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基础理论

教育基础理论

教育基础理论

教育基础理论

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和人类个体成长的基础性事业,是

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基础理论是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它涉及到教育的本质、目的、原则、方法、体系和发展等方面的问题,是教育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的核心问题之一。

一、教育的本质

教育在本质上是为了促进人的自我发展和个性成长。它

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和进步的基础,是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前进的重要手段之一。教育旨在通过对个体进行知识、技能、方法、道德、态度等方面的培养,使其成为具有自主思考、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拥有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并通过个人的实践活动和社会生活参与,发挥自己的潜能和实现自我价值。

二、教育的目的

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这里的全

面发展包括了个体在智力、身体、情感、道德、社会适应能力等各方面的发展。教育的目的不仅是培养人才,更重要的是让每个个体都能够实现自我价值,为社会进步和美好未来做出贡献。

三、教育的原则

1.以人为本。教育过程要把个体视为最重要的因素,教

育活动要以满足人的需求和增强人的能力为核心。

2.个性化。教育应尊重个体差异,满足每个人的个性需

求和潜能,实现个性化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

3.全面性。教育要注重个体全面发展,包括身体、智力、情感、道德等各方面的发展。

4.开放性。教育应与社会发展同步,顺应时代变化,开放多元化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

5.实践性。教育活动要注重实际操作,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并具备创新和应用的能力。

四、教育方法

教育方法是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根据教育目标和需求而采取的具体措施,有助于达到预期目标。互动式、问题导向、合作式、学生为中心、个性化等方法,是当今教育中的重要方法。

五、教育体系

教育体系包括教育机构的结构、组织和管理,教育内容的设置和实施,教育资源的分配和利用等方面。教育体系是教育基础理论的具体体现,它的科学性、灵活性和公正性,对教育质量和效益有着重要的影响。

六、教育发展

教育发展是教育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方面,它包括了教育的历史演变、现状、趋势和对未来的展望等。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教育目标、方式、理念和评价标准都在不断变化和调整,教育的发展也需要不断地适应和创新。

总之,教育基础理论是教育学的理论支撑,是推动教育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基础。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研究教育基础理论,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教育体系和教育方法,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和推动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

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活动的学科,旨在揭示教育的本质、 规律和方法。本文将就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进行探讨。 一、教育学的基本理论 1. 教育目的论 教育目的论是教育学的基本理论之一,关注教育的最终目标。教育 目的主要包括个体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发展和个体社会化。个体的全 面发展强调培养学生的智育、德育、体育和美育,使其在认知、情感、体能和审美等方面得到协调发展。社会的发展则通过教育来培养社会 所需的各类人才,为社会进步提供人力资源。个体社会化意味着培养 学生适应社会、参与社会和改造社会的能力。 2. 教育过程论 教育过程论是教育学的另一个基本理论,关注教育活动的过程。教 育过程包括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教学过程是指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 设计和方法来开展的教育活动,其中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 的选择和组织、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教学评价的实施等。学习过程是 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主体性的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 教学与学习过程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教育活动。 3. 教育评价论

教育评价论是教育学的另一个重要理论,关注教育活动的评价。教 育评价主要包括目标评价、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目标评价是对教育 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评价,主要通过考试、测验等手段来评估学生的 学习情况。过程评价是对教学过程的评价,主要体现在对教师的教学 能力、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材料的评估。成果评价是对教育结果的评价,主要是评估学生在知识、能力和品德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二、教育学的应用 1. 教育实践 教育学的理论为教育实践提供了指导和支撑。教师可以根据教育学 的基本理论来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和选择教学方法,从而提 高教学效果。同时,教育学的理论还可以促进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和关心,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个性化教育。 2. 教育管理 教育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教育管理也具有重要意义。教育管理是指对 教育机构和教育活动进行组织、协调和管理的过程。教育学可以提供 管理者进行人员管理、课程管理、质量评估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帮助管理者高效地进行教育管理,提升教育质量。 3. 教育改革 教育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教育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教育改革是指 通过制度创新、教育理念更新等手段,推动教育体制和教育方式的变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教育理论基础 教育学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学科,包括教育的基本规律、目的、制度、师生关系、课程、教学、德育、班级管理、课外校外教育、教育研究及其方法等内容。以下是教育学的主要章节。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教育是一种目的性、育人性、社会性的有意识的社会活动,其目的是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教育的属性是育人性,即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教育具体而实在的规定性体现在目的性、社会性和育人三个方面。 教育的定义可以从社会角度和个体角度两种角度来看。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指

学校教育。更狭义的教育是德育,即思想品德课。个体角度上,教育等同于个体研究与发展的过程。 教育的社会属性是永恒性、历史性、继承性、长期性、相对独立性和生产性。教育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必然现象,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都前后相继,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特定的教育形态不一定跟其当时的社会形态保持一致。 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 教育的基本规律是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包括教育的普及规律、发展规律、差异规律和相互作用规律。教育的普及规律是指教育的普及程度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教育的发展规律是指教育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教育的差异规律是指教育的发展不同于地区、不同于个体;教育的相互作用规律是指教育与社会、教育与教育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三章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的公民和有用的人才。教育制度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实现方式,包括教育的类型、层次、阶段和课程设置等。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 教师是教育实践的主体,学生是教育实践的客体。教师应当具备专业知识、教育素养和创新能力,学生应当具备自主研究、批判思维和创造能力。 第五章课程 课程是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有机结合。课程的设计应当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和实际需求。 第六章教学 教学是教育实践的核心环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教学应当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造性思维。

教育基础理论

教育基础理论 教育基础理论 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和人类个体成长的基础性事业,是 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基础理论是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它涉及到教育的本质、目的、原则、方法、体系和发展等方面的问题,是教育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的核心问题之一。 一、教育的本质 教育在本质上是为了促进人的自我发展和个性成长。它 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和进步的基础,是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前进的重要手段之一。教育旨在通过对个体进行知识、技能、方法、道德、态度等方面的培养,使其成为具有自主思考、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拥有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并通过个人的实践活动和社会生活参与,发挥自己的潜能和实现自我价值。 二、教育的目的 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这里的全 面发展包括了个体在智力、身体、情感、道德、社会适应能力等各方面的发展。教育的目的不仅是培养人才,更重要的是让每个个体都能够实现自我价值,为社会进步和美好未来做出贡献。 三、教育的原则 1.以人为本。教育过程要把个体视为最重要的因素,教 育活动要以满足人的需求和增强人的能力为核心。 2.个性化。教育应尊重个体差异,满足每个人的个性需

求和潜能,实现个性化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 3.全面性。教育要注重个体全面发展,包括身体、智力、情感、道德等各方面的发展。 4.开放性。教育应与社会发展同步,顺应时代变化,开放多元化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 5.实践性。教育活动要注重实际操作,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并具备创新和应用的能力。 四、教育方法 教育方法是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根据教育目标和需求而采取的具体措施,有助于达到预期目标。互动式、问题导向、合作式、学生为中心、个性化等方法,是当今教育中的重要方法。 五、教育体系 教育体系包括教育机构的结构、组织和管理,教育内容的设置和实施,教育资源的分配和利用等方面。教育体系是教育基础理论的具体体现,它的科学性、灵活性和公正性,对教育质量和效益有着重要的影响。 六、教育发展 教育发展是教育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方面,它包括了教育的历史演变、现状、趋势和对未来的展望等。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教育目标、方式、理念和评价标准都在不断变化和调整,教育的发展也需要不断地适应和创新。 总之,教育基础理论是教育学的理论支撑,是推动教育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基础。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研究教育基础理论,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教育体系和教育方法,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和推动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史上最全最完整)

教师招聘考试必备辅导教材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教育学必考知识点 心理学必考知识点 新课程理论知识 教育心理学与教材教法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教育法规基础知识 说课基础知识汇编

第一部分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18、美育的任务:(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教育学专业的理论基础

教育学专业的理论基础 教育学专业是培养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管理者的学科,其理论基础是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本文将介绍教育学专业的理论基础,并分析其在教育实践中的重要性。 一、教育学的定义与目标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的学科。它旨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指导,帮助他们开展有效的教育实践。教育学专业的理论基础包括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和教育学的研究方法等。 二、教育学专业的重要理论 1. 教育哲学 教育哲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它研究教育的目的、价值和本质。教育哲学包括教育伦理学、教育形而上学和教育认识论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学习教育哲学,教育学专业的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并在实践中积极引领学生的发展。 2. 心理学 心理学研究人的思维、情绪和行为等心理过程,它在教育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它研究学习者的心理发展规律和教育活动对学习者心理的影响。教育学专业的学生

通过学习心理学,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制定合适的教育 教学策略。 3. 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社会群体的结构、关系和变迁等方面的内容。在教育学中,社会学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因 素对教育的影响。教育学专业的学生通过学习社会学,能够更好地关 注学生的社会背景,并促进教育的公平与包容。 4. 教育法学 教育法学是研究教育法规和教育法律问题的学科。教育法学在教育 学专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法律保障和指导。 教育学专业的学生通过学习教育法学,能够更好地了解教育法律法规,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为教育实践提供法律支持。 三、教育学专业理论基础的重要性 1. 指导教育实践 教育学专业的理论基础是指导教育实践的重要依据。通过学习教育 学的基本理论,教育工作者能够更好地制定教育目标、教育计划和教 育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提高教育工作者素质 教育学专业的理论基础培养了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学生通过学习教育学的理论知识,不仅能够掌握教育的基本原理,还

教育综合基础理论和学科专业知识

教育综合基础理论和学科专业知识 引言 教育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既需要教育基础理论的指导,又需要具备学科专业知识来实施。本文将着重探讨教育综合基础理论与学科专业知识的关系,以及二者在教育实践中的作用。 教育综合基础理论 教育综合基础理论是指对教育本质、目的、原则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和总结的理论体系。这些理论旨在指导教育实践,为教育者提供普适性的指导性原则。 教育本质 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人的能力、素质和品德。教育的目的是实现个体的自我实现和社会的持续发展。 教育原则 教育的原则包括全面发展、个性化培养、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等。这些原则是教育活动的基本准则,指导教育者科学地开展教育工作。 学科专业知识 学科专业知识是指教育者需要掌握的有关学科内容和教学技术的知识体系。学科专业知识是教育实践的基础,是教育者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障。 学科内容 学科内容是指各学科的基本知识、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教育者需要深入了解学科内容,才能有效地进行教学。 教学技术 教学技术是指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各种教学方法、手段和策略。良好的教学技术能够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育综合基础理论与学科专业知识的关系 教育综合基础理论与学科专业知识密切相关,二者相辅相成,在教育实践中相互作用。

理论指导实践 教育综合基础理论指导着教育者的实践,为他们提供了教育的宗旨、原则和方法。而学科专业知识则为教育者提供了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技术,使他们能够有效地落实教育理论。 实践检验理论 教育者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完善教育综合基础理论,同时通过实践积累和提炼学科专业知识。实践是理论的源泉,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与反思,理论才能不断得以完善。 结语 教育综合基础理论和学科专业知识是教育工作者的两大支柱,缺一不可。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提高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启发,谢谢阅读。 以上是对教育综合基础理论和学科专业知识的探讨,涉及理论指导、实践检验等方面。希望能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帮助。

教育学专业的基础理论

教育学专业的基础理论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教育原理、教育方法和教育改革的学科。作为教育学专业的学生,掌握基础理论是打下坚实学术基础的重 要一步。本文将介绍教育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并探讨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人本教育理论 人本教育理论强调教育应以个体为中心,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点,激发他们的潜能,帮助他们实现 自我价值。这一理论在教育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帮助教师更 好地理解学生,并根据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积极参与学习的主体,通过与环境的 互动和经验的积累构建自己的知识和理解。教师的角色是引导和促进 学生的学习过程,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和环境。这一理论强调学生的 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外在行为和反应,认为学习 是通过刺激和响应的过程实现的。教师应提供明确的目标和奖惩机制,以引导学生正确的行为和取得预期的学习结果。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 教育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尤其是在教授基础知识和技能方面。

四、认知发展理论 认知发展理论研究人类思维和学习的发展过程,强调学生的认知结 构和思维方式对学习的影响。这一理论提出了适应教育内容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同时,教师也应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 和发展需求,为他们提供适当的学习支持和挑战。 五、社会文化理论 社会文化理论认为学习是社会交往和文化环境的产物,个体通过参 与社会实践和接受文化传统来获得知识和能力。教师应创造积极的学 习社区和合作学习环境,倡导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这一理论强调 学习的社会性和情境依赖性,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跨文化意识。 综上所述,教育学专业的基础理论涉及到人本教育理论、建构主义 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发展理论和社会文化理论等。这 些理论为教师提供了不同的教育思路和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学 生和指导学生的学习。在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这 些理论,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为了当前教育 领域的重要议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旨在提高教育质量,推动学生全 面发展,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基础。本文将介绍基础教育课 程改革的基本理论,并探讨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全面发展观 全面发展观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全面发展观强调 学生在知识、能力、素养等多个方面的均衡发展。传统教育模式注重 知识传授,而全面发展观则关注学生个体潜能的开发,并强调对道德、情感、审美等非认知领域的培养。全面发展观的实施需要课程内容的 调整和教育方法的创新,以确保学生全面发展。 二、能力导向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能力导向的教学模式。能力导向强调学生综 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非简单地记忆和应试。能力导向 的实施需要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 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评价方法也要从传统的考试评价转变为 综合评价,包括课堂表现、项目作品、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评价。 三、跨学科整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倡跨学科整合的教学方式。传统的学科划分导 致知识碎片化,难以形成知识的整体认知。跨学科整合将不同学科的 知识与技能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综合理解和应用。跨学科整

合的实施需要学科教师之间的密切合作,共同设计和实施跨学科项目,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跨学科思维。 四、个性化教育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倡个性化教育的实施。个性化教育注重学生个 体差异的尊重和支持,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等特点,提 供针对性的教学和学习方案。个性化教育的实施需要教师具备差异化 教学能力,了解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并积极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和合作。 五、社会实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传统的教育模式 注重学生的理论学习,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往往被忽视。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通过组织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课程,让学生亲身参与社会实践,了解社会并培养实践能力。社会实践的实施需要学校与社会资源 的合作,提供优质的实践机会。 六、教育伦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教育伦理。教育伦理包括道德、 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过课程设置 和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社会实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为教育实践提供了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教育部门、学校、教师和家长等多方合作,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 一;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着..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着..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着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教育基础理论

(一)教育学 1.?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比西方最早的古罗马的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早300多年。“教学相长〞“及时而教〞不陵节而施,“长善而救失〞“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禁于未发。 2.近代最早的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专著——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提出“泛智〞教育思想。 3.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提出:以儿童为中心、做中学。“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长〞。 4.以马克思主义为根底,最早探讨教育学问题的是前苏联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 5.赞科夫的?教学与开展?认为学生的“一般开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属,它包括智力、情感、意志品质、性格集体主义思想,“差生〞开展。 6.苏霍姆林斯基的论著被誉为“活动的教育者“。有?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7.美国教育布鲁纳?教育过程?倡导“构造主义〞“发现法〞。 8.“六学二馆〞中“二馆〞指崇文馆和弘文馆。 9.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的起源是:生产劳动。 10.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11.“狼孩〞说明遗体本质在人的身心开展中不起决定作用。 12.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开展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分工。 13.最早提出美育一词的是席勒。 14.美育首次正式列入我过教育组成局部是在1912年。 15.中国公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壬演学制。 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葵卯学制。 16.新中国第一次学制改革是在1951年。 17.?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公布于1985年。 18.教师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19.教育学科知识包括在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中。 20.学生年龄特征包括生理和心理特征。 21.课的类型一般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 22.教师各课三方面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23.教育过程以认识为根底,促进学生开展的过程。 24.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25.知识能力谁为主两种教育论:形成教育论(能力为主 )、实质教育论( 知识为主). 26.?学记?中:“学而等〞表达循序渐进原那么。 ?学记?中:“不陵节而施〞表达循序渐进原那么。 27.教学方法是师生共同活动方式。 28.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正式实行在清朝末年。 29.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教育。 30.我国对学生进展教育的根本方法是说服教育法。 31.学校德育的根本途径是教学。 32.德国赫尔巴特的德育原那么:教学的教育性原那么。 33.马卡连柯提出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原那么。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大全(非常全面)

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终结版) 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 教育学名词解释 1、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2教育科学——指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3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 4、教育学的任务——是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来探索和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从而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5、义务教育——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予以规定的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一定程度的教育。 6、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7、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简单的说,学校教育就是专门的育人活动。 8、遗传素质——是先天继承下来的,与生俱有的生理特点和解剖特点。 9、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目标、总要求,是所培养的人应达到的最终标准。 10、全面发展教育——就是“为促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而实施的教育。” 11、“个人全面发展”——指人们有目的地联合起来,控制、利用合发展由资本主义生产提供的物质基础,并消除其历史造成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克服和消除那些以私有制为核心展开的人的发展中的矛盾,从而达到个人智力和体力的统一,物质劳动、精神劳动和享受的统一,生存和发展的统一,使个人的天资和潜能、兴趣和才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充分发展,使个人的身心、精神、才能、个性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12、素质——指的是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资质、特点特征等。 13、素质教育——是按照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发掘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潜能,弘扬其主体精神,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14、应试教育——是一种以升学为唯一目的,围绕应考科目去开展学校活动的,片面的选拔淘汰教育。 15、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的人。 15、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法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而结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16、师德——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必须履行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从本质上讲,它是一定社会或阶级道德的一种具体、特殊的表现形式。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1、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近代. 2、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末. 3、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9年或9年以上.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子. 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凯洛夫. 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9、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婆罗门. 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的:学校教育系统.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苏格拉底. 14、古希腊着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是: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 首先提出普及教育思想的教育家及其着作 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 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着称的美国教育家是:杜威.实用主义 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24、英国教育家洛克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的体魄的人称之为绅士. 25、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6、规定着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企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制度中学校教育制度. 27、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教会学校主要学习神学和七艺,七艺包括修词、音乐、算术、几何、文法、天文、辨证法 28、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 29、中国近代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壬寅学制”以及1903年的“癸卯学制”. 30、宋代以后,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依据的是四书五经. 31、欧洲中世纪用于对普通贫民子弟传授宗教及读写知识的教会学校中教区学校.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史上最全最完整)

教师招聘考试必备辅导教材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本书适合考前两周复习专用

第一部分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18、美育的任务:(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19、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20、义务教育是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是一种强制性教育。 21、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2、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

教育理论基础

教育理论基础教育学(所占比重较大,应重点复习)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第三章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第五章课程第六章教学第七章德育 第八章班主任与班级管理第九章课外、校外教育第十章教育研究及其方法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属性与基本要素 (一)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的)地培养人(严格说,动物界没有教育)的一种社会活动(相对于先天而言,必须是后天获得的),是传承文化、传承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例如:小孩生下来就会吸奶——不属于教育(先天的);小孩无意识间学会了用火——不属于教育。 基本属性:目的性、育人性、社会性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易出单选题。 从两种角度对教育的定义(社会角度和个体角度) 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例如:三人行必有我师、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

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名词解释) 更狭义的教育:德育(思想品德课)个体角度:教育等同于个体学习与发展的过程 综上,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个体社会化的对立面是个体自由化(学习很多的社会规范) 社会个体化——共同的社会规范在个体身上的个体化表现 (二)教育的属性 本质属性——育人性(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单选 教育具体而实在的规定性体现在:(多选题) 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目的性) 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社会性) 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育人) 教育的社会属性: (1)永恒性: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着教育。(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记住:此处不能换成“学校教育”。 (2)历史性: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纵向的不同,即不同的历史时期)。 (3)继承性: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都前后相继。(相同的) (4)长期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包含六大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教育学, 第二部分:心理学, 第三部分:新课程理论知识, 第四部分:教育心理学 第五部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第六部分:教育法规基础知识 主要考核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部分 本次为大家提供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练习题汇总教育学考点大致分为十章节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第三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 第四章:教育目的 第五章:学生与老师 第六章:课程 第七章:教学 第八章:教学、 第九章:德育 第十章:班级管理(班主任工作、课外活动)。 教育心理学大致分为十五章: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第四章:学习动机 第五章:学习的迁移 第六章:知识的学习 第七章:技能的形成 第八章:学习策略 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第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 第十二章:教学设计 第十三章:课堂管理 第十四章:教学测量与评价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填空题 1、______近代学校系统___,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 2、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____非制度化__教育的过程。 3、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____学校___教育。 4、中国奴隶社会教育内容是六艺教育,六艺是指___礼、__乐_射、_御__书、___数_、_等六门课 程。 5、中国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即__《论语》、《孟子》、《大学》、《中庸》_ 6、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的是_正规教育___教育,也就是_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7、古代雅典的教育目的主要是培养__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_,而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_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_。 8、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_大教学论__》。 9、传统教育学的代表者是_____赫尔巴特____,现代教育学流派的代言人是___杜威_______。 10、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_理想国_》中。 二、名词解释 1、教育(广义) 教育(广义):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 具有教育作用。 2、教育(狭义):狭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3、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三、选择题 1、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学记)。 A、中庸 B、礼记 C、论语 D、 2、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记载在(论语)。 A、中庸 B、礼记 C、 D、学记 3、在中国古代社会中,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依据的是(四书) A、B、五经C、六艺D、八股文 4、义务教育的实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 A、B、第二次工业革命C、第三次工业革命D、第四次工业革命 5、“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等命题的提出者是(杜威) A、夸美纽斯 B、洛克 C、 D、赫尔巴特 6、“教学相长”,“及时而教”等教育思想最早出自我国的(学记)。 A、中庸 B、大学 C、论语 D、 7、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著作是(学记) A、中庸 B、礼记 C、论语 D、 8、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重视启发教学的教育家是我国的(孔子)。 A、B、孟子C、荀子D、朱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