亡人数逐年下降。国家有关部门提出到20xx年目标:道路交通死亡人数不超过10万人/年,万车(含摩托车)死亡率不超过5人,虽然20xx年道路交通事故还未出台,但预计20xx年目标能达到。 汽车安全技术现状 随着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和消费市场(20xx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1826.5万辆和

汽车碰撞安全法规在实际中的应用

汽车碰撞安全法规在实际中的应用 车辆工程3班刘纯华 200830080344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汽车作为现代交通工具越来越普及。车辆的急剧增加一方面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极大的方便,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的负面影响,如环境污染和交通安全问题等。国内外大量统计数据表明,汽车交通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巨大的,已成为一大社会公害。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交通安全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作为交通安全问题的重要内容之一,汽车碰撞安全性问题也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这将有力地带动我国汽车碰撞安全技术的发展,并促进我国汽车产品碰撞安全性水平的迅速提高。目前我国已开始实施部分强制性碰撞安全法则,使得大部分乘用车必须通过一定的碰撞法规检验才能上市销售。同时,汽车消费者也在逐步将安全性指标作为选择汽车的一个重要思考因素。因此,汽车碰撞安全技术已从不同角度越来越多地影响人们的生活和生产。而汽车碰撞安全法规也在逐步地完善。各大车企也对汽车的碰撞安全越来越重视。 2006年8月24日,广州本田雅阁与奥德赛成功进行了国内首次车对车50时速公里碰撞试验。2006年8月29日,在天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碰撞试验室,中国新车安全评价——C-NCAP进行了第一次评价测试,所选车型为骐达DFL7161AB型轿车。而此前5天,广州本田在长春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成功进行了国内首次车对车50时速公里碰撞试验,碰撞车型为雅阁与奥德赛。同年6、7月间,一汽奔腾轿车先后进行了国内首次侧面柱碰撞试验、真人实车侧翻试验和极限静压试验,都获得了成功。还有3月22日长城哈弗进行了正碰和侧碰试验,2月17日一汽丰田锐志的正面偏置碰撞试验……乘用车碰撞安全,已成为企业和消费者关注的焦点话题。 2004年6月1日,《乘用车正面碰撞的乘员保护》标准正式实施后,国内新车上市前必须进行正面碰撞测试,并要满足国家标准。但据统计数据显示,汽车发生侧面碰撞时,车内乘员的致死率明显高于正面碰撞。今2006年7月1日,《汽车侧面碰撞的乘员保护》和《乘用车后碰撞燃油系统安全要求》两项强制性国家标准正式实施,乘用车安全标准逐步向国际惯例接轨。 “双碰”标准主要参照欧洲现有同类法规制定而成,测试发生侧面碰撞时,汽车对车内乘员的保护程度,以及后碰撞时油箱的安全性能。侧碰标准中明确规定,所有M1类车型(9座(以下)4轮(以上)载客机动车辆)和N1类车型(最大设计总质量≤3.5吨的4轮(以上)载货机动车辆),都必须满足侧碰的强制性规定。而在后碰撞标准中则规定,所有M1类车型都必须满足后碰强制性规定。 “双碰”标准将成为新车获批投产的基本标准,未达标汽车不能上市销售。同时,专家还会根据碰撞结果给未达标汽车提出改进意见,帮助厂家采用提升安全性能的措施。对于已上市的在售车型,“双碰”标准给予3年的缓冲期,并自规定发布之日起36个月后开始实施,即到2009年1月18日后,未达标的在售车型必须退市。

汽车消防安全知识修订稿

汽车消防安全知识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汽车消防安全知识 1、汽车按发动机所用的燃料可分为几种 可分为汽油机汽车、柴油机汽车、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燃料汽车。 2、汽车火灾原因有几部分 一、汽车电器部分引起火灾。(1)导线绝缘层破损;安装不合理而长期摩擦,受机械力破坏或局部高温作用导致导线绝缘层破损或短线;绝缘层北有无腐蚀老化或长期受振动而破损;司机或维修人员随意接线或误接线等原因造成短路或接地产生电弧、电火花引发火灾。(2)违章操作或误操作;在维修、擦洗汽车时,未切断汽车电源,直接用汽油刷洗起车或车上零部件,金属工具触及电器部分产生电火花引燃汽油着火;用汽油清洗零部件时,未等汽油蒸汽完全挥发掉就发动汽车,引燃有蒸汽着火。(3)配线连接部位接触电阻过大长时间缺乏维修保养,使配线节点氧化、松动;蓄电池接线柱有杂质、油污、接触不良或氧化腐蚀;行驶中受振动、摩擦、松动等原因产生局部高温引燃汽油等可燃物着火。(4)汽车配线绝缘层起火;汽车配线选择不当或过多接入负荷,使线路长期超载引燃绝缘层起火,或绝缘层放电引燃油污或其他可燃物着火。 二、汽车高温部分引起火灾。(1)可燃物接触汽车高温表面着火;汽车发动机工作时,排气管表面的温度在150-900摄氏度,接触到汽车燃料或其他可燃物时极易起火。如汽车油路系统漏油或发生喷溅而使气油与发动机表面接触;在维修保养时,不慎将油抹布等可燃物遗忘在能产生高温的车体表面上;在装卸易燃液体时,由于输油系统故障,液体喷溅到汽车高温表面上等,均可能引发火灾。(2)磨擦产生高温着火;由于汽车机械润滑系统缺油或发生故障,在行驶中演中摩擦产生高温;刹车制动系统间隙调整不当磨擦产生高温;汽车下行陡坡刹车时间过长造成磨擦生热;汽车轮胎充气不足或严重超载使气车倾斜侧壁弯曲,导致橡胶轮胎磨擦生热;汽车行驶中油箱脱落与地面摩擦等,都可能引起汽车着火。(3)汽车排气管喷火;因燃料过量导致汽车排气管喷火,引燃地面可燃物等着火。 三、直接向汽化器灌油引起火灾。当汽车发生油路堵塞时,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用其他容器盛装汽油,向汽化器内直接供油时,发生回火“放炮”,喷出的火星、火焰引燃汽油着火。 四、使用明火引起火灾。冬季驾驶员用喷灯或柴油明火直接烘烤发动机引燃汽车;焊补油箱时,事先未作彻底清洗,焊枪产生的火星引起又向内残存的汽油燃烧爆炸。 五、油货混装引发火灾。 六、运输化学危险品引发火灾。如运输化学危险品时,事先未作严密检查、或虽作检查,但对包装不牢固、破损或渗漏等情况未作处理;在同一车厢内装在互相接车容易引起燃烧、爆炸的物品,未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对受阳光照射容易发生自燃、爆炸的物品,未采取必要的隔热措施;遇水燃烧的物品没有必

几种汽车安全技术的定义

EBD、EBA、DSC、CBC、HDC、EDS、EBV、ABS的定义 有时候会出现中文译名相同而英文缩写不同的情况,大致是出于在德文和英文之间的差别,如沿用 AUDI公司的德文缩写ABS --- Anti -Blockier System制动防抱死系统,EBV--- Electronische BremsenkraftVerteiler,EDS ---Elektronishe Differential -Sperrer电子差速锁、ASR---Antiebs Schlupfregel System驱动防滑系统,而英文就不尽相同,建议自己要分清楚。 ■ABS制动防抱死系统 ABS系统可使汽车在任何工况下,对汽车的4个车轮通过4个独立的传感器进行检测,并对各个车轮 独立控制,使4个车轮均处于最佳的制动状态,能够保障汽车在任何的路面上,特别是在雨水路面和冰 雪路面制动时,保证汽车的任何一个车轮都不抱死,避免汽车发生侧滑、甩尾及无法转向等,从而使 汽车具有良好的制动效能、稳定性和转向性,提高汽车的制动安全性。■EBD是ABS的辅助功能 EBD的全称是“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它的作用有两个,一个是保证汽车的四个轮胎在不同的路

面上制动力均衡。另一个是保证汽车在高速行驶中紧急制动时,车后部不甩尾。即使ABS失效,EBD也 能保证车辆不出现因甩尾而导致翻车等恶性事件的发生。EBD是ABS的升级软件EBD不是硬件,它是通 过软件来实现制动力的合理分配,并不增加新的硬件。带有EBD的ABS,通常会用“ABS+”来表示,相 当于ABS的软件升级版。对于汽车厂家来讲,选择哪种ABS如同普通人用电脑选择Win95还是Win98一样。 ■紧急制动辅助装置(EBA) 在正常情况下,大多数驾驶员开始制动时只施加很小的力,然后根据情况增加或调整对制动踏板施 加的制动力。如果必须突然施加大得多的制动力,或驾驶员反应过慢,这种方法会阻碍他们及时施加 最大的制动力。 许多驾驶员也对需要施加比较大的制动力没有准备,或者他们反应得太晚。EBA通过驾驶员踩踏制动踏 板的速率来理解它的制动行为,如果它察觉到制动踏板的制动压力恐慌性增加,EBA会在几毫秒内启动 全部制动力,其速度要比大多数驾驶员移动脚的速度快得多。EBA可显著缩短紧急制动距离并有助于防 止在停停走走的交通中发生追尾事故。

汽车主动安全控制方法

(1)随着科技的进步,汽车的安全被细化,目前汽车安全分为主动安全、被动安全两种概念[1]。交通安全问题已成为世界性的大问题。全世界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约50万,汽车的安全性对人类生命财产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和汽车性能的提高,汽车行驶速度也相应加快,加之汽车数量增加以及交通运输日益繁忙,汽车事故增多所引起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汽车的行车安全更显得非常重要[2]。传统的被动安全已经远远不能避免交通的事故发生,主动安全的概念慢慢的行成并不断的完善。 (2)为预防汽车发生事故,避免人员受到伤害而采取的安全设计,称为主动安全设计,如ABS,EBD,TCS,LDWS等都是主动安全设计。它们的特点是提高汽车的行驶稳定性,尽力防止车祸发生。其它像高位刹车灯,前后雾灯,后窗除雾等也是主动安全设计。目前安全技术逐渐在完善,有更多的安全技术将被开发并得到应用[3,4]。 ①ABS(防抱死制动系统)——它通过传感器侦测到的各车轮的转速,由计算机计算出当时的车轮滑移率,由此了解车轮是否已抱死,再命令执行机构调整制动压力,使车轮处于理想的制动状态(快抱死但未完全抱死)。对ABS功能的正确认识:能在紧急刹车状况下,保持车辆不被抱死而失控,维持转向能力,避开障碍物。在一般状况下,它并不能缩短刹车距离。 ②EBD(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它必须配合ABS使用,在汽车制动的瞬间,分别对四个轮胎附着的不同地面进行感应、计算,得出摩擦力数值,根据各轮摩擦力数值的不同分配相应的刹车力,避免因各轮刹车力不同而导致的打滑,倾斜和侧翻等危险。 ③ESP(电子稳定程序)——它实际上也是一种牵引力控制系统,与其它牵引力控制系统比较,ESP不但控制驱动轮,而且控制从动轮。它通过主动干预危险信号来实现车辆平稳行驶。如后轮驱动汽车常出现的转向过多情况,此时后轮失控而甩尾,ESP便会放慢外侧的前轮来稳定车子;在转向过少时,为了校正循迹方向,ESP则会放慢内后轮,从而校正行驶方向。 ④EBA(紧急刹车辅助系统)——电脑根据刹车踏板上侦测到的刹车动作,来判断驾驶员对此次刹车的意图,如属于紧急刹车,则指示刹车系统产生更高的油压使ABS发挥作用,从而使刹车力更快速的产生,缩短刹车距离。 ⑤LDWS(车道偏离预警系统)——该系统提供智能的车道偏离预警,在无意识(驾驶员未打转向灯)偏离原车道时,能在偏离车道0.5秒之前发出警报,为驾驶员提供更多的反应时间,大大减少了因车道偏离引发的碰撞事故,此外,使用LDWS还能纠正驾驶员不打转向灯的习惯,该系统其主要功能是辅助过度疲劳或长时间单调驾驶引发的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 ⑥胎压监控——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 已经做出要求,截止2003产品年车重小于或达到4536公斤的所有美国乘用车辆都必须配备胎压监控系统,事后宝马公司就已经把该系统用在全系轿车中。驾驶者可以通过车内提示警告系统来判断轮胎胎压情况是否正常,首先避免了因轮胎亏气出现的行车跑偏,其次在高速行驶时也对乘坐者安全是一种保障。 ⑦倒车警告/倒车影像/车外摄像头——倒车警告这项技术用于在驾驶期间以及驻车时,针对您盲区中的轿车或物体向您发出警告。通常,该系统会在您行车时已经进行响应;它可能会使后视镜内的一个警告标示进行闪烁,同时会发出声音警告,该系统是一个短程检测系统。如:上海通用别克君越车内后视镜就配备此功能,反光镜左边会有一个车体形状的图标,前/后雷达在侦测障碍物时警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