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XX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XX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XX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XX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XX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XX县XX镇总体规划

说明书

目录

第一章概述 (3)

一、规划背景 (3)

二、现状概况 (3)

三、对1997年规划的评价 (5)

四、本次规划修编的原因 (6)

五、XX镇发展与周边关系分析 (6)

六、优劣势分析 (9)

七、发展策略 (9)

八、规划原则与目标 (10)

九、规划依据 (11)

十、规划期限与范围 (11)

第二章镇域总体规划 (11)

一、城镇化水平预测 (11)

二、经济社会与城镇发展战略 (12)

三、村镇体系规划 (13)

四、旅游发展规划 (13)

五、居民点规划 (15)

六、镇域空间管制规划 (17)

七、镇域综合交通规划 (18)

八、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18)

九、公共设施规划 (21)

十、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 (21)

十一、基本农田保护规划 (22)

十二、防灾减灾规划 (22)

附表XX镇主要农副产品产量及种植面积 (23)

第三章镇区建设规划 (23)

一、现状概况 (23)

二、规划原则 (24)

三、性质、范围及规模 (24)

四、总体布局 (24)

五、镇区与周边关系协调和衔接 (26)

六、土地利用控制 (26)

七.传统街区保护规划 (28)

八、道路交通规划 (29)

九、公用工程设施规划 (30)

十、镇区风貌规划 (33)

十一、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34)

十二、环境保护规划 (35)

十三、环境影响评价 (36)

十四、防灾减灾规划 (36)

十五、近期建设规划 (38)

十六、规划实施 (39)

第一章概述

一、规划背景

2003年XX镇被列为XX市重点培育和发展的45个中心镇之一。为更好发挥其中心镇职能,加强辐射力度和完善自身建设,必须编制一部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前瞻性的规划。

《XX市XX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中,确定该镇是县域南部生态经济区的中心镇,“天坑—地缝”风景名胜区旅游服务基地,茅草坝水电资源开发的服务基地,渝鄂边区商贸小城镇。

受XX镇政府委托,XX仁豪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于2004年7月组织编制XX县XX镇总体规划。

二、现状概况

(一)区位

XX镇位于县境最南端,地处东经109°21ˊ18″至109°31ˊ15″;北纬30°36ˊ2″至30°45ˊ59″之间。东邻长安土家族乡,南接湖北省恩施市,西连太和乡,北与冯坪乡接壤。镇域面积347.23平方公里。

(二)历史沿革

XX县XX镇址古为山脚坝,即今的三角坝。镇兴起于清朝康熙年间,由于多年战乱,人口锐减,土地荒芜。为恢复和发展生产,清政府大规模移民到此,至乾隆后期在三角坝设驿站,此地成为省际官道要冲。由于坝南有一大山,既以山为界,划定了两省(湖北省与当时四川省)边界,界山自然为过省驿口,成为军事和商贸要塞,同时在此兴起市场。由于物产丰富,商贾云集,生意XX,故取名“XX”,并沿用至今。

XX乡设立于民国29年(1940年),由民国22年(1933年)时划分出的山一乡、山二乡合并而成。

1949年解放后,XX县为7区,35乡1镇,XX乡属朝阳区。1950年,改以序号称区,XX乡属第十区。1955年设立XX区,驻地三角坝,辖XX、含瑞、龙桥、九里、新贺、永兴、中河、新竹八个乡,以后所辖乡有所增减。1989年,XX乡改为XX镇。1992年,XX区辖XX镇、庙湾乡、含瑞乡、荆竹乡、石罐乡。1993年,XX区辖XX 镇、庙湾乡、含瑞乡、荆竹乡、龙桥乡、九里乡、长安乡、石罐乡。1998年,XX镇批准为建制镇,并被列为XX市试点小城镇。2003批准为XX市重点培育和发展的中心镇,2004年批准为全国重点镇。2004年行政建制调整,合并荆竹乡、新贺乡、庙湾乡,组成现在的XX镇。

(三)人口

XX镇行政建制调整后共有22个村,1个社区居委会。2004年镇域总人口为50606人,城镇常住人口1.15万人,其中XX场镇人口1.07万人,庙湾场镇人口0.05万人,荆竹场镇人口0.03万人。

(四)自然资源

镇域主要为台原型岩溶峰丛洼地地貌。平均海拔1000~1200米以上。主要土壤类型有黄色石灰自然土、黄色石灰土等。平均气温13.7~10.8℃。平均年降雨量1320.5毫米,平均日照时数1548.9小时,无霜期259~222天,大于10℃积温为4190~3715℃。

气候特点是:东冷夏凉,湿润多雨。主要自然灾害表现为春季寒潮和秋季低温阴雨。

镇域地表河流少,大都是季节性河流,但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

境内矿产资源主要有:硫铁矿、铁矿、粘土、皂石等。其中硫铁矿、铁矿储量较丰富,分别为1153.3万吨、2965.7万吨。目前工矿企业以开采硫铁矿和提炼硫磺为主。

XX镇植物种类繁多,有244科,1285种,植物类型分布垂直地带明显,区内有水杉、银杏、珙桐、杜仲等名木名树,有党参、杜仲、天麻等名贵药材。由于区内林木密布,野生动物也很多,包括金鸡、獐子、金钱豹等国家级保护动物。

(五)旅游资源

XX镇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和山地垂直气候,形成了雄、奇、险、秀的XX山水。小寨天坑景区、天井峡地缝景区、迷宫河景区、迟谷槽景区、桃源河—石笋河景区、黑湾—陈家河景区、茅草坝景区、生态农业田园风光景区、龙桥河景区等都具备极高的旅游开发价值。天坑地缝并称为三峡之奇,是长江三峡风景线上引人瞩目的亮点。中国地理学界权威——中国地质科学岩溶地质研究所所长、中国洞穴研究会会长朱学稳教授多次对天坑地缝科考探险后指出,天坑地缝作为岩溶的奇葩、自然奇观,在全球的领衔地位是无可否认的。

天坑地缝世界奇观之外,还有岩溶形成的暗河龙桥河,比小寨天坑毫不逊色的硝坑等天坑群,英国探险队发现的比地缝更具观赏价值的新贺笋河,雄奇险峻的迷宫河,如诗如画的高山草场茅草坝等70多个各具特色的景点。

(六)社会经济

2004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1.02亿元,人均纯收入1700元,财政总收入237.6万元。工农业总产值为0.75亿元,到2020年预测产值为2.00亿元。

XX镇支柱产业是旅游业、农副产品加工、餐饮旅馆等服务业、交通运输业和建筑业。

粮食作物以玉米、洋芋为主,黄豆、红苕次之。全年粮食播种面积51792亩,总产量5.5万吨,亩产400公斤,人均1000公斤。经济作物以魔芋、烟叶为主,播种面积较大、产量高。向日葵、芸豆等在全县也有较高地位。

境内用材林面积大,以松、柏、杉为主。活立木蓄积量115707立方米。经济林木主要有漆树、猕猴桃、杜伯、黄伯、黄朴等。药材中的党参、天麻、大黄、贝母、当归也很有特色,产量较高。药材和经济林木在本镇经济中居重要位置。

养殖业以猪、牛、羊、鸡为主。

(七)交通状况

现有S201省道(XX至恩施公路)穿镇区而过,南通湖北恩施机场和龙凤火车站,北通XX县城客货码头。东通巫山和湖北建始,西通湖北利川到万洲。是XX市东北部通往湘鄂的重要关口,奉、巫、恩、利物资交流重镇。县道吐兴路(吐祥—庙湾—XX)穿越镇区并与S201省道相接。另有XX—含瑞,XX—长安等地的乡村公路。

(八)镇域公建及基础设施状况

XX镇公建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发展较快,到1999年底建成合格村小56所(含乡中心校)。有小学教师330人,中学教师150人,有在校中、小学生7680人,基本满足了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需要。

XX镇的电力供应主要依靠地方小水电,供电相对不足。

XX镇现有水厂1座,城镇附近部分农村仍以井、泉、塘等天然水源供给。排水

完全是合流制排水,依靠自然净化。

(九)民俗文化

XX镇位于渝鄂边界,土家民族历来就在此聚居,承袭了相对较多的民族习俗。XX镇土家族民俗文化体现在:土家族群众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道德情操、宗教信仰、民族性格、民族意识、行为方式、文化现象和文化产品等方面。土家族“天人合一”的伦理精神;“信巫崇鬼”的生活习俗;丰富的美德观念;优美的土家摆手舞;动听的土家民歌,如要山歌、酒歌、丧葬歌、肉连心;独特的土家吊脚楼等都是土家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

由于长期的历史变迁,XX镇土家族近代文化在空间地理分布上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土家族主要分布于与湖北省恩施洲接壤的龙桥和长安两个少数民族乡,一般居住在边远、交通不便的山区。XX镇有很少部分土家族人分布在农村,城镇区域内有极少数进镇土家人。

XX镇现阶段土家族民族文化的主要特点:土家族人偏爱木质吊脚楼,坡瓦屋面,楼下喂养家畜,人居住在楼上;喜尚青色、重素雅、妇女多系裙,带着银饰,男子服饰以对襟衣、宽脚裤、包头帕为主。土家民族还有极其强烈的自尊心和信念,自我民族情节强烈。由于社会的发展,在生活方式、文化传统等方面受到汉族的极大影响,少数民族汉化越来越明显。

2004年,XX镇被XX市人民政府列为亟待抢救的传统风貌街。

三、对1997年规划的评价

1、规划年限及规模

规划年限:近期1997年—2000年远期2001年—2010年

规模:2000年集镇人口7000人,用地规模60公顷,2010年集镇人口规模1.3万人,用地规模170公顷。

2、规划城镇性质

XX县南部的经济、文化重镇,天坑地缝风景旅游区的重要服务基地,以旅游业为主,商贸为辅的旅游小城镇。

3、村镇体系规划

分为镇区、中心村和基层村三级。

中心村有清泉村、三桥村、新街村、方洞村四个;基层村有红星、大同、笋河、等十七个。

4、镇区规划结构

镇区分为四个功能中心和五个居住组团,即镇政府一带的文教中心,牛鼻子至岩洞包的商贸中心,区政府一带的综合中心和以轿顶包为主的绿化中心,以及邓家老屋附近,猴子形东面,XX酒厂北面、下梨正湾和陈家梁五个居住组团。

5、对1997年规划的评价

1997年规划基本符合XX镇的实际情况,对指导镇域和镇区建设起到了较好的作用。规划确定的四个中心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并体现出经济及区位优势,带动基层村的发展。

规划确定的近期建设项目相继实施。镇区邮电局、汽车站、停车场、变电站、通讯、电力、电信等设施开始建设;镇区道路网骨架已基本形成。

四、本次规划修编的原因

1997年规划编制以来,情况发生了较大变化。2004年XX镇行政区划调整,镇域面积由149.36平方公里扩大至347.23平方公里,划分为22个行政村,一个社区居委会。天坑地缝风景区建设速度加快,茅草坝水电资源开发、XX市运动训练基地建设等,XX镇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原规划已不能适应XX镇发展的需要,必须把握时机,结合实际对规划进行修编和完善。

五、XX镇发展与周边关系分析

(一)XX镇与天坑地缝风景名胜区的关系

1、天坑地缝风景名胜区的地位

1)在全球喀斯特景观中的地位

至2000年12月,全世界已有41个喀斯特或与喀斯特有关的地区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或“文化遗产”或“自然、文化遗产”。亚太地区有17个喀斯特世界遗产,其中自然遗产13个,与文化有关的遗产4个。

中国喀斯特面积几乎占世界可论喀斯特面积的一半,塔状、锥状喀斯特、石林喀斯特及与此相关的巨型崩塌漏斗、深陡峡谷都是世界上其它喀斯特不能伦比的。中国喀斯特是世界面积最集中,发育历史最长,经受地质构造运动影响最强烈、次数最多的地区,喀斯特景观多样性最好;最能反映气候、地质构造、岩性对喀斯特发育过程的影响。中国喀斯特对于恢复全球古气候、古环境、古生态变化具有极重要意义。

天坑地缝风景名胜区在全球喀斯特景观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是世界的一大奇观。其中小寨天坑、天井峡地缝景区均为世界第一的自然文化遗产。

2)在金三角旅游集团中的地位

随着三峡二期和三期工程的竣工,长江水位的抬升,长江上游的大多数支流的可进入性得到加强,三峡旅游将向腹地发展。“巫山—XX—巫溪”构成的旅游金三角中,天坑地缝风景名胜区被评价为极品旅游资源区,并成为一级发展轴上的重点景区,形成巫山——龙骨坡——天坑地缝——XX旅游游览环线。

作为XX东大门XX县的重要景区,同时与鄂西(宜昌、恩施)、湘西北(张家界)等地的景区形成了大旅游网络,并连接长江沿线景点、景区。可看出天坑地缝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天坑地缝风景名胜区规划要点:

天坑地缝风景名胜区位于XX镇、龙桥土家族乡、长安土家族乡辖区内,风景区规划面积396.97平方公里。

性质定位:天坑地缝风景名胜区属山岳型,以世界罕见的岩溶天坑、地缝式复式峡谷及峰丛洼地、峰丛峡谷组成的岩溶地貌景观为主,兼具民俗人文景观,具备很高的游赏价值、科研价值、生态价值,以观光游览、科普教育、探险掠奇、绿色生态体验、休憩度假为主要功能,具有世界自然遗产价值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风景区分区:规划天坑地缝风景名胜区划分为三个风景培育区,三个风景环境保持区、三个游览配套设施区、九个景区,共十八个区。

1)小寨天坑景区(3.2平方公里)

是在岩溶作用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奇异自然景观,雄奇壮观,生态环境独特,与地下河、洞穴、奇峰怪石共存于一体。天坑最大高度662米,直径537—626米,上部

椭圆形,下部呈矩形,是风景区的代表性景区之一。

2)天井峡地缝景区(12.64平方公里)

地缝长度6162米,谷地宽1—15米,垂直深度80—229米。峡谷内曲折迂回,岩缝古木荫郁,谷地野花异草争相斗艳,蝉鸣鸟唱,空谷回音。峡谷两壁怪石嶙峋,峭壁直立,从谷地仰望,露出一线天光。从整体看黑黝黝的大裂缝,掩映在清秀的茂林丛中,雾气弥漫,神秘莫测,是风景区的代表性景区之一。

3)迷宫河景区(4.5平方公里)

为一罕见的自然景观,三面峭壁,巍然耸立,迷人的迷宫河源头,地下河水从陡崖绝壁中飞流直下,形成壮丽的瀑布景观。谷地险滩和深潭相间,两岸林木丰茂,香獐、黄羊活跃其间。旱夔门绝壁对峙,峭壁悬观,古寨遗址依稀可见。此区是门户景观,是风景区的主要游赏区之一。

4)桃源河—石笋河景区(43.82平方公里)

以险、幽、奇、雄为特色,以系列峡谷风光和险滩、急流和两岸花木形成山水秀丽的自然风光。此区为主要风景游赏区之一。

5)迟谷槽景区(5.5平方公里)

为岩溶干峡谷地貌景观,是本地区早期地表河通道。区内植物群落景观健全,迟谷深渊幽奥神秘,游览此处可引发游人品味地质历史的沧桑巨变。此区为风景区的辅助风景游赏区。

6)黑湾—陈家河景区(10.86平方公里)

以森林和峡谷风光为主要景观,幽、秀、奇为其特色,地缝发源地、玉梭瀑布、变换峰、黑湾森林、日月临照、箱子峡是主要景点。此区为风景区的主要风景游赏区之一。

7)茅草坝景区(31.4平方公里)

平均海拔1700米的台原浅丘洼地上,春夏奇花怒放,姹紫嫣红,高山森林草场,苍翠繁茂,湖光山色,令人心旷神怡。寒冬降临,大雪纷飞,银装素裹。此区为风景区的辅助风景游赏区。

8)生态农业田园风光景区(32.54平方公里)

区内森林资源丰富,为典型的岩溶峰丛地貌。农田棋布,自然村落景色迷人,乡野情趣浓厚,以清新、秀丽、浪漫为主要特色。是风景区的辅助风景游赏区。

9)龙桥河景区(22.97平方公里)

以峡谷风光为主要内容,以秀、幽、奇为主要特色。主要景点有云龙洞、云龙庙、龙桥、美人瀑、锁龙将军,一般景点有朝天洞、三跌泉、锁龙柱,此区为风景区的主要风景游赏区之一。

10)风景环境培育区(75.45平方公里)

包括红岩坪培育区、下溪沟培育区和长安培育区。

范围内主要是零星分布个别岩溶景点和地质遗迹,区域内地形地貌景观奇特,植被条件相对较好,经多年培育后可作为潜在游赏景区。

11)风景环境保持区(153.28平方公里)

包括朴家湾——红岩湾保持区、九根树保持区、六垭保持区。

风景区的其余地带,景点稀少或无景点,自然的乡野田园风光为其主要特征。

12)游览配套设施区(3.89平方公里)

包括XX游览配套设施区、荆竹游览配套设施区和龙桥游览配套设施区。

利用XX镇、荆竹村及原龙桥乡的用地设置配套设施,形成具有等级结构的服务基地。

3、XX镇与天坑地缝风景名胜区的关系

天坑地缝风景名胜区规划面积396.97平方公里,其中有239.29平方公里位于XX镇镇域内,占风景区总面积的60.3%;包括小寨天坑景区、天井峡地缝景区、迷宫河景区、桃源河—石笋河景区、迟谷槽景区、黑湾—陈家河景区(部分)、生态农业田园风光景区(部分)。XX镇的发展与天坑地缝风景区紧密相连。

天坑地缝风景区核心景区有30.34平方公里位于XX镇镇域内;包括小寨天坑景区、天井峡地缝景区、迷宫河景区、黑湾—陈家河景区(部分)及迟谷槽景区。由于镇区距离核心景区较近,规划需严格控制XX镇镇区建设,划定发展控制区,控制区内风貌必须与核心景区相协调。

鉴于XX镇与天坑地缝风景名胜区的密切关系,镇域和镇区规划布局必须考虑风景区布局和发展的要求,同时充分利用旅游业这一核心产业,把镇区建设成为旅游服务中心,县域旅游服务网络的核心结点,促进经济的发展。

(二)XX镇(天坑地缝风景名胜区)在旅游环线中的关系

天坑地缝风景名胜区与同属于XX县的白帝城—瞿塘峡景区(由瞿塘峡、白帝城、水旱八阵图、永安宫、大溪文化、子阳城、老关庙遗址组成)、天鹅湖县级风景名胜区,另外连同巫山龙骨坡、庙宇古镇、湖北张家界等风景区构成区域性的风景资源系统和风景旅游体系,串联形成张家界——天坑地缝景区——龙骨坡巫山人遗址景区——庙宇古镇——三峡神女峰——小三峡景区——白帝城—瞿塘峡景区——老关庙遗址景区旅游环线。

随着三峡二期和三期工程的竣工,长江水位的抬升,长江上游大多数支流的可进入性得到加强,三峡旅游将向腹地发展。“巫山—XX—巫溪”构成的旅游金三角中,天坑地缝风景名胜区被评价为极品旅游资源区,并成为一级发展轴上的重点景区,形成巫山——龙骨坡——天坑地缝——XX旅游游览环线。

(三)XX镇与茅草坝水电站的关系

茅草坝水电站位于长安土家族乡辖区(XX镇区以东)内;距离XX镇区约14公里。

茅草坝水电站工程任务:发电调峰,兼有向沿线工农业和城镇发展提供用水等功能。

茅草坝水电站工程规模:总装机容量85.5MW,多年平均发电量29160万KW.h;引水线路总长12790m,年供水量294万m3。

茅草坝水电站是XX市人民政府2003年《XX市三峡库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发展规划纲要》中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XX镇镇区是茅草坝水电站的服务基地,茅草坝水电站(引水工程)是XX镇镇区的重要水源。

茅草坝水电站海拔较高,地处偏僻,且远离XX镇区,所以茅草坝水电站的建设不会对镇区和风景区造成影响。随着XX镇的发展,茅草坝水电站的建设将会缓解XX 镇供电、供水矛盾,并解决工程沿线缺水地区人畜饮水问题,促进XX镇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业的发展。

(四)XX镇与XX市运动训练基地的关系

茅草坝水库建成后,XX镇将完善、配套建设水上训练设施。在镇域北端利用九

04柘皋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目录 第一章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上版总体规划实施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城镇发展战略..................................................................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镇域镇村体系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区域协调............................................................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镇域现状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镇域空间管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镇域空间布局....................................................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节镇域村庄布点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节镇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节镇域综合交通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节镇域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镇区用地布局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镇区综合现状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镇区用地布局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镇区综合交通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绿地与景观风貌控制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雨水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供电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节通信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节有线电视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节燃气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节环境卫生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章综合防灾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防洪排涝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消防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抗震防灾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人防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八章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九章近期建设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章总体规划实施措施与建议.............................................. 错误!未定义书签。

《泉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

《泉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 [规划范围] 市域面积约11000平方公里,包括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泉港区、晋江市、石狮市、南安市、惠安县、安溪县、永春县、德化县、泉州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市域要形成“一区、两翼、多支点”的城镇空间结构。 [市域总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 预计到2015年,全市常住总人口约820万人,城镇人口约475万人,城镇化水平达58%。 预计到2020年,全市常住总人口约850万人,城镇人口约536万人,城镇化水平达63%。 预计到2030年,全市常住总人口约920万人,城镇人口约65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71%。 根据划分原则,将空间类型区划分为:优先发展区、引导发展区、控制发展区、生态保护区。 ●晋江 优先发展区:包括中心城区、城镇密集区。中心城区主要由青阳、梅岭、西园、罗山、新塘、灵源六街道组成,城镇密集区包括晋北组团(池店、磁灶)、晋西组团(安海镇、内坑镇、东石镇)和晋南组团(金井镇、深沪镇、英林镇、龙湖镇)。 生态保护区: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址自然保护区、晋江坫头海滨森林公园。 控制发展区:农田、海岸带及地质灾害易发区域。 ●石狮 优先发展区:包括主城区和三个重点发展节点城镇。主城区由城市中心区和滨海组团组成,三个重点发展节点镇是指北部的蚶江镇、东北部的祥芝镇、鸿山镇、锦尚镇和东南部的永宁镇。

生态保护区:宝盖山森林公园、永宁黄金海岸度假区、灵秀山省级森林公园。 控制发展区:农田、海岸带以及地质灾害易发区域。 ●惠安 优先发展区:包括中心城区、三大次中心城区。中心城区主要由螺城、螺阳两镇组成,三大次中心城区是指洛秀、斗尾、崇武三个次中心城区。 生态保护区:惠女水库、陈田水库、锦芳水库、菱溪水库、眉山水库和洛阳江、黄塘溪等水源保护区,崇武海滨森林公园、文笔山森林公园、科山省级森林公园。 控制发展区:农田、洛阳江沿岸、海岸带以及地质灾害易发区域。 ●南安 优先发展区:包括市区和三个次中心、六大片中心。市区包括城南、城北、城东、城西四个组团;三个次中心为水头镇、官桥镇、石井镇;六个片中心为洪濑镇、诗山镇、丰州镇、英都镇、仑苍镇。 生态保护区:美林水厂一级保护区、南安森林公园、五台山森林公园、康美雪峰森林公园、灵应省级森林公园、罗山森林公园。 控制发展区:农田、东西溪沿岸区域、海岸带以及地质灾害易发区域。 ●安溪 引导发展区:包括主城区、辅城区、三个重点中心镇。主城区由中心组团、东翼组团、西翼组团三大组团,辅城区为官桥、龙美、龙门三大组团,三个重点中心镇为湖头镇、蓬莱镇、长坑镇。 生态保护区:凤山省级森林公园、云中山自然保护区和县城关水厂水源保护区、清水岩风景名胜区、凤冠山、龙门、骑虎岩、阆苑岩、清风洞、泰山岩、晋江源、官桥犀山等县级森林公园和白濑森林公园。 控制发展区:农田、西溪沿岸区域以及地质灾害易发区域。

白霓镇总体规划(修编)说明书

白霓镇总体规划(修编)说明书 第一章总则 一规划编制背景 改革开放的白霓镇面临着保护与发展的两大主题。一方面,现代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拥挤而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使人们既紧张又脆弱,而传统城镇因其平和的生活魅力而具有平衡人们紧张竞争的社会心理的作用,从而赢得现代人的青睐;另一方面,多少年来精心营造的富有湖北民居传统特色的白霓古镇却因其落后的市政设施跟不上现代工业和交通的发展而无法与新时代的生活需求相适应。 白霓镇是崇阳县的工业强镇、商贸重镇。对于村、镇二者来说,无论是保护与发展都是为了满足现代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都是推进城市化发展的需要。随着全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对未来城镇的发展作出宏观调控和引导,是本次规划编制的主要背景之一。 1999年白霓镇编制了白霓镇新区规划,对于当时的城镇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随着城镇建设的发展,新的矛盾与要求不断出现,如白霓镇老区的保护与城镇建设发展的需要、工业与商贸经济发展的需要、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等,都急需城镇建设管理与服务工作给予科学、可靠的支持。在此背景之下,本规划的编制工作便具有了特殊的时代意义。 二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规划指导思想 1.城乡协调、共同发展,建立城乡融合一体的发展原则。以实现“农村现代化,乡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为目标,注重城乡社会的共同进步、经济的共同繁荣和生态系统(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的互补。 2.以镇区建设为龙头,提高全镇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完善城镇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建设,形成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提供多种就业岗位,合理引导人口的迁移转换。 3.协调好村镇建设规划和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关系,发展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集约化生产,逐步合理地缩并零散的自然村,从而有效地节约耕地,使乡村与城镇的发展更加有序。 4.强调文化、历史的延续,建立以人为本、物质与精神并重的社会发展原则,保护和继承传统的文化和技术遗产,保护文物村落特色,充分保证子孙后代延续历史文脉的可能性。 5.“预测长远、决策近期”,建立长期、动态的发展目标,立足于资源存量和环境容量,搞好长远规划和控制,立足现实经济技术条件,抓好近期决策,保证发展阶段的近期决策调整符合长远规划的利益导向。 (二)规划原则 1.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严格土地管理措施,少占或不占农田耕地。 2.强化白霓镇经济产业特点,发挥旅游资源及区位优势,积极开发旅游业和商业贸易,发展高新技术含量的环保性工业项目,加强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使其在崇阳县城镇职能分工体系中保持特色。 3.坚持高起点规划,贯彻科学性、超前性、现实性、可操作性的原则。 4.按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学原则,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生态环境系统。 1

婺源县镇头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发展目标和规划期限 1.1 规划任务背景 1.1.1 镇头镇位于江西省婺源县西部,在建景婺高速公路沿线,与赋春、许村、珍珠山及景德镇接壤,距县城57公里。全镇下辖5个行政村,境内面积86平方公里。 1.1.2 现镇头镇镇区规模小,缺少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无统一系统的规划,因而不能满足镇头镇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1.1.3 镇头镇薄弱的基础设施现状,严重制约了镇区的发展,越来越不能满足富裕起来的农民向往新生活的强烈要求,因此,规划好镇区的建设发展方向,完善基础设施的配套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 1.2 规划指导思想 1.2.1 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推进两个根本转变,切实深化各项改革,使改革与创新成为推动镇头镇各项事业增长的强大动力。 1.2.2 从政策导向宏观经济入手,寻求镇头镇镇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机遇,合理确定镇头镇的发展目标和规模。 1.2.3 依据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规,镇头镇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及发展势态,合理安排各项建设用地。 1.2.4 充分利用镇域内的自然资源,加快镇头镇的矿产、竹木、农业等资源开发,加速其工业、农业的产业化进程,使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 1.2.5 合理配置镇区的土地资源,以最佳镇区空间结构为导向,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加强镇域生态环境保护,做到经济、社会、环境三统一,促进镇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1.2.6 依据镇头镇的区位条件,进一步协调和优化村镇体系,明确村镇结构和层次,根据镇域发展条件和资源分布状况,确定产业布局与发展方

向。 1.2.7 加快镇区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与建设,依托景婺高速公路,进一步完善镇区的交通网络系统,以促进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1.2.8 协调与合理安排镇区建设的顺序,切实保障规划的可操作性和良好的适应性。 1.3 规划原则 1.3.1 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促进流通,繁荣经济,促进科学技术文化事业,使各项建设合理分布和协调发展。 1.3.2 合理用地,节约用地,充分挖掘原有村镇用地潜力,严格控制占用耕地。 1.3.3 从实际出发,科学预测发展需要,确定各项标准,合理利用现有设施,逐步改造完善。 1.3.4 远近期相结合,以近期为主,提高近期规划的完整性和对远期发展的适应性。 1.3.5 保护环境,防治污染,消除公害,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1.3.6 结合自然条件、名胜古迹和传统特色,创造优美协调,具有现代乡土风格的村镇景观。 1.4 规划依据 1.4.1《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1991年第14号令发布) 1.4.2《江西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1.4.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标《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 1.4.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1.4.5 镇头镇党委、人民政府对本次规划的指导意见 1.4.6《婺源县总体规划》 1.4.7 镇头镇镇域1∶10000地形图及镇区1∶1000实测地形图

河南某镇总体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崔庙镇经济发展及崔庙镇工业园区建设的需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崔庙镇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布局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崔庙镇村镇体系规划是镇域内村镇发展与布局的重要依据,为政府实现镇域村镇发展的宏观调控提供依据,逐步使镇域形成以镇区为中心、城乡结合、协调发展的统一整体。 第三条:崔庙镇总体规划是崔庙镇各项建设的指导性文件,是对城镇建设进行科学管理的法律依据,镇区的一切建设活动均应符合本规划。 第四条:本次规划的主要依据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 建设部《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1994.08) 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09) 《建设部工程技术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 建设部《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河南省村镇规划编制与审批办法》 《建制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97.1.1) 河南省实施《矿产资源法》实施办法(1998.7.01)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发[1996]18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0] 25号)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2002) 《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决定》(豫发[2003]9号) 《中原城市群空间发展规划》 《郑州市总体规划》(2008—2020) 《荥阳市村镇体系规划》(2009—2020) 《崔庙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 《崔庙镇总体规划》2000年 《崔庙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崔庙镇区建设现状、发展构思 崔庙镇其它社会经济发展资料 第五条:本文本应与规划图纸和说明书结合使用,在规划实施和管理过程中,除应遵循本文本的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现行的有关法规和标准的规定。 第六条:规划期限: 近期:2009――2012年; 远期:2013――2020年。 第七条:强制性条文 文中使用加下划线的部分为强制性内容,该部分内容是对崔庙镇规划实施及监督检查的依据,必须依据规划严格执行。 第二章镇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02-安海施工图说明书(总体)

说明书 一、任务依据及测设经过 安海镇地处晋江市西南部,是晋江市南北发展的重要节点,是以生产服装、食品和商贸为主导的城镇。但安海镇内区域交通干线尚未贯通,镇区对外联系不便,且区内道路功能混乱,造成不同性质的交通流空间上分布的混乱,特别是缺乏对外交通的合理疏导通道。本项目的建设,对改善区域内交通状况,适应未来交通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本项目今后与快速通道英林连接线连接,形成快速路交通网络,向北经龙狮路延伸至石狮,贯通滨海组团,形成滨海组团英林镇、龙湖镇与石狮市之间的便捷通道。所以,它的建成是实现晋江市“对外交通快速化、境内交通网络化”总目标的需要。 本项目起点位于安海镇南环公路(县道X320)与乡道Y118交叉口的东侧(起点桩号K0+000),往南经庄头村,在庄头小学东侧与庄坑公路(乡道Y117)相交后,路线转向东南,经前蔡村、前林村、窑前村,在窑前村与坑边村的交界处与石东路(县道X325)相交,再经坑边村、联邦印染厂东侧止于赤店村西侧乡道Y126上(终点桩号K5+499.403)。路线全长5.499公里。 图1-1 项目地理位置图(一)任务依据 (1)2009年12月28日,晋江市公路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下达的“中标通知书”; (2)晋江市公路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与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签署的《晋江市快速通道安海东连接线勘察设计合同》; (3)2010年3月26日,安海镇人民政府《晋江市快速通道安海东连接线初设方案协调会会议纪要》; (4)2010年5月11日,晋江市交通局《关于快速通道安海东连接线与东石连接线路线交叉设计方案研讨会议纪要》(晋交[2010] 120号); (5)2010年7月22日,安海镇人民政府《安海镇人民政府关于晋江市快速通道安海东连接线协调会会议纪要》; (6)2010年7月27日,晋江市交通局《晋江市交通局关于快速通道安海东连接线工程初步设计审查会议纪要》(晋交[2010] 179号); (7)晋江市交通局的有关文件和指示精神。 (8)建设部、交通部颁《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2002年)。 (9)交通部部颁技术标准和规范、规程。 (二)测设经过 1、准备工作 2010年1月5日~1月20日,我院积极做好外业的各项准备工作,其内容包括:召开各专业设计人员会议,明确其任务及组内分工;明确推荐线位,优化平面设计参数,使线形连续均衡。线位优化完成后,送分院领导及质量部审查。根据审查意见及时作了优化调整,并提供给各专业组;编制勘察设计工作计划;明确测设人员岗位职责;准备外业设备等。 2、测设简况 2010年1月中旬,本项目路线平纵面设计报送分院质量部审查,经确认后,1月21日~2月6日,项目组进晋江工地开始现场踏勘,并走访晋江市规划局、国土局、环保局、水利局、气象局、新奥燃气公司、自来水公司、污水处理厂、电力局、电信局、广电局、市政园林局、移动公司、联通公司等部门,获取各项规划资料及沟通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走访安海镇人民政府、安海镇污水处理中心、安海镇自来水厂、安海镇广电站等部门获取地方资料和要求。 2月23日,项目组再次进场,进行外业调查。 3月24日,安海镇人民政府张文节镇长主持召开晋江市快速通道安海东连接线初步设计协调

汤口镇总体规划说明(1)

汤口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背景 1.1现状概况及基本特征解读 1.1.1现状概况 汤口镇位于驰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名胜区南大门,是全国重点镇、省、市综合改革试点镇、中心镇和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为副县级建制镇。 汤口镇位于黄山风景名胜区南麓,205国道和103省道交汇地带,东接徽州区,南临休宁县,西接黟县和休宁县,北依黄山风景名胜区和焦村镇。东南距上海510 km,距南京321km,距杭州310km,西南距景德镇310 km;距市政府所在地屯溪73km,距黄山区(甘棠镇)46km,距黄山风景名胜区南大门仅1km。 汤口镇总面积129平方公里,辖6个村,截止到2005年9月13日,全镇常住总人口为11832人。3348户。境内山峦叠嶂,植被丰茂,森林覆盖率达93.4%。 2005年底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2.5亿元,比上年增长12%;财政收入完成2632.9万元,占全年任务的100.1%,同比增长15.3%;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3889元,比上年增加409元。全镇农业增加值865.16万元,同比增加26%。茶叶总产量105吨,同比增长5%,总产值400多万元,同比增长20%。翡翠谷、九龙瀑、凤凰源、黄山野生猴谷四景点共接待中外游客63万人次,宾馆、酒店及旅行社等接待游客超过70万人次,比可比年份2002年分别增长66%和52%。 1.1.2基本特征 (1)汤口镇位于黄山风景名胜区南麓,是黄山风景名胜区的南大门; (2)镇域内拥有黄山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资源,低山游览景区(翡翠谷、九龙瀑、凤凰源、黄山野生猴谷)与黄山风景名胜区中、高山游览景区相辅相成; (3)黄山风景名胜区行政管理机构所在地,黄山风景名胜区的二级旅游接待服务基地、旅游交通换乘中心; (4)在黄山风景名胜区缓冲带内的五镇一场之中汤口镇为黄山第一旅游重镇,旅游经济及旅游产业快速增长; (7)城镇空间布局结构呈线型组团,长藤结瓜,建设用地空间狭长; (8)汤口镇区旧城更新、寨西新区拓展,环境容量有限; 1.2上一轮总体规划的回顾与评判 1.2.1值得借鉴之处 上一轮汤口镇总体规划(1996-2010年)编制于1996年,在依据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汤口镇规划建设作了综合部署,有效指导了汤口镇的发展。用历史观点来评判,上一轮总体规划在许多方面至今可借鉴。 (1)提出的“遵循黄山市总体规划和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正确处理风景区保护开发与汤口镇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使汤口镇的社会经济在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优良的自然景观的前提下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指导思想仍有指导意义 (2)镇村居民点规划布局,重点发展镇区(汤口和寨西),合理发展中心村,逐步缩并自然村(村民小组),与当前的新农村建设规划思想基本一致,反映了上一轮总体规划在镇村居民点规划布局的前瞻性,对今后汤口镇新农村布点规划具有借鉴意义。 (3)"控制汤口,发展寨西",把汤口重点作为一种自然和人文景观来开发,使汤口成为黄山风景名胜区一处重要的景观区域的规划目标难能可贵。 1.2.2不足之处 (1)对黄山汤口镇地域内的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资源价值认识有一定的局限,对旅游资源没有完整地建构科学保护体系,在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上,与黄山风景名胜区协调、统筹发展方面存在不足。 (2)由于缺少汤口镇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层面的研究,在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上也就不可能没建立起与黄山风景名胜区相衔接的、明确的目标体系,包括宏观目标、分项目标和分期目标。 (3)对汤口镇作为黄山风景名胜区的缓冲区,其所承担的对黄山生态环境保护价值认识有一定局限性,对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和建设生态城镇很难作出相应的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4)1996年编制汤口镇总体规划时期,城镇规划区范围内的空间管治规划理论和实践均在摸索阶段,虽然当时有的城市已有探索,但汤口镇的总体规划没有编制规划区范围内的空间管治规划,也就不可能将汤口镇发展与黄山风景名胜区发展紧密结合,制定出汤口镇与黄山风景名胜区发展相适应的空间管治规划政策。

新郑市龙湖镇总体规划

新郑市龙湖镇总体规划 快速城镇化和城乡统筹建设为小城镇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位于都市区外围的小城镇,既是大城市区域化格局下的重要节点,也是更大区域范围内轴线生长的承接点。对于此类小城镇,规划预测其未来发展时,需从区域层面复杂和快速变化的条件着眼统筹考虑。 龙湖镇概括 位置:隶属新郑市,位于新郑市北部、东临孟庄镇,西接新密市界,南依郭店镇,北靠郑州市郊区。距郑州市区11公里,距新郑机场18公里。 总面积:97平方公里,镇区面积:19平方公里 地貌:地处伏牛山余脉,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全境为小丘陵岗地,属北温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 人口:全镇7.05万人/ 镇区308万人 交通:郑新公路、107国道纵横南北,袁张公路、郑州西南绕城高速公路横穿东西。 发展方向:文化教育、休闲度假和高科技工业 规划:东部为农业生产区,中部镇区为综合经济区,西部为工矿建材、林果区村镇体系:中心镇—中心村—行政村三级结构(以经济发展、功能分区分析)建设规划:近期以中山路为中心,建设成一条带状城市中心,远期以泰山路为中心发展。 工业区(工业用地):

A.轻度污染的大型工业企业。西南区地势平坦,交通便利,且在镇区下风向。 在与生活区交接部位设置生态防护带。 B.北部混合区。西侧距后湖水库近,严禁布置污染工业项目。东侧临近生活区, 宜安排无污染或轻度污染工业 C.孙庄东北混合区。生活区附近,布置高效益、低污染的工业 仓储用地:后湖水库东岸,紧靠工业区,便于使用 发展目标、产业体系、发展空间和交通设施 与周边区域的相互关系分析 2.1与郑州市中心城区的关系:龙湖镇与郑州市中心城区仅一条高速之隔,距中心区的距离只有25公里,通过横贯龙湖镇境内的107国道可以直通郑州市区。由于特殊的地缘关系,龙湖镇受郑州市中心城区的影响较其他城镇更为深刻。2.1.1郑州市中心城区对龙湖镇的辐射带动作用 1)经济辐射郑州市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是龙湖镇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根本,通过资本、人才、技术、市场等要素的流动和转移,以及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传播,提高了龙湖镇的经济资源的配置效率,龙湖镇在同类城镇

乡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XX乡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总则 一、编制规划的目的 为了贯彻实施苍山县及矿坑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适应矿坑乡村镇建设发展需要及发展工业园区的需求,编制本规划。 二、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村镇规划标准》 3、《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4、《苍山县总体规划》 5、《苍山县土地利用规划》 三、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 1、坚持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的原则,工业园区规划服务服从于全县总体规划,先易后难,突出重点。 2、外引内联,工业园区形成特色,重点产业形成规模。 3、提高土地利用率,强调建厂规范化,生活社会化,搞好社会综合服务,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创造优良的综合投资环境。 4、注重环境保护,加强产业项目的污染治理,加强环

境绿化、美化。 四、工业园区性质的确定 1、工业园区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为辅。 2、资金来源以外资引进为主,地方自筹为辅。 3、产业项目选择以劳动密集型为主,技术密集型为辅。 4、技术含量以适用一般技术型为主,高新技术为辅。 5、基础设施条件较优。 依据以上五条,近期重点利用当地页岩矿资源建设建材工业园区。 五、规划范围及用地规模 本次规划范围东起单家庄村东,西至西棠林西,南至矿坑村南,北至岚济路北。近期重点沿岚济路和沂邳路两侧各300米形成工业带,远期向纵深发展形成带状组团式的工业园区,近期用地规模400.6 公顷,远期用地规模 652.0 公顷。 第二章乡区基本情况及区位分析 一、乡区基本情况 矿坑乡属苍山县辖乡镇,属中小型乡镇,位于苍山县城北部21公里处,与兰山区、费县、罗庄区接壤,毗邻临沂市城区21公里,全乡总面积82.6平方公里,辖5个工作区,24个行政村,31000人,沂邳线苍山段(原卞棠线)、岚济两条省道纵横贯通,交通方便。矿坑乡驻地,依村名,

枝江市七星台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枝江市七星台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日期:2006-12-15 8:51:13来源: 点击:715 第一章概述 一、地理位置 七星台镇是枝江市九个市辖镇之一,城镇位于长江中游,江汉平原西缘,其东部与古城荆州隔河(沮漳河)相望,北部与问安镇接壤,西部与枝江市中心城区相连,南滨长江。地理位置处 于东经111o51ˊ-112o02ˊ,北纬 30o16ˊ-30o21ˊ之间,镇域国土面积129平方公里。 七星台镇西面距枝江市14公里,至宜昌市60公里,距三峡国际机场40公里,三一八国道、汉宜高速公路穿镇而过,素有宜昌东大门和鄂西咽喉之称。 二、历史沿革 七星台镇是一座新兴的集镇。1949年仅有一家私人作坊、一家茶馆。1954年江口轮船站迁此,又增设了一家简易旅社。1964年县榨油厂(今油脂化工厂)从宜都陆城镇迁此重建。随后,国营新场拖拉机站(今县农具修造厂)、宜昌地区粮食中转站、新场棉花采购站、公社卫生院等单位相继建成。1976年新场(1981年更名七星台)公社机关从江口镇迁来,便开始了有计划的发展。1981年列为乡级镇,1985年12月与七星台区合并为县辖镇,是以油脂化工和商业服务为 主的区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三、自然环境概况 七星台镇属亚热带气季风性气候特征,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平均无霜期220天左右,年均气温16.5℃,一月最冷,最低气温-14.8℃;七月气温最高,最高气温38.5℃。 年平均降雨量958.36mm。 七星台镇地势平坦,最低点海拔高程为 36.9米,最高点海拔高程为44.2米,相对高差小

于10米。 七星台水陆交通方便。水上,江岸线长1850米,最小水深10米。 本区域建筑物抗震烈度为六度。 第二章规划总论 一、规划指导思想 根据七星台镇经济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结合枝江市经济发展总体布局,规划高起点,立足长远,科学预测;合理布局生产力,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创立主导产业,优化产业结构,科学确定镇城区性质及规模;合理布局、节约用地;以可持续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为原则,建立有效的城镇体系,完善基础设施,合理利用资源,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创造良 好的人居环境。 二、规划原则 1、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是枝江市七星台镇城市规划必须实行的首要原则。规划必须从城市长远发展需求的角度,在保护有限资源的前提下,合理有效地使用资源,力求既能满足今天城市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又能保证未来城 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2、优化资源配置原则 根据城市发展需求进行资源配置是城市规划应该坚持的原则。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为七星台镇经济发展服务,同时要节省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开发利用效益。 3、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原则

金乡总体规划说明书

金乡县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 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背景 第一节本次规划修编的背景及动因 一、宏观背景: 1、党的十六大在全面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明确地提出了我国新世纪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特别是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 2、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的五个统筹。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五个统筹,是城市规划的紧迫任务。 3、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一五”规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对城市规划提出的新的课题。 二、中观背景: 1、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加快山东省城市规划编制修编工作的要求,各市、县都开始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金乡县应从经济和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开展城市发展战略研究,进行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 2、山东省根据本省实际编制了《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济宁都市区规划》,济宁市也编制完成了《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这将对金乡的建设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金乡县需要以区域的观点重新评价和认识自身实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投入到区域合作和竞争中去,争取和寻求有利的区域地位。 三、微观背景: 1、金乡县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标志着金乡县即将进入加速城市化阶段。因此,需要探求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快速城市化道路。金乡县发展战略的调整,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规模和布局迫切需要调整。 2、《金乡县城市总体规划(1994—2010年)》编制以来,金乡县的社会、经济、环境有了较大的变化,同时,城市的用地发展已突破原有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的发展的局限性日益突出,现有用地范围已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金乡县需要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统一考虑城市用地的布局与发展。 3、金乡县经济开发区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城市的主要经济增长点,对城市有很大的拉动作用,使城市适度向北发展成为可能。 4、金乡县城南部和北部压煤的问题极大的制约了城市向南和向北发展,需要重新确立城市的主要发展方向。 以上这一切都迫切需要对金乡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以适应当前的城市发展和建设需求。 第二节本次规划修编的技术路线 通过对目前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宏观背景、中观背景的认知,反思上版总体规

苗山镇总体规划说明书0703

目录 第1章规划背景?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基本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规划编制动因?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宏观层面的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 城镇自身的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既有规划解读 (2) 1.3.1 上位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1.3.2 相关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1.3.3上版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4 上版规划实施成效.......................................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5 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变化?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2章规划期限、依据、原则与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规划期限?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规划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规划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体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1经济发展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2人口发展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2.4.3社会发展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3章社会经济发展战略?错误!未定义书签。 3.1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1优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2劣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3机遇...................................................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4 挑战?错误!未定义书签。 3.1.5 结论?错误!未定义书签。 3.2社会经济发展战略?错误!未定义书签。 3.2.1产业结构调整...........................................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2区域协调发展...........................................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3城乡统筹发展...........................................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4章镇域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人口和城镇化水平预测?错误!未定义书签。 4.1.1 镇域人口特征..........................................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2 城镇人口预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村庄发展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2.1村庄发展潜力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2村庄发展规划引导?错误!未定义书签。 4.3 镇村体系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1镇村等级规模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2 镇村职能结构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3.3城镇空间结构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镇域公共设施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4.1 行政管理设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2教育机构设施?错误!未定义书签。 4.4.3医疗卫生设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4文化体育设施?错误!未定义书签。 4.4.5非公益性设施配置?错误!未定义书签。 4.5镇域基础设施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5.1道路系统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5.2公用工程设施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6镇域空间管制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4.6.1 适宜建设区............................................ 错误!未定义书签。 4.6.2 限制建设区?错误!未定义书签。 4.6.3禁止建设区?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5章城镇性质与规模?错误!未定义书签。 5.1镇区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5.1.1建设成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2存在问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城镇性质与规模...............................................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1城镇性质................................................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2城镇规模...............................................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6章镇区空间发展策略与用地方向选择?错误!未定义书签。 6.1用地条件评价及发展方向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1自然环境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2开发条件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3城市功能发育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 6.2空间发展策略?错误!未定义书签。 6.3规划区范围界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7章镇区总体布局?错误!未定义书签。 7.1基本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7.2镇区功能结构 (27) 7.3镇区用地布局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7.3.1居住用地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7.3.2公共设施用地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7.3.3生产设施用地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7.3.4仓储、物流用地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8章道路交通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8.1道路用地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枝江市七星台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枝江市七星台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日期: 2006-12-15 8:51:13来源:点击:715 第一章概述 一、地理位置 七星台镇是枝江市九个市辖镇之一,城镇位于长江中游,江汉平原西缘,其东部与古城荆州 隔河(沮漳河)相望,北部与问安镇接壤,西部与枝江市中心城区相连,南滨长江。地理位置处 于东经 111o51ˊ-112 o02ˊ,北纬 30o16ˊ-30 o21ˊ之间,镇域国土面积129 平方公里。 七星台镇西面距枝江市14 公里,至宜昌市 60 公里,距三峡国际机场40 公里,三一八国道、汉宜高速公路穿镇而过,素有宜昌东大门和鄂西咽喉之称。 二、历史沿革 七星台镇是一座新兴的集镇。1949 年仅有一家私人作坊、一家茶馆。1954 年江口轮船站迁此,又增设了一家简易旅社。1964 年县榨油厂(今油脂化工厂)从宜都陆城镇迁此重建。随后, 国营新场拖拉机站(今县农具修造厂)、宜昌地区粮食中转站、新场棉花采购站、公社卫生院等 单位相继建成。 1976 年新场( 1981 年更名七星台)公社机关从江口镇迁来,便开始了有计划的 发展。 1981 年列为乡级镇, 1985 年 12 月与七星台区合并为县辖镇,是以油脂化工和商业服务为 主的区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三、自然环境概况 七星台镇属亚热带气季风性气候特征,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平均无 霜期 220 天左右,年均气温 16.5 ℃,一月最冷,最低气温 -14.8 ℃;七月气温最高,最高气温 38.5 ℃。 年平均降雨量 958.36mm。 七星台镇地势平坦,最低点海拔高程为36.9米,最高点海拔高程为44.2 米,相对高差小

毕克齐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毕克齐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本次规划的情况说明 一、规划的背景 1.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城乡建设的要求 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中提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其中提出的以人为本,统筹发展为城镇建设指明了方向。为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快城市化进程,需要对全镇产业化、城市化和城市建设有一个总体的规划和设想。 2.建设小康社会,提高人民生活的需要 党的十七大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小康社会不仅要求人民经济生活富裕,也对居住、交通、文化、娱乐、生活环境的设施提出更高要求。规划建设好毕克齐镇域内的镇区、中心村,完善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的小城镇,为实现小康社会奠定基础。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2006年国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目标,以提高农民收入为目的,全面改善农村的产业结构,改善农村的居住生活环境。为指导农村建设,确定村镇性质和发展方向,确定村镇的规模,需要编制毕克齐镇乡总体规划和主要村镇的建设规划。 4.行政范围的变化和村镇体系职能调整,需要重新编制总体规划 2006年4月,毕克齐镇与兵州亥乡合并,仍称为毕克齐镇,镇域范围发生变化。镇域内村镇的等级、规模、职能都发生变化,需要对全镇村镇体系和主要村镇的职能进行规划调整。 二、历次规划情况 毕克齐镇上曾做过一次规划。 2001年6月,由内蒙古师范大学城市规划设计所编制了《毕克齐镇总体规划》(2003—2028年)。对镇域的规划限于原毕克齐镇的镇域范围。镇区规划范围四至为:东至红领巾水库西干渠,西至飞机场铁路专运线,南至京包铁路,北至呼包高速公路。规划区面积为6.71平方公里。规划人口2015年2.3万人。镇区性质:毕克齐镇是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是以商饮、服务、旅游及加工为主导产业的贸易中心集镇。 三、本次规划的基本内容: (一)规划依据 1、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年1月1日起实施)。 《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国务院1993年6月29日)。 2、技术依据: 《建制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1995年6月29日建设部令第44号发布)。 《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建设部建村[2000]36号)。 《内蒙古自治区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其它各项国颁、部颁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