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现有的31种沙鳅简介

我国现有的31种沙鳅简介

我国现有的31种沙鳅简介

1 中华沙鳅鳅科Botia (Sinibotia) superciliaris Gunther

也叫做钢鳅,吻长而尖。须3对。颐下

具1对钮状突起。眼下刺分叉,未端超过眼

后缘。颊部无鳞。腹鳍未端不达肛门。肛门

靠近臀鳍起点。尾柄较低。

小型鱼类。栖居于砂石底河段的缓水区常在

底层活动。分布于长江中、上游。

2花斑副沙鳅鳅科Parabotia fasciata Dabry

颐下无钮状突起。须3对,口角须较长。眼

下刺分叉,未端达眼球中部。颊部被细鳞。腹鳍

末端距肛门甚远。肛门位于腹鳍基至臀鳍起点之

间的前3/5处。

栖息于砂石底质的江河底层。食水生昆虫和藻类。个体小。广布于北起黑龙江南至珠江的各江河。

3 武昌副沙鳅鳅科Parabotia banarescui (Nalbant)

颐下无钮状突起。须3对,口角须短。眼下刺分

叉。颊部被细鳞。腹鳍未端后伸到达或超过肛门。肛

门位于腹鳍基与臀鳍起点间的中点之前。

小型鱼类。生活于江湖底层。分布于长江中游。

4 漓江副沙鳅鳅科Parabotia lijiangensis Chen

吻长与眼后头长相等。眼径等于或小于眼间

距。眼下刺分叉,未端达到或稍超过眼中央。颐

部无突起。须3对;口角须长度稍短于眼径。颊

部具鳞。腹鳍未端达到肛门。尾柄较高。

小型鱼类。生活于江河底层。分布于漓江和

湘江上游。

5 长薄鳅鳅科Leptobotia elongata (Bleeker)

(花鱼、花斑鳅)

体长,侧扁。头长而尖。颐下无钮状突起。须3

对。眼很小。眼下刺不分叉。体侧具5~8条垂直带

纹或不规则斑纹。

生活于江河底层,性凶猛,主食小鱼。是鳅科

鱼类中个体最大的一种,最大可长至5~6市斤,具有捕捞价值。分布于长江上游。

6 紫薄鳅鳅科Leptobotia taeniaps (Sauvage)

颐下无钮状突起。须3对。眼很小,眼间距与

眼径之比大于2.5倍。眼下刺不分叉。体侧具蠕虫

形花纹。

个体小,数量不多。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其附属

水体。

7 红唇薄鳅鳅科Leptobotia rubrilaris (Dabry)

颐下有1对钮状突起。须3对。眼下刺不分

叉。腹鳍未端超过肛们,体色变化较大,全身具

不规则的斑块,或仅背部具斑纹,或全身无斑纹

而呈褐色。

栖息在江河底层。个体不大。为长江上游干、支

流的常见鱼类。

8 衡阳薄鳅鳅科Leptobotia hengyangensis Huang et Zhang (花泥鳅)

颐下无钮状突起。须3对。背鳍起点约位于吻

端至最后一个鳞片问的中点。背部自吻端至尾柄未

端具7~8个大黑斑。肛门位于腹鳍至臀鳍问的中点,

腹鳍未端超过肛门。

底层小型鱼类,数量少。分布于湘江上游。

9 短体条鳅鳅科Nemachilus potaneni Gunther

体圆筒形,尾部侧扁。尾柄上皮褶棱发达。尾

柄高稍大于或等于尾柄长。头宽远超过头高、上、

下颌具角质。须3对,无眼下刺。背鳍起点位于体

中部。尾鳍截形。肛门靠近臀鳍起点。

生活于石底河溪浅水处。个体小,体长通常在

100毫米以下。分布于长江上游各支流。

10 中华花鳅鳅科Cobitis sinensis Sauvage et Dabfy (花泥鳅)

须4对,眼下刺分叉。侧线不

完全。背鳍起点距吻端与至尾鳍基

距离相等。尾柄较短,尾鳍稍圆或

平截。体侧沿纵轴有10~15个斑块,尾鳍基上侧具一黑斑。

小型底栖鱼类,生活于江河水流缓慢处。以食小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及藻类为主。分布于长江以南各江河。

11 大斑花鳅鳅科Cobitis macrostigma Dabry (花泥鳅)

须4对。眼下刺分叉。侧线不

完全。背鳍起点距吻端较距尾鳍基

为近。尾柄较长,尾鳍后缘平截或

稍圆。体侧沿纵轴有6~9个较大的

略呈方形的斑块,尾鳍基具一黑斑。

底栖鱼类。生活在江河、湖泊

的浅水区。个体小,数量不多。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其附属水体。

12 泥鳅鳅科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Cantor) (鳅)

须5对,最长口须后伸

到达或稍超过眼后缘。无眼

下刺。鳞小,埋于皮下。尾

柄。上皮褶棱低,与尾鳍相

连。尾柄长大于尾柄高。尾

鳍圆形。肛门靠近臀鳍。

小型底层鱼类。生活在淤泥底的静止或缓流水体内,适应性较强,可在含腐殖质很丰富的环境内生活。当水缺氧时,可进行肠呼吸,而在水体干涸后,又可钻人

泥中潜伏。以各类小型动植物为食。分批产卵,繁殖期主要在5~6月。受精卵粘附在水草上孵化。最大个体可长达300毫米,肉质优良,为出口水产品之一。广泛分布于黄河以南各水系。

13 大鳞副泥鳅鳅科Paramisgurnus dabryanus (Sauvage) (泥鳅)

体形酷似泥鳅。须5

对。眼被皮膜覆盖。无眼下

刺。鳞片较泥鳅体鳞为大,

埋于皮下。尾柄处皮褶棱发

达,与尾鳍相连。尾柄长与

高约相等。尾鳍圆形。肛门近臀鳍起点。

生活习性与泥鳅相似。数量较少。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其附属水体中。

14 美丽小条鳅鳅科Micronoemacheilus pulcher (Nichoils et Pope)

体侧扁。头小。吻长,稍尖。眼中等大,

前后鼻孔邻近。口下位,唇周有乳突。须3

对,吻须2对位吻端,颌须l对位口角。鳞

片极小,侧线完全。背鳍起点在腹鳍起点的

前上方。尾鳍微凹。体中轴具黑褐色波边纵

纹。

底层鱼类。栖息于溪河多沙石底的环境中。个体小,一般体长60–120 mm。分布于珠江水系和海南岛。

15 平头岭鳅鳅科Oreonectes platycephalus Gunther

体长,稍平扁,后部侧扁。头宽扁。眼小,前

后鼻孔明显分开,前鼻孔鼻管延长成须状。口下位,

弧形。唇稍厚。须3对。背鳍位置较后,起点在腹

鳍基之后上方。体被细鳞。前部侧线鳞明显。尾鳍

圆形。

底层鱼类,栖息于山溪,白昼藏匿石缝间,夜

晚外出觅食水生昆虫。个体小,体长不超过100 mm。分布于珠江水系。

16 无眼岭鳅鳅科Oreonectes anophthalmu s Zheng

体略平扁,后部侧扁。头宽圆,

平扁。眼退化,不外露。前鼻孔短管

状;后鼻孔大,椭圆形。须3对。背

鳍位置靠后;腹鳍短小;尾鳍弧形,分

枝鳍条甚少,前者为4;后者12。体

裸露,半透明,略带肉红色,前部有数个侧线孔。

生活在溶洞的地下水中。个体小,体长25~40mm,具一定的研究价值。仅发现于广西武鸣县起凤山太极洞中。

17 南方条鳅鳅科Noemacheilus meridionalis Zhu

体长,侧扁,尾柄短,吻稍尖,口下位,弧

形。下唇中断,上颌中部有一齿突。须3对,很

长,口角须达主鳃盖骨,外吻须达眼中后缘。体

被细鳞,胸腹部裸露。侧线不完全,止于肛门上

方。背鳍位腹鳍稍前方;尾鳍微凹。雄性体侧有1条深褐色纵纹。雌性具多数横斑条。

小型底层鱼类。栖息在缓流小支流,多水草或石砾缝隙处。个体小,数量少。分布于云南西双版纳地区(澜沧江水系)。

18 横纹条鳅鳅科Noemacheilus fasciolatus (Nichols et Pope)

(沙钻、滑鱼、媒子鱼)

体前部稍圆,向后渐侧扁。颊部微

鼓,头宽小于体高。口下位,弧形,上

颌中部具齿状突,与下颌缺刻相对。须3

对,较短。鳞小,侧线完全。背鳍起点

位后于腹鳍。尾鳍微凹。体侧具10~16

条明显的横斑。

底层小型鱼类。多栖息于急流河段的砾石缝隙中。一般体长50~120mm。分布于海南岛、珠江、金沙江、澜沧江、把边江等水系。

19 花鳍条鳅鳅科Noemacheilus incertus (Nichols) (滑油)

形态特征与横纹条鳅相似。定其体无斑纹,

呈灰绿色。

多生活在溪河的底层。小型鱼类,体长一般为

50~100mm。分布于珠江水系。

20 泰国条鳅鳅科Noemacheilus thai Fowler

体前部稍圆,后部侧扁。头宽大于体

高,两颊鼓出。口大,弧形,上颌中部具

齿形突,与下颌前缘缺刻相对。须3对,

较短。体被细鳞,侧线完全。体侧具横斑

8条。

小型鱼类,体长一般50~100mm。多

栖于流水的砾石缝隙中。数量少,分布于澜沧江水系和南定河。

21 个旧盲条鳅鳅科Noemacheilus qejiuensis Chu et Chen

体长,前部略呈圆筒形,向后渐侧扁。背缘

隆起,胸腹缘平直。头稍平宽略大于高。无眼。

鼻孔大。口调位,深弧形。须3对,粗壮发达。

体裸露。侧线平直,侧线孔清晰。腹鳍起点与背

鳍的第二、三根分枝鳍条相对。生活时鳍透明,

体半透明。

个体细小,一般体长40~50mm。无经济价值,有一定学术意义。发现于云南个旧市南芭蕉箐的地下河中。

22 贝氏高原鳅鳅科Trilophysa bleekeri (Sauvage et Dabry)

体略呈圆筒形,后段侧扁。头锥

形,头宽稍大于头高。吻略钝,吻长

与眼后头长约等。口下位,弧形,唇

狭,光滑或有浅皱褶,下唇中部具缺

刻。须3对。背鳍起点距吻端略大于

至尾鳍基。体裸露,侧线完全、清晰。

小型鱼类,生活于开阔河流和山溪石滩浅水处。食着生藻类。分布于长江上游干支流。

23 短尾高原鳅鳅科Trilophysa brevviuda(Herzenstein)

体略长,前段呈圆筒形,后段侧扁。唇较厚,具皱沼,下唇中部缺刻较深。须3对,稍长。背鳍起点约位于吻端

与尾鳍基的中点。体裸露,侧线完全、明晰。

适应于山溪流水环境中生活,主食着生藻类。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的溪流中。

24 壮体沙鳅鳅科Botia robusta Wu (六角鱼、军鱼)

体短,粗壮,稍侧扁。头高,侧扁,吻

稍尖,吻长大于眼后头长。眼大,头长为眼

径的5~6倍。眼下刺分义,未端达眼后缘。

须3对,颏部具纽状突1对。鳞极细小,颊

部无鳞。侧线完全。颅顶具囱门。尾柄高大

于长。尾鳍深叉。体侧横纹变化大,但宽度间隔常相等。

小型鱼类,生活在砂石底的流水中。分布于珠江、九龙江等水系。

25 美丽沙鳅鳅科Botia pulchra Wu

体长,侧扁。头尖长,甚侧扁。吻尖,

吻长与眼后头长相等。眼小,头长为眼径

的10倍以上。眼下刺分叉。须3对。颏

部有1对肉质纽状突。体鳞极小,颊部无

鳞。侧线完全。颅顶无囱门。尾柄长高相

等。尾鳍又形。体侧横纹变化大,宽度间隔不等。

小型底层鱼类,栖息在底质为砂石的流水中。分布于珠江、九龙江等水系。

26 点面副沙鳅鳅科parabotia maculosa (Wu) (花泥鳅、长沙鳅)

体细长。头较长,其长远大于体高。尾柄亦细长。吻尖,吻长大于眼后头长。眼下刺分叉。须3对。颏部无纽状突。体鳞极细,颊部具鳞、侧线完全。尾鳍深叉,下叶长。头部布有不规则黑斑,体侧横纹13~15,尾基中央具黑斑。

小型底层鱼类,栖息于江河砂石底的浅水处。常见体长100~200mm。分布于长江、闽江、珠江等水系。

27 薄鳅鳅科Leptobotia pellegrini Fang (红沙鳅钻、火军鱼)

体长,稍高,侧扁。头长锥形,吻

尖突。眼小。眼下刺不分叉。须3对,

吻前中央2对,口角1对。体被细鳞,

颊部具鳞。背腹鳍相对。尾柄高。尾鳍

叉形。额部有1小圆点。

栖息于江河上游。一般体长120~220mm。分布于长江以南各水系。

28 桂林薄鳅鳅科Leptobotia guiiinensis Chen

体细长,侧扁。头长、扁薄,头长大

于体高。吻尖。眼甚小。眼间窄,约等于

眼径。眼下刺不分叉,口小,下位。须3

对,细短。体被细鳞,不明显,颊部具细

鳞。各鳍均小,背腹鳍相对或背鳍稍后。

尾柄扁薄,宽长。尾鳍短宽,分义,未端

圆。

底层鱼类。多栖息于底质为砂石的流水中。个体小,常见体长100mm左右。数量大。分布于广西漓江。

29 扁尾薄鳅鳅科Leptobotia tientaiensis (Wu)

体长侧扁。头稍长。吻略突出。眼小,

眼间较狭,大于眼径。眼下刺不分叉。口

下位。须3对,较短。鳞极细小,颊部具

鳞。侧线完全。尾柄宽而扁薄。背腹鳍相

对;尾鳍分叉,未端圆。

生活于溪河底层。小型鱼类,一般体

长60~130mm。数目较少。分布于灵江、闽江等水系。

30 沙花鳅鳅科Cobitis arenae (Lin)

体细长,侧扁。头小,扁薄。吻

尖突出。眼小,眼问隔狭窄,小于眼

径。眼下刺分叉。口极小,下位。唇

较厚。须3对,细短。侧线不全。各

鳍均小。尾柄长,约等于头长。尾鳍截形。肯部及体侧上方布有不规则斑点,体侧中轴具18~24个小斑。

底层鱼类。栖息于底质为砂石的流水环境中。个体小,数量少。分布于珠江水系。

31 宽体沙鳅Botia (Sinibotia) reevesae Chang

全长73-117毫米,标准长60-96毫米,

背鳍条4,8;臀鳍条3,5;腹鳍条1,7;

胸鳍条1,13。标准长为体高的4.0(3.7-4.4)

倍,为头长的 3.7(3.6-3.9)倍,为尾柄长

德8.1(7.4-9.0)倍,为尾柄高的5.9(5.7-6.3)

倍。头长为吻长的 2.1(2.0-2.2)倍,为眼

径的7.2(6.6-7.7)倍,为眼间距的3.3(3.0-3.5)

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0.75(0.69-0.83)

倍。吻端至背鳍起点的距离为标准长

德57-58%。体上具6-9条垂直带纹。

本种与中华沙鳅近似,主要区别是本种头较短和眼间距较宽。

分布于长江上游。

我国现有的31种沙鳅简介

我国现有的31种沙鳅简介 1 中华沙鳅鳅科Botia (Sinibotia) superciliaris Gunther 也叫做钢鳅,吻长而尖。须3对。颐下 具1对钮状突起。眼下刺分叉,未端超过眼 后缘。颊部无鳞。腹鳍未端不达肛门。肛门 靠近臀鳍起点。尾柄较低。 小型鱼类。栖居于砂石底河段的缓水区常在 底层活动。分布于长江中、上游。 2花斑副沙鳅鳅科Parabotia fasciata Dabry 颐下无钮状突起。须3对,口角须较长。眼 下刺分叉,未端达眼球中部。颊部被细鳞。腹鳍 末端距肛门甚远。肛门位于腹鳍基至臀鳍起点之 间的前3/5处。 栖息于砂石底质的江河底层。食水生昆虫和藻类。个体小。广布于北起黑龙江南至珠江的各江河。 3 武昌副沙鳅鳅科Parabotia banarescui (Nalbant) 颐下无钮状突起。须3对,口角须短。眼下刺分 叉。颊部被细鳞。腹鳍未端后伸到达或超过肛门。肛 门位于腹鳍基与臀鳍起点间的中点之前。 小型鱼类。生活于江湖底层。分布于长江中游。 4 漓江副沙鳅鳅科Parabotia lijiangensis Chen 吻长与眼后头长相等。眼径等于或小于眼间 距。眼下刺分叉,未端达到或稍超过眼中央。颐 部无突起。须3对;口角须长度稍短于眼径。颊 部具鳞。腹鳍未端达到肛门。尾柄较高。 小型鱼类。生活于江河底层。分布于漓江和 湘江上游。 5 长薄鳅鳅科Leptobotia elongata (Bleeker) (花鱼、花斑鳅) 体长,侧扁。头长而尖。颐下无钮状突起。须3 对。眼很小。眼下刺不分叉。体侧具5~8条垂直带 纹或不规则斑纹。 生活于江河底层,性凶猛,主食小鱼。是鳅科 鱼类中个体最大的一种,最大可长至5~6市斤,具有捕捞价值。分布于长江上游。 6 紫薄鳅鳅科Leptobotia taeniaps (Sauvage) 颐下无钮状突起。须3对。眼很小,眼间距与 眼径之比大于2.5倍。眼下刺不分叉。体侧具蠕虫 形花纹。 个体小,数量不多。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其附属 水体。 7 红唇薄鳅鳅科Leptobotia rubrilaris (Dabry)

我国淡水观赏鱼

孔雀鱼与剑尾鱼 孔雀鱼和剑尾鱼为所有热带鱼中最为人们熟知和饲养的小型观赏鱼,同属卵胎生鱂科鱼类。 孔雀鱼俗称彩虹鱼、百万鱼。根据其尾鳍形状,可以分为上剑尾、下剑尾、双剑尾、琴尾、针尾、园尾、旗尾、扇尾、三角尾、剪尾、尖尾、大尾等品种。 剑尾鱼俗称剑鱼、蓝剑、鸳鸯剑、海勒剑、花斑剑尾等。 孔雀鱼与剑尾鱼均为小型鱼类,体长在100毫米以下。其品种繁多,颜色五彩缤纷,有红、青、黑、白、蓝等,由于人工选育、杂交等技术的诱变,更显得华丽夺目。 孔雀鱼与剑尾鱼的性情温和、活泼,体质强健,易饲养,适宜弱碱性(PH 为6.8-7.4),硬度为6-10,换水不可过勤过多,对水质变化非常敏感,最适宜饲养水温为23-26℃,喜跳跃。 繁殖容易,卵胎生。当雌雄同养于一水族箱之中,就能自然交配、产仔。性成熟年龄为3-6个月。雌鱼每隔20-40天繁殖一次,每次产仔40-70尾。大型个体可以达到150尾左右。亲鱼有吞食仔鱼的习性,因而每次产仔后应立即将亲鱼和仔鱼分开饲养。 清道夫—双孔鱼

双孔鱼俗称青苔鱼、琵琶鱼、青苔鼠、食藻鱼、清道夫。 双孔鱼的口部形成吸盘状,借以吸附在石块等表面,铲食石块表面的藻类。作为观赏鱼饲养在水族箱中,能铲食玻璃表面及箱底的苔藓、藻类等,使水体清澄、玻璃明亮,故称其为“清道夫”或“食藻鱼”。 双孔鱼性情温驯,易饲养,在水族箱要求水质弱碱性(PH为7.3左右)适宜水温为23-28℃,饲养时适量喂些切碎的菜叶。 双孔鱼原产于湄公河流域,目前已作为观赏鱼饲养而遍布世界各地。 气泡鱼—河鲀 河鲀俗称:艇鲅鱼、气泡鱼、鲀鱼、辣头鱼、鸡抱鱼、吹肚鱼、鲃鱼等。河鲀身体呈椭圆形,口小,门齿成板状,鳞成小刺状。其鱼鳞非常发达,当遇到外敌或惊吓时,便迅速对鳔进行充气,使腹部迅速膨胀,整个身体呈球状而浮上水面,同时皮肤上的小刺竖起,借此自卫。

鱼的种类有多少

鱼的种类有多少 现代分类学家给“鱼”下的定义是:终生生活在水里、用鳃呼吸、用鳍游泳的脊椎动物。鱼类包括园口纲、软骨鱼纲和硬骨鱼纲等三大类群、世界上已知鱼类约有26000多种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大类约占脊椎动物总数的48.1%.它们绝大多数生活在海洋里,淡水鱼约有8600余种。我国现有鱼类近3千种其中淡水鱼约1000种左右。 我国是世界上淡水水面较多国家之一淡水面积约为三亿亩其中可养鱼的水面约7500亩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温带或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于鱼类生长又有草、鲢、鳙、青、鲮、鲤、鲫、团头鲂等优良鱼类的养殖技术所以是当今世界淡水养殖业最为发达的国家无论养殖的面积和总产量都居世界领先地位。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地理和自然环境各异各地区鱼类品种格局特色按照气候的区域分类鱼类的分布情形是: 东南区:其中包括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福建、台湾和海南岛等地。这些地区主要生长喜暖性鱼类品种繁多代表鱼类有鲮鱼、卷口鱼、中华鲅鱼、东坡鱼、花鳅鱼、腊光长鳅、沙鳅、扁头平鳅、爬岩鳅、平鳍鳅、小吻鱼、长鳍鳍鲇、胡子鲇、鳗鲡、黄鳝、斗鱼、攀鲈等。主要养殖鱼类为青、草、鲢、鳙、鲮、团投鲂、胡子鲇、罗非鱼等南方品种。

江河平原区:其中包括长江中下游、黄河下游及辽河下游。这里除了江河流域有众多的湖泊是我国淡水鱼类的主产区天然水产鱼类众多而盛名有青、草、鲢、鳙、鲤、鲫、鲇、鳊、鳡、团头鲂、乌鲡、鳗鲡等。太湖的银鱼、长江的的鲟鱼、鲋鱼、鲚鱼产量很 大。养殖的鱼种有青、草、鲢、鳙、鲤、鲫、团头鲂、罗非鱼以及一些鲤鱼的杂交品种。 北部区:这里主产冷水鱼类天然水体盛产鲟鱼属、狗鱼属、哲罗鲑属等鱼类如大马哈鱼、狗鱼、香鱼、雪鱼、拟赤捎鱼、八目鳗等是这里的特有而具代表性的鱼类。人工养殖除青、草、鲢、鳙、鲤、鲫和团头鲂还饲养红鳟鱼。 西北高原区:包括新疆、西藏北部、内蒙、青海、甘肃、陕西、山西等地。这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天然水体盛产中华弓鱼、黄爪鱼、裸鲤等其他还有条鳅、江鳅等鱼类。主要养殖仍与各地相同。 努澜区:其中包括西藏南部、四川、云南西部。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鲁藏布江都流经这里使东南区和西北高原区的鱼类通过江流共存于此如鲮鱼中华鲅鱼、东坡鱼、平鳍鳅、沙鳅、条鳅、须瞅、鲈鱼、黄缮、乌鳢、中华弓鱼等形成东南区、西北区鱼类群系混合的特点。主要养殖仍是青、草、鲢、鳙、鲤、鲫、团头鲂以及近年大量

中国淡水鱼类图谱汇总

中国淡水鱼类图谱 中国淡水鱼的种类 不同时期,不同著作中统计结果差异较大。据最近出版的《中国脊椎动物大全》和正在编印的《中国动物志》粗略统计,分布在中国的淡水(包括沿海河口)的鱼类共有1050种,分属于18目52科294属。其中纯淡水鱼类967种,海河洄游性鱼类15种,河口性鱼类68种。在这一千另五十种鱼类中,大体可分属下列四大类: 1、圆口类:这一类鱼是最原始的鱼形脊椎动物。鱼口没有真正的上下颚,口器形成吸盘,过着寄生或半寄生生活。身上没有真正的脊椎,祗有脊索。从进化的时期而论,圆口类首先发见于中奥陶纪,在志留纪及下泥盆纪最为发达,至下泥盆纪则渐趋绝灭,仅有少数种类遗留至今。在我国淡水中,仅七鳃鳗属的3个种生活于东北地区黑龙江至辽河诸河流中。 2、软骨鱼类:软骨鱼类从上泥盆纪发现,至石炭纪最为发达,随着再继续进化以成为现代的鲨类与鳐类。此类鱼全身骨胳均为软骨,鳞片为细小盾鳞,肠内有螺旋瓣。这是一群低等的真正鱼类,现生软骨鱼类几乎都是生活在海洋中,仅有极个别种类生活于淡水中,其中赤魟除大量生活于海洋外,有一小群体定居于我国广西南宁至龙州的西江水系左江中,从其进化史看,赤魟为海产鱼类。据古地质考证,广西原为海洋,由于地壳的造山运动,均在新生代上第三纪上新世末期,当海水退出广西而被"陆封"定居于内陆水体中。 3、软骨硬鳞鱼类:此类鱼属硬骨鱼类,但骨胳系统为软骨性。体表鳞片表现为骨质菱形的原始鳞片,尾鳍为歪形,肠内具螺旋瓣。原始软骨硬鳞鱼类出现于泥盆纪,在地球上生存了相当长时间,到中生代大部分种类绝灭。现生的鲟鱼类出现于白堊纪,现在生存的种类不多,仅分布于高纬度的北冰洋区,我国淡水中生活着白鲟科的一种和鲟科2属8种。 4、真骨鱼类:这是现生的普通习见、真正的鱼类,为现代最蘩盛的鱼类,中国的一千另五十种淡水鱼类中,除少数种(13种)外,几乎都属真骨鱼类。中国的淡水鱼类以鲤形目为主,尤其是鲤科鱼类约占总数的一半。其中鲱形目1科3属5种,鲑形目6科17属32种,鳗鲡目1科1属2种,鲤形目6科170属740种,鲇形目10种27属110种,鳉形目2科3属4种,颌针鱼目1科1属4种,鳕形目1科1属1种,刺形目1科2属2种,鲻形目1科3属7种,合鳃鱼目1科1属1种,鲈形目12科51属110种,鲉形目1科4属8种,鲽形目3科3属5种,鲀形目1科2属6种,总数为15目49科1037种。 真骨鱼类出现于侏罗纪,在白堊纪时,古代真骨鱼类进化为现代真骨鱼类其形态结构起了较大变化。头骨的上下颌普遍缩短,高级类型的上颌骨特化为没有牙齿的骨棒,牙齿集中到前颌骨上,尾鳍变成了完全对称尾或称正形尾,内骨骼高度骨化,奇鳍和偶鳍均表现出各式各样的形状,腹鳍也常常由腹部移到紧挨头部,鳞片变得很薄,呈圆形。真骨鱼类的内外结构均具备了完善的水生适应构造,从白堊纪开始,沿着许多的辐射适应的路线发展,使它们成为地球表面一切水域的生活者。

水产渔业-中国淡水鱼分布

中国淡水鱼分布 我国淡水鱼类约有800余种。其中,鲤科(Cyprinidae)属种最多,有400余种,约占全部淡水鱼的二分之一;鲶科(Siluridae)和鳅科(Cobitidae)的属种也不少,两科共有200余种,约占全部淡水鱼的四分之一;其它科如虾虎科(Gobiidae)、鳢科(Ophioce-phalidae)、?科(Serranidae)、?科(Bagridae)、合鳃科(Symbranchidae)等科共有200余种,约占全部淡水鱼的四分之一。 在我国的淡水鱼中,有些种类分布很广,几乎到处可见。如以水草为主要食料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鳊鱼(Parabramis pekinensis)、三角鲂(Megolobrama termina-lis)、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等;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等;杂食性的鲤(Cyprinus carpio)、鲫(Carassius auratus)等;其他如花?(Hemibarbus maculatus)、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达氏蛇?(Saurogobio dabryi)、银鲴(Xenocypris argentea)、?条鱼(Hemiculter leucis-culus)、棒花鱼(Pseudogobio rivularis)、黄鳝(Monopterus albus)、白鳝(Aguilla japonica)、花鳅(Cobitis taenia)、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鲶鱼(Porasirulus asotus)以及常见凶猛鱼类乌鳢(Ophiocephalus argus)、鳜鱼(Siniper-ca chuatsi)、鳡(Elopichthys bambusa)等;此外还有性情温和的肉食性鱼类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蒙 古红鲌(Erytroculter mongolicus)和青鱼(Mylophar yn-godon aethiops)等。 除上述全国的广布种外,各地水域中也有不少本地区的常见种类。我国东北黑龙江及其支流中的鱼类约有90种,其中鲤科鱼类约有50种。黑龙江由于地处温带和亚寒带,多产冷水性鱼类,经济意义较大的常见种类有哲罗鱼(Hucho taimen)、细鳞鱼(Brachymystax lenok)、乌苏里白鲑(Coregonus ussurie-nsis)、北极茴鱼(Thymallus arcticus)、鲟鱼(Acipenser schrenoki)、达氏鳇(Huso dauricus)、狗鱼(Esox reicherti)及洄游性的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keta)等。此外尚有北 方的特有种类亚洲胡瓜鱼(Osmerus dentex)、北鳅(Lefua cos-tata)、黑龙江杜 文鱼(Mesocottus haitej)、杂色杜文鱼(Cottus poecilopus)等。 随着地理位置南移,江河中的温带鱼类越来越多,冷水性鱼类则逐渐减少。辽河水系约有鱼类70种,其上游尚有北方种类;黄河水系约有140种,长江水系约有300种,二者的冷水鱼类极少,除常见的青、草、鲢、鳙、鳊、鲂、鳤(Ochetobius elon-gatus)、赤眼鳟、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等重要经济鱼类外,还 有鲥鱼(Hilsa reevesii)等特有种。 黄河、长江水系的上游和西北高原的一些河流,由于地形的原因,鱼的种类很是特殊,如鲤科的裂腹鱼属(Schizothorax)有13种,裸裂尻鱼属(Schizopygopsis)

中国淡水鱼类图谱

中国淡水鱼类图谱 1、圆口类:这一类鱼是最原始的鱼形脊椎动物。鱼口没有真正的上下颚,口器形成吸盘,过着寄生或半寄生生活。身上没有真正的脊椎,祗有脊索。从进化的时期而论,圆口类首先发见于中奥陶纪,在志留纪及下泥盆纪最为发达,至下泥盆纪则渐趋绝灭,仅有少数种类遗留至今。在我国淡水中,仅七鳃鳗属的3个种生活于东北地区黑龙江至辽河诸河流中。 2、软骨鱼类:软骨鱼类从上泥盆纪发现,至石炭纪最为发达,随着再继续进化以成为现代的鲨类与鳐类。此类鱼全身骨胳均为软骨,鳞片为细小盾鳞,肠内有螺旋瓣。这是一群低等的真正鱼类,现生软骨鱼类几乎都是生活在海洋中,仅有极个别种类生活于淡水中,其中赤翻除大量生活于海洋外,有一小群体定居于我国广西南宁至龙州的西江水系左江中,从其进化史看,赤翻为海产鱼类。据古地质考证,广西原为海洋,由于地壳的造山运动,均在新生代上第三纪上新世末期,当海水退出广西而被\陆封\定居于内陆水体中。 3、软骨硬鳞鱼类:此类鱼属硬骨鱼类,但骨胳系统为软骨性。体表鳞片表现为骨质菱形的原始鳞片,尾鳍为歪形,肠内具螺旋瓣。原始软骨硬鳞鱼类出现于泥盆纪,在地球上生存了相当长时间,到中生代大部分种类绝灭。现生的鲟鱼类出现于白塞纪,现在生存的种类不多,仅分布于高纬度的北冰洋区,我国淡水中生活着白鲟科的一种和鲟科2属8种。 4、真骨鱼类:这是现生的普通习见、真正的鱼类,为现代最蘩盛的鱼类,中国的一千另五十种淡水鱼类中,除少数种(13种)外,几乎都属真骨鱼类。中国的淡水鱼类以鲤形目为主,尤其是鲤科鱼类约占总数的一半。其中鲱形目1科3属5种,鲑形目6科17属32种,鳗鲡目1科1属2种,鲤形目6科170属740种,鲇形目10种27属110种,鳉形目2科3属4种,颌针鱼目1科1属4种,鳕形目1科1属1种,刺形目1科2属2种,鲻形目1科3属7种,合鳃鱼目1科1属1种,鲈形目12科51属110种,鲉形目1科4属8种,鲽形目3科3属5种,

黑龙江鱼种大全 有图 有说明

黑龙江流域鱼类分类 序 号 俗名目科亚科属种及学名曾用名备注 1嘎牙子鲇形目鲿科黄颡鱼属瓦氏黄颡鱼 2白嘎啦眼子鲇形目鲿科黄颡鱼属岔尾黄颡鱼也有人认为是光泽黄颡鱼 3牛尾巴鲇形目鲿科拟鲿鱼属乌苏里拟鲿乌苏里鮠,青颡 4鲇鱼鲇形目鲇科鲇属 5怀头鲇形目鲇科鲇属黑龙江六须 鲇 原产欧洲 6普通大马哈鱼鲑形目鲑科鲑亚科马哈鱼属普通大马哈

鱼 7驼背大马哈鱼鲑形目鲑科鲑亚科马哈鱼属驼背大马哈 鱼 也叫罗锅子 8马苏大马哈鱼鲑形目鲑科鲑亚科马哈鱼属马苏大马哈 鱼 也叫奇孟鱼、齐目鱼、花 斑鳟、花鳟 9虹鳟鲑形目鲑科鲑亚科马哈鱼属原产美洲,养殖引进10金鳟鲑形目鲑科鲑亚科马哈鱼属与虹鳟同一种,属变种11细鳞鲑形目鲑科鲑亚科细鳞属 12哲罗鲑形目鲑科鲑亚科哲罗鲑属哲罗鲑 13高白鲑鲑形目鲑科白鲑亚 科 白鲑属白鲑 一种高耗氧冷水性鱼 类,生活在高纬度的冷水 河流和湖泊中 14乌苏里白鲑鲑形目鲑科白鲑亚 科 白鲑属乌苏里白鲑

15七彩鲑鲑形目鲑科鲑亚科红点鲑属美洲七彩鲑养殖引进16花里羔子鲑形目鲑科鲑亚科红点鲑属红点鲑 17白点鲑鲑形目鲑科鲑亚科红点鲑属日本红点鲑1996年黑龙江水产院从日本引进东京大学1万粒发眼卵,在黑省宁安县渤海冷水试验站养殖成功。 18大银鱼银鱼科银鱼属 19斑撑子鲑形目鮰鱼 科 鮰鱼属鮰鱼 我国有三种,乌苏里鮰鱼, 黑龙江鮰鱼和鸭绿江鮰 鱼。 20黄瓜香鲑形目胡瓜 鱼科 胡瓜鱼 亚科 公鱼属池沼公鱼 21狗鱼鲑形目狗鱼 科 狗鱼属黑斑狗鱼 白斑狗鱼生活在新疆额尔 齐斯河 22七星子七鳃鳗 目 七鳃 鳗科 七鳃鳗属七鳃鳗 分东北七鳃鳗,东北七鳃 鳗,雷氏七鳃鳗三种

淡水鱼种类大全

淡水鱼种类大全 淡水鱼种类大全 我国常见的淡水鱼种类如下: 草鱼、鳊鱼、三角鲂、赤眼鳟、鲢、鳙、鲤、鲫、花、麦穗鱼、达氏蛇、银鲴、条鱼、棒花鱼、黄鳝、白鳝、花鳅、泥鳅、鲶鱼、乌鳢、鳜鱼、鳡、翘嘴红鲌、蒙古红鲌、青鱼、亚洲胡瓜鱼、北鳅、黑龙江杜文鱼、杂色杜文鱼、哲罗鱼、细鳞鱼。 乌苏里白鲑、北极茴鱼、鲟鱼、达氏鳇、狗鱼、大麻哈鱼、花斑裸鲤、新疆重唇角、中华锯倒刺鲃、白甲鱼、波鱼属、大海鲢、鲮鱼、傜山鱼、四须盘、直口鲮、唐鱼、华南鲤等等。 中国淡水鱼的分布 北部,多为黄河以北的地区,天气较冷,多产冷水类鱼,如鲟鱼、狗鱼等鱼种,代表性的鱼为狗鱼、大马哈鱼、香鱼、雪鱼、八目鳗、拟赤捎鱼等,人工鱼塘会养大众化的鲤鱼、鲫鱼、草鱼、青

鱼、鲢鱼、鳙鱼、鳟鱼等。 大平原地带,这里指的是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还有辽河下游地带,这是河流湖泊最多的地区,也是我国淡水鱼主产地,鱼种很是丰富,有鲤鱼、鲫鱼、鲢鱼、草鱼、青鱼、鳙鱼、鳊鱼、鲇鱼、鱤鱼、团头鲂鱼、乌鲡、鳗鲡等等,另外,长江的鲟鱼、鳆鱼、鲚鱼,黄河的鲤鱼,太湖的银鱼等,产量都很大,养殖鱼更是什么都有。 西北部,这是中西部高原地带,山地多,水略少,完全大陆性气候,鱼类多为黄爪鱼、弓鱼、裸鲤鱼、江鳅、条鳅等,养殖的鱼则与平原区差不了多少。 东南部,这里特指云贵、两广、福建、海南等地区,与北部相反,这里多为暖水性鱼,由于处亚热带,鱼种更是繁多,有鲮鱼、花鳅、沙鳅、平鳍鳅、爬岩鳅、扁头平鳅、腊光长鳅、中华鲅鱼、鳗鲡、东坡鱼、卷口鱼、小吻鱼、胡子鲇、长鳍鳍鲇、斗鱼、黄鳝、攀鲈等。养殖的鱼多为鲢鱼、鳙鱼、青鱼、草鱼、鲮鱼、罗非鱼等。 西南部,这里指西藏南部、云南南部和四川、重庆等地。这里有几条大江流过,连接了东南地带,也就有了鲮鱼、鲈鱼、沙鳅、条鳅、平鳍鳅、中华鲅鱼、东坡鱼、乌鳢、弓鱼、黄鳝等西北鱼种和东南鱼种的混合鱼种养殖鱼仍是鲢鱼、鳙鱼、草鱼、青鱼、鲤鱼、鲫鱼等。

长江流域的鱼类图谱

长江流域的鱼类图谱 前言 长江是我国最大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三大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干流流经九省,汇集无数大小支流,浩浩荡荡地注入东海,整个流域面积约180万平方公里。宜昌以上的上游江段比降陡削,河谷狭窄,水流湍急;出三峡后的长江中游比降和缓,河道弯曲回转,串通了鄱阳湖、洞庭湖等大小湖泊,支流纵横;到了下游,江面宽阔,水流更为平缓,在河口江海相会,形成喇叭口形的三角洲江段。上、中、下游水文地貌千姿百态,自然环境各不相同,因此鱼类区系组成复杂,水产资源极为丰富。现已记载的长江鱼类近三百种,约占我国淡水鱼的三分之一。为反映我国淡水鱼类的区系特点和淡水鱼类绚丽多采的面貌,我们选用长江鱼类为《中国淡水鱼类原色图集》第一集的内容,其他水系和地区的鱼类拟将陆续再分集出版。 本集选自长江流域的鱼类169种,分隶于28科,其中包括长江流域所有的重要经济鱼类,以及上、中、下游不同类型的自然环境中的不同鱼类区系的代表种类和一些常见种类。图片均系在实地采集活体,模拟相应的生态环境拍摄而成,真实地反映了鱼的原有色彩和它们的自然习性。每种鱼都附有简要的文字说明,描述其主要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地理分布和经济意义。全书反映了长江流域的鱼类的概貌,将为开发利用长江鱼类资源提供一些科学资料。 在照片拍摄过程中,曾得到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岳阳市畜牧水产局、合川水产学校、乐山市农水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和新安江渔林研究所等单位及有关同志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文稿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曹文宣副教授审阅,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并热诚希望广大读者对我国淡水鱼类原色图集的编写出版工作提出宝贵意见。 https://www.doczj.com/doc/0c19478232.html,/zt/yt/INDEX.HTM 一、鲟科 1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gray(鳇鱼、腊子) 头背部骨板光滑。背鳍前骨板一般为12~14。幼体骨板之间的皮肤光滑,成体较粗糙。头部皮肤布有梅花状的感觉器一陷器。鳃耙14~28。为洄游性鱼类,栖息于大江河及近海底层。秋季上溯至江河上游水流湍急、底为砾石的江段繁殖,产卵期在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卵为粘性。一般成熟雄鱼重80市斤以上,雌鱼重240市斤以上。亲鲟在生殖期间基本停食,幼鲟主食各类底栖动物,成鱼食昆虫幼虫、硅藻及腐殖质。为生长迅速的大型鱼类,四川渔民有“千斤腊子,万斤象”的谚语,腊子即指中华鲟。鱼卵可加工成鱼子酱,是一种佳肴;鳔和脊索可制作鱼胶,分布于朝鲜半岛西海岸以南的沿海地区和各大江河,以长江出产较多。

中国澜沧江南鳅属鱼类一新种

中国澜沧江南鳅属鱼类一新种 陈自明;杨君兴;祁文龙 【期刊名称】《水生生物学报》 【年(卷),期】2005(029)002 【摘要】2001年7月,于澜沧江下游支流勐腊县境内的南腊河中采获一尾南鳅属(Schistura)鱼类标本,经鉴定为一新种.命名为版纳南鳅(S.bannaensis sp.nov.).其主要鉴别特征:侧线完全;尾鳍叉形,两叶稍尖,下叶稍长于上叶;胸腹鳍均较短小,胸鳍长约为胸鳍和腹鳍基部起点之间距离的一半;腹鳍末端后伸不达肛门,其长约为腹鳍基部至臀鳍基部起点之间距离的一半;颊部无斑;体侧有4个醒目的棕褐色宽横斑,由背部延伸至腹面;横斑显著,在侧线以下较窄,其宽度等于或小于斑纹间距;在侧线以上较宽,其宽度远大于斑纹间距;沿体侧无黑色纵纹. 【总页数】4页(P146-149) 【作者】陈自明;杨君兴;祁文龙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昆明,650223;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昆明,650223;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水产渔政站,景洪,666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59.468 【相关文献】 1.中国广西副沙鳅属鱼类一新种的描述(鲤形目:鳅科) [J], 朱定贵;朱瑜 2.广西条鳅亚科间条鳅属鱼类一新种(鲤形目:爬鳅科) [J], 朱瑜;朱定贵

3.广西岭鳅属鱼类一新种——罗城岭鳅(鲤形目:爬鳅科) [J], 杨剑;吴铁军;韦日锋;杨君兴 4.南鳅属鱼类一新种及南鳅属评述 [J], 陈毅峰 5.中国爬岩鳅属鱼类一新种记述(鲤形目,平鳍鳅科) [J], 陈自明;黄艳飞;杨君兴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初中生物】初二生物上册知识点之我国鱼的分布

【初中生物】初二生物上册知识点之我国鱼的分布 【— 初二 生物上册之我国鱼的分布】,中国是世界上淡水水面较多国家之一 初中政治 ,淡水面积约为三亿亩,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温带或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适于鱼类生长。 东南区:其中包括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福建、台湾和海南岛等地。这些地区主 要生长喜暖性鱼类,品种繁多,代表鱼类有鲮鱼、卷口鱼、中华鲅鱼、东坡鱼、花鳅鱼、 腊光长鳅、沙鳅、扁头平鳅、爬岩鳅、平鳍鳅、小吻鱼、长鳍鳍鲇、胡子鲇、鳗鲡、黄鳝、斗鱼、攀鲈等。主要养殖鱼类为青、草、鲢、鳙、鲮、团投鲂、胡子鲇、罗非鱼等南方品种。 江河平原区:其中包括长江中下游、黄河下游及辽河下游。这里除了江河流域,有众 多的湖泊,是我国淡水鱼类的主产区,天然水产鱼类众多而盛名,有青、草、鲢、鳙、鲤、鲫、鲇、鳊、?、团头鲂、乌鲡、鳗鲡等。太湖的银鱼、长江的的鲟鱼、鲋鱼、鲚鱼产量 很 大。养殖的鱼种有青、草、鲢、鳙、鲤、鲫、团头鲂、罗非鱼以及一些鲤鱼的杂交品种。 北部区:这里主产冷水鱼类,天然水体盛产鲟鱼属、狗鱼属、哲罗鲑属等鱼类,如大 马哈鱼、狗鱼、香鱼、雪鱼、拟赤捎鱼、八目鳗等是这里的特有而具代表性的鱼类。人工 养殖除青、草、鲢、鳙、鲤、鲫和团头鲂,还饲养红鳟鱼。人工养殖场的防渗可以选择HDPE土工膜。[3]? 西北高原区:包括新疆、西藏北部、内蒙、青海、甘肃、陕西、山西等地。这是典型 的大陆性气候。天然水体盛产中华弓鱼、黄爪鱼、裸鲤等,其他还有条鳅、江鳅等鱼类。 主要养殖仍与各地相同。 努澜区:其中包括西藏南部、四川、云南西部。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鲁藏布江 都流经这里,使东南区和西北高原区的鱼类,通过江流共存于此,如鲮鱼,中华鲅鱼、东 坡鱼、平鳍鳅、沙鳅、条鳅、须瞅、鲈鱼、黄缮、乌鳢、中华弓鱼等形成东南区、西北区 鱼类群系混合的特点。主要养殖仍是青、草、鲢、鳙、鲤、鲫、团头鲂以及近年大量繁殖 的鲤鱼杂交品种等。

我国至今为止发现最大的泥鳅

我国至今为止发现最大的泥鳅 说起泥鳅,很多人都是潜意识的认为泥鳅只生活在土底,不是一种鱼类,但事实却相反。 泥鳅属底层鱼类,常见于底泥较深的湖边、池塘、稻田、水沟等浅水水域。生活水温10-30℃最适水温为25-27℃,故应属温水鱼类。 泥鳅是一种比较特别的鱼类,在所有的淡水鱼中,寿命算是短的。世界上最大的泥鳅有40厘米长,身体比较粗,比普通的水蛇要大许多。 作为一种淡水鱼,泥鳅的身体长长的,外形看起来有点像蛇,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鱼,被叫做“水中人参”,不过它只生活在亚洲,别的地方根本就没有。普通泥鳅一般长十几厘米,二十厘米的泥鳅就已经算是大的了,不过在我国贵州,曾经有渔民抓到一条至今为止最大的泥鳅,身子大约长40厘米,跟一个成年人的手臂差不多长。 这只泥鳅是目前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泥鳅了,刚被抓上来时非常有力气,总是四处乱窜,想找机会逃跑,不过还是被渔民给抓回来了。这只泥鳅身体不仅长,而且还很滑,即使两只手紧紧地握住它的身体,还是会被它挣脱,因为实在太滑了,一不小心这只泥鳅就会滑到泥巴里,一旦它回到水里,再想抓住可就难了。渔民刚刚把这条泥鳅从池塘里捕捉上来的时候,实在是惊呆了,这条泥鳅身体太长,身躯又粗,乍一看确实还挺吓人的。这个渔民把这只泥鳅带回家后,就把它放在水盆里养着,由于泥鳅太大,还换了好几次盆,最后才换上一个大容量的铁盆装这只泥鳅。 泥鳅特别好养活,比一般的鱼生命力强,即使没有水还是能顽强地活着,只要在养泥鳅的容器里放上一些泥巴,泥鳅就会像回到了自己家一样,舒服地躺在盆里。 下面来简介的介绍泥鳅 泥鳅属于水栖动物,体细长,前段略呈圆筒形。后部侧扁,腹部圆,头小。口小、下位,马蹄形。眼小,无眼下刺。须5对。鳞极其细小,圆形,埋于皮下。体背部及两侧灰黑色,全体有许多小的黑斑点,头部和各鳍上亦有许多黑色斑点,背鳍和尾鳍膜上的斑点排列成

淡水鱼类约有800余种

淡水鱼类约有800余种

我国淡水鱼类约有800余种。其中,鲤科属种最多,有400余种,约占全部淡水鱼的二分之一;鲶科和鳅科的属种也不少,两科共有200余种,约占全部淡水鱼的四分之一;其它科如虾虎科、鳢科合鳃科等科共有200余种,约占全部淡水鱼的四分之一。在我国的淡水鱼中,有些种类分布很广,几乎到处可见。 如以水草为主要食料的草鱼、鳊鱼、三角鲂、赤眼鳟(等;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鲢、鳙等;杂食性的鲤、鲫等; 其他如花、麦穗鱼、达氏蛇、银鲴、条鱼、棒花鱼、黄鳝、白鳝、花鳅、泥鳅、鲶鱼以及常见凶猛鱼类乌鳢、鳜鱼、鳡等; 此外还有性情温和的肉食性鱼类翘嘴红鲌、蒙古红鲌和青鱼等。除上述全国的广布种外,各地水域中也有不少本地区的常见种类。我国东北黑龙江及其支流中的鱼类约有90种,其中鲤科鱼类约有50种。黑龙江由于地处温带和亚寒带,多产冷水性鱼类,经济意义较大的常见种类有哲罗鱼、细鳞鱼、乌苏里白鲑、北极茴鱼、鲟鱼、达氏鳇、狗鱼及洄游性的大麻哈鱼等。此外尚有北方的特有种类亚洲胡瓜鱼、北鳅、黑龙江杜文鱼、杂色杜文鱼等。随着地理位置南移,江河中的温带鱼类越来越多,冷水性鱼类则逐渐减少。辽河水系约有鱼类70种,其上游尚有北方种类;黄河水系约有140种,长江水系约有300种,二者的冷水鱼类极少,除常见的青、草、鲢、鳙、鳊、鲂、鳤、赤眼鳟、胭脂鱼等重要经济鱼类外,还有鲥鱼等特有种。黄河、长江水系

的上游和西北高原的一些河流,由于地形的原因,鱼的种类很是特殊,如鲤科的裂腹鱼属有13种,裸裂*鱼属有8种。本地特有种有花斑裸鲤、新疆重唇角、中华锯倒刺鲃及白甲鱼等。珠江水系的鱼类资源丰富,共约260余种,除全国广布种外,还有一些特殊类型的鱼,如波鱼属、大海鲢等,华南地区特有的种属如鲮鱼、傜山鱼、四须盘、直口鲮、唐鱼、华南鲤等。我国西南部的高原河流,如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等,许多地段水流湍急,鱼类资源一般。如鲤科的野鲮属、东坡鲤属、鲮属等,鳅科的平鳍鳅属、沙鳅属、科的外口鮡属等,这些都与印度、缅甸、越南、泰国的种类相同。另外裂腹鱼属、裸裂*鱼属,巴鳅属都与西北高原的种类相同 鄂尔多斯市水产管理站 1、机构编制执行情况 鄂尔多斯市水产管理站隶属于市农牧业局,为全额拔款事业单位,科级建制,核定编制人数20人。现有在职职工19人,其中站长1名、副站长2名。 2、人员结构比例 市水产管理站现有在职职工人数19人,其中男职工10人,女职工9人。退休职工19人。

福建建溪细鳞鲴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鱼类多样性

福建建溪细鳞鲴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鱼类多样性李万宝 【摘要】A survey on fishery resources was carried out in Xenocypris microlepis national aquatic germplasm resources re -serve in Jianxi River from 2011 to 2013.77 fish species belonging to 4 orders, 18 families and 57 genera were recorded.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Cyprinid fishes were the dominant species , accounting for 64.9% of total fish species.Pseud-obagrus fulvidraco, Xenocypris microlepis, Pseudobagrus nitidus, Ctenogobius giurinus, and Gnathopogon argentatus were common species in the reserve.The ecological types of the fish primarily consisted of benthic fishes , omnivorous fishes, and fish adapting to lentic or slow current .The body miniaturization was observed in the most economic fishes .Both the fish diversity and catch per unit effort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Jianxi River of the reserve than those of the upstream riv -ers.%2011—2013年对福建省建溪细鳞鲴国家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4个江段进行了鱼类资源现状调查。共采集到鱼类77种,隶属于4目18科57属。渔获物分析表明,该保护区鱼类以鲤形目鱼类为主,占鱼类总种类比的64.9%;常见种有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细鳞鲴(Xenocypris microlepis)、翘嘴鲌(Culter alburnus)、光泽黄颡鱼(Pseudobagrus nitidus)、子陵吻虎鱼(Ctenogobius giurinus)、银(Gnathopogon argentatus)等15种,以杂食性、底层、适应缓流生活的鱼类为主。保护区内的鱼类多样性指数、单船捕捞努力量较低,主要经济鱼类个体出现小型化现象。

评价区内总体景观类型相对比较单一,大多属林地景观类型

评价区内的总体景观类型相对比较单一,大多属林地景观类型。其整体结构和功能虽然受人工、自然等多种外来因素的干扰,但其整体功能仍然能维持区域生态环境平衡。 从生态学角度讲,判定一个地区景观质量的好坏,关键因素是看模地是否是由对生态环境质量具有较强调控能力的地物类型构成。 模地质量采用传统生态学中计算植被优势度值的方法进行判定。优势度值由3种参数计算得出,即密度(Rd)、频率(Rf)和景观比例(Lp)。样方是以1km×1km 为一个样方,对景观全覆盖取样,并用Merrington Maxine “t -分布点的百分比表”进行检验。 优势度计算的数学表达式如下: 密度Rd= ×100% (1) 频率Rf= ×100% (2) 景观比例Lp= ×100% (3) 优势度Do= ×100% (4) 由此可计算区域内各类拼块优势度值,结果见表5-2-7。 表5-2-7区域内各类拼块优势度值 根据上表分析计算,可以看出在上述五种景观组分中,农田(Do53.56%,Lp46.72%)的优势度最大,连通程度最高,分布面积最广,因此农田是规划区域内的模地。农田是环境资源拼块中的低亚稳定性元素类型,对生态环境有一定的正向调控能力。 其次是林地(Do19.65%,Lp16.80%),其优势度和分布面积也较高,林地是环境资源拼块中的高亚稳定性元素类型,对生态环境有较高的正向调控能力。 拼块总数的数目拼块i 总样方数出现的样方数拼块i 样地总面积的面积拼块i 22/)(L p Rf Rd ++

综上所述,农田为评价区的模地,作为环境资源拼块中的低亚稳定性元素类型,对生态环境有一定的正向调控能力,同时,林地、草地、水面、人工建筑等景观分布一定面积,连通度较高,因此,该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良好。 5.2.2.10 水土流失现状 根据《水利部关于划分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国家级水土保持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复核划分结果》的通知》(办水保[2013]188号)等划分标准,项目位于东宁市内(原东宁县),是长白山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资料,项目区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局部地区分布有风蚀,侵蚀强度以微度、轻度侵蚀为主。 东宁区域属东北中部的中低山丘陵区,主要以山地、丘陵、河谷平原地貌类型为主。山地面积为6412.5km2,占总面积的87%;丘陵岗地面积为590.1km2,占总面积的8%;河谷平原面积为368.5km2,占总面积的5%。土壤有河淤土、水稻土、白浆土,平均海拔高度为120m以下,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河流成网,绥芬河大小支流163条,区域水土流失情况突出,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已成为影响群众致富、制约县域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发展的最大瓶颈。 项目区水土流失类型主要为水蚀,并伴生一定的风蚀,水土流失形式主要为面蚀、沟蚀。根据全国第二次水土流失遥感普查资料和东宁市水土流失资料,并经实地调查分析,东宁市年均土壤侵蚀强度为800t/(km2·a),属于轻度侵蚀。根据土壤侵蚀强度分级和土壤侵蚀容许量标准,项目区容许土壤流失量200t/(km2·a)。 5.2.2.11 主要生态问题 根据现场调查及走访环保、林业等有关部门得知,项目沿线主要的生态问题为天然林采伐程度高,生态系统功能降低;森林破坏导致生境改变,威胁多种动植物物种生存与繁衍;局部地区水土流失较严重。 5.2.3 沿线生态敏感区环境现状 5.2.3.1 绥芬河东宁段滩头鱼大麻哈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1)保护区功能区划

花斑副沙鳅的移养驯化亲鱼培育与人工繁殖

花斑副沙鳅的移养驯化亲鱼培育与人工繁殖 花斑副沙鳅是一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和生态意义的淡水鱼类,广泛分布于我国的江河湖泊中。由于其生长快、肉质鲜美等特点,受到了广大渔民和养殖户的青睐。野生花斑副沙鳅种群数量逐渐减少,为了保护和利用这一资源,需要进行移养驯化、亲鱼培育和人工繁殖等工作。 一、移养驯化 花斑副沙鳅在野外环境中生长缓慢,繁殖力较差,为了提高其适应性和生长速度,可以进行移养驯化。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养殖水体,清洁通畅的水源、适宜的水温和水质对花斑副沙鳅的生长非常重要。其次需要进行良好的饲养管理,合理配制饲料,定时喂食,保持养殖水体的清洁卫生。要注重观察和记录花斑副沙鳅的行为和生长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疾病,防止虫害。 移养驯化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与野外种群进行区别,防止与野生种群杂交,影响其遗传纯度。还要注意与当地其他生物的生态平衡,避免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影响。通过移养驯化,可以提高花斑副沙鳅的生长速度和产卵率,促进其养殖发展。 二、亲鱼培育 为了促进花斑副沙鳅的人工繁殖,需要进行亲鱼培育。首先要选择健康个体,具有良好的遗传性状和繁殖能力的个体作为亲鱼。其次要为亲鱼提供适宜的养殖环境,保持水质清洁和稳定,提高亲鱼的生长速度和体质。饲养管理方面,应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要,定时给亲鱼喂食,保证其养分摄取和健康生长。 亲鱼培育的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查亲鱼的生长状况,调整饲养管理措施,确保其能够正常进行繁殖。在亲鱼培育中,还可以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进行基因筛选和改良,提高花斑副沙鳅的养殖性能和经济效益。 三、人工繁殖 在进行亲鱼培育的基础上,可以进行人工繁殖的工作。首先要确定繁殖季节,提供适宜的繁殖环境,如适温、适湿、光照充足的生活环境,刺激亲鱼产卵。其次要进行适当的人工干预,如调整水质、提供适宜的产卵工具和处理产卵卵巢等。 在人工繁殖的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和记录亲鱼行为和产卵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及时的干预处理。同时要对产卵后的卵和仔鱼进行专门的管理,保证其生长健康。 通过移养驯化、亲鱼培育和人工繁殖等工作,可以有效提高花斑副沙鳅的适应性和生长速度,促进其养殖发展和资源合理利用。在进行相关工作时,要遵循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中国原生鱼种-42页精选文档

鳀科 七丝鲚鳀(ti二声)科鲚属 Coilia grayi Richadson Gray’s longtail anchovy , Seventhread anchovy (马刀、马鲚、凤尾鱼) 体长,侧扁,向后渐尖细。头小。吻短突。口甚大,下位,上颌骨伸达胸鳍基部。体被圆鳞,无侧线。胸鳍上部7根鳍条呈丝状游离,未端达臀鳍起点;臀鳍基部长;尾鳍小,上叶长,下叶连于臀鳍。栖息于浅海河口以食糠虾,浮游和底栖动物为主。春季溯河洄游,5~7月产卵。一般体长100~200mm,大者320mm。分布于东海南部和南海。为南方江河下游重要的经济鱼类。 短颌鲚鳀科鲚属 Coilia brachygnathus Kreyenberg et Pappenheim 毛花鱼,凤尾鱼 体形长而侧扁。上颌骨后伸不超过鳃盖后缘。无侧线。纵列鳞68~77。胸腹部具棱鳞。胸结上部有6根游离的丝状鳍条。臀鳍基部极长,与尾鳍相连。为纯淡水生活的种类,栖息于江河中下游和湖泊中。食水生无脊椎动

物。生殖季节在5月中旬到6月中旬。肉味鲜美,为群众喜食的鱼类之一。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其附属水体。 长颌鲚 Coilia macrognathos Bleeker 刀鱼、毛花鱼、野毛鱼、梅鲚 又称刀鲚。其身长而侧扁,腹银色而多脂,因形似一把尖刀而得名。分布于长江及近海半咸淡水区,生殖季节从河口进入淡水,沿干流上溯至长江中游产场作生殖洄游,最远可达洞庭湖,有的在江河干流产卵,也有进入支流及通江湖泊产卵。产卵后亲鱼分散在淡水中摄食,并陆续缓慢地顺流返回河口及近海,继续肥育。长颌鲚的幼鱼也顺水洄游至河口区肥育。冬季,长颌鲚不作远距离洄游,而聚集在近海深处越冬。是典型的洄游鱼种。海水鱼(鳀鱼 Engraulis japonicus Temminck et Schlegel、长颌棱鳀 Thrissa setirostris(Broussonet) 、黄鲫Setipinna taty、小公鱼 Anchoviella commersonii、凤鲚Coiliamystax) 鳅科 美丽小条鳅鳅科 Micronoemacheilus pulcher (Nichoils et Pope)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