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世界古代史)(一)史前时期的人类

第1课人类的形成

1、三大主要人种的形成

人类在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形;世界上的人类分成三大人种:黄种、白种、黑种人。人种的差异,是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二)上古人类文明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2、金字塔

约公元前3000年,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国王自称是神的化身,他们的陵墓金字塔是权力的象佂。

3、《汉谟拉比典》

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这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4、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

人类文明多产生于大河流域,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大河上游高山积雪的融化,导致河水的定期泛滥,泛滥的河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

5、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

希腊早期文明——爱琴文明发祥于克里特岛,克里特岛文明和迈锡尼文明合称爱琴文明。

(三)中古亚欧文明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7世纪中期,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成功,新上台执政的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开始了。

6、大化改新的内容、意义

主要内容:

①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

②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

③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

7、西欧封建制度的特点

8世纪前期,查理·马特任宫相时,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

这次改革,

①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在各级封建主之下,农奴等劳动者生活在社会的底层。

②西欧封建社会时期,罗马教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教皇和教会不仅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还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在精神和文化领域,神权凌驾一切。

10世纪开始,西欧出现了作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的城市。在西欧城市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它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和商人、银行家等等。富裕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早期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四)文明的冲撞与融合

第7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8、阿拉伯数字

印度人用梵文的字头表示数字,创造了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阿拉伯人对它加以了改造,并向外传播。在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上奔波的商人中间,有不少阿拉伯人。他们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这些地区文化和经济的发展。

9、马可·波罗来华

1275年马可·波罗从威尼斯到达中国,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赏识,在元朝任职。他回去后,将他在东方的经历和见闻写成了《马可·波罗行纪》。在欧洲广为流传,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对后来新航路的开辟起到了强烈的刺激作用。

(五)科学与思想文化

第8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

10、三大宗教的产生和传播(三大宗教均产生于亚洲)

佛教主要有两个传播方向:向北,经中亚传到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又从中国传到朝鲜、日本、越南;向南,传入斯里兰卡、泰国、缅甸等国和我国境内傣族地区。

第9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二)

11、麦加大清真寺

麦加大清真寺是伊斯兰教的第一大圣寺。大清真寺有25道大门,7座尖塔。围墙、楼梯、台阶和整个地面都是用洁白的大理石铺彻。寺内中心的克尔白神庙,是前来朝觐的穆斯林必须拜谒的地方。

12、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是巴黎最古老、最高大的天主教堂。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建筑。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世界近代史)(一)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

第10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1、《神曲》

14世纪,文艺复兴开始于意大利,诗人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他创作了长诗《神曲》。

2、达·芬奇

达·芬奇是意大利一位伟大的艺术大师。代表作有《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3、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

1492年哥伦布受西班牙王室的资助,率船队从西班牙起程,开始横渡大西洋。到达今天的古巴、海地等地。他以为自己到达的地方是亚洲的印度,称当地居民为印第安人。

4、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的作用

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新航路开辟以后,亚洲、美洲和非洲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年至688年)

第12课美国的诞生(美国独立战争1775年至1783年)

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5、《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

6、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影响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影响: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

美国独立战争历史影响: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地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推动作用。

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影响: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政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7、华盛顿、拿破仑的主要活动,评价资产阶级政治家的历史作用

华盛顿的主要活动:独立战争开始后,担任总司令,领导制定《独立宣言》,取得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萨拉托加的胜利,领导美国人民在1783年取得美国独立。1787年制定了宪法,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拿破仑的主要活动:1799年发动政变,夺取了政权。1840年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在位期间,对内巩固资产阶级统治颁布《法典》;对外多次打败欧洲反法同盟的军队,乘胜扩大了疆域,控制了欧洲的很多地方。1812年,远征俄罗斯失利。1814年被欧洲反法联军赶下台。

(二)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14课“蒸汽时代”的到来

8、工业革命中机器的发明

工业革命最早发生在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织布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一种称为“珍妮机”的手摇纺纱机,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它的发明引发了棉纺织领域的一系列的发明。后来其他的生产部门也纷纷发明、制造机器,有力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9、瓦特改良蒸汽机

英国机械师瓦特,借鉴前人的成果,改进了蒸汽机。1785年以后,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

蒸汽机在大工业生产中的作用:在许多的生产部门,人们利用蒸汽机提供的动力带动机器,进行生产,极大地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从此,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10、“旅行者号”机车的发明和铁路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利用蒸汽机发明了火车机车,1825年,名为“旅行者号”的机车在英国试车成功。从此,铁路交通迅速发展,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三)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第15课血腥的资本积累

11、克莱武在印度疯狂掠夺

到18世纪后半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国家。18世纪中期开始,英国开始对印度发动侵略战争。当时英国在印度的殖民头目克莱武,率领军队侵占了孟加拉,把当地洗劫一空。

12、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英国最早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的重要条件之一

英国通过在印度及其他地方的殖民侵略,掠夺了无数的财富。英国人利用抢来的财富,发展国内经济;同时,这些殖民地也为英国工业生产提供了巨大的海外市场,进一步刺激了工业的发展,促使英国迅速成长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

第16课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13、南美的解放者——玻利瓦尔

1816以后的十年间,玻利瓦尔率领起义军队,由北向南,转战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等地,横扫南美大陆上的西班牙军队,解放了西班牙在南美洲的殖民地。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四)资产阶级的巩固与扩大

第18课美国南北战争

14、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主要活动

1861年3月林肯就任美国总统,成为南方奴隶主发动叛乱的借口。1861年4月,南方军队挑起内战。战争爆发后,林肯宣布南部联盟各州为叛乱州,号召人们参军。1862年9月,林肯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林肯政府还颁布了《宅地法》。

15、《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

规定从1863年元旦起,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并允许奴隶作为自由人参加北方的军队。宣言的发表,在全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广大黑人踊跃报名参军,北方军队因此获得了雄厚的兵源。

16、南北战争的历史意义:

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经过这场战争,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17、俄国的废除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历史作用

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改革的作用: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虽有大量的封建残余,但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18、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及作用

1868年推翻幕府以后,明治天皇政府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主要内容有:

①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②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③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明治维新的意义: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但是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就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五)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17课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9、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

马克思经常写文章抨击时政,遭到迫害后来,到法国和英国进行科学理论研究,同时也参加工人团体活动。恩格斯对工人生活有深入的了解。1844年他们巴黎相会后,汲取前人的思想精华,结合的工人运动实践,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1848年他们为国际无产阶级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了纲领《共产党宣言》。

20、《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意义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六)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20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21、电气广泛使用的史实

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领域。由于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的应用日益广泛。电力逐步取代了蒸汽,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电力也被广泛地应用于生活领域,众多的家用电器产品如电车、电话、电灯、电报等新发明大量涌现出来,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2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

(七)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23、“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的组成国及对抗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与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争夺霸权的结果,形成了

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和英国、法国、俄国组成的三国协约。

后果:两大军事集团展开了疯狂的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24、萨拉热窝事件

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后,德、奥匈决定以这一事件为借口,挑起战争。1914年7月底,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25、凡尔登战役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空前规模的上战争,战场主要集中在欧洲。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造成双方共七十多万人的伤亡,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一战的影响:1918年11月,德国投降,历时四年多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这场帝国主义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参战各国共死伤三千多万人,其中被战争、饥饿、疾病等夺去生命的人超过一千万。

(八)科学与思想文化

第22课科学和思想的力量

26、牛顿、达尔文等科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7、伏尔泰的基本主张

伏尔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由开明的君主执政,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他批判天主教会的黑暗和腐朽,把教皇比作“两只脚的禽兽”,把教士比作“文明恶棍”,还说天主教就是“一群狡猾人布置的一个最可耻的骗人罗网”。伏尔泰等思想家对封建制度和天主教会的猛烈抨击和对自由平等思想的宣传,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有些思想家的名著被介绍到日本、中国等亚洲国家,促进了这些国家的思想解放。

★END★

友情提示:范文可能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供参考!最好找专业人士起草或审核后使用,感谢您的下载!

部编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部编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1.人类形成:距今约二三百万年。到15世纪末期,人类大体经历了原始社会(最初阶段)、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2.大河流域(适合农耕):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3.四大文明古国: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印度河流域的古印度、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国。 第1课:古代埃及(尼罗河的赠礼) 1.建、亡:约公元前3500年,出现奴隶制小国。约公元前3100年,初步统一。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帝国吞并。 2.经历时代:古王国时代、中王国时代、新王国时代。 3.强盛期:在新王国时代图特摩斯三世时,成为最强大帝国。 4.古埃及文明成果——金字塔、太阳历、木乃伊、象形文字。 5.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历史地位),它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1)金字塔作用:古王国时代,法老为自己修建的陵墓。 2)金字塔代表:胡夫金字塔(最大)、哈佛拉金字塔(狮身人面像)。 3)金字塔与法老的关系:金字塔象征法老的尊严与权力。古埃及国王称“法老”,集军、政、财、神大权于一身,是全国最高统治者。胡夫之后,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逐渐衰落。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的高峰——古巴比伦王国 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 1)地理位置:“两河”指西亚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有“新月沃地”之称,今伊拉克一带。 2)建国:约公元前3500年,产生小国。约公元前24世纪,初步统一。民族:苏美尔人。 3)两河流域文明成果:楔形文字、阴历、60进位制、《汉谟拉比法典》。 2、古巴比伦王国 1)建立:公元前18世纪,第6代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奴隶制国家,他自称“众神之王”,加强中央集权。 2)强盛期:汉谟拉比在位时。 3)灭亡:公元前1595年,王国被外族灭亡,后经历亚述帝国和新巴比伦王国时期。公元前539年,新巴比伦王国被波斯帝国消灭。 3、《汉谟拉比法典》(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制定) 1)历史地位及影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2)制定目的: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3)法典信息:古巴比伦王国的三个社会等级: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奴隶。 古巴比伦王国的一大特征:家庭奴隶制。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商品经济比较活跃。 第3课:古代印度 1、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古代印度地理位置: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 2)早期文明遗址: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约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 3)鼎盛期:孔雀王朝。统一印度,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民族:雅利安人。 4)古印度文明成果:“阿拉伯数字”、种姓制度、佛教。 2、森严的种姓制度(雅利安人创建,是印度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各等级世代相袭,等级间贵贱分明) 1)种姓制度的等级阶层及职责: 第一等级:婆罗门,掌管祭祀; 第二等级: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第三等级: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商业; 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居民),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四个等级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他们在社会上遭受歧视和凌辱。 2)种姓制度的影响:在印度影响深远。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3、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创立时间:公元前6世纪。创立人:乔达摩·悉达多,后被尊称为“释迦牟尼”。 主要教义:提出“众生平等”,宣扬“忍耐顺从”。 传入中国:公元前1世纪(西汉末),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传入中国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 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希腊文明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

初三《世界历史》第一册复习提纲

初三《世界历史》第一册复习提纲 1、时间:370万年前,地球上出现最早的人类到1640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 2、四个社会: A、原始社会:特点是时间漫长,社会发展缓慢,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极低。人类社会的平等关系是建立在生产力水平极低的基础上的。 B、奴隶社会: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增强了,社会生产分工的扩大,引起人类社会关系的变化,氏族瓦解,阶级产生,国家岀现,人类步入奴隶社会。奴隶主和奴隶是社会的主要阶级,奴隶承担着整个社会的生产劳动,而奴隶主占有全部的劳动成果。世界东西方国家都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封建社会:欧洲封建社会的经济特点是自给自足的封建庄园是社会的经济基础,它确定了政治上欧洲封建国家的长期的分裂性和不统一性的特点;基督教会在思想上控制着整个欧洲。 D、资本主义社会: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资本主义经济发达,生产资料高度集中,资产阶级无偿榨取工人的劳动果实,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随着生产力的进步,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岀现大批垄断集团,他们不但控制了国家主要的经济领域,也把 触角伸向国家政治生活,要求瓜分世界。 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 第1课:人类的形成 有了人就有了人类社会,人类最先进入 -------- 原始社会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社会瓦解,奴隶社会形成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奴隶社会----人类进入文明时期) 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海洋文明)

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日本的封建化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大化改新 、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特点:等级森严) 第三单元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第6课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全册复习提纲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全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第1课古代埃及 【课程标准】 知道金字塔,初步了解古埃及文明。 1.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1)兴亡:位于非洲东北角,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古埃及文明被称为“尼罗河的赠礼”。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出现若干小国,公元前3100年左右初步实现统一;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帝国吞并。 (2)版图:经历了古、中、新三个王国时代,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北至叙利亚和小亚细亚交界处,以及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 (3)文明: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2.金字塔: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3.法老的统治 (1)统治:法老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国王经常用王杖责打大臣。 (2)危机: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王权受到挑战,胡夫金字塔之后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衰落。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课程标准】 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范围:“两河”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 (2)建国: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3)统一:约公元前2400年,实现了初步统一。 2.古巴比伦王国

(1)统一: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2)统治: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3)影响:汉谟拉比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3.《汉谟拉比法典》 (1)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内容:从法典中可知,古巴比伦分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也有买卖奴隶的现象。家庭奴隶制是其一大特征。 (3)意义:法典内容十分广泛,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法典中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4)评价:《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第3课古代印度 【课程标准】 通过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初步了解古代的印度社会。 1.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兴起: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 (2)建国: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后来出现了许多小国家。 (3)鼎盛:孔雀王朝统治时期,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2.森严的种姓制度 (1)建立: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的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2)主要内容 (3)特点: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3.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1)创立: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创立。 (2)教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宣扬“忍耐顺从”。 (3)发展:信仰佛教的民众日益增多,一度成为印度的国教。

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人教版)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考纲知识点 一、伯利克里改革(九上P14) 1、时间:公元前五世纪后半期 2、改革者:伯利克里 3、主要内容:扩大公民的权利;鼓励学术研究、重视教育、发展文艺; 4、作用:使雅典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顶峰。 二、日本“大化改新”(九上P24-25) 1、时间:7世纪中期 2、改革者:孝德天皇 3、主要内容: ①政治方面: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以才选官 ②经济方面: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4、影响:它是日本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过度的标志。

三、文艺复兴(九上P58-59-60) 1、时间:14世纪—17世纪上半叶 2、最先兴起的国家:意大利 3、中心思潮:人文主义 4、实质: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 5、早期代表: 代表人物国别主要作品及其成就 但丁意大利创作长诗《神曲》,率先批评教会 达?芬奇意大利创作名画《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 莎士比亚英国创作剧本《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等 6、作用: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四、新航路的开辟(九上P61-62) 1、主要原因:欧洲商品经济日益发展和扩大;西欧国家对东方财富的强烈渴望;奥斯曼帝国对东亚商路的控制。 2、客观条件:指南针的应用;地圆学说的深入人心;航海技术的发展。 3、开辟的过程 航海家哥伦布迪亚士达?伽马麦哲伦 开辟新航路发现美洲新大陆进入印度洋到达印度环球航行 4、影响: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促进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开

2021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世界古代史】知识全册复习提纲(精华版)

An eye for an eye and a tooth for a tooth 2021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世界古 代史】知识全册复习提纲(精华版) 第一单元 人类文明的开端(上古文明) ㈠东方文明:东方文明(四大文明古国)发源于大河流域,西方文明(古代希腊)则是发源于海洋。 ⑴四大文明古国 ①古代埃及: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陵墓,古代埃及文明象征。 金字塔 狮身人面像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②古巴比伦(古代西亚新月沃地):公元前18世纪,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为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制定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 ③古代印度:中亚的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后建立了种姓制度,又称等级制度,社会分为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不同等级之间社会地位极不平等。(见下表) 等级名 称 社会阶层 职责和义务 婆祭司、贵族 掌握神权

⑵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四大文明古国均处于大河流域河谷地带,气候湿润、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有利于农耕。

㈡西方文明—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祥(源)地,最著名的是雅典。 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利克里当政期间,雅典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它是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表现为:①(政治方面)扩大公民的权利,很多公民担任了政府公职。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决定内政、外交、和平、战争等重大问题,他们在行政和司法机构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②(文化方面)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 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中古亚欧文明)㈠大化改新:(p九上24~29页)⑴7世纪中期,日本孝德天皇仿中国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⑵内容:政治方面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方面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⑶意义: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⑷启示:改革是发展的推动力,要积极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只有不断地进行改革,才能国富民强。⑸中日交往从汉朝开始。在唐朝往来相当密切。原因:唐朝的经济、文化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世界古代史)(一)史前时期的人类 第1课人类的形成 1、三大主要人种的形成 人类在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形;世界上的人类分成三大人种:黄种、白种、黑种人。人种的差异,是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二)上古人类文明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2、金字塔 约公元前3000年,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国王自称是神的化身,他们的陵墓金字塔是权力的象佂。 3、《汉谟拉比典》 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这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4、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

人类文明多产生于大河流域,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大河上游高山积雪的融化,导致河水的定期泛滥,泛滥的河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 5、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 希腊早期文明——爱琴文明发祥于克里特岛,克里特岛文明和迈锡尼文明合称爱琴文明。 (三)中古亚欧文明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7世纪中期,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成功,新上台执政的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开始了。 6、大化改新的内容、意义 主要内容: ①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 ②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 ③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 7、西欧封建制度的特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第1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 第1课人类的形成 一、人类的出现(三、四百万年前) 1.“形成中的人”──从猿到人的过渡、还没有进行真正的劳动 (1)典型代表:非洲南方古猿。 (2)特点:能直立行走,使用木棍、石块等天然工具。 2.“完全形成的人”──能够制造工具、进行真正劳动的人 (1)诞生:约三四百万年前。 (2)四个阶段: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 (3)世界人种分化 ①时间:出现于晚期智人阶段。 ②依据:人的体貌特征。 ③原因: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 ④三大主要人种: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 二、氏族社会──原始社会(人类最初经历的社会)的发展阶段 1.出现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2.两个阶段 (1)母系氏族公社(特点) ①地位:女子占主导地位。 ②婚姻:群婚,“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③分配:财产公有,共同劳动,共同分配。 (2)父系氏族公社 ①原因:农业、畜牧业的发展,手工业的进步,商品交换出现。 ②地位:男子占主导地位。 ③婚姻:相对固定,“既知其母,又知其父”。 3.后期:出现剩余产品和家庭私有财产,贫富分化,阶级产生,国家出现。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一、金字塔的国度──古埃及 1.地理位置:非洲东北部。 2.发源地:尼罗河流域。 3.建立国家:约前3500年开始出现奴隶制小国,约前3000年初步建立统一的古埃及。 4.文明成就:金字塔──古埃及国王的陵墓。 二、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古巴比伦王国 1.地理位置:亚洲西部。 2.发源地: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3.建立国家:公元前3500年苏美尔人建立奴隶制小国。 4.实现统一 (1)时间:前18世纪。 (2)人物: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 (3)国家性质: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5.文明成就:《汉谟拉比法典》 (1)目的(性质):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2)制定者:汉谟拉比。 (3)地位: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三、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1.地理位置:亚洲南部。 2.发源地:印度河流域。 3.建国:约公元前2500年开始出现一些小国,后来雅利安人建立奴隶制国家。 4.文明成就:种姓制度──古印度的社会等级制度。 (1)主要内容: ①社会分为四个等级,即婆罗门、刹地利、吠舍、首陀罗。 ②各等级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的人没资格从事高一等级的职业,不同

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知识点总结 1、人类的形成 ⑴人类是由非洲南方古猿演变而来; ⑵四肢奔跑就是人类演化具备同意意义的一步。 ⑶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 ⑷劳动缔造了人; ⑸原始社会解体的原因或标志: 私有制的发生、阶级的产生、国家的产生 ⑹三大人种形成于晚期智人时期;人种的差异是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人种的差异只是生理特征的差异,而没有优劣之别; ⑺原始社会经历了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两个阶段;这两个社会阶段的主要区别是女性在母系氏族社会占到主导地位,男性在父系氏族社会占到主导地位;母系氏族发展至父系氏族就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2、大河流域的文明古国 亚非古代四大文明及其发源地: ①古代埃及文明:尼罗河流域(前年) ②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两河流域(前年) ③古代印度文明:印度河岸流域(前进年) ④中国的古代文明:黄河流域(前年) 3、亚非古代四大文明发源地的共同特征 都发源于大河流域;都坐落于北纬20度—40度之间; 原因: ①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线充裕,地势平缓,适宜人类存活; ②大河流域上游高山积雪的融化,导致河水的定期泛滥,泛滥的河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4、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道埃及就是“尼罗河的餽赠”。含义:尼罗河孕育出了埃及和埃及文明 5、对金字塔的认识 ①金字塔就是埃及文明的寓意; ②金字塔是埃及国王法老的陵墓; ③金字塔就是埃及国王权利和地位的寓意; ④金字塔是古埃及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⑤金字塔就是埃及奴隶主残暴奴役、压制奴隶的历史缔造。 ⑥金字塔是是中央集权制的君主专制的标志 6、对汉谟拉比法典的重新认识 ①是古巴比伦王国的国王汉谟拉比制定的; ②内容:时时保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加强奴隶主阶级专政。 ③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和目的:是一部严格保护奴隶主阶级的私有财产,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典。④汉谟拉比法典是中央集权制的君主专制的标志 ⑤历史意义:就是现存世界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善的成文法典。 7、对种姓制度的认识 ①构成:就是雅利安人在向奴隶制国家过渡阶段的过程中逐渐构成的严苛等级的.制度; ②内容:社会全体成员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等级不同,权利与义务也不同,婆罗门和刹帝利是统治阶级、特权等级;吠舍和首陀罗是被统治阶级,地位悲惨。 ③种姓制度就是中央集权新制的君主专制的标志 ④种姓制度的实质:印度的等级制度严格维护了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是印度中央集权专制政治的体现⑤种姓制度的影响:种姓制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有不良影响。 8、西方文明之源 ⑴西方文明源于古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点复习提纲(实用!)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点复习提纲 第一部分世界古代史·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大河文明】【奴隶社会】 第1课古代埃及 一、古埃及文明的起源:公元前3500年非洲的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被称为“尼罗河的赠礼”】。 二、古埃及文明成就:①天文:太阳历;②文字: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③医学:木乃伊; ④建筑: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用途:法老的陵墓,反映 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最大:胡夫金字塔,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 限权力,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王权衰落。 三、法老的统治:古埃及的国王称“法老”,是全国最高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一、起源:公元前3500年的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又称“美索不达米亚”。 二、古巴比伦王国:前18世纪,国王汉谟拉比实现统一,建立起强大的君主专制的奴隶制 国家。 三、文明成就:①天文:阴历、设置闰月;②文字:苏美尔人发明楔形文字;③计数法:60进位制; ④法律:《汉谟拉比法典》,是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第3课古代印度 一、文明起源:前23世纪的印度河流域,代表遗址:哈拉巴和摩亨佐·达罗; 前1500年雅利安人侵入印度;鼎盛:孔雀王朝;古印度美称:“大象之国”、“黄金之国” 二、文明成就:①发明阿拉伯数字▲;②梵文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③佛教 ④种姓制度▲a.四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此外还有“不可 接触者”--贱民 b.实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社会等级制度。 c.特点:世代相袭、贵贱分明。 【单元小结】古代亚非文明共同特征:①兴起于大河流域▲②经济上以农业为主③政治上

世界历史新编九年级[上册]复习提纲(精华版)

世界历史统编版九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第1课古代埃及 一、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产生于尼罗河流域。公元前3500年出现奴隶制小国,公元前3100年古埃及统一. 二.金字塔:古埃及文明的象征——金字塔(最大:胡夫金字塔)。.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 三.法老的统治:埃及的国王称为法老,被称为”神之子”.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第2课两河流域 1、“两河”,是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2、古巴比伦王国时期,汉谟拉比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他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3.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了“楔形文字”。 2、★《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正文共有282条。 第3课古代印度 1、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 2、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 3、公元前1500年左右,来自中亚的一支游牧部落雅利安人侵入印度。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后建立起严格的种姓制度:最高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第三等级是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商业;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 4、佛教: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佛教,被称为释迦摩尼。提出“众生平等”。公元前1世纪,佛教经中亚传到中国XX,再传入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佛教往南经锡兰,传到东南亚的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第3课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 一、希腊文明的发源地 1、希腊文明的发源于爱琴文明,包括克里特岛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2、公元前8世纪出现奴隶制城邦。最大的城邦是斯巴达。 雅典: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XX政治也随之发展到高峰。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具有立法、司法等多种职能。 3、亚历山大帝国 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国的兴起。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东征,灭波斯帝国,历经10年征战,建立地跨欧亚非三洲帝国。 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给东方人民带来灾难;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加强了东西方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 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一.罗马城邦 1、罗马城邦兴起于台伯河畔,公元前509年,罗马XX国建立,元老院掌权. 2、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因这部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所以被称为“《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3、公元前2世纪,罗马成为整个地中海的霸主。 4、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发动奴隶起义,加速了罗马XX国的衰落. 二.罗马帝国 1、公元前27年,屋大维创立元首制,建立罗马帝国。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帝国的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了罗马帝国的“内湖”。 三.罗马帝国的衰亡 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476年,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灭亡。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复习提纲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复习提纲 1、古代埃及建立在尼罗河流域,埃及人创造的是象形文字。建筑杰作是金字塔。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汉谟拉比法典是历史上已知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它的性质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古代西亚两河流域人创造的楔形文字。 2、欧洲文明的发源地是古代希腊。雅典的民主政治是古希腊最重要的民主成果。公元前6世纪罗马共和国建立。公元前2世纪,罗马共和国成为地中海的霸主。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元首制,建立了罗马帝国。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地跨亚、欧、非三洲。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395年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两部分。476年,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废除,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的奴隶制也随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而崩溃。 3、646年,大和参照唐朝的封建改革内政,实行中央集权史称大化改新。它标志着日本封建社会的开端。 4、古代印度人发明了0到9的记数符号,后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称阿拉伯数字。 5、佛教产生的时间是公元前6世纪,地点印度,创始人释迦牟尼,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在位时得到发展。基督教产生的时间:1世纪,地点:巴勒斯坦,创始人耶稣,欧洲最大的封建主是教会,后来基督教分为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政教,以罗马为中心的天主教。 6、7世纪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他号召人们信仰真主安拉,地点麦加(或者阿拉伯半岛),622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7、古希腊的文学作品是《伊索寓言》、《荷马史诗》,阿拉伯的文学名著是《天方夜谭》。

8、843年,查理曼的3个孙子在凡尔登缔结条约,三分帝国。 此条约奠定了法兰西、意大利和德意志基础,它们加上英吉利王国,成为西欧的主要封建国家。 9、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是但丁,他的作品是《神曲》, 达·芬奇的作品有《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 一、文艺复兴运动 1.时间:最早兴起于14世纪意大利,15至16世纪扩展到欧洲 其他地方。 2.首先发生的地点:意大利 3.主流思潮:人文主义 4.方式:新兴资产阶级通过弘扬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反对教会的陈腐说教。 5.实质:一场崭新的、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6.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1)意大利诗人但丁:文艺复兴先驱,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 诗人,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著有长诗《神曲》,率先对教会提 出批评。 (2)意大利艺术大师达·芬奇:最大成就是绘画,代表作品有 《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3)英国大戏剧家、文学巨匠莎士比亚:代表作:《罗密欧与朱 丽叶》《哈姆雷特》。 7.意义: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二、新航路的开辟 1.目的:去东方寻找财富。

九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

三一文库(https://www.doczj.com/doc/df19159527.html,)/初中三年级〔九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1]〕 第1课人类的形成 一、人类的出现 1、现代人类从非洲南方古猿进化而来(属“正在形成中的人”)。 2、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任何动物的根本区别。 3、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4、“完全形成的人”阶段的代表: ①早期猿人:坦桑尼亚奥都威峡谷“能人”;②晚期猿人:中国元谋人和北京人、(印度爪哇人);③早期智人:中国丁村人、(德国尼安德特人);④晚期智人:中国山顶洞人、(法国克罗马农人)。 5、晚期智人出现的同时,现代人种的差异也显现出来。 6、三大人种(即黄种、白种、黑种人) 出现的原因:人种的差异,是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

长期影响的结果。 二、氏族社会 1、氏族社会的不同阶段:母系氏族?父系氏族 母系氏族:妇女在采集和家务劳动中举足轻重,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 父系氏族: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与发展,农业和畜牧业发展起来,男子逐渐取代妇女成为主要劳动力,开始支配社会,父系氏族逐渐取代母系氏族。 2、国家的产生:父系社会后期,随着社会矛盾的加剧,统治阶级设置了一系列机构和设施,如政府、军队、监狱和城墙等,它们的出现,标志着原始社会的解体和国家的产生。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一、金字塔的国度——古代埃及 1、国家的出现、统一及灭亡 ①公元前3500年,尼罗河沿岸出现几十个奴隶制小国;②公元前3500年,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③公元前6世纪,埃及被西亚的波斯灭亡。 2、金字塔(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 金字塔是埃及国王权力的象征。 二、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古巴比伦 1、公元前3500年以后,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隶制小国。

九年级上册(人教版)历史复习提纲

第1课:人类的形成 1、人类形成的过程:攀树的古猿正在形成中的人完全形成的人(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 2、世界上的人类分为三大主要人种,即黄种、白种和黑种人。人种的差异,是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3、人类在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形成。自从有了人类,也就有了人类社会的历史。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社会是原始社会。 4、原始社会经历了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母系——“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妇女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父系——“既知其母,又知其父”,男子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闻名的摇篮 1、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古国,有非洲的古埃及和亚洲的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中国。这四个古国被称为世界文明的摇篮,因为这四个国家最先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 2、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在非洲的尼罗河两岸陆续出现了几十个奴隶制小国。公元前3000年左右,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古代埃及权利的象征是金字塔。它们是古代埃及的文明标志之一,是人类文明的杰出成就。 3、在亚洲西部,有一条狭长地带,它形似一弯新月,土地肥沃,因此有“新月沃地”之称。 4、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今伊拉克一带),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制定了一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现存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5、约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奴隶制小国。古印度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历史上称“种姓制度”。 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 1、西方文明之源——希腊、罗马

2、公元前8世纪,希腊半岛和小亚细亚西海岸出现希腊人建立的城邦,雅典是其中最重要的城邦之一。公元前6世纪,雅典成为著名的奴隶制共和国。在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全体成年男性公民才有权参政) 3、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公元前27年,屋大维开始独揽大权,罗马帝国建立。后来罗马帝国分裂为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的灭亡(476年)标志着西欧奴隶社会的结束。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1、5世纪,奴隶制国家大和统一日本本土,最高统治者称天皇。 2、7世纪日本仿照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改新的主要内容有: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土地收归国有,国家定期分给农民耕种,收取赋税。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此后,大和国正式改名为日本。 3、7世纪穆罕默德在麦加创立伊斯兰教,号召大家都信仰真主,放弃本部落的神,这种一神教的宣传,有利于促进民族统一。 4、622年,穆罕默德出走麦地那,并在那里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伊斯兰教把622年定为伊斯兰教历元年。 5、630年,麦加贵族妥协,承认穆罕默德为政治宗教领袖。麦加成为伊斯兰教圣地。632年,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 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 1、西欧封建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反映的是当时西欧社会等级森严。 2、西欧封建社会时期,罗马教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教皇和教会不仅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还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3、10世纪,西欧城市重新兴起。意大利、法国、英国、德意志等都有许多著名城市。 4、随着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由富裕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为早期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九年级上册历史科复习提纲 第1课人类的形成 一、人类的出现 1、现代人类从非洲南方古猿进化而来(属“正在形成中的人”)。 2、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任何动物的根本区别。 3、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4、“完全形成的人”阶段的代表: ①早期猿人:坦桑尼亚奥都威峡谷“能人”;②晚期猿人:中国元谋人和人、(印度爪哇人);③早期智人:中国丁村人、(德国尼安德特人);④晚期智人:中国山顶洞人、(法国克罗马农人)。 5、晚期智人出现的同时,现代人种的差异也显现出来。 6、三大人种(即黄种、白种、黑种人) 出现的原因:人种的差异,是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二、氏族社会 1、氏族社会的不同阶段:母系氏族→父系氏族 母系氏族:妇女在采集和家务劳动中举足轻重,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 父系氏族: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与发展,农业和畜牧业发展起来,男子逐渐取代妇女成为主要劳动力,开始支配社会,父系氏族逐渐取代母系氏族。 2、国家的产生:父系社会后期,随着社会矛盾的加剧,统治阶级设置了一系列机构和设施,如政府、军队、监狱和城墙等,它们的出现,标志着原始社会的解体和国家的产生。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一、金字塔的国度——古代埃与 1、国家的出现、统一与灭亡 ①公元前3500年,尼罗河沿岸出现几十个奴隶制小国;②公元前3500年,初步统一的古代埃与国家建立起来;③公元前6世纪,埃与被西亚的波斯灭亡。 2、金字塔(古代埃与法老的陵墓) 金字塔是埃与国王权力的象征。 二、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古巴比伦1、公元前3500年以后,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隶制小国。 2、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3、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步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三、古代印度 1、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一些小国。后来,雅利安人入侵古代印度,征服当地居民并把他们变为奴隶,先后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 2、印度的等级制度 ①统治阶级:婆罗门(祭司、贵族)、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 ②被统治阶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 ③影响: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四、古代文明为什么多发生在大河流域? 答:①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②河水定期泛滥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进而促进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 一、公元前2000年左右,希腊早期文明——爱琴文明发祥于克里特岛; 二、雅典城邦的繁荣 1、经济:雅典近海,海上交通便利,工商业发达; 2、政治:伯利克里扩大公民的全力,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利机构公民大会; 3、文化教育:伯利克里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 三、斯巴达城邦的繁荣 1、经济:斯巴达地处内陆,以农业为主; 2、政治:少数奴隶主贵族专制; 3、文化:崇尚武力,注重军事训练。 四、罗马共和国的兴亡(建立时间:公元前509年) 1、布匿战争: ①时间:公元前3世纪至前2世纪;②原因:争夺地中海霸权;③对战国家:罗马⇔迦太基 2、西罗马的灭亡和罗马帝国的建立 ①背景:公元前1世纪,罗马发生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共和制再也无力统治,奴隶主企图建立独裁统治,以稳固政权; ②过程:公元前49年,凯撒夺取政权→屋大维在公元前27年独揽国家大权,成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上古文明:奴隶社会时期 东方文明 一、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 1、四大文明古国都发源于大江大河流域:古埃及文明产生于尼罗河流域;古巴比伦文明产生于两河流域;古印度文明产生于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中国文明产生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原因是:这些大河流域地区土地肥沃、水源充沛,有利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2、人种差异是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二、四大文明古国(中国见中国历史)(第2课) 1、古代埃及:金字塔:(1)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的陵墓及其权力的象征,也是古埃及文 明的象征。(2)最大的金字塔:国王胡夫的金字塔。(3)地位:反映古代埃及奴隶主对广大人民的剥削、压迫,以及奴隶和其他劳动人民的悲惨处境;同时,他也是埃及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2、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1)时间:公元前18世纪;地点:两河流域。颁布者: 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2)目的: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3)性质:代表奴隶主阶级利益,反映古巴比伦奴隶主专政的实质。(4)意义(地位):它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使用的是楔形文字) 3、古印度:种姓制度 (1)形成: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步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 (2)实质:维护奴隶主阶级专政 (3)特点:各个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有资格从事高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4)影响:它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西方文明 一、古希腊(第3课) 1、古希腊是西方文明(欧洲文明)的发祥地。 2、典型:雅典民主政治。鼎盛时期:伯利克里当政时期。A时间:公元前5世纪。B表现:雅典空前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C原因:伯利克里扩大公民权利,很多公民可以担任政府公职;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可以参政;参与决定内政、外交、和平、战争等重大问题,他们在行政和司法机构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鼓励学术,提倡文艺,重视教育。D评价:消极性:本质是少数奴隶主专政的民主政治。积极性:它是现代民主制度的起源。启示: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具有推动作用。罗马共和国(考试不作要求)

九年级上册历史重要知识点复习提纲(实用!)

九年级上册历史重要知识点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1—3课) 第1课古代埃及(非洲) 1.古埃及发祥地位于非洲东北角尼罗河流域。文明成果: (1)古埃及国王法老的陵墓,中国人称之为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2)太阳历是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 (3)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4)古埃及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西亚) 2.发祥地:古巴比伦王国是古代西亚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的一个高峰。 (1)(两河是指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大体上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 (2)文明成果:《汉谟拉比法典》(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3)(意义)《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4)文字:楔形文字 第3课印度河流域(南亚) 3.古代印度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 (1)发祥地:印度河流域。 (2)文明成果:雅利安人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第一等级婆罗门,第二等级刹帝利,第三等级吠舍,第四等级首陀罗要为

前三个等级服务。 4.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5.世界三大宗数之一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后来被称“释迦牟尼”。(教义)佛教提出“众生平等”,宣扬“忍耐顺从”。 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4-6课) 第4课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 一、希腊城邦 1.欧洲文明之源:古代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 2.希腊最早的文明产生于爱琴海地区。 3.公元前8世纪开始,古希腊建立了城邦,其中最强大的是斯巴达和雅典。突出特点是“小国寡民”,成年男性公民有参与统治的权利。最大的城邦是斯巴达。 4.雅典的民主政治:雅典是古希腊的著名城邦。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伯里克利扩大了公民的权利,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还建立了津贴制度。 二、亚历山大帝国 5.亚历山大帝国:(1)帝国建立:公元前4世纪,希腊的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东征,建立起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被称为“亚历山大帝国”。 (2)影响:亚历山大帝国具有侵略性质,东征和帝国的建立,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 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1.地理位置:罗马城邦从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台伯河畔兴起。 2.罗马共和国:(1)建国:公元前509年,建立罗马共和国。决策权在元老院手中。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 (2)法律: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叫《十二铜表法》,是罗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第1课古代埃及 一、古埃及文明 1.发源地:尼罗河流域 2.奴隶制国家: 出现:约从前3500年开始,陆续出现若干个小国; 统一:前3100年,实现初步统一; 强盛:新王国时代,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 灭亡:前525年,被波斯灭亡,埃及文明没有延续下去; 3.文明成就:①太阳历是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 ②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二、金字塔 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埃及社会经济的较高水平,是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三、法老的统治 1.地位:古埃及的国王称法老,是最高的统治者,具有无上权威; 2.王权衰落:胡夫金字塔之后,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逐渐衰落;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两河指的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2.奴隶制国家: 出现:前3500年以后,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建立起很多奴隶制小国。 统一:前18世纪,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汉谟拉比统治措施:①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②制定了完备的汉谟拉比法典; 二、《汉谟拉比法典》 目的: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内容:①居民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等级; ②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一大特征; ③规定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说明商品经济比较活跃; 历史地位: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意义:《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第3课古代印度 一、古印度文明 1.发源地:印度河流域; 2.早期文明:约前23—前18世纪,出现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等早期文明; 3.奴隶制国家: ①出现: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建立奴隶制小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