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血液组成及各种血细胞的正常值及功能

血液组成及各种血细胞的正常值及功能

血液组成及各种血细胞的正常值及功能

血液是人体内重要的液体之一,主要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占据血液的55%,主要由水、蛋白质、电解质和其他溶质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它们悬浮在血浆中。

我们来介绍红细胞。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细胞,它们的正常值范围是男性为4.5-5.5×10^12/L,女性为4.0-5.0×10^12/L。红细胞主要功能是携带氧气到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以满足它们的代谢需求。红细胞内含有大量的血红蛋白,它能与氧气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然后通过血管系统运输到全身。

接下来,我们介绍白细胞。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正常值范围是4.0-10.0×10^9/L。白细胞可以分为五大类: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它们的功能是保护机体免受外界侵害和感染,参与免疫反应和炎症过程。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在不同的免疫反应中发挥不同的作用。

我们介绍血小板。血小板是血液中数量最少的细胞,它们的正常值范围是150-400×10^9/L。血小板主要功能是参与血液凝固过程,防止出血。当血管受损时,血小板会聚集在损伤部位形成血小板血栓,阻止血液进一步流失。同时,血小板还能释放多种生长因子,促进伤口愈合和组织修复。

除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液中还含有其他成分,如血小板细胞体积分布宽度(PDW)、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等指标。这些指标能够反映血细胞的形态和大小,对于诊断某些疾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总结起来,血液是人体内重要的液体,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它们分别具有不同的功能。红细胞主要携带氧气,白细胞参与免疫反应,血小板参与血液凝固。了解血液组成及各种血细胞的正常值及功能对于了解人体健康状况和诊断疾病非常重要。

血常规各指标参考范围和临床意义

1、红细胞计数(RBC) [正常参考值] 男:4.0~5.5 ×10的12次方/L(400万-550万个/mm3)。 女:3.5~5.0 ×10的12次方/L(350万-500万个/mm3)。 新生儿:6.0~7.0 ×10的12次方/L(600万-700万个/mm3)。 [临床意义] 红细胞减少①红细胞生成减少,见于白血病等病:②破坏增多:急性大出血、严重的组织损伤及血细胞的破坏等③合成障碍:缺铁,维生素B12的缺乏等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2、血红蛋白测定(HB或HGB) [正常参考值] 男:120~160g/L(12-16g/dL)。女:110~150g/L(11-15g/dL)。儿童:120~140g/L(12-14g/dL)。 [临床意义] 血红蛋白减少多见于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血红蛋白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3、白细胞计数(WBC) [正常参考值] 成人:4~10 ×10的9次方/L(4000-10000/mm3)。 新生儿:15~20 ×10的9次方/L(15000-20000/mm3)。 [临床意义] 生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另外采血部位不同,也可使白细胞数有差异,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白细胞数平均要高一些。 病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 病理性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 4、白细胞分类计数(DC)

[正常参考值] 白细胞分类(DC)英文缩写占白细胞总数的百分比 嗜中性粒细胞N 0.3 ~0.7 中性秆状核粒细胞0.01 ~0.05 (1%-5%)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50 ~0.70 (50%-70%) 嗜酸性粒细胞E 0.005~0.05 (0.5%-5%) 嗜碱性粒细胞B 0.00 ~0.01 (0~1%) 淋巴细胞L 0.20 ~0.40 (20%-40%) 单核细胞M 0.03 ~0.08 (3%-8%) [临床意义]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高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慢性粒细胞膜性白血病及安眠药中毒等。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减少多见于某些传染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等。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牛皮癣、天疤疮、湿疹、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淋巴细胞增高见于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结核病、疟疾、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百日咳、某些病毒感染等。 淋巴细胞减少见于淋巴细胞破坏过多,如长期化疗、X射线照射后及免疫缺陷病等。 单核细胞增高见于单核细胞白血病、结核病活动期、疟疾等。 5、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EOS) [正常参考值] 50~300 ×10的6次方/L(50-300个/mm3)。 [临床意义]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牛皮癣、天疤疮、湿疹、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

血液组成及各种血细胞的正常值及功能

血液组成及各种血细胞的正常值及功能 血液是人体内重要的液体之一,主要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占据血液的55%,主要由水、蛋白质、电解质和其他溶质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它们悬浮在血浆中。 我们来介绍红细胞。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细胞,它们的正常值范围是男性为4.5-5.5×10^12/L,女性为4.0-5.0×10^12/L。红细胞主要功能是携带氧气到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以满足它们的代谢需求。红细胞内含有大量的血红蛋白,它能与氧气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然后通过血管系统运输到全身。 接下来,我们介绍白细胞。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正常值范围是4.0-10.0×10^9/L。白细胞可以分为五大类: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它们的功能是保护机体免受外界侵害和感染,参与免疫反应和炎症过程。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在不同的免疫反应中发挥不同的作用。 我们介绍血小板。血小板是血液中数量最少的细胞,它们的正常值范围是150-400×10^9/L。血小板主要功能是参与血液凝固过程,防止出血。当血管受损时,血小板会聚集在损伤部位形成血小板血栓,阻止血液进一步流失。同时,血小板还能释放多种生长因子,促进伤口愈合和组织修复。

除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液中还含有其他成分,如血小板细胞体积分布宽度(PDW)、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等指标。这些指标能够反映血细胞的形态和大小,对于诊断某些疾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总结起来,血液是人体内重要的液体,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它们分别具有不同的功能。红细胞主要携带氧气,白细胞参与免疫反应,血小板参与血液凝固。了解血液组成及各种血细胞的正常值及功能对于了解人体健康状况和诊断疾病非常重要。

血液百度百科

血液是流动在心脏和血管内的不透明红色液体,主要成分为血浆、血细胞。属于结缔组织,即生命系统中的结构层次。血液中含有各种营养成分,如无机盐、氧、以及细胞代谢产物、激素、酶和抗体等,有营养组织、调节器官活动和防御有害物质的作用。 简称“血”。人或高等动物体内循环系统中的液体组织,暗赤或鲜红色,有腥气,由血浆、血球、血小板构成,对维持生命起重要作用。 血液 人体各器官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往往会引起血液成分的改变,故患病后常常要通过验血来诊断疾病。 人体内的血液量大约是体重的7~8%,如体重60公斤,则血液量约4200~4800毫升。各种原因引起的血管破裂都可导致出血,如果失血量较少,不超过总血量的10%,则通过身体的自我调节,可以很快恢复;如果失血量较大,达总血量的20%时,则出现脉搏加快,血压下降等症状;如果在短时间内丧失的血液达全身血液的30%或更多,就可能危及生命。 血液有四种成分组成:血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约占血液的55%,是水,糖,脂肪,蛋白质,钾盐和钙盐的混合物。血细胞组成血液的另外45%。 血液分静脉血和动脉血。动脉血在体循环(大循环)的动脉中流动的血液以及在肺循环(小循环)中从肺回到左心房的肺静脉中的血液。动脉血含氧较多,含二氧化碳较少,呈鲜红色。静脉血血液中含较多二氧化碳的血液,呈暗红色。注意并不是静脉中流的血是静脉血,动脉血中流的是动脉血,因为肺动脉中流的是静脉血,肺静脉中流的是动脉血。 1. 简称血。人或高等动物体内循环系统中的液体组织,暗赤或鲜红色,有腥气,由血浆、血球和血小板构成,对维持生命起重要作用。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二回:“忽见一个叫化子,一条腿肿得如腰一般粗大,并且烂的血液淋漓,当路躺着。”许地山《空山灵雨·鬼赞》:“我们赞美你,因为你听见赞美的时候再没有血液在你底脉里颤动。” 2. 比喻主要的成份或力量。 张长弓郑士谦《边城风雪》第八章:“这是革命肌体里的新鲜血液。”

解读血常规指标

做血常规检查是经常的事,可究竟对它了解吗?看看今天的分享吧。正常血液为红色、粘稠、不透明的液体,由45%的血细胞和55%的血浆组成。血细胞主要有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组成。血常规检查是临床最常见的血液检查,目前大部分医院都使用自动化血液分析仪做血常规检验。每次检查只需用0.1毫升(约两大滴血)的抗凝血,只要用30秒或1分钟的时间,就可以检测并打印出15~19项结果。不过,这些结果大多是用英文的缩写名称报告的,结果只有检验医学的专业书籍才有介绍,所以患者很难理解其中的意义。 首先介绍一下血常规的项目、缩写、正常参考范围和单位 面对以上这些参考值,就可以对照各自的检验结果判断是否正常。但作为普通病人,要把以上所有内容都搞清楚,还是比较困难的。实际上我们只需看明白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和血小板四项内容就可以了。 1.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测定(HGB,Hb)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主要成分,病态下的RBC和 Hb可出现分离。正常情况下人体每天约有1/120的RBC 衰亡,同时又有1/120的RBC产生,从而使RBC的生成与衰亡保持动态平衡。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是贫血诊断的主要指标。机体发生出血,血液生成障碍,红细胞破坏严重或红细胞异常增生等问题时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量都可发生变化。 (1)生理性变化:某些生理上的变化可引起红细胞总数增高,

如:新生儿,高原居住者。 (2)病理性降低: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引起的贫血;慢性疾病,如感染、炎症、恶性肿瘤、尿毒症、肝病等造成或伴发的贫血;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碍造成的贫血,如缺铁性贫血;红细胞破坏过多造成的贫血:如溶血性贫血等;急性失血,大手术后,慢性失血等都是造成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降低的因素。成年男性 Hb小于 120克/升(女性小于 110克/升)为贫血。临床根据Hb减少的程度将贫血分为4级:轻度,Hb小于正常值但大于90克/升;中度,Hb小于90克/升但大于60克/升;重度,Hb小于60克/升但大于30克/升;极重度,Hb小于30克/升。 (3)病理性升高: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病人,糖尿病酸中毒等,可导致血液浓缩,会出现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的明显增加;慢性心脏病等因为组织缺氧,使血液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呈代偿性增加;某些肿瘤,如肾癌,肝细胞癌,子宫肌瘤,卵巢癌等也可使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呈非代偿性增加。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红细胞增多为主的血液疾病。 2.白细胞计数(WBC)和白细胞分类计数(DC) 人体血液中的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它们通过不同方式与机制消灭病原体,消除过敏原和参加免疫反应,产生抗体等。化验单中的白细胞计数是指测定血液中的白细胞总数,而分类计数是指各种白细胞的百分比。由于各种白细胞的生理功能不同,所以在不同的病理情况下,可引起

血液生化检查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血液部分生化检查正常值及临床意义(一) 1. 白细胞分类(DC): 化验介绍 : 正常血液中含有粒性、单核性和淋巴性三类白细胞,粒细胞又根据胞浆中含有的颗粒性质不同,分为嗜酸性、嗜碱性及中性粒细胞三种。 参考值 :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N): 1-5%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N): 50-70% 嗜酸性粒细胞( E): % 嗜碱性粒细胞( B):0-1% 淋巴细胞( L): 20-40% 单核细胞( M): 3-8% 临床意义 : (1)中性粒细胞(N:中性粒细胞具有游走性和吞噬作用。增高见于: a .急性感染和化脓性感染:如肺炎、败血症、脓肿等。 b .组织损伤:大手术后、心肌梗塞、肺梗塞等。 c .恶性肿瘤: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等。 d .各种中毒:尿毒症、糖尿病酸中毒等。减少见于:a .某些传染病:流感、伤寒、付伤寒、麻疹。 b .某些 血液病:再障、粒细胞缺乏症、白细胞减少症。 c .化疗或放疗后,抗癌药物, X 线及镭照射。 d .其它:脾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疾病,高度恶病质。 (2)嗜酸粒细胞(E:嗜酸粒细胞与变态反应有关,并有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的作用。增多见于:a ?变态 反应性疾病: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紫癜。 b .寄生虫病:蛔虫病、钩虫病、 血吸虫病。 c .某些皮肤病:湿疹、牛皮癣、剥脱性皮炎等。 d .某些血液病:慢粒、恶性淋巴瘤、嗜酸性粒细胞性白血症、多发性骨髓瘤、何杰金氏病等。减少见于: a .应用糖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b .伤寒、 副伤寒等病患者。 (3)嗜碱性粒细胞(B):嗜碱性粒细胞主要参与特殊的免疫反应。增多见于:a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 b .某些转移癌及骨髓纤维化。 (4 )淋巴细胞(L):淋巴细胞能产生和运载抗体,在防御病毒感染方面有重要作用。增多见于:a ?某些病毒 或细胞所致的传染病: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病恢复期、结核病、百日咳。 b .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白血性淋巴肉瘤。减少见于:a .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接触放射线。 b ?细胞免疫缺陷病、 某些传染病的急性期。 (5)单核细胞(M :单核细胞具有游走性和吞噬作用,除吞噬细胞和异物外,又能吞噬原虫及具有类脂质包膜的结核杆菌及麻风杆菌。增多见于: a .某些感染:伤寒、结核、疟疾、黑热病、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b .某些血液病: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异常增殖综合症、恶性组织细胞病。 2. 白细胞计数(WBC): 化验介绍 : 白细胞是机体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值:显微镜计数法、自动血球仪法:成人:万-1万/卩I儿童:万万/卩I新生儿:万-2万/卩I 临床意义 : 增高见于: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血液是一个复杂的生命系统,包含多种成分,它们共同参与并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 一、血液的组成 血液主要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1.血浆:血浆是血液的液体成分,约占血液总容积的55%至60%,其中水分约占90%至92%,还有蛋白质(包括白蛋白、球蛋白、各种酶、无机盐、激素、维生素等)、非蛋白有机物(包括尿素、尿酸、肌酸、肌酐、葡萄糖、脂类、激素、免疫抗体、维生素等,还有氧和的二氧化碳等)。 2.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平均寿命为120天,白细胞寿命为9—13天,血小板寿命为8—9天。 二、血液的功能 血是人体中非常重要的物质,它具有多种功能和作用。 1.运输作用:血液可以运输氧气、营养物质、激素等到各个器官,同时也可以运输二氧化碳、肌酐、尿素氮等代谢产物到排泄器官,以排出体外。 2.缓冲作用:血液中含有多种缓冲物质,可以缓冲进入血液的酸性或碱性物质,以维持机体pH的相对稳定。 3.体温调节作用:血液中的水比热较大,可以吸收机体代谢产生的热量,有利于维持体温的恒定。

4.止血作用:在血管损伤时,血液中的血小板、各种凝血因子等发挥生理性止血作用,减少机体失血。 5.免疫作用:血液中有白细胞、抗体、补体等,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是抵御病原体入侵的重要防线。 三、中医关于血液的功能 中医认为,血液为脏腑、经络、组织提供营养。人体的脏腑组织需要有充足的血液濡养才能保持健康。若血液充盈,则面色红润,皮肤毛发润泽,而爪甲、肌肉、骨骼亦会健康强壮。若出现血虚的情况,便会引致头晕眼花、视物不清、耳鸣、四肢无力等症状。若血的滋养充足,则会表现精力充沛、神志清晰。另一方面,若血的滋养不足,则会引起健忘、失眠等问题。严重的话,甚至会导致神志失常及精神病等。

血常规检查各项指标的意义

血常规检查各项指标的意义 在医院第一张拿到的总是血常规化验单,超过平均值的指标究竟说明了什么?血常规检查各项指标有什么意义?店铺这就为大家解答血常规检查各项指标有什么意义这个问题。 1、血红蛋白浓度(Hb) 【简介】血红蛋白浓度指单位提及(L)血液内所含的血红蛋白的量,血红蛋白又称血色素,是红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能与氧结合,运输氧和二氧化碳。 【正常值】 男性 120~160g/L; 女性 110~150g/L; 新生儿 170~200g/L。 【临床意义】 一、血红蛋白增高: 降低的临床意义基本和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相似,但血红蛋白能更好地反映贫血的程度。血红蛋白增多有以下情况: (1) 生理性增多:见于高原居民,胎儿和新生儿,剧烈活动,恐惧,冷水浴等; (2) 病理性增多:见于严重的先天性及后天性心肺疾患和血管畸形,如法洛四联症,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或肺静脉瘘及携氧能力低的异常血红蛋白病等;也见于某些肿瘤或肾脏疾病,如肾癌,肝细胞癌,肾胚胎瘤及肾盂积水,多囊肾等。 二、血红蛋白减少 (1)生理性减少:3个月的婴儿至15岁以前的儿童,主要因生长发育迅速而致的造血系统造血的相对不足,一般可较正常人的低10%-20%,妊娠中期和后期由于妊娠血容量增加而使血液被稀释,老年人由于骨髓造血功能逐渐降低,可导致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减少, (2)病理性减少:① 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所伴发的贫血;② 因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碍所致的贫血,如缺

铁性贫血,叶酸及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 ③ 因红细胞膜,酶遗传性的缺陷或外来因素所致红细胞破坏过多而导致的贫血,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海洋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异常血红蛋白病,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心脏体外循环的大手术或某些生物性和化学性等因素所致的溶血性贫血以及某些急性或慢性失血所致的贫血。 2、红细胞计数(RBC) 【简介】红细胞计数,是指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红细胞数目,对于提示累及红细胞系统的疾病有重要意义。 【正常值】 男性 (4.0~5.5)×10^12/L; 女性 (3.5~5.0)×10^12/L; 新生儿 (6.0~7.0)×10^12/L。 【临床意义】 一、红细胞计数值增多 ①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肺气肿及心力衰竭等; ②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③ 严重脱水,大面积烧伤; ④ 慢性一氧化碳中毒; ⑤ 肾癌,肾上腺肿瘤; ⑥ 药物如雄激素及其衍生物,肾上腺皮质激素类等可引起红细胞增多, ⑦ 高山居民,新生儿可见生理性增高。 二、红细胞计数值减少 ① 各种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失血性贫血,营养不良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感染,肾病,肝病,胃切除术后,出血性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白血病以及接触苯胺等化学物质引起职业中毒等所致的贫血; ② 各种原因引起的大量失血(如产后,手术后),重症寄生虫病等; ③ 老年人骨髓造血功能下降。

简述血细胞各正常值

简述血细胞各正常值 一、红细胞计数:男性为 4.3-5.8×10^12/L,女性为 3.8- 5.1×10^12/L。红细胞是血液中最主要的细胞成分之一,其主要功能是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红细胞计数的正常范围可以反映出机体的氧供氧需平衡情况。 二、血红蛋白浓度:男性为130-175 g/L,女性为120-160 g/L。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重要成分,可以与氧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从而实现氧气的运输。血红蛋白浓度的正常范围反映了机体的氧供需平衡情况。 三、红细胞压积:男性为40-54%,女性为37-47%。红细胞压积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所占的比例,也称为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压积的正常范围可以反映出红细胞的数量和体积情况。 四、白细胞计数:4-10×10^9/L。白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防御机体感染和抵御外界病原体入侵的作用。白细胞计数的正常范围可以反映出机体免疫功能的正常与否。 五、白细胞分类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为50-70%,淋巴细胞百分比为20-40%,单核细胞百分比为2-8%,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为0-5%,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为0-1%。白细胞分类计数可以反映出不同类型白细胞在免疫功能中的分布情况,以及机体对不同病原体

的应对能力。 六、血小板计数:100-300×10^9/L。血小板是血液中的细小细胞片段,主要功能是参与血液凝固和止血。血小板计数的正常范围可以反映出机体止血功能的正常与否。 七、血小板压积:0.108-0.282。血小板压积是指血液中血小板所占的比例,也称为血小板比容。血小板压积的正常范围可以反映出血小板的数量和体积情况。 血细胞的正常值是人体正常生理状态下的参考范围,当血细胞的某项指标超出正常范围时,可能表明机体存在一定的疾病或异常情况。因此,定期检查血细胞指标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疾病,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疗和调整。同时,血细胞各正常值的了解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及时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

试述血细胞的详细分类及正常值。

血液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液体组织,它由液态成分和细胞成分组成,其中细胞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本文将详细介绍血细胞的分类及其正常值。 一、红细胞 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细胞成分,主要功能是携氧和二氧化碳。根据形态和功能的不同,红细胞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1 普通红细胞 普通红细胞是成年人体内数量最多的一种细胞,它的正常值范围为4.0-5.5×10^12/L。 1.2 恶性贫血细胞 恶性贫血细胞是一种尺寸较大、形态不规则的红细胞,通常是贫血病人体内的主要成分,其正常值范围为0-1。 1.3 巴氏细胞 巴氏细胞是红细胞的一种特殊类型,其出现在新生儿和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体内,其正常值范围为0-0.5。

二、白细胞 白细胞是血液中的一类重要细胞,它是人体内的免疫细胞,可以清除体内异物和病原体。根据形态和功能的不同,白细胞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2.1 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是人体内数量最多的一类白细胞,其正常值范围为2.0-7.5×10^9/L。 2.2 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是一种免疫细胞,可以产生抗体和介导免疫反应,其正常值范围为1.0-4.0×10^9/L。 2.3 单核细胞 单核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其主要功能是吞噬和清除体内异物,其正常值范围为0.1-0.6×10^9/L。 2.4 嗜酸粒细胞

嗜酸粒细胞是一种可以释放组织胺的白细胞,是过敏反应的重要参与者,其正常值范围为0-0.5×10^9/L。 2.5 嗜碱粒细胞 嗜碱粒细胞是一种可以释放组织碱的白细胞,其主要功能是抑制过敏 反应,其正常值范围为0-0.2×10^9/L。 三、血小板 血小板是血液中的一种细胞成分,其主要功能是参与血液凝固和血管 修复。血小板的正常值范围为100-300×10^9/L。 在临床工作中,了解血细胞的分类及其正常值对于判断患者的疾病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医务人员来说,加强对血细胞的学习和了解,可以提高治疗患者疾病的效果。在医学上,血细胞的详细分类和正常值的了解对于诊断和治疗疾病非常重要。在进行血液检查时,医生会注意各种血细胞的数量和比例,以判断患 者的健康状况。以下将继续扩写血细胞的分类及其正常值的相关内容。 四、异常血细胞的意义

各种血细胞的正常值

各种血细胞的正常值 血液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着各种血细胞。这些血细胞有不同的数量和比例,反映了人体内部的健康状况。下面将分别介绍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正常值。 一、红细胞的正常值 红细胞,也称为红血球,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一种细胞。它们的主要功能是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以维持人体的正常代谢。正常成年人的红细胞数量在4.3-5.8x10¹²/L之间。红细胞的平均容积(MCV)正常值为80-100fL,平均血红蛋白量(MCH)正常值为27-32pg,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正常值为320-360g/L。同时,红细胞的形态应该规则,没有贫血现象。 二、白细胞的正常值 白细胞,也称为白血球,是身体免疫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的主要作用是保护身体免受疾病和感染的侵害。正常成年人的白细胞数量在4.0-10.0x10⁹/L之间。白细胞的分类有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五种。它们的比例应该是淋巴细胞20%-40%、单核细胞2%-8%、中性粒细胞40%-75%、嗜酸性粒细胞0.5%-5%、嗜碱性粒细胞0.5%-1%。白细胞数量和比例的变化,可以反映身体的炎症反应、感染状态等情况。

三、血小板的正常值 血小板是血液中的一种细胞,它们的主要作用是参与血液凝固过程,维持血管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正常成年人的血小板数量在100-300x10⁹/L之间。血小板数量偏低时,会导致出血倾向,如鼻出血、牙龈出血、皮肤淤血等。血小板数量偏高时,会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导致心脏病、中风等疾病的发生。因此,维持正常的血小板数量对于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是血液中重要的细胞成分,它们的数量和比例都反映了人体内部的健康状况。了解各种血细胞的正常值,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的健康问题。

血液1.doc

第四章血液 内容要点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呈双凹圆盘状,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和细胞器,细胞质中充满了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具有与O2或CO2结合的能力。正常成人血液中,女性约含(3.5~5.0)×1012/L个红细胞, 血红蛋白110~140g/L,男性约含(4.0~5.5)×1012/L个红细胞,血红蛋白120~150g/L;网织红细胞是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占成人外周血红细胞总数的0.5%~1.5%,可合成血红蛋白。白细胞为无色、有核的球形细胞,具有很强的防御和免疫功能,正常成人的血液中含量为(4.0~10)×109/L,白细胞可分为有粒和无粒白细胞两类:有粒白细胞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3种;无粒白细胞分为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约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有杆状核和分叶核,无核仁,胞质中散布着许多细小的特殊颗粒和嗜天青颗粒,有活跃的吞噬能力;嗜酸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0.5%~3%,细胞核常为2叶,胞质内充满嗜酸性颗粒,有减弱过敏反应、杀灭寄生虫的作用;嗜碱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0~1%,胞核分叶,呈S形或不规则形,着色较浅,胞质内含有嗜碱性颗粒,可覆盖在核上,参与过敏反应;淋巴细胞约为白细胞总数的25%~30%,分为大、中、小3型淋巴细胞,小淋巴细胞数量最多,细胞核圆形,一侧常有凹陷,染色质致密呈块状,染色深,细胞质很少,嗜碱性,染为天蓝色,含少量嗜天青颗粒,根据其发生部位等不同,又可分为T细胞、B细胞、NK细胞等3类,T细胞参与机体细胞免疫,B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单核细胞占白细胞总数3%~8%,是血液中体积最大的细胞,细胞核呈卵圆形、肾形、不规则形或马蹄铁形,核染色质颗粒细小,染色较浅,细胞质呈弱嗜碱性,染为浅灰蓝色,内含紫红色的嗜天青颗粒,单核细胞在血液内具有一定的吞噬作用。 骨髓造血组织由网状组织和造血细胞形成,网状组织构成支架,各种血细胞、少量造血干细胞、巨噬细胞、脂肪细胞、成纤维细胞和未分化间充质细胞位于网孔中,网状组织、微血管及巨噬细胞等共同组成了造血诱导微环境,具有调节造血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功能。 习题 一、选择题 (一)A1型题 1.血液约占体重的 A.5% B.7% C.10% D.12% E.15% 2.血液的组成成分是 A.红细胞和白细胞B.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C.血浆和血细胞D.血清和血细胞E.血浆、血清和血细胞 3.抽取血液加抗凝剂沉淀后,血液可分出3层,从上至下依次为 A.血清、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B.血浆、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C.血清、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D.血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E.血清、血小板、红细胞和白细胞 4.血浆中相当于结缔组织纤维成分的是 A.胶原纤维B.胶原原纤维C.网状纤维D.纤维蛋白原E.纤维蛋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