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货币银行学货币供给与金融机构

货币银行学货币供给与金融机构

货币银行学货币供给与金融机构货币供给是货币银行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与金融机构密切相关。本文将探讨货币供给的意义、货币供给的来源以及货币供给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

一、货币供给的意义

货币供给是指经济体中货币的总量,它对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的稳定具有重要影响。货币供给的合理调控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控制通货膨胀,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货币供给与金融机构密切相关,金融机构是货币供给的主要渠道之一。

二、货币供给的来源

货币供给主要有两个来源: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

中央银行是货币供给的主要机构,它通过实施货币政策来调控货币供给。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改变利率水平、进行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来控制货币供给的量和速度。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的控制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是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的重要力量。

商业银行是货币供给的另一个重要来源。商业银行通过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来创造货币。当商业银行吸收存款时,存款人将现金存入银行,此时商业银行可以获得一笔存款,并将存款人的账户余额增加相应的金额。商业银行发放贷款时,将存款转化为贷款,增加了经济体中的货币总量。因此,商业银行在货币供给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货币供给与金融机构的关系

货币供给与金融机构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金融机构是实现货币

供给的重要渠道,它们通过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来实现货币供给。

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这些机构在经济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商业银行是货币供给的主要

渠道之一,通过它们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创造货币,并且在货币市

场中起到了流动性调节的作用。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机构也在货币

供给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对于货币供给的稳定至关重要。当金融机构运

营良好、风险可控时,它们能够更好地发挥货币供给的作用。同时,

货币供给的稳定也有助于金融机构的发展,使其能够更好地为经济体

提供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

综上所述,货币供给是货币银行学中的重要概念,它对经济发展和

金融机构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货币供给的来源主要包括中央银行和

商业银行,而金融机构是货币供给的重要渠道之一。货币供给与金融

机构之间的关系密切,彼此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共同促进经济体的

稳定发展。

货币银行学

货币银行学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 1.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指货币供给难以由中央银行绝对控制,而主要是由经济体系内部各经济主体共同内在的决定的,从而使货币供给量具有内生变量的性质。 2.金融结构——是指构成金融总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分布、存在、相对规模、相互关系与配合的状态。 3.货币市场——又称短期金融市场,是以期限在一年以内的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场所。(3分)货币市场主要解决市场参与者短期性的资金周转和余缺调剂问题。 (2分) 4.格雷欣法则——金银复本位制条件下出现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指当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铸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即良币,被熔化、收藏或输出国外,退出流通,而实际价值较低的劣币则充斥市场的现象。 5.商业信用——工商企业之向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其典型形式是由商品销售企业对商品购买企业以赊销方式提供的信用。 6.货币乘数——指货币供应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亦即基础货币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货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不同口径的货币供给量有各自不同的货币乘数。 二、判断正确与错误1.区域性货币制度的理论基础是蒙代尔的最适度货币区 理论。(对) 2.存款保险制度是为了维护存款者利益和金融业安全而 建立的,它强制规定商业银行必须加入存款保险。(错) 3.信用膨胀引发的通货膨胀是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错) 4.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增加或减少基础货 币。(对) 5.越南盾、缅甸元等由于是非自由兑换货币,因而不是 外汇。(错) 6.原始存款就是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与商业银行在中央 银行的准备金存款之和。(错) 7.对于新兴市场国家来说,金融全球化利弊兼具。(对) 8.资本市场通过间接融资方式可以聚集巨额长期资金。 (错) 9.以复利计息,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因素,对贷出者 有利。(对) 10.个人信用主要是指个人作为债权人的信用活动。 (错) 11.在货币层次划分中,流动性越强包括的货币范围越 大。( 错 ) 12.银行券只在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在金属 货币制度中不存在。(错 ) 13.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汇率制度是以黄金——美元为 基础的、可调整的固定汇率( 对 ) 14.企业的债权信用规模影响着企业控制权的分布,由 此影响着利润的分配。( 对 ) 15.对任何国家来说,国际储备的规模都是越大越好。 ( 错 ) 16.现代经济中国家信用的作用日益增强,是由于国家 的职能得到强化,对宏观经济进行调节和控制的结果。 ( 对 ) 17.《巴塞尔协议》中为了消除银行间不合理竞争,促 进国际银行体系的健康发展,规定各国银行的资本充足 率都应达到6%。( 错 ) 18.商业银行经营的“三性原则”是具有完全内在统一 性的整体。( 错 )

货币银行学重点整理

货币银行学重点整理 第二章货币和货币制度 一、名词解释 1存款货币:所谓存款货币是指能够发挥货币功能的银行存款。 2货币替代:指一国居民因对本币的币值稳定失去信心,或本币资产收益率相对较低时发生的大规模货币兑换,从而外币在价值贮藏、交易媒介和计价标准等货币职能方面全部或部分地替代本币。 3劣币驱逐良币:在双本位制下,金、银两种货币按照国家规定的法定比例流通,结果官方的金银比价与市场自发金银比价平行存在。当金币和银币实际价值相背离,从而使得实际价值高于名义价值的“良币”被收藏、熔化而退出流通,“劣币”充斥市场。 4平行本位制:金币和银币都是一国的本位货币;黄金和白银都可以自由铸造成金币和银币;都具有无限的法偿能力;金币与银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完全由市场价格决定。 5无限法偿:货币具有的法定支付能力,指不论用于何种支付,不论支付数额有多大,对方均不得拒绝接受,本位币一般都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6准货币:一种以货币计值,虽不能直接用于流通但可以随时转换成通货的资产。准货币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货币,但因可随时转化为现实的货币,故对货币流通有很大影响,是一种潜在货币。 7金融资产流动性:一种金融资产能迅速转换成现金所需要的时间和成本,也就是变成现实中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能力。 8跛行本位制:金币和银币都是本位货币;但只有金币可以自由铸造;金币与银币之间的兑换比率由政府以法律的形式予以规定 二、简单题 1货币制度包含的主要内容? 答:货币制度主要内容包括:货币材料、货币单位、货币种类、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规定发行准备制度;货币制度的演变经历了银本位、金银复本位、金本位、纸币本位制4个主 要阶段。 2纸币本位制取代金属本位制的原因? 答:从金属本位制角度—货币供给制约与经济增长对货币需求增加之间矛盾; 从纸币本位制角度—纸币能够同样能够执行货币职能;

货币银行学

货币银行学 一、名词解释 1、信用中介职能:指商业银行通过其所具有的规模经济和信息优势,能够有解决经济金融 生活中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2、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体系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 行为。货币供给首先是一个经济过程,即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注入货币的过程。其次在一定时点上会形成一定的货币数量,称为货币供给量。 3、货币需求:是指人们以货币形式持有财富。在适当的资产组合中,人们愿意持有的货币 的数量就是货币需求量。 货币需求可分为个人的货币需求与整个经济的货币需求。 4、货币乘数:指一定量的基础货币发挥作用的倍数。货币乘数模型:m=Mⁿ/B 5、原始存款:客户以现金存入银行形成的存款。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只需保留一小部分现 金作为付现准备,可以将大部分现金用于放款。客户在取得银行贷款后,一般并不立即提取现金,而是转入其在银行的活期存款账户,这时银行一方面增加了放款,一方面增加了活期存款。 6、派生存款:是银行用转账方式发放贷款、贴现和投资时创造的存款。在信用制度发达的 国家,银行的大部分存款都是通过这种营业活动创造出来的。可见。原始存款是派生存款创造的基础,而派生存款是信用扩张的条件。 7、货币政策:也就是金融政策,它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而采用各种方式调 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各种方针和措施的总称。货币政策的内容广泛,通常包括:政策目标、实现目标所运用的政策工具、检测和控制目标实现的各种操作指标和中间目标、政策传导机制和政策效果等基本内容。 8、货币政策的传导:指货币当局从运用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到达到其预期的最终目标所经 过的途径或具体的过程、目标。 9、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中央银行通过观测和控制它所能控制的一些具体的指标来影响实 际的经济活动,才能间接地达到其最终目标。这些能被中央银行所直接控制和观测的指标,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或中间目标。中介目标位于货币政策工具和最终目标之间,其包括近期中介目标(也称操作目标)和远期中介目标(也称中间目标)。 10、通货膨胀:因流通中注入货币过多而造成货币贬值以及总的物价水平不同形式的 (公开的或隐蔽的)持续上升的过程。 11、通货紧缩:当市场上流通货币减少,人们的货币所得减少,购买力下降,影响物价 之下跌,造成通货紧缩 12、货币均衡:即货币供求均衡,是指在一定时期经济运行中的货币需求与货币供 给在动态上保持一致的状态。货币均衡是用来说明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关系,货币供给符合经济生活对货币的需求则达到均衡。 二、判断(参考教材) 1、商业银行负债业务。 负债管理理论 负债管理理论认为:银行资金的流动性不仅可以通过强化资产管理获得,还可以通过灵活地调剂负债达到目的。商业银行保持资金的流动性无需经常保有大量的高流动性资产,通过发展主动型负债的形式,扩大筹集资金的渠道和途径,也能够满足多样化的资金需求,以向外借款的方式也能够保持银行资金的流动性。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

货币银行学(高起本)

(1) 假设银行体系准备金为15000亿元 ,公共持有现金为500亿元,中央银行法定活期存款准备金比率为10%,法定定期存款准备金比率为5%,流通中通货比例为20%,定期存款比率为40%,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为18%。 (1)货币乘数使多少? (2)狭义货币供应量M1是多少? 正确答案: (1)m=(1+k)/(rd+rt•t+e+K)=(1+20%)/(10%+5%*40%+18%+20%)=2.4 (2)B=C+R=500+1500=2000亿元 M1=B•m=2000*2.4=4800亿元 (2) 设有5年期的定期银行存款10000元,年利率为5%,以年为计息期间,请分别用单利法和复利法计算到期日的本息和。 正确答案: 单利法10000%2B10000×5%×5=12500 (3分) 复利法10000×=12762.8 (3分) (1) 论述财政体系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正确答案: (1)银行和财政是再分配部门,所集中的货币都不能由自己直接运用,而要贷给或拨给国民经济各部门、企业、个人等去使用。从这个意义上说,财政和银行一样,成为国民经济的货币供给者之一。财政把自己的收入拨给企业、机关团体、学校和个人,那么其货币收入就增加,因而购买商品和劳务的能力增强了,或有支付能力的货币购买力增强了。

(2)从直接的购买力来说,财政收入资金则流通中货币量减少,财政支出货币则流通中货币量增加;此外,财政收入与支出结构同时影响流通中货币的供给结构。 (3)财政部门的货币收支对货币供给的影响还表现在,财政的收支过程实际上是货币收缩和流入商业银行账户,由此而扩大商业银行货币供给能力扩张的过程。 (2) 试述垄断的保险市场结构的弊端和我国保险业的改革方向。 正确答案: 我国垄断的保险市场结构的弊端在于: (1)垄断与发展市场经济的要求相矛盾。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保险的发展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特别是价值规律的要求。垄断则窒息了价值规律的作用,其表现形式是保险人与被保险人的谈判地位不平等,保险人通过垄断价格追求垄断利润,所提供服务的质量却不高。 (2)垄断的市场在运行上缺乏适应性和应变性。突出表现为险种设置和保单条款远远不能适应和满足全社会对保险多层次、多方面的需要。 (3)在垄断的市场条件下,由于缺乏外在的竞争压力,保险公司内部易滋生人浮于事、效益低下等现象。 我国保险业的改革方向是: (1)发展一些全国性、区域性、专业性的保险公司,形成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为主的适度竞争的保险市场。 (2)规范现有的保险公司,对现有的保险公司,应按照《保险法》、《公司法》等法规加以规范。 (3)鼓励以多种形式发展农村保险业。 (4)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着手建立健全与市场运行机制相适应的保险中间人制度;进一步完善保险代理制度;建立健全与市场运行机制相适应的保险中间人制度;进一步完善保险代理制度;建立保险经纪人制度;建立保险公证人制度;同时,相应组建保险精算、风险评估、律师服务等机构。 (1) 比较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特点。 正确答案: 间接融资:银行这类金融机构是信用活动的中间环节,是媒介。从集聚资金的角度看,他们是货币资金所有者的债务人,从贷出资金角度看,他们是货币资金需求者

货币银行学

货币银行学 1. 引言 货币银行学是金融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研究货币和银行在经济中的作用和影响。在现代经济中,货币和银行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和稳定至关重要。本文将从货币的定义和功能、货币供应的形成、银行的角色和银行业务等方面阐述货币银行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 货币的定义和功能 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具有作为交换媒介、价值尺度和贮藏手段的功能。货币的定义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一是作为交换媒介,货币可以方便人们进行商品与服务的交换;二是作为价值尺度,货币可以衡量物品的相对价值,便于比较和计量;三是作为贮藏手段,货币可以存储价值,持有者可以在需要时取出或转移其存储的价值。 3. 货币供应的形成 货币供应是指整个经济体中可用于支付的货币数量。货币供应的形成可以通过两个途径实现:一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发

行和调控实现货币供应的增加或减少;二是商业银行通过信贷活动和存款业务实现货币供应的扩张或收缩。 4. 银行的角色 银行作为金融机构,承担着多种角色和职能。首先,银行 是储蓄者和借款者之间的中介,通过吸收存款资金并发放贷款来促进经济发展。其次,银行还是支付清算的中心,提供转账、结算和支付等服务,便利商业交易。此外,银行还承担着风险管理和金融监管等职责,对金融体系的稳定和运行起着重要作用。 5. 银行业务 银行拥有多种业务,其中包括存款业务、贷款业务、信用 卡业务、外汇业务等。存款业务是银行接受客户存入资金并支付利息的业务;贷款业务是银行向客户提供资金支持并收取一定利息的业务;信用卡业务是银行向客户提供信用额度并允许其消费的业务;外汇业务是银行与客户进行货币兑换和跨境支付的业务。

货币银行学复习提纲

《货币银行学》复习 第一章货币 第一节货币的职能 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必然产物。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交换媒介、贮藏价值和支付手段四种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交换媒介是货币的基本职能,而贮藏价值和支付手段是货币的派生职能。 一、价值尺度(Standard of Value) 1、概念:货币可以用来表现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的大小。 2、特点: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要是观念的或想象的货币就可以,而不需要现 实的货币。用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就是价格。 二、交换媒介(Medium of Exchange) 1、概念:货币在商品交换中充当交易媒介。 2、特点:必须是现实的货币;可以是没有十足价值的货币符号。 3、执行交换媒介的货币必要量取决于三个因素:流通中商品的数量;商品价格;货币 流通速度。 三、贮藏价值(Store of Value) 1、概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替代品和独立的价值形态保存和 收藏。 2、特点:必须是现实的、足值的货币。货币作为贮藏价值,具有自发调节货币流通的作用。 四、支付手段(Means of Payment) 1、概念: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用于清偿债务、缴纳赋税、支付工资和租金。 2、特点:货币在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是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第二节货币形式及其演变 货币形式的演变集中在货材料的变化上。从货币发展的历史来看,货币可以分为: 一、实物货币(Material Currency) 二、金属货币(Metallic Currency) 三、代用货币(Substitute Currency) 四、信用货币(Credit Currency) 五、电子货币(Electric Currency) 第四节货币制度 一、货币制度(Monetary System)的内容: 1、确定货币金属 2、确定货币单位 3、金属本位币和辅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 (1)本位币(Standard Money): ①概念:又称主币,是一国的基本通货,是一国计价、结算的唯一合法货币。 ②特点:金属本位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金属本位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无限 (Unlimited Legal Tender)是指法律规定在货币收付中无论每次支付的金额如何巨大,用本位币支付时,任何人不得拒绝接受的一种无限的法定支付能力。 (2)辅币(Fractional Currency): ①概念:是指主币以下小面额的通货,用于日常找零及供零星交易。 ②特点:辅币是一种不足值的货币,即辅币的名义价值大于实际价值,并且通常是贱 金属铸造的;辅币的限制铸造;辅币的有限法偿能力。有限法偿(Limited LegalTender)是指国家对辅币规定的一种有限的法定支付能力。即在一次支付行为中,不超过法定最高限额可以用辅币支付,如果超过最高限额,任何人可以拒绝接受。 4、信用货币与纸币的发行与流通 5、确定金准备制度。

货币银行学货币供给与金融机构

货币银行学货币供给与金融机构货币供给是货币银行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与金融机构密切相关。本文将探讨货币供给的意义、货币供给的来源以及货币供给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 一、货币供给的意义 货币供给是指经济体中货币的总量,它对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的稳定具有重要影响。货币供给的合理调控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控制通货膨胀,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货币供给与金融机构密切相关,金融机构是货币供给的主要渠道之一。 二、货币供给的来源 货币供给主要有两个来源: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 中央银行是货币供给的主要机构,它通过实施货币政策来调控货币供给。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改变利率水平、进行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来控制货币供给的量和速度。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的控制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是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的重要力量。 商业银行是货币供给的另一个重要来源。商业银行通过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来创造货币。当商业银行吸收存款时,存款人将现金存入银行,此时商业银行可以获得一笔存款,并将存款人的账户余额增加相应的金额。商业银行发放贷款时,将存款转化为贷款,增加了经济体中的货币总量。因此,商业银行在货币供给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货币供给与金融机构的关系 货币供给与金融机构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金融机构是实现货币 供给的重要渠道,它们通过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来实现货币供给。 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这些机构在经济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商业银行是货币供给的主要 渠道之一,通过它们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创造货币,并且在货币市 场中起到了流动性调节的作用。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机构也在货币 供给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对于货币供给的稳定至关重要。当金融机构运 营良好、风险可控时,它们能够更好地发挥货币供给的作用。同时, 货币供给的稳定也有助于金融机构的发展,使其能够更好地为经济体 提供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 综上所述,货币供给是货币银行学中的重要概念,它对经济发展和 金融机构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货币供给的来源主要包括中央银行和 商业银行,而金融机构是货币供给的重要渠道之一。货币供给与金融 机构之间的关系密切,彼此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共同促进经济体的 稳定发展。

金融学货币银行学

金融学货币银行学 要紧参考书目: 米什金(美)货币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博迪、莫顿(美)金融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瓦什、(美)货币理论与政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戈德史密斯(美)金融结构与金融进展、上海三联书店 黄达、货币银行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戴根有、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 黄金老、中国金融体系进展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 李杨、中国金融理论前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目录 第一讲货币供求理论 第二讲利率理论 第三讲金融机构体系 第四讲通货膨胀 第五讲货币政策 第六讲金融监管体系 第一讲货币供求理论 第一节:货币需求理论 一、货币需求的概念 二、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 (一)基本观点: 流通中必需的货币量为实现流通中待售商品价格总额所需的货币量。用公式表示是:执行流通手段的 货币必要量(M)= 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 商品平均价格(P)×待售商品数量(T)/货币流通速度(V)即M = PT /V (二)马克思货币需求理论在当代的意义 纸币流通规律与金币流通规律不一致,金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数量由价格总额决定;纸币流通下,商品价格水平随着纸币数量的增减而涨跌。 三、西方货币需求理论 1.传统货币数量论的货币需求理论 (1)现金交易说(Cash Transaction Theory) 注重于研究货币数量与物价之间的因果关系,认为货币数量增加,必定导致物价水平

上升,货币价值下跌;反之,亦然。 方程式:MV=PT 或者P=MV/T 其中:M是流通中货币数量, T是商品与劳务的交易, P是交易中各类商品的平均价格 V是货币的流通速度. (2)现金余额说(Cash—balance Theory) 剑桥学派是从个人资产选择的角度分析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并假设货币需求同人们的财富或者名义收入保持一定的比率,整个经济的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会自动趋于均衡。 方程式:Md=KPY 其中:M是流通中货币数量, P是通常物价水平, y是以不变价格计算的实际产出, k是以货币形式持有的名义国民收入的比例. 2、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及其决定 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及其决定 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及其决定 Md=M1+M2=L1+L2=L1(Y)+L2(r) 其中:Md代表对货币(现金)的总需求, M1代表为满足交易动机及慎重动机所持有的现金数, M2为满足投机动机所持有的现金数。 3、对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进展 鲍莫尔模型(平方根定律) 托宾模型(资产组合理论) 新剑桥学派 4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 认为货币数量说不是关于产量、货币收入或者物价问题的理论,而是关于货币需求的理论。弗里德曼认为影响人们持有实际货币量的因素要紧有四个:总财富;财富构成;持有货币与持有其他资产的预期收益;影响货币需求函数的其他因素,比如,对货币的“嗜好”程度。提出货币需求函数: M/P=f(y,W,Rb,Re,1/P×dp/dt,u) 其中:M/P为实际货币需求量 y为来自各类财富形式的恒久收入 W为非人力形式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的比重 Re为股票的预期收益率 Rb为债券的预期报酬率 1/P×dp/dt表示价格水平的预期变动率

金融学(货币银行学)重点难点知识及内容

金融学的重点提示 一、简答题.. 1凯恩斯的流动性陷阱和利率决定理论. 当利率降至某种水平时,因利息收入太低,因此几乎每人都宁愿持有现金而不持有债券票据,此时货币当局对利率无力再加以控制,这就是所谓的”流动陷阱” 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是利率决定理论中的一种,凯恩斯学派的流动性偏好理论认为利率不是决定于储蓄和投资的相互作用,而是由货币量的供求关系决定的。凯恩斯学派的利率理论是一种货币理论。 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认为,利率决定于货币数量和一般人的流动性偏好两个因素。凯恩斯认为,人们在选择其财富的持有形式时,大多数倾向于选择货币,因为货币具有完全的流动性和最小的风险性,而通常情况下,货币供应量是有限的。人们为了取得货币就必须支付代价。所以,利息是在一定时期内放弃货币、牺牲流动性所得的报酬,而利率就是人们对流动性偏好,即不愿将货币贷放出去的程度的衡量。利率是使公众愿意以货币的形式持有的财富量(即货币需求)恰好等于现有货币存量(即货币供给)的价格。当公众的流动性偏好强,愿意持有货币的数量大于货币的供给量时,利率就上升;反之,公众的流动性偏好较弱,愿意持有的货币量小于货币供给量时,利率就下降。凯恩斯认为,货币的供应量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货币的需求量起因于三种动机。即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当利率非常低时,人们都会抛出有价证券而持有货币,从而使人们对货币需求变得无限大,即流动性偏好是绝对的。这就是所谓的“流动性陷阱 2货币乘数、供给理论. 货币乘数m是货币供给量M 同基础货币B的比率(m=M /B).亦即每一元基础货币的增减所带来的货币供给量的变化。 货币供给是相对于货币需求而言的,指的是一国经济中货币的投入。创造和扩张(收缩)的过程。具体的说是指一国银行体系通过其自身的业务活动向社会生产生活邻域提供货币的全过程。 货币供给的理论模型(一)由存款派生引出的货币供给模型货币供给量=基础货币乘货币乘数(二)基础货币(三)货币乘数 3金融创新的含义和原因. 金融创新是突破金融业多年传统的经营局面,在金融工具及业务,金融技术,金融机构以及金融市场,金融制度等方面均进行明显的创新和变革。 原因1,金融形势动荡不安 2。银行的收益率下降 3,宏观管理政策的变化刺激银行推出新的金融工具 4.客户对资产流动性的需要日益普遍 5.从外部环境看,新的通讯和电子技术在金融市场的广泛应用,为金融创新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物质技术条件 4托宾Q理论.. 托宾的Q理论说明了货币政策通过影响股票价格而作用于实际经济的过程。托宾把q 定义为企业市场价值与资本重置成本之比。其含义是:在均衡状态下q=1,表明资本以经济

《货币银行学》复习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货币银行学期复习 第一章货币与信用 一、名词解释 1、货币: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2、实物货币:以自然界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出来的某种产品类充当货币。 3、信用货币:不能与金属货币相兑换的纯粹的货币价值符号。 4、货币本位制度:对本位货币的名称、材料、铸造、发明、兑换与流通等所作的有关规定。 5、无限法偿:无论支付数额多大,无论属于任何形式的支付,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 6、纸币本位制度:以政府或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本位货币的制度。 7、交易媒介:货币作为商品交易媒介物的功能。 8、价值标准:货币作为衡量商品的价值尺度的职能。 9、价值储藏: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处于一种静止状态时发挥的功能。 10、支付手段:货币作为价值的单方面转移时所发挥的功能。 11、信用: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单方面价值让渡。 12、商业信用:工商企业之间以商品赊销和预付货款形式提供的信用。 13、银行信用: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提供的信用。 14、国家信用:国家作为债务人筹集资金的一种信用。 15、消费信用: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直接用于生活消费的信用。 16、信用工具:用以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一种书面凭证。 17、金本位制:金本位制是以黄金为币材,本位币与一定量黄金保持等价关系的货币制度。 18、格雷欣定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即在实际比价与法定比价不同的两种货币同时流通时,实 际价值量较高的货币成为良币,实际价值量较低的货币成为劣币,在价值规律的自发作 用下,良币退出流通领域而劣币充斥市场。 19、货币供给弹性:某个时间段为适应一定商品量的货币需要,货币供给在一定幅度内可多一点或 少一点。 二、思考题 1、为什么说现代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

货币银行学金融机构与货币政策

货币银行学金融机构与货币政策货币银行学:金融机构与货币政策 导言: 货币银行学是金融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研究金融机构如何运作和货 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本文将深入探讨金融机构的种类、功能和角色,以及货币政策对金融市场和经济的调控作用。 一、金融机构的分类与功能 1. 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是最具代表性的金融机构之一,主要承担存款和贷款的业务。它们不仅提供个人储蓄账户和贷款产品,还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促进经济发展。 2. 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是国家货币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机构,负责货币发行和管理。它们通过调整利率和货币供应量,控制通货膨胀率,维护金融稳定。 3. 非银行金融机构 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包括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等。它们 的主要功能是为投资者提供多样化的投资和风险管理工具。 二、金融机构的角色与意义

1. 资金流转 金融机构作为经济的中介,促进了资金的流通与配置。商业银行通 过吸收存款,并将其转化为贷款,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的调控,控制货币供应量,稳定金融市场。 2. 风险管理 金融机构通过提供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帮助投资者分散风险。保险公司提供保险保障,减少个人和企业的损失风险。证券公司提供 股票和债券等投资工具,帮助投资者实现资本增值。 3. 经济发展 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融资渠道,推动经济的发展。商业银行的贷款 支持了企业的运营和发展,为创新和创业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中央 银行通过货币政策的调控,影响经济的总需求和总供给,推动经济的 稳定和增长。 三、货币政策对金融市场与经济的影响 1. 利率调控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基准利率影响市场利率水平,从而引导资金的流 向和投资行为。降低利率可以鼓励企业投资与消费,刺激经济增长; 提高利率可以抑制通货膨胀和过度投资。 2. 货币供应量控制

货币供给与银行业发展

货币供给与银行业发展 近年来,全球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和市场环境的动荡性给银行业带来重大挑战。银行作为经济体的核心,与货币供给密切相关。本文将讨论货币供给与银行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并探讨政府在货币政策制定和金融监管方面的作用。 货币供给是经济中的基本要素之一,它对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货币 供应量的增加有助于经济增长,特别是在资本投资方面。银行是货币供应的关键途径,他们拥有承诺未来支付的能力,并为经济活动提供融资和信用服务。这使得银行成为了投资最主要的渠道之一。 货币供给的变化对银行业有着即时的影响。一般来说,货币政策对银行业的影 响分为两类:一是银行自身的业务风险;二是货币政策对银行的监管功能和调节作用。 货币政策的实施直接影响银行的业务风险,政策变动会对银行的利润和资产质 量产生重要影响。因此,银行必须密切关注政策的变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另外,货币政策对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更具有重要的影响。如果货币收紧,银行将受到更大的影响。 作为一个实现货币政策工具的机构,中央银行需要在供应货币的同时保持对银 行业的监管功能,确保银行资本充足、风险控制等。中央银行的监管功能主要是利用货币政策工具来实现。例如,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政策利率、准备金比率、直接向银行购买证券等手段对银行的行为进行干预。此外,财政政策也可以影响银行业发展。在严厉的财政政策策下,银行倾向于更加严格地审核借款人的财务状况和资产质量。 银行业的发展不仅取决于货币供应,还受到金融创新和竞争力的影响。金融业 新的技术、产品和服务使得金融业更加完善和高效。此外,吸引更多的投资和客户将有助于扩大规模和声誉,提升银行的竞争力。国内外金融监管的不断推进也对银

货币银行学(包屹红版)各章重点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1. 马克思认为,货币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必然结果。 2. 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从简单价值形式开始,经过扩大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逐渐发展成货 币形式。 3. 货币交易的交易网点数量为(n-1),物物交换的交易网点数量为 4. 货币的五大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是指货币作为独立的价值形式进行单方面的转移√)和世界货币 5. 本位币:又称主币,是一个国家法定的作为价格标准的主要货币,是用于计价、结算的基本的货币单位,具 有无限法偿的能力。 6. 无限法偿:货币具有的法定支付能力,指不论用于何种支付,不论支付数额有多大,对方均不得拒绝接受, 是有限法偿的对称。 7. 辅币:是本位币基本单位以下的小面额货币,主要用于零星支付与找零。 8. 有限法偿:货币具有的法定支付能力,是无限法偿的对称,即在一次支付中有法定支付限额的限制,若超过 限额,对方可以拒绝接受。 9. 金银复本位制的类型: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跛行本位制 10. 金本位制:以黄金为本位币的金属货币制度。金本位制主要包括金币本位制(国家规定以黄金作为货币金属,以一定重量和成色的金铸币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 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三种形态(了解下三个自由,两个稳定,三个促进,P 21) 11. 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1944年7月在“联合国联盟国家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上通过的《布 雷顿森林协定》为基础建立的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中心内容是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双挂钩”和固定汇率制。 12. 牙买加体系:牙买加体系是 上世纪 70 年代中期形成的、沿用至今的国际货币制度,主要内容是国际储备 货币多元化、汇率安排多样化、多种渠道调节国际收支。“牙买加协议”的要点如下:1.浮动汇率合法化。 2.黄金非货币化。3.提高特别提款权(下称SDR )的国际储备地位。4.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5.增加会员国的基金份额。 第二章 外汇 1. 外汇的三个定义,动态上是指人们将一种货币兑换成另外一种货币,清偿国际间债权债务关系的行为。静态:①广义的静态外汇是指一切用外币表示的资产②狭义的静态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可用于国际之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 汇率是用一国货币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比价或价格,又称汇价、外汇牌价或外汇行市√ 3. 直接标价法:又称应付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多少本国货币的汇率表示方法 4. 间接标价法:又称应收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多少外国货币的汇率表示方法 5. 金币本位制度下汇率的决定:铸币平价;金块本位和金汇兑本位制度下汇率的决定:金平价;信用货币制度 下汇率的决定:购买力平价 第三章 信用 1.信用: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转移的借贷行为。 2.高利贷:就是以高额利息的获取或支付为条件的,它既是生息资本的最古老形态,也是最早的信用形式。特点:①高利率②非生产性③寄生性、保守性和破坏性√ 3.现代资本主义信用的特点:①低利率②生产性 4.现代信用形式主要有:商业信用、银行信用、消费信用、国家信用、国际信用 5.商业信用:企业与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信用。其主要表现形式有两种:一是赊购赊销,二是预付货款。 6.商业信用特点:①商业信用必须与商品交易结合在一起,是信用的借贷,同时也是商品的买卖。②债权人和债务人都是工商企业。 ③商业信用直接受实际商品供求状况的影响。 ④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分散性的特点√ 7.商业信用的局限性:①严格的方向性②产业规模的约束性③融资期限的短期性④信用链条的不稳定性⑤增加了政府宏观调控的难度√ 8.银行信用:银行信用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通过货币形式,以存放款、贴现等多种业务形式与国民经济各部)1(2 1)!2(!2!2-=-=n n n n C n

金融学(货币银行学)重点整理

金融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1、货币的产生与发展是一个社会历史现象。货币的形态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扩大也不断改变着其形式,货币形态的演进经历了4个主要的阶段:足值货币、表征货币、信用货币和电子货币。其中,电子货币是新型的信用货币的形式,是高科技的信用货币。 2、货币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4大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最主要的两大职能。此外,货币流通如果越出国界,一国的主权货币还将承担世界货币的职能。 3、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它是一个历史的经济范畴,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体现商品经济社会中的生产关系。 4、现代信用货币按照其流动性的不同,可划分为M0、M1、M2等不同的层次,各国对不同层次货币规定的口径有所不同,不同层次的货币,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影响不同,对科学分析货币流通状况、正确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5、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法律的形式确立的货币流通结构及其组织形式。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1)货币材料的确定,(2)货币名称、单位和价格标准,(3)本位币、辅币、及其偿付能力,(4)发行保证制度。 6、货币制度经历了银本位、金银复本位、金本位、纸币本位4个主要阶段。 7、金币本位是一个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其内在特征保证了货币价值对内和对外的稳定,从而促进了商品生产的发展和商品流通的扩大。 8、当货币制度超越了国家主权的限制时,就形成跨国货币制度,欧元就是其典型的代表。在同一主权国家内部,也可能会有多种货币制度并存,我国的人民币、港币、澳元所构造的一国两制三币就是其中的一例。 9、在双本位货币制度的情况下,实际价值高于法定价值的“良币”会被驱逐出流通,导致实际价值低于法定价值的“劣币”充斥市场的现象,这就是“劣币”驱逐“良币”规律,又称为“格雷欣法则”。 货币发展的几个阶段: 1.朴素的商品货币阶段:以一种具体的商品作为货币中介。 共同点:(1)一般都是劳动产品,具有价值;(2)其使用价值都是能直接满足人们某一方面的需要;(3)作为货币一般不需要经过加工铸造。 局限性:(1)作用范围小;(2)难于保存;(3)难于分割;(4)不便于携带。 2.贵金属货币阶段: 特点:(1)大都需要经过铸造;(2)要鉴别成色和计量重量;(3)本身包含的价值量大。 局限性:(1)成色鉴别、重量计算较麻烦;(2)生产耗费劳动多;(3)生产量有限。 3.银行凭证货币阶段: 纸币的产生途径通常有两条: (1)政府财政部门创造;(2)政府允许或授权信誉高的权威部门(如银行)创造。 特点:(1)耗费的劳动少;(2)币材量一般能充分供应不受限制; (3)能适应商品流通的需要控制其数量。 货币制度最早是伴随着国家统一铸造铸币开始的。在资本主义社会形成统一的、定型的货币制度,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资本主义信用事业的发展。 货币制度的演变 一、银本位制:银本位制是以白银作为本位币币材的货币制度。它是与封建社会经济发

货币银行学期末复习要点

名词解释 1、本位币:亦称主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 2、辅币:是本位币以下的小额货币,主要提供小额零星交易和找零之用。 3、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规律,当两种铸币在同一市场上流通时,实际价值高于 法定价值的“良币”会被逐出流通,即被熔化或输出国外,导致实际价值低 于法定价值的“劣币”充斥市场的现象 4、金汇兑本位制:是指以银行券作为流通货币,通过外汇间接兑换黄金的货币制度。 5、金融资产的流动性:是指金融资产能及时转变为现实购买力并不蒙受损失的能力。 6、货币制度:又称“币制”或“货币本位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 通结构及其组织形式。 7、狭义货币:流通中现金与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总和。 8、信用:在经济学中,信用是一种体现特定经济关系的借贷行为,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 动的特殊形式。 9、信用工具:指用来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书面凭证。 10、外国债券:外国债券是指外国借款人(政府、私人公司或国际金融机构)所在国与发行市 场所在国具有不同的国籍并以发行市场所在国的货币为面值货币发行的债券 11、名义利率:是指没有剔除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 12、实际利率:是剔除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 13、基准利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 14、同业拆借:是指金融机构(主要是商业银行)之间为了调剂资金余缺,利用资金融通过程的 时间差、空间差、行际差来调剂资金而进行的短期借贷 15、票据发行便利(票据发行融资安排):是指银行同客户签订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承诺 16、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力、决策与行动 的自主程度 17、直接融通:由赤字单位(最终借款人)直接向盈余单位(最终贷款人)发行(出卖)自身 的金融要求权(IOU),其间不需经过任何金融中介机构,或虽有中介 人,但明确要求权的仍是赤字单位和盈余单位,双方是对立当事人, 这种资金融通的方式称为直接融通。 18、一级市场:是指新发行的证券从发行者手中出售到投资者手中的市场,即证券发行市场。 19、互换: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当事人按共同商定的条件,在约定的某一时间内,交换一定 现金流的金融交易。 20、流动性偏好:指人们宁可持有没有收益但周转灵活的货币的心理倾向,实质上就是人们对 货币的需求。 21、货币的存量:指一个国家在某一时点上实际存在于整个经济当中的货币总量。 22、基础货币:从来源看,它是金融当局(中央银行和财政部)的货币供应量 从运用看,它由商业银行的准备金(R)和流通中的通货(C)组成 23、货币乘数(货币扩张系数):是用于说明货币供给总量与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的一种系数 24、货币需求:指人们通过对各种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综合衡量后所确定的最优 资产组合中所愿意且能够持有的货币量,它必须同时包括两个基本要素:一是 必须有持有货币的愿望,二是必须有持有货币的能力 25、通货膨胀: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由于货币供应量过多,使有支付能力的货币购买力超过商 品可供量,从而引起货币不断贬值和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 26、通货紧缩:是指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下跌、币值不断升值的一种货币现象。

货币银行学试题及答案1(推荐5篇)

货币银行学试题及答案1(推荐5篇) 第一篇:货币银行学试题及答案1 货币银行学考前练兵试题及参考答案 二、判断正确与错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Χ。每小题2分。答对给分,答错扣分,不答不给分) 1、纸币之所以可以作为流通手段,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价值。(Χ) 2、税务局向工商企业征收税款时,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Χ) 5、中央银行独占货币发行权是中央银行区别于商业银行的根本标志。(√) 6、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是相互对立的,银行信用发展起来以后,逐步取代商业信用,使后者的规模日益缩小。(Χ) 8、金融体系是指一国一定时期金融机构的总和。(√) 9、投资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发行股票和债券。(√) 10、货币供给的主体是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Χ) 11、暂时退出流通处于静止状态的货币,执行贮藏手段职能。(√) 12、对货币政策目标而言,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通常是一致的。(Χ) 14、复本位制是金银复本位制的简称,是指以金和银同时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 15、金融机构的主要功能是信用媒介,是一种直接信用。(Χ) 16、现金漏损率与存款派生倍数呈正比关系,超额准备金与存款派生倍数呈反比关系。(Χ) 19、借贷资本本质上是一种生息资本。(√) 20、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Χ) 21、格雷欣法则是在金银平行本位制中发生作用。(Χ) 22、当市场利率上升时,证券行市也上升。(Χ) 23、通知放款是商业银行之间的短期资金拆借。(Χ)

24、中国人民银行在1983年之前是复合式中央银行。(√) 26、银行和保险业务收支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属于资本项目。(Χ) 29、通货紧缩是通货膨胀的一种表现形式。(Χ)30、商业银行经营方针中作为条件的是安全性。(Χ) 31、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黄金为基础,但却是以美元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的国际货币体系,自此体系建立起来,金本位制度就宣告崩溃了。(Χ 34、各国中央银行在进行宏观经济调控时,主要凭借的还是行政手段。(Χ) 39、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的概念,当人们提到国际收支时应指明是哪一个时期的。(√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每小题有一项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2.(A)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的项目。 A、经常项目 B、资本项目 C、平衡项目 D、错误与遗漏 7.信用是(D)。 A、买卖关系 C、救济行为 总和 8.下列变量中,(C)是个典型的外生变量。 A、价格 C、税率 展 11、发行价格低于金融工具的票面金额称作(A、溢价 C、折价 12、商品的价格(A)。 A、是商品与货币价值的比率

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逢考必过含详细答案各章节知识点总结及习题

第一章 金融与经济 第一部分 填空题 、测量经济货币化的三个常用指标 、 和 。 提供存款货币。8 第二部分 是非判断题 1、货币和财富是同一个概念。( ) 2、货币和财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货币只是财富的一小部分。( ) 3、金融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同时金融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 4、金融已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现代经济也正在逐步转变为金融经济。( ) 5、人们可以用货币来计量收入水平,所以人们的收入就是他所持有的货币。( ) 6、利率变动受多种因素制约,其中包括货币供求。当货币供给增加,超过货币需求时,利率水平就会上升。( ) 第三部分 名词解释 1、货币 2、财富 3、收入 4、金融 5、金融深化 第四部分 简答题 1、 简述货币、收入和财富三者之间的关系。 2、 如何认识金融市场发展的影响? 第五部分 论述题 1、 如何理解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2、 如何理解金融与经济的辨证关系? 第五部分 参考答案 一、 填空题: 1、货币 2、信用中介 支付中介 支付中介 3、实际金融资产存量/国民生产总值 实际金融资产存量/有形财富总量 人均实际货币量 4、资产 5、金融深化 6、利率 7、银行体系 中央银行 商业银行 8、信用创造

二、是非判断题: 1、错 2、对 3、对 4、对 5、对 6、错 三、名词解释 1、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收入(income):是指一个人或一个家庭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的全部进帐和现金收入。所有收入的总和是国民收入,包括劳动收入和财产收入。 3、财富(wealth):是人们在某一时点所拥有资产的货币净值。 4、金融:是指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经济活动。狭义的金融是指资金融通;广义的金融还包括金融机构体系和金融市场的构成。 5、金融深化:是指放松对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的过度干预,使利率和汇率能够充分反映资金和外汇的实际供求情况,并能够抑制通货膨胀。 四、简答题 1、答案要点: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收入(income):是指一个人或一个家庭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的全部进帐和现金收入。所有收入的总和是国民收入,包括劳动收入和财产收入。财富(wealth):是人们在某一时点所拥有资产的货币净值。 货币、收入和财富三者之间的关系: (1)货币与财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包含的内容不同。 (2)财富可以用货币来计量,但货币只是财富的一小部分。 (3)收入水平也可以用货币来计量,但收入不等于人们持有的货币。 2、答案要点:金融市场是资金融通的场所,已成为人们经济活动中的主要场所。金融市场不仅与个人的收入或财富增长有关,还与整个国民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就目前而言,银行依然是金融市场中的主体,各种交易还是要借助货币的功能来进行,只不过由于金融市场的发展,特别是多种金融衍生交易方式的出现,使金融市场的交易活动更加丰富多彩,以银行贷款为代表的间接融资比重有所下降而已。 五、论述题 1、答案要点: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地位,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反映出来: ⑴经济货币化程度加深; ⑵以银行为主体的多元化金融体系已经形成; ⑶金融创新方兴未艾,货币形式正在发生变化; ⑷经济主体的持币动机发生转移; ⑸金融调控已经成为主要的宏观调控方式; ⑹金融深化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发展中的典型特征。 2、答案要点:金融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包括两个方面: ⑴金融是经济发展的结果。 金融是指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经济活动。狭义的金融就是指资金融通;广义的金融是指除了资金融通外,还包括金融机构体系和金融市场的构成。 金融是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的必然产物。目前,人类社会处于传统的货币经济向金融经济转化的过程中。 ⑵金融促进经济的发展。 从最早的金融活动——货币充当交换媒介,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再到目前国际金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