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第十二章教学设计

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第十二章教学设计

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第十二章教学设计
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第十二章教学设计

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第十二章教学设计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 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发现新 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是( )。 .讲授法 .发现法 .掌握学习法 .头脑风暴法 .学生将特殊对象、现象或行为与一定的价值标准相联系,对所学内容在信念和态度上表示 正面肯定属于( )。 .接受 .价值体系个性化 .反应 .形成价值观念 .在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中,( )是最高水平的认知领域的学习目标,要求超越原先的 学习内容。 .知识 .应用 .评价目标 .综合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分为( )。 .二个等级 .五个等级 .三个等级 .四个等级 .根据认知学习理论,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实质是内在的( )。 .心理变化 .信息加工 .智力活动 .信息输入 .研究表明,学生座位的安排对于学生接受课堂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 )。 .有影响 .没有影响 .几乎没有影响

.有实质性影响 .让学生以自己的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称之为( )。 .个别化教学 .指导性教学 .合作教学 .情境教学 .( )是评价教学结果的最客观和可靠的标准,教学结果的测量必须针对于此。 .教学目标 .教学目的 .测评 .教学策略 .教师采取的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计划称之为( )。 .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 .学习方法 .在应用知识的具体情境中进行知识教学的教学策略被称为( )。 .发现教学 .掌握学习 .情境教学 .合作学习 .( )是对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推理,是对材料领会的一种形式。 .转换 .解释 .推断 .记忆 .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联系的各种子目标的过程称之为( )。 .目标分类 .目标表述 .任务分析 .任务执行 .在教学程序中,教师安排的程序性事项就是( )。 .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 .教学事项 .教学方法 .领会超越了单纯的记忆,代表最低水平的( )。

.信息加工 .学习活动 .复杂记忆 .理解 .情感目标的等级划分中,( )等级的价值内化水平最高。 .反应 .接受 .形成价值观念 .价值体系个性化 .认为只要给了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学生就对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 的是( )。 .程序教学 .掌握学习 .情境教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 .在布鲁姆的认知领域教学目标中,能够发表一篇内容独特的演说或文章属于教学目标的 ( )层次。 .应用 .综合 .领会 .评价 .通常人们所说的态度和欣赏属于情感目标的( )。 .反应 .接受 .形成价值观念 .价值体系个性化 .以下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 .学习动力缺乏最主要的表现是厌学。 .要让学生掌握上课记笔记的学习技巧,养成上课记笔记的学习习惯,教师应该令人信服地 让学生了解记笔记的作用,具体方法以及如何使用笔记。 .小学、初中、高中各阶段的学习方法是相同的,所以应该从小学起就全面指导学生良好的 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成绩好的同学也会有厌学情绪。 .以学习成绩为中心,在教师指导下使用结构化有序材料进行的课堂教学称为( )。 .发现教学 .指导教学

.程序教学
.合作教学
.教学过程中的首要事件是( )。 .引起学生注意 .提示教学目标 .唤起先前经验 .呈现教学内容 .任务分析必须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连的( )。 .各种智力活动 .各种课堂行为 .各种子目标 .教学阶段 .在乒乓球比赛中,面对各种情况,抽球还击率达到%,则说明动作技能达到了( )的目 标。 .模仿 .准确 .连贯 .习惯化 .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陈述的教学目标是( )。 .具体目标 .行为目标 .心理目标 .心理与行为相结合的目标 .有些课题主要包含高度有结构的知识和技能,如果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尽快地掌握这种知 识和技能,则宜于采用( )。 .以学生为中心的发现学习 .合作学习策略 .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策略 .师生互动策略 .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能否成功掌握教学内容,不决定于他们能力上的差异,而在于他 们的( )。 .学习积极性 .智力水平 .学习自觉性 .学习时间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 作用的活动方式称之为( )。 .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 .学习方法 .在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中,( )代表较高水平的理解。 .知识

.领会 .应用 .分析 .发现学习的首倡者为美国当代认知派心理学家( )。 .斯金纳 .桑代克 .普莱西 .布鲁纳 .对程序教学贡献最大的是( )。 .斯金纳 .普莱西 .加涅 .布鲁纳 .在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中,最低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是( )。 .知识 .领会 .综合 .评价 .教学目标侧重于过程或探索知识经验,则宜选择( )。 .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 .合作学习 .掌握学习 .教师组织课堂空间的方法一般有两种,即按领域原则和按( )。 .功能 .大小 .用途 .年龄 .在个别化教学中,程序教学的发明人是( )。 .斯金纳 .普莱西 .布鲁纳 .加涅 .观看乒乓球抽球录像后,能以一定的精确度来演示这一动作的动作技能目标是( )。 .模仿 .准确 .连贯 .习惯化 .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的是( )。 .弗洛伊德 .布卢姆 .皮亚杰 .杜威 .关于课堂教学的环境,实验证明学生座位的选择会影响学习,其中坐( )是最积极的学

习者。 .教室前面几排及中间几列 .中心区域 .后排 .左右两列
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教学结果的必须针对教学目标。 .加涅指出,在教学中,要依次完成以下九大教学事项即引起学生注意、、唤起先前经验、 呈现教学内容、提供学习指导、展现学习行为、适时给予反馈、评定学习结果、加强记忆与 学习迁移。 .如果教学目标侧重知识或结果,则适宜于选择接受学习,与之相应的教学策略是。 .在进行任务分析时,教师要从出发,一级子目标一级子目标地揭示其先决条件。 .依据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由低到高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 和评价等六个层次。 .课堂教学环境包括课堂物理环境和两个方面。 .在进行任务分析时,教师要反复提出这样的问题:“学生要完成这一步,预先要具备哪些 能力?”一直追问到为止。 .教学设计主要体现在设置教学目标、组织教学过程和三个方面。 .教学设计是指在实施教学之前由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评价等进行规划和组织并形成设 计方案的过程。 .发现教学又称启发式教学,主张让学生通过活动而发现合作学习概念或原理。 .教学目标具有、选择和使用教学策略、指引学生学习等功能。 .行为目标的陈述必须具备四个要素:、行为动作、行为条件和行为标准。 .对所学知识材料的记忆,包括具体事实、方法、过程、的回忆。 .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经验向学生提问,从而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教学方法。 .提出掌握学习的心理学家是。 .依据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分为接受、反应、 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系统、五个等级。 .教学策略主要有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策略、的教学策略和个别化教学策略。 .教师组织安排课堂空间的方法一般有按领域原则和按两种。 .选择教学媒体时,教师要综合权衡教学情景、、教学目标性质、教学媒体的特性等方面的 因素。 .行为目标是指用可观察和的行为陈述的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 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 .知识领会过程中的转换,即指或用不同于原先表达方式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思想。 .教学策略是教师教学目标的活动计划,包括教学事项的顺序安排、、教学媒体的选择、教

学环境的设置以及师生相互作用设计等。 .依据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动作技能目标可具体分为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和。 .心理与行为相结合的目标由两部分构成,一般教学目标、。 .合作学习的特征、密切配合、各自尽力、社会互助、团体历程。 .分析指将整体材料分解成其构成成分并理解组织结构,包括对要素的分析、的分析、组织 原理的分析。 .价值体系个性化内分两个水平和性格化。 .教学媒体包括非投影视觉辅助、投影视觉辅助、听觉辅助、。 .教学策略指教师采取的有效达到的一切活动计划。 .教师可以根据、随时指定学生代表将所学知识或问题答案说出来、根据学生的课堂作业来 检查全班学生的理解状况三条线索来判定学生是否产生了学习。 .戴尔从直接具体经验到抽象经验列了种媒体构成了一个。 .发现教学要进行得顺利,关键在于要符合学生实际水平。 .布卢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三大领域。 .上课开始时,教师明确告诉学生学习目标,将有助于引导学生集中注意课中的重要信息, 对所教内容产生。 .采用掌握学习的方法,学生的成绩是以成功完成内容单元所需的而不是以在团体测验中的 名次为依据的。 .知识作为教学目标,其所要求的心理过程是。 .指把握所学材料的意义。 .是指学生愿意注意特殊的现象或刺激。 .反应是指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从中得到满足。这类目标与教师通常所说的“”类似。 .价值体系个性化的学习结果包括广泛的活动范围,但重在那些有代表性的行为或。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实质是内在的心理需要。但因其无法直接观察, 因此,有人提出了它与外部行为相结合的方法。 .在向学生陈述教学目标时,要注意运用学生能够理解的语言,确保学生理解目标和结果, 形成。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为中介的师生互动过程特别重要。 .使用教学媒体,是为了使教学遵循这样一个顺序而进行:从经验的直接动作表征、经验的 图像表征直到经验的。
三、简答题。 .什么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有哪些? .简述行为目标的陈述所要具备的要素。 .简述任务分析的作用。 .简述教学策略包含的内容。 .什么是教学设计?试分析说明教师做好教学设计应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教师在选择教学媒体时应考虑哪些具体因素? .简述指导教学的主要活动或要素。 .简述布鲁纳发现教学的教学设计原则。 .发现教学经历的四个阶段是什么? .简述个别化教学的基本环节。 .简述诱导式教学模式的特点。
四、论述题。 .试述加涅的教学事项理论的主要内容。 .试述设置教学目标的意义。 .如何陈述教学目标? .关于教学目标分类的主要理论有哪些? .如何理解发现学习、合作学习、程序教学及掌握学习? .如何进行不同知识类型的教学设计? .教师应怎样指导学生完成课堂作业? .为了调动课堂积极性,王老师经常用分组讨论的方法使同学参与到课堂中来,你认为这属 于合作学习吗?联系教学实际,谈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一、单项选择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填空题 .测量 .指示教学目标 .讲授教学 .最终目标 .综合 .课堂社会环境 .学生的起始状 态 .选择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 .自身的学习 .教学测量和评价 .行为主体 .概念和原 理 .课堂问答.布卢姆 .价值体系个性化 .以学生为中心 .功能原则 .学生学习特点 .可 测量 .教与学 .用自己的话 .教学方法的选用 .习惯化 .具体教学目标 .分工合作 .关 系 .概念化心向 .视听辅助 .教学目标 .眼神和表情 .经验锥形 .给学生创设的问题 情境 .动作技能 .预期 .时间 .记忆 .领会.接受 .兴趣 .行为特征 .目标陈述.心 理定向 .教学材料 .符号表征
三、简答题 .教学目标是关于教学将使学生发生何种变化的明确表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主 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有助于指导学习结果的测量和评价。教学目标是评价教学结果的最客 观和可靠的标准,教学结果的测量必须针对教学目标;()有助于指导教学策略的选用。一旦 确定教学目标后,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目标选用适当的教学策略;()指引学生学习。上课开 始时,教师明确告诉学生教学目标,将有助于引导学生集中注意课中的重要信息,对所教内 容产生预期。 .行为目标陈述所具备的要素:()具体目标:即用以描述学生通过教学形成的可观察、可测 量的具体行为;()产生条件:即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等,也就是规定

学生行为产生的条件;()行为标准:即提出符合行为要求的行为标准,也就是指学生对目标 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定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 .任务分析的作用:()教师能够确定出学生的起始状态;()能够分析出从起始状态到最终目 标之间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或行为倾向;()能够确定出为实现最终目标而逐级实现各种子 目标的逻辑顺序。 .教学策略包括:()教学事项的顺序安排;()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环 境的设置;()师生相互作用设计等。 .教学设计是指在实施教学之前由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进行规划和组织 并形成设计方案的过程。要注意:()确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 它不仅指明了教学工作的发展方向,而且为教学活动结束时评定教学效果提供了依据;()组 织教学内容。教学心理学对如何组织教学内容的研究和阐述集中在教材的组织呈现和针对不 同教材类型、不同课程类型组织教学内容诸方面;()选择教学形式、方法和策略;()分析教 学对象;()加强对教学传媒的了解,恰当和选择运用,以便大面积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在选择教学媒体时应考虑:()综合权衡教学情景(如全班、小组自学);()学生学习特点 (如阅读、非阅读、视听偏好);()教学目标性质(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教学媒体的特性 (如静止图像、动画、文字、口语等)。 .指导教学是以学习成绩为中心,在教师指导下使用结构化的有序材料的课堂教学。一般认 为,指导教学包括六个主要活动:()复习和检查过去的学习;()呈现新材料;()提供有指导的 练习;()提供反馈和纠正;()提供独立的练习;()每周或每月的复习。这些活动并不是遵循某 种顺序的一系列步骤,而是有效教学的因素,并且要与学生的能力倾向相匹配。 .布鲁纳发现教学的教学设计原则:()向学生解释清楚学习情境和教材性质;()配合学生的 经验,适当组织教材;()根据学生心理发展水平,适当安排教材难度与逻辑顺序; ()材料难 度要适中,以维持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 .发现教学经历的四个阶段:()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产生矛盾,提出要求解 决和必须解决的问题;()促使学生利用教师所提供的某些材料、所提出的问题,提出解答的 假设;()从理论上或实践上检验自己的假设;()根据实验获得的一些材料或结果,在仔细评 论基础上引出结论。 .个别化教学的基本环节: ()诊断学生的初始学业水平或学习不足;()提供教师与学生或机 器与学生之间的对应关系;()引入有序的和结构化的教学材料,辅之以操练和练习;()允许 学生以自己的速度进行。 .诱导式教学模式的特点有:()从教师在课堂上发挥的作用上看,教师扮演多重角色;()该 模式重要环节是教师能够在班级中创设、确立并维持一个安全和温暖的环境,信赖和理解的 和谐气氛;()该模式主要方式是活动与教师的诱导相结合,是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充分展示内 心世界,在群体互动中达到互助和自助。
四、论述题
.()引起学生注意。这是教学过程中的首要条件。()提示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心理上做好准
备,明了学习的结果和方法。()唤起先前经验。任何新知识的学习必须以原有知识与技能为
基础。()呈现教学内容。教师在呈现教学内容时要根据教学材料的性质、学生学习特点与预
期学习结果等有关问题,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供学习指导。在学习指导中,教
师要教学生如何将新旧知识联系在一起,并教学生一些记忆和理解的方法,促进学生对新知
识的保持。()展现学习行为。教学活动的目的是要学生学到新行为。而学习是内在的心理活
动,如果要想确定教学之后学生是否产生了学习,那就要让学生展现其外显行为。()适时给

予反馈。使学生整合新旧知识,加强对正确反应的记忆。()评定学习结果。()加强记忆与学 习迁移。当确知学生获得了所教知识技能后,就要教学生如何记住知识,并给以复习的机会, 以便巩固所学知识,同时要提供一些问题和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促 进学习迁移。 .在教学中,设置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课堂行为以及教学评价都具有一定的作用:()有 利于提高学生成绩。第一,教学目标能促进一些组织结构松散的学习活动;第二,如果从学 习材料和活动本身看不出所学信息的重要性,教学目标就可能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从而提 高他们的成绩;第三,在阅读课文段落之前,表述教学目标似乎能帮助学生记住段落中的一 些具体信息。()促进课堂行为和交流。如果明确了教学目标,教师就可预测课堂上会出现什 么样的情况,从而会选择和创造那些能帮助学生掌握重要目标的活动,这不仅使预期的变化 更容易达到,而且会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评价和测验。 .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的总方向,教学目标要用可观察的行为来陈述,使教学目标具有可操 作性;同时,教学目标的陈述要反映学生行为的变化。()行为目标陈述法。行为目标,也称 操作目标,是指用可以观察和可以测量的学生行为来陈述的目标,是用预期学生学习之后将 产生的行为变化来陈述的目标。马杰提出行为目标有可观察的行为、行为发生的条件、可接 受的行为标准三个要素。根据马杰的行为目标的要求设计教学目标,可以改变传统教学目标 陈述上的含糊性,使之变得更加明确、可操作。()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目标。陈述 法先陈述内部心理过程的目标,然后列出表明这种内部心理变化的可观察的行为样例,使目 标具体化。这一方法既克服了严格的行为目标只顾具体行为变化而忽视内在心理过程变化的 缺点,也同时克服了用传统方法陈述的教学目标的含糊性和不可操作性的弊端,因此,受到 普遍的认可和采纳。 .在世界上影响比较大的有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布卢 姆的教学目标分类体系。布卢姆认为各种意识水平都可用行为形式表现出来,并把它们分为 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三个领域。在三个领域中,布卢姆的贡献主要在认知领 域。认知领域目标是指认知的结果,包括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六级水平。 情感领域的教育目标主要有态度、兴趣、理想、欣赏和适应方式等,其亚领域可分为接受、 反应、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和价值体系个性化五个方面。技能领域分为知觉、准备 状态、引导的反应、机械练习、复杂的反应和创作等六种。以布卢姆为代表的教学目标分类 理论是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教学目标分类学,且具体、可操作,改变了以往始终沿用的常模 参照测验的做法,促进了标准参照测验的实现。但他忽视了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的内在联 系,各个领域的目标也不够详尽。()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加涅按学习的结果将学习分 为五类:①言语信息的学习。学习理解言语信息的能力和陈述观念的能力,帮助学生解决“是 什么”的问题;②智慧技能的学习。学习解决“怎么做”的问题,处理外界的符号和信息;③ 认知策略的学习。是学生调节和支配自己的注意、记忆和思维等内部学习过程的能力,“管 理”学习过程的方式;④态度的学习。是学习获得一种内部倾向或状态,影响着个人对某种 事物、人物以及事件所采取的行动;⑤运动技能的学习。是动作技能的学习,获得平稳而流 畅、精确而适时的操作能力。由于加涅的目标体系是以各层次智力技能的心理机制为依据的,

对教学具有非常直接和明确的要求。所以,在许多教学设计中都采用了这种目标体系。 .()发现学习。是指给学生提供有关的学习材料,让学生通过探索、操作和思考,自行发现 知识,理解概念和原理的教学方法。关于发现学习的一些普遍性结论可以归纳如下:①从总 体学习成绩上来看,发现学习并不比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更好或更坏;②从高水平的 思维技能上来看,发现学习通常更有助于培养学生问题解决、创造性和独立学习能力;③从 情感领域的学习来看,发现学习比传统教学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教师和学校学习的积极态 度,或者说,学生更喜欢学校。 ()合作学习。一种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合作学习的研究者提出了 各种不同的合作学习模式。研究表明合作学习在许多方面都卓有成效:①各种能力水平的学 生都表现出较高的学习成绩,女生及后进生成绩提高尤为突出;②学生对学校科目更感兴趣, 更多地参加课堂活动,更经常地在学习上互相鼓励,相互支持,在课堂上较少表现不良行为; ③学生之间能相互理解、相互接受、相互友好、建立友谊。此外,合作学习也有助于发展复 杂的认知技能,如有效的问题解决技能、元认知意识及学习策略等。 ()程序教学。是一种个别化的教学形式,它将要学习的大问题分解为一系列小问题,并将其 按一定的程序编排呈现给学生,要求学生学习并回答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后及时得到反馈信 息。程序学习的关键是编制出好的程序。为此,斯金纳提出亍编制程序的五条基本原理(原 则):小步子;积极反应;及时强化(反馈);自定步调;低错误率。程序教学可以按程序教材 的编排方法分为直线式程序和分支式程序两种。当前,分支式程序经常可以在计算机辅助教 学中见到。是以计算机为呈现手段的程序教学。 ()掌握学习。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来的一种适应学习者个别差异的教学方法,通常 包括下列组成成分:①小的、分离的单元;②逻辑序列;③在每一单元结束时,通过考试检 验掌握水平;④每一单元要有一个具体的,可观察的掌握标准;⑤为需要额外帮助或练习的 学生提供“补救”措施,以使他们达到掌握水平。该方法优点表现在学生的如下变化上:学得 更多并在课堂测验上表现得更好;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更有规律;更喜欢上课和教师; 对学科更感兴趣;对学科学习能力更有信心。 .不同知识类型有不同的教学设计要求,应采取不同的教学设计。 ()陈述性知识的教学设计的要求:①明确学生能否回答是什么的问题;②教学安排应注意新 旧知识之间的联系;③使用符号标志技术。符号标志是在学习材料中加入的,虽不增加实际 内容但却有助于强调材料的概念结构和组织的标志或词语。它们虽不提供实际的信息,但材 料的结构更为清晰,使人一目了然。使用符号标志的形式多种多样;④教学方法的设计应有 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和学习习惯,可选用讲解、图示、提问、回 忆等方法;⑤教学媒体的设计应尽可能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来展现事物的结构和事物发展的 过程,帮助学生更加生动形象地理解知识,并做好及时反馈。 ()程序性知识的教学设计的要求:①检验程序性知识教学效果是看学生能否运用概念、规则 去解决相应的问题,应以学生应用概念和规则办事的能力为中心;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 设计应强调经过充分的练习让学生理解概念和规则。如果教学内容是概念,应重视运用正例 和反例,用正例有助于概括和迁移,用反例有助于辨别并更准确地把握概念。如果是规则的

教学要重视把它们运用于各种新情境,做到面对适当条件(如果)就能立即作出反应(则);③ 如果是由一系列产生式组成的较长的程序性知识,应注意把握分散与集中、局部与整体的关 系。 ()策略性知识的教学设计的要求:①策略性知识教学组织,应明确其效果是看“学生会学习” 的情况;②既可组织专门的学习方法的教学,又要把思维方法渗透到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教 学组织中;③教师可以把自己内隐的思维活动的监控和调节的过程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能加 以仿效。 .()当学生对人名、地名等事实性的问题不能理解时,教师可以给以直接指导,将正确答案 直接告诉学生。因为事实性的问题不能依靠知识经验和思维加以推理。()对于与学生经验有 关的逻辑性问题,可以提供间接指导,即给学生一定的暗示或提示,鼓励学生自己进一步推 理而求得答案。()在进行间接方式指导时,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而采用不同的方法,对能 力强、个性独立的学生,给以较少指导;对于能力较弱、个性依赖的学生给以较多指导,直 到得到正确答案为止。 .()课堂分组讨论也是学生合作学习的一种课堂形式。()在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 注意做到:①分工合作,是指以责任分担的方式达成合作追求的共同目的。真正有效的分工 合作必须符合两个条件:每个学生都必须认识到工作是大家的责任,成败是大家的荣辱;工 作分配要适当,必须考虑每个学生的能力与经验,作合理安排;②密切配合,是指将工作中 应在不同时间完成的各种项目分配给每个人;③各自尽力;④社会互动,合作学习的成效取 决于团体成员之间的互动作用,在态度上相互尊重,在认知上能集思广益,在情感上彼此支 持。为此,学生必须具备两项基本技能:语言表达能力和待人处事的基本社交技巧;⑤团体 历程,是指由团体活动达成预定目标的历程。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卷 1、第一个系统的论述教育心理学,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布鲁纳D加涅 2、离下课还有10分钟,这时候一些学生的注意力开始涣散,老师说:“如果大家认真听课,我就免去今天的额外作业”。学生开始认真听课了。老师采取的措施是()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惩罚 D 消退 3、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并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成分是()。 A学习需要B认知兴趣C学习目的D学习理想 4、对客观事物进行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在的参照(主体感觉),不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的认知方式属于() A 场独立型 B 场依存型 C 冲动型 D沉思型 5、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过程,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布鲁姆 C朱志贤 D柯尔伯格 6. ()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在教学中提出程序教学思想。 A桑代克 B斯金纳 C班杜拉 D皮亚杰 7、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A最鲜活的内容 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C事例或案例 D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8、根据动机的归因理论,在“能力高低”、“努力程度”和“任务难度”三种因素中,属于内部可控制的因素是( ) A能力高低 B努力程度 C任务难度 D以上均不是 9、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的、需要思维卷入过多,具有一定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 A高 B低 C一样 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10、某学生背一篇古文,读8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再读() A 2遍 B 4遍 C 6遍 D 8遍

(完整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_分章练习题(有答案)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三章 单选题 1.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是( C )P58 A.环境 B.成熟 C.遗传 D.教育 2 .教育和心理发展之间的中间环节是知识的( D ) P72 A.积累 B.迁移 C.学习 D.领会 3. 随着年龄增长自然而然出现的个体身心的成长变化,称为( D )P63 A.发展 B.发育 C.遗传 D.成熟 4. 印刻现象可以作为下列哪一种心理现象的证据?( A ) P78 A.关键期 B.形式运算思维 C.表征 D.表象 5. 常见的由基因异常而导致的遗传性疾病为( B )P60 A.唐氏综合症 B.苯丙酮尿症 C.特纳氏综合症 D.克兰费尔特氏综合症 6. 通过选育来观察生物产生(或消除)某个特性(或性状),以此来推断遗传的作用的方法,称为( D )P58 A.高尔顿法 B.基因突变法 C.消除法 D.孟德尔法 7. 知识的( A )是教育和心理发展之间的中间环节。 A.领会 B.灌输 C.传授 D.接受 8. 印刻现象可以作为下列哪一种心理现象的证据?( A ) A.关键期 B.形式运算思维 C.表征 D.表象 9. 随着年龄增长自然而然出现的个体身心的成长变化,称作( D ) A.学习 B.发展 C.遗传 D.成熟 10. 亲代的某种特性通过基因在子代再表现的现象,称为( B )58 A.成熟 B.遗传 C.发育 D.发展 11. 关键期这一概念,其最基本的含义是来自动物习性学家所提出的( C ) A.图式 B.平衡 C.印刻 D.发展 12. 以下称为先天愚型的是( A ) A.唐氏综合症 B.特纳氏综合症 C.克兰费尔特氏综合症 D.杭亭顿舞蹈症 13. 选出一个具有某一特征的对象作为指标个案,然后从这个指标个案出发,调查其家族史中出现相似特征的对象的数目。这种方法称为( C )P62 A.孟德尔法 B.高尔顿法 C.家谱分析法 D.基因突变法 14. 在个体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D )P68,71 A.遗传与环境 B.遗传 C.环境 D.教育 15. 提出“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的心理学家是( B )P69 A.高尔顿 B.霍尔 C.伍德沃斯 D.皮亚杰 16. 提出著名的成熟决定论的心理学家是( D )P64 A.华生 B.霍尔 C.埃里克森 D.格塞尔 17. 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心理发展的动力是( D )P74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库最终版

《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二版)试题库(2009年7月) 一、名词解释 1、高等教育心理学:指研究高等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科学 2、教师角色: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3、教学风格:教学风格是指在计划相同的教学目的前提下,教师根据各自特长,经常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的特点。 4、自我效能感: 所谓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能否成功地进行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它包括两个成分,即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结果预期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中对特定行为的可能后果的判断,如学生对顺利答完试卷产生结果的推测。而效能预期是指个体对自己有能力完成某种作业水平的信念,如学生对自己是否有能力顺利答完试卷的主观判断。 5、教学效能感: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对自己教学活动能力的主观判断。 6、动机与学习动机: 动机是引起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部动力。动机是直接推动个体活动的动力,人的需要、兴趣、爱好、价值观等都要转化为动机后才对活动产生动力作用。动机包括两方面容:一是对人的行为发动、维持和促进的能量,直接影响行为的强度和效果;二是具有某种动机的行为总是指向某一目标,而忽视其他方面,使行为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心理特点,它是在学习需要基础上产生的,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活动,并力图促使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目标的心理过程或部动力。 7、学习迁移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 8、问题解决: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问题解决存在三种状态:初始状态,中间状态以及目标状态。 9、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把“我”分解为主体我和客体我。自我意识也就是主体我对客体我的意识。概括地说,自我意识包括人体对自身的意识和对自身与周围世界关系的意识两个方面。 10、心理健康教育:指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11、教师期望效应: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是一种激发个人的心理潜力,提高学习效果的暗示手段。 12、教学监控能力: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13、教师胜任力: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应具备的进取心、责任感、理解他人、自我控制、专业知识与技能、情绪察觉能力、挑战与支持、自信心、自我评估等特征。 14、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15、学习:狭义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进行的,在较短时间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广义的学习是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以语言为中介,通过思维自觉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16、创造力: 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例如创造新概念,新理论,更新技术,发明新设备,新方法,创作新作品都是创造力的表现。创造力是一系列连续的复杂的高水平的心理活动。 17、品德与品德心理结构: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

教育心理学分章节

第一章教师职业道德 一、单项选择题 1.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A.为人师表 B.清正廉洁 C.敬业爱业 D.团结协作 【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 2.教师之间要"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这是师德教育的()。 A."双赢"协作原则 B.和平共处原则 C.互助原则 D.尊重原则 【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指出,教师之间要"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这就告诉教师,任何一所学校,全体教师必须本着双赢的思维,齐心协力,才能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 3.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素养。 A.教育理论知识 B.崇高的职业道德

C.文化学科知识 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该信条主要表现了教师的奉献精神,体现了教师崇高的职业道德。 4.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的根本。 A.以德治国 B.以德兴教 C.依法执教 D.育人为本 【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以德兴教的根本,职业道德是公民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着力点。所谓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家长、教师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比较稳定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5.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比道德宣言或道德演讲更能教育学生。 A.人格魅力 B.知识学问 C.道德行为 D.教学业绩 【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教师的道德教育对学生道德意识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道德行为比道德宣言或道德演讲更能教育学生。 6.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须以()教育为核心。

教师职业《教育心理学》章节练习题库分解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练习题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___(C )___的科学? A.心理过程B.认识过程C.心理现象D.心理特征 2.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的结构主要包括____(D )__。 A.认识、情感和意念过程B.感知、记忆、思维、想象 C.能力、气质和性格D.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自我调节系统 3.人的个性心理是通过__(D )__形成并表现出来的。 A 认识过程; B 意志过程;C情感过程; D 心理过程。 4.人的心理现象包括__(D )______。 A.认识过程与意志过程B.意志过程和情绪过程 C.认识过程与情感过程D.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5.心理活动又被称为____(A )___。 A.心理现象 B.心理过程 C.理性活动 D.心理状态 6.下列心理现象中属于认识过程的是__(C )_。 A 情绪;B需要; C 想像; D 兴趣。 7.把人的心理活动看作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来研究,这是遵循了心理学研究的___

(C )__。 A.客观性原则 B.教育性原则 C.发展性原则 D.个别化原则 8.对心理现象的研究必须在各个因素的前后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中去分析认识。这属于心理学研究的_____(C )_原则。 A 客观性; B 发展性; C 系统性; D 教育性。 9.对心理现象的研究必须依据别人可以观察并加以检验的客观事实,按照事物的 本来面貌来反映事物. 这属于心理学研究的____(A )__原则。 A 客观性; B 发展性; C 系统性; D 教育性。 10.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创设或改变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是(C) A.观察法 B.实验室实验法 C.自然实验法 D.调查法 11、由实验者主动操纵借以引起被试反应发生变化的因素,称作___(D ) __。 A 自变量; B 因变量; C 无关变量; D 反应变量。 12.心理学体系的二分法是把心理分为__(C )___。 A.心理过程与个性 B.情感与意志 C.认知与意向 D.内容与形式 13.以刺激与反应的关系为主要研究内容的心理学流派是__( A )___。 A.行为主义 B.精神分析 C.人本主义 D.认知主义 14.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的心理学流派是__(B )__。 A.行为主义 B.精神分析 C.人本主义 D.认知主义 15.强调心理学应该以正常人为对象的心理学流派是__(C )__。 A.行为主义 B.精神分析 C.人本主义 D.认知主义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题库1000道

教育心理学题库1000道 11.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十二岁至十四五岁的年龄时期,称做:(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中学生期 12.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是在( ) A.0~2岁 B.2~7岁 C.7~11岁 D.11~15岁 13.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比如12~18岁阶段阶段的危机冲突是( ) A.勤奋感对自卑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自主感对羞耻感 14.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结论之一是:( ) A.男优于女 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 C.女优于男 D.男女总体水平,有年龄相等,有的则不相等 15.依照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学习的基本规律有三:效果律、练习律和:( ) A.准备律 B.刺激律 C.失败一成功律 D.成功一成功律 16.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创始者是( )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加涅 D.苛勒 17.哪个学习理论学派的学生观,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 A.完形一顿悟说 B.认知一结构学习论 C.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8.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避免失败,减少败感,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50%时,他们会:( ) A.可能选择 B.犹豫不决 C.回避这项任务 D.坚决选择 19.著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 ) A.也是中等 B.不利 C.关系不大 D.最有利 20.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主要是一个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它包括三个阶段,即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 )

教育心理学复习章节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 1、教育心理学:就是研究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学习:就是个体由于与外界环境的互动经验而产生的行为表现或心理的持久变化。 3、学习理论就是教育心理学最核心的研究内容。 4、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就是当前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两种基本范式。 5、几种具体的研究方法:问卷法,实验法,观察法,访谈法,微观发生法。 6、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 第四章 1、学习:就是指基于经验而导致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相对一致变化的过程 2、学习的作用:(1)学习就是有机体与环境取得平衡的条件。(2)学习可以影响成熟。(3)学习能激发人脑潜能。 3、按学习主体分类:动物学习与人类学习 4、加涅的学习水平分类:(1)信号学习。(2)刺激-反应学习。(3)连锁学习。(4)言语联想学习。(5)辨别学习。(6)概念学习。(7)规则的学习。(8)解决问题的学习。

5、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1)言语信息。(2)智力技能。(3)认知策略。 (4)态度。(5)动作技能。 6、学习性质与形式分类:(1)据学习方式分为接受的与发现的。(2)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分为机械的与有意义的。 7、学习的意识水平分类:(1)内隐学习:个体不知不觉的获得经验,并引起相应行为变化的学习。(2)外显学习:指有意识的、需要付出心理努力并需按照规则做出反应的学习。 8、(1)外显记忆:长时记忆中能够在意识水平上加以回想与思考的知识。(2)内隐记忆:无法在意识水平上加以回想,但不知不觉地影响着行为与思维的学习。 9、学习的相关概念:(1)终身学习。(2)远程学习。(3)机器学习。(4)学习科学。 10、学习理论的发展:(1)两种倾向学习理论体系的建立与初步发展:行为主义学派与德国的格式塔学派。(2)行为、认知倾向学习理论的相互吸收。(3)认知学习理论的发展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出现。(4)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兴起。 11、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记忆遵循三条联想律:相似律、相对律与邻近律。 12、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1)无条件刺激:本来就能引起某种固定反应的刺激。(2)无条件反应:指由无条件刺激原本就可以引起的固定反应。(3)中性刺激:给狗呈现刺激如铃声,狗不会产生唾液分泌的反应,铃声被称为中性刺激。(4)条件刺激:原来的中性刺激,它并不能引起无条件反应,但与无条件刺激多次在时间上

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案 陈帼眉 姜勇(1-7章)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 1、明确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含义,研究对象、任务及研究内容。 2、理解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与意义。 3、掌握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研究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含义、研究对象、原则。 难点: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一、什么是幼儿幼儿一般指的是3—6、7岁的儿童 二、什么是教育 广义:教育是造就、培养人才的经验传递系统。 Eg:①你父亲教你怎样做人。 ②看了这场电影对你有什么意义。 狭义:指的是学校教育 △教育的本质:“3个人” 人教育人成人人 (教师)(学生)(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人;体现做人的人;使他懂得有尊严的人)(家长)(子女) 三、学校教育的分类:大学中学小学幼儿园教育等等 1、幼儿教育:幼儿园教育∕非幼儿园教育 2、幼儿教育的最典型的形式——幼儿园教育 3、幼儿园教育中:幼儿是主体,教师是主导 教师主导幼儿反馈教师 四、什么是心理学 心:心思、思想、感情 理:规则、规律 心理学——psychology Psychology=psyche(灵魂)+logos(科学) 1、心理学——研究人的心里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人的心理现象(心理活动) 3、心理现象包括的内容 心理现象:<1>心理过程(共性)①认识过程(感、知、记、思、想) ②情感过程 ③意志过程 注:注意伴随整个心理过程 <2>个性心理(个性差异):①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 ②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性格、气质)

4、心理学的分类(把它形象的比喻成一棵大树) 普通心理学:感觉心理学 知觉心理学 记忆思维言语情感等心理学 意志心理学 个性心理学等等 发展心理学:1、比较心理学:①动物与人比较心理学 ②动物之间比较心理学 2、年龄及发展心理学:①婴儿、幼儿(婴幼儿)心理学 ②儿童心理学 ③青年心理学 ④成年心理学 ⑤老年心理学等等 应用心理学:①教育心理学 ②工业心理学 ③医学心理学 ④护理心理学 ⑤司法心理学 ⑥艺术心理学 ⑦体育心理学 ⑧军事,商业心理学等等 五、什么是幼儿教育心理学 1、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幼儿教育系统中,幼儿心理发展与变化的规律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的一门科学。 2、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①研究幼儿(3——6、7岁)心理的形成规律。 ②如何应用规律。 3、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任务 ①揭示幼儿教育系统中幼儿的心理形成和发展规律,从而心理科学在幼儿教育领域 中得以向纵深发展。 ②研究如何应用幼儿的心理规律来提交教育效能,加速幼儿健康成长的心理原则。 4、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即本书的知识体系) 简单来说,本书由四部分组成:①导论 ②幼儿心理形成规律与教育 ③幼儿的心理健康 ④幼儿教学心理与教师心理 第二节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与意义

2013年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及答案七

2013年小学教师考试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及答案7 一、单项选择题 1.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即是( )。 A.智力技能 B.知识迁移 C.智力 D.思维程序 2.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 )。 A.讲解 B.观察 C.示范 D.练习 3.技能的种类有( )。 A.工作技能和生活技能 B.动作技能和操作技能 C.智力技能和认知技能 D.认知技能和动作技能 4.人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按照合理的完善的方式组织起来的智力活动方式称之为( ) A.绘画技能 B.创造技能 C.心智技能 D.操作技能

5.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被称作( )。 A.操作技能 B.技巧 C.操作能力 D.能力 6.在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称为( )。 A.操作的定向 B.操作的模仿 C.操作的整合 D.操作的熟练 7.下面有关操作技能的特点正确的是( )。 A.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 B.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 C.物质性、外显性、简缩性 D.观念性、内潜性、展开性 8.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 )。 A.抑制现象 B.挫折现象 C.高原现象 D.1氐谷现象 9.在心智技能形成过程中,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阶段称为( )。

A.原型启发 B.原型定向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 10.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的成绩时而上升、时而下降的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 )。 A.不平衡现象 B.不协调现象 C.停顿现象 D.起伏现象 10.D.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的成绩时而上升、时而下降的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起伏现象。 11.在智力技能形成的过程中,依据智力活动的实践模式,以展开的、外显的方式付诸实施的阶段是( )。 A.原型定向 B.操作定向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 12.智力活动转向头脑内部,借助言语作用于观念性对象的阶段是( )。 A.原型定向 B.原型操作 C.操作整合 D.原型内化

教育心理学题库名词解释篇

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题库名词解释篇(1)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规律的科学。 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都是属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活动,在心理学上的称谓。 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统称为心理过程。 个性差异:人们之间的个性差异主要体现在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等。 个性心理特征:是个性的外在表现,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 有意后注意:指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和的注意。(又称随意后注意) 注意的广度:(又叫注意的范围)指在同一时间内人所能清楚地觉察到对象的数量。 注意分散:也叫分心。 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个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发散思维:又叫辐射思维或求异思维) 动机水平:指对问题解决的迫切程度,它决定于被主体解决问题的需要所诱发的情绪状态。 原型:在解决问题时,对于新假设的提出有启发作用的那些事物。 迁移作用:指原有的知识经验在新情况新问题中的应用。(正迁移、负迁移) 定势:指人在进行心理操作活动中的一种准备状态。 想像:是人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幻想、理想、空想P46 意志:(意志过程):是人自觉地确立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的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个性: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需要:是对客观事物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动机:是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达到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也是激励人行为的原因,是以需要为基础的,但动机产生还必须有外部刺激的作用。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 能力: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指受先天因素影响较大的,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动力方面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

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知识的学习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由于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以分为()。 A.感性知识、理性知识 B.具体知识、抽象知识 C.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 D.方式方法知识、普通原理知识 2.程序性知识的运用是指()。 A.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B.解决“怎么办”的问题 C.解决“怎么样”的问题 D.以上都正确 3.瞬时记忆的贮存时间大约为()。 A.0.25~2秒 B.0.2~25秒 C.2秒到1分钟 D.5秒到2分钟 4.短时记忆的容量有一定的限度,其平均数量为()个组块。 A.6±2 B.6±1

C.7±1 D.7±2 5.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序,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 A.公式学习 B.命题学习 C.原理学习 D.推理学习 6.以下选项中哪一个属于程序性知识?() A.关于企鹅的定义 B.某个明星的个人资料 C.名人的自传 D.产品的使用说明书 7.知识的同化反映的是新旧知识的()。 A.改造性 B.累积性 C.矛盾性 D.对立性 8.小章原来认为“教学心理”就是研究知识掌握和技能形成的,后来要让他认识到“认知策略”的学习也是教学心理研究的内容之一,这是()。 A.并列结合学习 B.类属学习 C.下位学习

D.上位学习 9.研究表明,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表现为()。 A.时快时慢 B.不快不慢 C.先慢后快 D.先快后慢 10.在学过正方体、长方体等形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学习一般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属于()。 A.并列结合学习 B.类属学习 C.下位学习 D.上位学习 11.在教学中讲授“果实”概念时,既选可食的果实,又选不可食的果实(如棉籽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果实概念”。这是运用了()。 A.正例与反例配合法 B.变式法 C.比较法 D.直观法 12.可以被称为工作记忆,在信息加工系统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A.长时记忆 B.有意记忆 C.感觉记忆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平时练习题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选择题: 1、1903年,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题的专著出版了,它的作者是【 B 】P9 A.斯金纳 B.桑代克 C.弗洛伊德 D.华生 2、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作者是以下哪一位心理学家【 C 】 A.埃里克森 B.皮亚杰 C.桑代克 D.斯金纳 3、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作者是【 B 】 A.皮亚杰 B.桑代克 C.弗洛伊德 D.华生 4、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诞生于【 D 】P9 A.18世纪 B.19世纪 C.19世纪中叶 D.19世纪末20世纪初 5、上世纪60年代初,由谁发起课程改革运动,自此,美国心理学逐渐重视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 B 】P10 A.斯金纳 B.布鲁纳 C.皮亚杰 D.布卢姆 6、布鲁纳在1994年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总结为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以及【 A 】P11 A.社会文化研究 B.家庭环境研究 C.学校环境研究 D.班级气氛研究 7、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哪里引进的【 B 】P12 A.俄国 B.西方 C.日本 D.澳人利亚 8、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 B 】P12 A.陶行知 B.廖世承 C.潘菽 D.蔡元培 9、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形成于【 C 】P10 A.20世纪20年代以前 B.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C.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D.20世纪80年代以后 10、学科心理学成为教育心理学组成部分是在【 B 】P10 A.20世纪20年代 B.20世纪30年代 C.20世纪40年代 D.20世纪50年代 1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众多,其中核心内容是【 B 】P5 A.教学过程 B.学习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 12、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涉及【 B 】P7-9 A.三大方面 B.四大方面 C.五大方面 D.六大方面 13、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C 】。P9 A.19世纪20年代以前B.19世纪80年代 C.20世纪20年代以前D.20世纪80年代 14、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成熟时期所对应的年代是【 C 】P10 A.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B.20世纪80年代以后 C.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D.20世纪90年代起 15、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是【 C 】。P4

教育心理学期末试题库

教育心理学

教育技术教育心理学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A、最新的内容; 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C、事例或案例; D、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2、关于智力与学业成绩关系的正确陈述是() A、智力越高,学业成绩越好; B、在所有因素中,智力是影响学业成绩的最重要因素 C、中等智力水平的学生学业成绩最好; D、智力与学业成绩存在中等程度的正相关 3、“学会如何学习”实质上是指() A、培养对学习的浓厚兴趣 B、学会在适当的条件下应用适当的认知策略。 C、掌握系统的科学概念与原理 D、掌握大量而牢固的言语信息 4、奥苏伯尔提倡在教学中采用“先行组织者”这一技术,其精神实质是() A、强调直观教学 B、强调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的相互联系。 C、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D、引导学生的发现行为 5、在维纳的归因理论中,属于内部而稳定的因素是() A、努力; B、能力; C、难度; D、运气 6、提出“试误说”学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斯金纳; B、桑代克; C、巴甫洛夫; D、布鲁纳 7、某教师对喜欢打小报告的学生采取故意不理会的方式,这是一种()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消退 D、惩罚 8、下面能反映个人品德的行为是()。 A、他每天坚持把卧室打扫得干干净净; B、他总是烟酒不离; C、营业员不小心找错了钱,他主动退还; D、他有病也不去看医生 9、在日常经验中感到,形象材料比抽象材料保持牢固,这种现象最可能的解释是() A、双重编码理论; B、加工深度说; C、图式理论; D、知识分类学习论。 10、研究表明,学习成功的儿童往往对学习抱积极态度,学习屡受挫折的儿童对学习抱极 态度。这种现象的最合理的解释是() A、效果律; B、经典条件反射; C、认知失调; D、社会学习论 11、某同学背一首诗,读12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继续读()

教育心理学(章节重点)

第一章中学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 2 的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的过程。(1)学习与教学的要素:①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 ③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和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①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 ★第二节中学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科学理论上的指导作用:①对教育现象提供不同于传统常识的新观点②为课堂教学提供理论性指导③帮助教师分析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2、研究方法上的指导作用:①帮助教师应用研究的方法来了解问题②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创造性的持续的研究。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桑代克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布鲁纳认为教育心理学研究包括(4方面):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廖世承(1924年)】 心理变化。2、特征:①连续性与阶段性;②定向性与顺序性;③不平衡性;④差异性。★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1、少年期(11、12岁—14、15岁,初中阶段)特点:①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的矛盾。②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仍以具体形象作支柱,并出现反省思维;③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所发展,但带有片面性和主观性;④心理活动的随意性显著增长,可长时间集中精力学习,能随意调节自己的行动;⑤产生成人感,独立意识强;⑥关心自己和别人的内心世界,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⑦道德行为更加自觉,但自控力不强。2、青年初期(14、15岁—17、18岁,高中阶段)特点:①生理上、心理上、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②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出现辩证思维;③社会高级情感有了深刻发展;④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常发生冲突;⑤意志的坚强性与行动的自觉性有了较大的发展。 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意义:

教育心理学教案模板

教育心理学教案 教学内容:第十五章第三节处理严重的问题行为 计划课时:1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不良行为的原因并结合实际进行分析,掌握不良行为的具体原因及其解决方式。掌握行为矫正的概念和原则。理解实用行为分析程序,了解各程序的概念。 教学方法:以讲解为主,以自学、讨论为辅。即利用多媒体课件(PPT)进行讲授式、讨论式教学。 教学重点:掌握不良行为出现的具体原因及其解决方式。 教学难点:真正掌握行为矫正的原则实。 教学过程: (含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师生互动、时间分配、板书设计等) 一、不良行为的原因分析 学生的不良行为决非空穴来风,一定是有原因的。课堂不良行为最常见的强化物就是注意──来自教师、同学或者两者,另一个原因是学生想从腻味、挫折、烦躁和不愉快的活动中解脱出来。 (1)赢得教师的注意 有时候,学生表现出不良行为是为了赢得教师的注意,哪怕是消极的注意。这一原因比许多老师想象的要更普遍。其解决方法也相当容易,尽量地忽视他们,当他们表现不良时只注意那些表现好的学生。如果实在无法忽视他们的不良行为时,只好暂时请出去,例如让学生站在一个安静的角落或者送到校长办公室,这将比斥责有效一些。事实上,斥责对其他学生而言起到了强化作用。 (2)同伴的注意 学生表现不良除了赢得教师的注意外,另一个普遍的原因就是为了获得同学的注意和赞赏。青少年时期这一原因就更为普遍。忽视受同伴强化的不良行为是错误的。例如,一个学生将书放在头上晃来晃去惹得全班哄堂大笑,教师忽视了,这一行为就会继续下去,并且还可能鼓励其他人做出类似的行为;斥责,又只会吸引全班更多的注意,甚至更糟的是,增强了他在同伴中的地位。对于受同伴强化的不良行为,教师可以做出以下两个反应:一个就是将犯规者从班上请出去,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章节练习题集及答案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章节练习题集及答 案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填空题 1.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学生)。 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学习过程)。 3.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学者是(桑代克)。 4.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诞生于(1903)。 5.廖世承在(1924)年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6.被誉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的是(乌申斯基)。 7.教师以非标准化的测验结果判断学生的智力水平,造成某些学生学习自信心下降,这违背了心理学研究的(教育性)原则。 8.美国心理学家(杜威)以实用主义的“从做中学”为信条,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改革,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9.教育心理学成熟时期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人本主义)思潮掀起一场教育改革运动。 10.(合作性研究)即研究如何使学生共享教与学过程中所涉及的人类资源,如何在一定背景下将学生组织起来一起学习。 11.有人把(观察法)比喻为“科学研究的前门”。 12.教育心理学受弗洛伊德理论的影响,扩展了研究领域,同时程序教学兴起的时期大致在(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13.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14.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一书,认为在生理学、心理学和逻辑学这三个教育学基础中,心理学应放在首位。 15.依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分析和概括教育现象,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为教育理论的一种教育科研方法是(教育经验总结法)。 16.当需要了解行为的自然状态或对一些隐秘行为进行研究时,最好采用(观察法)。 17.教育心理学研究中采用的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是(观察法)。 18.对单一研究对象的某个或某些方面进行广泛深入研究的方法是(个案法)。 19.同时向一个总体的有代表性的样本问一些同样问题的方法是(问卷法)。 20.教师通过分析学生近期的作业,来了解其是否掌握了所讲述的知识。这种研究方法叫(产品分析法)。 21.教育心理学研究要求研究者牢记被试的心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应该采用动态、变化的指标进行衡量,遵循了心理学研究的(发展性)原则。 22.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效传递的主要信息是(教学内容)。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汇总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复习辅导资料及答案(整理) 一、选择 1. 1903年,在美国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1.1)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A] 2. 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1.2)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D] 3. 已有研究表明,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一般在 (2.1) A.2岁 B.4岁 C.5岁以前 D.1—3岁 [ A] 4. 儿童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在(2.2) A.2-3 B.4、岁 C.5岁以前 D.1—3岁 [B ] 5. 人格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 A.行为系统 B.意识特点 C.综合心理特征 D.品德与修养 [ C] 6.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2.4) A.控制 B.基本看法 C.改造 D.意识 [ D] 7. 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3.1) A.地升华 B.发挥 C.表现 D.持久的变化 [ D] 8. 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 A.能力 B.技能 C.兴趣 D.刺激—反应联结 [D ] 9. 提出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的巴甫洛夫是 A.苏联心理学家 B.美国心理学家 C.俄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 D.英国医生 [C ] 10. 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A.斯金纳 B.布鲁纳 C.奥苏伯尔 D.桑代克 [C ] 11. 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 (4.1) A.社会动机与个人动机 B.工作动机与提高动机 C.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 D.交 往动机与荣誉动机 [ C] 12. 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感兴趣而形成的动机,可称为 A.近景的直接动性机 B.兴趣性动机 C.情趣动机 D.直接性动机 [ A] 13. 由于对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作 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B.社会性动机 C.间接性动机 D.志向性动机 [A ] 14. 由于个体的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作 A.外部学习动机 B.需要学习动机 C.内部学习动机 D.隐蔽性学习动机 [C] 15. 由于外部诱因引起的学习动机称作 A.外部学习动机 B.诱因性学习动机 C.强化性动机 D.激励性学习动机[ A] 16.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5.1) A.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B.对活动的影响 C.对记忆的促进 D.对智力的影响[ A] 17. 下面的四个成语或俗语中有一句说的就是典型的对迁移现象。 A.举一反三 B.聪明过人 C.思维敏捷 D.物以类聚[ A] 18. 下面所列举的迁移种类领域中,有一种是错误的。 A.态度学习迁移 B.情感迁移 C.知识与技能迁移 D.气质迁移[ D] 19. 下述所列的迁移说中有一种被认为是缺乏科学根据的: A.形式训练迁移说 B.同化学习迁移说 C.经验类化迁移说 D.认知结构迁移说 [ A] 20. 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 (6.1) A.感受与体验 B.前人经验 C.记忆的内容 D.信息及其组织 [ D]

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 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西方公认的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2.1877 年( )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命名为《教育心理学》的书。 A.赫尔巴特 B.桑代克 C.华生 D.卡普捷列夫 3.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学校教育中的( )。 A.学生的学习 B.教育措施 C.学校环境 D.教与学的规律 4.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 A.19 世纪 20 年代以前 B.19 世纪 80 年代 C.20 世纪 20 年代以前 D.20 世纪 80 年代 5.科学教育心理学的诞生是在( )。 A.1903 年 B.1913 年 C.1924 年 D.1934 年 6.20 世纪初,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 1908 年由房东岳翻译,日本的小原又 一撰写的( )。 A.《教育实用心理学》 B.《教育心理学》 C.《教育心理大纲》 D.《教育心理统计》 7.教育心理学完善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
1

A.19 世纪 20 年代以前 B.19 世纪 80 年代 C.20 世纪 20 年代以前 D.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 8.学习的主体因素是( )。 A.学生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方法 9.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诞生于( )。 A.1879 年 B.1897 年 C.1789 年 D.1798 年 10.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时期是( )。 A.20 世纪 20 年代以前 B.20 世纪 20 年代至 50 年代 C.20 世纪 60 年代至 70 年代 D.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 11.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编写者是( A.陶行知 B.杨贤江 C.廖世承 D.潘菽 12.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了解学生的注意稳定性、情绪状态和个性特征所采用的研 究方法是( )。 A.测验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调查法 13.( )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一种工具。 A.教学工具 B.教学环境 C.教学设施 D.教学媒体 14.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 A.教学方法
2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