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各种血细胞的形态特点

各种血细胞的形态特点

各种血细胞的形态特点

血细胞是人体血液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它们在形态上各有特点,下面将逐一介绍。

1. 红细胞(红血球):

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细胞,也是最常见的血细胞。它们呈圆形、双凹形,直径约为7.5微米。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因此形态上相对简单。它们的主要功能是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通过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分子与氧气和二氧化碳结合。

2. 白细胞(白血球):

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人体的免疫防御。白细胞相对于红细胞而言形态多样,可以分为颗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两大类。

- 颗粒细胞:颗粒细胞的特点是细胞内含有颗粒,可通过染色技术染色显示。其中最常见的是中性粒细胞,其细胞核多裂为2-5个分叶,呈多形核。嗜酸性粒细胞的细胞核多呈弯曲形,细胞内含有酸性颗粒。嗜碱性粒细胞的细胞核呈两叶状,细胞内含有碱性颗粒。- 淋巴细胞:淋巴细胞的特点是细胞内无颗粒,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有较宽的细胞质。淋巴细胞分为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它们在免疫过程中具有不同的功能。

3. 血小板:

血小板是血细胞中最小的一类,它们的形态特点是没有细胞核,呈片状或圆形,直径约为2-4微米。血小板在血液凝固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当血管受损时,血小板会聚集在伤口处,通过释放血小板因子促进血液凝固,形成血栓,起到止血的作用。

在这些血细胞中,红细胞的形态最为简单,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白细胞的形态相对复杂,根据细胞类型和功能的不同,形态也有所差异;血小板虽然很小,但在血液凝固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这些血细胞的形态特点与其功能密切相关,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各类白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

各类白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 一、引言 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具有不同的形态结构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它们的功能和作用。本文将从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入手,详细介绍它们的形态结构特点。 二、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是最常见的白细胞之一,也是最重要的免疫细胞。它们通常占据血液中白细胞总数的50-70%。中性粒细胞具有以下形态结构特点: 1. 直径约为10-15微米。 2. 呈多边形或圆形。 3. 细胞质内含有大量颗粒,这些颗粒可被染上碱性或酸性染料。 4. 细胞核呈多叶状,通常有3-5个叶片连接在一起。 三、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是另一种重要的白细胞类型,它们在人体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淋巴细胞具有以下形态结构特点: 1. 直径约为6-9微米。 2. 呈近球形或椭圆形。 3. 细胞质内没有明显的颗粒。

4. 细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通常占据整个细胞的大部分空间。 四、单核细胞 单核细胞是一类较大的白细胞,它们具有以下形态结构特点: 1. 直径约为12-20微米。 2. 呈椭圆形或类似于月亮的形状。 3. 细胞质内含有大量颗粒,这些颗粒可被染上碱性染料。 4. 细胞核呈椭圆形或马蹄形,通常位于细胞的一侧。 五、嗜酸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是一类罕见的白细胞,它们具有以下形态结构特点: 1. 直径约为10-15微米。 2. 呈多边形或不规则形状。 3. 细胞质内含有大量嗜酸性颗粒,这些颗粒可被染上酸性染料。 4. 细胞核呈多叶状或弯曲状。 六、嗜碱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是一类罕见的白细胞,它们具有以下形态结构特点: 1. 直径约为10-15微米。 2. 呈多边形或不规则形状。 3. 细胞质内含有大量嗜碱性颗粒,这些颗粒可被染上碱性染料。 4. 细胞核呈多叶状或弯曲状。

各种血细胞的形态特点

各种血细胞的形态特点 血细胞是人体血液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它们在形态上各有特点,下面将逐一介绍。 1. 红细胞(红血球): 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细胞,也是最常见的血细胞。它们呈圆形、双凹形,直径约为7.5微米。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因此形态上相对简单。它们的主要功能是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通过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分子与氧气和二氧化碳结合。 2. 白细胞(白血球): 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人体的免疫防御。白细胞相对于红细胞而言形态多样,可以分为颗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两大类。 - 颗粒细胞:颗粒细胞的特点是细胞内含有颗粒,可通过染色技术染色显示。其中最常见的是中性粒细胞,其细胞核多裂为2-5个分叶,呈多形核。嗜酸性粒细胞的细胞核多呈弯曲形,细胞内含有酸性颗粒。嗜碱性粒细胞的细胞核呈两叶状,细胞内含有碱性颗粒。- 淋巴细胞:淋巴细胞的特点是细胞内无颗粒,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有较宽的细胞质。淋巴细胞分为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它们在免疫过程中具有不同的功能。 3. 血小板:

血小板是血细胞中最小的一类,它们的形态特点是没有细胞核,呈片状或圆形,直径约为2-4微米。血小板在血液凝固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当血管受损时,血小板会聚集在伤口处,通过释放血小板因子促进血液凝固,形成血栓,起到止血的作用。 在这些血细胞中,红细胞的形态最为简单,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白细胞的形态相对复杂,根据细胞类型和功能的不同,形态也有所差异;血小板虽然很小,但在血液凝固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这些血细胞的形态特点与其功能密切相关,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转贴】【经典帖】看图识血细胞(共50张,建议大家先不要看答案)

【转贴】【经典帖】看图识血细胞(共50张,建议大家先不 要看答案) 来源:检验地带网 王霄霞老师简介:温州医科大学血检教研室主任,从事血细胞形态学教学及临床二十多年。主编有《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技术(配光盘)》等专业书籍。 建议:自己先看图识别,再对照答案! 彩图1答案:淋巴细胞(左),异型淋巴细胞(右)。左边细胞胞质呈淡蓝色(略带灰)而没有中性颗粒,胞体也不大。右边细胞的胞体大、胞质较深蓝且较多、染色质较粗,这些都是异淋的特点。而早幼红细胞胞核圆形、染色质较细,核常居中,血片出现早幼红细胞的概率远远低于异淋。

彩图2答案:从左到右,分别是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单核细胞及中性杆状核粒细胞(伴巨幼样变)。有时单核细胞的胞核也可呈杆状,但其胞质中不含中性颗粒(根据这点往往就能与中性粒细胞区别开来),且胞核染色质较疏松。 彩图3答案:巨晚幼红细胞(含豪周小体,也可能是双核)。主

要通过观察其胞质的特点,基本上就可断定是红系细胞,因为从中幼红细胞开始合成血红蛋白,这是红系细胞所特有的。 彩图4答案:淋巴细胞(左)、典型的原始细胞(右,不含棒状小体)。如果血片中出现原始细胞,我们不需要区分它是那系的,只要报原始细胞占多少即可。 彩图5答案: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含少许中毒颗粒,并见杜勒小

体)。杜勒小体有时不明显(淡蓝色,云雾状,边界不清楚),不仔细观察有时易被忽略。 彩图6答案:成熟单核细胞。其胞质中含有许多细小、淡紫红色的风尘样颗粒,胞核看似圆形、疏松,实际上有折叠。幼稚单核细胞与成熟单核细胞经常较难区分,所以我们常常要结合周围伴随的细胞来辅助判断。另外,根据这细胞胞质的特点是有点像巨系,但其胞核染色质及核形均不像。

第三节各阶段血细胞的正常形态学形态

第三节各阶段血细胞的正常形态学形态 一、红细胞系统 1.原红细胞细胞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5-22um,细胞边缘有时可见基地宽的半球状或瘤状凸起。细胞核圆形,居中或稍偏位,约占细胞直径的4/5.核染色质呈细沙状或颗粒状,较原粒细胞着色深且粗密。核仁1-5个,呈暗蓝色,界限不清晰。胞质量少,不透明,深蓝色,有时核周围着色浅形成淡染区,胞质内不含颗粒 2.早幼红细胞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1-20um。胞核圆形占细胞的2/3以上,居中或稍偏位。染色质开始凝聚成小块状,核仁消失。胞质量稍多,呈不透明深蓝色,有时胞质着色较原红细胞更深,仍可见瘤状凸起及核周围淡染区,不含颗粒 3.中幼红细胞细胞呈圆形,直径8-18um。胞核圆形,约占细胞的二分之一。染色质凝聚成块状或粗索状,似车轮排列,期间有明显的淡染组织。胞质量较多,因内含血红细胞逐渐增多,可呈不同程度的嗜多色性 4.晚幼红细胞圆形,直径7-12um。胞核居中,占细胞的二分之一以下。核染色质凝聚成大块状或股缩成团,呈紫褐色或紫黑色。胞质量多,呈均匀的淡红色或极淡的灰紫色 5.网织红细胞双凹圆盘形,直径6-9um,介于晚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之间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胞质中残存着数量不多的碱性物质,经亚甲蓝等化学物质,胞质内出现浅蓝色或深蓝色颗粒,颗粒多时呈网状结构 6.成熟红细胞双凹圆盘形,直径6-9um,平均 7.2um,染成淡红色,中心着色较边缘淡红色,中心着色较边缘淡薄 二、粒细胞系统 1.原粒细胞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1-18um。胞核较大,占细胞的二分之三以上,圆形或椭圆形,居中或略偏位。核染色质呈淡红色细颗粒状,排列均匀平摊如薄纱。核仁2-5个,清楚易见,呈

外周血红细胞形态特点

外周血红细胞形态特点 外周血红细胞形态特点是指人体血液中的红细胞在显微镜下的形态、 大小、颜色等方面的特征。正常情况下,外周血红细胞形态应该呈现 出一定的规律性和稳定性,但在某些疾病或病理状态下,红细胞形态 会发生改变。 一、正常外周血红细胞形态特点 正常情况下,外周血红细胞呈圆盘状或椭圆形,直径约为7.5-8.5μm,厚度约为2μm左右。其表面光滑平整,无核、无线粒体、无内脏器官等结构。在偏振光显微镜下观察,其呈现出明亮的双折射现象。同时,在Giemsa染色后可见其呈现出淡紫色。 二、异常的外周血红细胞形态特点 1. 红细胞性贫血:此种贫血类型是由于缺乏铁元素所致。患者的红细 胞数量减少、大小不规则且较小,并且表面不平整,有许多凸起和凹陷,甚至呈现出锯齿状。这些红细胞的寿命较短,容易被破坏。 2. 非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此种情况下,红细胞的形态变得不规则、大 小不一,并且表面粗糙、有许多棘突。这种情况通常是由于遗传因素

或者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所致。 3. 圆锥形红细胞:此种情况下,红细胞呈现出圆锥形或者尖头形。这 种异常通常是由于遗传因素所致。 4. 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此种情况下,红细胞的数量正常,但是大小不 规则、呈现出球形,并且表面光滑平整。这种异常通常是由于遗传因 素或者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所致。 5. 溶血性贫血:此种贫血类型是由于某些原因导致红细胞被过早地破 坏所致。在这种情况下,外周血中的红细胞数量减少,同时红细胞形 态也发生了改变。这些红细胞通常呈现出充血、缩小、变形等异常现象。 总的来说,外周血红细胞形态特点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因此,医生在进行疾病诊断时需要仔细观察患者的外周血红细胞形态 特点,并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和判断。同时,患者也应该注意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影响红细胞形态的因素,以保持身体健康。

血细胞形态特征和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特征

血细胞形态特征和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特征 第一节血细胞的生成、发育规律及正常形态学特征 一、血细胞的生成: (一)红细胞系统(红系) 多能干细胞髓系干细胞红系祖细胞 原红早幼红中幼红晚幼红网织红红细胞 分裂次数 1次 1次 2次无 故一个原红可生成16个红细胞。 (二)粒细胞系统(粒系) 多能干细胞髓系干细胞粒单系祖细胞粒系祖细胞 原粒早幼粒中幼粒(三种)晚幼粒杆状核粒细胞分叶核粒细胞分裂次数 1次 1次 2-3次无 故一个原粒可生成16个以上成熟粒细胞。 (三)单核细胞系统 多能干细胞-------------单核细胞 -------进入组织成为组织细胞---------抗原刺激成为巨噬细胞。 (四)淋巴浆细胞系统 全能干细胞淋系干细胞淋系祖细胞(B)原始淋巴(B)幼稚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B)原始浆细胞幼稚浆细胞浆细胞 (五)巨核细胞系统 多能干细胞---------------产板巨------裸核、血小板 二、各期细胞正常形态学特征 【红细胞系统】 (一)各期红细胞的形态特点 1.原始红细胞(pronormoblast): 胞体:直径15~20μm、圆形或椭圆型,边缘常有钝角状或瘤状突起。 胞核:圆形、居中或偏于一旁,约占细胞直径的4/5,核染色质呈颗粒状,比原始粒红细胞粗而密,核仁1-2个,大小不一,染浅蓝色。 胞质:量少,深蓝色,不透明,有油画蓝感,在核周围常形成淡蓝区。 2. 早幼红细胞(eary normoblast) 胞体:直径10-18μm、圆形或椭圆型。 胞核:圆形或椭圆型,占细胞2/3以上,居中或稍偏位,核染色质可浓集成粗密小块,较原红细胞粗糙,核仁模糊或消失。 胞质:量多,染不透明蓝或深蓝色,仍可见瘤状突起及核周淡蓝区。

专业实验III 临床血液学检验(并补充部分名解)

血细胞发育各阶段的主要形态特点 1、原始细胞:胞体较大,胞质少、蓝色,胞质中无颗粒或有少许细小的颗粒,胞核大,多数呈圆形或类圆形,核质比(即胞核直径/胞体直径比)大,染色质细致,常有清楚核仁。 2、幼稚细胞:胞体中等大小,胞质增多,胞质仍呈嗜碱性(即蓝色),胞质中多数有颗粒(有核红细胞例外),胞核圆形或非圆形,染色较粗,多数无核仁。 3、成熟细胞:胞体较小,胞质多,胞质多数呈淡蓝色、淡红色,胞质中多数有颗粒(红细胞例外),胞核变小(红细胞和血小板无核),核质比小(小淋巴细胞例外),胞核呈分叶、扭曲或有切迹等,染色质粗,无核仁。 血细胞发育过程中形态演变一般规律 1、红细胞系统包括原红、早幼红、中幼红、晚幼红和红细胞。有核红细胞发育为成熟细胞过程中,形态变化主要特点为:①胞体:圆形或类圆形,逐渐变小;②胞核:圆形且居中,染色质逐渐凝聚;③胞质颜色:深蓝色→蓝灰色→灰红色→淡红色,④胞质无颗粒。

2、粒细胞系统包括原始粒、早幼粒、中幼粒、晚幼粒、杆状核和分叶核粒细胞。粒细胞是由于胞质中常有许多颗粒而得名。 (1)非特异性颗粒(又称为A颗粒、嗜天青颗粒、嗜苯胺蓝颗粒)颗粒从Ⅱ型原始粒细胞开始出现。 (2)特异性颗粒(即S颗粒)从中幼粒细胞开始出现,有三种:中性颗粒、嗜酸性颗粒及嗜碱性颗粒,据此将中幼粒及以下的细胞分为(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3、巨核细胞系统(简称巨系)包括原始巨核细胞、幼稚巨核细胞、颗粒型巨核细胞、产血小板型巨核细胞、裸核型巨核细胞及血小板。 除原始巨核细胞外,其它巨核细胞一般具有以下特征:①胞体和胞核:巨大,不规则;②胞质:成熟巨核细胞(指颗粒型巨核细胞和产血小板型巨核细胞)胞质常极丰富,并有大量颗粒等特点。 4、淋巴细胞系统共有三个阶段细胞,包括原始淋巴细胞、幼稚淋巴细胞和淋巴细胞(分为小淋巴细胞和大淋巴细胞)。 淋系一般具有以下特征:①胞体:小,圆形或类圆形,②胞质:少,呈蓝色或淡蓝色。 5、单核细胞系统包括原始单核细胞、幼稚单核细胞和单核细胞。 单系一般具有以下特点:①胞体:较大,可有伪足;②胞核:较大,不规则,常扭曲、折叠,核染色质疏松;③胞质:较多,呈灰蓝色,常有空泡,颗粒细小呈粉尘样。 健康成年人的骨髓象 观察过的正常骨髓细胞系统:红细胞系统、粒细胞系统、巨核细胞系统、单核/淋巴/浆细胞系统,以及一些少见细胞 观察过的非正常骨髓涂片:巨幼细胞贫血(MgA)、增生性贫血(包括缺铁性贫血IDA)、

各种血细胞模式图

各种血细胞模式图 1.红细胞 2.嗜酸性粒细胞 3.嗜碱性粒细胞 4.中性粒细胞 5.淋巴细胞 6.单核细胞 7.血小板 红细胞聚集分布 成熟红细胞随机呈块状或束状聚集在一起,临床主要表现为以下病症: 1.多种抗体暴露; 2.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 3.非典型肺炎; 4.金葡菌感染; 5.冷凝集疾病。

靶形红细胞 红细胞中央色深,外周以苍白圈,在近红细胞边缘处又较深。形同射击之靶,在正常情况下靶形细胞极少见。但在黄疸、肝病、脾切除后,缺铁性贫血,尤其是在地中海贫血的血涂片上颇为常见。 镰状红细胞 这种红细胞两端尖锐,长而狭,形如镰刀样,见于先天性镰状红细胞贫血和Hb-C病等

Bite Cell 红细胞 由于细胞内血红蛋白变性或沉淀成块,使细胞呈半圆形,提示可能有红细胞膜的缺乏,如G-6-PD缺乏症。 水滴形红细胞 红细胞形态如梨形或水滴形,见于各种增生性贫血及骨髓纤维化,以及地中海贫血、脾功能亢进或肾病等。 固缩红细胞 红细胞中有一侧清晰区,而血红蛋白浓缩偏向另一侧,临床上常见于婴儿固缩红细胞增多症。 半月形红细胞 胞体巨大,呈月形,淡红色。为衰老红细胞在制片时人工造成,或见于某些增生性贫血、血小管球性肾炎。

刺毛红细胞 亦称锯凿细胞。包括刺细胞、钻细胞及距细胞。往往见于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丙酮酸激酶缺乏症、PNH,距细胞多见于肝脏疾病,钻细胞也见于尿毒症。 球形红细胞 此种红细胞直径缩短,厚度增加,细胞中心区的血红蛋白比周围多,呈小球形状。常见于遗传形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如Hb-S等)。 椭圆形红细胞

红细胞系统、粒细胞系统、组织细胞系统、浆细胞系统、其它细胞等临床血液学细胞特征和规律及识别方法与要点

红细胞系统、粒细胞系统、巨核细胞系统、单核细胞系统、组织细胞系统、淋巴细胞系统、浆细胞系统、其它细胞等临床血液学细胞特征和规律及识别方法与要点 血细胞命名:命名六系三过程,粒红巨单浆和淋;原始幼稚与成熟,早幼中幼晚幼型。 血细胞成熟规律:成熟规律有共性,由大到小是特征;质细到粗疏变密,仁有到无粒体生。 红细胞系统 1、原红细胞:原红圆或椭圆形,色染深蓝不透明;浆有瘤状小突起,核大居中有核仁。 2、副原红细胞:副原红见红血病,浆核紊乱异步行;核熟要比胞浆早,浆含空泡核畸形。 3、早幼红细胞:早幼红属嗜碱性,浆多色蓝稍透明;核仁模糊或消失,质变粗密核居心。 4、中幼红细胞:中幼红呈多色性,核渐缩小无核仁;浆色灰蓝转灰红,质似碎墨龟背形。 5、晚幼红细胞:晚幼红小更好认,两大特点要记清;核质集聚如炭核,去核便是成熟型。 6、巨幼红细胞:巨幼红大是特征,原早中晚呈巨型;浆多丰满核晚熟,巨幼贫血常增生。 7、小幼红细胞:小幼红称侏儒型,老核幼浆是特征;核圆或呈梅花状,缺铁贫血所造成。 8、网织红细胞:网织红属过渡型,浆含线粒嗜碱性;活体染色

呈网状,通常将它分五型。 9、成熟红细胞:成熟红为正常型,中凹边厚似圆饼;无核浆呈淡红色,周围略比中央深。 10、小红细胞:小红体小见增贫,合成障碍所造成;缺铁贫血常出现,或见血红蛋白病。 11、大红细胞:大红体大见溶贫,或见巨幼贫血人;胞体常比正常大,提前脱核所形成。 12、巨红细胞:巨红巨大是特征,巨幼脱核所形成;中央淡染不明显,恶性贫血常增生。 13、超巨红细胞:超巨红呈超巨型,病态造血所造成;红白血病常出现,抗癌化疗也增生。 14、红细胞大小不均:大小不均见增贫,巨幼贫血也增生;直径相差一倍多,粗制滥造所形成。 15、红细胞形态不整:形态不整称异形,常见骨纤和增贫;如梨似拍呈棒状,或呈纺缍和哑铃。 16、球形红细胞:球形红小圆球形,淡染消失厚度增;色深体比正常小,常见遗传和溶贫。 17、椭圆形红细胞:椭红遗传所造成,偶见缺铁和巨贫;胞体较长呈桶状,长径三倍于横径。 18、镰形红细胞:镰形红有种族性,多见西非黑种人;镰变试验呈镰状,两端尖锐柳叶形。 19、新月形红细胞:新月红见疟疾病,溶血衰老所造成;体大形似弯月状,明显增多示增贫。 20、靶形红细胞:靶红增多为地贫,多见海洋贫血症;形圆双凹扁而薄,中央色深似靶形。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血样标本,解读血常规化验单,知道血液的组成。 2.通过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了解血浆和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和主要功能。 3.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及其主要功能。 相关知识链接 1.从人体的结构层次上看,血液属于组织,其中的细胞为血细胞。 2.人体通过消化系统获得的营养物质以及通过呼吸系统获得的氧气,都是通过血液进行运输的。 教材51页资料分析——分析血液的成分 (1)将一定量的人的血液放入装有抗凝剂(如柠檬酸钠)的试管中,用离心机离心或静置一段时间,可以观察到血液有明显的分层的现象:上层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是血浆,约占血液总量的55%;下层红色的部分是红细胞。两层的交界面还有很薄的一层白色物质,这是白细胞与血小板。(抗凝剂是指能够阻止血液凝固的化学试剂或物质,或称抗凝物质) (2)血常规检查是一种对血液成分进行的化验检查,病人血液成分的变化可作为对疾病作出诊断的参考。一般来说,血常规化验单上注明了血液中的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和血小板(PLT)等的测定值和正常参考值。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又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血浆是血液中的液态部分,含有多种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 1.成分

血浆的主要成分是水(约占90%),其次是血浆蛋白(约占7%),其余是溶解在血浆中的各种物质,包括通过消化道吸收来的各种营养成分(如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细胞排出的 代谢废物(如尿素、二氧化碳),此外血浆中还含有许多与凝血、抵御疾病等相关的血浆蛋白。 2.主要作用: 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1、教材52页实验——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图片(重点、难点) (1)目的要求:认识红细胞和白细胞 (2)材料用具:人血的永久涂片,显微镜。 (3)方法步骤 ①将显微镜对好光,通过目镜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②将人血的永久涂片,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③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是红细胞,体积最大的血细胞是白细胞。 2.红细胞(重点) (1) 形态结构: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是红细胞。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盘状。成熟的红细胞没 有细胞核。(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盘状,这样可以增大表面积,提高运输氧的能力。) (2)寿命: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因此它的寿命不会很长,一般只能生存120天左右。但是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不会因此而减少,原因是骨髓能不断地产生新的红细胞来补充。 (3)作用:红细胞呈红色,是因为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含铁,它在含氧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含氧量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