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简单总结根尘不偶用药框架

简单总结根尘不偶用药框架

简单总结根尘不偶用药框架
简单总结根尘不偶用药框架

简单总结根尘不偶用药框架

(一)五象概论:

1.中土,象:缓和,柔和,中正庸和。味甘,气香,挺香的香气。代表药物,甘草。

2.乙木,象:柔润升发,草木萌发,阳光柔和,雨露飘然。味酸,气臊,比较冲的一个味。代表药物,当归。

3.丁火,象:充分饱满,清透无形,气定神闲,有冷静、沉稳之势。味苦,气焦,烧糊了那个味。代表药物,朱砂。

4.辛金,象:清凉,清透,敛降。味辛,气腥。代表药物,麦冬。5.癸水,象:收藏,蛰藏。味咸,气腐,腐败的腐味。代表药物,补骨脂。

(二)一气周流

戊己斡旋,乙木生发,辛金敛降,离中火,坎中水,火主炎上,其象为开散,水主润下,气象为收藏。

(三)五象对应药物及其药象

1,中土

中土药:甘草,白术,人参,大枣,蜂蜜,甘遂,茯苓。

中土之己土药:生姜,干姜,苍术。

中土之戊土药:白寇,黄连,半夏。

甘草,象:缓和,柔和,中正,清透,坐镇中州,主掌大局。

人参,象:柔润,直补五脏之精。

白术,象:补益中土,略转枢轴。

大枣,蜂蜜,象:柔润,滋补中焦阴精。

生姜,干姜,苍术,象:偏于升发,推散湿气

白蔻,黄连,半夏,象:偏于敛降,收湿气化

茯苓,象:平淡,平和,泻湿。

甘遂,象:峻猛化湿、消痰

2,乙木

乙木药:当归,乌梅,阿胶,川芎,龙胆草,白芍,麻黄,桂枝,柴胡,细辛,丹皮,元胡,红花,土元,鳖甲

乌梅,阿胶,象:直补乙木之阴精,雨露飘然。

川芎,象:升发乙木。

细辛,象:从底下往外散。

桂枝,象:接近体表的角度往上往外升达。

麻黄,象:直接散到体表。

柴胡,象:从脏腑之间的角度开始疏通,往外散。

龙胆草,白芍,象:清土中之木。

丹皮,元胡,红花,土元,鳖甲,象:破乙己路有形郁结,活血。

3,辛金

辛金药:麦冬,百合,山药,天麻,川椒,黄芪,石膏,白芷,杏仁,五味子,大黄,厚朴,枳实,芒硝,巴豆

麦冬,象:清透清润,敛降辛金。

百合,山药,天麻,象:柔润,气味清透,敛降,补益辛金本气。石膏,白芷,杏仁,五味子,象:沉降,潜降,下降。辛金戊土不降引起的发烧,石膏是最好的退烧的药。

麻黄汤,象:麻黄与杏仁,一升一降,相互配合。

五味子,象:敛肺补肾,从辛金直接转换到癸水,少用敛降,多用补肾。

麻杏石甘汤,退烧用的方子,象:麻黄升乙木,甘草培土坐镇中州,杏仁石膏敛降辛金。

白虎汤,象:知母沉降戊土辛金,杏仁敛降破气消痞,百合、麦冬滋润敛降。适用于有形和无形结合的淤结。

黄芪,象:其气清透。补肺气效果明显。

沉降无形之气,从石膏角度出发。沉降有形之气,从大黄、厚朴、巴豆角度出发。

4,癸水

癸水药:补骨脂,盐,猪苓,泽泻,菟丝子,枸杞子,熟地,首乌,巴戟天,芦巴子,肉桂,附子

补骨脂,象:收藏。盐炒用。

枸杞子,象:收藏,滋润,收肾气、补肾气,阴阳双补。

菟丝子,象:收藏,跟补骨脂相比,相对弱一些,从土生水。

巴戟天,象:滋润,味厚重,收藏肾气的同时,有略微的疏通作用。芦巴子,象:收藏中含有一股升发之气。

熟地、首乌,象:滋腻,敛固,沉降。脉涩、虚,肾气亏损厉害时用。附子、肉桂,象:生发元阳,使一气由癸水阳根中生发。

猪苓,泽泻,象:淡渗利水。

如果一个人单纯的肾气虚,没有邪气,就用补骨脂、巴戟天、菟丝子、枸杞子、芦巴子,用盐制一下,效果更好。

如果肾精消耗的太过了,可以适当使用一些熟地、首乌这样纯粹滋润的药,可以滋润敛降。

5,丁火

丁火药:朱砂、龙骨、牡蛎、栀子

丹砂,象:定神,养神气。

朱砂,象:安心情

龙骨、牡蛎,象:镇重潜降,敛镇心神。

栀子,象:清理三焦相火,尤清上焦相火。

(四)学习方向:

人体的一气在五行之间流转,走到不同的地方,不同的阶段,有自己不同的特色,本质上是一气。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特色,不同的特色会产生不同的问题,会导致不同的病症,这时就要根据它的位置去判断,病人的运行、症状、脉象属于一气周流的哪一个阶段,属于哪个层次,该用哪些药物,相应的来选。一气周流就像一个定位系统一样,把模式搞透了,这个疾病在哪一块,一目了然,在哪一块的哪个层次也很清楚,哪个层次用什么药,也非常方便。如果把所有的药物安排到这个体系里,安排的再细一些,基本可以分成三大类,一个是补益本气,一个是顺着本气的特性来补,一个是逆着本气的特性来泻的或者除邪的。举例:乙木,本性当归,温升就是桂枝,下降就是白芍,除邪就是丹皮。

简单总结根尘不偶用药框架

简单总结根尘不偶用药框架 (一)五象概论: 1.中土,象:缓和,柔和,中正庸和。味甘,气香,挺香的香气。代表药物,甘草。 2.乙木,象:柔润升发,草木萌发,阳光柔和,雨露飘然。味酸,气臊,比较冲的一个味。代表药物,当归。 3.丁火,象:充分饱满,清透无形,气定神闲,有冷静、沉稳之势。味苦,气焦,烧糊了那个味。代表药物,朱砂。 4.辛金,象:清凉,清透,敛降。味辛,气腥。代表药物,麦冬。5.癸水,象:收藏,蛰藏。味咸,气腐,腐败的腐味。代表药物,补骨脂。 (二)一气周流 戊己斡旋,乙木生发,辛金敛降,离中火,坎中水,火主炎上,其象为开散,水主润下,气象为收藏。 (三)五象对应药物及其药象 1,中土 中土药:甘草,白术,人参,大枣,蜂蜜,甘遂,茯苓。 中土之己土药:生姜,干姜,苍术。 中土之戊土药:白寇,黄连,半夏。 甘草,象:缓和,柔和,中正,清透,坐镇中州,主掌大局。

人参,象:柔润,直补五脏之精。 白术,象:补益中土,略转枢轴。 大枣,蜂蜜,象:柔润,滋补中焦阴精。 生姜,干姜,苍术,象:偏于升发,推散湿气 白蔻,黄连,半夏,象:偏于敛降,收湿气化 茯苓,象:平淡,平和,泻湿。 甘遂,象:峻猛化湿、消痰 2,乙木 乙木药:当归,乌梅,阿胶,川芎,龙胆草,白芍,麻黄,桂枝,柴胡,细辛,丹皮,元胡,红花,土元,鳖甲 乌梅,阿胶,象:直补乙木之阴精,雨露飘然。 川芎,象:升发乙木。 细辛,象:从底下往外散。 桂枝,象:接近体表的角度往上往外升达。 麻黄,象:直接散到体表。 柴胡,象:从脏腑之间的角度开始疏通,往外散。 龙胆草,白芍,象:清土中之木。 丹皮,元胡,红花,土元,鳖甲,象:破乙己路有形郁结,活血。 3,辛金

根尘不偶老师讲药象体会

根尘不偶老师讲药象体会:半夏 半夏 半夏是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块茎。 野生的半夏,每年阴历5月份,半夏开花之后,根茎就长成了,就可以采挖了。阴历5月份正当夏之半,半夏这个名字就是这么来的,主要是根据半夏长成的时间来说的。 半夏喜欢生长在比较潮湿阴暗的地方。凡是生长半夏的地方,你去看一下,那地都是有点潮湿甚至板结,土都是非常得粘。所以半夏很不好挖,挖出来后,半夏根茎上的泥土,粘在上面半天也弄不干净。所以半夏还有一个名字叫守田,守在地里不想出来呀。 挖出来的半夏,把它洗净了,是非常漂亮的。如果刮去皮,白白的,圆圆的,有点晶莹剔透的感觉,大小就跟我们的指头肚那么大,就像一粒一粒的珠子。所以《神农本草经》把半夏叫水玉,这个比喻是很形象的。 长在地里的半夏很好认,它的叶子是三出复叶,长长的叶柄上,长着三片卵圆形的绿油油的叶子,因此半夏的学名也叫三叶半夏。半夏的花长得也很有特色,长得像细长的管子,外面是绿色的佛焰苞,里面的穗状花序长出来,最后演变成一条长长的绿尾巴,翘在上面。所以民间也有把半夏叫做蝎子草的,就是因为它的花长了一条长长的尾巴。 新鲜的半夏切开后,会有一些滑滑的粘液,这些粘液的刺激性非常大,辛辣刺喉,可以引起咽喉部的水肿疼痛,严重的会导致呼吸窒息。所以古人在用生半夏时,都要切开,用开水烫洗很多遍,洗去粘滑,直到洗得水清了才能用。 鲜半夏晒干之后,我们把它打碎,里面是白色的,粉性的,稍微尝一点,非常的麻辣而刺喉。如果这种粉末不小心飘到眼睛里,刺激性也是非常大的。但是半夏闻起来基本上没有什么气味,看似平和,实际上暗藏杀机。 半夏的这股辛烈之性,就具有很好的温化痰浊的作用。半夏长成的季节,正好是湿热之气比较盛的时候,半夏的生长环境,也是湿气郁结比较重的地方,半夏的形状圆圆的,也是入中土的特性。半夏都长不大,小小的,长得很结实,说明半夏对中土的湿气粘浊,天然地就有很好的固摄作用。而半夏的辛烈之性,则有很好的温化效果。所以,半夏化痰湿,是把湿浊先聚在一块,然后再加以温化。 这和生姜的效果正好相反。生姜长得比半夏大多了,虽然也是专入中土的药物,但生姜里面都是平行横贯的姜丝,疏通之气非常盛,所以生姜的辛辣之性,主要表现为辛散,这与半夏偏于收聚的作用正好相反。 因此,半夏和生姜就是一对很好的搭档,正好可以互补,从而达到很好的化痰的效果。痰浊都是湿气凝聚而成,湿气的特性就粘滞不行,所以痰浊大都很难除去。用半夏把中土的痰浊湿气收集起来,然后跟生姜一起,将湿浊温化疏散,达到祛除痰湿的目的。 小半夏汤,用的就是半夏生姜这两味药,用于治疗中焦痰湿之证。凡是中土湿盛,呕吐不欲饮水的,单纯小半夏汤,就有很好的效果。 正因为半夏与生姜的这种互补相反的特性,所以生半夏中毒,就是用大量的生姜来解救。一人误食半夏中毒,有医教以食生姜一斤而愈。 中焦属土,中焦的邪气主要就是湿气。半夏通过运化痰湿,就可以达到很好的运转中焦的效果。所以不仅恶心呕吐可以用半夏,凡是中焦湿气盛的病证,比如中焦痞满,甚至腹泻拉肚子,半夏都可以治疗。 伤寒论的三个泻心汤,治疗心下痞,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胃蠕动差了,胃胀胃堵的意思。泻心汤里面都用到了半夏和姜,就是用半夏和姜互相配合来温化中焦的痰湿。当然,泻心汤证里面,无形的湿气更多一些,所以还用了黄连来收摄湿气,相比黄连,半夏更偏于敛固有形的湿气。

根尘不偶老师讲《四圣心源》第6讲

根尘老师讲《四圣心源》第六讲 整理:落尘子月射寒江我爱金毛光生猫熊校对:兰花光生 先试一下声音,能听得清楚吗?过年快过完了,过了十五就算过完年了。所以今天一块来学习四圣。首先,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都能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一卷很多朋友反应不好理解,看四圣,最头疼的就是卷二六气解,因为它牵涉内容比较繁杂,再加上黄老在讲的时候又比较刻意追求辞藻,追求文辞工整,所以,有些地方行文讲述的时候,故意用一些比喻的手法,搞得很多人更稀里糊涂,雾里看花似的。我个人对五运六气也没有很深入的理解,学习得也不是很深,所以六气解让我来讲,很没有底气,我也很害怕,只是把我个人的理解,跟大家交流下。我也不敢说我的理解是对的,我们互相学习互相交流,讲得不对的,请大家多多指教。 我们知道四圣理论体系是土枢四象、一气周流为核心框架的体系,也是说以五行为主,中土斡旋,四象轮转,它是五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五行。那么六气呢,它分成六块。五和六不是一个体系,这是一个问题。今晚我们来谈谈六气解,虽然分为六气,本质上依然是五行,它的核心还是五行,这是一个问题。再一个,讲一下,根据六气的名目,根据六气对应六经,人身十二经络的周流,讲的就是这么个问题。 我在四圣的群里上传了一张六气图的图片,可以下载下来看下,因为一会讲的时候,照着我画的图来讲,所以大家可以先下载下来看一下。大家找不到图的,图是在qq群,如果没在群里的朋友,大家看下有没办法把图传过去。群已满,加不进去了。在群的同学看来有没什么办法让不在群的朋友也能看到这个图。有会的给大家提供下。这里好像发不了截图。这样吧,看看谁有网上空

间。我再给大家一点时间,好把这图拿到,我们好下一步好讲。这段时间,我把六气的名目说一下。内经讲的五运六气,五运大家都知道-木火土金水。六气呢,就是风火暑湿燥寒。五运六气跟人体的五脏六腑是相对应的。我看大家已经发了好几个可以下载图片的网址了,大家抓紧时间下载,稍后我们讲正式内容。这是我自己画的一个图,大家能看得清楚嘛?我们就开始讲了,看着图讲。 今天讲的六气,实际上是有一个跟三阴三阳相结合的命名原则,有特定的名称。大家翻到第二卷六气解,第一小节,六气名目,六气名称: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我们刚才讲的五运六气。六气里实际上有两个火用的是五行的名称,多了一个火。五行各一,火分君相,这样五变为六。上一次跟大家讲的时候,曾经谈到五和六的问题,天地之道是以“五”为一个变化规律,咱们内经里还讲到我们传统文化的源头,像河图,讲的都是以五为周期,以五为规律的天地之道变化。那为什么有六气,包括周易的卦相有六爻,一年有十二个月,人生有十二条经络,有6对,三阴三了加起来也是6。为什么还有6的规律呢?我的个人观点,这个大的周期,本质上的周期,普遍的规律应该是5,而由于月球,离咱们地球比较近,也有一个很明显的影响。它对地球的影响,就是一年有12个月,就是6对,这样引出6的周期,这是我个人的理解。 那么这个6的周期,他是本质上不脱离“五”,他的内部本质还是“五的”规律,只不过在形式上表现为六。咱们可以这么理解,从小的方面来讲,每一天,相当于分成4个半天,上半天,下半天,上半夜,下半夜,这一天,整个一天,这就是四象,这个四象有一个核心,你可以理解为中土,这就是五分法。那么一气周流就是这么一个体系。从一年四季来讲,春夏秋冬也是。不管从小的分还是大的分,这种五,就是土枢四象,一气轮旋,一气周流这个规律,他

《四圣心源》老师讲治鼻炎

《四圣心源》根尘不偶老师讲治鼻炎 鲜姜15克,白蔻3克,甘草3克,益智仁12克,枸杞子6克,丹皮6克,薄荷6克,紫菀6克,小蓟15克。 如果这小孩他吃这个方子呢,没有太明显的不适,你就可以吃上它一个月左右,应该就会一个明显的效果啦! 鼻炎主要症状是鼻子不太透气,老是“空、空、空”,或者是老是流鼻涕,只是喘气,不大通畅。从这个症状来讲,小孩鼻炎主要表现为鼻腔通气不畅,是这么一个主要症状。这个症状,是在面部鼻子这个地方,就是这个病的症状在上面。我们学《四圣心源》,黄元御有一句话:方见上热,当知下寒。意思就是你看见这个病人,上面热的时候,你要考虑他下面是寒呀。这是从一气周流的角度讲,就是有一个整体观,鼻炎也是类似这种情况。那鼻炎这种通气不畅的症状,我们可以理解成上部的一种郁结。我们知道,肺开窍于鼻,肺气主降。所以凡是鼻炎,必然都是肺气出了问题,就是肺气不降,不能正常宣降,所以才导致鼻炎这个症状,这是从五官与内脏相表里的这个角度来讲。肺气不降,相当于黄元御讲的相火不降是类似的,只不过它没有表现为郁火,它表现为鼻炎。体质不同,它表现症状不一样,实际上是类似的。所以,凡是鼻炎,必然是肺气不降,肺气不能正常的宣降,也就相当于类似相火不降的情况。那我们就应该想到,相火不降,就是上热呀。鼻炎,炎是两个火,从西医是角度,发炎了,就是上面

有火呀。我们要考虑到下面肯定是有寒呀,那是肾阳虚,肾气不足。 从我个人在临床上接触鼻炎的孩子来看,所有鼻炎的孩子,都有肾气不足的因素。有的孩子可能轻一些,有的孩子可能重一些,都有。肾气不足往往容易导致中焦不运,中土不运,容易产生痰湿瘀滞中焦。那么这样的话,右路往下能降的道路就不通畅了,这也会加重肺气不降的症状。另外,肾气虚,左路升发无力。而左路升发无力的时候,左路容易产生郁滞。左路郁滞,就是木气不达,肝气不能顺畅地升发。肝气不升,肺气就不降,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所以,如果我们从全局的角度来看,一个小小的鼻炎,已经把身体的一气周流的一圈都牵涉到了,它并不是一个单纯的鼻炎。发现鼻炎,必然是肾气有问题,往往都伴有中焦不运的问题。如果时间久了,可能也会出现明显的左路郁滞。 当然,它最终的症状,表现在肺气上,表现在鼻炎上。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就在于小孩本身升发之气比较旺盛。小孩的阳气,也就是肾阳还比较足,他这个升发有力,升发旺盛。所以相对来讲,虽然他也有肾虚,肾气不足的一面,但从疾病的表现来看,更多表现在远端,就是远离肾气的一端,那就是肺气,在上的肺气。离的它越远,它这股气就越弱,所以就表现出问题来了,其它的还相对好一些。小儿鼻炎单纯治鼻,如果是急性期,感冒了,出现的鼻炎,可能是单纯的肺气问题,这好办。按感冒来治,它很快就好了。凡是鼻炎,这小孩子的鼻炎基本上都是慢性鼻炎,都好长时间了,甚至都不是一年两年了,都好几年了。实际上,也没有太严重的症状,老是“空、空、

根尘老师讲《四圣心源》

根尘老师讲《四圣心源》

根尘老师讲《四圣心源》 2011-10-24 00:33:30| 分类:医理|举报|字号订阅 本文转载自经络秘密《根尘老师讲《四圣心源》》 黄元御《四圣心源》--1根尘老师讲《四圣心源》 《四圣心源》是黄元御所有著作中水平最高的一本,顶峰之作,它的理论体系简单地讲就是一气周流。黄元御一直强调本气为病,外邪和自身的正气是相对而言,对于疾病来讲,真正引起疾病的还是自身正气、本气为主,外邪是助缘、诱因而已。《内经》里面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所以他是站在本气为病的根基上,都是从自身正气,本气为病的角度来论述。 本气,就是自身的正气,经常讲的一气周流,土枢四象。中气为枢纽,左升右降。《四圣心源》的第一章讲《天人解》,是从天人合一的角度来阐述。讲病、论病、治病都是从自身正气的角度出发,而对外在邪气的阐述相对少一些。所以用药、观点都是偏于温阳,反对苦寒,黄元御本身是圆融大家,即不推崇温阳,也不推崇温病派的苦寒伤阳,讲究运转中土,流通一气,人体的一气只要在流通就是一股阳气,所以一定要保护好这股阳气,不能过用苦寒。在保护好这股阳气的基础上,这股阳气是有升有降的,所以他既有温通的药,也有凉降的药,滋阴助阳是并重。 很多人反映,用《四圣心源》的方子治病,有时效果不错,有时没有效果,不知什么原因。实际上是对《四圣心源》理论体系了解地不够透彻。因为黄元御主要是从本气为病、从自身正气这个角度,所以他的方子主要是调节自身正气的。但是有时候有一些急性病,或者有一些郁结比较重的病,邪气比较重,需要去邪气的时候,单纯去扶正气,有时候病确实好得比较慢,甚至看不到效果。是对黄元御的东西没有理解透。所以有些疾病临床上需要先去邪气,但是去邪气的同时也始终要知道,他自身的正气还是在按黄元御的体系运转着,时刻要保护好它。去邪气的前提是在正气能够支撑的基础上去邪气,一旦邪气去得差不多了,马上就要转过来辅助正气,一旦辅助正气,就是黄元御这一套东西,效果非常地好,立竿见影。 讲一个小案例。八十多岁的老太太,一直便秘,没有其他的病,就是年龄大了,经常一个多星期排不出大便,很痛苦。去医院检查,医院说你这个宿便,

根据六点定位原理分析图

1.根据六点定位原理分析图23(a)~(n)各定位方案中, 各个定位元件 1(根据六点定位原理分析图2.3(a),(n)各定位方案中,各个定位元件所消除的自由度。 1

2 2(根据图2(1l所示各题的加工要求,试确定合理的定位方案,并绘制草图。 (1)在球形零件上钻一通过球心O的小孔D(图2(11(a))。 (2)在一长方形零件上钻一不通孔D(图2(11(b))。 (3)在圆柱体零件上铣一键槽b(图2(11(c))。 (4)在一连杆零件上钻一通孔D(图2(11(d))。 (5)在一套类零件上钻一小孔O1(图2(11(e))。 (6)在图示零件上钻两个小孔O1及O2(图2(11(f))。

(7)在图示零件上车轴颈d(图2(11(g)) 3 3(有一批工件,如图2(16(a)所示,采用钻模夹具钻削工件上Φ5mm(O)1和Φ8mm(O)两孔,除保证图纸尺寸要求外,还要求保证两孔联心线通过2 0mm(D)的轴线,其偏移量公差为0.08mm。现采用如图2(16(b)、(c)、(d),60,0.1 三种定位方案,若定位误差不得大于加工允差的1/2。试问这三种定位方案是否都可行(α=90?)。

4 4(在图2(23所示的环形零件上铣一缺口(其尺寸要求见零件图2(23(a)。采用三种不同的定位方案2(23(b)、(c)、(d)。试分别计算它们的定位误差,并判断能否满足加工要求。 5 5(图2(29为工件加工平面BD的三种定位方案,孔O,已加工,1,2,1 3为三个支承钉,分析计算工序尺寸A的定位误差,并提出更好的定位方案。 6

006(工件尺寸如图2(30(a)所示。mm与mm同轴度公差为,40,35,,0.030.02 00.02mm。欲钻孔O,并保证尺寸mm。试分析计算图示各种方案的定位误 30,0.1 差(加工时工件轴线处于水平位置,α均为90?)。 7 07(加工如图2(47(a)所示零件,在工件上欲铣削一缺口,保证尺寸mm。 8,0.08现采用图2(47(b)、(c)所示两种定位方案。试计算各定位误差,并分析能否满足加工要求。若不能满足工序要求,请提出改进方案。 8

《四圣心源》讲解

《四圣心源》讲解 20101213根尘不偶老师讲《四圣心源》一 整理:月射寒江江南明锦-双子座猫熊无所住校对:山上月 从今天开始,跟大家一起学习《四圣心源》。前段时间,随着《四圣心源》两个版本陆续出版,中医药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两本《四圣心源》,都上市了。一年左右的时间吧,可能会有不少朋友陆陆续续都看到了这本书,开始学习黄元御先生的一些学术思想。慢慢的有一些朋友经常跟我咨询,说《四圣心源》这本书,看了之后感觉很好,但是呢,似乎不能够学以致用,感觉书很好,但是却不知道怎么去用。希望能够把这本《四圣心源》再讲一讲,讲得能够学以致用,不能光看着好看呀。实实在在的讲,我觉得我个人的水平,还不够资格来给大家讲《四圣心源》。这是经典著作,水平比我们的水平要高得多呀。所以想来想去,还是接受大家的邀请。我也不敢说给大家讲,咱就是一起再来学习一遍,互通有无,共同进步。以我个人的学习体会,作为一个主要的交流内容,向大家汇报一下,讲得不对的地方呢大家也多批评,多指正。 因为《四圣心源》这本书,它这个理论很圆融,讲的比较完美一些,所以,有些东西可能跟具体的、实际的临床,

我们遇到的情况呢有一些距离,它相当于是理论化,或者是,稍微有点抽象化了。实际上,黄元御先生是把核心的东西给我们抽出来了,总结出来了,所以,当我们在临床上碰到一个具体的疾病的时候,往往抓不住重点。不知道该怎么用《四圣心源》这个理论指导来处理,还不能做到很好地学以致用,初学者大部分会遇到这个问题,所以我们这一次咱们大家一块把《四圣心源》再学习一遍,目的是能够把黄元御先生的心血,这么好的《四圣心源》,把它这套理论具体化、形象化。跟我们的临床具体的一些病症能够结合起来,能够让我们用《四圣心源》这个理论指导我们的临床,达到学以致用。如果学得好的话,还可以举一反三,灵活贯通。 那么,黄元御先生《四圣心源》这本书,内容其实并不多,我讲的跟大家一块学习,咱们怎么去学。我就先把我讲的思路跟大家汇报一下。我也没打算照着这本书逐句逐句的去讲,因为这样也就有点形象化,有点走形式了,没有多大的意思。黄元御写书是一个形式,它的精髓是来阐述中医的核心理论,所以我想,咱们还是在原书内容的基础上按照黄元御写书的顺序,讲它的主要精髓,它讲的什么意思,它讲的这个意思我们在临床上怎么去用。大概是想用按这个方式跟大家学习沟通,不会去讲这句话什么意思,这个字什么意思,这种形式可能会比较少,尽量不会用这种形式来跟大家讲。如果大家看书的时候有一些不理解的字句,那么,中国

中医理论的核心

中医理论的核心——《四圣心源》阐述的“一气周流”理论体系概述[复制链接] 根尘不偶发短消息加为好友根尘不偶当前离线阅读权限100 积分681 注册时间2005/8/23 最后登录2012/5/17 在线时间5983小时精华0 日志0 主题0 帖子679 . 版主 1# 发表于2009/11/20 18:26 |只看该作者|倒序浏览|打印中医的理论核心强调天人合一,而天地之间无非一气而已。黄元御先生在《四圣心源》中提出的“一气周流”理论体系,简洁而完美地阐释了天人合一理念的精髓,成为继往开来的一代中医大家。 黄元御先生提出的“左升右降,中气斡旋,一气周流”的理论模型,并非仅仅是一个抽象的理论模型,它是一种真实的境界,是一气周流的真实写照,是天人合一的真实描述。这种境界,心神静笃的时候,是可以直观地感受得到的。 当然,“一气周流”是有很多层次的,也就是《内经》“阴阳之中复有阴阳”的意思,然而这所有的层次,又都是相似的,完全可以概括合一,成为一个简洁统一的“一气周流”体系。开则林林总总,合则不过一气。因此“一气周流”理论,既是概括的,又是具体的,真实完美地阐述了天地间的一气“如环无端,周流不息”的运行状态。 黄元御提出的“一气周流”理论,与《内》《难》《伤寒》等经典著作一脉相承,从最本质的气的层次,来阐述天地人身之气的运行,因此它对问题的认识和分析,可谓由源到流,高屋建瓴。黄元御对中医理论的认识高度和深度,仲景而后,无出其右者。张琦在《四圣心源后序》中盛赞黄元御“长沙而后,一火薪传,非自尊也。” 黄元御在《四圣心源》中提出的“一气周流”理论,确立了经典中医理论的框架结构,树立起了中医理论的标准。中医绝非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东西,凡艺或可殊途,惟医必归一致,各家中医学派殊途同归的源头,就是黄元御先生提出的“一气周流”理论体系。以此为准绳,则历代医家流派的是非优劣,一目了然。中医历代各家学说其实都是讲了“一气周流”理论的某一个方面,各有所长亦各有所偏,但都可以纳入“一气周流”的体系当中,成为“一气周流”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彭子益先生学习了《四圣心源》中的“一气周流”理论,并在一年二十四节气这个层次上进行具体化的阐述,提出了通俗易懂的圆运动理论。圆运动医学的源头,其实就是《四圣心源》。彭子益的圆运动理论,只是黄元御先生“一气周流”理论的一个层次,相当于“一气周流”理论的简化普及版本。正是圆运动理论的简单易懂,普及较广,才使得我们今天顺利推广黄元御先生的“一气周流”理论体系,成为可能。从这个意义上讲,彭子益先生对黄氏学术的传承,功不可没。 以郑钦安先生为首的火神派,也是深谙一气周流底蕴的学派,辨证治疗直接从阴阳上下功夫。人体元阳是自身一气周流的动力和源头,火神派善于从元阳的角度来治疗疾病,可谓是擒贼擒王之术,因此见效快捷,疗效突出。但如果一味依赖温壮元阳来治病,就失去了一气周流

根尘不偶老师讲药象

20090424 无中生有老师讲人参黄芪蜂蜜 这段时间呢,事儿比较多,好象觉得跟大家有一段时间没见面了一样。前一阵咱们讲临床临证辨象这一部分呢,整理群里的朋友呢已经全部整理出来了,非常的辛苦,所以也借这个机会呢向参与整理,包括参与咱们这个录音的好多朋友吧,在这里一并表示感谢。 那么今天呢,咱们还是接着讲药,上次给大家讲了甘草,干姜还有大枣,讲得中土的药物,今天晚上呢主要讲人参、黄芪、蜂蜜。主要讲这三味药吧。 先讲人参,人参这个药呢,《神农本草经》里对它的功用、性味的描述呢,原文我给大家念一下: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咱们讲的这个药物它的功效呢,我都是以《神农本草经》做为一个讲解的基础,当然主要讲个人对于这个药物的体会。 咱们讲这个人参呢,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吧,以前呢山东有很多人啊,都去这个闯关东,跑到东北去,因为东北这个人少地多啊,相对来说呢,资源比较丰富一些,所以去那边挣点钱还能吃得饱。那么有一部分人去那边的山里专门挖野生的人参,挖人参。挖山参的人呢,他们讲,说这个好的这个人参啊真得是有一股灵气一样,这个话怎么讲呢,据说呢,有一个人呢,他就去在山里啊天天转来转去,想找一棵好一点的人参啊,多卖点钱,好养家糊口啊。这个人呢,平时可能也比较善良,很喜欢帮助别人,比较善,所以跟他一块挖参的人呢有很多呀,但是他挖得参啊相对比较多一些,也比较好,好象运气比别人好一些。有一天,他在山里远远地看见好象山头上,有一个老人,好象是一个,远远看去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这个山上蹒跚而行。人们想象一下,荒山野岭的,一个老人家,年龄这么大了,在这个山上是不是有什么困难呢,他就想我过去赶紧看看,也许我能帮什么忙。他就往那个山头爬,爬到山头之后呢,就开始阴天了,慢慢下起雨来了,等他上去的时候啊,他就找不到这个老人了。那个山也不大啊,咱们按正常人的推理啊,这个老人应该不会走多远的,他就怎么也找不到这个老人?那么他就四处打量,突然发现在这个山顶上,在看到老人的这个位置,看到一棵野生的人参,长得非常的繁茂,一看这个叶子,他就知道这个长了很多年了啊,是一棵老山参,所以他就知道,刚才看到的这个老人啊,肯定就是这个山参啊化生成一个形状,告诉他这有一棵山参,是不是这个意思呢,不得而知了。所以这个人啊对这个山参啊拜了几拜,然后呢给这个山参啊拴了一根红绳,据他们说,碰到这个野山参啊拴上一根红绳啊,这个山参它就不会跑了,跑不了了,然后他就慢慢地开始挖,挖了好几天啊,因为这个野山参啊,须根很细很长,一旦挖断了,这个卖得价钱就不好了啊!所以这个人很恭敬地挖这个参,把他当做一个老人一样,生怕把这个老人弄疼了,非常恭敬地挖这个参,挖了好多天,每一根参须啊,都给它很完整地挖出来了。他是卖了一个非常好的价钱,所以这个人啊家里的父母啊孩子啊,慢慢地生活也会有所改善,这说得是比较,年头比较远,那时候国家经济还比较困难的时候,这个只是一个,我的亲戚告诉我的,东北的一个亲戚,他说是一个真事,到底是不是真事,我也无从考证,那么讲这个故事的目的呢,就是想跟大家,也是借这个故事来讲一下人参,它这个功用,我们一般人都知道人参是补气啊,大补元气,为什么能大补元气呀? 你看这个本草经就讲,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它肯定都是精神魂魄,都属于这种神的层次,比气的层次还高一些。如果人参没有一个这种很好的灵气的话,我相信它可能不会有

根尘不偶老师讲药象

根尘不偶老师讲药象 根尘不偶老师讲药象体根尘不偶老师讲药象体会:桂枝、柴胡、茵陈、薄荷、麦芽 【桂枝】 着讲木气为病的一些药物,左路木气的药物。上次咱们把当归为主的一组药讲完了,当归是属于木气正常状态的一种代表药物,比较柔润、温和、生发的一个药。今天咱们接着讲,如果木气不能正常地生发了,淤滞住了,需要我们疏通生发的时候,我们用什么药来舒达木气。那么今天讲这些药物。上次我给大家讲的那个多药合一的那个图,里面当归左边的那些药物,今天来讲讲。 第一个药先讲桂枝。桂枝的图片呢,已经发上来了,这是桂枝的饮片。桂枝是个什么药呢,桂枝的原植物呢,就是咱们讲的肉桂,他们是一样的,桂枝就是肉桂的嫩枝。这里顺便把几个名次给大家讲一下,因为我们平时临床上用的这个桂枝、肉桂,这两个药比 较常用;另外我们在古籍当中,也会看到好多关于桂枝和肉桂的名词,顺便跟大家解释一下。在《神农百草经》里,谈到"桂"有两种,一个叫牡桂,还有一个叫菌桂。这两种桂呢,牡桂就是我们讲的桂枝。牡和牝是相对的,牡为阳、牝为阴。邹澍的《本经疏证》里面讲,门轴称为门牡。而肉桂呢,就是桂枝的老皮,《神农本草经》里叫菌桂。我们如果买到比较大的菌桂,就是肉桂,它就是一张卷曲的很大的树皮,就跟门轴下面那个窝儿差不多的,所以叫牝,是阴的意思。一个转动,为阳,一个承受,跟门座儿一样,称为"牝"。因为肉桂的皮卷曲,跟这个门座儿相似,为牝;相反呢,就把细细的桂枝比作门轴,为牡桂。菌桂的菌,就是根的意思,肉桂树的树根这部分,这一部分树干上的皮剥下来,就是《本经》里面讲的菌桂。如果把菌桂外面的粗皮去了,只剩下里面的芯,就是桂芯,其实是桂枝皮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