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塔里木河叶尔羌高原鳅盐碱耐受性研究

塔里木河叶尔羌高原鳅盐碱耐受性研究

塔里木河叶尔羌高原鳅盐碱耐受性研究

陈生熬;姚娜;江春雨;王帅;程勇;谢从新

【期刊名称】《四川动物》

【年(卷),期】2016(035)004

【摘要】采用急性毒理试验方法对塔里木河中叶尔羌高原鳅

Triplophysa(Hedinichthys)yarkandensis (Day)分别在不同盐、碱度下进行了盐、碱耐受性试验,分析盐、碱胁迫对叶尔羌高原鳅毒性影响.结果显示:pH6.5 ~7.5,水温(20±1)℃,盐度对叶尔羌高原鳅12 h、24h、48 h、72 h、96 h的半致死浓度

分别为15.490 0‰、13.979 0‰、12.920 0‰、12.117 0‰、10.770 0‰,安

全值为3.785 2‰;碱度对叶尔羌高原鳅12h、24 h、48 h、72 h、96 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6.551 6 g·L-1、5.1645 g·L-1、4.004 7 g·L-1、3.601 7 g·L-1、

2.952 4 g·L-1,安全值为0.931 6 g·L-1.研究表明,塔里木河水盐碱化严重影响了叶

尔羌高原鳅的生长和发育,造成其资源锐减.本研究旨在为叶尔羌高原鳅驯化养殖和

苗种培育提供科学依据.

【总页数】5页(P523-527)

【作者】陈生熬;姚娜;江春雨;王帅;程勇;谢从新

【作者单位】塔里木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新疆阿拉尔843300;塔里木大学动物科学

学院,新疆阿拉尔843300;塔里木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新疆阿拉尔843300;塔里木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新疆阿拉尔843300;塔里木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新疆阿拉尔843300;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武汉43007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17.4

【相关文献】

1.塔里木河流域叶尔羌高原鳅热耐受性的初步研究 [J], 陈生熬;王智超;宋勇;焦飞

2.叶尔羌高原鳅仔鱼对盐碱的耐受性 [J], 姚娜;王帅;陈生熬;程勇;张有玮;谢从新

3.盐度和碱度对塔里木河叶尔羌高原鳅毒性的研究 [J], 姚娜;宋勇;王帅;陈生熬;阿达可;刘洁雅;谢从新

4.塔里木河叶尔羌高原鳅种群动态研究 [J], 陈生熬;姚娜;王智超;刘洁雅;马宝珊;谢从新

5.塔里木河下游河段叶尔羌高原鳅形态生物学研究 [J], 王锦秀;任道全;王新月;陈生熬;宋勇;秦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叶尔羌高原鳅一龄鱼种池塘人工饲养试验

叶尔羌高原鳅一龄鱼种池塘人工饲养试验作者:向伟,范镇明,陈生熬 来源:《新疆农垦科技》 2017年第6期 摘要:目前国内对叶尔羌高原鳅的关注度、研究及开发等方面都还处于初级阶段,规模化 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和成鱼养殖技术尚未开展,为有效开发与保护新疆重要的优势土著鱼类叶 尔羌高原鳅,本文对叶尔羌高原鳅一龄鱼种土池塘人工饲养试验进行了总结,为叶尔羌高原鳅 规模化苗种的培育提供技术借鉴。 关键词:叶尔羌高原鳅;一龄鱼种;人工饲养 叶尔羌高原鳅(Triplophysa (Hedinichthys)yarkandensis (Day)),又名叶尔羌条鳅,狗头鱼。隶属于鲤形目(Cypriniformes),鳅科(Cobitidae),条鳅亚科(Nemacheilinae),高原鳅属(Triplophysa Rendahl)[1],广泛分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河水系,是新疆重要的优势土著鱼类之一。常栖息于砂质缓流浅水底层,以水生底栖动物 摇蚊幼虫、寡毛类、鞘翅目昆虫幼虫等为主的杂食性偏肉底层鱼类。叶尔羌高原鳅因其肉质细腻、味道鲜美、肌间刺少、口感好、营养价值高、脂肪含量低、可食用部分大、便于烹饪(如 火锅等)等深受当地居民的青睐,现已成为当地各民族群众喜食的高档名贵鱼类,消费量逐年 增加,市场供不应求,养殖前景十分看好。2016年6 ~ 11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产技术推 广总站与塔里木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阿拉尔农场进行了叶 尔羌高原鳅一龄鱼种土池塘人工饲养试验,并取得成功。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池塘条件 试验池塘为土池塘1口,面积1 267.3 m2,水深0.5 ~ 1.4 m,土质为砂黏土,长方形, 东西走向,避风向阳。试验用水为地下水,pH值6.5 ~ 7.6,水中溶解氧为7.5 ~ 9.0 mg/L,水质符合渔业养殖用水标准,水源充足,换水采用潜水泵,潜水泵垂直池底安置在2 m × 2 m × 2 m的网箱中,网目5 mm,池塘安装2台0.75 kW喷水式增氧机,电力有保障。试验期间保持池塘水深在0.8 ~ 1.4 m。 1.2 清塘、消毒及施肥 5月20日抽干池水,晾晒; 6月1日向池塘注入地下新水30 ~ 40 cm,用生石灰160 kg 兑水化浆全池泼洒,6月4日在池塘一角施入发酵腐熟的畜禽粪200 kg,加新水至50 ~ 60 cm,每隔1 d搅动1次,培育浮游生物。 1.3 放苗

叶尔羌高原鳅卵孵化条件的初探

叶尔羌高原鳅卵孵化条件的初探 马卓勋;陈生熬;宋勇;李东兵;任道全 【摘要】通过在不同温度、盐度、溶氧量条件下孵化叶尔羌高原鳅受精卵,初步探讨叶尔羌高原鳅人工繁殖的孵化条件.本实验每组只设置一个变化因子,其余因子参照其他鱼类资料和前期所做的预实验结果相互结合设置参考值.实验结果表明,在温度变化对比中,在18~20℃叶尔羌高原鳅卵的孵化率较高,18℃孵化率最高;盐度变化条件下,盐度为3‰~4‰时,叶尔羌高原鳅卵的孵化率较高,盐度4‰孵化率最高;在溶氧设置变化时,溶氧偏高的条件下叶尔羌高原鳅卵的孵化率较高,溶氧12 mg/L 孵化率最高.初步探究叶尔羌高原鳅在进行人工繁殖时,孵化水体温度为18℃、盐度为3‰~4‰,溶氧为7~12 mg/L,在该条件下,该鱼的孵化率较高.同时为保护和开发养殖叶尔羌高原鳅奠定基础. 【期刊名称】《塔里木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8(030)001 【总页数】6页(P8-13) 【关键词】叶尔羌高原鳅;温度;盐度;溶氧;孵化率 【作者】马卓勋;陈生熬;宋勇;李东兵;任道全 【作者单位】塔里木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新疆阿拉尔843300;塔里木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新疆阿拉尔843300;塔里木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新疆阿拉尔843300;塔里木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新疆阿拉尔843300;塔里木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新疆阿拉尔843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17 叶尔羌高原鳅(Triplophysa(Hedinichthys)yark-andensis(Day))隶属于鲤形目、 鳅科、条鳅亚科、高原鳅属、鼓鳔亚属,地方名为狗头鱼[1,5]。叶尔羌高原鳅在 鳅科鱼类中属于个体较大的鱼类之一,成体体长可达35 cm;前躯多呈圆桶形, 接近棍棒型,胸鳍部的躯干是鱼体最粗部分;腹部比较平坦,后躯渐侧扁,尾柄很短,尾柄高不及尾柄长的1/2。 该鱼也是塔里木河的土著优势物种,是沿河居住人群喜欢食用和垂钓的主要对象。随着塔河水流量的减少,开荒种植面积增加,垦荒而截流水源造成生态破碎化,影响了该鱼的生殖回游及产卵环境;该鱼的生殖、生活条件不断恶化。叶尔羌高原鳅营养丰富,肉味鲜美,造成乱捕滥猎,该鱼的市场价格不断攀升,保护该鱼和开发养殖该鱼就迫在眉睫。 目前国内对叶尔羌高原鳅卵孵化条件的报道较少,温度、盐度和溶氧往往决定整个繁育工作的成败,更是进行是人工繁育和养殖该鱼的先决条件[6,10]。本文初步设置单因子变量,通过在不同温度、不同盐度、不同溶氧条件下孵化叶尔羌高原鳅卵,比较出孵化时的最佳温度、盐度和溶氧量,为人工繁殖奠定基础,为保护和开发养殖该鱼提供基础资料。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亲鱼的选择 实验站养殖或野外直接捕捞的性腺发育良好的个体。 1.1.2 人工催产、受精

红尾副鳅耗氧率和窒息点的初步研究

红尾副鳅耗氧率和窒息点的初步研究 杜宗君;邹建平;李正杰;廖国平;黄小丽 【期刊名称】《四川动物》 【年(卷),期】2013(032)005 【摘要】用封闭流水式装置测定了红尾副鳅的耗氧率变化及窒息点.结果表明,红尾副鳅耗氧率随着体重的增加而减小,红尾副鳅其耗氧率昼夜变化差异显著(P<0.05).在水温14.0℃时,平均体重4.0g的红尾副鳅的平均耗氧率为0.1659 mg/(g·h),日平均耗氧率为0.1389 mg/(g·h),夜间其平均耗氧率为0.1930 mg/(g·h);平均体重为7.9g的红尾副鳅的平均耗氧率为0.1175 mg/(g·h),日平均耗氧率为0.1099 mg/(g·h),夜间其平均耗氧率为0.1251 mg/(g· h);平均体重9.5g的红尾副鳅平均耗氧率为0.0534 mg/(g·h),日平均耗氧率为0.0509 mg/(g·h),夜间平均耗氧率为0.0559mg/(g·h),窒息点为1.137 mg/L.本研究表明红尾副鳅为耗氧率和窒息点较高的鱼类. 【总页数】7页(P695-700,706) 【作者】杜宗君;邹建平;李正杰;廖国平;黄小丽 【作者单位】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水产系,四川雅安625014;中电四川(江边)发电有限公司,成都614000;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水产系,四川雅安625014;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水产系,四川雅安625014;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水产系,四川雅安6250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59.4 【相关文献】 1.黑尾近红鲌鱼种耗氧率和窒息点的研究 [J], 李清;王贵英;白晓慧;祝东梅;李佩;熊传喜;陈见;刘英武 2.似鲇高原鳅幼鱼耗氧率和窒息点的初步研究 [J], 何光彬;杨淞;陈柯;赵柳兰;刘巧 3.叶尔羌高原鳅耗氧率和窒息点的初步研究 [J], 雷曼红;陈根元;程勇;姜仁军;陈生熬 4.叶尔羌高原鳅耗氧率和窒息点的初步研究 [J], 雷曼红;陈根元;程勇;姜仁军;陈生熬 5.翘嘴红鲌鱼苗耗氧率和窒息点的初步研究 [J], 朱华平;黄樟翰;谢刚;卢迈新;黄伟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农业部渔业局关于补充完善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申报材料的通知

农业部渔业局关于补充完善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 区申报材料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农业部(已撤销) •【公布日期】2009.09.30 •【文号】 •【施行日期】2009.09.30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渔业资源 正文 农业部渔业局关于补充完善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申报 材料的通知 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渔业主管厅(局),海区渔政局: 经我局组织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评审委员会评审,有58个申报的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基本符合条件。为确保第三批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及时审定并公布,请根据《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划定工作规范(试行)》和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评审委员会意见,进一步补充完善申报材料: 一、依照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评审委员会意见(见附件1),进一步核定和规范保护区名称。 二、核定保护区面积范围和功能分区,用文字和地理座标说明保护区面积范围和功能分区(参见附件2),并确定核心区的特别保护期。 三、在大比例尺地形图上标示保护区的功能规划图(参见附件3)。 请各相关单位按照上述要求抓紧对保护区申报材料进行完善,并于10月30日前(以邮戳为准)以省级渔业主管厅(局)、海区渔政局为单位将材料报送我局,

有关材料电子版同时发送至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资源环境研究中心。 联系人:刘立明杨文波 联系电话:(010)59192958 68673940 传真:(010)59192965 68673940 电子邮件:******************.cn **************.cn 附件1:拟建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重点修改意见 附件2:范本一:长江扬州段四大家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范本二: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范本三:扎陵湖鄂陵湖花斑裸鲤极边扁咽齿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附件3:范本一:长江扬州段四大家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功能区规划图(略) 范本二: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功能区规划区(略)范本三:扎陵湖鄂陵湖花斑裸鲤极边扁咽齿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功能区规划图(略) 二〇〇九年九月三十日附件1:

拟南芥与豌豆对盐碱环境的耐受性机制比较研究

拟南芥与豌豆对盐碱环境的耐受性机制比较 研究 盐碱地是人们经常提到的一个问题,它的出现会极大地影响农田的耕作和城市 的建设。盐碱地在不断地蔓延中,许多科学家都在尝试解决这个问题。这篇文章将就拟南芥和豌豆这两种植物,借助相关研究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以探究它们在盐碱环境中的耐受性机制。 先来简单介绍一下拟南芥和豌豆。 拟南芥是一种草本植物,和油菜,芥菜等都属于芸薹科植物,其叶子呈银灰色,花较小,以雌雄异花而闻名。拟南芥的遗传学特点非常明显,是许多生物学家在遗传学领域的首选试验植物;而豌豆则是豆科植物,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其种籽得益于高胡萝卜素含量,是一种极其有营养的食品。 在盐碱地中,盐分浓度过高,很难生存,但在送往沙漠,建造海水大带之前, 我们怎样才能让植物在高盐环境中生存下去呢?此时,拟南芥和豌豆的耐受性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盐分耐受性差异。 研究发现,豌豆对盐分的耐受性明显比拟南芥强。不足的是,豌豆在遭受高钠 离子检测后,生长发育迅速受到不良影响,导致其染色体稳定性降低,一部分基因夭折等副作用。而拟南芥则能在高盐压力下依然进行正常生长和发育。耐受性差异的形成涉及许多生理和遗传学机制,包括根系对盐分吸收的速率、盐分对植物生长发育等环境因素影响的存活适应能力。 其次是盐排泄机制差异。

由于过量盐分在植物体内会引起水分扰动和电子扰动,因此,植物能够有效地排泄过量的钠离子就显得尤为重要。有研究发现,拟南芥叶片下表皮细胞有大量的盐腺细胞,这些盐腺细胞表现出非常强的排钠功能,能够排出植株过多的钠离子,使得植株保持水分平衡。而豌豆并没有发现类似的机制,其盐排泄功能并不如拟南芥强。 除此之外,拟南芥在碱性环境下表现出了更强的耐受性,而豌豆则显得比较敏感。豌豆叶片中响应钙离子信号的细胞比例较小,不能有效地进行离子平衡调节。 最后,拟南芥的遗传优势 拟南芥因其遗传特点而成为现代遗传学的最佳模型植物之一,同时也为其抗盐性研究带来了便利。如今,众多的遗传研究结果表明,抗盐机制是拟南芥发生器官中的复合遗传调节网络,该调节网络能帮助植物抵御植物生长过程中受到的环境压力。 豌豆可能是否比拟南芥过“时”,但它的生理生化过程显然非常重要,豌豆对盐的适应性研究不仅涉及到高盐胁迫的基本生物学问题,而且具有广泛的实际应用意义。 总结起来,拟南芥和豌豆的盐碱环境耐受性机制的比较展现出了两者的不同,也进一步说明了为什么拟南芥能够成为最佳的模型植物之一,而豌豆则能够成为一种重要的农作物,具有广泛的实际应用意义。此外,我们也看到了射干植物友善的适应环境向外拓展的能力,以及其相互间的配合共赢,这为我们在今后的研究中,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研究植物逆境耐受性的分子机制

研究植物逆境耐受性的分子机制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面临各种环境逆境,如高温、低温、干旱、盐碱等,这些逆境条件会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产生负面影响。然而, 令人惊讶的是,有些植物能够在这些恶劣环境下生存和繁衍,表现出 较强的逆境耐受性。这引发了科学家们的兴趣,并促使他们深入探究 植物逆境耐受性的分子机制。 植物逆境耐受性的分子机制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领域,涉及到许多 不同的生物学过程和分子信号网络。在逆境条件下,植物需要对内外 信号进行感知和响应,以维持其正常生理状态。以下是几个重要的分 子机制。 一、反应性氧物种 (ROS) 的产生和清除 逆境条件下,植物细胞内会产生过量的ROS,如超氧阴离子(O2-)、过氧化氢(H2O2)等。ROS的过度积累会导致细胞氧化损伤,因此,植物必须及时清除ROS以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研究发现,植物 通过各种抗氧化酶和非酶抗氧化物质来清除ROS,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 (POD)、抗坏血酸 (AsA) 等。此外,植物逆境响应 信号途径中的抗氧化酶基因及相关调控因子的表达调控也参与了ROS 的清除过程。 二、逆境胁迫下的基因表达调控 逆境胁迫下,植物通过调节一系列抗逆性相关基因的表达来抵御逆 境的影响。这些基因涉及到抗性蛋白的合成、逆境信号传导、细胞壁

强化等生理过程。许多逆境响应基因的表达受到一些转录因子的调控。例如,转录因子DREB/CBF家族在低温、干旱和盐胁迫条件下的表达 上调,进而维持植物的稳定性。 三、植物激素调控 植物激素在逆境响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角色。不同类型的逆境胁迫 会导致植物内源激素的变化,如茉莉酸甲酯 (MeJA)、乙烯 (ethylene)、 赤霉素 (gibberellins) 等。这些激素在逆境应答中通过调控基因表达、 蛋白质合成、离子通道的活性等方式参与了植物的逆境耐受性调控。 四、逆境诱导的信号转导途径 植物通过一系列信号传导途径来感知和响应逆境胁迫。例如,在干 旱胁迫下,植物通过非胺基酸类酶蛋白激酶 (MAPK) 信号通路来转导 逆境信号,进而激活一系列下游的逆境响应基因。此外,还有磷酸二 酯酶 (PP2C)、蛋白激酶 (SnRK2) 等植物蛋白家族在逆境信号转导过程 中发挥重要作用。 总结起来,研究植物逆境耐受性的分子机制不仅有助于深化我们对 植物逆境适应的认识,也有望为改良作物育种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未来的研究还需进一步阐明分子机制中的细节和相互关系,以便更好 地利用这些知识来培育出更适应逆境条件的植物品种,从而提高农作 物的产量和质量,并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逆境挑战。

咸海卡拉白鱼胚胎及仔鱼对盐碱耐受性的研究

咸海卡拉白鱼胚胎及仔鱼对盐碱耐受性的研究 姜秋俚;蔺玉华;王信海;耿龙武;刘博 【期刊名称】《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8(030)002 【摘要】用NaCl和NaHCO3分别处理卡拉白鱼(Chalcalburnus chalcoides aralensis)受精卵和仔鱼,观察其发育状况.结果表明:鱼胚发育的适宜盐度为0~9 g/L,孵化率均在90%以上,最高盐度不能超过10 g/L;鱼胚发育的适宜碱度为 3.42~37.81 mmol/L,孵化率均在90%以上,最高碱度不能高于57.31 mmol/L.仔鱼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处理24,48,72 h的半致死浓度(LC50)NaCl分别为11.32,11.91,9.16 g/L,NaHCO3分别为5 4.30,23.63,19.86 mmol/L. 【总页数】8页(P219-225,228) 【作者】姜秋俚;蔺玉华;王信海;耿龙武;刘博 【作者单位】中国水产科学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哈尔滨,150070;大连水产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大连,116023;中国水产科学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哈尔 滨,150070;中国水产科学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哈尔滨,150070;上海水产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上海,200090;中国水产科学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哈尔滨,150070;吉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长春,13011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65.116 【相关文献】

1.咸海卡拉白鱼对盐碱耐受性研究 [J], 蔺玉华;耿龙武;卢金星;刘永;吴文化;王斌 2.咸海卡拉白鱼染色体核型研究 [J], 耿龙武;蔺玉华 3.池塘驯养咸海卡拉白鱼某些生物学特性研究 [J], 蔺玉华;耿龙武;吴文化;王斌;夏永涛;刘晓勇 4.咸海卡拉白鱼胚胎和仔鱼早期发育 [J], 蔺玉华;耿龙武;吴文化;王斌;夏永涛;刘晓勇 5.咸海卡拉白鱼胚胎和仔鱼早期发育 [J], 蔺玉华;耿龙武;吴文化;王斌;夏永涛;刘晓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耐盐碱根际促生菌与丛枝菌根真菌联合提高牧草盐碱耐受性的微生物机制研究

耐盐碱根际促生菌与丛枝菌根真菌联合提高牧草 盐碱耐受性的微生物机制研究 一、本文概述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土壤盐碱化的日益严重,提高牧草对盐碱胁迫的耐受性已成为农业生态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近年来,微生物肥料因其环保、高效的特点,在改良土壤、提高植物抗逆性等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其中,耐盐碱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ria, PGPR)和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作为两种重要的微生物资源,被广泛研究并应用于农业实践中。 本研究旨在探讨耐盐碱根际促生菌与丛枝菌根真菌联合作用提 高牧草盐碱耐受性的微生物机制。通过对两种微生物的筛选、优化组合及接种方式的研究,明确联合接种对牧草生长、生理生化指标及土壤环境的影响,进而揭示其提高牧草盐碱耐受性的内在机制。这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微生物与植物互作的生态学过程,还可为盐碱地牧草种植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对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耐盐碱根际促生菌与丛枝菌根真菌的筛选与鉴定 为了探究耐盐碱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 PGPR)与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在提高牧草盐碱耐受性方面的微生物机制,我们首先进行了菌株的筛选与鉴定工作。 我们从多种土壤样本中分离出潜在的PGPR菌株,通过耐盐碱性试验,筛选出能在高盐浓度环境下生长并表现出促生特性的菌株。这些菌株被接种到含有不同浓度NaCl的培养基中,通过测定其生长速率、生物量积累等指标,筛选出耐盐碱性较强的菌株。 对于AMF的筛选,我们采用了盆栽试验和显微镜观察相结合的方法。从多种土壤样本中收集AMF孢子,接种到牧草盆栽中,通过观测植物的生长状况、根系侵染率等指标,筛选出与牧草共生效果好、能促进植物生长的AMF菌株。 对于筛选出的PGPR和AMF菌株,我们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通过提取菌株的DNA,进行PCR扩增和序列分析,确定其种属和遗传背景。我们还对菌株的生理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包括其耐盐碱性、促生机制等,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为了评估PGPR与AMF联合应用对牧草盐碱耐受性的影响,我们进行了盆栽试验。将筛选出的PGPR和AMF菌株同时接种到牧草盆栽中,设置不同盐浓度梯度,观察植物的生长状况、生物量积累、叶片叶绿素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联合应用PGPR和AMF能显著提高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