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个人所得税讲课教案共页课件 (一)

个人所得税讲课教案共页课件 (一)

个人所得税讲课教案共页课件 (一)

随着中国财经国际化和全球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个人所得税也成为了备受关注的话题。因此,了解个人所得税的相关知识,不仅可以规避经济风险,也可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本文带您了解一份完整的“个人所得税讲课教案共页课件”。

一、导入部分

1.1、PPT首页

该部分需要在PPT首页的设计上,体现出个人所得税的主要内容。

1.2、自我介绍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接受个人所得税的相关知识,需要在该部分介绍自己的背景信息和个人所得税相关知识。

二、个人所得税政策的基本概念

2.1、个人所得税的概念

本部分需要详细介绍个人所得税的定义、目的、征税基准、纳税人的范围等相关概念,为之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2、个人所得税税制

本部分需要介绍个人所得税的税制原理、分类、计征方法、征收机构等方面的内容。同时,要注重强调个人所得税税制的相互关系,以及

征收标准的相互影响。

三、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

3.1、税前扣除的概念

本部分需要介绍税前扣除的概念、原则、范围、方式、适用对象等信息,帮助学生掌握税前扣除的基本理论。

3.2、创业和就业补贴

本部分介绍了创业和就业补贴的定义、目的、范围、标准、申报方式等相关知识。

3.3、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和培训费用

对于挖掘潜力、提高素质的个人来说,继续教育和培训费用可以扣除个人所得税,具体内容有定义、目的、标准、范围、申报方式等。

四、个人所得税税前所得额计算及税率

4.1、个人所得税税前所得额的计算方法

本部分介绍个人所得税税前所得额的计算公式,包括累进税率计算方法和综合所得计算方法,可以让学生了解到税前所得额的基本概念。

4.2、个人所得税税率的计算方法

本部分介绍个人所得税税率的计算方法和政策的特点、调整;同时,对各类纳税人税率的变化,加强实例的分析和练习。

五、个人所得税的申报缴纳

5.1、个人所得税申报缴纳的基本流程

本部分介绍个人所得税申报缴纳的基本流程、申报方式、缴纳时间、缴纳渠道等信息,方便个人缴纳个人所得税。

5.2、个人所得税的税务登记

本部分介绍个人所得税的税务登记,包括什么类型的个人应当办理纳税人登记、登记纳税人的资料和申报方式等信息。

六、个人所得税税务稽查

6.1、个人所得税稽查的目的

本部分介绍个人所得税稽查的目的、范畴、权利、义务等相关知识,帮助学生了解税务稽查的基本概念。

6.2、个人所得税稽查的程序

本部分详细介绍个人所得税稽查的程序和规范,以帮助学生了解个人所得税稽查的具体工作流程。

以上就是一份完整的“个人所得税讲课教案共页课件”,希望它能够对您进行个人所得税知识的学习有所帮助。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教案

公开课 学科: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授课班级:中二(5)班 课题:个人所得税的计算(一)地点:中二(5)班 授课教师:时间:2017年5月27日 指导老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理解并识记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公式,掌握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确定。 能力目标:能正确计算应纳个人所得税额,培养动手计算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认真参与、积极交流、主动学习的能力;强化爱国,守法意识和爱岗敬业、依法纳税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工资、薪金所得,稿酬所得,劳务报酬所得,偶然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教学难点:工资、薪金所得,稿酬所得,劳务报酬所得,偶然所得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教学媒体及教学方法】 使用多媒体PPT教学讲授法、归纳总结法、比较法 【课时安排】 1课时(45分钟)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小张2011年11月取得薪金3000元,那他要交税吗?2012年11月,由于小张表现好,工资涨到6000元,那他要交税吗?交多少税? 讲授新课 一个人所得税税率——超额累进税率与比例税率相结合 (1)工资、薪金所得,适用3%-45%的七级超额累进税率 补充: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及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5%-35%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 (3)稿酬所得,适用20%的比例税率,并按应纳税额减征30%,故实际税率为14% ; (4)劳务报酬所得,适用20%的比例税率,对劳务报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的,可以实行加成征收; (5)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20%。 2008年3月1日,个人出租住房减按10%的税率征收。 二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 1.工资、薪金所得——按月 (1)费用扣除: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3500元后的余额 (2)公式: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每月收入额-3500元)×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计算题】小张2012年11月取得薪金6000元,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所得税额。(全月应纳税所得额1500元以下的税率3%;超过1500元不超过4500元的税率10%,速算扣除数为105) 应纳税所得额:6000-3500=2500(元)。 可以用两种方法计算应纳所得税额。 第一种方法是按照速算扣除数简易计算法计算: 2500×10%-105(速算扣除数)=145(元)。 第二种方法是按照超额累进税率定义分解计算: 1500×3%+(2500-1500)×10%=45+100=145(元)。 2.劳务报酬所得——按次 公式: 每次收入≤4000元: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800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0% 每次收入>4000元: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1-20%)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0% 【计算题】某歌星在中国境内的一场演出中,出场费为10 000元,计算其应纳税额。 应纳税所得额=10 000×(1-20%)=8000(元) 应纳税额=8000×20%=1600(元) 3.稿酬所得——按次 每次收入≤4000元: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800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0%×(1-30%) 每次收入>4000元: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1-20%)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0%×(1-30%) 【计算题】王某出版《国际经济法教程》一书,获稿酬8 000元,问王某应缴多少个人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8 000×(1-20%)=6 400(元) 应纳税额=6 400×20%×(1-30%)=896(元) 级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1 不超过1500元部分 3 0 2 超过1500元至4500元部分10 105 3 超过4500元至9000元部分20 555 4 超过9000元至35000元部分2 5 1005 5 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部分30 2755 6 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部分35 5505 7 超过80000元部分45 13505

个人所得税法教案

个人所得税法 第一节概述 一、个人所得税的概念 个人所得税是以个人(自然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为征税对象所征收的一种税。 二、个人所得税的特点 (一)实行分类征收 世界各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大体分为三种类型:分类所得税制、综合所得税制和混合所得税制。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采纳的是分类所得税制。 (二)累进税率与比例的税率并用 分类所得税制一般采纳比例税率,综合所得税制通常采纳累进税率。 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依照各类个人所得的不同性质和特点,将这两种形式的税率运用于个人所得税制。 (三)费用扣除额较宽 对工资、薪金所得,每月减除费用2000元;对劳务酬劳等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减除800元,每次收入4000元以上的减除20%的费用。

(四)计算简便 用应税所得的收入减去同意扣除的,剩下的部分作为所得额,乘以规定的税率。 (五)采取课源制和申报制两种征税方法 课源制,支付单位来代扣代缴税款;申报制,有一些个人所得的项目要自行申报纳税。 第二节征税对象(共十一项) 一、工资、薪金所得 注意范围: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 (一)不予征税项目 1.独生子女补贴; 2.执行公务职员资制度未纳入差不多工资总额的补贴、津贴差额和家属成员的副食品补贴; 3.托儿补助费; 4.差旅费津贴、误餐补助(依照财政部的规定) (二)征税项目几项专门规定 1.企业减员增效和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在机构改革过

程中实行内部退养方法人员取得收入征税问题 个人在办理内部退养手续后从原任职单位取得的一次性收入,应按办理内部退养手续后至法定离退休年龄之间的所属月份进行平均,并与领取当月的“工资、薪金”所得合并后减除当月费用扣除标准,以余额为基数确定适用税率,再将当月工资、薪金加上取得的一次性收入,减去费用扣除标准,按适用税率计征个人所得税。 【例题·单选题】2008年1O月中国公民张某与原任职单位办理内部退养手续,取得一次性收入60000元,张某办理内部退养手续至法定退休年龄之间共计20个月。张某的月工资2200元。2008年10月张某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元。 A.6500 B.7855 C.8875 D.8905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60000÷20+2200-2000=3200(元),税率为15%,扣除数为125 应纳个人所得税=(60000+2200-2000)×15%-125=8905(元) 个人在办理内部退养手续后至法定离退休年龄之间重新就业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应与其从原任职单位取得的同一月份

个人所得税讲课教案共页课件 (一)

个人所得税讲课教案共页课件 (一) 随着中国财经国际化和全球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个人所得税也成为了备受关注的话题。因此,了解个人所得税的相关知识,不仅可以规避经济风险,也可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本文带您了解一份完整的“个人所得税讲课教案共页课件”。 一、导入部分 1.1、PPT首页 该部分需要在PPT首页的设计上,体现出个人所得税的主要内容。 1.2、自我介绍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接受个人所得税的相关知识,需要在该部分介绍自己的背景信息和个人所得税相关知识。 二、个人所得税政策的基本概念 2.1、个人所得税的概念 本部分需要详细介绍个人所得税的定义、目的、征税基准、纳税人的范围等相关概念,为之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2、个人所得税税制 本部分需要介绍个人所得税的税制原理、分类、计征方法、征收机构等方面的内容。同时,要注重强调个人所得税税制的相互关系,以及

征收标准的相互影响。 三、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 3.1、税前扣除的概念 本部分需要介绍税前扣除的概念、原则、范围、方式、适用对象等信息,帮助学生掌握税前扣除的基本理论。 3.2、创业和就业补贴 本部分介绍了创业和就业补贴的定义、目的、范围、标准、申报方式等相关知识。 3.3、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和培训费用 对于挖掘潜力、提高素质的个人来说,继续教育和培训费用可以扣除个人所得税,具体内容有定义、目的、标准、范围、申报方式等。 四、个人所得税税前所得额计算及税率 4.1、个人所得税税前所得额的计算方法 本部分介绍个人所得税税前所得额的计算公式,包括累进税率计算方法和综合所得计算方法,可以让学生了解到税前所得额的基本概念。 4.2、个人所得税税率的计算方法 本部分介绍个人所得税税率的计算方法和政策的特点、调整;同时,对各类纳税人税率的变化,加强实例的分析和练习。

5-8-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1)教学内容

第二单元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 考情分析 单元框架 考点解读 一、纳税人(★★) 1.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具体包括中国公民,个体工商户,外籍个人以及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同胞等。

2.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不缴纳企业所得税,而是对投资者个人或自然人合伙人取得的生产经营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 3.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 (1)划分标准和纳税义务 ①“一个纳税年度内” 在中国境内居住满1年,是指在一个纳税年度内(1月1日~12月31日)在中国境内居住满365日,在计算居住天数时,临时离境应视同在华居住,不扣减其在华居住天数。 ②临时离境 临时离境,是指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一次离境不超过30日或者多次离境累计不超过90日。 【案例1】外籍个人甲2014年9月1日入境,2015年10月1日离境; 在本案中,2014年度、2015年度,甲在中国境内居住均未满365日,不属于居民纳税人。 【案例2】外籍个人乙2013年9月1日入境,2014年10月1日回国探亲,2014年10月8日返回中国,2015年2月1日离境; 在本案中:(1)2013年度和2015年度,乙明显未在中国境内居住满365日,不属于居民纳税人;(2)2014年度,乙一次离境未超过30日(10月1日~8日),属于临时离境,不扣减其在华居住天数,满足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满365日的要求,属于居民纳税人。 【案例3】外籍个人丙2014年9月1日入境,2015年5月1日回国探亲5天后返回中国,2015年10月1日再次回国探亲7天后返回中国; 在本案中:(1)2014年度,丙明显未在中国境内居住满365日,不属于居民纳税人;(2)2015年度,丙多次离境,但累计天数未超过90日,依然满足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满365日的要求,属于居民纳税人。

个人所得税教案1

个人所得税教案1 个人所得税教案1 教学目标: 1.了解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和适用范围。 2.掌握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和税率的确定。 3.理解个人所得税对个人经济活动的影响,并培养正确的纳税意识和财务规划能力。 教学重点: 1.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和适用范围。 2.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和税率的确定。 教学难点: 1.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2.个人所得税对个人经济活动的影响的讨论和分析。 教学准备: 1.个人所得税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 2.案例分析材料和计算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举例引入个人所得税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个人所得税对个人 经济活动的重要性和影响。 二、概念讲解(10分钟) 1.教师讲解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即个人从各种经营与劳务所得中 按一定比例缴纳的税款。 2.教师介绍个人所得税的适用范围,包括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个人劳务报酬等。 三、税率和计算方法(20分钟) 1.教师介绍个人所得税的税率和计算方法,包括起征点、阶段性递增 税率和综合计算方法等。 2.教师通过案例分析演示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税率 和计算方法的运用。 四、案例分析(30分钟) 1.教师给学生分发个人所得税的案例分析材料。 2.学生结合案例分析,讨论个人所得税对个人经济活动的影响和应对 策略。 3.教师带领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汇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五、小结与拓展(10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收获。

2.教师布置拓展任务,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一步了解个人所得税的相关政策和国际比较。 六、课堂练习与作业布置(10分钟) 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个人所得税的计算练习,加深对税率和计算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2.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分析自己家庭的个人所得税情况,并制定合理的财务规划。 教学反思: 个人所得税是一个复杂而且具有实际应用意义的内容,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将个人所得税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个人所得税的知识,培养正确的纳税意识和财务规划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入国际比较和政策分析,扩大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对个人所得税的深入理解和思考。

个人所得税法培训教案

个人所得税法培训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和法定税种; 2.掌握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和计税基数确定方法; 3.了解个人所得税的减除和减免政策; 4.熟悉个人所得税的申报和缴纳程序。 二、教学内容 1.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和法定税种 1.1个人所得税的定义和性质 1.2个人所得税的法定税种及适用税率 1.3稳定个体经济组织自然人的个人所得税 2.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和计税基数确定方法 2.1累计计税方法和年度汇算清缴 2.2税前所得额的确定及计税工资薪金所得 2.3计税工资薪金所得的预扣预缴和年终汇算 3.个人所得税的减除和减免政策 3.1个人所得税的减除项目 3.2个人所得税的减免政策 4.个人所得税的申报和缴纳程序

4.1个人所得税的申报方式及时间要求 4.2个人所得税的缴纳责任和程序 4.3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理 三、教学方法 1.教师讲授法:通过讲解和示范演示的方式,传授个人所得税法相关知识; 2.学生参与法:通过案例分析和问题讨论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群体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集体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四、教学过程 1.引入 通过引入实际案例和问题,引发学生对个人所得税法的兴趣,并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理论讲解 对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和法定税种进行详细讲解,并介绍个税的计算方法和计税基数确定方法。 3.案例分析 选取一些常见的个人所得税案例,进行实例分析和计算演示,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熟悉个税的计算过程。

4.讨论交流 通过小组讨论和集体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分析和讨论个人所得税的减 除和减免政策,提高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5.操作实践 组织学生进行个人所得税的申报和缴纳操作实践,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个税的申报和缴纳程序。 6.总结反思 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反思自身的 学习成果和不足之处。 五、教学评估 通过课堂讨论、作业布置和实操操作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 评估,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问题,确保教学效果。 六、课后作业 1.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和计税基数确定方法; 2.研读相关法律法规,并撰写个人对个人所得税法的理解和看法; 3.收集相关个税申报和缴纳资料,并掌握个人所得税的申报和缴纳程序。 以上是个人所得税法培训教案的大致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和补充。

个人所得税教案范文

个人所得税教案范文 【教案目标】 1.了解个人所得税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政策; 2.理解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3.学会如何正确填报个人所得税申报表; 4.掌握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适用条件和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 一、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1.个人所得税的定义及其意义; 2.个人所得税的分类: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等。 二、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1.个税计算表和个税税率表的使用方法; 2.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和税率的确定; 3.免税额的确定; 4.计算个人所得税的具体步骤。 三、个人所得税申报表的填报方法 1.个人所得税申报表的基本内容和填写要点; 2.个人所得税申报表的填报步骤;

3.常见错误和注意事项。 四、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适用条件和计算方法 1.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的政策和适用条件; 2.个人所得税抵扣、减免政策的适用条件和计算方法; 3.个人所得税特殊优惠政策的适用条件和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 1.授课法:通过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个人所得税的基本知识和计算方法; 2.实例分析法:通过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个人所得税申报表的填写方法和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政策; 3.讨论互动法:通过讨论和互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能力,加深对个人所得税相关政策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过程】 一、引入(10分钟) 1.通过举例引入个人所得税的概念和意义; 2.针对学生的疑问,概述个人所得税的分类。 二、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30分钟) 1.介绍个税计算表和个税税率表的使用方法; 2.讲解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税率和免税额的确定; 3.按照具体的案例,讲解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个人所得税的教案

个人所得税的教案 教案标题:个人所得税的教案 教案目标: 1. 了解个人所得税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掌握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和税率表。 3. 理解个人所得税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个人所得税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 个人所得税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和税率表。 教学难点: 1. 税率表的理解和运用。 2. 运用个人所得税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 讲义或教材:包括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税率表。 2. PowerPoint演示文稿或白板和标记工具。 3. 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引入个人所得税的概念,与学生讨论个人所得税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二、知识讲解(15分钟) 1. 介绍个人所得税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

2. 解释个人所得税的税率表,包括不同收入水平对应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3. 通过示例演示个人所得税的计算过程。 三、练习与讨论(20分钟) 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个人所得税。 2. 引导学生讨论个人所得税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和作用。 3. 鼓励学生提出与个人所得税相关的问题,并进行讨论。 四、拓展应用(10分钟) 1. 提供一些实际生活中与个人所得税相关的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合理规划个人收入,以减少个人所得税的负担。 五、总结与延伸(5分钟) 1. 总结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税率表。 2. 引导学生思考个人所得税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3. 鼓励学生进一步学习和了解税收制度的相关知识。 教学方式: 1. 教师讲解和示范。 2. 学生练习和讨论。 3. 小组合作和个人思考。 教学评估: 1. 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 2. 学生对个人所得税相关问题的讨论和思考。 3. 学生在拓展应用环节中的解决问题能力。

个人所得税思政教案

个人所得税思政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法律规定和税率。 2、掌握如何计算个人所得税和申报个人所得税的方法。 3、认识个人所得税对国家经济的作用和个人义务。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内容: 个人所得税是指在国家税法规定的范围内,由个人根据自己的收入向国家缴纳的一种税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是个人所得税的法律依据,它规定了个人所得税的应税收入、税率和免税额等内容。 个人所得税的应税收入包括工资、薪金所得、经营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偶然所得等六类。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分为七档,从3%到45%不等,逐档递增。其中工资、薪金所得税率根据应税所得额不同分为七档,最高45%;其他所得的税率为20%。 免税额为3500元,也就是说个人所得税缴纳的起点是月应税所得额超过3500元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1)计算个人所得税的方法: 计算应纳税额 = 应税收入× 适用税率 - 速算扣除数 其中,速算扣除数是按照税务部门公布的标准进行计算,不同的税率对应不同的速算扣除数。 1)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表是申报个人所得税的主要表格,填写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实填写; 2)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应当按照规定的时间限制向税务部门申报。 四、教学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法向学生讲解个人所得税的具体计算方法和相关细节问题。 3、激励法:通过讲解个人所得税在国家经济中的作用和个人的义务,激励学生积极申报和缴纳个人所得税。 五、教学评价: 本节课的评价主要以学生实际操作税收软件进行计算和填报为主要评价内容,评价方法主要采用评分法和评价记录法,以评价学生对个人所得税的掌握程度和能力水平。同时可以通过问答、讨论等形式对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进行评价。

个税计算教学设计

个税计算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个税计算 教学目标: 1.理解个人所得税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掌握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公式; 3.能够根据个人工资收入,计算个人所得税。 教学重难点: 1.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2.税率和税额的计算。 教学准备: 1.教材:相关教材和参考资料; 2.教具:计算器、白板和黑板刷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引入个人所得税的概念,通过问题导入,例如:你们是否知道工资收入超过一定额度后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你们是否知道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2.激发学生对个人所得税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思考和讨论。 二、讲解个人所得税的概念和计算方法(15分钟)

1.讲解个人所得税的定义和作用,即个人根据自己的收入情况向国家纳税,用于国家的建设和社会事业。 2.介绍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即根据个人的工资收入,按照不同的税率计算出应纳税额。 三、讲解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15分钟) 1.讲解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公式,即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2.详细介绍计算公式中的各个参数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四、示范个人所得税的计算过程(20分钟) 1.随机选择一位学生的工资收入作为示范案例,逐步进行个人所得税的计算过程。 2.通过黑板和白板演示计算过程,引导学生理解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五、练习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25分钟) 1.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进行个人所得税的计算练习。 2.监督和指导学生进行练习,解答学生的疑问。 3.选取部分同学的练习结果进行讲解和讨论。 六、总结与讲评(10分钟) 1.总结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和步骤。 2.对学生的练习结果进行总结和点评,给予鼓励和认可。 教学延伸:

个人所得税教案

个人所得税教案教案标题:个人所得税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个人所得税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3. 理解个人所得税的纳税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个人所得税计算问题。教学内容与步骤: 1. 个人所得税的概念和作用 - 介绍个人所得税的定义和作用 - 分析个人所得税对国家财政和社会经济的重要性2.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 讲解个人所得税的税基和税率 - 演示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公式和步骤 - 给出实例进行计算练习 3.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 - 介绍个人所得税的纳税政策和优惠政策 - 解读个人所得税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4. 实际个人所得税计算问题的解决 - 提供实际情景下的个人所得税计算问题 -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分析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方法: 1. 讲授结合实例演示: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和实际案例演示,帮助学生理解个人所得税的相关概念和计算方法。 2.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和观点,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和交流。 3.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个人所得税计算问题的案例分析,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评估: 1. 课堂练习:布置个人所得税计算题目,检验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2.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个人所得税的相关问题展开讨论,评价学生对纳税政策和法律法规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个人作业:布置个人所得税计算综合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提交,评价学生对个人所得税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反思: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全面提高个人所得税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第八章个人所得税教案

公开课教案 课题:《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个人所得税中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2、情感目标:帮助学生树立依法纳税意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人生态度。 3、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规范解题. 教学重点 个人所得税中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教学难点速算扣除法的使用. 授课方式 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什么是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 [新课教学] 一、明确哪些工资、薪金要交个人所得税及所适用税率 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工资、薪金要交个人所得税及所适用税率吗?交流与讨论:学生交流讨论后发言 2、教师讲解——工资、薪金所得税的范围及其所适用税率: (1)、工资、薪金所得税的范围指的是个人因任职或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其中,年终加薪、劳动分红不分种类和取得情况一律按工资、薪金所得征税,津贴、补贴等则有例外. (2)、但以下项目属于免税项目: A、独生子女补贴;托儿补助费;差旅津贴费;误餐补助; B、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退休工资、离休工资、离休生活补助费; C、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 (3)税率:九级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为5%—45%,如下表所示:

注:本表所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是指按税法规定,每月收入额减除1600元费用后的余额或者再减除附加减除费用后的余额 3、交流与讨论:让同学们对这个税率表进行分析并找出其中的规律。 小结:收入越高,税率越高,即应纳税额越多。 二、区分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税额 1、提问:纳税人一个月的所有工资、薪金都要交税吗?如何计税? 交流与讨论:让学生交流讨论并让学生发言说出自己的认识. 2、教师总结: (1)、按月纳税 (2)、费用减除标准为每月1600元 应纳税所得额=每月收入额-1600元 (3)、附加减除费用的适用范围和标准 A、在中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中工作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外籍人 ...员.; B、应聘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国家机关中工作取得工资、 薪金所得的外籍专家 ....; C、在中国境内有住所而在中国境外任职或者受雇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其他人 ...员.; D、财政部确定的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其他人员 ....。 E、上述适用范围内的人员每月工资、薪金所得在减除1600元费用的基础上,再 减除3200元;华侨和香港、澳门、台湾同胞 .............参照上述附加减除费用标准执行. 应纳税所得额=每月收入额—(1600+3200)=每月收入额-4800元 (4)、应纳税额 由于工资、薪金所得适用超额累进税率,计算比较繁琐,所以运用速算扣除数计算法,可以简化计算过程,其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5)、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A、纳税人在多处取得工资、薪金收入的,应合并计税; B、纳税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在计算征税时,可单独作为一个月的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纳税,将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确定

个人所得税说课教案

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高等教育中职《税收基础》(第三版),国家规划教材中的第四章《所得收益税制》第二节《个人所得税》的内容,该节课是中国现行税制中除流转税制外的又一重要内容之一;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环节。 2、学情分析:学生在充分掌握《企业所得税》计算的基础上,学习本节课的内容相对比较容易,但该节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因税率和计算方法的变化较多,故真正掌握也有一定的难度。 二、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工资、薪金应税所得额的确定与应纳税额的计算 难点: 个人工资薪金中全年一次性奖金的计算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将该节课的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 1、知识传授目标:理解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概念、征税对象、税率与计税依据;掌握工资、薪金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以与所得税额的计算。 2、能力培养目标: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税收问题的素养。 3、思想教育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和创新的税收服务意识,树立自觉纳税意识,构建和谐的教学氛围,促进师生情感交流。 四、说教法与学法: 1、教法:案例教学法,启发—探究式—自主合作 2、教学手段:税收图片、多媒体课件 3、学法: (1)设置问题,完成观察—比较—归纳—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2)在探究过程中培养思维的多样性、深刻性、严谨性 (3)在学习过程中感悟如何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究,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展示图片、提出问题: 教学导入:(情景展示,引入课题) 教学导入:(情景展示,引入课题) 教学导入:(情景展示,引入课题) 这组图片,描绘的是什么场景?(抗震救灾、灾后重建需要大量的财政支出、各地捐款支援等);财政从何而来?其中就包括公民的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那么什么是工资薪金所得税呢?(引出课题) 相关概念: 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是指个人因任职或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与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 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的税率: 超额累进税率,最低3%,最高45%。 应纳税所得额: 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3500元后的余额。 税率表

《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教案 优质课教案

《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教案讲授人:许昌工商管理学校张瑞 一、课题信息 单元学时1学时 授课班级12电2 上课地点教室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掌握工资薪金所得的范围 ②掌握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了解不征税项目。 ②复习超额累进税率 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目标 ①培养学生自觉纳税的意识; 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能力训练任务任务1.分组计算各个不同档次工资应纳税额。任务2.写出自己理想的工资,计算应纳税额。 参考资料 及教具 助理会计师考试用书《经济法》

二、教学设计 步骤教学内容教师方法教学手段学生活动时间(分钟) 1导入同学们, 你们父母 每个月的 工资是多 少?他们 要交个人 所得税 吗? 学生讨论 提问 启发 先让学生思 考,然后有教 师引出本节 内容 3分钟 2讲授讲授个人 所得范 围、不征 税收入、 计算公式 讲授 演示、图 片 认真听课,并 做记录 10分钟 3学生探究全额累进 和超额累 进的区别 自主学习思 考、引导 运用学生 自己的认 识来进行 独立与集中相 结合 5分钟 案例案例1.生活案例案例2.生活案例案例3.生活案例

4总结对学生的 讨论进行 总结 讲授,提 问 演示,讲 解 边总结边让 学生思考该 内容 5分钟 5.课堂练习(抢答)老师给出 例题,让 学生分别 计算、抢 答 学生讨论 演示、讲 解 学生计算5分钟 课堂小结提问、抢 答 提问回忆、抢答5分钟 思考题问题引出 下一节内 容 思考1分钟 教学反思本次课是个人所得税的重要内容,并且和学生生活息息相关,非常容易引起学生兴趣。但是本部分超累累进税率不好理解,需要老师耐心解释,另外需要学生多多练习。 板书设计 工资、薪金所得应纳说额的计算 一.工资薪金界定二.不征税收入三.计税依据 1.一般规定 2.特殊情况四.应纳税额的计算

个人所得税教学设计

个人所得税 作者:admin发表时间:2009-11-2517:55:29 《个人所得税》教学设计 所用教材、版本:《财政与税务基础(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蔡少优主编 一、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目标:理解个人所得税的含义、纳税人、征税对象及税率,掌握个人所得税中偶然所得的计税方法。 2、技能目标:能判断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对生活中的各种偶然所得情形知道该不该纳税,应纳多少税。 3、情感目标:激发对个人所得税的学习兴趣;通过案例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内容和特点分析:个人所得税是税务基础部分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主要内容包 括个人所得税概述和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教材从中等财经类职业教育的实际出发,本 着“懂原理、会应用”的原则,设计了案例分析、课堂练习、自测题和一些扩展的知识点,将抽象的理论附着生动的载体,实用性较强,密切联系实际,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 能力的培养。 2、教学重点、难点分析:个人所得税全部内容计划用4课时。本节课教学内容包括个人所 得税的概念、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和偶然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其中纳税人及偶然所得 应纳税额的计算,这两部分内容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因为个人所得税的 概念浅显易懂,不需深入讲解,而征税对象和税率这两部分的内容不适合单独学习,把每 一种征税对象和与它对应的税率及计算方法放在一起学习,内容会显得生动些。本节课只 讲一种征税对象,所以征税对象和税率不是本节课的重点。 三、教学对象分析 1、学生特点 (1)在此之前,学生对个人所得税都有所了解,但主要集中于工资薪酬的所得税,对其他所得税知道一点,却不知道如何纳税。所以偶然所得的计税方法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知识。 (2)由于税务课程既不属于高考科目,也不属于考证科目,所以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 (3)该年龄段的学生开始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追求新颖活泼的内容。所以要求教学方法多样化,并且不能拘泥于形式。 2、对策及学法研究:针对学生的特点,首先我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研究和改进,引进了生本教育的理念,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环节中来,把所学的知识视作认识和研究的对象;其次,在教学手段上设计多样化,将教师讲解与FLASH动画播放相结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 过学习让学生理清思路;最后,设计了任务拓展环节,让学生在学习新内容后独立思考解 决问题,并对新内容进行理解消化。 3、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不难,密切联系实际,学生对这部分内容也相对感兴趣。但是,如果学生在没有掌握好的学习方法的情况下直接看教材,会感觉无从下手。于是,在课堂 上如何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引申,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与创新的能力便成为本 节课的设计难点。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分别采用提问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讨 论法;新知识点的学习主要采用演示讲解法和提问法,既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又能实现师

个人所得税教案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上课地点 学习内容项目六个人所得税课时8 教学目标素质目标 1 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 2 培养学生遵纪守法、诚信纳税的意识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助、团队互助的意识 4 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职业情怀 知识目标 1 掌握个人所得税的构成要素 2 掌握不同应税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3 了解个人所得税的税收优惠 能力目标 1 能计算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 2 能处理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申报事宜 教学重点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教学难点综合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目标群体高职财经类专业学生 教学环境理实一体化教室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互动式教学 时间安 排 教学过程设计 【项目引入】 中国公民王一(身份证号142325********0522)是**职业学院教师,2020年全年收入情况如下。 (1)每月工资、薪金10 000元。当地规定的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个人缴付比例为:基本养老保险 8%,基本医疗保险2%,失业保险0.5%,住房公积金12%。王一每月缴纳社会保险费核定的缴费工资基数为10 000元。 (2)3月为甲公司设计产品,取得劳务报酬50 000元。 (3)8月为乙公司讲学一次,取得劳务报酬5 000元。 (4)10月出版自传作品一部,取得稿酬16 000元。 (5)11月取得丙公司支付的专利技术使用费6 000元。 (6)12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30 000元。 已知:王一正在偿还首套住房贷款及利息;王一为独生子女,其独生女正就读大学二年级;王一父 母均已年过60岁。王一夫妇约定由王一扣除贷款和子女教育费。王一选择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计税。

个人所得税教案

课题:个人所得税基础知识 内容提纲: 一、个人所得税的发展演变 二、个人所得税基础知识 三、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一、个人所得税的发展演变: 个人所得税自1799年诞生于英国,开征的原因是18世纪末拿破仑战争使英国的军事支出大幅度增加,入不敷出。这个税种的开征为当时的英国提供了约20%的财政收入;美国于1862年为了筹措南北战争军费开征了个人所得税,至1866年个人所得税已占联邦政府全部财政收入的25%。根据哥斯达黎加媒体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在全世界35个主要国家和地区中,香港的个人所得税率最低。在香港,一个年工资为4.58万美元、抚养4口人之家的职员,在交纳所得税和其他税金后,其年总收入为全年工资总额的95.7%。而在美国(纽约除外),同样是年工资 4.58万美元抚养4口之家的职员,年总收入为工资总额的81.9%;瑞士为81.8%;阿根廷为79.9%;巴西为78.8%;西班牙为74.8%;墨西哥为71.9%。而在瑞典仅为 57.2%;意大利为57.3%;比利时为57.8%。在拉丁美洲,个人所得税率最低的是阿根廷;在欧洲,瑞士的所得税率最低。而所得税率最高的国家是瑞典、意大利和比利时。那么在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也经历了一个从无到 1、个人所得税定义:个人所得税是对我国公民、居民来源于我国境内、外的一切所得和非我国

居民来源于我国境内的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2、纳税义务人及判定标准和征税对象范围 3、 4、税率 三、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1、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 计税依据的一般规定 应纳税所得额=各项收入-税法规定的扣除项目或扣除金额

个人所得税的优秀教学设计

个人所得税的优秀教学设计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幼儿教案、小学教案、中学教案、教学活动、评语、寄语、发言稿、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elementary school lesson plans, middle school lesson plans, teaching activities, comments, messages, speech drafts, work plans, work summary, experience,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