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货币银行学基础知识

货币银行学基础知识

货币银行学基础知识

货币银行学是一门研究货币和银行体系运作的学科。它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

主要关注货币的发行和管理、货币供应与需求、银行的功能与角色等方面的内容。对于理解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以及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至关重要。本文将系统介绍货币银行学的基础知识。

首先,货币是一种广泛流通、被普遍接受作为交换媒介的货物。它具有三个基

本特征,即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价值储藏工具。货币的供给受到中央银行的调控,通过改变货币供应量来控制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货币供应是指在一个经济体系中,各类货币资产的总量。它包括基础货币和广

义货币。基础货币是指由中央银行发行的可供银行体系使用的货币,如现金和存款准备金。广义货币是指除了基础货币外,由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发行的各类货币资产,如存款和债券。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中央银行可以影响市场利率、经济活动水平和物价水平。

银行是负责收集储户存款并提供贷款、支付和结算服务的金融机构。银行的主

要功能包括存款业务、贷款业务和支付结算业务。存款业务是银行吸收居民闲置资金的重要途径,包括活期存款、定期存款等。贷款业务是银行的核心业务之一,银行向个人和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和融资服务。支付结算业务是指银行作为支付中介机构,通过清算和结算系统来进行交易和资金流动。

货币供需平衡是指货币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货币供给受中央银行的控制,而货币需求则由经济体系中各方面的因素决定。货币需求的主要决定因素包括经济增长、通货膨胀预期、利率水平、金融市场发展程度等。当货币供需平衡时,货币的稳定性和经济的稳定性都能得到保障。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来实现经济调控的手段。

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保持物价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和维护金融稳定。中央银行通过改

变基础货币供应量、利率调控和开展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来影响货币供应和市场利率。常见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利率政策、准备金政策、直接信贷控制政策等。

金融市场是货币银行学研究的重要对象。金融市场是指购买和销售货币、债券、股票和其他金融资产的场所和平台。它包括货币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和外汇市场等。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直接影响货币供需平衡和经济的稳定。货币银行学强调需要了解金融市场的信息流动、市场定价和交易机制等方面内容。

总之,货币银行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经济学分支,研究货币和银行体系运作的基

础知识对于理解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至关重要。通过了解货币的发行与管理、货币供需平衡、银行的功能与角色等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货币政策制定的背景和实施的意义,以及金融市场的运作机制。

货币银行学知识点

1.货币各职能:①价值尺度②流通手段③贮藏手段④支付手段⑤世界货币 2.货币的层次划分,依据和层次:货币的层次划分是依据他们的主要职能和流动性差异从 而给出不同层次的经验统计上的货币定义。通常划分为M0=流通中现金,M1=M0+商业银行活期存款,M2=M1+商业银行定期存款+商业银行储蓄存款,M3=M2+其他金融机构存款,M4=M3+L(L为流动性资产) 3.货币制度的演变,各货币制度的内容:在货币制度发展史上曾存在4中不同的货币制度, 依次为①银本单位制②金本单位制③金银复本单位制④金单本位制⑤纸币制度。 ⑴银本单位制是最早的时间最长的货币制度,这种货币制度满足了当时商品经济并不 发达的社会需要,随着经济发展,大宗商品交易增加,暴露出其价值不稳定的缺点。 ⑵由于商品交易中对金银需求都增加,白银用于小额交易,黄金用于大宗买卖而形成 了金银复本位制,其先后经历了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跛行本位制3种形态。 ⑶金本单位只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单位制度,它在实行国家内货币数量适当。在实行国 家内货币的对外汇率相对稳定。后由于世界经济规模扩大,黄金存量有限而难以维 持。 4.金本单位制特点:①金铸币可以自由铸造,而其他金属货币则限制铸造。②金币可以自 由流通,价值符号可以自由兑换金币。③黄金可以在各国之间自由输入。 5.纸币制度主要内容:①纸币发行权由国家垄断,在中央银行制度建立后,一般由国家授 权中央银行发行,以保证发行纸币的收入归国家所有。②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是法定货币,在一国范围内具有无限法偿能力。③纸币不能兑现。④在纸币制度下,广泛实行非现金结算方法,以提高结算和支付的准确性,并节约现金流通费用。 6.纸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区别与联系:联系:主要表现在他们都要受到商品流通的制约。 区别:①这两个规律适应商品流通的方式不同。②这两个规律和商品价格总额的关系不同。③这两个规律发挥作用的条件不同。 7.信用基本特征:具有到期归还、支付利息2个特征。 8.现代信用形式的种类及特点:主要形式有高利贷信用,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 消费信用和国际信用。 9.高利贷信用特点:①高利贷资本来源于商人、官吏、宗教机构,主要用于生活性消费, 因而与社会生产没有直接的密切联系。②高利贷具有资本的剥削方式,却不具有资本的生产方式。 10.商业信用特点:①商业信用的主体是厂商。②商业信用的客体是商品资本。③商业信用 和产业资本的动态一致。 11.银行信用的特点:①银行信用的主体与商业信用的主体不同。②银行信用的客体是单一 形态的货币资本。③银行信用与产业资本的动态不完全一致。④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需求变化不同。 12.国家信用的特点:①国家信用包括国内信用和国外信用。②国家信用的产生与国家财政 直接相关。③国家信用所筹集的资金主要用于政府的各项支出。 13.消费者信用的特点:①扩大需求,提高消费,刺激经济发展,缓解消费者有限的购买力 与不断提高的生活需求矛盾。②是有力地促销手段,可开拓销售市场,促进商品生产和流通。③给经济增加了不稳定因素,容易造成需求膨胀。 14.国际信用特点:国际信用是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上发生的借贷行为。 15.商业信用的局限性:①商业信用的规模受到厂商资本数量的限制。②商业信用受到商品 流转方向的限制。 16.银行信用的克服: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大大扩充了信用的范围,数量和 期限,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为越来越多的借贷资本集中在

货币银行学基础知识

货币银行学基础知识 货币银行学是一门研究货币和银行体系运作的学科。它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 主要关注货币的发行和管理、货币供应与需求、银行的功能与角色等方面的内容。对于理解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以及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至关重要。本文将系统介绍货币银行学的基础知识。 首先,货币是一种广泛流通、被普遍接受作为交换媒介的货物。它具有三个基 本特征,即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价值储藏工具。货币的供给受到中央银行的调控,通过改变货币供应量来控制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货币供应是指在一个经济体系中,各类货币资产的总量。它包括基础货币和广 义货币。基础货币是指由中央银行发行的可供银行体系使用的货币,如现金和存款准备金。广义货币是指除了基础货币外,由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发行的各类货币资产,如存款和债券。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中央银行可以影响市场利率、经济活动水平和物价水平。 银行是负责收集储户存款并提供贷款、支付和结算服务的金融机构。银行的主 要功能包括存款业务、贷款业务和支付结算业务。存款业务是银行吸收居民闲置资金的重要途径,包括活期存款、定期存款等。贷款业务是银行的核心业务之一,银行向个人和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和融资服务。支付结算业务是指银行作为支付中介机构,通过清算和结算系统来进行交易和资金流动。 货币供需平衡是指货币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货币供给受中央银行的控制,而货币需求则由经济体系中各方面的因素决定。货币需求的主要决定因素包括经济增长、通货膨胀预期、利率水平、金融市场发展程度等。当货币供需平衡时,货币的稳定性和经济的稳定性都能得到保障。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来实现经济调控的手段。 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保持物价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和维护金融稳定。中央银行通过改

货币银行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

货币银行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 名词解释: 1格雷欣法则(劣币驱赶良币) (2)双本位制 是指国家用法律规定金银两种本位币的比价,两种货币按国家比价流通,而别随金、银市场比价的变动而变动的货币制度。其缺点是与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相矛盾,于是浮现了“劣币驱赶良币”的现象。 所谓“劣币驱赶良币”,又称为“格雷欣法则”,是指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当一具国家并且流通两种实际价值别同,但法定比价固定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货币(良币)必定被人们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劣币)反而充斥市场。 2信用、商业信用-现代信用制度的基石、银行信用-现代信用的要紧形式、消费信用 信用是借贷活动的总称,普通来讲,它是以偿还为前提的特别的价值运动形式。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是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条件临时让渡商品或货币的一种形式 本质特征: 信用别是普通的借贷行为,而是有条件的借贷行为,即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先决条件。 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别形式。它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的转移或运动。 信用反映一定的生产关系 (一)信用产生的缘故 首先,信用产生的前提是私有制的浮现。 其次,信用产生的客观经济基础是商品货币关系的存在,换言之,信用产生于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即商品买卖中的延期支付。 最终,信用产生的现实根源在于商品或货币占有的别均衡。 3、从信用对现代经济的作用来分析 ☆信用保证现代化大生产的顺利举行;

☆自然调节各部门的进展比例; ☆节省流通费用,加速资本周转; ☆信用为股份公司的建立和进展制造了条件。 信用的作用 积极作用: 1、信用促进利润的平均化 2、信用的存在能够节约流通费用,加快资本周转 3、信用能够调节居民的消费和社会消费品的供求 4、信用能够调节经济,替代国家的行政干预手段 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无法按照答应偿还债权人本息的风险 经济泡沫是指某种资产或商品的价格大大地偏离其基本价值 (一)商业信用的产生和进展 定义:商业信用是指工商企业之间互相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截了当联系在一起的信用。 典型形式:延期付款(赊销)缘故: 1、商品运动和货币运动在时刻上和空间上脱节。 2、商业资本和产业资本分离。 (二)商业信用的特点 1、商业信用的主体是厂商。 2、商业信用的客体是商品资本。 3、商业信用和产业资本变动一致。 (三)商业信用的优缺点 1、优点:方便和及时 2、缺点: 商业信用规模的局限性 商业信用方向的局限性 商业信用期限的局限性 商业信用授信对象的局限性 具有分散性和别稳定性

货币银行学知识点总结

货币银行学知识点总结 1.简述现代信用的形式:1)商业信用:工商企业之间以赊销赊购等方式形成的信用;2)银行信用:银行等金融机构对社会公众或企业的货币借贷;3)国家信用,以政府为借贷人的信用;4)消费信用:对消费者提供的,用以满足其消费所需的信用。 2.货币市场包括哪些子市场?票据与贴现市场、国库券市场、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市场、回购市场、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大额存单市场等 3.贷款的五种分法:1)正常,完全把握能按时还本付息2)关注,有还款能力,但存在不利因素3)次级,依靠正常经营无法还贷4)可疑,实现担保也仅能收回部分债权5)损失,本息无法收回或仅能少量收回 4.如何理解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对商业银行开展存放汇等等业务;集中存款准备;作为最终贷款人;组织全国清算 5.简述中央银行的只能:1)银行的银行;国家的银行;发行的银行再加以阐述 6.金融资产有何特点?偿还性;收益性;流动性;货币性;风险性 7.简述商业银行的经营的原则及其相互关系?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对立统一的关系,过度强调流动性与安全性则盈利性不好,反之则反是。 8.中央银行是在解决那些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中央银行是在解决银行券的统一发行、票据清算的统一组织、最后贷款人的出现、金融监管的实施等等问题的基础上产生的 9.简述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相互关系的不同理论观点。促进论,通货膨胀具有正的产出效应,由于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有效需求不足,实际经济增长率低于潜在经济增长率的状态;促退论,持续的通货膨胀会经由降价效率的效应阻碍经济成长;中性论;由于公众预期,在一段时间内会对物价上涨作出合理的行为调整,因此通货膨胀各种效应的作用会相互抵消。10.金融市场与哪些基本功能:方便投资与筹资;方便资金的灵活转换;有利于增强宏观调控的灵活性;有利于部门、地区、国家经济联系;分散风险,降低交易成本;阴道资金想高效益单位转移。 11简述我国目前金融中介体系基本构成状况:中央银行;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保险公司;投资银行、证券公司;在华外资金融机构。 12简述存款货币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吸取存款;发放金融债券;想中央银行借款;想国际货币市场借款;银行同业拆借;银行结算中的短期借款。(资产业务:贴现、贷款、证券投资) 13货币政策中介结指标的选择:可控性;可测性;相关性;抗干扰性;有效性;与经济体制、金融体制有较好的适应性。 14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有利于商业银行对其贷款实行差别化定价策略;有利于提高银行业之间的市场竞争;有利于优化客户结构;有利于商业银行推出新的金融工具、产品与服务

货币银行学基本知识点

货币银行学基本知识点 货币银行学基本知识点 1.金融,通常是指货币资金的融通,是货币、信用、利息和银行及其相互联系的总称。 2.货币是充当普通等价物的特别物品。它是用来衡量和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手段,它还具有购买其他一切商品的能力。 3.信用指经济上的借贷行为,它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让渡。 4.金融机构算是经营各种金融业务的组织单位,是商品、货币和信用进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 5.金融调控是指调控主体依照对经济运行事情的推断,操作各种调节手段引导经济进展轨迹。 6.信用工具,指信用流通工具,是在信用基础上产生的,用以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书面凭证。 7.利息是货币资金所有者贷出一定数量货币所获得的酬劳。 8.利率是指利息对本金的比率。 9.名义利率是指在一定时刻上对物价变动因素未作剔除的利率。 10.实际利率是指在一定时点上对物价变动因素举行剔除后的利率。 11、市场利率是指由资金供求关系和风险收益关系等市场因素所决定的利率。 12.官定利率是指由货币当局规定的并强令执行的利率。由此可见,官定利率属于治理利率。 13、利率体系是指在一具经济运行机体中存在的各种利率由各种内在因素联结成的有机体,要紧包括利率结构和各种利率间的传导机制。 14、现值是指为取得一定的本利和如今所需要的本金。 15、终值按一定利率计算出的本利和。 16、固定利率是指在借贷期限内保持利率水平别变的利率。 17、中央银行:以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为其要紧职责的国家宏观经济调控部门。 18、银行券:是由银行签发交给持有人以保证向其兑付金银的债务凭证。

19、美国联邦储备体系:联邦储备体系是美国中央银行,它由联邦储备委员会.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和12个联邦储备银行组成。它对参加联邦储备体系的成员银行实施治理和监督。 20、货币发行:货币发行业务是中央银行作为“发行的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权所形成的一项特有负债,它是最重要的负债业务。货币发行具有双重含义:一是指货币从中央银行发行库,经过各家银行业务库流向社会;二是指货币从中央银行流出的数量大于流入的数量。 21、发行的银行:指中央银行垄断了货币发行权,是该国唯一的货币发行机关,它是中央银行最基本的职能。 23、政府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从产生起就与政府有着紧密的关系。中央银行既作为政府治理金融的工具,又为政府服务。 24、银行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最终贷款者,是金融票据的交换中心,全国银行的清算中心,存款预备金的治理者。 25、再贷款:中央银行给商业银行的贷款称为再贷款。 26、再贴现:是商业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持有已贴现的商业汇票,向中央银行举行票据再转让的一种行为。 27、清算业务:是指中央银行集中票据交换及办理全国资金清算的业务活动。 28、发行基金:算是人民银行代国家保管的人民币票券,它别是流通中货币,是调节货币流通的预备金。 29、发行库:是人民银行保管发行基金的金库。 30、业务库:是商业银行基层行为了办理日常现金收付业务而建立的金库,它保留的现金是基层行现金收付的周转金.营运资金的组成部分,经常处于有收有付的状态。 31、商业银行:以汲取存贷款为要紧业务,以盈利性为经营目标的金融企业。 32.信用中介:商业银行的基本职能。它是商业银行作为资金的借者和贷者的中介。 33.支付中介:商业银行的基本职能。它是商业银行作为债权人和债务人的中介。 34.中间业务:也叫中介业务。它是商业银行别动用自身资金,经过向客户

货币银行学知识点总结

货币银行学知识点总结(总16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货币银行学知识点总结(名词解释+简答) 货币:1货币是特殊的商品,它是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它具有与其它一切商品互相交换的功能,具有一般的交换手段;货币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2货币体现了一定的生产关系。 信用货币:第一,信用货币是价值符号,在社会商品总额和货币流通速度一定的情况下,每单位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和货币数量成反比。第二,信用货币是债务货币,信用货币是表示银行债务的凭证,它是通过银行的资产业务投放出去的。第三,信用货币具有强制性,国家规定全社会都必须接受和使用信用货币。 复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是以金铸币和银铸币同时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这两种铸币均可自由铸造及融化,具有无限法偿能力,均可以自由的输出入,辅币和银行券均能自由与之兑换。又分平行本位制和双本位制。 金本位制:金本位制即一国基本货币单位与一定成色及重量的黄金维持固定的关系。又分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双本位制:即法律规定了金、银比价,金、银币仍同时作为本位货币。 1、货币制度包含货币制度可分为两类:(1)金属本位制,即以贵金属作为本位货币;铸币与银行券的发行必须以充足的金属作为后备。其中囊括了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和金本位制。(2)信用货币制度,又称纸币本位制或不兑现本位制,是指不以有价值的商品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 2、什么是“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 答:在金银复本位制的双本位制下,当市场上金、银的比价发生变化时,会引起金币或银币的实际价值与名义价值发生背离,这是实际价值高与名义价值的

米什金货币金融学知识点

本章内容涉及知识点并不在本书中,主要需在公司理财课本中掌握 知识点如下:适应性预期、套利的定义、戈登增长模型、最优预测、随机游走的定义、有效市场的 假定和三种形式市场分类以及市场异象举例。上述内容应参考公司理财,第一遍可适当把握。 第八章金融结构的经济学分析 本章主要围绕信息不对称展开,属于重点章节,需深入理解 掌握交易成本定义及缓解办法,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定义和缓解方法,并能举岀现实中的例子,掌握利益冲突和解决方法等 名词解释注意:激励相容、钓鱼行为、IPO、范围经济、利益冲突等 第九章金融危机与次贷风波 本章主要总结了发达市场和新兴市场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过程,重在理解。 掌握金融危机的定义,导致金融危机的因素,发达国家金融危机的发展过程(以美国为例),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危机的发展过程,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总结。 名词解释如:去杠杆化、证券化、担保债务权益CDOs、结构化投资工具SIVs、抵押支持债券、次级 抵押贷款等;注意该类名词课本上的解释有些并不完善,需结合其他资料整理。 第十章银行业与金融机构的管理 本章主要介绍银行的运营和管理,其中银行管理部分需重点掌握。 了解银行资产负债表包含科目,掌握银行管理基本原则、信用风险管理一系列原则、利率风险管理方法、表外业务类型等。 第十一章金融监管的经济学分析 本章内容比较单一”较易掌握。 掌握金融监管的9中基本类型,归类记忆。特别注意巴塞尔协议2,扩展巴塞尔协议3等。 名词解释注意监管套利等。 第十二章银行业:结构与竞争 本章主要介绍银行业的创新,难度不大,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也不多。 大致了解银行体系的历史发展,注意影子银行体系(第一遍不需做专题,但在强化阶段或者冲刺阶段需做专题),掌握金融创新的三种类型和各个类型下的创新业务或工具,理解并可以解答银行为避免传统业务衰落而可以采取的措施,美国商业银行结构大致了解即可,而银行业与证券业的分离的基本模式需重点掌握等。 第十三章中央银行与联邦储备体系 本章重点在于货币政策目标,但与第16章是相联系的,是对第16章的理论铺垫。 掌握货币政策目标,了解联邦储备体系结构,理解央行独立性的两种类型,以及独立性的支持和反对各自的理由等。 名词解释:公开市场操作、阶梯目标、政治经济周期、时间不一致性问题、名义锚等 第十四章货币供给过程 厂本章属于重点章节,知识点涵盖较多,各种题型都可能考到。 以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岀发,理解中央银行业务,掌握央行控制基础货币的方法、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掌

货币银行学基础知识要点

货币银行学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货币的产生? 两个阶段: 1 先是物物直接交换 2 然后是通过媒介的交换 二、价值形态演变的几个阶段? 四个阶段: 1 简单偶然的交换 2 扩大了的价值形态 3 一般价值形态(本质变化: 作为交换的媒介固定1 某物) 4 金属货币形态 三货币的定义及职能? 定义: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并体现着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职能: 1 价值尺度:货币表现商品价值,衡量商品价值量大小的职能. 2 流通手段:货币在充当商品流通的媒介时发挥流通手段的职能. 3 支付手段: 在以延期付款形式买卖商品的情况下,货币在用于清偿债务时,就是执行支 付手段的职能. 4 贮藏手段: 货币被人们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一般代表保存起来,退出流通 领域,发挥贮藏手段职能 5 世界货币:货币超越国界,在时间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四、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 1 币财:国家规定哪种或哪几种商品为币财,实际上都是对已经形成的客观现实从法律上加以肯定。 2 货币单位:包括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和规定每一货币单位所含金属的重量与成色,即所代表的价值。 3 各种通货和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金属本位币的铸造与流通、辅币的发行与流通、银行券的发行与流 通,纸币的发行与流通。 4 准备制度:又称黄金储备制度,他是一国货币稳定的基础,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强弱的重要标志之 一。 五、货币制度的演变? 1 银本位制:以白银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 2 金银复本位制:是以金、银两种特定铸币同时充作本位币,并规定其币值对比的一种货币制度。 3 金本位制:是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 4 信用本位制:是指以不兑换黄金的纸币和银行券为本币的货币制度。 六、格雷欣法则概念? 1 在金银复本位制下。金银复本位是以金、银两种特定铸币,同时充作本位币,并规定其币值对比的一 种货币制度。 2 劣币和良币。市价比法定价格低的金属货币为劣币,市价比法定价格高的金属货币被称为良币。 3 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指在实行金银复本位制条件下,金银有一定的兑换比率,当金银的市场比价与 法定比价不一致时,市场比价比法定比价高的金属货币(良币)将逐渐减少,而市场比价比法定

2023年初级经济师基础知识口诀

2023年初级经济师基础知识口诀 一、宏观经济学 1. 国内生产总值,经济衡量标准。 2. 消费、投资、政府购买,GDP组成要点。 3. 通货膨胀,物价上涨,货币价值贬值。 4. 失业率高,经济不景气。 5. 贸易顺差,出口大于进口。 6. 财政政策,政府调控经济。 7. 货币政策,央行控制货币供应。 8. 经济周期,景气与衰退交替。 二、微观经济学 1. 供求关系,决定价格。 2. 市场竞争,促进经济增长。 3. 边际效用,逐渐减少。 4. 成本曲线,边际成本递增。 5. 市场失灵,外部性与公共物品。 6. 垄断产生,市场竞争减少。 7. 弹性系数,需求变化敏感程度。 8. 机会成本,放弃的次优选择。 三、货币银行学 1. 货币发行,央行的职能。

2. 存款准备金,银行的储备。 3. 贷款利率,银行收益来源。 4. 存贷款利差,银行盈利手段。 5. 存款保险,保障存款安全。 6. 货币供应量,影响通胀水平。 7. 货币乘数,扩大货币供给。 8. 利率决定,货币市场调控。 四、国际贸易学 1. 比较优势,互惠贸易原则。 2. 关税壁垒,限制进口商品。 3. 贸易逆差,出口少于进口。 4. 汇率波动,影响国际贸易。 5. 自由贸易区,取消关税限制。 6. 保护主义,保护本国产业。 7. WTO规则,促进全球贸易。 8. 货币汇率,国际贸易结算。 五、经济增长与发展 1. 资本积累,投资创造财富。 2. 人力资本,教育培训提升效益。 3. 技术进步,提高生产力水平。 4. 制度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5. 产业结构,产值比重变化。 6. 经济增长,国民收入增加。 7. 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 8. 城乡差异,发展不均衡。 六、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 1. 股票市场,企业融资渠道。 2. 债券市场,借款人筹集资金。 3. 期货市场,对冲风险工具。 4. 证券投资基金,分散风险。 5. 商业银行,提供各类贷款。 6. 证券公司,股票买卖交易。 7. 保险公司,风险分散保障。 8. 外汇市场,跨国货币兑换。 七、经济法规与政策 1. 市场竞争法,维护公平规则。 2. 劳动法,保障劳动者权益。 3. 税收政策,调节经济发展。 4. 金融监管,保护投资者利益。 5. 外商投资法,吸引外资流入。 6. 垄断反垄断法,规范市场行为。 7. 财政预算,收支平衡管理。

《货币银行学》重点知识

《货币银行学》复习题 一、关联概念比较 1.基础货币与原始存款 基础货币:基础货币或称高能货币,指存款货币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与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通货这两者的总和。 原始存款:原始存款是指银行吸收的现金存款或中央银行对商业贷款所形成的存款,即不是由派生过程产生的存款。 2.有限法偿与无限法偿 有限法偿:辅币具有有限的支付能力,即当支付金额超过一定限额时,对方有权拒绝接受。在法定限额内,拒收则不受法律保护。 无限法偿:是指法律规定的无限制偿付能力,其含义是:法律保护取得这种能力的货币,不论每次支付数额如何大以及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即不论购买商品、支付服务、结清债务、支付的对方均不得拒绝接受。 3.商业承兑与银行承兑 商业承兑:商业承兑汇票是票据的一种,是由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商业承兑汇票按交易双方约定,由 销货企业或购货企业签发,但由购货企业承兑,并且由银行以外的人负责承兑。 银行承兑:银行承兑汇票是由在承兑银行开立存款账户的存款人出票,向开户银行申请并经银行审查同意承兑的,保证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对出票人签发的商业汇票进行承兑是银行基于对出票人资信的认可而给予的信用支持。 4.国家信用与银行信用 国家信用:国家信用指国家作为债务人所进行的信用活动。 银行信用:银行信用是指通过银行以货币为形态提供的信用。 5.本位币与辅币 本位币:主币是用法定货币金属,按照国家规定的规格经国家造币厂铸造的货币,是一国的标准货币和基本货币。 辅币:由贱金属铸造的非足值货币,辅助主币的流通。 6.货币制度与货币政策 货币制度:国家法律形式规定的货币发行、流通结构和组织形式。

中级经济师基础知识汇总

中级经济师基础知识汇总 1. 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 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和调节机制的学科,包括国 民经济总体规律、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货币政策、财政政策 等内容。 1.1 国民经济总体规律 国民经济总体规律是指经济运行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规律,如供求关系、经济增长规律、比例关系等。了解这些规律可以帮助经济师更好 地解读和预测经济发展趋势。 1.2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 经济增长是指国民经济总量的扩大和经济结构的变化,它受到投资、技术进步、劳动力和资源等因素的影响。经济周期则是经济发展中周 期性波动的规律,包括繁荣期、衰退期、滞涨期和复苏期。 1.3 通货膨胀和失业 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普遍上涨并持续一段时间的现象,它会带来货币 贬值和购买力下降。失业是指劳动力供给超过需求,导致一定比例的 劳动力无法找到工作。通货膨胀和失业都是经济发展中需要重点关注 和研究的问题。 2. 微观经济学基础知识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如家庭、企业、市场)的经济行为和决策的学科,包括供求关系、市场结构、成本和收益等内容。 2.1 供求关系 供求关系是市场经济中商品和劳务的买卖关系,供给是指卖方愿意提供的商品或劳务的数量,需求是指买方愿意购买的商品或劳务的数量。供求关系决定了市场价格的形成和变动。 2.2 市场结构 市场结构是指在某一特定行业中,市场上的企业数量和规模、产品差异程度等特征。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 2.3 成本和收益 成本是企业为生产和经营所支付的各种费用,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收益是企业通过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获得的回报。了解成本和收益对企业的经营决策和市场竞争具有重要的影响。 3. 货币银行学基础知识 货币银行学是研究货币和银行体系的运行和调控机制的学科,包括货币供给、货币政策、商业银行的角色等内容。 3.1 货币供给

2023年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经济基础知识(中级)考试大纲

2023年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经济基础知识(中级)考试大纲2023年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经济基础知识(中级)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和要求 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是通过深入学习经济基础知识,增强从业人员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的一项重要途径。经济基础知识(中级)考试是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一部分,旨在测试考生对经济基础理论和实践的掌握程度,以及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 1. 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 (1)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与经济增长; (3) 物价总水平与通货膨胀; (4) 政府经济政策和宏观调控; (5) 国际金融与国际收支。 2. 微观经济学基础知识 (1)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 市场供求关系与价格决定; (3) 市场结构与市场行为; (4) 生产要素与要素市场;

(5) 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 3. 产业经济学基础知识 (1) 产业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 市场结构与产业组织; (3) 产业政策与产业发展; (4) 产业集群与地区经济发展。 4. 基本会计知识 (1) 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 会计核算方法与会计报告; (3) 财务管理与经济决策分析。 5. 货币银行学基础知识 (1) 货币银行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 货币的产生与货币市场; (3) 银行与金融机构; (4) 货币政策与货币市场调控。 6. 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基础知识 (1) 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 国际贸易政策与国际贸易的机制; (3) 跨国公司与国际直接投资; (4) 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市场。

货币银行学基础知识2篇

货币银行学基础知识2篇 第一篇:货币银行学基础知识 1. 什么是货币银行学? 货币银行学(Monetary and Banking Studies)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货币和银行在经济中的作用,以及货币政策和银行监管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2. 货币的含义是什么? 货币是指一种通用的交换媒介,可以用来购买商品和服务,并且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被广泛接受。货币的本质是信用,是对社会信用体系的一种体现。 3. 货币的特征有哪些? 货币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1)通用性:货币必须是广泛接受的交换媒介,能够用于购买各种商品和服务。 (2)可供性:货币必须是可以供应的,即市场上应该有足够的货币流通。 (3)稳定性:货币的价值应该相对稳定,不受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等因素的影响。 4. 货币的种类有哪些? 货币主要分为实物货币和信用货币两种。实物货币包括金属货币、有价证券等,而信用货币则包括零钞、支票、汇票等纸质货币,以及信用卡、网银等电子货币。 5. 银行的定义是什么? 银行是一种专业金融机构,主要提供存款、贷款、信用

卡、证券投资、汇率兑换、汇款和保险等服务,是社会储蓄的主要集中地和投资的重要来源。 6. 银行的角色及职能有哪些? 银行在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储蓄和贷款:银行作为社会储蓄的主要集中地,管理储户的存款,同时也向个人和企业提供贷款服务。 (2)支付和结算:银行作为支付和结算的重要媒介,提供各种汇票、支票、银行卡等支付方式,方便人们的交易和结算。 (3)投资和证券业务:银行还可以进行股票、债券、期货等证券投资业务,为客户提供理财服务。 (4)信用保证和担保:银行可以为客户提供信用保证和担保服务,增加借款方的贷款信用。 7. 货币政策是什么?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等手段来调节经济运行的一种政策。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保持通货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 8. 银行监管的作用是什么? 银行监管是指政府及其代表机构对银行业进行监管和管理的一种制度。银行监管的主要目的是确保银行业界的健康经营和规范运作,保障客户资产安全,维护金融稳定。 9. 金融危机的成因有哪些? 金融危机是指金融市场的异常波动致使金融机构倒闭、财富大量流失、经济萧条等一系列负面后果。金融危机的成因一般包括货币政策失误、金融监管不力、投机和炒作等因素。 10. 货币政策的工具有哪些? 货币政策的工具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货币银行学》复习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货币银行学期复习 第一章货币与信用 一、名词解释 1、货币: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2、实物货币:以自然界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出来的某种产品类充当货币。 3、信用货币:不能与金属货币相兑换的纯粹的货币价值符号。 4、货币本位制度:对本位货币的名称、材料、铸造、发明、兑换与流通等所作的有关规定。 5、无限法偿:无论支付数额多大,无论属于任何形式的支付,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 6、纸币本位制度:以政府或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本位货币的制度。 7、交易媒介:货币作为商品交易媒介物的功能。 8、价值标准:货币作为衡量商品的价值尺度的职能。 9、价值储藏: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处于一种静止状态时发挥的功能。 10、支付手段:货币作为价值的单方面转移时所发挥的功能。 11、信用: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单方面价值让渡。 12、商业信用:工商企业之间以商品赊销和预付货款形式提供的信用。 13、银行信用: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提供的信用。 14、国家信用:国家作为债务人筹集资金的一种信用。 15、消费信用: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直接用于生活消费的信用。 16、信用工具:用以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一种书面凭证。 17、金本位制:金本位制是以黄金为币材,本位币与一定量黄金保持等价关系的货币制度。 18、格雷欣定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即在实际比价与法定比价不同的两种货币同时流通时,实 际价值量较高的货币成为良币,实际价值量较低的货币成为劣币,在价值规律的自发作 用下,良币退出流通领域而劣币充斥市场。 19、货币供给弹性:某个时间段为适应一定商品量的货币需要,货币供给在一定幅度内可多一点或 少一点。 二、思考题 1、为什么说现代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

货币银行学[第十一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十一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1.通货膨胀与其类型 定义: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价格水平持续地和显著地上涨.通货膨胀的程度通常用通货膨胀率来衡量.通货膨胀率被定义为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用公式表示就是: 式中,π t 为t时期的通货膨胀率;P t 和P t-1 分别为t时期和t一1时期的价格水 平. 分类: <1>按照价格上升的速度进行分类 ①温和的通货膨胀.指每年物价上升的比例在10%以内. ②奔腾的通货膨胀.指年通货膨胀率在10%以上和100%以内. ③超级通货膨胀.指通货膨胀率在100%以上. <2>按照对价格影响的差别分类 ①平衡的通货膨胀.即每种商品的价格都按相同比率上升. ②非平衡的通货膨胀.即各种商品价格上升的比例并不完全相同. <3>按照人们的预料程度加以区分 ①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即价格上升的速度超出人们的预料,或者人们根本没有想到价格会上涨. ②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具有自我维持的特点,又称为惯性的通货膨胀. 2.通货膨胀的原因 一般地,按照通货膨胀的起因可以把通货膨胀分为三类: <1>需求拉动通货膨胀

定义: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上涨,又称为超额需求通货膨胀.解释为"过多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 原因:在总产量达到一定产量后,当需求增加时,供给会增加一部分,但供给的增加会遇到生产过程中的瓶颈现象,即由于劳动、原料、生产设备的不足使成本提高,从而引起价格上升.或者当产量达到最大,即为充分就业时的产量,当需求增加时,供给也不会增加,总需求增加只会引起价格的上涨.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或来自政府的需求、国外需求,都会导致需求拉动通货膨胀. 引起需求扩大的因素有两大类:一类是消费需求、投资需求的扩大,政府支出的增加、减税,净出口增加等<通过IS曲线右移>,它们都会导致总需求的增加,需求曲线右移,称为实际因素;另一类为货币因素,即货币供给量的增加或实际货币需求量的减少<通过LM曲线右移>,导致总需求增加. <2>成本推动通货膨胀 定义: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上涨,又称为成本通货膨胀或供给通货膨胀.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又可以分为工资推动通货膨胀与利润推动通货膨胀<这里的利润通常为垄断利润>. 工资推动通货膨胀是指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造成的过高工资所导致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据西方学者解释,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上,工资率完全决定于劳动的供求,工资的提高不会导致通货膨胀;而在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上,由于强大的工会组织的存在,工资不再是竞争的工资,而是工会和雇主集体议价的工资,并且由于工资的增长率,超过生产率增长率,工资的提高就导致成本提高,从而导致一般价格水平上涨.西方经济学者进而认为,工资提高和价格水平上涨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工资提高引起价格上涨,价格上涨又引起工资提高.这样,工资提高和价格上涨形成了螺旋式的上升运动,即所谓工资一价格螺旋. 利润推动通货膨胀是指垄断企业和寡头企业利用市场势力谋取过高利润所导致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西方学者认为,就像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是工资

金融管理基础知识金融学基础知识及框架总结

金融管理基础知识金融学基础知识及框架总结 金融定义为:在不确定的环境下,在时间和风险两个维度下,通过资本市场,对资源进行跨期(最优)配置。可以说金融学是专门研究不确定性和动态过程的经济学。 在微观层面上: 微观金融学主要考虑金融现象的微观基础。如同微观经济学一样,它实质上也是一种价格理论,它研究在不确定情况下,通过金融市场,对资源进行跨期最优配置,这也意味着它必然以实现市场均衡和获得合理金融产品价格体系为其理论目标和主要内容。也许受到实际工作的过多影响,它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为资产定价(asset pricing)。 首先需要阐明的是:微观金融学这门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内容以及使用的主要数学工具和方法。在初步引入不确定性、时间等一些基本概念后,同微观经济学类似,为了呈现理性决策的基础,需要建立个人偏好公理体系和效用函数理论。有了上述基础,接下去很自然的,会考察个人做出投资/消费决策,以使得个人终身效用最大化。问题的另一个方面便是生产者的融资行为理论。企业做出它们的投资/融资决策,通过合理的资本结构安排,使得所有者权益最大化。资金的供给者(投资者)和需求者(融资者)最终在资本市场上相遇。同产品市场上的情况类似,当市场均衡时,资产的价格和数量必须同时被决定。

一个完整的金融市场必然包括为克服风险而产生的衍生金融产品市场,同样的,它们的价格体系也是人们极为关心的。此外,另一媒介资源跨期配置的支柱——金融中介机构在金融过程中扮演什么角色,以及它与金融市场之间的关系也是微观金融分析的应有之意。 投资学:研究把个人、机构的有限财富或者资源分配到诸如股票、国库券、不动产等各种(金融)资产上,以获得合理的现金流量和风险/收益特征。它的核心内容就是以效用最大化准则为指导,获得个人财富配置的最优均衡解。 金融市场学:分析市场的组织形式、结构以及微结构(microstructure),同时考察不同的金融产品和它们的特征,以及它们在实现资源跨期配置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它们的合理价格是这种研究中最重要的部分。 公司金融学:考察公司有效地利用各种融资渠道,获得最低成本的资金来源,并形成合适的资本结构(capital structure)。它会涉及到现代公司制度中的一些诸如委托——代理结构的金融安排等深层次的问题。 金融工程学:侧重于衍生金融产品的定价和实际运用,它最关心的是利用创新金融工具,来更有效地分配和再分配个体所面临的形形色色的经济风险,以优化他们的风险/收益特征。 金融经济学:是我们所说的真正意义上的作为金融学科(统一)理论基础的金融学。同经济学面临的任务一样,它试图通过

货币银行学考试必备知识点

货币银行学 单选 10*1 多选 10*2 判断 10*2 计算 2*5 简答 4*5 论述 2*10 简答 论述 一、阐述中央银行的性质,在银行体系中的地位以及在货币供应中起到的作用p135 140 196 1、中央银行的性质 ①中央银行是管理金融事业的国家机关 ②中央银行是特殊的金融机构 2、中央银行是一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核心环节,处于特殊地位,具有对全国金融活动进行宏观调控的特殊功能,是管理全国货币金融事务的最高机构,对外则要维护一国货币主权。 3、我国中央银行即中国人民银行的主要职能之一是“货币发行的银行”,垄断货币发行特权,成为全国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中央银行通过掌握货币发行,可以直接的影响整个社会信贷规模和货币供给总量,进而实现对经济的控制。 二、货币数量论中现金交易说和现金余额说的主要内容,分析说明其相同点和不同点p221-224 1、费雪的现金交易数量说:该观点认为人们需要货币并不是需要货币本身,而是因为货币可以用来交换商品和劳务,以满足人们的交易需求,因此,一定时期内社会的货币支出总额必定等于同期内参加交易的各种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总额。 即:MV=PT M 为一定时期内流通中的货币量 V 为货币流通速度 P 为一般物价水平 T 为商品和劳务的交易总量 PT 为经济中待销售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总额 该方程式表明,待销售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总额等于货币存量和货币流通速度的乘积 2、剑桥的现金余额数量说:现金余额数量说是以马歇尔和庇古为首的剑桥学派创立的,研究对象是个人的货币需求,重视个人微观主体的需求,他们认为,人们基于便利和安全的动机而保留在手边的现金余额就是货币需求,货币的交易媒介和财富储藏两个属性使人们持有货币。 P= P 为货币的购买力 k 为以现金余额方式持有的收入占总收入与财富的比例 R 为一定时期内社会的实际收入 M 为货币量 因为物价水平是货币购买力的倒数,若将P 定义为物价水平则上式变成 P= 罗伯逊后来对庇古的方程式进行了修正,使之成为: M=kPY 这就是著名的现金余额数量方程式,又称为剑桥方程式。M 是保存在人们手中准备用于购买商品和劳务的货币量,以现金余额方式存在。Y 代表一定时期内以不变价格计算的商品和劳务的总价值。PY 代表名义国民收入。 该方程式说明,货币需求取决于k 、P 、Y 三个变量,当k 、P 一定时,总收入越多,货币需求越多;当k 、Y 一定时,价格水平越高,货币需求越多;当P 、Y 一定时,k 越大,货币需求越多。 3、现金交易数量说和现金余额数量说的区别 ①研究的视角不同 现金余额数量说把个人的货币需求作为研究的出发点,重视微观主体持币动机和行为对货币需求的影响。这与过去的经济学家主要从整个经济的角度研究货币数量问题有很大的不同。 M kR kR M

货币银行学教案

货币银行学教案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学时:4学时 二、本章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货币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了解中外货币起源的学说,掌握马克 思的货币起源学说;2.熟悉货币形式的演化,认识各种货币形式的特点, 重点掌握现行的信用货币形式;3.掌握货币在现代经济中的基本功能,理 解货币的各种作用; 4.理解货币层次划分的意义和依据,了解西方国家货币层次划分的内容,重点掌握我国货币层次的划分; 5.掌握货币计量的有关概念及统计分析的经济意义。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货币的职能;马克思货币产生理论的主要内容;划分货币层次 的依据;货币制度的内容;货币制度的演变过程;人民币制度的主要内容。 难点:马克思货币产生理论的主要内容;格雷欣法则。四、小结 1、从最一般的意义上来介绍有关货币的一些基本知识,包括货币的 产生、货币形式的演变、货币的定义、货币概念的发展及货币的职能和作用。 2、主要介绍货币制度及其演进过程、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和类型、 我国的货币制度。 第一节货币的产生与职能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货币的产生过程2.把握货币的不同形态3.掌握货币的基本 职能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货币产生的四种价值形式;货币的职能难点:货币的职能讲授内 容一、货币的产生 关于货币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中国古代的观点,西方关于货币起源的 学说。我们介绍的是马克思的科学的货币起源说,从商品交换的角度来考察。 1、商品交换的必然性 2、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3、商品价值形式的四个阶段①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②扩大的价值形式③一般价值形式④货币价值形式二、货币的形态 货币自产生以来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它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 展而发展。根据货币材料的不同货币的形态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 1、实物货币 2、金属货币 3、代用货币 4、信用货币 5、电子货币三、货币的职能1、价值尺度2、流通手段3、贮藏手段4、支付手段5、世界 货币 四、货币的层次划分 货币层次是指不同范围的货币概念,划分货币层次时一般是将金融资 产的流动性作为标准。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2、我国的划分M0=现金M1=M0+活期存款 M2=M1+储蓄存款+定期存款 第二节货币制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