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血细胞形态图片

血细胞形态图片

低倍镜,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 图一 40倍,可见各阶段幼稚粒、有核红,粒系有核左移,

有的中性中幼粒有核浆发育不平衡;幼红细胞体积偏小,偏蓝 图二

100倍,幼红细胞胞体偏小,胞浆偏碱 外周血,成熟红细胞体积小,中心浅染去扩大

图三 图四

低倍镜,增生活跃,细胞胞体偏大 图五

低倍镜,增生活跃,细胞胞体偏大 图五 40倍,可见各阶段巨幼红细胞 图六

高倍镜,杆状核巨型变图七中巨幼红图八

低倍镜,增生明显活跃图十一高倍镜,红系明显增生,中晚幼红为主,成熟

红细胞多嗜性图十二

低倍镜:成人CAA,髂骨:增生减低, 高倍镜骨髓小粒:组织嗜碱细胞, 油滴较多,小粒空虚,细胞面积约20%浆细胞,网状细胞

图十三图十四

儿童CAA髂骨涂片,增生活跃- 粒系晚幼一下阶段为主,炭核红,巨核

巨核少见图十五少40倍图十六

儿童SAA胸骨图十七破骨细胞图十八

图十九图二十

核间桥细胞内图二十一三核红图二十二

假性Pelge-Huet畸形图二十三环形核图二十四

免疫酶标图二十五环状铁粒幼红细胞图二十六

增生极度活跃 CML 图二十七 BM:以中心中晚幼粒为主,嗜酸,嗜碱

粒易见图二十八

CMLPB图二十九

PV 增生活跃图三十

成熟红细胞堆积排列图三十一外周血可见泪滴红图三十二ET外周血,血小板大片状分布图三十三 ET 骨髓成熟产板巨核,图三十四

幼稚浆细胞细胞形态图三十五

骨髓涂片浆细胞淋巴瘤细胞形态学特征图三十六

骨髓活检浆细胞骨髓瘤组织学表现图三十七

骨髓活检浆细胞骨髓瘤组织学特征图三十八

Russel包涵体图三十九

图四十原发性淀粉样变性图示肺血管淀粉样变性A:刚果红染色B:苹果绿双折光

血清蛋白电泳图四十一血清蛋白电泳示多克隆黄色和单克隆蓝色图中示γ区单克隆“M”蛋白峰免疫球蛋白的对比图四十二

免疫固定电泳显示血和尿“M”蛋白成分

图中示血清中IgG-κ轻链M蛋白成分以及κ B-J蛋白尿

图四十三

核呈分叶状的巨大浆细胞图四十四MM细胞胞体较大,核形不规则图四十五火焰状MM细胞双核三核MM细胞图四十六由于Ig沉积MM胞浆中可见结晶及包含体图四十七

AML伴有t8;21q22;q22,AML1/ETO APLAML伴有t15;17q22;q11-12

异常中幼粒,核旁“朝阳红”图四十九 M3的核形和大小不规则,常为肾形核或双核

胞浆内充满粗大的嗜天青颗粒;图五十PB 异常多颗粒早幼粒图五十一 M4EO 异常嗜酸粒图五十二

M 1小原粒为主,早幼粒一下阶段少见

图五十三M2a 图五十四

M5a 图五十五M5b图五十六M4 图五十七M6图五十八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象;图五十九

前体T-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细胞组化染色;a 酸性磷酸酶染色:前体T-ALL细胞胞浆内出现灶性红色颗粒;b α-醋酸萘酚非特异性酯酶染色:前体T-ALL细胞胞浆内出现灶性红色颗粒; 图六十

Burkitt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象;图六十一增生程度,明显活跃图六十二

CLL 成熟小淋巴细胞,细胞较均匀一致;图六十三 CLL外周血片,成熟小淋巴细胞图六十四

增生活跃,巨核易见图六十五幼稚巨核,巨核细胞的核浆成熟不平衡

碱性较强,胞浆中颗粒较少,图六十六

成熟无血小板形成巨核,嗜碱性较强, 裸核,多见于慢性ITP图六十八胞浆中颗粒较少;图六十七

【精品】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导讲义

实验一细胞的基本形态结构的观察 实验原理与目的 (1)通过观察动、植物细胞,了解细胞形态的多样性并掌握光镜下细胞的基本形态结构。 (2)初步掌握临时制片技术和显微绘图的方法。 实验原理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构成人体或其他高等动物或植物的细胞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细胞的形态都与它们的功能相适应。如具有运输O2和CO2功能的红细胞为双凹盘状;具有感受刺激与传导功能的神经细胞呈星芒形,附有长短不等的树枝状突起;上皮细胞是柱形或扁平形;巨噬细胞则呈不规则形状,并能伸出伪足,以利于为执行吞噬和消灭外源的病原微生物的功能。虽然细胞在形态上多种多样、大小不同,但却具有共同的基本结构特点,即都是由细胞膜(cellmembrane)、细胞质(cytoplasm)和细胞核(nucleus)组成。 实验用品 1.器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推片、吸管、镊子、牙签、擦镜纸、吸水纸、小剪刀。 2.材料:洋葱、人口腔上皮细胞、鸡血液、人血细胞涂片、蟾蜍血细胞涂片。

3.试剂:2%碘液、Giemsa染液。 试剂配制 1.2%碘液:称取碘片2g,碘化钾5g,蒸馏水100ml混匀溶解即可。2.吉姆萨(Giemsa)染液:吉姆萨粉(Giemsastain)l.0g 甘油(AR)66ml 甲醇(AR)66ml

将Giemsa粉放入研钵中,先加入少量甘油,研磨至无颗粒为止,然后再将全部甘油倒入,放56℃温箱中2h后,加入甲醇,将配制好的染液密封保存棕色瓶内(最好于0~4℃保存)。 内容与方法 一、洋葱鳞茎表皮细胞制片与观察: 1.临时制片:取一擦净的载玻片,在玻片中央滴一滴2%的碘液,将洋葱茎用小刀分为几块,取一块肉质鳞叶,用镊子在其表面轻轻撕下一小块膜质表皮,再用剪刀剪成3~4mm2的小块,置于载玻片的染液中铺平,染色2~3分钟,盖上盖玻片,用吸水纸吸去盖玻片周围多余的染液。 2.观察:将标本置于低倍镜下观察,可见许多长柱状排列整齐、彼此相连的细胞,选择其中较典型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然后换成高倍镜观察以下结构:1)细胞壁:在每两个细胞相连处,可看到二层壁状结构,是相邻细胞各自的细胞壁,有纤维素构成。细胞膜紧贴在细胞壁内侧,不易看到。2)细胞核:呈椭圆形,位于中央,被染成黄色,成熟的细胞由于液泡的挤压,核位于质膜边缘。细胞核一般有1~2个折光较强并染成黄色的核仁。(3)细胞质:是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物质,染色较浅,有1至数个液泡及微细颗粒(图1-1)。

各种细胞的对比资料(带图)(百度)

粒细胞: 白细胞根据形态差异可分为颗粒和无颗粒两大类,无颗粒的白细胞有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两种。颗粒白细胞(粒细胞)中含有特殊染色颗粒,用瑞氏染料染色可分辨出三种颗粒白细胞即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绝大部分的粒细胞是中性粒细胞 粒细胞——细胞质中有特殊染色颗粒,根据颗粒对染料选择性的不同可分为: 嗜中性粒细胞:简称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中数量最多的,约占全部白细胞的53%左右,呈圆形,胞质淡红色,内含有多量的紫红色微粒(不易看清)。胞核随细胞成熟的程度而不同,幼稚型的呈杆状或马蹄形,成熟的呈分叶状,三叶的较多见,老龄的有8-9叶或更多。 嗜酸性粒细胞:细胞质内含深红色大型颗粒,颗粒内含有过氧化物酶和酸性磷酸酶。其细胞核的形状与嗜中性白细胞相似,通常有2-3叶,约占白细胞总数的4%。 嗜碱性粒细胞:数量很少,约占0.6%,大小与嗜酸性颗粒细胞基本相同。胞质内含有大的蓝紫色颗粒,胞核也分叶。 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白细胞的一种。由淋巴器官产生,机体免疫应答功能的重要细胞成分。淋巴器官根据其发生和功能的差异,可分为中枢淋巴器官(又名初级淋巴器官)和周围淋巴器官(又名次级淋巴器官)两类。前者包括胸腺、腔上囊或其相当器官(有人认为在哺乳动物是骨髓)。它们无须抗原刺激即可不断增殖淋巴细胞,成熟后将其转送至周围淋巴器官。后者包括脾、淋巴结等。成熟淋巴细胞需依赖抗原刺激而分化增殖,继而发挥其免疫功能。 白细胞: 白细胞(WBC),旧称白血球。血液中的一类细胞。白细胞也通常被称为免疫细胞。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血细胞中体积比较大、数量比较少。具有细胞核。其主要作用是吞噬细菌、防御疾病。 (嗜)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在瑞氏染色血涂片中,胞质呈无色或极浅的淡红色,有许多弥散分布的细小的(0.2~0.4微米)浅红或浅紫色的特有颗粒。细胞核呈杆状或2~5分叶状,叶与叶间有细丝相连。中性粒细胞具趋化作用、吞噬作用和杀菌作用。绝大部分的粒细胞属中性粒细胞。每微升血液中约有4500个中性粒细胞。由于这些细胞的细胞核的形态特殊,又称为多形核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来源于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分化发育后,进入血液或组织。中性粒细胞属多形核白细胞的一种,由于其数量在粒细胞中最多,因此有人将多形核白细胞指中性粒细胞。 核呈深染的弯曲杆状(马蹄铁形)或分叶状,分叶核一般为2~5叶,叶间有纤细的缩窄部相连,正常人以2~3叶者居多。核的叶数与细胞在血流中停留的时间成正变。当机体受细菌严重感染时,大量新生细胞从骨髓进入血液,杆状核与2叶核的细胞增多,称为核左移;若4~5叶枝的细胞增多,称为核右移,表明骨髓的造血功能发生障碍。中性粒细胞的胞质呈浅粉红色,含有许多细小颗粒,其中浅紫色的为嗜天青颗粒,浅红色的为特殊颗粒。 中性粒细胞具有活跃的变形运动和吞噬功能,起重要的防御作用。其吞噬对象以细菌为主,也吞噬异物。中性粒细胞在吞噬、处理了大量细菌后,自身也死亡,成为脓细胞。中性粒细胞从骨髓进入血液,约停留6~8小时,然后离开,在结缔组织中存活2~3天。 单核细胞: 单核细胞是体积最大的白细胞。其细胞核常偏位,呈多形性,如卵圆形、肾形、马蹄形、不规则形等,常有折叠感;染色质呈疏松网状,着色较浅。胞质较多,嗜碱性,但因含大量细小的嗜天青颗粒而染成灰蓝色。

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讲义-2.2血液和血型-冀少版

初中生物血液和血型 考点梳理 血液 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血细胞又分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新鲜的血液加入抗凝剂后会出现分层现象,上层淡黄色的为血浆(约占55%);下层红色的为红细胞,中间交界面还有很薄的白色物质为白细胞和血小板。 一、血浆 成分:含有大量的水,还有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和代谢废物等。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 二、血细胞 项目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形态特点较大,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比红细胞大 呈圆球状 最小的血细胞 形状不规则 结构特点没有细胞核有细胞核没有细胞核 正常值男:5.0×1012个/升 女:4.2×1012个/升 4~10×109个/升100~300×109个/升 功能运输氧气防御疾病止血、加速凝血病症过少:贫血过多:发炎过少:血友病

图示 【要点诠释】 1.血红蛋白 ①特点: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红细胞之所以呈红色,是因为含血红蛋白。 ②特性: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2. 贫血 是指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或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过低。一般贫血患者应多吃一些含蛋白质和铁丰富的食物。 3. 发炎 当身体某处受伤,病菌侵入时,白细胞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聚集到伤口周围吞噬病菌,同时伤口周围出现红肿现象,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发炎”。 血型与输血 一、血型 最基本的血型是ABO血型系统,包括A型、B型、AB型、O型。 二、血量与输血 1. 血量:成年人体内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7%~8%。 2. 输血:对于一个健康人来说,少量失血时,所丧失的血浆和血细胞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但如果一次失血超过800~1000毫升,就会出现头晕、心跳加快、眼前发黑和出冷汗等症状;如果一次失血超过1200~1500毫升,就会有生命危险,需要及时输血。 三、安全输血 1. 输血原则: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2. 情况紧急时: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输入少量的O型血;AB型的人除输入O型血外,也可输入少量A型血和B型血。 四、倡导义务献血 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血液、体液细胞以及有形成分形态图谱

所有分类共有11 个相册,230 张相片。 细菌图谱|16张 红系统|39张粒系统|53张血小板|5张淋巴细胞系|11张尿液图谱|64张粪便图谱|5张精液图谱|18张 关节腔积液|5张脑脊液图谱|3张其它体液图谱|11张最新更新情况,截止到2010-7-23 11:26:37 血液图谱共有5 个相册。

细菌图谱|16张 红系统|39张粒系统|53张血小板|5张 淋巴细胞系|11张 尿液图谱 白细胞管型(SM染色)白细胞管型(未染色)表层移行上皮细胞草酸钙结晶胆固醇结晶胆红素结晶非晶性尿酸盐非均一性血尿红细胞

胱氨酸结晶含铁血黄素颗粒含铁血黄素阳性细胞均一性红细胞血尿尿液图谱 均一性红细胞血尿酪氨酸结晶亮氨酸结晶粗颗粒管型 红细胞管型宽大管型蜡样管型(未染色)肾上皮细胞管型 透明管型(染色)透明管型(未染色)细颗粒管型脂肪管型 尿液图谱 磷酸钙结晶尿酸结晶三联磷酸盐结晶药物结晶(吡哌酸)药物结晶(磺胺甲基异造影剂结晶(碘番酸)造影剂结晶(泛影葡胺造影剂结晶(泛影酸)

鳞状扁平上皮(SM染色) 鳞状扁平上皮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层移行上皮细胞马耳他交叉现象尿白细胞(未染色)尿液中巨噬细胞尿液中巨噬细胞尿中酵母菌(未染色)尿中酵母菌(SM染色)尿液白细胞白细胞管型 扁平上皮细胞草酸钙结晶大圆上皮细胞胆固醇结晶尿液图谱

胆红素结晶 滴虫非晶体尿酸盐胱氨酸结晶尿红细胞红细胞管型颗粒管型蜡样管型 酪氨酸结晶亮氨酸结晶尿酸结晶肾衰竭管型尿液图谱

肾小管上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型透明管型尾形上皮细胞 鲍氏志贺菌 鲍氏志贺菌鲍氏志贺菌鲍氏志贺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克雷伯菌化脓性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 化脓性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细菌图谱 金黄色葡萄球菌淋病柰瑟氏菌淋病柰瑟氏菌 新型隐球菌荚膜(脑脊液标本墨 汁负染色) 红系统

血细胞图片

1.(2013•盐城)如图为显微镜观察到的人血涂片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 的是( )
A. ① 的 细 胞 内 无 细 胞 核 B. ② 的 功 能 是 吞 噬 病 菌 C. ③ 的 功 能 是 运 输 氧 气 D. 人 体 出 现 炎 症 时 ② 的 数 量 会 增 多 显示解析试题篮
2.(2013•台州)利用显微镜观察人的血细胞涂片,在 两种不同的放大倍率下,视野分别为甲和乙,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 玻 片 往 左 移 , 则 像 也 会 往 左 移
B. 若 使 用 相 同 的 光 圈 和 反 光 镜 , 则 甲 比 乙 亮
C. 甲 中 所 观 察 到 的 细 胞 , 在 乙 中 均 可 观 察 到
D. 若 在 甲 看 到 模 糊 的 像 , 则 改 换 成 乙 就 可 以 看 到 清 晰 的 像 显示解析试题篮
的是( )
A. ① 显示解析试题篮
3.(2013•泉州)右图所示血液成分中,数量过少会导致贫血
B. ②
C. ③
D. ④

4.(2012•泉州)如图是人血涂片示意图,对该图的叙述中 错误的是( )
A. ① 能 吞 噬 入 侵 的 病 菌 B. ② 能 运 输 养 料 和 废 物 C. 缺 铁 或 蛋 白 质 会 影 响 ③ 的 功 能 D. 输 血 时 血 型 不 合 ④ 会 凝 集 成 团 显示解析试题篮
5.(2012•青岛)在显微镜下观察人的血涂片,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白 细 胞 内 有 细 胞 核 , 细 胞 较 大 B. 红 细 胞 内 无 细 胞 核 , 细 胞 呈 两 面 凹 的 圆 饼 状 C. 血 小 板 不 易 看 到 D. 白 细 胞 数 目 最 多 显示解析试题篮
6.(2012•百色)如图是用显微镜观察到的人血涂片视野,下 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③ 个 体 最 小 , 能 穿 透 血 管 壁
B. ① 数 量 最 多 , 具 有 运 输 氧 的 功 能
C. ② 的 数 量 最 多 , 能 够 吞 噬 病 菌
D. ① ② ③ 都 有 细 胞 膜 、 细 胞 质 、 细 胞 核
显示解析试题篮
7.(2010•韶关)将人血涂片放在显微镜低倍镜下观察,可看到有细胞核的血细 胞是( )
A. 血 小 板
B. 白 细 胞
C. 红 细 胞
D. 无 法 确 定

常见血液学疾病的血象、骨髓象(临床版)

我们知道,广义的骨髓象已经包括了血象,另外还包括了细胞化学染色 红细胞检验 再生障碍性贫血(AA) 简称再障,是因为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及不明原因使骨髓造血组织减少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引起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组造血干细胞疾病。 特征是造血干细胞功能障碍和(或)造血微环境功能障碍,造血红髓被脂肪组织所替代(红髓脂肪变),导致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类贫血。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贫血、出血和感染(伴发热),罕有淋巴结核肝脾肿大。 1、血象:以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值降低为主要特征,三系减少的程度各病例有所不同。贫血多为正常细胞性,少数为轻、中度大细胞性。网织红细胞绝对值明显减少。各类白细胞都减少,其中以中性粒细胞减少尤为明显,而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多 血小板不仅数量减少,而且体积小、颗粒减少。急性AA时,网织红细胞<1%,绝对值<15×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常<0.5×10^9;血小板<20×10^9/L;慢性再障血红蛋白下降速度较慢,网织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低,但各指标叫急性再障指标为高,达不到急性再障的程度。 2、骨髓象

①.急性再障:红髓脂肪变是AA的特征性病理改变,骨髓涂片可见脂肪滴明显增多。多部位穿刺结果均显示有核细胞增生减低。造血细胞(粒/红/巨核系细胞)明显减少,早期阶段细胞减少或不见,巨核细胞减少或缺如,无明显的病态造血。非造血细胞(包括:淋巴/浆/肥大细胞等)相对增多,非造血细胞比例增高,大于50%,淋巴细胞比例可增高达80%。如有骨髓小粒,染色后镜下为空网状结构或为一团纵横交错的纤维网,其中造血细胞极少,大多为非造血细胞。 ②.慢性再障:病程中骨髓呈向心性损害,骨髓拥有代偿能力仍可有残存散在的增生灶,常因不同的穿刺部位,骨髓象表现不一致,需多部位穿刺或进行骨髓活检,才能获得较明确的诊断。多数患者骨髓增生减低,三系或两系减少,巨核细胞减少明显。非造血细胞比例增加,常>50%。如穿刺到增生灶,骨髓可表现为增生良好,红系代偿性增生,以核高度固缩的“炭核”样晚幼红细胞多见,粒系减少,主要为晚期及成熟粒细胞。骨髓小粒中非造血细胞增加,以脂肪细胞较多见。 3、细胞化学染色: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活性增高 缺铁性贫血(IDA),重点 由于机体铁的需要量增加和(或)铁吸收减少,导致体内储存铁耗尽而缺乏,又不能得到足够的补充,致使用于合成血红蛋白的铁不足所引起的贫血。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1、血象:IDA患者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但因缺铁的发展阶段不同,贫血的轻重不一,血象表现不同。早期常无贫血,当缺铁加重时出现轻度正常细胞性贫血,红细胞数可在正常范围,Hb下降,红细胞形态镜下观察已有变化,RDW升高,RDW配合MCV可对IDA进行诊断/鉴别诊断。随着缺铁进展,RBC和Hb进一步下降,骨髓红系代偿性增生,呈典型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镜下可见红细胞大小形态不等,以小红细胞为主,中心浅染区扩大,甚至呈环形。WBC和PLT计数一般正常,慢性失血者可有PLT增多,贫血较重的儿童患者可有PLT减少。钩虫病引起的IDA可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Ret检测:大多正常,但急性出血造成的IDA,Ret可明显增高,IDA患者服用铁剂后Ret 可迅速升高,常于1周左右达到高峰。Ret是反映骨髓红细胞造血功能的重要指标,进行相关检测可用于IDA与慢性炎症性疾病和血红蛋白病引起的溶血性贫血的鉴别诊断。目前一些血细胞分析仪可通过直接测定或公式推算外周血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CHr),其降低对铁缺乏的诊断灵敏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对铁缺乏的筛检和IDA的诊断作用均优于传统的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指标。 2、骨髓象:IDA为增生性贫血骨髓象,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个别患者减低。主要以红系增生为主,粒红比值降低。增生的红系细胞以中、晚幼红为主,其体积较正常为小,胞质少而着色偏蓝,边缘不整,呈锯齿状或如破布,显示胞质发育落后,血红蛋白合成不足。胞核小而致密、深染,甚至在核的局部呈浓缩块状;表现为“核老质幼”的核质发育不平衡改变。分裂象易见。

《组织学与胚胎学》图谱详细版

《组织学与胚胎学》图谱 第一章上皮组织 图1-1单层扁平上皮-间皮的表面观(肠系膜铺片镀银染色10×10)细胞为不规则的多边形,边缘呈锯齿状,核为浅色的圆形或椭圆形位于中央。 图1-2单层扁平上皮-间皮的表面观(肠系膜铺片镀银染色10×20) 图1-3单层扁平上皮(结缔组织中毛细血管的切面HE染色10×20)血管内表面内呈一条红色细线,内皮细胞界限不清,核为扁椭圆形突向管腔。

图1-4单层立方上皮(甲状腺HE染色10×20)甲状腺滤泡腔内为红色胶质,滤泡上皮为单层立方上皮,细胞核为圆形,大小比较一致,排列整齐。 图1-5单层柱状上皮(胆囊HE染色10×20)胆囊皱襞的粘膜表面为单层柱状上皮,柱状细胞排列整齐,细胞核为椭圆形,靠近细胞的基底部,上皮的基底部可见染成红色细线状的基膜。 图1-6单层柱状上皮(小肠HE染色10×40)上皮内的柱状细胞界限清楚,形态为高柱状,游离面可见纹状缘,上皮内可见轮廓清楚的呈高脚酒杯状的杯状细胞,顶端胞质染色浅为空泡状,基底部较细,可见较小的扁椭圆形细胞核。

图1-7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气管HE染色10×20)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由高矮不等的纤毛柱状细胞、杯状细胞、梭形细胞和锥形细胞组成,从切面上看细胞核排列为3~4层,好似复层上皮,实际上每细胞的基底部都长在基膜(↑)上,上皮的游离面可见明显的纤毛(↓)和空泡状的杯状细胞(←)。 图1-8复层扁平上皮(食管HE染色10×10)图示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由多层细胞组成,基底层细胞为小的立方或矮柱状细胞,具有增生分裂能力,细胞核为圆形、排列密集、染色深、体积小,中间部分的细胞为较大的多边形,细胞轮廓较清楚,细胞核为较大的圆形,胞质染色较浅,表面的数层细胞为扁平形,细胞核为梭形,体积最小。上皮的基底部与深部的结缔组织的连接处呈凹凸不平状。

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细胞涂片

实验目的认识红细胞和白细胞。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红细胞和白细胞 难点:认识红细胞和白细胞 实验关键熟练使用显微镜,找到要观察到的细胞。 材料用具人血的永久涂片,显微镜 背景资料红细胞是中间在一个“亮点”的,为什么?因为成熟的红细胞的没有细胞核的,中间薄,周沿厚的两面凹的圆饼状的结构,在显微镜下看,中间的透光度大,而周沿的相对小,所以红细胞是中间在一个“亮点”的。白细胞是有细胞核的,而细胞一般的装片里,是被染成蓝色的,所以我们在显微镜下在细胞里蓝点的是白细胞,因为血小板又是没有细胞核的,而血小板的形状不一。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但本实验对显微镜的使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仔细调好显微镜。 实验过程 实验步骤: 把人血的永久涂片,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并对照彩图四,认识红细胞,白细胞,比较它们的形态和数量。 讨论: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是哪种细胞?它有哪些形态特点?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的数目最多。 2.红细胞: (1)数量:红细胞的数目最多,成年人每立方毫米血液里红细胞的数量,男子平均为500万个左右,女子平均为420万个左右。 (p.26图ⅳ-28电子显微镜下的红细胞)(2)形态:人类及一般哺乳类的红细胞均无细胞核, 呈两面凹的圆饼状,平均直径只有7.7微米(1微米一1/1000毫米)左右。四周较厚(约2微米),中央较薄(约1微米)。这样的结构增大了红细胞的表面积。 (3)成分:红细胞内部含有血红蛋白,这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血红蛋白的特性是:为运输o2的主要工具。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分离。 血红蛋白与氧结合后,使血液呈鲜红色,这种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血,叫做动脉血。血红蛋白与氧分离后,使血液呈暗红色,这种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血,叫做静脉血。( 4)功能:运输氧和一部分二氧化碳。 课堂讨论: 某同学经常出现精神不振。疲劳、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医生检查的结果是血色素太低,被诊断为贫血,这是怎么回事?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一定,即血色素(男子为12~15克/100毫升,女子为10.5~13 .5克/100毫升)。如血红蛋白含量过低,或血液里红细胞的数量过少,即为贫血,贫血患者由于血液运输氧的能力低,影响体内各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常常表现出精神不振、疲劳、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当100毫升动脉血中血红蛋白的量低于5克时,嘴唇、牙床等处就会呈现紫色,应该找医生诊断和治疗,还要多吃一些含蛋白质和铁质丰富的食物。 3.白细胞: (1)数量:数量少,每立方毫米血液中只有5000~10000个,通常每日清晨时数目最少,午后即渐增多,此为正常的生理变动。 (2)形态:白细胞有多种,通常呈圆球形,有细胞核,一般都比红细胞大,重量较红细胞轻,所以沉淀后,积于红细胞之上。 (3)功能:白细胞有数种不同的类型,有些种类可吞噬病菌,当身体某处受伤,病菌侵入时,有些白细胞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聚集到受伤的部位,吞噬病菌。同时,伤口周围出现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细胞的形态观察及其大小测量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对原核和真核各种形态细胞的光学显微镜观察,了解细胞的形态及其显微结构; 2、学习显微测量的方法,对细胞的大小有一直观认识。 二、实验材料和仪器: 小白鼠肝细胞切片;鸡血红细胞;蚕豆叶片横切片; 普通光学显微镜;目镜测微尺;镜台测微尺;载玻片;盖玻片。 三、实验步骤: (一)细胞形态观察 l、动物细胞的观察 (1)人肝细胞切片: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肝细胞的形态构造。 (2)鸡血细胞涂片的观察:观察血细胞的组成;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形态特点。 2、植物细胞的观察 (1)取蚕豆叶片横切片的观察:注意表皮细胞和叶肉细胞的基本结构。 (二)细胞的大小和测量 1、卸下目镜的上透镜,将目镜测微尺刻度向下装在目镜的焦平面上,再旋上目镜 的上透镜。 2、将镜台测微尺刻度向上放在镜台上夹好,使测微尺分度位于视野中央。调焦至 能看清镜台测微尺的分度。 3、小心移动镜台测微尺和转动目镜测微尺(如目镜测微尺分度模糊,可转动目镜上 透镜进行调焦),使两尺左边的一直线重合,然后由左向右找出两尺另一次重合的 直线。 4、记录两条重合线间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的格数。按下式计算目镜测微尺每 格等于多少μm: 镜台测微尺的格数 目镜测微尺每格的微米数=—————————× 10 目镜测微尺的格数 四、实验结果: 1、目镜校正:40倍显微镜目镜测微尺每格的微米数=17/70=0.24

2、细胞大小的测量: 测量次数 细胞种类一/um 二/um 三/um 平均/um 人肝细胞(10× 19.44×21.3618.00×18.96 16.32×19.68 17.92×20.00 40) 血红细胞(10× 7.20 7.68 7.68 7.52 40) 血白细胞(10× 9.12 9.60 9.84 9.52 40) 血小板(10×10) 1.44 1.44 1.44 1.44 栅栏组织(10× 9.12×79.20 10.08×81.1210.56×80.649.92×80.32 40) 五、作业与思考: 1、血细胞按含量高低,主要含有: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白细胞最大,红细胞次之,血小板最小。红细胞:主要的功能是运送氧。白细胞:主要扮演了免疫的角色,当病菌侵入人体时,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血小板:止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细胞形态见下图。 2、植物细胞一般比动物细胞大一些。形态图见下。 3、在不同放大倍数下,测定的细胞大小基本一致,但有一些偏差。放大倍数越大,在视野中同等实际距离下的两点视野距离更大,而更容易测量准确。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图片

观察血细胞(人血的永久涂片) 商水县固墙镇第四初级中学刘文山 学习目标: 1、能识别红细胞与白细胞 2、理解血液呈红色的原因 实验器材: 显微镜、人血涂片、纱布。 自学指导: 1、自学内容:生物教材29页—31页 2、自学方法:快速浏览教材 3、自学时间:3分钟 4、自学要求:独立完成自学检测 自学检测: 1、成熟的红细胞,没有(),呈两面中央凹的()。 2、白细胞虽有多种,但都有()。 3、血小板形状(),比红细胞和白细胞小得多,无()。 4、血液中()过少,或者()过少,叫做贫血。 5、白细胞对人体有()作用。 6、血液具有运输()和()、运输营养物质和(), 还有()作用。 相信你你一定完成的很出色哟! 学习过程: 一、目标导学: 1、引入课题,板书课题; 2、展示目标,熟悉目标。 二、演示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镜安放 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合适位置(身体偏左侧距离实验台约7厘米)。 第二步:对光 1、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 2、选择合适的光圈对准通光孔,一只眼睛注视目镜,转动反光镜,通过目镜可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第三步:观察 1、放置人血涂片 把永久性人血涂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标本基本正对通光孔的中心,用压片夹压住。 2、镜筒下降 a、眼睛看物镜,顺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 b、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 3、找图像 一只眼注视目镜内,同时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象为止(必要时调节细准焦螺旋)。 第四步:整理器材 把实验器材重新整理好。 三、小组合作实验: 1、学生合作做分组实验; 2、教师巡回指导学生正确做实验。 四、教师讲解: 将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重点再次强调。 1、显微镜取镜的问题:单手取显微镜 2、显微镜的使用问题:用手扳着物镜转动、高倍镜对光 3、找图像问题:“一灰尘二装片三调清”

【检验临床面对面】血液标本“挂壁”,还要想到浆细胞肿瘤!

【检验临床面对面】血液标本“挂壁”,还要想到浆细胞肿 瘤! 作者:保定市第一医院检验科王哲 当我们品尝口感甘甜的美酒时,会发现杯子内壁有缓慢流淌的酒滴所形成的“挂壁”;玉液琼浆,不禁令人垂涎。 由于各种原因,血液检验标本也会出现肉眼可见的细小凝集颗粒附着在试管壁上;此情况同样被聪明的同事戏称为“挂壁”。血液标本出现的另类“挂壁”,常见于支原体感染,自身免疫病所产生冷凝集素导致的红细胞聚集。在0-4℃时,冷凝集素即针对红细胞膜抗原的IgM抗体可与红细胞结合产生聚集,当温度恢复至体温条件(37℃)时,冷凝集现象又可自然解离。所以针对此类冷凝集标本一般处理的方法是:温育标本1小时,就可以解决冷凝集对检验数据的干扰;部分高效价的冷凝集标本还可以采用置换血浆的方法来处理。 而我们近期遇到了一例少见原因导致血液标本出现“挂壁” 的情况,值得大家重视。 那是一个周日上午,在我院检验科微信群里值班的同事突然@我:

随后漂亮的值班同事上传了2张患者标本的照片:

在血常规和凝血实验标本的试管壁上可以清晰观察到细小的血液凝集颗粒,同事在微信中告诉我,标本经37℃水浴后,根本不起作用,依旧“挂壁”!并且血常规白细胞无法分类!标本在放置一段时间后,还可见到明显的白细胞层出现(患者标本和正常标本对比的图片如下图)。

WBC:180.16×10^9/L、HGB:109g/L、PLT:45×10^9/L;当同事上传患者的血常规图片时,我马上断定这是一个白血病患者,需要进行手工复片分类! 次日患者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如下图所示: 大量细胞核扭曲,染色质粗糙,胞质嗜碱性的原始及幼稚浆细胞异常增殖出现在外周血中,分类达75.0%,并且伴有典型的红细胞缗钱状排列。我立即电话联系了经治医生,告之细胞形态学考虑浆细胞白细胞(PCL);并沟通了解到患者系老年男性,不思饮食、乏力3天而入院。当地生化检验:血肌酐:651umol/L,尿素:28.7mmol/L,球蛋白:80.1g/L,查体未见明显阳性体征。 当日患者行骨髓象检验:

血液内科质控中心血液细胞形态室间质评质控图片

重庆市血液内科质量控制中心 2016年血液细胞学实验诊断室间质量评价图片 (第一次) 编号图片说明2016001 外周血片 识别箭 头所指 细胞 瑞氏染色 ×1000 2016002 外周血片 识别箭 头所指 细胞 瑞氏染色 ×1000

2016003 外周血片 识别箭 头所指 细胞 瑞氏染色 ×1000 2016004 骨髓片 识别箭 头所指 细胞 瑞氏染色 ×1000 2016005 骨髓片 识别箭 头所指 细胞 瑞氏染色 ×1000

2016006 骨髓血 识别箭 头所指 细胞 瑞氏染色 ×1000 2016007 骨髓血 识别箭 头所指 细胞 瑞氏染色1000 2016008 骨髓片 识别箭 头所指 细胞 瑞氏染色 ×1000

2016009 骨髓片 识别箭 头所指 现象 瑞氏染色 ×1000 2016010 外周血片 识别箭 头所指 细胞 瑞氏染色 ×1000 以下图片(11~14)为血细胞学实验诊断资料: 病史简介:***,男,15岁,患者因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1月余,自行服退烧药后无效,遂门诊就诊查血常规示:WBC 12.3×109/L,Hb 65g/L,PLT 70×109/L。 申请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 骨髓细胞形态学表现如下图:(注:见第二部分答案选项)

2016011 外周血 识别白 细胞特 征改变 瑞氏染色 ×1000 2016012 骨髓片 识别骨 髓增生 程度 瑞氏染色×100 2016013 骨髓片 识别骨 髓细胞 类型 瑞氏染色 ×1000

2016014 骨髓片 识别细 胞化学 染色 POX染色 ×1000 2016015 综合4张图片所提供的细胞形态特征,骨髓 细胞形态学实验诊断的初步结果为符 合???骨髓像 综合分 析1 (答案见 第三部 分)2016016 流式 识别该 病例的 免疫标 志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血细胞

(自主预习) 1、识别显微镜下的血细胞 (一体机显示) (答案:A是红细胞;B是白细胞;C是血浆;D是血小板) 2、三种血细胞的比较(指导学生课本53-54页) (一体机显示)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分归纳能力。 (答案:形态: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盘状;白细胞体积比较大;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形状不规则。

数量:红细胞数量最多;白细胞数量比较少;血小板数量居中。 结构: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白细胞有细胞核;血小板没有细胞核。 功能:红细胞运输氧;白细胞将病菌包围和吞噬,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血小板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正常参考值: RBC 男:(4.0~5.5)×1012/L 女:(3.5~5.0)×1012/L WBC (4~10)×109/L PLT (100~300)×109/L ) 3、自我介绍 (一体机显示)血细胞的三幅图片,让学生进行辨认,从颜色、数量、形态、结构、功能等方面去介绍,达到强化记忆的目的。 3 4、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的特性什么?(课本53页第二段寻找答案) 5、血液的功能: 血液具有哪些功能?(课本54页最后一段寻找答案) 合作探究: 1、想一想,如果体内的红细胞或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会对健

康造成什么影响呢?(贫血) 2、丽丽从山东到西藏拉萨后,出现头晕、乏力、眼前经常发黑等一系列高原反应。这是为什么? (答案:拉萨属于高原地区,高原地区空气稀薄,含氧量低,出现头晕、乏力、眼前经常发黑等情况,属于高原反应。) 3、根据血红蛋白的成分,贫血患者在饮食中应注意什么? (血红蛋白含铁。贫血患者应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菠菜、猪肝、豆腐、牛奶。) 4、白细胞是怎样通过毛细血管壁到达有炎症的部位的?伤口流出的脓液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第一问答案:课本53页最后一段找出答案;) 第二问答案:伤口流出的脓液主要是由死亡的白细胞和病菌组成的。)

白细胞五分类原理和散点图特征

血细胞仪白细胞五分类法原理和散点图特征 2008-12-14 来源:检验世界网浏览:5747次转发至:我要评论【字号:大中小】 核心提示:本文主要介绍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白细胞五分类上的原理和散点图分布特点。此类仪器在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和计算参数上一般会采用类似的测定原理和计算方法,此类仪器的进展和其功能特点可参考作者撰写的其它文章。赞 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张时民检验地带网 血细胞分析技术已经进入自动化时代,而具有白细胞五分类或更多分析参数的仪器也普遍的应用于国内各级医院实验室中,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服务。而具有18项参数带有白细胞三分群功能的血细胞分析仪也已经普及进入到基层医院和社区医疗中心,在许多大型医院中已不占主流位置,因此可以说目前在较大医院的检验科,常规血细胞分析仪已经进入全自动化和白细胞五分类的时代。 本文主要介绍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白细胞五分类上的原理和散点图分布特点。此类仪器在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和计算参数上一般会采用类似的测定原理和计算方法,此类仪器的进展和其功能特点可参考作者撰写的其它文章(见参考文献)。具有白细胞五分类功能的血细胞分析仪器是指通过各种物理和化学技术对白细胞进行分析,以获得外周血液中白细胞的五种常见类型,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的百分率和绝对值的测定结果,此外还应该具有对出现异常白细胞的提示或初步分类功能。 https://www.doczj.com/doc/2919364730.html, 目前国内外具有开发研制白细胞五分类法仪器的主要为欧美和日本生产厂商,比较著名的欧美厂家有Beckman-Coulter;ABBOTT;Siemens(Bayer);ABX;日本有Sysmex和Nihon Kohdon。在国内已经有迈瑞(MINDRAY)公司生产几个型号的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器投入医疗市场。检验地带网 一简要发展史 1974年,一种名为HEMALOG D的具有初步白细胞分类功能的白细胞分析仪问世。 1982年,Technicon公司生产了H6000型血液细胞分析仪器,应该是首款具有白细胞五分类能力的仪器。同时代日本日立公司推出图像分析法的白细胞分析仪HITACHI 8200型,仅仅是用于完成白细胞血片分类的仪器,没有其他血细胞计数分析能力。 Technicon 公司1985 年开发了比较成熟的具有白细胞五分类功能的Technicon H1 型血液细胞分析仪,随后升级为H2型和H3型。 COULTER公司在1987 年开发研制其经典VCS技术,并推出持续具有多年影响力的、具有白细胞五分类功能的血液细胞分析仪MAXM 型。 1990年前后,欧洲和日本许多厂家都陆续推出了各种类型的具有白细胞五分类功能的血细胞分析仪器。各厂家设计生产的此类血细胞分析仪,其在白细胞分类技术上原理各不相同,

血细胞形态图片

40倍,可见各阶段幼稚粒、有核红,粒系有核 左移,有的中性中幼粒有核浆发育不平衡;幼 红细胞体积偏小,偏蓝(图二) 外周血,成熟红细胞体积小,中心浅染去扩大 (图四) 低倍镜,增生活跃,细胞胞体偏大(图五)40倍,可见各阶段巨幼红细胞(图六)低倍镜,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图一) 100倍,幼红细胞胞体偏小,胞浆偏碱 (图三) *

高倍镜,杆状核巨型变(图 七) 中巨幼红(图八) 大红细胞及H-J小体(100倍)(图九)过分叶核粒细胞(图 十) 低倍镜,增生明显活跃(图十一)高倍镜,红系明显增生,中晚幼红为主, 成熟红细胞多嗜性(图十二)

儿童(CAA )髂骨涂片,增生活跃 (-) 低倍镜:成人 CAA ,髂骨:增生减低, 高倍镜骨髓小粒:组织嗜碱细胞, 油滴较多,小粒空虚,细胞面积约 20% 浆细胞,网状细胞 巨核少见 (图十五) 少(40倍) (图十 六) 儿童SAA (胸骨) (图十七) 破骨细胞(图十八) (图十三) (图十四) 粒系晚幼一下阶段为主,炭核红,巨核

(图十九)(图二 十) 核间桥(细胞内)(图二^一)三核红(图二十二)假性Pelge-HUet畸形(图二十三)环形核(图二十四)

淋巴样小巨核细胞(5-10Um) 免疫酶标(图二十五) ■ I ¾⅜⅛⅛⅜⅛⅛¾⅛ι 环状铁粒幼红细胞(图二十六) 增生极度活跃CML (图二十七)BM:以中心中晚幼粒为主,嗜酸, 嗜碱粒易见(图二十八) PV增生活跃(图三 十)

成熟红细胞堆积排列(图三十一)外周血可见泪滴红(图三十二) ET外周血,血小板大片状分布(图三十三)E T骨髓成熟产板巨核,(图三十四) 幼稚浆细胞细胞形态(图三十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