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血细胞结构及数量特点

血细胞结构及数量特点

血细胞结构及数量特点

血细胞是构成人体血液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这些细胞在不同的数量和结构特点下扮演着不同的生理功能。下面将详细介绍血细胞的结构及数量特点。

一、红细胞

红细胞是最常见的一种血细胞,也是最重要的一种。它们由骨髓中产生,并且在体内寿命较短,大约为120天左右。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其结构与功能密切相关。

1. 结构特点

红细胞呈圆盘状,中间凹陷,直径约为7.5微米。它们没有核和线粒体,因此无法进行蛋白质合成和能量代谢。红细胞内含有大量的血红蛋白(Hb),Hb可以与氧气结合并运输到身体各个组织。

2. 数量特点

正常情况下,男性成年人每升血液中含有4.5-5.5亿个红细胞;女性成年人每升血液中含有4.0-5.0亿个红细胞。红细胞数量的多少取决于骨

髓中产生的速度和红细胞寿命的长短。

二、白细胞

白细胞是一种免疫细胞,主要功能是保护身体免受感染和疾病。它们由骨髓中产生,在体内寿命较短,大约为几小时到几天不等。白细胞分为五种类型: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1. 结构特点

不同类型的白细胞结构不同,但它们都具有可变形的核和一些小器官(如溶酶体)。这些器官对于各自类型的白细胞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比如消化入侵微生物和分泌抗体等。

2. 数量特点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每升血液中含有4000-11000个白细胞。白细胞数量会随着身体状态变化而变化,例如感染或炎症时会增加,而在某些疾病或药物治疗后会减少。

三、血小板

血小板是一种细胞碎片,主要功能是促进血液凝固和止血。它们由骨

髓中产生,在体内寿命较短,大约为7-10天左右。

1. 结构特点

血小板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为2-4微米。它们没有核和其他细胞器,但表面有许多黏附分子和受体。这些分子和受体可以与其他细胞

或分子相互作用,从而发挥止血的作用。

2. 数量特点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每升血液中含有150-400万个血小板。血小板数量的多少取决于骨髓中产生的速度和寿命的长短。

总之,不同类型的血细胞结构和数量特点不同,在身体内发挥着不同

的生理功能。了解这些特点对于诊断某些疾病以及进行治疗非常重要。

血细胞结构及数量特点

血细胞结构及数量特点 血细胞是构成人体血液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这些细胞在不同的数量和结构特点下扮演着不同的生理功能。下面将详细介绍血细胞的结构及数量特点。 一、红细胞 红细胞是最常见的一种血细胞,也是最重要的一种。它们由骨髓中产生,并且在体内寿命较短,大约为120天左右。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其结构与功能密切相关。 1. 结构特点 红细胞呈圆盘状,中间凹陷,直径约为7.5微米。它们没有核和线粒体,因此无法进行蛋白质合成和能量代谢。红细胞内含有大量的血红蛋白(Hb),Hb可以与氧气结合并运输到身体各个组织。 2. 数量特点 正常情况下,男性成年人每升血液中含有4.5-5.5亿个红细胞;女性成年人每升血液中含有4.0-5.0亿个红细胞。红细胞数量的多少取决于骨

髓中产生的速度和红细胞寿命的长短。 二、白细胞 白细胞是一种免疫细胞,主要功能是保护身体免受感染和疾病。它们由骨髓中产生,在体内寿命较短,大约为几小时到几天不等。白细胞分为五种类型: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1. 结构特点 不同类型的白细胞结构不同,但它们都具有可变形的核和一些小器官(如溶酶体)。这些器官对于各自类型的白细胞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比如消化入侵微生物和分泌抗体等。 2. 数量特点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每升血液中含有4000-11000个白细胞。白细胞数量会随着身体状态变化而变化,例如感染或炎症时会增加,而在某些疾病或药物治疗后会减少。 三、血小板

血小板是一种细胞碎片,主要功能是促进血液凝固和止血。它们由骨 髓中产生,在体内寿命较短,大约为7-10天左右。 1. 结构特点 血小板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为2-4微米。它们没有核和其他细胞器,但表面有许多黏附分子和受体。这些分子和受体可以与其他细胞 或分子相互作用,从而发挥止血的作用。 2. 数量特点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每升血液中含有150-400万个血小板。血小板数量的多少取决于骨髓中产生的速度和寿命的长短。 总之,不同类型的血细胞结构和数量特点不同,在身体内发挥着不同 的生理功能。了解这些特点对于诊断某些疾病以及进行治疗非常重要。

(宠物)血液细胞镜检图

细胞图 各种血细胞模式图 1.红细胞 2.嗜酸性粒细胞 3.嗜碱性粒细胞 4.中性粒细胞 5.淋巴细胞 6.单核细胞 7.血小板 红细胞聚集分布 成熟红细胞随机呈块状或束状聚集在一起,临床主要表现为以下病症: 1.多种抗体暴露; 2.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 3.非典型肺炎; 4.金葡菌感染; 5.冷凝集疾病。

靶形红细胞 红细胞中央色深,外周以苍白圈,在近红细胞边缘处又较深。形同射击之靶,在正常情况下靶形细胞极少见。但在黄疸、肝病、脾切除后,缺铁性贫血,尤其是在地中海贫血的血涂片上颇为常见。 镰状红细胞 这种红细胞两端尖锐,长而狭,形如镰刀样,见于先天性镰状红细胞贫血和Hb-C 病等

Bite Cell 红细胞 由于细胞内血红蛋白变性或沉淀成块,使细胞呈半圆形,提示可能有红细胞膜的缺乏,如G-6-PD缺乏症。 水滴形红细胞 红细胞形态如梨形或水滴形,见于各种增生性贫血及骨髓纤维化,以及地中海贫血、脾功能亢进或肾病等。 固缩红细胞 红细胞中有一侧清晰区,而血红蛋白浓缩偏向另一侧,临床上常见于婴儿固缩红细胞增多症。

半月形红细胞 胞体巨大,呈月形,淡红色。为衰老红细胞在制片时人工造成,或见于某些增生性贫血、血小管球性肾炎。 刺毛红细胞 亦称锯凿细胞。包括刺细胞、钻细胞及距细胞。往往见于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丙酮酸激酶缺乏症、PNH,距细胞多见于肝脏疾病,钻细胞也见于尿毒症。

球形红细胞 此种红细胞直径缩短,厚度增加,细胞中心区的血红蛋白比周围多,呈小球形状。常见于遗传形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如Hb-S 等)。 椭圆形红细胞 红细胞呈椭圆形,横径缩短,长径增大,正常人椭圆形红细胞也可高达15%。这种红细胞多见于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这种红细胞至少占25%,一般要高于25%-50%才有诊断价值。在大红细胞性贫血可达25%,恶性贫血及严重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及镰刀形贫血也可见此细胞。 口形红细胞 口形红细胞的中心淡染区呈条状,这种细胞正常小于4%,增高见于口细胞增多症,急性酒精性中毒时可大于5%。 裂红细胞

血液

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流体组织,存在于心血管系统中。1.血液:(体重的7%一8%) (1).血浆(全血量的50%一55%):水、血浆蛋白、小分子的有机物和无机盐等。 (2).血细胞(全血量总量的45%一50%):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2.血量:1.循环血量。 2.贮存血量。 血液组成: (一)血浆 1.水和电解质 水:血浆总量的9l%~92%,其功能:①维持渗透压;②正常体温的维持;③营养物质及代谢产物的运输。 电解质功能:①维持血浆晶体渗透压;②维持酸碱度;③维持组织兴奋性。 2.血浆蛋白 (1)血浆蛋白:是血浆中多种蛋白质的总称。 (2)组成:其中清蛋白最多,球蛋白次之,纤维蛋白原最少。 (3)功能: ①调节水的分布; ②维持酸碱平衡; ③多种物质的载体;

④参与免疫; ⑤参与血液凝固。 3.非蛋白含氮化合物和其他有机物 (1)非蛋白含氮化合物:尿素、尿酸等 (2)血糖: (3)血乳酸: (4)血脂: (二)血细胞 1.红细胞 (1)红细胞的形态和数量: ①形态:无核,双凹圆盘状。 ②数目:男性为(4.0—5.5)×1012/L,女性为(3.5—5.0)×1012/L。 ③血红蛋白:男性血红蛋白浓度为120~160 g/L,女性为110—150 g/L。 ④红细胞比容:在全血中红细胞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称为红细胞比容,正常成年男性为40%~50%·,女性为37%~48%, (2)功能: ①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②缓冲血液的酸碱度。 (3)血型: 通常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1) ABO血型系统 ①凝集反应。 凝集原(抗原)+凝集素(抗体)→凝集反应 ②交叉配血实验。 2) Rh系统:Rh因子的抗体不是天生的。 Rh(+)99% 、Rh(-)1% 2.白细胞 (1)形态:无色。 (2)数目:正常成年人白细胞数为(4.0~10)×109L-1。(3)功能:主要功能是参与机体的保护和防御反应。3.血小板 (1)形态:无细胞核,不具备完整的细胞结构。(2)数目:(100~300)×109/L。 (3)功能:止血、凝血; 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 二、血液的理化性质 (一)颜色和比重 1. 颜色:红色。 2.比重:全血为1.050—1.060; 红细胞为1.090~1.092; 血浆为1.025~1.034。 (二)黏滞性

红细胞的生理特性与功能

红细胞的生理特性与功能 红细胞(RBC)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一种血细胞。正常成人红细胞的数量男性约为(4.5-5.5)X1012*/L,女性约为(3.8-4.6)X1012/L。正常的红细胞呈双凹圆碟形,平均直径为8um,周边稍厚,与同体积球形红细胞相比,表面积较大。红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在血液的气体运输中有重要的作用。红细胞内也有一些缓冲对,对维持血浆Ph值相对恒定有一定作用。? 1.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1)红细胞的可塑性变形。红细胞在全身血管中循环运行,常要挤过口径比它小的毛细血管和血窦孔隙,这时红细胞将发生变形,通过后又恢复原状,这称为红细胞的可塑性变形。红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愈大,其变形能力也愈大。因此,正常的双凹圆碟形的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大于异常球形红细胞的变形能力。 (2)悬浮稳定性与血沉。把含有抗凝物质的血液放置于垂直竖立的沉降管中,虽然红细胞的比重大于血浆,却下沉得很慢。红细胞能比较稳定地悬浮于血浆中的特性,称为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通常以第一小时末红细胞沉降的距离(mm)表示红细胞的沉降速度,称为红细胞沉降率(ESR),简称血沉。(魏氏法)正常成人男性血沉为0-15mm/h,女性为。0-20mm/h。血沉越小,表示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越好。红细胞与血浆之间的摩擦是阻碍其下沉的因素,双凹圆碟形红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大,与血浆接触面大,所产生的摩擦力亦

大,因而下沉很慢。在某些疾病中,许多红细胞较快地以凹面相互接触,形成一叠红细胞,称为红细胞叠连。叠连后造成了红细胞表面积减小,使红细胞下沉时与血浆的摩擦力减小,沉降加速。影响红细胞叠连的因素并不在红细胞本身,而主要决定于血浆的性质。一般血浆中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多时,可使叠连增多,沉降加速;而白蛋白含量增多时,则叠连减少,沉降减慢。 (3)渗透脆性。正常情况下,红细胞内外液体之间的渗透压基本相等,使红细胞保持正常形态和大小。如果把红细胞悬浮于低渗盐溶液中,水分子将透入红细胞内,引起红细胞膨胀、破裂,逸出血红蛋白,这种现象称为渗透性溶血。红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这一特性称为红细胞渗透脆性,表示红细胞膜对低渗盐溶液的抵抗力。正常人的红细胞在0.42%-0.45%的NaCl溶液中开始溶血,在0. 32%-0.34%的NaCl溶液中完全溶血。某些溶血性疾病患者,红细胞开始溶血及完全溶血的NaCl溶液浓度均比正常人高。不同物质组成的等渗溶液,不一定都能使红细胞的形态和大小保持正常。通常把能使悬浮于其中的红细胞形态体积维持正常的盐溶液,称为等渗溶液。NaCl不能自由透过细胞膜,所以0.9%的NaCl溶液是等渗溶液。尿素能自由进入红细胞,使细胞内渗透压升高,水进入细胞内,导致细胞膨胀破裂,所以1. 9%的尿素溶液虽是等渗溶液,但却不是等张溶液,将红细胞置于其中,会立即发生溶血。 (4)红细胞的能量来源。红细胞内没有糖原贮备,也没有线粒? 体氧化过程,其能量来源由红细胞直接从血浆中摄取葡萄糖,通过?

七年级生物《血液》学习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生物《血液》学习知识点整理 第一、血液——流动的组织 1.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 1)血液的功能:运输、防御和保护 (2)血液的组成成分 血浆 成分:水90%、蛋白质、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 红细胞:含血红蛋白(含铁) :在含氧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含氧 低的地方与氧分离 血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种类 形态特点 数量 细胞核 功能 病症 红细胞 小,两面凹的圆盘状 最多 成熟后无 运输氧和一部分二氧化碳 过少:贫血 白细胞 个体最大,可变形 最少 有 吞噬病菌, 防御和保护作用 过多:发炎 血小板 个体最小,形状不规则 较多 无 止血和加速凝血 过多:血栓; 过少:异常出血 根据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数值是否低于正常值而判断患者是否贫血 第二、血流的管道——血管 1.血管的种类、结构与功能 血 液

注意:①抽血、献血、输血、打点滴都是扎静脉,“把脉”“切脉”指动脉,四肢的“青筋”是静脉,肌肉注射是注入毛细血管。 ②血液的流动方向: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毛细血管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特点: ①管壁极薄,只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 ②内径很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③管内血流速度最慢 ④数量最多,分布最广,遍布全身各处组织。 2.三种血管管壁的厚度、管腔的大小的比较 3.不同类型血管出血情况及处理方法 4.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①注意: 选用尾鳍色素少的活小鱼的原因:尾鳍色素少便于观察,只有活小鱼血管内的血液才流动用浸湿的棉絮将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包裹起来的目的:保持小鱼正常的呼吸 观察过程中,应时常用滴管往棉絮上滴水以保持湿润的目的:保持小鱼正常的呼吸 ②实验结论:看到红细胞呈单行通过的血管是②毛细血管,这种血管是由①动脉分 支而来的,汇入到③静脉中(如图4-4-6)。 第三、输送血液的泵——心脏(1) 一、心脏的位置:位于胸腔的中央偏左下方,在两肺之间,形状像桃子,有本人拳头大小 二、心脏的结构 1.心脏由肌肉组织构成,有四个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四腔之间左右相隔,上下相通。左心房与左心室相通,右心房与右心室相通。 2.心房、心室及其相连的血管 左心房——肺静脉 右心房——上腔静脉、下腔静脉 左心室——主动脉 右心室——肺动脉

解剖第三章 血 液

第三章血液 血液是充满在心血管系统中的液体组织,具有运输、防御和调节等重要功能。这些功能是由血液的各种组成成分在心血管系统内不断循环过程中完成的。 第一节血量和血液理化特性 一、血量和血细胞比容 正常成人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7%~8%。一个体重60kg的人,其血液量约为4 200—4 800m1。血液总量的绝大部分在心血管内迅速循环流动,这部分血液量称为循环血量;还有一小部分血液(其中红细胞含量较多)滞留于肝、肺和皮下等处的血窦、毛细血管和静脉丛内,流动较缓慢,这部分血液量称为贮存血量。贮存血液所在处称为贮血库。当剧烈运动、情绪激动或大失血时,贮血库内的血液可释放出来补充循环血量,以维持机体的需要。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组成。血细胞悬浮于血浆中,有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三类。如抽出一些血液注入备有抗凝剂的分血计玻管中,离心沉淀后,血液便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淡黄色透明液体为血浆;下层红色不透明的为血细胞层。血细胞层绝大部分是红细胞,其表层呈灰白色,为白细胞和血小板。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称为血细胞比容,正常男性为0,40~O,50(40%一50%),女性为0.37~0.48(37%~48%)。当红细胞数量或血浆容量发生改变时,血细胞比容也随之发生改变。例如,某些贫血患者的血细胞比容减小,严重脱水病人的血细胞比容增大。 二、血液的理化特性 颜色:血液呈红色,这是红细胞内含有血红蛋白的缘故。动脉血中的血红蛋白含氧丰富.呈鲜红色;静脉血中的血红蛋白含氧较少,呈暗红色。血浆中因含有微量的胆色素,故呈淡黄色。 比重:正常人全血比重约1.050—1,060,血浆比重约1.025一1.030。血液比重的大小与红细胞数和血浆蛋白含量成正比。 粘滞性:血液的粘滞性约为水的4~5倍。粘滞性来源于液体内部的分子或颗粒之间的摩擦力。血液因含有大量血细胞和一定浓度的血浆蛋白质,故粘滞性较大。 酸碱度:血液呈弱碱性,正常人血浆pH值保持在7.35~7.45之间,这对维持机体的正常代谢和功能活动是十分重要的。当血浆pH值低于7.35时为酸中毒,高于7.45时为碱中毒。血浆pH值低于6.9或高于7.8,将危及生命。 渗透压:人体内血浆渗透压约为773kPa(5 800mmHg)。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颗粒的多少。 第二节血浆 血浆为血细胞的细胞外液,是机体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沟通机体内、外环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血浆的成分町受机体的代谢活动和外环境的影响而发生相应变动;但在正常情况下,机体通过各种调节作用使血浆的成分保持相对恒定。当机体患病时,血浆中某些成分变动可超出正常范围,因此测定血浆成分,可为某些疾病的诊断提供 血浆的成分及其作用 水:水在血浆中约占90%一92%。血浆中营养物质、代谢产物等大多是溶解于水而进行运输的。水还能运输热量,参与体温调节。· 血浆蛋白:血浆蛋白是血浆中各种蛋白质的总称,可分为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二类。正常人血浆蛋白总量为60—80g/L(6—8g/d1),其中白蛋白为40~50g/L(4—5g/d1),球蛋白约为20—30g/L。(2~3g/d1),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值为1.5~2.5。纤维蛋白原含量约为2~4/L(o.2~o.4g/d1)。血浆蛋白在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维持酸碱平衡,转

血液组成及血浆

血液组成及血浆 一、血液的构成 正常血液为红色粘稠液体,其比重在1.050~1.060之间。血液由液体成分血浆与有形成分血细胞两部分构成。有形成分包含红细胞、白细胞与血小板。血浆中溶解有多种化学物质。按容积计算,血浆占55%,血细胞(要紧是红细胞)约占45%。 从正常人体内抽出血液,放入内有抗凝剂的试管中,混匀后,经离心沉降,管内血液分为两层:上层淡黄色透明液体是血浆,下层是血细胞。血细胞层中最上面一薄层为白细胞与血小板,其下呈红色为红细胞。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称血细胞比积(或者压积)(图5-2)。健康成人的红细胞比积约为40%~50%。假如把从血管内抽出的血液放入不加抗凝剂的试管中,几分钟后就会凝固成血凝块。血凝块收缩,析出淡黄色澄明液体,称之血清。 二、血浆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理功能 血浆含有大量水分与一定量溶质,这些成分乃是血浆理化特性与生理功能的物质基础。测定血浆的化学成分,可反映体内物质代谢状况。 (一)血浆蛋白 血浆蛋白可分为白蛋白(3.8g%~4.8g%)、球蛋白(2.0g%~3.5g%)、与纤维蛋白原(0.2g%~0.4g%)等几种成分。现将其要紧功能介绍如下: 1. 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在这几种蛋白质中,白蛋白分子量最小,含量最多,关于维持正常血浆胶体渗透压起要紧作用。当肝脏合成白蛋白减少或者它经由尿中大量排出体外,使血浆白蛋白含量下降,胶体渗透压也下降,导致全身水肿。 2. 免疫作用球蛋白包含α1、α2、β与γ等几种成分,其中γ(丙种)球蛋白含有多种抗体,能与抗原(如细菌、病毒或者异种蛋白)相结合,从而杀灭致病因素。假如这种免疫球蛋白含量不足时,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下降。 补体也是一种血浆中的蛋白质,它可与免疫球蛋白结合,共同作用于病原体或者异物,破坏其细胞膜的结构,从而具有溶菌或者溶细胞的作用。 3. 运输作用血浆蛋白可与多种物质结合形成复合物,如一些激素,维生素、Ca2+与Fe2+可与球蛋白结合,许多药物与脂肪酸则与白蛋白结合而在血液中运输。 此外,血液中还有许多酶类,如蛋白酶、脂肪酶与转氨酶等,都可通过血浆运输而送到各类组织细胞。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第四章——血液循环部分基础知识归纳

血液—血液循环系统要点总结2019.5 1、血液成分:血浆(占55%)、血细胞(占45%) 2、健康成人血液的总量:占总体重的7%~8% 3、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4、三类血细胞的作用: (1)红细胞(由红骨髓产生):主要功能运输氧气,也可以运输部分二氧化碳 (2)白细胞:吞噬侵入人体的病菌和抗炎,当身体有炎症时,血液中该细胞数量会增加 (3)血小板:促进血液的凝固、防止伤口大量出血 5、三类血细胞结构特点: (1)红细胞:呈圆饼形,无细胞核,数量最多,平均60天,全身红细胞更换一半,里面有一种红色的蛋白质,叫做血红蛋白 (2)白细胞:有细胞核,体积最大,数量最少 (3)血小板:无细胞核,形状不规则,个体最小 【总结】红细胞、血小板均无细胞核,白细胞体积最大,血小板体积最小 6、三类血细胞数量都是有正常范围的,如果不在正常范围则说明身体出现了疾病 (1)红细胞:缺乏或者数量偏少:意味着贫血,需要补充丰富的蛋白质和铁食物 (2)白细胞:数量增多,可能存在着炎症。数量明显减少,意味着骨髓的造血功能可能损害 (3)血小板:数量过少,不易止血。 7、人体血液涂片识图 根据体积最大的白细胞,可以得到图中,②是白 细胞,不规则是血小板,则③是血小板,那么剩 下的就是红细胞了,④是血浆。 8、血浆、血清特点及作用:血浆是透明、淡黄色液体, 其中大部分是水分,占91%——92%,蛋白质7%,无机盐0.9%,血浆除去纤维蛋白原,剩余的黄色透明液体部分叫做血清,或者说血清是血浆的一部分,血浆起到了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代谢废物的作用

【总结】血液的运输功能由谁承担:血浆、红细胞 8、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分离取决于:周围氧浓度的高低,氧浓度高,则易结合 【小题】:在甲、乙、丙、丁四种组织中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情况是:组织甲为75%,乙为85%;丙为60%;丁为40%,新陈代谢最旺盛的组织是(D) A.甲B.乙C.丙D.丁 【补充】:血红蛋白和氧气的结合是可逆的,但是一旦人体吸入了一氧化碳,而一氧化碳和血红蛋白也可以结合,而且是不可逆的,会造成人体缺氧死亡 9、心脏由什么组成:由心肌(肌肉组织)构成,分四个腔,上面两个是心房、下面两个是心室。 10、心脏四个腔中哪个腔壁最厚:左心室壁 在“观察哺乳动物的心脏”实验中,最简单的判断新鲜猪心脏的左、右侧的方法是用手捏,腔壁最厚实的那个腔就是左心室 11、制作血液切片方法:如下图,载玻片倾斜45度角,推动方向注意看图中箭头方向 12、人体血液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血管又包括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备注】:毛细血管特点:管壁最薄,由单层上皮细胞组成,有利于物质交换。 13、三类血管和内部血流有什么特征? (1)动脉:管壁厚,管径小,弹性大,血流速度快,主要把血液从心脏运输到全身各处(2)静脉:管壁薄,弹性小,血流速度较慢,主要把血液从全身各处运输回心脏 (3)毛细血管:全身分布最广,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管径极小,呈网状分布,管内血流速度慢,红细胞在该血管中单行逐个通过,是进行物质交换、气体交换的场所。 归纳:

简述各种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简述各种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摘要: 一、红细胞 1.形态结构 2.功能 3.异常情况 二、白细胞 1.形态结构 2.功能 3.异常情况 三、血小板 1.形态结构 2.功能 3.异常情况 四、总结 1.血细胞之间的关系 2.健康监测的重要性 正文: 血液是人体内流动的生命之河,由各种血细胞和血浆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一、红细胞

1.形态结构:红细胞是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一种,约占血液的45%。它们呈两面凹的圆饼状,直径约为7.5微米,无细胞核。红细胞的表面覆盖有许多微小的凹槽,称为细胞褶皱,这些褶皱有助于红细胞在血管内的流动。 2.功能:红细胞主要负责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肺部吸入氧气后,红细胞将氧气运输到全身各个器官,同时将产生的二氧化碳带回肺部排出。 3.异常情况:贫血是红细胞功能异常的常见表现,原因包括营养不良、缺铁、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等。此外,地中海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也会影响红细胞的生成和功能。 二、白细胞 1.形态结构:白细胞有多种类型,它们都具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直径约为10-30微米。根据形态和功能的不同,白细胞可分为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等。 2.功能: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抵抗病毒、细菌等病原体入侵。它们能穿过血管壁,聚集在感染或损伤部位,通过吞噬、消化和产生抗体等途径,清除病原体和维护人体健康。 3.异常情况:白细胞数量或功能的异常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病毒、细菌等病原体。慢性疲劳综合症、白血病等疾病也与白细胞密切相关。 三、血小板 1.形态结构:血小板形状不规则,无细胞核,直径约为2-4微米。它们表面覆盖有糖蛋白,与其他血小板和血管内皮细胞相互作用。 2.功能:血小板主要负责血液凝固和止血。当血管受损时,血小板会聚集在损伤部位,释放凝血因子,形成血栓,堵住伤口。

简述成熟红细胞的形态、大小结构特点、功能及寿命。

简述成熟红细胞的形态、大小结构特点、功能及寿命。 红细胞(RedBloodCells,简称RBCs)是众多血液细胞中最主要的细胞类型,它们又称为红血球,主要负责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红细胞在生命科学中是最重要的血细胞,可以用于提供营养,携带氧气,消耗酸碱,抵抗外来有毒或感染物质,以及调控和调节血液循环。 首先,红细胞的形态可分为圆球形和椭圆形。它们的大小也有差异,一般来说,圆形的红细胞比椭圆形的大一些,半径也比较大。红细胞的表面也不完全光滑,会有很多小的突起,细胞的膜由多种脂质、蛋白质和糖蛋白组成,与细胞本身牢固结合,具有防水作用。 此外,红细胞中的细胞核在成熟时会消失,以及细胞内含有大量的血红蛋白,他们是由蛋白质和铁组成的聚集体,可以帮助细胞运送氧气和二氧化碳,并参与细胞扩散过程。此外,红细胞中还含有肝素,并以小苞脉状排列,使红细胞表面有光滑的纹理,同时能够抵御致病性微生物。 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它们吸收肺泡抽出的氧气,并将氧气分布到全身各个组织,从而保持细胞的正常功能。红细胞释放二氧化碳,避免它在机体内积累,以及吸收肝裂解血浆中的碳酸,维持酸碱平衡。红细胞还可以收集机体内的有毒物质,从而保护组织免受损害。此外,红细胞可以促进血液的凝固,使血液不会因为外来刺激而失去稳定性。 此外,红细胞的寿命一般为120天,在这期间不断地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保持机体的正常功能,同时抵抗外来的病原体和抗原。最

后,衰老的红细胞会被脾脏和淋巴结摄取,以维持机体的健康。 综上所述,红细胞是人体血液中最主要的血细胞,其形态及大小规律性显著,结构特征丰富,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如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抵抗外来的病原体和抗原,促进血液凝固,以及其寿命一般为120天。从而,红细胞对人体健康状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人类血细胞

人类血细胞“家族” 人类血细胞又称为“血球”,是存在于人类血液中的细胞,能随血液的流动遍及全身各处。人类血细胞主要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人类正常的红细胞呈双面凹陷的圆饼状,边缘较厚,而中间较薄,就好似一个甜甜圈,只是当中2.红细胞这种特别的性状再加上较小的体积,决定了红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较大,即相对表面积较大。这种特别的性状正好有利于氧气以及二氧化碳快速地进出红细胞。红细胞的细胞膜上含有特别的多糖及蛋白质——这些结构是构成血型的基本要素,而这些物质形成的结构因人而异,因此就有了血型之分。在人的红细胞内还含有大量的血红蛋白,血红蛋白能随着氧分压的变化而氧结合或分离。在养分压低的组织中,红细胞能够将其携带的氧释放出来供组织细胞利用;此外,红细胞还可将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运送出去。与体细胞不同的是,人和其他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这意味着它们失去了DNA,同时红细胞也没有线粒体,因此只能通过无氧呼吸获得能量。由于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以及细胞器,无法自行制造自己的结构,也就无法使自己的结构长久维持,因此红细胞的寿命只有100~120d。人体内每天伴随着大量红细胞的死亡,又有大量的新红细胞的产生。这些红细胞主要在人类的骨髓内生成,由骨髓内的造血干细胞经分裂、分化形成年轻的未成熟红细胞——网纤红质体,网纤红质体中尚有一些线粒体。网纤红质体再经过一系列的分化过程后,细胞核及线粒体等结构消失,最终形成成熟的红细胞。成熟的红细胞离开骨髓,进入血液循环。 医院中的血常规检查,往往就是对白细胞进行计数和分类。白细胞俗称白血球,是人类血液中非常重要的一类血细胞。白细胞又可分为五种,按照体积从小到大依次是:淋巴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白细胞均是由前体细胞(造血干细胞)逐渐分化、成熟而形成的。白细胞在人体内担负许多重任,它具有吞噬异物并产生抗体、治愈机体伤病损伤、抵御入侵的病原体、对疾病进行免疫抵抗等多种功能。当人身体不适时,经常会通过白细胞数量的显著变化而表现出来,因此检查白细胞总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成为医院辅助诊断的一种重要方法。 血小板也是人体血细胞家族的重要成员。血小板比红细胞和白细胞小得多,形状不规则,无细胞核。血小板在止血、伤口愈合、炎症反应、血栓形成及器官移植排斥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当人体受伤时,血液从伤口破裂的血管流出。此时血小板破裂,放出它所含有的凝血物质——凝血素。凝血素遇上血液里的凝集原后,就会结合成凝血素。凝血素再和血浆里的纤维蛋白原结合,形成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很快地凝固成一个堵住伤口的“纤维 墙”,几天后就逐渐形成了痂。因此 当血液中血小板数降低时,很容易 发生血流不止的现象。血小板是由 造血组织中的巨核细胞产生的。多 功能造血干细胞在造血组织中经过 定向分化形成原始的巨核细胞,原 始巨核细胞进一步发育为成熟的巨 核细胞。成熟的巨核细胞膜表面形 成许多凹陷,伸入胞质之中,相邻 的凹陷细胞膜在凹陷深部相互融 合,使巨核细胞部分胞质与母体分 开。最后这些被细胞膜包围的、与 巨核细胞胞质分离开的成分脱离巨

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细胞涂片

实验目的认识红细胞和白细胞。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红细胞和白细胞 难点:认识红细胞和白细胞 实验关键熟练使用显微镜,找到要观察到的细胞。 材料用具人血的永久涂片,显微镜 背景资料红细胞是中间在一个“亮点”的,为什么?因为成熟的红细胞的没有细胞核的,中间薄,周沿厚的两面凹的圆饼状的结构,在显微镜下看,中间的透光度大,而周沿的相对小,所以红细胞是中间在一个“亮点”的。白细胞是有细胞核的,而细胞一般的装片里,是被染成蓝色的,所以我们在显微镜下在细胞里蓝点的是白细胞,因为血小板又是没有细胞核的,而血小板的形状不一。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但本实验对显微镜的使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仔细调好显微镜。 实验过程 实验步骤: 把人血的永久涂片,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并对照彩图四,认识红细胞,白细胞,比较它们的形态和数量。 讨论: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是哪种细胞?它有哪些形态特点?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的数目最多。 2.红细胞: (1)数量:红细胞的数目最多,成年人每立方毫米血液里红细胞的数量,男子平均为500万个左右,女子平均为420万个左右。 (p.26图ⅳ-28电子显微镜下的红细胞)(2)形态:人类及一般哺乳类的红细胞均无细胞核, 呈两面凹的圆饼状,平均直径只有7.7微米(1微米一1/1000毫米)左右。四周较厚(约2微米),中央较薄(约1微米)。这样的结构增大了红细胞的表面积。 (3)成分:红细胞内部含有血红蛋白,这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血红蛋白的特性是:为运输o2的主要工具。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分离。 血红蛋白与氧结合后,使血液呈鲜红色,这种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血,叫做动脉血。血红蛋白与氧分离后,使血液呈暗红色,这种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血,叫做静脉血。( 4)功能:运输氧和一部分二氧化碳。 课堂讨论: 某同学经常出现精神不振。疲劳、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医生检查的结果是血色素太低,被诊断为贫血,这是怎么回事?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一定,即血色素(男子为12~15克/100毫升,女子为10.5~13 .5克/100毫升)。如血红蛋白含量过低,或血液里红细胞的数量过少,即为贫血,贫血患者由于血液运输氧的能力低,影响体内各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常常表现出精神不振、疲劳、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当100毫升动脉血中血红蛋白的量低于5克时,嘴唇、牙床等处就会呈现紫色,应该找医生诊断和治疗,还要多吃一些含蛋白质和铁质丰富的食物。 3.白细胞: (1)数量:数量少,每立方毫米血液中只有5000~10000个,通常每日清晨时数目最少,午后即渐增多,此为正常的生理变动。 (2)形态:白细胞有多种,通常呈圆球形,有细胞核,一般都比红细胞大,重量较红细胞轻,所以沉淀后,积于红细胞之上。 (3)功能:白细胞有数种不同的类型,有些种类可吞噬病菌,当身体某处受伤,病菌侵入时,有些白细胞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聚集到受伤的部位,吞噬病菌。同时,伤口周围出现

第2课时 血细胞的比较

课标要求描述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血细胞)。【活动建议】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课标解读 本课时教学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在形态、结构及功能上比较。 通过观察人血涂片从直观上对三种血细胞有个直观地认识,再通过数据资料分析、思考阅读了解三种血细胞的功能。分析一些症状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血液成分的变化可能带给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描述血细胞的种类、形态、数量和主要功能;概述血液的主要功能。 能力目标 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体验血液对生命的重要性;关注造血干细胞及其研究进展,体验珍爱生命和关爱他人的情感。 重点难点重点各种血细胞的成分及功能,白细胞和红细胞的比较。难点使用显微镜,分辨各种血细胞。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学生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的实验用具。 教学策略 有了上节课的基础,通过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进一步了解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形态和功能,为了节省时间,课前要求同学预习实验的要求和操作方法,总结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结构和功能的表格,熟知显微镜下各种细胞的形态,有利于我们教学,最后联系实际解决生活中关于贫血、发炎以及血友病等病因,顺利地完成本节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情景导入 大家体检的时候,医生从你的手指上取一 滴血,然后做成涂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医生在显微镜下看到什么呢?让我们也来 看看。引出“血细胞的组成与功能”。 思考、讨论, 明确学习内容。 实验: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血细胞的组成与功能) 1.分组实验: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 片。 2.课件展示:显微镜下血细胞图。 提问:(1)你能找到几种血细胞? (2)各类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和数量有什么 不同? (3)怎样区分红细胞和白细胞? (4)为什么看不见血小板? 1.明确实验目的,按照实验 步骤正确操作,观察与思考。 2.观察血细胞并讨论,提出 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积 极思考回答问题。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红细胞 出示:《电镜下的红细胞》, 阅读教材53页红细胞。 1.哪一位同学能够描述红细胞的特点? 2.血液为什么呈现红色?红细胞的功能是什 么? 观看并阅读。 讨论、回答。 1.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盘 状。 2.红细胞里富含血红蛋白。 它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 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 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因此红

血液循环知识点和题目(答案)

第四章人体物质的运输 一、流动的组织——血液 1.血液的组成 (1)在新鲜的血液中加人抗凝剂.过一段时间血液分为3层(如下图所示).思考并完成填空。上层:是血浆.呈淡黄色 中层:是白细胞和血小板.呈白色 下层:是红细胞.呈红色 结论: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构成的.其中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2)三种血细胞的比较 血细胞形态 大 小 有无 细胞 核 数量功能 异常 红细 胞富含(血红蛋白)(两面 凹)圆 盘状 成熟 后(无 细胞 核) 最 (多 ) 运输(氧 气)和 部分二 氧化碳 少.(贫血)病 白细胞通常呈 圆球形 最 ( 大) (有) 最 (少 ) (吞噬) 病菌.防 御保护 适量增多.(炎) 症 血小板形状不 规则 最 ( 小) (无) (止)血 和加速 (凝)血 过(少):伤口血 流不止 过(多):容易造 成血栓 3.红细胞能运输氧的原因 因为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含铁.它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

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4.动脉血与静脉血 动脉血:含氧丰富.颜色鲜红。静脉血:含氧少.颜色暗红。 二、血流的管道-血管 1、血管的特点 血管管壁厚度弹性管腔血流 速度 血流方向 (动)脉较厚较大较小最快将血液从(心 脏)输送到 (全身各 处) (静)脉较薄较小较大.四肢静 脉有(静脉 瓣)较慢将血液从(全 身)送回(心 脏) (毛细血管)最薄.只由 (一层扁平 的上皮细胞 构成) 最小最小.只允许 红细胞(单 行)通过 最慢将血液从(小 动脉)送往 (小静脉) 2.观察与思考 (1)毛细血管的功能是进行物质交换.与此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是:①数量最大.分布最广.遍布全身各处组织中;②径很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③管壁薄.只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④管血流速度最慢。 (2)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时.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和氧进入了组织细胞. 二氧化碳与其他废物从组织细胞进人血液。 3.实验:观察小鱼尾鳍血液的流动 (1)为什么要用湿棉絮包裹小鱼的鳃盖和躯干 部?保证小鱼正常呼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