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贝氏高原鳅鳃结构的观察

贝氏高原鳅鳃结构的观察

贝氏高原鳅鳃结构的观察

任爽;晏正碧;马秀慧;王志坚

【摘要】The gill histological structure of Trilophysa bleekeri was observed by optical microscope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ill structure and function and to provide the scientific basis for its artificial cultu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ill structure includes short and dull gill rakers, expanded gill filament terminal, gill lamellae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gill filament, thin epithelial cells with highly vaseularization on the respiratory surface of gill filament, mutual linkage of epithelial cells on the non- respiratory surface of gill filament and less chloride cells on the bottom of gill lamellae,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gill surface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of Trilophysa bleekeri is suitable to its respiratory and ingestion function.%为了解贝氏高原鳅鳃的结构与其功能的关系,同时为其人工养殖积累基础资料,应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贝氏高原鳅(Trilophysa bleekeri)鳃的组织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鳃耙短钝;鳃丝末端膨大;鳃小片互生排列在鳃丝两侧;鳃丝呼吸面上皮细胞薄,高度血管化;非呼吸面由上皮细胞彼此相连.氯细胞数量较少,多分布在鳃小片基部.表明,贝氏高原鳅的鳃表面形态结构与其呼吸作用、摄食作用等功能相适应.

【期刊名称】《贵州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1(039)006

【总页数】3页(P128-130)

【关键词】贝氏高原鳅;鳃;组织结构

【作者】任爽;晏正碧;马秀慧;王志坚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淡水鱼类资源与生殖发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水产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北碚,400715;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淡水鱼类资源与生殖发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水产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北碚,400715;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淡水鱼类资源与生殖发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水产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北碚,400715;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淡水鱼类资源与生殖发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水产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北碚,40071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86.2

鳃是鱼类重要的呼吸器官,具有气体交换、调节渗透压等重要功能。研究其正常形态结构对鱼类养殖及疾病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iss J A[1]最早研究了硬骨鱼鳃丝的结构,其后许多研究者相继对虹鳟、草鱼、南方鲶、剑尾鱼、鲢鱼、鲤鱼等[2-7]的鳃结构进行了扫描和透射电镜研究。目前,关于鳅科鱼类,尤其是高原鳅属鱼类鳃结构的研究相对较少。近年来,对于贝氏高原鳅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8-11]。观察贝氏高原鳅鳃的正常组织形态学结构,不仅有助于了解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也可为今后人工养殖积累基础资料。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贝氏高原鳅为重庆市境内大宁河流域巫溪段捕捞的健康鱼体。活体掀开鳃盖,迅速从其第二鳃弓上取下鳃片,用生理盐水洗净。

1.2 方法

1.2.1 光镜观察鳃用Bouin氏液固定24h后用70%酒精反复冲洗,各级浓度梯度乙醇脱水,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厚度8μm,H.E染色,中性树胶封片,Nikon 80i 显微镜观察并照相。

1.2.2 扫描电镜观察鳃放入2.5%戊二醛中固定4h(4℃,0.1mol/L磷酸缓冲液配置pH7.2),各级乙醇脱水,醋酸异戊酯置换,常规临界点干燥,真空离子镀膜,S-3400N扫描电镜下观察并照相,加速电压为15.0kV。

2 结果与分析

2.1 光镜观察鳃表面结构

2.1.1 鳃的大体解剖贝氏高原鳅具有4对完整的鳃,位于咽部后端两侧的鳃腔里,无鳃上器等附属结构。鳃由鳃弓、鳃耙和鳃丝组成(图版-1~3)。鳃耙位于鳃弓凹面外侧,呈齿状排列。鳃丝分2列着生在鳃间隔前后两端形成全鳃。鳃丝一端呈梳状连续着生在鳃弓凸面外侧,另一端游离,末端膨大。每一鳃丝向两侧伸出许多细小的片状突起,垂直于鳃丝着生,称为鳃小片。鳃小片彼此平行排列。

2.1.2 鳃弓横截面为近椭圆形,其上固着鳃丝。鳃弓由上皮组织、致密结缔组织和软骨组织组成。鳃弓表面由复层上皮细胞覆盖,细胞排列紧密。出鳃丝动脉及入鳃丝动脉贯穿于鳃弓中。复层上皮下为致密结缔组织,鳃弓骨组织包裹其内,软骨细胞成团分散于结缔组织中,形成透明软骨组织。部分结缔组织内有软骨,向鳃弓外侧显著突起,即鳃耙(图版-1)。

2.1.3 鳃丝横切鳃丝基部与鳃弓相连接处,可见2列鳃丝交错着生在鳃弓上(图版-2)。纵切组织切片可观察到鳃丝基部以鳃间隔相连,其中有入鳃丝动脉,其下并排2条出鳃丝动脉(图版-3)。鳃丝表面覆盖复层上皮组织,并与鳃弓的上皮组织相连接。每个鳃丝中均有软骨组织支持,软骨组织位于鳃丝内侧,呈长椭圆形,其外包裹结缔组织。软骨组织长约为鳃丝全场的2/3或更多。

2.1.4 鳃小片纵切贝氏高原鳅的鳃,可以观察到鳃丝上的鳃小片(图版-3)。鳃小片

分2列紧密排列在鳃丝两侧,其基部为复层上皮。鳃小片十分细小,因而肉眼不

易观察。

2.2 扫描电镜观察鳃表面结构

2.2.1 鳃弓贝氏高原鳅的鳃弓表面形态(图版-4)与其他淡水鱼类基本相同,质地较

为紧密,凹凸不平。鳃弓平均长度约为3800μm,所覆盖的上皮细胞形状不规则。部分结缔组织层突破基膜进入腺层,向外隆起形成味蕾结构(图版-5)。

2.2.2 鳃耙贝氏高原鳅的鳃耙结构较为简单,表面结构与鳃弓相似(图版-6)。鳃耙

短钝,各鳃耙之间间隙较疏松。鳃弓上的鳃耙均呈2列齿状排列,鳃耙长80~140μm,相邻鳃耙间距为160~400μm,且由中间向两端逐渐变短小,由中间向两端排列逐渐疏松。鳃耙表面被复层上皮细胞覆盖。

2.2.3 鳃丝鳃丝呈长条形,表面结构与鳃弓类似。经观察统计,鳃丝长为530~2100μm,宽95~130μm,鳃丝间距100~110μm。鳃丝表面有许多不规则的凹陷,使得鳃丝表面粗糙,这是由于鳃丝呼吸面上皮细胞薄,高度血管化所致。鳃丝表皮有复层上皮细胞、少量氯细胞和黏液细胞。氯细胞呈圆球状附着在鳃丝表面。黏液细胞散布于鳃丝上皮(图版-7)。鳃丝表面凹凸不平,推测可能是由于呼吸面上皮细胞较薄,其下密布毛细血管导致表面隆起。此外,鳃丝表面还具有许多深浅、形态不一的凹陷。

注:1~3为光镜观察图,4~9为扫描电镜观察图,即1.鳃纵切面;2.鳃弓横切面;

3.鳃丝横切面;

4.鳃表面形态;

5.味蕾结构;

6.鳃耙表面结构;

7.鳃丝和鳃小片表

面结构;8.鳃小片交叉排列结构;9.鳃小片表面小孔结构。Aa:入鳃丝动脉(afferent artery);Cb:软骨棒(cartilage bar);Ea:出鳃丝动脉(efferent artery);Gb:鳃弓(gill arch);Gr:鳃耙(gill raker); Nrs:非呼吸面(non-respiratory surface);Pf:鳃丝(primary filament);Rs:呼吸面(respiratory

surface); Sf:鳃小片(secondary filament);Tb:味蕾(taste bud)。Note: 1,Gill longitudinal section under optical microscope; 2,Gill arch transaction under optical microscope ; 3,Gill filament transaction under optical microscope;4,Gill surface morphology under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5,Taste bud structure under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6,Gill raker surface structure under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7,Surface structure of gill filament and lamellae under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8,Cross arrangement structure of gill lamellae under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9,Surface micropore structure of gill lamellae under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Aa,Afferent artery; Cb,Cartilage bar; Ea,Efferent artery; Gb,Gill arch; Gr,Gill raker; Nrs,Non-respiratory surface; Pf,Primary filament; Rs,Respiratory surface; Sf,secondary filament; Tb,taste bud.图版贝氏高原鳅的鳃表面结构Fig. The gill surface structure of Trilophysa bleekeri

2.2.4 鳃小片通过电镜观察,鳃小片呈三角形,最高处约为50μm,边缘厚度约为6μm,间距约为18μm。鳃小片与鳃丝长轴接近垂直排列,一致向其中央两侧呈

弓形弯曲。鳃小片间间隔约为等距,相邻鳃丝的鳃小片为交叉排列(图版-8)。鳃小片边缘具有皱褶,细胞表面起伏不平,上有形状不同的向内凹陷的小孔(图版-9)。在鳃小片基部分布有少量氯细胞。

3 小结与讨论

通过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贝氏高原鳅的鳃表面形态结构与其呼吸作用、摄食作用等功能相适应。贝氏高原鳅主食底栖附着藻类,滤食性较弱,因此其鳃耙短小且排列疏松。

贝氏高原鳅具有4对全鳃,每片鳃由鳃弓、鳃耙及鳃丝组成。鳃丝末端膨大,鳃

小片排列紧密,形成两端封闭的梳状结构,此结构有利于增大水的流量,延长水流留滞时间,使得鳃丝能够更充分的气体交换。同时,鳃丝表面具有规则或不规则分布的微嵴、沟、坑、孔等结构,表面凹凸不平,增大鳃丝表面的阻力,延缓水流经鳃丝表面的时间,造成涡流[12],从而有利于水分子和其他离子的机械吸附,形成极大的适于气体交换的表面积,这种最大化的表面积有利于O2和CO2的交换,

利于血-水间的气体交换。贝氏高原鳅的这种结构特征与大多数淡水硬骨鱼类的结

构相似。

贝氏高原鳅鳃丝表面具有许多微嵴及微绒毛,Hughes G M等[13]研究发现,其

有助于固定黏液细胞。贝氏高原鳅鳃丝表面具有大量的黏液细胞,与南方鲶、剑尾鱼、鲢、鲤等鱼类一致。鳃丝上固定的黏液减小了水流对于鳃丝的机械伤害。而在鳃小片上没有微嵴结构的存在,是因为水流经过了鳃弓和鳃丝的阻挡后流速已经变缓,所以鳃小片不需要微嵴结构固定黏液细胞来减少机械伤害。而鳃小片由于细胞表面起伏不平,形成褶皱,增大了呼吸交换面积,提高离子交换率,增强呼吸作用。贝氏高原鳅的鳃小片高度(50μm)、厚度(6μm)和片间距(18μm)都相对较小,按照Hughes G M等[14]的划分,贝氏高原鳅属于活跃性鱼类,这与其生活环境和生

活习性相符。鳃小片的镶嵌互生分布方式在加大水流阻力的同时,增加了交换总面积,相应增加了气体交换率。因此,贝氏高原鳅不需以较厚的血-水屏障为处于空

气中的鳃小片提供支持,减少血-水屏障的距离,进一步加强气体交换。

氯细胞被证明在硬骨鱼类中起到调节渗透压和离子平衡的重要作用[15]。贝氏高原鳅是淡水鱼类,氯细胞主要分布在鳃丝及鳃小片基部,且数量较少。这是由于淡水硬骨鱼类中的氯细胞不同海水鱼类的氯细胞,没有辅助细胞,或者即使形成了辅助细胞,也可能没有发挥作用。同时,淡水硬骨鱼类常分泌氯化物到血液中维持血液含盐量,这与海水鱼类相反。所以淡水鱼类的氯细胞数量比海水鱼类的少。

[参考文献]

[1] Reiss J A. DerB Bau der kiemenblatter bei den Knochenfishchen[J]. Arch Naturgesch,1881,47(6):518-550.

[2] Hughes G M.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of the respiratory surfaces

of trout gills[J].J Zool(Lond),1979,187:443-453.

[3] 韩桢锷,宋学君,岳丙宜.草鱼鳃扫描电镜研究[J].南开大学学报,1992,15(2):12-17.

[4] 但学明,张耀光,谢小军.南方鲶鳃的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4(6):666-673.

[5] 方展强,邱玫,王春凤.剑尾鱼鳃结构的光镜、扫描和电镜观察[J].电子显微学报,2004,23(5):553-559.

[6] 王良臣,郭淑华.鲢鱼鳃的扫描电镜研究[J].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4(1):71-76.

[7] 郭淑华,王良臣.鲤鳃表面结构扫描电镜研究[J].水生生物学报,1988,12(1):54-57.

[8] 温龙岚,姚艳红,王志坚.贝氏高原鳅泌尿系统显微和超微结构[J].动物学杂志,2007,42(6):108-114.

[9] 温龙岚,姚艳红,王志坚.贝氏高原鳅肾脏发育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

然科学版,2009,34(3):179-183.

[10] 李忠利,严太明.贝氏高原鳅胚胎和仔鱼的形态发育[J].水生生物学报,2009,33(4):636-642.

[11] 刘小红,何翔,耿相昌,等.贝氏高原鳅脑垂体显微结构观察[J].四川动物,2009,28(6):810-816.

[12] Lewis S V, Porter I C. 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ic study of the gills of lamprey, Lampetra fluniatilis (L.)[J].Micron,1976,7:205-211.

[13] Hughes G M,Wright D E.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water/blood pathway in the secondary lamellae of teleost and elasmobranch fishes-benthic[J].Z . Zellforsch,1970,104:478-493.

[14] Hughes G M,Miriam Morgan. The structure of fish gills in relation to their respiratory function[J].Biol.Rev.,1973,48:419-475.

[15] Foskett J K,Schett C. The chloride cell:definitive identification as the salt-secretory cell in teleosts[J]. Science,1982,215:164-166.

我国现有的31种沙鳅简介

我国现有的31种沙鳅简介 1 中华沙鳅鳅科Botia (Sinibotia) superciliaris Gunther 也叫做钢鳅,吻长而尖。须3对。颐下 具1对钮状突起。眼下刺分叉,未端超过眼 后缘。颊部无鳞。腹鳍未端不达肛门。肛门 靠近臀鳍起点。尾柄较低。 小型鱼类。栖居于砂石底河段的缓水区常在 底层活动。分布于长江中、上游。 2花斑副沙鳅鳅科Parabotia fasciata Dabry 颐下无钮状突起。须3对,口角须较长。眼 下刺分叉,未端达眼球中部。颊部被细鳞。腹鳍 末端距肛门甚远。肛门位于腹鳍基至臀鳍起点之 间的前3/5处。 栖息于砂石底质的江河底层。食水生昆虫和藻类。个体小。广布于北起黑龙江南至珠江的各江河。 3 武昌副沙鳅鳅科Parabotia banarescui (Nalbant) 颐下无钮状突起。须3对,口角须短。眼下刺分 叉。颊部被细鳞。腹鳍未端后伸到达或超过肛门。肛 门位于腹鳍基与臀鳍起点间的中点之前。 小型鱼类。生活于江湖底层。分布于长江中游。 4 漓江副沙鳅鳅科Parabotia lijiangensis Chen 吻长与眼后头长相等。眼径等于或小于眼间 距。眼下刺分叉,未端达到或稍超过眼中央。颐 部无突起。须3对;口角须长度稍短于眼径。颊 部具鳞。腹鳍未端达到肛门。尾柄较高。 小型鱼类。生活于江河底层。分布于漓江和 湘江上游。 5 长薄鳅鳅科Leptobotia elongata (Bleeker) (花鱼、花斑鳅) 体长,侧扁。头长而尖。颐下无钮状突起。须3 对。眼很小。眼下刺不分叉。体侧具5~8条垂直带 纹或不规则斑纹。 生活于江河底层,性凶猛,主食小鱼。是鳅科 鱼类中个体最大的一种,最大可长至5~6市斤,具有捕捞价值。分布于长江上游。 6 紫薄鳅鳅科Leptobotia taeniaps (Sauvage) 颐下无钮状突起。须3对。眼很小,眼间距与 眼径之比大于2.5倍。眼下刺不分叉。体侧具蠕虫 形花纹。 个体小,数量不多。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其附属 水体。 7 红唇薄鳅鳅科Leptobotia rubrilaris (Dabry)

《鱼类生态学》复习题

《鱼类生态学》复习题 一、名称解释 1. 年轮:鱼类受生活环境条件年周期变化和自身生理周期的影响,逐年规律性地在鳞片及其它骨质组织上形成不同的生长年带,前后年份生长年带交替处的形态结构不同于生长年带,这一形态结构异常的生长年带交替处称为年轮。 2. 繁殖力:1尾雌鱼在产卵前的成熟卵粒数即称之为鱼的繁殖力。 3. 排卵与产卵:成熟卵从滤泡中脱离出来跌入卵巢腔或腹腔的过程称为排卵;卵离开鱼体进入外界水中的过程称为产卵。 4. 成熟系数:即性体指数,是一种常用描述性腺相对大小的指标,以性腺重量和鱼体重的百分比表示。 5. 洄游:是鱼类运动中的一种特殊式型。是一种有一定方向、一定距离和一定时间的变换栖息场所的运动。 6. 生态演替:是群落经过一定的发展历史时期以及物理环境条件的改变而从一种群落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类型的顺序过程。 7.生殖痕:由于生殖作用而在鳞片上形成的轮圈。 8. 瞬时生长率:又称为特定生长率或内禀生长率,单位时间内鱼体体长(或体重)的 自然对数的增长值。 9. 充塞指数: 鱼类消化道中食物团重和鱼体重(去内脏)的比值,即用量的形式表示鱼 类摄食量的大小. 的自然对数的增长值。 10. 怀卵量:指一尾雌鱼在产卵前所具有的成熟卵粒数,亦即鱼类的繁殖力。 11. 生长常数:将生长比速乘上生长开始时起所经历的时间。 12. 性成熟:鱼在一生中性腺第一次成熟称为初次性成熟;已产过卵(或排过精)的 性腺周期性的成熟称为再次性成熟。 13. 丰满度:指鱼的肥满程度,即体重与体长立方积的比值,比值越大,表示鱼体越 肥满。 14. 食谱:某种鱼消化道中所有饵料生物的总称. 15. 临界期:仔鱼从内源性营养转向外源性营养时,由于饵料保障和仔鱼器官发育两 者的共同作用造成的大量死亡的危险期。

《鱼类生态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鱼类生态学复习题 (课程代码322075) 一、名称解释 1. 年轮:鱼类受生活环境条件年周期变化和自身生理周期的影响,逐年规律性地在鳞片及其它骨质组织上形成不同的生长年带,前后年份生长年带交替处的形态结构不同于生长年带,这一形态结构异常的生长年带交替处称为年轮。 2. 繁殖力:1尾雌鱼在产卵前的成熟卵粒数即称之为鱼的繁殖力。 3. 排卵与产卵:成熟卵从滤泡中脱离出来跌入卵巢腔或腹腔的过程称为排卵;卵离开鱼体进入外界水中的过程称为产卵。 4. 成熟系数:即性体指数,是一种常用描述性腺相对大小的指标,以性腺重量和鱼体重的百分比表示。 5. 洄游:是鱼类运动中的一种特殊式型。是一种有一定方向、一定距离和一定时间的变换栖息场所的运动。 6. 生态演替:是群落经过一定的发展历史时期以及物理环境条件的改变而从一种群落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类型的顺序过程。 7.生殖痕:由于生殖作用而在鳞片上形成的轮圈。 8. 瞬时生长率:又称为特定生长率或内禀生长率,单位时间内鱼体体长(或体重)的 自然对数的增长值。 9. 充塞指数: 鱼类消化道中食物团重和鱼体重(去内脏)的比值,即用量的形式表示鱼 类摄食量的大小. 的自然对数的增长值。 10. 怀卵量:指一尾雌鱼在产卵前所具有的成熟卵粒数,亦即鱼类的繁殖力。 11. 生长常数:将生长比速乘上生长开始时起所经历的时间。 12. 性成熟:鱼在一生中性腺第一次成熟称为初次性成熟;已产过卵(或排过精)的 性腺周期性的成熟称为再次性成熟。 13. 丰满度:指鱼的肥满程度,即体重与体长立方积的比值,比值越大,表示鱼体越 肥满。 14. 食谱:某种鱼消化道中所有饵料生物的总称. 15. 临界期:仔鱼从内源性营养转向外源性营养时,由于饵料保障和仔鱼器官发育两 者的共同作用造成的大量死亡的危险期。

贝氏高原鳅鳃结构的观察

贝氏高原鳅鳃结构的观察 任爽;晏正碧;马秀慧;王志坚 【摘要】The gill histological structure of Trilophysa bleekeri was observed by optical microscope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ill structure and function and to provide the scientific basis for its artificial cultu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ill structure includes short and dull gill rakers, expanded gill filament terminal, gill lamellae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gill filament, thin epithelial cells with highly vaseularization on the respiratory surface of gill filament, mutual linkage of epithelial cells on the non- respiratory surface of gill filament and less chloride cells on the bottom of gill lamellae,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gill surface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of Trilophysa bleekeri is suitable to its respiratory and ingestion function.%为了解贝氏高原鳅鳃的结构与其功能的关系,同时为其人工养殖积累基础资料,应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贝氏高原鳅(Trilophysa bleekeri)鳃的组织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鳃耙短钝;鳃丝末端膨大;鳃小片互生排列在鳃丝两侧;鳃丝呼吸面上皮细胞薄,高度血管化;非呼吸面由上皮细胞彼此相连.氯细胞数量较少,多分布在鳃小片基部.表明,贝氏高原鳅的鳃表面形态结构与其呼吸作用、摄食作用等功能相适应. 【期刊名称】《贵州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1(039)006 【总页数】3页(P128-130)

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类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名录 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是中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确定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类之一。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列表: 哺乳纲 灵长目:短尾猴、熊猴、白颊猕猴、猕猴、藏南猕猴、藏酋猴 食肉目:狼、亚洲胡狼、貉、沙狐、藏狐、赤狐、懒熊、棕熊、黑熊、小熊猫、黄喉貂、石貂、小爪水獭、水獭、江獭、椰子猫、斑林狸、草原斑猫、渔猫、兔狲、猞猁、云猫、豹猫、北海狗、北海狮、髯海豹、环海豹 偶蹄目:獐、贡山麂、海南麂、水鹿、马鹿、毛冠鹿、藏原羚、鹅喉羚、长尾斑羚、缅甸斑羚、中华斑羚、北山羊、岩羊、阿尔泰盘羊、哈萨克盘羊、戈壁盘羊、天山盘羊、帕米尔盘羊、中华鬣羚、红鬣羚 啮齿目:巨松鼠 兔形目:贺兰山鼠兔、伊犁鼠兔、粗毛兔、海南兔、雪兔、塔里木兔 鲸目:糙齿海豚、热带点斑原海豚、条纹原海豚、飞旋原海豚、长喙真海豚、真海豚、印太瓶鼻海豚、瓶鼻海豚、弗氏海豚、里氏海豚、太平洋斑纹海豚、瓜头鲸、虎鲸、伪虎鲸、小虎鲸、短肢领航鲸、

东亚江豚、印太江豚、小抹香鲸、侏抹香鲸、鹅喙鲸、柏氏中喙鲸、银杏齿中喙鲸、小中喙鲸、贝氏喙鲸、朗氏喙鲸 鸟纲 鸡形目:环颈山鹧鸪、红喉山鹧鸪、白眉山鹧鸪、白颊山鹧鸪、褐胸山鹧鸪、红胸山鹧鸪、台湾山鹧鸪、绿脚树鹧鸪、花尾榛鸡、镰翅鸡、松鸡、岩雷鸟、柳雷鸟、暗腹雪鸡、藏雪鸡、阿尔泰雪鸡、大石鸡、血雉、红腹角雉、勺鸡、红原鸡、黑鹇、白鹇、白马鸡、藏马鸡、蓝马鸡、红腹锦鸡、白腹锦鸡 雁形目:栗树鸭、鸿雁、白额雁、小白额雁、红胸黑雁、疣鼻天鹅、小天鹅、大天鹅、鸳鸯、棉凫、花脸鸭、云石斑鸭、斑头秋沙鸭、白翅栖鸭 䴙䴘目:赤颈䴙䴘、角䴙䴘、黑颈䴙䴘 鸽形目:中亚鸽、斑尾林鸽、紫林鸽、斑尾鹃鸠、菲律宾鹃鸠、橙胸绿鸠、灰头绿鸠、厚嘴绿鸠、黄脚绿鸠、针尾绿鸠、楔尾绿鸠、红翅绿鸠、红顶绿鸠、黑颏果鸠、绿皇鸠、山皇鸠 沙鸡目:黑腹沙鸡 夜鹰目:黑顶蛙口夜鹰、凤头雨燕、爪哇金丝燕、灰喉针尾雨燕鹃形目:褐翅鸦鹃、小鸦鹃 鹤形目:花田鸡、长脚秧鸡、棕背田鸡、姬田鸡、斑胁田鸡、紫水鸡、沙丘鹤、蓑羽鹤、灰鹤 鸻形目:大石鸻、鹮嘴鹬、黄颊麦鸡、水雉、铜翅水雉、林沙锥、半蹼鹬、小杓鹬、白腰杓鹬、大杓鹬、翻石鹬、大滨鹬、阔嘴鹬、灰

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

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 答案:哺乳纲 灵长目:短尾猴、熊猴、白颊猕猴、猕猴、藏南猕猴、藏酋猴 食肉目:狼、亚洲胡狼、貉、沙狐、藏狐、赤狐、懒熊、棕熊、黑熊、小熊猫、黄喉貂、石貂、小爪水獭、水獭、江獭、椰子猫、斑林狸、草原斑猫、渔猫、兔狲、猞猁、云猫、豹猫、北海狗、北海狮、髯海豹、环海豹 偶蹄目:獐、贡山麂、海南麂、水鹿、马鹿、毛冠鹿、藏原羚、鹅喉羚、长尾斑羚、缅甸斑羚、中华斑羚、北山羊、岩羊、阿尔泰盘羊、哈萨克盘羊、戈壁盘羊、天山盘羊、帕米尔盘羊、中华鬣羚、红鬣羚 啮齿目:巨松鼠 兔形目:贺兰山鼠兔、伊犁鼠兔、粗毛兔、海南兔、雪兔、塔里木兔 鲸目:糙齿海豚、热带点斑原海豚、条纹原海豚、飞旋原海豚、长喙真海豚、真海豚、印太瓶鼻海豚、瓶鼻海豚、弗氏海豚、里氏海豚、太平洋斑纹海豚、瓜头鲸、虎鲸、伪虎鲸、小虎鲸、短肢领航鲸、东亚江豚、印太江豚、小抹香鲸、侏抹香鲸、鹅喙鲸、柏氏中喙鲸、银杏齿中喙鲸、小中喙鲸、贝氏喙鲸、朗氏喙鲸 鸟纲 鸡形目:环颈山鹧鸪、红喉山鹧鸪、白眉山鹧鸪、白颊山鹧鸪、褐胸山鹧鸪、红胸山鹧鸪、台湾山鹧鸪、绿脚树鹧鸪、花尾榛鸡、镰翅鸡、松鸡、岩雷鸟、柳雷鸟、暗腹雪鸡、藏雪鸡、阿尔泰雪鸡、大石鸡、血雉、红腹角雉、勺鸡、红原鸡、黑鹇、白鹇、白马鸡、藏马鸡、蓝马鸡、红腹锦鸡、白腹锦鸡 雁形目:栗树鸭、鸿雁、白额雁、小白额雁、红胸黑雁、疣鼻天鹅、小天鹅、大天鹅、鸳鸯、棉凫、花脸鸭、云石斑鸭、斑头秋沙鸭、白翅栖鸭 䴙䴘目:赤颈䴙䴘、角䴙䴘、黑颈䴙䴘 鸽形目:中亚鸽、斑尾林鸽、紫林鸽、斑尾鹃鸠、菲律宾鹃鸠、橙胸绿鸠、灰头绿鸠、厚嘴绿鸠、黄脚绿鸠、针尾绿鸠、楔尾绿鸠、红翅绿鸠、红顶绿鸠、黑颏果鸠、绿皇鸠、山皇鸠 沙鸡目:黑腹沙鸡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列表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列表 哺乳纲 灵长目:短尾猴、熊猴、白颊猕猴、猕猴、藏南猕猴、藏酋猴 食肉目:狼、亚洲胡狼、貉、沙狐、藏狐、赤狐、懒熊、棕熊、黑熊、小熊猫、黄喉貂、石貂、小爪水獭、水獭、江獭、椰子猫、斑林狸、草原斑猫、渔猫、兔狲、猞猁、云猫、豹猫、北海狗、北海狮、髯海豹、环海豹 偶蹄目:獐、贡山麂、海南麂、水鹿、马鹿、毛冠鹿、藏原羚、鹅喉羚、长尾斑羚、缅甸斑羚、中华斑羚、北山羊、岩羊、阿尔泰盘羊、哈萨克盘羊、戈壁盘羊、天山盘羊、帕米尔盘羊、中华鬣羚、红鬣羚 啮齿目:巨松鼠 兔形目:贺兰山鼠兔、伊犁鼠兔、粗毛兔、海南兔、雪兔、塔里木兔 鲸目:糙齿海豚、热带点斑原海豚、条纹原海豚、飞旋原海豚、长喙真海豚、真海豚、印太瓶鼻海豚、瓶鼻海豚、弗氏海豚、里氏海豚、太平洋斑纹海豚、瓜头鲸、虎鲸、伪虎鲸、小虎鲸、短肢领航鲸、东亚江豚、印太江豚、小抹香鲸、侏抹香鲸、鹅喙鲸、柏氏中喙鲸、银杏齿中喙鲸、小中喙鲸、贝氏喙鲸、朗氏喙鲸 鸟纲 鸡形目:环颈山鹧鸪、红喉山鹧鸪、白眉山鹧鸪、白颊山鹧鸪、褐胸山鹧鸪、红胸山鹧鸪、台湾山鹧鸪、绿脚树鹧鸪、花尾榛鸡、镰翅鸡、松鸡、岩雷鸟、柳雷鸟、暗腹雪鸡、藏雪鸡、阿尔泰雪鸡、大石鸡、血雉、红腹角雉、勺鸡、红原鸡、黑鹇、白鹇、白马鸡、藏马鸡、蓝马鸡、红腹锦鸡、白腹锦鸡 雁形目:栗树鸭、鸿雁、白额雁、小白额雁、红胸黑雁、疣鼻天鹅、小天鹅、大天鹅、鸳鸯、棉凫、花脸鸭、云石斑鸭、斑头秋沙鸭、白翅栖鸭 䴙䴘目:赤颈䴙䴘、角䴙䴘、黑颈䴙䴘 鸽形目:中亚鸽、斑尾林鸽、紫林鸽、斑尾鹃鸠、菲律宾鹃鸠、橙胸绿鸠、灰头绿鸠、厚嘴绿鸠、黄脚绿鸠、针尾绿鸠、楔尾绿鸠、红翅绿鸠、红顶绿鸠、黑颏果鸠、绿皇鸠、山皇鸠 沙鸡目:黑腹沙鸡 夜鹰目:黑顶蛙口夜鹰、凤头雨燕、爪哇金丝燕、灰喉针尾雨燕 鹃形目:褐翅鸦鹃、小鸦鹃

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

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 哺乳纲 灵长目:短尾猴、能猴、白颊猕猴、猕猴、藏南猕猴、藏酋猴 食肉目:狼、亚洲胡狼、貉、沙狐、藏狐、赤狐、懒能、棕能、黑能、小能猫、黄喉貂、石貂、小爪水、水、江懒、椰子猫、斑林狸、草原斑猫、渔猫、免、猪、云猫、豹猫、北海狗、北海狮、海豹、环海豹 偶蹄目:律、贡山鹿、海南鹿、水鹿,马鹿毛鹿、藏原羚、鹅喉羚、长尾斑羚、缅甸斑羚、中华斑羚、北山羊、岩羊阿尔泰盘羊、哈萨克盘羊、戈壁盘羊、天山盘羊、帕米尔盘羊、中华愿羚、红愿羚啮齿目:巨松鼠 兔形目:贺兰山鼠免、伊犁鼠兔、粗毛免海南兔、雪兔、塔里木免 鲸目:糙齿海豚、热带点斑原海豚、条纹原海豚、飞旋原海豚、长曝真海豚、真海豚、印太瓶鼻海豚、瓶鼻海豚、弗氏海豚、里氏海豚、太平洋斑纹海豚、瓜头、虎、伪虎、小虎、短领、东亚江、印太江、小抹香、保抹香鲸.鹅曝鲸、柏氏中曝鲸、银查齿中曝鲸、小中曝鲸、贝氏曝鲸、朗氏曝鲸鸟纲 鸡形目:环颈山鹤鸪、红喉山鹤鸪、白眉山鹤鸪、白颊山鹤鸪、褐胸山鹤鸪、红胸山鹤鸪、台湾山鹤鸪、绿脚树鹤鸪、花尾楼鸡、铺翅鸡、松鸡、岩霍鸟、柳蕾鸟、暗腹雪鸡、藏雪鸡、阿尔泰雪鸡、大石鸡、血雉、红角雉、勺鸡、红原鸡、黑鹏、白鹏、白马鸡、藏马鸡、蓝马鸡、红腹锦鸡、白腹锦鸡雅形目:要树鸭鸿雁、白额雁、小白额雅、红胸黑雁、沈鼻天鹅、小天鹅、大天鹅、驾鸯、棉凫、花脸鸭、云石斑鸭、斑头秋沙鸭、白翅栖鸭 鹏鹏目:赤颈鹏鹏、角鹏、黑鹏鹏 鸽形目:中亚鸽、斑尾林鸽、紫林鸽、斑尾鹃鸠、菲律宾鹃鸠、橙胸绿鸠、灰头绿鸠、厚嘴绿鸠、黄脚绿鸠、针尾绿鸠、楔尾绿鸠、红翅绿鸠、红顶绿鸠、黑频果鸠、绿皇鸠、山皇鸠 沙鸡目:黑腹沙鸡 夜鹰目:黑顶蛙口夜鹰、凤头雨燕、哇金丝燕、灰喉针尾雨燕 鹃形目:褐翅鸦鹃、小鸦鹃鹤形目: 花田鸡、长脚秧鸡、棕背田鸡、姬田鸡、斑胁田鸡、紫水鸡、沙丘鹤、蓑羽鹤、灰鹤鸽形目:大石、嘴鹅、黄频麦鸡、水、铜翅水雉、林沙锥、半、小构郡、白腰构、大构、翻石郡、大滨鹅阔嘴鹳、灰燕鸽、小鸥、大凤头燕鸥、黑腹燕鸥、黑浮鸥、冠海雀 罄形目:秃罄

近危(NT)IUCN标准、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

近危(NT)IUCN标准、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为IUCN 标准和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其中IUCN标准是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包括四种级别:灭绝,极度濒危,濒危和无危,而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则可以分为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县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都被定义为无危的物种。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联合发布公告,公布新调整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746种和7类。哺乳纲: 灵长目:短尾猴、能猴、白颊猕猴、猕猴、藏南猕猴、藏酋猴 食肉目:狼、亚洲胡狼、貉、沙狐、藏狐、赤狐、懒熊、棕熊、黑熊、小熊猫、黄喉貂、石貂、小爪水獭、水獭、江獭、椰子猫、斑林狸、草原斑猫、渔猫、兔狲、猞猁、云猫、豹猫、北海狗、北海狮、髯海豹、环海豹。 偶蹄目:獐、贡山鹿、海南鹿、水鹿,马鹿、毛冠鹿、藏原羚、鹅喉羚、长尾斑羚、缅甸斑羚、中华斑羚、北山羊、岩羊、阿尔泰盘羊、哈萨克盘羊、戈壁盘羊、天山盘羊、帕米尔盘羊、中华鬣羚、红鬣羚啮齿目:巨松鼠 兔形目:贺兰山鼠兔、伊犁鼠兔、粗毛免、海南兔、雪兔、塔里木兔鲸目:糙齿海豚、热带点斑原海豚、条纹原海豚、飞旋原海豚、 长喙真海豚、真海豚、印太瓶鼻海豚、瓶鼻海豚、弗氏海豚、里氏海豚、太平洋斑纹海豚、瓜头鲸、虎鲸、伪虎鲸、小虎鲸、短肢领航鲸、

东亚江豚、印太江豚、小抹香鲸、侏抹香鲸、鹅喙鲸、柏氏中喙鲸、银查齿中喙鲸、小中喙曝鲸、贝氏喙鲸、朗氏喙鲸 鸟纲: 鸡形目:环颈山鹤鸪、红喉山鹤鸪、白眉山鹤鸪、白颊山鹤鸪、 褐胸山鹤鸪、红胸山鹤鸪、台湾山鹤鸪、绿脚树鹤鸪、花尾楼鸡、镰翅鸡、松鸡、岩霍鸟、柳雷鸟、暗腹雪鸡、藏雪鸡、阿尔泰雪鸡、大石鸡、血雉、红腹角雉、勺鸡、红原鸡、黑鹇、白鹇、白马鸡、藏马鸡、蓝马鸡、红腹锦鸡、白腹锦鸡 雁形目:栗树鸭、白额雁、小白额雁、红胸黑雁、疣鼻天鹅、小天鹅、大天鹅、鸳鸯、棉凫、花脸鸭、云石斑鸭、斑头秋沙鸭、白翅栖鸭 鸊鷉目:赤颈鸊鷉、角鸊鷉、黑颈鸊鷉 鸽形目:中亚鸽、斑尾林鸽、紫林鸽、斑尾鹃鸠、菲律宾鹃鸠、 橙胸绿鸠、灰头绿鸠、厚嘴绿鸠、黄脚绿鸠、针尾绿鸠、楔尾绿鸠、红翅绿鸠、红顶绿鸠、黑颏果鸠、绿皇鸠、山皇鸠 沙鸡目:黑腹沙鸡 夜鹰目:黑顶蛙口夜鹰、凤头雨燕、爪哇金丝燕、灰喉针尾雨燕 鹃形目:褐翅鸦鹃、小鸦鹃 鹤形目:花田鸡、长脚秧鸡、棕背田鸡、姬田鸡、斑胁田鸡、紫水鸡、沙丘鹤、蓑羽鹤、灰鹤 鹤形目:大石鹤、鹮嘴鹬、黄颊麦鸡、水雉、铜翅水雉、林沙锥、半半蹼鹬、小杓鹬、白腰杓鹬、大杓鹬、翻石鹬、大滨鹬、阔嘴鹬、灰燕鸻、小鸥、大凤头燕鸥、黑腹燕鸥、黑浮鸥、冠海雀

国家二级动物保护名录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名录 一、哺乳纲 灵长目:短尾猴、熊猴、白颊猕猴、猕猴、藏南猕猴、藏酋猴 食肉目:狼、亚洲胡狼、貉、沙狐、藏狐、赤狐、懒熊、棕熊、黑熊、小熊猫、黄喉貂、石貂、小爪水獭、水獭、江獭、椰子猫、斑林狸、草原斑猫、渔猫、兔狲、猞猁、云猫、豹猫、北海狗、北海狮、髯海豹、环海豹 偶蹄目:獐、贡山麂、海南麂、水鹿、马鹿、毛冠鹿、藏原羚、鹅喉羚、长尾斑羚、缅甸斑羚、中华斑羚、北山羊、岩羊、阿尔泰盘羊、哈萨克盘羊、戈壁盘羊、天山盘羊、帕米尔盘羊、中华鬣羚、红鬣羚 啮齿目:巨松鼠 兔形目:贺兰山鼠兔、伊犁鼠兔、粗毛兔、海南兔、雪兔、塔里木兔 鲸目:糙齿海豚、热带点斑原海豚、条纹原海豚、飞旋原海豚、长喙真海豚、真海豚、印太瓶鼻海豚、瓶鼻海豚、弗氏海豚、里氏海豚、太平洋斑纹海豚、瓜头鲸、虎鲸、伪虎鲸、小虎鲸、短肢领航鲸、东亚江豚、印太江豚、小抹香鲸、侏抹香鲸、鹅喙鲸、柏氏中喙鲸、银杏齿中喙鲸、小中

喙鲸、贝氏喙鲸、朗氏喙鲸 二、鸟纲 鸡形目:环颈山鹧鸪、红喉山鹧鸪、白眉山鹧鸪、白颊山鹧鸪、褐胸山鹧鸪、红胸山鹧鸪、台湾山鹧鸪、绿脚树鹧鸪、花尾榛鸡、镰翅鸡、松鸡、岩雷鸟、柳雷鸟、暗腹雪鸡、藏雪鸡、阿尔泰雪鸡、大石鸡、血雉、红腹角雉、勺鸡、红原鸡、黑鹇、白鹇、白马鸡、藏马鸡、蓝马鸡、红腹锦鸡、白腹锦鸡 雁形目:栗树鸭、鸿雁、白额雁、小白额雁、红胸黑雁、疣鼻天鹅、小天鹅、大天鹅、鸳鸯、棉凫、花脸鸭、云石斑鸭、斑头秋沙鸭、白翅栖鸭 䴙䴘目:赤颈䴙䴘、角䴙䴘、黑颈䴙䴘 鸽形目:中亚鸽、斑尾林鸽、紫林鸽、斑尾鹃鸠、菲律宾鹃鸠、橙胸绿鸠、灰头绿鸠、厚嘴绿鸠、黄脚绿鸠、针尾绿鸠、楔尾绿鸠、红翅绿鸠、红顶绿鸠、黑颏果鸠、绿皇鸠、山皇鸠 沙鸡目:黑腹沙鸡 夜鹰目:黑顶蛙口夜鹰、凤头雨燕、爪哇金丝燕、灰喉针尾雨燕 鹃形目:褐翅鸦鹃、小鸦鹃 鹤形目:花田鸡、长脚秧鸡、棕背田鸡、姬田鸡、斑胁

青衣江上游鱼类资源现状和保护

青衣江上游鱼类资源现状和保护 谭刚;孙治宇;符建荣;郭延蜀 【摘要】2014-2015年,对青衣江上游的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青衣江上游有鱼类4目9科29属38种,其中鲤形目28种,鲇形目8种,鲑形目和合鳃目各仅有1种.长江上游特有鱼类有18种.宝兴河的鱼类丰富度指数为4.66,玉溪河为3.59,荥经河和天全河分别为3.42和2.89,西河为1.50.同历史文献资料相比,鱼类区系已发生变化;鱼类小型化现象严重,有7种已处于濒危状况.川陕哲罗鲑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鱼类,但已消失多年.综合分析认为,保护措施不完善、水电站的无序开发和鱼类资源的过度利用是该区鱼类资源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期刊名称】《水产科学》 【年(卷),期】2017(036)004 【总页数】5页(P504-508) 【关键词】鱼类区系;鱼类资源;青衣江上游 【作者】谭刚;孙治宇;符建荣;郭延蜀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四川南充 637009;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生态所,四川成都 610081;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生态所,四川成都 610081;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四川南充 63700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31.1

青衣江是大渡河的支流,其主源为宝兴河,源于巴朗山与夹金山之间的蜀西营(海 拔高程4930 m),流经宝兴后汇集了西河、玉溪河、天全河、荥经河,在飞仙关 处始称青衣江,经雅安、洪雅、夹江于乐山草鞋渡处汇入大渡河。青衣江上游段,从源头至飞仙关全长147 km(图1),比降24.4‰。两岸水系控宝兴、芦山、天全、荥经四县,集水面积达8786 km2,占青衣江总流域面积66.8%,为青衣江水量 的主要来源。两岸地貌处于高山峡谷向低山、丘陵过渡带。区内地质构造复杂。流域降水丰富,年平均降水量约1775 mm;7—9月降雨量约占全年总降雨量的60%,且多大、暴雨;12—2月的降雨量仅约占全年总降雨量的4%。早在1867年,法国传教士Armaand David就在青衣江上游采集了戴氏山鳅(Oreias dabryi)、重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davidi)和青石爬(Euchiloglanis david)的标本,后来这些标本均成为新物种的模式标本[1]。近年通过考证和实地调查证实,安氏高原鳅(Triplophysa angeli)的模式标本亦是Armaand David在青衣江上游采集的[2]。青衣江上游是世界自然遗产——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不仅是 世界第一只大熊猫的发现地,也是很多动、植物模式标本的产地。该区域内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一直为世人所关注,并被保护国际选定为全球25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除20世纪80年代吴万荣[3]对青衣江上游的的川陕哲罗鲑(Hucho bleekeri)进行过调查和1997年叶妙荣等[4]对青衣江流域的 鱼类进行过简要报道外,对青衣江上游的鱼类资源一直缺乏系统的调查研究。为此,2014—2015年,笔者结合芦山地震灾后评估和灾后重建多个项目的工作,对青 衣江上游的鱼类资源进行了较系统的调查,以期为该区域鱼类资源的保护提供科学的依据。 2014—2015年,依据青衣江上游各河流不同的水平距离和不同海拔高度设置了 27个采样点 (图1),每年5—6月和10—11月对每个采样点进行春夏季和秋冬季两次调查。用地笼和网捕获等方式采集鱼类标本,记录统计各采样点渔获物组成。

中国2级保护动物

中国2级保护动物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小熊猫、黑熊、天鹅、鹦鹉等共230多种。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列表 哺乳纲 灵长目:短尾猴、熊猴、白颊猕猴、猕猴、藏南猕猴、藏酋猴 食肉目:狼、亚洲胡狼、貉、沙狐、藏狐、赤狐、懒熊、棕熊、黑熊、小熊猫、黄喉貂、石貂、小爪水獭、水獭、江獭、椰子猫、斑林狸、草原斑猫、渔猫、兔狲、猞猁、云猫、豹猫、北海狗、北海狮、髯海豹、环海豹 偶蹄目:獐、贡山麂、海南麂、水鹿、马鹿、毛冠鹿、藏原羚、鹅喉羚、长尾斑羚、缅甸斑羚、中华斑羚、北山羊、岩羊、阿尔泰盘羊、哈萨克盘羊、戈壁盘羊、天山盘羊、帕米尔盘羊、中华鬣羚、红鬣羚 啮齿目:巨松鼠 兔形目:贺兰山鼠兔、伊犁鼠兔、粗毛兔、海南兔、雪兔、塔里木兔

鲸目:糙齿海豚、热带点斑原海豚、条纹原海豚、飞旋原海豚、长喙真海豚、真海豚、印太瓶鼻海豚、瓶鼻海豚、弗氏海豚、里氏海豚、太平洋斑纹海豚、瓜头鲸、虎鲸、伪虎鲸、小虎鲸、短肢领航鲸、东亚江豚、印太江豚、小抹香鲸、侏抹香鲸、鹅喙鲸、柏氏中喙鲸、银杏齿中喙鲸、小中喙鲸、贝氏喙鲸、朗氏喙鲸 鸟纲 鸡形目:环颈山鹧鸪、红喉山鹧鸪、白眉山鹧鸪、白颊山鹧鸪、褐胸山鹧鸪、红胸山鹧鸪、台湾山鹧鸪、绿脚树鹧鸪、花尾榛鸡、镰翅鸡、松鸡、岩雷鸟、柳雷鸟、暗腹雪鸡、藏雪鸡、阿尔泰雪鸡、大石鸡、血雉、红腹角雉、勺鸡、红原鸡、黑鹇、白鹇、白马鸡、藏马鸡、蓝马鸡、红腹锦鸡、白腹锦鸡雁形目:栗树鸭、鸿雁、白额雁、小白额雁、红胸黑雁、疣鼻天鹅、小天鹅、大天鹅、鸳鸯、棉凫、花脸鸭、云石斑鸭、斑头秋沙鸭、白翅栖鸭 䴙䴘目:赤颈䴙䴘、角䴙䴘、黑颈䴙䴘 鸽形目:中亚鸽、斑尾林鸽、紫林鸽、斑尾鹃鸠、菲律宾鹃鸠、橙胸绿鸠、灰头绿鸠、厚嘴绿鸠、黄脚绿鸠、针尾绿鸠、楔尾绿鸠、红翅绿鸠、红顶绿鸠、黑颏果鸠、绿皇鸠、山皇鸠沙鸡目:黑腹沙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