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儿科学-重点整理

中医儿科学-重点整理

胎黄生理性胎黄大多在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一般无其他临床症状。若生后24小时内即出现黄疽,3周后仍不消退,甚或持续加深,或消退后复现,均为病理性黄疸。黄疽出现早(出生24小时内),发展快,黄色明显,也可消退后再次出现,或黄疸出现迟,持续不退,日渐加重。肝脾可见肿大,精神倦怠,不欲吮乳,大便或呈灰白色。血清胆红素,黄疽指数显著增高。尿胆红素阳性,尿胆原试验阳性或阴性。

咳嗽因感受外邪或脏腑功能失调,影响肺的正常宣肃功能,造成肺气上逆作咳,咯吐痰涎。病因:感受外邪,痰热蕴肺,痰湿蕴肺,肺气亏虚,肺阴亏虚。病位主要在肺脾。

病机:肺主气,司呼吸,肺为邪侵,壅阻肺络,气机不宜,肃降失司,肺气上逆,则为咳嗽。内伤病因小儿脾虚生痰,上贮于肺,致肺之清肃失司而发为咳嗽。

肺炎喘嗽是小儿时期常见的肺系疾病之一,以发热、咳嗽、痰壅、气急、鼻煽为主要症状,重者涕泪俱闭、面色苍白发绀。

病因:外因主要是感受风邪,内因禀赋不足,或喂养失宜,久病不愈,病后失调,肺炎喘嗽的病变主要在肺。病机:感受风邪,首先侵犯肺卫,致肺气郁闭,清肃之令不行,而出现发热、咳嗽、痰壅、气促、鼻煽等症。痰热是其病理产物,常见痰热胶结,阻塞肺络,亦有痰湿阻肺者,肺闭可加重痰阻,痰阻又进一步加重肺闭,形成宣肃不行,症情加重。肺气郁闭,气滞血瘀,心血运行不畅,可致心失所养,心气不足,心阳虚衰的危重变证。亦可因邪热炽盛化火,内陷厥阴,出现高热动风证候。若影响脾胃升降,浊气停聚,大肠之气不行,可出现腹胀、便秘等腑实证候。

以宣肺平喘,清热化痰为主法。

1.风寒闭肺治法:辛温开肺,化痰止咳。方药:三拗汤合葱豉汤

2.风热闭肺治法:辛凉宣肺,清热化痰。方药: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

3.痰热闭肺治法:清热宣肺,涤痰定喘。方药: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4.痰浊闭肺治法:温肺平喘,涤痰开闭。方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5.阴虚肺热治法:养阴清肺,润肺止咳。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

6.肺脾气虚治法:健脾益气,肃肺化痰。方药:人参五味子汤加减。

1.心阳虚衰治法:温补心阳,救逆固脱。方药: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减。

2.内陷厥阴治法:平肝熄风,清心开窍。方药:羚角钩藤汤合牛黄清心丸加减。

哮喘是小儿时期的常见肺系疾病,以发作性喉间哮鸣气促,呼气延长为特征,严重者不能平卧。哮指声响,喘指气息,临床上哮常兼喘。

病因:内因责之于痰饮内伏,与肺脾肾三脏有关,外因主要为感受外邪,接触异气。哮喘的病位主要在肺。

病机:为痰饮内伏,遇外来因素感触而发,反复不已。

泄泻感受外邪,内伤饮食,脾胃虚弱病变在脾胃。

治则:运脾化湿。症治:脾虚泻健脾益气,助运止泻参苓白术散。

疳证是由于喂养不当,或因多种疾病的影响,导致脾胃受损,气液耗伤而形成的一种小儿慢性病证。病变在脾胃,病机变化是脾胃虚损,津液消亡。治则健运脾胃。

厌食指小儿较长时期不思进食,厌恶摄食的一种病症。病变在脾胃,治则运脾开胃。

食积是因小儿喂养不当,内伤乳食,停积胃肠,脾运失司所引起的一种小儿常见的脾胃病证。治则消食导滞。两者鉴别食积为喂养不当,脾运失健所致。厌食除长期食欲不振,厌恶进食外,一般无嗳气酸腐,大便酸臭,脘腹胀痛之症。

鹅口疮是以口腔满布白屑时状如鹅口的一种口腔疾病。

病因:胎热内蕴,口腔不洁,感染秽毒病变在心脾,病久到肾。

病机:脾开窍于口,脾络布于舌下,口腔粘膜有赖于脾气煦养;心开窍于舌,心脉布于舌上。心脾积热,循经上炎,熏灼口舌,秽毒外侵,致使口腔舌上产生白屑。证型:1.心脾积热2.虚火上浮

口疮是指以口腔内粘膜、舌、唇、齿龈、上腭等处发生溃疡为特征的一种小儿常见的口腔疾患。

病因:风热乘脾,心脾积热,虚火上炎病变在脾心,虚证及于肾。

病机:外袭于肌表,内乘于脾胃。脾开窍于口,胃络于齿龈,风热毒邪侵袭,引动脾胃内热,上攻于口,使口腔粘膜破溃,发为口疮。若夹湿热,则兼见口腔糜烂。

鉴别:鹅口疮多发生于初生儿或体弱多病的婴幼儿,口腔粘膜上出现白屑而不是溃疡,周围有红晕,疼痛不明显。治则:实证清热解毒,泻心脾之火。虚证滋阴降火,引火归原。

尿频是以小便频数为特征的疾病。因湿热下注脾肾气虚,致膀胱气化功能失常。

遗尿遗尿是指3岁以上的小儿睡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证。因肾气不足脾肺气虚心肾失交肝经郁热,致膀胱气化不利。治则温补下元固涩膀胱

五迟五软立迟、行迟、语迟、发迟、齿迟;指头项软、口软、手软、足软、肌肉软

麻疹:感受麻疹时邪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诊性传染病。潜伏期6-21天,发热,咳嗽,流涕,泪水汪汪,发热3-4天出疹,出疹时发热高。麻疹粘膜斑。玫瑰色斑丘疹自耳后发际到额面、颈部到躯干四肢,3天左右出齐。疹退后遗留棕色色素斑、糠麸样脱屑。

幼儿急疹:感受。。。7-17天。突然高热。发热3-4天出疹,热退疹出。玫瑰色斑疹或斑丘疹,较麻疹细小,发疹无一定顺序,疹出后1-2天消退。退后无色素沉着,无脱屑。

风疹:感受。。。5-25天。发热,咳嗽,流涕,枕部淋巴结肿大。发热1天出疹。玫瑰色细小斑丘疹自头面到躯干四肢,24小时布满,疹退后无色素,少有脱屑。

猩红热:感受。。。1-7天。发热,咽喉红肿化脓疼痛。发热数小时-1天出疹,出疹热高。环口苍白圈,草莓舌,帕氏线。细小红色丘疹,皮肤猩红,自颈、腋下、腹股沟处开始,2-3天遍布全身。疹退后无色素。有大片脱皮。流行性腮腺炎有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发热,耳下腮部肿胀疼痛为主要特征。常证:邪犯少阳热毒壅盛变证:邪陷心肝毒窜睾腹

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是一组不同病因所致的感染后免疫反应引起的急性弥漫性肾小球炎性病变,临床以血尿、少尿、水肿和高血压为主要表现。治则通利水道。

1.风水相搏分析:风性向上,善行而数变,故浮肿先见于头面,继而四肢,来势迅速,,肌肤浮肿,按之凹陷即起,是为风水之象。肺失通调,水聚肌肤则小便短少;风夹湿热蕴结下焦,邪伤血络,故见尿血。发热恶风、咽痛身痛、咳嗽,均为风热上受,肺失清肃所致;舌苔薄白,脉浮为风邪之征。

洽法:疏风利水。方药: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

常用药:麻黄、连翘,赤小豆,主药。臣杏仁、桑白皮、车前子,佐生姜、大枣,甘草使

2.湿热内侵分析:湿热或疮毒内侵,留注三焦,水道通调失职,水湿泛溢肌肤而成水肿。湿热下注故小便黄赤短少;热伤血络则尿血。烦热口渴,大便于结,乃热重于湿或疮疡热毒所致。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皆为湿热之象。

治法:清热解毒,淡渗利湿。方药:五味消毒饮合五皮饮加减。

常用药: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清热解毒,桑白皮、生姜皮、大腹皮、茯苓皮利水消肿,陈皮理气和中。

紫癜亦称紫斑,以血液溢于皮肤、粘膜之下,出现瘀点瘀斑,压之不退色为其临床特征,是小儿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之一。常伴鼻衄、齿衄,甚则呕血、便血、尿血。

1.风热伤络分析:风热之邪外感,内窜血络则皮肤紫癜散发;热为阳邪,故紫癜色泽鲜明,风盛则有痒感;风热与湿邪相搏,结于关节,郁于肠间,则关节肿痛,腹部疼痛;风热灼伤下焦血络,则可见尿血。舌红,苔薄黄,脉浮数为风热之象。

治法:疏风散邪。方药:连翘败毒散加减。

常用药:薄荷、防风、牛蒡子,连翘、山栀、黄芩、升麻,玄参、桔梗,当归、赤芍、红花。

2.血热妄行分析:热毒壅盛,迫血妄行,灼伤络脉,血液外渗,故见皮肤瘀点瘀斑,色泽鲜红;血随火升,上出清窍则鼻衄;胃络受损则齿衄;邪热损伤胃肠脉络则腹痛’;呕血、便血;热毒下注膀胱则尿血;发热、心烦、口渴、便秘均为热毒内盛、血分郁热之象。舌红、脉数有力是血分热盛之征。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方药:犀角地黄汤加味。

常用药:犀角(用水牛角代),生地,丹皮、赤芍,紫草、玄参,黄芩、生甘草。

3.气不摄血分析:久病不愈,气虚不能摄血,故紫癜反复出现;气血不足,脾虚失健则面色苍黄,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出血过多,血虚心失所养,故头晕心慌。舌淡苔薄,脉细无力为气血虚弱之征。

治法:健脾养心,益气摄血。方药:归脾汤加减。

常用药: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黄芪、当归,远志、酸枣仁、龙眼肉,木香,生姜、大枣。

4.阴虚火炎分析:阴虚火旺,灼伤血络,故紫斑时发时止;伤及阳络则齿衄、鼻衄;阴虚火旺则心烦少寐,低热盗汗;阴津亏耗则大便干燥,小便黄赤。舌光红,苔少,脉细数为虚火内炽之象。

治法:滋阴降火,凉血止血。方药:大补阴丸加减。

常用药:熟地、龟板,黄柏、知母,猪脊髓、蜂蜜。

咳嗽诊断要点:1好发于冬春二季,因气候变化而发病2病前多有感冒史;3咳嗽为主要临床症状;4肺部听诊:两肺呼吸音粗糙,或闻干啰音;5血象:病毒感染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细菌感染者白细胞和中性粒增高;6病原学检查:鼻咽或气管分泌物标本作病毒分离或侨联酶标法检测,可作病毒学检诊断。冷凝集试验可做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过筛试验,一般病后1-2周开始上升,滴度>1:32为阳性,可持续数月,50-76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可呈阳性。痰细菌培养,可作为细菌学诊断。7X线胸片显示正常,或肺纹理增粗,肺门阴影增深。

肺炎诊断要点:起病急,有热,咳,痰,喘,煽,或轻度发绀。2病情严重时,见喘促不安,烦躁不宁,面色苍白,口唇青紫发绀,或高热不退。3或以不乳,精神萎靡,口吐白沫等症。4肺部听诊固定的中细湿罗音,伴干性罗音,如病灶融合,可闻及管状呼吸音5X线肺纹理增多、紊乱,肺部透亮降低或增强,可见小片状、斑片状阴影,可能出现不均匀大片状阴影。6血象:细菌引起的肺炎,白细胞总数较高,中性粒细胞增多;若由病毒引起,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有时可见异行淋巴细胞。病原学:细菌培养、病毒分离和鉴别,可获得相应的病原学诊断,病原特异性抗原或抗体检测有早期诊断价值。

反复呼吸道感染:0-2岁小儿年感染10次,下3次以上,3-5年8次,下2次,6-12岁,年7次,下2次;上第二次距第一次间隔7天以上

缺铁性贫血诊断要点1.有明确的缺铁病史:铁供给不足,吸收障碍,需要增多或慢性失血等。2.临床表现:发病缓慢,皮肤粘膜逐渐苍白或苍黄,以口唇、口腔粘膜及甲床最为明显,疲乏无力,食欲减退,年长儿可自诉头晕等。肝脾可有肿大。3.3-6岁Hb<110g/L,6岁以上<120g/L。4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MCV<80fl,MCH<27pg,MCHC<31%。5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运铁蛋白饱和度,红细胞原卟啉,血清蛋白铁等异常。6铁剂治疗有效。7分度(1)轻度血红蛋白:6个月-6岁(90-110)g/L,6岁以上(90—120)g/L,RBC(3-4)(2)中度Hb (60-90)g/L;RBC(2-3)(3)重度Hb(30—60)g/L;RBC(1-2)(4)极重度Hb<30g/l;RBC<1

病毒心肌炎诊性断依据:1.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或心脑综合征。2.心脏扩大。X线B超检查有表现之一3心电图示I,II,aVF、V5导联中2个或2个以上ST—T改变连续4天以上,及其他严重心律失常。5CK-MB升高,心肌肌钙蛋白(cTnT或cTnI)阳性

手足口病诊断要点1病前1-2周有手足口病接触史2潜伏期2-7天,多数患儿忽然起病,与发病前1-2天或发病的同时出现发热,多在38℃,可伴头痛,咳嗽,流涕,口痛,纳差,恶心,呕吐,泄泻等。体温越高,病程越长,病情越重3主要表现为口腔及手足部发生疱疹。口腔疱疹多发生在硬腭,颊部,齿龈,唇内及舌部,破溃后形成小的溃疡,疼痛较剧,年幼儿常表现烦躁、哭闹、流涎、拒事等。在口腔疱疹后1-2天可见皮肤斑丘疹,呈离心分布,以手足部多见,并很快变成疱疹,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如米粒至豌豆大,质地较硬,多不窥破,内有浑浊液体,周围绕以红晕。疱疹长轴与指、趾皮纹走向一致。少数患儿臂,腿,臂等部位也可出现,但躯干和颜面部极少。疱疹7-10天消退,疹退后无斑痕及色素沉着。4血象,白细胞计数正常,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比值相对增高。

癫痫临床特点:忽然仆倒,昏不识人,口吐涎沫,两目上视,肢体抽搐,惊掣啼叫,吼中发出异声,片刻即醒。醒后一如常人。

区别:惊:发病前常有惊吓史,发作时多伴惊叫恐惧等精神症状。风:由外感发热诱发,发作时抽出明显,或伴有发热等症。痰:以神志异常为主,常有失神,摔倒,手中持物坠落等。淤血:有明显的颅脑外伤史,头部疼痛位置较为固定

多动症:注意力不集中,自我控制差,动作过多,情绪不稳,冲动任性,伴有学习困难,但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抽动症:慢性、波动性、多发性运动肌快速抽搐,并伴有不自主发生和语言障碍,起病在2-12岁之间,病程持续时间长,可自行缓解或加重

《中医儿科学》重点知识!

心肝疾病 第一节夜啼 概念:夜啼是指婴儿白天能安静入睡,入夜啼哭不安,时哭时止,或每夜定时啼哭,甚则通宵达旦。 第二节汗证 一. 概念:汗证是指小儿在安静状态下,正常环境中,全身或局部出汗过多则大汗淋漓的一种病证。 二.分类 自汗:气虚、阳虚盗汗:阴虚、血虚 肺卫不固:自汗为主,以头颈胸背为主。 营卫失调:自汗为主,汗出遍身而不温 气阴亏虚:盗汗为主,汗出而虚热 湿热迫蒸:自汗或盗汗,汗出而肤热 第三节病毒性心肌炎 一.概念: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局限性或弥漫性心肌炎性病变为主的疾病。临床以神疲乏力,面色苍白,心悸,气短,肢冷,多汗为特征。 二、※病因病机 本病以外感风热、湿热邪毒为发病主因。瘀血、痰浊为病变过程中的病理产物。耗气伤阴、血脉阻滞为主要病理变化。 气阴亏虚证型,证候心悸不宁,活动后尤甚,少气懒言,神疲倦怠,头晕目眩,五心烦热,夜寐不安,舌光红少苔,脉细数或促或结代。 治法益气养阴,宁心安神。方药炙甘草汤合生脉散加减。临床诊断依据(1)心功不全,心源性休克或心脑综合征。

(2)心脏扩大。X线、超声心动图检查具有表现之一。 3)心电图改变:、Ⅱ、avF、V5导联中2个或2个以上ST-T 改变持续4天以上,及其他严重心律失常。 (4)CK-MB升高,心肌肌钙蛋白(cTnI或cTnT)阳性。具备2项,临床诊断心肌炎。西医疗法——综合性治疗一. (1)卧床休息(2)营养心肌: 大剂量维生素C(100—200mg/kg·次能量合剂 第四节注意力缺陷多动症 一. 概念:是儿童时期较常见的行为障碍性疾病,以注意力不集中, 自我控制差,动作过多,情绪不稳,冲动任性,伴有学习困难,但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为特征。 二、分证论治. 1.肝肾阴虚 证候多动难静,急躁易怒,冲动任性,注意力不集中,五心烦热,睡眠欠宁,或学习成绩低下,记忆力欠佳,或有遗尿,腰酸乏力,舌红苔薄,脉细软。 治法滋养肝肾,平肝潜阳。方药杞菊地黄丸加减。 2.心脾两虚 证候注意力不集中,神思涣散,多动而不暴躁,做事有头无尾,神疲肢倦,少寐多言,食少便溏,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脉虚弱。治法养心安神,健脾益气。 方药归脾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减。 第五节多发性抽搐症 概念:多发性抽动症又称抽动-秽语综合征,临床以慢性、波动性、 多发性运动肌快速抽搐,伴有不自主发声和语言障碍为特征。★阴虚风动 证候形体消瘦,两颧潮红,五心烦热,抽动无力,便干,舌红绛,

中医儿科学重点、常考内容汇总

中医儿科学重点、常考内容汇总 学习来不得投机取巧,但是要掌握方法,先抓住重点,掌握之后,再补充零碎知识,以下总结了中医儿科学重点、常考内容,有时间了经常翻看,不需要每天抽出大量时间记忆,把玩手机的时间利用起来,看看知识点,每天进步一点点,坚持下去,胜利会属于你。 1.小儿生长发育:婴儿期小儿生长发育迅速。青春期体格发育出现第二次高峰。 2.小儿体重推算公式: 小儿体重出生时约为3kg,体重低于正常均值的85%者为营养不良。 <6个月:体重(kg)=3+0.7×月龄 7~12个月:体重(kg)=7+0.5×(月龄-6) 1岁以上:体重(kg)=8+2×年龄 3.小儿身高的估算公式: 出生时身长约为50cm。生后第一年身长增长最快,约25cm,其中前3个月约增长12cm。第二年身长增长速度减慢,约10cm。2周岁后至青春期身高(长)增长平稳,每年约7cm。2岁后至12岁儿童身高的估算公式为:身高(cm)=70+7×年龄。 4.小儿血压正常值推算公式(注:1kPa=7.5mmHg): 收缩压(mmHg)=80+2×年龄 舒张压(mmHg)=收缩压×2/3 5.囟门:前囟12~18个月闭合。后囟部分小儿出生时就已闭合,未闭合者正常情况应在生后2~4个月内闭合。 囟门迟闭及头围大于正常者,常见于解颅(脑积水)、佝偻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等。 囟门凹陷多见于阴伤液竭之失水或极度消瘦者,称囟陷; 囟门凸出反映颅内压增高,多见于热炽气营之脑炎、脑膜炎等,称囟填。 6.头围:足月儿出生时头围约为33~34cm,出生后前3个月和后9个月各增长6cm,1周岁时约为46cm,2周岁时约为48cm,5周岁时约增长至50cm,15岁时接近成人,为54~58cm。 7.2岁以内乳牙颗数可用以下公式推算:乳牙数=月龄-4(或6)。 8.小儿生理特点: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中医儿科学》重点梳理

《中医儿科学》重点梳理 《中医儿科学》儿科学基础小儿年龄分期胎儿期受孕至分娩,共40周——妊娠中期15周、妊娠晚期13周损伤,易致早产新生儿期出生至 生后满28d——易致产伤、窒息、硬肿、脐风。婴儿期生后满28d至1周岁——肺系疾病、脾系疾病及各种传染病。幼儿期1~3周岁——易发生脾系病证,传染病发病率增高,易发生意外事故学龄前期3~7周岁——易发生溺水、烫伤、坠床、错服药物以致中毒 等学龄期7~12周岁——防止近视,防止龋齿,减少精神行为障碍7.青春期女孩自11~12岁到17~18岁,男孩自13~14岁到18~20岁——保障青春期的身心健康小儿生长发育体重测量方法及正常值:测量体重,应在清晨空腹、排空大小便、仅穿单衣的 状况下进行。平时于进食后2小时称量为佳。出生体重:约3Kg1~6个月:每月长0.7Kg公式:体重(Kg)=3+0.7×月龄7~12个月:每月长0.5Kg公式:体重(kg)=7+0.5×(月龄-6)1岁以上:每年长2kg公式:体重(Kg) =8+2×年龄临床意义:①体重是衡量小儿体格生长和营养状况的指标之一。②体重是临床计算用药量的主要依据之一。③体重增长过速可能为肥 胖症;体重低于正常均值的85%者为营养不良。身长(高)测量方法、正常值:3岁以下小儿仰卧位以量床测量从头顶至足底的长度,称身长 。3岁以上用身高计或固定于墙上的软尺测量身高。出生时:约50cm。生后第一年增长约25cm,其中前3个月约增长12cm 。第二年增长约10cm。2周岁后至青春期身高增长每年约7cm。2~12岁身高公式:身高(cm)=70+7×年龄临床意义:①身高(长)是反映骨骼发育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增长与种族、遗

中医儿科学-复习重点详解

中医儿科学 总论 起源: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已有小儿医。 第一部儿科著作:唐代《颅囟经》。提出“纯阳”理论。 纯阳:指小儿在生长的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蓬勃发展,好比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并非说小儿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之体。 专科:宋代。 钱乙——儿科之圣《小儿药证直诀》概括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钱乙“儿科之圣”《小儿药证直诀》。 儿科四大证:痧、痘、惊、疳。 论述小麻、痘、斑、疹的第一部专著——北宋董汲《小儿斑疹备急方论》。 小儿年龄分期(7个)(熟悉) 1.胎儿期——从受孕到分娩共40周 胎龄满28周到出生后7足天,为围生期。保健重点:护胎、养胎、胎教。 2.新生儿期——自出生后脐带结扎起到生后满28天 保健重点:保暖、喂养、消毒隔离、清洁卫生等。出生后4~6h 可喂奶 3.婴儿期——从生后28天到满1周岁。这是小儿出生后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第一次高峰)。 易患脾胃疾病、感染性疾病。 保健重点:提倡母乳喂养,指导合理营养,及时添加辅食,预防疳证、佝偻病的发生;按时接受计划免疫接种注意护理和教养。 4.幼儿期——1周岁后到3周岁保健重点:防止意外创伤和中毒、营养不良、消化紊乱及传染病。 5.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7周岁。性格特点形成的关键时期。保健重点:易发生各种意外,如溺水、 烫伤、错服药物。 6.学龄期——从7岁后到青春期来临(一般为女12岁,男13岁) 体格生长稳步增长,除生殖系统以外的其他器官发育到本期末已接近成人水平。 保健重点:注意因势利导,保护视力,预防龋齿,充足的营养。 7.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称为青春期。 女孩:11~12岁到17~18岁;男孩:13~14岁到18~20岁。 生长发育速度明显加快(第二次高峰),性别差异常显著。生理特点:肾气盛,天癸至,阴阳和。 保健重点:足够的营养、体格锻炼、注意休息、心理教育及指导。 体格发育各项衡量指标及其计算 1.体重出生体重 3kg 1~6个月体重(kg)= 3+月龄×0.77~12个月体重(kg)= 7+0.5×(月龄–6) 1岁以上体重(kg)= 8+年龄×2 过重:肥胖症;过轻(↓15%):营养不良 2.身高——反映骨骼发育的重要指标之一。出生时身长 50cm;生后第一年75cm;生后第二年85cm; 2~12岁身高(长)的估算公式:身高(长)(cm)= 70 + 7×年龄过矮(↓30%):侏儒症、克汀病、营养不良 3.囟门前囟早闭:脑发育不良、小头畸形、某些遗传性疾病等。前囟大、闭合晚:佝偻病、先天性 甲低、脑积水等。前囟饱满:脑积水、脑炎、脑膜炎、脑肿瘤等。前囟凹陷:失水 4.头围——与脑发育有关头围过小,常提示脑发育不良;头围过大,常提示解颅。 5.胸围——与肺和胸廓发育有关胸围过小,常见于佝偻病、营养不良

中医儿科学-重点整理

胎黄生理性胎黄大多在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一般无其他临床症状。若生后24小时内即出现黄疽,3周后仍不消退,甚或持续加深,或消退后复现,均为病理性黄疸。黄疽出现早(出生24小时内),发展快,黄色明显,也可消退后再次出现,或黄疸出现迟,持续不退,日渐加重。肝脾可见肿大,精神倦怠,不欲吮乳,大便或呈灰白色。血清胆红素,黄疽指数显著增高。尿胆红素阳性,尿胆原试验阳性或阴性。 咳嗽因感受外邪或脏腑功能失调,影响肺的正常宣肃功能,造成肺气上逆作咳,咯吐痰涎。病因:感受外邪,痰热蕴肺,痰湿蕴肺,肺气亏虚,肺阴亏虚。病位主要在肺脾。 病机:肺主气,司呼吸,肺为邪侵,壅阻肺络,气机不宜,肃降失司,肺气上逆,则为咳嗽。内伤病因小儿脾虚生痰,上贮于肺,致肺之清肃失司而发为咳嗽。 肺炎喘嗽是小儿时期常见的肺系疾病之一,以发热、咳嗽、痰壅、气急、鼻煽为主要症状,重者涕泪俱闭、面色苍白发绀。 病因:外因主要是感受风邪,内因禀赋不足,或喂养失宜,久病不愈,病后失调,肺炎喘嗽的病变主要在肺。病机:感受风邪,首先侵犯肺卫,致肺气郁闭,清肃之令不行,而出现发热、咳嗽、痰壅、气促、鼻煽等症。痰热是其病理产物,常见痰热胶结,阻塞肺络,亦有痰湿阻肺者,肺闭可加重痰阻,痰阻又进一步加重肺闭,形成宣肃不行,症情加重。肺气郁闭,气滞血瘀,心血运行不畅,可致心失所养,心气不足,心阳虚衰的危重变证。亦可因邪热炽盛化火,内陷厥阴,出现高热动风证候。若影响脾胃升降,浊气停聚,大肠之气不行,可出现腹胀、便秘等腑实证候。 以宣肺平喘,清热化痰为主法。 1.风寒闭肺治法:辛温开肺,化痰止咳。方药:三拗汤合葱豉汤 2.风热闭肺治法:辛凉宣肺,清热化痰。方药: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 3.痰热闭肺治法:清热宣肺,涤痰定喘。方药: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4.痰浊闭肺治法:温肺平喘,涤痰开闭。方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5.阴虚肺热治法:养阴清肺,润肺止咳。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 6.肺脾气虚治法:健脾益气,肃肺化痰。方药:人参五味子汤加减。 1.心阳虚衰治法:温补心阳,救逆固脱。方药: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减。 2.内陷厥阴治法:平肝熄风,清心开窍。方药:羚角钩藤汤合牛黄清心丸加减。 哮喘是小儿时期的常见肺系疾病,以发作性喉间哮鸣气促,呼气延长为特征,严重者不能平卧。哮指声响,喘指气息,临床上哮常兼喘。 病因:内因责之于痰饮内伏,与肺脾肾三脏有关,外因主要为感受外邪,接触异气。哮喘的病位主要在肺。 病机:为痰饮内伏,遇外来因素感触而发,反复不已。 泄泻感受外邪,内伤饮食,脾胃虚弱病变在脾胃。 治则:运脾化湿。症治:脾虚泻健脾益气,助运止泻参苓白术散。 疳证是由于喂养不当,或因多种疾病的影响,导致脾胃受损,气液耗伤而形成的一种小儿慢性病证。病变在脾胃,病机变化是脾胃虚损,津液消亡。治则健运脾胃。 厌食指小儿较长时期不思进食,厌恶摄食的一种病症。病变在脾胃,治则运脾开胃。 食积是因小儿喂养不当,内伤乳食,停积胃肠,脾运失司所引起的一种小儿常见的脾胃病证。治则消食导滞。两者鉴别食积为喂养不当,脾运失健所致。厌食除长期食欲不振,厌恶进食外,一般无嗳气酸腐,大便酸臭,脘腹胀痛之症。 鹅口疮是以口腔满布白屑时状如鹅口的一种口腔疾病。 病因:胎热内蕴,口腔不洁,感染秽毒病变在心脾,病久到肾。 病机:脾开窍于口,脾络布于舌下,口腔粘膜有赖于脾气煦养;心开窍于舌,心脉布于舌上。心脾积热,循经上炎,熏灼口舌,秽毒外侵,致使口腔舌上产生白屑。证型:1.心脾积热2.虚火上浮 口疮是指以口腔内粘膜、舌、唇、齿龈、上腭等处发生溃疡为特征的一种小儿常见的口腔疾患。 病因:风热乘脾,心脾积热,虚火上炎病变在脾心,虚证及于肾。 病机:外袭于肌表,内乘于脾胃。脾开窍于口,胃络于齿龈,风热毒邪侵袭,引动脾胃内热,上攻于口,使口腔粘膜破溃,发为口疮。若夹湿热,则兼见口腔糜烂。 鉴别:鹅口疮多发生于初生儿或体弱多病的婴幼儿,口腔粘膜上出现白屑而不是溃疡,周围有红晕,疼痛不明显。治则:实证清热解毒,泻心脾之火。虚证滋阴降火,引火归原。

中医儿科学重点总结

中医儿科学重点总结 中医儿科作为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使用中医理论和方法诊治儿童疾病,保障儿童健康。中医儿科学的研究涉及儿童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多个方面。本文将从中医儿科学的角度,总结中医儿科学的重点内容。 一、儿童生理 儿童生理研究的是儿童正常的生理发育和功能状态,其中包括生长发育、营养代谢、免疫功能、心理行为、神经系统发育等多个方面。中医儿科学强调儿童生理的特殊性,认为儿童生理的发展与成人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对于儿童生理发展的认识和了解,是中医儿科学的重点之一。 二、儿童病理 儿童病理研究的是儿童的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其中包括常见的传染病、内科疾病、外科疾病等多种类型。中医儿科学认为,儿童的病理变化与成人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儿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需要针对儿童的生理特征进行。同时,中医儿科学也注重儿童病理的预防和保健,提出了一系列的保健方法和建议。 三、儿童诊断

儿童诊断是中医儿科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诊断方法、诊断标准、诊断技巧等。中医儿科学认为,儿童的诊断需要结合儿童的生理特征和病理变化进行综合分析,因此,在诊断过程中需要注意儿童的年龄、性别、体质等因素的影响。同时,中医儿科学也强调了儿童的心理因素在诊断过程中的作用,提出了一系列的诊断技巧和方法。 四、儿童治疗 儿童治疗是中医儿科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包括中医药治疗、针灸、推拿、气功等多种治疗方法。中医儿科学认为,儿童的治疗需要针对儿童的生理特征和病理变化进行个性化治疗。同时,中医儿科学也注重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出了一系列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五、儿童保健 儿童保健是中医儿科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营养保健、运动保健、心理保健等多种方面。中医儿科学认为,儿童保健需要结合儿童的生理特征和病理变化进行综合分析,因此,需要针对儿童的年龄、性别、体质等因素进行个性化保健。同时,中医儿科学也注重保健的科学性和实际性,提出了一系列的保健方法和建议。 六、儿童心理 儿童心理是中医儿科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儿童心理发展、心理问题、心理治疗等多种方面。中医儿科学认为,儿童的心理在健康

中医儿科学要点

中医儿科学要点 积滞:是指小儿内伤乳食,停聚中焦,积而不化,气滞不行所形成的一种胃肠疾患。以不思乳食,食而不化,脘腹胀满,嗳气酸腐,大便溏薄或秘结酸臭为特征。 肾病综合征: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临床症候群,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及不同程度的水肿为主要特征。 癫痫:是以突然仆倒,昏不识人,口吐涎沫,两目上视,肢体抽搐,惊掣啼叫,喉中发出异声,片刻即醒,醒后一如常人为特征,具有反复发作特点的一种疾病。 硬肿症:是新生儿时期特有的一种严重疾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局部甚至全身皮肤和皮下脂肪硬化及水肿,常伴有低体温及多器官功能低下的综合征。 肺炎喘嗽:是小儿时期常见的肺系疾病之一,临床以发热、咳嗽、痰壅、气急、鼻煽为主要症状,重者可见张口抬肩,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口唇青紫等症。 急性肾小球肾炎:是儿科常见的免疫反应性肾小球疾病,临床以急性起病,浮肿、少尿、血尿、蛋白尿及高血压为主要特征。 厌食:是小儿时期的一种常见病症,临床以较长时期厌恶进食,食量减少为特征。 胎怯:是指新生儿体重低下,身材矮小,脏腑形气均未充实的一种病症。 感冒:是感受外邪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外感疾病,以发热、鼻塞流涕、喷嚏、咳嗽为主要临床特征。 鹅口疮:是以口腔、舌上满布白屑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口腔疾病。因其状如鹅口,故称鹅口疮;因其色白如雪片,故又名“雪口”。 2、简答 简述小儿生理特点、病理特点。 生理性黄疸特点。 简述小儿感冒的病因病机。

厌食的诊断要点。 简述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分期。 临床如何区别肺炎喘嗽风热闭肺证与风热咳嗽? 简述癫痫的治疗原则。 简述小儿指纹辨证要点。 怎样从临床症状上区别胎黄的湿热郁蒸证和寒湿阻滞证? 简述肺炎喘嗽痰热闭肺证的证候、治法、主方。 1、生理特点: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气蓬勃,发育迅速。 病理特点: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轻灵,易趋康复。 2、(1)大部分新生儿在生后第2~3天出现黄疸,于4~6天最重。 (2)足月儿在生后10~14天消退,早产儿可延迟至第3周才消退。 (3)在此期间,小儿一般情况良好,不伴有其他临床症状。 (4)血清胆红素低于221μmol/L。 3、(1)小儿感冒的病因以感受风邪为主,常兼有寒、热、暑、湿、燥及时邪疫毒等。(2)其病机关键是肺卫失宣。 (3)肺主皮毛,开窍于鼻,司腠理开阖,外邪从口鼻或皮毛而入,客于肺卫,致表卫调节失司,卫阳受遏,肺气失宣,从而出现发热、鼻塞流涕、喷嚏、咳嗽等症状。 4、(1)有喂养不当、病后失调、先天不足或情志失调史。 (2)长期食欲不振,厌恶进食,食量明显少于同龄正常儿童。 (3)面色少华,形体偏瘦,但精神尚好,活动如常。 (4)除外其他外感、内伤慢性疾病。 5、(1)急性期:新发病,症状及检查阳性发现明显且多变,一般病程在半年以内。 (2)迁延期:临床症状反复出现,客观检查指标迁延不愈,病程多在半年以上。 (3)慢性期:进行性心脏增大,反复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病情时轻时重,病程在1年以上。

中医学中医儿科学重点总结

20XX年期末考试一一中医儿科学复习资料 二院08 级中医学许尤佳中医儿科学重点总结 总论 1、宋•钱乙一一《小儿药证直诀》 ( 1 )对变蒸论的独特理解 (2)诊病 6 种脉 (3)创立五脏证治法则 (4)重视望诊“面上证” 、“目内证” (5)对出疹性疾病的描述 ( 6 )指出惊痫、急慢惊风的不同(7)把“疳”列为脾胃病 (8)善于化裁古方 2、明•万全一一《片玉心书》、《幼科发挥》 ( 1 )胎养、蓐养、鞠养; (2)三不足两有余; (3)善于小儿推拿; (4)用药注重保护胃气; (5)小儿发病三因论; (6)对急惊风转归的认识。 3、唐•《颅囟经》:第一部儿科著作,提出“纯阳”理论。 纯阳:指小儿在生长的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蓬勃发展,好比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并非说小儿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之体。 4、儿科四大证:痧、痘、惊、疳。 5、小儿年龄分期 (1)胎儿期——受孕—分娩,共40 周;(胎龄满28周到出生后7 足天,定为围产期。) (2)新生儿期——出生—28 天; (3)婴儿期——出生后28 天—满 1 周岁; (4)幼儿期——1—3 周岁; (5)幼童期——3—7 周岁,即学龄前期; (6)儿童期——7—12周岁,即学龄期。 (7)青春期——女:11、12-17、18周岁;男:13、14—18、19周岁。 6、体重 (1 )初生: 3 公斤 (2) 1 —6个月:体重(kg)=3+0.7*月龄 (3)7—12个月:体重(kg)=7+0.5*(月龄-6) (4)1岁以上:体重(kg)= 8+2*年龄 7、小儿生理特点 ( 1 )生机蓬勃,发育迅速;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2)稚阴稚阳:小儿的物质基础和生理功能都是幼稚和不完善的。 (3)三不足,两有余: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肾常虚,肝常有余、心常有余。 8、小儿时期的病理特点: ( 1 )发病容易,迅速传变;脏气清灵,易趋恢复。 (2)试述“易虚易实” 、“易寒易热” 。 虚实是指小儿机体正气的强弱与导致疾病的邪气盛衰状况,小儿病初常见邪气呈盛势的实证。但由于正气易伤而虚,可迅速出现正气被损的虚证或虚实相兼之证。寒热主要是指两种不同性质的证候属性。由于小儿稚阴未长,故易见阴伤阳亢,表现为热证;又由于小儿稚阳未充,故易见阳气虚衰,表现为寒证。小儿易寒易热常常与易虚易实

中医儿科学温习重点

《颅囟经》:最先儿科专著,提出“纯阳”观点 扁鹊:我国最先的儿科医生 淳于意:西汉,最先记录儿科医案的医家 巢元方及《诸病源候论》:隋代,提出了“不可暖衣,…宜时见风日,常当节适乳哺”等正确的小儿养育观 钱乙及《小儿药证直诀》:北宋,“儿科之圣”钱乙:初创儿科五脏辨证体系,提出“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万全:《育婴家秘》、《幼科发挥》提倡“育婴四法”,即“预养、胎养、蓐养、鞠养”,提出了“三有余,四不足”。医治方面提出“首重爱惜胃气” 吴瑭:清朝《温病条辨·解儿难》提出“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者也”的生理特点,稍呆那么滞,稍重那么伤的用药特点 一、绪论 一、最先儿科专著《颅囟经》唐朝 二、北宋钱乙是中医儿科学术进展史上有杰出奉献的医家,由其门生阎孝忠搜集整理的《小儿药证直诀》首 创儿科五脏辩证体系,提出心主惊、肝主风、脾主困、肺主喘、肾主虚的五脏辨证体系 3、明代儿科世家万全,系统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肾常 不足,即“三有余,四不足”的儿科生理病理学说,医治方面“首重爱惜胃气”,“五脏有病,或泄或补, 慎勿伤胃气。” 4、小儿年龄的分期:胎儿期:从男女生殖之精相合而受孕,直至临盆断脐 新生儿期:从诞生后脐带结扎开始,至生后满28天 婴儿期:诞生28天至一周岁 幼儿期:1~3岁 学龄前期:3~7周岁,也称小童期 学龄期:7周岁至青春期来临(一样女12岁,男13岁) 青春期:一样女孩自11~12岁到17~18岁,男孩自13~14至18~20岁。 五、体重:<6个月体重(kg)=3+ x月龄; 7~12个月体重(kg)=7+ x(月龄-6) 1岁以上体重(kg)=8+2 x年龄

中医儿科学重点复习整理

中医儿科学重点 总论 ●起源: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已有小儿医。 ●第一部儿科著作:唐代《颅囟经》。提出“纯阳”理论。 纯阳:指小儿在生长的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蓬勃发展,好比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并非说小儿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之体。 ●专科:宋代。 ●钱乙——儿科之圣《小儿药证直诀》 1.概括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2.首创儿科辨证体系,提出“心主惊,肝主风,脾主困,肺主喘,肾主虚”的辨证纲领. ●儿科四大证:痧、痘、惊、疳。 ●论述小麻、痘、斑、疹的第一部专著——北宋董汲《小儿斑疹备急方论》。 ●南宋名医- 陈文中著 <小儿痘疹方论> <小儿病源方论> ● <幼幼集成> 陈复正-清代: 指纹诊法 ●万全: 著作: <片玉心书> <幼科发挥> <育婴家秘> 提出“两有余,三不足”的观点. ●小儿药证直诀提出- 五部配五脏: 左腮为肝,右腮为肺,额上为心,鼻为脾,?为肾 ●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 万全的“两有余,三不足”的观点: “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肾常虚.” 1. 肝常有余:有两个含义: 其一是小儿时期肝主疏泄,具有疏泄升发全身气机的功能,且其升发疏泄的功能与日俱增,并非肝阳亢盛. 其二,是由于小儿脏腑经络柔弱,气血未充,故感邪之后易化热引动肝风而致惊搐等. 2. 脾常不足: 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小儿生长发育迅速,对精微需求较多,但小儿又脾胃薄弱,饮食稍增,则易引起运化功能失常,故谓“脾常不足”. 3. 心常有余:有两个含义: 其一是指小儿发育迅速,心气旺盛有余,呈生机蓬勃之象, “心属火,旺于夏,所谓壮火之气也”.并非指心火亢盛. 其二是指小儿脏腑柔弱,感邪后易化火扰乱心神,出现心火上炎之证. 4. 肺常不足: 肺与脾胃子母关系,肺之气有赖于脾化精微以滋养,脾胃旺则肺胃自固, “脾常不足”,故气亦弱,故称“肺常不足”. 5. 肾常虚: 肾为先天之本,肾中之元阴元阳为生命之根,其余四脏之阴阳均有赖于肾阴之滋润及肾阳之温阳,但小儿肾气未盛,气血未充,肾气当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充盛,这就是“肾常虚”之意. 试述“纯阴”与“稚阴稚阳

中医儿科学 复习重点

精心整理 中医儿科学 总论 起源: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已有小儿医。 第一部儿科着作:唐代《颅囟经》。提出“纯阳”理论。 纯阳:指小儿在生长的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蓬勃发展,好比旭日之初升,草 1. 2. 保健重点:保暖、喂养、消毒隔离、清洁卫生等。 出生后4~6h 可喂奶 3. 婴儿期——从生后28天到满1周岁。这是小儿出生后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第 一次高峰)。 易患脾胃疾病、感染性疾病。

保健重点:提倡母乳喂养,指导合理营养,及时添加辅食,预防疳证、佝偻病的发生;按时接受计划免疫接种注意护理和教养。 4.幼儿期——1周岁后到3周岁 保健重点:防止意外创伤和中毒、营养不良、消化紊乱及传染病。 5.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7周岁。 性格特点形成的关键时期。 6. 7. 1.体重 出生体重3kg 1~6个月体重(kg)=3+月龄×0.7 7~12个月体重(kg)=7+0.5×(月龄–6) 1岁以上体重(kg)=8+年龄×2 过重:肥胖症;过轻(↓15%):营养不良 2.身高——反映骨骼发育的重要指标之一。

出生时身长50cm;生后第一年75cm;生后第二年85cm; 2~12岁身高(长)的估算公式:身高(长)(cm)=70+7×年龄过矮(↓30%):侏儒症、克汀病、营养不良 3.囟门 前囟早闭:脑发育不良、小头畸形、某些遗传性疾病等。 前囟大、闭合晚:佝偻病、先天性甲低、脑积水等。 4. 5. 6.牙齿 2 7. 8. 9.血压——年龄越小,血压越低。 收缩压=年龄×2+80mmHg 舒张压=收缩压×2/3 10.小儿动作语言发育歌 二月抬头三四笑, 五六认人咿呀叫; 七坐八爬九扶栏,

中医儿科学重点

稚阴稚阳:是说明小儿肌肤柔嫩,筋骨未坚,气血未充,脏腑娇嫩,阴阳二气均较幼稚不足。 纯阳:是说明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现象。三岁以下。 马牙:新生儿上腭和齿龈部位有散在黄白色、碎米大小的隆起颗粒,称为马牙。 螳螂子:新生儿两侧颊部各有一个脂肪垫隆起,称为螳螂子,有助吮吸,不能挑割。 胎黄:以婴儿出生后皮肤面目出现黄疸为特征,因与胎禀因素有关,故称胎黄或胎疸。西医学称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脐疝:肠管自脐部凸出至皮下,形成球形软囊,易于压回。 脐膨出:部分腹腔脏器通过前腹壁正中的先天性皮肤缺损,突入脐带的基部,上覆薄而透明的囊膜,是较少见的先天性畸形。 鹅口疮:是以口腔、舌上满布白屑,状如鹅口为特征的一种口腔疾患。 贫血:单位容积末梢中红细胞数和(或)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 心跳呼吸骤停(CPA):是最危急和最严重的临床疾病状态,是指患儿突然呼吸及循环功能停止。 CPA的治疗原则:现场抢救,尽快恢复心跳,迅速建立有效的血液循环和呼吸,以保证全身,尤其是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血流灌注及氧供应。 步骤(ABCD):1.通畅气道2.建立呼吸3.循环支持4.药物治疗 ·《颅囟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儿科专著。钱乙《小儿药证直诀》 陈飞霞《幼幼集成》 ·胎儿期:从受孕到分娩共40周,极易伤损夭折,收到不良因素的刺激; 新生儿期:出生后满28天,容易患病,患病后反应差、变化快,死亡率高,机体调节功能不足,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和防御能力较差; 婴儿期:从出生到1周岁之前,脾胃病变,脾胃未充,运化力弱; 幼儿期:从1周岁到满3周岁之前,容易感染发生时行疾病,户外活动增加;学龄前期:从3周岁到6~7周岁,易发生意外;学龄期:从小学开始6~7周岁到青春期前;青春期:10岁~18岁。 ·体重≦6个月,体重㎏=3+×月龄; 7~12个月,体重㎏=7+×(月龄-6); 1岁以上,体重㎏=8+2×年龄。 身高(2~12周岁)㎝=70+7×年龄。身高和体重是小儿生长的重要指标。 囟门:前囟12~18个月闭合,后囟出生时已闭合,未闭合正常2~4个月闭合。囟门早闭且小,小头畸形;囟门迟闭且大,解颅(脑积水)、佝偻病;囟门凹陷阴伤液竭之失水、极度消瘦的小儿;囟门凸出热炽气营之脑炎、脑膜炎。 头围:足月儿出生时33~34㎝,出生后前3个月和后9个月各增长6㎝,1周岁46㎝,2周岁48㎝,5周岁50㎝,15岁54~58㎝。 牙齿:出生后4~10个月开始出乳牙,6岁左右萌生第1颗恒牙,乳牙数=月龄-4或6 。血压:收缩压㎜Hg=80+2×年龄,舒张压=收缩压×2∕3。 ·运动发育顺序:由上到下、由粗到细、由不协调到协调 ·婴儿喂养方法:母乳喂养、人工喂养、混合喂养。 ·小儿生理特点: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小儿病理特点: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病因特点:外感、食伤、先天因素居多 ·小儿易肺常不足,脾常不足。 ·望诊包括总体望诊(望神色、望形态)和分部望诊(审苗窍、辨斑疹、察二便、察指纹) 察指纹适用于3岁以下的小儿。 指纹的辩证纲要: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三关测轻重。 ·添加辅助食品的原则: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由一种到多种。 ·黄疸致病因素:湿热与寒湿。发病机制:脾胃湿热或寒湿内蕴,肝失疏泄,胆汁外溢。·感冒易夹痰、夹惊、夹滞。病机关键为卫表失和,肺气失宣。 感冒治疗基本原则:疏风解表

中医儿科学复习重点

中医儿科学 总论起源: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已有小儿医。 第一部儿科著作:唐代《颅冈经》。提出“纯阳”理论。 纯阳:指小儿在生长的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蓬勃发展,好比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并非说小儿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之体。 专科:宋代。 钱乙一一儿科之圣《小儿药证直诀》概括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钱乙“儿科之圣”《小儿药证直诀》。 儿科四大证:疹、痘、惊、疳。 论述小麻、痘、斑、疹的第一部专著一一北宋董汲《小儿斑疹备急方论》。 小儿年龄分期(7个)(熟悉) 1.胎儿期一一从受孕到分娩共40周 胎龄满28周到出生后7足天,为围生期。

保健重点:护胎、养胎、胎教。 2.新生儿期一一自出生后月^带结扎起到生后满28天 保健重点:保暖、喂养、消毒隔离、清洁卫生等。 出生后4〜6h可喂奶 3.婴儿期一一从生后28天到满1周岁。这是小儿出生后生 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第一次高峰)。 易患脾胃疾病、感染性疾病。 保健重点:提倡母乳喂养,指导合理营养,与时添加辅食,预防疳证、佝偻病的发生;按时接受计划免疫接种注意护理与教养。 4.幼儿期一一1周岁后到3周岁 保健重点:防止意外创伤与中毒、营养不良、消化紊乱与传染病。 5.学龄前期一一3周岁后到7周岁。 性格特点形成的关键时期。

保健重点:易发生各种意外,如溺水、烫伤、错服药物。 6.学龄期一一从7岁后到青春期来临(一般为女12岁,男 13岁)体格生长稳步增长,除生殖系统以外的其他器官发育到本期末已接近成人水平。 保健重点:注意因势利导,保护视力,预防踽齿,充足的营养。 7.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 的时期称为青春期女孩:11〜12岁到17~18岁; 男孩:13〜14岁到18〜20岁。 生长发育速度明显加快(第二次高峰),性别差异常显著。 生理特点:肾气盛,天癸至,阴阳与。 保健重点:足够的营养、体格锻炼、注意休息、心理教育与指导。 体格发育各项衡量指标与其计算

【中医】中医儿科学重点总结

【中医】中医儿科学重点总结 总论 起源: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已有小儿医。 第一部儿科著作:唐代《颅囟经》。提出“纯阳”理论。 纯阳:指小儿在生长的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蓬勃发展,好比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并非说小儿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之体。 专科:宋代。钱乙“儿科之圣”《小儿药证直诀》。 儿科四大证:痧、痘、惊、疳。 论述小麻、痘、斑、疹的第一部专著——北宋董汲《小儿斑疹备急方论》。 年龄分期 (1)胎儿期——受孕—分娩,共40周;(胎龄满28周到出生后7足天,定为围产期。) (2)新生儿期——出生—28天; (3)婴儿期——出生后28天—满1周岁; (4)幼儿期——1—3周岁; (5)幼童期——3—7周岁,即学龄前期; (6)儿童期——7—12周岁,即学龄期。 (7)青春期 体重:清晨空腹排尿后初生:3公斤 1—6个月:体重=3+0.6*月龄 7—12个月:体重=6.6+0.5*(月龄-6)=3.6+0.5*月龄 2—12岁:体重=(年龄-2)*2+12=8+2*年龄 身长:初生:50厘米,第一年增长25厘米。2岁后:75+5*年龄头围:初生:33-34厘米。 胸围:初生32厘米。1岁时,胸围接近头围,约44厘米;2岁以后,胸围超过头围。 佝偻病及营养不良者胸围较小。

囟门:后囟关闭:出生后2—4个月内(部分出生时); 前囟关闭:出生后12—18个月。 后囟关闭比前囟关闭早。 牙齿:出生后4—10 个月开始出牙。2—2.5 岁出齐。2岁以内:牙齿数=月龄-4(或6)。 呼吸:年龄愈小,呼吸愈快。 脉搏:年龄愈小,脉搏越快。 血压:年龄愈小,血压愈低。 收缩压=10.7+0.27*年龄; 舒张压=收缩压*(1/2—2/3)。 动作发育:由上而下,由不协调到协调,由粗到细。 1岁时能独立站立,扶1只手可行走;1岁半左右会走路。 语言发育:单语单句阶段:1岁以后。 小儿生理特点:(1)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纯阳”学说; (2)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稚阴稚阳学说。 阴:物质基础,即精、血、津液等物质; 阳:脏腑的生理功能。 稚阴稚阳:小儿的物质基础和生理功能都是幼稚和不完善的。 肺、脾、肾三脏较为突出: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肾常虚。此外,肝常有余、心常有余。 肝常有余:不是指小儿“肝阳亢盛”,是指小儿时期肝主疏泄,具有升发疏泄全身气机的功能。 心常有余:不是指小儿“心火亢盛”,是指小儿发育迅速,心气旺盛有余,呈生气蓬勃之象。 小儿时期的病理特点: (1)发病容易,迅速传变;迅速传变:“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2)脏气清灵,易趋恢复。 婴儿喂养方式:母乳喂养、人工喂养、混合喂养。 添加辅食的原则:由一种到多种,由少量到多量,由稀到稠,由

成中医大中医儿科学重点整理

1~ 1.最早儿科医生:扁鹊 2.《颅囟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儿科专著,被称为幼科之宗* (1)首倡小儿体属“纯阳”的观点 (2)对小儿脉法、囟门诊法以及惊、痫、疳、痢、火丹等疾病的证治加以阐诉3.北宋,钱乙,着《小儿药证直诀》* 学术思想: (1)小儿生理病理特点概括为“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2)四诊中尤重望诊,创立了“面上证”、“目内证”的诊断方法* (3)首创儿科五脏辩证体系,提出心主惊、肝主风、脾主困、肺主喘、肾主虚的 辨证纲领 (4)治疗上区分五脏寒热虚实证候,制定治则治法 (5)创立新方、化裁古方作为五脏补泻方剂(如导赤散、泻白散、地黄丸、白术 散、异功散) 4.北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提出了烧灼法断脐的预防方法* 5.明.万全,字密斋,着《育婴家秘》《幼科发挥》《痘疹心法》《片玉心书》《片玉痘疹》 学术思想: (1)育婴四法:预养以培其元,胎养以保其真,蓐养以防其变,鞠养以慎其疾 (2)小儿“五脏之中肝有余,脾常不足肾常虚”、“心常有余而肺常不足”的观 点 (3)治疗上“首重保护胃气”,强调“人以脾胃为本,所当调理,小儿脾常不足, 尤不可不调理 也”, 对小儿保育和疾病防治有重要意义

6.清.陈号正,号飞霞,着《幼幼集成》,详析指纹之义:浮沉分表里,红紫辩寒热,淡滞定虚实 7.清.吴鞠通,提出小儿 (1)稚阳未充,稚阴未长的体质特点 (2)易于感触,易于传变的病理特点 (3)其用药也,稍呆则滞,稍重则伤的临床注意要点 8.小儿指纹的辩证(选) 2~ 1.小儿生理特点:* (1)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肺脏娇嫩,脾常不足,肾常虚) (稚阳未充,稚阴未长:阳指脏腑的各种生理功能,阴指机体的津.血.津液及脏腑.筋骨.脑髓. 血脉.肌肤等有形之质) (2)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纯阳:纯指小儿先天所禀赋的元阴元阳未曾耗散,阳指小儿的生命活力) 2.小儿体质特点: (1)胖人多湿:肥胖小儿易患湿疹.腹泻.喘息 (2)燥热体质易患乳蛾.口疮.口糜 (3)阳盛体质新生儿易患红臀.痱子.不易患水肿 (4)阴盛体质易患水肿,不易患红臀.痱子. 3.小儿病理特点* (1)发病容易,传变迅速 (五脏病理特点:肺娇易病,脾弱易伤,心热易惊,肝盛易 搐,肾虚易损) 心常有余:指小儿初生,知觉未开,见闻易动,具有心神怯弱,易喜易怒易惊.变态无常等特点肝常有余:指小儿初生,如木方萌,乃少阳生长之气,以渐而壮,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