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管理学基础知识点梳理

信息管理学基础知识点梳理

信息管理学基础知识点梳理
信息管理学基础知识点梳理

信息管理学基础

第一部分信息管理

一.熟悉和掌握

1.当信息产生后,要流向特定的利用者,于是在信息生产者和利用者之间形成了源源不断的流,即信息流。信息流由两条渠道流向利用者,一条是直接由生产者流向利用者,另一条是信息在信息系统的控制下流向信息利用者。前者称为信息传递的非正规渠道,后者称为信息传递的正规渠道。

2.信息管理的概念:P22 **

信息管理不仅是对信息的管理,而是对涉及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信息、人、机器、机构等)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以实现信息及有关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有效地满足社会的信息要求。

信息管理的实质就是人类综合采用技术的、经济的、政策的、法律的、人文的方法和手段对信息流(包括非正规渠道和正规渠道中的信息流)进行控制,以提高信息利用效率、最大限度的实现信息效用价值为目的的一种活动。(简记:1.综合方法控制信息流 2.提高利用率 3.实现信息的价值)

3.信息管理研究的内容:P23 **

·从技术角度,研究手工方式和计算机方式(当前主要是计算机网络方式)对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处理,使之有序化存贮、便于快速检索并传递给特定的利用者。

信息管理的方法(或支持工具)有:分类、主题、代码、数据库、元数据、搜索引擎和各类信息系统、网络等。

·从经济角度,主要研究信息市场,信息产业、信息经济的形成、发展、特征和运行模式,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信息技术的评价以及信息经济效益评价等问题。

·从行政和法律角度,运用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对信息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解决社会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矛盾,促进社会更充分地利用信息,更好地发挥信息的社会功能。

·从人文角度:在网络环境下,人们的信息行为仅仅依靠行政和法律手段是难以有效约束的,必须通过人文精神的培养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对信息活动进行管理。

信息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领域,其理论方法涉及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心理学、学等众多学科。已经形成了许多独立的学科领域,如信息组织、信息检索、信息系统、信息用户、信息经济、信息市场、信息法学等等。

4.信息管理的总目标和分目标:P25 **

总目标是信息管理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和最根本的行动纲领,也是信息管理的主体系统与被管理的客体系统相互作用的最后结果。信息管理体系中子系统的独立和具体的目标,是信息管理的分目标。分目标为保证总目标的实现服务,并受到总目标的制约。5.信息管理的总目标确定为(总目标内容):保证社会信息流在不同渠道中有序流动,信息的开发和利用在有领导、有组织的统一规划和管理下,协调一致的进行,使各类信息以更高的效率、效能,更低的成本在国家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中发挥作用。(简记:1.使信息流有序化 2.有领导有组织协调一致 3.

高效低耗利用)**

6.为保证总目标的实现,可以进一步将其分解为相互联系的分目标:P25 **

信息的生产与开发分目标;信息利用分目标;信息管理机制分目标

7.信息管理的宏观任务:P25 **

宏观层次的信息管理是一种战略管理,一般由国家有关部门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以实施,宏观层次的信息管理的任务包括:

(1)制定信息开发的战略、策略、规划、方针和政策,(作用)a.使信息开发能有条不紊的进行b.使信息开发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

(2)制定信息管理的法律、规章和条例,建立信息管理的监督和保障体系,使信息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信息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利用。

(3)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协调各部门、各地区、和各企业的关系,明确各自的责、权、利,(目的)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

(4)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网络建设,使信息的生产、开发利用和管理具有良好的硬件环境支持。

8.微观层次的信息管理一般由基层组织负责实施。微观层次的信息管理的任务包括:P26**

(1)了解各类人员的信息需求,制定不同方案(不能忽视任何人员的信息需求)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的信息需求。

(2)搞清信息来源和渠道,以便在需要时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或向外输出信息。

(3)选择适用信息技术,建设信息系统和网络,确定信息加工处理、存贮、检索和传递方法,建立高效的信息保障体系。

(4)对信息管理进行评价,为改善信息管理提供依据。

9.信息管理历史发展的4个阶段:传统管理阶段;技术管理阶段;资源管理阶段;知识管理阶段。P27 **

(1)传统管理阶段:发展背景:文字的产生文献的增长并且内容越来越复杂,给人们找寻和利用带来了困难,图书馆便应运而生,收藏和整理文献成为早期图书馆的存在方式和活动内容。发展标志:a.早期图书馆—文书档案,目的是收藏整理。b.独立意义图书馆—为利用而收藏文献,变少数人的藏为多数人的用,要解决藏和用之间的矛盾,尽量使二者和谐统一,于是图书馆引入了管理的概念并创造了许多文献整理和管理技术方法。c.当知识信息量指数增长,并威胁着人类再创造的时候,出现了科技信息机构。这类机构主要以二次文献加工为主,克服文献利用的滞后现象以及过分重“藏”的缺点。

这个阶段的特征:以信息源管理为核心,以文献为主要载体,以工业服务为主要目标,以图书馆为象征,以手工管理模式为主。

(2)技术管理阶段:产生背景:a.计算机(具有科学计算功能和信息处理功能)的出现 b.计算机应用于信息加工和管理c.信息技术高度发展和广泛应用。

发展标志:a.1954年建立了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对文献信息流的控制

b.1961年,实现了计算机二次文献加工(标志性产品:KWIC 上下文关键词索引),

开创了计算机处理文献的开端。优势:节省了人工智力负担;提高了信息处理效果。

c.MIS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的出现

d.联机检索系统的出现(65年出现了第一个联机检索系统,66年DIALOG系统)

拓展了信息管理和信息利用空间。

e.PC+CD-ROM(微机+光驱)使信息系统开始向多样化发展。

这个阶段的特征:以信息流的控制为核心;以计算机为工具;以自动化信息处理和信息系统建造为主要工作内容。

(3)资源管理阶段:产生背景:一方面,是技术管理阶段纯粹的技术手段不能实现对信息的有效控制和利用;另一方面,也是重要的原因,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使

得信息成为一种重要的资源,迫切需要从经济的角度思考问题,并对这种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管理。

信息管理中经济手段的引入的主要原因:⑴用于信息活动和信息管理的预算有限,需要合理分配各项开支;②信息系统所采用的各种技术设施越来越昂贵,信息服务的耗费越来越大,需要对成本效益进行认真分析;③信息和信息服务中的有偿成分增多,这些都需要用经济手段对信息和信息活动进行研究和管理。(简记:①合理分配开支②对成本效益进行分析③信息服务有偿管理)

这里特别突出把信息作为资源的经济性质。把信息看作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

资源管理阶段的特点:⑴信息量巨增,网络无限扩大,网上信息混乱,使人们难以通过网络获取所需要的信息。⑵信息污染。(一些质量低劣、粗制滥造的网络联入,加之淫秽信息泛滥和病毒感染)⑶信息侵权和安全问题。(高速信息网存在着巨大开放性,进出方便,存取自由,是网络信息安全系数大大下降)⑷根据需求和效率配置网上信息资源的难度更大。(简记:1信息量巨增2信息污染3信息安全4需求和配置难度大)

信息安全包括:计算机安全、系统安全、数据安全、国家主权、个人隐私。

信息利益包括:知识产权、跨国数据库、信息收费、信息成本。

(4)知识管理阶段:产生背景:(4个关注,4个忽视)

①仅关注显在知识尤其是记录型信息的管理而忽略了对另一个十分重要的知识—

—隐性知识的管理,从而大大限制了其管理范围和信息管理效能的发挥。

②仅仅关注(人类智力劳动的最终成果)——记录型信息,对获得这一成果的学习

与创新过程却视而不见,因而无法将信息的吸收与创造过程纳入管理范畴,不能实现全方位的信息管理。

③仅仅关注将信息提供给利用者,而对利用者需求信息的根本原因重视不够,从而

限制了信息效用价值的实现。

④仅仅关注信息在组织内部的免费流动,未能将信息看作一种资产,以资产管理的

方式来管理和运作信息,从而忽视了信息的增值问题,影响了组织对信息的评价。

(简记:1关注记录信息,忽视了隐性知识管理。2关注最终成果,忽视过程。3关注利用,忽视需求。4关注信息流动,忽视信息资产。)

知识管理重视学习、知识资产、竞争优势和创新,知识管理意味着独创性、创新能力、灵活性、适应性,重视智力的作用。

知识管理的核心是知识的创造、应用、学习、理解和协商。

知识管理的前提是信息及信息系统的准确新、及时性、可用性。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出了知识获取、知识表态、知识库系统、知识工程这样一些在知识管理中广为应用的基础性概念。

二.了解

1.20世纪80年代以后,微观层次的信息管理活动中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高层管理职位:“信息总监”(CIO),CIO逐步向CKO(知识总监)演变。CIO和CKO的出现使信息管理的行政地位提升到了最高决策层。

2.知识管理阶段五个特点:

a)是一种重视与人打交道的信息管理活动。

b)重视学习、知识资产、竞争优势和创新。

c)重视智力作用,增强组织的创新能力。

d)关注交流与协作,支持团队和个人学习。

e)重视团队成员的经验与知识共享。

第二部分信息系统

第一节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1.信息系统: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的若干部分(子系统或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称之为系统。(系统广泛存在我们的周围,一个国家的经济是一个系统,一个社会乃至整个自然界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系统。)用数学方法可以表示为:

S = ΣS

2.系统的类型:

(1)按构成系统的根本内容区分有:

物质系统(实体系统):由实体的物质组成,如机械系统、电力系统、社会系统等。

概念系统:由概念、理论、方法、程序等非物质的实体组成的系统。

(2)按组成系统的要素性质分有:

自然系统:如天体系统、原子系统、生态系统等。

人造系统:如生产系统、通讯系统、管理系统等

自然系统和人造系统两者相结合的系统是复合系统。

(3)按系统的构成环境的关系来分有:

封闭系统:当一个系统中的流不与外界交换时为封闭系统,反之,则为开放系统。

实际上,自然界中的封闭系统是不存在的,它只存在与概念系统中。

开放系统:

(4)从系统的运动状态参数与时间的关系上来看,又可分为:

静态系统:状态参数不随时间而改变的系统称之为静态系统,反之为动态系统。

静态系统在自然界中也是不存在的,它只存在于概念系统之中。

动态系统:

3.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网络和通讯设备、计算机软件、信息资源、信息用户和

规章制度组成的以处理信息流为目的的人机一体化系统。**

4.信息系统有五个基本功能:输入、存贮、处理、输出和控制。**

实线表示信息流,虚线表示控制流。在信息流运动过程中,处理是核心功能,在控制流的运动过程中,控制是核心功能。

(1) 输入功能:信息系统的输入内容包括信息资源的采集、控制指令的输入、信息

检索条件的输入等等。

(2) 存贮功能:存贮功能指的是系统存贮各种信息资料和数据的能力。

存贮系统存在着容量与服务效率的矛盾:

在发生“信息爆炸”的现代信息环境中,一方面要求信息系统具有最大的存贮容量,另一方面大量的存贮往往会带来系统检索、输出上的困难,降低系统的服务效率,给用户的利用造成不便。信息系统的存贮功能就是在上述矛盾的情况下,寻求合理的协调方案,即从实际出发尽可能少增加投资,扩大整体的存贮量,保证所存贮的数据资料充分有效,便于用户利用。

(3) 处理功能:处理是信息系统内部的生产过程。信息系统处理功能的大小,取决

于系统内部的专业技术力量和信息处理技术设备的现代化水平。

(4) 输出功能:信息经过处理后,输出内容包括经过信息系统加工处理后的资料信

息、信息系统运行过程中状态的反馈信息,以及需要人工干预时的提示信息。

(5) 控制功能:信息系统的控制功能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构成系统的各种信息

处理设备,如计算机、通信网、人员进行控制和管理,二是对整个信息加工、处理、输入、输出等环节通过各种程序进行控制。

5.信息系统发展的六个阶段和:P256

①最初的信息系统,主要是信息处理系统,它是手工的即传统意义上的系统。②计算机信息系统⒊事务处理信息系统④网络信息系统⑤多媒体信息系统6智能信息系统将是信息系统发展的最后归宿。

6.信息系统的类型:P256**

从管理过程和功能角度,可分为战略计划、管理控制、操作控制和事务数据处理四个层次。(其层次模型构成了一个金字塔结构,战略计划管理信息系统在塔尖。)

从信息系统的发展和系统特点来看,可分为:

(1) 数据处理系统:(DPS )DPS 执行基本的数据处理任务:数据搜集、数据操作、数

据存贮和文档准备。

(2) 管理信息系统:(MIS )MIS 是(是在数据处理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能

使信息被有相似信息需求的用户(实体)获得的一种计算机系统。(这里的信息包括历史信息、现有信息和预测信息。)

营销信息系统制造信息系统财务信息系统人力资源信息系统信息资源信息系统

组织信息系统

(3)决策支持系统:(DSS)问题结构、决策支持和决策的有效性是DSS的三个基本原则。

(4)专家系统:专家系统是基于知识的信息系统——人工智能(AI)的一个子集。AI 的研究领域包括神经网络、认知系统、知识工程、机器人学习、智能硬件和自然语言处理。

专家系统由用户界面、知识库、推理引擎和开发引擎组成。知识库包含描述问题的规则和事实。推理引擎可以向前和向后推理检验规则。

(5)办公自动化与虚拟办公室:办公自动化(OA)OA系统是以先进的技术设备(电子邮件、BBS、语音聊天软件、视频会议、传真、可视图文等)为基础,由办公人员和技术设备共同构成的人机信息处理系统。(OA将人们以电子方式连接在一起,使办公室工作必须在办公室里进行成为历史,员工可以在任何有电子通信系统连接的地方完成工作。这种能力被成为虚拟办公室。)如我们可以通过商务通、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移动电话、固定电话等在家里或游艇上处理业务。7.网络环境下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网络环境下的系统是一种开放的系统,这种系统能让不同系统下的用户相互操作、相互利用对方的资源。

用于开放系统体系结构的开放系统互连(OSI)模型,OSI参考模型有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七层。也称七层协议。

如果单独考虑单个信息系统,则存在一个具有一般意义的层次模型:物理层、操作系统层、工具层、数据层、功能层、业务层和用户层。

信息系统的结构模式有集中式结构模式、客户机/服务器结构模式和浏览器/服务器结构模式三种。

第二节信息系统的管理

1.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就是对信息系统的开发期、运行期、更新期整个过程进行计划、控制、维护和评价。

2.信息系统的项目管理:它是指在一定资源(时间、资金、人力、设备、材料能源动力等)约束条件下,对一个既定目标(质量、投资、速度)的项目要求的一次性任务进行计划与控制的过程。P275**

项目管理包括:制定规划项目的选择与管理。

(1)息系统项目管理方法框架:P276(三个计划一个控制)

一个沟通整体目标的工具,减少变革的阻力。c.提供了所需的思维过程——基于合理的、合乎逻辑的决策。

(2)项目选择与管理:项目的选择要考虑国内外的政治和经济环境,风险预测等内外部环境,还要考虑企业过去的绩效。在决定项目投入后,就要进行项目管理了,

在此过程要注意成本控制。

3.信息系统管理所需的专业人员:P278**

信息系统的开发需要有多种专业知识的人员,如计算机技术人员、网络通信、管理科学以及应用领域的专业人员,有他们组成系统分析员、系统设计员、系统硬件与软件人员、程序员、数据员、管理模型设计人员及项目管理人员等。在组织形式上,要建立项目领导小组、项目设计小组以及项目编程小组等。

4.人员管理要与工作计划相结合,人员策略的制定必须考虑工作的性质、管理人员的素质等因素。从以下几方面进行:a. 制定工作计划b. 制定人员策略c.系统分工

d.激励制度

5.信息系统的质量管理:包括信息系统项目开发的质量管理、运行过程的质量管理,以及与该产品相关的客户合作过程中的质量管理。这是一种全面质量管理了。P278 6.质量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系统的质量主要体现在系统功能可用性、正确性、及适应性。P279 表8-1信息系统的质量指标

7.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与评价(理解)P280

(1)系统运行管理:一是对系统例行的检查和管理,二是地系统运行情况的记录和积累。

(2)系统维护管理:包括纠正在使用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错误,使系统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改进和完善原有的软件等,具体的维护工作包括软件维护、硬件维护、数据维护和集成维护技术工具等。

(3)系统的评价:a. 对系统的技术性能作出评价b. 满足用户需求的程度如何c.系统的资源是否得到充分利用 d.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何。

第三部分信息政策与信息法律

1.信息政策的含义:国家信息政策是指在一国范围内,国家或政府为解决信息管理和信息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关系和涉及到公共利益、权益、安全问题,保障信息活动协调发展而采取的有关信息产品及资源生产、流通、利用、分配以及促进和推动相关信息技术发展的一系列措施、规划、原则或指南。P313**

2.息政策属于公共政策范畴。信息政策呈现主题多样化、政策价值多元化、政策目标的多重化和复合化的问题。因而,国家信息政策的设计应当趋向与整体化的趋势。3.国家信息政策的五个要素:P314**

即政策主体、政策目标、政策问题、政策内容、政策形式。

(1)政策主体:政府是国家信息政策的主体。

希望建立一个“国家信息政策协调委员会”。目前我国的国家信息政策和法规制定机构有“国务院国家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政策法规司”等。

(2)政策目标:信息政策目标是指通过制定信息政策所实现的利益协调和分配关系。

当前我国国家信息政策的目标是:信息服务社会化和通用化以实现公平;信息产业市场化以实现效率;信息管理科学化以保证安全。

(3)政策问题:信息政策问题是指能够列入政策制定议程的客观社会问题。

制定政策就是制定规则。信息政策问题分为经济问题和法律问题。当前信息政策问题主要有:P317(了解)

宏观层次上:a.信息产业发展与投资。b.信息基础设施建设。c.

信息资源管理 d.信息技术管理。e.人力资源的投

资。f.标准化测度。(6个方面)

①产业经济发展问题

微观层次上:a.IT行业、网络产业的垄断问题。b. 出版业的高

额利润问题。(两个问题)

知识产权保护问题:a.工业产权保护、专利权保护、技术转让b.版权、

著作权保护c.商标权、域名保护。

②法律问题

信息安全问题:a.信息公开与信息保护问题b.国际信息合作与国家信息

主权的关系 c.计算机病毒、黑客程序防范与计算机网

络安全问题d.电子商务的电子签名和数字认证问题。(4)政策内容:包括经济层面和法律层面。P318**

宏观产业发展经济问题:国家信息政策是国家管理和发展信息产业、信

息经济的方针、措施及行为准则。作用:对于提高国家

整体经济素质及实力,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的可持续性

发展,获取国际竞争中的领先地位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

指导作用。有如下几点政策可以考虑:

①经济层面 a.数字经济政策b.经济扶持政策c.优先发展远程信息服

务业政策d.技术发展政策.e.人力资源政策f.远程信息服

务政策。

微观市场经济问题:基本观点:对于微观市场应遵循规制与放松规制原

则。政府应从规制政策转向竞争政策。要实现信息产业

由垄断转向竞争,规制是此阶段的主要政策手段,应施

行如下政策:a.价格政策b.税制改革c.规则和有关政府

组织改革。

d.法规改革

e.企业的公司化兼并与国际接轨,使企业按商

业规则经营。

知识产权保护:经济学家把知识产权视为一种易逝产权。知识产权制度

是一种垄断性的保护制度。必然会影响到信息资源共享的

程度和效率。在两者之间寻求合理的平衡,是我们制定政

策谋求的目标。

在制定有关知识产权的政策时,应该采取使知识产权的价

值达到最大化的原则,而不是最大限度地去保护知识产

权。

②法律层面

信息自由流通与信息安全:在信息流通与信息安全之间寻求合理的平衡,

也是我们制定信息政策谋求的目标。制定信息流通与信息安

全政策应遵循信息流通有限自由与信息流通有限控制原则。

可施行如下政策:第一,保密义务,保护公民隐私权;第二,

政府有向公民提供信息的义务;第三,证券交易所、上市公

司有向公民披露信息的义务;第四,保护国家、政府及有关

组织机构的秘密;第五,国家应独立自主地开发关键性信息

技术、软件,以维护信息主权和国家信息安全;第六,有关

计算机犯罪的法规制定;第七;推动信息国际交流。

(5)政策形式:政策形式是指政策内容的外在形式。信息政策主要集中在科技信息政策、信息技术政策和知识产权政策三个方面。目前我国信息政策的制定原则还不成熟,信息政策内容体系还不健全。

4.信息法律的含义:P323(理解)

信息法律是指在调整信息活动中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信息法还不是一门独立的部门法)

5.信息法律的主要内容包括:知识产权法、信息安全法、信息公开法、新闻出版与传播法、电信法、电子商务法、有关计算机犯罪的法律等等。

6.我国信息活动的法律法规主要分为三种类型:P324(理解)

第一,在现有的国家信息法律中作相应的修改和补充,使其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例如,在我国《刑法》(1997年)中,增加了关于惩治计算机犯罪的规定,还

有《合同法》、《著作权法》等。

第二,在我国现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另行制定专门的法规。例如,制定了专门的《中国人民共和国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1994年),《商用密码管理条例》等。

第三,我国还颁布实施了一些有关的政策性文件和政府规章。例如,《教育网站和网校暂行管理办法》(2000年)等。

这些法律、法规文件,有如下四个特点:一是国家级立法较少,而部门行业主管部门的行政规定较多。二是针对信息产业某领域、某个现象的法律法规较多,从全局性进行把握的法律法规较少。三是有形规则与无形规则共存。四是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程度为信息法律法规的立法空间设置了特定的边界条件。

7.信息法律的立法模式:P325**

(1)修改适用模式:许多信息技术相对落后、信息化程度相对欠发达的发展中国家都主要应用这种立法模式。他们基本上对已经存在的相对完整且普遍适用的传统法律部门中的主干法律做出补充性修改。一般不另外专门单独立法。例,〈刑法〉中所作的关于惩治计算机犯罪的补充规定便是典型的一例。

(2)专门立法模式:国际上那些信息技术领先、信息化程度先进的国家,以及一些在信息化发展中某些方面卓有成效的国家,如新加坡、印度、阿根廷等等往往较多地采用这种立法模式。

(3)谨慎暂缓模式:大多数国家特别是中国,国家信息化发展正处在起步阶段,如果制定过多的法律条款,会对信息化的发展造成限制和影响。因此许多国家目前主要采取谨慎的态度,暂缓立法。而主要依靠政府的政策导向推动国家信息化的自由发展。

8.信息政策与法律的制定原则:P330**

我们在制定信息政策与信息立法时除了应坚持一般政策与法律制定的原则如:①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②保持政策法律的连续性与稳定;③指导性与可操作性的统一;④兼顾效率与公平。还应遵循以下信息政策与法律制定的具体原则:

(1)市场驱动,放松规制:以市场为导向,放松规则,通过竞争以促进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发展是推进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首要方针。美国政府对信息产业的发展遵循“自由发展”的原则,其基本指导思想就是完全依靠市场的力量,而不是依靠行政的或是人为的力量推动信息产业的发展。

市场和政府是促进信息经济发展的两个行之有效的工具。信息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的推进关键在于市场的驱动。政府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制定符合市场规律的市场规则来指导和规范市场公平有效的竞争。政府最重要的职能是制定规则,而不是什么都去管,因为政府不是万能的。

我们认为,制定信息政策与法律时,要始终坚持市场驱动、政府放松规制的原则,发挥市场和政府的作用。

(2)技术中立:目前,大多数国家在有关的信息政策制定和立法中对待技术问题采取“技术中立”的态度。其主要内容有:第一,在政策法律体系中包容技术规范。第二,在具体的政策法律制定中排除技术的影响。

(3)国际化合作:国家的信息经济发展与信息交流存在于开放的世界环境中,因而,一国的信息化发展具有明显的国际化特征。

1996年4月在北京召开的“信息基础结构国际大会”上,各国在共同签署和发表的〈信息时代宣言〉中,进一步提出了“确立信息合作原则,净化全球信息环境,创造良好的信息秩序,建设全球基础结构,建立国际合作论坛”的原则和设想。

建立全球统一的电子商务规则是构建国际信息政策法律体系的核心问题。

信息管理学基础-考研笔记.pdf

信息管理学基础 一、信息的含义 1. 本体论层次:在最为一般的意义上,亦即没有任何约束条件,我们可以将信息定义为事物存在的方式和 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 这里的“事物”泛指存在于人类社会、思维活动和自然界中一切可能的对象。“存在方式”指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运动”泛指一切意义上的变化,包括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思维的和社会的运动。 “运动状态”则是指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变化所展示的特征、态势和规律。在这一层次上定义的信息是最普遍 的、最广义的信息,可与物质、能量并驾齐驱,我们称其为本体论层次的信息。 2.认识论层次:在认识论层次上,我们可以将信息定义为: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 主体所感知的是外部世界向主体输入的信息,主体所表述的则是主体向外部世界输出的信息。 3.本体论层次和认识论层次的信息的区别: 在本体论层次上,信息的存在不以主体的存在为前提,即使根本不存在主体,信息也仍然存在。在认识论层次 上则不同,没有主体,就不能认识信息,也就没有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 认识论层次的信息概念比本体论层次的信息概念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首先,作为主体的人具有感知能力,能 够感知到事物的存在和运动状态。其次,人具有理解能力,能够理解事物的存在和运动状态的特定含义。第三,人具有目的性,能够判断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对其目的而言的效用价值。而且这三个方面是相互依存不 可分割的。人们只有在感知了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形式,理解了它的含义,明确了它的效用之后,才 算真正掌握了这个事物的信息,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我们把同时考虑到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外在形式、内存含义和效用价值的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称为“全信息”,而把仅仅考虑其中形式因素的信息称为“语法信息”,把考虑其中内容(含义)因素的信息称为“语义信息”,把考虑其中效用因素的信息称为“语用信息”。认识论层次的信息乃是同进考虑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 语用信息的全信息。以申农为代表的信息论所研究的基本上不涉及信息的含义和效用,是纯粹的语法信息。 4.本书所研究的信息的定义:根据本书的目的,我们主要研究社会信息,即为了特定的目的产生、传递、 交流并应用于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包括一切由人类创造的语言、符号和其他物质载体表达和记录的数据、消息、经验、知识。显然,这类信息是一个庞大的体系,都属于认识论范围内的信息。自然界、生物界及机器系统的 信息,只要有人类主体介入,并服从于人类社会的特定目的,都是我们所说的社会信息。 二、数据、信息、知识及相关概念 数据、信息、知识和情报是信息与信息管理领域的起点和基石,同时这些概念和它们所代表的外延之间又存在 着极为紧密的天然的联系。 1.数据:未经整理的、可被判读的数字、文字、符号、图像、声音、样本等。是载荷或记录信息的按照一定 规则排列组合的物理符号。它可以是数字、文字、图像,也可以是声音或计算机代码。人们对信息的接收始于 对数据的接收,对信息的获取只能通过对数据背景和规则的解读。背景是接收者针对特定的信息准备,即当接 收者了解物理符号序列的规律,并知道每个符号或符号组合公认的指向性目标或含义时,便可获取一组数据载 荷的信息,亦即数据转化为信息。数据+背景=信息 2.信息:在特定情况下经过整理的、表达一定意义的数字、文字、符号、图像、声音、信号等。信息是数据 载荷的内容,对于同一信息,其数据表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3.知识:在信息这一原材料的基础上形成的见解、认识。是信息接收者通过对信息的提炼和推理而获得的正 确结论,是人通过信息对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思维方式与运动规律的认识与掌握,是人的大脑通过思维重新 组合的、系统化的信息集合。知识的传输一般遵循如下模式:传输者的知识-数据-信息-接收者的知识。信息能够转化为知识的关键在于信息接收者对信息的理解能力。对信息的理解能力取决于接收者的信息与知识准备。 信息只有同接收者的个人经验、信息与知识准备结合,也就是同接收者的个人背景整合才能转化为知识。信息+经验=知识。 可以认为,数据是信息的原材料,而信息则是知识的原材料,数据涵盖范围最广,信息次之,知识最小。 4.数据、信息和知识之间的关系:不能简单理解为相交或不相交,相关或不相关,三者具有独立内涵和典

微观经济学重点难点总结

微观经济学重点难点总结 总计:151=1.8+2.22+3.23+4.18+5.10+6.9+7.1+8.26+9.11+10.11+12.12 第一章绪论8 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有限的资源在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之间进行合理配置以满足人们无限需要的一门科学。 1、资源稀缺(有限)性Scarcity——经济学的出发点 2、选择时出现机会成本,机会成本的定义 3、与机会成本概念密切相关的一个概念: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定义 4、经济学的组成(定义、研究对象、解决问题、核心理论) 5、经济学的基本假定条件——理性人的特征 6、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定义 7、市场界定——市场的范围P9:地理范围、产品范围 8、实际价格与名义价格的定义P12 第二章供需理论和弹性22 1、需求的定义 2、影响需求(需求量)的因素 3、需求量变动和需求变动的定义及图示 4、供给的定义 5、影响供给(供给量)的因素 6、供给量变动和供给变动的定义及图示 7、市场均衡的定义及均衡变动分析 8、需求价格弹性定义及公式 9、需求价格弧弹性分类及图示 10、需求的价格点弹性分类及图示 11、需求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测定:图示分析的结论 12、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五种类型及图示 13、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 14、弹性与收益的关系 15、需求收入弹性定义及分类 16、需求交叉弹性定义及分类 17、供给(价格)弹性的定义及公式、分类

18、供给(价格)点弹性的定义及公式 19、供给(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测定方法(方法同需求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测定)、分类 20、影响供给弹性的因素 21、短期的需求弹性和长期的需求弹性的分析及图示 22、长短期收入弹性的分析及图示 第三章效用论23 1、总效用、边际效用的定义及公式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内容 3、货币的边际效用的定义及公式 4、基数效用论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5、马歇尔需求曲线的推导 6、消费者剩余的定义及计算 7、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s定义 8、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9、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法则的内容 10、完全替代品的无差异曲线 11、完全互补品的无差异曲线 12、中性商品无差异曲线 13、厌恶品的无差异曲线 14、预算线的定义 15、序数效用论消费者均衡的条件及计算应用 16、消费者的需求曲线的推导及计算应用 17、价格效应(PE)=替代效应(SE)+收入效应(IE) 的定义 18、实际(真实)收入不变的含义 Hicks的定义、斯勒茨基的定义 19、正常品、低档品、吉芬商品的(希克斯和斯勒茨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分析及结论对比 20、直接显示偏好的图示分析 21、间接显示偏好的图示分析 22、显示性偏好弱公理(WARP)的内容 23、显示性偏好强公理(SARP)的内容 第四章生产论18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与整理

第二单元梳理 字音 1.易混的多音字 léi(擂鼓)pō(血泊) 擂lèi(擂台)泊bó(停泊) 2.易读错的字 幔.子(màn)遂.心(suì)弓弩.(nǔ)踉.跄(liàng)抓耳挠.腮(náo)绰.起(chāo)迸.裂(bèng)山涧.(jiàn)碗碟.(dié)拖男挈.女(qiè)顽劣.(liè)嫣.红(yān)镌.刻(juān)肋.骨(lèi)瞑.目蹲身(míng) 词语听写 妒忌曹操都督委托遮住水寨擂鼓呐喊插满饥渴碗碟榜文手杖申请兼顾熟悉肋骨拖着坠下胸膛两截景阳冈请勿自误神机妙算一饮而尽结伙成队喜不自胜天造地设 力倦神疲三更半夜七手八脚 词语积累 1.词语理解 客官:客人印信:印章伙计:伙伴郎中:医生客舍:旅馆 货郎:商贩墨客:文人筛酒:斟酒、倒酒 2.人物及绰号 及时雨——宋江玉麒麟——卢俊义智多星——吴用黑旋风——李逵豹子头——林冲入云龙——公孙胜行者——武松浪里白条——张顺

3.歇后语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猪八戒见高小姐——改换了头面 宋江上梁山——官逼民反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李逵打宋江——过后赔礼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诸葛亮借东风——巧用天时 古诗积累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课文理解 1.《草船借箭》以“(借箭)”为明线,以“(斗智)”为暗线,写了诸葛亮巧设妙计“草船借箭”的故事,赞扬了诸葛亮(杰出的才能和顾全大局的宽广胸怀)。 2.《景阳冈》讲述了武松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文章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和(神态)进行描写,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 3.《猴王出世》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主要写了一个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的故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无所畏惧)的特点。 4.《红楼春趣》讲的是宝玉、黛玉等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曹雪芹写了很多风筝,有(大蝴蝶)、(美人)、(大螃蟹)、(大蝙蝠)、(七个大

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知识点梳理 一、知识点梳理 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 (1)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方法1:把其中一个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用另一个两位数先加整十数,再加一位数。 方法2:把两个两位数分别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算整十数加整十数,再算一位数加一位数,最后把两次所得的和加起来。 (2)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方法1:把减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用被减数减整十数,再用所得的差减一位数。 方法2:把两个数都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然后用整十数减整十数,一位数减一位数(够减时),再把两次所得的差相加。 2.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1)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

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2)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 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如果十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百位退一,在十位上加10再减。 3.解决问题 (1)运用估算解决问题:

用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估算解决实际问题时,选用合适的估算策略(估大或估小),可以把单位数看成整百数,也可以把三位数看成几百几十数。 二、重点、难点知识梳理 1.重点: (1)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2)理解并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方法; (3)掌握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方法。 2.难点: 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估算策略来解决问题。 首先要确定要估大还是估小,然后可以先看成接近的整百数来估算,看是否能得出结果,若不能,再看成接近的几百几十数来估算。 如果是花钱、租车等同类型估算,一般把数往大估。 三、易错点 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容易马虎出错。 如:37+35=72,易算成62;82-47=35,易算成45。 2.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笔算加法时,十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忘向百位进1;笔算减法退位时忘记百位减去退位的1。 如:280+370=650,学生易算错为550,520-360=160,易算错为260. 3.估算未找准接近的整百数。 如:估算213+368最接近的整百时,学生易将213看成200,368看成 300,200+300=500.导致估算结果错误。368最接近的整百数应该是400,估算结果应该为600. 四、本单元学习及辅导建议 家长在孩子感受和实践的过程中给予孩子适当的鼓励和表扬,让孩子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获得一定的成就感。 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比如外出购物时让孩子帮忙计算价钱,买36元苹果和18元雪梨一共要花多少钱?让孩子多练两位数口算。 2.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方法:

信息管理学基础(简答题)

信息管理学基础(简答题) ㈠论述我国信息化发展的进程及现状 ㈡论述信息管理工作的目标、任务及主要内容 ㈢信息组织的基本思想方法有哪些?网络信息组织的技术方法极其特征是什么? ㈣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是什么?信息检索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㈤信息系统开发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第一题:论述我国信息化发展的进程及现状 答:1、中国信息化的现状:中国政府和领导人十分重视信息业的发展和信息化建设。早在1984 年 9 月,提出的“开发信息资源, 服务四化建设”,就把信息资源的开发、信息业的发展同国家经济的发展和腾飞联系在了一起。从八十年代中期国务院批准建设国家经济信息系统以来, 10 年左右时间里, 全国已形成以中央、省、地、县( 市) 各级计划部门信息中心为骨干的信息专业队伍。连同各行业、部门的信息机构已构成较完整的信息体系。1993 年, 以“三金”工程的提出和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的成立为主要标志, 中国进入了第二次信息化的高潮。由于政府的重视, 中国的信息化进程正在取得令人瞩目的发展。第八个五年计划期间, 在信息通信设施方面全国新增长途光缆干线 8 万余公里, 新增局间电话 5600多万线, 电话主线用户超过4400万。公用数字数据网已联通约 1000个县市, 公用分组交换网已覆盖2000多个县市和乡镇。卫星通信方面新建了12 座地球站, 形成由 20个城市组成的卫星通信网。至 1995 年底全国已有近千座广播电台、约 700 座电视台和 700 余座有线电视台, 其中有线电视用户已近 4000万。不仅如此, 各种高新通信技术已普遍使用,异步传输模式也开始试验。在信息处理设施方面国内计算机拥有量已超过 300 万台( 套) 。信息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源于近些年的高额投入。在信息资源的开发方面, 不仅传统的信息媒体有了很大发展, 如报纸已有 1000 种、杂志已近7000种, 年出版图书已逾 10 万种。而且电子化信息资源开发也取得了较大发展。据国家计委、科委和国家信息中心去年的联合调查, 国内有一定规模可以上网服务的数据库已达1038个。在信息服务业方面, 据各方面的资料分析, 国内现有信息服务企业约 1 万家, 从业人数约 20 余万人。与 10 年前相比有了几倍至 10几倍的增长。在网络建设上, 近些年各部门、各地区的局域网以及纵向的广域专业网都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去年的调查结果还显示国内已有电子化信息服务网络 104个。可以说, 中国信息化进程近几年确实取得了跳跃式发展。 2、中国信息化发展的进程:尽管中国信息业近年来有了较长足的进展, 但毕竟仍是起

范里安中级微观经济学重点整理

1市场 ·经济学是通过对社会现象建立模型来进行研究的,这种模型能对现实社会作简化的描述。·分析过程中,经济学家以最优化原理和均衡原理为指导。最优化原理指的是人们总是试图选择对他们最有利的东西;均衡原理是指价格会自行进行调整直到供需相等。 ·需求曲线衡量在不同价格上人们愿意购买的需求量;供给曲线衡量在不同价格上人们愿意供应的供给量。均衡价格是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研究均衡价格和数量在基础条件变化时如变化的理论称为比较静态学。 ·如果没有法可使一些人的境况变得更好一些而又不致使另一些人的境况变得更差一些,那么,这种经济状况就是帕累托有效率的。帕累托效率的概念可用于评估配置资源的各种法。 2预算约束 ·预算集是由消费者按既定价格和收入能负担得起的所有商品束组成的。象征性的假设只有两种商品,但这个假设比它看起来更具有概括性。 ·预算线可记为p1x1+p2x2=m。它的斜率是-p1/p2,纵截距是m/p2,横截距是m/p1 ·增加收入使预算线向外移动。提高商品1的价格使预算线变得陡峭,提高商品2的价格使预算线变得平坦。 ·税收、补贴和配给通过改变消费者支付的价格而改变了预算线的斜率和位置。 3偏好 ·经济学家假设消费者可以对各种各样的消费可能性进行排序,消费者对消费束排序的式显示了消费者偏好。 ·无差异曲线可以用来描绘各种不同的偏好。 ·良性性状偏好是单调的(越多越好)和凸的(平均消费束比端点消费束更受偏好) ·边际替代率(MRS)衡量了无差异曲线的斜率。解释为消费者为获得更多商品1而愿意放弃的商品2的数量。 4效用 ·效用函数仅仅是一种表示或概括偏好排列次序的法。效用水平的数值并没有实质性的含义。·因此,对于一个既定的效用函数来说,它的任一种单调变换所表示的都是相同的偏好。·由公式MRS=Δx2/Δx1=-MU1/MU2,可以根据效用函数计算出边际替代率(MRS)。 5选择

最新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

第二单元知识小结 一、易读错的字 曾.(céng)经泥泞.(nìng)顺.(shùn)着 荆.(jīng)棘晶莹.(yíng)面粉.(fěn) 甘蔗.(zhe)甜菜.(cài)就算.(suàn) 的.(dí)确波纹.(wén)葱.(cōng)绿 不舍.(shě)一株.(zhū)工程.(chéng)建筑.(zhù)营.(yíng)业饲.(sì)养二、易写错的字 背:第二笔是横,不是点。 暖:左边是“日”,不是“目”,右边不是“爱”。 味:右边是“未”,不是“末”。 具:注意里面是三横。 匹:最后一笔是竖折,里面是“儿”。 恋:下面的“心”,注意卧钩要卧倒,不能写 成斜钩。 三、会写词语 雷锋叔叔足迹昨天冒着留下弯弯 背着洒下迷路温暖爱心一定也许 桌子平时难道味道就是加工种子 农具甜菜工具劳动经过才能买卖 甘甜一匹妹妹出色河水碧绿波纹 好像河岸柳叶景色恋恋不舍要求 柳树柳条 四、多音字 zēng(曾孙) měng(内蒙古)曾蒙 céng(曾经) méng(蒙蒙细雨) dí(的确) yīng(应该) 的应 de(好的) yìng(回应) sàn(分散) hái(还有) 散还

sǎn(散落) huán(还书) 五、形近字 波(波纹)纹(波纹)具(具体) 披(披着)蚊(蚊子)真(真的) 买(买卖)温(温和)锋(锋利) 卖(卖出)湿(湿润)峰(山峰) 洒(洒水)弯(弯曲)匹(一匹) 酒(喝酒)变(变化)区(山区)六、近义词 长长—狭长寻找—寻觅足迹—脚印好奇—奇怪 特别—特殊平时—平常难道—莫非傍晚—黄昏 波纹—水纹柔软—松软 七、反义词 弯弯—笔直温暖—寒冷特别—一般 柔软—坚硬美丽—丑陋松开—抓住 八、词语搭配 (长长)的小溪(迷路)的孩子 (蒙蒙)的细雨(年迈)的大娘 (晶莹)的露珠(温暖)的春风 (平平常常)的糕(好奇)地问 九、词语归类 1. “AA 的”式的词语:蒙蒙的细细的大大的红红的 2. AABB 式的词语:平平常常开开心心整整齐齐大大咧咧 十、句子积累 1. 感叹句:这糕的确应该叫“千人糕”啊! 2. 比喻句:路的一边是田野,葱葱绿绿的,非常可爱,像一片柔软 的绿毯。 十一、考点提示 1.《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常以阅读的形式考查对最后一小节诗的理 解。 2.《千人糕》常以阅读的形式考查对米糕的制作过程的理解。 3.《一匹出色的马》常以阅读的形式考查对爸爸的教育方法的理解。

信息管理学基础习题,重点

信息管理学基础第一章信息与信息管理 一、教学目的 掌握信息、信息管理等基本概念,了解信息的特征及分类,关注信息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明确信息管理的内容及任务,掌握信息管理的沿革及发展。 二、教学内容 1.信息、信息管理等基本概念 2.信息特征、性质、分类 3.信息化的内容特征及重要作用 4.信息管理的对象、内容、目标和任务 5.信息管理的沿革与发展 三、本章重点 1.信息、信息管理等基本概念 2.信息化的层次、阶段 3.信息管理的内容任务 4.信息管理的发展历程 【重要概念】 信息知识负熵语法信息语用信息语义信息信息流社会信息化 信息社会GII “三金”工程信息管理文件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知识管理 【简答】 1、如何理解通讯领域信息的含义? 2、简述数据、信息、知识之间的关系。 3、简述信息的特征和分类。 4、试分述信息管理四个典型阶段。 【本章知识点】 1、信息、信息管理等基本概念。 2、信息特征、性质、分类。 3、信息化的内容特征及重要作用。

4、信息管理的对象、内容、目标和任务。 5、信息管理的沿革与发展。 信息管理学基础第二章信息交流思考习题 一、教学目的 掌握信息交流的条件和要素、掌握信息交流传播过程的栈交流,了解信息的社会代理交流,掌握信息传递的基本规律,理解信息交流的实现机制。 二、教学内容 1.信息交流概念、信息交流行为 2.信息交流的基本条件和要素 3.信息交流传播的模式和特征 4.信息的社会代理交流过程,信息栈和栈交流 5.信息传递的基本规律 6.信息交流的实现与障碍 三、本章重点 1.信息交流的条件要素 2.栈交流 3.信息守恒原理、信息扩散原理 4.信息交流的实现机制 【简答】 1、简述信息交流的含义与特征。 2、理解信息交流与认识过程。 3、信息交流有哪些条件和要素。 4、怎样理解信息交流与传播中的栈以及信息交流传递中的代理。 5、简述S、R、T信息守恒的含义。 6、了解信息扩散原理的内容。 7、简述两种信息变异的形式和原因。 【本章知识点】

微观经济学考试重点整理

微观经济学考试重点整 理 https://www.doczj.com/doc/505787097.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引论 1、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是一个内容相当广泛而松散的名词,它可以泛指大量与经济问题有关的各种不同文献、资料和统计报告等,这些材料包含三种类别的内容:一,企事业的经营管理方法和经验;二,对一个经济部门或经济领域或经济问题的集中研究成果;三,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考察。 2、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演变(4个) 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庸俗经济学;庸俗经济学后(马歇尔《经济学原理》)。3、西方经济学企图解决的两个问题? 第一,在意识形态上,宣传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和优越性,从而加强对该制度永恒存在的信念;第二,总结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运行的经验并把经验提升为理论,以便为改善其运行,甚至在必要时为拯救其存在提供政策建议。(可见西方经济学具有双重性,既是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又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经验总结。) 4、对西方经济学应持有的态度? 西方经济学的双重性质可以决定我们对它所应持有的态度:在整个的理论体系上或整体倾向性上对它持否定态度,而在具体的内容上应该看到它的有用之处。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1、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个体经济单位。个体经济单位指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和单个市场等。由三个层次逐步深入:一是分析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经济行为;二是分析单个市场均衡价格的决定;三是分析所有单个市场均衡价格的同时决定。 2、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条件? 基本假设条件就是“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条件;也被称为“理性人”或“经济人”。它是微观经济分析的基本前提,它存在于微观经济学的所有不同的理论之中。 3、对微观经济学的鸟瞰(15页图2-1 +文字说明) 4、需求曲线?(18页)

信息管理学基础笔记

信息管理学基础笔记 一、名词解释 1、信息:狭义,是用以减少不确定性的东西。广义,本体论层次: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 认识论层次: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 2、全信息:把同时考虑到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外在形式、内在含义和效用价值的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称为“全信息”(语法信息:把仅仅考虑其中形式。因素的信息称为“语法信息” ;语义信息:把考虑其中内容(含义)因素的信息称为“语义信息” ;语用信息:把考虑其中效用因素的信息称为“语用信息”)。 3、社会信息化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定现象,在这种现象出现时,人类对信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而对物质和能源的依赖程度则相对降低。 4、信息管理(狭义)就是对信息本身的管理,即采用各种技术方法和手段(如分类、主题、代码、计算机处理等等)对信息进行组织、控制、存贮、检索和规划等,并将其引向预定目标;(广义)不单单是对信息的管理,而是对涉及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信息、人、机器、机构等)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以实现信息及有关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有效地满足社会的信息要求。 5、信息交流就是社会活动中信息交流双方借助某种符号系统,利用某种传播渠道,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中实现的信息传输和交换行为。 6、知识组织是揭示知识单元(包括显性知识因子和隐形知识因子),挖掘知识关联的过程或行为,最为快捷地为用户提供有效的知识或信息。(特征:自动化、集成化、智能化)。 7、信息服务(Information?Service)通过研究用户、组织用户、组织服务,将有价值的信息传递给用户,最终帮助用户解决问题,是用不同的方式向用户提供所需信息的一项活动。 8、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网络和通讯设备、计算机软件、信息资源、信息用户和规章制度组成的以处理信息流为目的的人机一体化系统。信息系统的五个基本功能:输入、存储、处理、输出和控制。 9、国家信息政策是指在一国范围内,国家或政府为解决信息管理和信息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关系和涉及到公共利益、权益、安全问题,保障信息活动协调发展而采取的有关信息产品及资源生产、流通、利用、分配以及促进和推动相关信息技术发展的一系列措施、规划、原则或指南。 10、信息道德就是信息创造者、信息服务者和信息使用者在信息活动中普遍认同和共同遵守的符合社会一般要求的行为和伦理规范。 11、信息伦理是指人们从事信息生产、加工、分析、研究、传播、管理、开发利用等信息活动的伦理要求、伦理规范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伦理关系。 12、信息政策是国家和社会组织为实现信息管理目标而规定的信息管理行为准则,是进行信息管理决策的指导方针,代表了国家和社会组织的基本管理思想,

《信息管理学基础》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管理 第一节信息得含义 【本章考点】 1、信息、全信息、社会信息得概念(2010年名词解释) 2、信息得特征 3、社会信息化得含义及层次 4、信息管理得内容及任务 5、信息管理得沿革发展 【本章重难点】 1、社会信息化 2、信息管理得目标与任务 3、信息管理得发展阶段及基本特征 【知识点详细讲解】 一、信息概念得发展 1、消息层面得信息 早期,人们对信息得理解就是很肤浅得,仅停留在字面上,把信息瞧做就是消息得同义语。这种认识甚至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前,唐朝诗人李中曾吟出了“梦断美人沉信息,目穿长路倚楼台”得名句。诗中得“信息”就就是指音信、消息。在西文中“信息”(information)与“消息”(message)两个词汇在许多场合也就是相互通用得。 2、通信领域得信息概念 最早把信息作为科学对象来加以研究得就是在通信领域。 (1)哈特莱得开创研究 1928年,哈特莱把信息理解为选择通信符号得方式,并用选择得自由度来计量这种信息得大小。 (2)申农得负熵理论 1948年,通信专家申农以概率论为工具,阐明了通信中得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给出了计算信源信息量与信道容量得方法与一般公式,得到一组表示信息传递重要关系得编码定理,即负熵理论,把信息定义为用来减少随机不确定性得东西。 (3)维纳得控制理论 1950年,控制论得奠基人维纳则把信息瞧做广义通信得内容,把人与外部环境交换信息得过程瞧做就是一种广义得通信过程,即泛指人与人、机器与机器、机器与自然物、人与自然物之间得信息传递与交换。维纳同样也把信息解释为负熵。 3、经济科学得信息概念 不确定性与信息之间关系得研究在20世纪40年代就受到许多经济学家得关注。这些关于信息得理解也在不断影响着其她领域得研究,例如有关风险定性得减少(信息得获取)与成本、收益联系起来,取得了突出成果。 4、信息得生物科学概念 英国生物学家W、阿思比把信息定义为“变异度”,她认为,任何一个集合包含得元素得数目以2为底得对数就就是该集合得变异度。 在生命科学领域,动物界与植物界得信号交换,甚至生命体由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由一个机体传递给另一个机体,也开始被瞧做就是信息得传递。例如生物体内得核酸分子(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与核糖核酸RNA)就就是通过自我复制,把遗传信息一代代传下去,这就就是一种重要得信息传递。 5、科技工作得信息概念 科技信息工作中信息被瞧做经验、知识与资料。诸如:“信息就是作为存贮、传递与转换得对象得知识”,“信息就是人与人之间传播着得一切符号系列化得知识”,“信息就是决策、规划、行动所需要得经验、知识与智慧”,“信息就是组织好得、能传递得资料”等等都就是有代表性得信息定义。 6、哲学中得信息概念

微观经济学重点整理(附图)1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导言 1、稀缺性:经济资源以及用经济资源生产的物品总是不能满足人类无穷无尽欲望的事实 2、微观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资源配置问题 3、经济学的基本问题:资源配置问题、资源利用问题、经济体制问题 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1、①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应于某种商品各种可能的价格,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 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②需求量:是指消费者在某一价格下愿意购买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③需求的变化:在商品自身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而引起的对商品需求 数量的变化 ④需求量的变化: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商品自身价格变动所 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2、供求规律: ①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增加导致均衡价格上升和均衡数量增加,需求减少导致均 衡价格下降和均衡数量减少 ②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供给增加导致均衡价格下降和均衡数量增加,供给减少导致均 衡价格上升和均衡数量减少 ③当供给和需求同时增加或减少时,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化,均衡价格不确定 ④当供需反方向变动时,均衡价格与需求同方向变化,均衡数量不确定 3、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该商品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 或敏感程度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d = 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 价格变化的百分比 Ed = (△Q/Q)/(△P/P)= (△Q/△P)·(P/Q) 4、点弹性的几何意义:需求曲线上任意一点的点弹性系数的值,等于这一点沿着需求曲线 到横轴的距离比上其沿着需求曲线到纵轴的距离

点弹性的类型: 1; 1 五种类型:①AC段,Ed>1,富有弹性 ②CB段,Ed<1,缺乏弹性 ③C点Ed=1,单位弹性 ④A点Ed→∞,完全有弹性 ⑤B点Ed=0,完全无弹性 5、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①概念: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其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或敏感程度。 ②其弹性系数等于商品需求量的变化率与引起这种变化的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化率的比值, 表示为:EXY=(△QX/QX)/(△PY/PY)=(△QX/△PY)·(PY/QX) ③如果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则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替代品的价格之间呈同方向运动, 需求的交叉弹性系数是正值;如果两种商品是互补品,则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互补品的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动,需求的交叉弹性系数是负值;如果两种商品之间不存在任何关系,则其中任何一种商品的需求量都不会对另一种商品的价格作出反应,需求的交叉弹性系数为零。 6、需求价格弹性与厂商收益的关系:△R/△P=Q(1-Ed) ①当Ed>1时,Q(1-Ed)<0,即△R与△P异号。说明这种富有弹性的商品,其销售收益与 价格反方向变化,即降价也可以增加收益,涨价会减少收益。厂商应薄利多销。 ②当00, 即△R与△P同号。说明这种缺乏弹性的商品,销售收益与 价格同方向变化,即涨价会增加收益,降价反而会减少受益。 ③当Ed=1时,Q(1-Ed)=0,即△R=0,。说明单位弹性的商品,厂商无论涨价还是降价, 其销售收入始终不变。

信息管理学基础-【考研笔记】

信息管理学基础(马费成) 一、信息的含义 1. 本体论层次:在最为一般的意义上,亦即没有任何约束条件,我们可以将信息定义为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 这里的“事物”泛指存在于人类社会、思维活动和自然界中一切可能的对象。“存在方式”指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运动”泛指一切意义上的变化,包括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思维的和社会的运动。“运动状态”则是指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变化所展示的特征、态势和规律。在这一层次上定义的信息是最普遍的、最广义的信息,可与物质、能量并驾齐驱,我们称其为本体论层次的信息。 2.认识论层次:在认识论层次上,我们可以将信息定义为: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主体所感知的是外部世界向主体输入的信息,主体所表述的则是主体向外部世界输出的信息。 3.本体论层次和认识论层次的信息的区别: 在本体论层次上,信息的存在不以主体的存在为前提,即使根本不存在主体,信息也仍然存在。在认识论层次上则不同,没有主体,就不能认识信息,也就没有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 认识论层次的信息概念比本体论层次的信息概念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首先,作为主体的人具有感知能力,能够感知到事物的存在和运动状态。其次,人具有理解能力,能够理解事物的存在和运动状态的特定含义。第三,人具有目的性,能够判断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对其目的而言的效用价值。而且这三个方面是相互依存

不可分割的。人们只有在感知了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形式,理解了它的含义,明确了它的效用之后,才算真正掌握了这个事物的信息,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我们把同时考虑到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外在形式、内存含义和效用价值的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称为“全信息”,而把仅仅考虑其中形式因素的信息称为“语法信息”,把考虑其中内容(含义)因素的信息称为“语义信息”,把考虑其中效用因素的信息称为“语用信息”。认识论层次的信息乃是同进考虑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的全信息。以申农为代表的信息论所研究的基本上不涉及信息的含义和效用,是纯粹的语法信息。 4.本书所研究的信息的定义:根据本书的目的,我们主要研究社会信息,即为了特定的目的产生、传递、交流并应用于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包括一切由人类创造的语言、符号和其他物质载体表达和记录的数据、消息、经验、知识。显然,这类信息是一个庞大的体系,都属于认识论范围内的信息。自然界、生物界及机器系统的信息,只要有人类主体介入,并服从于人类社会的特定目的,都是我们所说的社会信息。 二、数据、信息、知识及相关概念 数据、信息、知识和情报是信息与信息管理领域的起点和基石,同时这些概念和它们所代表的外延之间又存在着极为紧密的天然的联系。 由事实—数据—信息—知识—智能五个要素构成“信息链”。简单的说,事实是人类思想和社会活动的映射;数据是事实的数字化、编码化、序列化、结构化;信息是数据在信息媒介上的映射;知识是对信息的加工、吸收、提取和评价的结果;智能则是运用知识的能力。

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版)

微观经济学重点概念 1. 经济人 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 2. 需求 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3. 需求函数 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函数。 4.供给 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5.供给函数 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该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6. 均衡价格 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7. 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应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8. 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应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供给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9. 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 内生变量指一个经济模型所要决定的变量。外生变量指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 10.静态分析 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值来求得内生变量值的分析方法。 11.比较静态分析 研究外生变量变化对内生变量的影响方式,以及分析比较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下的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 12. 动态分析 需要区分变量在时间上的先后差别,研究不同时间点上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13. 弹性 当一个经济变量发生1%的变动时,由它引起的另一个经济变量变动的百分比。 14. 弧弹性 表示某商品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15. 点弹性 表示需求曲线上某一点上的需求量变动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16. 需求的价格弹性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 拼音部分 1.易读错音 谴.责(qián qiǎn√)懒惰.(duò√duó)击缶.(fǔfǒu√) 岔.路(càchà√)平衡.(héng√hén)绰.约(chuò√cuò) 抵.达(dīdǐ√)侵.略(qīn√qǐn)浩瀚.(hán hàn√) 和氏璧.(pìbì√)大臣.(chéng chén√)蔺.相如(nìn lìn√) 搁.置(gē√gé)岔.道(chà√chǎ)抵御.(yù√yǜ) 诺.言(ruònuò√)廉.价(lián√nián)上卿.(qīn qīng√) 请罪.(zuì√zhuì)游隼.(sǔn√shǔn)鸵.鸟(tuó√tā) 2.一字多音 间①jiān(中间)②jiàn(间隔)相①xiāng (相信) ②xiàng(长相) 划①huá(划船)②huà(策划)冠①guān(皇冠)②guàn(冠军) 调①tiáo(协调)②diào(调动)将①jiāng(将军)②jiàng(将领) 强①qiáng(强大)②qiǎng(勉强)③jiàng(倔强) 3.字音辨析: “间”作方位词或表示“房屋的最小单位”时,读jiān,如车间;其他情况都读 jiàn。 “冠”表示“帽子或形状像帽子的东西”时,读guān,如树冠;表示“第一位”或作动词时读guàn,如冠礼。 字词部分 1.易写错的生字. 惰:第一、二笔是点,右下是月 挽:右边是(免),不要写成“兔”。 冠:上面是(冖),不要写成“宀”。 置:下面是(直),里面有三横。 陷:右下部是(臼),不要写成“白”。 糕:下面的(四点)要分布均匀。 2.易错词语 防(汛√讯)(挽√换)手威(胁√协)(绰√悼)号 商(议√仪)大(臣√巨)(抄√炒)写负(罪√罢) (鸵√驼)鸟(俯√附)视(喷√愤)泉(浩√皓)荡 (侵√浸)略(妨√仿)碍(陷√馅)阱 3.形近字组词 侵(侵略)俯(俯视)议(议论)挽(挽救)惰(懒惰)稳(稳定) 浸(沉浸)附(附近)仪(礼仪)晚(晚上)隋(隋朝)隐(隐约) 枚(一枚)蔽(遮蔽)访(访问)抄(抄写)筒(笔筒)怯(胆怯) 玫(玫瑰)敞(敞开)妨(妨碍)沙(黄沙)简(简单)法(方法) 4.近义词 爆发——暴发懒惰——懒散谴责——斥责协调——和谐 胆怯——怯懦平衡——平稳胆怯——胆小坚固——牢固 隆重——盛大抵御——抵抗浩瀚——广阔静止——停止 轻易——容易居然——竟然理所当然——天经地义 削弱——减弱侮辱——污辱理直气壮——振振有词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归纳.docx

第一章导论 一、选择题(共9个) 1.经济学中的“稀缺性”是指 A.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中 B.相对于资源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C.利用资源必须考虑下一代 D.世界上的资源终将被人类消耗光 2.经济物品是指 A.有用的物品 B.数量有限,要花费代价才能得到的物品 C.稀缺的物品 D.数量无限,不用付出代价就能得到的物品 3.一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的点表示 A.生产品最适度水平 B.该国可利用的资源减少和技术水平降低 C.失业或资源未被充分利用 D.通货膨胀 4.生产可能曲线的基本原理是 A.假定所有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 B.一国资源总能被充分利用 C.改进技术引起生产可能曲线向内移动 D.生产可能曲线上的每一点的产品组合,对该国来说,都是最佳的5.下列那一项最可能导致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 A.消费品生产增加,资本品生产减少 B.有用性资源增加或技术进步 C.通货膨胀; D.失业 6.经济学中的基本选择包括 A.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B.怎样生产,何时生产 C.为谁生产 D.以上都包括 7.对某个汽车生产企业来说,下列哪一变量是外生变量 A.汽车的年产量

B.生产线的技术水平 C.消费者收入增加 D.企业的人力资本管理 8.下列哪一个变量属于存量() A.国民生产总值 B.年生产能力 C.居民收入 D.固定资产价值 9.21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学经历的第二次修改和补充 A.出现于1936年 B.涉及垄断问题 C.代表人物是凯恩斯 D.为国家干预经济生活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判断题(共1个) 1.以萨缪尔森为首的新古典综合派把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三、解释概念(共17个) 1.经济学 2.欲望 3.稀缺性 4.选择 5.机会成本 6.生产可能性曲线 7.经济人假定 8.完全信息 9.个量分析 10总量分析 11.静态分析 12.动态分析 13.实证分析 14.规范分析 15.常量与变量 16.存量与流量 17.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 一、选择题(共9个)

计算机信息管理基础_知识点

第一章 1.1简答或者选择 1.信息的要素:语义要素、差异要素、传递要素和载体要素 2.按信息描述的对象划分,分为自然信息和社会信息。 3.按信息加工深度划分,分为一次信息、二次信息和三次信息。 4.按信息的表现形式划分,分为文献型、档案型、统计型、动态型等。 5.按信息的性质划分,可分为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 6.信息一般表现为四种形态:数据、文本、声音和图像 7.从时间和空间上,信息运动的过程可分为自然信息运动、生物信息运动和人类社会信息运动三种不同的类型。 8.信息产业包含四大技术:信息获取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信息传输技术和信息应用技术。 1.2知识点【判断】 1.核心资源、支持资源和环境资源构成了完整的信息资源体系。 2.冗余是指在表达和传递信息时,用较多的信息量来实现较少的信息传递。 3.自然信息运动过程是随机的和盲目的; 4.自然信息是不完整的,只有信息的生成和存储,而不能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利用,存在着过程上的断层。 5.信息产业是智力和资本高投入、高风险的产业。 6.信息网络体系、信息产业基础以及社会支持环境这三者组成的有机整体也称为信息基础设施。 7.信息:信息是按照用户的需要经过加工处理的数据。对信息的加工是信息管理工作的核心。 8.信息资源:狭义的信息资源是指信息及其载体。也就是经过加工处理的、对决策者有用的数据。广义的信息资源把信息活动的各个要素都纳入到信息资源的范畴,强调系统的概念。 9.信息差异:由于客观事物差异性的存在,信息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越是表现细微差异的信息,越有使用价值。

1.3综合 1.信息传递模式的多样性:多向主动传递:是指信息生产者或收集者针对整个社会的需要将自己生产或收集到的信息主动传递给事先未确定的接收者。单向主动传递:是指信息生产者或收集者将信息传递给事先确定的接收者。多向被动传递:这种方式事先没有确定的接收者,是信息收集者向整个社会开展的信息服务。单向被动传递:这种传递方式是指信息生产者或收集者开展的信息咨询服务。【举例论述信息传递模式的多样性】 2.信息运动方式的多样性:辐射式运动:信息生成以后便向四面八方做辐射式传播和扩散。主要手段有广播电视网、计算机网络、报刊杂志等形式。有序性运动:信息运动的有序性既表现在信息自身的有序性,也表现在运动过程的有序性。信息在传递过程中,按人类社会的组织结构以一定的方式,沿着固定的方向运动。主要手段是传真、文件、报告、书籍、刊物等。接力式运动:信息运动从信源到信宿是需要多次接力传递的。布朗运动:信息在人的作用下往往做无规则、无休止的运动。人际交谈、小道消息是这种信息流动的主要方式。【举例论述信息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第二章 2.1简答或者选择 1.人类的信息管理活动:传统管理阶段、技术管理阶段、资源管理阶段、知识管理阶段 2.信息源种类繁多,形式复杂,可分为记录型、智力型、实物型和零次型。 3.记录型信息源按不同的物质载体,可分为印刷型、缩微型、计算机阅读型、网络型、视听资料。 4.信息搜集必须遵循的原则是:针对性、系统性、预见性和科学性。 5.常用搜集信息方法和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采购、调查、交换、索取和检索。 6.信息组织形式可按不同方式划分: ?按信息表现形式划分,有文字信息组织、图像信息组织、声音信息组织和视频信息组织。 ?按信息加工的程度划分,可分为一次信息组织、二次信息组织和三次信息组织。 ?按信息的传播载体划分,分为文献信息组织和非文献信息组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